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o0015 歷代名賢確論-宋-闕名 (master)


[099-1a]
欽定四庫全書
 歴代名賢確論卷九十九
  髙祖
   髙祖簒唐范祖禹/
   梁統六一/
  通論
   梁之失温公/
  莊宗
[099-1b]
   郭崇韜子由/ 何去非/
  通論
   唐之興亡温公/
  髙祖
   李彦珣同張從賔謀反既克髙祖赦之又以赦
    令已行不治殺母之罪温公/
  通論
   晉之興亡温公/
[099-2a]
  髙祖
   髙祖之政温公/
  通論
   漢之興亡温公/
  世宗
   立監采銅鑄錢銷佛像温公/
   王朴少游/
  通論
[099-2b]
   周之興亡温公/
髙祖簒唐
 范祖禹論曰孟子曰不仁而得國者有之矣不仁而
 得天下者未之有也三代以後葢有不仁而得天下
 者焉朱全忠之簒唐以悖逆取之以暴虐守之雖為
 天子數年而不免其身子孫殄戮靡有遺類是以一
 族易一身之富貴也五代之際起匹夫而為天子或
 五六年或三四年或一二年皆宗族夷滅世絶不祀
[099-3a]
 亂臣賊子曽莫懲也書曰惠迪吉從逆凶惟影響豈
 不信哉 又論與羅紹威誅牙軍曰昔商民化紂之
 惡周公遷於洛邑既歴三紀而其風未殄以累聖人
 之治猶如此甚矣汙俗之難變也自天寳以後燕趙
 魏不為唐有其人安於悖逆不復知有君臣聲教之
 所不及政刑之所不加歴十五世然後殱夷殄滅靡
 有遺類而其俗猶不改也其後梁之亡也始於魏莊
 宗之亡也亦始於魏其得之也以魏其失之也以魏
[099-3b]
 由其習亂之乆故易動也而燕人至于晉民遂淪於
 左衽豈非諸夏之禮其亡有漸乎趙居二寇之間或
 逆或順不若燕魏之甚也故其禍有淺深論者或謂
 紹威誅牙軍以弱魏而全忠無後顧之慮因以篡唐
 夫唐與魏離亦乆矣牙兵適足亂魏以拒朝廷而已
 其能為唐室輕重豈其然乎
梁統
 六一論曰黜梁為偽者其説有三一曰後唐之為唐
[099-4a]
 猶後漢之為漢梁葢新比也一曰梁雖改元即位而
 唐之正朔在李氏而不絶是梁於唐未能絶而李氏
 復興一曰因後唐而不改因後唐者是謂因人之論
 固已辨矣其二者宜有説也夫後唐之自為唐也縁
 其賜姓而已唐之時賜姓李者多矣或因臣子之異
 心或懷四夷而縻之忠臣茂貞思忠克用是也當唐
 之衰克用與梁並起而爭之梁以强而先得克用恥
 爭之不勝難忍臣敵之慙不得不借唐以自託也後
[099-4b]
 之議者胡謂而從之哉其所以得為正統者以其得
 梁而然也使梁且不滅同光之號不過於河南則其
 為唐與李璟等耳夫正朔者何王者所以加天下而
 同之於一之號也昔周之東其政雖弱而周猶在也
 故仲尼以王加正而繩諸侯者幸周在也當唐之亡
 天祐虚名與唐俱絶尚安所寓於天下哉使幸而有
 忠唐之臣不忍去唐而自守雖不中於事理或可善
 其誠心若李氏者果忠唐而不忍棄乎况於唐亡託
[099-5a]
 虚名者不獨李氏也王建稱之於蜀楊行宻稱之於
 呉李茂貞亦稱之於岐大抵不為梁屈者皆自託於
 虚名也初梁祖奪昭宗於岐遂劫而東改天復四年
 為天祐而克用與王建怒曰唐為朱氏奪矣天祐非
 唐號也遂不奉之但稱天復至八年自以為非復稱
 天祐此可笑者安得曰正朔在李氏乎夫論者何為
 疑者設也堯舜三代之終始較然著乎萬世而不疑
 固不待論而明也後世之有天下者帝王之理或舛
[099-5b]
 而始終之際不明則不可以不疑故曰由不正與不
 一然後正統之論興者也其徳不足以道矣推其迹
 而論之庶幾不為無據云
梁之失
 温公論曰太祖始以黄巢降將秉旄宣武逞其詐力
 蠶食東夏地廣兵彊威權日熾志欲無厭遂遷唐祚
 淫虐不悛禍自内興不得其死宜矣均王膏粱之子
 材不過人棄敬翔王彦章而用趙巖張歸霸以與莊
[099-6a]
 宗為敵能無亡乎
郭崇韜
 子由論曰國無釁而後可以伐人冒釁以伐人敵無
 釁則已受其災敵有釁則我與敵皆斃楚靈王殘民
 以逞舉思亂之民以伐呉呉不可動而棄疾攻之若
 攻虚邑靈王遂死於外齊湣王貪而好勝不知宋之
 不可攻而忘齊國之既病燕師乗之遂以失國自古
 冒釁以攻人其禍若此唐莊宗勇而善戰與梁人夾
[099-6b]
 河相攻十戰九勝涉河取鄆不十日而克梁威震諸
 國五代用兵未有神速若此者也然其克敵之後幸
 一日之安沈湎聲色之娯宦官伶人交亂其政府庫
 之積罄於耳目之奉民怨兵怒國有土崩之勢而不
 知也一時功臣皆武夫崛起未有識安危之機者唯
 樞宻使郭崇韜智勇兼人知其不可力言而不見聴
 求去而不見許中外佞幸視之側目崇韜深病之矣
 時方欲伐蜀崇韜欲立功為自安之計議以魏王繼
[099-7a]
 岌為元帥而已為之副將兵六萬以出兵不逾時而
 克成都降王衍料敵制勝之才可謂盛矣然崇韜知
 蜀之易舉而不知唐之已亂挈其良將勁兵西行數
 千里雖立大功而不免讒死于蜀征蜀之兵未還而
 趙在禮為亂河朔明宗北征遂與在禮皆反帥兵南
 向克汴入洛遂無一人能禦之者向使西師不克出
 蜀雖未下而京師有重兵崇韜不死禍福未可知也
 崇韜冒險以伐人蹈齊湣之亂而以為安惜其有智
[099-7b]
 而未始學也
 何去非論曰人謂漢高祖以布衣之㣲召號豪傑起
 定禍亂乃𤓰裂天下以王勲將韓彭英布皆連城數
 十南面稱孤舉天下之籍而據其半及夫釋甲就封
 創血未乾皆相視誅滅葢由髙祖封賞過制䧟之驕
 逆其於功臣不能無負光武率義從之士平夷盜逆
 收還神器天下既定遂鑒髙祖之失第功行封爵為
 通侯大者不過數縣而不任以吏事是以元勲故將
[099-8a]
 皆能自全李靖談兵之雄者也亦以謂光武得將將
 之道賢於髙祖逺甚嗟乎是皆不深求髙祖光武之
 事者也天下之事有所必然者雖聖智不能遷而避
 之髙皇以寛仁大度役天下之智力而集大業豈所
 謂隂忮暴忍而喜忘人之功者邪秦為無道天下髙
 材疾足争起而競搏之皆有伐秦之心也彭越黥布
 皆以人傑操兵特起未以其身輕屬於人者也韓信
 挾百戰百勝之略擇主而附亦有大志故身定全齊
[099-8b]
 而自王之方漢王大敗於彭城隨何不能緩頰於淮
 南則黥布不至及困於固陵諸侯棄約不㑹微張良
 之畫則彭越韓信不從方是時漢王不捐數千里之
 地以充三人者之欲而致其兵則楚不亡漢之待此
 三人者譬若養虎飽則不動饑則噬人由是觀之封
 賞過制豈得已哉欲就大業於須臾之決故也雖然
 大業就矣而三人者之逼天下之所共寒心也以天
 下之皆寒心則彼持是而安歸且髙祖亦得安枕而
[099-9a]
 卧乎故疑似之釁一發而大禍集矣此其勢必至於
 夷滅而後定也光武痛宗社之禍收率懷漢之民投
 袂而起凡所攀附者多南陽故人其尤偉傑者寇鄧
 數人而已然較其才略徒足以供光武指顧之役非
 有驕桀難制若韓彭之與髙祖也天下既定封以數
 千之户莫不志欲盈足唯恐持保之不獲為光武者
 獨何隙以誅除之哉而曰光武獨得保全勲舊之術
 髙祖於功臣有不容之忍此不求二王所遇之不同
[099-9b]
 與夫勢理有所必至者也後唐莊宗承武皇之遺業
 假大義挾世讎以與梁人百戰而夷之乃有天下可
 謂難且勞矣然有二臣焉其為韓彭者李嗣源為寇
 鄧者郭崇韜也嗣源居不賞之功挾震主之威得國
 兵之權執之而不釋也莊宗無以奪之而稍忌其逼
 崇韜嘗有大功於國忠而可倚而嗣源之所畏者也
 莊宗茍能挾所可倚而制所可忌則嗣源雖懷不自
 安而有顧憚非敢輙發也莊宗知其所忌而不知其
[099-10a]
 所倚故崇韜以忠見疎讒嫉日擊使其營自救之計
 乃求將其征蜀之兵莊宗掃國中之師屬之而西崇
 韜雖已舉蜀捷奏才上而以讒死矣莊宗知得蜀足
 以資其盛彊而不知崇韜之死已去嗣源之畏故鄴
 下之變嗣源以一旅之衆西趨洛陽如蹈無人之境
 其遷大器易若反掌且内有彊臣窺伺間隙乃空國
 之師勤於逺役固已大失計矣而又去我之所倚與
 彼之所畏者則大禍之集可勝救哉雖得百蜀無救
[099-10b]
 其失國也使崇韜之不死舉全蜀之衆因東歸之士
 擁繼岌檄方鎮以討君父之讎雖嗣源之强亦何以
 禦之葢嗣源有韓彭之逼而不踐其禍者莊宗無髙
 祖之略故也崇韜有寇鄧之烈而不全其宗者莊宗
 無光武之明故也嗟乎人臣之禍起於操權而速禍
 之權莫重於制兵崇韜謀逭禍自全而方求執其兵
 此於抱薪救火者何異也
唐之興亡
[099-11a]
 温公論曰武皇以沙陁微種奄有河東黄巢之亂有
 大功於唐室上源之變訟於朝廷而不能自直遂與
 朱氏治兵相攻糾紛不解流血成川僵屍蔽野至其
 晚節將衰窮居一隅僅能自保莊宗以弱齡襲位麾
 下諸將皆白首行陣皆武皇並轡齊驅之人乃能以
 恩信結其心英果折其氣莫不竭力致命頥指如意
 遂服真定從山東取漁陽兼魏博䇿馬渡河而朱氏
 失國當是之時天下莫不竭力震動諸侯陸梁踞肆
[099-11b]
 者皆&KR0787眙相顧莫敢保其土地王衍恃其險逺辭禮
 踞慢偏師西指而劒閣不守觀其行兵可謂能矣惜
 其志小氣近驕心易生矜功自喜禦衆無法便嬖是
 悦婦言是用纔及三年隕身亡族悲夫明宗無取國
 之心而為衆所附資性寛厚克終天禄清泰於危難
 之中坐受神器得之非艱失之孔易負扆未安家為
 煨燼十年之中易姓者四禍福相尋何其速哉
李彦珣同張從賔謀反既克髙祖赦之又以赦令已行
[099-12a]
不治殺母之罪
 温公論曰治國者固不可無信然彦珣之惡三靈所
 不容晉髙祖赦其叛君之愆治其殺母之罪何損於
 信乎
晉之興亡
 温公論曰髙祖以地尊勢重迫於猜嫌親執臣子之
 禮以事外國賂之土地藉其兵力以取天下羽翼未
 成不可以髙飛國家未治不可以應敵齊王捨桑維
[099-12b]
 翰之深謀信景延廣之彺䇿内政不修而外挑彊隣
 使流民塗野草敵騎汚宫闕生為降虜死為羇魄非
 不幸也
髙祖之政
 温公論曰漢髙祖殺幽州無辜子五百人非仁也誘
 張璉而誅之非信也杜重威罪大而赦之非刑也仁
 以合衆信以行令刑以懲奸失此三者何以守國其
 祚運之不延也宜哉
[099-13a]
漢之興亡
 温公論曰髙祖擁精鋭之兵居形便之地屬胡騎北
 旋中州無主故雍容南面而天下歸之豈其材徳之
 首出哉乃㑹其時之可為也夫根疎者不固基薄者
 易危隠帝雖有南面之號而政非巳出民不知君輕
 信羣小之謀欲除跋扈之臣禍不旋踵自然之勢也
 父子相繼四年而滅自古享國之短未有若兹也
立監采銅鑄錢銷佛像
[099-13b]
 温公論曰若周世宗可謂仁矣不愛其身而愛民若
 周世宗可謂明矣不以無益廢有益
王朴
 秦少游論曰適用而不窮者天下之真材也材而不
 適用用而有所窮雖有髙世之名難能之行實庸人
 耳何有補於世耶臣讀五代史見王朴為周世宗決
 平邊之䇿然後知朴者天下之真材也夫用兵之要
 在於識序之先後而識先後之要在於知敵之難易
[099-14a]
 天下之敵非大而堅則小而脆也其難易孰不知之
 所以不知者敵大而脆則疑於難敵小而堅則疑於
 易也昔漢兵圖宛光武以别將狥昆陽王邑欲攻之
 嚴尤以謂昆陽城小而堅宜進擊宛宛敗昆陽自服
 邑不聴盡鋭攻之兵以大敗邑之所以不聴尤者疑
 於難而已朴嘗為世宗畫平邊之䇿其言曰攻取之
 道從易者始當今呉易圖得呉則桂廣皆為内臣閩
 蜀可飛書而召之如不至則四面並進席卷而平之
[099-14b]
 必矣惟并必死之寇可為後圖葢李氏雖有江南之
 地二十一州為桂廣閩蜀之脊然南帶江東距海可
 撓者二千餘里其人易動搖輕撓亂不能持乆號為
 大國實脆敵也劉氏雖據河東十州之地與中國為
 境然左有常山之險右有大河之固北有契丹之援
 其人剽悍强忍精勇髙氣樂鬭而輕死號為小國實
 堅敵也是時中國欲取之也譬如壯士操利兵於深
 山之中左觸虎而右遇熊不可並刺則亦先虎而後
[099-15a]
 熊矣何則虎躁悍易乗熊便捷難制舉虎困則熊必
 畏威而逃困於熊虎將乗弊而至形勢然也故朴以
 大而脆者為易小而堅者為難易者宜先難者宜後
 則所以先呉而後并也皇朝受命四方僭偽次第削
 平皆如其䇿非所謂天下之真材其孰能與於此朴
 雖出於五代擾攘傾側之中然其器識學術雖治世
 士大夫與之比者寡方世宗之時外事征伐内修法
 度而朴至於隂陽律厯之學無所不通所定欽天厯
[099-15b]
 當世莫能異而其所作樂至今用之而不可改其五
 䇿之意彼民與此民之心同是與天意同契天人意
 同則無不成之功以此推之朴之所知者葢未可量
 也使遭休明之時遇不世出之主則其所就者將不
 止於此哉
周之興亡
 温公論曰太祖負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措身無所
 乗危而發雖履天下之籍而室家矣世宗以異姓之
[099-16a]
 親令承大統知近世之弊起於威令不行下陵上替
 故髙平之役首誅樊何以振軍法遂能變弱為强因
 敗為功乗勝逐北至於太原歸而簡師習戰并心進
 取於是南割江淮西克秦鳯北開闗南攻無堅城戰
 無强陣又以枹鼔之隙治律厯興典禮審法令修政
 事收賢才養百姓可謂知治安之本矣大功未成中
 道而天葢太平之業天啟聖人而授之非人謀之所
 及也
[099-16b]
 
 
 
 
 
 
 
 歴代名賢確論卷九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