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a0036 元史-明-宋濂 (master)


[063-1a]
欽定四庫全書
 元史巻六十三
  明翰林學士亞中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宋濓等修
 志第十五
  地理六
湖廣等處行中書省為路三十州十三府三安撫司十
五軍三屬府三屬州十七屬縣一百五十管番民總管
本省陸站一百處/水站七十三處
[063-1b]
 江南湖北道肅政亷訪司
 武昌路上/唐初為鄂州又改江夏郡又陞武昌軍宋
 為荆湖北路元憲宗末年世祖南伐自黄州陽羅洑
 横橋梁貫鐡鎖至鄂州之白鹿磯大兵畢渡進薄城
 下圍之數月既而解去歸即大位至元十一年丞相
 巴延從陽羅洑南渡權州事張晏然以城降自是湖
 北州郡悉下是年立荆湖等路行中書省并本道安
 撫司十三年設錄事司十四年立湖北宣慰司改安
[063-2a]
 撫司為鄂州路總管府併鄂州行省入潭州行省十
 八年遷潭州行省於鄂州移宣慰司於潭州十九年
 隨省處例罷宣慰司本路隸行省大徳五年以鄂州
 首來歸附又世祖親征之地改武昌路户一十一萬
 四千六百三十二口六十一萬七千一百一十八至/元
 二十七年/抄籍數領司一縣七
  錄事司
    縣七
[063-2b]
  江夏中倚/郭咸寧下/嘉魚下/蒲圻中/崇陽中/通城中/
  武昌下宋陞夀昌軍以其為江西衝要地也元因/之至元十四年陞散府治本縣後革府以縣
  屬本路户一萬五千八百五/口六萬四千五百九十八
 岳州路上/唐巴州又改岳州宋為岳州軍元至元十
 二年歸附十三年立岳州路總管府户一十三萬七
 千五百八口七十八萬七千七百四十三領司一縣
 三州一
  錄事司
[063-3a]
    縣三
  巴陵上倚/郭臨湘中/華容中/
    州一
  平江州下/唐平江縣宋因之元元貞元年陞州
 常徳路上/唐朗州宋常徳府元至元十二年置常徳
 府安撫司十四年改為總管府户二十萬六千四百
 二十五口一百二萬六千四十二領司一縣一州二
 州領一縣
[063-3b]
  錄事司
    縣一
  武陵上/
    州二
  桃源州中/宋置縣元元貞元年陞州
  龍陽州下/宋辰陽縣元元貞元年陞州領一縣
  沅江下本属朗/州後來属
 灃州路上/唐改灃陽郡復改灃州元至元十二年立
[063-4a]
 安撫司十四年改灃州路總管府户一十萬九千九
 百八十九口一百一十一萬一千五百四十三領司
 一縣三州二
  錄事司
    縣三
  灃陽上倚/郭石門上/安鄉下/
    州二
  慈利州中/唐宋皆為縣元元貞元年陞州
[063-4b]
  柿溪州下/
 辰州路下/唐改盧溪郡復改辰州宋因之元改辰州
 路戸八萬三千二百二十三口一十一萬五千九百
 四十五領縣四沅陵中/辰溪下/盧溪下/叙浦下/
 沅州路下/唐巫州又改沅州又為潭陽郡又改叙州
 宋為鎮逺州元至元十二年立沅州安撫司十四年
 改沅州路總管府户四萬八千六百三十二口七萬
 九千五百四十五領縣三
[063-5a]
  盧陽下/黔陽下/麻陽下/
 興國路下/本隋永興縣宋置永興軍又改興國軍元
 至元十四年陞興國路總管府舊隸江西三十年自
 江西割隸湖廣户五萬九百五十二口四十萬七千
 六百一十六領司一縣三
  錄事司至元十/七年立
    縣三
  永興下倚/郭大治下/通山下/
[063-5b]
 漢陽府唐初為沔州又改沔陽郡宋為漢陽軍咸淳
 十年郡守孟琦以城來歸元至元十四年陞漢陽府
 户一萬四千四百八十六口四萬八百六十六領縣
 二漢陽至元二十二/年升中縣漢川下/
 歸州下/唐初為歸州又改巴東郡又復為歸州宋端
 平三年元兵至江北遂遷郡治於江南曲沱次新灘
 又次白沙南浦今州治是也徳祐初歸附元至元十
 二年立安撫司十四年改歸州路總管府十六年降
[063-6a]
 為州户七千四百九十二口一萬九百六十四領縣
 三秭歸下倚/郭巴東下/興山
 靖州路下/唐為夷播叙二州之境宋為誠州復改靖
 州元至元十二年立安撫司明年改靖州路總管府
 户二萬六千五百九十四口六萬五千九百五十五
 領縣三永平下/㑹同下/通道下/
 湖南道宣慰司
 嶺北湖南道肅政亷訪司
[063-6b]
 天臨路上/唐為潭州長沙郡宋為湖南安撫司元至
 元十三年立安撫司十四年立行省改潭州路總管
 府十八年遷行省於鄂州徙湖南道宣慰司治潭州
 天厯二年以潛邸所幸改天臨路户六十萬三千五
 百一口一百八萬一千一十領司一縣五州七
  錄事司宋有兵馬司都監領之/元至元十四年改置
    縣五
  長沙上/善化與長沙/俱倚郭衡山上南嶽/在焉寧鄉上/安化下/
[063-7a]
    州七
  醴陵州中/唐宋皆為縣元元貞元年陞州
  瀏陽州中/唐宋皆為縣元元貞元年陞州
  攸州中/唐為縣屬南雲州宋屬潭州元元貞元年
  陞州
  湘鄉州下/唐宋皆為縣元元貞元年陞州
  湘潭州中/唐宋皆為縣元元貞元年陞州
  益陽州中/唐新康縣宋安化縣元元貞元年陞為
[063-7b]
  益陽州
  湘隂州下/唐宋皆為縣元元貞元年陞州
 衡州路上/唐初為衡州又改衡陽郡又仍為衡州宋
 因之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衡州路總
 管府十五年置湖南宣慰司以衡州為治所十八年
 移司於潭衡州隸焉户一十一萬三千三百七十三
 口二十萬七千五百二十三領司一縣三本路屯田/一百二十
 頃/
[063-8a]
  錄事司宋立兵馬司分在城民户為/五廂元至元十三年改立
    縣三
  衡陽上倚/郭安仁下/酃縣
 道州路下/唐為南營州復改道州復為江華郡宋仍
 為道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道州路
 總管府户七萬八千一十八口一十九萬九百十九
 領司一縣四
  錄事司
[063-8b]
    縣四
  營道中倚/郭寧逺中/江華中/永明下/
 永州路下/唐改零陵郡為永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三
 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永州路總管府户五萬五千
 六百六十六口一十萬五千八百六十四領司一縣
 三本路屯田/一百三頃
  錄事司
    縣三
[063-9a]
  零陵上倚/郭東安上/祁陽中/
 郴州路下/唐改桂陽郡為郴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三
 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郴州路總管府户六萬一千
 二百五十九口九萬五千一百五十九領司一縣六
  錄事司舊有兵馬司至/元十四年改立
    縣六
  郴陽中倚郭舊為敦化縣/至元十三年改今名宜章中/永興中/興寧下/
  桂陽下/桂東下/
[063-9b]
 全州路下/石晉於清湘縣置全州宋因之元至元十
 三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全州路總管府户四萬一
 千六百四十五口二十四萬五百一十九領司一縣
 二
  錄事司舊有兵馬司至/元十五年改立
    縣二
  清湘上倚/郭灌陽下/
 寶慶路下/唐邵州又為邵陽郡宋仍為邵州又陞寶
[063-10a]
 慶府元至元十二年立安撫司十四年改寶慶路總
 管府户七萬二千三百九口一十二萬六千一百五
 領司一縣二
  録事司
    縣二
  邵陽上倚/郭新化中/
 武岡路下/唐武岡縣宋陞為軍元至元十三年置安
 撫司十四年陞武岡路總管府户七萬七千二百七
[063-10b]
 口三十五萬六千八百六十三領司一縣三本路屯/田八十
 六/頃
  錄事司舊有兵馬司領四廂/至元十五年改立
    縣三
  武岡上倚/郭新寧下/綏寧下/
 桂陽路下/唐郴州宋陞桂陽軍元至元十二年置安
 撫司十四年陞桂陽路總管府戸六萬五千五十七
 口十萬二千二百四領司一縣三
[063-11a]
  錄事司
    縣三
  平陽上/臨武中/藍山下/
 茶陵州下/唐為縣隸南雲州宋隸衡州陞為軍復為
 縣元至元十九年陞為州户三萬六千六百四十二
 口一十七萬七千二百二
 耒陽州下/唐宋皆為縣隸湘東郡元至元十九年陞
 為州户二萬五千三百十一口一十一萬一十
[063-11b]
 常寧州下/唐為縣隸衡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九年陞
 為州户一萬八千四百三十一口六萬九千四百二
 廣西兩江道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大徳二年廣西兩/江道宣慰司都元
 帥府言比者黄聖許叛亂逃竄交趾遺棄水田五百/四十五頃請募溪洞猺獞民丁於上浪忠州諸處開
 屯耕種緩急則令擊/賊深為便益從之
 嶺南廣西道肅政亷訪司
 靜江路上/唐初為桂州又改始安郡又改建陵郡又
 置桂管又陞靜江軍宋升為靜江府元至元十三年
[063-12a]
 立廣西道宣撫司十四年改宣慰司十五年改靜江
 路總管府元貞元年併左右兩江宣慰司都元帥府
 為廣西兩江道宣慰司都元帥府仍分司邕州户二
 十一萬八百五十二口一百三十五萬二千六百七
 十八領司一縣十
  錄亊司
    縣十
  臨桂上倚/郭興安下/靈州下/理定下/義寧下/修仁下/
[063-12b]
  荔浦下/陽朔下/永福下/古縣
 南寧路下/唐初為南晉州又改邕州又為永寧郡元
 至元十三年立安撫司十六年改為邕州路總管府
 兼左右兩江溪洞鎮撫泰定元年改為南寧路户一
 萬五百四十二口二萬四千五百二十領司一縣二
  錄事司
    縣二
  宣化下/武縁下/
[063-13a]
 梧州路下/唐改蒼梧郡又仍為梧州宋因之元至元
 十四年置安撫司十六年改梧州路總管府户五千
 二百口一萬九百一十領縣一蒼梧下/
 潯州路下/唐改潯江郡又仍為潯州元至元十三年
 置安撫司十六年改為總管府户九千四百二十八
 口三萬八十九領縣二桂平下/平南下/
 栁州路下/唐改龍城郡又改栁州元至元十三年置
 安撫司十六年改栁州路總管府户一萬九千一百
[063-13b]
 四十三口三萬六百九十四領縣三栁城下倚/郭
   馬平下/洛容下/
 慶逺南丹溪洞等處軍民安撫司唐為龍水郡又改
 粤州宋為慶逺府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六年
 改慶逺路總管府大徳元年中書省臣言南丹州安
 撫司及慶逺路相去為近所隸户少請省之遂立慶
 逺南丹溪洞等處軍民安撫司户二萬六千五百三
 十七口五萬二百五十三領縣五宜山下/忻城下/
[063-14a]
  河下/思恩下/河池下/
 平樂府唐以平樂縣置樂州復改昭州又為平樂郡
 又仍為昭州宋因之元改為平樂府户七千六十七
 口三萬三千八百二十領縣四平樂下倚/郭㳟城下/
  山下/龍平下/
 鬱林州下/唐扵南充縣置宋因之元至元十四年仍
 行州事户九千五十三口五萬一千五百二十八領
 縣三南流下/興業下/博白
[063-14b]
 容州下/唐改銅州為容州又改普寧郡又置管内經
 畧使宋為寧逺軍至元十三年改安撫司十六年改
 容州路總管府户二千九百九十九口七千八百五
 十四領縣三普寧下/北流下/陸川下/
 象州下/唐改為象郡又改象州元至元十三年立安
 撫司十五年改象州路總管府户一萬九千五百五
 十八口九萬二千一百二十六領縣三陽夀下/來賔
  下/武仙下/
[063-15a]
 賔州下/唐以嶺方縣地置南方州又為賓州又改安
 城郡又改嶺方郡又仍為賔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安
 撫司十六年改下路總管府户六千一百四十八口
 三萬八千八百七十九領縣三嶺方下倚/郭上林下/
  江下/
 横州下/唐初為簡州又改南簡州又改横州又為寕
 浦郡元至元十四年立安撫司十六年改總管府户
 四千九十八口三萬一千四百七十六領縣二寧浦
[063-15b]
  下倚/郭永淳下/
 融州下/唐初為融州又改融水郡後仍為融州宋為
 清逺軍元至元十四年置安撫司十六年改融州路
 總管府二十二年改散州户二萬一千三百九十三
 口三萬九千三百三十四領縣二融水下/懷逺下/
 藤州下/唐改感義郡後為藤州宋徙 州治於大江
 西岸元至元十三年仍行州事户四千二百九十五
 口一萬一千二百一十八領縣二鐔津下/岑溪下/
[063-16a]
 賀州下/唐改臨賀郡後仍為賀州宋因之元至元十
 三年仍行州事户八千六百七十六口三萬九千二
 百三十五領縣四臨賀下倚/郭富川下/桂嶺下/懷集下/宋
  屬廣州至元十/五年以隸本州
 貴州下/唐為南尹州又改貴州又改懷澤郡後仍為
 貴州元至元十四年領鬱林縣大徳九年省縣止行
 州事户八千八百九十一口二萬八百一十一貴州/地接
 八番與播州相去二百餘里乃湖廣四川雲南喉衿/之地大徳六年雲南行省右丞劉深征八百媳婦至
[063-16b]
 貴州科夫致宋隆濟等糾合諸蠻為亂/水東水西羅鬼諸蠻皆叛劉深伏誅
 左江左江出源州界至合江鎮與右/江水合為一流入横州號鬰江
 思明路户四千四百二十九口一萬八千五百一十
 太平路户五千三百一十九口二萬二千一百八十
 六
 右江右江源出峩利州與大理大槃/水通大槃在大理之威楚州
 思州路軍民總管府户二千九百九十一口一萬六
 千九百一
[063-17a]
 來安路軍民總管府
 鎮安路以上/並闕
 海北海南道宣慰司
 海北海南道肅政亷訪司
 雷州路下/唐初為南合州又更名東合州又為海康
 郡又改雷州元至元十五年平章政事阿爾哈雅南
 征海外四州雷州歸附初置安撫司十七年即此州
 為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治所改安撫司為總管府隸
[063-17b]
 宣慰司户八萬九千五百三十五口一十二萬五千
 三百一十本路屯田一百/六十五頃有竒領縣三海康中/徐聞下/
  溪下/
 化州路下/唐置羅州辯州宋廢羅州入辯州復改辯
 州曰化州元至元十五年立安撫司十七年改總管
 府户一萬九千七百四十九口五萬二千三百一十
 七本路屯田五/十五頃有竒領縣三石龍下/呉川下/石城下/
 髙州路下/唐為髙涼郡又為髙州宋廢髙州入竇州
[063-18a]
 後復置元至元十五年置安撫司十七年改總管府
 户一萬四千六百七十五口四萬三千四百九十三
 本路屯田/四十五頃領縣三電白下/茂名下/信宜下/
 欽州路下/唐為寧越郡又為欽州宋因之元至元十
 五年置安撫司十七年改總管府户一萬三千五百
 五十九口六萬一千三百九十三領縣二安逺下/
  山下/
 亷州路下/唐為合浦郡又改亷州元至元十七年設
[063-18b]
 總管府户五千九百九十八口一萬一千六百八十
 六本路屯田/四頃有竒領縣二合浦下倚/郭石康下/
 乾寧軍民安撫司唐以崖州之瓊山置瓊州又為瓊
 山郡宋為瓊管安撫都監元至元十五年隸海北海
 南道宣慰司天厯二年以潛邸所幸改乾寧軍民安
 撫司户七萬五千八百三十七口一十二萬八千一
 百八十四本路屯田二/百九十餘頃領縣七瓊山下倚/郭澄邁下/
  髙下/文昌下/樂㑹下/㑹同下/定安下/
[063-19a]
 南寧軍唐儋州改昌化郡宋改昌化軍又改南寧軍
 元至元十五年隸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户九千六百
 二十七口二萬三千六百五十二領縣三宜倫下/
  化下/感恩下/
 萬安軍唐萬安州宋更為軍元至元十五年隸海北
 海南道宣慰司戸五千三百四十一口八千六百八
 十六領縣二萬安下倚/郭陵水下/
 吉陽軍唐振州宋改崖州又為珠崖郡又改吉陽軍
[063-19b]
 元至元収附後隸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户一千四百
 三十九口五千七百三十五領縣一寧逺下/
 八畨順元蠻夷官至元十六年澤州行省遣兩淮招/討司經厯劉繼昌招降西南諸畨
 以龍方零為小龍畨静蠻軍安撫使龍文求卧龍畨/南寧州安撫使龍延三大龍畨應天府安撫使程延
 隨程番武盛軍安撫使洪延暢洪畨永盛軍安撫使/韋昌盛方番河中府安撫使石延異石番太平軍安
 撫使盧延陵盧畨静海軍安撫使羅何資羅甸國遏/蠻軍安撫使並懷逺大將軍虎符仍以兵一千戍之
 ○是年宣慰使塔爾海以西南八番羅氏等國已歸/附者具以來上洞寨凡千六百二十有六戸凡十萬
 一千一百六十有八西南五畨千一百八十六寨戸/八萬九千四百西南番三百一十五寨大龍番三百
[063-20a]
 六十寨○二十八年從楊勝請割八番洞蠻自四川/行省隸湖廣行省三十年四川行省官言思播州元
 𨽻四川近改入湖廣今二人願仍其舊有㫖遣問還/云田氏楊氏言昨赴闕廷取道湖廣甚便況百姓相
 隣驛傳已立願/隸平章達爾罕
 羅番遏蠻軍安撫司
 程番武勝軍安撫司
 金石番太平軍安撫司
 卧龍番南寧州安撫司
 小龍番靜蠻軍安撫司
[063-20b]
 大龍畨應天府安撫司
 木𤓰犵狫蠻夷軍民長官
 韋番蠻夷長官
 洪番永盛軍安撫司
 方番河中府安撫司
 盧番靜海軍安撫司
 盧番蠻夷軍民長官
 定逺府
[063-21a]
  桑州
  章龍州
  必化州
  小羅州
  下思同州
   朝宗縣  上橋縣  新安縣
   麻峽縣  甕蓬縣  小羅縣
   章龍縣  烏山縣  華山縣
[063-21b]
   都雲縣  羅博縣
 管番民總管
  小程番以下各設蠻/夷軍民長官 中嶆百納等處
  底窩紫江等處   甕眼納八等處
  獨塔等處     客當刻地等處
  天臺等處     梯下
  党兀等處     勇都朱砂古𤬪等處
  大小化等處    洛甲洛屯等處
[063-22a]
  低當低界等處   獨石寨
  百眼佐等處    羅來州
  那厯州      重州
  阿孟州      上龍州
  峽江州      羅賴州
  桑州       白州
  北島州      羅那州
  龍里等寨     六寨等處
[063-22b]
  帖犵狫等處    本當三寨等處
  山齋等處     羡塘帶夾等處
  都雲桑林獨立等處 六洞柔逺等處
  竹古弄等處    中都雲棺水等處
  金竹府古𤬪縣/   都雲軍民府
  萬平等處     南寧
  丹竹等處     陳䝉
  李稍李殿等處   陽安等處
[063-23a]
  八千蠻      恭焦溪等處
  都鎮       平溪等處
  平月       李崖等處
  陽並等處     盧山等處
  乖西軍民府皇慶元年立以土官/阿馬知府亊佩金符
 順元等路軍民安撫司至元二十年四川行省討平/九溪十八洞以其酋長赴闕
 定其地之可以設官者與其人之可以入官者大處/為州小處為縣并立總管府聴順元路宣慰司節制
  雍真乖西葛蠻等處 葛蠻雍真等處
[063-23b]
  魯竹等處大徳七年順元同知宣撫事阿重曽為/魯竹蠻夷長官以其叔父宋隆濟結諸
  蠻為亂棄家朝京師陳其事宜深入烏撒烏/蒙至於水東招諭木樓苗狫生獲隆濟以獻
  龍平寨      骨龍等處
  底寨等處     茶山百納等處
  納垻紫江等處   磨坡雷波等處
  漕泥等處     青山逺地等處
  木窩普沖普得等處 武當等處
  養龍坑宿徵等處  骨龍龍里清江木樓雍/眼等處
[063-24a]
  髙橋青塘鴨水等處 落邦札佐等處
  平遲安徳等處   六廣等處
  貴州等處     施溪様頭
  朶泥等處     水東
  市北洞
 思州軍民安撫司婺川縣/
  鎮逺府      楠木洞
  古州八萬洞    偏橋中寨
[063-24b]
  野雞平      徳勝寨偏橋四甲等處
  思印江等處    石千等處
  曉愛瀘洞赤溪等處 卑帶洞大小田等處
  黄道溪      省溪垻場等處
  金容金逺等處   臺蓬若洞住溪等處
  洪安等處     葛章葛商等處
  平頭著可通達等處 溶江芝子平等處
  亮寨       沿河
[063-25a]
  龍泉平思州舊治龍泉及火其城即移治清/江至元十七年勑徙安撫司還舊治
  祐溪        水特姜
  楊溪公俄等處    麻勇洞
  恩勒洞       大萬山蘇葛辦等處
  五寨銅人等處    銅人大小江等處
  徳明洞       鳥羅龍干等處
  西山大洞等處    禿羅
  浦口        髙丹
[063-25b]
  福州        永州
  迺州        鑾州
  程州        三旺州
  地州        忠州
  天州        文州
  合鳯州       芝山州
  安習州       茆䕼等團
  荔枝        安化上中下蠻
[063-26a]
  曹滴等洞     洛卜寨
  麥著土村     衙迪洞
  㑹溪施容等處   感化州等處
  契鋤洞      臘惹洞
  勞岩洞      驢遲洞
  來化州      客團等處
  中古州樂墩洞   上里坪
  洪州泊李等處   張家洞
[063-26b]
 沼邊溪洞宣慰使司至元二十八年播州楊賽音布/哈言洞民近因籍戸懷疑竄匿
 乞降詔招集又言向所授安撫職任隸順元宣慰司/其所管地於四川行省為近乞改為軍民宣撫司直
 隸四州行省從之以播州等處管軍萬户楊溪英為/紹慶珍州南平等處沿邊宣慰使行播州軍民宣撫
 使播州等處管軍萬户仍虎符漢英即賽音布哈也/仍頒所請詔㫖詔曰爰自前宋歸附五十餘年閲實
 户數乃有司當知之事諸郡皆然非獨爾播自今以/徃咸奠厥居流移夫所者招諭復業有司常加存恒
 毋致煩擾/重困吾民
 播州軍民安撫司
  黄平府      平溪上塘羅駱家等處
[063-27a]
  水車等處     石粉羅家永安等處
  六洞柔連等處   錫樂平等處
  白泥等處     南平綦江等處
  珍州思寧等處   水煙等處
  溱洞涪洞等處   洞天觀等處
  葛浪洞等處    賽垻垣黎焦溪等處
  小姑單張     倒柞等處
  烏江等處     舊州草堂等處
[063-27b]
  恭溪香洞     水囤等處
  平伐月石等處   下垻
  寨章       横坡
  平地寨      寨勞
  寨勇       上塘
  寨坦       㖗奔
  平莫       林種宻秀
  沼河祐溪等處
[063-28a]
 新添葛蠻安撫司大徳元年授葛/蠻安撫驛券一
  南渭州      落葛谷鵝羅椿等處
  昔不梁駱杯宻約等處 乾溪吳地等處
  噥聳古平等處   甕城都桑等處
  都鎮馬乃等處   平普樂重墺等處
  落同當等處    平族等處
  獨祿       三陂地蓬等處
  小葛龍洛邦到駱五虎等處
[063-28b]
  羅月和      麥傲
  大小田陂帶等處  都雲洞
  洪安晝劑等處   谷霞寨
  刺客寨      吾狂寨
  割利寨      必郎寨
  谷底寨      都谷郎寨
  犵狫寨      平伐等處大徳元年平伐/酋領内附乞隸
  於亦奚不/薛從之     安剌速
[063-29a]
  思樓寨      落暮寨
  梅求望懐寨    甘長寨
  桑州郎寨     永縣寨
  平里縣寨     鎖州寨
  雙隆       思母
  歸仁       各丹
  木當       雍郎客都等處
  雍門犵狫等處   栖求等處仲家蠻
[063-29b]
  婁木等處     樂賴䝉囊吉利等處
  華山谷津等處
  青塘望懷甘長不列獨娘等處
  光州       者者寨
  安化思雲等洞   北遐洞
  茅難思風北郡都變等處  必際縣
  上黎平      潘樂盈等處
  誠州富盈等處   赤畬洞
[063-30a]
  羅章特團等處   福水州
  允州等處     欽村
  硬頭三寨等處   顔村
  水厯吾洞等處   順東
  六龍圖      推寨
  橘叩寨      黄頂寨
  金竹等寨     格慢等寨
  客蘆寨      地省等寨
[063-30b]
  平魏       白崖
  雍門客當樂賴䝉囊大化木𤓰等處
  嘉州       分州
  平硃       洛河洛腦等處
  寗溪       甕除
  麥穰       孤頂得同等處
  甕包       三陂
  控州       南平
[063-31a]
  獨山州      木洞
  瓢洞       窖洞
  大青山骨記等處  百佐等處
  九十九寨蠻    當橋山齊朱谷列等處
  虎列谷當等處   真滁杜阿等處
  楊坪楊安等處   棣甫都城等處
  楊友閬      百也客等處
  阿落傅等寨    蒙楚
[063-31b]
  公洞龍水     三寨猫犵剌等處
  黒土石      洛賔洛咸
  益輪沼邊蠻    割和寨
  王都谷浪寨    王大寨
  只蛙寨      黄平下寨
  林拱章秀拱江等處 宻秀丹張
  林種拱幫     西羅剖盆
  杉木筲      各郎西
[063-32a]
  恭溪望成崖嶺等處 孤把
  焦溪篤住等處   草堂等處
  上桑直      下桑直
  米坪       今其平尾等處
  保靖州      特團等處
征東等處行中書省領府二司一勸課使五大徳三年/立征東行
省未幾罷至治元年復立/今髙麗國王為左丞相
 髙麗國事蹟見髙麗傳至元十八年王睶言本國置/站凡四十民畜凋弊勅拚為一十站三十年
[063-32b]
 沿海立水驛自躭羅至鴨綠/江并揚州海口凡三十所
 瀋陽等路髙麗軍民總管府
 征東招討司
 各道勸課使
  慶尚州道
  東界交州道
  全羅州道
  忠清州道
[063-33a]
  西海道
 耽羅軍民總管府大徳五/年立
[063-34a]
元史巻六十三考證
辰州路唐改盧溪郡復改辰州 盧溪原文作唐溪據
 舊唐書改又按唐志辰州建於武徳四年天寶元年
 改為盧溪郡是辰州應序於改郡之前史誤
天臨路益陽州唐新康縣宋安化縣 按益陽本漢舊
 縣晉以下皆因之隋始並新康入焉唐武徳四年復
 分置新康七年省入是新康在唐暫置即省是以元
 和志及舊唐書皆不列其名志所載未晰至安化宋
[063-34b]
 志與益陽並列上文本路所領之安化即宋舊也今
 以州為宋安化縣豈既以為縣更分為縣更以為州
 足知其誤
桂陽路 户口總數下脱領司一縣三五字依史例增
 入
靜江路宋升靜江府 原文作宋仍靜江軍按宋志靜
 江府本桂州始安郡靜江軍紹興三年以髙宗潛邸
 升為府志未詳今據改
[063-35a]
梧州路唐改蒼梧郡又仍為梧州 按舊唐書及元和
 志梧州唐置在武徳四年是梧州應叙於改郡之前
 志所載未明後欽州同
鬱林州唐於南充縣置宋因之 原文作唐為南尹州
 又改貴州為鬱林州宋因之按舊唐志隋鬱林郡之
 南充縣貞觀中置鬱林州寰宇記作唐麟徳三年分
 貴容二州置而云陳為尹州隋煬帝初為鬱州葢以
 貴州沿革誤序於此也志襲其訛復云又改貴州尤
[063-35b]
 屬牽混今據舊唐書改
貴州唐為南尹州又改貴州又改懐澤郡後仍為貴州
  原文脱唐為南尹州二句按舊唐志貴州隋鬱林
 郡唐武徳四年平蕭銑置南尹州貞觀九年改貴州
 天寶元年改懐澤郡乾元元年復為貴州元和志寰
 宇記諸書皆同今志誤叙於前鬱林州之下而此反
 遺脱今據增
[063-36a]
 元史巻六十三考證
   河源在吐蕃朶甘思西鄙有泉百餘泓燦若列星
   以故名鄂端諾耳 謹按昔之論河源者始於漢
   武紀崐崙為河源一語遷固輩記載簡畧後人衆
   喙紛呶率滋穿鑿元世祖遣都實尋討河源潘昻
   霄得其説譔為志昻霄不諳䝉古語既多附㑹且
   力斥張騫河源發葱嶺滙鹽澤之語為非尤為繆
   妄我
[063-36b]
  朝輿圖式廓
聖祖仁皇帝屢遣使測量諮考定鄂敦他臘為中國河源
   視前史已加詳核
 皇上平定西陲古所稱葱領于闐蒲昌海諸境咸𨽻版
   圖而
 睿鑒精微考據詳核乾隆四十七年春
 命使往青海務窮河源乃得阿勒坦郭勒及阿勒坦噶
   達赤髙老金色之泉而河源始確恭繹
[063-37a]
聖諭及
御製詩文始知元時所窮討以鄂端諾爾為河源者僅
  得半而止其詳具於
勅修河源紀畧中兹就其所稱引者概從譯改而史文
  悉仍其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