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50 圖書編-明-章潢 (master)


[034-1a]
欽定四庫全書
 圖書編卷三十四
             明 章潢 撰
  輿地總圖叙
 自古帝王之御世者必一統天下而後為世羲農以
 上疆理之制世逺莫之詳矣其見諸載籍者謂黃帝
 畫野分州得百里之國萬區帝嚳創制九州統領萬
 國堯遭洪水天下分絶為十二州使禹平治水土更
[034-1b]
 制九州列五服禹繼唐虞之盛塗山之㑹執玉帛者
 萬國而四百年間遞相兼并逮商受命其能存者纔
 三千餘國亦為九州分統天下及周克商尚有千八
 百國而分天下為九畿至成王時仍曰九州厥後諸
 侯相吞列國耗盡陵夷至於戰國天下分而為七秦
 并六國罷侯置守分天下為四十郡漢因秦制加置
 郡國武帝開拓疆土四履彌廣分天下為十三州郡
 皆置刺史既而三國鼎峙至晉始合為一置州凡十
[034-2a]
 有九未幾南北分裂至隋復合為一盡廢郡為州唐
 承隋後置州愈多貞觀初分天下為十道開元中又
 置十五道宋承五季削平偏據至道末分天下為十
 五路宣和年又増置至二十六路元太祖即位於鄂
 諾河内立中書省一以領腹裏諸内外立行中書省
 十以領天下諸路然其地西北雖過於南而東南島
 夷則未盡附惟我皇明誕膺天命統一華夷幅貟之
 廣東盡遼左西極流沙南越海表北抵沙漠四極八
[034-2b]
 荒靡不来庭而疆理之制則以京畿府州直𨽻六部
 天下分為十三布政司曰山西曰山東曰河南曰陜
 西曰浙江曰江西曰湖廣曰四川曰福建曰廣東曰
 廣西曰雲南曰貴州以統諸府州縣而都司衛所則
 錯置於其間以為防禦總之為府一百四十九為州
 一百二十八為縣一千一百五而邊陲之地都司衛
 所及宣撫招討宣慰安撫等司與夫各國受官封執
 臣禮者皆以次具載於志焉顧昔周官詔觀事則有
[034-3a]
 志詔地事則有圖故今復為圖分置於兩畿各布政
 司之前又為天下總圖於首披圖而觀庻天下疆域
 之大了然在目而我皇明一統之盛冠乎古今者垂
 之萬世有足徴云
[034-4a]


[034-5a]


[034-6a]
  輿地圖總考
 粤自黃帝疆理南北堯命禹平水土分天下為九州
 别五服舜分冀為幽州并州分青為營州是為十二
 州禹貢仍九州商有幽營無梁青周有幽并無徐梁
 王畿居中九州環列於外至秦始皇分置三十六郡
 後平百粤増置四郡為四十郡罷侯置守漢初承秦
 舊武帝開西南夷増置七郡各置刺史統治之哀平
 時置郡國六十三與秦四十合百有三分道凡三十
[034-6b]
 有二侯國二百四十一光武中興乃併省郡國十縣
 道侯四百餘所後漸増郡國置一百五仍有十三
 部漢末三國鼎立晉分十九道為郡一百七十二八
 代分裂唐初權置州郡頗多太宗始命併省郡國因
 山川形便分天下為十道州府三百五十八至明皇
 又増五道各置採訪使如刺史之職宋平五季之亂撫
 有四京二十三路高宗僅保有東南元南北混一置
 立三臺十二省宣慰司一十八道至順帝輿圖悉歸
[034-7a]
 我大明際天薄海莫非王土初梓大明志洪武六年
 命州府繪上山川險易圖十六年詔天下都司上衛
 所城池地理山川闗津亭墩水陸道路倉庫圖十七
 年令朝覲官上土地人民圖十八年夏上覽輿地圖
 侍臣有言輿地之廣古所未有者上曰地廣則教化
 雞周人衆則撫摩難徧此正當戒慎天命人心惟徳
 是視紂以天下而亡湯以七十里而興所係在徳豈
 在地之大小二十七年寰宇通志書成書分為八目
[034-7b]
 東距遼東都司又自遼東北至三萬衛西極四川松
 潘衛又西南距雲南金齒南距廣東至崖州又東南
 至福建漳州府北暨北平大寜衛又西北至陜西甘
 肅為驛九百四十九天下道里縱一萬九百横一萬
 一千七百五十里四夷之驛不與焉嗣是永樂十六
 年纂天下郡縣志天順五年造大明一統志至嘉靖
 八年大學士桂萼上皇明輿地圖叙記條其風俗阨
 塞兵賦藩封稍稱精覈十六年禮部主事許論上九
[034-8a]
 邉圖論條析鎮塞利害亦為明練然聞學士大夫有
 謂我朝疆域過於宋敵於唐不及於漢葢以失朔方
 大寜交趾及開平興和𤣥菟樂浪燉煌故也夫堯封
 禹貢閩越無聞荆蠻徐戎殷周為梗以今視昔奄甸
 𢎞矣揆文教奮武衛得非今日之要道乎
  輿地總論
 天下輿地古今一也其在古也諸侯之封土不一其
 在今也畿省之郡縣不齊疆以世殊名以時易或求
[034-8b]
 之險要不知古昔為何方或考古之史書不識今何
 名何地也體國經野惟於禹貢九州而識其疆域之
 所别焉雖三代以前侯國有分合秦漢以来郡邑有
 變遷亦庻乎其不淆矣不然晉一也分而為韓為趙
 為魏魏又謂之梁楚一也越并吳而楚并越均之為
 吴楚為吴越河東一名也兖州并州異焉河西一名
 也雍州凉州異焉河南一名也中土邉境異焉山東
 一名也河南河北異焉江南一地也江左江右異焉
[034-9a]
 周之河内與漢之河内同乎否乎漢之河東與唐之
 河東同乎否乎至於山有東吴西吳水有東漢西漢
 其何以别之也耶不知荆衡萬古不易之山河濟萬
 古不易之水故禹貢分州一以山川定其疆界兖州
 可移而濟河之兖如故也梁州可遷而華陽黒水之
 梁如故也所以唐一行以天下山河之象在乎两界
 北戒自三危積石負終南地絡之隂東及太華逾河
 並雷首底柱王屋大行北抵常山之右乃東循塞垣
[034-9b]
 至穢貊朝鮮是謂北紀南戒自岷山嶓冡負地絡之陽
 東及太華連商山熊耳外方桐柏自上洛南逾江漢
 抵武當荆山逾衡陽乃東循嶺徼達東甌閩中是
 謂南紀窮沙漠限蠻獠極于聲教之所可及一如門
 户之不容越此以天象分南北言也或又即中華之
 山川大勢分為三條者如長江與南海夾南條大幹
 盡於東南海黃河與大江夾中條大幹盡東海黃河
 與鴨綠江夾北條大幹盡於遼東吴草廬所謂崑崙
[034-10a]
 為西極之祖分沠三幹以入中國此又以地脈言也
 惟禹貢九州其所載者山川也冀州王都不言所至
 而壺口碣石衛洚在其地焉自是以及濟河惟兖州
 海岱惟青州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海惟揚州荆及衡
 陽惟荆州荆河惟豫州華陽黒水惟梁州黒水西河
 惟雍州今各州之山川果異於古歟所載惟土田也
 如冀之厥土白壌厥田中中兖土黒墳田中下青土
 白墳海濵廣斥田上下徐土赤埴墳田上中揚土塗
[034-10b]
 泥田下下荆土塗泥田下中豫土惟壌下土墳壚田
 中上梁土青黎田下上雍土黄壌田上上今各州之
 土田果異於古歟所載惟物産也自冀之厥賦上上
 所賦總銍秸粟米以至兖則草繇木條厥貢漆絲青
 貢鹽絺海物絲枲鉛松怪石徐草木漸包貢土五色
 羽翟孤桐浮磬揚草夭木喬貢惟金三品瑤琨篠簜
 齒革羽毛荆貢羽毛齒革惟金三品杶幹栝柏礪砥
 砮丹豫貢漆枲絺紵纎纊錫磬梁貢璆鐵銀鏤砮磬
[034-11a]
 熊羆狐狸織皮雍貢球琳琅玕今各州之物產果異
 於古歟是九州之載在禹貢者皆千古不易者也以
 今兩畿十三省合禹之九州即其郡邑疆界而分别
 之冀即北直𨽻山西雍即陜西豫即河南梁即四川
 荆即湖廣惟淮以北為山東幾包青兖徐三州而遼
 東則古屬青州耳淮以南為古揚州原包南直𨽻浙
 江江西以及廣東今以一州分一畿三省雖參錯不
 盡同大略不甚相逺也合古今觀之則凡在天之星
[034-11b]
 土隨其州縣變易而星土未之變也凡在地之川嶽
 隨其州縣遷移而川嶽未之遷也與夫厯代風俗阨
 塞兵賦藩封雖越數千百載一一如指諸掌矣但禹
 都冀州王畿四面各五千里今京師即其地而宣薊
 大同去北部何其近歟大寜河套之失此可知矣揚
 州自淮南以及江浙地本廣矣而又加之以閩廣荆
 梁之廣本由湖之巨浸山之重複矣而又益之以雲
 貴此則不可概以九州限之也然則統觀宇内西北
[034-12a]
 文物之盛逺不逮古而東南過之固由天運使然而
 冀雍青徐兖豫之土田今猶古也一望千里萑葦極
 目亦可委之於天運乎揚州田本下下賦下上今嵗
 運居天下之半而民力殫矣况古之王畿百里賦納
 總二百里納銍三百里納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
 是粟米之賦取諸五百里而足也今京師天下之本
 財賦斯民之命而盡仰給于東南得無大異於古歟
 然則墾西北之曠土紓東南之漕儲在司國計者加
[034-12b]
 之意耳噫以古證今詳審幅&KR0695之沿革因今思古深
 慨治化之汚隆覽輿圖者豈獨思禹功哉
  皇明輿圖四極 東起朝鮮西至嘉峪南濵海北/連沙漠道路紆縈各萬餘里
 京師據一統圖在東北之境南京在東南之境南京
 之東南為浙江浙江之東南為福建濵/海南京之西南
 則為江西由江西而西北則為湖廣轉而東南則為
 廣東濵/海廣東之西少北是為廣西南海/濵廣西之西北則
 為貴州之西南則為雲南而貴州之西北則四川也
[034-13a]
 此四藩者總在南方此只以地/分東北論河南在京師之西南乃
 天地之中據一統圖湖廣承天㐮陽之間居地之中
 朱子亦云荆㐮得天地之中有中原氣象為東南交
 㑹處京師東南為山東西為山西又西南為陜西此
 四藩者總在北方其九邉則遼東薊州皆在京師之
 東而薊州為近宣府大同皆在京師之西而宣府為
 近榆林固原皆在陜西北境而固原在外寜夏在河
 套過河而西寜夏之西轉南則甘肅也統天下地方
[034-13b]
 所至東則山東登莱揚州之通海蘓州之太倉浙江
 之定海福建之興泉皆濵大海此自東及東/南所至之境而日本
 琉球則居東南海中由東轉南則廣東之潮瓊由南
 而西則蘓門荅剌安南諸國交趾在安南之東/暹羅在安南之西而雲
 南孟定等府亦濵海居于海中者則西洋等國也皆/在
 西/南正西則雲南之麗江極西則黄河之星宿海崑崙
 山黃河黒水諸處更西不可詳矣由西而北則西域
 諸國吐魯畨所居而大磧陰山瀚海在焉所謂沙漠
[034-14a]
 者也又西北數千里有鐵門闗過此則不可詳矣東
 北則由京師出居庸闗自北而東過白浪山抵女直
 過黒松林以達北海出居庸闗至北/海共四千餘里大抵中國之勢
 南臨大海北接長城西北多山東南多水此其概也
 學士大夫嘗言我朝疆域過于宋敵于唐不及于漢
 葢以朔方大寜交趾及開平興和𤣥菟樂浪燉煌不
 足故也夫先王盛時土地西不盡流沙南不盡衡山
 東不盡東海北不盡恒山如洛陽為王城臯蠻氏陸
[034-14b]
 渾氏宻邇乎其境其東之萊牟介莒皆夷地淮南為
 舒郡秦為西戎河北真定中山之境乃鮮虞肥鼓國
 河東之域而有赤狄甲氏此外荆楚吴越閩蜀又皆
 在荒服之外是時中國所有者宋晉齊魯衛鄭通不
 過今數十郡地耳周之盛時猶然則夏商以前可知
 已故應鏞言自秦而上西北袤而東南&KR1370秦而下東
 南展而西北縮葢各有不盡之地不勞中國以事外
 也今日地勢東南已極于海至矣盡矣惟西與北尚
[034-15a]
 未底於海耳然視之前代奄甸已𢎞彼大荒絶漠之
 險地氣既惡人性復獷非復人居之處其有與無固
 不足為重輕也
  皇明輿地總圖建置
 南北直𨽻府二十二州六屬府州三十縣二百二十
 二承宣布政使司十三屬府一百二十一羈縻一十
 五州一百六十四羈縻四十七縣九百三十又羈縻
 九總為府一百五十八州二百/四十七縣一千一百五十一實計里六萬九千五
[034-15b]
 百五十六戸九百三十五萬二千零一十五口五千
 八百五十五萬八百零 夏秋二税共米麥二千六
 百零八萬五千九百一十六石
 京通二倉臨徳徐淮四倉每年漕運米四百萬石
 南京各倉每年運米闕/
 絹二十萬五千五百九十八疋絲一萬七千零三斤
 又三百六十一萬八千一十七兩棉花二十四萬六
 千五百六十二斤棉布一十三萬八百七十疋麻布
[034-16a]
 二千七十七疋洞蠻&KR0034布二百五十九條苧六十五
 斤 鈔八萬一千二十五錠零一百八十四貫
 馬草一千四百六十九萬五千九百九十一包又一
 千一百一十六萬二千六百四十二斤 都轉運鹽
 使司六鹽課提舉司九鹽課司一百六十九每嵗辦
 鹽一百一十七萬六千五百二十五引又鹽價并引
 價銀四萬六千一百五十八兩
 太倉庫嵗額運一百四十九萬兩内夏税五萬五百
[034-16b]
 餘兩秋糧九十四萬四千八百餘兩 馬草折銀二
 十三萬七千餘兩鹽課折銀二十餘兩雲南閘辦三
 萬餘兩行太僕寺三苑馬寺二監十八苑七十七馬
 騾驢匹二十萬一千一百
 市舶提舉司三茶馬提舉司三河渠提舉司一兩京
 都督府八𨽻各都指揮使司十六行都指揮使司五
 中都留守一所屬衛共四百九十三屬所二千五/百九十三
 禦千戸所三百一十五儀衛司二十九犧牲所二
[034-17a]
 京營并在外衛所中都承天各邉馬步官軍共八十
 四萬五千八百餘員名 兩京文武官吏嵗俸糧共
 該若干/
 各邉鎮應發年例并新増調集軍馬等項四百四十
 五萬兩有零 王府二十九郡王三百五十四鎮輔
 奉國將軍中尉以下九千四百四十一郡主縣主郡
 君縣君鄉君以下共九千七百九十三每嵗禄米八
 百五十三萬以上係嘉靖三/十年十月前數各長官使司三十四
[034-17b]
 夷官宣慰司十一宣撫司十一安撫司二十二招討
 司一長官司一百六十三蠻夷長官司五 四夷入
 貢各國東北朝鮮等二東日本一南安南占城等六
 西南浡泥等四十九西哈剌等四十六 西北哈宻
 等七
  古今方輿總論
 大都山河兩戒各極遐方自鴻濛剖判則然而東限
 滄海西限流沙南限谿領北限磧漠為天子之四履
[034-18a]
 内劃五服别九州謂之中國蓋是封域之廣莫若秦
 漢秦皇兼併天下設九尉東傅海西湊月支南至北
 嚮戶據北河阻陰山為塞威莫振焉孝武之烈鏤碣
 石包罽賔隃蘭滄封狼胥勲莫高焉二君負闔闢
 宇宙之才席屢世戰勝之烈藉前代共險之饒天實
 啓之以恢拓境宇易亂而治安可謂非功也唐之盛
 長安西境萬三千里後乃失河湟捐維州宋則燕雲
 幅割靈武瓜裂大渡斧劃蓋自南渡而後紛擾已極
[034-18b]
 也已愚究覽方輿之概古西北袤而後縮强隣壓境
 漸逼也古東南&KR1370而後展蠻夷服屬漸衆也至云三
 五之宅甚邇後乃寢廣博綜其實不然記牒稱神農
 地過日月之表禹使章亥步四極里各數億什即詡
 言未可盡詰自日南徼外堯時羲叔所宅也滇垂黒
 水𤣥禹所𨗳也庸髳百濮武王歌舞之師也穢貊句
 驪箕子田蠶之國也葢古以文教漸逺不盡若後世
 𨽻為冠帶之室必謂古之地愜臻秦漢乃大非通論
[034-19a]
 也惟君徳休明即殊域絶黨不異宇下否則赤縣神
 鄉判若外域化隆者閎博治淺者褊狹可不鑑歟我
 太祖誕膺寳命振天維而總坤絡既奠基江左表率
 萬方一六合而光宅乃經營四方東北起遼海西盡
 張掖以要㑹為鎮咸建強宗東南命東甌環海置戍
 西南委黔寕永綏滇服東收朝鮮為守禮之藩葢開
 濟維新而萬葉之鴻謨大定兼乎保業矣成祖法天
 樞以定鼎搤天下之吭而捬其背親御六飛三犂邊
[034-19b]
 庭至視斗杓而還于撻伐不靖時聫絡諸塞勢如控
 御靡不順從封哈宻以控諸蕃定交趾復漢唐故壌
 西南建官府以慰撫稱者牙錯而居使臣航海重譯
 而欵三十六國葢纂紹重光而堂構之固特勞兼乎
 剏造矣皇朝輿圖之廣際天匝地書文通被幾將日
 所出入神農所稱禹跡所被曷以侈兹顧繼世而後
 疆事之變亦畧可言自遼陽之舊委于前則寇兵集
 三岔河之中而東西肘腋不應矣大寧之全捐于後則
[034-20a]
 朝灤两口外强悍聚居而神京肩臂寒矣開平興和
 遷大邉保堡後而上谷雲中患剝膚矣東勝内徙則
 千八百堠罷戍而冦家河曲闗輔腹心結轖矣哈宻
 没于土畨則西域朝貢之吭咽饐而河西孤懸斗絶
 股指幾于&KR0979盩矣其在東南者則交南設藩置吏一
 旦以卑夷而揚戈三下之勞盡捐矣諸此非可輕議
 而愚不敢苛責當事者葢祖宗以百勝之威乗物力
 之富犁庭闢境易若卷席而世之平也欲以習安之
[034-20b]
 士當兇暴之徒靡有限之財争域外之利雖鞭之長
 不及馬腹其勢然也雖然得其土地非可供耕耘得
 其人民非可供驅使故漢之欵五原銘燕然不以増
 治棄斗辟閉玉闗不以貶烈有道之君務耀徳以盛
 内不敝所恃以事無用則談今日全盛之烈當以九
 州和理論而邉陬海澨隔閡山河之表者惡足較論
 也哉但自昨嵗洮河之警終于畔約罪在必討海島
 之夷濳謀犯順又已見告則方隅不無事矣保泰防
[034-21a]
 㣲之慮其可忽也
  統論長安洛陽汴梁三都形勝
 自古帝王之作莫不更都三河之間而周秦以降繼
 宅两京五季而下又都大梁何帝居之不常也然考
 其所以定都改卜之意則有在矣大抵長安便於守
 洛陽便於歸大梁便於戰三京利害各有一偏故前
 王因其便利而都之也方其正朔雖一而利勢不專
 藩侯棊布山河瓜分列國有唇齒之依朝廷無指臂
[034-21b]
 之順必也守戰並修軍民兩恤俾其進足以制諸夏
 之變退足以保固宗社捨長安莫利也故宗周西漢
 繼宅西土勢或然也嬴秦隋唐踵卜長安仍以為安
 也逮夫車書混一禮教修明表正朝廷綱目郡縣於
 是偃武修文輕徭薄賦俾斯民均受其賜思所以新
 一王之制侔盛古之隆唯禮樂教化是遑而不以兵
 革戰伐為事則捨洛陽莫便也故周成漢光定都成
 周誠得其宜也曺魏司馬晉踵卜洛邑仍以為安也
[034-22a]
 光武而下唯元魏孝文僅留意於稽古禮文之事故
 逺拔乎舊俗中宅洛邑燦然新一王之政逺侔盛古
 亦遷都改卜有以相之若乃版圖未一侵伐頻乘苖
 蠻外訌邉隅僭竊必也徳刑兼修戰守兩備宿重兵
 於京師強幹弱枝以鎮服夷夏而指蹤英雄以赴其
 功則捨大梁莫便也朱梁而下以迄於宋仍都大梁
 亦勢或然也然有其利必有其害膏腴惰農險阻逸
 徳知禦侮于海隅而忽艱虞於京輦者長安之不利
[034-22b]
 也故五侯九伯不能亂周而犬戎實亂之山東戰國
 不能亡秦而趙高實亡之藩狄不能犯函谷而王莽
 實簒漢燕晋不能隳苻秦而姚萇實偪堅以至輔民
 譟而新莽燼涇師囂而徳宗逃豈非長安忘警戒之
 道也歟徳化有時替而君不常明紀綱有時紊而政
 不常舉敵受八面而險不數舍一方矯䖍九重震動
 此洛邑之不利也在董卓奮而東漢亡爾朱騁而北
 朝亂倫師犯闕如履門䦨以至典午失馭藩侯弄兵
[034-23a]
 往来如織王城不啻𫝊舍豈非洛陽失戰守之備也
 歟宴安起於無虞弊蠧生於悠久故載戢載櫜而甲
 械朽鈍以安以處而士卒獰憊兵多難用將逸難使
 可以隆安強之威而不足禦一旦之變此則汴都之
 不利也故石晉之亡兵叛于外也宋朝靖康之變太
 平之久也然則長安便於守洛陽便於歸大梁便於
 戰又在人之所便利如何固未可恃其所便而遽即
 於安也雖然玉京之制各有輔居屛蔽之地又不可
[034-23b]
 不察長安之制以陜西為畿輔而屛蔽實在隴右宋
 朝失於西夏洛陽之制以闗東為畿輔而屏蔽實在
 河東大梁之制以河南為畿輔而屏蔽實在河北故
 由古以来洛京之禍常起于并汾汴都之變常起于
 燕趙長安之難雖不常所自而河隴之寇尤為頻駭
 良由失其外屏也是以河湟未歸則長安未易都雲
 朔未賔則洛陽未易卜燕薊未服則大梁未易宅脣
 亡齒寒者此之謂矣由是以論則三京利害各有攸
[034-24a]
 當不可一概求也然以王道繩之是不無優劣焉從
 古議者紛紛莫不以長安為優而愚意則否長安之
 地四塞雖固而包履裁一州之境八州之民皆吾赤
 子而乃漸潼洮以自固是何示天下以私也豈天子
 守在四夷而王者以天下為家之義哉嗚呼天生民
 而立之君所以均調而齊一之也故王者之作必中
 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俾其貢賦於是而易輸寃抑
 於是而易訴朝覲㑹同於是而易期赴調上計於是
[034-24b]
 而易逹故布徳行仁則易以霑濡發號施令則易以
 敷暢皆所以均惠斯民也若夫洛邑之地當天下之
 中大梁坐水陸之衝其所以惠利斯民孰便于此𫝊
 曰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洛邑之謂也又曰
 三十輻共一轂大梁之謂也然則欲求一定萬世之
 都所以為國家生民無窮之計三都之中惟洛其庻
 幾矣
  統論南北強弱
[034-25a]
 周室之衰秦晉齊楚擅天下相持五百年而秦滅楚
 漢室之亡天下三分相持六十年而晋平吳晋室之
 亂琅琊南渡繼為南北朝相持三百年而隋併陳周秦
 漢唐肇基王業皆本陜西光武中興亦頼河北遂令
 古今議者有形勢優劣之辨讀賈生之過秦則夸言
 陜右誦杜牧之罪言則齒譽山東即宋朝河北西路/河東路及燕雲地
 也/而赫赫南夏未有稱焉寡見謏聞之士大抵雷同
 深以為不然夫欲觀古今盛衰之理者無徒驗功業
[034-25b]
 之已成當考其興亡治亂之所由致良將不擇兵而戰
 循吏不擇民而治王霸之興豈擇見利而後制勝沃
 野不能起惰農高賢不能成格虜山河襟帶又安能
 保亡國之君是以荆楚削弱王翦渡江高齊荒蕩周
 師入鄴是善用闗西者能以併南國也赫連屈強魏
 武克朔方孫皓淫虐王濬入金陵是善用河北者皆
 能以併西南也章邯輕敵項王渡河姚泓玩冦宋武
 入闗是善用江南者皆能以併西北也魏太祖宋高
[034-26a]
 祖周武帝皆一代英雄故魏起河北周本闗西宋興
 江南皆能奮自孤微赫然成伯業此則三方之地利
 皆可以興也商受暴虐黃河無固胡亥愚蒙秦闗洞
 開叔寳荒淫長江失險此則三方之地利皆不足恃
 也項王殘鷙石季驍雄皆轉戰無前而斯民重困故
 項興東南石奮西北其亡一也蕭衍苻堅皆一時令
 主乗時奮功然有雄志而無權材一則強霸于南夏
 一則制勝於北朝其敗一也夫以孫皓淫虐叔寳荒
[034-26b]
 淫固同符于桀紂矣使奄有萬國覆亡不暇何待于
 東南哉文王之謨武王之烈高祖之神光武之聖唐
 太宗之英武皆以天錫勇智俾表正萬邦者也一旅
 之衆一成之田亦足以王矣何待於西北哉彼東南
 之君唯宋武最稱英雄然究其威畧基圖未可與始
 皇較優劣又何敢企文武高光之清塵也無其人而
 無其功理之必然者也故知南北東西皆無地利興
 亡治亂悉在人謀尚何妄分優劣之有識者或謂西
[034-27a]
 北之風渾東南之俗偷西北之人直東南之民詐西
 北之土沃東南之地瘠西北之士勁東南之兵囂此
 形勢之所以異也是又不然彼各有所短長固不可
 一概論也夫西北之風渾其失也悍東南之俗偷其
 得也和渾厚可與奮功悍突難與圖治和易則易與
 樂成偷惰則難與慮始故由古以来南北紛争則西
 北以強勝而多失之亂東南以治隆而多失之弱此
 則風俗之各有得失也西北之人直其失也狠而後
[034-27b]
 雜以羌渾之人然而羌渾之人驕奢者也東南之人
 詐其得也易而又邉以蠻獠然而蠻獠之人庸愚者
 也直則不可以屈犯驕則不可以禮加狠暴之人尤
 然不可以徳化是知西北之人難治也雖愚可以誠
 推雖詐可以利夸和易之人易以徳懐故知東南之
 人易治也故由古以来西北之政多以嚴致平東南
 之政多以寛為治此則人民之各有得失也西北之
 地沃便種植而宜蠶桑東南之地磽瘠多田疇而利
[034-28a]
 耕布故由古以来西北之人裕于賄而患于飢東南
 之人苦于貧而足於食善治西北則足以富國善治
 東南則足以餘糧若九有同軌南北一家則儲糧常
 仰于東南貨賄常資于西北則食貨之各有得失也
 西北之兵沉勁其失也扺肆東南之兵囂亂其得也
 剽鋭故西北之兵便于持久東南之兵利於速戰嘗
 考曺公用兵常以堅守挫強敵及征孫權驟来亟戰
 遂大敗于赤壁此則西北之兵便於持久而不利於
[034-28b]
 速戰項王持孤軍轉戰無前及遇漢祖堅守相持卒
 敗於垓下此東南之兵利于亟戰而不利于持久也
 深淵高田戰不獲騁而諸葛恪之師敗矣江漢之士
 出入如飛而李宻之衆隳矣是以周亞夫堅壁以挫
 吴楚謝幼度亟戰而敗苻堅則以各能用其便利故
 耳故張良賈充鄭袤之徒皆有南兵剽鋭之言而北
 制勝以守成不戰之功者葢畏其鋭而莫敢争也自
 古惟聞北人之畏南未聞南人之憚北也顧議者何
[034-29a]
 蔽焉愚謂南北形勝初無輕重舉其天時人事如何
 耳
  論西北古今盛衰
 劉石之亂東晉奄有東南垂百餘年淮漢以南盡為
 晉土而當時有志之士常嘆中原之未復豈不以古
 帝王之墟而重失之耶然考其地不過禹貢青徐兖
 豫冀州之壌而在唐為河南河北河東三道在宋朝
 為四京七路及淮南宿亳海泗諸州與陜西河中府
[034-29b]
 解州陜虢諸郡是已以宋疆理校之僅能當天下十
 三耳何於古而甚重也亦嘗考之載史自開闢以来
 綿於三代其間帝王之作莫不建國於三河之間戶
 口庻繁田腴囿闢城邑井里燦然聿脩天下名物於
 此乎聚四方風教於此乎美更三皇五帝而益重冠
 九有四夷而屹崇故厯古以来端為重地號稱中原
 捨此以外則蠻夷之所居中原可坐而制之以為偏
 方指臂之地耳逮夫宗周以降陜服始為王畿春秋
[034-30a]
 而下南國滋為霸土秦漢以還居中馭外包四海之
 内盡歸中國疆理而偏方指臂之地浸與中原埒矣
 然而西漢盛時總天下民户千有二百二十餘萬而
 中原垂九百萬天下縣千三百七十有餘而中原當
 一千有餘大率縣戸過天下十之七矧三代以前抑
 又可知東晉之時去西漢為未逺中原之地雖漸以
 陵替而中原之名猶在也當時有志之士深用慨嘆
 葢亦宜矣然自新室而下更厯魏晉南北隋唐五季
[034-30b]
 之亂三河亂離于是郡邑名物代不如昨中原之名
 雖因於古而中原之實已非古矣何則當西漢元始
 五年中原縣戸過天下十之七後一百三十有九年
 當東漢建康元年中原縣戸過天下十之六時天下/縣千一
 百八十中原當七百天下戸九/百七十萬中原當五百七十萬又後一百三十有六
 年當晉太康元年中原縣户乃當天下十之五時天下/縣千二
 百有餘中原當五百有餘天下戶二/百四十五萬中原纔餘一百二十萬又後四百六十
 有一年當李唐開元二十八年中原縣戸乃當天下
[034-31a]
 十之四時天下縣千五百七十有餘中原當五百有/餘天下户八百四十餘萬中原當三百九十
 萬/又後三百四十年當宋朝元豐末元祐年中原縣
 戸乃當天下十之三時天下縣千一百三十有餘中/原當四百有餘天下戶垂千六
 百五十萬中原/四百七十萬夫以宋朝元豐間去西漢之季纔千
 一百年耳而昔之民户縣邑當天下之七今乃僅能
 當十之三何古今之殊絶也葢自秦漢以前天下蕃
 庻舉在中原而江淮閩浙川廣之間荒凉為甚漢魏
 而下三河浸以荒凉而中原蕃庻反移於江淮閩浙
[034-31b]
 川廣之間暨于宋朝虚實推遷不啻十倍如今瑯琊
 一郡五十二縣而宋朝存者止三縣而已諸城安丘/二縣屬宋
 朝宻州宋朝海州東/海縣即漢贑榆縣也漢㑹稽治縣一縣也宋朝乃為
 福建一路凡四十五縣漢潁川一郡餘四十三萬户
 宋朝為許潁二州民户纔贏十萬而已而漢豫章一
 郡纔六萬戸宋朝乃為江東西有十三州軍江西惟/興國軍
 餘皆豫章郡地江東饒信二州/及南康軍亦是豫章郡地也增至一百七十萬户
 夫瑯琊潁川皆中原地也畧以此數郡觀之盛衰相
[034-32a]
 反如此然則中原安得不益輕而偏方安得不益重
 故今之中原非古之中原今日之中原已與古偏方
 無異而古之中原乃在今東南偏方之域矣狥名而
 責實必有輕重之當議者可不深考云
  論川陜大勢
 粤自蜀江東下黃河南注而天下大勢分為南北故
 河北江南皆天下制勝之地而挈南北之輕重者又
 在川陜而已夫江南所恃以為固者長江也而四川
[034-32b]
 之地據長江上㳺而下臨吴楚其勢足以奪長江之
 險河北所恃以為固者黃河也而陜西之地據黃河
 上㳺而下臨趙代其勢足以奪黃河之險是川陜二
 地常制南北之命而况江南之地以淮漢為喉襟以
 荆㐮為肘腋而巴蜀之地乃控勒湘漢鴻溝千里無
 再舍不接畛設令北人兼有巴蜀則南國以湘漢之
 郊為戰守之地而耕桑之民止於江浙之間萬有偏
 師不陣一城告奔則冀馬秦鋒馳於吴㑹之交矣河
[034-33a]
 北之地以汴洛為喉襟以并汾為肘腋而秦中之地
 乃與汾洛踵接百城逶迤鋒火相望也借令南人兼
 有秦中則汾洛之間皆為戰守之地而耕桑之民止
 於河漳之間萬有偏師不陣一城告奔則越戰吴兵
 騁於趙代之郊矣輔車相依脣亡齒寒者正此之謂
 也葢自春秋戰國以来至于宋朝之興垂千有七百
 年而南北交争餘九百載而北人能并南者有四大
 率皆先得四川故秦惠王併蜀而始皇因以滅楚晉
[034-33b]
 文帝併蜀而武帝因以滅吳周文帝併蜀而隋文帝
 因以滅陳及宋之興亦乾徳中併蜀而開寳中遂平
 江南然則四川克固江南可奠枕也春秋三國東晉
 南朝之際南兵屢得志於中原矣然而終不能成功
 者以其不知先取闗中故也唯宋武嘗克長安旋即
 失之故亦不能濟河夫得河南而未得闗中則㳂河
 抵闗縱横數十城皆為戰守之地而所向遇敵其勢
 逆矣故自河北而渡河南則易自河南而渡河北則
[034-34a]
 難自闗中而出河南則易自河南而入闗中則難借
 使南人兼有闗中而善用之則河南數千里之地縱
 在敵人徒為戰塲無險可恃一戰而勝則汴洛百城
 可傳檄而下矣故知得闗中則取河南易於反掌不
 得闗中雖有河南不能守也而東晉南朝交争三百
 年間君臣將士日夜圖維雖鋭意收復中原而不知
 陜西之利故轉戰河南以徼河朔之功而勝負叛服
 如代棊變終無益也然則自古南北交争而南人終
[034-34b]
 不能併者豈惟力之不迨固亦謀之不臧也夫然後
 知南人之守在巴蜀而戰在陜西北人之守在陜西
 而戰在巴蜀彼河南江北之間特舟車往来之地耳
 非成功制勝之所也故曰天下大勢分為南北而挈
 南北之輕重者又在川陜而已
  論東南古今盛衰
 𫝊稱善人天地之紀君子邦家之光又曰不有君子
 其能國乎然則天下國家之重端有在于得人也江
[034-35a]
 淮閩廣之地其来尚矣自黃帝南廵而登湘山宋朝/潭州
 益陽/縣内夏禹東廵而登㑹稽宋朝/越州高陽正朔所際南暨
 交趾唐交州宋朝/棄之南蠻是東南之域振古通中國也然而
 文身鴃舌去京華甚逺承太古巢穴之餘未陶王化
 三代以前邈為蠻區賢人君子不產其邦帝王公侯
 未始建國中原視為遐陬之不齒也逮夫泰伯奔荆
 蠻而吴人化其徳文王之興化行江漢而召伯之教
 明于南國東南之民浸沐休風聲教既被君子出焉
[034-35b]
 由是季札厯聘諸華而先王禮樂逹于海隅陳良北
 學中國而周孔之道徧于南服若敖蚡冒篳路藍縷
 以啓山林而荆楚以闢句踐種蠡焦勞辛苦牧養其
 民而揚越以庶子胥之治吴楚實倉廩峙兵庫創城
 郭設守備而浙江之間浸有疆理矣蒍敖之相楚商
 農士賈各肄其業徳刑政事不易其常而湘漢之間
 滋然繁甚矣加之兩漢而下循吏接踵馬援修駱越
 之律張霸興吴㑹之學王景導淮西以牛耕韋宙教
[034-36a]
 江西以陶瓦許荆以人倫之教新桂嶺之治任延錫
 以諸華之風移嶺表之俗而東南之邦浸為禮義矣
 嗟乎城邑而居倉廩而儲陶瓦以覆服牛以耕父子
 夫婦以為家鄉黨庠序以為教斯中原之民自古能
 之而東南之民自三代以前漫然未有聞知則與禽
 獸何異哉逮夫春秋戰國得善人君子以為邦浸革
 蠻風而歸諸華而又漢魏以還天下有變常首難于
 西北衣冠轉而南渡故西北益耗而東南益盛施於
[034-36b]
 隋唐宋朝風教滋美端與中原無異而民物豐夥又
 復過之故知今之東南非昔之東南昔之東南不能
 當一路而今之東南乃過于昔之中原又豈可一槩
 論哉方西漢元始五年嵗在乙丑東南縣戸僅得天
 下十之一時天下縣千五百五十餘東南纔百七十/餘天下戸千二百餘萬東南纔百餘萬
 後一百三十有九年當東漢建康九年嵗在甲申東
 南縣户乃當天下之十二時天下縣千一百八十餘/東南當二百四十有餘天
 下戸九百七十萬東/南當二百四十餘萬又後一百三十有六年當西晉
[034-37a]
 太康元年嵗在庚子東南縣戸乃過天下十之三時/天
 下縣千二百有餘東南當四百七十有餘/天下戸二百四十五萬東南八十餘萬又後四百
 有六十年當李唐開元二十八年嵗在庚辰東南縣
 戸乃當天下十之四時天下縣千五百七十有餘東/南當六百有餘天下户八百四
 十餘萬東南二/百七十餘萬又後三百五十年當宋元豐末東南
 縣户乃過天下十之五時天下縣千一百三十餘東/南當四百七十有餘天下戸
 千六百五十萬/東南九百萬觀其縣邑之増民户之庶既若此其
 盛而又貨財如山利源百出以今擬古邈焉殊絶葢
[034-37b]
 自開闢以来東南財用之饒見諸載史者莫盛于唐
 而宋猶且加増數倍唐時嵗運東南粟以實闗中不
 贏二百萬石而宋朝漕運大増嵗至六百餘萬石唐
 朝出銅鐵銀錫之冶凡六州而五在江浙宣潤饒/衢信州
 鑄錢多止十數萬緡而宋朝鼓鑄大増嵗至百餘萬
 緡唐朝鹽利初不過四十萬緡至劉晏斡畫其利常
 増至六百萬緡鹽不常有而宋朝鹽利大増多至歳
 二千萬緡而海鹽之利居多茶利興自唐季正元中
[034-38a]
 始定之額得四十萬緡自後代有増加終唐世不過
 倍正元之額而宋茶利大増嵗至二百二十五緡而
 皆在東南此皆熈豐以前國家常賦之嵗額也其後
 益有加増至于今則又不然矣嗚呼漢魏以還皇天
 眷佑東南宻為覆䕶俾斯民日以富庻迄于宋朝物
 大豐美方之西漢盛時縣邑之増幾至三倍民戸之
 増幾至十倍財貨之増則數十百倍以至庠序之藹
 興人材之挺出與夫典禮之修習俗之美則又與古
[034-38b]
 斬焉不相侔矣雖往古中原之盛尤有所不逮則知
 天運去来地無常利特因時而已然自開闢以来至
 于宋之興王者之作皆不自東南故議者不能無惑
 而不知壅久必行蓄厚必發天意所鍾抑有待而然
 耳且如并州之地自陳隋以前寥寥數千載未有一
 王興其間河東三節度乃相繼為帝又何其盛也閩
 中之地自陳隋以前亦寥寥數千載未嘗有顯者出
 及李唐中葉而後常衮唱其教歐陽詹為之師于是
[034-39a]
 庠序浸興更五代至于宋朝而英才輩出傑然為國
 用者不勝其紀由是觀之則并州之利始于唐太宗
 而閩中之利始於常衮又安知東南之利不始于宋
 朝哉仰觀俯察酌以民情國家之勢㫁可識已
  統論南北形勝
 江河淮漢經乎中國皆自西而東注是開闢以来南
 北之形勢已分矣而古今推遷輕重奪移不可不審
 也葢普率之間覆載長育各有定限旺于此則彼衰
[034-39b]
 盛于此則彼謝雖先後不齊其有興廢一也是皆天
 地自然之數非人所能為者觀秦漢以前天運旺於
 北方故天下之美舉萃於西北其冠冕之盛風化之
 美榖粟之豐機巧之利財用之饒户口之登舉在淮
 海以北纔越淮漢以南頓然陵替故帝王之興廢在
 西而謂之中國淮漢以南盡為蠻夷之域是以舜分
 天下為十二州淮漢以北居其九兖豫青徐雍/冀幽并營淮漢
 以南止居其三荆揚/梁周公分天下為九州淮漢以北
[034-40a]
 居其七兖豫青雍/并幽冀淮漢以南居其二荆/揚漢武分天下
 為十三部淮漢以北居其九兖豫青徐梁/冀幽并司𨽻淮漢以南
 止居其四荆揚/益交元始中總天下千有二百餘萬戸淮
 漢以南止當二百萬户是秦漢以前萬里南邦僅能
 當天下四分之一而已加之三國而下繼以東晉南
 朝紛争數百年間斯民重困故晉武平吳藉其民户
 才盈五十萬隋文平陳其藉亦不過晉武之初反以
 三隅两淮四川葢可知矣按其道里雖當宋朝十五
[034-40b]
 路之地淮南江南荆南湖南廣南八路两浙/路福建路蜀川四路及京西南路而户口
 凋耗曽無江浙一路之民加之利源匱竭食貨蕭然
 茶税未興鹽利無幾酒課既疎商筭亦罕其仰以給
 國家之用者不過桑農之税而已是數百年間罄南
 朝財賦所以曽不及宋朝江浙一路之半而乃用以
 提挈天下大半之地以與西北争衡又豈可得哉爰
 自李唐而下南北一家蠻荒萬里悉為郡縣而民物
 自古凋零山川英傑抑欝而無所發泄由是天地王
[034-41a]
 氣盡鍾於北海嶽之藏勃焉洶湧動植含靈莫不昌
 盛而又蠻夷軌順盜賊浸息更安史之變而無虞厯
 五季之難而獲免其間縱有禍亂旋即削平至于宋
 朝之興罰罪弔民拾取諸國州縣晏然不知有軍而
 聖聖承承深加涵養民物康寕益用豐泰遂為九圍
 重地奪往古西北之美而盡有之是以魯鄒多儒古
 所同也至於宋朝則移在閩浙之間而洙泗寂然矣
 闗輔饒裕古所同也至于宋朝則移在江浙之間而
[034-41b]
 雍土荒凉矣青齊冠葢衣履亦古所同也至於宋朝
 則移在蜀漢之間而海岱蕭然矣古之賦於民者惟
 桑麻所出而桑麻之饒闗河為甚東南無足道焉宋
 朝則異然酒茶鹽鐵香藥闗津之利嵗入不貲雖兩
 税所及殆不能加國家利源莫重於此而太平在于
 江淮閩浙川廣之間西北無足道焉是以熈豐盛時
 分天下為三路而淮漢以北止居其八京西北路京/東两路陜西
 两路河北两路/河東路共八路淮漢以南乃居其十有五即東晉南/朝十五路
[034-42a]
 之/地終天下户餘千有六百五十萬而淮漢以北纔當
 五百餘萬户四京餘七十九萬京東兩路垂百二十/萬京西北路垂四十九萬河西北路垂
 九十六萬陜西兩路垂一百三十二萬河/東路垂五十九萬共五百二十七萬户淮漢以南
 乃當千有百萬餘户京西南路餘三十五萬淮南兩/路餘百三十一萬兩浙路垂一
 百六十一萬江西兩路餘二百三十八萬荆湖兩路/垂一百五十三萬蜀川四路餘一百九十五萬福建
 路餘一百五萬廣南兩路餘八十/一萬共千有一百一十九萬戸大率當天下三之
 二是不出東晉南朝之地而争十五倍之人以十五
 倍之人而争三十倍之利舉天下之利盡萃于南夏
[034-42b]
 其古今相反若此之甚是豈非天運囘環物無兩大
 故輕重奪移一至此耶抑嘗譬之人之生世有幼必
 有壯有壯必有老秦漢以前西北壯而東南稚也魏
 晉而下壯者之齒益衰稚者之年方長至于宋朝而
 壯者已老稚者已壯矣人猶以其昔日之壯也而未
 敢輕其老以昔日之稚也而未知畏其壯是又可
 以為常乎故曰古今推遷輕重得失不可不審
 也
[034-43a]
  論青齊
 春秋戰國之時齊據東海雄置中夏赫然為五百年
 之強國逮于秦漢之際形勢益張與陜右相确天下
 制勝之地舉在兩隅如河北江南皆不足道焉故韓
 信下趙挈以與張耳而弗顧既襲有全齊遽啓假王
 之請漢為䇿命而蒯通遂知楚漢輕重舉在于信垓
 下克集西楚遂亡則其地利㫁可知也是故田肯有
 東西秦之稱愚初讀戰國楚漢之書殊覺齊地之強
[034-43b]
 意其後世滋甚然而漢魏而下寥寥數千載間青齊
 之地浸以汩沒其間擅王張/耳僭帝南/燕與藩臣不軌唐/淄
 青/節度者各一姓而已而又莫不喘息釜中幸亂茍
 安僅為嵗月崛強之計王師壓境遽即丹夷所謂昔
 日形勢果何在也以至漢晉隋唐之季天下盗起如
 蝟南北五季之際中原禍亂沈酣奸雄投隙莫甚于
 此時矣而全齊之地蔑爾無聞又何其荒凉削弱之
 甚也夫土壌腴瘠山川夷險今古不殊而前後強弱
[034-44a]
 相戾若此何哉既而考厯代户口登耗與夫城邑修
 廢郡縣増損離合之制然後知青齊之地一盛一衰
 葢有自而来方姬周之季有齊垂九百年斯民久獲
 休息而為之上者經制緝理又皆得其道惟太公克
 慎厥始而桓公克振厥中威王又克成厥終三后奮
 功全底于治斯民浸以藩息鑿斯池築斯城深耕易
 耨日以赴功而齊國赫赫稱強伯矣當時齊地不下
 七十城而臨淄一城已有丁男二十一萬觸類而長
[034-44b]
 則他城可知故蘓秦稱齊人連袵成帷揮汗成雨葢
 言蕃庻之甚也嘗考西漢之時全齊之地有二百三
 十餘縣民户不下二百萬大率當天下之十二葢其
 去田氏為未逺也故知春秋戰國楚漢之時齊地獨
 稱強伯不為過矣爰自新莽之亂山東盗起而青徐
 首難暨光武中興削平中土而齊實為殿故地已丘
 墟戶口凋耗建武之初縣邑并省幾半涵養二百年
 而民户不踰百萬重以黃巾之亂海岱騷然全齊之
[034-45a]
 民舉如羣盗拏賊數載殺傷困重而歸降曺公者猶
 百三十餘萬人籍其勇鋭者為兵餘皆漂流失所自
 是齊地空矣魏晉之際休息六十年而民户才盈十
 萬舉全齊之民僅能當戰國臨淄一城之衆既而又
 遭永寧之後王彌騁亂殺戮如刈瀕海困重雖有州
 郡之名幾為空地自是而後東國汨焉不振勢亦宜
 也由是觀之天下國家之輕重特在民户登耗何如
 茍人物蕃庻則鹵莽為膏腴隳廢為金湯丘墟為甍
[034-45b]
 棟荒圮為桑麻狼號鬼哭之地為雞犬相聞牛羊羣
 牧之鄉而赫然盛強矣乃若人民凋耗莫克有為雖
 雍州之上腴蜀土之險阻東國之纎巧河朔之強悍
 將安設施哉斯率土之濵莫不皆然豈惟青齊之地
 古今盛衰有足詫也抑嘗譬之土地其軀幹人民其
 精魄也精魄去矣軀幹猶存其何用哉彼有争地以
 戰殺人盈野是猶舍精魄而争其軀幹豈可謂知務
 也哉
[034-46a]
  論韓魏
 河南豫州之地平夷洞逹九有一轂八面受敵之塲
 也而戰國之時韓魏以區區陋邦北縈南齊環繞數
 千里界於秦楚齊趙四大國之間無再㑹不受敵而
 虎狼之秦搏噬尤亟其勢可謂危矣而終能鷄唱荷
 戈月沉擊柝繼世相承為二百年之戰國及與齊楚
 皆亡夫以二百年韓魏之君豈皆賢哉咸能不失疆
 土則以生於憂患故耳下至李唐之亂梁王朱溫亦
[034-46b]
 割據河南濳窺唐室天下環起而攻之腹背首尾舉
 為敵國而溫轉戰萬里出入十年亦能刼據中原以
 傾唐祚然後知無山河之恃者所以固疆埸之防無
 守禦之志者所以啓開拓之心天下之勢固有不安
 之安不固之固存焉在王者處之何如耳
  論淮蔡
 河南之地天下之中其生民稟中和性安舒逸豫而
 不能為亂故古名其州為豫自秦漢以還天下有變
[034-47a]
 常為兵衝而其民不工戰鬭大抵易為勘定王師甫
 至則簞食交迎雖有奸雄不能割據豈非習俗和平
 不能為亂故耶爰自李唐中葉而後兩河淆亂李忠
 臣節度淮西統其下暴掠以啓衆心而蔡人始樂為
 不軌忠臣既敗李希烈承之益逞由是申蔡之人縱
 亂如歸吴少誠繼世遂以跋扈淮西之民習久為常
 但知為賊之利不復知有逆順之理及王師壓境則
 城自為守人自為戰父子相視死不為悔其鉗亂錮
[034-47b]
 禍乃與羌夷無異故唐朝環天下兵以事三州厯三
 世五將五十餘年僅乃克之顧其人如此則所謂昔
 人安舒逸豫之性果何在也嗟乎河南之地自古名
 為豫州而習俗之弊乃至甚于幽燕慘殺之氣而况
 不為豫者乎為人上而以風俗為任者其可不戒哉
  論汴梁
 酈食其荀文若之徒皆稱陳留為天下之衝四通五
 逹之郊葢言其平夷洞逹而坐九圍之中也故從古
[034-48a]
 盟㑹戰争此地尤亟𫝊稱夏禹有鈞䑓之亭今陽翟
 縣京西三/百里有鈞臺陂春秋齊桓公㑹諸侯于葵丘今
 雍丘縣京東/七里有葵丘聚吴晉争戰於黃池即今之封
 丘縣也京北六/十里晉文公㑹諸侯於踐土即今之滎陽
 也京西北百/六十里晉敗楚師於鄢陵即今之鄢陵縣也京/東
 南百六/十里楚敗晉師于邲即今之管城縣也京西百/四十里
 曹相持于官渡在今之中牟縣北京西七/十里劉項畫界
 于鴻溝在今之滎陽縣西京西百/九十里祖逖鎮雍丘而黃
[034-48b]
 河以南盡為漢有即今之雍丘縣也南北朝力争河
 南而滑臺兼為重鎮即今之白馬縣也京北二/百里若此
 之類前史班班未易殫舉則荀酈之言為不誣矣故
 秦漢以還訖于南北朝天下有變常為兵衝四面搏
 擊莽為戰場王伯之興未有都于汴者葢憚其四通
 五逹而無險可恃也爰自隋煬帝大開汴河直逹淮
 泗而大梁實坐要㑹扼南北水陸之衝形勢百倍既
 焉李唐中僨奄山東百州大梁屹為重鎮逮黃巢逆
[034-49a]
 亂中原分擾梁高祖僭窺唐室遂據汴地以為根本
 旣而征伐四克卒拓中原自後常為帝居迤于宋朝
 勃興卜都仍舊開寳九年三月駕幸西京有事于南
 郊遂有留都之意議者謂東京汴渠引漕東南宿衛
 百萬實所仰給帑藏軍兵皆在樞握本不可搖即日
 下詔東還嗚呼古先哲王所以更都三河之間者葢
 務求水陸便利之鄉所以便國用而紓民力也嘗考
 堯都平陽命夏禹治水每一州所至必導决川流直通
[034-49b]
 於河以達平陽皆所以便諸侯之職貢也宋祖之興
 混一宇内而猶都大梁誠得唐堯之遺志焉
  論睢陽保障江淮
 春秋以還議者紛紛莫不以名城要害之為尚謂天
 下國家藩籬舉在於此而不知險非人不守人無險
 不固險在于人而不在于城也何則睢陽之城自春
 秋有之厯秦漢魏晉暨於南北朝其間中原變故多
 矣初未聞其為要害之地及禄山反陷沒兩京威熖
[034-50a]
 赫然而張廵許逺持孤旅扼危城困十萬之衆於一
 埤之下俾江淮克全中興實頼以濟則所謂要害者
 果在于睢陽乎抑亦有頼于廵逺也泛觀前史所謂
 要害大率得人則重失人則輕蕞爾危城屹為重鎮
 者無世無之如盱眙玉璧鍾離宛丘諸侯自秦漢以
 還皆蔑然無聞及魏太武南渡長驅江淮江北塵潰
 南朝大振而臧質乃固守旴眙宋朝/泗州西魏之初齊神
 武掃國西下氣吞闗陜而韋孝寛乃固守玉璧故城/在宋
[034-50b]
 朝絳州稷/山縣西蕭梁之初元英提山東數十萬衆乗勝而
 南江淮震駭而昌義之乃以三千兵固守鍾離宋朝/濠州
 李唐之季黃巢訌亂剽擊萬里宇内瓦裂而趙犨乃
 固守宛丘宋朝/陳州皆能挫鋭摧敵收不世之功則四城
 之要害為何如以至隗嚻保冀李憲阻舒吴守須濡
 塢魏争滑臺城吴大義竊咸陽王武俊僭真定或攻
 之連年而不下或討之再世而不賔或環天下兵束
 之而無功或數十百年争之而不已自當時觀之宜
[034-51a]
 若險夷鞏固之甚真所謂名城要害者而前此未有
 聞也後此不復有聞也故知地利無常惟人所制吾
 險不足恃敵險不足畏茍得其人函闗雖大拳泥可
 封也茍失其人黃河雖廣一葦可航也故善設險者
 擇良將善守城者固民心城不下雖雲屯百萬其孰
 能乗之哉嗟乎前史班班議論要險守禦之術多矣
 莫不據一時成敗而言非可為萬世通論也得其要
 者孟軻氏而已鑿斯池也築斯城也與民守之效死
[034-51b]
 勿去此則萬世不易之要害也若張廵許逺之徒豈
 非所謂與民守之效死而不去者乎愚感廵逺睢陽
 之事故備論於此而人事地利之分庻可見矣
  論河朔
 甚矣亂離之勢不可以久而興復之功不可以緩也
 葢常人之情駭于驟見而狃于常聞作於始而怠於
 終方其禍亂之初天下之人駭然而奮雖匹夫匹婦
 莫不有忠義奮激之心則奸雄之徒刼以從亂也難
[034-52a]
 及其久也天下之人習亂為常因循顧望之心生而
 忠義敢為之氣阻則奸雄之徒刼以從亂也易及其
 又久也天下之人蕩而忘反耆舊既沒而少壯生長
 亂離視犯順逆節之事以為當然則操戈為仇者唯
 知各為其主矣於是有一危而不可復安一亂而不
 可復理厯觀前古例有此弊而李唐河北之禍尤為
 昭然方安史首亂两京淪沒宇内大震唐祚不絶僅
 若綴旒而肅宗匹馬北方提孤軍横摶強敵不數年
[034-52b]
 間遂清大憝者葢民心未變因而取之易以成功故
 也及代宗𤓰分河朔付諸叛將涵養二十年間羣起
 而肆逆則雖窮天下兵累世爭之終不能克葢民心
 已變則難以成功故耳切觀貞元之初朱滔召燕人
 以叛號于衆者三皆不應遂刼之以前既乃大譟而
 還滔誅戮數百人然後定則知河朔之人本無負唐
 之心不幸因循以至此耳且以徳宗之初去天寳之
 亂幾三十年矣而河朔之民猶未始忘唐者豈不以
[034-53a]
 太平之老猶在而斯民猶有所聞故邪逮四十五年
 之後耆舊既沒少壯生長離散不復知有太平涵養
 之恩於是狼心始逞而不可誰何矣愚故曰亂離之
 勢不可以久而興復之功不可以緩者此也
  綂論河西
 杜氏通典言唐之土宇南北如漢之盛時東不及而
 西則過之唐史取其説以序地理志此葢開元天寳
 時事也然愚嘗攷之河西在漢本匈奴休屠所居武
[034-53b]
 帝始取其地置郡縣自東漢以来民物富庻與中州
 不殊竇融張軌乗時多難保有其地融值光武中興
 亟歸版圖而軌遂割據累世其後又有吕光禿髪沮
 渠之徒迭據其土小者稱王大者僭號葢其地勢險
 僻可以自保於一隅貨賄殷富可以無求于中土故
 五凉相繼夷夏不同而其所以為國者經制文物俱
 能放效中華與氐羌角立中州人士之避難流徙者
 多往依之葢其風土可樂如此唐天寳以後河西隴
[034-54a]
 右没於吐蕃大中雖復河湟而名存實亡流傳五代
 以及于宋而河隴為西夏所據元昊倔強搆逆兵勢
 甚鋭竭天下之力不能少挫其鋒然至絶其嵗賜互
 市則不免衣皮食酪幾不能為國是以亟亟屈服葢
 河西之地自唐中葉以後一淪異域頓化為荒莽沙
 漠之區無復昔之殷富繁華矣唐自安史之亂西北
 土地皆不能如舊然北方如盧龍滄景雖世為強藩
 所據自據其兵賦而奉正朔請旌莭猶唐之臣也風
[034-54b]
 聲氣習文物禮樂猶承平之舊也獨西陲淪於吐蕃
 祖宗功徳所昭垂盡没于委靡不振之氣遂使數百
 年間不能自拔雖驍悍如元昊所有土地過于五凉
 五凉止有河西/五郡無靈夏然不過與諸蕃部落雜處于旱海不
 毛之地兵革之犀利財貨之殷富俱不能如曩時是
 以北事遼南事宋僅足以自存然則凉州之地自亂
 而至治始於漢而殷富者數百年自治而復至亂始
 於唐而搶攘者復數百年謂唐之土地西過於漢者
[034-55a]
 非要終之論也
  荆揚統論
 三國之季吴主孫皓自建鄴遡流移都武昌而土地
 埆塉民間苦之當時謠曰寕飲建鄴水不食武昌魚
 寜還建鄴死不止武昌居誠以地薄而民窮也據禹
 貢荆州厥土塗泥厥田下中而武昌乃荆州之壌即
 宋朝之鄂州是鄂州之塉振古則然矣然而李唐長
 慶中崔郾為觀察治陜以寛繼治鄂更以嚴或問其
[034-55b]
 故曰陜土瘠而民勞吾撫之不暇鄂土沃而民剽非
 用威莫治也夫陜郡古雍州之界厥土黃壌厥田上
 上而鄂土比之猶且為沃則土腴可知矣彼唐堯以
 來至于三國之季二千五百餘年矣鄂土之塉自若
 也孫皓而下至于崔郾之時纔五百五十年矣而土
 壌腴塉若此其不侔何哉葢三代以前東南荒凉為
 甚春秋而下又為吴楚之境兩漢之際未經輯理自
 吴主孫權以来始倚武昌為重更三國東晉西晉南
[034-56a]
 朝之時常為重鎮舟車所湊人物聚焉積壌流膏耕
 鑿滋利嵗時浸久遂為沃壌則亦宜然也雖自東漢
 以還東南民物漸以蕃息至于隋唐宋朝大為豐美
 人力既備皆為沃壌方之往古全不相侔固非特鄂
 土為然也按禹貢揚州厥田下下是東南之地天下
 最塉薄者也而隋志乃稱江浙之間川澤衍沃有陸
 海之饒與古相反如此豈不以兩晉南朝之時人力
 有致于此耶嘗觀漢武帝時趙過能為代田比他畝
[034-56b]
 倍收固非土地有腴塉而人力有勤怠也特謀畫有
 工拙耳振古中原之地種植所加盡為沃壌者詎皆
 其質然哉抑由厯代帝王所都朝覲㑹同九有輻輳
 百巧所聚萬貨所通人力脩而地利盡故也及漢魏
 以還天下有變常首難于西北則衣冠伎巧轉而南
 渡四方習俗所利舉萃東南農桑工賈由盡其便人
 物之繁與京華無異而土壌亦從而沃矣加之亂離
 少弭上下浸安井里環萃以糞其田鷄豚畜之牛羊
[034-57a]
 牧之荆棘芟而草萊闢種植時而灌溉利雖欲不為
 沃壌得乎哉且以有隋盛時總江浙閩中不盈三十
 萬户則人力之不寕幾何自唐朝以来浸以休息更
 五代至于宋朝増至五百餘萬户州縣郡鎮整焉相
 望則其陸海之名益不虚矣故知今之東南全非昔
 之東南若欲議東南之實必舎古之名然後可也
  統論江淮㐮陽巴蜀
 自京口而至秣陵控帶荆揚引輔江湖咫尺淮甸應
[034-57b]
 接梁宋人皆知其為長江之險也自武昌而至于江
 陵東通吴㑹西連巴蜀南極湖㐮北控闗洛人皆知
 其為荆湖之險也自涪陵而極於成都土地險塞沃
 野千里控渝扼瀘聫接闗隴人皆知其為巴蜀之險
 也然知有長江之勢而不知所以為守淮之計則非
 知江之險者也徒知有荆湖之勢而不知所以為㐮
 漢之計則非知荆湖之險者也徒知有巴蜀之勢而
 不知所以為漢中之備則非知巴蜀之險者也葢長
[034-58a]
 淮所以為江浙之藩籬㐮漢所以為荆湖之脣齒漢
 中又所以為巴蜀之門户陳宣帝失淮甸之地而致
 隋人之禍南唐罷把淺之師而啓周師之釁葢棄淮
 而守江則江左亦難以自立矣吴人不得㐮陽杜預
 得以成江陵之㨗苻秦㑹師淮北而朱序必欲以嚴
 城中之守葢棄㐮陽而守荆湖則荆湖必不能以自
 固矣曹操既破漢中故蜀人皆無自固之志姜維退
 保漢樂二城故鍾㑹如履無人之域葢棄漢中則巴
[034-58b]
 蜀必不能自存矣惟守江以為門戸備淮以為藩籬
 則長江之險可得而保也以荆湖為重鎮以㐮陽為
 脣齒則荆湖之險可得而固也以巴蜀為要害以漢
 中為門户則巴蜀之險可得而有也晉人能守合肥
 夀陽以為重地故劉石終不能踰淮以圖晉陶侃使
 桓宣以鎮㐮陽故趙人不能越漢沔以取荆蜀以魏
 延鎮漢中故魏人不敢踰南鄭以謀蜀合厯代之得
 失而並觀之則荆㐮江淮蜀漢之相為用其效可觀
[034-59a]
 矣昔祖逖自淮隂進兵以復河南到彥之自漢入泗
 以平司兖則在淮之形勢為可用也桓溫自江陵以
 趨霸上栁元景自㐮陽以克潼闗則在荆㐮之形勢
 為可用也漢高祖自南鄭以克三秦諸葛孔明自漢
 中以鎮闗隴則漢中之形勢為可用也為今之計自
 淮泗以擣青徐自夀春以取汝潁取財于蜀合軍于
 陜以遏河隴出師㐮陽困糧唐鄧以趨京洛則天下
 之大勢一矣
[034-59b]
  論江淮
 江淮之險天地所以限南北也而長淮之地又天地
 所以蔽長江也昔立國于南則守江以為家户備淮
 以為藩籬是故輕重之權不在江而在淮知有江而
 不知有淮是未知有重險者也夫江東西東極于海
 上流江陵歸峽則㐮陽隨郢為之藩蔽中流武昌九
 江則舒蘄光黃為之藩蔽下流建康京口則真陽楚
 泗廬夀為之藩蔽昔三國時吴不得淮南至晉太康
[034-60a]
 兵出廣陵夀春而吴亾東晉經劉石苻姚之亂長淮
 以南一彼一此而合淝夀陽淮隂常為晉氏鎮守至
 陳宣帝始盡失淮南之地其後賀若弼等自揚廬渡
 采石京口而陳亡南唐罷把淺之師夀春失守而江
 北之地遂入于周此淮南之得失繫江左之安危也
 今自淮而東以楚泗廣陵為之表則京口秣陵得以
 蔽遮自淮而西以夀廬厯陽為之表則建康姑熟得
 以襟帶江西之鎮莫重于潯陽而舒蘄者潯陽之表
[034-60b]
 也湖北之鎮莫重于武昌而齊安者實武昌之表也
 愚觀三國六朝之間争戰攻守嘗從事于此矣恨其
 未知所以用之也吴氏自孫䇿駐足江東而於淮之
 地則又有廬江之守故魏氏雖竊取中土而不能以
 得吴世率以為守淮之利足以蔽長江也而不知用
 淮之利以圖取江東此吴氏之失也劉宋自劉裕立國
 於建鄴而於淮之地則有盱眙之蔽故元魏雖有虎視
 之意而終不能窺宋世率以為守淮之地足以蔽長江
[034-61a]
 而不知用淮之利以争中原此劉宋之失也蕭梁自武
 帝立國於江左雖與元魏交争於两淮之間互有勝
 負而鍾離之守元英退縮歛袵而不敢争世之議
 者又以為淮右之勢誠足以禦敵人之衝也而不
 知用淮以為恢拓之計則其失殆與孫吴劉氏等耳
 愚考之孫權踵孫䇿之遺緒而無争衝攻取之才觀
 孫䇿晩嵗嘱咐之語止以自保之能許之而魯肅帷
 幄之謀亦止於保守江東之計故廬江之地吕蒙雖
[034-61b]
 守之而合淝之役一為張遼所敗遂終身不敢以窺
 魏此長淮之地在吴而吴不能用也宋文帝紹劉裕
 之遺業雖有争戰之意而無規恢之大志觀王𤣥謨
 之徒率師進取以經畧中原而止欲圖河洛之地劉
 興祖徑取河北之䇿則置而不論故臧質盱眙之守
 僅免敗缺竟未足多而元嘉之政從是不振卒不能
 挫元魏虎狼之勢此長淮之地雖在劉宋而劉宋不
 能用也蕭梁自武帝創有基業初年英武似亦可嘉
[034-62a]
 然自其既有天下之後志氣凋落無復囊括宇宙之
 志雖席鍾離天險之勢而畧不能用險以挫北敵之
 鋒元澄之圍鍾離雖以失利而自退元英之圍鍾離
 雖以韋獻之救而自解不過僅僅自守耳此長淮之
 地在梁而梁不能用也宋邉之東有淮陰盱眙西有
 鍾離蘄春西北自㐮陽抵樊城自丹陽而抵廣陵自
 廣陵而抵淮陰自淮陰而抵盱眙此全淮之右臂也
 自采石而抵厯陽自厯陽而抵鍾離自鍾離而抵蘄
[034-62b]
 春此全淮之左臂也自武昌齊安而逹信陽自江陵
 而至㐮陽此漢沔之闗梁也故淮陰盱眙之城固則
 自淮而東可以無患鍾離之城固則自淮而西可以
 獲全至于信陽樊城之壘全則漢沔以南無敵虞矣
 雖然豈特自固而已哉王羲之與殷浩書曰保淮之
 志非復所及莫若還守長江羲之勸浩因長江以保
 大業此言是也至謂捨淮而守江豈不謬哉
  論荆㐮
[034-63a]
 昔諸葛亮勸劉備取蜀結吴跨有荆益周瑜亦勸孫
 權分以荆州資劉備以發兵争蜀還據㐮陽以蹙曺
 操北方可圖也由是觀之坐制吴楚通西蜀而守㐮
 陽英雄之資而帝王之業也昔荀彧説曺操則曰先
 取河北南臨荆州諸葛説備曰跨有益州魯肅説孫
 權曰荆州與國鄰接據而有之天下可定及曺操破
 荆州順江東下則遣周瑜逆之劉備領荆州牧則躬
 擐甲胄與魯肅吕䝉陸遜輩數十年間以死據戰
[034-63b]
 而荆州卒為吴有魏不復南渡蜀不敢南下者以不
 失上流之勢也此豈非荆州之形勢乎孫權初有江南
 而周瑜吕䝉勸權取㐮陽以抗曺操晉羊祜滅吴果
 自㐮陽始桓溫之領荆州也决䇿北征自江陵通㐮
 陽直抵闗中進至㶚上而還栁元景自㐮陽率諸軍
 據潼闗戰于陜下南國之威少振焉苻堅乘陷蜀之
 勢興兵冦㐮陽則江表之勢固可憂矣此豈非㐮陽
 之形勢乎嘗聞吴紀陟之言曰自西陵至江都五千
[034-64a]
 七百里疆界雖逺而險要必争之地不過數四猶人
 有六尺之軀其䕶風寒亦數處爾如此則上流所備
 可得而言矣夫荆湖之地為州者十而其鎮則江陵
 武昌是也京西道為州者八而其鎮則㐮陽是也江
 西道為州者十而其鎮則九江是也凡畫野分土必
 據其津塗而扼其喉襟今所謂險要必争之地不過
 江陵武昌㐮陽九江是己何以明之江水源于岷山
 下䕫峽而抵荆楚則江陵為之都㑹故諸葛亮謂荆
[034-64b]
 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吴㑹西通巴蜀此用武
 之國也嶓冢導漾東流為漢漢沔之上則㐮陽為之
 都㑹故庾翼謂㐮陽西接益梁與闗隴咫尺北去河
 洛不盈千里方域險峻土沃田良水路通流轉運無
 滯進可以掃蕩秦趙退可以保據上流故也沅湘衆
 水合洞庭之波而輸之江則武昌為都㑹故吴常都
 於此而東晉宋齊梁陳之際號稱盛府者此也豫章
 西江與鄱陽之浸浩瀚吞納而匯於湓口則九江為
[034-65a]
 之都㑹晉人謂潯陽北撫羣蠻西運荆郢亦藩屏之
 要地以此守江陵則可以開蜀道守㐮陽則可以控
 川陜守武昌九江則可以蔽全吴夫蜀漢吳楚併而
 為一則東海之守亦固矣
  兩廣統論
 漢魏以還守官廣南者多以貪墨坐激利民之變啓
 蠻獠之冦實由于此葢古今之同患也抑嘗考其故
 嬴秦以来以守令為治臺省銓除莫不以内地為重
[034-65b]
 以邊逺為輕而廣南之地去京華為尤逺瘴癘蠱毒
 種種穢惡内地之人南轅越嶺不啻斥逐必罪戾孱
 庸不得已然後膺其選既百舍登途往返重費不過
 厚取於民耳而又地產珍奇掌握之物足當數世疆
 域曠邈按察稀臨京闕萬里赴訴莫及則無聊汩没
 之人何憚而不為賄乎厯古交廣之間民獠多叛致
 騷擾江淮震駭朝省職由此也嘗觀漢順帝永和中
 日南象林羣蠻並反四府議發江淮甲卒致討李固
[034-66a]
 駁之以為前尹就討益州叛羌蜀人諺曰羌来尚可
 尹来殺我乃召還以兵付刺史張喬旬月之間冦虜
 殄敗宜精選牧守以安殊俗乃以喬刺史交州祝良
 為九真守喬至開示慰諭並皆降散良單車入賊中
 降者數萬人皆為良築起府寺由是嶺表無虞至靈
 帝中平中屯兵作亂嶺南大擾三府乃精選賈琮為
 刺史琮至蠲復徭役選良吏謹守諸縣逺近翕然巷
 路為之歌曰賈父来晩使我先反今見清平吏不敢
[034-66b]
 叛自後嶺表之民又獲安堵審顧張喬祝良賈琮之
 事而人情可見矣然則嶺南厯世多亂豈皆蠻獠之
 罪抑當時朝廷制置失宜矣嗟乎監司守令九重之
 指臂也所以撫育斯民全頼良吏其休息安危莫不
 由之又可易其選耶内地之民伊邇闕庭監司往来
 如織號令所宣閭閻必達借使守令或非其人寃抑
 易訴詣監司而不獲則裹糧走闕下耳是内地親民
 之吏猶可非其人也至嶺表則不然逺者去京華萬
[034-67a]
 里終嵗道塗僅能一詣闕庭而又荒陬絶域程驛邈
 焉監司不能周及守令茍非其人則寃民無由申訴
 屈抑既甚則其勢將必為亂是逺地親民之吏不可
 非其人也而厯代銓除反以内地為重以邊方為輕
 是何倒置之甚哉切觀宋朝開寳中太祖命錢文敏
 知瀘州召見講武殿謂文敏曰瀘州最近蠻獠尤宜
 撫綏聞知州郭思齊監軍郭重遷掊歛其民恃其遐
 逺謂朝廷不知爾至為朕鞠之茍一毫剥民朕不以
[034-67b]
 逺赦夫瀘州去京師四千一百里可謂逺矣而官吏
 貪墨宋祖盡知之雖僻逺小郡凡差守臣必親自處
 分其謹慎如此則邉民安得不理蠻獠自何而叛措
 方内太平之盛東南一尉西北一候端有餘矣嗚呼
 两廣四十州之地皆宋朝瀘州之地其選任守臣可
 不戒哉
  百粤總論
 秦并百郡嶺南有三郡桂林今廣西地南海今廣東
[034-68a]
 地象郡今安南地也夫自秦漢以来所以為中國害
 者北曰匈奴南曰越然匈奴之勢與南越不同西北
 之國皆居中國邊塞之外有所限制則彼不得越其
 界而入我内地也惟越之地在古種類實多故有百
 越之名曰南越曰甌越曰閩越曰東越曰於越其地
 非一處其人非一種然自秦漢以來所謂於越東越
 甌越之類皆已久入中國與齊魯宋衛無異惟所謂
 南越者其地西連湖湘直抵滇貴越之境山深而地
[034-68b]
 險猶有不盡歸王化者時時為郡邑居民害葢今日
 湖南北廣東西其郡邑皆錯列山嶺之間與蠻夷雜
 居但有險易之異耳時或竊發難於備禦非若西北
 邉塞之有限隔也聞閩越今福建地其入職方已久
 非復漢時舊矣然劉晏所言南方濕毒兵入其地不
 待兵刃先自病死與夫兵至則濳蔵兵退則復聚持
 久則士卒疲倦民苦兵事今日湖南廣右雲貴其山
 箐之瘴癘苖獠之情狀省民之受害實與漢時無異
[034-69a]
 也明主在上以天地為量以宇宙為境遇有逺人梗
 化則如晏言以方寸之印丈二之組鎮撫方外不勞
 一卒不煩一㦸而威徳並行以一使之任代千萬之
 師毋使中國之民懼蝮蛇猛獸之毒染嘔泄霍亂之
 病親老涕泣孤子啼號迎尸千里之外棄骨無人之
 境如晏所慮者非獨逺夷之幸實中國之幸也
 
 
[034-69b]
 
 
 
 
 
 
 
 圖書編巻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