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13 欽定大清會典則例-清-高宗弘曆 (master)


[141-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大清會典則例卷一百三十七
   工部
    屯田清吏司
山陵
   一
寳城
昭西陵周環三十四丈五尺
[141-1b]
孝陵周環六十七丈
孝東陵周環三十四丈七尺九寸
景陵周環七十丈一尺五寸
泰陵周環六十五丈
 孝賢皇后陵寢同
    一
 方城崇墉雉堞
昭西陵廣五丈縱三丈六尺髙二丈二尺七寸
[141-2a]
孝陵廣六丈三尺縱四丈三尺三寸髙二丈三尺五寸
孝東陵廣十丈有二寸縱三丈二尺二寸髙二丈六尺
   七寸
景陵廣六丈五尺縱四丈五尺六寸髙二丈四尺
㤗陵廣六丈五尺縱如之髙二丈三尺九寸
 孝賢皇后陵寢同
    一
 明樓重檐覆黄琉璃
[141-2b]
昭西陵廣二丈六尺縱如之檐髙一丈四尺五寸内碑
   一髙一丈五尺五寸廣五尺五寸厚二尺六寸
   仰覆蓮座髙五尺廣七尺三寸飾金字繪五采
孝陵
孝東陵
景陵
㤗陵同
 孝賢皇后陵寢同碑不/鑴字
[141-3a]
   一祭臺以白石為之
昭西陵廣一丈九尺四寸縱五尺三寸高四尺五寸各
陵同
   一
  二柱門
孝陵廣二丈一尺八寸石柱二高丈九尺九寸門楣閾
   飾五采扉朱&KR0905
景陵
[141-3b]
泰陵
 孝賢皇后陵寢同
   一琉璃花門曰
陵寢門皆三門金釘朱扉在
隆恩殿後惟
昭西陵於殿之左右各建門一廣二丈三尺九寸縱一
   丈一尺五寸檐高一丈三尺六寸於
 隆恩門内設重垣建琉璃花門三中廣二丈三尺二
[141-4a]
   寸縱一丈一尺高一丈三尺三寸左右廣一丈
   七尺五寸縱一丈檐高一丈二尺六寸
孝陵三門中廣二丈三尺縱一丈檐高一丈五尺五寸
   左右廣丈六尺六寸縱七尺七寸檐高一丈二
   尺八寸
孝東陵
景陵
泰陵
[141-4b]
 孝賢皇后陵寢同
   一
隆恩殿五間重檐脊四下覆以黄琉璃崇階石䦨凡五
   出陛
昭西陵廣八丈縱五丈一尺八寸檐高一丈七尺四寸
孝東陵同
孝陵廣九丈四尺縱五丈三尺檐高一丈七尺
景陵
[141-5a]
泰陵
 孝賢皇后陵寢饗殿均同
   一
  兩廡各五間
昭西陵廣五丈五尺縱二丈二尺二寸檐高一丈二尺
孝東陵同
孝陵廣七丈七尺縱二丈五尺檐高一丈二尺五寸
景陵
[141-5b]
泰陵
 孝賢皇后陵寢同
   一燎鑪二
昭西陵廣九尺三寸縱六尺六寸高八尺五寸各
陵同
   一
 隆恩門五間
昭西陵廣五丈一尺五寸縱二丈檐髙一丈二尺二寸
[141-6a]
孝東陵同
孝陵廣六丈二尺五寸縱二丈八尺檐高一丈三尺
景陵
泰陵
 孝賢皇后陵寢均同
   一
 神廚五間
昭西陵廣六丈八尺縱二丈三尺五寸檐高一丈二尺
[141-6b]
   五寸各
陵同
   一
 神庫南北各三間
昭西陵廣三丈七尺縱二丈三尺五寸檐高一丈一尺
   五寸各
陵同
   一宰牲亭重檐氣樓
[141-7a]
昭西陵廣二丈八尺五寸縱如之檐高一丈二尺各
陵同
   一井亭
昭西陵廣一丈縱如之檐高七尺五寸各
陵同
   一
 神道碑亭
昭西陵廣二丈七尺縱如之檐高丈七尺内碑一高一
[141-7b]
   丈八尺五寸廣六尺三寸厚二尺八寸龍趺長
   一丈五尺五寸高五尺二寸
孝陵
景陵
泰陵同
 孝賢皇后陵寢同碑不/鑴字
   一
 龍鳯門三門兩旁翊垣均飾以琉璃扉朱&KR0905
[141-8a]
孝陵廣三丈二尺九寸高二丈一尺五寸
泰陵廣十丈八尺七寸高二丈五尺三寸
   一石像生
孝陵龍鳯門南朝衣冠介胄文武臣像各三對卧立麒
   麟獅象馬駝狻猊各一對凡十有八對望柱二
   高九尺
景陵五對望柱二
泰陵
[141-8b]
 孝賢皇后陵寢同
   一
聖徳神功碑亭重檐
孝陵廣七丈四尺縱亦如之檐計高三丈有二尺内碑
   高二丈有六寸廣六尺七寸厚二尺三寸龍趺
   長丈六尺三寸高五尺六寸
景陵廣七丈二尺五寸縱如之檐高三丈一尺六寸列
   碑二各髙二丈三尺廣七尺四寸厚二尺九寸
[141-9a]
   龍趺各長丈六尺髙六尺一寸
泰陵同
   一
 擎天柱
孝陵柱高二丈五尺徑四尺二寸座高五尺二寸徑八
   尺七寸四周石䦨各髙五尺五寸各面廣一丈
   四尺七寸
景陵
[141-9b]
泰陵同
   一
  具服殿三間
孝陵廣三丈四尺縱二丈三尺檐高一丈
泰陵同
   一
  大紅門
孝陵廣十有一丈七尺六寸縱三丈四尺六寸檐高二
[141-10a]
   丈五尺
泰陵廣十有一丈九尺三寸縱三丈五尺三寸檐高二
   丈二尺九寸
   一
  石坊
孝陵二均廣九丈七尺五寸高二丈三尺六寸
泰陵三均廣九丈有九寸高二丈四尺六寸
 孝賢皇后陵寢廣七丈有一寸高二丈五尺八寸
[141-10b]
   一石橋
孝陵七洞五洞橋各一三洞橋三均在
 龍鳯門以内
陵寢門内外平橋各一
孝東陵三洞橋一在
 隆恩門前
景陵三洞橋三在
 神道碑亭前
[141-11a]
泰陵大紅門前五洞橋一
 龍鳯門外七洞橋一平橋一
 神道碑亭前三洞橋三
 孝賢皇后陵寢望柱前五洞橋一
  碑亭前一洞橋一大門前三洞橋三
 陵寢門外一洞橋三
   一下馬石牌
昭西陵高一丈三尺六寸廣三尺四寸厚一尺四寸在
[141-11b]
 神道碑亭前東西相距五十丈
孝陵紅門外石坊前東西各一
 神道碑亭前東西各一高廣厚同上
景陵與
昭西陵同
泰陵大紅門前二
 神道碑亭前二
 孝賢皇后陵寢神道碑亭前東西各一高廣厚同
[141-12a]
   一
 神道
孝陵自大紅門達
 龍鳯門越一洞橋七洞橋五洞橋至
 神道碑中為
孝陵東為
孝東陵由七洞橋北東轉折而至
 大碑樓北為
[141-12b]
景陵由七洞橋南西轉折而北為
 孝賢皇后陵寢
昭西陵在
  大紅門之東
泰陵自大紅門越七洞橋達
 龍鳯門經三洞橋至
 神道碑為
泰陵
[141-13a]
   一圍牆
昭西陵内圍牆一百八丈一尺五寸高一丈一尺外圍
   牆一百三十六丈一尺高一丈二尺三寸
孝陵内圍牆一百九十七丈一尺五寸高一丈一尺外
   圍牆六千四百三十九丈四尺八寸高一丈三
   尺
孝東陵内圍牆一百六十二丈三尺七寸高同上
景陵内圍牆一百七十九丈四尺五寸高同上
[141-13b]
泰陵内圍牆一百九十四丈五尺一寸高一丈三尺外
   圍牆四千三百九十九丈高一丈四尺五寸
 孝賢皇后陵寢内圍牆一百九十丈三尺二寸高一
   丈三尺
   一紅柱
東陵各
陵均設内紅柱每間十有五丈立一柱貫以朱繩外圍
   牆外每里立外紅柱三周三百二十里
[141-14a]
泰陵每十有五丈立紅柱一周一百五十六里
   一
  園寢規制琉璃花門
景陵皇貴妃園寢廣一丈八尺二寸縱八尺八寸檐高
   一丈一尺
  妃園寢廣一丈八尺五寸縱九尺六寸檐高一丈
   二尺三寸
泰陵妃園寢廣一丈九尺縱九尺五寸檐高一丈三尺
[141-14b]
  端慧皇太子園寢廣一丈八尺四寸縱八尺檐高
   一丈二尺
  榮親王園寢廣一丈六尺二寸縱六尺檐高一丈
   八寸
  端親王園寢廣一丈六尺縱六尺檐高一丈六寸
  懐親王
  皇三子園寢同○饗殿
景陵皇貴妃園寢廣八丈二尺縱四丈四尺五寸檐高
[141-15a]
   一丈三尺五寸
  妃園寢廣六丈七尺縱三丈四尺檐高一丈三尺
泰陵妃園寢廣六丈縱三丈四尺檐高一丈三尺
  端慧皇太子園寢廣六丈五尺四寸縱三丈四尺
   檐高一丈四尺
  榮親王園寢廣三丈八尺六寸縱二丈六尺五寸
   檐高一丈二尺
  端親王園寢廣三丈八尺縱二丈五尺檐高一丈
[141-15b]
   二尺
  懐親王
  皇三子園寢同○燎鑪
景陵皇貴妃園寢廣九尺七寸縱七尺高七尺三寸
  妃園寢廣八尺七寸縱六尺一寸高七尺
泰陵妃園寢廣九尺縱六尺四寸髙六尺六寸
  端慧皇太子園寢廣九尺三寸縱六尺六寸高七
   尺○大門
[141-16a]
景陵皇貴妃園寢廣四丈七尺二寸縱二丈八尺六寸
   檐高一丈二尺六寸
  妃園寢廣三丈八尺五寸縱二丈六尺五寸檐高
   一丈一尺五寸
泰陵妃園寢廣三丈八尺五寸縱二丈六尺五寸檐高
   一丈一尺五寸
  端慧皇太子園寢廣五丈一尺縱二丈二尺檐髙
   一丈一尺五寸
[141-16b]
  榮親王園寢廣三丈五尺縱二丈一尺檐高一丈
   一尺
  端親王園寢廣三丈四尺縱二丈檐高一丈五寸
  懐親王
  皇三子園寢同○東西廂
景陵皇貴妃園寢各五間廣五丈五尺縱二丈一尺五
   寸檐高九尺二寸
  妃園寢各五間廣五丈一尺縱一丈七尺檐高九
[141-17a]
   尺
泰陵妃園寢各三間廣二丈一尺縱一丈七尺檐高九
   尺
  端慧皇太子園寢各五間廣五丈四尺縱二丈二
   尺檐高一丈一尺
  榮親王園寢各三間廣三丈八尺六寸縱二丈六
   尺五寸檐高一丈二尺
  端親王園寢各三間廣三丈一尺縱一丈二尺檐
[141-17b]
   高一丈
  懐親王
  皇三子園寢同
   一興建
陵工順治十八年題準
孝陵取土於磨盤山燒甎於遵化州溫泉燒灰於薊州
   井兒峪禪房峪青白石於房山縣盧家莊大石
   窩青砂石於宛平縣馬鞍山豆渣石於遵化州
[141-18a]
   鮎魚關採取用部匠及直𨽻山東山西匠役給
   價成造至需用臨清甎移咨山東廵撫燒解○
   康熙二年差禮部滿漢尚書各一人欽天監官
   二人㳟擬
陵工方位工部滿漢尚書各一人輪班督理八旗各咨
   取才能官一人同工部司官協理工程○八年
   題準
孝陵凡有應修之處不拘年分由部具題交禮部選擇
[141-18b]
   吉日即行修理○五十七年題準
孝東陵取土燒甎灰採石均照
孝陵定例匠役於
  京城直𨽻取用○五十八年題準臨清甎停其燒
   解交
陵工甎舖户照臨清式様在遵化州溫泉燒造○雍正
   元年題準
景陵取土燒甎灰採石照
[141-19a]
孝陵定例辦理○乾隆元年題準
泰陵取土燒甎於易州北河頭村燒灰於房山縣韓竒
   村淶水縣壇山村採石於房山縣盧家莊大石
   窩○又奏準溫泉窰移於四十里外遵化州之
   十里舖燒造○十七年奏準
東陵甎窰仍於溫泉燒造
   一
皇陵工部
[141-19b]
東陵管理修造事務衙門設於石門堡今石/門驛康熙二十
   五年鑄給關防○乾隆元年設立
泰陵工部於易州○二年奏準頒發
泰陵管理修造事務關防每年題請
 欽㸃大臣掌管○十二年遵
 㫖議準改擬
東陵工部辦理事務關防令郎中掌管其動支錢糧呈
   明總理
[141-20a]
陵寢事務衙門察覈仍用
東陵承辦事務關防○又議準増給
泰陵承辦事務關防其修造事務關防改擬
泰陵工部辦理事務字様令郎中掌管
   一
陵工官役石門工部額設郎中一人員外郎三人筆帖
   式四人書吏二名守庫把總一人廵兵四十名
   由馬蘭鎮撥給
[141-20b]
昭西陵
孝陵
孝東陵
景陵各設領催一名匠役四十名灑掃人十六名樹户
昭西陵二十名
孝陵
景陵各百名均咨直𨽻總督於遵化州豐潤縣民人内
   召募○乾隆元年奏準
[141-21a]
泰陵工部設郎中一人員外郎一人筆帖式二人守庫
   把總一人廵兵四十名由泰寧鎮撥給領催一
   名匠役四十名灑掃人十有六名樹户百名均
   由部行直𨽻總督於易州涿州淶水等州縣召
   募○二年奏準增設主事一人書吏二名○五
   年議準
東西兩陵工部郎中等官歸
陵寢總理貝勒大臣管轄一切修造事冝均聽察辦○
[141-21b]
   十七年奏準
 孝賢皇后陵寢增設員外郎一人一應工程事務歸
   并石門工部辦理領催一名匠役二十名灑掃
   人十有六名樹户百名均於遵化豐潤等附近
   州縣民人内召募
   一
陵寢廨舎營房康熙二年定
孝陵内務府郎中一人員外郎二人尚茶正尚膳正内
[141-22a]
   管領各一人各給房四間首領内監十有二人
   執事人役四十名各給房三間禮部衙署四十
   間郎中一人給房三間執事人役及牛羊圏共
   房一百八十五間又蓋造八旗官兵營房總管
   一人給房六間翼領二人防禦十有六人各給
   房三間領催驍騎八十名每名二間馬蘭關副
   將衙署八十二間都司三十一間左營守備二
   十間右營守備十有四間千總署五所每所四
[141-22b]
   間把總署十所每所三間兵丁營房六百四十
   四間○十九年蓋造
景陵内務府官房總管一人員外郎二人尚膳正二人
   各給房四間尚茶正内管領副内管領各一人
   筆帖式二人首領内監十有二人執事人役七
   十名各給房二間禮部衙署二十七間郎中一
   人員外郎二人各給房四間讀祝官二人贊禮
   郎四人各三間筆帖式二人各二間執事人役
[141-23a]
   及牛羊圏共房一百七十間八旗官兵營房總
   管給房八間翼領二人各六間防禦十有六人
   各四間筆帖式二人領催驍騎八十名各二間
   ○二十一年蓋造
景陵妃園寢内務府官房副内管領一人給房四間内
   監四名執事人役四十三名各給房二間禮部
   讀祝官二人贊禮郎三人各三間筆帖式二人
   各二間執事人役五十二名各一間八旗營房
[141-23b]
   防禦八人各四間筆帖式一人領催驍騎四十
   名各二間○二十五年建造石門工部衙署二
   十四間郎中一人員外郎二人各給房三間筆
   帖式四人各二間○二十七年蓋造
昭西陵内務府官房郎中尚茶正尚膳正内管領各一
   人各給房四間筆帖式二人各給房三間首領
   内監十有二人各給房三間執事人役四十名
   各給房二間禮部衙署二十六間郎中一人員
[141-24a]
   外郎二人各四間讀祝官二人贊禮郎四人各
   三間筆帖式四人各二間執事人役及牛羊圏
   共房一百六十七間八旗防禦十有六人領催
   驍騎八十名各給住房如
孝陵例○五十一年增建
景陵内務府官房十有一所所各二間○五十七年蓋
   造
孝東陵内務府官房郎中一人員外郎二人尚茶正尚
[141-24b]
   膳正内管領各一人首領内監十有二人執事
   人役五十四名各給住房間數與
孝陵同禮部牛羊圏十有二間又設八旗防禦十有六
   人即以
孝陵禮部官員房十六所共七十二間分撥居住○雍
   正元年增建
景陵内務府官房二十二所所各二間○是年於新城
   東馬家莊建造
[141-25a]
昭西陵貴人園寢大門三間飾以五采琉璃花門一間
   繚以周垣均覆緑琉璃瓦大門外東西廂各三
   間○三年建造
東陵王府一百三十間公府四十間侍衛官房三十三
   所每所六間○是年增建
昭西陵貴人園寢饗殿五間飾五采金朱覆以緑琉璃
   瓦○四年奉
㫖各
[141-25b]
陵内務府額設員外郎二人内改設主事一人再於
孝陵增設内副管領一人給與住房三間○八年議準
   建造泰寧營南百全副將衙署二十間兩營把
   總各三間兵丁營房二百間北百全都司衙署
   十四間千總四間把總三間兵丁營房二百間
   下龍華守備千把兵丁營房與北百全同○乾
   隆元年設守衛
泰陵官房貝勒府六十間公府四十間大臣房十所共
[141-26a]
   六十間承辦事務衙署十九間祝版房二十間
   侍衛官房四十六所每所六間内務府總管員
   外郎主事内管領副内管領尚茶正各一人尚
   膳正筆帖式各二人首領内監十有二人執事
   人役五十四名各給房如
景陵例禮部衙署三十間郎中一人員外郎一人讀祝
   官二人贊禮郎四人筆帖式二人執事人役一
   百五十一名各給房如
[141-26b]
景陵例工部衙署二十間郎中員外郎各一人筆帖式
   二人各給房如禮部又設八旗官兵營房總管
   給房七間翼領二人各五間防禦十有六人各
   四間筆帖式二人領催驍騎八十名各二間○
   又奏準各

 隆恩門外兩旁令欽天監官相度地勢各增設版房
   三間下鋪城甎上覆以錫飾以紅油令守䕶官
[141-27a]
   軍直宿○又奏準泰寧地方於雍正八年原議
   定額設副將一人都司守備各一人千總二人
   把總四人馬歩兵六百名今請改協為鎮應蓋
   造總兵衙署百二十間大門以外照壁石獅旗
   杆栅䦨等項照例設立將原有副將衙署改為
   新增逰擊駐劄都司衙署改為守備駐劄增設
   千總二人各蓋衙署六閒把總四人各蓋衙署
   五間外委千把總各二人各給房三間增兵四
[141-27b]
   百名除二百名分撥房山淶水二縣外餘二百
   名各蓋給營房二間每馬兵二名給馬棚一間
   所需工料行文總理工程處辦理再泰寧營舊
   設千把衙署僅四間三間兵丁營房人各一間
   不敷棲止且無馬埸請均照新設千把兵丁衙
   署營房之例一律增蓋○又奏準
泰陵禮部祝版房並乳牛圏移建於夏莊○二年議準
泰陵牛羊圏亦移建於夏莊○三年設
[141-28a]
泰陵妃園寢官房内務府主事副内管領各一人内監
   六名執事人三十名禮部主事一人讀祝官二
   人贊禮郎三人筆帖式二人執事人役五十二
   名工部主事一人八旗防禦八人領催驍騎四
   十名又張家莊
  端親王等園寢執事人二十名王家莊
  懐親王
  皇三子園寢執事人十名均照
[141-28b]
泰陵官員兵役間數給房居住○又議準泰寧鎮屬左
   右兩營官兵原為守䕶
陵寢風水而設除内外紅柱汛撥分防及各項差遺外
   存營兵僅六十餘名今新增各
  園寢皆需廵察看守不敷分撥請增千把各一人
   步兵百名應需衙署營房照㤗寧鎮官兵之例
   一式建造令直督委官確估動項興修工竣報
   部題銷○七年奏準各
[141-29a]
陵增設驍騎校二人各給住房三間即於侍衛官房内
   撥補各
  園寢增設驍騎校一人各給住房三間○又奏準
   朱華山
  端慧皇太子園寢應建官房内務府内副管領尚
   茶副尚膳副各一人内監二人各給房三間執
   事人二十名各二間禮部讀祝官二人贊禮郎
   三人各給房六間八旗委署翼領一人防禦七
[141-29b]
   人委署驍騎校及領催驍騎四十名均照例給
   房居住○又奏準朱華山添建千總把總馬守
   兵住屋千總一人給房六間外委把總一人給
   房三間馬兵十有一名守兵四十八名各給房
   二間○又奏準馬蘭鎮所屬龍洞峪哨馬營琉
   璃厰王家峪等處均關𦂳要游廵兵丁不敷分
   撥請增設馬兵三十六名守兵八十四名共蓋
   營房二百四十間○八年建
[141-30a]
景陵皇貴妃園寢官房内務府員外郎一人内監四人
   執事人二十二名禮部讀祝官二人贊禮郎三
   人校尉六名八旗防禦四人驍騎校一人領催
   驍騎四十名各照應得間數給房居住○十年
   議準增造
泰陵工部庫房十有六間○十五年議準增建馬蘭鎮
   兵丁營房百間○十七年蓋造
 孝賢皇后陵寢及
[141-30b]
  妃園寢官房内務府郎中員外郎主事尚茶正尚
   膳正内管領内副管領各一人筆帖式二人首
   領内監十有八人執事人役八十四名禮部衙
   署二十九間郎中一人員外郎二人讀祝官二
   人贊禮郎四人筆帖式四人執事人役一百七
   十九名牛羊圏四所八旗官兵一百五十二人
   各給官房營房均如
景陵例
[141-31a]
   一存留備用錢糧嵗咨工部陸續給發每具領
   以五百兩為則留貯馬蘭峪永濟庫凡遇竒零
   工程及祭饗辦運器用均呈報承辦事務衙門
   動攴存庫銀及時備辦事竣咨部覈銷不敷備
   用再請給發如工程稍大者報部别行覈給○
   乾隆十八年覆準
陵寢風水圍牆以及水洞栅闌鐵&KR0905等項如有應修由
   馬蘭泰寧二鎮察報
[141-31b]
陵寢工部郎中呈明承辦事務衙門委官會同勘寔咨
   部覈覆非繫嵗修由部酌給興舉仍令該鎮委
   監修官隨工察驗工竣造册出結報部覈銷
   一四時祭饗所用紙張顔料布疋金銀錫箔等
   項均咨部覆準行文户部由部委官支領成造
   ○二十一年
 諭
陵寢妥侑
[141-32a]
先靈襄事人員理冝有所専屬向來在
陵辦事司官皆由在京司官内論俸升用其總理事務
  之貝勒等既非本部堂官而在京堂官又相距路
  逺無從稽察遇有應修工程雖照例委官察估究
  未能覈實妥確殊非敬事之道其如何俾有専屬
  及應修大小各工如何稽察考覈以昭慎重之處
  著該部詳議具奏欽此遵
 㫖議準
[141-32b]
東西兩陵工部司官從前原屬臣部自乾隆五年將石
   門郎中等官歸并貝勒等管轄是以遇有應修
   大小各工均由該貝勒等委該處工部司官估
   修所需錢糧向不
  奏
 聞均咨臣部辦理殊非敬事之道請嗣後
東西兩陵工部司官仍歸本部管轄但該處司官原由
   各衙門司官内論俸升補多有不諳工程者請
[141-33a]
   嗣後凡有竒零黏補工程
陵寢重地亦未便不時興作應於每年十月内令該貝
   勒等通行察勘將實在應修之處彚總具奏由
   部委諳練工程司官前往會同該處官員詳察
   果繫應修者即行確估由部覈給錢糧委部員
   前往會同該處司官修理仍令該貝勒等不時
   稽察統竢工竣報部由部别委司官按例覈算
   造册奏銷倘遇必需即行修理之工亦令該貝
[141-33b]
   勒等隨時具
  奏亦照此辦理庻
陵寢司官既有専屬而大小工程亦昭敬謹再考
東西兩陵向例由部支領備用銀自五百兩以至二三
   千兩不等以為祭祀及嵗修之用今修理工程
   既令奏明由部覈給所有前項備用銀毋庸豫
   行支給至
東西兩陵每年清明孟秋望冬至嵗暮祭祀並修理器
[141-34a]
   皿等項必需之銀仍令該總理等先期分案咨
   部覈給由部入於月摺
  奏
 聞
   一種樹舊例委官監種限以三年限内乾枯者
   監種官自行補足限外者由部覈給錢糧補種
   ○康熙三十三年覆準
陵寢栽樹每二丈種樹一株○乾隆十二年奏準各
[141-34b]
陵遇有枯樹應行補栽累年籠統造報並無定例嗣後
   各
陵大樹以乾隆十三年為始如有枯樹作為五年一次
   由承辦事務衙門詳細覈明應否補栽分别具
   奏由部給發錢糧令該處内務府及石門工部
   官督令樹户揀選栽種至
 隆恩門以後及兩旁樹株毗近
寳城圍牆屢行栽種有關風水嗣後如有枯樹遞年别
[141-35a]
   行注册期滿五年將所記之數分别奏請辦理
[141-36a]
    墳塋
   一墳塋規制順治初年定親王饗堂五間門三
   飾硃紅油繪五彩金花茶飯房左右各三間碑
   亭一座圍牆百丈守塜人十户世子郡王饗堂
   三間門三飾硃紅油繪五彩小花茶飯房三間
   碑亭一座圍牆八十丈守塜人八户固倫公主
   同貝勒貝子饗堂三間門一飾硃紅油不繪彩
   茶飯房三間碑一通圍牆七十丈守塜人六户
[141-36b]
   和碩公主郡主同鎮國輔國公饗堂門制同貝
   勒貝子碑一通圍牆六十丈守塜人四户縣主
   郡君同鎮國輔國將軍碑一通圍牆三十五丈
   守塜人二户民公侯伯碑一通圍牆四十丈守
   塜人四户一二品官制同鎮國將軍三品官碑
   一通圍牆三十丈守塚人一户四品五品官同
   六品以下官碑一通圍牆十有二丈
   一造墳工價順治十年題準親王給銀五千兩
[141-37a]
   世子四千兩郡王三千兩貝勒二千兩貝子一
   千兩鎮國公五百兩輔國公同○十八年議準
   民公六百五十兩侯六百兩伯五百五十兩一
   品官五百兩二品官四百兩三品官三百兩四
   品官二百兩五品官至七品官一百兩皆給價
   令其自造○康熙十四年議準鎮國將軍與一
   品官同輔國將軍與二品官同
   一碑制順治十年議準親王至輔國公碑身均
[141-37b]
   高九尺用交龍首龜趺親王碑廣三尺八寸七
   分首高四尺五寸趺稱之世子郡王碑廣三尺
   八寸首高三尺九寸趺高四尺三寸貝勒碑廣
   三尺七寸三分首高三尺六寸趺高四尺一寸
   貝子碑廣三尺六寸六分首高三尺四寸趺高
   四尺鎮國公碑廣三尺六寸三分首高三尺三
   寸趺高三尺九寸輔國公同○康熙十四年議
   準鎮國將軍碑身高八尺五寸廣三尺四寸螭
[141-38a]
   首龜趺首高三尺趺高三尺六寸輔國將軍碑
   身高八尺廣三尺二寸麒麟首龜趺首高二尺
   八寸趺高三尺四寸民公侯伯碑身高九尺廣
   三尺六寸螭首龜趺首高三尺二寸趺高三尺
   八寸一品官碑制與鎮國將軍同二品官碑制
   與輔國將軍同三品官碑制身高七尺五寸廣
   三尺天禄辟邪首龜趺首高二尺六寸趺高三
   尺二寸四品官至七品官碑皆圓首方趺四品
[141-38b]
   官碑身高七尺廣二尺八寸首高二尺四寸趺
   高三尺五品官碑身高六尺五寸廣二尺六寸
   首高二尺二寸趺高二尺八寸六品官碑身高
   六尺廣二尺四寸首高二尺趺高二尺六寸七
   品官碑身高五尺五寸廣二尺二寸首高一尺
   八寸趺高二尺四寸
   一碑價順治十年題準親王給銀三千兩世子
   二千五百兩郡王二千兩貝勒千兩貝子七百
[141-39a]
   兩鎮國公四百五十兩輔國公同○十八年題
   準鎮國將軍五百兩輔國將軍四百兩○康熙
   二年定官員曾經與諡者工部差官立碑○十
   四年題準鎮國將軍三百五十兩輔國將軍三
   百兩與諡大臣停其差官立碑皆給價令其自
   立民公侯伯各四百兩一品官與鎮國將軍同
   二品官與輔國將軍同三品官二百五十兩
   一造墳立碑一二品官病故禮部題請如止給
[141-39b]
   半葬即無碑價三品以下歿於王事者禮部始
   行題請凡工價銀旗員由部節慎庫給發在外
   直省藩庫給發
   一石像生民公侯伯一二品官皆用石人二石
   馬二石虎二石羊二石望柱二三品官減石人
   四品官減石人石羊五品官減石人石虎
   一古昔陵寢祠墓順治元年定昌平州明代十
   二陵設内監陵户禁止樵牧○康熙二十八年
[141-40a]
   奉
㫖會稽禹陵著地方官修理陵廟增守祠人役○三十
   八年覆準明代孝陵委江寧地方佐貳官一人
   専司修理傾圯○四十一年
諭織造官會同地方官動支公項修理會稽禹陵欽此
   ○雍正七年
諭自古帝王皆有功徳於民雖世代久逺而敬禮崇奉
 之心不當弛懈其陵寢所在乃神所慿依尤當加意
[141-40b]
 防衛至於往聖先賢名臣忠烈芳型永作楷模正氣
 長留天壤其祠宇塋墓亦當㳟敬守䕶以申仰止之
 忱著各省督撫轉飭各屬將境内所有古昔陵寢祠
 墓勤加廵視防䕶稽察務令嚴肅潔淨以展誠恪若
 有應行修葺之處著動用本省存公銀委官辦理朕
 見歴代帝王皆有保䕶古昔陵寢之飭諭而究無奉
 行之實朕雍正元年恩詔内即以修葺歴代帝王陵
 寢通行申飭亦恐有司相沿積習視為泛常嗣後著
[141-41a]
 於毎年年底令該地方官將防䕶無誤之處結報督
 撫造册轉報工部彚齊奏聞倘所報不實一經發覺
 定將該督撫及地方官分别議處明太祖陵在江寧
 昔我
聖祖仁皇帝屢次南廵皆親臨祭奠禮數加隆著江南
 總督轉飭有司加意防䕶其明代十二陵之在昌平
 州者自本朝定鼎以來即設立内監陵户給以地畝
 令其䖍修禋祀禁止樵採
[141-41b]
聖祖仁皇帝時屢頒諭㫖嚴行申飭著該督轉飭昌平
 州知州昌平營恭將並差委人員時加廵視務令地
 境之内清淨整齊倘陵户或有不敷著該督酌議加
 增此南北明陵二處亦著該督撫於每年嵗底册報
 工部彚奏欽此○乾隆元年
 諭各省前代帝王陵廟均冝嚴肅整齊以展誠恪聞
  湖廣地方炎帝神農氏陵廟殿宇牆垣丹雘合度
  而帝舜有虞氏陵廟規模窄狹丹青剥落不足以
[141-42a]
  肅觀瞻著該督撫轉飭有司動用公項即行修葺
  其别處陵廟如有類此者悉令該督撫委官察勘
  動用存公銀酌量修理務令完整再各陵廟向來
  未設陵户無人看守者可酌設幾户専司灑掃永
  著為例欽此○又
 諭雍正七年
皇考曾降諭㫖凡往聖先賢陵墓有應行修葺者令各
  該省動用存公銀委官料理今聞山東之少昊陵
[141-42b]
  帝堯陵廟及周公顏子曾子孟子閔子仲子南宫
  子各祠廟迄今數載尚未興工殊為怠緩著山東
  廵撫即委官確估報部興修務期工程堅固可垂
  永久亦不許委官浮冐侵欺以至工程草率欽此
   ○二年議準帝堯陵在濮州城東南六十里雷
   澤之東榖林莊陵前有饗殿三閒陵南一里有
   堯母慶都陵陵東五十餘歩有堯妃中山夫人
   祠舊設祠田百二十畝濠地四十畝州官春秋
[141-43a]
   祭饗至東平州堯陵縁自金末黄河屢決榖林
   舊址無存明洪武間未經深考始於東平葺陵
   建廟以祀沿譌已久今不便仍襲前明故事致
   祭東平應令山東廵撫飭該地方官確勘濮州
   城東榖林舊址修建饗殿配殿等項並於陵前
   設堯母靈臺祠配以中山夫人悉如舊制詳加
   料估動項興修其東平一陵仍令有司以時展
   祭○五年題準直𨽻慶都縣繫帝堯生長之鄉
[141-43b]
   向有堯母陵廟年久坍塌應令該督飭屬動項
   修理據實報銷○六年覆準舜陵雖在湖南而
   故都實在蒲坂則兩地皆為聖蹟自應時加修
   葺以昭敬禮今山西安邑縣帝舜陵寢年久傾
   圯守陵之大雲寺亦漸飄搖應令該撫動用存
   公銀立限修整工竣報銷○九年覆準江寧明
   太祖陵寢㦸門圍牆朝房廊廡寳城等處均有
   坍塌委官勘估即於藩庫存公項内動撥興修
[141-44a]
   ○十一年
 諭前代帝王陵寢及聖賢忠烈墳墓向來均令修葺
  防䕶陜西為自古建都之地陵墓最多有不載在
  會典内者既無圍牆又無陵户著交該督撫察明
  酌築圍牆以禁作踐以資保䕶欽此○十三年覆
   準陜西一省古昔帝王陵寢會典開載祭者十
   有三陵如黄帝之橋陵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
   漢高帝文帝宣帝魏文帝唐高祖太宗憲宗宣
[141-44b]
   宗陵此外周秦漢唐之陵尚有數十餘處向來
   令地方官防䕶每年造册報部而其中多有未
   築圍牆者又無守陵之户所云防䕶有名無實
   但陜省帝王陵寢較他省為多而諸王妃嬪亦
   多塋墓此次酌築圍牆設立陵户未可漫無分
   别凡古昔帝王皇后陵寢並聖賢忠烈或立徳
   立功立言炳著史册者所有塋墓應令該撫逐
   細察明將酌築圍牆丈尺作法先行造册報部
[141-45a]
   次第辦理其諸王妃嬪及先賢忠烈内雖有善
   足録而考其生平事業未甚表著者無庸一槩
   築牆防䕶再見在陵寢有陵前無隙地者有止
   敷圏築圍牆者亦有陵外隙地自數十畝至數
   十頃不等者倘不乘此清釐日久難免侵占而
   看守陵墓之户必須每嵗給有工食方有責成
   應將清出陵外隙地數目無多者給附近居民
   耕種免其升科充為陵户其地畝多者令地方
[141-45b]
   官酌收租息以為撥給並無隙地陵户工食之
   用毋庸動支公項仍造具收穫租息並給各陵
   户工食清册報部察覈再黄帝文武成康之陵
   周公太公之墓均有饗祠年久不免傾圯應令
   該撫將應行修葺之處照例先行造具估册咨
   部委官修葺工竣取具册結報銷其將來所收
   租息除築牆工資陵户工食外每年積餘即可
   為修葺各饗殿及先賢祠宇之用統於嵗終將
[141-46a]
   收支數目造册報覈至昔日諸王妃嬪及諸臣
   之墓雖不在築牆看守之例應仍令地方官留
   意防䕶不致湮沒凡前賢有後裔者聽其自為
   防䕶其子孫衰微不能自築圍牆者亦為築牆
   防䕶統於每嵗防䕶册内逐欵造册報部照例
   彚入年終具題○又奏準明愍帝陵饗殿牆垣
   傾圮請令直督轉飭有司確估工料動支存公
   銀量為修葺○十六年
[141-46b]
 諭金朝陵寢近在房山嵗久榛蕪未經修葺朕惟國
  家祀典光昭雖以時遣官將事而一切饗殿繚垣
  儀制所存觀瞻冝備令直𨽻總督前往相度有應
  增修除治者即行奏聞率屬鳩工庀事工竣之日
  朕躬親展奠以昭敬禮前朝之意欽此
[141-47a]
    薪炭
   一
  内庭需用木柴煤炭順治初年由部召商發價備
   辦○十一年設惜薪司管理○十八年裁惜薪
   司仍歸部辦遞年照内務府具題數目運送○
   康熙四十年歸内務府商人辦置○五十六年
   煤炭仍歸部辦○雍正元年木柴亦歸部辦差
   滿司官一人管理内務府營造司出具紅票由
[141-47b]
   部登記數目嵗終覈銷○八年奏準煤炭監督
   照木倉監督之例鑄給關防奏委滿司官一人
   遞年掌管期滿更換並令内務府支取煤炭紅
   票鈐用印信以便按年察覈○十年議準煤炭
   監督内務府委監督一人公同辦理○乾隆七
   年增設木柴監督一人照煤炭監督之例鑄給
   關防於滿司官内簡委掌管並以一年為期○
   八年議準辦理
[141-48a]
  内廷
  圓明園並各項木柴監督正副各一人於滿司官
   内簡選題委正監督一年期滿即以副作正其
   副監督别行委補
   一
 車駕廵幸南苑需用柴炭内務府行文到部由部咨
   取兵部驛車裝運差官支放湯泉等處照内務
   府印文先期委官協同地方官照時價辦買○
[141-48b]
   康熙六十年奏準熱河進哨應用柴炭由部委
   司官二人齎銀前往豫備○乾隆十四年議準
   凡遇
 車駕廵幸將毎日各處應用柴炭數目若干先期知
   照該地方官按數備辦運往堆貯届期委司官
   齎銀前往按照時價採買會同地方官如數支
   放據實報部由部咨送内務府察對覈銷其圍
   埸内需用柴炭向繫熱河同知四旗通判喀喇
[141-49a]
   河屯通判等先於圍埸外石片子等處購買雇
   車運送其木柴閒有不敷在圍埸内砍伐者準
   銷運費但圍埸以内繫産木之所乃稱由外運
   往不免浮冒嗣後惟應用之炭仍在圍埸外先
   為堆貯臨期運往所需木柴價直槩不準銷○
   又奉
 㫖嗣後凡遇廵幸所用柴炭該地方官酌量應用數
  目不得多行豫備致滋糜費著内務府臨期奏差
[141-49b]
  該堂官一人稽察辦理○十八年議準凡遇
 廵幸由部將尚茶尚膳等處日用柴炭數目刋刻印
   票交内務府轉給各該處持票向地方官支領
   地方官驗票照數給發本部不必委官前往所
   需銀即令地方官動欵豫備事竣報部覈銷
   一
  内廷需用炭墼本部發價令舗户成造供用
   一
[141-50a]

廟需用柴炭照太常寺咨呈給發炭墼發價令舗户成
   造
   一
陵寢每嵗祭祀需用柴炭即令本處州縣動項採買報
   部覈銷
昭西陵
景陵由薊州
[141-50b]
孝陵
孝東陵由豐潤縣
泰陵由易州淶水縣
 孝賢皇后陵寢由遵化州
   一在京各衙門及執事人員需用柴薪煤炭各
   照經制定數支給其無定數者臨時慿文覈發
   一文武會埸需用柴炭照禮兵二部文移支給
   一外國貢使人役所用柴薪由禮部行文支取
[141-51a]
   會同館大使驗給外藩來朝公主蒙古王以下
   暨畨僧等由理藩院咨部照數給發
   一紅籮炭順治初年定每嵗燒造八十萬斤動
   支保定府柴夫等銀一萬三千五百三十兩○
   十年題準差主事一人隨裁歸保定府通判管
   理○十二年仍歸部辦○康熙三年於户部支
   銀燒造○五十六年令煤炭監督於易州地方
   採辦供應每嵗與煤炭一并報銷
[141-51b]
   一價直舊例隨時價低昻由部給銀備辦○康
   熙四十五年題準
  内廷木柴每斤定價銀三釐七毫黑炭每斤七釐
   八毫煤每斤二釐三毫紅籮炭每斤一分六毫
   白炭每斤一分三釐其在外支用木柴每斤二
   釐六毫六絲黑炭每斤五釐九毫六絲煤每斤
   二釐六絲紅籮炭白炭價同
  内廷○乾隆元年議準
[141-52a]
  内廷木柴每斤銀三釐黑炭每斤六釐煤每斤二
   釐七絲白炭每斤一分一釐在外支用木柴每
   斤二釐一毫二絲八忽炭每斤五釐○三年奏
   準黑炭每斤增銀四毫○十九年奏準
  内廷
  圓明園應用煤炭舊例煤每斤價銀二釐三毫黑
   炭每斤價銀七釐八毫紅籮炭每斤價銀一分
   六毫乾隆元年由部會九卿議定煤每斤價銀
[141-52b]
   二釐七絲減銀二毫三絲黑炭每斤價銀六釐
   減銀一釐八毫紅籮炭照舊準給嗣於乾隆三
   年因黑炭價直昻貴照減定價直不敷採辦每
   斤增價銀四毫近年以來煤炭價直愈昻該監
   督屢以減定價直不敷採辦呈請增加察訪見
   今煤炭價直較前實屬加增如仍照減定價直
   給發實屬不敷請照訪察實用數目煤每斤酌
   給銀二釐五毫黑炭毎斤酌給銀七釐二毫紅
[141-53a]
   籮炭每斤酌給銀一分四釐飭發該監督悉心
   撙節辦理如有餘剩存為下年之用於應領項
   下扣除倘有侵蝕遺誤察㕘治罪追賠將來時
   價稍平仍照減定數目覈給
   一楊木長柴舊例直𨽻永寧衛八百斤保安衛
   二千斤懐來衛八百斤美峪所四百斤宣府前
   衛六千斤蔚州衛萬五千斤宣府南路廣昌城
   守備五千斤○康熙十四年題準宣府各衛停
[141-53b]
   其辦解楊木長柴折銀解交户部懐來保安美
   峪所仍照原額解送○三十年題準懐來保安
   美峪所增解楊木長柴三千八百斤共額七千
   斤○三十二年題準歸并懐來縣辦解○乾隆
   三年奉
 㫖懐來保安二縣採辦楊木長柴自乾隆三年為始
   按照辦解之數動用正項造入地丁册内報銷
   ○八年懐來縣增解二千斤
[141-54a]
   一出口燒炭康熙元年題準砍柴燒炭許出古
   北口石塘路潮河川牆子路南冶口二道關其
   建昌居庸等十四關口永行禁止○乾隆六年
   奏準鮎魚關大安口黄崖關將軍關鎮羅關牆
   子路大黄崖口小黄崖口黑峪關等九處準商
   民出口砍柴燒炭
   一柴炭稅順治十八年議準古北口木植十分
   取一大者營繕司備用小者交通州竹木厰存
[141-54b]
   貯辦柴○康熙元年題準出口燒炭十分取一
   通永河道每嵗額徵板木船窰稅銀七千一百
   十有五兩有竒其循環印簿由部頒給按季册
   報嵗周彚申考覈所徵銀存貯道庫聽户部撥
   用
   一蘆葦舊例直𨽻靜海縣每年解送萬斤○雍
   正元年歸并天津縣辦解
   一開採煤窰順治六年清理宛平房山兩縣煤
[141-55a]
   窰分為四則上則納稅煤千五百斤中則千斤
   下則五百斤下下則二百五十斤○十年題準
   煤稅累民準予豁免遞年應用之煤照時價召
   商辦用煤窰事件聽五城及州縣管理○康熙
   三十二年奉
㫖京城炊㸑均頼西山之煤將于公寺前山嶺修平於
 衆甚屬有益著户工二部差官將所需錢糧確算具
 題○乾隆五年題準各省産煤之處無關城池龍脈
[141-55b]
   古昔陵墓隄岸通衢者悉弛其禁該督撫酌量
   情形開採○又覆準直𨽻地方如在邊疆口外
   照古北口三道溝等處酌定税額咨部給票張
   家口外之土木路等處令在懐安萬全二縣口
   内設廠獨石口外之東槽碾溝等處令在盤道
   塘子二口内設廠報部給票各應輸稅銀彚入
   雜稅奏册内報解其在内地官山給發司帖照
   例納稅餘凡屬民業悉聽自行開採
[141-56a]
   一煤窰禁令順治十二年題準西山過街塔山
   玉泉山紅石口杏子口一帶煤窰永行封禁○
   十七年題準渾河大峪山埸關繫
  京城風水不許開窰採石違者從重治罪○康熙
   三十七年題準宣化之采馬坡馬鞍寺等處勒
   石永禁私採○六十一年議準開採采馬坡等
   處各窰每年納課銀三千兩其小西口四處悉
   行禁止私採○雍正元年奉
[141-56b]
㫖采馬坡等處煤窰仍準民間開採
[141-57a]
    匠役
   一食糧匠役順治元年定各監局内監匠役均
   𨽻工部○十一年交内監局管理○十八年裁
   内監局除各項内監匠役
  内府存留外其餘工匠仍𨽻工部○雍正元年題
   準實在存留各項食糧匠役定額營繕司木匠
   鋸匠石匠瓦匠土作匠五墨匠油匠釘鉸匠雕
   鑾匠菱花匠銅絲網匠桶匠各二名搭材匠四
[141-57b]
   十二名琉璃匠十有五名裱匠鑄匠各一名每
   名月支米七斗五升鐵匠一名月支米三斗木
   倉夫馬圏夫各二名馬館夫一名張灣木廠夫
   八名每名月支米三斗每斗折銀一錢三分○
   虞衡司軍器火藥局首領二名每名月支米一
   石折銀一兩三錢安民廠庫丁四名濯靈廠庫
   丁十名盔甲廠庫丁一名毎名月支米三斗每
   斗折銀一錢三分安定門左翼礮局庫丁六名
[141-58a]
   徳勝門右翼礮局庫丁一名戊丁二庫庫丁各
   三名軍需庫庫丁八名每名月支銀五錢網匠
   六名木匠三名東珠匠二名裁縫匠一名每名
   月支米七斗五升養馬人役九名每名月支銀
   四錢五分米九斗每斗折銀一錢三分○都水
   司裱匠絲網匠各三名刻字匠刷印匠車子匠
   各二名刻石匠枏木匠鐙匠染紙界畫匠各一
   名采子匠八名裁縫匠六名每名月支米七斗
[141-58b]
   五升窖役四十名每名月支米五斗庫役一名
   渡船夫十有六名每名月支米三斗橋夫二十
   名每名月支米七斗五升均每米一斗折銀一
   錢三分○屯田司作管八名每名月支米五斗
   銀一兩西廠廵役二名南廠廵役六名每名月
   支米三斗每斗折銀一錢三分寳源局皂𨽻三
   名餘丁二十名每名月支米三斗每斗折銀一
   錢三分節慎庫庫丁二十名月支銀五錢以上
[141-59a]
   工匠夫役銀米皆咨户部按册給發虞衡司司
   庫硝黄庫濯靈廠共庫丁二十四名每名三年
   一次賞給羊皮袍一件
   一雇覓匠役順治元年定内工取用匠夫行文
   到部移咨都察院轉行五城取用如工程𦂳急
   行該坊官取送○二年重建
  太和殿令順天府所屬州縣各解匠役百名赴工
   應役○十二年題準興建大工匠役闕少工程
[141-59b]
   稽遲令順天等八府解送匠役及行山東山西
   二省督撫示該地方各匠有願應役者速行解
   部照時給價赴工○康熙九年題準官員解送
   匠役或名數短少或不擇良工以老病不諳之
   人塞責者罰俸六月○十年題準
  紫禁城
  皇城内工程應用匠役轉行五城確察土著具結
   解送充役○又議準嗣後各衙門應用工匠均
[141-60a]
   行都察院轉行五城取用永以為例○乾隆元
   年覆準内工重地理冝肅清管工官分飭各屬
   擇樸實有身家者㸃為夫頭各將召募之夫取
   具甘結存案其夫役每人各給火烙腰牌一面
   稽察出入如有酗酒賭博等事即嚴懲驅逐至
   五城内外如有竊匪逃入内工重地該地方官
   將案内情由及該犯姓名移咨管工大員即著
   該管夫頭按名交出若風聞兔脫及知情賣放
[141-60b]
   即將該管夫頭交該地方官勒限嚴比竢拏獲
   本犯分别治罪
   一匠役工價順治十六年題準内工每工給銀
   二錢四分每夫給銀一錢二分冬月每匠給銀
   一錢九分每夫給銀一錢外工匠夫比内工各
   減銀二分○康熙四年題準内工每匠給銀二
   錢四分每夫給銀一錢二分外工每匠給銀二
   錢二分每夫給銀八分冬月不論内工外工每
[141-61a]
   匠給銀一錢四分每夫給銀七分○五年題準
   嗣後凡有工程工匠夫役均照時價給發○雍
   正元年定各項匠役每工給銀一錢八分冬月
   給銀一錢四分夫役仍舊○又定各項食糧匠
   役遇有工程每日支銀七分○三年定食糧匠
   役遇有工程日支銀六分以上匠役工價毎銀/一兩折給制錢千文
   ○乾隆元年議準各匠工價舊例長工每日給
   錢百八十文短工給錢百四十文今覈定無論
[141-61b]
   長短工給錢百五十四文搭材匠長工每日給
   錢百七十文短工給錢百四十文今無論長短
   工給錢百四十文夯碢夫舊例日給錢百三十
   文今覈定給錢百文壯夫長工日給錢八十文
   短工日給錢六十文今無論長短工給錢七十
   五文食糧匠照舊日給錢六十文
   一優䘏匠役順治二年題準除豁直省匠籍免
   徵京班匠價○八年題準發往
[141-62a]
  盛京匠役每名月給家口銀三兩由部給發每口
   日給米一升行户部支給凡外藩取用匠役亦
   照此例○十一年議準隨從
 行幸修理木城匠役每名日給口糧銀一錢各給煖
   㡌一頂皮襖棉褲各一件鞾一雙製造庫給發
   ○十二年在工匠役
恩給冬衣○又題準大工告成外解匠役酌量路塗逺
   近每日給飯銀七分令其囘籍○十五年議準
[141-62b]
   京班匠價仍照舊額徵解○康熙元年題準建
   造大工夫役跌壓致殞者給與棺木價銀二兩
   移柩銀八兩家近者酌量減給所給銀交與親
   屬仍免其家雜差一年又外省匠役有在工卧
   病者準給飯銀每日七分其因病囘家者塗路
   盤費視家之近逺每日以七分為率○三年定
   各部寺錢糧均歸戸部班匠價銀改入條編項
   内徵收○八年議準發去口外匠役歿於工所
[141-63a]
   與留用不囘者每名各給身價銀五十兩
[141-64a]
    節慎庫
   一節慎庫收支順治元年設郎中等官掌給發
   各工所錢糧顔料及寳源局鑄錢解部會同虞
   衡司收貯今顔料歸并户部/有需用移咨支領○康熙三年議準
   直省一應錢糧歸并户部各部寺應用錢糧逐
   件取領則事情繁多必須年前將應用銀物數
   目覈明具題户部照錢糧解到陸續給發仍令
   該部寺於年終將收發細數察覈明確題報○
[141-64b]
   九年題準内外一應大小工程並給發八旗新
   來人等房價辦買柴薪煤炭繩席竹竿伐冰蔵
   冰折給立碑修墳價銀等項及製造庫需用共
   約算銀數並黄金等項數目一并題明移咨户
   部取用如不敷用再行題請如有餘剰留作次
   年用數扣算至於各工應用顔料等項竢興造
   之日别行題取○三十九年奉
㫖工部用過零星錢糧著照光禄寺每月造册具題○
[141-65a]
   五十九年奏準節慎庫嗣後無論己未收完所
   收若干即填入新收項下奏銷永為定例○又
   奏準節慎庫銀如不題請私行借給即將借給
   之人題叅照侵盗錢糧例治罪○雍正元年奉
㫖嗣後内務府行文工部所用一應物料不必聲明何
 項應用之物只將所用物料數目開列行文咨取工
 部每月册内只將本月給過内務府物料數目開列
 具奏其一應用過物料數目每月令各咨取之司院
[141-65b]
 等處繕摺呈内務府總管察對同工部月册一并奏
 聞如有不符之處於奏内聲明○又奏準内務府各
   處所用一應外解庫貯物料數目亦一并分晰
   入於每月册内奏
 聞○二年題準一應修理工程並辦買各項物料所
   需錢糧一年春秋二季題取户部銀二十萬兩
   其用過細數除按月奏聞外仍照例於年終繕
   四柱黄册具奏○七年奏準節慎庫應存錢糧
[141-66a]
   總計開除實在數目多有闕少册籍亦有牽溷
   此皆從前不時加詳察以致積久弊生嗣後將
   庫内一應出入錢糧每於月終開明舊管新收
   開除實在繕月摺奏
 聞至於製造簾架等庫亦應一例詳察凡支取物件
   收發錢糧一并按月繕册附奏○八年奏準節
   慎庫掌印郎中於各司郎中内簡選奏補一年
   任滿更代
[141-66b]
   一嵗入銀數潘桃口木稅銀七千六百四十五
   兩古北口木稅銀一千十有二兩殺虎口木稅
   銀七千六百四十六兩各有竒密雲縣出口燒
   炭稅銀二百五十餘兩山東省曠盡裁夫銀四
   千一百七十餘兩河南省堡夫小建銀五十餘
   兩江南省曠盡裁夫餘銀千餘兩每年於户部
   題取銀十萬兩或二十萬兩不等均貯庫以備
   支放其工程費繁者别行奏明於户部支領
[141-67a]
 
 
 
 
 
 
 
 
[141-67b]
 
 
 
 
 
 
 
欽定大清㑹典則例卷一百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