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51 讀禮通考-清-徐乾學 (master)


[093-1a]
欽定四庫全書
 讀禮通考卷九十三  刑部尚書徐乾學撰
  葬考十二
   山陵六
明熙祖祖陵
 明㑹典熙祖曰祖陵在泗州設祠祭署置奉祠一貟
 陵戸二百九十三户供灑埽
 今言熙祖祖陵在泗州基運山奉祀朱氏宗人壻也
[093-1b]
 徳祖懿祖就祖陵而望祭焉
 國朝典彚基運山設陵户三百十四家
 明一統志祖陵在泗州城北一十三里
 太常紀祖陵葬泗州蠙城之北洪武初設泗州祠祭
 署建文初改為泗蠙署永樂後仍舊嘉靖中封其山
 為基運
仁祖皇陵
 明㑹典仁祖曰皇陵在鳳陽府設皇陵衛并祠祭署
[093-2a]
 奉祀一貟祀丞三貟陵户三千三百四十二户供直
 宿灑埽𢎞治元年勅内官一貟監䕶
 今言仁祖英陵改皇陵在中都翊聖山奉祀二人劉
 氏汪氏祀丞二人汪氏趙氏劉即義恵侯
 鴻猷録至正甲申疫癘大作仁祖陳太后俱不禄鄰
 人劉繼祖與地葬之髙皇帝御製集有追贈劉繼祖
 為義恵侯誥歸其獻地之功參之天潢玉牒大明實
 録謨烈輯遺憲章録吾學編諸書皆同今劉氏孫世
[093-2b]
 列太常見職祀典經九代矣
 在田録皇祖死時衣不被體棺椁無具及至葬浮土
 三尺而已上既即位欲遷葬下羣臣議咸曰擇陵改
 葬固陛下孝心之無己但今既葬而復遷之不惟有
 洩元氣且使神靈不安為今之計莫若増土如山栽
 植成林如是則元氣厚藏隂靈亦妥誠萬萬世無窮
 之美矣上竟從之
 國朝典彚洪武二年二月詔立皇陵碑加仁祖淳皇
[093-3a]
 帝陵名曰英陵山名翊聖山四月更英陵曰皇陵立
 衛守之三年上追念仁祖太后始葬時禮有未備議
 欲改葬有言改葬恐泄山川靈氣乃不復啟葬但増
 土以培其封陵旁居民汪文劉英於上有舊召至慰
 撫之遂令招致鄰黨二十家以守陵墓命有司復其
 家十一年四月重建皇陵碑親製碑文命江隂侯吳
 良督工刻之
 餘冬序録洪武二年禮部尚書崔亮請定仁祖陵號
[093-3b]
 又請下太常行祭告禮太常博士孫吾與以為山陵
 之制莫備於漢漢文帝起霸陵時文帝尚在尊位豈
 有陵號祭告之禮又唐太宗昭陵之號定於葬長孫
 皇后時武后合葬乾陵其號定於髙宗初葬之日其
 時帝后之陵初未有兩號其於祭告之禮决無有也
 蓋廟號與陵號不同廟號是易大行之號不祭告不
 可若陵之有號則後之嗣王所以識别先陵而已故
 歴代皆不以告亮曰創業之君尊其祖考則亦尊崇
[093-4a]
 其陵既尊其陵亦必以告禮縁人情加先帝陵號而
 不以告先帝非人情也於是廷議皆是亮遂命俟陵
 碑石成遣太常行祭告禮
 明一統志皇陵在中都城西南十二里太平鄉
太祖孝陵
 吾學編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乙酉帝崩于西宫葬
 孝陵
 國朝典彚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葬髙皇帝于孝陵
[093-4b]
 四十妃嬪祔焉東為懿文太子陵
    乾學謹案明代諸載紀皆言太祖崩七日而
    葬惟吴朴龍飛紀畧踰七月而葬建文守禮
    之主不應葬太祖若是之速吴氏所紀是也
 嘉靖祀典孝陵葬太祖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
 神仁文義武俊徳成功髙皇帝孝慈貞化哲順仁徽
 成天育聖至徳髙皇后
 太常紀髙皇帝髙皇后葬南京鍾山號孝陵四十妃
[093-5a]
 嬪皆祔建文中置鍾山祠祭署及司圃所永樂靖難
 後改設孝陵衛并神宫監改鍾山為孝陵祠祭署置
 署官嘉靖中封其山為神烈
 南京太常寺志孝陵祀太祖髙皇帝髙皇后馬氏左
 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晉恭王左二位
 皇妃生楚王魯王代王郢王齊王蜀王谷王唐王伊
 王潭王左三位皇貴妃生湘獻王肅王韓王瀋王左
 四位皇貴人生遼王左五位皇美人生寧王安王右
[093-5b]
 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
    乾學案實録及諸野史皆謂懿文太子秦晉
    二王及文皇帝為髙皇后所生獨南太常志
    云碽妃生文皇帝興化李先生清曽入寢廟
    審視其位次各如志所云然則實録其未足
    盡信與
 江寧府志明太祖孝陵在鍾山之陽與馬皇后合葬
 懿文太子祔葬於左寳城明樓御橋孝陵殿廊臺墀
[093-6a]
 道㦸門文武方門大殿門左右方門御河橋櫺星門
 華表多同大内制有成祖御製碑沿山周圍繚垣四
 十五里王門西紅門後紅門東西黒門神宫監孝陵
 衛環之嘉靖十年更名鍾山為神烈山其祔葬功臣
 墓俱在鍾山後
    乾學案明太祖孝陵典故以革除之事實録
    㑹典並無紀載今現存者陵前大金門三道
    門内為神功聖徳碑有碑亭左有神烈山碑
[093-6b]
    亭亭左有卧碑刻崇禎時禁約自神功聖徳
    碑而北有大石橋一又北有石獸二十四四
    虎四獬豸四槖駝四象四獅四馬各二蹲二
    立相間又石望柱二刻雲氣又石人八四文
    臣四武臣並夾侍神路之旁又北為櫺星門
    三道又北有石橋五並五空橋北門五道東
    西二井神帛爐左右各一中為孝陵享殿殿
    九間殿北門三道繚以周垣又大石橋一五
[093-7a]
    空中為甬道拾級而登進明樓即寳城矣自
    大金門之西為王門又西為西紅門而櫺星
    門之東為吴王山有鍾山亭西有菜房橋橋
    西為前湖懿文太子東陵在享殿左垣外又
    有虎山在寳城西南迤邐而西北為後紅門
    陵之規制約畧如此明初置孝陵衛典守
    本朝特設陵戸守衛康熈二十三年
  鑾駕南廵親詣孝陵拜奠
[093-7b]
  特諭嚴禁樵牧春秋二祭有司䖍潔舉行仍
  命立碑以垂永乆猗歟盛哉
  聖徳無疆誠千古所罕覯矣
興宗東陵
 太常紀懿文太子葬孝陵左
 南京太常寺志東陵懿文太子寢廟也洪武二十五
 年薨一嵗九大祭一素祭祝文曰維年月日皇帝御/名
 謹遣致祭于髙祖考懿文皇太子曰時維某/節追念
[093-8a]
 親親用増感悼謹遣人致祭伏惟歆鑒尚享
 萬厯二十四年九月南京太常寺卿楊時喬少卿詹
 沂等上言孝陵之東有懿文陵舊稱東陵建文初有
 廟號追諡升祭太廟既經革除以主置陵園至今嵗
 時祫祭遣神樂觀行禮近奉命南京都督官行禮禮
 儀備矣特朝廷典禮自山陵至於藩封墳塋享堂其
 髙深廣濶畝間皆有定數又皆用紅丹塗飾今東陵
 殿淺隘卑狹僅能展安祭噐品物又以黒飾與衆庶
[093-8b]
 同非制也乞下部臣詳考禮制將堂宇改建庶於禮
 為稱 三十八年八月南京太常寺少卿劉曰梧上
 言自京城東出朝陽門三里鍾山竦峙孝陵在焉一
 嵗三大祭五素祭東去數百武為東陵則懿文太子
 寢廟也一嵗凡九大祭一素祭夫髙皇帝自有常祭
 故禮不欲數乃懿文太子之祭獨視諸陵有加禮其
 中自有深意焉臣伏思之懿文太子舊有興宗孝康
 皇帝之號而今猶存故太子之稱髙皇帝當享祀之
[093-9a]
 日寧不左盼東陵而念懿文太子之或怨恫否臣請
 仍還懿文太子已崇之尊號則髙皇帝在天之靈以
 慰矣
建文帝
 吾學編建文四年六月乙丑成祖至金川門大内火
 帝遜位壬申葬建文皇帝
 成祖至金川門遂入城須㬰宫中火起傳言帝崩成
 祖為發喪治葬或曰帝發火宫中即削髪為僧入蜀
[093-9b]
 或曰去蜀未幾入滇南常徃來廣西貴州諸寺中天
 順中出滇南入京師居大内以夀終葬西山不封不
 樹
 南京太常寺志萬厯二十四年九月南京太常寺卿
 楊時喬少卿詹沂等上言建文帝臨涖天下五年其
 所為政載在國史生有爵則沒宜有諡號以遜位言
 則可比於髙皇帝之追諡元順帝以親親言則可比
 於憲皇帝之追諡景皇帝且永樂初文皇帝詔䘮葬
[093-10a]
 如儀遣官致祭蓋嘗葬祭以天子之禮今宜立之園
 陵以成先徳無令天下後世有遺議焉又若行招魂
 之典立國厲之壇國家嘗以之待衆庶而於此何獨
 不然臣請於孝陵之左東陵之前建一享廟名以陵
 殿設主致祭以其同難后妃配食并以諸子晚出髙
 墻者尋其葬所而表識之無令與孤魂等此皆可以
 義起而實天理人心所共以為當然者近經臺省諸
 臣請復建文年號禮部覆議欽諭附載髙皇帝帝紀
[093-10b]
 之末仍存其年號今加以廟諡則禮制咸備天下後
 世誦法且不朽矣 三十八年八月南京太常寺少卿
 劉曰梧上言夫建文君非他髙皇帝之嫡孫而懿文
 太子之嫡子也洪武二十五年懿文太子薨奉冊立
 為皇太孫三十一年髙皇帝升遐挈神噐而授之君
 臨天下者五年寛仁恭讓無大失徳第以文柔不斷
 更張無序取怨宗親文皇帝遵祖訓稱兵靖内而建
 文君遂遜位焉家庭禪受非有易姓之嫌也鍾簴不
[093-11a]
 移非有社屋之慟也傳聞金川失守建文君闔宫自
 焚文皇帝出其遺骸於煨燼中哭之曰孺子何至於
 此旋用侍講王景言葬以天子之禮乃當時持禄保
 位之徒患得患失一意逢迎不復議及祔祀諡號山
 陵等禮遂使千古名義沈淪堙鬱垂二百年大為一
 代闕典此非文皇帝之過也夫生為君主殁無諡號
 既不得入祔太廟又不得别享專祀封樹莫識魂魄
 無依此忠臣義士所飲泣而田夫野老之所吞聲者
[093-11b]
 也臣嘗閲别録載文皇帝入宫時建文君幼子牽帝
 衣而泣曰兒子餓死了帝亦泣曰爾在皇家豈有餓
 死之理命宫人哺之夫文皇帝不忍於建文君之幼
 子則不忍於建文君之無祀可知也且建文君毎戒
 諸將曰毋輕犯皇叔使後世有不韙之名其尊尊親
 親之心可想也昔建文死事諸臣文皇帝常稱之曰
 彼食其禄自盡其忠夫在臣為忠則於其所忠者可
 知矣我皇上登極之初推文皇帝憫忠至意首發明
[093-12a]
 詔凡死事諸臣皆得祀於其鄉又允言官議凡諸臣
 墳墓咸䝉修治苗裔咸䝉䘏録而於建文君獨否是
 有臣而可以無君也况廟堂之上諱言之野史則已
 繁言之矣失今不為釐正萬世而下必有正之者伏
 乞皇上體祖宗之情之所必至察倫常之所不得不
 然勅禮部集廷臣㑹議追崇建文君尊諡增立廟祀
 復其年號封表山陵用補一代闕典如以太廟難於
 議祔則請祔主於懿文太子之陵廟一體致祭則皇
[093-12b]
 上之達孝傳流於萬世矣
 客座贅語建文帝壬午遜位至正統復出移入京師
 大内載於紀傳云云然西山不封不樹之説毫無髣
 髴使當時果有之於時禁網漸弛何所諱而人遂不
 一志其處且靖難師至日爬梳搜捕亡遺當時誰敢
 指他尸誑以為帝者紀又載葬帝以天子禮夫禮以
 天子陵寢今在何地既不為置陵守冢又何云以天
 子葬乎此兩説者姑以意逆之存疑焉可也
[093-13a]
 兩京求舊録金川門之變建文帝合宫自焚實録謂
 中使出其尸於火中越七日備禮葬之遣官致祭而
 不言葬地所在或謂松陽王景請葬以天子之禮成
 祖從之若葬以天子豈不為置陵守冢掌之祠官乎
 是則備禮云者特史臣欺世之辭爾至於北京金山
 口景皇帝陵北相傳有天下大師之墓好事者實之
 以為建文帝墳然訪之土人皆莫辨其處也遜國之
 事野史紛紜以思恩所獲僧楊應祥譌為楊應能或
[093-13b]
 又以太監吴誠訛為吴亮且隠應祥之斃獄而云老
 佛取入西内又言葬之西山不封不樹遂指不知何
 人之墓以為帝墳轉相紀述亡而為有毋乃為有識
 者所笑乎又考應祥之獲在正統五年土官岑瑛執
 送總兵栁溥械至京師錮之錦衣衛獄是年太監吴
 誠坐征麓川失利弗救法司論辟雖得宥死未必即
 給事宫中所傳老佛語誠伏地餂賜鵝肉誠拜而哭
 其事亦不足信崇禎中鞏都尉永固請以建文帝入
[093-14a]
 祀典思陵曰建文無陵從何處祭於是言者謂當祛
 西山不封不樹之訛而考尋成祖禮葬之蹟是亦癡
 人説夢矣
成祖長陵
 吾學編永樂二十二年秋七月辛卯帝崩于榆木川
 葬長陵
 大政記永樂七年五月營夀陵于北京昌平縣東黄
 土山封曰天夀山命武義伯王通督工
[093-14b]
 宙載文皇帝初卜陵衆議欲用檀柘寺基上獨鋭意
 用黄土山即天夀山也
 水東日記寧陽人王賢少遇異人相之當官三品乃
 授以青囊書遂精其術永樂七年成祖卜夀陵有司
 以賢應命於昌平東北十八里選得吉壤舊名東榨
 子山陵成封曰天夀賢後累官至順天府尹
 獻徵録永樂七年仁孝皇后尚未葬成祖擇夀陵久
 未得吉壤禮部尚書趙羾以江西術士廖均卿至昌
[093-15a]
 平縣遍閱諸山得縣東黄土山成祖即日臨視封天
 夀山命武義伯王通董役授均卿官
 朱彛尊曰天夀山陵擇地或云江西廖均卿或云山/東王賢賢字惟善中永樂辛夘鄉試以鄢陵訓導擢
 户科給事中陞光禄寺少卿尋遷順天府尹實録暨/兖州府志皆未言其精青烏之術所聞異辭難以縣
 定/也
 昌平山水記自昌平州西門而北六里至陵下有白
 石坊一座五架又北有石橋三空又二里至大紅門
 門三道東西二角門門外東西各有碑刻曰官貟人
[093-15b]
 等至此下馬入門一里有碑亭重簷四出陛中有穹
 碑髙三丈餘龍頭龜趺題日大明長陵神功聖徳碑
 仁宗皇帝御製文也亭外四隅有石柱四俱刻交龍
 環之其東有行宫又前可二里為櫺星門門三道俗
 名龍鳳門門之前有石人十二四勲臣四文臣四武
 臣石獸二十四四馬四麒麟四象四槖駝四獬豸四
 獅子各二立二蹲近者立逺者蹲石柱二刻雲氣並
 夾侍神路之旁迤邐而南以接乎碑亭碑文後書洪
[093-16a]
 熙元年四月十七日孝子嗣皇帝某謹述葢文成而
 碑未立宣徳十年四月辛酉修長陵獻陵始置石人
 石馬等於御道東西十月己酉建長陵神功聖徳碑
 是時仁孝皇后之葬二十有三年文皇帝之葬亦十
 有一年然而始立者重民力也櫺星門北一里半為
 山坡坡西少南有舊行宫土垣一周坡北一里有石
 橋五空又北二百歩有大石橋七空大石橋東北一
 里許有新行宫宫有感思殿宫東南有工部厰及内
[093-16b]
 監公署大石橋正北二里有石橋五空又三里至長
 陵殿門神道自嘉靖十五年世宗謁陵始命以石甃
 自大紅門以内蒼松翠栢無慮數十萬株今盡矣
 肅松録出昌平州東門數里入伽藍口又三里為永
 陵園園後曰蔣山山腹有神仙洞洞不甚深鐫字於
 旁曰蜿蜒龍脊山吞月磊砢雲根洞有天上懸一石
 如覆鐘狀山上有三清殿復行二里度一溪溪西有
 七鳳橋長陵神道東流之水經焉旁有井故地名玉
[093-17a]
 井灣北有工部厰與龍王廟並廟碑三𢎞治嘉靖萬
 厯中太監王定張保山潘朝用所立厰碑二其一思
 陵命太監魏國徵掌昌宣軍務勅諭其一翰林韓四
 維所為記也定與保山朝用皆為工部厰貟命掌鎮
 兵則自國徵始繼之者王希忠申之秀也希忠後死
 亂軍中之秀見賊陷京城削髪去為僧有司香太監
 貫宗云然又行里許為徳陵神宫監又半里許名東
 井相傳成祖八妃葬此少北渡一小石橋為徳陵陵
[093-17b]
 西向面大溪過大石橋而西至永陵再西而北至景
 陵由長陵西下坡渡石橋為獻陵又度小石橋為慶
 陵再度石橋二為裕陵松左右成列再西見碑樓出
 松林中度一大石橋抵碑樓下則茂陵也松列樓外
 者存二十二株列樓以内至祾恩門者三十六株自
 祾恩門入難以數計矣由茂陵神馬厰神宫監而西
 三四里度一大石橋至泰陵渡溪而南至康陵折而
 北為錐石口自溪而東有斷橋循麓右轉復渡溪水
[093-18a]
 上一岡至定陵少南為西井再南為萬妃墳又南則
 昭陵東至思陵
 燕都㳺覽志天夀山陵前有鳳凰山後有黄花鎮左
 有蟒山右有虎峪東西山口兩水㑹流於朝宗河文
 皇帝葬所曰康家莊是為長陵次皇山距長陵一里
 有半是為獻陵次黒山距獻陵三里是為景陵次石
 門山距景陵六里是為裕陵次寳山距裕陵二里是
 為茂陵次史家山距茂陵二里是為泰陵次金嶺山
[093-18b]
 距泰陵三里是為康陵次陽翠嶺距康陵十六里是
 為永陵次大峪山距永陵九里是為昭陵次亦名大
 峪山距昭陵一里是為定陵次皇山二嶺距定陵五
 里是為慶陵
 肅松録徳陵葬雙鎖山潭子峪在永陵東北思陵葬
 錦屏山小紅門内
 燕都㳺覽志皇陵入路第一層龍沙帶崖第二層白
 玉石坊在紅門之南嘉靖十九年建坊北石橋橋南
[093-19a]
 二喬松北瞰流泉松栢左右列各六行第三層自坊
 内行松隂中三里許至紅門下馬歩入門内左為拂
 塵殿圍墻正殿二層羣室六十餘楹皇帝謁陵至此
 更衣左右槐樹正寢二殿羣圍房各五百餘間第四
 層至龍鳳門黄緑琉璃甃治門内外白玉石華表柱
 各二雕蟠龍色如乾黄玉門内外石橋七座白玉石
 為闌第五層至碑樓洪熙元年建碑髙十許丈無字
 第六層至櫺星門門左右列雕龍白玉石柱石人石
[093-19b]
 馬麒麟象虎駱駝犀牛獅子
 菊隠紀聞明初有玉鴿十二從南方來飛集燕山識
 者謂北平當王蓋兆燕山十二陵也
 世廟識餘録天夀山名始於成祖蓋嘗駐蹕於此飲
 酒是日適萬夀之期羣臣上夀故名天夀今之傳訛
 者謂為御體所藏名天夀者非也
 小草齋集入紅門有殿曰時陟車駕更衣之所也神
 路中石獅子犀象駱駝麟馬各四石人十二擎天柱
[093-20a]
 四望柱二碑亭一而九陵分道焉長陵當中正南鄉
 其左為永陵景陵右為茂陵裕陵獻陵昭陵惟康定
 泰三陵稍逺可三十里
 實録宣徳十年四月修葺長陵獻陵始置石人石馬
 於御道東西
 景泰元年正月命於天夀山之南築城周圍十二里
 以居長陵景陵獻陵三衛官軍二年十月徙昌平縣
 治并儒學倉庫於新築土城之内
[093-20b]
 燕都㳺覽志長陵在龍鳳門正北十二里居中其地
 名山塲乃康家莊也陵之左有元時康家墳存之春
 秋賜二祭陵規制大於諸陵祾恩殿石欄三重惟此
 與定陵為然其餘僅一重耳登寳城獨從中道一門
 入與他陵左右掖門入者異碑闊四尺五寸厚二尺
 五寸他陵亦不及也
 昌平山水記長陵在天夀山中峯之下門三道東西
 二角門門内東神厨五間西神庫五間厨前有碑亭
[093-21a]
 一座南向内有碑龍頭龜趺無字重門三道榜曰祾
 恩門東西二小角門門内有神帛爐東西各一其上
 為享殿榜曰祾恩殿九間重簷中四柱飾以金蓮餘
 皆髹漆階三道中一道為神路中平外墄其平刻為
 龍形東西二道皆墄有白石欄三層東西皆有級執事
 所上也兩廡各十五間殿後為門三道又進為白石
 坊一座又進為石臺其上爐一花瓶燭臺各二皆白
 石又前為寳城城下有甬道内為黄琉璃屏一座旁
[093-21b]
 有級分東西上折而南是為明樓重簷四出陛前俯
 享殿後接寳城上有榜曰長陵中有大碑一上書曰
 大明用篆下書曰成祖文皇帝之陵用楷字大徑尺
 以金填之碑用朱漆欄畫雲氣碑頭交龍方趺寳城
 周圍二里城之内下有水溝自殿門左右繚以周垣
 屬之寳城舊有樹 長陵門右别有具服殿五間東
 向有周垣垣南有白石槽五方而長名曰雀池貯水
 以飲雀
[093-22a]
 嘉靖祀典長陵葬成祖體天𢎞道髙明廣運聖武神
 功純仁至孝文皇帝仁孝慈懿誠明莊獻配天齊聖
 文皇后徐氏外一十六妃諡葬不可考
 名山藏仁孝徐皇后中山王達長女后觀女憲女誡
 諸家約其要義作内訓二十篇復采儒道釋嘉言善
 行類編勸善書示皇太子諸王永樂五年七月崩
 宣宗實録宣徳五年三月上駐蹕陵下謂侍臣曰皇
 祖考常言古帝王陵寢有崇奢麗及藏寳玉者皆無
[093-22b]
 逺慮吾子孫宜戒之不可蹈也今所建陵寢皆皇祖
 當時規畫不敢有所増益
 實録宣徳十年十月己酉建長陵神功聖徳碑 長
 陵碑正統初南城程南雲奉命書
 國朝典彚嘉靖十七年上閱長陵碑欲更成祖諡號
 命鋟木加碑上郭勛上䟽以為宜盡礱舊字更書之
 可以垂永乆上不恱曰朕不忍琢傷舊號下禮部翰
 林院議部覆請遵上諭如式刋製擇吉奉安詔可
[093-23a]
 野獲編萬厯三十二年雷震長陵碑上命重建於是
 大學士沈一貫上疏言世祖欲改刻成祖陵碑而未
 遑今雷神奮威乃天意示更新之象欲皇上纉成祖
 徳乗此更立新碑此莫大之慶也上優㫖允行噫上
 蒼示警於祖陵正宜君臣修省乃反以為瑞應形之
 章奏比王安石天變不足畏罪浮十倍矣
仁宗獻陵
 吾學編洪熈元年五月辛巳帝崩于欽安殿九月葬
[093-23b]
 獻陵
 燕都㳺覽志仁宗昭皇帝陵曰獻陵在長陵之右
 昌平山水記獻陵在天夀山西峯之下距長陵西少
 北一里自北五空橋北三十餘步分西為獻陵神路
 至殿門可二里有碑亭一座重簷四出陛内有碑龍
 頭龜趺無字亭南有小橋門三道榜曰祾恩門無角
 門殿五間單簷柱皆朱漆直椽階三道其平刻為雲
 花石欄一層東西有級兩廡各五間餘如長陵殿有
[093-24a]
 後門為短簷屬之垣垣有門垣後有土山曰玉案山
 故闢神路於殿西玉案山之右有小橋前數歩又一
 小橋跨溝水溝水自陵東來過橋下㑹於北五空橋
 山後橋三道皆一空又進為門三道並如長陵而髙
 廣殺之甬道平寳城小冢半填榜曰獻陵碑曰大明
 仁宗昭皇帝之陵餘並如長陵山之前門及殿山之
 後門及寳城各為一周垣舊有樹
 嘉靖祀典獻陵葬仁宗敬天體道純誠至徳𢎞文欽
[093-24b]
 武章聖達孝昭皇帝誠孝恭肅明徳𢎞仁順天啓聖
 昭皇后張氏其恭靖賢妃恭懿恵妃貞靜敬妃俱葬
 金山外一妃諡葬不可考
 國朝典彚七妃三葬金山餘皆從葬
 名山藏誠孝章皇后永城人彭城伯張麒女正統七
 年崩
 昌平山水記十二陵制獻陵最樸景陵次之洪熙元
 年五月上疾大漸遺詔有曰朕臨御日淺恩澤未浹
[093-25a]
 於民不忍重勞山陵制度務從儉約是日上崩皇太
 子即皇帝位及營仁宗皇帝山陵上諭尚書蹇義夏
 原吉等曰國家以四海之富葬其親豈惜勞費然古
 之帝王皆從儉制孝子思保其親之體魄於乆逺者
 亦不欲厚葬秦漢之事足為明鑑况皇考遺詔天下
 所共知今建山陵宜遵先志義等對曰聖見髙逺發
 於孝思誠萬世之利於是命成山侯王通工部尚書
 黄福總其事其制度皆上所規畫也
[093-25b]
宣宗景陵
 吾學編宣徳十年春正月甲戌帝崩于乾清宫六月
 葬景陵
 燕都㳺覽志宣宗章皇帝陵曰景陵在長陵之左
 昌平山水記景陵在天夀山東峯之下距長陵東少
 北一里半自北五空橋南數步分東為景陵神路至
 殿門三里碑亭門廡如獻陵殿五間重簷階三道其平
 刻為龍形殿有後門不屬垣殿後門三道並如獻陵
[093-26a]
 甬道平寳城長而狹榜曰景陵碑曰大明宣宗章皇
 帝之陵周垣如長陵寳城前存樹十五株冢上一株
 嘉靖祀典景陵葬宣宗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文昭
 武寛仁純孝章皇帝孝恭懿憲慈仁莊烈齊天配聖
 章皇后孫氏而以恭讓誠順康穆靜慈皇后胡氏葬
 金山榮思賢妃亦葬金山外六妃諡葬不可考
 國朝典彚八妃一葬金山餘皆從葬
 名山藏孝恭孫皇后鄒平人父忠永城主簿天順六
[093-26b]
 年崩合葬景陵
 恭讓胡皇后濟寧人父榮錦衣百戸正統八年殂
 世宗實録嘉靖十五年四月上親詣景陵語郭勛等
 曰景陵規制獨小又多損壊其於宣宗皇帝功徳之
 大殊為勿稱當重建享殿増崇基構
 今言天夀七陵惟景陵規制獨小嘉靖十五年稍廓
 大之
 朱彛尊曰考實録宣徳十年三月庚子贈何氏為貴/妃諡端靜趙氏為賢妃諡純靜吴氏為恵妃諡貞順
[093-27a]
 焦氏為淑妃諡莊靜曹氏為敬妃諡莊順徐氏為順/妃諡貞恵袁氏為麗妃諡恭定諸氏為恭妃諡貞靖
 李氏為充妃諡恭順何氏為成妃諡肅僖諡册有曰/兹委身而蹈義随龍馭以上賔宜薦徽稱用彰節行
 是從葬者蓋有十妃/祀典典彚皆誤也
英宗裕陵
 吾學編天順八年春正月庚午帝崩于乾清宫二月
 葬裕陵
 燕都㳺覽志英宗睿皇帝陵曰裕陵在慶陵少西
 實録天順八年六月裕陵成其制金井寳山城池一
[093-27b]
 座照壁一座明樓花門樓各一座俱三間香殿一座
 五間雲龍五彩貼金硃紅油石碑一祭臺石一燒紙
 爐二神厨正房五左右廂房六宰牲亭一墻門一奉
 祀房三門房三神路五百三十八丈七尺神宫監前
 堂五間穿堂三間後堂五間左右廂房四座二十間
 周圍歇房并厨房八十六間樓一門房一大小墻門
 二十五小房八井一神馬房馬房二十歇房九馬椿
 三十二大小墻門六白石橋三甎石橋二周圍包砌
[093-28a]
 河岸溝渠三百八十八丈二尺栽培松樹二千六百
 八十四株
 昌平山水記裕陵在石門山距獻陵西三里自獻陵
 碑亭前分西為裕陵神路路有小石橋碑亭北有橋
 三道皆一空平刻雲花殿無後門榜曰裕陵碑曰大
 明英宗睿皇帝之陵餘並如景陵寳城如獻陵垣内
 及冢上樹存一百六七十株
 嘉靖祀典裕陵葬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
[093-28b]
 武至徳廣孝睿皇帝孝莊獻穆𢎞恵顯仁恭天欽聖
 睿皇后錢氏孝肅貞順康懿光烈輔天成聖皇后周
 氏其靖莊安穆宸妃莊僖端肅安妃端莊昭妃恭安
 和妃恭僖成妃榮靖貞妃恭靖莊妃恭莊端恵徳妃
 莊和安靖順妃昭肅靖端賢妃端靖安榮淑妃安和
 榮靖麗妃昭静恭妃僖恪充妃恵和麗妃端和懿妃
 俱葬金山貞順懿恭恵妃葬桃山
 國朝典彚十八妃一葬緜山餘俱金山
[093-29a]
 名山藏孝莊錢皇后海州人父貴都指揮僉事正統
 七年冊立成化四年崩祔葬裕陵然異隧焉去英宗
 泉堂可數丈許中窒之虛右壙以待孝肅周后則其
 中有隧道通而孝肅又不得預於配祭
 孝肅周太后昌平人慶雲侯贈寧國公龍女𢎞治十
 七年三月崩
 野獲編本朝山陵初止一后祔葬至英宗元配孝莊
 錢后崩時憲宗壓於生母孝肅周后幾不得祔葬裕
[093-29b]
 陵大臣力諍之始虛孝肅𤣥宫以待而二后並祔自
 此始矣
 皇明通紀天順八年正月上疾大漸遺命勿以嬪御
 殉葬令太監牛玉執筆書之
 否泰録髙廟文廟仁廟宣廟皆用人殉葬至英宗臨
 崩召憲廟謂之曰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
 止後世子孫勿復為之至今遂為定制
景皇帝陵
[093-30a]
 吾學編景泰八年春正月帝不豫
 天順元年二月廢景泰皇帝為郕王癸丑郕王薨于
 西宫
 長安客話景皇帝陵在金山口距西山不十里陵前
 坎窞樹多白楊及樗凡諸王公主夭殤者並葬金山
 口其地與景皇陵相屬又諸妃亦多葬此
 嘉靖祀典景皇帝陵葬恭仁康定景皇帝貞恵安和
 景皇后
[093-30b]
 實録景泰七年三月諡皇后杭氏曰肅孝皇后
 雙槐嵗抄天順元年二月乙未朔廢景泰帝仍為郕
 王歸西内皇太后制諭也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
 吳氏仍號宣廟賢妃皇后汪氏復為郕王妃懐獻太
 子見濟為懐獻世子肅孝皇后杭氏及貴妃唐氏俱
 革其名號癸丑郕王薨葬祭禮如親王諡曰戾唐氏
 等妃嬪俱賜紅帛自盡以殉葬
 憲宗實録成化十一年十二月戊子命復郕王帝號
[093-31a]
 勅廷臣曰曩者朕叔郕王踐阼戡難保邦奠安宗社
 亦既有年及寢疾臨薨之際姦臣貪功生事妄興讒
 搆請去帝號先帝尋知誣枉深懐悔恨以次抵姦於
 法不幸上賔未及舉正朕嗣承大業於兹一紀毎思
 先儒有言祖父有欲為之志而未為子孫善繼其志
 而成就之此所謂孝間以帝號之復質諸聖母皇太
 后亦云此先帝本意宜即舉行朕祗服嗣訓敦念親
 親誕告在廷用成先志其郕王可仍舊皇帝之號所
[093-31b]
 有尊諡禮部㑹議以聞仍令所司修飾陵寢壬辰文
 武羣臣英國公張懋等議曰仰惟郕王早儋王爵奉
 藩京師當先帝北狩之秋勍敵南侵之日郊畿震動
 神噐虛危乃承傳授之命於慈闈俯從擁戴之情於
 臣庶嗣登大位𢎞濟艱難㧞擢賢才延覽羣䇿收既
 潰之士卒却深入之軍鋒保固京城奠安宗社申嚴
 戰守之師再遣奉迎之使卒致也先悔過先帝囬鑾
 尊養之禮有加讒間之言罔入始終八載全獲兩宫
[093-32a]
 仁恩覃被於寰區威武奮揚於海宇奈屬末年寢疾
 遞罹臣下姦謀巧肆讒間於臨危請削帝號於既逝
 尚頼先王之覺悟旋抵姦宄於誅夷雖舉正之未遑
 實貽謀之有待皇帝明髙日月量廓乾坤孝道丕隆
 承先帝所欲為之素志綸音渙布復景泰所已有之
 徽稱上慰在天之靈下協率土之議臣等謹擴聞見
 之蹟庸陳羣議之公宜上尊諡曰恭仁康定景皇帝
 已亥命翰林院撰諡冊遣撫寧侯朱永襄城侯李謹
[093-32b]
 定西侯蔣琬祭告天地宗廟社稷英國公張懋詣陵
 寢上尊諡冊曰維成化十一年嵗次乙未十二月丙
 子朔越二十四日姪嗣皇帝謹再拜稽首上言伏以
 功業之盛宜享乎徽稱孝愛之隆莫先於繼志叔父
 郕王比當多難之秋俯徇羣臣之請臨朝踐阼奮武
 揚兵却敵勢於方張致鑾輿之遄復奠安宗社輯寧
 邦家敬養備於奉尊恵化周於逮下偶因寢疾遂至
 彌留皇考應天順人復正大位眷惟同氣初無間言
[093-33a]
 奈姦臣貪功妄生異議請去帝號退就王封頼皇考
 日月之明灼知誣枉抵姦於法擬復舊稱不幸上賔
 因而未果姪嗣守大業敦念親親間以帝號之復請
 於聖母伏承慈㫖欣然允從是用參合至公祗薦鴻
 號昭叔父之盛烈副皇考之素心謹遣英國公張懋
 奉冊寳上尊諡曰恭仁康定景皇帝神靈如在鑒是
 用歆錫慶流芳永永無極謹告庚子太常寺奏景皇
 帝陵寢舊祭用少牢遣内官行禮今既上尊諡其祭
[093-33b]
 儀并遣官請如長獻諸陵從之
 國史唯疑景帝追復諡號始荆門州訓導髙瑶初為
 黎淳所駁辭甚厲訖如瑶請亦公論之不容泯也
 帝京景物畧世宗謁陵畢過金山特謁景帝陵廟初
 碧瓦命以黄瓦易之
 嘉靖祀典上諭尚書夏言景皇帝陵碑偏置門左非
 宜建亭於陵門之外大門之内庶稱尊崇於是言請
 作亭蓋覆報可
[093-34a]
憲宗茂陵
 吾學編成化二十三年八月戊子帝崩于乾清宫冬
 十月葬茂陵
 燕都㳺覽志憲宗純皇帝陵曰茂陵在裕陵西北
 昌平山水記茂陵在聚寳山距裕陵西一里自裕陵
 碑亭前分西為茂陵神路路有石橋一空制如裕陵
 榜曰茂陵碑曰大明憲宗純皇帝之陵垣内外及冢
 上樹千餘株十二陵唯茂陵獨完他陵或僅存御榻
[093-34b]
 茂陵則簨虡之屬猶有存者
 嘉靖祀典茂陵葬憲宗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
 武宏徳聖孝純皇帝孝貞莊懿恭靖仁慈欽天輔聖
 純皇后王氏孝穆慈慧恭恪莊僖崇天承聖皇后紀
 氏孝恵康肅温仁懿順協天佑聖皇后邵氏而恭肅
 端順榮靖皇貴妃亦葬天夀山端順賢妃恭恵和妃
 和恵靖妃莊靖順妃端榮賢妃莊懿徳妃靖順恵妃
 昭順麗妃端僖安妃恭懿敬妃懐榮賢妃靖僖榮妃
[093-35a]
 俱葬金山
 名山藏孝貞王皇后上元人中軍都督贈阜國公鎮
 之女正徳十三年二月崩合葬茂陵
 國朝典彚孝穆皇后紀氏孝宗生母也初葬金山孝
 宗即位遷合葬孝恵皇后邵氏興獻帝生母也初葬
 金山世宗即位遷合葬十四妃一葬陵之西南餘俱
 葬金山廢后吴氏亦葬金山
 名山藏孝穆紀太后賀人本蠻土官女成化十一年
[093-35b]
 六月暴薨孝恵邵太后昌化人父林嘉靖元年崩
 野獲編憲宗初選吴氏旋廢則元配為孝貞后王氏
 而孝宗生母為孝穆后紀氏同祔茂陵蓋循用裕陵
 新例至嘉靖入纉則憲宗貴妃邵氏已稱夀安皇太
 后尋崩初葬金山後亦遷祔茂陵於是三后並祔又
 從此始
孝宗泰陵
 吾學編𢎞治十八年五月辛卯帝崩于乾清宫
[093-36a]
 燕都㳺覽志孝宗敬皇帝陵曰泰陵在茂陵之西
 昌平山水記泰陵在史家山距茂陵西少北二里自
 茂陵碑亭前分西為泰陵神路路有石橋五空賢莊
 灰嶺二水逕焉碑亭北有橋三道皆一空制如茂陵
 榜曰泰陵碑曰大明孝宗敬皇帝之陵垣内及冢上
 樹百餘株殿上存御座御案御榻各一承塵皆五色
 花板多殘缺而茂陵泰陵獨完
 武宗實録𢎞治十八年六月營泰陵於天夀山勅太
[093-36b]
 監李興新寧伯譚祐工部左侍郎李鐩提督發五軍
 等三營官軍萬人供役
 九朝野記初建泰陵都下盛傳其地有水吏部主事
 楊子噐直言其事時督工太監李興有殊寵勢焰薫
 灼遂下楊錦衣獄莫敢救者適起復知縣丘泰莆田
 人到京上䟽言子噐此奏甚有益蓋泰陵有水通國
 皆云使此時不言萬一梓宫葬後有言者欲開則洩
 氣不開則抱恨終天今視水有無此疑可釋尋遣司
[093-37a]
 禮監太監蕭敬押楊往衆謂必遭興毒手及至興率
 奴客詈罵楊欲箠之蕭敬曰水之有無視之立見何
 必爾又顧興曰士大夫可殺不可辱也遂得免既回
 奏無水衆又謂楊必死事傳禁中太皇太后聞之曰
 無水則已何必罪之遂得還職
 無用閒談泰陵金井内水孔如巨杯水仰歕不止楊
 名父親見之歸而䟽諸朝請易地事下工部湯隂李
 司空鐩怒其多言害成功隂令人塞其孔以誹謗狂
[093-37b]
 妄奏命錦衣官校押名父赴陵所驗看名父身親三
 木朝辭賦詩人共憐之孝廟聖體竟葬此中言之可
 為寒心
 嘉靖祀典泰陵葬孝宗建天明道誠純中正聖文神
 武至仁大徳敬皇帝孝康靖肅莊慈哲懿翊天贊聖
 敬皇后張氏
 名山藏孝康張皇后興濟人父巒都督同知夀寧伯
 贈昌國公嘉靖二十一年八月崩
[093-38a]
武宗康陵
 吾學編正徳十六年三月丙寅帝崩于豹房
 燕都㳺覽志武宗毅皇帝陵曰康陵在泰陵正西田
 大受謁康陵記曰康陵西去紅門三十里十二陵中
 最僻逺者陵背負五峯形如青菡萏舊名蓮花山灌
 莽隂森望之不見土石長松大者至數十圍
 昌平山水記康陵在金嶺山距泰陵西南二里自泰
 陵橋下分西南為康陵神路山勢自此折而南故康
[093-38b]
 陵東向路有石橋五空錐石口水逕焉又前有石橋
 三空制如泰陵榜曰康陵碑曰大明武宗毅皇帝之
 陵垣内外樹二三百株
 嘉靖祀典康陵葬武宗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徳顯
 功宏文思孝毅皇帝孝靜莊恵安肅温誠順天偕聖
 毅皇后夏氏
 國朝典彚二妃葬金山
 名山藏孝静夏皇后上元人父儒封慶陽伯嘉靖十
[093-39a]
 四年崩
世宗永陵
 實録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庚子上崩于乾清宫隆
 慶元年二月癸卯葬永陵
 燕都㳺覽志世宗肅皇帝陵曰永陵在長陵東南享
 殿前後凡五重墻内外皆植栝子松祾恩殿後之左
 有松卧而復起西向三折而始上寳城頂有杏有桑
 昌平山水記永陵在十八道嶺嘉靖十五年改名陽
[093-39b]
 翠嶺距長陵東南三里自七空橋北百餘歩分東為
 永陵神路長三里有石橋一空有碑亭一座如獻陵
 而崇鉅過之碑亭南有石橋三道皆一空門三道門
 内東神厨五間西神庫五間重門三道東西二小角
 門又進復有重門三道飾以石闌累級而上方至中
 墀殿七間兩廡各九間其平刻左龍右鳳石闌二層
 餘悉如長陵殿後有門兩旁有垣垣各有門明樓無
 甬道東西為白石門曲折而上樓之三面皆為城堞
[093-40a]
 榜曰永陵碑曰大明世宗肅皇帝之陵享殿明樓皆
 以文石為砌壯麗精緻長陵不及也寳城前東西垣
 各為一門門外為東西長街而設重垣於外垣凡二
 周皆屬之寳城其規制特大
 北㳺紀方永陵成世宗登陽翠嶺顧謂工部臣曰朕
 陵如是止乎部臣倉惶對曰外尚有周垣未作乃築
 垣諸陵所無也後定陵效之
 芹城小志永陵葬世宗欽天履道英毅聖神宣文廣
[093-40b]
 武洪仁大孝肅皇帝孝潔恭懿慈睿安莊相天翊聖
 肅皇后陳氏孝烈端順敏恵恭誠祗天衛聖皇后方
 氏孝恪淵純慈懿贊天開聖恭順皇后杜氏
 名山藏孝潔陳皇后元城人父萬言都督同知封泰
 和伯嘉靖七年十月崩初諡悼靈皇后以其年别葬
 襖兒谷乆之改諡孝潔穆宗即位遷葬永陵孝烈方
 皇后江陵人父都督鋭封安平伯嘉靖二十六年宫
 中火后崩孝恪杜太后大興人慶都伯林女嘉靖三
[093-41a]
 十三年薨
 今言嘉靖十五年作夀陵君即位為椑禮也夀宫在
 十八道嶺
 國朝典彚孝潔皇后陳氏初葬襖兒谷隆慶初遷合
 葬繼后方氏葬金山孝恪皇后杜氏穆宗生母也初
 葬金山隆慶初遷合葬二十六嬪惟五妃葬襖兒峪
 餘俱金山
 野獲編世宗元配為孝潔后陳氏繼曰孝烈后方氏
[093-41b]
 上以方氏有定變衛䕶功其崩也梓宫先入永陵𤣥
 宫又特祧仁宗以孝烈神主入太廟比穆宗登極遷
 孝潔梓宫與孝烈並祔而上生母為孝恪后杜氏亦
 遷祔焉永陵亦有三后同穴一如茂陵故事矣
 嘉靖祀典嘉靖十五年禮部諸臣上言帝后合葬諸
 妃陪葬古今經常之制英宗皇帝遺詔皇妃他日宜
 合葬恵妃亦當遷來以後諸妃次第祔葬聖訓具在
 今㑹典止載睿皇后錢氏合葬裕陵諸妃竟無陪葬
[093-42a]
 者茂陵亦無陪葬莫考其故臣等竊以諸妃陪葬義
 則不當由隧宜於外垣之内寳山城之外明樓之前
 左右相向以次而祔庶合禮制從之
穆宗昭陵
 實録隆慶六年五月庚戌上崩于乾清宫九月壬寅
 葬昭陵
 燕都㳺覽志穆宗莊皇帝陵曰昭陵在定陵之南東
 向
[093-42b]
 昌平山水記昭陵在大峪山距長陵西南四里自七
 空橋北二百許歩分西為昭陵神路長四里路有石
 橋五空徳勝口水逕焉又西有石橋一空陵東向碑
 亭西有橋三道皆一空餘如康陵榜曰昭陵碑曰大
 明穆宗莊皇帝之陵
 芹城小志昭陵葬穆宗契天隆道淵懿寛仁顯文光
 武純徳𢎞孝莊皇帝孝懿貞恵順哲恭仁儷天襄聖
 莊皇后李氏孝安貞懿恭純温恵佐天𢎞聖皇后陳
[093-43a]
 氏孝定貞純欽仁端肅弼天祚聖皇后李氏
 名山藏孝懿李皇后昌平人徳平伯銘女以世宗三
 十七年薨於裕王邸孝安陳皇后大名人萬厯二十
 四年崩
神宗定陵
 實録萬厯四十八年七月丙申上崩于乾清宫十月
 丙午葬定陵
 燕都㳺覽志神宗顯皇帝陵曰定陵在康陵之南東
[093-43b]
 向田大受謁陵記曰踰橡子嶺而北是為定陵
 湧幢小品神皇夀宫皆種栝子松
 昌平山水記定陵在大峪山距昭陵北一里自昭陵
 五空橋東二百歩分北為定陵神路長三里路有石
 橋三空陵東向碑亭東有橋三道皆一空制如永陵
 其不同者門内神厨庫各三間兩岸各七間三重門
 旁各有墻墻有門不升降中門之級殿後有石闌一
 層而寳城從左右上榜曰定陵碑曰大明神宗顯皇
[093-44a]
 帝之陵
 芹城小志定陵葬神宗範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
 武安仁止孝顯皇帝孝端貞恪莊恵仁明嫓天毓聖
 顯皇后王氏孝靖温懿敬讓貞慈皇后王氏
光宗慶陵
 實録泰昌元年九月朔上崩天啓元年九月初四日
 葬慶陵
 芹城小志光宗貞皇帝陵曰慶陵在裕陵西南俗傳
[093-44b]
 為景泰窪是也先是景泰中建為夀宫英宗復辟景
 皇帝遂葬西山之麓陵基遂虚光宗上賔既速倉卒
 不能擇地乃用此為陵
 熹宗實録天啓元年禮部左侍郎署尚書事周道登
 䟽言昭陵舊制祾恩殿正當龍砂之上形家謂龍砂
 不可損傷有謂獻陵享殿亦在龍砂之外今營建規
 制原倣昭陵而斟酌地勢兼參獻陵
 陵工紀事陵寢有後殿中殿前殿重門相隔有為門
[093-45a]
 之樞紐者曰銅管扇冶鑄甚艱舊例責内侍監造時
 因慶陵擇定九月初四日窀穸内侍以期太廹再四
 規避工部尚書劄臣萬燝董其事甫一月而功成
 昌平山水記慶陵在天夀山西峯之右距獻陵西少
 北一里自裕陵神路小石橋下分東北為慶陵神路
 長二十餘歩有橋一道一空制如獻陵平刻龍鳳殿
 柱飾以金蓮殿無後門殿後繚以垣門一道門北有
 橋三道皆一空其水自殿西下殿門西又有一小橋
[093-45b]
 為行者所繇殿北過橋有土岡自東而來至神路而
 止岡後周垣門三道如獻陵寳城東西直上至中復
 為甬道而入榜曰慶陵碑曰大明光宗貞皇帝之陵
 殿門前及垣内樹四五百株
 芹城小志慶陵葬光宗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
 武淵仁懿孝貞皇帝孝元昭懿哲恵莊仁合天弼聖
 貞皇后郭氏孝和恭獻温穆徽慈皇后王氏孝純淵
 靜慈肅皇后劉氏
[093-46a]
 崇禎遺録上諭禮部朕惟慶源有自禮必隆於所生
 孝思永言施必由於親始典闗教化義重彛倫章憲
 俱存肇稱宜亟我聖妣貞靜賢妃芬降華宗躬膺令
 徳徽音夙禀於女史婉懿早著於青蒲在昔皇考毓
 我弟昆蓋華萼共輝於連枝而顧復各勤於離裏我
 皇兄纂承祧之重既篤於濬源逮眇躬荷世及之庥
 亦深於惓慕欲酬罔極宜備追崇正儷體之鴻稱舉
 遷祔之上典爾禮部其㑹官詳議以聞於是尊諡聖
[093-46b]
 母孝純淵靜慈肅毗天鍾聖皇后祔葬慶陵
熹宗徳陵
 五朝注畧天啓七年八月乙卯上崩于乾清宫崇禎
 元年三月己巳葬徳陵
 燕都㳺覽志熹宗悊皇帝陵曰徳陵在永陵之東北
 即永陵之虎沙也陵獨西向與昭定二陵相對旁有
 竇禹錫手植槐
 昌平山水記徳陵在檀子峪距永陵東北一里自永
[093-47a]
 陵碑亭前分北為徳陵神路陵西南向碑亭前有橋
 三道皆一空制如景陵平刻龍鳳殿柱飾以金蓮殿
 無後門榜曰徳陵碑曰大明熹宗悊皇帝之陵殿樓
 門亭俱黄瓦
 芹城小志徳陵葬熹宗達天闡道敦孝篤友章文襄
 武靖穆莊勤悊皇帝
莊烈愍皇帝思陵
 國榷崇禎十五年七月癸未皇貴妃田氏薨輟朝三
[093-47b]
 日十七年正月壬子葬皇貴妃田氏
 昌平山水記鹿馬山有田貴妃墓南距西山口一里
 崇禎十五年七月妃薨葬此遣工部左侍郎陳必謙
 等營建未畢而都城失守賊以帝后梓宫至昌平州
 士民率錢募夫葬之田妃墓内移田妃於右帝居中
 后居左以田妃之槨為帝槨斬蓬藋而封之門外右
 為司禮太監王承恩墓以從死祔焉
 白頭閒話思陵既殉社稷福藩在金陵上尊諡曰思
[093-48a]
 宗紹天繹道剛明恪恭揆文奮武敦仁茂孝烈皇帝
 尋又改諡毅宗唐藩在閩又改諡威宗至
 本朝初諡曰懐宗端皇帝後乃更諡曰莊烈愍皇帝
 肅松録順天府昌平州署吏目事省祭官趙一桂為
 開壙捐葬崇禎先帝及周皇后共歸田妃陵寢事恭
 照明陵坐當昌平州天夀山卑職於崇禎十七年正
 署州捕遭際都城陷沒故主縊崩至三月二十五日
 順天府偽官李紙票為開壙事仰昌平州官吏即動
[093-48b]
 官銀僱夫速開田妃壙安葬崇禎先帝及周皇后梓
 宫四月初三日發引初四日下葬母違時刻未便彼
 時州庫如洗監葬官禮部主事許作梅因葬主限迫
 亦再三躊蹰卑職與好義之士孫繁祉白紳劉汝朴
 王政行等十人共捐錢三百四十千僱夫啓閉其壙
 中隧道長十三丈五尺濶一丈深三丈五尺督修四
 晝夜至初四日寅時始見壙宫石門用拐釘鑰匙推
 開頭層石門入内香殿三間陳設祭噐中有石香案
[093-49a]
 兩邉列五色紬縀侍從宫人生前所用噐物衣服俱
 在大紅箱内盛貯中懸萬年燈二盞殿之東間石寢
 牀一座鋪設裁絨氊上疊被褥龍枕等件又開二層
 石門入内通長大殿九間石牀長如前式髙一尺五
 寸濶一丈田妃棺槨即居其上初四日申時後故主
 靈到即停于祭棚内陳猪羊金銀紙劄祭品同衆舉
 哀祭奠下葬卑職親領夫役入壙宫内即將田妃移
 於石牀之右次將周后安於石牀之左後請崇禎先
[093-49b]
 帝之棺居於正中田妃葬於無事之時棺槨俱備監
 葬官與卑職見故主有棺無槨遂將田妃之槨移而
 用之三棺之前各設香案祭噐畢卑職親手將萬年
 燈㸃起遂將二座石門闗閉當時掩土地平尚未立
 冢至初六日率捐葬鄉耆等祭奠號泣震天逾時方
 止卑職差人傳附近西山口地方撥夫百名各備掀
 掘筐擔舁土築完卑職同生員孫繁祉亦捐資五兩
 買磚修築周圍冢墻髙五尺有竒幸
[093-50a]
清朝定鼎特遣工部復將崇禎先帝陵寢修建香殿三
 間羣墻一週使大明故主不致淪没扵荒郊君后升遐猶享
 血食扵後世雖三代開國不逾是也計開劉汝朴錢五十
 千白紳錢三十千徐魁錢三十千李失/名錢五十千鄧
 科錢五十千趙永健錢二十千劉應元錢二十千楊
 道錢二十千王政行錢二十千 思陵碑亭南北四
 丈八尺東西如之宫門三距亭十一歩階三惟中門
 有棟宇廣二丈四尺修三丈饗殿距門十三歩階三
[093-50b]
 無臺殿三楹廣七丈二尺修四丈二尺内香案一青
 琉璃五噐全設一神牌髙二尺五寸石青地雕龍邉
 以金泥之題曰大明欽天守道敏毅敦儉𢎞文襄武
 體仁致孝莊烈愍皇帝中楹為煖閣長槅六扇中供
 木主三中則莊烈愍皇帝左則周后右則田妃外俱
 用櫝冒之周后神主題曰大明孝敬貞烈慈恵莊敏
 承天配聖端皇后田妃神主僅存恭懿二字餘被人
 磨去矣配殿三楹俱黒瓦殿前大杏樹一株陵寢門
[093-51a]
 三距殿址四歩穴墻為門中廣二丈四尺修一丈二
 尺旁則戸矣明樓距門十一歩不起樓階四中開一
 門左右夾窗二碑石廣一丈六尺脩六尺雕龍方座
 髙丈許題曰莊烈愍皇帝之陵石凡距樓十歩長五
 尺博二尺几前石噐五俱髙八尺方式雕龍中一方
 鼎與諸陵異皆列在地寳城距几甚近無城周廻用
 墻髙六尺中以石灰起冢髙四尺繚以短墻左松八
 株右松七株
[093-51b]
 北㳺紀方思陵神碑髙二尺五寸石青地雕龍金字
 書大明欽天守道敏毅敦儉𢎞文襄武體仁致孝莊
 烈愍皇帝其神主則書大明懐宗欽天守道敏毅敦
 儉𢎞文襄武體仁致孝莊烈端皇帝神主之左為周
 后主上書大明孝敬貞烈慈恵莊敏承天配聖端皇
 后右為田妃主上書恭淑端慧靜懐皇貴妃主俱長
 不滿尺白櫝冒之
 肅松録甲申四月宻雲副將張減率所部兵至昌平
[093-52a]
 城下繫血書於矢射城中於是生貟孫繁祉同鄉官
 王廷授舉人楊春茂監生白紳生貟楊應震毛應元
 鄉民白希顔等倡義減於五月朔攻城城中饗應自
 卯至午與賊戰斬級百餘生擒賊一百二十名墜城
 死者無算奪騾馬六十匹随於次日同赴長陵祭奠
 縛賊渠李道春周祥磔之以偽官劉愷澤等四人獻
 俘於崇禎皇帝陵墓之側亦磔之具文哭奠焉
 甲申傳信録御馬監太監王承恩順天人大同告陷
[093-52b]
 上命承恩提督京營内外軍務居督府之上三月十
 八日夜承恩執鎗随駕奪門不得出還至萬嵗山下
 從上對縊於巾帽局而死王之心者舊司禮監掌印
 太監亦順天人甲申二月廷議助餉衆言之心富甚
 家藏銀三十萬時之心閒住已乆上即日召諭之之
 心以家計消乏為辭次日進銀一萬兩洎李自成入
 繋之搜掠銀十五萬餘以未足三十萬之數考掠至
 死他書有言之心自殉者故詳其實附志於此又有
[093-53a]
 言殉難為王之俊者益謬之俊於甲申冬同曹化淳
 共證偽太子事丁亥四月乗馬於道人猶見之傳說
 之偽如此
 肅松録長陵獻陵裕陵茂陵慶陵俱癸山丁向景陵
 永陵俱艮山坤向泰陵壬山丙向康陵辛山乙向昭
 陵乾山巽向定陵戌山辰向徳陵甲山庚向思陵子
 山午向
 昌平山水記長陵有東西二井東井在徳陵東南饅
[093-53b]
 頭山之南西向西井在定陵西北東向並重門門三
 道殿三間兩廡各三間緑瓦周垣㑹典言長陵十六
 妃從葬位號不具其曰井者葢不隧道而直下也自
 英宗止宫人從葬於是妃墓始名其在陵山内者昭
 陵之左九龍池南為蘇山有萬貴妃之墓東向憲宗
 妃也又南為銀錢山有鄭貴妃暨二李劉周四妃之
 墓南向神宗妃也又南為襖兒峪有四妃二太子墓
 中閻妃王妃左馬妃次左哀冲太子右楊妃次右莊
[093-54a]
 敬太子世宗妃太子也又南為悼陵東南向孝潔皇
 后陳氏初諡悼靈葬此世廟崩遷永陵而其封兆尚
 存旁有沈文盧三妃之葬至今猶曰悼陵云東山口
 迤東有劉恵妃墓英宗妃也又東八里綿山有蘄獻
 王滕懐王墓仁宗子也凡陵及妃嬪太子諸王之葬
 及上所御殿其外垣皆塗以紅土 十二陵各有宰
 牲亭祠祭署朝房神馬房果園神宫監又各有衛領
 左右中前後五千户所主率領軍士防䕶陵寢其公
[093-54b]
 署皆在州城中
 兩朝從信録諸陵神宫監軍廵山軍廵邏軍夜不收
 軍黄土軍行宫軍天橋軍圮墳軍本户軍御馬監軍
 御女軍朝房看料軍金錢山軍并悼陵軍李貴妃墳
 軍共六千二百四名
 肅松録長陵果園在神仙洞北獻陵園在州南門外
 少西景陵園在山北裕陵園在景陵園西茂陵園在
 大松園西泰陵康陵園俱在大紅門永陵園在神仙
[093-55a]
 洞前昭陵園在西山口定陵園在州西門外御路西
 慶陵園在白浮村徳陵園在州西門迤南 長陵獻
 陵榛厰俱在渤海所景陵厰在韋村裕陵泰陵厰俱
 在懐柔縣茂陵永陵昭陵定陵厰俱在宻雲縣康陵
 厰在紅川栁溝慶陵厰在平谷縣徳陵厰在薊州盤
 山
 太常紀長陵祠祭署建於神宫監之南中為公座左
 右小房前為署門永樂七年建獻陵祠祭署建於宰
[093-55b]
 牲亭之左中為公座左右為官舍前為門洪熙元年
 建景陵祠祭署建於宰牲亭之右中為公座後為官
 舎前為門宣徳十年建裕陵祠祭署建於宰牲亭之
 左中為公座左右楹為官舎前為門天順八年建茂
 陵祠祭署建於宰牲亭之左制如裕陵成化二十三
 年建泰陵祠祭署建於宰牲亭之左制如裕陵𢎞治
 十八年建康陵祠祭署建於宰牲亭之左中為公座
 後為官舍前為門正徳十六年建永陵祠祭署建於
[093-56a]
 宰牲亭之左制如康陵嘉靖十五年建昭陵祠祭署
 建於宰牲亭之左制如永陵萬厯元年建定陵祠祭
 署建於宰牲亭之左制如昭陵萬厯十一年建慶陵
 祠祭署建於本陵橋南向東制如定陵天啓元年建
 徳陵祠祭署建於宰牲亭之左制如永陵崇禎元年
 建
附/睿宗顯陵
 太常紀睿宗獻皇帝葬承天府松林山薦陵名曰顯
[093-56b]
 陵嘉靖十年封其山為純徳十八年獻皇后薨上將
 奉梓宫南祔遂廵承天相度吉兆立表於獻皇帝寢
 宫之北勅臣工營之五月上遣使南送梓宫以閏七
 月至啓嚴宫合葬設顯陵衛神宫監祠祭署
 名勝志純徳山舊名松林山興獻帝陵寢在焉欽定
 號列於五鎮之次
 
 讀禮通考卷九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