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f0013 新法算書-明-徐光啟 (WYG)


[018-1a]
欽定四庫全書
 新法算書卷十八    明 徐光啟等 撰
  渾天儀説卷三
   立象
立象者何任所得時刻應何宫度依之以推定十二舍也
 而各舍所當居之度分並經緯諸曜皆從本度起算則
 此因時之變得天之容乃占驗所繇以生苐此中𦂳要
 在定每舍之初界即初/度舉所應得分數繪以方圖或圓
[018-1b]
 形隨㸃入星曜即渾天之象成矣法依本北極高安球
 以本日躔度與時盤午正較對始轉球與盤將先所得
 時刻居子午圏下而本球宛然一當時之天象次于西
 地平識同居之赤道度並得相應之黄道度即苐七舍
 初界次起半圏至赤道上距三十度之限所得黄道度
 乃苐八舍初界遞起遞加盡得地平上各舍初界而地
 平下諸舍則以黄道相對處可定如一與七二與八三
 與九四與十五與十一六與十二之類是也假如崇禎
 九年正月十五日辛酉曉望月食順天府食甚在卯正
[018-1b]
 一刻二分日躔在娵訾宫一度五十三分因此時求各
[018-2a]
 舍躔度先以日躔對時盤午正依法轉儀得西地平交
 赤道一百五十度交黄道鶉火宫一十三度此即七舍
 初界正對東地平得𤣥枵宫一十三度為苐一舍初界
 即命/宫是上居天中得析木宫二度為苐十舍初界正下得
 實沈宫二度為苐四舍初界半圏交赤道一百八十度
 距前數/三十度得黄道壽星宫初度為苐八舍初界正對之降
 婁初度起苐二舍又以半圏交赤道二百一十度得大
 火宫九度為苐九舍正對之大梁九度即苐三舍後移
[018-2b]
 半圏至子午圏之東得析木宫二十度為苐十一舍星
 紀一十度為苐十二舍而正對處即實沈鶉首相等之
 處為苐五及苐六舍因而上下左右四角四角占驗/最得力處
 矣復求緯星所居之舍或依表預算或徑用推定七政
 細行則以本北極高及本時刻取各曜相應度分入其
 舍若星近舍初界有距度或可入前舍中必先以黄經
 緯安球上隨以本曜所居之處求于本舍而以前所立
 象定球漸移半圏如法起舍乃星入前後界内者即得
 本舍是也若地平下各舍之星法起南極于架上與北
[018-2b]
 極等高移前苐一舍之初界至西地平而天容在地平
[018-3a]
 下者反居地平上即得諸曜本舍之界如以鶉火十三
 度交西地平至壽星初度總弧内得前月食惟木星與
 太隂畧近查丙子年七政細行食甚時木星躔鶉火二
 十九度五十七分而火星則躔大火三度三十分應入
 八舍土星躔星紀一十一度三十分緯北三十四分必
 在十二舍之初界太陽金水二星皆在娵訾宫因同入
 命舍其土星依本經度惟緯北三十四分故得在十二
 舍之初界若距黄道北或一度半或二度試以舍圏限
[018-3b]
 之必其已入十一舍因近頂緯多故也求恒星法同此
 盖此象一立則凡各曜性情勢力强弱可考而知窮理
 之家借以觀變于未然鮮有不騐者其法詳天/文卷中
   求兩星于立象圏上相合之時
凡兩星本各無力一合即増力此實足為所立象損益之
 原也故以初得某星某宫度主人生命等事者安東地
 平依本地/北極高即應查其與某星相合否盖轉立象圏于球
 面上下得二星在通徑上即命星在地平時其星必合
 否則令球與立象圏各自那轉後求其當合時法必得
[018-3b]
 二星能如此合遂識赤道交子午圏度次移本日躔度
[018-4a]
 合子午圏併識其同居赤道度乃以前赤道交度減後
 赤道交度餘度化為時刻即得二星應合之時如極高
 四十度一星在鶉尾宫二度距緯南三度又一星在本
 宫四度距緯北一度本日躔鶉首宫七度試轉儀併半
 圏見子午圏西未合必過東近地平方可得合而合時
 赤道則以七十五度交子午圏便移日躔至子午圏下
 得同居赤道九十七度為前度所減先借全/周後減餘三百三
 十八度化為時得二十二時二刻四分即二星去午時
[018-4b]
 後合圏下之限
  求經緯星相照度
凡兩星相照増力或阻力多以向黄道為凖大約有五等
 如㑹合即同度同分為宻而同度不同分者則謂之疎
 六照以六十度為界四照止于一象限三照以四宫相
 距而云然望照則以正相對而得半圏之距乃此數照
 又各有親或逺者盖星體居正照之界即親而力强若
 體未正居其界而苐以光居之即逺而力弱至若光之
 前後雖同而各星所定之限有異如土得十度前十/後十
[018-4b]
 十二度火八度太陽十七度金水皆七度太隂復十二
[018-5a]
 度經星凡苐一等有七度三十分二等五度三十分三
 等三度三十分四等一度三十分五六等最微力弱不
 入其數總之除㑹望二照餘皆以順十二宫為左照逆
 十二宫為右照試于儀上考之法用規器量黄道上任
 取一照之界六十九/十等度以星為心于黄道左右分順與逆
 照之限假如求大角四照以九十度為限將規一銳居
 本星體一銳指左界九十度必至星紀十七度為順照
 指右界九十度必至鶉首十七度為逆照若七政必先
[018-5b]
 依各經緯度安其本位餘法同前又一法用立象半圏
 先依北極出地安球任取本時升度居地平乃移半圏
 徑過其星依之于赤道上作識後轉球從前所識赤道
 度相距三四等照界仍移半圏其上所指黄道度即星
 照所至界也假如升度在夀星十六度求軒轅大星六
 照限必移升度于東地平立象圏過星指赤道一百三
 十八度復加六十度應一百九十八度居立象圏即併
 得壽星宫十六度居本圏為軒轅大星六照之左限其
 右限則以反減六十度為法
[018-5b]
   求嵗旋
[018-6a]
凡從前所取時刻至太陽復躔元度分其中相去總數謂
 之嵗旋盖依後時所立象較前象所得七政等星居舍
 内應増或阻前星之力即效驗所繇變也法令球依前
 立象之時定住視赤道交子午圏若干度為前象天中
 升度今越若干年復求後象天中之升度必每去一嵗
 加八十八度四十九分滿全周則去之餘數即後象赤
 道交子午圏度使之于本圏正合可得天容依嵗旋之
 時因以定各舍宫度而各星安舍法亦同前假如崇禎
[018-6b]
 元年正月酉正時立前象因太陽躔𤣥枵一十六度一
 十九分依法轉球令時盤酉正交子午圏得赤道交本
 圏之升度為五十度設相去八年復立象為崇禎八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太陽躔/元度是則以八乗八十八度四十九
 分去全周餘四十度三十三分為後象之升度移居子
 午圏得本圏指酉初二刻為嵗旋之時如用立成表細
 求即後嵗中先查太陽躔元度分之日為嵗旋終之日
 次以後象升度減太陽是日之升度不足減借/全周減之餘數化
 為時刻分即得當日立象之時刻焉假如因十二月二
[018-6b]
 十九日太陽躔元度為嵗旋終之日其升度三百一十
[018-7a]
 八度四十八分後象升度四十度三十三分不足減借
 全周共得四百度三十三分減去前數餘八十一度四
 十五分化為五小時一刻一十二分從午正/起算
   加升度表
 
 
 
 
[018-7b]
 
   引照元與増力元相合
凡初得某星某宫居某舍因之以占所效是謂照元設更
 有一星或一宫所居舍能増力或阻前效即謂為増力
 元二元必各依定時著力乃就中求以前者至後之位
 或反以後者至前之位俱依赤道弧相應二元之距為
 限轉球查其弧之大小為引則一度應一年度數旣定
 應在何時亦可限矣故引後至前以順宗動為正而引
 前至後則因五緯逆行時用之遂名曰反引皆于球上
[018-8a]
 可得正引者何轉球先依天象安定令黄道應苐一舍
 初界之度正居東地平次查照元移象圏徑過其上併
 識赤道合子午圏度又轉球右行以増力元至半圏復
 識赤道交子午圏度則先後所識之間弧乃指正引限
 而總數可推年時也欲反引安球令之轉同前惟立象
 圏宜先徑過増力元復識轉球時赤道過子午圏弧因
 以定其中相去之年假如北極髙四十度設大梁十度
 在苐一舍初界太隂離黄道娵訾二十度距北二度為
[018-8b]
 照元火星近東地平躔大梁六度距南三度為増力元
 必先依各經緯度帶二曜于球上然後令象圏過太隂
 處所交赤道㸃約為三百五十二度用本圏與用/子午圏同次定
 住象圏移火星與本圏正對約得赤道交圏㸃為二十
 八度以所得前後度相減餘中弧為三十六度即正引
 之限求反引法亦同但引限在地平下必先起南極依
 北極出地度令黄道苐一舍初界之度正居西地平餘
 法同前見前苐/二卷
   求引二元應止黄道何度
[018-8b]
因照元漸離初得之象圏乃更有黄道相應故任至某年
[018-9a]
 亦可求其相應度法先安球依本象令象圏與照元合
 隨查赤道交子午圏度因之順或逆取本度與年數所
 止限移至子午圏必此時交象圏黄道度即其年所引
 照元止限也如北極髙四十度設壽星十六度東出太
 陽躔𤣥枵六度為照元依去四十二年之數復求躔度
 因安壽星十六度于本地平安象圏于鶉火六度與𤣥/枵對
 度因後在/地平下故得子午圏交赤道一百一十度以加四十二
 度依之應一百五十二度交子午圏得象圏交鶉尾一
[018-9b]
 十六度即娵訾一十六度正對宫/度是為照元去四十二年
 所至限若照元自居四角不必用象圈依所取年數轉
 球復居本角黄道度即照元所止度設壽星十六度為
 照元而出地平者亦即此度則得地平交赤道二百零
 一度令球右轉以赤道四十三度至地平則所并居之
 大火十九度即為照元任取之年後止限又設増力元
 亦居地平等角即以同居赤道度減年數之度所止限
 復移至地平等角亦即得黄道交地平等角為其當年
 所至之限或増力元不正居角仍用象圏與之交并識
[018-9b]
 其所過赤道度減總年數餘度限移至本象圏復得并
[018-10a]
 交黄道度為増力元當年之限也
   依渾儀解圓線三角形
圓線三角形者何乃過球心大圏相交三弧之形而各弧
 不及圏之半周所成也盖形内每兩弧共抱一角在間
 者謂之腰弧而與角相對之弧即底弧或又謂直角三
 角形内以所抱直角弧為底弧及垂弧即與勾股不異
 而以所正對直角者為弦弧論角其大小以對弧之大
 小為則盖用規器以本角為心以九十度為界則兩腰
[018-10b]
 間之弧腰先/引長必量其角得本弧為一象限即對角為直
 角過象限為鈍角不及象限乃為鋭角凡弧或角不及
 滿象限之度名之為餘又凡兩腰引長至合一㸃則得
 抱角之對三角形以底弧為公底以對角為等角而餘
 弧餘角皆前三角形所不及滿一百八十度之餘弧餘
 角者也因止一直角三角形得餘皆鈍角者則與直角
 正對之形内腰間角必直餘反皆銳也如止一直角三
 角形得餘一鈍一鋭者則與鋭角正對之形内惟前形
 直角相連之角為直角餘皆銳角也如圖乙戊丙形内
[018-10b]
 設戊為直角乙丙皆鈍角即其對形乙甲丙内得甲為
[018-11a]
     直角乙丙皆銳角也又丁丙戊形内設丙為
     銳角戊直角丁鈍角即其對形為丁巳戊而
     戊角獨直丁巳皆銳角論斜角形如三角總
     為鋭角必對形獨存一鋭角餘皆鈍角也設
     乙甲丙形内甲為鋭角即得對形乙戊丙内
 戊亦為銳角乙丙皆鈍角如三角總為鈍角乃對形反
 存一鈍角餘皆銳角也設乙戊丙形内戊為鈍角即乙
 甲丙内甲亦鈍角今解三角形法多論不及一象限之
[018-11b]
 弧即鋭角之底是也因以斜鈍角形先變為鋭角形以
 直角形有一或二鈍角者亦先改為對形則就中推求
 之法與解原形不異即餘弧餘角之理所繇出也今用
 渾天儀解之亦倣此但先解直角形盡之于三比法有
 以先得一鋭角并與各弧者又餘鋭角復并與各弧者
 又以其底同各腰或并得二腰者各列法如左
   任取一弧一鋭角求餘弧及餘角
設甲乙丙三角形内甲為直角其底乙丙餘弧即腰則乙
 與丙皆鋭角也先設得乙丙直角之底弧及乙角欲求
[018-11b]
 餘盡解本三角形法架内北起子午圏令赤道前髙依
[018-12a]
     本角之度然後或東或西自赤道交地平處
     與本地平查底多寡之度以為限移過極圏
     至此限上即三角形儀上定矣如乙角為二
 十三度半以前子午圏弧為則使赤道依之其左右交
 地平角即得對弧以定大小今甲為直角必于赤道交
 過極圏處求之則地平上得底若設乙丙底弧為六十
 度而移過極圏至本度從乙角/算起因大腰在赤道弧約為
 五十八度小腰在過極圏弧為二十度有半自過極圏
[018-12b]
 交地平查各圏滿一象限即以其限安髙弧得二圏間
 之弧為丙銳角之對弧約七十八度又設以小腰及本
 角求餘弧及餘角即先定角等法同前而以所先得甲
 丙弧如二十/度半與過極圏上為㸃移之至交地平必自得
 腰與底弧合前度即丙角亦在髙弧同矣或以大腰查
 求其餘亦先定乙角而轉儀以漸進赤道弧入地平令
 自其二圏相交之處獨餘五十八度至過極圏交赤道
 之角必餘法餘度亦合前也今試以三弧各與丙角為
 先得如底為六十度求餘弧餘角法移過極圏至地平
[018-12b]
 距子午東或西三十度六十度/餘是定住球使髙弧距二圏
[018-13a]
 相交之處各滿一象限得間弧為七十八度即所設之
 形凖否則宜前或後起子午圏必令髙弧對丙角如其
 度為止即子午圏自地平以上得對乙角之弧而直角
 兩腰皆明矣或設先得大腰與丙角必進或退赤道圏
 定其腰之大小如五十/八度即安髙弧而起子午圏依前法
 求餘弧及餘角也或以小腰及丙角求餘即先于過極
 圏查腰弧大小之度使之交地平以試髙弧得全形盖
 對角弧不及其度即球宜北起過極圏宜南下若對弧
[018-13b]
 已過其度則球反宜南起隨移過極圏東西得正然後
 餘角餘弧皆依前法凖得矣任取一腰一底或二腰求
 餘弧及諸角先設得小腰與底弧皆依前度法令球轉
 東或西以過極圏限底弧之度如六/十度視本過極圏自赤
 道至交地平弧若正合其度如二十/度半即三角形已定否
 則前後起儀求小腰務合于地平乃所對大腰亦復得
 五十八度而查乙角丙角必同前又設得大腰與底弧
 亦先定底弧度漸起球或下令之左右轉以并對大腰
 度即小腰亦自合而求角必依前法也或復設得二腰
[018-13b]
 求底與角即先定大腰令球下或起即得餘腰與底而
[018-14a]
 求角亦不異前也
   解斜角三角形總為六題
其一曰以二腰及間角求底弧及餘角如甲乙丙三角形
 内丙為鈍角甲乙皆鋭角設先知甲角即間/角則乙丙為
     底餘弧皆腰也如甲角為三十度大腰六十
     度小腰止五十度法于子午圏查距極南北/不拘
     六十度之弧移其限于天頂次用過極圏令
 距子午圏左或右而以赤道三十度為限末安髙弧東
[018-14b]
 西必依極圏所居方位令之交極圏距極限五十度即
 三角全形定矣大都子午圏為大腰極圏為小腰髙弧
 為底因而如前圖得乙丙底為二十六度有半乙角以
 地平為對弧在子午圏及髙弧之間得五十九度有半
 所餘丙鈍角欲求其對弧未免再移球故先依髙弧于
 球面上界線後轉極圏令交髙弧之㸃正居子午圏下
 而并其子午圏起之以當天頂乃復依先界之線安髙
 弧而以至地平為限則此限及子午圏之中弧即丙餘
 角之對弧為一百八十度所減存得丙角一百零三度
[018-14b]
 若用渾儀求之線宜界于黄道上或髙弧本位不與黄
[018-15a]
 道遇即于未轉極圏之先移髙弧于正對地平度所遇
 多寡度界線其上餘法同前而所得弧即正丙鈍角之
 對弧也其二曰以二弧及先所得一弧之對角求餘弧
 餘角如前圖設先得甲乙弧六十度乙丙二十六度半
     及丙角一百零三度法起子午圏以二十六
     度半為距極之限令之居天頂則自極至頂
     得乙丙弧將秋分經圏西距子午圏十三度
 依赤道/為則或將春分經圏東距十三度則自二至經圏至
[018-15b]
 子午圏其中得赤道弧為一百零三度乃丙角之對弧
 也又安髙弧使之以六十度自頂/下數交過至經圏即以髙
 弧得甲乙以經圏得甲丙而甲乙丙形全矣今查甲丙
 必為五十度乙角則自髙弧至子午圏在地平上必五
 十九度半所餘甲角因依髙弧于黄道上界線然後移
 經圏交髙弧之㸃以正居天頂而依界線復安髙弧得
 交地平至子午圏之中弧為三十度或不移球止安髙
 弧于地平正對之處用規器于前交經圏及髙弧一象
 限之界量二圏所距亦必得三十度為甲角之度也設
[018-15b]
 反得甲丙五十度乙丙二十六度半及甲角三十度以
[018-16a]
 求餘弧餘角法起子午圏令距極五十度之限在天頂
 次轉儀使過極圏距子午圏之東或西依赤道上三十
 度為則即于髙弧自頂而下數至二十六度半以之交
 經圏即得餘弧于本圏為六十度而髙弧在地平上其
 距子午圏一百零三度乃為丙角之對弧仍依髙弧在
 黄道上作線令前交之經圏六十度居頂用髙弧順線
 下至地平必得五十九度半即形内乙角也其三曰以
 二角及先所得一角之對弧求餘角餘弧設甲乙丙形
[018-16b]
 先得乙角為十度半丙角為一百五十四度半又得甲
 丙弧對乙角為二十三度半宜求甲角與甲乙及乙丙
     弧但既先得甲丙對乙角之弧亦應知甲乙
     對丙角之弧過象限否今使過象限法查經
     圏左右赤道上之十度半令之正居子午圏
 隨于地平上從北去南查一百五十四度半以之安髙
 弧因而起或下子午圏必視其所交經圏之㸃距北極
 出象限外乃并視經圏所交髙弧之㸃必距天頂二十
 三度半一得距度凖即本形定矣盖乙角在極中經圏
[018-16b]
 及子午圏之間與正對赤道得其若干十度/半丙角于地
[018-17a]
 平一百五十/四度半甲乙弧于經圏上約得一百零六度乙丙
 于子午圏上得八十四度半止餘甲角必起髙弧與經
 圏所交之㸃至頂而求其角于地平依前法得其為二
 十七度其四曰以二角及角間之弧求餘角餘弧如前
 形内設甲角為三十度丙角一百零三度甲丙弧為五
 十度法自極中查子午圏上五十度令之居天頂為甲
 丙弧查地平去子午圏北一百零三度以安髙弧為丙
 角末以赤道上距經圏三十度之限移居子午圏乃得
[018-17b]
 甲角而餘弧自明矣因而髙弧上得乙丙為三十六度
 半經圏上得甲乙為六十度若求餘角必起髙弧所交
 經圏之㸃至天頂依前法查之乃得其五曰以三弧求
 諸角設甲乙弧為六十度乙丙為五十度甲丙為二十
     六度半法使甲乙弧在子午圈出極中至天
     頂即以之安髙弧令以二十六度半從頂/算
     經圏距極五十度之限必得乙角于赤道圏
 甲角于地平而丙角則起經圏五十度至頂依前法求
 也或使乙丙五十度在子午圏而以髙弧安經圏之六
[018-17b]
 十度即乙角可在赤道上得丙角則反在地平甲角則
[018-18a]
 起球求之法同前其六曰以三角求諸弧設甲角為五
 十九度半乙角為三十度丙角為一百零三度法轉經
 圏于子午圏之東或西任取相距三十度或五十九度
 半或一百零三度皆以赤道弧為則必得相應之角在
 經圏過極之處安髙弧亦同法蓋其交地平距北或三
 十度或五十九度半或一百零三度必皆在地平上算而
 相應之角則在天頂但安髙弧必先于地平取凖乃于
 天頂未定之時漸起或下儀試二弧逺近相交之處以
[018-18b]
 對餘角其法或識髙弧交經圏之㸃于頂而地平上試
 所求角正對之弧或用規器從髙弧與經圏相交之各
 㸃距一象限量其二弧所距必先轉髙弧于/地平正對度得合餘角
 即初起之球必凖否即更移之總以試定三角後而其
 弧自明矣
   依比例原法復解圓線三角形
圓線三角形中之比例總歸四原因生四公論以盡解或
 直或斜三角形之理一論曰凢多直角三角形得銳角
 同近底線者以較其弦及埀線之正弦必皆互得比例
[018-18b]
 設後圖于儀上甲乙丙丁為地平戊為天頂從戊過甲
[018-19a]
           戊丙與庚戊巳皆以直角交
           地平彼為子午圏此為髙弧
           乙辛丁當赤道圏以直角交
           子午于辛以斜角交地平于
           乙于丁盖多三角形中取二
           形即丁辛丙及丁壬巳乃二
 形中有丁辛與丁壬為弦線辛丙與壬巳為埀線丁丙
 丁巳皆底線銳角在丁依常法以辛癸及壬寅兩弦線
[018-19b]
 之正弦與辛子及壬丑兩埀線之正弦互相較先得三
 線其餘線俱可得矣今用渾儀顯之試以二弦線及大
 形中之垂線求小形中之垂線因而設丁辛得九十度
 為赤道一象限丁壬為赤道四十二度之弧辛丙則其
 地平髙得四十八度二十五分法移髙弧在壬下至地
 平得壬巳弧為三十度二分或安髙弧以三十餘度交
 赤道圏即自限小形之弦可并得兩弦線欲求大形中
 之垂線則辛丙必為子午圏上之弧自地平至赤道髙
 四十八度二十分或以二垂線及大形中之弦線求小
[018-19b]
 形中之弦線各依前所定度則自壬髙弧交赤道處至
[018-20a]
 本赤道交地平丁必得四十二度二論曰凢多直角三
 角形得銳角同近底線者以較其底線之正弦與弦弧
 之切線必皆互得比例如前圖三角形同而大形底弧
 之正弦癸丙其切線即卯丙小形底弧之正弦己巳其
 切線為辰巳皆可反復相解或求垂線或底線必以算
          乃得今于渾儀上查之設赤道
          髙同前髙弧交處亦同前度必
          所得垂線亦不異前若求丁巳
[018-20b]
          底線即自赤道交地平至髙弧
 切地平之處得其弧為三十度五十餘分因依常法凡
 弦弧之正弦與垂線之正弦得比例可互求而底線之
 正弦較垂線之正弦則否何也盖垂底兩弧之正弦各
 圓線形内不能合成一直線三角形故見前苐/一圖用渾儀
 可免直線形止須以圏相交處即得各弧之長短大小
 焉三論曰凡圓線三角形其線之正弦必與對角之正
 弦得正比例如後圖設甲乙丙為直角三角形直角在
 丙餘皆鋭角各邊引長為一象限至壬至戊至丁自丁
[018-20b]
 復引象限至子至庚因得乙丁巳斜角三角形今依常
[018-21a]
        法直角形内求甲丙邊即因先比之
        丙角與甲乙或甲角與乙丙推乙角
        與甲丙之比例求乙角即因甲乙反
        比之丙角或乙丙與甲角亦算得甲
 丙與乙角又求乙丙應以甲角較推如丙比甲乙同而
 反求甲角應以乙丙邊推如甲乙比丙同此反復用八
 線表推求法也若用渾儀即本圖内子甲壬自當地平
 必得天頂在丁而子丁壬為子午圏設辛乙戊為赤道
[018-21b]
 丁乙丙為黄道或當髙弧則直角形中之三邊各顯于
 本圖各有定度可取盖論角則丙角自顯為直角以丁
 子弧可徴餘角皆以對弧得則甲角以戊壬乙角以辛
 癸是也試于斜角三角形内先求乙巳邊必以丁對角
 推之用乙與丁巳或巳與丁乙之比例求乙巳等角亦
 以對邊求之法必同前但查表或疑其所求角應鋭與
 否如查正弦九二七一八應六/十八度并應一百一十二度必以取凖圖形為正或
 用天球尤易明盖設丁庚為髙弧得丁角于丙庚地平
 弧乙角在兩道相交之處必對則在過二至之圏弧巳
[018-21b]
 角旣為鈍角乃左右之邊無以定其象限必球上自頂
[018-22a]
 順髙弧界線而線交乙巳弧之㸃移至頂則球一面依
 先界線安髙弧必盡于地平一面赤道亦自至地平彼
 此間地平弧即能量定巳角矣四論曰凡圓線三角形
 兩邊各小于象限先以兩邊弧自并後又以小邊并大
 邊之餘弧而即以此後總弧之正弦或減先并總弧之
 餘弦或加其過象限弧之正弦所得線半而用之乃以
 求第三邊即前兩邊間角之矢與他線如全數與前半
 線所復得線為後并弧之正弦所減必餘第三邊之餘
[018-22b]
 弦或為後并弧之正弦所加亦餘第三邊過象限弧之
 正弦若反求角則他線與角之矢如前半線與全數而
 他線亦為後并弧之正弦以内減第三邊之餘弦或加
 其過象限弧之正弦所生因此三角形中之兩邊并較
 象限或等或小或大而各依之以推第三邊設角時直
 時斜皆同但推角設邊反異盖兩邊并較象限相等或
 小則設第三邊必小于象限獨兩邊并大于象限所設
 第三邊亦能大于象限故法雖同臨推種種畧異此等
 三角形歴家無所不用雖加減法若省然亦未免于煩
[018-22b]
 欲查渾儀則捷若指掌何也以二邊及間角求餘邊先
[018-23a]
 設兩邊并與象限等其一為四十七度其一為四十三
 度間角為五十度試于儀上極髙四十度即安髙弧令
 地平上依間角自南去東距子午圏五十度自頂于髙
 弧上查四十三度亦自頂于子午圏餘四十七度得其
 中黄道弧從娵訾宫一十四度至降婁宫一十七度共
 為三十三度即形内餘邊也復設兩邊并小于象限如
 各為三十五度間角與極髙同前得三邊在中黄道弧
 則自降婁宫九度至大梁宫六度共為二十七度又設
[018-23b]
 兩邊并大于象限如各為六十度餘皆同前得第三邊
 在黄道弧自𤣥枵宫二度至娵訾宫十五度共為四十
 三度若求角即以先所得三邊反查髙弧及子午圏之
 間角則所得三弧必生五十度之角苐原法凡得三邊
 小于象限者用其餘弦與後并弧之正弦相減大即以
 其大弧之正弦相加乃儀上亦無二法如黄道自𤣥枵
 宫一十八度至實沈宫初度共一百零二度為苐三邊
 其對角當在髙弧及子午圏相距之地平上得一百一
 十度此則抱角之二弧并必大于象限也今試以公論
[018-23b]
 用儀解日食内所算三角形則凡直角形歸一種斜角
[018-24a]
 形又歸一種其列二等如左
   求時圏與地平交角
時圏與赤道經圏及過赤極圏皆一而獨以其所用有分
 别焉設太陽居正午其過時圏至地平正交必為直角
 若午前後因斜交地平得角亦斜且大小不一復設太
 陽在正東距正子午圏共六小時則過時圏至北極得
 九十度其交角大小與極髙度同使交角在正午及正
 東西間即以髙弧求其大小法從交㸃各圏上正去九
[018-24b]
 十度安髙弧地平/上算必本弧上從地平至交時圏間度為
 時圏交地平角也假如太陽躔降婁宫初度設時為辰
 正二刻先將午正與本躔度并居子午圏下後轉儀令
 辰正二刻正切子午圏乃本時圏交地平從正東起南
 去四十度以之安髙弧又距本度滿一象限則又在正
 北之四十度以此度復安髙弧從地平上數起得交時
 圏五十三度為時圏交地平角也
   求地平與黄道交角
法用髙弧過黄平象限下至地平即因髙弧為大圏以所
[018-24b]
 正對交角之弧能量其大小則必自地平至其交黄道
[018-25a]
 㸃乃得黄道交地平角也假如北極髙四十度設實沈
 宫初度居地平東出得平象限偏子午圏之東以髙弧
 從此㸃過至地平約得三十四度一十分為地平及黄
 道二圏之交角盖黄道因半周恒在地平上而平分左
 右各得九十度獨冬夏二至此限正合子午圏外此則
 限每偏東或西所以查交角用髙弧不能用子午圏也
   求黄平象限距子午圏為三形之弧
黄道隨宗動左旋其交子午圏也時髙時庳因而兩象限
[018-25b]
 之中㸃距天頂亦時近時逺且以斜升斜入故則九十
 度限大半偏東或西乃從冬至迄夏至限常在東從夏
 至迄冬至限常在西即從而得限及子午圏中之弧也
 今依法加髙弧使之過其限必以直角相交其角左右
 之弧一在髙弧一在黄道而相對之底弧在子午圏則
 三弧共為直角三角形也明矣本形内各弧亦能自顯
 度分乃限距天頂又距子午圏等度皆見于弧若更求
 髙弧距子午圏中黄道之對角必應查于地平即以髙
 弧距子午圏之中弧量之乃得且本弧大小正與黄道
[018-25b]
 出没之廣弧等如北極髙四十度設大梁宫初度為平
[018-26a]
 象限因偏東十四度以安髙弧得其至地平切子午圏
 東二十七度即象限偏子午圏對角之弧與黄道自正
 東去北之出正西去南之人等而髙弧自頂至交限㸃
 則三十度也
   求子午圏及黄道交角
凡黄道以冬夏二至交子午圏成角者必為四直角因子
 午圏當過黄極並二至圏此間必正相交故也使以春
 秋二分交即為斜角得對弧正與兩道最相距之餘弧
[018-26b]
 等從此距分漸逺交角亦漸易必自冬至至夏至交得
 鋭角向東北或西南自夏至至冬至亦交得鋭角向西
 北或東南法以黄道度正合子午圏定住移交㸃至天
 頂從此至地平兩圏各成象限則其間地平弧能量交
 角之度如大梁宫初度交合子午圏七十九度從北/極算
 移其七十九度在頂與本宫初度相交其二弧至地平
 間必抱七十度東北與西南皆等又設鶉火宫以十五
 度相交因在子午圏七十四度移本度居頂得二圏至
 地平中弧必為七十二度西北與東南皆等
[018-26b]
   求髙弧與黄道各度之交角
[018-27a]
先依黄道距午正前後度以赤經圏交黄道角或加或減
 于高弧交經圏之角乃得高弧與黄道或正或餘形内/外是
 之交角此原法也今用渾儀可免加減徑安高弧交黄
 道于其距正午度即依前法界線隨移本度至頂復依
 線安高弧必得角于對地平弧矣如北極高四十度設
 大梁宫初度距午正六十四度東西/無異使髙弧交其躔度
 因得界線後起大梁初度居頂依線復安高弧即得所
 指地平五十八度為髙弧交黄道角也或不必轉儀而
[018-27b]
 獨移髙弧于地平對度用規噐于髙弧及黄道弧距前
 交㸃九十度之界量其二弧相距則地平上亦得五十
 八度如後圖甲為天頂丙戊黄道弧甲丁為子午圏平
 象限距其東設在乙日食在戊或丙依前第三及第四
 題公論以二曜躔度丙及定朔時先得丙丁黄道弧必
         使丁居正午以髙弧過丙為甲丙
         丁斜角三角形内求甲丙弧二曜/地平
         髙之/餘弧及丙交角盖以甲丙查得太
         隂高庳差丙巳/是丙角與小形内交
[018-27b]
 角等因并得所餘巳角壬自為/直角而以之推丙壬時差及
[018-28a]
 壬已氣差故也或依第一及第二題公論以先得黄道
 交子午圏丁㸃于儀上并得平象限相距之乙丁弧即
 安髙弧過乙限先得甲丁乙直角三角形内查甲乙本
 限距頂之弧而更使髙弧過丙躔度乃復得甲乙丙直
 角三角形内求甲丙弧及丙角皆依前法因解丙巳壬
 小形以求視差其法尤省
 
 
[018-28b]
 
 
 
 
 
 
 
 
 
[018-28b]
 新法算書巻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