KR3k0050 圖書編-明-章潢 (master)


[122-1a]
欽定四庫全書
 圖書編卷一百二十二
             明 章潢 撰
  刑曹總叙
 五刑之設本以齊萬民也四海風土不齊習尚亦異
 故民之敢於爲惡者由法律不明心無畏憚比比焉
 驅而納諸罟擭䧟阱中而莫之知避也此所以不得
 不設之刑使其有所畏而不敢犯耳夫天討有罪五
[122-1b]
 刑五用刑固天之刑也盍觀之天乎紫㣲垣内有大
 理隂德天牢而文昌第六星曰司寇太㣲垣内有左
 右執法并九卿郎位中有司刑之責天市垣内有貫
 索七公天紀列宿如角之平道亢之折威頓頑房之
 罰其主刑者不一而足焉刑獄民命所闗故在天垂
 象燦然可覩王者代天子民何能廢刑但先王之制
 刑也刑期無刑本以弼教也惟禮以教之於其先刑
 以禁之於其後民有不率教者斯加之以刑正所以
[122-2a]
 體上天仁愛斯民之心而俾之盡歸於善也久之治
 隆化洽禮譲成風至於刑措不用由其純任教化故
 耳豈若後代惟法律是尚嚴刑峻罰訟獄日繁奸宄
 日熾無知小民反惴惴然無所措手足如此而望天
 下之太平何可得哉非謂刑可無設也
[122-3a]


[122-4a]
  聖祖象天制刑曹聖諭
 洪武八年太祖髙皇帝勅諭刑官肇法司於𤣥武之
 左鍾山之隂其所名者貫城貫者何且法天之貫索
 也是星九宿如貫珠圈而成象乃天牢也若中虚而
 無凡星於内則刑官無私邪政平訟理故獄無囚人
 貫内空若凡星處其中而有數枚者則刑官非人若
 中有星明亮者則貴人無罪而獄人法司已法天道
 爾諸執事各司其事還有以身法天道而行之邪若
[122-4b]
 如天之所以獄清而無事心靜而神安以𤣥武之澄
 波印鍾山之蒼翆雖飛巢巔而走窩下亦莫潛毫釐
 洞見其真智人居是寧不開懐抱而長嘯終日引觴
 侣酌以快今生庶不負朕肇法司之初志也汝其敬
 哉
  法天制刑考
 紫微之垣大理二居尚書左宜/明其旁隂德二宜暗大/理隂德
 天之祥/刑也文昌六六曰司寇大理佐理/宜明潤天牢六主繩愆/禁暴
[122-5a]
 太微之垣九卿三一即/司寇郎位十有五今之尚/書郎也左右執
 法左執法廷尉之象右執法御史大夫主/象主理法諸臣考節稽疑宜靜不移
 天市之垣貫索九亦曰天牢主/刑獄宜中空太祖法之爲貫城凡
 列宿主刑者皆其屬
 七公七主執刑法别/善惡宜明正
 天紀九主理怨訟宜/明不宜芒
 夾角平道二左爲理主/刑其下平二主執刑法以典獄/事俱宜明正而靜
 亢四總理天下卿大夫治曹主/聼訟理獄宜明大而靜
[122-5b]
 折威七主斬殺以斷軍/獄不宜金守
 頓頑二主考察囚/情宜黄
 罰三主受金贖罪/宜正直列
 天獄惟婁三宜明/大
 昴七天之耳目主西/方獄事宜明靜
 參七亦曰天獄主權衡/以平理宜明靜
 井八主水衡法令于斯乎取平宜明而端/列旁一星爲鉞主斬奢滛宜暗小
 内平四近職執/法宜明
[122-6a]
 論曰天之監下豈惟星哉茲獨言星者廣我太祖論
 貫索意也太祖謂貫索天牢以有無凡星於内知法
 司之刑政獄情聖人之於天道精矣天應人人承天
 惟影響或宜明而乃暗或宜隠而乃顯或宜靜而乃
 動在位者宜仰察焉以自考
  刑制稽古
 書帝曰臯陶蠻夷猾夏宼賊姦宄汝作士
 總建刑官之始刑官獨謂之士以民/命所繫重德選也
[122-6b]
 周禮大司宼卿一人小司宼中大夫二人士師下大
 夫四人
 旅建刑官之始今之刑部尚書即大司宼侍郎即小/司宼十三司郎中員外郎主事即士
 師在外府州縣理刑官即鄉士遂士/縣士或以十三司官爲鄉士恐非
 凡諸侯之獄訟以邦典定之凡鄉大夫之獄訟以邦
 法斷之凡庶民之獄訟以邦成弊之
 刑部十三司分理各布政司刑名并𢃄管在京衙門
 直𨽻府州之始六典八法八成皆冢宰所掌而定之/斷之弊之則在司宼而士師贊之今
[122-7a]
 刑部職掌即其遺意云在外府州官即諸/侯在京官即卿大夫其所𨽻則皆庶民
 周禮大僕建路鼓於大寢之門外而掌其政以待逹
 窮者與遽令聞鼓聲則速逆御僕與御庶子窮謂寃/抑遽傳
 也路鼓掌於太僕而守之者御/僕御庶子也故聞鼓聲則迎之
 擊登聞鼓之始
 調人掌司萬人之難而諧和之凡過而殺傷人者以
 民成之鳥獸亦如之
 聼民息辭之始如過失殺及鳥獸/踐傷之類乃許和我太祖作教民榜
[122-7b]
 文頒示閭里有曰民間除犯十惡及強盗殺人外其
 有犯姦盗詐偽人命本鄉本里内自能含忍省事不
 願告官係累受苦被告伏罪亦免致身遭刑禍止於
 老人處决斷者聽與周禮調人意同
 大司宼以兩造禁民訟入束矢於朝然後聽之以兩
 劑禁民獄入鈞金三日乃致於朝然後聽之
 告訴納紙之始凡以財費相告曰訟相告以罪名曰/獄雨造者使訟者兩至也兩劑者訟
 者各執劵書也入矢明其直入金明其堅金必三十/斤使民因借物以致思待之三日使民因遲留而自
[122-8a]
 省先王不輕受民/之訟納民於刑也
 周禮小司宼以五聲聽獄訟求民情一曰辭聽觀其/出言
 不直/則煩二曰色聽觀其顔色/不直則赧三曰氣聽觀其氣息/不直則喘四曰
 耳聽觀其聴聆/不直則惑五曰目聽觀其眸子/不直則眊
 吕刑兩造具備師聽五辭五辭簡孚覆實/無疑正於五刑
 必情真者然/後質之以刑五刑不簡正於五罰五罰不服正於五
 過罪疑惟/輕也五過之疵惟官畏權勢/保禄位惟反報復/恩仇惟内交/通
 内/謁惟貨狗/貨惟來干請凡出入人/罪以此五者其罪惟均尚克審之
[122-8b]
 此二節聽斷詳慎之始
 周禮小司徒凡民訟以地比正之地訟以圖正之
 取鄰證地圖之始
 凡有責古債/字者有判書以治則聽凡民同貨財者令
 以國法行之犯令者刑罰之凡屬責者以其地傅而
 聽其辭
 斷債負驗契證之始然司徒所斷附/於刑者歸於士
 今制戶婚田土債負之訟則専屬刑部矣
[122-9a]
 士師掌官中之政令察獄訟之辭以詔司宼斷獄弊
 訟致邦令
 刑部十三司說堂處斷之始
 司刑若司宼斷獄弊訟則以五刑之法詔刑罰而以
 辨罪之輕重
 刑部問擬罪囚而以大理平允之始
 書曰象以典刑
 制法定律之始象懸法而示之儀式也典常也此刑/即墨劓剕宫大辟之五者周懸法象
[122-9b]
 魏夲此時未有律書也至後魏文侯師於李悝采諸/國刑典造法經六萹蕭何加以三篇通號九章曹魏
 劉劭又行漢律爲十八篇晉賈充又參魏律爲二十/篇唐長孫無忌等又取漢魏晉三家擇可行者定爲
 十一篇大槩皆以九章爲宗宋因唐律令格式随時/損益則有編勅一司一路一州一縣又别有敇神宗
 以律不足以周事情凡律所不載一斷以勅乃勅乃/更其目曰勅令格式而律恒存乎勅之外曰禁於未
 然之謂勅禁於已然之謂令設於此以待彼之謂格律/使彼效之之謂式其目愈繁我朝一凖於唐以定今
 鞭作官刑扑作教刑
 笞杖之始唐宇文融之子審爲大理評事以夏楚大/小無制始創杖架以髙卑度杖長短又鑄
 銅爲規齊其巨細則/較勘刑具之端也
[122-10a]
 金作贖刑
 納贖之始蓋過誤情輕者乃准贖若五/刑不論輕重皆贖則過矣
 罪疑惟輕
 吕刑五刑之疑有赦五罰之疑有赦
 矜疑寛貸之始
 周禮司刺贊司宼聽訟一赦曰幼弱再赦曰老旄
 司厲凡有爵者與七十者與未齔幼未/毁齒者皆不爲奴
 收贖之始今有爵者議請凡七十以上十五以下犯/流罪以下收贖八十嵗以上十嵗以下盗
[122-10b]
 及傷人亦收贖餘皆勿論九十嵗以上七嵗以下雖/有犯罪不加刑犯罪時雖未老疾而事發時老疾者
 依老疾論犯罪時幼小事發時長大依幼小論又禁/考訊并不合爲證之類皆先王尊爵敬老慈幼之意
 漢書二千石有罪先請又詔六百石位大夫有罪先
 請
 品官請㫖提問之始
 光武詔囚各减本罪一等其餘贖輸作有差
 擬罪减等之始我太祖以大誥有無行之得律法經
 權之中非前代徒爲逓减者比
[122-11a]
 周禮大司寇以圜土聚教罷民
 牢獄之始
 掌囚掌守盗賊凡囚者上罪梏拲而桎中罪桎梏下
 罪梏在手曰梏在足曰桎拲者兩手共一木也桎梏
 手足各一木也
 此獄官督罪人上肘鐐之始
 周公爻辭曰何校㓕耳噬嗑/上九係用徽纒坎上/六
 項枷繫索之始
[122-11b]
 虞書五流有宅五宅三居
 流罪定里之始至隋新律流刑三有千/里千五百里二千里
 周禮大司宼以嘉石平成/也罷民凡萬民之有罪過而
 未麗於法而害於州里者桎梏而坐諸嘉石役諸
 司空重罪旬三日坐朞役其次九日坐九月役其次
 七日坐七月役其次五日坐五月役其下罪三日坐
 三月役使州里任保/也而舎之
 枷號發工之始畢則保而放/之使改過也
[122-12a]
 司圜掌收教罷民凡害人者弗使冠飾而加明刑焉
 任之事而收教之能改者上罪三年而舎中罪二年
 而舎下罪一年而舎
 徒罪定限之始至隋新律徒刑五有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
 掌戮墨者使守門
 刺字發配之始晉天福中流徒用刺面之法爲戢姦/重典宋因之我朝惟竊盗刺臂假以
 充警猶飬其羞惡/之心仁厚之至也
 宫者使守内
[122-12b]
 奄寺畱中之始今刑部不用自宫者有禁惟大軍勦/㓕之地間奏行之姑存以識所自
 漢文帝除肉刑定律曰諸當髠者完爲城旦旦起行/治城四
 嵗刑/也婦人舂/作米當黥者髠鉗爲城旦舂罪人獄已决
 完為城旦舂滿三嵗爲鬼薪取薪供/宗廟白粲擇米使舂/白三歳刑
 也/鬼薪白粲一歳爲𨽻臣妾𨽻臣妾一歳免爲庶人
 徒工發膳夫及充皂𨽻之始自文帝除肉刑之後則/以笞杖徒流死爲今之
 五刑/矣
 唐太平興國四年詔配役者分𨽻亭役使
[122-13a]
 發囚徒煎鹽之始
 周禮孟夏出輕繋仲夏梃重囚
 熱審之始
 唐制凡大辟罪令尚書九卿讞之
 㑹審之始
 宋乾道中聚錄時長吏委無干礙吏人先附囚口占
 責狀一通覆視獄案無差復㸃無礙吏人依句宣讀
 令囚通曉
[122-13b]
 㑹審先送掲帖及審令監生宣讀之始
 王制成獄辭史以獄成告於正正聽之正以獄成告
 於大司宼大司宼聽之棘木外朝之/卿位之下大司宼以
 獄之成告於王王命三公參聽之三公以獄成告於
 王王三又當作/宥然後制刑
 㑹審三覆奏之始
 季秋促獄刑
 秋後處决之始
[122-14a]
 唐制京師决死蒞以御史金吾
 御史錦衣衛監刑之始
 小司宼之職歳終則令羣士計獄弊訟登中於天府
 歳報罪囚之始
 論曰政貴通時事必師古帝王之政斷自唐虞而三
 代之法至周大備漢唐而下則間有取云耳於昭皇
 祖損益厯代折自聖衷奚啻功倍於作已邪罔敷求
 以明刑則自用之過矣
[122-15a]
 刑官虞曰士夏曰大理周曰大司宼
 按刑官在朝者謂之士師在六鄉謂之鄉士在六遂
 謂之遂士在各縣遂謂之縣士各掌其民之數夫謂
 之士者理官也士居四民之先而列五爵之一列官
 分職不皆謂之士而理官獨謂之士者蓋以此官民
 命所係天討所寓國家所以得失民心皆在於此故
 非明理義備道德通經學者不可以居之自虞廷以
 臯陶爲士而周人自秋官卿以下皆以士名蓋示後
[122-15b]
 世使知刑官之重而不可雜以他流也本朝定制風
 憲官不以吏員爲之深得虞周之意
  周刑法
 周官大司宼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國一曰刑
 新國用輕典二曰刑平國用中典三曰刑亂國用重
 典視國俗爲重輕制御世之權不顓之於法此其大
 綱以五刑紏萬民一曰野刑上農功而紏其力作爲
 野治二曰軍刑上順命而紏其失守爲軍律也三曰
[122-16a]
 鄉刑鄉首善上德而紏孝孝德之原也四曰官刑上
 功能而紏職職官之守也五曰國刑上愿而紏暴國
 兆民所聚風易澆難純故紏暴民歸之愿爲紀法守
 也亦不顓之法彼司刑之所司者法也非制法者也
 而刑莫先於罷民罷民者民惰於教不昬作勞如疲
 癃者然是滛酗之所生敖狠之所始民俗所以日偷
 而不可反也其害人也泰而固未麗於刑也故刑之
 則已重不刑則亂俗而傷化故寘諸圜土而守教之
[122-16b]
 日夜施九職工事焉而役之用其力以強其罷書其
 罪於方版著之皆以耻其心而兾其改則教道存焉
 爾蓋環而教之也故圜土非其獄之謂也能改之三
 年不齒其不能改而出圜者殺則止惡於萌坊俗於
 忽王教之爲俗化慮至深逺也其有爭曲直而訟者
 以兩造辯之入束矢於朝然後聽蓋兩造而後是非
 形矯誣變亂者有質而是非有正也世未有偏辭而
 可蔽訟者故必兩造也其財訟地訟當入獄者以兩
[122-17a]
 劑質之入鈞金三日乃致於朝而後聽蓋財訟地訟
 非可立判也必兩劑合而後有徴無辭也世未有聽
 獄而不以傅别書契質劑者故必兩劑也亦禁訟之
 道也禁之教之使無訟也其罷民之有罪過未麗於
 法而害於州里者桎梏而坐諸嘉石嘉石外朝之坐
 石不宜圜土也役司空不直明刑施職也坐以日斷
 役以月計各以其罪之輕重爲差若役已使州里任
 之而後宥弼教之道也凡逺近惸獨老幼之有復於
[122-17b]
 上而其長弗逹者遽聽之使民易其長不聽使上虐
 其下使立肺石三日而後士聽之其辭直以復於上
 而辠其長逹下情之至也民壅於下而不逹國之大
 患始此矣諸侯之有獄訟者則以邦典定之六典所
 以爲邦國治也卿大夫之有獄訟者則以邦法斷之
 八法所以爲官府守也庶民之有獄訟者則以邦成
 弊之八成所以爲萬民統也此治獄訟之大凡也小
 司宼聽萬民之獄訟用情而訊之至旬乃弊以五聲
[122-18a]
 聽訟求其情一曰辭聼謂辭枝辭滛若直也二曰色
 聽謂色怖色怍若定也三曰氣聽謂氣懾氣喘若氣
 壯也四曰耳聽五曰目聽謂視聽直則端不直則眊
 惑失常也其制五刑也必原父子之親立君臣之義
 以權之意論輕重之量慎測淺深之宜以别之悉其
 聰明致其忠愛以盡之猶恐其未也必三刺三宥三
 赦以求其衷三刺者一訊羣臣再訊之羣吏三訊之
 萬民所謂疑獄氾與衆共之者也衆疑赦之矣即罪
[122-18b]
 麗於罰衆所宥雖上刑下服舉與衆宥之所刺即下
 刑上服舉與衆刺之也不顓之於法惟用中於民故
 曰國人刑殺之也猶未也司刺者又得以不識過失
 遺忘而宥之幼弱老耄蠢愚而赦之至國有大獄又
 得以親故賢能功貴勤賔八辟焉麗邦法以議之則
 其所求諸刑者爲已悉矣乃歳孟春遒人以木鐸狥
 於朝以邦之五禁書懸之象魏浹日而後歛以左右
 刑罰一曰宫禁二曰官禁三曰國禁四曰野禁五曰
[122-19a]
 軍禁國有事則又爲五戒以先後之一曰誓用之於
 軍旅二曰誥用之於㑹同三曰禁用之於田役四曰
 紏用之於國中五曰憲用之於都鄙斯曷非欲法令
 著掲無使罪麗於民欲民恊中懐德而使無麗於法
 也哉乃其鄉遂縣方之獄訟則各以其士掌其治聽
 其獄訟察其詞而辯之異其死刑之辠而要之服念
 至三旬而後上之史以獄成告於大司宼大司宼聽
 之棘木之下羣士司刑者咸在各麗於法以審蔽之
[122-19b]
 大司宼以獄成告於王王命三公參聽之三公以獄
 成告於王王三宥然後司宼受中而協日刑殺焉關
 重慎之至也刑各於其鄉遂縣都之市肆之日三示
 各與其衆棄之於觀警痛深歳孟冬司宼命羣士計
 獄弊訟登中於天府明刑殺一天也
  刑制考
 易噬嗑亨利用獄
 程頥曰聖人以噬嗑之象推之於天下之事在口則
[122-20a]
 爲有物隔而不得合在天下則爲有彊梗或䜛邪間
 隔於其間故天下之事不得合也當用刑法小則懲
 戒大則誅戮以除去之然後天下之治得成矣
 象曰雷電噬嗑先王以明罰勅法
 程頥曰電明而雷威先王觀雷電之象法其明與威
 以明其刑罰飭其法令法者明事理而爲之防也
 初九屨加於/足木/械㓕趾旡咎六二噬膚㓕鼻旡咎六
 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旡咎
[122-20b]
 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艱貞吉六五噬乾肉得黄金
 貞厲旡咎上九何挍㓕耳凶
 朱熹曰初上旡位爲受刑之象中四爻爲用刑之象
 初在卦始罪薄惡小又在卦下故爲屨挍㓕趾之象
 止惡於初故得旡咎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
 懲小懲而大戒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屨校㓕趾旡咎
 此之謂也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122-21a]
 小人以小善爲無益而弗爲也以小惡爲無傷而弗
 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觧易曰何校㓕
 耳凶
 賁之象曰山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
 程頥曰君子觀山下有火明照之象以修明其庶政
 成文明之治而無果敢於折獄也折獄者人君之所
 致慎也豈可恃其明而輕自用乎
 旅之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畱獄
[122-21b]
 程頥曰火之在髙明無不照君子觀明照之象則以
 明慎用刑明不可恃故戒於慎明而止亦慎象觀火
 行不處之象則不畱獄獄者不得已而設民有罪而
 入豈可淹滯畱乆也
 豐之象曰雷電皆至豐君子以折獄致刑
 程頥曰雷電皆至明震並行也折獄者必照其情實
 惟明克允致刑者必威於奸惡惟斷乃成故君子觀
 雷電明動之象以折獄致刑也
[122-22a]
 中孚之象曰澤上有風中孚君子以議獄緩死
 程頥曰水體虚故風能入之人心虚故物能感之風
 之動乎澤猶物之感於中故爲中孚之象君子觀其
 象以議獄緩死君子之於議獄盡其忠而已於决死
 極其惻而已故誠意常求於緩緩寛也於天下之事
 無所不盡其忠而議獄緩死最其大者也
 按卦象言刑獄者五卦噬嗑賁豐旅中孚也噬嗑賁
 豐旅皆有離象而噬嗑豐則兼取震賁旅則兼取艮
[122-22b]
 蓋獄以明照爲主必先得其實則刑不濫然非震以
 動之則無有威斷非艮以止之則輕於用刑惟中孚
 一卦則有取於㢲兊蓋用獄必明以照之使人無隠
 情震以威之使人無拒意而又當行而行當止而止
 不過於用其明而恣其威也夫然後兊以議之㢲以
 緩之原情定罪至再至三詳之以十議原之以三宥
 三聽之司宼定之三公聽之旬而職聽三旬而職聽
 三月而上之議而又議緩而又緩求其出而不可得
[122-23a]
 然後入之本乎至誠孚信之心存乎至仁惻怛之意
 在我者有誠心則在人者無遺憾矣
 舜典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
 贖刑眚災肆赦怙終賊刑欽哉欽哉惟刑之恤哉帝
 曰臯陶蠻夷猾夏宼賊姦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
 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大禹謨帝曰臯
 陶汝作士明於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刑期于無
 刑民恊于中時乃功懋哉
[122-23b]
 臯陶曰宥過無大刑故無小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
 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
 于有司
 康誥王曰嗚呼封敬明乃罰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終
 自作不典式爾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殺乃有大罪非
 終乃惟眚災適爾既道極厥辜時乃不可殺
 立政曰和我庻獄庻慎時則勿有間之又曰繼自今
 文子文孫其勿誤于庶獄庶慎惟政是乂之又曰今
[122-24a]
 文子文孫孺子王矣其勿誤于庶獄惟有司之牧夫
 吕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
 蔡沈曰典禮也伯夷降天地人之三禮以折民之邪
 妄
 蘇軾曰失禮則入刑禮刑一物也
 士制百姓于刑之中以教祇德
 天齊于民俾我一日非終惟終在人爾尚敬逆天命
 以奉我一人雖畏勿畏雖休勿休惟敬五刑以成三
[122-24b]
 德剛柔/正直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其寧惟永
 王曰吁來有邦有土告爾祥刑在今爾安百姓何擇
 非人何敬非刑何度非及
 蔡沈曰刑凶器也而謂之祥者刑期無刑民協于中
 其祥莫大焉
 輕重諸罰有權刑罰世輕世重惟齊非齊有倫有要
 周禮乃立秋官司宼使帥其屬而掌邦禁以佐王刑
 邦國大司宼之職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國詰
[122-25a]
 四方一曰刑新國用輕典二曰刑平國用中典三曰
 刑亂國用重典
 祖訓有曰朕自起兵至今四十餘年人情善惡真僞
 無不厯渉其中奸頑刁詐之徒情犯深重灼然無疑
 者特令法外加刑使人知所警懼不敢輕易犯法然
 此特權時處置頓挫奸頑非守成之君所常用以後
 子孫做皇帝時止守律與大誥並不許用黥刺剕劓
 閹割之刑敢有請用此刑者將犯人凌遲全家處死
[122-25b]
 由是觀之可見聖祖以亂國待前元而用重典蓋非
 得已也
 以五刑紏萬民一曰冬/官野刑上功農/功紏力二曰夏/官
 刑上命將/命紏守三曰司/徒鄉刑上德六/德紏孝四曰治/典
 刑上能能其/事紏職修其/職五曰禮/典國刑上愿慤慎/也紏暴
 暴當作恭不/恭者當紏也
 按刑雖屬於秋官而五官不得不治蓋治也教也政
 也禮也事也聖人治天下之具也然所以致其功之
[122-26a]
 立而化之成舎刑以紏之安能保其終不怠而乆不
 廢哉
 大戴禮刑罰者御人之銜勒也吏者轡也刑者筴也
 天子御者内史太史左史手也古者以法爲銜勒以
 刑爲筴以人爲手而御天下公家不蓄刑人大夫不
 飬士遇之途不與之言屏諸四方惟其所之不及以
 政不欲生之
 子曰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要君者無上
[122-26b]
 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漢刑法
 志曰古人有言曰滿堂而飲酒有一人向隅而悲泣
 則一堂皆爲之不樂王者之於天下譬猶一堂之上
 也故一人不得其平爲之悽愴於心今郡國被刑而
 死者歳以萬數天下獄二千餘所其寃死者多少相
 覆獄不减一人此和氣所以未洽者也原獄刑所以
 蕃若此者禮教不立刑法不明民多貧窮豪傑務私
 奸不輙得獄犴不平之所致也孔子曰古之知法者
[122-27a]
 能省刑本也今之知法者不失有罪末矣又曰今之
 聽訟者求所以殺之古之聽訟者求所以生之今之
 獄吏上下相驅以刻爲明深者獲公名平者多患害
 諺曰鬻棺者欲歳之疫非憎人欲殺之利在於人死
 也今治獄吏欲陷害人亦猶是矣
 夏作禹刑
 湯制官刑儆于有位
 周禮士師之職掌國之五禁之法以左右刑罰一曰
[122-27b]
 宫禁二曰官禁三曰國禁四曰野禁五曰軍禁皆以
 木鐸狥之于朝書而懸諸門閭
 以五戒先後刑罰毋使罪麗于民一曰誓用之于軍
 旅二曰誥用之于㑹同三曰禁用諸田役四曰紏用
 諸國中五曰憲用諸都鄙
 掌事之八成一曰邦汋二曰邦賊三曰邦諜四曰犯
 邦令五曰撟讀爲/矯邦令六曰爲邦盗七曰爲邦朋八
 曰爲邦誣
[122-28a]
 司刑掌五刑之法以麗萬民之罪墨罪五百劓罪五
 百宫罪五百刖罪五百殺罪五百若司寇斷獄弊訟
 則以五刑之法詔刑罰而以辯罪之輕重
 司約掌邦國及萬民之約劑劵/也治神之約爲上治民
 之約次之治地之約次之治功之約次之治器之約
 次之治摯之約次之
 禁殺戮掌司斬殺戮者凡傷人見血而不以告者攘
 獄刼/獄者遏訟者以告而誅之
[122-28b]
 禁暴氏掌禁庶民之亂暴力正以強力/得正矯誣犯禁者
 作言語而不信者以告而誅之
 吕刑曰墨罰之屬千劓罰之屬千剕罰之屬五百宫
 罰之屬三百大辟之罰其屬二百五刑之屬三千上
 下比罪無僭亂辭勿用不行惟察惟法其審克之
 漢髙祖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盗抵罪後以三
 章之法不足以禦奸遂令蕭何攟摭秦法定律令除
 參夷連坐之法増部主見知之條於李悝所造六篇
[122-29a]
 益事律擅興廐户三篇合爲九篇叔孫通益律所不
 及傍章十八篇律之名始/見於此
 文帝除收孥諸相坐律令又除肉刑
 景帝詔曰加笞者或至死而笞未畢朕甚憐之其减
 笞三百曰二百笞二百曰一百又笞者所以教之也
 其定箠令
 景帝定箠令丞相劉舍御史大夫衛綰請笞者箠長
 五尺其本大一寸竹也末薄半寸皆平其節當笞者
[122-29b]
 笞臀毋得更人畢一罪乃更人自是笞者得全獻帝
 時議者欲復肉刑孔融議曰古者淳龎吏端刑清百
 姓有罪皆自取之末世凌遲風化壊亂政撓其俗法
 害其人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乆矣而欲繩之以古刑
 投之以殘棄非所謂與時消息者也且被刑之人慮
 不念生志在思死類多趨惡莫復歸正夙沙亂齊伊
 戾禍宋趙髙英布爲世大患不能止人遂爲非也適
 足絶人還爲善耳雖忠如鬻拳信如卞和智如孫臏
[122-30a]
 寃如巷伯才如史遷逹如子政一離刀鋸沒世不齒
 是太甲之思庸穆公之霸秦南睢之骨立衛武之初
 筵陳湯之都賴魏尚之守邊無所復施也漢開改惡之路
 凡為此也故明徳之君逺度深維棄短就長不茍革其
 政者也朝廷善其言
 按唐虞三代以來俱用肉刑至漢文始廢肉刑用笞
 蓋權輿於虞刑之鞭扑也景帝定箠令魏晉南北朝
 其君臣仁暴不同其俗尚厚薄不一其所用刑各有
[122-30b]
 不同隋文帝始定今之五刑凡前代考訊之具盡除
 不用唐宋因之制爲刑具各有等第本朝於大明律
 卷首作爲横圖以紀獄具其大小厚薄視唐畧等比
 宋則尤爲輕焉祖宗好生之仁也固如此
 成帝詔今大辟之刑千有餘條律令煩多百餘萬言
 竒請他比日以益滋其令中二千石二千石博士及
 明習律令者議减死刑及可蠲除省約者令較然易
 知條奏大明律四百六十條死罪二百二十
[122-31a]
 光武時桓譚上䟽曰今法令决事輕重不齊或一事
 殊法同罪異論奸吏得因縁爲市所欲活則出生議
 所欲䧟則與死比是為刑開二門也今可令通義理明
 習法律者校定科比一其法度由譚之言是法又不/足任須得之公良之
 士司刑/可也
 隋定律令置十惡之條多採齊之制而頗有損益一
 曰謀反二曰謀大逆三曰謀叛四曰惡逆五曰不道
 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義十曰内
[122-31b]
 亂十惡及殺人獄成者雖㑹赦猶除名
 自隋以前死刑有五曰罄絞斬梟裂而流徒之刑鞭
 笞兼用數皆踰至隋始定爲笞刑五自十至於五十
 杖刑五自六十至於百徒刑五自一年至於三年流
 刑二自千里至於三千里死刑二絞斬除其鞭刑及
 梟首轘裂之酷
 按笞杖徒流死此後世之五刑也始於隋而用於唐
 以至於今日
[122-32a]
 唐之刑書有四律令格式令者尊卑貴賤之等數國
 家之制度也格者百官有司之所常行之事也式者
 其所常守之法也凡邦國之政必從事於此三者其
 有所違及人之爲惡而入於罪戾一斷以律律之爲
 書因隋之舊爲十有二篇一曰名例二曰衛禁三曰
 職制四曰戶婚五曰廐庫六曰擅興七曰盗賊八曰
 鬪訟九曰詐偽十曰雜律十一曰捕亡十二曰斷獄
 其用刑有五一曰笞笞之爲言耻也凡過之小者箠
[122-32b]
 撻以耻之漢用竹後世更以楚書曰扑作教刑是也
 二曰杖杖者持也可持以撃也書曰鞭作官刑是也
 三曰徒徒者奴也蓋奴辱之周禮曰其奴男子入於
 罪𨽻任之以事寘之圜土而教之量其罪之輕重有
 年數而捨四曰流書曰流宥五刑謂不忍殺宥之於
 逺也五曰死乃古大辟之刑也唐因隋制髙祖入京
 師約法十二條後詔裴寂等更撰律令凡律五百
 太宗即位詔長孫無忌房𤣥齡等復定舊令
[122-33a]
 按洪武六年命刑部尚書劉惟謙等重定諸律每一
 篇成輙繕上奏掲於西廡之壁聖祖親御翰墨爲之
 裁定明年書成篇目一凖於唐之舊采用已頒舊律
 二百八十八條續律一百二十八條舊令改律三十
 六條因事制律三十一條掇唐律以補遺一百二十
 三條合六百有六分爲三十卷其後復定爲吏戶禮
 兵刑工六類析十八篇以爲一十九約六百六條以
 爲四百六十析戶婚以爲戶役婚姻分鬪訟以爲鬪
[122-33b]
 毆訴訟廐庫一也則分廐牧於兵倉庫於戶焉職制
 一也則分公式於吏受贓於刑焉名例舊五十七條
 今止存其十有五盗賊舊五十三條今止存其二十
 八名雖沿於唐而實皆因時以定制縁情以制刑上
 稽天理中順地宜下合人情立百世之凖繩爲百王
 之憲度自有法律以來所未有也
 唐自房𤣥齡等更定律令格式訖太宗世用之無所
 變更髙宗時又詔長孫無忌等増損格勅其曹司常
[122-34a]
 務曰畱司格頒之天下曰散分格其後武后時有垂
 拱格元宗時有開元格憲宗時有開元格後敕文宗
 時有太和格又有開成詳定格宣宗又以刑律分類
 爲門而附以格勅爲大中刑律統類
 歐陽脩曰書曰慎乃出令令在簡簡則明行之在乆乆
 則信而中材之主庸愚之吏常莫克守之而喜爲變
 革至其繁積雖有精明之士不能徧習而吏得上下
 以爲姦此刑書之弊也
[122-34b]
 宋法制因唐律令格式而隨時損益則有編敕一司
 一路一州一縣又别有敕神宗以律不足以周事情
 凡律所不載一斷以敕乃更其目曰敕令格式而律
 恒存乎敕之外曰禁於未然之謂敕禁於已然之謂
 令設於此以待彼之謂格使彼效之之謂式凡入笞
 杖徒流死自名例以下至斷獄十有二門麗刑名輕
 重皆爲敕自品官以下至斷獄三十五門約束禁止
 者皆爲令命官之等十有七吏庶人之賞等七十有
[122-35a]
 七又有倍全分釐之級凡五等有等級髙下者皆爲
 格表奏帳籍關檄符牒之類有體製模楷者爲式
 按我聖祖登極之初元年即爲大明令一百四十五
 條頒行天下制曰惟律令者治天下之法也令以教
 之於先律以齊之於後古者律令至簡後世漸以煩
 多甚至有不能通其義者何以使人知法意而不犯
 哉民既難知是豈吏之奸而䧟民於法朕甚閔之今
 所定律令芟煩就簡使之歸一直言其事庻幾人人
[122-35b]
 易知而難犯書曰刑期于無刑天下果能遵令而不
 䧟於律刑措之效亦不難致兹命頒行四方惟爾臣
 庶體予至意斯令也蓋與漢祖入關約法三章唐祖
 入京師約法十二條同一意也至六年始命刑部尚
 書劉惟謙等造律文又有洪武禮制諸司執掌與夫
 大誥三篇及大誥武臣等書凡唐宋所謂律令格式
 與其編敕皆在是也
 又按法者祖宗所制百世之典例者臣僚所建一時
[122-36a]
 之宜法所不載而後用例可也既有法矣何以例爲
 若夫其間時異勢殊因時救弊有不得盡如法者則
 引法與例取裁於上可也宋徽宗時臣僚請取前後
 所用例以類編修與法妨者去之在今日亦宜然
  論治刑獄
 按宋濓溪周子曰天以春生萬物物之生也既成矣
 不止則過焉故得秋以成聖人之法天以政飬萬民
 民之盛也欲動情勝利害相攻不止則賊㓕無倫焉
[122-36b]
 故得刑以治情僞㣲曖其變千狀茍非中正明逹果
 斷者不能治也訟卦曰利見大人以剛得中也噬嗑
 曰利用獄以動而明也嗚呼天下之廣主刑者民之
 司命任用可不慎乎
 程子曰聖人所知宜無不至也聖人所行宜無不盡
 也然而書稱堯舜不曰刑必當罪賞必當功而曰罪
 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異乎後世
 刻核之論矣
[122-37a]
 東坡蘇氏曰東漢梁統上言髙惠文景以重法興哀
 平以輕法衰頽當時不從其議此如人年少時不節
 酒色而安及老雖節而病便謂酒色可以延年可乎
 統亦東京名臣一出此言獲罪於天其子松棟皆死
 非命冀卒㓕族嗚呼悲夫戒哉踈而不漏可不懼乎
 朱子曰今人說輕刑只見所犯之人可憫不知被傷
 者尤可念也如刼盗殺人人多知求其生殊不念死
 者之無辜是知爲盗賊計而不爲良人地若饑荒竊
[122-37b]
 盗之類可以情原大小輕重處之
 又曰或以妻殺夫或以族子殺族父或以他客殺地
 主有司議刑卒從流宥之法夫殺人不死傷人者不
 刑雖二帝三王不能以此爲治况係父子之親君臣
 之義三綱之重非凡人所比者乎諸若此類渉於人
 倫風化之本者有司不以經術義理裁之而世儒之
 鄙論異端之邪說俗吏之私計得以行乎其間則天
 理民彜幾何不至於冺㓕而舜之所謂無刑者又何
[122-38a]
 日而可期哉宜博採經史及古今賢哲議論及於教
 化刑罰之意者刪其精要聚爲一書以教學古入官
 之士與凡執法治民之官皆使畧知古先聖王所以
 敕典敷教制刑明辟之大端而不敢隂爲姑息果報
 便文之計則庶幾有以助成世教而仰稱好生惡殺
 期於無刑之本意
 又曰今人獄事不問是非善惡只務從厚豈不長姦
 誨惡大凡事付之無心因其所犯考其實情輕重厚
[122-38b]
 薄付之當然可也若從薄者固不是只云我只要從
 厚則此病所係亦不輕
 南軒張氏曰治獄所以多不得平者蓋有數説官吏
 賣獄固不足論而或矜知巧以爲聰明持姑息以惠
 姦慝上則視大官之趨向而重輕其手下則惑胥吏
 之浮言而二三其心不盡其情而一以威怵之不原
 其初而一以法繩之如是不得其平者多矣
  厯代用刑總論
[122-39a]
 昔漢陳咸言爲人議法當依於輕雖有百金之利慎
 無與人重比蓋漢承秦法過於嚴酷重以武宣之君
 張趙之臣滛刑喜殺習以爲常咸之言蓋有激也竊
 嘗以爲劓刖㧻黥蚩尤之刑也而唐虞遵之收孥赤
 族亡秦之法也而漢魏以來遵之以賢聖之君而不
 免襲亂虐之制由是觀之咸言尤爲可味也漢文除
 肉刑善矣而以髠笞代之髠法過輕而畧無懲創笞
 法過重而至於死亡其後乃去笞而獨用髠减死罪
[122-39b]
 一等即止於髠鉗進髠鉗一等即入於死而深文酷
 吏務從重比故死刑不勝其衆魏晉以來病之然不
 知减笞數而使之不死乃徒欲復肉刑以全其生肉
 刑卒不可復遂獨以髠鉗爲生刑所欲活者傅生議
 於是傷人者或折腰體而纔剪其毛髪所欲䧟者予
 死比於是犯罪者既已刑殺而復誅其宗親輕重失
 宜莫此爲甚及隋唐以來始制五刑曰笞杖徒流死
 此五者即有虞所謂鞭扑流宅雖聖復起不可偏廢
[122-40a]
 也若夫茍慕輕刑之名而不恤誨姦之患殺人者不
 死傷人者不刑俾無辜罹毒虐者抱沉寃而莫伸而
 舞文利賕賄者無後患之可惕亦非聖人明刑弼教
 之本意也
  易書周禮祥刑總說
 按舜典周禮吕刑易大傳所稱祥刑參錯不一愚嘗
 合而觀之辠狀之辭情真罪當則當正之以五刑有
 大辟肉刑者二通謂之刑在虞書爲象以典刑怙終
[122-40b]
 賊刑周禮五刑之灋麗萬民之辠吕刑之五辭簡孚
 正於五刑易謂之折獄致刑也有所謂過者則在所
 當宥虞書宥過無大又曰流宥五刑周禮分爲不識
 過失遺忘三者而爲辟讎之法大約與虞之流同吕
 刑則曰五刑不簡正於五罰使出財以償之五罰不
 服正於五過痛懲之以警衆又有𤯝災者則在所當
 赦虞書𤯝灾肆赦周禮分爲老幼蠢愚三者亦止所
 赦易則謂之赦過宥罪也又所謂疑者臯陶稱舜曰
[122-41a]
 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謂參錯訊鞠而終不得其情
 實者寧失之以與民周禮鄉士等職所謂若欲免之
 吕刑則曰五刑之疑有赦五罰之疑有赦易謂之緩
 死也然虞書又有所謂罪疑惟輕者茍有罪而輕之
 可也若無罪雖得輕刑亦非辜矣蓋此非犯有虚實
 之疑乃灋可上下之疑故比之當從輕耳二千年間
 聖經所言無不脗合但虞之金作贖刑蓋指鞭扑之
 輕者而吕刑於五刑之不簡者俱正于五罰此乃世
[122-41b]
 變之不同至若易之明罰敕法此罰字亦指刑言蓋
 刑罰二字亦通用也嗚呼後世之刑則與古異矣文
 帝以一時不忍之心而去肉刑免肢體之傷殘是矣
 然以輕罪而卒死於敲扑之下是以大辟而易肉刑
 也自開罰之端凡欲科歛者必假此爲詞是以贖罪
 爲利網也吕刑有言罰懲非死人極于病今之稍居
 人上得以杖罰人者即能生殺人豈以無有作威之
 道哉至於眚灾則有赦也無故而大赦縱有罪而虐
[122-42a]
 無辜將安居乎避讐之法不得已而有瑞節之與也
 鐵劵之賜預免其身及子孫死罪幾名不幾干宥人
 犯法乎且三千條雖有明憲至議刑之時則任意出
 入是刑非以懲惡也反爲殃民之具非以矜善也祗
 以長惡之媒所謂天討有罪者安在哉
[122-43a]


[122-44a]
 
 
 
 
 
 
 
 
[122-44b]
  名/例五刑
 笞刑五 一十贖銅錢/六百文 二十贖銅錢一/貫二百文 三十贖/銅
 錢一貫/八百文 四十贖銅錢二/貫四百文 五十贖銅錢/三貫
 杖刑五 六十贖銅錢三/貫六百文 七十贖銅錢四/貫二百文 八十
 贖銅錢四/貫八百文 九十贖銅錢五/貫四百文 一百贖銅錢/六貫
 徒刑五 一年杖六十贖銅錢/十二貫 一年半杖七十贖/銅
 錢一十/五貫 二年杖八十贖銅錢/十八貫 二年半杖九十贖/銅
 錢二十/一貫 三年杖一百贖銅錢二/十四貫
[122-45a]
 流刑三 二千里杖一百贖銅錢/三十貫 二千五百里杖
 一百贖銅錢三/十二貫 三千里杖一百贖銅錢三/十六貫
 死刑二 絞斬贖銅錢四/十二貫
 管見曰贖罪鈔有律有例律鈔稍輕例鈔稍重復有/錢鈔兼收各折筭不同不得混收近時惟京師錢鈔
 便乃兼收在外錢鈔不便故奏定折銀至如過/失殺人者又有定例兼追錢鈔不可執一論也
  㑹典
 𢎞治十四年奏凖刑部都察院問完例難的决人犯
 并婦人有力者每杖一百該鈔二千二百五十貫折
[122-45b]
 銀一兩每十以二百貫逓减至杖六十爲銀六錢笞
 五十該鈔七百五十貫折銀五錢每十以一百五十
 貫逓减至笞二十爲銀二錢笞一十該鈔二百貫折
 銀一錢如收銅錢每銀一兩折七百文其依律贖鈔
 除過失殺人外其餘亦照此數折收
  十惡
 一曰謀反謂謀危/社稷二曰謀大逆謂謀毁宗廟/山陵及宫闕三曰謀
 叛謂謀背夲國/濳從他國四曰惡逆謂毆及謀殺祖父母父母/夫之祖父母父母殺伯叔
[122-46a]
 父母姑兄姊外/祖父母及夫者五曰不道謂殺一家非死罪三人及/支觧人若採生造畜蠱毒
 魘/魅六曰大不敬謂盗大祀神御之物乗輿服御物盗/及偽○錯誤若造御寳合和御藥誤
 不依夲方及封題○造御膳誤/犯食禁御幸舟船誤不堅固七曰不孝謂惡言呪/罵祖父母
 父母夫之祖父母父母及祖父母父母在别籍異財/若奉飬有缺○居父母喪身自嫁娶若作樂釋服從
 吉聞祖父母父母喪匿不/舉哀詐稱祖父母父母死八曰不睦謂謀殺及賣緦/麻以上親毆告
 夫及大功以上/尊長小功尊屬九曰不義謂部民殺本屬知府知州/縣軍士殺本管指揮千戶
 百戶吏卒殺本部五品以上長官若見殺受業師/及聞大䘮匿不舉哀若作樂釋服從吉及改嫁
 曰内亂謂姦小功以上親/若父妾及與和者
[122-46b]
  八議
 一曰議親謂皇家袒免以上親及太皇太后皇太后/緦麻以上親皇后小功以上親皇太子妃
 大功以/上親二曰議故謂皇家故舊之人素得/侍見特䝉恩待日乆者三曰議功
 謂斬將奪旗摧鋒萬里或率衆來歸寧濟/一時或開拓彊宇有大勲勞銘功太常者四曰議賢
 謂有大德行之賢人君子/其言行可以爲法則者五曰議能謂有大才業能/整軍旅治政事
 爲帝王之輔佐/人倫之師範者六曰議勤謂有大將吏謹守官職早/夜奉公或使逺方經渉艱
 難有大/勤勞者七曰議貴謂爵一品及文武職事官三/品以上散官一品以上者八曰
 議賔謂承先代之/後爲國賔者
[122-47a]
  應議者犯罪
 凡八議者犯罪實封奏聞取㫖不許擅自勾問若奉
 㫖推問者開具所犯及應議之狀先奏請議議定奏
 聞取自上裁其犯十惡者不用此律
 
 
 
 
[122-47b]
 
 
 
 
 
 
 
 圖書編卷一百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