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o0015 歷代名賢確論-宋-闕名 (master)


[023-1a]
欽定四庫全書
 歴代名賢確論卷二十三
  列國通論
   王伯温公/ 荆公/
   五伯潁濱/
   桓文譎正東坡/
   楚吳越潁濱/
   齊魯白樂天/ 潁濱/
[023-1b]
   管蔡齊楚曹宋潁濱/
   春秋諸小國潁濱/
   春秋無賢臣孫邵/ 范文正公/
   三不欺吕温/ 荆公/
王伯
 温公曰合天下而君之之謂王王者必立三公三公
 分天下而治之曰二伯一公處乎内一公處乎外皆
 王官也周衰二伯之職廢齊桓晉文糾合諸侯以尊
[023-2a]
 天子因命之為侯伯修舊職也伯之語轉而為霸之
 名自是興自孟荀氏而下皆曰由何道而王由何道
 而霸道豈有二哉得之有淺深或功有小大耳譬諸
 水為畎為澮為谷為谿為川為瀆君所鍾則海也大
 夫士畎澮也諸侯谿谷也州牧川也方伯瀆也天子
 海也小大雖殊水之性奚以異哉
 荆公曰仁義禮信天下之達道而王霸之所同也夫
 王之與霸其所以用者則同而其所以名者則異何
[023-2b]
 也蓋其心異而已矣其心異則其事異其事異則其
 功異其功異則其名不得不異也王者之道其心非
 有求於天下也所以為仁義禮信者以為吾所當為
 而已矣以仁義禮信修其身而移之政則天下莫不
 化之也是故王者之治知為之於此不知求之於彼
 而彼固已化矣霸者之道則不然其心未嘗仁也而
 患天下惡其不仁於是示之以仁其心未嘗義也而
 患天下惡其不義於是示之以義其於禮信亦若是
[023-3a]
 而已矣是故霸者之心為利而假王者之道以示其
 所欲其有為也唯恐民之不見而天下之不聞也故
 曰其心異也齊桓公刼於曹沫之刃而許歸其地夫
 欲歸其地者非吾之心也許之者免死而已由王者
 之道則勿歸焉可也而桓公必歸之地晉文公伐原
 約三日而退三日而原不降由王者之道則雖待降
 焉可也晉文公退其師葢欲其信示於民者也凡所
 為仁義禮信亦無以異於此矣故曰其事異也王者
[023-3b]
 之大若天地然天地無所勞於萬物而萬物各得其
 性萬物雖得其性而莫知其為天地之功也王者無
 所勞於天下而天下各得其治雖得其治然而莫知
 其為王者之德也霸者之道則不然若世之惠人耳
 寒而與之衣飢而與之食民雖知吾之惠而吾之惠
 亦不能及夫廣也故曰其功異也夫王霸之道則異
 矣其用至誠以求其利而天下與之故王者之道雖
 不求利之所歸霸者之道不主於利然不假王者之
[023-4a]
 事以接天下則天下孰與之哉
五伯
 潁濱曰五伯桓文為盛然觀其用兵皆出於不得已
 桓公帥諸侯以伐楚次于陘而不進以待楚人之變
 楚使屈桓如師桓公陳諸侯之師與之乘而觀之屈
 完見齊之盛懼而求盟諸侯之兵成列而未戰也桓
 公退舍召陵與之盟而去之夫豈不能一戰哉知戰
 之不必勝而戰勝之利不過服楚全師之功大於克
[023-4b]
 敵故以不戰服楚而不吝也晉文公以諸侯遇楚於
 城濮楚人請戰文公報楚人之惠退而避之三舍軍
 吏皆諫咎犯曰我退楚還我將何求若其不還君退
 臣犯曲在彼矣師退而楚不止遂以破楚而殺子玉
 使文公退而子玉止則文公之服楚亦與齊桓等無
 戰勝之功矣故桓文之兵非不得已不戰此其所以
 全師保國無敵於諸侯者也至宋襄公國小德薄而
 求諸侯淩虐邾鄫之君争鄭以怒楚兵敗身死之不
[023-5a]
 暇雖竊霸者之名而實非也其後秦穆公東平晉亂
 西伐諸戎楚莊王克陳入鄭得而不取皆有霸者之
 風矣然穆公聽杞子之計違蹇叔而用孟明千里襲
 鄭覆師於殽雖悔過自誓列於周書而不能東征諸
 夏以終成霸業莊王使申舟聘齊命無假道於宋舟
 知必死而王不聽宋人殺之王聞其死投袂而起以
 兵伐宋圍之九月與之盟而去之雖號能服宋然君
 子以為此不假道之師也齊靈公楚靈王之所為莊
[023-5b]
 王亦為之而尚可以為霸乎於乎此二君皆賢君也
 兵一不義而幾至於狼狽不能與桓文齒而況其下
 乎
桓文譎正
 東坡曰權以濟事曰譎鄒陽曰齊桓公殺哀姜于夷
 孔子曰正而不譎陽之時師傅蓋云爾以此推之晉
 文公譎而不正蓋納辰嬴之過也哀姜親也齊雖不
 誅君子不以罪桓公故曰正而不譎以為桓公可以
[023-6a]
 譎而猶正蓋甚之也秦穆公賢君也文公雖辭辰嬴
 不害其反國縱使害其反國君子亦不以是亂男女
 之别故曰譎而不正以為文公可以正而猶譎葢罪
 之也
楚吳越
 潁濱曰吳自泰伯至夀夢十九世不通中國夀夢以
 下始與諸侯盟㑹七世而亡然孔子作春秋終以蠻
 夷書之謂之吳而不人葢禮義不足故也春秋諸侯
[023-6b]
 國而不人者三楚始稱荆而已僖元年書楚人伐鄭
 文九年書楚人使越椒來聘自是遂與諸侯齒而吳
 越終春秋不人此其禮義存亡之實也故余因春秋
 所書而推考三國得失成敗之效以為呉越皆戰勝
 攻取能服人矣而無禮義以自持吳欲以乘陵諸夏
 而不知止故闔閭之後覆亡而不救越能自安於蠻
 夷無意於王霸故勾踐之後固陋而無聞至於楚禮
 義雖不足道而亦無愧於齊晉故其後遂與戰國相
[023-7a]
 終始由是觀之禮義之於為國豈誣也哉
齊魯
 樂天曰夫欲使政化速成則在乎去煩擾𢎞簡易而
 已臣請以齊魯之事明之臣聞伯禽之理魯也變其
 禮革其俗三年而政成太公之理齊也簡其禮從其
 俗五月而政成故周公嘆曰夫平易近人人必歸之
 魯後代其北面事齊矣此則煩簡遲速之效明矣
 潁濱曰古者七介以相見三辭三讓而後至無所不
[023-7b]
 致其文所謂敬也不敬則確確則易易則民慢古之
 君子其躬無所不敬其於人也則不然平易近民而
 後民安之太公之所以治齊則居敬而行簡者伯禽
 之所以治魯則居敬而行敬者也雖周公亦憂魯之
 不競則仲弓之言周孔之所詳也
管蔡齊楚曹宋
 潁濱曰孟子有言王不待大而伯必有大國王者以
 德伯者以力以德服人凡有智者莫與之較以力服
[023-8a]
 人力之所不勝則殆故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齊
 桓晉文皆因大國之資而後有成齊襄公楚靈王奮
 齊楚之力無德而求諸侯國未可亡而身死之曹伯
 陽宋王偃國小德劣而圖霸者之事身死而國隨以
 滅夫惟樂天者可以保天下畏天者可以保其國未
 能畏天而求樂天之功難哉
春秋諸小國
 潁濱曰楚方北征諸夏而陳蔡許鄭適當其衝其為
[023-8b]
 國也難矣吳季子札見鄭子産曰子為國慎之以禮
 不然鄭國將敗子産以區區之鄭立於晉楚之間敬
 而不懾卒免大國之患非禮何以當之若陳蔡許顛
 沛隕越之不暇卒先鄭以滅善哉鄭渾罕之論之也
 曰姬在列者蔡及曹滕其先亡乎偪而無禮鄭先衛
 亡偪而無法作丘賦鑄刑書皆廢/法以便事故曰無法夫無禮則不能自
 立無以止大國之暴無法則不能安人民將不懷大
 國不予不折必仆民不予將以其力自斃此其所以
[023-9a]
 為亡之先後也又杞宋皆天子之事守也蓋禮樂車
 服有焉故孔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徴也殷禮
 吾能言之宋不足徴也文獻不足故也然宋雖不足
 徴然春秋之際晉楚大國有所不知未嘗不問焉晉/悼
 公過宋觀桑林之舞楚靈王将㑹/諸侯向戍獻公合諸侯之禮云如杞遂至於用夷
 無足言者昔孔子學官名於郯子郯至㣲矣而其先
 王之遺文於諸侯為詳孔子之於夏禮葢猶有考於
 杞焉而國無君子不能自别悲夫
[023-9b]
春秋無賢臣
 孫邵曰春秋列國周之諸侯受周之封分為五等五
 等之下臣為陪臣陪臣於諸侯君父也諸侯於周王
 亦君父也陪臣於周義猶大父也夫為子之道孝於
 父者必欲父孝於祖陪臣忠於諸侯者必欲諸侯忠
 於天子則忠孝兩全康乂天下今春秋陪臣張公室
 侵王室弱周以强諸侯是弱祖而强父佐諸侯而敵
 周是佐父而敵祖遺祖之怨成父之逆惡莫大焉言
[023-10a]
 之於臣則非忠語之於子則非孝論之於道則傷義
 推之於情則孤恩遂使姬周削弱祀號而已桓文雖
 以為霸何能正之反有封禪請隧之僭管晏雖有其
 功何能諫之而有反坫毁孔之惡于時風教大壞海
 内焚如天不能陰隲下民降大聖以為木鐸歴國七
 十餘說而不遇奔走齊魯宋衛之郊反若喪家之狗
 知不可訓慮後世不懼乃修春秋明向背其有甚者
 或夷之或狄之弑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奔走失社
[023-10b]
 稷者不可勝紀書曰帝乃震怒致令海内無一嘉祥
 但有妖怪謂春秋亂世豈不誠然于時人不堪命何
 耶無賢臣哉予為此論警衆士大夫多稱之遂聞[唆-口+鬲]
 嘏[唆-口+鬲]嘏徴而奇之或謂可刋金石訓乎今後既而喧
 傳則有難僕曰春秋豈乏賢者子謂之無激之耶解
 之耶奈乎孔門何曰孔門仕者鮮又家臣耳子不讀
 聖賢書乎易云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春秋之大夫
 小貞耳葢以大貞取之以王道取五霸猶罪人
[023-11a]
 范文正公曰論者曰春秋無賢臣罪其不尊王室也
 噫春秋二百四十年天地五行之秀生生不息何嘗
 無賢乎當東周之㣲不能用賢以復張文武之功故
 四方英才皆見屈於諸侯與霸者之為而王道不興
 與無賢同故論者傷之甚矣
三不欺
 吕温曰昔宓子賤為單父也人不忍欺之國僑為鄭
 也人不能欺之西門豹為鄴也人不敢欺之此皆為
[023-11b]
 政不同同歸于理作幹事之稱首胎牧人之經範汪
 洋古今輝焯圖史窮理而語固有優劣擇善而行豈
 無先後請試論之子賤仕衰亂之魯而邑偪強齊仗
 義為城池倚仁為干櫓當鯨吞之大敵鳩狼顧之遺
 黎渙離形檢妙用心術惠訓不倦乃無得而稱視民
 如傷而不有其愛感而動之隂陽運於無言誠而明
 之日月懸於方寸是則不求不欺於人而人不忍欺
 矣子産攝晉楚之間而靖共爾位役智利物飭躬勵
[023-12a]
 俗守之以信行之以禮告之以慈惠臨之以明察如
 鏡同照如衡誠懸是則求人不欺而人亦不能欺矣
 西門豹當戰國之際而克修茂績身為紀律言有典
 章剛包其柔威克厥愛權之以法制董之以刑罰火
 烈人望霜清物止是則責人不欺而人固不敢欺矣
 夫不忍欺者至誠潛感是曰上德堯舜之吏也不能
 欺者明智旁達是曰有政三王之吏也不敢欺者嚴
 威允濟是曰能刑五伯之吏也誠不足至於智智不
[023-12b]
 足至於威大小之間朗然可見然而事在折衷理資
 漸致德宜全舉道貴兼通必也修誠而棄智誠未至
 而政理或虧任智而廢威智未周而暴亂將起不若
 兼而行之迭收其效一之日二之日刑明威立使人
 畏而不敢欺三之日四之日智達政成使人敬而不
 能欺五之日六之日志孚誠格使人感而不忍欺以
 寛濟猛同二氣之和平自邇陟遐比三才之具美茍
 非全德大器其孰能至於此乎若不暇㑹其源流統
[023-13a]
 其宗極而始定優劣直論先後則堯舜之吏與王霸
 不同年而語矣
 荆公曰昔論者曰君任德則下不忍欺君任察則下
 不能欺君任刑則下不敢欺而遂以德察刑為次蓋
 未之盡也此三人者之為政皆足以有取於聖人矣
 然未聞聖人為政之道也夫未聞聖人為政之道而
 足以有取於聖人者葢人得聖人之一端耳子賤之
 為政使人不忍欺古者任德之君宜莫如堯也然則
[023-13b]
 驩兠猶或以類舉於前則德之使人不欺豈可獨任
 也哉子産之政使人不能欺夫君子可欺以其方故
 使畜魚而校人烹之然則察之使其人不欺豈可獨
 任也哉西門豹之政使人不敢欺夫不及於德而任
 刑以治是孔子所謂民免而無恥者也然則刑之使
 人不欺豈可獨任也故曰此三人者未聞聖人為政
 之道也然聖人之道有出此三者乎亦兼用之而已
 昔者堯舜之時比屋之民皆足以封則民可謂不忍
[023-14a]
 欺矣驩兠以丹朱稱於前曰嚚訟可乎則民可謂不
 能欺矣四罪而天下咸服則民可謂不敢欺矣故任
 德則有不可化者任察則有不可周者任刑則有不
 可服者然則子賤之政無以正暴惡子産之政無以
 周隠㣲西門豹之政無以漸柔良然而三人皆能以
 治者葢足以治小具而高亂世耳使當堯舜之時所
 大治者則豈足用哉蓋聖人之政仁足以使民不忍
 欺智足以使民不能欺政足以使民不敢欺然後天
[023-14b]
 下無或欺之者矣或曰刑亦足任以治乎曰所任者
 葢亦非專用之而足以治也豹治十二渠以利民至
 乎漢吏不能廢民以為西門君所為不從吏以廢也
 則豹之德亦足以感於民心矣然則尚刑故曰任刑
 焉耳使無以懐之而惟刑之見則民豈得或不能欺
 之哉
 
 歴代名賢確論卷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