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13 欽定大清會典則例-清-高宗弘曆 (master)


[087-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大清會典則例卷八十三
   禮部
    祠祭清吏司
   中祀三
   一饗
 先農壇順治十一年定嵗仲春亥日
 皇帝躬行耕耤禮先期户部禮部堂官偕順天府尹
[087-1b]
   進耕耤耒耜及穜稑種屆期親饗
 先農之神行三獻禮飲福受胙禮成乃
 躬耕耤田○十二年題準每年春二月致祭
 先農遣順天府尹行禮大興宛平二縣官陪祀○康
   熙十一年二月
聖祖仁皇帝行耕耤禮親饗
 先農壇前期遣官祗告
奉先殿一應禮儀與順治十一年同○雍正元年奉
[087-2a]
㫖明嵗先農壇耕耤之禮朕理當親行凡一應修理之
 處即行豫備○二年二月
世宗憲皇帝行耕耤禮親饗
 先農壇禮儀與康熙十一年同○三年奉
㫖今嵗朕仍親耕耤田是年致祭
 先農禮儀與二年同○四年奉
㫖朕今嵗親耕耤田著禮部豫備是年致祭
 先農禮儀與三年同以後每年耕耤
[087-2b]
親祭禮儀皆同○七年
諭明年祭
 先農壇朕詣
 太嵗殿上香不必請
 神牌欽此○乾隆四年議準
 先農壇飲福受胙禮照
 日壇
 月壇之例不必别設拜褥光禄寺堂官恭奉至行禮
[087-3a]
   處
 皇帝跪受其
 帝王廟飲福受胙禮同○五年禮部以三月初十日
   屆耕耤之期正值閏嵗春寒奏請遣官致祭
 先農其耕耤之禮令順天府尹照直省督撫例辦理
   奉
 㫖致祭
 先農壇著遣親王恭代行禮餘依議欽此○八年
[087-3b]
 諭向来
 先農壇親祭始用中和韶樂遣官則同小祀之例不
  用中和韶樂按
 日
 月壇中祀雖遣官仍用中和韶樂惟不飲福受胙朕
  思國家之大事在農
 先農壇在中祀之列此次遣親王恭代即著照
 日
[087-4a]
 月壇之例用中和韶樂永著為令欽此
   一直省祭
 先農壇雍正四年覆準奉天府尹直省督撫及所屬
   府州縣衞各於所治地方擇潔淨之地設立
 先農壇及耤田自雍正五年為始每嵗仲春亥日各
   率所屬官以及耆老農夫致祭
 先農之神照九卿耕耤行九推之禮其設立
 先農壇並致祭
[087-4b]
 先農皆動支正項錢糧用過數目各該地方官報明
   户部察覈其耤田内所收米粟敬謹收貯供各
   該處祭祀之粢盛將各處設立耤田畝數令該
   撫報明户部存案○又議準由部每年於十月
   初一日
 頒時憲書之後豫擇次年
 耕耤吉期奏
 聞行文奉天府尹直省督撫轉飭所屬同日祭
[087-5a]
 先農禮成行耕耤禮仍將遵行日期奏
 聞○五年議準按春秋文義云
 先農壇髙四尺二寸方廣五丈其各省壇制應髙二
   尺一寸廣二丈五尺直省
 先農神牌典制均照
  京城式樣恭造各於耤田後建
 先農壇壇後酌建正房三間配房各一間正房中間
   奉
[087-5b]
 先農神牌東間存貯祭器農具西間收貯耤田米榖
   配房東間置辦祭器西間令看守農民居住壇
   之外周圍築土為牆啟門南嚮○又題準祭祀
   陳設供品照各省祭
 社稷之禮用羊一豕一帛一鉶一簠二簋二籩四豆
   四主祭陪祭各官均於前期致齋二日祭日具
   朝服齊集
 先農壇行禮如祭
[087-6a]
 社稷之儀○十三年覆準直省致祭
 先農大小武職官應與文職官一同與祭俾知耕耤
   鉅典○又覆準吉林黑龍江二處將軍皆有民
   社之任應照直省督撫府州縣衞之制建
 先農壇致祭命該將軍毎嵗舉行以重農事
   一饗
 先蠶乾隆元年議準於安定門外北郊建立
 先蠶祠遣太常卿一人祭以少牢○七年建
[087-6b]
 先蠶壇於
  西苑之東北隅恭饗
 先蠶之神○又議準每年季春之月
 皇后親饗
 先蠶由禮部豫劄欽天監選擇三月吉巳日致祭具
   題請
 㫖
 皇后親蠶先期致齋二日恭設齋戒牌銅人於
[087-7a]
  交泰殿屇期以太牢饗
 先蠶之神不讀祝文行三獻禮飲福受胙並與
 皇帝親饗
 先農禮同
  妃
  嬪公主福晋以下文武三品大臣命婦以上咸致
   齋陪祭女官執事者典儀一人贊引二人傳贊
   三人奉香盤一人奠帛一人獻爵一人奉福酒
[087-7b]
   接福酒各一人奉福胙接福胙各一人以上皆/各備一
   人前引十人相儀二人補闕八人諸執事有遺
   闕者補之均於宮人内選充如不敷用於内府
   及八旗命婦能國語者充之均由内務府遴選
   具奏宫殿監督領侍先期選委内監演禮其應
   用祭品及饗
 先蠶樂章均由各該衙門敬謹辦理並於内監中置
   蠶宫令一人丞一人專司蠶壇繭館諸務○十
[087-8a]
   一年
 諭部議皇后親蠶典禮於不親祭之年照舊制遣太
  常寺堂官致祭朕思從前建立蠶祠未議皇后親
  蠶之禮是以照祭祀例遣官今既舉行皇后親蠶
  典禮若遇不親祭之年自應遣妃一人恭代以昭
  誠敬為是所有行禮位次及酌定一應儀注大學
  士會同各該衙門妥議具奏欽此遵
 㫖議準嗣後每年
[087-8b]
 皇后親蠶或遣
  妃恭代禮部照例兩請具題如遇遣
  妃恭代之年著内務府請
 㫖其遣
  妃致祭前期齋戒二日不進銅人行禮位次照
 先農壇遣官恭代之例公主福晋命婦仍陪祀如儀
   ○十四年
 諭皇后親蠶典禮經朕降㫖若遇不親祭之年遣妃
[087-9a]
  一人恭代前因内閣禮部㑹議册立皇貴妃禮儀
  一疏復經降㫖册封典禮於本年三月後舉行其
  親蠶禮竢正位中宫後該部照例奏請今據禮部
  奏稱本年三月内先蠶祭期請照例遣妃致祭此
  於禮意未協夫妃所恭代者代皇后也有皇后則
  妃可承命行事皇貴妃未經正位中宫則親祭之
  禮尚不當舉行何得遣妃恭代應照皇帝不親耕
  耤遣官致祭
[087-9b]
 先農之例於内務府堂官或禮部太常寺堂官奉宸
  苑卿内酌遣一人致祭方足以明等威而昭儀制
   欽此○是年遣内務府堂官行禮上香由西階
   升降一應執事均用太常官○十五年具奏十
   六年季春吉巳宜饗
 先蠶值
 車駕南廵尚未
 囘鑾擬遵照
[087-10a]
 皇后不行親祭之年請遣
  妃一人恭代行禮奉
 㫖皇后行禮後再遣妃恭代行禮欽此○十六年遣
   内務府堂官行禮一應禮儀與十四年同
[087-11a]
   中祀四
   一祈禱
 天神
 地祇順治初年定為
 天神壇於
  正陽門外
 先農壇之南南嚮壇北立青白石龕四均刻雲形為
 雲師
[087-11b]
 雨師
 風伯
 雷師位為
 地祇壇於
 天神壇之西北嚮壇南立青白石龕五刻山形者三
   為
 五嶽
 五鎮
[087-12a]
 啓運山
 積慶山
 天柱山
 隆業山位刻水形者二龕内四周鑿池注水為
 四海
 四瀆位左設石龕二刻山水形各一為
  京畿名山大川位右設石龕二刻山水形各一為
  天下名山大川位嵗遇水旱則遣官祗告
[087-12b]
 雲雨風雷之神
 嶽鎮陵山海瀆
  京畿天下名山大川之祇祈禱有應則報祭均奉
   主於龕同日致祭○十六年停祭
 積慶山○康熙二年封鳯臺山為
 昌瑞山設位
 地祇壇○乾隆元年封泰寧山為
 永寧山設位
[087-13a]
 地祇壇與康熙二年同○二年奏準
 天神
 地祇兩壇増修壇壝牆宇○七年奏準
 神祇壇増撰樂章所有應用樂器照例増設○九年
   奏準
 神祇壇向未專設祭器樂器應增設以昭誠敬○十
   七年奏準
 神祇壇本無專祀惟祈雨則祗告於壇而不奏樂自
[087-13b]
   乾隆七年始增設樂章揆之一應因事祗告之
   禮均不作樂殊未畫一至甘雨霑足報祭告
 壇僅用酒菓脯醢與祈告相同又與報祭之禮未稱
   請嗣後各壇告祭停止作樂至報祭時均應加
   籩豆牲牢即將
 神祇壇樂章用於報祭如此一轉移間則告祭之儀
   不致互異而報祭之典亦昭隆盛○十八年奏
   準凡祈雨之祭時當待澤孔殷蠲誠致禱與因
[087-14a]
   事祗告之禮原有不同儀文自宜周備今奉
 諭㫖祭禮用樂以導和氣而格神祇乃事神之禮與
  齋戒徹懸自致誠恪其義各異且樂足以宣通隂
  陽之氣祈雨致祭仍以用樂為是欽此嗣後遇祈
   雨祭告仍用樂章
   一
 時廵祭
  山川康熙二十三年
[087-14b]
聖祖仁皇帝東廵
 躬祭
 泰嶽太常寺備祝版用白紙黄緣墨書祝版内不書
御名
 東嶽神位前陳帛一牛一羊一豕一簠二簋二籩十
   豆十尊一爵三祝文由翰林院撰擬祝版香帛
   爵由太常寺齎往祭器祭品牲醴由守土官豫
   備祭日
[087-15a]
 行在鑾儀衞設鹵簿詣廟不作樂還
  行宫時作樂
聖祖仁皇帝御龍袍衮服内大臣侍衞扈從如儀隨蹕
   王公官員及守土官文官知府武官副將以上
   咸蟒袍補服陪祭
聖駕至廟内二門降輿入中門詣拜位率羣臣行二跪
   六拜禮上香奠帛獻爵讀祝致祭均如儀○又
   議準
[087-15b]
聖駕至黄河應於
 勅封顯佑通濟神廟遣官一人讀祝文致祭遣官由
   太常寺題請祝版用白紙黄緣墨書祝文由翰
   林院撰擬香帛由太常寺祭品由地方官豫備
    又奉
詔遣官徧祭
 嶽鎮海瀆之祇以禮部太常寺筆帖式一人典守香
   帛祭文祭文由翰林院撰擬香帛由太常寺移
[087-16a]
   取祭品由各地方官豫備往祭官各給黄繖一
   御仗二龍旗二牌二○二十八年
聖祖仁皇帝東廵
躬祭
 泰嶽與二十三年禮同○三十五年
聖祖仁皇帝北征
駐蹕噶爾圖遣大學士致祭
  山川風雨之神及出卡倫遣祭域外
[087-16b]
  山川之神並祭告
 風雨之神
聖駕至克魯倫河遣祭
  河神均與因事遣祭
 嶽瀆禮同○三十六年
聖祖仁皇帝西廵山陜所過
  名山大川均遣官致祭
駐蹕保徳州遣官致祭
[087-17a]
  黄河之神
聖駕至横城復遣大學士致祭均與因事遣祭
 河瀆禮同○四十二年
諭朕行幸山西經過地方有應祭嶽瀆及歴代帝王陵
 寢豫行議奏欽此遵
㫖行文直隸山西將應祭之
 嶽瀆及
 帝王陵寢相距
[087-17b]
  御路逺近稽考確實咨部定議具奏奉
旨在三十里内者奏聞遣官致祭欽此○是年
聖祖仁皇帝西廵至潼闗遣官致祭
 西嶽華山祭文由翰林院撰擬香帛由太常寺祭品
   由地方官豫備祭儀照因事遣祭
 方嶽之禮○乾隆十二年議準
 鑾輿廵幸山東
 泰山靈嶽近在魯邦宜崇報饗古者囙名山以升中
[087-18a]
   原有燔柴之禮
聖祖仁皇帝因儀文度數書闕有間後世議封禪者尤
   多傅㑹不經
特允廷議照祀五嶽禮致祭今
 車駕東廵致祭
 泰山應遵康熙二十三年之例舉行惟是致祭方嶽
   向未用樂謹按周禮大司樂奏㽔賓歌函鐘舞
   大夏以祭山川是山川之祭自古用樂今
[087-18b]
 特舉盛典秩於
 岱宗請仿古用樂樂章令樂部撰擬樂器樂生均由
   樂部率往○又奏準在京遣官致祭
 東嶽廟用和聲署樂至祈雨報祀
 地祇則用中和韶樂五嶽均屬地祇應用中和韶樂
   擬照
 地祇壇樂章宫譜增撰樂章並令太常協律郎率樂
   生豫赴
[087-19a]
 岱廟先期演習○又奏準
 東廵致祭
 岱嶽帛篚尊爵及登鉶簠簋籩豆等器令太常寺先
   期運往交該地方官敬謹收貯以備致祭之用
   ○又奏準
 岱廟大門内有二門一曰配天一曰仁安請於配天
   門内仁安門外設更衣大次○十三年
 諭稽古廵狩翕河喬嶽典禮攸隆朕兹親祀
[087-19b]
 孔廟有事於
 泰山其四嶽四瀆皆宜薦馨用申誠敬着該督就近
  遴委大員前往以崇秩祀欽此遵
 旨議準祭文香帛交各該衙門備辦委筆帖式由
  京馳驛齎送各該督撫就近遴委大員致祭○是
   年
 車駕東廵狩秩
 岱宗至日先詣
[087-20a]
 嶽廟入大門至配天門降輿贊引太常卿二人恭導
 皇帝入仁安門進殿中門至香案前立有司設拜褥
   司香官跪進香
 皇帝三上香畢就拜褥行一跪三拜禮興贊引官恭
   導出殿至配天門陞輿還
  行宫翼日致祭儀與康熙二十三年同○十四年
   議準
 鑾輿廵省中州嵩高維嶽禮宜展䖍所有饗祀
[087-20b]
 中嶽樂章禮神供帳及應需一應器物交樂部太常
   寺遵照
 東巡祭
 岱宗之例先期敬謹辦理○又奏準
 嵩嶽廟門有五其四曰峻極門請於峻極門外設更
   衣大次祭日並前一日
 駕由中門入至峻極門外降輿○十五年奏準
 鑾輿廵幸中州在河陽及桺園口二處渡河經行輝
[087-21a]
   縣百泉河衞二水屬豫地經流川瀆在
 車駕經行三十里以内屇時應循例遣官展䖍轉飭
   有司屆期於傍河相地設壇遣官祗行祭禮祭
   文由翰林院撰擬香帛由太常寺祭品由地方
   官豫備遣祭官照例將扈從之滿漢大臣職名
   開列具奏恭候
 欽命○是年
 鑾輿廵狩中州至
[087-21b]
 嵩嶽日詣廟上香翼日致祭均與十三年祭
 岱宗禮同○又奏準
 皇帝於十三年東廵
 東嶽岱宗已
 躬親展䖍今將南廵江浙經行山東應照常祭禮遣
   官致祭
 岱宗又黄河自入江南境經邳宿而東至小清口淮
   水㑹之江流經揚鎮二府而東皆
[087-22a]
 鑾輿所必經古者天子廵狩致祭所過名山大川今
 車駕南廵由宿遷登舟逾淮揚抵浙江
 河瀆
 淮瀆
 江瀆之祇並宜致祭應行文該省督撫飭守土官於
   黄河江淮擇地設壇屇時遣官致祭再浙江海
   塘
 皇帝親臨閲視又
[087-22b]
 㑹稽山為東南望鎮附近皆有専祠兹逢百神懐柔
   之㑹應一同遣祭如禮用昭盛典○又奏準
 車駕南廵經由江浙每渡江河應遣官上香行禮奉
 旨朕親詣上香欽此○又奏準河瀆已於
 車駕經渡處設壇遣祭至宿遷縣西隄有
 勅封顯佑通濟昭靈効順神廟亦應遣官致祭 十
   九年
 車駕東廵吉林
[087-23a]
 親望祭
 長白山照祭
 嵩嶽之禮周中和韶樂専撰樂章其樂生即用樂部
   署史太常官員屇期先往
  盛京㑹同該將軍將收貯樂器照應用數目送往
   致祭其香帛祝版祭器等項均由各衙門敬謹
   辦理○又奏準致祭
 長白山向用紙牌請照
[087-23b]
  京師
 地祇神牌式造木牌鐫刻清漢字安奉殿内
 皇帝親祭後即永逺祗奉每月朔望令該將軍副都
   統一人上香行禮○又奏準
 皇帝致祭
 長白山畢乘舟渡松花江應照南廵渡江河之例遣
   官上香行禮奉
 㫖朕親詣上香○又奏準吉林東門外有望祭
[087-24a]
 北海之處為
 鑾輅所必經應照例遣官致祭祭文祭品等項由部
   行文各該處遵照辦理○又奏準
 車駕東廵
 親祭
 北鎮醫巫閭山一應典禮均如祭
 嶽廟之儀惟不用樂
   一因事遣祭
[087-24b]
 嶽鎮海瀆順治八年
世祖章皇帝親政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咨取宗人府内三院六部理藩院都察院
   鑾儀衞滿漢侍郎以下四品以上堂官職名開
   列具題
 欽命往祭北鎮醫巫閭山北海遣官一人東嶽泰山
   東鎮沂山東海遣官一人西嶽華山西鎮吳山
   江瀆遣官一人中嶽嵩山淮瀆濟瀆遣官一人
[087-25a]
   南嶽衡山遣官一人北嶽恒山中鎮霍山西海
   河瀆遣官一人南鎮㑹稽山南海遣官一人祭
   文由内三院撰擬香帛由太常寺移取祭品用
   牛一羊一豕一登二簠簋各二籩豆各十均行
   文各該地方官敬謹豫備欽天監諏吉先期致
   齋一日屇期由兵部給付勘合禮部陳祭文香
   帛於
  中和殿恭請
[087-25b]
親閲遣行○康熙六年
聖祖仁皇帝親政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祭文香帛祭品均與順治八年同惟
 南鎮
 南海分遣官各一人○十四年
 册立皇太子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與六年同○十六年議準長白山乃
祖宗發祥重地照祭
[087-26a]
 嶽鎮之禮封為
 長白山之神遇有慶典遣祭
 嶽鎮亦應於黑龍江望祭與
 北鎮共遣官一人犠牲器皿幄次等項令
  盛京禮工二部備辦○二十年滇南蕩平遣官致
   祭
 嶽鎮海瀆承祭官外各委禮部太常寺筆帖式一人
   典守香帛並各給黄繖一御仗二龍旗二牌二
[087-26b]
   ○二十七年
孝莊文皇后升祔
太廟禮成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與二十年同○三十二年陕西荒旱遣
  皇子祭
 華嶽儀與遣祭
 嶽鎮海瀆禮同○三十四年
  畿輔災傷山西地震遣官祭
[087-27a]
 嶽鎮海瀆與二十年同○三十六年平定朔漠遣官
   致祭
 嶽鎮海瀆與二十年同○四十二年
聖祖仁皇帝五十萬夀遣官祭
 嶽鎮海瀆祭文香帛陳設於
  午門外禮部堂官敬閲畢安奉龍亭恭舁至部授
   承祭官付筆帖式齎往餘與二十年同○四十
   八年
[087-27b]
 册立皇太子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祭文香帛陳
  午門外禮部堂官敬閲授承祭官付筆帖式齎往
   餘與十四年同○五十二年
聖祖仁皇帝六十萬壽遣官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與四十二年同○五十七年
孝惠章皇后升祔
[087-28a]
太廟禮成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與四十八年同○六十一年十一月
世宗憲皇帝登極遣官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陳祭文香帛於
  中和殿
親閲遣行○雍正五年議準黄河澄清具見
  河神福祐應照例開列四品以上堂官職名具奏
[087-28b]
   恭候
欽命二人分往江南清河河南武陟両縣
  河神廟致祭祭文由翰林院撰擬香帛由太常寺
   祭品由各該地方官備辦祭文香帛恭候
親閲遣行○六年
諭黄運兩河工程告竣應行致祭著禮部定議具奏欽
   此遵
旨議準清河武陟二處河神廟應令總河副總河分往
[087-29a]
   致祭祭文由翰林院撰擬香帛由太常寺祭品
   由地方官備辦祭文香帛恭候
親閲遣禮部筆帖式敬謹齎往○七年以山東河南黄
   河水勢化險為平又江南河道安流無阻遣筆
   帖式齎祭文香帛交河道總督致祭
  河神與六年同○是年議準
 北鎮廟告成將
  盛京將軍副都統侍郎奉天府尹與在
[087-29b]
  京侍郎以下四品以上堂官開列具奏恭候
欽命一人前往致祭一應祭儀均照祭
 嶽鎮之禮○八年議準遣祭清河武陟二處
  河神祭文香帛均陳設
  午門前禮部堂官敬閱付筆帖式齎往交與河道
   總督致祭與六年同○十一年
諭年来陕甘地方仰頼
 河源之神黙埀䕶佑雨暘應時民人樂業理宜致祭
[087-30a]
 以答
 神貺應行祭禮著該部速議具奏欽此遵
㫖議準移取四品堂官以上職名開列具奏恭候
欽命一人前往河州口外神廟致祭其祭文香帛均照
   例豫備陳
  午門前禮部堂官敬閲授承祭官付筆帖式齎往
   祭品由守土官備辦○十二年題準黄運湖河
   均慶安瀾應遣筆帖式齎祭文香帛交河督於
[087-30b]
   清河武陟兩處致祭
  河神奉
㫖河源之神亦著敬謹致祭欽此○十三年九月
 皇帝豋極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陳設祭文香帛於
  中和殿
 駕陞殿閲畢遣行禮與康熙六十一年同○是年十
[087-31a]
   月題河南祥符縣黄河所經之程家寨水勢危
   險旋得保䕶理應致祭照例於禮部陳設祭文
   香帛禮部堂官敬閲遣筆帖式齎往奉
 旨朕親閲祭文香帛用展誠敬欽此○乾隆元年
 諭南北河工與浙江海塘闗繫國計民生最為緊要
  當朕即位元年咸慶安瀾理宜䖍修祀典以答
 神貺應行禮儀該部議奏欽此遵
 旨議準清河武陟海寧三處神河應照例令南河北
[087-31b]
   河及浙江總督各前往致祭豫設黄案於禮部
   大堂陳祭文香帛禮部堂官敬閲行禮遣筆帖
   式三人齎往餘禮與雍正八年同○是年議準
   永定河流安瀾應遣筆帖式齎祭文香帛交河
   道總督前往石景山致祭
  河神儀與祭清河武陟海寧三處神祠同○三年
 諭浙江海塘工程為杭嘉湖蘇松常鎮等七處民生
  之保障前因潮汐北徙衝激堪虞朕即位之初特
[087-32a]
  簡大臣殫心區畫仰荷
 神明黙佑沙塗日廣衝激潛移工作易施塘根堅固
  理應恭祭
 海神以昭靈貺所有應行禮儀著該部定議具奏欽
   此遵
 㫖議準開列各部院滿漢侍郎以下四品以上堂官
   職名恭候
 欽命一人前往致祭一應禮儀均照祭
[087-32b]
 海瀆之例○四年
 諭今年伏汎江南黄河水勢盛長倍於往時而隄工
  鞏固豫省夏月雨水過多沿河各工甚屬危險雖
  東省小有決口旋即堵築完竣具徴
  明神䕶佑之功二處
  河神均當致祭應行禮儀著該部議奏欽此遵
 㫖議準令江南河南河道總督往清河武陟
  河神廟致祭均照雍正八年致祭
[087-33a]
  河神之禮○十四年平定金川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照例於本部敬閲香帛授承祭官付筆帖式
   齎往○十五年
 册立皇后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與十四年同○十六年恭逢
崇慶慈宣康惠敦和裕壽皇太后六十萬壽加上
徽號遣官致祭
[087-33b]
 嶽鎮海瀆與十五年同○二十年平定準噶爾遣官
   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與十四年同
   一
 嶽鎮海瀆所在地方有司嵗以春秋仲月諏日致祭
   順治初年定祭東嶽泰山於山東泰安州今升/為府
   祭西嶽華山於陕西華隂縣祭中嶽嵩山於河
[087-34a]
   南登封縣祭南嶽衡山於湖廣衡山縣祭北嶽
   恆山於直𨽻曲陽縣祭東鎮沂山於山東青州
   府祭西鎮吳山於陕西隴州祭中鎮霍山於山
   西霍州祭南鎮㑹稽山於浙江㑹稽縣祭北鎮
   醫巫閭山於遼東廣寧衛今升/為縣祭東海於山東
   莱州府望祭西海於山西蒲州今升/為府祭南海於
   廣東廣州府望祭北海於河南濟源縣祭河瀆
   於山西蒲州祭江瀆於四川成都府祭淮瀆於
[087-34b]
   河南唐縣祭濟瀆於河南濟源縣每祭用帛一
   羊一豕一簠簋各二籩豆各十尊一爵三○十
   七年議準改祭北嶽恒山於山西渾源州○康
   熙十六年議準
 長白山每年春秋二祭令寧古塔將軍遣官在黒龍
   江地方設幄次望祭其
 神牌祭品由
  盛京禮工二部備辦○二十七年議準望祭北海
[087-35a]
   改於混同江地方○又覆準混同江乃邊外地
   方並非奉天府屬州縣所轄其北海祭物地方
   官難以運送應照
 長白山例
 神牌由
  盛京工部祭品由寧古塔將軍豫備香帛由太常
   寺移取送交
  盛京禮部至讀文致祭例用地方官應令奉天府
[087-35b]
   尹遣附近之開原縣知縣設立幄次
 神位紙牌每嵗春秋於祭
 長白山後致祭
 北海祭
 長白山已備有器皿幄次則望祭
 北海毋庸别備所有春秋二次祭祀一應祭品等項
   知照河南廵撫造具清册送開原縣遵行○三
   十五年由海道運米
[087-36a]
  盛京以備振濟
特發帑金建
 海神廟於大沽海口
勅封為大沽海口之神祭文由翰林院撰擬香帛由太
   常寺豫備遣禮部司官前往致祭○三十九年
   江南安東縣海口拆去闌黄壩水勢流通
賜名大通口立廟崇祀○四十六年重修
 北鎮廟告成飭有司嵗以春秋致祭○四十七年重
[087-36b]
   修
 南嶽廟告成飭有司嵗以春秋致祭○雍正二年
勅加四瀆封號江瀆曰涵和河瀆曰潤毓淮瀆曰通佑
   濟瀆曰永惠均遣官齎送祭文香帛交各該處
   督撫布政使就近致祭一次仍以時春秋展祀
    是年
勅封大沽海口之神加廣惠二字立廟天津遣官齎祭
   文香帛交該地方官致祭○八年
[087-37a]
諭黄河澄清至六省之遙閲七旬之乆史册罕聞朕思
 江南河南等處皆有廟宇而河源相近之處祀典有
 闕亟宜舉行考河源發於崑崙地隔遙逺人稀境僻
 其流入内地之始則在秦省之西寧地方朕意欲於
 此地特建廟宇專祭
 河源之神以答
 神貺其如何度地建廟及一應典禮著九卿詳議具
 奏欽此遵
[087-37b]
㫖議準於西寧河州口外建
  河源神廟
勅封河源之神為開津廣濟佑國庇民昭應河源之神
   每年春秋令該地方官諏吉致祭○又覆準
 淮瀆神祠告成飭有司嵗以春秋致祭○十年覆準
   浙江海寕縣
 海神
勅封為寧民顯佑浙海之神令有司嵗以春秋致祭
[087-38a]
   又覆準每嵗春秋致祭北海向因混同江繫邉
   外地方並無州縣就近委開原縣前往致祭今
   新設之永吉州即繫致祭地方應自雍正十一
   年春季為始每年春秋二祭改委永吉州知州
   致祭再祭品等項除寧古塔將軍應備祭品仍
   照舊就近轉發該州其由
  盛京禮工二部應備
 神牌祭品等項豫期咨送府尹衙門轉咨
[087-38b]
  盛京兵部付驛齎送該州收領致祭○又覆準毎
   年春秋致祭
 長白山皆由寧古塔將軍遣官於吉林之温徳亨山
   今名/祭山望設幄次望祭誠恐偶遇風雨不能成禮
   應仿照宋明於壇側建設齋㕔祭殿之意於温
   徳亨山望祭處為屋五間務使規制明敞與
 長白山相望既不違望祭之義又足以避風雨庻祀
   事得盡其誠○十三年覆準春秋致祭
[087-39a]
 長白山以寧古塔將軍今吉林/將軍主祭叅領以上均一
   例齋戒陪祀○乾隆二年重修山西霍州
 中鎮廟告成飭有司嵗以春秋致祭○三年覆準
 東海神朝宗百谷聿昭靈爽應令該地方官嵗以春
   秋致祭○又議準天津縣大沽海口
 海神廟應照浙江海寧縣致祭
 海神之例每年春秋仲戊日令有司敬謹致祭○八
   年議準
[087-39b]
 東鎮沂山神廟於乾隆五年奉
 旨發帑重修春秋二祭應照例用帛一羊一豕一簠
   簋籩豆尊爵悉如禮惟遣官祭告則用太牢○
   十二年議準奉天府屬永吉州知州裁汰改設
   理事同知歸吉林將軍管轄其望祭
 長白山
 北海事宜均令理事同知辦理
   一直省祭祀
[087-40a]
 神祇順治初年定直省府州縣咸建
 神祗壇有司嵗以春秋仲月致祭○雍正三年議準
   直省府州縣
 神祇壇設
  雲雨風雷位於中設
  山川位於左稱某府州縣境内山川之神設
  城隍位於右稱某府州縣城隍之神中陳帛四左
   帛二右帛一各爵三共羊一豕一鉶二簠二簋
[087-40b]
   二籩四豆四尊一承祭官先祭期致齋二日届
   期朝服行禮儀與祭
  社稷壇禮同○乾隆七年覆準直省祈禱雨澤各
   督撫轉飭所屬府州縣皆於孟夏擇日行常雩
   禮行禮之地即於各處舊設壇壝内致祭不必
   别立雩壇承祭各官先期齋戒其陳設禮儀均
   與祭
 神祇壇禮同
[087-41a]
   一直省
  風雷諸祀每祭用帛一羊一豕一果五盤尊一爵
   三讀祝文行禮○雍正六年覆準洪澤湖口
  風神廟
勅封為清和宣惠風伯之神遣禮部筆帖式一人齎祭
   文香帛交與河道總督致祭○十三年覆準廣
   東邊海郡縣建立
  風神廟加
[087-41b]
 封為宣仁昭泰風伯之神令有司嵗以春秋致祭
   又覆準甘肅蘭州府西郭外雷神加
 封為顯仁應瑞之神每年春秋致祭
   一直省
  山川諸祭每祭用帛一羊一豕一果五盤尊一爵
   三讀祝文行禮○順治三年題準封
  運河龍神為延庥顯應分水龍王之神令河道總
   督致祭祭文内院撰給遣官齎往祭品由地方
[087-42a]
   官豫備○康熙十八年議準封
  洞庭湖神遣禮部司官齎香帛前往讀文致祭祭
   文由翰林院撰擬香帛由太常寺豫備○二十
   二年覆準遣官致祭永興縣
  雞公山神廟内所奉
  北極佑聖真君祭文由翰林院撰擬香帛由太常
   寺備辦以禮部司官齎往仍令守土官春秋嵗
   祀○三十七年以霸州新安縣等處屢被水災
[087-42b]
特發帑金新開河道
賜名永定河
勅封永定河之神建廟立碑於蘆溝橋遣官齎香帛前
   往讀文致祭祭文碑文由翰林院撰擬香帛由
   太常寺豫備○三十九年覆準
  黄運河神加封昭靈効順四字○六十一年浙省
   修築石塘於江海匯流尖山之麓建廟致祭
  江海潮神○雍正二年
[087-43a]
勅封四海龍神東曰顯仁南曰昭明西曰正恒北曰崇
   禮均遣官齎祭文香帛交該地方官致祭○是
   年
勅封洞庭湖神加涵元匯利四字立廟湖廣常徳府遣
   官齎祭文香帛交該地方官致祭○又覆準
勅封雲南各鹽井神為普潤龍王之神令該地方官立
   廟春秋致祭○三年覆準山東境内漳河濟漕
   利運
[087-43b]
勅封臨清州河為
  福漕漳河之神舘陶縣河為
  惠濟漳河之神行文該撫飭各地方官恭設
  神牌嵗以春秋致祭○又覆準河南百泉之上
  衛源神祠通漕濟運應行文該撫恭設
  神牌致祭一次春秋照例致祭○又覆準
  青海水神於塞外嚴寒之候湧泉濟軍
勅封為靈顯青海之神行文該督委官前往致祭將滿
[087-44a]
   漢䝉古三體字封號立碑勒石垂諸永乆○五
   年覆準石景山渾河
  龍神已
勅封為永定河神應令河道總督春秋致祭○六年覆
   準河東鹽池
勅封為昭惠裕阜鹽池之神有司嵗以春秋致祭○七
   年覆準浙江寧波府鎮海縣蛟門山
  龍神加
[087-44b]
封為涵元昭泰鎮海龍神有司嵗以六月朔日致祭○
   又覆準寧夏大渠正牐
  龍神
勅封為寧渠普利龍王之神每嵗守土官春秋致祭○
   八年覆準惠農昌潤二渠工程告竣寧夏寧朔
   二縣既各建龍王廟不便合祭應令兩縣各設
  神牌書寧渠普利之神於每嵗春秋仲月辰日照
  山川禮致祭○又覆準直𨽻滹沱河
[087-45a]
勅封長源永濟滹沱河神飭守土官每年春秋致祭
   九月覆準陕省
  大清漢唐三渠相去不過一二十里均在寧朔縣
   地方三渠各有廟宇照惠農昌潤二渠之例各
   設寧渠普利
  神牌每嵗春秋二季三渠分祭其
  大清渠廟適中應令寧朔縣承祭漢唐二渠臨時
   各委官往祭祭品祭期均與惠農昌潤二渠同
[087-45b]
   其廟宇亦令增修以光祀典○又奏準
  永定河神建新廟於石景山南龐邨告成匾額由
   内閣撰擬碑文由翰林院撰擬照祭
 嶽鎮海瀆之禮開列滿漢二品以下四品以上各部
   院堂官
 欽命一人往祭○十年覆準廣西桂林府興安縣陡
   河
  海陽山神
[087-46a]
勅封為安流襄績海陽山神有司嵗以季秋九日致祭
   ○十一年議準
  永定河神每嵗春秋祭祀所需應於附近石景山
   之固安房山等縣入官地畆内酌撥八百畝以
   供祀典○十二年覆準山西介休縣有舊泉三
   新泉六復有井泉一建立
  水神廟令有司春秋致祭○又覆準廣西鬱林州
   以涌泉著異建立祠宇
[087-46b]
勅封為昭徳沛澤泉源之神有司嵗以春秋致祭○乾
   隆二年
 諭洞庭湖神福佑一方君山神廟載在祀典其春秋
  祭品照湘江江神之例動用正項錢糧以昭禮敬
   欽此○十六年覆準
  永定河神加
 封為安流廣惠之神廟名惠濟經該督奏明盧溝橋
   舊有河神廟又石景山廟適符惠濟嘉名應毋
[087-47a]
   庸别營新廟即將二處舊廟酌加修葺將新
 頒封號於二廟各設
  神牌廟工告竣之日頒發碑文勒石其盧溝橋廟
   於乾隆三年已
 賜有永佑安瀾匾額今
 御書畿輔安瀾匾額請竢刋刻告成懸於石景山
  惠濟廟内照例遣官致祭並嵗飭有司春秋展祀
   勿替○二十二年覆準各省府州縣致祭境内
[087-47b]
  山川均以春秋仲月祭
  社稷壇之戊日同祭
   一祀
 太嵗順治元年定每年於正月初旬諏吉及十二月
   嵗除大建於二十九日小建於二十八日遣官
   致祭
 太嵗之神為
  殿於
[087-48a]
 先農壇東北正殿祀
 太嵗東廡為春秋月將西廡為夏冬月將○又定
 太嵗神牌新正用黄紙墨書照年建干支書某干支
 太嵗之神籠於牌上南嚮竢嵗除祭畢同祝帛送燎
   ○康熙二十九年祈雨遣官致祭
 太嵗
 天神
 地祇壇望祭
[087-48b]
 四海之神○雍正十年祈雨照康熙二十九年例舉
   行○乾隆二年
 諭天時亢旱已逾兼旬見在䖍誠祈禱尚未得霈甘
  霖朕心深為憂惕
 天神
 地祇壇應竭誠致祭著禮部太常寺即察明典禮具
  奏舉行欽此遵
 㫖議準謹按
[087-49a]
 雲雨風雷之神為
 天神
 嶽鎮海瀆陵山京畿天下名山大川之神為
 地祇遇有旱潦間奉
 㫖遣官致祭案康熙二十九年祈雨奉
㫖遣官致祭
 太嵗
 天神
[087-49b]
 地祇之神并於城外四面潔淨處所搭造席棚遣官
   致祭
 四海之神雍正十年遵
㫖祈禱雨澤照康熙二十九年之例遣官致祭今天時
   亢旱
 聖心憂惕
 命察典禮應照雍正十年之例遣官致祭
 太嵗
[087-50a]
 天神
 地祇再於城外四面潔淨處所搭造席棚遣官望祭
 四海之神令欽天監選擇吉期遣官致祭祭文由翰
   林院撰擬香帛祭品交太常寺備辦席棚交順
   天府辦理分遣大臣七人前期齋戒竭誠致祭
   ○乾隆七年覆準孟夏常雩後不雨禱雨於
 神祇壇並遣官祈於
 太嵗○十六年覆準各
[087-50b]
 壇祀神均有上香之儀
 太嵗月將同屬
 天神則升馨求陽不應與他祭異况偶逢祈雨致祭
 太嵗儀注見載上香其春冬二祭應照
 神祇壇例交工部製造鑪鐙嗣後孟春嵗除二祭遣
   官致祭行上香禮兩廡分獻太常官亦隨上香
   以昭畫一○十八年奏準
 太嵗暨
[087-51a]
 十二月神牌向安奉
 先農壇神庫祭時請至殿内祭畢復還神庫每遇
 耕耤之時
 皇帝饗
 先農禮成至
 太嵗殿上香例不請
 神牌至殿内但於拜殿行禮謹按
 太嵗壇有正殿兩廡與
[087-51b]
 天神
 地祇
 先農有壇無殿者不同應即於殿廡内安奉
 神牌於神龕前設神座祭時請
 神牌安奉神座禮成復龕恭遇
 皇帝上香之時
 神牌安奉殿内惟不請出神龕庻於禮意允協奉
 㫖
[087-52a]
 太嵗月將神牌照所奏安奉
 太嵗殿及兩廡其
 天神
 地祇
 先農神牌亦不應安奉配屋著移奉於正屋欽此○
   又議準
 太嵗殿見在樂章乃新正嵗除通用與祈禱雨澤之
   義全不相涉應交樂部别撰樂章照
[087-52b]
 神祇壇皆用豐字以昭畫一
 
 
 
 
 
 
欽定大淸㑹典則例卷八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