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f0013 新法算書-明-徐光啟 (WYG)


[068-1a]
欽定四庫全書
 新法算書卷六十八   明 徐光啟等 撰
  交食厯指巻五
 視差以人目為主第一 四章
前言實㑹中㑹視時食限等皆日月食之公法也是皆凖
 於地心今再論月食生於地景景生於日故天上之實
 食即人所見之視食無二食也日食不然有天上之實
 食有人所見之視食其食分之有無多寡加時之早晚
[068-1b]
 先後各各不同推步日食難於太隂者以此其推算視
 食則依人目與地面為凖
  視㑹
凡交㑹者必參相直不參直不相掩也日之有實食也地
 心與月與日參居一線之上也其有視食也人目與月
 與日參居一線之上也人目居地面之上與地心相距
 之差為大地之半徑則所見日食與實食恒偏左偏右
 分為兩直線各至於宗動天其所指不得同度分是生
 視差而人目所參對之線不得為實㑹而特為視㑹
[068-1b]
 如圖甲為地心乙為地面丙為天頂若丁為日戊為月
[068-2a]
 即在甲丙一直線上則實㑹即為視㑹因地心與人目
 無分線故也若日在辛必月在壬方與地面乙作一線
       為視㑹矣若月至己與地心甲作一線
       則實㑹也今言交食惟以目見為慿故
       日食全論視㑹若所居地面不同即食
       分多寡加時早晏亦随之異也又視㑹
 實㑹在日月本天皆無度分可指而全依宗動天之黄
 道圏度分則此實㑹線所指謂之實度視㑹線所指謂
[068-2b]
 之視度如圖甲辛線所指為黄道之庚則庚為太陽之
 實度若乙目視辛日至黄道癸視己月至黄道午則癸
 為太陽之視度午為太隂之視度也
  日月目見之度非實度
譬之畫圖者作平圓形則一舉手一運規即得矣若欲為
 螺旋線先須依法作識又依法作線乃成形焉測天之
 法亦猶是耳今欲知日月纒離東西南北亦轉儀闚表
 一覽可知若欲定其本行所在則非聊一寓目遽能得
 之必先後累測度分展轉較勘乃可定也假令目居地
[068-2b]
 之中心地之心即宗/動天之心極目所見則有恒星以當彼界兩
[068-3a]
 界中間有日月五星是名七曜七曜相視有逺有近無
 有同者即論一曜亦各時逺時近無時同者是則目所
 能見也然因目所見得其視度於彼界因以視度測其
 與某恒星相距若干度分因以是度推其實與地相距
 若干逺近則可謂即目所見遂得其實行能分别其去
 地逺近則不可何者七政諸本天雖居恒星天之内乃
 不見火木土等内天之星以本體能掩最外之恒星則
 何從辯其内外逺近乎又目所見者太隂太陽二體相
[068-3b]
 若何從知其内外之相距絶遠二體之小大絶不相等
 乎内天之兩星參對於外天之兩經星目見之能知外
 者之兩相距甚逺内者之兩相距不甚逺乎是三者皆
 目力難慿之效也或曰是則然矣測量之法皆慿目所
 見也則可廢乎曰何可廢也惟測内天之星得彼界所
 指之㸃以為即在恒星之天聊可得之矣何者凡用在
 界之弧以測其輳心之角無弗真者目測恒星之天其
 在地面與其在地心也無以異地居恒星天/中止當一㸃若測内天
 諸曜目雖不在地心相距亦不甚逺故測日月五星於
[068-3b]
 彼界上得㸃即與實度相近曰聊可得之曰距不甚逺/曰近其實度皆因有地半
[068-4a]
 徑視/差故但恒星有時不見或與内天諸曜不相值故厯家
 以地平代恒星更用逺視之噐以助目力得日月五星
 之視度分依法推步乃正得其實度分矣
  人目差
兩目賅存不惟相助以為明相代以備患亦能彼此互用
 以察物之逺近葢各以其心目睛最中之/一㸃為心受外物之象
 其過心之兩直線至物體則相遇為兩腰兩睛心自相
 距為底成三角形因以其比例之大小别物距目之逺
[068-4b]
 近是謂目差縁此可推天上之視差以小喻大其理一
 也若物大逺於人目則底線極小兩腰極長是過睛心
 之兩徑線與平行無異正如地球比恒星天之高特以
 一㸃為底視差無所繇生矣
 如圖兩目之心為甲為乙目所視之物為丙若甲乙線
           可比於甲丙線可比者不甚/逺則有比例
           則兩戊己徑線漸相就如己
           而相遇於丙若物更相近為
 丁則兩徑速相就為辛庚甲乙丙及甲乙丁兩三角形/皆等邊又同一底線則丁角
[068-4b]
 大於丙角而丁甲乙/角必小於丙甲乙角而兩目之光線皆從己歛向於庚
[068-5a]
 自覺所視之物變逺為近矣若物與目相去甚逺則無
 比例者因兩徑絶難相就絶難相遇故也今借此理明
 視差之公理如本圖設丁物之前有横堵為壬癸令甲
 目獨視丁物則所見若在壬令乙目獨視丁則所見反
 在癸而丁前丁後兩交角形必相似即丁物亦不逺於
 壬不逺於癸葢視之目分兩線為交角即能分本物之
 逺近也若不能分兩線即不能分逺近
  地半徑差
[068-5b]
目視星欲辨六曜月五/星也在恒星之内勢不能也則當借地
 體之大補目力之不及法用地半徑為底以推測量所
 指之界即可得七政逺近上下各居本天之實處如圖
 甲乙兩目相距為底則二寸耳今以兩地相距數千里
 或數里當之以為底如甲為順天府乙為廣州府丁為
 太隂兩人同測之一在甲一在乙因此大底之逺近比
 於各距太隂之兩腰得大小之比例則甲丁及乙丁兩
          直線必覺彼此相就以趨於丁
          矣再使壬癸為列宿天之兩恒
[068-5b]
          星或壬癸為太陽之全體壬/當其南周癸當其北周
[068-6a]
 者一從甲見太隂丁若在壬以夲體合於一星之體或/太
 隂之南周齊/太陽之南周一從乙測太隂反在癸轉就北以合於他
 星或太陽/之北周若甲乙兩測之距愈相逺即所見丁月兩指
 之極高亦愈相逺一偏南一偏/北東西亦同而人在甲能見太隂掩
 日為日食人在乙即不可得見矣以此壬癸當宗動天
 上之弧正所謂視差與前言目見之小視差其理一也
 第兩人相距千里萬里同時並測太隂其勢甚難故立
 别法代之詳見本書第六/卷下文畧言之假令人正居地心推其所得
[068-6b]
 太隂距天頂應若干度分又同時居地面者實測太隂
 距天頂得若干度分兩度之差即所謂視差也如圖甲
 乙丙為地球丁為天頂甲戊丁直線所至也若太隂在
        此線左右為己從甲地心測月見之
        當在庚自地面乙測之乃在辛則先
        推定丁甲庚角或所當之丁庚弧後
 推丁乙辛角或所當之丁辛弧乙距甲與乙距丁無/比例甲乙至小故
 兩角或兩弧相減得視差之弧庚辛
 問一星距天頂測其宗動天上所指度分在地心測之
[068-6b]
 則距近在地面測之則距逺若論角則地面之乙角大
[068-7a]
 於地心之甲角何以證之其故何也曰因其一逺一近
 如圖太隂在本天其距頂之弧為己戊己戊之距地心
 甲與其距地面乙逺近之差則目所能識也所能分也
        因地之半徑與月本/天之半徑有比例故則目之在甲與
        在乙所受己戊弧之象實不能無大
        小為己戊弧等而兩角之大小不等
 目受物象皆以角/形見交食第一卷相近者必大逺者必小也角既有大
 有小所相當之弧不得不有大小則辛之距天頂視庚
[068-7b]
 之距天頂不得不逺矣又論辛庚視差實為辛甲庚角
 所定何用辛己庚或甲己乙角乎曰甲乙線與甲庚線
 無比例小大絶/逺故而甲乙與甲己則有比例即甲己與甲
 庚亦無比例也既甲乙與甲己同為微末不以入算則
       用辛己庚角代辛甲庚角無以異矣若
       論角則丁乙辛角與丁辛弧相當因甲/乙與
       乙丁無大/小之比例又丁乙己角與乙甲己及甲
 己乙兩角并等見幾何第一/卷十六題則兩角并亦與丁辛弧相
 當矣今丁庚弧既與丁甲庚角相當則餘弧庚辛必與
[068-7b]
 餘角甲己乙或辛己庚相當也
[068-8a]
 視差以天頂為限第二 六章
人目在地面或在地心仰視天所得日月道相參直者止
 有一不同者無數過兩目之垂線止一至頂之線此外
 分離處處各異
  三視差
視㑹與實㑹無異者惟有正當天頂之一㸃過此以地半
 徑以日月距地之逺測太陽及太隂實有三等視差其
 法以地半徑為一邊以太陽太隂各距地之逺為一邊
[068-8b]
 以二曜高度為一邊成三角形用以得高庳差一也又
 偏南而變緯度得南北差二也以黄道九十度限偏左
 偏右而變緯度得東西差三也因東西視差故太陽與
 太隂㑹有先後遲速之變二曜之㑹在黄平象限度東
 即未得實㑹而先得視㑹若在黄平象限西則先得實
 㑹而後得視㑹所謂中前宜減中後宜加者也因南北
 視差故太隂距度有廣狹食分有大小之變如人在夏
 至之北測太隂得南北視差即以加於太隂實距南度
 以減於實距北度又東西南北兩視差皆以黄平象限
[068-8b]
 為主葢正當九十度限絶無東西差而反得最大南北
[068-9a]
 差距九十度漸逺南北差漸小東西差漸大至最逺乃
 全與高庳差為一也三差恒合為句股形高庳其弦南/北其股東西其句至極南則弦與
 股合至極東極西/則弦與句合也
  論日月視高差
太陽出地平上漸升至天頂得九十度在夏至則離赤道
      北二十三度半為丁辛如北極出地四十
      度即赤道離地平五十度加丁辛二十三
      度半得七十三度半此日在午正之高也
[068-9b]
      今太陽未至子午圏别作一高弧從甲過
 太陽垂至地平上為甲乙丙弧其乙丙既太陽未及午
 正之圏即其高不至七十三度也兩曜去天頂有高庳
 與恒星有逺近時時處處不同故其視差大小亦各不
 同惟曜在天頂則無差若下幾度則少差愈庳愈差庳
 至於地平則得其極大差矣今先論太隂如圖甲為地
        心乙為地面丙為天頂丁己為太隂
        本天丙戊為恒星天若人在地心甲
        視太隂正在地平己直至戊在參宿
[068-9b]
        第三星下人在地面乙視太隂己直
[068-10a]
 至壬在參宿第一星下是壬戊不同度至一度○六分
 為太隂之極大視高差若太隂高至庚至辛視差漸減
 如在丁直視至丙人在甲與在乙悉無交角無差分矣
 太隂距地心最近者為乙地面至其本體得為地半徑
 者五十六个後言一个者皆一/地半徑省文也若太陽甚逺於地自地
        面至日輪得一千餘个其差更小日
        出地平之最大差止三分漸高漸小
        矣凡推日食恒以太陽之視差減太
[068-10b]
        隂之視差得兩曜之視差假如甲乙
 為地球丙丁為日月本天皆如前於最上之天或指宗/動或指
 恒星其/理同也得戊庚為太隂視差得己庚為太陽視差相減
 得戊己為兩曜之高庳視差
  求太陽高庳差
凡地半徑與星距地心之逺此兩直線若能為大小之比
 例者即人在地面所測與星所在之實度分不一是為
 視差若星距地甚逺其距逺之線極大地半徑極小兩
 線絶不能為比例即人所測與地心所出兩直線所指
[068-10b]
 之度不能分即不能為視差故求星之距地逺近恒以
[068-11a]
 視差為證以視差之多寡不等推其距地逺近亦不等
 如測恒星無視差可證其距地最逺測填星㣲有之僅
 得數秒而測太隂所得過一度因知七政之最逺者為
 填星最近者為太隂而太陽得視差三分當在其中央
 矣太陽太隂之距地逺近如前以月食求之其法更易
 今以其逺近及地半徑反推其視差定為高庳差表如
 圖甲乙為地半徑甲戊為太陽距地心之逺任在本天
 最高或最庳或高庳之間皆有小異今設在高庳之間
[068-11b]
 者如日初出在丙則甲乙丙三角形内乙甲丙為直角
        甲角直線為甲乙者一千一百四十
        二个此中/數也推得甲丙乙角三分為太
        陽之最大高庳差若太陽在丁其丙
        丁高弧三十度則以餘弧之乙甲丁
 角推得高庳差二分三十六秒為甲丁乙角若丙丁高
 弧六十度則甲丁乙為一分三十秒依高度推高差皆
 凖此至天頂戊即無差
  求太隂高庳差
[068-11b]
太隂之距地既近視差既大即其在本輪之最高最庳次
[068-12a]
 輪之最逺最近視差大小亦皆變易其在本輪最高次
 輪最逺一/限則距地依歌白泥算六十八个二十一分以
 六十度高弧推之得視差二十五分二十八秒若在本
 輪最高次輪最近二/限距地六十五个三十○分以同前
 高度推視差二十六分三十八秒若在本輪最庳次輪
 最近三/限其距地五十五个○八分以同高弧推得視差
 三十一分四十二秒若本輪最庳次輪最逺四/限距地五
 十二个一十七分以同高度推得三十三分二十八秒
[068-12b]
 是為同六十度弧之最大視差若他高度其法同此所
 推視差各異矣又太隂在小輪高庳逺近時時變易視
 差随之無能不變欲考其幾何如圖甲為太隂本輪之
 心從地心壬出直線過甲至辛指最高於乙最庳於丙
             是為次輪心一在最高
             一在最庳而己丁及庚
             戊兩弧皆設六十度引
 乙丁及丙戊直線得甲乙丁及甲丙戊兩三角形今先求
 次輪在本輪最高逺近之間各度生何視差借太隂
[068-12b]
 厯指所定以地半徑量諸輪之半徑得甲己為五个一
[068-13a]
 十一分甲壬為六十个一十八分而己辛止得二个五
 十一分則甲乙丁三角形内得乙丁為一个二十五分
 地半徑為个/个六十分甲乙為六个三十六分丁乙甲角六十度
 推得甲丁線六个○七分以并壬甲總得六十六个二
 十五分大於壬己線五十五徑分有竒是名剰分今更
 設比例分論之如壬己為六十比分即己辛得二比分
 三十七秒而剰徑分五十五當化為四十六比秒又己
 辛當六十比分依法推得一十八分正六十與一十八/若二分三十七
[068-13b]
 秒與四/十六秒為次輪上六十度己丁所求高差應減於最近
 己高差也次論甲丙戊三角形其兩線甲丙戊角及剰
 分同前但壬庚線得五十五个○八分亦以當六十比
 分即庚癸得三比分○七秒而剰徑為五十五比秒又
 庚癸當六十比分亦推得一十八分六十與一十八若/三分○七秒與五
 十五/秒是為次輪上六十度庚戊所求高差應加於最近
 庚高差也葢依前所定四限丁六十度在一辛二己逺
 近之間高於己得視差少於己故剰分推視差以減於
 己得太隂在己正高庳差戊六十度在三庚四癸逺近
[068-13b]
 之間庳於庚得視差多於庚故剰分所推視差以加於
[068-14a]
 庚得太隂在戊正高庳差也其餘次輪之逺近度求視
 差皆凖此
  太隂在朔高庳視差
本書二卷論太隂交㑹時恒居次輪之最近所謂第二第
 三限在前圖為己為庚也因太隂食日加時恒不在本
 輪之最高最庳而月行次輪周恒倍於本輪周故朔望
 時太隂恒在次輪之最近最近所行之周名本輪之内
 圏是大於次輪小於本輪以己庚相距之線為徑今欲
[068-14b]
 求内圏之上下左右各度得何高庳視差如圖己丙庚
 内圏己為高最逺庚為庳最近乙距地心甲為地半徑
           六十个一十八分設歌白泥/之數以為
           法/己丙弧六十度乙丙得五
           个一十一分與甲乙六十个
 十八分同類之徑分也以甲乙丙三角形推太隂在丙
 距二限已六十度得甲丙線六十三个○四分因得甲
 己六十五个三十○分剰得二个二十八分今設己庚
 為六十○比分即推得一十四比分六十與一十四若/己庚十个二十二
[068-14b]
 分與剰徑二/个二十八分為剰分以推太隂在丙之視差加於在己
[068-15a]
 之視差得太隂之真視差
 假如太隂距天頂四十二度在本輪七十二度在次輪
 六十○度總論其變視差以距頂倍之度查本表得太
 隂在逺近之第二限有高庳差三十五分三十一秒以
 較第一限贏一分二十九秒今距第二限六十○度依
 前法推得一十八分而六十分與一分二十九秒若一
 十八分與二十七秒則於二限高庳差減二十七秒餘
 三十五分○四秒是一二限間次輪行六十度之高庳
[068-15b]
 差也又第三限較第四限之視差不及者二分一十九
 秒而六十與二分一十九秒若一十八分與四十二秒
             以四十二秒加於第三
             限之四十二分一十九
             秒為四十三分○一秒
 是三四限間六十度之高庳視差今太隂行本輪七十
 二度又在二三限之間法以丁戊上兩視差相減餘七
 分五十七秒於時太隂自行得二十比例分則六十與
 七分五十七秒若二十與二分三十九秒以二分三十
[068-15b]
 九秒加於前推一二限間次輪六十度之視差三十五
[068-16a]
 分○四秒得太隂居高庳逺近之間本輪七十二度距
 天頂四十二度次輪六十○度之真視差三十七分四
 十三秒凡以距天頂餘度求四限間之視差法皆凖此
 其在二三限日食所用有立成視差表依諸高度及距
 地逺近簡之
  測日月求高庳視差
借月食推太陽太隂距地心逺近而求視差以三角形推
 算為常法欲從天行求之則測日月高度以比其實緯
[068-16b]
 度兩度之較為高庳差也隆慶六年壬申有客星見王
 良北西史第谷以視差求其距地之逺立數法試之其
 一候其至子午圏同恒星在極高度測其相距逺俟行
 半周在極庳度復測之得逺近之差以推定其高庳差
 其一用北極出地度考之從極上極下測一恒星得其
 高庳差度半之以加於下測之度或減於上測之度若
 未得北極出地之高度即有視差其一南北相距兩地
 同測一星以較於北極或於恒星彼此得度有差則有
 視差其一測星之高度依法以加以減不正得其赤道
[068-16b]
 上之本緯度則視差所移易也今測日月其距極甚逺
[068-17a]
 又有出有入非如北極恒星常見不隠二曜亦不能同
 時並測即諸法不可盡用備述此者明測候之理且以
 需他用耳
 假如萬厯十一年秋八月太隂黄經度從冬至起得一
 十五度四十○分黄道緯距北二度四十二分第谷測
 其子午高得上周一十三度三十八分其半徑一十五
 分蒙氣八分皆以減於高度餘實高度一十三度一十
 五分因太隂在赤道南以減本地赤道高度得太隂赤
[068-17b]
 道緯度二十○度五十○分第以前黄道經緯推本方
 之實赤道緯僅一十九度五十七分則以相減得五十
 四分為太隂一十三度一十五分之高庳視差也又萬
 厯十五年六月太隂黄經度從冬至起得七度五十○
 分黄緯五度有竒推其赤道實緯度一十八度○五分
 測其上周高一十五度二十○分下周一十四度四十
 六分得徑三十四分太隂心高一十五度○三分内減
 蒙氣六分餘與赤道高相減得一十九度○八分為太
 隂赤道距度較實推贏一度○三分是為本方之高庳
[068-17b]
 視差也從兩視徑觀之可見徑大者近於最庳小者近
[068-18a]
 於最高故所測高度畧同所推視差大相逺矣又萬厯
 十四年九月測太隂高四十五度其視徑三十四分於
 時離鶉火宫十一度一十○分而本度距地平正當黄
 道九十度限不必用赤道緯度以求視差祗以黄道實
 緯度四度四十五分減視緯度距南五度三十○分得
 四十五分為太隂高四十五度之高庳視差也
[068-19a]
 以四方分視差第三 五章
視高差無定方惟日躔月離所在從天頂下垂線過曜至
 地平為直角其過曜處分視實之高庳而已至黄道經
 緯度亦依視高而有變易則因日月視度從黄道偏南
 北或偏東西或正或斜随所在得其横直視差為南北
 東西差
  三視差總圖
前論視高差為過天頂大圏之弧止向地平随方取之今
[068-19b]
 論南北差是過黄極大圏之弧為黄道兩平行圏所限
 也其一過實度其一過視度東西差則黄道之弧為過
 黄極兩大圏所限也亦一過實度一過視度三視差弧
         獨黄道正南北或正東西則合為
         一弧外此必成三角形以法推每
         邊之度分也如圖甲乙為地半徑
         丙為太隂丙丁為月本天戊己庚
         為黄道壬己癸為過天頂象限從
         地心出直線過太隂為甲丙至宗
[068-19b]
 動天指其實度為辛若從地面出乙丙線指其視度為
[068-20a]
 午則辛午弧為太隂高庳視差午申弧與黄道平行過
 太隂視度於午未辛酉弧亦與黄道平行過太隂實度
 於辛則兩平行弧間午未或辛亥為太隂南北視差又
 亥辛及午未為過黄道極大圏之弧則亥午在其中為
 太隂東西視差合三視差得午未辛或亥辛午三角形
 今依本圖設日食在黄平象限西太隂以實行在子正
 對太陽在己人在乙尚未見食必太隂過東至丙乙丙
 己參相直則見食是為視㑹是實㑹在先視㑹在後也
[068-20b]
 若食在黄平象限東即反是如次圖更易見設乙甲丁
       為地平戊為天頂甲辛己為黄道丙為
       其極太陽或太隂在己為實度但人不
       在地心在地面如庚視太隂在壬則己
       壬為高差從丙至己至壬作丙己丙壬
       兩弧線即得甲己線交黄道於辛而辛
 己為東西差辛壬為南北差
  高弧正交黄道南北東西差
以高弧與黄道相交之角分南北東西差可得其㡬何葢
[068-20b]
 兩弧相交以直角則高弧正為距度弧不偏東西即絶
[068-21a]
 無東西差而高庳差徑為南北差若黄道自為高弧而
 太隂在交處無距度則高差徑為東西差而絶無南北
 差若太隂有距度則黄道不同於高弧太隂不免有東
        西差亦並有南北差如圖甲戊為黄
        道即為高弧與地平為直角甲為天
        頂太隂在丁則其高差丁戊即為東
 西差若太隂距南或北作大圏過黄道之兩極為乙丙
 其距度為丁乙丁丙得甲乙甲丙弧與甲丁弧必不等
[068-21b]
 又不交於乙丙弧之極故甲乙丁甲丙丁不能為直角
 而並得南北東西差且太隂愈近天頂乙丙兩角愈鋭
 南北差愈多太隂愈逺於天頂兩角漸大殆如直角而
 南北差漸少
  高弧斜交黄道南北東西差
太隂有距度求視差甚難其理甚繁其在交無距度者稍
 易稍簡故先之設黄道為甲乙丙其斜交之高弧為丁
 乙戊太隂無距度在乙其視高差為乙戊得南北差為
 丙戊東西差為乙丙成乙丙戊三角形其形有丙戊為
[068-21b]
 過黄道兩極之弧則乙丙戊為直角有丙乙戊角其相
[068-22a]
       當弧甲丁過高下圏及黄道極之弧也
       有乙戊視高差法以曲線三角形之理
       推乙丙丙戊兩視差之弧但此三角形
 小其三邊皆為大圏之弧可用直線法推之再設太隂
 不正在交有距度或南或北如圖丁乙為過地平兩極
 之高弧甲乙丙為黄道太隂距南在戊距北在己其黄
        經度在乙從天頂得丁戊為太隂距
        南高弧丁己為太隂距北髙弧因實
[068-22b]
        度在戊在己視度在庚在壬得戊庚
 及己壬為太隂視高差又得庚癸壬辛弧其至癸至辛
 指太隂視經度與黄道為直角今以實經緯及北極出
 地度算南北東西差
 假如以北極高得乙丁過頂弧又有乙戊為太隂距度
 弧有甲乙丁為高弧交黄道之角加甲乙戊直角得丁
 乙戊角可推丁戊弧及丁戊乙角若太隂距北有丁乙
 己為高弧交黄道角之餘角亦可推丁己弧及丁己乙
 角又查丁戊丁己視高差表得戊庚及己壬而太隂距
[068-22b]
 南乙子戊三角形内有子乙戊直角有乙子戊高弧交
[068-23a]
 黄道之角有戊乙距度弧可推子乙及子戊弧則子癸
 庚三角形内有子庚弧有庚子癸角有子癸庚為直角
 可推庚癸視距度去減乙戊實距度得南北差亦可推
 子癸黄道弧減子乙得乙癸東西差其太隂距北則乙
        癸己三角形内有距度乙己有乙己
        癸角有乙直角可推乙癸及己癸弧
        及乙癸己角去減己壬視高差得壬
 癸弧又壬辛癸為直角可推辛癸及壬辛於乙己距度
[068-23b]
 去減壬辛視距度餘為南北差乙癸減辛癸餘乙辛為
 東西差
 如上説細論視差於理為盡若恒時推步别有㨗法力
 省大半盖丁乙己角可當丁戊乙角甲乙丁角可當乙
 癸己角丁乙弧亦可當丁戊及丁己弧故也若本地距
 黄道逺依此算即不得有差惟黄道在天頂太隂之大
 距五度又在本天最庳則差至六分不得用此若太陽
 将食即太隂居食限之内距度不過一度半依省法算
 所差者不過一分四十五秒欲并無差仍用原法
[068-23b]
  太隂無距度以視高差求南北東西差
[068-24a]
依圖乙壬戊為子午圏乙甲丙為地平壬為天頂丁甲戊
 為黄道壬己為高弧太隂在辛則辛己為視高差自黄
        極癸出癸辛癸己兩大圏弧限辛庚
        為東西差庚己為南北差此三角形
        有己庚辛為直角辛己為高差更得
        高弧交黄道之角庚辛己則視高差
        辛己之正弦與南北差庚己之正弦
 若全數與庚辛己角之正弦
[068-24b]
 假如高弧交黄道之角庚辛己得六十四度三十五分
        一十五秒其正弦九○三二四視高
        差弦辛己得五十八分三十六秒正
        弦一七○四算得正弦一五三九查
        其弧得五十二分五十四秒為太隂
 南北差庚己此用正弦法也或用加減算求南北差則
 以辛己高差減庚辛己角餘六十三度三十六分三十
 九秒得餘弦四四四四六又相加得六十五度三十三
 分五十一秒其餘弦四一三六八兩餘弦相減餘三○
[068-24b]
 七八半之得一五三九為南北差之正弦也或用線求
[068-25a]
 東西差則全數與庚己南北差之割線若辛己高差之
 餘弦與庚辛東西差之餘弦或用角求東西差則庚辛
 己曲線三角形甚小可用直線三角形法其高差之正
 弦與東西差之正弦若全數與高弧交黄道角之餘弦
 假如用線推南北差五十二分五十四秒得割線一○
 ○○一一八五視高差五十八分三十六秒其餘弦九
 九九八五四七推得九九九九七三一為餘弦得二十
 五分一十秒為庚辛東西差再以角求東西差則庚辛
[068-25b]
 己角之餘弦四二九一三高差之正弦一七○四算得
 七三一為正弧亦查得二十五分○八秒為東西差或
 用加減算則高弧交黄道角之餘二十五度二十四分
 四十五秒減高差餘二十四度二十六分○九秒其餘
 弦九二○四二加高差得二十六度二十三分二十一
 秒其餘弦八九五八○兩餘弦相減餘二四六二半之
 得正弦七三一查得二十五分○八秒為庚辛東西差
  太隂有距度以高差求南北東西差
前題算有距視差法簡矣又有簡於此者但依太隂時距
[068-25b]
 南時距北分兩圖解之如圖甲己丙為子午圏甲乙丙
[068-26a]
        為地平乙丁為黄道天頂在己太隂
        在子則己癸為高弧子癸為高差又
        辛當北極北極圏為戊庚負黄道極
        戊自戊出大圏之弧戊壬過丑指太
        隂實經度而丑子為實距度又出一
 大圏弧戊癸至太隂視度癸從癸作垂線至壬得壬子
 癸三角形而子壬為南北差壬癸為東西差丑壬寅癸/兩弧小故
 壬癸可/當丑寅欲求其幾何先依第一法從天頂己連赤道極
[068-26b]
 黄道極為己戊辛三角形形有兩極相距之弧辛戊有
        北極出地之餘弧己辛有極至交圏
        交於子午圏之己辛戊角可推黄極
        距天頂之線己戊次己戊子三角形
        有黄極距天頂之弧己戊有太隂出
        地高之餘弧己子又有戊子在第一
 圖為象限戊丑加太隂實距度丑子之總弧在第二圖
 為太隂實距度丑子之餘弧可推己子戊角次子癸壬
 三角形有高差弧子癸有壬子癸角有子壬癸直角可
[068-26b]
 推子壬弧是為太隂南北視差又本三角形以子癸高
[068-27a]
 差子壬南此差推壬癸東西差
 假如第谷測太隂在𤣥枵宫初度五十六分距南四度
 三十八分日在申正五十○分得太隂高弧九度二十
 ○分得高差五十四分二十○秒其夲方北極出地五
 十五度五十四分三十○秒即升度為三百一十二度
 四十三分去減鶉首初之升度餘為極至圏交於子午
 圏之己辛戊角而己辛及辛戊兩弧皆不及九十度則
 己辛戊為鋭角法全數與第一弧之正弦若第二弧之
[068-27b]
 正弦與他數名先得/之數又全數與先得之數若兩弧所包
 角之正矢與他數名後得/之數而後得之數恒加於兩弧較
        差之正矢得第三弧之正矢如前圖
        依第谷測己辛戊三角形求己戊弧
        則兩道大距弧辛戊第一/弧之正弦三
        九九一五其夲方極高餘己辛弧第/二
        弧/之正弦五六○五二求先得之數
 為二二三七三又己辛戊角兩弧所/包角四十二度四十三
 分得正矢二六五二八求後得之數為五九三五以加
[068-27b]
 兩弧較差之正矢一六九六得七六三一為己戊弧第/三
[068-28a]
 弧/之正矢查得二十二度三十一分四十一秒以求己
 子戊角則己戊子三角形内全數與第一旁線之餘割
 線若夲角旁次線之餘割線與他數名先得/之數又兩旁線
 較差之正矢與對夲角線之正矢相減餘為他數名後/得之
 數/而全數與先得之數若後得之數與本角之正矢如
 前圖己子角旁/次線為太隂距天頂弧八十○度四十○分
 餘割線一○一三四二戊子第一/旁線為太隂距南加象限
 共九十四度三十八分餘割線一○○三二八算得一
[068-28b]
 ○一六七四為先得之數其較弧較差一十三度五十
 八分得正矢二九五六減己戊弧之正矢七六三一得
 四六七四為後得之數依法算得四七五四為己子戊
 角之正矢查得一十七度四十四分一十五秒以求子
 壬弧則全數與子癸高差弧之切線若壬子癸角之餘
 弦壬子癸與己子/戊兩交角等與子壬弧之切線而子癸弧之切線
 一五九四壬子癸角之餘弦九五二四八算得壬子弧
 之切線一五一八查得五十二分一十○秒為太隂南
 北差之子壬弧以求東西差則全數與子癸弧之餘弦
[068-28b]
 九九九八七五一若子壬弧之正割線一○○○一一
[068-29a]
 五一與壬癸弧之正割線算得九九九九九○二為壬
 癸弧之正切線查得一十五分一十○秒為太隂東西
 視差壬癸或寅丑
 又次法甲乙地平甲丙黄道戊癸高弧丁黄道極皆同
        前此圖加戊辛為太隂實經度出地
        平高之餘弧而戊辛己三角形内又
        有太隂實高度之餘弧戊己有太隂
        實距度己辛以此三邊徑推戊己辛
[068-29b]
        角為高弧交太隂緯弧之角其餘角
 前/圖或交角後/圖為壬己庚角
 假如依前算戊己八十○度四十○分得餘割線一○
       一三四二太隂距南辛己四度三十八
       分餘割線一二三七九四七算得一二
       五四五六○為先得之數以本兩弧之
       較差七十六度○二分得正矢七五八
 六四戊辛弧七十六度一十五分三十○秒得正矢七
 六二四五以相減得二八一為後得之數又算得四七
[068-29b]
 六○為戊己辛角之正矢查得一十七度四十五分
[068-30a]
  日食掩地面幾何
太陽有全食或周邊無光而晝晦星見者有全食而周顯
 金環者又有食不全而此地見食之分多彼地見食之
 分寡者今欲求見全食之地幾何廣見金環幾何逺自
 見全食之地至盡不見食之地幾何更求相距幾何地
 即見食漸差一分此四者大概依視差推算種種具有
 法焉
  全食不見光之地面
[068-30b]
依第谷測定蒙氣之高距地面上約有九里欲求全食時
 得人所共見里數若干即以蒙氣高與太隂視徑及太
 陽光氣内曲之角定之葢交㑹時太隂當日目之中掩
 太陽光其視徑必大於太陽視徑而人目所周之地平
 自無光矣但日光從最通明處射地而来一遇次通明
 之蒙氣即曲而斜照見本厯指/第一卷必依氣之高低漸漸聚
 合廣狹不等如氣太高則光不至地面而聚合可無滿
 景氣太低則光一曲即至地月景反覺開展不止恒測
 之界今設氣高九里以絶日光必月景近地占千餘里
[068-30b]
 必太隂視徑大於太陽視徑四分有餘乃可論食在天
[068-31a]
 頂也若食在下度則月徑可小景或反大圖中蒙氣高
       為甲丁求甲乙丙以定甲丙不受光氣
       之拓界乙丁乙丙皆地半徑約一萬二
       千里則乙丁與全數若甲乙與甲乙丙
 角之割線算得一○○○六○查本表得一度五十九
 分為甲乙丙角又全數與本角之切線若丙乙線與甲
 丙線得里數為五百一十九即太隂在頂滿景之半徑
 也而全徑則一千○三十八里葢食距地平高三十度
[068-31b]
 即太隂視徑大於太陽視徑止一分必滿景徑得千餘
 里視徑加大里數亦多然䝉氣差表未譯故止以地半
 徑差别求之
 法日月兩半徑相減以差數加太陽視差即於表中本
 高度前後查太隂高下視差與得數等即以高度差前
 後各得滿景半徑若視差與得數不等即以中比例法
 求相應之高弧加於高度差如太陽行最高得視半徑
 一十五分太隂行最庳得視半徑一十七分二十○秒
 差數為二分二十○秒試以食在天頂廣東廣西等/處夏至時是
[068-31b]
 二度為八十八以本度查太陽視差表得六秒加兩半
[068-32a]
 徑差數得二分二十六秒於太隂視差表中以八十八
 度查二分一十四秒所不及者為一十二秒依比例算
 得一十一分宜加於二度即更下去頂愈逺也故天頂
 正下為滿景之心前下二度一十一分景缺即初見光
 其界限約五百四十六里後下高弧等得里數亦等共
 得一千○九十二即同食甚時同見食掩地面之廣也
 欲論先後時刻自初見滿景至復見生光則日月並随
 宗動天行之度化為里數所得見滿景必不止數千里
[068-32b]
 矣若太陽行最高太隂在高庳之正中其差數加太陽
 視差共一分二十○秒算食甚時得滿景二度二十八
 分為里數六百一十七又太陽及太隂皆在最庳得總
 差數一分五十三秒算食甚時得八百四十二里為滿
 景至於兩徑相等或太隂不甚大於太陽即無滿景因
 蒙氣曲光内射故也
 試食甚在下度距地平七十○度太隂在最庳得視差
 二十一分四十六秒更下二度得視差二十三分四十
 九秒差二分○三秒至兩半徑差數餘一十七秒加太
[068-32b]
 陽在最高從七十至下二度強所變視差度○七秒總
[068-33a]
 得二十四秒即以比例算應高弧二十四分總得二度
 二十四分化為里得六百即地平上自中往後見滿景
 之地也若往前設地平高七十二太隂視差一十九分
 四十○秒較於太隂高七十度之視差差二分○六秒
 至兩半徑差餘一十四秒加太陽變視差七秒上下加/求太隂
 從太陽/視差故總得二十一秒因以比例算得二十分加於七
 十二度化為里得五百八十三即往前之滿景前後相
 加總得一千一百八十三里乃食甚同見滿景之地也
[068-33b]
 依本法推算食甚距天頂愈逺得滿景愈大而自其中
 心論前後兩半徑必随高下度不等如食甚距地平高
 四十○度在前得三度二十三分為八百四十六里景/之
 前應高度多查表求後景/之後應高度少查表求前在後得三度三十八分為九
 百○八里總七度○一分為一千七百五十四里若食
 高二十○度必前行一千四百八十三里即五度五十
 六分後行二千二百○八里即八度五十○分總三千
 六百九十一里為滿景因視差近地平變少必度多即
 得變數與兩徑差數等徑差少或太陽在最庳或/太隂距最庳畧逺即高
[068-33b]
 度進退亦少里數亦減矣
[068-34a]
  見金環之地面
太陽在最高其視徑較太隂在最高之視徑畧小較在中
 或最庳愈小無比故全食之食甚不顯餘光而周無金
 環明矣其在中距與太隂在最高之視徑等雖因蒙氣
 可顯金環然以大小之故不能畢露且蒙氣所生大小
 随時随處不一則亦無從可定耳自中距以下太陽視
 徑漸大較太隂在最高至最庳即大三十○秒矣設食
 甚在天頂因周大一十五秒得四圍去中心逺四分度
[068-34b]
 之一而可見金環者約有六十二里乃全徑則一百二
 十五里為此時所同見至先後可見之地者又不止此
 若食甚距天頂愈逺得金環愈大假如距四十度高弧/五十
 度/依前一十五秒應得二十分全徑則四十餘分以三
 十度高弧應得全徑一度二十度高弧應得一度半一
 十○度應得四度化為里約一千里何也因視差近地
 平變少得度多故也若論蒙氣愈加得金環愈大因此
 第谷居北方設月朔半徑大於望半徑亦此意也
  總見食之地面
[068-34b]
求滿景及金環俱以日月視徑為主如太隂大於太陽則
[068-35a]
 生滿景太陽反大即為金環此一定之理也今欲得滿
 與缺之景㡬何或從見滿景地面食既/是至漸不見景地
 面復圎/是即以兩曜最高最庳之行求之葢日月皆在最
 高見食地面少皆在最庳見食地面反多因正在高庳/故倘相距漸
 逺其食景大/小亦漸變易一在高一在庳則見食多寡均矣論天頂
 全食法加日月兩半徑以總數查表所得數或等或小
 加此兩數之差更加太陽視差復得總數復查表其旁
 所得高度即自景中心至不見食之界也總數不正合/髙度用中比
[068-35b]
 例法/求之假如日月皆在最高加其半徑總得三十○分一
 十五秒查表太隂距地最逺之方所對六十高度得三
 十○分○六秒較兩半徑總數差九秒太陽視差○一
 分二十七秒三數併加共得三十一分四十二秒在高
 度五十九及五十八間自頂往/下故以中比例推得四十六
 分乃自天頂至周界得三十一度四十六分為總見食
 地面之半徑而全徑則六十三度三十二分化為里共
 得一萬五千八百八十三使日月皆在最庫兩半徑數
 并得三十二分五十○秒查表本方内得相對高度五
[068-35b]
 十九依前法推得不止五十八度即見食之界距頂三
[068-36a]
 十二度五十○分共六十五度四十分為里一萬六千
 四百一十七若太陽在最高太隂在最庳總得六十四
 度一十八分即一萬六千零七十五里使太隂在最高
 太陽在最庳算得六十四度五十二分為里一萬六千
 二百一十七
 若論全食在下度食愈低其景愈大但地面不全受景
 則人目在地面同見食之廣不全依高低度何云食愈
 低其景愈大視日月兩輪大小約等以中心與目正對
[068-36b]
 皆居一直線上雖相距實逺目視之若同為一輪同在
 一度今欲見其兩心相離不正在一線則自此地至彼
 地勢若横行然葢高度全食前後左右皆於日月為横
 行愈高愈横得景亦少若全食在下度或前或後以髙/弧及
 同見為主前後非東西南北可定/必随日月所居方併過目圏為是多為對行而非横行
 愈下愈對必行之多始得其體之離惟多行故遲出景
 外所以食在下度愈低得景愈廣矣何云不全受景見
 日食即因日月目併居一直線上此論以體相對雖心/不正在一直線㑹合
 亦無/妨今全食在高度或前或後行凡日月目直線可對
[068-36b]
 者自正以心相對惟去離漸逺至以邊相對則以見食
[068-37a]
 至復圓為止若全食在下度目少進即見食漸高至兩
 曜以邊居直線上亦能盡見其復圓使目退行少許見
 食漸低兩曜先至地平不及以邊居線上因而體雖尚
 對而所餘食分為目所不見矣縱使更退亦不得見復
 圓故地面所受之景乃地景日巳/沒故非日食之景耳推下
 度全食之景法日月兩半徑并與食甚高度太隂之視
 差順表相減餘數加太陽視差總數復查表得數等其
 旁所遇高度即為前行見食之界若不等以中比例求
[068-37b]
 相應之高度與表兩半徑并加太隂視差更加太陽自
 食甚高度至夲總數相應高度所變視差而末所得總
 數必應高度即後行見食之界如日月皆在最高兩半
 徑并得三十○分一十五秒設食甚高八十○度太隂
 視差在此為一十○分二十九秒兩分數相減餘一十
 九分四十六秒約應高度七十一得太陽視差五十六
 秒以加總得二十○分四十二秒乃又應高弧六十九
 度五十五分即前行至日月過頂二十○度○五分而
 見食地面共為三十○度○五分若後行兩分數宜加
[068-37b]
 得四十○分四十四秒約應高弧四十七度太陽視差
[068-38a]
 自八十至此變一分二十九秒以加總得四十二分一
 十三秒應四十五度一十六分即日月高相離之界共
 為三十四度四十四分乃後行見食地面之徑也設食
 甚高為六十○度依本法算得前行見界距三十○度
 ○九分過天頂較前徑畧長後行則景長無比必行六
 十度始見下地平其未見復圎者八十餘秒而前後地
 面見景為九十餘度設食甚高四十度必前行三十四
 度一十四分後行四十度乃下地平尚見食五分八十
[068-38b]
 餘秒總見景者七十四度設高二十度往前得四十三
 度二十分往後行二十度止得見復光約一分總度六
 十三度有餘愈下愈見少即此可知同見食之廣不全
 依高低度因地面不全受景故也
 若日月皆在最庳得半徑并最大數為三十二分五十
 ○秒設高八十度必前行三十一度後行三十六度共
 六十七度所同見食較前畧廣設高六十○度即前行
 三十一度後行六十度未可見復圓葢所少為一分二
 十秒耳大概依餘日月半徑及餘高度求同見食之地
[068-38b]
 面皆倣此算而以度數更求里數論先後見食則以總
[068-39a]
 食之時及時氣兩視差細求之可也
  見食進退一分應地面幾何
太陽任在本輪高庳距天頂逺近及在四方偏正俱分一
 十平分而見食地面則依高弧取前後以定其徑葢徑
 之大小依高度前後不能為同即前所云較食在下度
 與食在高度自得更大乃論滿景之公公論也今又設
 為全食如前行即太陽從下生光漸至上復圓若後行
 即從上生光至下復圓總進退間止在一十分内欲算
[068-39b]
 法於度數之分所應任取之徑分加太陽視差及日月
 各半徑不等之分秒總數查表其旁所對高度即本徑
 分之景界化為里得見本食之地面矣假如日月皆在
 最高食甚在天頂設生光為一徑分食退/是求所應之度
 即十徑分與三十○分太陽全徑/度數之分若一徑分與三度數
 之分以本三分入表查太陽視差九秒更有日月兩半
 徑不等之一十五秒總得三分二十四秒應三度一十
 三分即去頂生光之界共八百零四里若生光得太陽
 半徑即五徑分當一十五度數之分加太陽視差四十
[068-39b]
 五秒及兩半徑不等之一十五秒共得一十六分應一
[068-40a]
 十五度二十四分距頂之界試以復圓即三十○分查
 太陽視差一分二十七秒加半徑不等之秒總得三十
 一分四十二秒應三十一度四十六分乃與前求總景
 之數正合若食若在下度如高六十○度求一徑分相
 應之高弧即以三度數之分如本六十高度太隂視差
 得三十三分○六秒約對五十七高度因至此太陽變
 視差八秒宜加且更加兩半徑不等之秒總得三十三
 分二十九秒應五十六度一十○分即自食甚至一徑
[068-40b]
 分生光得三度五十分較前算自頂退一徑分多得三
 十七分為一百五十餘里若求五徑分應幾何即於六
 十度太隂視差加一十五分得四十五分○六秒對四
 十一度查太陽變視差四十四秒加兩半徑不等之秒
 總得四十六分○五秒應四十○度四十五秒自食甚
 至半徑生光得一十九度一十五分較前多三度五十
 一分若日月在本圏别度得視徑大小較最高不同必
 先求徑分所應度數之分幾何然後依本法算而進食
 之分與生光之分亦同一理也
[068-40b]
  日食掩地面總圖
[068-41a]
 
 
 
 
 
 甲為太陽乙為太隂丙為目三者於食甚時皆居一直
 線上以心相正對也設太陽視徑小於太隂視徑為丁
 戊即地面得滿景為壬辛必自中心丙至壬至辛乃可
[068-41b]
 見丁戊日輪之邊耳設太陽視徑大於太隂視徑為庚
 癸而目在中心丙以丙巳丙子直線見太陽庚癸邊必
 周得金環倘退至壬或進至辛即不見之矣論滿景總
 為丑卯自中心丙進前至卯即以卯丁直線見日輪復
 圓退後至丑即以丑戊直線亦見復圓徑之大小在高
 度低度其理一也
 
 
 新法算書卷六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