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13 欽定大清會典則例-清-高宗弘曆 (master)


[071-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大清會典則例卷六十八
   禮部
    儀制清吏司
   學校一
   一學校之制順治初遼東十五學寄設永平府
   於都司學設教官一人兼管自在瀋陽鐵嶺開
   原四學於寧逺學設教官一人兼管前屯錦州
[071-1b]
   義州右屯四學於廣寧學設教官一人兼管永
   寧蓋州海州定遼右衞四學○五年改設遼學
   置教官一人○十一年覆準商籍生員長蘆鹽
   運使司所屬在直隸者附河間府學在山東者
   附濟南府學兩淮所屬附江南揚州府學兩浙
   所屬附浙江杭州府學陜西所屬附寧夏府學
   河東運城别設運司學○十六年題準直隸山
   海衞宣府衞學邊逺無可歸幷仍準照舊其懷
[071-2a]
   來衞永寧衞學歸延慶州保安衛學歸保安州
   龍門所學歸開平州昌平衞學歸昌平州○又
   題準湖南辰州五寨照例設學令辰州府訓導
   分攝○康熙二十六年覆準直隸懷來永寧保
   安三衞仍各設學令保安州學延慶州學兼攝
   ○二十八年議準四川奉節縣為䕫府首邑又
   兼大寧歸幷應復建學○又覆準貴州貴筑縣
   照例設學即令新貴學官兼攝○三十一年覆
[071-2b]
   準貴州安化縣學即令府學兼攝○又覆準雲
   南自平定以來人文漸盛師宗州復設學正一
   人元謀定邊二縣復設訓導各一人○三十二
   年覆準湖廣五開衞學即令靖州學兼攝○五
   十一年覆準廣西西隆州已建學宮撥武緣縣
   學訓導移駐以專督課○五十三年覆準湖廣
   鎭溪所修建學宮以瀘溪學訓導就近兼攝○
   五十四年覆準湖廣安陸府鍾祥首邑向未設
[071-3a]
   學諸生附府學考課今建立學宮設教諭訓導
   各一人○又覆準貴州南籠廳修建學宮分普
   安學訓導司學務○雍正元年覆準廣西太平
   土州設立學宮令生童就近肄業以養利州訓
   導移駐專司督課○二年覆準廣西西陵縣久
   同西隆州改土歸流照康熙五十年西隆州例
   建學以思恩府學訓導移駐專司督課○三年
諭古有諱名之禮所以昭誠敬致尊崇也
[071-3b]
 孔子道高千古德冠百王為往聖繼絶學為萬世開
 太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皆受師資之益而直省郡
 邑之名如商邱章邱之類今古相沿不改朕心深為
 不安自今或改讀某音或别易他字其於常用之際
 作何廻避著九卿會議具奏欽此遵
㫖議奏嗣後惟祭
天於圜丘丘字不用廻避外若府州縣地名相犯者由
   内閣擬字更易山川市鎮由該省督撫稽考更
[071-4a]
   易報部至姓氏相同者加阝作邱常用之際書
   從古體○又
諭今文出於古文若書從古體是仍未嘗廻避也此字
 本有期音毛詩及古文作期音者甚多嗣後除五經
 四子書外凡遇此字並加阝為邱地名亦不必改但
 加阝旁讀作期音庶乎允協欽此○四年覆準山西
   威逺衞學廪增附生撥入朔平府學老營所學
   廩增附生撥入寧武府學其神池利民八角三
[071-4b]
   堡先進寧武學者改歸神池學鎮西衞先進岢
   嵐州學者改歸五寨學其餘衞所均照改設新
   縣撥入縣學造册送部○又覆準雲南普洱府
   學教職於元江府學調訓導一人以司啓廸其
   從前附入元江府學各生令撥入普洱該學政
   别造清册報部○又覆準山西臨晉縣分為兩
   縣以臨晉縣學訓導分理新縣學務○十年覆
   準長蘆鹽運使司所屬商籍生員在天津州滄
[071-5a]
   州者向附河間府學今天津州升府滄州亦歸
   天津府屬應改附天津府學考課○十一年覆
   準凡府州縣
  文廟學宮有應行修理之處該地方官據實確估
   詳明廵撫學政交與該地方官於學租銀内動
   支修理竢完工之日委官驗明責令教官敬謹
   守䕶遇有殘闕即會同地方官酌量修補地方
   官及教官遇有升遷事故離任時將
[071-5b]
  文廟學宮照
  社稷各壇墠之例入交盤項内接任官驗明並無
   傾圯出結接受如有損壞失修之處即揭報叅
   處○乾隆三年覆準甘肅臨洮府並附府之狄
   道縣移駐蘭城改蘭州學為府學擇地别建臯
   蘭縣學狄道縣學改為州學○六年覆準四川
   樂山縣學改為嘉定府學三臺縣學改為潼川
   府學樂山三臺二縣學即令各附府學之内毋
[071-6a]
   庸别建學宮○八年覆準甘肅口外安西沙州
   靖逆柳溝赤金五衞生員向隸肅州學管轄但
   去肅千有餘里稽察莫及應於五衞適中之安
   西衞增設教授一人五衞生員均撥歸該教授
   管轄
   一學政考校順治九年題準學政歲科兩考定
   以三年内報完仍竢新任面代不許擅離地方
   ○康熙十二年覆準順治十八年經科臣疏請
[071-6b]
   幷歲科為一考今三年内童子入學府學止二
   十名大學止十五名中學止十二名小學止七
   八名據直省學政所報文册各學生員三年内
   每學援納事故黜革等項約三四十名至百名
   不等三年為時甚久僅行考試一次儲才不廣
   督責不勤應仍照舊例三年内歲科兩考滿洲
   䝉古漢軍今既考漢文照漢人一例考試○又
   題準學政考試遲延限内不能完結者降一級
[071-7a]
   調用○十八年題準學政考過學册一年二季
   解部由部於新舊學册嚴加校對如有額外濫
   取朦報者題叅○二十五年題準學政歲考畢
   造簡明文册解部科校對科考畢亦如之總計
   三年二次其違限不解者照定例叅處○二十
   六年題準學政於鄉試第二年接任其未考地
   方多者展限五月少者展限三月報滿若鄉試
   之年於試前接任竢下次三年歲科試完報滿
[071-7b]
   ○三十九年覆準學臣歲考後令解全册一次
   科考後止將錄取生童姓名幫補日月及各項
   事故分别開報不必别造四柱全册○四十年
   題準學臣歲科解册均由驛遞○四十一年覆
   準鄉試之年遇新任學政於本年到任者準將
   歲考一二等生員册送科舉以應本年鄉試仍
   於鄉試後補行科考生員補廩增童生入學均
   照定例將試册速行送部此後各省學政因鄉
[071-8a]
   試期近科考未遍題請以歲作科者均照此例
   ○四十五年覆準學政報部歲科册内有錯誤
   者該部駮囘改正其名數不符朦溷報部及頂
   冒等弊並不應補廩增而越補不應降青而竟
   降者奏交該督撫察明題叅○五十年覆準學
   臣遇有丁憂等事離任將學政印務令該督撫
   或藩臬署理者定例不許考試其遇鄉試届期
   但照科考正案送場署印不準錄送遺才○雍
[071-8b]
   正元年覆準定例歲科兩考各限一年考完即
   將簡明文册送部察對歲考較之科考事屬稍
   繁應將歲考解册再寛限六月以免遲延之咎
   其科考仍照舊例遵行至造送歲科册内有字
   畫訛落之處不過謄繕偶誤無闗學政相應免
   其駮叅行令學政自行改正○二年奏準學政
   通計三年解册兩次不必扣限○六年奏準臺
   灣考試解部文册理應兼理臺灣學政造送但
[071-9a]
   逺隔重洋文移往來不便應將一應册卷别具
   印文附於福建學政一幷送部○十年覆準湖
   南永順府屬在萬山之中由辰州至永順懸崖
   鳥道逆水而上實屬陡險準其歲科連考以免
   跋涉之苦○又覆準陜甘地方遼濶非他省可
   比歲科連試之處業已因地制宜則文武先後
   之間亦可通融辦理嗣後該省歲科連考之棚
   發歲試文案後即接行科試文場已畢再出演
[071-9b]
   武場其武生童内外場先後仍照見行例辦理
   ○又覆準四川之酉陽州照䕫州寧逺二府之
   例準其歲科連考○乾隆十七年覆準福建臺
   灣府考校之事向例繋臺灣道管理雍正四年
   改歸廵視臺灣御史今廵臺御史已定三年一
   次命往事竣即囘其提督臺灣學政闗防應仍
   令臺灣道兼管
   一學政闗防順治初年定提學經臨地方廵捕
[071-10a]
   官量率兵快於交界處防䕶
 勅印其餘夫馬按臨伺候不得别批迎接官吏師生
   不許出郭迎送程塗非六十里不得備辦中火
   有驛州縣及非宿站不必别送下程吏書乘馬
   自行上下貼轎近行馬夫先送雨具不得近前
   兵快執肅靜牌於執事前廻避牌於吏書前如
   遇紆塗曲巷有潛行探聽乘機餽送吏書者即
   行拏究有容令跪道投書稟見者廵捕員役重
[071-10b]
   究該廵捕官不許代替如違提究○又定按臨
   下馬執事卷摃暫止大門外竢輿夫出守門官
   吏暫閉大門學政先入安置印匣廵捕官入後
   堂周視各房牆垣封鎖書吏出堂廵捕官同押
   摃官驗交卷摃次皂隸繳執事次地方官送聽
   事員役及柴燭等項驛官送廪給鋪陳總具一
   册廵捕官搜檢畢乃收入學政更衣升堂守門
   吏啟門各官吏師生序進逐起禀見遞一應文
[071-11a]
   册畢各囘不再見廵捕官率兵快晝夜廵邏但
   有沿牆窺竇抛甎擲瓦及行走踪跡可疑者即
   拏送究新到星相醫卜面生之人驅逐不容留
   住如違廵捕官責治地方歇家鄰右連坐按臨
   次日祗謁
 先師官吏師生禮生止於廟門一躬不禀接行禮畢
   升明倫堂官生以次揖見應坐者照憲綱序坐
   講書生員總出一班一揖西嚮立講畢以次下
[071-11b]
   堂東嚮立竢行賞罰畢官吏師生先出不赴謝
   每日辰時投文申時領文守門吏領出印信號
   簿二一登記發行公文一遇各衙門遞到公文
   先檢無磨洗拆動夾帶私書等弊方許登記詳
   驗批文各幾角幾件廵捕官印驗訖二字付原
   役投入解審補考比銷各隨牌入舖遞公文亦
   照前登記每日門吏各注姓名以備稽察如員
   役刁難需索許禀拏問其考試閲卷之日一應
[071-12a]
   公文皆廵捕官驗送駐劄州縣登簿收貯每一
   日總為一束候發落完彙開手册送進有批迴
   者該衙門徑注收發批候發落完日彙送一應
   書札徑自阻囘有緊急事務傳鼓禀入非緊急
   事不得傳鼓駐劄處所初到日照常送米麫一
   次以後發簿照數辦送各該調考州縣不許别
   送下程如乆住之所柴炭油燭及門皂柴米均
   酌定數目五日一送筆墨紙張候票取方送送
[071-12b]
   進物件廵捕官搜檢如遇考校日期生儒供給
   先一日送進每名大餅六枚水果四枚夏月加
   西𤓰即置考案上教官仍給飯一餐務精潔堪
   用有以惡濫冒破官錢該吏坐贓問罪各員役
   供給亦先日豫貯各州縣同日考者先期扣算
   合用銀若干會同總辦以免偏累事畢通前公
   費及一應修理衙門置辦器皿給賞花紅紙筆
   之費一并造册各具總撒數目若干候起馬日
[071-13a]
   呈報以憑察覈○九年題準學政湏正已潔操
   矢公矢慎務得眞才不許曲徇情面生員有荒
   疎庸耄者即行黜退有揑造流言思逞報復者
   訪實照例問遣若鄉宦勢豪干托不遂暗行中
   傷者許徑自奏叅處治○又題準學政廵試各
   府州務親臨遍涖不許於隔别府分調取生儒
   以致跋涉為害不許令師生匍匐迎送考畢即
   於本地方發落明示賞罰不許攜帯文卷於别
[071-13b]
   處發案致令吏書乘間作弊士子無所勸懲違
   者題叅○又題準學政奉
 勅專督學校督撫布按兩司不許侵其職掌學政廵
   試所屬除教官生員干犯行止合行嚴懲外不
   許泛受民辭侵官喜事其生員犯罪或事須對
   理者聽該管衙門提問不許徇庇致令有所倚
   恃抗拒公法○十一年覆準新補學政一經領
 勅次日即行赴任如有逗遛都中赴席燕會者許科
[071-14a]
   道官指名叅處至於各省舊任學臣考試已竣
   均於十一月内報滿到部如違定限即題叅議
   處○康熙十八年議準向來歲科兩考積弊有
   十童生未經府考册内無名鑽求學政徑取入
   學巧圖㨗便一弊也考試各府州縣衞所童生
   額外溢取撥發别學明收冒籍以占本學正額
   二弊也彌封編號印簿及場内坐號紅簿不發
   該府州縣封貯私存道署暗對字號賄賣三弊
[071-14b]
   也考完一府不將紅案速行發學任意遲延徇
   私通賄更改等第拔下作上四弊也每考一處
   令書辦承差快手人等出入過付暗訪生員有
   家資者先開六等草單嚇詐保等出銀準入三
   等五弊也文童額少武童額多將文童充為武
   童入學之後夤緣改文娼優奴隸濫行收取實
   能騎射者擯而不錄六弊也各府地方設立考
   場憚於親臨將生童逺調考試各州縣告病生
[071-15a]
   員扛擡驗病困苦難堪七弊也縱容無賴教官
   包攬生童私通線索効勞分潤名曰作興大壞
   風教八弊也曲徇上司同僚情面並京官鄉宦
   私書及親戚朋友隨住地方討情抽豐孤寒之
   士棄而不錄九弊也報部學册將額外溢取入
   學童生未經科歲兩考豫附三等其姓名不入
   新案造入衣頂下以趙甲頂錢乙作為實在之
   數朦溷禮部十弊也嗣後學道考覈均注剔除
[071-15b]
   十弊不能剔除十弊該督撫即指叅内有貪贓
   之弊照例革職提問如無貪贓等事照才力不
   及例降二級調用其考覈疏内不注剔除十弊
   字樣及未曾剔除而注剔除者或吏部察出或
   科道糾叅督撫照不報劣員例降三級調用督
   撫有需索陋規者亦照貪贓例處分至上司同
   僚京官鄉宦私書及親戚朋友隨住地方討情
   抽豐及州縣官傳遞私書鄉紳投刺請席者繫
[071-16a]
   官革職繫常人交刑部從重治罪至順天學院
   任滿時亦開明剔除十弊具題考覈方準囘院
   今各省皆改學院任/滿皆自題十弊剔除若不能剔除或有貪贓等
   弊亦照學道例處分○二十一年覆準嗣後學
   政凡到所考地方量撥别縣書吏供事其掌案
   長接名色嚴行禁革屬官一槩不許迎接執事
   員役不許退堂傳遞關節如遇校閲之日一槩
   封筩不許傳入間有公事竢試竣之日方許開
[071-16b]
   函投進其生童試卷府縣除正卷外不許多備
   一卷如有此等情弊聽該督撫據實指名題叅
   交部從重議處如該督撫徇情被科道官糾叅
   或旁人出首將督撫一并議處○又覆準向來
   考試地方各州縣官指稱供給名色私𣲖甚多
   或按丁徵收或逐户科歛每考一府費民間數
   千餘金嗣後應嚴行禁革如有私派照舊累民
   者許督撫指叅交部從重議處○三十一年覆
[071-17a]
   準學政有將祠生贊禮濫行批設考試生童徇
   私賄錄至於劣衿學霸包攬武斷者不行究斥
   行誼修明者不為表揚統令該督撫提叅交部
   從重議處如督撫徇私事發一并議處○三十
   九年議準學政考試督撫藩臬各道勒索陋規
   及學政濫與者皆革職提問如有勢宦京官請
   托投札及教官巡捕進士舉人説情並書吏皂
   役等討賞等事有官者革職無官者從重治罪
[071-17b]
   若學臣徇情市恩者亦革職一并提問知府如
   有包攬入學童生要挾勒索將文理不通之童
   生送考者或學臣申報或督撫糾叅將知府革
   職提問學政與提調知府扶同作弊者一并革
   職提問督撫不糾叅學政不申報者皆革職○
   又覆準督撫如有藉名開送童生者照勒索棚
   規例治罪州縣官賄薦案首及各官効勞分肥
   提鎮等官説情並學臣扶同者事發皆照例治
[071-18a]
   罪遇有挾制干請者準徑實封奏
 聞若祖父兄弟為子孫營謀者除本童責革外祖父
   兄弟有官者革職無官者從重治罪○雍正五
   年覆準嗣後學院所帶吏役酌量足用不許宂
   濫至承差號吏亦封在場内不許容留一人在
   外所有一應收發公文催買供應等項悉委提
   調料理如有吏役在外招揺撞騙許提調即行
   鎖拏從重治罪○又覆準學政考試凡闗防啟
[071-18b]
   閉以及拆卷發案原經提調官之手嗣後提調
   官如聽學臣貪冒通同作弊以及引誘為非者
   一經發覺將提調官照貪官例同學政一并革
   職提問如學政暗收闗節私鬻名器提調官雖
   無通同引誘情弊而防範不嚴應照溺職例革
   職再學政按郡考試凡應用員役皆由提調官
   送用嗣後如有猾吏姦胥招揺撞騙以及受賄
   傳遞等弊提調官不訪拏察䆒别經發覺將提
[071-19a]
   調官照失察衙役犯贓例議處倘學臣操守清
   廉杜絶情弊提調不得遂其引誘反行挾制把
   持者準學政指叅審實將提調官照貪官例治
   罪○十年覆準嗣後順天學政考試地方官册
   送之皂役在堂上伺候者不必㸃用亦不必收
   地方供給至於場外合用廵邏搜檢等項人役
   仍照舊例由地方官撥用學政所帶隨行人役
   既令場内辦事日久不免弊生務宜嚴加約束
[071-19b]
   不許擅自出入與生童交通語言仍令提調官
   察驗封鎖不時稽詗○十一年覆準從前府州
   縣院考吏書人等辦事需一月有餘雜費不入
   正項奏銷之内皆取給於卷價而該管官遂招
   立卷户平居衙署之糊飾臨時所送識認之試
   卷皆索之卷户於是明索高價苦累生童嗣後
   府州縣以及院試無論大中小學每本試卷定
   價三分令該提調官自行辦置不許再招卷户
[071-20a]
   其紙價工費之外即為辦事書吏人等飯食之
   費若再立卷户照例叅處○十二年覆準各直
   省學政職司文衡但試卷繁多一已之精神不
   能遍覽勢不得不延請宿學之士寄以衡鑒然
   必湏慎擇他省之人方可以逺避嫌疑杜絶弊
   竇乃學政中往往有希圖簡便即以此府考居
   前列之生帶至彼府閲卷者其中瞻顧鄉曲勢
   必暗通闗節廣徇情面兼之書役勾連傳遞消
[071-20b]
   息夤緣説合招揺撞騙等弊皆不能免嗣後學
   政考試應於未入境之先即延請他省中學問
   優長操守㢘潔之士同往閲卷如繫兩省接壤
   之地亦必在五百里之外者方準延請兼令該
   督撫嚴飭地方官並儒學教官通行曉諭嚴禁
   士子鑽營隨任妄希衡文如該學政仍蹈前轍
   即行題叅議處并將同往之該生斥革○又議
   準嗣後嚴飭該學政將斥革之貢監劣生不得
[071-21a]
   冒給衣頂如有夤緣給頂者一經發覺除本生
   從重治罪外將該學政一并嚴加議處○又議
   準學政歲科造報各册並學政新舊交代底册
   内凡舊管新收開除實在四柱總數並開復補
   廪及生員等第緣事黜革等項所注廪增附青
   社緊要字樣遇有挖補增注之處務鈐蓋印信
   仍將用印顆數於册尾開注如有遺漏印信之
   處以致書吏増減作弊者察出將書吏重究外
[071-21b]
   仍將該學政叅處○乾隆二年
 諭安徽應試童生有完納卷價之陋例其費彙交知
  府直隸知州除修葺考場外其餘則補學政養亷
  之不足雖每童所出不過錢數十文而在貧寒書
  生亦不免拮据之苦且學政養㢘朕已特頒諭旨
  加增更不必取資於卷價至於修葺考場乃地方
  公事應動存公銀者著將童生交納卷價永行禁
  止毋使不肖官員及吏胥人等藉名苛索致滋擾
[071-22a]
  累欽此○四年議準考試武童騎射定例學臣會
   同武職校閲武職奉委若不廻避闗防不肖士
   子鑽營賄囑亦未可定嗣後武職奉委之日封
   門廻避提調官留心訪察不得與本地人士私
   相往來以及家人兵目輕行出入○七年覆準
   各省學政守一定之儀制勵師表之風裁不得
   自損名節取悦督撫於相見之禮不遵會典儀
   注諂屈過甚或至投拜門下卑同屬僚不得因
[071-22b]
   觀風所取之生童府州縣錄送之首名不問優
   劣徇情拔取至督撫於學政當以公正亷明相
   朂不得以勢位意氣相陵○十二年覆準學政
   闗防考試如有暗通闗節弊生於内者責之學
   政招揺傳遞弊生於外者責之提調官一經發
   覺各照例處分
   一教職考覈順治九年題準儒學教官士子觀
   法所繫提學按臨之日考其學行兼優教有成
[071-23a]
   效者除禮待奬勵外仍據實列薦其行履無過
   但學問踈淺者姑行戒飭責令勉進有老病不
   堪者準令以禮致仕若鑽營委署橫索束修卑
   汚無耻素行不謹者即行叅奏分别究革其有
   學霸生員書役門夫行私惑誘者一并究擬重
   治○康熙十八年題準各省教職有不由科貢
   出身者題明送部别用若部選教職未到止許
   本學及别學官署事不得濫委雜流○又題準
[071-23b]
   學政於官員賢否遵照
 勅諭例應品覈文到各府州縣掌印官即照舊式備
   造僚屬履歴及以前薦奬戒飭緣由填注考語
   事實教官更分年力志行學識教規四款内有
   賢不肖之尤者别具揭帖限一月内送閲按臨
   再造新任及改節改過者季終續報並將任内
   作興學校事蹟備申報奪儒學掌印官若遇有
   升選及會試等事故提調即以年深訓導委署
[071-24a]
   一學皆闕即將别學附近者詳委凡經手書籍
   器物學糧文卷交盤明白申報批允方許離任
   如應聘及丁憂等項察無違礙準行即日申報
   各州縣署印勿得轉委教官即承乏委用亦湏
   申詳學政批允方行止守倉庫勿干别事各府
   州縣禮房吏及學吏轉考候詳允方準起用違
   者究革○四十三年
諭教官必文學明通方稱厥職近見直省教職官内不
[071-24b]
 諳文學者甚多如此何以訓士著行文直省巡撫將
 各屬教官通行考試分别具題欽此遵
旨議準嗣後教職由部選後赴撫臣考試其考居一二
   三四等令其赴任五等令歸學習六等革職○
   五十年覆準教官計典分别優劣必由學政嗣
   後直省任學道者令㑹同藩臬考覈送督撫具
   題任學院者藩臬二司造送督撫學院會同考
   覈具題○雍正元年
[071-25a]
諭直隸各省教官乃專教士子之人今準捐納以致不
 通文理少年反為學問優長年髙齒長之師可乎應
 照其品級别任補用該部議奏欽此遵
旨議準嗣後直隸各省教職除正途照舊選用外其捐
   納教諭訓導即用先用之人不由舉人恩拔副
   榜廩生挨貢出身由生員捐納貢生者教諭改
   以縣丞訓導改以主簿用照捐納日期入於各
   項捐納班内銓用○二年覆準見任教職内從
[071-25b]
   前捐納出身者既令改補别任嗣後專令正途
   出身之教授教諭學正訓導設立課程實心教
   習如有抑勒孤寒等弊該學政題叅處分其教
   習著有成效者即行題薦○又覆準敎職由廪
   生捐納出身者仍許留任○四年覆準教官由
   撫臣考校向例居一二三四等者令其赴任五
   等者令歸學習但四等文理荒踈未便令其司
   教嗣後三等者仍照例給慿赴任四五等者悉
[071-26a]
   令解任學習三年再行考試六等者革職至錢
   糧辭訟二項繫州縣專責教官未定考成但該
   教官果能訓誨約束則士習漸端自無抗糧興
   訟等弊嗣後各學教官所屬文武生員除受誣
   被告及實有寃抑切已不得已之事申訴控理
   外其有倚恃衣頂抗欠錢糧並揑辭生事唆訟
   陷人等事該教官即申詳督撫學臣免其叅處
   如縱容徇庇不行申報者事發將該教官題叅
[071-26b]
   照溺職例革職如該教官果能盡心訓導六年
   之内所屬士子無前項過犯該督撫學政據實
   保題準其以應升之官即用其見任之員以雍
   正五年為始扣滿六年著有成效者準其一例
   保題○又覆準訓迪生員原繫教官專責今八
   旗生員漢教官不能管攝以致怠忽並不鼓勵
   讀書嗣後於順天府學設立滿教授一人訓導
   一人滿進士舉人貢生赴禮部具呈考取文理
[071-27a]
   優通者擬定正陪送吏部引
 見進士舉人授為教授恩拔副榜歲貢授為訓導令
   其每月將八旗生員考試一次並以時教令騎
   射如有文理不通行止不端者該教官申詳學
   政即行革退如該教官怠惰廢弛有玷厥職許
   順天學政指名題叅○又覆準外省府州縣衞
   以儒學教官兼理武學京衞大宛二縣武生亦
   令儒學教官訓誨約束裁汰原設武學官役其
[071-27b]
   見任武學教授訓導令離任照原品别用○又
   覆準凡計典教官賢否皆由知府具報則知府
   原有稽察之責恐以教官閒員微職不無優容
   行令各省督撫轉飭各府必從公考覈如有姑
   息容隱將各該知府照徇庇例題叅議處○七
   年議準教官之職專司訓迪士子除錢糧拆封
   比較生員拖欠錢糧並州縣會審案件有闗戒
   飭生員之處仍令赴州縣衙門公同辦理外其
[071-28a]
   一切地方事務均不得干與倘州縣不遵定例
   仍傳教官同辦地方事務教官違例前徃干與
   者州縣官照將事務交與不應交之人例議處
   教官照不應得為之律分别議處○乾隆元年
 諭教職乃師儒之官有督課士子之責素䝉
皇考世宗憲皇帝加恩優待屢次訓勉且與有司一體
  賞給封典朕即位以來念其官職卑㣲恐以宂散
  自居不思殫心盡職特加品級以鼓勵之按舊例
[071-28b]
  教職兩官同食一俸未免不敷養廉著從乾隆元
  年春季為始各照品級給與全俸永著為例欽此
   ○三年覆準教官為多士之楷模宜潔清自愛
   不得因循舊習令吏胥門斗索取生員贄見節
   儀至舉報優劣乃甄别大典倘有寃濫於士品
   士習闗繫匪輕嗣後各省教官倘有仍前勒索
   贄見規禮以致舉報優劣不公者令督撫學政
   覈實嚴叅照藉師生名色私相餽送例革職倘
[071-29a]
   别經發覺將督撫學政照例議處書役門斗家
   人有索詐等事䆒明本官是否知情分别照例
   議處書役門斗家人按律以枉法論計贓分别
   治罪○六年
 諭古者黨有庠術有序民生八歲入小學十五入大
  學不獨秀而為士者羣居樂業天下實無不教之
  民是以教化興而風俗厚後世設立教官專以課
  士已非先王有教無類之意而近來教職多繫衰
[071-29b]
  老庸劣之輩不但不能以道德禮義化導齊民並
  其課士之職亦不克舉則安用此官為也朕御極
  之初念其薄俸不足自贍特命增給乃望其修舉
  職業助興教化非以廪餼為養老之具各教職亦
  不當以司鐸為養老之官也著該督撫會同學政
  嚴飭所屬教官務以實心實力勸學興文恪盡課
  士之責其有年力衰頺及庸劣不稱師儒之席者
  秉公甄别咨部罷斥庶訓迪得人而於造士育才
[071-30a]
  之道實有裨益各督撫學政仍當時刻留心永久
  奉行不可茍且塞責欽此○十八年
 諭向例各省教職六年俸滿該督撫學政公同甄别
  堪膺薦舉者保題送部引見年力衰邁者咨部休
  致但督撫陋習既不肯輕薦舉亦不肯多咨退是
  以保題者固屬寥寥而休致者亦不多見蓋視教
  職為無足重輕初不計其為造士之根本也前以
  選拔貢生為教職之階曾諭督撫學政令其加意
[071-30b]
  愼重嗣後教職除有劣蹟者隨時叅劾外至六年
  俸滿堪膺民社者保題其年力未衰可以留任者
  出具考語送部引見如準留任竢後六年再滿仍
  如是甄别年老之員即咨部休致有願來京引見
  者照大計之例該督撫聲明給咨引見至訓導例
  止得升縣佐該上司尤多忽畧嗣後甄别之例與
  教職同著為令欽此
   一童生入學順治四年定直省各儒學視人文
[071-31a]
   多寡分大中小學取進童生大學四十名中學
   三十名小學二十名○八年題準滿洲䝉古漢
   軍子弟歸順天府考試取進童生滿洲百二十
   名䝉古六十名漢軍百二十名其滿洲䝉古子
   弟内院禮部會同考試通清漢文者繙譯漢字
   文一篇通清文者作清字文一篇漢軍子弟令
   順天學院與民童同出題考試○十一年題準
   商籍入學長蘆所屬在直隸者照大學例取進
[071-31b]
   在山東者與陜西所屬寧夏府均照小學例取
   進河東所屬照大學例取進兩淮及兩浙所屬
   照大學例取進○十三年題準減定童生入學
   名數滿洲取八十名䝉古四十名漢軍百名○
   又題準遼陽府照外府大學例取四十名遼海
   二縣各取十有二名○十五年題準直省取進
   童生大府二十名大州縣十有五名小學四五
   名○又題準土司子弟有稍通文理者聽土官
[071-32a]
   具申本縣轉申提學收試以示鼓舞入學名數
   提學慿文酌定○十六年題準順天府取進童
   生二十五名大興宛平二縣各二十名○又題
   準直隸懷來永寧保安昌平四衞及龍門所既
   經歸幷應試童生取州縣官印結廩生保結不
   必别立衞册凡各衞學歸并府州縣者皆照此
   例○又題準湖南辰州五寨照例設學取進童
   生七名○又題準貴州省屬大學取進苖生五
[071-32b]
   名中學三名小學二名均附各學肄業○康熙
   四年題準奉天府取進童生承德錦縣各七名
   遼陽寧逺海城各五名蓋平鐵嶺廣寧各二名
   錦州府學四名竢人文漸充照大中小學定數
   再議○六年題準八旗有願作漢文考試者各
   都統開送到部移送順天學院滿洲䝉古别編
   一號漢軍與漢人同場考試文優者即入順天
   府漢生員額數内○九年題準各直省取進童
[071-33a]
   生大府州縣仍舊中學十有二名小學或八名
   或七名○又題準八旗滿洲䝉古取進童生四
   十名漢軍四十名滿洲䝉古漢軍應試者照漢
   童生例由部轉劄順天府丞先行錄取移送學
   院考試○十二年題準
  盛京八旗子弟通習漢文者與民童同試漢文滿
   洲䝉古編滿字號取進三名漢軍編合字號取
   進二名○十五年議準停止八旗考試○二十
[071-33b]
   二年題準貴州雲南各土官族屬子弟及土人
   應試貴州附於貴陽等府雲南附於雲南等府
   各三年一次共取二十五名皆附各府學册後
   照例解部察覈其土司無用流官之例考取土
   生不準科舉補廩出貢如不願考試亦不必勒
   令應考○二十六年
恩詔八旗準同漢人考試取進童生滿洲䝉古照舊例
   四十名漢軍減去二十名
[071-34a]
  盛京八旗滿洲䝉古照舊例三名漢軍減去一名
   ○又覆準直隸懷來永寧保安三衞仍各取進
   童生八名○二十八年議準增廣江南浙江入
   學名數小學十有二名中學十有六名大學二
   十名府學二十五名○又覆準貴州貴筑縣照
   小學例取進童生八名至永寧獨山麻哈普定
   平越都匀鎭逺安化龍泉銅仁永從十一州縣
   向未設學應試之人於附近州縣考試入學額
[071-34b]
   數仍於各原額内考取册内注明何州縣人報
   部○又議準四川奉節縣學照小學例取進童
   生八名○三十年覆準奉天滿洲䝉古考取童
   生增三名共六名漢軍増二名共三名○三十
   一年覆準貴州安化縣照小學例取進童生八
   名雲南馬龍州寧州呈貢縣各照中學取進十
   有二名師宗州定邊縣元謀縣各照小學取進
   八名○三十二年覆準湖廣五開衞照中學例
[071-35a]
   考取童生十有二名○三十三年覆準宣化府
   學取進童生酌增二名宣化懷安二縣照大學
   取十有五名懷來萬全蔚三縣照中學取十有
   二名西寧龍門赤城三縣照小學取八名○又
   題準滿洲䝉古原取進童生四十名今將上三
   旗内府滿洲佐領内管領及五旗王公府屬滿
   洲佐領子弟歸并考試應量增二十名共取進
   六十名漢軍原取二十名今將上三旗内府旗
[071-35b]
   鼓佐領及五旗王公府屬旗鼓佐領子弟歸并
   考試應量增十名共取進三十名○三十四年
   題準
  盛京考試今增八旗内府佐領子弟滿洲䝉古原
   取童生六名量增四名共十名旗鼓佐領原取
   三名量增二名共五名○三十五年題準守
陵千丁家有佐領品級者有監生部用以年滿考職者
   其子弟許入於
[071-36a]
  盛京八旗漢軍内考試○三十六年題準
  盛京内府佐領子弟嗣後停其考取生員其三十
   四年所增名數悉行裁去○又覆準貴州黎平
   府文武生員七十四名除三名實繫民籍與部
   册相符餘皆為土司族屬即繫土司照黔省例
   將黎平府每考應取土司生員額屬抵算完日
   再行考取○三十八年
諭江南浙江人文稱盛入學名數前已加增今著於府
[071-36b]
 學大學中學小學各增取五名舉行一次以示奬勵
   欽此○四十二年覆準河南考城柘城溫登封
   四縣本繫小學改為中學取進童生十有二名
   ○四十三年覆準湖南各府州縣熟苖童生許
   同民籍應試其取進名數即入該學定額○四
   十四年題準湖廣黃梅縣改復大學雲夢桂陽
   二縣改復中學照例考取○又議準貴州苖民
   照湖廣例即以民籍應試進額不必加增卷面
[071-37a]
   不必分别土官土目子弟廣西土司之民人子
   弟亦照此例○又議準貴州仲家苖民子弟一
   同入學肄業考試仕進○又覆準陜西平涼衞
   原無專學應將平涼府學改為大學加取進童
   生八名專取撥平涼衞童生不必别立衞學○
   四十八年覆準陜州葉縣改為大學照例取進
   ○又覆準福建興化府學但撥取莆田童生不
   撥仙遊與例不符嗣後將莆田仙遊二縣童生
[071-37b]
   同酌量撥取○五十年覆準廣西西隆州科歲
   兩考各取童生六名○五十三年覆準湖廣鎭
   溪所照五寨司例取進童生八名○五十四年
   覆準直隸入學額數除順天府學大興宛平縣
   學名數與江浙同無庸加增外其餘府學原額
   二十名今加三名共二十三名州縣衞大學原
   十有五名今加三名共十有八名中學原十有
   二名今加三名共十有五名小學原八名今加
[071-38a]
   二名共十名○又覆準貴州南龍廳照鎭溪所
   例取進童生八名○又題準湖南衡永寶辰郴
   靖六府州屬苖猺别編字號於正額外量取二
   三名○五十五年覆準湖廣岳州府湖西六屬
   限隔洞庭嗣後於澧州别建考院將府學訓導
   改駐澧州考試時湖東四屬令教授造册送考
   西六屬令訓導造册送考學臣撥進府童即於
   本地發案○又覆準
[071-38b]
昭陵千丁子弟照三十五年
福陵千丁子弟例在
  盛京八旗漢軍内考試○又覆準奉天合字號童
   生額進三名今漢軍人數漸多量加一名○又
   覆準廣東之廣州前右南海清逺肇慶惠州碣
   石潮州八衞及南雄龍州二所各取進童生二
   名其餘三十六衞所各取進一名不必設學設
   官撥入各府學官督率○五十七年覆準江南
[071-39a]
   南陵縣改為大學取進童生二十名○又覆準
永陵千丁子弟入奉天漢軍内考試○五十八年覆準
   浙江武義縣改為中學照例考取○又覆準江
   西興國縣改為中學取進童生十有二名○五
   十九年題準浙江西安縣孔氏本
 至聖適裔自宋南渡時遷浙今讀書人衆嗣後於歲
   科正額外取進二名○又覆準河南襄城縣山
   西太平縣皆改為大學取進童生十有五名山
[071-39b]
   西浮山縣改為中學取進童生十有二名○又
   覆準貴州黃平州向與興隆衞爲兩中學因裁
   衞學歸幷黃平為一中學今應試人多將黃平
   改為大學取進童生十有五名○又覆準四川
   東川府自六十年為始取進童生十有五名○
   又覆準陜西涼州並古浪所取進童生十有二
   名人多額少嗣後增取八名即附涼州衞學○
   六十年覆準江南銅陵縣改為中學照例考取
[071-40a]
   ○又覆準廣東鹽商子弟歲科各取進二十名
   分撥府學及南海番禺二縣學○六十一年
恩詔直省各儒學大學加取七名中學加五名小學加
   三名舉行一次○雍正元年覆準各直省府學
   亦遵
恩詔入學例加七名又
  盛京奉錦二府滿合字號六名者加六名四名者
   加四名其餘各學並視原額加取一倍後不為
[071-40b]
   例
  盛京内府佐領下子弟仍準同滿洲䝉古漢軍考
   試應照康熙三十四年加額例滿洲䝉古共取
   十名漢軍共取五名合五十五年所增千丁子
   弟入學一名共六名○又覆準廣西太平土州
   自雍正二年為始考取童生四名○二年
諭我
聖祖仁皇帝壽考作人六十年來直省應試童子人多
[071-41a]
 額少其令督撫學政會覈人文最盛州縣題請小學
 改為中學中學改為大學大學照府學額取錄欽此
   遵
㫖題準直隸順天府大興宛平二縣乃
  京師首善之地三學各取進童生二十五名通景
   冀定開五州文安寶坻豐潤蠡髙陽河間任邱
   南宮棗强清豐滑東明長垣十有三縣照府學
   額各二十三名薊祁安三州盧龍遷安昌黎樂
[071-41b]
   亭博野新安獻阜城靜海寧津萬全蔚衡水安
   平雞澤成安清河魏南樂内黃二十縣及天津
   衞改為大學各十有八名香河順義深澤青西
   寧靈壽行唐贊皇新河高邑無極新樂曲陽廣
   宗唐山内邱十有六縣改為中學各十有五名
   江南蘇松屬之太倉髙郵通泰邳五州上元江
   寧句容溧陽長洲吳呉江常熟崑山嘉定華亭
   婁上海青浦武進無錫江陰宜興丹徒丹陽金
[071-42a]
   壇山陽鹽城江都儀徵泰興興化二十七縣照
   府學額各二十五名海州及溧水高淳崇明清
   河桃源安東宿遷睢寧沐陽寶應如臯十有一
   縣金山一衞改為大學各二十名江浦六合贛
   榆等縣改為中學各十有六名其通州所屬之
   海門鄉向别取六名今加四名安徽屬之廣德
   州懷寧桐城宣城涇鳯陽五縣照府學額各二
   十五名無爲六安泗宿亳五州潛山太湖宿松
[071-42b]
   黟寧國旌德太平貴池青陽建德當塗蕪湖合
   肥含山建平十有五縣改為大學各二十名望
   江東流繁昌舒城廬江臨淮定逺䝉城懷逺九
   縣改為中學各十有六名江西之南昌新建豐
   城高安宜春清江廬陵吉水安福臨川金谿南
   城新城上饒鄱陽贑寧都十有七縣照府學額
   各二十名奉新永新宜黃東鄉南豐廣昌貴溪
   餘干星子都昌建昌德化湖口大庾十有四縣
[071-43a]
   改為大學各十有五名萍鄉峽江玉山安仁安
   義瑞昌南康石城八縣改為中學各十有二名
   浙江之仁和錢塘海寧嘉興秀水嘉善海鹽平
   湖烏程歸安德清鄞慈谿山陰會稽諸暨餘姚
   臨海金華蘭谿西安建德淳安永嘉麗水二十
   五縣照府學額各二十五名奉化新昌嵊天台
   永康常山瑞安平陽八縣改為大學各二十名
   於潛昌化湯溪江山四縣改為中學各十有六
[071-43b]
   名定海縣定為小學取進十有二名福建之福
   寧州及閩侯官長樂福清莆田仙遊晉江南安
   惠安同安安溪龍溪漳浦海澄南靖平和南平
   建安甌寧建陽崇安卲武長汀上杭永定二十
   五縣照府學額各二十名連江福安二縣改為
   大學各十有五名永春德化尤溪三縣改為中
   學各十有二名湖北之興國沔陽二州江夏武
   昌黃岡蘄水黃梅黃陂京山天門孝感江陵公
[071-44a]
   安石首監利襄陽十有四縣照府學額各二十
   名大冶雲夢二縣改為大學各十有五名應山
   縣改為中學取十有二名湖南之茶陵武岡澧
   郴靖五州長沙善化湘潭攸益陽衡陽衡山耒
   陽零陵祁陽邵陽新化巴陵華容武陵桃源會
   同十有七縣照府學額各二十名湘鄉寧鄉常
   寧安鄉漵浦永興桂陽七縣改為大學各十有
   五名辰溪縣改為中學取十有二名山東之泰
[071-44b]
   安德武定濱濟寧曹東平沂高唐濮膠十有一
   州歴城章邱萊蕪滋陽滕魚臺單曹聊城益都
   壽光安邱諸城掖蓬萊萊陽十有六縣及四氏
   學照府學額各二十名寧海莒二州新城濟陽
   長清陽信海豐樂陵商河利津霑化寧陽鄒城
   武定陶鉅野鄆城汶上東阿陽穀堂邑茌平館
   陶臨淄昌樂日照高密即墨棲霞文登二十八
   縣改為大學各十有五名嶧費觀城高苑䝉陰
[071-45a]
   五縣改為中學各十有二名山西之忻代蒲解
   澤絳六州陽曲榆次文水臨汾洪洞曲沃翼城
   聞喜汾陽介休長治臨晉猗氏安邑高平陽城
   太平襄陵十有八縣照府學額各二十名蔚朔
   遼沁平定五州絳臨大同孟崞夏稷山七縣改
   為大學各十有五名保德吉隰三州黎城壺關
   繁峙興四縣改為中學各十有二名又太原府
   平陽府已分設直隸諸州屬府轄者止各存十
[071-45b]
   一州縣不便將州轄童生撥入府學應將府學
   二十名即於府屬各州縣撥入其蒲州等十二
   州縣除聞喜縣已屬平陽府撥入府學其餘州
   縣照舊例聽往運學考試河南之陳睢二州祥
   符杞太康商邱永城鹿邑安陽河内洛陽九縣
   照府學額各二十名陳留通許中牟西華臨漳
   濟源武陟孟溫偃師靈寶十有一縣改為大學
   各十有五名滎陽原武長葛臨潁四縣改為中
[071-46a]
   學各十有二名陜西之蒲城縣及寧夏等衞照
   府學額各二十名同乾興安涇四州咸陽武功
   鄠興平膚施洛川清㵎寶雞城固安化會寧文
   伏羌泰安十有四縣改為大學各十有五名商
   葭二州三水安平&KR0648陽沔鎭原盛寧禮七縣改
   為中學各十有二名華陰縣向繫中學今將潼
   關衞幷入鳳翔慶陽二府學向止十有五名今
   均照府學額各二十名鎭番衞向繫小學今人
[071-46b]
   文最盛改照大學十有五名平涼府向繫中學
   但平涼衞向取進八名今裁衞附府準照府學
   額二十名涼州衞向繫中學今改照大學十有
   五名古浪所向取進八名今附入涼學再增八
   名四川之嘉定州照府學額取二十名簡眉卭
   雅瀘五州成都崇慶閬中南部遵義五縣改為
   大學各十有五名溫江新繁新津郫巴江津南
   充宜賓富順奉節綏陽洪雅遂寧十有三縣改
[071-47a]
   為中學各十有二名廣東之南海番禺東莞順
   德新會香山海豐海陽潮陽揭陽澄海十有一
   縣照府學額各二十名儋州及三水增城保昌
   英德興寧長樂龍川程鄉饒平十縣改為大學
   各十有五名新寧和平永安大埔惠來平逺鎭
   平開平呉川東安西寧十有一縣改為中學各
   十有二名廣西之全橫賓三州臨桂蒼梧鬱林
   懷集宣化新寧上林七縣照府學額各二十名
[071-47b]
   靈川興安灌陽桂平貴隆安永淳武緣八縣改
   為大學各十有五名平南縣改為中學十有二
   名雲南之安寧晉寧尋甸建水石屛新興趙鄧
   川劔川騰越十州昆明宜良南寧通海河西河
   陽太和浪穹保山楚雄十縣照府學額各二十
   名陸涼霑益寧阿迷賓川五州呈貢䝉自雲南
   三縣改為大學各十有五名和曲州改照中學
   十有二名貴州之貴陽威寧二府向止十有五
[071-48a]
   名鎭逺府止十有六名並貴筑縣今均照府學
   額各二十名畢節縣改照大學十有五名貴定
   清鎭普定甕安安化五縣改為中學各十有二
   名○又覆準廣西西陵縣歲科試取進童生各
   四名○又覆準奉天人文日盛滿字號於額取
   童生十名外再加一名共十有一名合字號額
   取六名外再加二名共八名○又覆準錦州府
   學原額四名除照大學額取七名應加三名外
[071-48b]
   再加二名共額取九名奉天府學除將承德縣
   額取七名照例撥入外再加五名共額取十有
   二名均於各府屬縣内從公取撥○又覆準廣
   西崇善荔波二縣原屬土司今改流已久照西
   陵縣例取進童生四名○又覆準各省新改直
   隸州及該州所轄之縣取進童生無庸撥入府
   學至從前撥入者不必令其改歸○四年覆準
   山西新設朔平寧武二府照山西大學例取進
[071-49a]
   童生十有五名右玉縣繫兩衞歸幷偏闗縣繫
   兩所歸并各取進十有五名左雲平魯二縣大
   同府新設陽高天鎭二縣均照舊衞額各取進
   八名寧武府屬之寧武闗新設縣學照小學例
   取進八名新設神池五寨二縣取進童生各六
   名竢人文充盛題請議增○又覆準東川府改
   隸雲南應試人少酌取進童生十名竢人文漸
   盛再議加額○又覆準江南蘇松常三府新分
[071-49b]
   元和等十有三縣原繫長洲等舊縣分設取進
   生員應於二十五名正額内分取蘇州府屬之
   長洲震澤常熟新陽各進十有三名元和吳江
   昭文崑山各進十有二名松江府屬之華亭婁
   上海福泉各進十有三名奉賢金山南匯青浦
   各進十有二名常州府屬之陽湖金匱宜興各
   進十有三名武進無錫荆溪各進十有二名太
   倉州及嘉定縣各進十有三名鎭洋寶山各進
[071-50a]
   十有二名○又覆準湖南衡永寶辰郴靖六府
   州所屬苖猺向例取一二名今陶淑既久歲科
   考試酌取三名定為例○又覆準雲南威逺地
   方夷人子弟在義學誦習有粗通文理者就元
   江府附考於府學定額外加取二名○又覆準
   黔省苖人子弟考試有文理通順者準於各該
   營府州縣歲科定額外加取一名○又覆準四
   川黎大所原為州治自兵燹之後生童寄籍於
[071-50b]
   各府州縣衞所應試今生齒日繁文風漸盛宜
   專設一學自雍正五年為始取進童生六名○
   五年覆準陜西潼闗衞前經歸并華陰縣改華
   陰中學為大學今衞改為縣華陰仍照中學舊
   額所改潼闗縣學照衞學原額取進童生十有
   二名○又覆準河南胙城延津二縣向均繫小
   學各取進童生八名今胙城裁歸延津應將延
   津縣改為大學照例取進十有五名○又覆準
[071-51a]
   山東復州金州二衞歸幷奉天府見由府丞考
   試此二衞民留居山東萊州府者不過數家即
   入萊州府民籍考試見在二衞生員改歸萊州
   府學裁二衞入學原額○六年覆準粤民流寓
   福建臺灣府年久入籍者臺屬四邑均有户册
   可稽應童試者七百餘人應别編字號於四縣
   内通較粤童文字共取進八名附入府學再有
   續出應試者總以八名為額○又覆準雲南烏
[071-51b]
   䝉府州縣取進童生十名○七年覆準湖南九
   谿永定二衞原均繫小學今合為一縣照大學
   例取進童生十有五名○又覆準雲南普洱升
   府照滇省小學例取進童生八名竢人文漸盛
   再議加額○又覆準山西臨晉縣原取進童生
   二十名今既分為兩縣應各取進十名○又覆
   準四川復設華陽縣繫由成都縣分出應將成
   都縣額取童生十有五名分半歸華陽縣學其
[071-52a]
   見在附生武生各按居址分隸兩縣又威州原
   取進童生十有二名保縣八名今既裁歸保縣
   應將保縣照中學取進十有二名馬湖府已經
   裁汰所屬屏山縣歸幷敘州府並未設學應將
   馬湖府學改為縣學取進童生十有五名○八
   年覆準山東濟南等府既分設直隸州將濟南
   府學減六名歸於泰安等三州兗州府學減六
   名歸於曹州等三州東昌府學減四名歸於髙
[071-52b]
   濮二州青州府學減二名歸於莒州○又覆準
   四川新設十四縣除大定璧山定逺安岳四縣
   先年裁縣未經裁學外將新津郫新繁三縣原
   取進童生十有二名與新設之䨇流崇寧彭三
   縣平分各取進六名德陽梁山二縣原取進童
   生八名與新設之羅江新寧二縣平分各取進
   四名至綿州分設彰明一縣將原取進童生十
   有二名綿州得七名彰明得五名眉州分設青
[071-53a]
   神彭山二縣將原取進童生十有五名眉州得
   七名青神彭山各得四名又滎縣原繫小學人
   文稱盛今分設威逺一縣將滎縣威逺均改作
   中學之半取進童生各六名又奉節原繫中學
   今分設大寧一縣人數僅三分之一應將原取
   進童生十有二名奉節得八名大寧得四名竢
   人文充盛之日學政具題再議○九年覆準向
   來河東專設運司學取進童生二十名嗣將民
[071-53b]
   籍冒入之生員並其子弟改歸原籍見在應試
   人數甚少應照中學之例取進童生十有二名
   ○又覆準江西棚民近年讀書愈衆令地方官
   按入籍二十年以上有田糧廬墓者隨所在各
   州縣考試童生滿五十人以上額外取進一名
   百人以上二名二百人以上三名最多以四名
   為率如不足五十人令與本籍童生慿文考取
    又覆準廣東新會開平二縣界分設鶴山一
[071-54a]
   縣於新會縣原取進童生二十名内分撥五名
   開平縣原取進童生十有二名内分撥三名共
   八名歸鶴山縣取進○又覆準貴州大定府原
   繫州學額取十五名威寧州原繫府學額進二
   十名今大定升府照府學例取進二十名威寧
   雖改府為州然讀書向學者多仍舊考取免其
   減額○十年覆準直隸天津州升府應照府學
   例取進童生二十名於所屬州縣内考取撥入
[071-54b]
   ○又覆準河間府學既將商竈二籍改歸天津
   其取文童未便仍照二十三名之例但裁去商
   竈之數止存八名未免太少應照各府學例取
   進二十名其武童除商竈二籍改歸天津十有
   三名外取進二十二名又寶坻縣原取進文生
   二十三名武生二十名今分設寧河縣寶坻取
   文童十有二名寧河十有一名寶坻取武童十
   有二名寧河八名又天津縣取進童生仍照設
[071-55a]
   州時舊額文十有八名武十有五名○又覆準
   四川成都華陽原繫兩縣與他處分設者不同
   均照中學例每縣取進童生十有二名○又覆
   準雲南鎭沅府及恩樂縣新經改土歸流均照
   小學例取進童生八名分定土著寄籍各四名
   ○又覆準直隸天津縣滄州既隸天津府其商
   竈二籍取進童生商籍文八名武七名竈籍文
   七名武六名○又覆準貴州開泰天柱二縣苖
[071-55b]
   童額進三名今應試僅八九人額多人少應令
   該學政酌量取進如果佳文甚少寧闕毋濫○
   十一年覆準廣西鎭安升府應設立府學取進
   童生十有二名泗城府向無定額亦照鎮安府
   例取進又慶逺府屬改流之東蘭州鎭安府屬
   改流之歸順州取進童生四名又思明府改為
   土州歸寧明州管轄應將思明府學改為寧明
   州學應照大州學例取進童生十有五名○十
[071-56a]
   二年
諭畿輔為天下首善之地是以各府州縣入學之數曾
 加恩增廣惟宣化府屬之蔚州從前原籍山西廣平
 府屬之磁州從前原籍河南及改歸直隸其入學仍
 照晉豫原額又新從山西改歸易州之廣昌縣雖繫
 山邑而入學之數尚不及直隸之小縣此兩州一縣
 當酌議加增著禮部定議具奏欽此遵
㫖議準蔚州磁州照直隸大州縣學取進童生十有八
[071-56b]
   名廣昌縣照直隸小縣學取進童生十名○又
   覆準奉天復州取進童生八名金州新設縣治
   取進童生四名又永吉州長寧縣皆隸奉天府
   學但永吉去府八百餘里長寧更逺應將永吉
   州從前撥入府學生員撥囘州學就近考課長
   寧縣生員不過數名應歸永吉州學帶管其永
   吉長寧仍照原撥入府學原數取進○又覆準
   貴州永豐州照荔波縣設學之例取進童生四
[071-57a]
   名如文理未順寧闕毋濫又黎平府所屬之古
   州照天柱開泰兩縣從前增設苖童考取之例
   擇文理通順者酌取一二名附入府學苖童之
   後以示鼓勵○又覆準陜西商興二州屬之鎮
   安山陽商南平利紫陽石泉白河七縣均繫小
   學從前因應試人少取不及額今文風日開仍
   各照原額取進童生八名○又覆準直隸保定
   正定二府分設易定冀趙深五州其童生入學
[071-57b]
   額數保定府學量減三名以二歸易一歸定正
   定府學量減九名以三歸冀三歸趙二歸深一
   歸定均於各州及所屬縣内取撥奉
㫖升改直隸各州入學額數照例增設其保定正定府
 學仍照原額取進不必裁減○又覆準山東靈山衞
   歸幷膠州衞籍童生應試仍編衞字號照舊取
   進八名○又覆準江南江都縣分設甘泉縣其
   取進童生照長洲元和之例各半分取江都文
[071-58a]
   十有三名武八名甘泉文十有二名武七名新
   設阜寧一縣繫山陽鹽城劃分其取進童生應
   於山陽額内撥歸阜寧文六名武四名於鹽城
   額内撥歸文六名武四名計山陽鹽城各額進
   文童十有九名武十有一名阜寧額進文童十
   有二名武八名○又覆準江南蘇州淮安揚州
   分設太倉通海三直隸州將蘇州府學童生入
   學額數酌撥文五名武二名歸太倉州學揚州
[071-58b]
   府學酌撥文五名武二名歸通州學淮安府學
   酌撥文武各二名歸海州學○又覆準江南徐
   州升府照各府學例取進童生二十名於所屬
   各州縣内取撥新設附府之銅山縣學取進童
   生十有五名○又覆準湖南永順府自設府分
   縣以來文風漸盛應於永順府城内建立考場
   一所永順府學取進童生十有二名於所屬各
   縣内取撥其所屬永順龍山保靖桑植四縣各
[071-59a]
   取進八名又永順縣有永定衞歸幷户口桑植
   縣有慈利縣歸幷户口均有生童見附澧州考
   試今永順府既設考場令歸籍考試即於永順
   桑植額設八名内將歸幷户口取進二名其餘
   六名於兩縣土民内取進其永慈童生不許冒
   頂○又覆準四川䕫州府原屬之達州梁山地
   廣人衆今達州升直隸州梁山又撥入直隸忠
   州應於䕫州府學額進童生二十名内減去六
[071-59b]
   名以四歸梁山二歸達州○又覆準廣西鬱林
   州舊隸梧州府雍正三年升直隸州兼轄博白
   北流陸川興業四縣鬱林額進童生二十名較
   梧屬之蒼梧懷集等縣卷數猶多陸川興業額
   進八名較梧屬容岑二縣巻數亦多而容岑有
   府學可撥鬱林及陸興無撥學之例應將梧州
   府學童生入學之數酌減文五名武三名撥歸
   鬱林州學○又覆準河南河南府分設直隸陜
[071-60a]
   州汝寧府分設直隸光州河南府學量減三名
   撥歸陜州汝寧府學量減四名撥歸光州○又
   覆準安徽廬州鳳陽二府分設直隸六安泗亳
   潁四州酌減廬州府入學童生三名撥歸六安
   州酌減鳳陽府入學五名以二歸泗二歸潁一
   歸亳○又覆準陜西西安延安鞏昌三府分設
   直隸耀同華乾鄜秦六州酌減西安府入學文
   童五名一歸耀屬之白水一歸同屬之朝邑一
[071-60b]
   歸華屬之蒲城一歸乾州屬之武功又減入學
   武童一名歸武功延安府學減文武各三名歸
   鄜州鞏昌府學減文武各三名歸秦州○又覆
   準山東益都縣新分博山一縣又將淄川萊蕪
   兩縣村莊撥入博山照小學例取進童生八名
   益都縣原取進文童二十名武童十有五名今
   既分出鄉社應減去文五名武三名○又覆準
   山東武定州沂州升府各取進童生二十名新
[071-61a]
   設附府之惠民蘭山二縣各取進童生十有五
   名至濟南府學原取進童生二十名先因分設
   泰安武定濱三直隸州減府學六名撥入三州
   學各二今武定州升府濱州復隸武定原撥入
   二州之入學童生共四名應仍歸濟南府學又
   從前兗州府學撥入沂州青州府學撥入莒州
   東昌府學撥入高唐州各入學童生二名仍歸
   兗青東三府○又覆準安徽壽州分設鳳臺縣
[071-61b]
   壽州原取進文童二十名酌分八名武童十有
   五名酌分六名入鳳臺縣學○又覆準河南陳
   許二州升府各取進童生二十名新設附府之
   淮寧石梁二縣各取進童生十有五名○又覆
   準山西太原府學原取進童生二十名酌減三
   名以一名歸直隸忻州二名歸直隸代州又蒲
   州升府於平陽府取進童生二十名内分三名
   共取進十有五名又澤州升府取進童生十有
[071-62a]
   五名○又覆準福建福寧州升府取進童生二
   十名新設附府之霞浦縣學取進童生十有五
   名古田縣分設屛南縣原取進童生十有二名
   應加四名照小縣例與屛南中分每縣各八名
   永春縣升州原取進童生十有二名加三名以
   符州學之數大田縣向繫小學邇來人文日盛
   改為中學取進童生十有二名○又議準川省
   各屬土司苖童與漢民文武童生一幷憑文去
[071-62b]
   取卷面不必分别取額不必加增○是年
恩詔各省儒學大學加七名中學加五名小學加三名
 舉行一次○乾隆元年
 恩詔奉天府學滿字號照中學例加五名錦州學復
  州學合字號照小學例加三名其遼陽州等學原
  額七名五名者加二名四名二名者加一名○又
   覆準廣東嘉應州屬之興寧長樂二縣前隸惠
   州府平逺鎭平二縣前隸潮州府皆有撥府之
[071-63a]
   入學童生今四縣屬嘉應州應將惠州府學減
   三名歸興寧長樂二縣潮州府學減二名歸平
   逺鎮平二縣憑文考取撥入州學於潮州府學
   減武生二名歸嘉應州學又連州前屬廣州府
   亦有撥府之入學童生今改為直隸州應於廣
   州府學減一名歸連州學○又覆準河南復設
   南召縣應照中學例取進童生十有五名○又
   覆準廣東普寧縣取進童生八名自雍正十年
[071-63b]
   將潮陽縣之&KR1673水洋烏貴山等處割附普寧應
   於潮陽額進文童二十名内酌撥二名武童十
   五名内酌撥一名歸普寧縣學○又覆準陜西
   同州升府取進童生二十名新設之大荔縣取
   進文童二十名武童十有五名再雍正十三年
   將西安府文童入學數内撥入耀州屬之白水
   縣同州屬之朝邑縣華州屬之蒲城縣乾州並
   所屬之武功縣各一名又撥歸武功縣武童入
[071-64a]
   學一名今朝邑白水蒲城均歸同州府管轄已
   别設額數原撥入三縣之入學文童各一名仍
   歸西安府學又陜省各府入學皆二十名西安
   府學止存文十八名武十九名應加取文二名
   武一名○又覆準湖北宜昌新設府治取進童
   生二十名彝陵州改東湖縣取進童生十有五
   名○又覆準山東曹州泰安州升府均取進文
   武童生各二十名新設附府之菏澤泰安二縣
[071-64b]
   均取進文童二十名武童十有五名至從前泰
   安州增額二名繫從濟南府學減撥曹州東平
   州增額各二名均從兖州府學減撥濮州增額
   二名從東昌府學減撥今仍歸濟南兖州東昌
   三府學取進○二年覆準河南南陽縣分設南
   召縣既别立學取進童生十有二名其南陽縣
   原取進之二十一名減去六名仍存十有五名
   ○又覆準甘肅口外安西沙州靖逆柳溝赤金
[071-65a]
   五衞所童生準赴肅州考試取進童生十名暫
   附肅州學管轄其西寧府屬之大通衞取進童
   生一名附入府學○又覆準安徽潁州升府取
   進童生二十名新設附府之阜陽縣取進童生
   十有五名從前鳳陽府學撥入潁州學二名亳
   州學一名今潁升府學亳歸潁州府管轄原撥
   入學名數仍歸鳳陽○又覆準陜西葭州並所
   屬之府谷神木二縣復改隸榆林府從前延安
[071-65b]
   府童生入學額内撥入葭州一名應仍歸延安
   如葭州府谷神木三州縣人文較盛與榆林懷
   逺二縣童生一例取入榆林府學額進十二名
   内○又覆準奉天長寧縣裁歸永吉州應將長
   寧縣取進童生二名入於永吉州額内取進四
   名○三年覆準湖南沅州升府取進童生十有
   五名新設附府之芷陽縣取進童生十有五名
   苖童三名又辰州府學既撥出沅州及黔陽麻
[071-66a]
   陽二縣酌減入學童生二名存十有八名 又
   覆準甘肅移駐臨洮府照該省府學例取進童
   生二十名狄道縣升州照該省州學例取進童
   生十有五名臯蘭縣照中學例取進童生十有
   二名○又覆準貴州南籠改廳為府應照中學
   例取進童生十有二名○四年覆準湖北宣恩
   來鳳利川咸豐四縣原繫土司改設今應童子
   試者已百餘人準暫附宜昌府考試别編新字
[071-66b]
   號四縣共酌取童生一二名暫歸恩施縣學管
   轄○又覆準雲南威逺土州從前附考元江府
   於元江府學取進額數外加取二名今威逺改
   隸鎭沅府元江府加額二名應撥歸鎭沅於府
   學取進定額外加取威逺童生二名○又覆準
   直隸山海衞改為臨榆縣從前深河以西童生
   在山海衞學額内取進今改隸撫寧應將山海
   衞入學童生文十有八名武十有五名額内撥
[071-67a]
   三名歸於撫寧縣學共取進童生文十有八名
   武十有五名新設臨榆縣照中學例取進童生
   文十有五名武十有二名再昌黎樂亭盧龍遷
   安灤州各有應試童生改隸臨榆該學政於考
   試時將永平府屬試巻比較如臨榆佳卷果多
   酌量寛取二三名撥入永平府學無庸别議加
   額○又覆準福建霞浦縣分設福鼎縣霞浦縣
   學原取進童生十有五名今兩縣平分嗣後取
[071-67b]
   進童生霞浦縣學八名福鼎縣學七名○又覆
   準嗣後凡貴州歸化未久之苖有能讀書赴考
   者準其報名應試照加額取進其歸化雖經百
   年近始知讀書者亦準與歸化未久之苗童報
   名應試於加額内取進其餘歸化年久在未經
   題請加增苗額之先已同漢童考試者仍與漢
   童同照原額取進地方官不得因其祖籍苗民
   以新苗童送試漢童亦不得以既定有苗額阻
[071-68a]
   抑 又覆準甘肅臯蘭縣仍照蘭州原額取進
   童生十有五名○五年覆準陜西寧夏府屬新
   渠寶豐二縣裁汰二縣之民從前原隸靈州寧
   夏寧朔中衞平羅五州縣今仍歸本籍其户口
   原不加多若將新寶兩縣入學二十四名之數
   盡數撥增未免太浮令該學政於五州縣内視
   人文多寡酌量增取十有六名以八名分隸各
   學再以八名撥入寧夏府學以符該省大府之
[071-68b]
   例○又覆準浙江長興蕭山二縣學照府學例
   取進童生二十五名○又覆準廣東新設之豐
   順縣照小學例取進童生八名於海陽縣額進
   之文二十名武十有六名内各減四名揭陽縣
   之文武各十有五名嘉應州之文二十名武十
   有二名内各減二名歸豐順縣取進嗣後海揭
   二縣嘉應州均照減額取進○又覆準福建永
   春州應試童生多至七千名酌增三名共取進
[071-69a]
   童生十有八名○又覆準福建德化縣酌增童
   生入學四名共十有八名○六年覆準四川新
   升之嘉定潼川二府取進童生各十有五名○
   七年覆準河南許州府仍改為直隸州但應試
   童生三倍於前仍照府學例取進二十名○九
   年覆準直隸遵化州升為直隸州照大學例取
   進童生文十有八名武十有五名内定文武各
   三名於所屬之玉田豐潤二縣酌撥州學○十
[071-69b]
   年覆準
  盛京工部所屬五六品官及司匠所屬之千丁與
   四品所屬之千丁並無差别準其入於奉天府
   漢軍内考試○十二年覆準裁永吉州改為吉
   林理事同知其文武生童即歸理事同知管轄
   入學額數照舊例考取○十三年
 諭朕親詣闕里釋奠於
 先師山東通省入學名數著增廣一次府學大學三
[071-70a]
  名中學二名小學一名欽此○又覆準陜西華陰
   縣屯籍士子向居潼關一縣之半今潼關縣裁
   歸同知管轄華陰屯户統歸經理原潼關縣取
   進童生十有二名酌留九名於廳學餘三名以
   二歸大荔縣一歸朝邑縣取進○十六年
 諭朕問俗觀風南巡江浙念三呉兩浙人文所萃本
  年歲試文童府學及州學大學著增五名中學四
  名小學三名欽此○又覆準山東膠州學取進靈
[071-70b]
   山衞童生八名今衞籍應試人少減去三名仍
   存五名○十七年覆準四川眉州學加取進童
   生三名定為十名青神彭山二縣學各加取二
   名定為六名○十八年覆準四川綿州學加取
   進童生三名定為十名德陽羅江二縣學各加
   二名定為六名新津雙流新繁彭郫崇寧六縣
   學各加二名定為八名○二十一年覆準江南
   金山衞學酌減四名歲科兩試準取進文童十
[071-71a]
   有六名仍歸華亭縣收考
 
 
 
 
 
 
 
[071-71b]
 
 
 
 
 
 
 
欽定大清會典則例巻六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