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51 讀禮通考-清-徐乾學 (master)


[019-1a]
欽定四庫全書
 讀禮通考卷十九  刑部尚書徐乾學撰
  喪期十九
   國恤二
   天子服母后
晉書禮志泰始四年皇太后崩有司奏前代故事倚廬
中施白縑帳蓐素牀以布巾裹革軺輦版轝細犢車皆
施縑裹詔不聽但令以布衣車而已其餘居喪之制不
[019-1b]
改禮文有司又奏大行皇太后當以四月二十五日安
厝故事虞著衰服既虞而除其内外官寮皆就朝晡臨
位御服訖各還所次除衰服詔曰夫三年之喪天下之
達禮也受終身之愛而無數年之報奈何葬而便即吉
情所不忍也有司又奏世有險易道有洿隆所遇之時
異誠有由然非忽禮也方今戎馬未散王事至殷交須
聽斷以熙庶績昔周康王始登翼室猶戴冕臨朝降於
漢魏既葬除釋諒闇之禮自逺代而廢矣惟陛下割髙
[019-2a]
宗之制從當時之宜詔曰夫三年之喪所以盡情致禮
葬已便除所不堪也當敘吾哀懷言用斷絶奈何奈何
有司又固請詔曰不能篤孝勿以毁傷為憂也誠知衣
服末事耳然今思存草土率當以吉物奪之廼所以重
傷至心非見念也每代禮典質文皆不同耳何為限以
近制使達喪闕然乎羣臣又固請帝流涕久之廼許
    乾學案晉有細犢車麤犢車或作油犢車者
    非也止有油幢車油軿車見晉志且晉志原
[019-2b]
    文原有細犢車至麤犢車見愍懷太子傳
魏書禮志魏自太祖至於武泰帝及太皇太后皇太后
皇后崩悉依漢魏既葬公除惟髙祖太和十四年文明
太后崩將營山陵九月安定王休齊郡王簡咸陽王禧
河南王幹廣陵王羽潁川王雍始平王勰北海王詳侍
中太尉録尚書事東陽王丕侍中司徒淮陽王尉元侍
中司空長樂王穆亮侍中尚書左僕射平原王陸叡等
率百寮詣闕表曰上靈不弔大行太皇太后崩背溥天
[019-3a]
率土痛慕斷絶伏惟陛下孝思烝烝攀號罔極臣等聞
先王制禮必有隨世之變前賢剏法亦務適時之宜良
以世代不同古今異制故也三年之喪雖則自古然中
代已後未之能行先朝成式事在可準聖后終制刋之
金冊伏惟陛下至孝發衷哀毁過禮欲依上古喪終三
年誠協大舜孝慕之德實非俯遵濟世之道今雖中夏
穆清庶邦康靜然萬機事殷不可暫曠春秋烝嘗事難
廢闕伏願天鑒抑至孝之深誠副億兆之企望喪期禮
[019-3b]
數一從終制則天下幸甚日月有期山陵將就請展安
兆域以備奉終之禮詔曰凶禍甫爾未忍所請休等又
表曰臣等聞五帝已前喪期無數三代相因禮制始立
名雖虛置行之者寡髙宗徒有諒闇之言而無可遵之
式康王既廢初喪之儀先行即位之禮於是無改之道
或虧三年之喪有闕夫豈無至孝之君賢明之子皆以
理貴隨時義存百姓是以君薨而即位不暇改年踰月
而即葬豈待同軌葬而即吉不必終喪此乃二漢所以
[019-4a]
經綸治道魏晉所以綱理政術伏惟陛下以至孝之性
遭罔極之艱永慕崩號哀過虞舜誠是萬古之髙德曠
世之絶軌然天下至廣萬機至殷曠之一朝庶政必滯
又聖后終制已有成典宗社廢禮其事尤大伏願天鑒
抑哀毁之至誠思在予之深責仰遵先志典冊之文俯
哀百辟元元之請詔曰自遭禍罰慌惚如昨奉侍梓宫
猶悕髣髴山陵遷厝所未忍聞十月休等又表曰臣等
頻煩上聞仰申誠欵聖慕惟逺未垂昭諒伏讀哀灼憂
[019-4b]
心如焚臣等聞承乾統極者宜以濟世為務經綸天下
者特以百姓為心故萬幾在躬周康弗獲申其慕漢文
作戒孝景不得終其禮此乃先代之成軌近世所不易
伏惟太皇太后叡聖淵識慮及始終明誥垂於典䇿遺
訓備於末命聿脩厥德聖人所重遵承先式臣子攸尚
陛下雖欲終上達之禮其如黎元何臣等不勝憂懼之
誠敢冒重陳乞垂聽訪以副億兆之望詔曰仰尋遺㫖
俯聞所奏倍増號絶山陵可依典冊如公卿所議衰服
[019-5a]
之宜情所未忍别當備敘在心既葬休又表曰奉被癸
酉詔書述遺誡之㫖昭違從之義遵儉葬之重式稱孝
思之深誠伏讀未周悲感交切日月有期山陵即就伏
惟陛下永慕崩號倍増摧絶臣等具位在官與國休戚
庇心之至不敢不陳咸以為天下之至尊莫尊於王業
皇極之至重莫重於萬幾至尊故不得以常禮任己至
重亦弗獲以世典申情是以二漢已降逮於魏晉葬不
過踰月服不淹三旬良以叔世事廣禮隨時變不可以
[019-5b]
無為之法行之於有為之辰文質不同古今異制其來
久矣自皇代革命多厯年祀四祖三宗相繼纂業上承
數代之故實俯副兆民之企望豈伊不懷理宜然也文
明太皇太后欽明稽古聖思淵深所造終制事合世典
送終之禮既明遺誥之文載備奉而行之足以垂風百
王軌儀萬葉陛下以至孝之誠哀毁過禮三御不充半
溢晝夜不釋絰帶永思纒緜滅性幾及百姓所以憂懼
失守臣等所以肝腦塗地王者之尊躬行一日固可以
[019-6a]
感徹上靈貫被幽顯況今山陵吿終大禮咸畢日已淹
月仍不卜練比之前世理為過矣願陛下思大孝終始
之義愍億兆悲惶之心抑思割哀遵奉終制以時即吉
一日萬幾則天下蒙恩率土仰賴謹依前式求定練日
以備祔禫之禮詔曰比當别敘在心既而帝引見太尉
丕及羣臣等於太和殿前哭拜盡哀出幸思賢門右詔
尚書李沖宣㫖於王等仰惟先后平日近集羣官共論
政治平秩民務何圖一旦禍酷奄鍾獨見公卿言及喪
[019-6b]
事追惟荼毒五内崩摧丕對曰伏奉明詔羣情圯絶臣
與元等不識古義以老朽之年厯奉累聖國家舊事頗
所知聞伏惟逺祖重光世襲至有大諱之日唯侍送梓
宫者凶服左右盡皆從吉四祖三宗因而無改世祖髙
宗臣所目見惟先帝升遐臣受任長安不在侍送之列
竊聞所傳無異前式伏惟陛下以至孝之性哀毁過禮
伏聞所御三食不滿半溢臣等叩心絶氣坐不安席願
暫抑至慕之情遵先朝成事思金冊遺令奉行前式無
[019-7a]
失舊典詔曰追惟慈恩昊天罔極哀毁常事豈足關言
既不能待沒而朝夕食粥粗亦支任二公何足以至憂
怖所奏先朝成事亦所具聞祖宗情專武略未脩文教
朕今仰稟聖訓庶習古道論時比事又與先世不同太
尉等國老政之所寄於典記舊式或所未悉且可知朕
大意其餘喪禮之儀古今異同漢魏成事及先儒所論
朕雖在衰服之中以喪禮事重情在必行故暫抑哀慕
躬自尋覽今且以所懷别問尚書游明根髙閭等公且
[019-7b]
可任之髙祖謂明根曰朕丁罹酷罰日月推移山陵已
過公卿又依金冊據案魏晉請除衰服重聞所奏倍増
號哽前者事逼山陵哀疚頓敝未得論敘今故相引欲
具通所懷卿前所表除釋衰麻聞之實用悲恨於時親
侍梓宫匍匐筵几哀號痛慕情未暫闋而公卿何忍便
有此言何於人情之不足夫聖人制卒哭之禮受練之
變皆奪情以漸又聞君子不奪人之喪亦不可奪喪今
則旬日之間言及即吉特成傷理明根對曰臣等伏尋
[019-8a]
金冊遺㫖踰月而葬葬而即吉故於卜葬之初因奏練
除之事仰傷聖心伏増悲悚髙祖曰卿等咸稱三年之
喪雖則自古然中代以後未之能行朕謂中代所以不
遂三年之喪蓋由君上違世繼主初立故身襲衮冕以
行即位之禮又從儲宫而登極者君德未流臣義未洽
天下顒顒未知所傒故須備朝儀示皇極之尊及后之
喪也因父在不遂即生惰易之情踵以為法諒知敦厚
之化不易遵也朕少蒙鞠育慈嚴兼至臣子之情君父
[019-8b]
之道無不備誨雖自蒙昧粗解吿㫖庶望量行以免咎
戾朕誠不德在位過紀雖未能恩洽四方化行萬國仰
稟聖訓足令億兆知有君矣於此之日而不遂哀慕之
心使情禮俱損喪紀圯壞者深可痛恨髙閭對曰太古
旣逺事難襲用漢魏以來據有成事漢文繼髙惠之蹤
斷獄四百幾致刑措猶垂三旬之禮孝景承平遵而不
變以此言之不為即位之際有所逼懼也良是君臣之
道理自宜然又漢稱文景雖非聖君亦中代明主今遺
[019-9a]
冊之㫖同於前式伏願陛下述遵遺令以副羣庶之情
杜預晉之碩學論自古天子無有行三年之喪者以為
漢文之制闇與古合雖叔世所行事可承踵是以臣等
慺慺干謁髙祖曰漢魏之事與今不同備如向説孝景
雖承昇平之基然由適子即位君德未顯無異前古又
父子之親誠是天屬之重然聖母之德昊天莫報思自
殞滅豈徒衰服而已竊尋金冊之㫖所以吿奪臣子之
心令早即吉者慮遺絶萬幾荒廢政事羣臣所以慺慺
[019-9b]
亦懼機務之不理矣今仰奉冊令俯順羣心不敢闇默
不言以荒庶政唯欲存衰麻廢吉禮朔望盡哀寫泄悲
慕上無失導誨之志下不乖衆官所請情在可許故專
欲行之公卿宜審思朕懷不當固執至如杜預之論雖
暫適時事於孺慕之君諒闇之主蓋亦誣矣孔聖稱喪
與其易也寧戚而預於孝道簡略朕無取焉秘書丞李
彪對曰漢明德馬后保養章帝母子之道無可間然及
后之崩葬不淹旬尋以從吉然漢章不受譏於前代明
[019-10a]
德不損名於往史雖論功比德事有殊絶然母子之親
抑亦可擬願陛下覽前世之成規遵金冊之遺令割哀
從議以親萬幾斯誠臣下至心兆庶所願髙祖曰既言
事殊固不宜仰匹至德復稱孝章從吉不受譏前代朕
所以眷戀衰絰不從所議者仰感慈恩情不能忍故也
蓋聞孝子之居喪見美麗則感親故釋錦而服麤衰内
外相稱非虚加也今者豈徒顧禮違議苟免嗤嫌而已
抑亦情發於衷而欲肆之於外金冊之意已具前答不
[019-10b]
復重論又卒日奉㫖不忍斥言後事遂非嘿嘿在念不
顯所懷今奉終之事一以仰遵遺冊於令不敢有乖但
痛慕之心事繫於予雖無丁蘭之感庶聖靈不奪至願
是以謂無違㫖嫌諸公所表稱先朝成式事在可準朕
仰惟太祖龍飛九五初定中原及太宗承基世祖纂厯
皆以四方未一羣雄競起故鋭意武功未脩文德髙宗
顯祖亦心存武烈因循無改朕承累世之資仰聖善之
訓撫和内外上下輯諧稽叅古式憲章舊典四海移風
[019-11a]
要荒革俗仰遵明軌庶無愆違而方於禍酷之辰引末
朝因循之則以為前準非是所喻髙閭對曰臣等以先
朝所行頗同魏晉又適於時故敢仍請髙祖曰卿等又
稱今雖中夏穆清庶邦康靜然萬幾事廣不可暫曠朕
以卿苦見逼奪情不自勝尋覽喪儀見前賢論者稱卒
哭之後王者得理庶事依據此文又從遺冊之㫖雖存
衰服不廢萬幾無闕庶政得展罔極之思於情差申髙
閭對曰君不除服於上臣則釋衰於下從服之義有違
[019-11b]
為臣之道不足又親御衰麻復聽朝政吉凶事雜臣竊
為疑髙祖曰卿等猶以朕之未除於上不忍專釋於下
奈何令朕獨忍於親舊論云王者不遂三年之服者屈
己以寛羣下也先后之撫羣下也念之若子視之猶傷
卿等哀慕之思既不求寛朕欲盡罔極之慕何為不可
但逼遺冊不遂乃心將欲居廬服衰寫朝夕之慕升堂
襲素理日昃之勤使大政不荒哀情獲遂吉不害於凶
凶無妨於吉以心處之謂為可爾遺㫖之文公卿所議
[019-12a]
皆服終三旬釋衰襲吉從此而行情實未忍遂服三年
重違㫖誥今處二理之際惟望至期使四氣一周寒暑
代易雖不盡三年之心得一終忌日情結差申案禮卒
哭之後將受變服於朕受日庶民及小官皆命即吉内
職羽林中郎已下虎賁郎已上及外職五品以上無衰
服者素服以終三月内職及外臣衰服者變從練禮外
臣三月而除諸王三都駙馬及内職至來年三月晦朕
之練也除凶即吉侍臣君服斯服隨朕所降此雖非舊
[019-12b]
式推情即理有貴賤之差逺近之别明根對曰聖慕深
逺孝情彌至臣等所奏已不蒙許願得踰年即吉既厯
冬正歲序改易且足申至慕之情又近遺詔之意何待
期年髙祖曰冊㫖速除之意慮廣及百官久曠衆務豈
於朕一人獨有違奪今既依次降除各不廢王政復何
妨於事而猶奪期年之心髙閭對曰昔王孫倮葬士安
去棺其子皆從而不違不為不孝此雖貴賤非倫事頗
相似臣敢借以為喻今親奉遺令而有所不從臣等所
[019-13a]
以頻煩干奏李彪亦曰三年不改其父之道可謂大孝
今不遵冊令恐涉改道之嫌髙祖曰王孫士安皆誨子
以儉送終之事及其遵也豈異今日改父之道者蓋謂
慢孝忘禮肆情違度今梓宫之儉𤣥房之約明器幃帳
一無所陳如斯之事卿等所悉衰服之吿乃是聖心卑
己申下之意寧可苟順沖約之㫖而頓絶創巨之痛縱
有所涉甘受後代之譏未忍今日之請又表稱春秋烝
嘗事難廢闕朕聞諸夫子吾不與祭如不祭自先朝以
[019-13b]
來有司行事不必躬親比之聖言於事殆闕賴蒙慈訓
之恩自行致敬之禮今昊天降罰殃禍上延人神喪恃
幽顯同切想宗廟之靈亦輟歆祀脫行饗薦恐乖冥㫖
仰思成訓倍増痛絶豈忍身襲衮冕親行吉事髙閭對
曰古者郊天越紼行事宗廟之重次於郊祀今山陵已
畢不可久廢廟饗髙祖曰祭祀之典事由聖經未忍之
心具如前言脱至廟庭號慕自纒終恐廢禮公卿如能
獨行事在言外李彪曰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
[019-14a]
樂樂必崩今欲廢禮闕樂臣等未敢髙祖曰此乃宰予
不仁之説已受責於孔子不足復言羣官前表稱髙宗
徒有諒闇之言而無可遵之式朕惟信闇黙之難周公
禮制自兹以降莫能景行言無可遵之式良可怪矣復
云康王既廢初喪之儀先行即位之禮於是無改之道
或虧三年之喪有缺朕謂服美不安先賢有諭禮畢居
喪著在前典或虧之言有缺之義深乖理衷髙閭對曰
臣等據案成事依附杜預多有未允至乃推校古今量
[019-14b]
考衆議實如明㫖臣等切惟曽參匹夫七日不食夫子
以為非禮及録其事惟書七日不稱三年蓋重其初慕
之心伏惟陛下以萬乘之尊不食竟於五日既御則三
食不充半溢臣等伏用悲惶肝腦塗地躬行一日足以
貫被幽顯豈宜衰服三年以曠機務夫聖人制禮不及
者企而及之過之者俯而就之伏願陛下抑至慕之情
俯就典禮之重誠是臣等慺慺之願髙祖曰恩隆德厚
則思戀自深雖非至情由所感發然曽參之孝曠代而
[019-15a]
有豈朕今日所足論也又前表稱古者葬而即吉不必
終禮此乃二漢所以經綸治道魏晉所以綱理庶政朕
以為旣葬即吉蓋其季俗多亂權宜救世耳諒非光治
興邦之化二漢之盛魏晉之興豈由簡略喪禮遺忘仁
孝哉公卿偏執一隅便謂經治之要皆在於斯殆非義
也昔平日之時公卿每奏稱當今四海晏安諸夏清泰
禮樂日新政和民恱蹤侔軒唐事等虞禹漢魏已下固
不足仰止聖治及至今日便欲苦奪朕志使不踰於魏
[019-15b]
晉如此之意未解所由昔文母上承聖主之資下有賢
子之化惟助德宣政因風致穆而已當今衆事草創萬
務惟始朕以不德沖年踐阼而聖母匡訓以義方詔誨
以政事經綸内外憂勤億兆使君臣協和天下輯穆上
代以來何后之功得以仰比如有可擬則從衆議堯雖
棄子禪舜而舜自有聖德不假堯成及其徂也猶四海
遏密終於三年今慈育之恩詔敎之德尋之曠代未有
匹擬既受非常之恩寧忍從其常式況未殊一時而公
[019-16a]
卿欲令即吉冠冕黼黻行禮廟庭臨軒設懸饗㑹萬國
尋事求心實所未忍髙閭對曰臣等遵承冊令因循前
典惟願除衰即吉親理萬幾至德所在陛下欽明稽古
周覽墳籍孝性發於聖質至情出於自然斟酌古今事
非臣等所及李彪曰當今雖治風輯穆民庶晏然江南
有未賓之吳朔北有不臣之虜東西二蕃雖文表稱順
情尚難測是以臣等猶懷不虞之慮髙祖曰魯公帶絰
從師晉侯墨衰敗冦往聖無譏前典所許如有不虞雖
[019-16b]
越紼無嫌而況衰麻乎豈可於晏安之晨豫念戎旅之
事以廢喪紀哉李彪對曰昔太伯父死適越不失至德
之名夫豈不懷有由然也伏願抑至慕之心從遺誥之
重臣聞知子莫若父母聖后知陛下至孝之性也難奪
故豫造金冊明著遺禮今陛下孝慕深逺果不可奪臣
等常辭知何所啓髙祖曰太伯之言有乖今事諸情備
如前論更不重敘古義亦有稱王者除衰而諒闇終喪
者若不許朕衰朕則當除衰闇黙委政冢宰二事之中
[019-17a]
惟公卿所擇明根對曰陛下孝侔髙宗慕同大舜服衰
麻以申至痛理萬幾以從遺㫖興曠世之廢禮制一代
之髙則臣等伏尋淵黙不言則代政將曠仰順聖慕之
心請從衰服之㫖東陽王丕曰臣與尉元厯事五帝雖
衰老無識敢奏所聞自聖世以來大諱之後三月必須
迎神於西禳惡於北具行吉禮自皇始以來未之或易
髙祖曰大尉國老言先朝舊事誠如所陳但聰明正直
唯德是依若能以道不召自至苟失仁義雖請弗來大
[019-17b]
禍三月而備行吉禮深在難忍縱即吉之後猶所不行
況數旬之中而有此理恐是先朝萬得之一失未可以
為常式朕在不言之地不應如此但公卿執奪朕情未
忍從遂成往復追用悲絶上遂號慟羣官亦哭而辭出
壬午詔曰公卿屢上啓事依據金冊遺㫖中代成式求
過葬即吉朕仰惟恩重不勝罔極之痛思遵逺古終三
年之禮比見羣官具論所懷今依禮既虞卒哭尅此月
二十日受服以葛易麻既衰服在上公卿不得獨釋於
[019-18a]
下故於朕之受變從練已下復為節降斷度今古以情
制衷但取遺㫖速除之一節粗申臣子哀慕之深情欲
令百官同知此意故用宣示便及變禮感痛彌深
十五年四月癸亥朔設薦於太和廟是日髙祖及從服
者仍朝夕臨始進𬞞食上哀哭追感不飯侍中南平王
馮誕等諫經宿乃膳甲子罷朝夕哭九月丙戌有司上
言求卜祥日詔曰便及此期覽以摧絶敬祭卜祥乃古
之成典但世失其義筮曰永吉旣乖敬事之志又違永
[019-18b]
慕之心今將屈禮厲衆不訪龜兆已企及此晦寧敢重
違冊㫖以異羣議尋惟永往言増崩裂丁亥髙祖宿於
廟至夜一刻引諸王三都大官駙馬三公令僕已下奏
事中散已上及刺史鎮將立哭於廟庭三公令僕升廟
旣出監御令陳服笥於廟陛南近侍者奉而升列於堊
室前席侍中南平王馮誕跽奏請易服進縞冠皂朝服
革帶黒屨侍臣各易以黒介幘白絹單衣革帶烏履遂
哀哭至乙夜盡戊子質明薦羞奏事中散已上冠服如
[019-19a]
侍臣刺史已下無變髙祖薦酌禮部尚書王諶讃祝訖
哭拜遂出有司陳祥服如前侍中跽奏請易祭服進縞
冠素紕白布深衣麻繩履侍臣去幘易幍羣官易服如
侍臣又引入如前儀曹尚書游明根升廟跽慰復位哭
遂出引太守外臣及諸部渠帥入哭次引蕭賾使并雜
客入至甲夜四刻侍御散騎常侍司衛監以上升廟哭
既而出帝出廟停立哀哭久而乃還
 胡寅曰孝文慕古力行尤著於喪禮其始終情文亦/粲然可觀矣自漢以來未之有也後世孺慕之君可
[019-19b]
 不景仰而先王是憲乎方孝文之欲三年也在廷之/臣無一人能將順其美者莫不沮遏帝心所陳毎下
 若非孝文至情先定幾何不為邪説所惑耶禮曰百/官備百物具不言而事行者扶而起齊衰之喪蓋對
 而不言也若夫八事之權非經禮也今孝文百官備/矣百物具矣是宜三日而粥三月而沐期而練冠三
 年而祥使禮廢而復起如古之髙宗焉而羣臣狃於/漢制雜以國俗使其君不得自由其初守禮違衆欲
 行通喪甚力其終也不能三年於是期而祥改月而/禫是用古者父在為母之服不中節矣無乃不得其
 本遂殺其末耶夫禮惟其當而已施之當則如被衮/冕而執鎮圭施之不當是衣狐白裘而坐諸草莽也
 豈不/惜哉
 胡宏皇王大紀論曰子張曰書云髙宗三年不言言/乃雍有諸仲尼曰胡為其不然也古者天子崩王世
[019-20a]
 子聽於冡宰三年蓋父子天性哭泣之哀齊衰之情/饘粥之食自天子至於庶人一也古者天子崩天下
 之人無不服者愚觀漢紀惟文帝孜孜有愛民之心/其將没也自媿德薄無恩於百姓故令輕其服不欲
 使疎逺之人為不情之舉耳曷嘗命太子曰爾無喪/我三年乎景帝能終身遵文帝之恭儉而不能有三
 年之愛遂比類從事以日易月輕蔑君父等於無服/之殤何哉漢初貴黄老尚清淨景帝之為太子孝文
 未嘗敎以禮也自是而漢嗣子案為故常若晉武魏/文徒能知母而不知父豈禮也哉後世欲復是禮者
 必君父明於大道了逹死生深知仁政之必由禮起/也當天下安平春秋强盛之時講明是理著為大典
 則倉卒之際可以/案行而無疑矣
    乾學案髙祖當羣議紛呶之日而能獨行已
[019-20b]
    志式遵前典豈不賢哉其所以期年而輟者
    非帝不能遂服也無賢臣為之將順相與講
    明其禮耳彼元丕穆亮輩固不足責髙閭游
    明根李彪諸人號稱儒者乃亦曲隨柄臣之
    意而持議至此使人致歎於有君而無臣不
    亦深可痛惜哉余考文明太后恣戾無道髙
    祖五歲時慮帝聰聖或不利於馮氏將謀廢
    之乃於寒日單衣閉室絶食三朝元丕穆泰
[019-21a]
    李沖固諫而止又嘗以宦者譖言杖之數十
    後后死絶不以介意而欲行三年之喪懇懇
    不已哀毁逾制又不為生母改葬追服可謂
    能守古禮而至性度越百王者矣獨其居顯
    祖之喪未嘗有聞豈帝幼沖時為文明太后
    所制不得盡其哀耶 胡氏謂髙祖用古者
    父在為母之服亦非也古禮父在為母十一
    月而練十三月而祥十五月而禫髙祖寧有
[019-21b]
    是乎其所易之服用縞冠素紕白布深衣則
    是不用期年小祥之服而竟用再期大祥之
    服矣故髙祖之志可嘉也其所制之禮則非
    也君子亦取其志而已矣
周書武帝紀建德三年三月癸酉皇太后叱奴氏崩帝
居倚廬朝夕共一溢米羣臣表請累旬乃止詔皇太子
贇總釐庶政五月庚申葬文宣皇后於永固陵帝袒跣
至陵所辛酉詔曰齊斬之情經籍彛訓近代沿革遂亡
[019-22a]
斯禮伏奉遺令既葬便除攀慕几筵情實未忍三年之
喪達於天子古今無易之道王者之所常行但時有未
諧不得全制軍國務重庶自聽朝衰麻之節苫廬之禮
率遵前典以申罔極百寮以下宜依遺令公卿上表固
請俯就權制過葬即吉帝不許引古禮答之羣臣乃止
於是遂申三年之制五服之内亦令依禮
 胡寅曰自漢文短喪之後能斷然行三年者惟晉武/帝魏孝文周髙祖可謂難得矣然春秋之義責備賢
 者晉武旣為裴杜所惑行禮不備魏孝文之禮若備/矣而服非所服周髙祖衰麻苫塊卒三年之制最為
[019-22b]
 賢行然推明通喪止於五服之内不及羣臣非所以/敎天下著於君臣之義也而又在喪頻出遊幸無門
 庭之冦興師伐隣此皆禮所不得為者由髙祖不學/左右無稽古之臣以輔成之也使髙祖至心如魏晉
 二君而講禮如孝文之詳訓臣下以方喪三年不/出遊幸不動兵革以終禮制雖三代何以加諸
五代史記唐本紀同光三年五月皇太妃薨廢朝五日
 徐無黨曰太祖正室於莊宗為適母/書太妃及輟朝見亂世禮壞而恩薄
五代㑹要後唐莊宗同光三年七月貞簡皇太后遺令
曰皇帝以萬幾至重八表所尊勿衣麤衰勿居諒闇三
年之制以日易月過三日便親朝政皇后諸妃及諸王
[019-23a]
公主並制齊衰本服以日易月十三日除皇帝釋服後
未御八音勿廢羣祀勿斷屠宰勿禁宴㳺園陵喪制皆
從簡省故申遺令奉而行之其月太常禮院奏案故事
中書門下翰林學士在朝文武百官内諸使司供奉官
已下從成服三日每日赴長壽宫朝臨自後不臨其服
以日易月三十日除至小祥合釋服每至月朔月望小
祥大祥釋服日未除服者衰服臨已除服者則素服不
臨並赴長壽宫先拜靈訖移班近東進名奉慰又準奏
[019-23b]
故事文武前資官及六品已下未升朝官并士庶等各
於本家素服一臨僧尼道士各於本寺觀一臨外命婦
各於本家素服朝臨三日諸道節度觀察防禦團練刺
史及寮佐等聞哀後當日成服三日改黲十三日除從

五代史記周世宗家人傳宣懿皇后崩議者以方用兵
請殺喪禮於是百官三日釋服帝亦七日釋
葉隆禮契丹國志聖宗紀帝親政後方一月太后暴崩
[019-24a]
帝哀毁骨立哭必嘔血番漢羣臣上言山陵已畢宜改
元帝曰改元吉禮也居喪行吉禮乃不孝子也羣臣曰
古之帝王以日易月宜法古制帝曰吾契丹主也寧違
古制不為不孝之人終制三年
    乾學案契丹志所云太后睿智皇后蕭氏也
    以統和二十七年崩是時聖宗親政已久遼
    史不言其暴崩亦未紀終制三年之事志係
    葉隆禮所撰卷首有進呈表在淳熙七年三
[019-24b]
    月自稱秘書丞考中興館閣續録無其人殆
    屬偽書然聖宗居喪一事傳聞或有所本存
    之以竢再考
宋史元豐二年帝居慈聖太后喪毁甚魏國大長公主
曰我與上同體視此亦復何聊立散遣歌舞三十輩
紹定五年皇太后崩羣臣凡七表請聽政從之詔外朝
大典不敢輕改宫中白服三年喪
明神宗實録萬厯二十四年八月丙申朔禮部題喪禮
[019-25a]
以日易月先朝舊典但梓宫在殯服色未用全吉在昔
憲宗皇帝居孝莊皇太后喪服除後仍素翼善冠素服
腰絰御西角門視事文武百官素服角帶朝叅不鳴鐘
鼓武宗皇帝居孝貞太皇太后之喪服制亦如之待神
主祔廟後禮部奏請變服此累朝之舊典也至世宗皇
帝居章聖皇太后喪服除次日即遇正旦朝㑹祭享皆
為吉禮禮官仍舉舊典酌議以請擬元旦上服黒翼善
冠黄袍御殿百官公服致辭居他處服黒布至喪次仍
[019-25b]
素服百官具青素冠服郊有事吉服作樂廟有事淺色
服不作樂奉引安靈仍用衰衣以終之此皇祖之獨斷
也臣等查據舊典斟酌禮儀除服之後大事未襄居艱
仍遵累朝之遺典遇有吉禮如萬壽聖節凡朝賀等事
則遵世廟之權宜報曰可時神宗遭適母仁聖皇太/后之喪故禮官有此奏
 附/晉書載記李雄母羅氏死欲申三年之禮羣臣固
 諫雄不許李驤謂司空上官惇曰今方難未弭吾欲
 固諫不聽主上終諒闇君以為何如惇曰三年之喪
[019-26a]
 自天子達於庶人故孔子曰何必髙宗古之人皆然
 但漢魏以來天下多難宗廟至重不可久曠故釋衰
 絰主哀而已驤曰任囘方至此人決於行事且上常
 難違其言待其至當與俱請及囘至驤與囘俱見雄
 驤免冠流涕固請公除雄號泣不許囘跪而進曰今
 王業初建凡百草創一日無主天下惶惶昔武王素
 甲觀兵晉襄墨絰從戎豈所願哉為天下屈己故也
 願陛下割情從權永隆天保遂彊扶雄起釋服親政
[019-26b]
 姚興母虵氏死興哀毁過禮不親庶政羣臣議請依
 漢魏故事既葬即吉尚書郎李嵩上疏曰三王異制
 五帝殊禮孝治天下先王之髙事也宜遵聖性以光
 道訓旣葬之後應素服臨朝率先天下仁孝之舉也
 尹緯駮曰帝王喪制漢魏為準嵩矯常越禮愆於軌
 度請付有司以專擅論既葬即吉乞依前議興曰嵩
 忠臣孝子有何咎乎尹僕射棄先王之典而欲遵漢
 魏之權制豈所望於朝賢哉其一依嵩議
[019-27a]
   兄弟相繼之主為先君
春秋僖公元年春王正月
 胡安國曰不書即位内無所承上不請命也閔公薨/夫人孫于邾慶父出奔莒於是焉以成風所屬而季
 子立之内無所承也嗣子定位於初喪而魯使不吿/於周明年正位改元而周使亦不至於魯又明年服
 喪已畢而不見於京師上不/請命也不書即位正王法也
    乾學案昭七年衛齊惡告喪于周文元年叔
    服㑹葬毛伯錫命此魯使當告周周使當至
    魯之證也通典晉武帝咸寧二年安平穆王
[019-27b]
    薨無嗣以母弟敦上繼獻王後移太常問應
    何服博士張靖答宜依魯僖服三年例此胡
    氏傳之所本也
文公二年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廟躋僖公
 胡安國曰有事者時祭大事祫也合羣廟之主食於/太廟升僖於閔之上也閔僖二公親則兄弟分則君
 臣以為逆祀者兄弟之不先君臣禮也君子不以親/親害尊尊夫有天下者事七世諸侯五世説禮者曰
 世指父子非兄弟也然三傳同以閔公為祖而臣子/一例是以僖公父視閔公為禮而父死子繼兄亡弟
 及名號雖不同/其為世一矣
[019-28a]
 髙閌曰父子相繼禮之常也至於傳之兄弟則亦不/得已焉耳既授以國則所傳者雖非子亦猶子道也
 傳之者雖非其父亦猶父道也漢之惠文亦兄弟相/繼而當時議者皆推文帝上繼髙祖而惠帝親受髙
 祖天下者反不得與昭穆之正至於光武當繼平帝/又自以世次當為元帝後皆背經違禮而不可傳者
 也凡人君以兄弟為後者必非有子者也引而為嗣/臣子一體矣而當嗣者反以兄弟之故不繼所受國
 者而繼先君則是所受國者竟莫之嗣生則以臣子/事之死則以兄弟治之忘生倍死況已實受之後君
 今乃自繼先君不唯棄後君命已之意又廢先君傳/授之命人民土地則歸之己而父子之禮則恥不為
 此皆不可者也豈所/以重受國之意也
 汪克寛曰僖公之不可先閔公三傳辨析明矣但穀/梁謂逆祀是無昭穆范甯曰以昭穆父祖為喻何休
[019-28b]
 謂惠公與莊公當同南面西上隱桓與閔僖亦當同/北面西上孔穎達正義曰父子異昭穆兄弟昭穆同
 閔僖不得為父子同為穆耳今升僖先閔此二公位/次之逆非昭穆亂也若兄弟相代即異昭穆設令兄
 弟四人皆立則祖父之廟即已從毁禮必不然今考/文定此傳用韋昭説父為昭子為穆僖為閔臣臣子
 一例而以閔僖各為一世哀公三年謂哀公以襄公/為皇考亦以昭定各為一世則是異昭穆矣朱子謂
 文王為昭武王為穆自其始袝而已然管蔡郕霍為/文之昭邘晉應韓為武之穆子孫亦以為序而不易
 則昭穆不可易也但其論天子廟制謂周孝王時武/王親盡始立武世室孝王乃共王之弟而各為一世
 又以宋太祖太宗哲徽欽髙皆兄為穆而弟為昭則/又紊昭穆矣如何休穎達並立廟而同昭穆則齊之
 孝昭懿惠兄弟四人相繼衛之懿戴文公兄弟三人/相繼立廟將無所容苟各為一世而異昭穆則齊頃
[019-29a]
 不得祭其祖而衛成不得祭曽祖矣古制不存無得/可考竊疑古者一君各為一廟則兄弟同昭穆共為
 一世祫祭太廟則魯當以僖公特設位於閔公之下/後世同堂異室不可以二先君共居於一室必至於
 異昭穆而仍以兄弟共為一世數之也然曽子問云/七廟五廟無虚主諸侯祫祭則祝逆四廟之主是諸
 侯之昭穆無過四廟天子之昭穆無過六廟考之春/秋哀公之世桓宫猶在則是祭十君而八世定公立
 煬宫則是祭二十一傳之祖後世天子之廟有十餘/世厯十四五君而其廟皆不毁説禮者反引春秋以
 為證而聖王經世/之制不可復見矣
    乾學案文公逆祀之失雖屬諸侯之事而諸
    儒論天子繼統引經以斷必縁此為言故特
[019-29b]
    冠於兄弟相繼之主服先君之首
公羊傳躋者何升也何言乎升僖公譏何譏爾逆祀也
其逆祀奈何先禰而後祖也注升謂西上禮昭穆指父/子近取法春秋惠公與莊
公當同南面西上隱桓與閔僖亦當同北面西上繼閔/者在下文公縁僖公於閔公為庶兄置僖公於閔公上
失先後之義故譏之傳曰後祖者僖公以臣繼閔公猶/子繼父故閔公於文公亦猶祖也自先君言之隱桓及
閔僖各當為兄弟顧有貴賤耳自繼代言之/有父子君臣之道此恩義逆順各有所施也
穀梁傳躋升也先親而後祖也逆祀也范甯注舊説僖/公閔公庶兄故
文公升僖公之主於閔公之上耳僖公雖長已為臣矣/閔公雖小已為君矣臣不可以先君猶子不可以先父
[019-30a]
故以昭穆父祖為喻甯曰即之於傳則無以知其然若/引左氏以釋此傳則義雖有似而於文不辨髙宗殷之
賢主猶祭豐于禰以致雉雊之變然後率修常禮/文公傎倒祖考固不足多怪矣親謂僖祖謂莊逆祀
則是無昭穆也無昭穆則是無祖也無祖則無天也故
曰文無天無天者是無天而行也注祖人之始也/人之所仰天也君子
不以親親害尊尊此春秋之義也注尊卑有序不可亂/也 楊士勛疏先親
而後祖親謂僖公祖謂閔公也僖繼閔而立猶子之繼/父故傳以昭穆祖父為喻此於傳文不失而范氏謂莊
公為祖其理非也何者若范云文公傎倒祖考則是僖/在於莊上謂之夷狄猶自不然況乎有道之邦豈其若
是明范/説非也
[019-30b]
左傳秋八月丁卯大事于太廟躋僖公逆祀也注僖是/閔兄不
得為父子嘗為臣位應在下令居閔上故曰逆祀同疏/禮父子異昭穆兄弟昭穆同故僖閔不得為父子 為
穆耳當閔在僖上今升僖先閔故云逆祀二公位次之/逆非昭穆亂也魯語云將躋僖公宗有司曰非昭穆也
弗忌曰我為宗伯明者為昭其次為穆何常之有如彼/所言似閔僖異昭穆者位次之逆如昭穆之亂假昭穆
以言之非謂異昭穆也若兄弟相代即異昭穆設令兄/弟四人皆立為君則祖父之廟即已從毁知其禮必不
然故先儒/無作此説於是夏父弗忌為宗伯尊僖公且明見曰吾
見新鬼大故鬼小先大後小順也躋聖賢明也明順禮
也君子以為失禮禮無不順祀國之大事也而逆之可
[019-31a]
謂禮乎子雖齊聖不先父食久矣注臣繼君/猶子繼父故禹不先
鯀湯不先契文武不先不窋宋祖帝乙鄭祖厲王猶上
祖也
    乾學案公羊之説謂先禰而後祖穀梁之説
    謂先親而後祖是明指閔公為祖僖公為父
    矣即左氏子雖齊聖不先父食之説其義亦
    然而杜預范寗孔穎達諸家皆不明其義何
    休楊士勛之解得之而亦未盡唯賈公彦冡
[019-31b]
    人掌公墓之疏最得三傳之意蓋僖雖閔之
    庶兄而既承其統則降而為子矣閔雖文之
    從父而既子乎僖則尊而為祖矣王侯之家
    臣子一例當其生也既可以諸父昆弟為臣
    則其死也豈不可以諸父昆弟為子故弟而
    繼兄之統弟即子也即兄而繼弟之統兄亦
    子也今文公躋僖於閔上是躋禰於祖上矣
    故公羊謂先禰後祖穀梁謂先親後祖而左
[019-32a]
    氏亦譏其子先父食也若如杜范諸子之解
    則與三傳祖禰之義不亦大相剌謬哉或曰
    兄弟不可以為子而子之是亂天倫之序也
    而可乎曰王侯之禮與臣庶不同王侯以承
    祧為重承其祧則為之子矣觀閔公之薨僖
    公行三年之喪是固子為父之服矣既服子
    之服而不正子之名無是理也或曰若是古
    不云兄弟昭穆同乎而奈何其亂之也曰此
[019-32b]
    亦諸儒之說禮經未嘗有是也若兄弟果同
    昭穆則夏父此舉昭穆原未之紊也魯之有
    司何為責夏父以非昭穆乎乃知魯有司之
    言斷以賈公彦周禮疏為正而孔氏假昭穆
    以言之之説不可據以為信也
 附録賈公彦冡人掌公墓之地疏曰兄死弟及俱為/君則以兄弟為昭穆以其弟已為臣臣子一例
 則如父子故别昭穆也必知義然者案文二年秋八/月大事于太廟躋僖公謂以惠公為昭隱公為穆桓
 公為昭莊公為穆閔公為昭僖公為穆今升僖公於/閔公上為昭以閔為穆故云逆祀知不以兄弟同居
[019-33a]
 昭位升僖於閔上為逆祀者案定八年經云從祀先/公傳曰順祀先公而祈焉若本同倫以僖公升於閔
 公之上則以後諸公昭穆不亂何得至定八年始/云順祀乎明本以僖閔昭穆别故於後皆亂也
後漢書質帝紀詔曰孝殤皇帝雖不永休祚而即位踰
年君臣禮成孝安皇帝承襲統業而前世遂令恭陵在
康陵之上先後相踰失其次序非所以奉宗廟之重垂
無窮之制昔定公追正順祀春秋善之其令恭陵次康
陵憲陵次恭陵以序親秩為萬世法
晉書康帝紀建元元年六月有司奏成帝崩一周請改
[019-33b]
素服御進膳如舊詔曰禮之降殺因時而寢興誠無常
矣至於君親相準名敎之重莫之改也權制之作蓋出
近代雖曰適事實弊薄之始先王崇之後世猶怠而況
因循又從輕降義弗可矣康帝成帝母弟本服期/因繼成帝後欲服三年
    乾學案紀所載如此及考禮志言建元元年
    正月晦成恭杜皇后周忌有司奏至尊期年
    應改服詔曰君親名敎之重也權制出於近
    代耳於是素服如舊同一晉書也而紀與志
[019-34a]
    矛盾如此宋書禮志及杜氏通典亦載杜后
    事而不載成帝事將何所適從乎然杜后於
    康帝為嫂何至服重且杜后崩於咸康七年
    三月至建元元年正月已踰二歲何云周忌
    惟成康崩於咸康八年六月至此適合一周
    其為成帝無疑志與通典謬也
通典東晉穆帝升平五年五月崩康帝/子皇太后令立瑯
琊王丕哀帝也成帝/子康帝從子儀曹郎王琨議今立之於大行皇
[019-34b]
帝屬則兄弟凡奠祭之文皆稱哀嗣斯蓋所以仰參昭
穆自同繼統在兹一人不以私害義專以所後為正今
皇太后德訓𢎞著率母儀於内主上旣纂業承統亦何
得不述遵於禮僕射江霦議兄弟不相為後雖是舊説
而經無明據此語不得施於王者王者雖兄弟旣為君
臣則同父子故魯躋僖公春秋所譏左傳曰子雖齊聖
不先父食閔公弟也而同於父僖公兄也而齊於子旣
明尊之道不得復敘親之本也公羊傳曰逆祀者何先
[019-35a]
禰而後祖穀梁傳曰先親後祖逆祀也君子不以親親
害尊尊兄弟也由君臣而相後三傳之明義如此則承
繼有敘而上下洽通於義為允應繼大行皇帝
晉書禮志王述等云成帝不私親愛越授天倫康帝受
命顯宗社稷之重已移所授纂承之序宜繼康皇謝奉
等云繼體之正宜本天屬考之人情宜繼顯宗也詔從
述等議上繼顯宗
哀帝紀詔曰顯宗成皇帝以時事多艱𢎞髙世之風樹
[019-35b]
德傳重以隆社稷而國故不已康穆早世朕以寡德復
承先緒夫昭穆之義固宜本之天屬宜上嗣顯宗以修
本統
    乾學案哀帝為成帝之子成帝臨崩以子幼
    弱屬國於母弟康帝康帝崩子穆帝嗣穆帝
    崩無後而哀帝復立然則哀之與穆親雖從
    弟分則君臣也王琨江霦欲竟稱哀嗣禰穆
    帝深合春秋閔僖相繼之㫖而王述議禰康
[019-36a]
    皇已失傳授之正乃卒從謝奉等之邪説還
    繼成帝由是康穆二君斬焉無後降祖考之
    稱而為叔為兄亂常失序甚矣夫康帝之於
    成帝亦兄弟也嘗為之素服持喪逾期不改
    豈不以繼體之義同於父子乎康帝已後成
    帝而穆帝繼之哀帝但如王江之義承紹大
    宗則成帝之祀與國祚同永矣不是之圖而
    徇私廢公使成帝立長傳重之美湮没而不
[019-36b]
    彰匪直輕蔑祖宗亦成帝之罪人矣哉
宋史禮志真宗咸平元年判太常禮院李宗訥等言太
祖宜稱皇伯后宜稱皇伯妣事下尚書省議户部尚書
張齊賢等言王制天子七廟謂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
而七前代或有兄弟繼及亦移昭穆之列是以漢書為
人後者為之子所以尊本祖而重正統也又云天子絶
期喪安得宗廟中有伯氏之稱乎其唐及五代有所稱
者蓋禮官之失非正典也請自今有事於太廟則太祖
[019-37a]
并諸祖室稱孝孫孝曽孫嗣皇帝太宗室稱孝子嗣皇
帝詔下禮官議議曰案春秋正義躋魯僖公云禮父子
異昭穆兄弟昭穆同此明兄弟繼統同為一代又魯隱
公繼及皆當穆位又尚書盤庚有商及王史記云陽甲
至小乙兄弟四人相承故不稱嗣子而曰及王明不繼
兄之統也又唐中睿皆處昭位敬文武昭穆同為一世
伏請皇太祖室曰皇伯考妣太宗室曰皇考妣每大祭
太祖太宗昭穆同位祝文並稱孝子詔都省復集議曰
[019-37b]
古者祖有功宗有德皆先有其實而後正其名今太祖
受命開基太宗纉承大寳則百世不祧之廟矣豈有祖
宗之廟已分二世昭穆之位翻為一代如臣等議禮為
人後者為之子以正父子之道以定昭穆之義則無疑
也必若同為一代則太宗不得自為世數而何以得為
宗乎不得為宗又何以得為百世不祧之主乎春秋正
義亦不言昭穆不可異此又不可以為證也今若序為
六世以一昭一穆言之則上無毁廟之嫌下有善繼之
[019-38a]
美於禮為大順於時為合宜何嫌而謂不可乎已竟從
學士宋湜言祭太祖仍稱孝子
    乾學案真宗乃太祖從子而齊賢欲稱孝孫
    則是禰太宗而祖太祖矣真宗以太祖為祖
    則太宗當以太祖為父由常情言之鮮不以
    為驚世而駭俗揆以三傳譏先禰後祖之義
    及春秋從祀先公之文則張公實古之達禮
    者若都省集議謂禮為人後者為之子以正
[019-38b]
    父子之道定昭穆之義實正論也而乃拘於
    祖功宗德二廟之説則反不合於春秋之㫖
    矣至於禮官及宋湜所議則俗儒相沿之陋
    說烏足與論先王之定禮哉
 劉敞為兄後議禮天子之廟三昭三穆與太祖而七/諸侯二昭二穆與太祖而五所謂昭者父道也所謂
 穆者子道也天子諸侯未必皆身有子故或取於兄/弟之子以為嗣親同則取其賢者賢同則取其長者
 長同則取其吉者非兄弟之子則弗取故不以諸父/為嗣父尊也不以諸兄為嗣兄亦尊也不以諸弟為
 嗣弟已之倫也此古者七廟五廟之序所以昭穆不/相越迭毁不相害也至于後世國家多事或傳之諸
[019-39a]
 兄或傳之諸弟蓋有不得已焉則禮散久矣然旣已/受天下國家則所傳者雖非子亦猶子道也傳之者
 雖非其父亦猶父道也以天下國家為重矣春秋僖/公實閔公之兄閔公遭弑僖公書即位明臣子一體
 也公孫嬰齊卒春秋謂之仲嬰齊以謂為人後者為/之子當下從子例不得復顧兄弟之親稱公孫也春
 秋之義有常有變夫取後者不得取兄弟此常也既/已不可及取兄弟則正其禮使從子例此變也故僖
 公以兄繼弟春秋謂之子嬰齊以弟繼兄春秋亦謂/之子所謂常用于常變用于變者也既正其名則僖
 公不得不以閔公為昭歸父不得不以嬰齊為穆既/正其昭穆則迭毁之次不得不以一代一也而儒者
 或疑禮無後兄弟之文遂以春秋書仲嬰齊為不與/子為父孫非也子為父孫誠非禮之正有不得已者
 春秋正其為臣子一體而已故實公孫嬰齊而謂之/仲嬰齊若春秋本不聽其為後者則當書曰公孫嬰
[019-39b]
 齊卒學者問之曰此仲嬰齊曷為謂之公孫嬰齊不/與為兄後也乃可矣夫春秋家猶重之況國乎國爾
 猶重之況天下乎故凡繼其君雖兄弟必使子之繼/其大宗雖兄弟必使子之如繼其君繼其大宗而不
 使子是敎不子而輕其所託也此文公所以受逆祀/之貶也然春秋固為衰世法非太平正禮也太平之
 世未嘗有也漢時定迭毁之禮丞相𤣥成丞相衡引/昭宣兩帝並為昭獨以孫為昭而不知禮無両昭使
 昭帝之天下無所傳宣帝之天下無所受非禮意也/又惠帝文帝皆髙祖子惠帝親受之髙祖文帝則受
 之惠帝雖皆兄弟此與閔公僖公何異哉存當以臣/子敘之死當以昭穆正之而漢時議者皆推文帝使
 上繼髙祖而惠帝親受髙祖天下者反不與昭穆之/正至於光武當繼平帝又自以世次元帝之子上繼
 元帝而為元帝後皆背經違禮而不可傳者也自漢/世以來其議尤衆皆曰兄弟不相為後不當以昭穆
[019-40a]
 格之妄也若不以昭穆格之則天下受之誰乎凡人/君以兄弟為後者以非有子者也引而為嗣臣子一
 體矣而當嗣者反以兄弟之故不繼所受國而繼先/君則是所受國者竟莫有嗣之者也不可一矣生則
 以臣子事之死則以兄弟處之忘生悖死不可二矣/已實受之後君不受之先君今當自繼先君者不惟
 棄後君命已之命又當廢先君命兄之命不可三矣/天下國家則歸之己而父子之禮則恥不為不可四
 矣徐邈曰若兄弟為昭穆者設兄弟六人為君至其/後世當祀不及祖禰此又妄之甚者禮有所極義有
 所斷為之後者為之子所以正授受重祖統也兄弟/六人相代為君亦六代祀祖禰矣假令非兄弟相代
 其祖亦當遷矣不得故存也即如此言使有兄弟六/人為君各自稱昭是有十三廟也又其最後一君當
 上繼先君而五君終為無後也豈其所以傳重授國/之意乎禮為人後者降其私親設兄弟六君故當各
[019-40b]
 自為嗣義不可曲顧其親何説祀不及祖禰哉凡言/禮者惡其諂時君之意苟曰益廣宗廟大宗之本而
 不詳授受之道春秋之義使當傳國者不忍以國與/其宗曰非吾子也當受國者又不肯以臣子之道事
 其君曰非吾父也至令宗廟猥衆昭穆/駢積而鬼有不嗣推生嗣死獨何悖哉
    乾學案敞立議甚偉但中間引公羊傳仲嬰
    齊卒一段猶未確蓋大夫傳世之法與天子
    諸侯殊不可與閔僖逆祀共論也詳見第五
    卷
元符三年正月十二日哲宗崩徽宗即位太常寺言太
[019-41a]
宗皇帝上繼太祖兄弟相及雖行易月之制實斬衰三
年以重君臣之義公除已後庶事相稱具載國史今皇
帝嗣位哲宗實承神考之世已用開寳故事為哲宗服
衰重今神主已祔百官之服並用純吉皇帝服御宜如
太平興國二年故事禮部言太平興國中宰臣薛居正
表稱公除以來庶事相稱獨命徹樂誠未得宜即是公
除後除不舉樂外釋衰從吉事理甚明今皇帝當御常
服素紗展脚幞頭淡黄衫黒犀帶請下有司裁製宰臣
[019-41b]
請從禮官議乃詔候周期服吉時詔不由門下徑付有
司給事中龔原言喪制乃朝廷大事今行不由門下是
廢法也臣為君服斬衰三年古未嘗改且陛下前此議
服禮官持兩可之論陛下既察見其姦其服遂正今乃
不得已從之臣竊為陛下惜開寳時并汾未下兵革未
弭祖宗櫛風沐雨之不暇其服制權宜一時非故事也
原坐黜知南康軍於是詔依元降服喪三年之制其元
符三年九月自小祥從吉指揮改正
[019-42a]
紹興三十一年五月金國使至以欽宗訃聞詔朕當持
斬衰三年之服以申哀慕是日文武百僚並常服黒帶
去魚詣天章閣南空地立班聽詔㫖舉哭畢次赴後殿
門外進名奉慰次詣几筵殿焚香舉哭六月權禮部侍
郎金安節等請依典故以日易月自五月二十二日立
重安奉几筵至六月十七日大祥所有衰服權留以待
梓宫之還從之
 
[019-42b]
 
 
 
 
 
 
 
 讀禮通考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