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50 圖書編-明-章潢 (master)


[033-1a]
欽定四庫全書
 圖書編卷三十三
             明 章潢 撰
  都邑總敘
 建邦設都皆馮險阻山川者天之險阻也城池者人之
 險阻也城池必依山川以為固大河自天地之西而
 極天地之東大江自中國之中而極中國之東天地
 所以設險之大者莫如大河其次莫如大江故中原
[033-1b]
 依大河以為固吳越依大江以為固中原無事則居
 河之南中原多事則居江之南自開闢以來皆河南
 建都雖黄帝之都堯舜禹之都於今皆為河北昔皆
 為河南大河故道自碣石入海碣石今晉州也所以
 幽薊之邦冀都之地皆河南地周定王五年以後河
 道堙塞漸移南流至漢元光三年徙從頓丘入渤海
 今濵滄間是也成周以來河南之都惟長安與洛陽
 或逾河而居鄴者非長久計也漢晉以來江南之都
[033-2a]
 惟有建業或據上流而居江陵武昌者亦非長久計
 也是故定都之君與議都之臣惟以此三都為最此
 三都者皆以江河之險阻為可恃也舍此則唐末博
 士朱朴遷都疏云去已衰之衰就未王之王有取于
 襄鄧之間是或一道若止信在徳不在險如宋都汴
 梁一無足恃易曰王公設險以守其國獨不可信乎
  歴代帝王所都
 大昊伏羲氏今陜西鞏昌府秦州人都河南陳州
[033-2b]
 炎帝神農氏今湖廣徳安府隨州人都陳州徙山東
 曲阜
 黄帝軒轅氏今陜西中部縣人都涿州
 少昊金天氏今陜西秦州人都曲阜
 顓頊髙陽氏都今河南開封府杞縣
 帝嚳髙辛氏都今河南開封府偃師縣
 帝堯陶唐氏都今山西平陽府
 帝舜有虞氏今山西蒲州人都今山西平陽府
[033-3a]
 夏禹王今四川成都人都今山西平陽府安邑縣
 商湯王都今河南歸徳州契初封商後世遷亳西亳/湯遷南亳故名曰殷仲丁
 遷亳河亶甲遷于相祖乙遷于耿/至盤庚復都南亳紂居于朝歌
 周武王今陜西岐山縣人都今陜西西安府咸陽縣
 秦始皇都咸陽
 漢髙祖皇帝今直𨽻徐州沛縣人都今陜西西安府
 長安縣
 漢光武皇帝今湖廣棗陽縣人都洛陽 西晉都洛
[033-3b]
 東晉宋齊梁陳都建康今應天府
 唐太宗皇帝今陜西華陰縣人都西安府徙洛陽
 宋太祖皇帝今河陽人都開封府 髙宗徙都臨安
 今杭州府
 元世祖皇帝蒙古人都燕京
 明太祖髙皇帝都金陵今南京應天府 成祖文皇
 帝都燕今京師
[033-4a]
 
 
 
 
 
 
 
 
[033-4b]
 
 
 
 
 
 
 
每方千里廣袤萬餘里
[033-5a]
  輿地都㑹總考
 須彌山是大地骨中鎮天心為巨物如人背脊與項
 梁生出四枝龍突兀四枝分出四界南北東西為四
 𣲖西北崆峒數萬程東入三韓隔杳㝠惟有南龍入
 中國胎宗孕祖來竒特黄河九曲為大膓川江屈曲
 為膀胱分枝劈脈縦横去氣血勾連逢水住大為都
 邑帝王州小為郡縣居公侯其次偏方小鎮市亦有
 富貴居其地與君畧舉大形勢舉目一望皆山河天
[033-5b]
 下江山㡬萬里我見破軍到處是禄存文曲輔弼星
 低小山形總相類只有髙山形象殊畧舉大綱與君
 議崑崙山脚出闐顔隻隻都是破軍山連綿走入瀚
 海北風俗强悍人粗頑生兒三嵗學騎射骨硬剛方
 是此間山來隴右尖如削盡是狼峯更髙卓此處如
 何不出文只為峯多反成濁髙山大嶺峯多尖不似
 平原一錐卓行行退卸大散闗百二山河在此間大纒
 大䕶到函谷水出黄河如玦環低平漸漸出熊耳萬
[033-6a]
 里平洋漸如砥大梁形勢亦無山到此尋龍何處是
 若無河流與淮水𣺌𣺌茫茫不見山河流沖決俱斷
 絶又無石骨又無脈君若到此説星峯一句不容三
 寸舌黄河在北大江南兩水夾行勢不絶行到青齊
 忽起峯兖州東嶽挿天雄分枝劈脈鍾英氣聖賢多
 在魯邦中自古英雄出西北西北龍神少人識南龍
 髙枝過葱嶺黒鐵二山雪峯盛分出秦川及漢川五
 嶺分枝入桂連山行有㫁脈不㫁直至江陰大海邊
[033-6b]
 海門旺氣連閩越兩兩水夾相交纒北走海門南繳
 絡貨財文武相交錯請君更將舊地覆狼星乳頭巨
 鈐局外縣京師多平洋也有城邑在髙岡淮甸州縣
 在水尾䕫峽山嶺是城隍隨他地勢看髙下不可執
 一拘攣也千萬隨山尋穴形此説㫁能辨真假冀州
 壺口洛低下葢縁輔弼為垣馬太原落處尖似鎗木/頭
 兩鋭/也葢縁亷破龍最長建康洛在坡平洋葢縁輔弼
 星為體太垣平垣古戰場熊耳為龍星可詳長安帝
[033-7a]
 垣星外峙巨武山龍生出勢京師落在垣局中狼星夾
 出巨門龍太行走入河中府入首連生六七存入首
 雖然只是山落處却在回環間此與鍋鈐無以異只
 在大小識形難古人建都與建邑先尋頓伏識龍闗
 升虚望楚與陟巘此是尋頓與山面降觀于桑與降
 原此是尋伏下平田度其夕陽揆以日南北東西向
 無失乃陟南岡景與京此是望穴識龍形相彼北泉
 觀水去涉彼溥原觀水聚或涉南岡與下原是尋頓
[033-7b]
 伏非茍然吉人卜宅貴詳審經㫖分明與後傳
 朱子曰冀都是正天地中間好个風水山脈從雲中
 發來雲中正髙脊處自脊以西之水則西流入于龍
 門西河自脊以東之水則東流入於海前面一條黄
 河環繞右畔是華山聳立為虎自華來至中為嵩山
 是為前案遂過去為泰山聳於左是為龍淮南諸山
 是第二重案江南諸山及五嶺又為第三四重案
 堯都中原風水極佳左河東太行諸山相繞海島諸
[033-8a]
 山亦皆相向右河南直至泰山湊海第二重自蜀中
 出湖南出廬山諸山第三重自五嶺至明越又黒水
 之類自北纒繞至南海 河東地形極好乃堯舜禹
 故都今晉州河中府是也左右多山黄河繞之嵩華
 列其前 河東河北皆繞太行山堯舜禹所都皆在
 太行下 太行山一千里河北諸州皆旋其趾潞州
 上黨在山脊最髙處過河時便見太行在半天如黒
 雲然 上黨即今潞州春秋赤狄潞氏即其地也以其
[033-8b]
 地極髙與天為黨故曰上黨上黨太行山之極髙處
 平陽晉州蒲坂山之盡頭堯舜之所都也河東河北
 諸州如太原晉陽等處皆在山之兩邊窠中山極髙
 濶伊川云太行/千里一塊石山後是忻代諸州泰山却是太行之
 虎山或問平陽蒲坂自堯舜後何故無人建都曰其
 地磽瘠不生物人民朴陋儉嗇故惟堯舜能都之後
 世侈泰如何都得 前代所以都闗中以黄河左右
 旋繞所謂臨不測之淵是也近東獨有函谷闗一路
[033-9a]
 通山東故可據以為險又闗中之山皆自蜀漢而來
 長安而盡他録作闗中之/山皆自西而來若横山之險乃山之極髙
 處横山皆黄石/不生草木東南論都所以必要都建康者以建
 康正諸方水道所凑一望則諸要害地都在面前有
 相應處臨安如入室角房中坐視外面殊不相應武
 昌亦不及建康然今之武昌非昔之武昌吳都武昌
 乃今武昌縣地勢迫窄只恃前一水為險耳鄂州正
 今之武昌亦是好形勢上可以通闗陜中可以向許
[033-9b]
 洛下可以通山東若臨安進只可通得山東及淮北
 而已 天下之山西北最髙自闗中一支生下函谷
 以至嵩少東盡泰山此是一支又自嶓冡漢水之北
 生下一支至揚州而盡江南諸山則又自岷山分一
 支以盡乎兩浙閩廣 大凡兩山夾行中間必有水
 兩水夾行中間必有山江出岷山岷山夾江南岸而
 行那邊一支去為江北許多去處這邊一支為湖南
 又一支為建康又一支為福建二廣 岷山之脈其一
[033-10a]
 支為衡山者已盡於九江之西其一支又南而東度
 桂嶺者則包湘源而北經袁潭之境以盡於廬阜其
 一支又南而東度庾嶺者則包彭蠡之源以北盡於
 建寧其一支則又東包淛江之源而北其首以盡㑹
 稽南其尾以盡乎閩粤也 仙霞嶺在信川分水之
 右其脊脈發去為臨安又發去為建康 江西山皆
 自五嶺贛上來自南而北故皆逆閩中却是自北而
 南故皆順 閩中之山多自北來水皆東南流江淛
[033-10b]
 之山多自南來水多北流故江淛冬寒夏熱 荆襄
 山川平曠得天地之中有中原氣象為東南交㑹處
 耆舊人物多最好卜居但有變則正是兵交之衝
 蔡伯靖言山本同而末異水本異而末同 西北地
 至髙地之髙處又不在天之中 地有絶處唐太宗
 收至骨利幹直堅昆都督府其地夜易曉夜亦不甚
 暗葢當地絶處日影所射也其人髪皆赤至鐵勒則
 又北矣極北地之人甚少所𫝊有二千里松木禁人
[033-11a]
 砍伐此外龍蛟交雜不可去 通鑑有人適外國夜
 熱一羊胛而天明此是地之角尖處日入地下而此
 處無所遮蔽故常光明及従東出而為曉其所經遮
 蔽處亦不多耳 問周公定豫州為天地之中東西
 南北各五千里今北邊無極而南方交趾便際海道
 里長短夐殊何以云各五千里曰此但以中國地叚
 四方相去言之未説到極邊與際海處南邊雖近海
 然地形則未盡如海外有島夷諸國則地猶連屬彼
[033-11b]
 處海猶有底至海無底處地形方盡周公以土圭測
 天地之中則豫州為中而南北東西際天各逺許多
 至於北逺而南近則地形有偏爾所謂地不滿東西
 禹貢言東西南北各二千五百里不知周公何以言
 五千里今視中國四方相去無五千里想他周公且
 恁大説教好看如堯舜所都冀州之地去北方甚近
 是時中國土地狹想只是畧羈縻至夏商已後漸漸
 開闢如三苖只在今洞庭彭蠡湖湘之間彼時中國
[033-12a]
 已不能到三苖所以負固不服
 東萊吕氏曰闗中是形勢之地洛是都㑹之中欲據
 形勢須都闗中欲施政令須都洛
 九峯蔡氏曰河北諸山根本脊脈皆自代北寰武嵐
 憲諸州乗髙而來其脊以西之水則西流以入龍門
 西河之上流其脊以東之水則東流而為桑乾幽冀
 以入于海其西一支為壺口太嶽次一支包汾晉之
 源而南出以為析城王屋而又西折以為雷首又次
[033-12b]
 一支乃為太行又次一支乃為恒山此大河北境之
 山也其江漢南境之山則岷山之脈其北一支為衡
 山盡于洞庭之西其南一支度桂嶺北經袁筠之地
 至徳安之敷淺原二支之間湘水間㫁衡山在湘水
 西南敷淺原在湘水東北孔氏以為衡山之脈連延
 而為敷淺原者非也
 臨川吳氏曰天下之山脈起于崑崙山脈之所起即
 水源之所發也水之發自崑崙者其源為最逺惟中
[033-13a]
 國之河為然漢之發原於嶓冢江之發原於岷山以
 西視他水亦可謂逺而非極於山脈初起之處則不
 得與河源並也故天下有原之水河為第一古人祭
 川先河後海重其原也
[033-14a]
 
 
 
 
 
 
 
 
[033-14b]
 冀州龍脊堰黄河不得直趨入海横之中國逺遶冀
 州西南東葢河以龍堰而曲流龍以河遶而截住夾
 身則左有小東河右有西恒水南有小南河攔截於
 内而大河經之龍將焉往其他橈棹手足得無名之
 水界畫分明者不可以數計但眼目難檢㸃墨楮難
 以描畫今姑舉其堂局形勢可想而知也
 發揮曰冀州分崑崙之左脈綿亘萬里之逺屈曲出
 夷入貊始回中國而盡於冀州古之帝王其興也以
[033-15a]
 徳而不以力其守也以道而不以地堯舜聖人承襲
 授受揖讓相遜亦未必慮及風水然聖人之興自合
 造化聖人所作自為法則風水固不拘而密恊于龜
 卜即天地造化設之自然故易曰王公設險以守其
 國此理固先天地而有即風水之攸始矣或曰正縁
 聖人畧於風水冀都要未是大地去處若都於内河
 之外大河之内如何予曰如此却不合法度冀都如
 舌西南東三面之地如齒若舍舌而以齒門為可安
[033-15b]
 排之地其説謬矣中心一舌横六百餘里自恒山至
 小河八百餘里而西恒水小東河小南河之外其地
 自西而南自南而東自東北而止於海此一大勾股
 曲遶中舌正䕶龍也此䕶葢自本身分出者耳常人
 眩於目前則内外之地在大河之内者方千餘里宜
 其茫不可見也玉髓/經
 魏莊渠曰大地之脈咸祖崑崙而南北二絡最大大
 河出崑崙東北墟屈而東南至積石始入中國此天
[033-16a]
 下大界水也北絡發於崑崙之隂折而東南行其中
 結為冀都其左結為燕京冀都則恒山發祖龍脈若
 從天降下為平陽而大河三面環遶以絶龍氣天文
 北極不動而衆星拱焉冀都正北南面以臨天下上
 應薇垣此第一都㑹也堯舜禹由是興焉而後世徳
 薄弗能都矣其地表裏山河而四旁多阻朝貢轉輸
 弗便後世人主垂裳無為能如古之人乎吾恐不能
 矣儉嗇無欲能如古之人乎吾恐不能矣夏后氏以
[033-16b]
 後廢而莫都冀在北邊堯舜盛徳逺覆北地皆為要
 荒後世詎能及也北絡極於幽燕而大河至此入海
 與鴨緑㑹諸島為其下沙此山水一大交㑹也其北
 崇岡千叠而其前平夷千有餘里泰山聳于南誠國
 家萬年之基也但河徙而南氣不交固今其勢且北
 以害於漕河則障之使南况國家北都燕而逺漕江
 南粟民力易罷地則有遺利矣以漕河故多逆水性
 大河淮濟皆拂經是于天時人事無乃有未盡乎桑
[033-17a]
 田之變碣石入淪海中中國水口不固世道升降天
 人固相孚也
[033-18a]
 
 
 
 
 
 
 
 
[033-18b]
 周洛邑乃飛龍格勢手脚本自分明迎送却從外假
 合也凡大地皆取諸外而不取諸身所謂本身脚手
 一屈曲縈迴輒五六十里或七八十里故人不見其
 為脚手也况逺外迎送其得見乎
 發揮曰凡大地必有闗攔其規模愈大則堂局愈濶
 堂局愈濶則闗攔愈逺故冀州闗攔迺在碣石長安
 闗攔迺在荆山洛邑闗攔迺在太華葢如荆山太華
 等山動占據百千里而手脚支𣲖皆有風水大地非
[033-19a]
 孤然一山之比碣石亦有石山綿亘在海其深無底
 人不能見所可見者山上之石如婆娑之樹耳滄海
 揚塵陵谷變遷寧有此理此冀以兵戎之迫風水之
 變河溢之患而不可都洛以封建之罷獨守之難而
 不可都惟長安天險實為金城之固天運周流何能
 復覩豐鎬威儀也
 魏莊渠曰南絡發於崑崙之東委蛇南行其背為西
 戎其面為中國而其餘氣為南蠻葱嶺&KR0691起為祖南
[033-19b]
 起雪山其東為江源地脈因界為二江以南仍為南
 絡其北别為中絡與大河分為兩界中絡岷山為祖
 自蜀入隴結于初龍則為長安四塞以為固金城千
 里天府之國也結于中龍則為洛陽風雨之所㑹陰
 陽之所和天地之中也南絡𫝊大江放於海北絡傳
 大河放於海惟中絡止於嵩髙其前平夷凡㡬千里
 而泰山特起東方張左右翼為障以天下大勢言之
 長安龍首穴也洛陽龍心穴也兹其大龍之腹乎古
[033-20a]
 之神聖多起於東土宋都大梁亦在龍腹而國勢弱
 者汴垣無備其勢必重兵民力坐而困矣余嘗至洛
 陽相其形勢熊耳祖龍發自終南逺則太行為後托
 進則嵩髙為左障然終南自為長安前朝太行亦為
 平陽左障嵩髙雖迴障洛陽而大情自欲東出與萬里
 平原作祖然後黙識天道之公大地相為句連其融
 結非一處王氣發久而歇又轉而之他帝王有徳而
 興無徳而亡世不一姓宇宙所以無窮也
[033-21a]
 
 
 
 
 
 
 
 
[033-21b]
 秦都咸陽非長安之正以宫屬渭跨渭為飛橋複道
 以象天闕道而屬阿房如驪山温泉又長安之支龍
 也長安之下則有岐梁荆諸山為托灃涇漆沮河水
 界限為衛以髙臨卑百二之固沃壤千里可以積儲
 此秦所以能併吞六國至今為天府也
 發揮曰咸陽之地龍合之𤣥格左右前後諸山包䕶
 天造地設以為大城郭而渭水浸溉地髙而田衆今
 長安又在咸陽之左乃得其正即咸陽舊基則接龍
[033-22a]
 者也即長安今址則盡龍者也其龍則發于崑崙經
 回黒水綿絡正河横山始起祖宗轉縈貊澤自西而
 東盡于雍州之地此易所謂天險不可升地險山川
 丘陵王公設險以守其國者然耳洛邑居天下之中
 為大龍之腹四望平夷近則熊耳居其右取諸逺則
 上洛在其西大華在其東終南惇物在其北内方則
 在河南周公所取制天下之中耳猶腹為人身都㑹
 之所也以水而言則洛水自西而經其前瀍澗界其
[033-22b]
 東汾水黎水遶其後伊水陳其西面如平洋無蔽有
 徳者易以興無徳者易以亡如以風水言之則瀍澗
 伊洛界限分明其進送䕶衛不取諸身而取諸外耳
 但今之洛陽非周之洛邑亦非周居頑民之洛陽居頑
 民在洛水之陽伊水之地東都洛陽在河南又隔伊
 水周洛邑最合風水法度後人不敢居者周家封建
 諸侯東西南北皆我守衛侯國滅而後能及於周故
 以秦之强又以無道行之不滅六國周不可併也後
[033-23a]
 世罷封建而制郡縣所守皆須自備故力有不及則
 難於守若立國於河南有諸水在後而地方之備差
 完然終不如長安可恃今之西京即周公所卜澗水
 東瀍水西而墨食者亦可立京畿之地葢下有太華
 一臂力量甚重洛邑則又添得西京一臂也然無太
 華亦非京邑之地玉髓/經
 武夷熊氏曰雍州秦地周之岐豐鎬京漢之三輔皆
 此焉婁敬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合天下形勢言之
[033-23b]
 秦得百二實以據地勢之上游當天下之要脊四塞
 以為固全一面之險以東制諸侯故言定都必先焉
 但其地迫近邊垂周秦漢唐世有外患必盡陰山唐
 三受降城靈夏河西五都為塞乃可爾
[033-24a]
 
 
 
 
 
 
 
 
[033-24b]
 古者京畿為歴代帝王所都得名於萬世者莫如冀
 州其次莫如秦雍其次莫如洛邑今洛陽非周洛邑
 也冀州之地右則西河左則東河前則南河逾河而
 為壺口近河而為覃懐入河而為衡漳以古都言之
 則三面距河一面背山其發龍於崑崙而大盡于此
 所背恒山相距甚逺逶迤而下其平如砥方廣千里
 其手足橈棹之可見然夾水之外皆有名山巨鎮迎
 送䕶衛但堂局寛濶非凡俗所能檢㸃耳玉髓/經
[033-25a]
 京畿之地在虞氏為幽州域在禹貢為冀州域黄帝
 都幽州之涿鹿堯舜都冀州之蒲坂我成祖遷都於
 燕京葢復黄帝堯舜之故都於千八百年之後左環
 滄海右擁大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濟形勝甲于天下
 蘇秦所謂天府百二之國杜牧所謂王不得不王之
 地也
  帝都總論
 已上建都之地其槩如此唐虞之都以河溢為患周
[033-25b]
 洛邑以備守之難大梁平夷無險臨安僻處一隅金
 陵形勝雖優而垣氣多泄兩淮龍氣大盡而地勢卑
 下東魯中幹最尊而已鍾孔聖且今河水穿龍皆非
 建都之宜他如武昌成都等處則又不足論矣故惟
 我京師為上而闗中次之東漢所都之洛又次之餘
 非愚之所能知也雖然在徳不在險聖帝明王皆以
 道化天下未必恃其地之美而已焉史記魏武侯浮
 西河而下中流顧謂吳起曰美哉山河之固魏國之
[033-26a]
 寶也起對曰在徳不在險昔三苖氏左洞庭右彭蠡
 禹滅之桀之居左河濟右太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
 其北湯放之紂之國左孟門右太行恒山在其北大河
 經其南武王殺之君不修徳舟中之人皆敵國也武
 侯善之愚謂君子不以人廢言起雖不足道若斯言
 者誠亦確論茍不以徳則秦隋亦嘗都雍之闗中金
 元亦嘗都冀之燕京矣風水之美形勝之固何獨不
 驗於彼哉是故形勝風水之説在於地固有國者所
[033-26b]
 當擇而禍福得喪之機存乎人尤有國者所當修省
 矣洪武初御史胡子祺上書請都闗中其畧曰天下
 形勢之地可都者四河東地勢髙厚控制西北堯嘗
 都之然其地苦寒江淮士卒不便汴梁襟帶河淮宋
 嘗都之然其平曠無險可守洛陽周公嘗卜之周漢
 嘗遷之然嵩邙諸山非有殽函終南之固瀍澗伊洛
 非有涇渭灞滻之雄故惟闗中據百二山河之勝可
 用以建都者莫此若也
[033-27a]
 王氏鏊曰自古中原無事則居河之南中原多事則
 居河之北自然之勢也成周以來河南之都惟長安
 洛陽江南之都惟建康其次則有襄鄧唐朴之議曰
 襄鄧之西夷漫數千里其東則漢興鳳林為之闗南
 則菊潭環屈而流屬於漢西有上洛重山之險北有
 白崖聨絡誠形勝之城沃衍之墟若廣陵河渠漕輓
 天下可使大集此建都之極選也雖然皆未有燕冀
 之形勢豈非天遺其勝以貽我朝萬世帝王之業乎
[033-27b]
  周諸侯國都
 魯都曲阜魯本少皥摰居之謂之少皥之墟又大庭/氏居之魯于其上作庫故為大庭氏之庫
 至周成王以周公之功而封伯禽於此其地本名魯/乃作都於曲阜宋祥符中改曲阜為仙源今𨽻兖州
 齊都薄姑遷於營丘齊本顓頊之墟營丘今臨淄/薄姑亦謂之蒲姑在其西北
 都商丘杜預云梁國睢陽縣按睢陽隋改為宋城本/陶唐氏之火正闕伯之墟相土因之武王伐
 紂封武庚于弼武庚叛成王殺之改封紂/兄微子啟于宋以為商後故謂之商丘衛都朝歌
 及懿公為狄所滅宋桓公迎衛之餘民渡河立戴公
 以廬于曹後齊桓公城楚丘而居文公焉至成公又
[033-28a]
 遷於帝丘朝歌故城在汲縣西二十里本紂故都曹/亦作漕今滑州白馬是也楚丘今澶州城
 武帝丘本顓帝之墟故曰帝丘/夏昆吾氏居之今澶州濮陽縣鄭都本西周畿内之
 地周宣王以封母弟桓公友及幽王有犬戎之變鄭
 武公遂遷於濟洛河潁之間謂之新鄭故鄭今華州/鄭縣新鄭即
 今之/滎陽晉都唐謂之夏墟大名也本堯所都謂之平陽
 成王封母弟叔虞於此初謂之唐其子爕立始改為
 晉以有晉水出焉其地正名翼亦名絳而平陽者是
 其總名及昭侯立封其叔父于曲沃後武公滅翼遂
[033-28b]
 有晉都至景公遷于新田唐今定州唐縣平陽今絳/州翼今絳州翼城曲沃今
 絳州縣新田一/名絳今絳州縣楚都丹陽成王封熊繹以子男之田
 至熊達始盛强僣稱王遷都于郢昭王為吳所滅遷
 于鄖楚本立荆至成王頵始改號楚卅陵今江陵枝/江縣郢江陵縣
 北十餘里鄖今襄陽宜城/縣東楚州懐王孫心所都秦周孝王封非子居于秦
 谷至襄公赴幽王之難以兵助送平王故平王與之
 以岐豐之地列為諸侯莊公居犬丘文公居汧渭徳
 公遷于雍獻公遷櫟陽孝公乃遷咸陽秦谷故隴西/縣秦亭是也
[033-29a]
 汧渭今𨽻隴州犬丘今興平縣雍今/鳳陽治咸陽今皆為縣𨽻永興軍虞都虞今平陸/縣東北
 有故/虞城吳都呉即今/蘇州虢都上陽在鳳/翔縣曹都曹即今/定陶許都
 許後遷於葉又遷于城父又遷于白羽又遷于容城
 許今許州白羽一名析鄧州浙川/是或云内鄉是容城華容縣是邾都邾今兖州/邾城是
 都莒後遷鹽官故謂之南莒今密/州縣紀都紀遷於劇紀/本
 東海即贛榆紀城劇在/臨朐縣東夀光縣西滕都小邾遷于公丘小邾即/滕縣公
 丘今兖/州龔丘薛仲虺之都本在魯地奚仲遷于邳今徐州/有薛城
 是/州都淳于後遷華容淳于即今髙密/華容今監利蔡在畿内之
[033-29b]
 地以為蔡叔之采邑至蔡仲改封汝南遷州來則以
 州來為下蔡汝南為上蔡蔡州上蔡縣西南/州來即下蔡縣徐都臨
 淮今泗臨淮/有徐城葛都甯寧陵縣故/甯城是越都㑹稽即越/州城陳都
 宛丘今陳州治本/大昊之墟南燕都胙胙城𨽻/滑州遂都乗丘今齊/州治
 譚都譚歴城縣有/古譚城管都管鄭州管/城是鄶都鄶新鄭東城/有古鄶城
 戴都戴開丘縣/有戴城任都任今濟州/有任城宿都無鹽在鄆州/須城東
 句都須朐遷於須昌夀昌縣西北有須朐城/須昌今鄆州舒城也顓㬰都
 費沂州費縣有/故顓㬰城鄫都鄫今沂州承縣/東有鄫城向都向今沂州/古向城
[033-30a]
 鄅都開陽在臨沂/縣北蕭都蕭徐州/蕭縣頓都南頓今陳州/南頓縣
 都新息今蔡州/新息縣沈都平輿在汝陽/縣東項都項城項城縣/東北有
 故項/城隨都隨今隨/州鄧都鄧襄陽鄧/縣界䕫都䕫歸州東有/故䕫子城
 北燕都冀幽州/治邢都襄國今邢/州治梁都新里同州下陽/有新里城
 韓都韓城在韓城/縣南魏都魏城遷於大梁今陜州平陸/有魏城大梁
 即開/封趙都趙城遷于平棘趙城今𨽻晉州/縣平棘𨽻趙州郕都郕武/王
 封季載今雷澤/北有故郕城郜都郜今單州成武/有二郜城應都葉汝州葉/縣有故
 應/城耿都耿在河中府/龍門縣南蔣都期思在光州固/始西北申都申今/信
[033-30b]
 陽/軍吕都吕蔡州有/古吕國焦都焦陜州/東北霍都霍今晉州/有霍邑陽都
 陽洪洞縣東南/有故陽城冀都冀今河中府/有冀亭芮都芮臨晉縣/有芮鄉賈都賈蒲城/縣有
 賈/城荀都荀在綘/州西黎都黎洛州黎城縣/有黎侯故縣邘都邘野王縣西有故/䢴城今懐州治
  周四裔都附
 戎都戎城陳留濟南縣/東南有戎城夷都夷安即夷/安縣介都黔陬諸/城
 縣/東根牟都安丘今密州/安丘萊都黄登州黄縣有故/黄城即萊子國
  歴代國都歌
 若攷國都地理要書契以前難論究自從太昊伏羲
[033-31a]
 來歴代國都方可攷伏羲建都還在陳神農都陳徙
 曲阜黄帝涿鹿以為都曲阜為都是少昊顓頊帝丘
 髙辛亳堯平陽舜蒲坂道夏都安邑商都亳仲丁徙
 囂亶甲紹亶甲徙相祖乙耿盤庚復亳周武鎬成王
 以鎬為宗周還従東都㑹諸侯平王徙向東都建秦
 都咸陽關中漢東漢洛陽後漢益曹魏鄴都以洛換
 孫吳東晉宋齊梁與陳六朝都建康西晉後魏洛陽
 置東魏北齊徙鄴鄉西魏後周隋文帝建都長安至
[033-31b]
 煬皇或如江都或如洛還向江都覆所將唐都長安
 昭徙洛遼平五代金汴梁宋都汴徙杭閩廣元立大
 都自北方大明太祖鳳陽起定鼎應天置都位成祖
 遷都今順天上攷厯代國都全
  論帝都
 夫地理之大莫先於建都立國稽之古先哲王將營
 都邑罔不度其可居之地以審其吉㓙如公劉將居
 豳也其詩曰于胥斯原大王將居岐也其詩曰聿來
[033-32a]
 胥宇武王將居鎬京其詩曰宅是鎬京成王將營洛邑
 書曰召公既相宅衛文公將營楚丘其詩曰升虚望楚
 見於經者如此則宅都誠不可不重也雖然子微有
 云帝王之興也以徳而不以力其守也以道而不以
 地堯舜聖人承襲授受揖讓相遜亦未必慮及風水
 之説但聖人之興自合造化聖人所動作為法則風
 水固不拘而密協于龜卜即天造地設之自然者也
 故易曰王公設險以守其國此理固先天地而有即
[033-32b]
 風水之攸始矣今將歴代所都録以補考云
  論北龍帝都垣局
 北龍有燕山即今京師也以燕然山脈盡於此故曰
 燕山昔燕昭王築黄金臺以招賢者故又稱金臺古
 冀州地舜分冀東北為幽州故又謂之幽都按丘文
 莊公大學衍義補云虞夏之時天下分為九州冀州
 在中國之北其地最廣舜分冀為幽并營故幽與并
 營皆冀境也楊公云燕山最髙象天市葢北幹之正
[033-33a]
 結其龍發崑崙之中脈以内外共視為中脈葢鴨/緑江外有大幹為䕶矣綿
 亘數千里至于闐歴瀚海之𤣥屈曲出夷入貊又萬
 餘里始至燕然山以入中國為燕雲北京為山前曰/燕大同為山後
 曰/雲復東行數百里起天夀山乃落平洋方廣千餘里
 遼東遼西兩枝闗截黄河前遶鴨緑後纒而陰恒太
 行諸山與海中諸島相應近則灤河潮河桑河易河
 并諸無名小大夾身數源界限分明以地理之法論
 之其龍勢之長垣局之美幹龍大盡山水大㑹帶黄
[033-33b]
 河扆天夀鴨緑纒其後碣石鑰其門最合風水法度
 又按衍義補云朱子語録冀都天地間好個大風水
 山脈従雲中發來前面黄河環繞泰山聳左為龍華
 山聳右為虎嵩山為前案淮南諸山為第二重案江
 南五嶺諸山為第三重案故古今建都之地皆莫過
 於冀都就朱子所謂風水之説觀之謂無風以散之
 有水以界之也冀州之中三面距河處是為平陽蒲
 坂乃堯舜建都之地其所分東北之境是為幽州太
[033-34a]
 行自西來演迤而北綿亘魏晉燕趙之境東而極于
 醫無閭重岡叠阜鸞鳳峙而蛟龍走所以䕶擁而圍
 繞之者不知幾千萬里也形勢全風氣宻堪輿家所謂
 藏風聚氣者兹地實有之其東一帶則汪洋大海稍
 北乃古碣石淪入海處稍南則九河既道所歸宿之
 地浴日月而浸乾坤所以界之者又如此其直截而
 廣大焉按此皆以風水之美言之也若以形勝論之
 則幽燕自昔稱雄左環滄海右擁太行南襟河濟北
[033-34b]
 枕居庸蘇秦所謂天府百二之國杜牧所謂王不得
 不可為王之地楊文敏謂西接太行東臨碣石距野
 亘其南居庸控其北勢抜地以崢嶸氣摩空而崱屴
 又云燕薊内跨中原外控朔漠真天下都㑹桂文襄
 公謂形勝甲天下扆山帶海有金湯之固葢真定以
 北至于永平闗口不下百十而居庸紫荆山海俱闗/隘
 喜峯古北黄花鎮俱口/子險阨尤著㑹通漕運便利天
 津又通海運誠萬世帝王之都自昔之都燕者始於
[033-35a]
 召公諸侯也金元乃雜霸之氣皆不足以當其大惟
 我皇明得國之正同乎堯舜拓地之廣過於漢唐功
 徳隆盛上足以當天心下足以乘地氣真萬世不抜
 之洪基而議者乃謂北太近邊距塞不二百里無藩
 籬之固而天子自為之守然不知今之北門管鑰為
 急倐忽來去邊備須嚴若畿甸去逺而委守將臣則
 非居重馭輕之道故我成祖文皇帝睿意建都於此
 良謨逺猷豈凡愚之所能及哉然當時未必談及風
[033-35b]
 水之説而黙契若此是葢聖王之興動自合法而天
 地造化有自然相符之理耳抑論堯舜禹三聖之都
 皆北龍今我朝家畿甸亦北龍而形勝與夫風水法
 度又皆邁之宜其駕唐虞追三代全盛如此是固我
 列聖之峻徳神功鴻休盛烈之不可及然地理之應
 亦或然也愚何幸躬逢其盛北龍之次有平陽蒲坂
 安邑亦冀境乃堯舜禹所都之地按朱子曰河中地
 形極好乃堯舜禹故都今晉州河中府是也左右多
[033-36a]
 山黄河遶之嵩河列其前又曰河東河北皆繞太行
 山堯舜禹所都皆在太行山下又曰上黨太行山之
 極髙處平陽蒲坂山之盡頭堯舜之所都也又曰堯
 都中原風水極佳右河東太行諸山相繞海島諸山
 亦皆相向右河南繞直至泰山湊海第二重自蜀中
 出湖南廬山諸山第三重自五嶺至明越又黒水之
 類自北纒遶至南海此皆以其大形勢而言之也宋
 國師張子微曰河中之地右則西河左則東河前則
[033-36b]
 南河逾河而為壺口近河而為覃懐入河而為衡漳
 三面距河一面背山所背恒山相去甚逺逶迤而下
 其平如砥方廣千里夾水之外四面皆有名山巨鎮
 迎送䕶衛但堂局寛濶非凡俗所能檢㸃若兩腋無
 水夾截即是水不交㑹大龍如何得住故夾身之左
 有小東河右有西恒水南有小南河闗截於内而大
 河經之龍將焉往其他撓掉手足得無名之水界夾
 分明者又不可以數計眼目難於檢㸃舉其堂局形
[033-37a]
 勢可想而知此則以其親切者而言之也是故河中
 誠亦天地間大都㑹而堯舜禹三聖人以道化天下
 後世罕及雖聖人巍峩未必係於風水然天造地設
 自然黙契之理有不可誣者但今河水為患風水變
 遷無復可都矣蓋河源於崑崙星宿海又入地伏流
 不見其派者凡數百里禹之所𨗳始於積石初不曽
 窮河源也河至於此其勢横放衝溢外則涇渭沮之
 㑹于渭汭又有伊洛瀍澗汾黎之㑹于底柱所泄惟
[033-37b]
 汝泗二流内則淮濟内河滹沱恒絳従而益之至於九
 河逆河勢雖逺而逾盛故有河患非人之之所制者
 是以河決之患三代已然自漢唐宋元及今頻年衝
 決而沿河之民淪於魚鱉況可都乎
  論中龍帝都垣局
 中龍有闗中曰豐曰鎬曰咸陽長安皆今陜西地通
 曰闗陜古雍州也楊公云闗中原是太微垣又曰長
 安落在垣宿中盖中幹之尊也其龍發於崑崙由黒
[033-38a]
 水綿絡西河横出始起祖宗轉縈貊澤自西而東盡
 於雍州宋國師張子微曰長安之龍起於横山其山
 皆黄石綿亘八百餘里不生草木及至雍州之地涇
 水出安定在雍州之西自西而南入渭水而北是為
 渭汭水出鳥鼠同穴而為雍州之西山至涇水所屬
 之地則為北惟此依山挾水號為天府之國又曰秦
 咸陽非長安之正以宫屬渭跨渭為飛橋複道以象
 天闕道而屬阿房如驪山温泉又長安之枝龍也長
[033-38b]
 安之下則有岐梁荆諸山為托灃涇漆沮河水界限
 為衛蔡文節公曰咸陽之地龍合之𤣥格左右諸山
 包䕶此皆謂其風水之美也若以形勝言之則婁敬
 所謂披山帶河四塞為固張良所謂左殽函右隴蜀
 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
 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乃金城千里天府之國者是
 也故史稱闗中阻山帶河四塞之險東有函闗西有
 散闗南有武闗北有蕭闗吕成公亦謂闗中是形勢
[033-39a]
 之地欲據形勢須都闗中桂文襄公謂其山河四塞
 形勝甲于天下易曰天險不可升地險山川丘陵王
 公設險以守其國惟此為然耳故闗陜之地形勝全
 龍局美王氣攸萃而文武周公列聖篤生自文王都
 岐徙豐武王遷鎬京成王實都于鎬以據天下形勢
 當西周全盛時特往來朝諸侯於洛邑至平王避犬
 戎始遷都洛陽號曰東周則周日微弱而雍州王氣
 為秦得之葢秦先世有非子者善育馬為周孝王主
[033-39b]
 馬馬大蕃息分土為附庸邑之秦歴三世至秦仲始
 大歴莊襄犬戎殺周王襄公救周有功封為諸侯賜
 以西周畿内八百里之地秦即其地日以强盛兼併
 天下統一區宇然無功徳肆暴虐不足以當其王氣
 之大漢興以婁敬張良之議遂因其故都都之傳十
 二帝歴二百一十四年其後唐又都之傳一十八帝
 歴二百六十九年宋人亦嘗議欲都此而以横山未
 入版圖故都大梁以經營横山葢横山當宋時諸戎
[033-40a]
 所依為戎夏必爭之地不得則不可都故爾丘文莊
 公曰秦地披山帶河四塞以為固所謂金城千里天
 府之國得天下之百二者也周人初起於邠繼都豐
 鎬天下形勢之地葢莫有過焉者也至平王東遷而
 棄其地與秦秦地始大戰國之世山東之國六而秦
 居其一六者為縱而獨為衡焉卒能以少制衆併而
 有之非獨人力葢亦地勢也自髙帝用婁敬言西都
 闗中後世言形勝者必歸焉唐起晉陽亦居於斯自
[033-40b]
 宋人都汴之後王氣消歇者五六百年於今矣詳䆒
 文莊兹論各有所見而議者乃謂漕運不便然不知
 周與漢唐各數百年而其儲積豈無其道且禹貢著
 雍州厥田惟上上史稱沃壤千里可以儲貯而秦號
 富彊顧所處之何如耳大抵雍州非直形勢險固風
 水融聚為美已也且其水深土厚民性質樸易於從
 化尤為可嘉朱子曰岐豐之地文王用之以興二南
 之化如彼其忠且厚也秦人用之未㡬而一變其俗
[033-41a]
 尚氣槩先勇力忘生輕死悍然有招八州朝同列之
 氣其故何哉誠以雍州土厚水深其民重厚質直無
 鄭衛驕惰浮靡之習以善𨗳之則易興起而篤於仁
 義以猛驅之則其强毅果敢之資亦足以彊兵力農
 而成富彊之業非山東諸國所及也後世欲為定都
 立國之計誠不可不監乎此而於𨗳民之路尤不可
 不慎其所之㫖哉言乎
 中龍之次有洛陽即周營洛邑之地也前值伊闕後
[033-41b]
 據邙山左瀍右澗洛水貫其中以象河漢此紫薇垣
 局也張子微曰洛邑是飛龍格勢脚手本自分明迎
 送却従外假合凡大地迎送皆取諸外而不取諸身
 所謂本身脚手一屈曲縈迴輒五六十里或七八十
 里故人不見其為手足况逺外迎送其得見乎此其
 平夷之地一望無際惟審其水源而後識之也然洛
 居天下之中為大龍之腹四望平夷近則熊耳居其
 右西京在其左取諸逺則上洛在其西太華在其東
[033-42a]
 終南惇物在於北内方則在河南周公所以取制天
 下之中猶腹為人身都㑹之所也以水而言則洛水
 自西而經其前瀍澗界其東汾&KR2352遶其後伊水陳其
 面最合風水法度但以形勝論之則平夷無險四面
 受敵故周營洛邑特以宅中圖治道里適均之故乃
 於此朝㑹諸侯非建都也按大學衍義陳大猷曰成
 王實都鎬京特往來朝諸侯祀清廟於洛故鎬京謂
 之宗周以其為天下所宗也洛邑謂之成周以周道
[033-42b]
 成於此也洛邑天下之至中豐鎬天下之至險成王
 於洛邑定鼎以朝諸侯所以承天地中和之氣宅中
 以蒞四海其示天下也公於鎬京定都以壯基本所
 以據天下形勢據上游以制六合其慮天下也逺誠
 哉言也後平王避犬戎徙都於洛則周室日衰馴至
 不可為矣漢初髙帝亦欲都洛以婁敬張良之言都
 於闗中光武中興始於洛建都謂之東都洛陽却在
 周都河南又隔伊水有諸水在後而地方之備差完
[033-43a]
 頗為可取然皆平洋無蔽有徳易以王無徳易以亡
 不可用也故東周都洛而能延數百年之久者誠以
 文武之徳民不忍忘故爾温公歴年圖曰周自平王
 東遷日以衰微至於戰國又分而為二其土地人民
 不足以比彊國之大夫然天下猶尊事之以為共主
 綿綿然久而不絶其故何哉文武之徳植本固而發
 源深也不然以區區數邑處於七暴國之間一日不
 可存況於數百年乎此確論也
[033-43b]
 中龍之又其次者有汴梁其龍自熊耳至此平坦萬
 里天河在其北淮河在其南亦天苑垣也五代梁唐
 晉周皆都於此而年代不永宋都之傳九帝歴一百
 六十七年而南遷臨安是時汴在河之南猶差可取
 今河水衝決而在於河之北無復當時風水形勝耳
 舊説黄河在開封城北四十里宋元以來河徙穿淮/馴及我朝洪武二十四年河決原武東經開封域北
 五里又南行至項城經潁川以入淮而黄河故道遂/淤正統十三年又決滎陽過開封城之西南而城北
 之西河又淤自是汴梁城在河之北龍脈/經河穿壊形勝亦無河遶可恃不可用也
[033-44a]
  論南龍帝都垣局
 南龍有金陵即今之南畿我太祖髙皇帝建都之地
 也戰國楚威王時以其地有王氣埋金以鎮之故稱
 金陵漢改曰秣陵吳曰建業晉曰建康其形勢前輩
 與洛陽同廖氏云建康形勢洛陽同王氣古云鍾葢
 紫薇垣局南幹之盡也蘇伯衡謂劉迪簡云金陵地
 脈自東南遡長江而西數百里而止其止也蜒蜿磅
 礴既翕復張中脊而下降為平衍所謂土中於是乎
[033-44b]
 在西為鷄籠覆舟諸山又西為石頭城而鍾山峙其
 東大江迴抱秦淮𤣥武湖左右暎帶兩淮諸山合沓
 内向若委玉帛而朝焉諸葛孔明謂鍾山龍蟠石城
 虎踞真帝王之都昔始皇見金陵有王氣東遊以壓
 之其後三國吳都之傳四世東晉又都之𫝊十一世
 歴百餘年南朝宋齊梁陳南唐皆都之而年代不永
 葢以其雖合垣局而垣氣多泄故爾楊筠松云長江
 環外有三結垣前水中列垣中已是帝王都只是垣
[033-45a]
 城氣多泄是也若以形勝論之則江限南北古今恃
 為天險朱子曰東南論都必要都建康者以建康正
 諸方水道所湊一望則諸要㑹地都在面前有相處
 劉誠意伯謂襟帶長江勢甚險固桂文襄公謂金陵
 江北則有徐潁二州地跨中原&KR1000連數省並稱雄鎮
 為藩籬有控扼之勢江南則有安慶當長江委流西
 控全楚為江表門户按諸君子所論形勝是誠英雄
 用武之地可以駕馭四方號令天下而興王業者我
[033-45b]
 太祖髙皇帝以之定鼎良有見也但以地理家言之
 雖合紫薇垣局奈垣氣多泄故成祖文皇帝再建燕
 京為萬世不抜之基豈偶然哉葢天眷皇明故二祖
 動即合法而初非有意於地理之説耳南龍之次有
 臨安今浙江/杭州府其龍脈自天目山分入錢塘而海門有
 龕赭二山在中郭景純記云天目山前兩乳長龍飛
 鳳舞到錢塘海門更㸃㢲峯起五百年間出帝王經
 云海門環合似天市天目天池生侍衛萬里飛來垣
[033-46a]
 外挹海外諸峯補垣氣廖氏云大江以南天目峙海
 門似天市故臨安亦天市垣耳若以形勝論之則僻
 處一隅爾朱子謂如入屋角房中坐視外面殊不相
 應宋髙宗南遷建都於此其卜相京畿國師吾邑傅
 公伯通也有臨安行在表謂其地只可駐蹕不宜建
 都不過偏安之地且主奸相弄權武臣多咎後宋竟
 未能恢復而奸相如秦檜賈似道諸人不忠皆操弄國
 柄武臣多不善其終果符傅公之言
[033-46b]
  古今都㑹總論
 班孟堅著漢史敘列國之地各有都㑹葢謂其財貨
 之所阜水陸之所湊山河之所襟帶足以指臂四域
 冠履一方而獨隆者也夫土地腴瘠道里逺近山川
 夷險皆一定而不可易者則名都要㑹之所宜古今
 之所同也然而興廢隨時升降不一郡方都㑹代有
 不同前王之所升者或後王之所廢今之所重者乃
 古之所輕如宋北京古之元城縣也西漢時已有元/城縣應劭以為
[033-47a]
 即魏公子/元之食邑自有書契以來逮夫隋唐之交兩河變故
 實多其王霸之所重督帥之所治戰爭守城不免前
 史載之詳矣初未聞所謂元城者當時河朔都㑹代
 有其所或稱濮陽宋朝開徳府即古之帝丘焉乃髙/陽及昆吾氏之墟春秋魏國常遷
 于/此或稱朝歌宋朝衛州黎陽縣鎮商自武丁已/後至紂都之周初衛國亦都于此或稱
 邯鄲宋朝磁州邯鄲縣戰/國趙嘗建都于此或稱襄國宋朝邢州即漢/襄國縣也西楚
 常山王張耳後趙石勒皆都之春秋時謂之夷儀即/邢所遷也古謂之邢商帝祖乙遷於邢即此也
 或稱鄴城宋朝相州臨朝縣之鄴鎮商帝河亶/甲曹魏後趙前燕東魏北齊皆都之或稱
[033-47b]
 中山宋朝定州戰國時中山國/都後燕慕容垂亦都之斯六城者屹然據趙
 代之間古今更相倚以為重豈元城之足云哉李唐
 之季魏州始稍隆重更五代至于宋朝形勢益壯遂
 建上京而歴代所稱六城者反蔑然無聞矣夫鄴城
 一地也而始建為都又降而為州後周降/為相州又降而為
 縣後周又移州/為安陽縣降而為鎮宋朝熙寧中省鄴/縣為鎮入臨漳縣何其前
 重而後輕也元城亦一地也始建而為縣又升而為
 郡曹操就置/武門郡又升而為州後周就/置魏州又升而為府唐升/為大
[033-48a]
 都督/府又升而為京宋朝慶厯二/年升為北京何其前輕而後重也
 夫土壤腴瘠山川夷險古今不殊而前後輕重若此
 是不無其説也易曰田囿之蕪治城池之修廢民物
 之聚散甲兵之利鈍風俗之美惡皆在人事如何耳
 此非地利所能移也人事既有工拙而形勢輕重亦
 隨時而遷矣歴觀往古皇帝王霸之都興廢無常類
 皆如此豈惟鄴城而已哉試因此而備論之三皇五
 帝三王之都十有二曰陳宋朝陳州伏羲所都曰曲/阜宋朝改為仙源縣𨽻龍慶府
[033-48b]
 神農少昊所都曰涿鹿宋朝燕山府黄帝所都曰新/鄭宋朝鄭州新鄭縣即古之有熊氏也黄帝所都曰
 帝丘宋朝開徳府髙陽所都曰亳宋朝西京偃師縣/帝嚳成湯所都曰安邑宋朝澤州安邑縣帝禹皆都
 是曰平陽宋朝晉州唐堯所都曰蒲坂虞舜氏都曰/陽翟宋朝潁昌府陽翟縣夏禹所都曰豐曰鎬豐在
 宋朝京兆府之西北靈臺鄉豐水上鎬在昆明池北/鎬坂上相去纔二十五里周文王都豐武王都鎬
 至春秋戰國時為大國之都者才五城而已曰曲阜/曰安邑
 曰新都/曰薊春秋戰國之時大國之都十有七曰曲阜魯/國都曰新
 安韓國都曰安邑魏國都曰陳楚自鄴徙於此曰薊即/涿鹿也燕國都曰呉宋朝平江府呉國都曰絳宋朝
 涿州絳縣晉國都曰雍宋朝燕府秦國都曰郢宋朝/荆南府江陵縣地楚國都曰睢陽宋國都曰臨淄宋
[033-49a]
 朝臨淄縣齊國都曰㑹稽宋朝越州越國都曰邯鄲/趙國都曰大梁魏自安邑遷于此曰夀春宋朝夀春
 府之夀春縣楚自陳徙于此曰櫟陽宋朝京兆府之/櫟陽縣秦自雍而徙干此曰咸陽宋朝京兆府之咸
 陽縣秦自櫟/陽遷于此至西漢之初為藩王之都者才三城而
 已曰邯鄲曰/臨淄曰薊西漢之初為藩王之都十有四曰邯鄲/趙國都
 曰臨淄齊國都曰薊燕都曰許宋朝徐州楚王劉交/所都曰下邳宋朝淮陽軍楚王韓信所都曰定陶宋
 朝興仁府之定陶縣梁國都曰晉陽宋朝平定軍韓/國都曰丹徒宋朝鎮江府荆國都曰廣陵宋朝揚州
 吳國都曰臨湘宋朝嶽州臨湘縣長沙國都曰番嵎/宋朝廣州南越國都曰代晉魏以後夷狄侵其都代
 國都曰閩宋朝/福州閩越王都至魏晉南北之時為王霸大國之都
[033-49b]
 者一城而已薊是/也魏晉南北之時王霸大國之都者
 十有七曰薊前燕國都曰許宋朝頴昌府之許昌縣/魏太祖奉漢獻帝都于此曰鄴注已見前曰
 公安蜀先主初治于此曰成帝宋朝成都府蜀王李/特譙縱皆都于此曰武昌宋朝鄂州吳國孫權宛都
 乎此曰秣陵宋朝建康府吳晉宋齊梁陳皆都之曰/洛陽宋朝西京曹魏皆都之曰平陽後漢劉聰都之
 曰襄國後趙都之曰廣固宋朝青州益都縣南燕都/之曰中山宋朝宋州後燕都之曰江陵宋朝荆南府
 元都都之曰統萬宋朝夏周赫連夏都之曰平城宋/朝雲中府拓抜魏都之曰柳城宋朝營州前燕後燕
 北燕皆/都之至隋唐五季之時為王霸僣竊之都者總六
 城而已魏鄭隋唐後漢石晉皆都之洛陽隋唐皆都/之長安前蜀後蜀皆都城都偽燕遼國皆都
[033-50a]
 之吳南唐皆都建康偽/梁南平皆都江陵唐去宋為甚近也而唐時三
 都存于宋朝者一而已東都洛陽是也其西都則降
 為京兆府其北都則廢為平定軍而宋朝四京因于
 唐者一而已東都洛陽是也餘三京則皆當時之郡
 治耳夫以數十年之間其興廢之驟也如此矧以悠
 悠往古而較於今是必有大不相侔者矣夫然後知
 地無常重亦無常輕挈其輕重之權者在斯民而已
 民無常重亦無常輕挈其輕重之權者在政理而已
[033-50b]
 觀姬周以前帝王之作莫不更都三河之間未始有
 宅西土者也爰自后稷居邰太王居岐文王都豐武
 王都鎬而闗中浸以休息自後雍土常為王霸之都
 則以后稷之稼穡太王之遷豳文王之子來武王之
 求定有以臻此之盛也自周至唐洛陽為帝居垂二
 千載矣而代宗遭吐蕃之亂徬徨陜服欲東遷洛陽
 而郭子儀以為東都乘大亂之餘千里蕭條百遭荒
 榛其何以備萬乘供百官井舍代宗遂西還而不復
[033-51a]
 倚洛陽為重由是觀之則班史都㑹之論特可施之
 一時而不可施之萬世也若欲隆上都而觀萬方峙
 都府以制四履則要當以政事為先豈以古為泥哉
  天下各國形勝
 中國之地左濵海右通流沙方而言之萬五千里堯
 别九州舜為十二秦前有藍田之鎮後有胡苑之塞左
 崤函右隴蜀西通流沙險阻之國也蜀漢之土與秦
 同域南跨卭笮北阻褒斜西即隈礙隔以劍閣窮險
[033-51b]
 極峻獨守之國也周在中樞西阻崤谷東望荆山南
 面少室北有太嶽三河之分雷風所起四險之國也
 魏前枕黄河北漳水贍王屋望梁山有藍田之寶浮
 地之淵趙東臨九州西瞻恒嶽有沃瀑之流飛狐井
 陘之險至於潁陽涿鹿之野燕却背沙漠進臨易水
 西至君都東至於遼長蛇帶塞險陸相乘也齊南有
 長城巨防陽闗之險北有河濟足以為固越海而東
 通于九夷西界岱嶽配林之阪險固之國也魯前有
[033-52a]
 淮水後有岱嶽蒙羽之向洙泗之流大野廣土曲阜
 尼丘宋北有泗水南迄睢渦有孟諸之澤碭山之塞
 也楚後背方城前及衡嶽左則彭蠡右則九疑有江
 漢之流實險阻之國也南越之國與楚為鄰五嶺已
 前至于南海負海之邦交趾之土謂之南裔吳左洞
 庭右彭蠡後濵長江南至豫章水戒險阻之國也東
 越通海處南北尾閭之間三江流入南海通東治山
 髙海深險絶之國也衛南跨于河北得洪水南過漢上
[033-52b]
 右通魯澤右指黎山
 
 
 
 
 
 
 圖書編卷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