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13 欽定大清會典則例-清-高宗弘曆 (master)


[160-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大清會典則例卷一百五十六
   鴻臚寺
   一奏請
 陞殿順治九年定毎月初五十五二十五日為常朝
  日遇齋戒日期不請
 陞殿餘日由寺具題傳知遇雨雪亦由寺具奏請
 㫖豫於初三十三二十三等日準各衙門移送應謝
[160-1b]
 恩之王公各官承襲世爵陞遷兼銜加級紀録照舊
   供職降秩開復革職留任寛免解任各職名及
   百人具奏請
 㫖如不及百人具奏不請
 陞殿若遇
 覃恩大典百官皆謝
 恩各執事者多照三大節儀奏請
 御中和殿執事各官先行禮五鼓將謝
[160-2a]
 恩官員職名繕清漢疏齎送内閣内閣官奉至
  殿内豫設黄案上本寺堂官詣
  乾清門請
 駕導引唱贊行禮均如儀○乾隆八年奏準嗣後奏
   請
 陞殿定於初一初十二十日具奏
   一紏察順治初年定三大節暨凡遇
  慶典文武各官失誤朝賀行禮失儀者由寺指名
[160-2b]
   題叅常朝日謝
 恩由寺委官於
  午門外收取職名不到者指叅交吏兵二部議處
   ○十四年議準凡遇常朝日各官有實因患病
   者由禮部劄知本寺如假託偷安由寺題叅○
   又定外任官員緊急赴任者具朝服本寺官引
   至
  午門前行三跪九叩禮其新選外任官限於給憑
[160-3a]
   十日内由寺委官引禮四品以上於
  午門前五品以下於
  天安門前辭謝赴任如無故逾期由寺指名題叅
   一演禮順治初年定外國朝貢使臣至京由禮
   部先期知㑹本寺赴寺演習朝儀届期委官引
   禮遇慶賀日行禮鳴贊官由右掖門引入序於
   右翼之末以次行禮其
 頒賞謝
[160-3b]
 恩均鳴贊序班贊引行禮
   一朝㑹贊相禮儀元日冬至次日
 萬壽聖節
 皇帝率羣臣朝於
皇太后宫是日五鼓本寺滿堂官二人率鳴贊二人豫
   至
 慈寧門次間牖外檐下東西面避立設王公拜位於
   階下甬道左右設一二品官拜位於
[160-4a]
  長信門外甬道左右均各按班次引王公鳴贊二
   人引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詣
  隆宗門外階下左翼在北右翼在南祗竢引百官
   鳴贊二人引不入八分公以下公侯伯子男一
   品二品文武官自
  長慶門入至
  長信門外仗南鳴贊序班四人引三品以下文武
   各官於
[160-4b]
  午門外均按翼東西面北上序立又自
  永康左門
  熙和門
  午門内外分設鳴贊傳示百官行禮
 駕出隆宗門候過引王公等隨豹尾班後進
  永康左門南門
 皇帝陞階引右翼王公自
  長信門内仗南趨過西旁兩翼王公均於儀駕後
[160-5a]
   東西面北上序立
 皇帝就拜位引王公百官各由仗南進就拜位東西
   上北嚮立左班鳴贊一人奏跪拜興
 皇帝率羣臣行三跪九拜禮興右班鳴贊一人奏禮
   成
 皇帝復位引右翼王公仍立原位引左翼王公於南
   垣下西上北面序立引百官仍復原班序立候
 駕過引兩翼王公隨出均東上北嚮序立於
[160-5b]
  永康左門之南候
 駕還宫
皇太后聖壽行禮與三大節同恭遇
聖壽大慶十年一次宣表設表案於
 慈寜門左門外東旁西嚮
 皇帝率羣臣跪宣表官宣表畢復表於案贊奏行禮
   均如前儀○恭加上
皇太后徽號前期恭上奏書設奏書黄案一於
[160-6a]
  中和殿内正中一於
 慈寧門閾外正中均南嚮至日設
冊寶黄案一於
  太和殿内
 御座前正中設
冊寶龍亭於案左右設黄案一於
 慈寧門階下一於門閾外正中均南嚮設宣讀
冊寶案於門外左門之東壁西嚮引三品以下官於
[160-6b]
  午門外引王公於丹陛上引一二品官於右翼門
   外旁垣東西面南上序立
冊寶龍亭至跪候
 駕過隨行至
慈寧宫各就班位行禮儀均與三大節同○恭奉
慈輿廵幸遇
皇太后聖壽
 皇帝率王公内大臣侍衞一二品官於行營黄幔城
[160-7a]
   外三品以下官於網城外行禮本寺官贊引與
   在京禮同○三大節大朝
 御殿由寺設表案於殿内左楹之南筆硯案於右楹
   之南東西嚮是日
 皇帝率羣臣朝於
皇太后宫禮成
 還宫本寺官引王公暨二品以上官由右翼門入至
  太和殿前王公班於丹陛上一二品官於丹墀引
[160-7b]
   百官由左右掖門
  昭德門
  貞度門入外國使臣/隨右班至丹墀各就班次東西面重
   行北上序立本寺執事各官赴
  中和殿行禮畢趨出贊禮鳴贊東西各二人立
  殿門外第二楹前卿及鳴贊左右各一人序王貝
   勒於第四楹階下貝子公於王後鳴贊序班各
   二人序百官於丹墀均北上東西面立
[160-8a]
 駕陞殿樂止階下三鳴鞭畢右班鳴贊一人贊排班
   引禮鳴贊各引王公於丹陛鹵簿㦸前進就椶
   薦稍後引百官由丹墀鹵簿仗前進各就品級
   山稍後嚮上立班齊乃贊進引禮鳴贊進前引
   王等於椶薦上貝子等於椶薦後百官各就品
   級拜位退至仗内東西面立左班鳴贊贊跪王
   公百官咸跪贊進表宣表官奉表跪宣畢復表
   於案退贊王公百官行三跪九叩禮成右班鳴
[160-8b]
   贊贊退班引禮鳴贊二人進前引王公百官退
   出仗外仍復原班立次引外國使臣行禮每國
   各為一班均序於右翼班末贊禮鳴贊四人退
   由左右階降立於仗内對丹陛左右階石䦨版
   第一柱東西面立贊禮引禮鳴贊引使臣自仗
   南進至九品品級山拜位行禮如儀禮成鳴鞭
 駕還宫竢樂止各引王公由
  太和門午門左右門百官由
[160-9a]
  昭德門貞度門午門左右掖門出○恭遇
  慶典
 頒詔設詔案一於殿内左檻之南一於丹陛正中引
   王公集
  太和殿丹陛上百官集丹墀内進表行禮一如元
   日竢禮部堂官受
 詔降引百官由
  昭德門貞度門
[160-9b]
  午門端門天安門左右門出至金水橋南東西甬
   道南北上東西面立贊排班引百官夾
 御道北面序立贊有
 制衆皆跪宣
 詔畢贊行三跪九叩禮興贊退班引退如
 駕不御殿王公不齊集引百官於
  午門外兩翼序立
 詔至跪候過隨行至
[160-10a]
  天安門外跪聽行禮如儀○大燕日
  殿中陳設畢引内外王公大學士内大臣暨入
  殿侍燕大臣并丹陛上侍燕台吉侍衞等立丹陛
   上引百官按翼班於丹墀内各青幕下竢
 駕御殿陞座樂止引王公暨
  殿内侍燕大臣等進
  殿各序坐進茶進酒均如儀鳴贊等分立於丹陛
   三成
[160-10b]
 皇帝進茶進酒時均舉手傳示百官行禮燕畢引王
   公大臣出序王公於丹陛上百官於丹墀内鳴
   贊四人進至檐下東西面立贊排班引王公百
   官各就拜位贊進贊行一跪三叩禮成引復原
   班立
 駕還宫竢樂止引出如儀○公主納徵及下嫁日燕
   於
  保和殿是日卿二人鳴贊二人豫引額駙暨族人
[160-11a]
   蒙古王公台吉等詣
皇太后宫於門外行三跪九叩禮畢引至
  殿前右翼序立鳴贊四人立於檐下
 皇帝御殿樂止引額駙暨族中䝉古王公台吉等至
 御道西東上北面立聽贊行三跪九叩禮畢引侍燕
   王公大臣侍衛由左門入引額駙暨族人䝉古
   王公台吉等由右門入均北上東西面序立進
   酒大臣進酒時引額駙族人出至
[160-11b]
 御道右東上北面跪侍燕王公大臣於本位跪均隨
   進酒大臣行一叩禮畢仍引入
  殿各序坐燕畢引額駙暨族人出至
 御道右聽贊行一跪三叩禮餘儀與大燕同
  皇子婚禮納采設燕於福晉父第成婚設燕於
  皇子所居宫外均結采是日鳴贊二人引福晉父
   及族人之有官者暨本旗大臣二品以上官序
   於東席引應入燕大臣二品以上官序於西席
[160-12a]
   均北上東西面就席一叩坐
 賜茶廵酒各一叩跪飲畢仍一叩燕畢引各官望
  闕行三跪九叩禮○下嫁䝉古之固倫公主和碩
   公主暨科爾沁三親王一貝勒喀爾喀澤卜尊
   丹巴胡圖克圖來朝還國均於朝陽門或東直
   門外接官㕔迎送由寺鳴贊官二人引公主䝉
   古王等於㕔内東在内王公於㕔内西均北上
   東西面序坐引内大臣侍衞一品文武官按翼
[160-12b]
   坐於㕔外兩旁青幕尚茶攜茶出
 賜茶畢引公主於㕔内望
  闕行六肅三跪三叩禮引䝉古王貝勒於㕔外望
  闕行三跪九叩禮不/贊
 車駕廵幸恭遇
 萬壽聖節本寺官引扈從王公各官隨
 皇帝詣
皇太后行宫黄幔城前行禮鳴贊四人於黄幔城門外
[160-13a]
   左右立奏行三跪九拜禮成
 皇上御行殿鳴贊四人左右各二人於旌門外序立
   本寺官引王公一二品官於黄幔城外三品官
   以下於網城外聽贊行三跪九叩禮○逢五日
   常朝
 皇帝御殿不具表如王公謝
 恩行禮鳴贊左右四人立於
  殿檐下百官謝
[160-13b]
 恩行禮鳴贊序班左右四人立於仗内均如大朝儀
   外國使臣行禮同禮成
 賜茶鳴贊二人引王公進
  殿列坐如朝鮮國正使有職銜稱君者行禮畢自
   仗外引自西階升由
  殿右門入序坐於右翼輔國公之下
 皇帝進茶時鳴贊分立三成舉手傳示百官行禮○
 御殿
[160-14a]
 冊立前一日設節案於
  太和殿内御座前正中設
 冊案於御座左寶案於右引王公百官侍班一如大
   朝儀宣制官奉
 制立於殿檐下第三柱鳴贊二人引正副使於丹墀
   内聽贊行三跪九叩禮畢引由右階升至丹陛
 御道之左西上北面立宣制官進至中門之東西面
   立贊有
[160-14b]
 制正副使跪宣制官宣
 制畢退大學士授
 節引正副使由中階降引舉
 冊寶案各官於左右門入舉
 冊寶案由中門出隨行並徹節案由左門出引王公
   進殿
 賜茶如儀
 尊封
[160-15a]
  太妃設
 冊寶印案於御座之南中門兩旁
 冊封
  妃嬪設節案於
  太和殿寶座前正中設
 冊寶印案於寶座左右兩旁引正副使入殿授
 節前徃
 冊封王貝勒設節案於
[160-15b]
  太和殿丹陛正中
 冊寶印采亭於丹墀左右引正副使詣案前授
 節前徃恭遇
 親行尊封禮是日
 御太和殿南面立
 閲冊寶印訖詣
  太妃宫鳴贊左右各二人豫立
  宫門檐下奏進
[160-16a]
 冊進
 寶印宣讀官宣
 冊寶印文奏跪拜興
 皇帝行二跪六拜禮
 視學釋奠於
 先師禮成本寺官引兩翼王公均由㦸門右門出至
   廟門外輿前東上南北面序立引百官均由持
   敬門出豫詣太學彝倫堂階下左右北上東西
[160-16b]
   面序立候
 駕是日豫設御書案於彝倫堂内
 御幄前正中稍南設祭酒講書案於中門内之左設
   司業講書案於右東西嚮
 皇帝御彝倫堂移御書案近
 御座引王公三品以上官入堂内四品以下官於階
   上東西面序立鳴贊左右各二人立階上引禮
   鳴贊引國子監祭酒司業等官率太學諸生於
[160-17a]
   庭聽贊行三跪九叩禮畢
 賜王公大臣坐引祭酒司業由左右門入至講席引
   諸生環立於露臺上聽講祭酒司業一叩就席
   坐講經書畢退出立於原班禮部尚書奉
 制出授宣制官宣制官跪受鳴贊序班引諸生各就
   拜位贊有
 制衆咸跪宣制官宣
 制訖贊行三跪九叩禮畢豫引祭酒以下官及諸生
[160-17b]
   趨至太學外西旁南嚮排跪送
 駕王公從百官以次退○春秋二季
  經筵先期由寺設御書案於
  文華殿内
 御座前稍南設講案於殿内正中是日鳴贊二人引
   講官暨大學士九卿科道各官至丹墀内東西
   面序立
 皇帝御經筵陞座引各官於丹墀鳴贊四人立殿檐
[160-18a]
   下東西第二楹前贊行二跪六叩禮引復原班
   滿漢卿引講官暨各官由東西階升進
  殿内九卿科道兩旁僉立講官東西面序立鳴贊
   一人進至殿檐下東第二楹贊進講講官行禮
   進講畢候
 皇帝闡發經義羣臣跪聆訖滿漢卿引各官出至丹
   墀原班立鳴贊贊行二跪六叩禮成引入
 賜坐
[160-18b]
 賜茶畢引出退立原班候
 駕還宫引各官出至協和門
 賜燕燕畢引各官至
  太和門外謝
 恩行一跪三叩禮不/贊○恭進
實録
聖訓前期設書案於
  保和殿内
[160-19a]
 御座前正中設表案於
  殿門外稍東均南嚮本寺堂官鳴贊十人於纂修
   館前引至
  太和殿階下亭止監修以下官行一跪三叩禮纂
   修官恭奉
實錄
聖訓卿二人引由中階升入
  太和殿中門陳於案監修以下官於丹陛東行三
[160-19b]
   跪九叩禮鳴贊官引王公入
  太和門左右門至丹陛上文武各官入
  昭德門貞度門至丹墀内均按翼序立
 皇帝御保和殿恭受
實録
聖訓行禮畢
 御中和殿執事各官行三跪九叩禮不/贊
 駕興
[160-20a]
 御太和殿本寺官引監修總裁纂修提調各官入百
   官班内序立鳴贊贊排班班齊贊進衆進贊跪
   王以下各官咸跪宣表官一人進至
  殿中門外西面跪代致辭曰和碩親王臣某等文
   武羣臣奏言恭惟
先帝神功聖德纂修
實録成書昭垂萬世羣臣懽忭禮當慶賀奏畢鴻臚卿
   宣
[160-20b]
 制曰
實錄告成朕心懽慶與卿等同之宣畢鳴贊官贊羣臣
   行三跪九叩禮成本寺堂官引王公入殿内百
   官各就坐
 賜茶
 駕還宫各退○恭進
玉牒不宣
 制餘儀與恭進
[160-21a]
實録同○文武鄉會試宣
 㫖於
  午門外鳴贊官二人引正副主考官同考各官於
 御道左右行三跪九叩禮不/贊發榜後次日中式者隨
   各考試官於
  午門前贊行三跪九叩禮禮兵二部上馬下馬燕
   於本部露臺上望
  闕設香案贊行三跪九叩禮燕畢行一跪三叩禮
[160-21b]
   如儀
  殿試日設題案一於殿内左楹之南西嚮一於丹
   陛正中南嚮至時引讀卷執事各官至丹墀唱
   贊行禮畢竢禮部堂官受題置丹陛中黄案引
   諸貢士於品級山南鳴贊四人於丹陛上贊行
   三跪九叩禮○傳臚日設置榜黄案一於殿内
   左楹之南一於丹陛正中引王公百官侍班如
   儀引讀卷執事各官於左翼仗後引貢士於仗
[160-22a]
   南左右三傳官三人分立於三成階上東立西
   嚮鳴贊四人侍立如儀
 皇帝御殿鳴鞭畢贊排班引讀卷等官行三跪九叩
   禮畢贊退班引退竢禮部堂官奉榜設於丹陛
   中黄案退贊排班引諸貢士由仗南進至品級
   山前北面序立贊有
 制諸貢士跪宣制官立丹陛上東旁宣
 制曰某年月日䇿試天下貢士某等若干人第一甲
[160-22b]
  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
  士出身宣畢乃唱第一甲第一名某人三傳官以
   次唱名三成傳臚畢引第一名進至左班正六
   品品級山跪再唱第一甲第二名某人三唱畢
   引第二名進至右班正七品品級山跪唱第一
   甲第三名某人三唱畢引第三名進至左班從
   七品品級山跪又唱第二甲第一名某人等若
   干名三甲第一名某人等若干名均三唱畢贊
[160-23a]
   叩興諸進士行三跪九叩禮畢引復原位立鳴
   贊贊舉榜禮部堂官舉榜自中階降榜至
  太和門引第一甲三人隨榜後出引諸進士由
  昭德門貞度門
  午門左右門出武傳臚同如
 駕不御殿王公百官不齊集餘儀均同○傳臚後越
   三日狀元率諸進士進表設表案於
  午門外相對兩觀第五楹正中本寺卿及鳴贊夾
[160-23b]
 御道立引諸進士於闕門之南北上東西面序立贊
   排班引諸進士於闕門之内東西上北面立序
   班一人引狀元奉表由
 御道左進至黄案前正中跪陳表於案行三跪九叩
   禮不/贊引復原位贊行三跪九叩禮畢同禮部官
   奉表恭送内閣
 頒賞日引諸進士於原立處
 頒賞表裏行禮侍班與進表同○考試庶吉士未散
[160-24a]
   卷前引至
  太和殿丹墀行三跪九叩禮不/贊
 躬耕耤田祭
 先農禮成候
 駕入
 太歲殿行禮本寺官引王公百官出壇西門外更衣
   引禮鳴贊二人引左翼王公百官於觀耕臺之
   左二人引右翼王公百官於臺右均北上東西
[160-24b]
   面序立引從耕三王九卿各就從耕所東西面
   立鳴贊二人進至耤田左右東西面立竢
 駕出具服殿至耕耤所贊進耒耜贊進鞭引王公百
   官至臺前東西上南嚮立
 躬耕禮成引王公百官仍復原位立候
 駕御觀耕臺引王公百官於臺下左右北上僉立三
   王一推畢九卿從耕三王五推九卿九推禮成
   各引復位鳴贊四人進至臺南東西面立贊排
[160-25a]
   班引禮鳴贊序班引順天府府尹府丞為一班
   治中通判大興宛平二縣官為二班佐雜三班
   耆老農夫四班均由臺西引至臺前東上北面
   序立班齊贊進衆進贊跪叩興衆行三跪九叩
   禮畢贊退班仍由臺西引至耤田外東面序立
   禮成引左翼王公百官於甬道南西上北面序
   立候
 駕過引右翼王公自臺南共隨行百官以次退如
[160-25b]
 御慶成宫引王公隨自南門左右門入百官由左右
   門東西門入王公序立階上百官序立階下均
   北上東西面立候
 皇帝御座本寺滿卿一人進至殿中門之左西面跪
   致辭云
 躬耕禮成羣臣慶賀鳴贊官贊羣臣行三跪九叩禮
   如儀禮成
 賜坐引王公於階上百官於階下均北上東西面列
[160-26a]
   坐
 皇帝進茶鳴贊於階上傳示階下百官行一叩禮
 賜茶畢各興候
 駕過引王公隨行百官以次退○孟冬
 頒朔日本寺堂官率鳴贊四人於
  午門外兩觀第五楹夾
 御道東西立傳制官一人於
  午門外
[160-26b]
 御道下左旁奉
 制立竢欽天監恭進
 御覽時憲書畢引王公於
  午門外左右觀自南第二楹下引百官於闕門相
   對均北上東西面立宣制官進至
 御道上西面立贊排班引王公於
 御道上左右百官於
 御道下均北嚮立贊進引各就位贊有
[160-27a]
 制衆皆跪宣制官宣
 制曰欽天監進某年時憲書其賜王公百官頒行天
  下宣畢退贊行三跪九叩禮成贊退班引退欽天
   監依次頒給時憲書王公以下皆跪領各退○
 命將出師設
 勅印案於
  太和殿内左楹之南引大將軍王公於丹陛上/大臣於丹墀内
   三跪九叩禮畢引由左階升至
[160-27b]
  殿檐下左旁北面跪大學士授
 勅印大將軍恭受轉授隨印學士等恭奉由
 御道左旁降引大將軍隨行凱旋恭繳
 勅印儀同○出師戰勝露布至
  京師内閣學士奉㨗疏至
  午門外本寺官引王公百官按翼東西上北面序
   立宣制官進至門東西嚮立贊有
 制衆皆跪乃宣㨗疏云云奉
[160-28a]
 㫖宣示王公百官中外臣工咸使聞知衆祗領訖興
   各引退○受俘於
  午門樓鳴贊官左右各二人立兩觀第六楹對
  午門樓第二楹夾
 御道立引王公於
  午門前丹陛鹵簿外文武各官於丹墀鹵簿外按
   翼北上東西面序立引兵刑二部堂官立於闕
   右門右翼丹墀鹵簿外兵部官率進俘將校立
[160-28b]
   於右翼金鼔外押俘立將校後刑部官立於兵
   部之次竢
 駕御午門樓陞座鳴鞭畢鳴贊官贊排班引解俘將
   校進至仗南
 御道西北面立贊行三跪九叩禮宣
 㫖後將校引俘退引王公於兩觀相對自南第二楹
   引百官於仗南各就拜位王等於椶薦上貝子
   等於椶薦後贊行三跪九叩禮○
[160-29a]
 頒賜直省將軍都統督撫提鎮朝衣鞍馬引至
  午門前恭受文東武西鳴贊指行三跪九叩禮不/贊
   朝鮮等國朝貢使臣
 頒賞謝恩均於
 御道之右唱贊行禮儀同○救䕶日月食鳴贊四人
   立於禮部太常寺露臺上初虧時贊衆官行三
   跪九叩禮畢復贊跪衆皆跪贊擊鼓救䕶至欽
   天監報復圓贊行三跪九叩禮各退
[160-29b]
   一
堂子贊相禮儀元日卿二人鳴贊二人於
堂子圜殿北對左右階夾甬道侍立鳴贊各二人引兩
   翼王公一品滿大臣官員於
堂子街門内北上東嚮序立
 駕至跪候過隨行由内門右門入引左翼王公大臣
   由祭
神殿後繞至階上均東西上南嚮序立鳴贊奏跪拜興
[160-30a]
 皇帝行三跪九拜禮諸王羣臣隨行禮畢奏禮成引
   左翼王公大臣於殿前各隨行至内門立竢
 皇帝陞輿由左右門引出隨行○出師日
  纛前兩旁鳴贊四人東西面序立
 駕詣
堂子圜殿行禮引大將軍於
 皇帝後與貝子公同行餘同元日儀至
  纛前行禮引王公大將軍如前引從征將士於王
[160-30b]
   公後鳴贊奏行三跪九拜禮畢奏禮成引王公
   將士退立於内門之北兩旁南上東西面序立
   候
 駕過隨出○康熙十一年
諭人君對越神祇務盡其誠敬之心禮儀節文宜臻明
 備每年元旦恭詣
堂子展拜可令鳴贊贊禮永著為令欽此○十二年奉
㫖嗣後
[160-31a]
堂子行禮漢官不必隨徃○元日展拜
堂子
 乘輿出入鳴贊序班分引不與行禮百官䝉古王公
   及外國使臣均於
  午門外各按翼序班跪候迎送
   一祭祀贊相禮儀冬日至大祀
圜丘設王貝勒拜位於第三成階上左右對第二成午
   階闌版第二柱貝子公拜位於三成階下左右
[160-31b]
   嵌設拜石百官拜位於外壝門外嵌設品級拜
   石左右各五行
 駕宿齋宫日壇内鐘鳴豫引陪祀王公百官由壇内
   垣西門入至
  齋宫門外左翼對
  齋宫北廊第三楹王貝勒為一班貝子公二班百
   官各依品級為三四五六班東上南嚮立右翼
   南上東面序立竢
[160-32a]
 駕入
壇門亦引至南廊第三楹東上皆對降輦椶薦東邊立
 駕到時東面
 駕過仍東上北面立竢
 駕入齋宫各引退祀日引兩翼王公至
 降輦處設椶薦之西第二路鐙東上去甬道五尺南
   北面序立引陪祀百官於外壝門外北上東西
   面序立
[160-32b]
 駕過引王公於豹尾班後行將至大次少立竢盥洗
   畢引左翼隨進外壝門左門右翼進外壝門右
   門至内壝門豹尾班止引左翼王公隨進内壝
   門左門右翼王公進内壝門右門至階下引貝
   子公止引王等由午階左右升貝子公於階下
   各就拜位引百官各就拜位均東西上北面序
   立進爼及送祝帛時引王等避立於兩旁䦨版
   第四柱北上東西面候過仍復原班立貝子公
[160-33a]
   同候過復位禮成引王等退立於第五柱東西
   面均北上引貝子公退立於大鐙之南引百官
   退立於兩旁均北上東西面候
 駕過引王等仍由午階左右降至内壝門少立竢望
   燎禮成出外壝門引王公隨豹尾班後行引百
   官以次退如
 駕至齋宫引王公百官豫出至壇内垣西門外左翼
   於門南右翼於門北東上序立候
[160-33b]
 駕過王公從百官以次退王公隨至
  午門内同不陪祀王公均序於内金水橋南如
 駕不宿齋宫祀日引百官各就拜位引王等於
  昭亨門西紅柱左右引貝勒貝子公於石牌坊左
   右均東上南北面序立
 駕過隨行行禮如儀孟夏行
常雩禮同如
 皇帝歩禱是日引王公於
[160-34a]
  齋宫門外按翼西上南北面序立
 駕過隨豹尾班後行餘均同其不陪祀王公於
  午門外對東西觀第六楹東西對
  午門班房中一間北上東西面序立
 駕出
  午門跪候豹尾班過興禮成
 囘鑾仍於原班序立
 駕至闕門跪候進
[160-34b]
  午門興同陪祀王公進
  午門左右門至内金水橋南按翼列於仗末侯
 駕入太和門各退不陪祀各官各於本旗本衙門班
   位均北上東西面序立跪送跪迎如儀凡祭祀
   迎送儀均同惟
 躬祭
 社稷壇不陪祀王公仍於
  午門外兩觀跪候迎送外不陪祀各官於
[160-35a]
  闕左右門南鹵簿外夾
 御道東西上北嚮跪候迎送○遣官恭代行禮豫引
   百官入至外壝門外拜位分翼東西面序立遣
   官進内壝門至行禮位引百官北面立禮成引
   百官仍東西面立遣官出各引退○正月上辛
   祈榖於
祈年殿設王公拜位於第一成階上左右對石闌版第
   三柱樂懸之後重行百官拜位於階下嵌設品
[160-35b]
   級拜右左右各五行
 駕宿齋宫壇内鐘鳴豫引陪祀王公百官進壇内垣
   西門至
  齋宫門外右翼王公仍照前北面序立左翼王公
   東上北面序立
 駕入
 祈年門引至原位立
 駕到時均東面
[160-36a]
 駕過仍東上南嚮立餘如前儀祀日引王公於
 降輦處設椶薦之西階下第二路鐙東上南北面序
   立引陪祀百官豫由西甎門進至
祈年殿兩廡前對第四楹北上東西面序立
 駕過引王公隨行左翼由左門隨進右翼由右門進
   由左右階升百官於階下各就拜位均東西上
   北靣序立進俎時引王公避立於鐘磬之南候
   過引復位送祝帛時王公同前引百官於兩廡
[160-36b]
   之前候過引王公復位禮成引王公於柷敔之
   前均北上東西面序立
 駕過引王公仍由左右階降至
 祈年門竢望燎禮成出甎門引王公隨豹尾班行引
   百官以次退○夏日至大祭
方澤設王公拜位於壇前嵌設拜石左右重行百官拜
   位於外壝門外嵌設品級拜石左右各五行
 駕宿齋宫壇内鐘鳴豫引陪祀王公百官由壇内外
[160-37a]
   垣西門入至
  齋宫門外左翼在北右翼在南各對角門南北上
   東面立竢
 駕入壇引至相對降輦椶薦兩邊均東上東面立
 駕過南北面立
 駕入齋宫各引退祭日引王公至
 降輦處設椶薦之西第二路鐙東引百官至外壝門
   外拜位左右均南上東西面序立
[160-37b]
 駕過引王公隨豹尾班後行右翼至内壝門石門相
   對止左翼至神路左止竢
 駕出更衣大次引左翼王公隨進内壝門左門右翼
   王公進内壝門右門至堦下各就拜位引百官
   各就拜位均東西上南嚮序立進俎送祝帛時
   引王公避立於兩旁大鐙左右禮成引王公避
   立於
壇北左右角竢望瘞禮成出外壝門引王公隨出百官
[160-38a]
   以次退如
 駕至齋宫引王公百官豫出至外垣西門外左翼於
   門北右翼於門南東上序立候
 駕過王公從百官以次退如
 駕不宿齋宫祭日引百官各就拜位引王公等於壇
   内垣北門外
 降輦處設椶薦之西左翼在北右翼在南均東上序
   立候
[160-38b]
 駕過引左翼王公隨入左門右翼王公入右門各進
   内外壝左右門至拜位行禮禮成引王公仍於
   原進各門出○遣官引百官儀同
南郊○饗
太廟設王公拜位於階上對第一成東西䦨版第二柱
   左右重行百官拜位於階下對兩廡南第四楹
   左右名四行
  午門鼔嚴引百官先入於兩廡前北上東西面序
[160-39a]
   立引王公於
廟街門外左翼在南右翼在北各對朝房第二楹均東
   上左翼北面右翼西面立候
 駕至南北面立
 駕過由街門左門引進左翼隨豹尾班後行進左門
   右翼進右門至橋南立候
 駕入㦸門引王公隨進由東西階升至一成階上各
   就拜位引百官各就拜位均東西上北面立送
[160-39b]
   祝帛時引王公避立於中一間之東西候過復
   位引百官避立兩廡前禮成引王公於東西䦨
   版前北上東西面序立候
 駕過引隨行仍由原進門引出遣官引百官同如遇
   雨引王公於
  㦸門内百官於左右門均東西上北面隨行禮禮
   成引王公於門兩旁㦸前候
 駕過由左右門引出○恭遇
[160-40a]
 皇帝親祗告於
中殿王公陪祭百官均於
  午門外朝服祗候送迎豫日設王公拜位於
中殿前階上左右重行祭日引王公等隨入㦸門左翼
   隨豹尾班後行由
前殿左升東階引右翼相對左翼行由
前殿右升西階各就拜位東西上北面立隨行禮送祝
   帛時避立兩旁禮成引兩翼王公於東西階之
[160-40b]
   南均北上東西面立候
 駕過隨行仍由原路引出○祭
 社稷壇設王公拜位於拜殿之南嵌設拜石左右重
   行百官拜位於拜殿兩旁嵌設品級拜石左右
   各四行
  午門鐘鳴前豫引百官由
 社稷街門南門入至拜殿兩旁左翼在左右翼在右
   南上東西面序立引王公於
[160-41a]
  闕右門外左翼在南右翼在北西上對靣序立候
 駕過隨豹尾班後行由壇北門入左翼隨進東門由
   㦸門拜殿東右翼進西門由㦸門拜殿西至拜
   位引百官各就拜位均南嚮序立送祝帛時引
   左翼王公避立東旁引右翼王公退立拜殿階
   下候過引復位望燎時引左翼王公退立於内
   壝左牆角右翼王公於拜殿西百官之前立望
   燎禮成候
[160-41b]
 駕過引王公隨行引百官以次由原路出遣官及禱
   雨祈謝引百官行禮同○春分朝
 日豫設王公拜位於内壝門内階下對第一紅鐙左
   翼在南右翼在北左右重行設百官拜位於内
   壝門外左右各四行祀日壇内鐘鳴引百官由
   壇門入至内壝門外左翼序於拜位東上北嚮
   立右翼序於神路之東南上西嚮立引王公於
   壇北門外左翼左西右翼在東均南上東西面
[160-42a]
   序立候
 駕過引隨豹尾班後行左翼王公隨進内壝門左門
   右翼王公進内壝門右門至堦下各引就拜位
   引百官各就拜位均南北上東面序立送祝帛
   時引王公避立於兩旁南北面立侯過仍引復
   位立禮成引王公退立於壇左右角百官退立
   於内壝墻角候
 駕過引王公隨行引百官以次退○秋分夕
[160-42b]
 月祀時壇内鐘鳴引百官由壇門入至内壝門外左
   翼序於神路之東南上西嚮立右翼序於拜位
   西上北嚮立引王公於壇北門外左翼在西右
   翼在東均南上東西面序立候
 駕過各引就拜位南北上西面序立餘儀與朝
 日同○饗
 先農豫設王公拜位於壇下大鐙之北左右重行設
   百官拜位於樂懸之南左右各四行均東西上
[160-43a]
   北面壇内鐘鳴引百官入右翼序神路西東面
   左翼序於甬道之南北面引王公於壇外垣東
   門内左翼在北右翼在南均東上南北面序立
   候
 駕過引隨豹尾班後行至壇引王公百官各就拜位
   均東西上北面立送祝帛時不引避禮成引王
   公百官退出西門更衣候從耕○乾隆六年覆
   準
[160-43b]
 皇帝親祭
 先農壇左班執亊陪祀各官先就甬道之南北面立
 日壇右班官先就甬道之西東嚮立
 月壇左班官先就甬道之東西嚮立均竢
 皇帝至拜位各趨就班次庶於典制更覺嚴肅至各
壇廟執事陪祀各官原毋庸輾轉向於
 皇帝未祭之前各按班次相嚮正立以昭誠恪
 帝王廟設王公拜位於階上對左右石闌第二柱左
[160-44a]
   右重行設百官拜位於階下相對兩廡第二楹
   左右各四行均東西上北面廟内鐘鳴引百官
   各就拜位北上東西面序立引王公於廟門外
   左翼在門東西上南嚮右翼在門西北上東嚮
   序立候
 駕過隨行由左右門入由中階左右升各就拜位引
   百官各就拜位均東西上北面序立送祝帛時
   王公避立於中一間之東西禮成引王公退立
[160-44b]
   於東西石䦨版之前引百官退立兩廡前均北
   上東西靣序立候
 駕過引王公隨行百官以次退
 視學釋奠於
 先師引王公於廟街門外之西左翼在南右翼在北
   東上南北靣序立候
 駕降輿由中門入引王公於左右門入設位行禮與
 帝王廟儀同
[160-45a]
 天神壇
 地祗壇
 太嵗殿祈雨報謝引百官於壇下分班陪祀
 先醫廟太醫院醫官陪祭
   賢良
   昭忠祠各後裔陪祭均鳴賛官引禮
 駕詣興京恭謁
永陵自下馬處引王以下三品以上官進至
[160-45b]
啟運殿之左右均東西上北面序立隨行禮畢引王公
   於殿後百官於左右均北上東西面立
 皇帝祭酒時隨行三叩禮興候
 駕過隨出至
  盛京恭謁
福陵自下馬處引王公三品以上官進至
隆恩殿之左右恭謁
孝陵自下馬處引王公三品以上官隨行左翼由
[160-46a]
 隆恩門左門右翼由右門自
隆恩殿左右至
陵寢門王公於門外百官於
隆恩殿左右均東西上北面立隨行禮畢引王公於門
   外引百官於
隆恩殿左右均北上東西面立鳴贊二人進至左右門
   外
 皇帝祭酒時傳示隨行三叩禮畢退下引王公百官
[160-46b]
   近左右垣立候
 駕過隨出祭日設王公拜位於
隆恩殿階上銅鼎左右重行設百官拜位於階下對兩
   廡第二楹左右各三行引王公於東西廂之前
   百官於東西廂之南
 駕至幄次豫引百官由左右門入至兩廡前東西面
   北上序立候
 駕過引王公隨行左翼由左門隨入右翼由右門入
[160-47a]
   由正面左右階升至階上於左右石闌前北上
   東西面立獻茶畢
 皇帝就拜位引王公百官各就拜位東西上北面序
   立送祝帛時引王公避立於中一間之東西引
   百官避立於兩廡前候過引王公復原位立禮
   成引王公仍退立左右闌前序立
 駕由東階降引左翼王公由東階引右翼王公由西
   階降至
[160-47b]
陵寢門外東西面序立祭酒時行禮一如謁
陵儀各
陵禮同至
 孝賢皇后陵寢引王公百官隨行
 駕乘輿進大門引王公於大門東西階升至階上虚
   神路引百官於橋南對東西廂前均東西上北
   面行三跪九叩禮畢引王公於門階上百官於
   兩廂前東西面北上序立鳴贊二人進至門下
[160-48a]
 皇帝祭酒時内監由内傳出傳示王公百官行三叩
   禮畢引王公退至階下序立候
 駕過隨行
   一
 廵幸送迎
 車駕順治初年定
 車駕廵狩省方由
  午門出入均鳴鐘左翼王公百官在左右翼王公
[160-48b]
   百官在右跪候送迎由
  東華門出入左翼在北右翼在南由
  西華門出入左翼在南右翼在北由
  神武門出入左翼仍在左右翼仍在右咸蠎袍補
   服如設鹵薄由寺傳知王公百官咸朝服○又
   定凡
 廵幸經過之處文官知縣以上武官守偹以上咸於
   百里内迎送由寺請
[160-49a]
 㫖傳示各官咸朝服在路右百歩外跪候
 駕過将各官名籖啟奏引至
  行宫網城門外行三跪九叩禮不/贊次日
 駕啟行仍朝服在路右百歩外跪送如有行禮失儀
   及送迎不到者由寺指名題叅交該部議處
 駕回京日各官跪迎同○康熙五十一年奉
㫖朕出廵時武職千把總以上皆來迎接文職只有掌
 印官迎接嗣後朕出廵時同知通判州同州判以下
[160-49b]
 皆令來迎○乾隆十六年
 諭向例鑾輿廵幸經過地方官員應行接駕由鴻臚
  寺具奏里數請㫖臨時該寺率領接駕至駐蹕後
  復奏聞行禮朕入疆考績地方大吏隨營行走不
  時召見即州縣各官凡有承辦差務者業已於道
  旁隨便跪接此皆不在率領接駕行禮之列其率
  領行禮者非散員即武弁教職充數之人此何為
  者而鴻臚寺官員先期傳示不免滋擾嗣後凡應
[160-50a]
  接駕人員祇令鴻臚寺在京奏請里數得㫖行知
  其一切繁文及接駕後赴鴻臚寺投遞職名槩著
  停止以示朕行簡務實之意欽此
   一簡選鳴贊序班順治初年定考取滿洲鳴贊
   由鴻臚寺唱試送禮部選擇正陪仍由寺移送
   吏部選取序班由禮部行文直隸山東山西河
   南提學起送到部㑹同本寺堂官選擇由禮部
   咨送吏部補授漢鳴贊員闕由見任序班内選
[160-50b]
   送吏部題補其滿漢鳴贊等官請假丁憂等事
   均由寺掌行○又定鴻臚寺官生闕禮部將應
   承襲之人劄寺肄業遇外國來使行禮該館官
   生導引○康熙四十四年題準滿漢鳴贊及漢
   序班員闕由寺選擇擬定正陪徑送吏部○雍
   正三年定選取滿鳴贊由寺於八旗筆帖式候
   補筆帖式恩監生親軍校前鋒校護軍校驍騎
   校庫使親軍前鋒䕶軍滿洲舉人副榜貢生内
[160-51a]
   遴選引
 見補授○六年覆準直隸山東山西河南四省生員
   具呈願考序班者令取同鄉京官印結注明委
   繫親身字様由寺騐明簡選留寺學習竢有應
   補之闕移咨學政察取冊結補用以杜冐濫其
   有迭催不赴考之各生由寺察出除名仍令歸
   學肄業○乾隆二年奏準司賓序班並肄業官
   生一無所事均請裁汰○七年奏準本寺額設
[160-51b]
   滿鳴贊官十有六人漢鳴贊官四人序班六人
   以供唱贊引禮之用而典禮需用官員多少不
   一恭遇
 萬壽元日冬至三大節用官二十餘人
 躬耕耤田用官三十餘人此外典禮用官無多額設
   之員尚可裁省漢鳴贊官四人應裁去二人序
   班六人應裁去二人共留漢官六人並滿鳴贊
   官二十二人凡典禮執事已足敷用恭逄
[160-52a]
 大典需用多人之時本寺有學習生員即可與見任
   之人一例委用其所裁四人照例咨送吏部對
   品改補○九年議準在寺學習行走之四省生
   員以十有二名為定額不得額外多留以滋冐
   濫○十一年奏準在寺學習之四省生員十有
   二名應均平酌定直隸額取六名山東山西河
   南各二名○十七年奏準山東山西河南三省
   離京稍遠在寺學習者行走維艱且聲韻各别
[160-52b]
   土語難變學習唱贊時雖極力教演究難合式
   惟直隸近居
  京師該生等行走不致拮据其聲音唱贊亦易合
   式應将山東等三省額設生員六名裁去四名
   止留二名合直隸原設六名共八名一并歸於
   順天學政咨取○二十年奉
 㫖向來簡選鳴贊等官新滿洲烏喇齊等皆不與伊
  等國語純熟字音準切将伊等簡選尚屬合宜著
[160-53a]
  交該衙門嗣後簡選鳴贊等官將東三省新滿洲
  烏喇齊等一并簡選
 
 
 
 
 
 
[160-53b]
 
 
 
 
 
 
 
欽定大清㑹典則例卷一百五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