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1a]
欽定四庫全書
歴代名賢確論卷二十七
佛教昌黎/ 李節/ 樂天/ 曾子固/ 六一/
佛教
昌黎曰佛者西域之一法耳自後漢時流入中國上
古未嘗有也昔者黄帝在位百年年一百一十歲少
昊在位八十年年一百歲顓頊在位七十九年年九
十八歲帝嚳在位七十年年一百五歲帝堯在位九
[027-1b]
十八年年一百一十八歲帝舜及禹年皆百歲此時
天下太平百姓安樂夀考然而中國未有佛也其後
殷湯亦年百歲湯孫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
五十九年書史不言其年夀所極蓋亦俱年不減百
歲周文王年九十七歲武王年九十三歲穆王在位
百年此時佛法亦未入中國非因事佛而致然也漢
明帝時始有佛法明帝在位纔十八年耳其後亂亡
相繼運祚不長宋齊梁陳元魏以下事佛漸謹年代
[027-2a]
尤促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後三度捨身施佛
宗廟之祭不用牲牢盡日一食止於菜果其後竟為
侯景所逼餓死臺城國亦尋滅事佛求福反更得禍
由此觀之佛不足信事亦可知矣云云/
李節曰業儒之人喜排佛氏其論必曰禹湯文武周
公孔子之代皆無有佛釋氏之典衰亂之所奉也宜
一掃絶剗革之使不得滋釋氏源於漢流於晉瀰漫
於宋魏齊梁陳隋唐孝和聖真之間論者之言粗矣
[027-2b]
抑能知其然未知其所以然者也吾請言之昔有一
夫膚腯而色凝氣烈而神清未嘗謁醫未嘗禱鬼恬
然保順罔有札瘥之患故善也耶一夫不幸而有寒
暑風濕之痾背隆而足躄耳聵而目瞑於是攻熨之
術用焉禳禬之事紛焉是二夫豈特相反耶蓋病與
不病異勢也嗟乎三代之前世康矣三代之季世病
矣三代之前禹湯文武德義藩之周公孔子典教持
之道風雖衰漸漬猶存詐不勝信惡知避善於是有
[027-3a]
擊壤之歌由賡之詩人人而樂也三代之季道風大
衰力詐以覆信扇澆而散朴善以柔退惡以强用廢
井田則豪窶相承矣貪封畧則攻戰亟用矣務實帑
則聚斂之臣升矣務勝下則掊克之利貴矣上所以
御其下者欺之下所以奉其上者茍之上下相仇激
為怨俗於是有汨羅之客有負石之夫人人愁怨也
夫釋氏之教以清浄恬虚為禪定以柔謙退讓為忍
辱故怨争可得而息也以菲薄為修行以窮達夀夭
[027-3b]
為因果故賤陋可得而安也故其喻云必煩惱乃相
佛性則其本衰代之風激之也夫衰代之風舉無可
樂者也不有釋氏以救之尚安所寄心乎論者不責
衰代之俗而尤釋氏之盛則是抱疾之夫而責其醫
禱攻療者也徒知釋因衰代而生不知衰代須釋氏
之救也何以言之耶夫俗既病矣人既愁矣不有釋
氏使安其分勇者將奮而思鬭智者將静而思謀
阡陌之人將紛紛而羣起矣今釋氏一歸之分而不
[027-4a]
責於人故賢知嶲朗之士皆息心焉其不能達此者
愚人也惟上所役焉而已雖衰亂之俗而安賴此也
若之何而剪去之哉論者不思釋氏扶世助教之大
益而疾其雕鎪彩繪之小費吾故曰能知其然不知
其所以然者也
樂天曰上古之化也大道惟一中古之教也精義無
二蓋上率下以一德則下應上無二心故儒墨六家
不行於五帝道釋二教不及於三皇迨乎德既下衰
[027-4b]
道又上失源離派别樸散器分於是乎儒道釋之教
鼎立於天下矣降及近代釋氏尤甚焉臣伏觀其教
大抵以禪定為根以慈忍為本以報應為枝以齋戒
為葉夫然亦可以誘掖人心輔助王化然臣以為不
可者有以也臣聞天子者奉天之教令兆人者奉天
子之教令令一則理二則亂若參以外教二三孰甚
焉况國家以武定禍亂以文理華夏執此二柄足以
經緯其人矣而又區區西方之教與夫子抗衡臣恐
[027-5a]
乖古先惟一無二之化也然則根本枝葉王教備焉
何必使人去此取彼若欲以禪定復人性則先王有
恭默無為之道在若欲以慈忍厚人德則先王有忠
恕惻隠之訓在若欲以報應禁人僻則先王有懲惡
勸善之刑在若欲以齋戒抑人淫則先王有防欲閑
邪之禮在雖臻其極理則同歸或能助於王化然於
異名則殊俗足以貳乎人心故臣以為不可者以此
也況僧徒日益佛寺日崇勞人力於土木之功耗人
[027-5b]
利於金寶之飾移君親於師資之際曠夫婦於戒律
之間古人云一夫不田有受其餒者一婦不織有受
其寒者今天下僧尼不可勝數皆待農而食待蠶而
衣臣竊思之晉宋齊梁以來天下凋弊未必不由此
矣
曾子固曰自先王之道不明百家並起佛最晩出為
中國之患而在梁為尤甚故不得而不論也蓋佛之
徒自以謂吾之所得者内而世之論佛者皆外也故
[027-6a]
不可詘雖然彼惡睹聖人之内哉書曰思曰睿睿作
聖蓋思者所以致其知也能致其知者察三才之道
辨萬物之理小大精粗無不盡也此之謂窮理知之
至也知至矣則在我者之足貴在彼者之不足玩未
有不能明之者也有知之之明而不能好之未可也
故加之誠心以好之有好之之心而不能樂之未可
也故加之至意以樂之能樂之則能安之矣如是則
萬物之自外至者安能累我哉萬物之所不能累故
[027-6b]
吾之所以盡其性也能盡其性則誠矣誠者成也不
惑也既誠矣必充之使可大焉既大矣必推之使可
化焉能化矣則含智之民肖翹之物有待於我者莫
不由之以全其性遂其宜而吾之用與天地參矣德
如此其至也而應乎外者未嘗不與人同此吾之道
所以為天下之通道也故與之為衣冠飲食冠㛰喪
祭之具而由之以教其為君臣父子兄弟夫婦者莫
不一出乎人情與之同其吉凶而防其憂患者莫不
[027-7a]
一出乎人理故與之處而安且治之所集也危且亂
之所去也與之處者其具如此使之化者其德如彼
可不謂聖矣乎既聖矣則無思也其至者循理而已
無為也其動者應物而已是以覆露乎萬物鼓舞乎
羣象而未有能測之者也可不謂神矣乎神也者至
妙而不息者也此聖人之内也聖人者道之極也佛
之說其有以易此乎求其有以易此者故其所以為
失也夫得於内者未有不可行於外也有不可行於
[027-7b]
外者斯不得於内矣易曰知周乎萬物而道濟乎天
下故不過此聖人所以兩得之也知足以知一偏而
不足以盡萬事之理道足以為一方而不足以適天
下之用此百家所以兩失之也佛之失其不以此乎
則佛之徒自以謂得諸内者亦可謂妄矣夫學史者
將以明一代之得失也臣等故因梁之事而為著聖
人之所以得及佛之所以失以傳之者使知君子之
所以距佛者非外而有志於内者庶不以此而易彼
[027-8a]
也
又曰人不能相持以生於是聖人者起紹天開治治
者罔不云道德仁義禮智六達而不悖然後人乃克
羣遊族處生養舒愉歴選列辟無有改此者也獨浮
屠崛起西陲荒忽梟亂之地假漢魏之衰世基潛跡
文詭辯奮醜行至晉終梁破正擅邪鼔行中國有卑
世主輕海内之實盛從詭譎嵬瑣恣睢之邪情馳騖
祓祥傾盪怪神之邪說離君臣叛父子捐耒耜桑柘
[027-8b]
之務髠而緇不儷不嗣辟而無用意者在削滅典刑
剗學刮語寢禮崩樂塗民視聽遂將驅除唐虞汩沉
三代杜塞仲尼之訓檢自賢其淫妄然使天下混然
不知是非治亂之所存為言動居處皆變諸異俗緬
惟在昔尊禮義而尚失疇圯廢而克終故聖明者稱
唐虞暴亂者蹈幽厲況欲盡汛掃人之所以生息之
道漂蕩聖賢數千載功業專遂已之私而可以行之
哉雖宿儒碩生繩其僻邪乖刺勤懇於策書然世主
[027-9a]
莫之寤其波流汗漫無其捄止其徒相與唱而大之
習為譸張幻惑下禍降休若探諸篋與百姓交於道
而接於市悉天下之財什伍而奉焉其廬益侈其衆
益蕃其辨益枝葉耗費無窮而怪亂無極矣哀哉孰
抑而正之與或曰斯嫉其迹庻矣盍究其源情性奭
然與孔子異意凡為之者不愛官争能賢夫惟印組
為務逐逐然相軋也曰否明先王之道内足以不惑
外足以行事情性有不平歟背而之他將失其平尚
[027-9b]
何有於孔子之意官也以行吾道能也以治不能或
争而軋之者自其戾先王之道而教義不行也尊教
興義則上讓而下競疇軋之乎謀末而遺本以售其
辭斯害也已浮圖利心無足而假無欲也行偽險穢
而彊高言淡泊也惡在其為賢哉則又以謂為愚者
設之故鬼神之相司察㝠報隂謫災福相勝相摩之
說以震恐于其心覬其感懼而創艾是又惑也其以
㝠報隂謫之可畏孰與畏刑而慕賞哉謇謇者陳禮
[027-10a]
義損益灼然著乎其前當世之法生殺出入升黜成
敗焯乎迫于其心而猶不知省而避也奚暇顧未至
之祓祥哉若晉魏梁隋之間蹈道者鄉勸而抵觸者
衰止歟否也則浮屠之說無益已可知矣今者虞庠
夏校之制未備而塔廟叢於海㝢緣南畝操機杼之
民寡而斷髮異服之𨽻肩相摩踵相交也綴學立制
補禮改樂之道未極而蠻貊之書眩中國者驪駕聫
駟不足載邃宇髙棟不足容也聲明文物之具未完
[027-10b]
而洪鐘疊鼔之聲鏗鏘於閭閻崇奉之侈古之未極
者今復盡行之矣民父子糲粱之食褐衣之襲舉捐
之矣是以在下不免乎有凍餓之民操觚囊而為溝
中瘠也為今之策先民所謂復其人廬其居明先王
之道以導之出於中計斥禱祠之未制厭勝之嵬學
自上先焉場廟勿新也誦試勿數也冠而𨽻籍五百
髠其一人為老子學搥提仁義截絶禮法亂人倫耗
農桑之務其源不可不深為制倣此顧其數亦創艾
[027-11a]
之一端也王者正德以應天純仁以得民羣天下之
智愚而告之以往古教之以至順粲焉寰宇之間形
氣之内聖人之典章存焉可以外運造化内霑毫芒
寝之以純嘏矣惡用釋氏之法荒唐之學哉
六一曰佛法為中國患千餘歲世之卓然不惑而有
力者莫不欲去之已嘗去矣而復大集攻之暫破而
愈堅撲之未滅而愈熾遂至於無可奈何是果不可
去邪蓋亦未知其方也夫醫者之於疾也必推其病
[027-11b]
之所自來而治其受病之處病之中人乘其氣虚而
入焉則善醫者不攻其疾而務養其氣氣實則病去
此自然之效也故救天下之患者亦必推其患之所
自來而治其受患之處佛為異端去中國最逺而有
佛固已久矣堯舜三代之際王政修明禮義之教充
於天下如此之時雖有佛無由而入及三代衰王政
缺禮義廢後二百餘年而佛至於中國由是言之佛
所以為吾患者乘其缺廢之時而來此其受患之本
[027-12a]
也補其缺修其廢使王政明而禮義充則雖有佛無
所施於吾民矣此亦自然之勢也昔堯舜三代之為
政設為井田之法籍天下之人計其口而皆受之田
凡人之力能勝耕者莫不有田而耕之歛以什一差
其征賦以督其不勤使天下之民皆盡於南畝而不
暇乎其他然又懼其勞且怠而入於邪僻也於是為
制牲牢酒醴以養其體笙匏俎豆以恱其耳目於其
不耕休力之時而教之以禮故因其田獵而為蒐狩
[027-12b]
之禮因其嫁娶而為婚姻之禮因其死葬而為祭祀
之禮因其飲食羣聚而為鄉射之禮非徒以防其亂
又因而教之使知尊卑長幼凡人之大倫也故凡養
生送死之道皆因其欲而為之制飾之物采而文焉
所以恱之使其易趣也順其情性而節焉所以防之
使其不過也然猶懼其未也又為立學以講明之故
上自天子之郊下至鄉黨莫不有學擇民之聰明者
而習焉使相告語而誘勸其愚惰嗚呼何其備也蓋
[027-13a]
堯舜三代之為政如此其慮民之意甚精治民之具
甚備防民之術甚周誘民之道甚篤行之以勤而被
於物者洽浸之以漸而入於人者深故其民也不用
力乎南畝則從事於禮樂之際不在乎家則在乎庠
序之間耳聞目見無非仁義禮樂而趣之不知其倦
終身不見異物又奚暇夫外慕哉故曰雖有佛無由
而入者謂有此具也周衰秦并天下盡去三代之法
而王道中絶後之有天下者不能勉强其為治之具
[027-13b]
不備防民之漸不周佛於此特乘間而出千有餘歲
之間佛之來者日益衆吾之所為者日益壞井田最
先廢而兼幷游惰之奸起其後所謂蒐狩㛰姻喪祭
鄉射之禮凡所以教民之具相次而盡廢然後民之
奸者有暇而為他其良者泯然不見禮義之及已夫
奸民有餘力則思為邪僻良民不見禮義則莫知所
趣佛於此時乘其隙方鼔其雄誕之說而牽之則民
不得不從而歸矣而況王公大人往往倡而驅之曰
[027-14a]
佛是真可歸依者然則吾民何疑而不歸焉幸而有
一不惑者方赩然而怒曰佛何為者吾將操戈而逐
之又曰吾將有說以排之何其不思之甚也夫千歲
之患徧於天下豈一人一日之可為民之沉酣入於
骨髓非口舌之可勝然則將奈何曰莫若修其本以
勝之昔戰國之時楊墨交亂孟子患之而專言仁義
故仁義之說勝則楊墨之學廢漢之時百家並興董
仲舒患之而退修孔氏故孔氏道明而百家自息此
[027-14b]
所謂修其本而勝之之效也今八尺之夫被甲荷㦸
勇蓋三軍然而見佛則拜聞佛之說則有畏慕之誠
者何也彼誠壯佼其中心茫然無所守而然也一介
之士𦕈然柔懦進趨畏怯然而聞有道佛者則義形
於色非徒不為之屈又欲驅而絶之者何也彼無他
為學問明而禮義熟中心有所守以勝之也然則禮
義者勝佛之本也今一介之士知禮義尚不能甘為
之屈使天下皆知禮義則勝之矣此自然之勢也
[027-15a]
又曰昔荀卿之說以為人性本惡著書一篇以持其
論予始愛之及見世人之歸佛者然後知荀卿之說
繆焉甚矣人之性善也彼為佛者棄其父子絶於夫
婦於人之性甚戾又有蠶食蟲蠧之弊然而民皆相
率而歸焉者以佛有為善之說故也嗚呼誠使吾民
曉然知禮義之為善則安知不相率而從哉奈何教
之諭之之不至也佛之說熟於人耳入乎其心久矣
至於禮義之事則未嘗見聞今將號於衆曰禁汝之
[027-15b]
佛而為吾禮義則民將駭而走矣莫若為之以漸使
其不知而趣焉可也蓋鯀之治水也鄣之故其害益
暴及禹之治水也導之則其患自息蓋患深勢盛則
難與敵莫若馴致而去其害之易也今堯舜三代之
政其說尚傳其具皆在誠能講而修之行之以勤而
浸之以漸使民皆樂而趨焉則充行乎天下而佛無
所施矣傳曰物莫能兩大自然之勢也奚必曰火其
書而廬其居哉昔者蠻夷戎狄雜居九州之間所謂
[027-16a]
徐戎白狄荆蠻淮夷之類是也三代既衰若此之類
並侵於中國故秦以西戎據宗周矣楚之君僭號稱
王春秋書用鄫子傳記被髪於伊川而仲尼亦以不
左衽為幸當是之時佛雖不來中國幾何其不淪胥
也以是而言王道不明而仁義廢則呉楚之患至矣
及孔子作春秋别嫌㣲而明中外然後王道復明方
今九州之民莫不右衽而冠帶其為患者特佛爾其
所以勝之之道非有甚高難行之說也患乎忽而不
[027-16b]
為耳夫郊天祀地與夫宗廟社稷朝廷之儀皆天子
大禮也今皆舉而行之至於蒐狩㛰姻喪祭鄉射之
禮此郡縣有司之事也在乎講明而頒布之耳然非
行之以勤浸之以漸則不能入於人而成化自古王
者之政必世而後仁今之議者將曰佛來千餘歲有
力者尚無可奈何何用此迂緩之說為是則以一日
之功不速就而棄必世之功不為也可不惜哉昔孔
子歎為俑者不仁蓋傷乎啟其漸而至於用殉也然
[027-17a]
則為佛者不猶甚於作俑乎當其始來未見其害引
而内之今為害著矣非待先覺之明而後見也然而
恬然不以為怪者何哉夫物極則反數窮則變此理
之常也今佛之盛久矣乘其窮極之時可以反而變
之不難也昔三代之政皆聖人之事業及其久也必
有弊故三代之術皆變其質文而相救就使佛為聖
人及其弊也猶將救之況其非聖人者乎姦邪之士
見信於人者彼雖小人必有所長以取信是以古之
[027-17b]
人君惑之至於亂亡而不悟今佛之法可謂姦且邪
矣蓋其為說亦有可以惑人者使世之君子雖見其
弊而不思救豈又善惑者歟抑不得其救之之術也
救之莫若修其本而勝之捨是而將有為雖賁育之
勇孟軻之辯太公之陰謀吾見其力未及施言未及
岀計未及行而先已陷於禍敗矣何則患深勢盛難
與敵非馴致而為之莫能也故修其本以勝之作本
論
[027-18a]
[027-18b]
歴代名賢確論卷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