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14 欽定續文獻通考-清-嵇璜 (master)


[161-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六十一
 經籍考
  史
  臣/等謹案馬端臨通考史部有正史編年起居注
  雜史傳記偽史霸史史評史鈔故事職官刑法地
  理時令譜牒目録共十四門本隋史藝文志舊法
  叄以宋中興以前諸志而為之分類亦為確當今
[161-1b]
  續馬氏之書悉仍其目惟起居注則改為詔令奏
  議偽史霸史則改為載記謹從四庫全書之例稍
  為變通云
  史正史/ 編年/
宋史藝文志正史類五十七部四千四百七十三卷
遼金元三史不立藝文志㪚見各紀𫝊中
明史藝文志正史類一百十部一萬二百三十二卷

[161-2a]
熊方補後漢書年表十卷同姓王侯表二異姓/諸侯表六百官表二
 方字廣居豐城人官澧州司户參軍自名其堂曰補
 史
  熊方進書表畧曰明爻象彖之原乃可學易識風
  雅頌之㫖始與言詩總之必有宗主之各有體惜
  東京之再造痛信史之未成蔚宗之思雖精俄乖
  素志劉昭之業未廣不及表年譬為山而或虧一
  簣效煉石而欲補高天人異志同世殊事合求義
[161-2b]
  例于班固不減前篇較興廢於西京豈慙後作謹
  集補後漢年表十卷隨表投進
  朱彝尊曰范氏後漢書無志梁劉昭序司馬彪續
  漢書八志注之無表宋熊方補之方之經進表列
  銜稱右廸功郎前權澧州司户參軍表外兼有序
  狀蓋思陵朝所進也余嘗憾南北國子監本范史
  於本紀後雜以司馬氏八志觀者不察誤以為即
  范氏史每著書引證輒指為後漢志云云是何異
[161-3a]
  以李丙張甲之性情寄王乙趙丁之軀體乎故嘗
  持論謂宜雕范史於前而以司馬志列其後并以
  熊氏年表附之庶成一代完書也
  臣/等謹案四庫全書正史一門凡注釋音義校正
  字句以及綴拾遺闕辨證異同足與正史相輔者
  即附於本書之後如熊方補後漢書年表之類是
  也今續通考則自史記以下至五代史俱不容贅
  入而熊方是書亦無可附即從四庫全書之例載
[161-3b]
  入正史門其先後以作者時代為序方為南宋初
  人故首列於此
洪遵訂正史記真本凡例一卷
 遵字景嚴鄱陽人皓仲子官至同樞宻院事諡文安
劉辰翁班馬異同評三十五卷
 辰翁字㑹孟廬陵人景定間廷試對䇿忤賈似道
 置丙第以親老請掌濓溪書院宋亡後隠居以終
  楊士竒䟦曰班馬異同三十五卷相傳出於須溪
[161-4a]
  觀其評泊批㸃臻極精妙信非須溪不能而文獻
  通考載為倪思所撰豈作於倪而評泊出於須溪
  耶
  臣/等謹案馬端臨通考載班馬異同三十五卷實
  據陳振孫直齋書録解題以為倪思所撰使或出
  於辰翁則陳振孫時亦不得先為著録蓋倪思有
  班馬異同一書而辰翁評之特以所評舊無専刻
  僅附倪思書以行故有疑班馬異同即為辰翁所
[161-4b]
  作者楊士竒䟦語亦後兩持不决今四庫全書定
  為劉辰翁班馬異同評三十五卷又倪思班馬異
  同馬氏收入史評門考思原書本較史漢之異同
  宜與正史相附故辰翁是書亦即附入正史門内
三國志辨誤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臣/等謹案是書皆辨陳壽三國志及裴松之註之
  誤書中於是字皆缺筆疑宋之遺民為端宗諱也
[161-5a]
  今據四庫全書列於宋人之末

宋史四百九十六卷本紀四十七志一百六十二/表三十二列傳二百五十五
 托克托等奉勅撰托克托字大用以䕃官提舉司歴
 太師右丞相
  王圻曰初元世祖立國史院首命王鶚修遼金二
  史宋亡又命史臣通修三史延祐天厯之間屢詔
  修之以義例未定竟不能成順帝至正三年命托
[161-5b]
  克托為都總裁特穆爾逹實張起巖歐陽𤣥吕思
  誠揭傒斯為總裁官修之或欲如晉書例以宋為
  世紀而遼金為載紀或又謂遼立國先於宋五十
  年宋南渡後常稱臣於金以為不可待制王理者
  著三史正統論欲以遼金為北史太祖至靖康為
  宋史建炎以後為南宋史一時持論不决詔遼宋
  金各為史凡再閲嵗書成上之舉例論贊表奏多
  𤣥屬筆云
[161-6a]
  臣/等謹案宋史總目題本紀四十七志一百六十
  二表三十二列傳二百五十五今考宋史卷四百
  七十八至卷四百八十三實為世家六卷而總目
  未列蓋偶遺也
遼史一百十六卷本紀三十志三十一/表八列傳四十五
 托克托等奉勅撰
金史一百三十五卷本紀十九志三十九/表四列傳七十三
 托克托等奉勅撰
[161-6b]
  顧炎武曰金史大扺出劉祁元好問之筆亦頗可
  觀然其中多有重見而涉於繁者

元史二/百十二卷本紀四十七志五十/三表六列傳九十七
 宋濓等奉勅撰濓見經類
  黄虞稷曰洪武二年詔宋濓王禕等修元史凡本
  紀三十七志五十二表六列傳六十三通一百五
  十八卷三年儒士歐陽和等採摭元統以後事實
[161-7a]
  還朝仍命濓禕等續修増本紀十志五表三列傳
  三十六凡前書未備者悉補完之
  顧炎武曰元史不出於一人之手宋濓序云洪武
  元年十二月詔修元史臣濓臣禕總裁二年二月
  丙寅開局八月癸酉書成紀三十七志五十二表
  六傳六十三順帝時無實録可徴因未得為完書
  復詔儀曹遣使行天下其渉於史事者令郡縣上
  之三年二月乙丒開局七月丁亥書成紀十志五
[161-7b]
  表三𫝊三十六凡前書有所未備者頗補完之總
  裁仍濓禕二人而纂録之士獨趙壎終始其事然
  則元史之成雖不出於一時一人而宋王與趙亦
  難免踈畧之咎矣洪武中嘗命解縉修正元史舛
  誤其書留中不傳
  臣/等謹案元史本紀有脱漏月者列傳有重書年
  者有一人兩𫝊者天文志既載月五星凌犯而本
  紀復詳書之不免重出志末云餘見本紀亦非體
[161-8a]
  又諸志皆案牘之文並無鎔笵俱詳見顧炎武日
  知録中
許相卿史漢方駕三十五卷
 相卿字台仲海寧人正徳進士官兵科給事中
  臣/等謹案相卿是書因倪思班馬異同原本稍為
  釐訂改題此名陳勝英布二傳思書偶遺此補綴
  所闕他如衛青霍去病傳附録諸將漢書别自立
  傳與史記文不相襲者思書刪去此皆綴拾所遺
[161-8b]
  其先後次第改從司馬貞索隠亦稍更其序又相
  卿以史漢相同者直書行中不同者分行夾註凡
  史記有而漢書無者偏列於右漢書有而史記無
  者偏列於左條理井然較思書為勝
郝敬史記𤨏𤨏二卷
 敬見經類
程一枝史詮五卷
 一枝字巢父休寜人
[161-9a]
  臣/等謹案郝敬史記𤨏𤨏則取史記疑義畧為考
  證註釋程一枝史詮則専釋史記字句校考諸本
  頗有發明均為註釋史記之書故附列於此
項夢原宋史偶識三卷
 夢原字希憲秀水人萬厯進士官至刑部郎中
  臣/等謹案凡考注一代之史者非淹貫全書則不
  能論著故自宋史以後撰述者寥寥所録亦無多
  云
[161-9b]
  臣/等又案王圻續通考所載正史編年等類或歴
  考史傳而未見其人或有其人而未傳其書至於
  門類參差時代倒置者更不可悉數今從四庫全
  書之例更定採録後倣此
  右正史
宋史藝文志編年類一百五十一部一萬五百七十五

遼金元三史不立藝文志㪚見各紀傳中
[161-10a]
明史藝文志編年附正史類

尹洙五代春秋二卷
 洙字師魯河南人天聖進士以薦為館閣校勘累遷
 右司諌知渭州兼領涇原路經畧公事以争永樂城
 事徙慶州復為董士亷所訟貶崇信軍節度副使監
 均州酒税卒
  臣/等謹案是書體用編年所載自梁開平元年迄
[161-10b]
  周顯徳七年鄭樵通志畧作二卷與今本合而馬
  考無之蓋洙是書已載入所作河南集中此其别
  行之本也以其初本自為一書故仍補入
王益之西漢年紀三十卷
 益之字行甫金華人官大理司直
  臣/等謹案益之是書自序稱年紀三十卷考異十
  卷鑑論若干卷今永樂大典中獨存年紀三十卷
  而考異則㪚附年紀各條之下殆後人離析其文
[161-11a]
  歟又序稱自髙祖迄王莽之誅而今本終于平帝
  居攝且其文或首尾不完中間亦有脱佚蓋編入
  永樂大典之時已殘缺矣又益之所著漢官總録
  職源已見馬考而是書獨遺今據四庫全書補入
江贄少微通鑑節要五十卷
 贄崇安人致和中太史奏少微星見特舉遺逸不起
 賜號少微先生
陸唐老増節音註資治通鑑一百二十卷
[161-11b]
 唐老㑹稽人淳熈中進士第一
劉時舉續宋編年資治通鑑十五卷一作續宋中興/編年資治通鑑
 時舉里貫無考
  朱彛尊曰宋中興通鑑一十五卷通直郎國史院
  編修官劉時舉編史嵩之喪父以右相起復時舉
  為京學生與王元野黄道等九十四人上書争之
  是亦慷慨之士也觀者嫌其太畧然以視王宗沭
  薛應旂所撰則條理過之矣
[161-12a]
  臣/等謹案時舉是書所記始高宗建炎元年迄寜
  宗嘉定十七年當成於理宗之世而書末附論稱
  理宗云云似非時舉原文謹附識備考
王應麟通鑑地理通釋十四卷
 應麟見經類
金履祥通鑑前編十八卷舉要三卷
 履祥見經類
  本傳畧曰履祥嘗謂司馬文正公作資治通鑑秘
[161-12b]
  書丞劉恕為外紀以記前事不本于經而信百家
  之説是非謬于聖人不足傳信自帝堯以前不經
  夫子所定固野而難質夫子因魯史以作春秋王
  朝列國之事非有玉帛之使則魯史不得而書非
  聖人筆削之所加也况左氏所説或闕或誣凡此
  類皆不得以壁經為辭乃用邵氏皇極經世厯胡
  氏皇王大紀之例損益折衷一以尚書為主下及
  詩禮春秋旁採舊史諸子表年繫事斷自唐堯以
[161-13a]
  下接于通鑑之前勒為一書凡所引書輒加訓釋
  以裁正其義先儒多所未發既成以授門人許謙
  曰二帝三王之盛其&KR0839言懿行宜後王所當法戰
  國申商之術其苛法亂政亦後王所當戒則是編
  不可以不審也
  臣/等謹案金履祥自撰後序謂既編年表例須表
  題故别為舉要三卷原本凡所引經傳子史之文
  皆作大書惟訓釋及案語則以小字夾註附綴于
[161-13b]
  後其後浙江重刻之本列舉要為綱以經傳子史
  之文為目而訓釋仍錯出其間又或以此書冠于
  通鑑綱目之首題曰通鑑綱目前編乃後來所改
  名並非其舊
宋史全文三十六卷
 不著撰人名氏
  臣/等謹案舊本題曰續通鑑長編而以李燾進長
  編表冠之於前考燾成書在孝宗時所録止及北
[161-14a]
  宋此書實載南宋一代之事其非出燾手明甚乂
  每卷標題皆有宋史全文四字其書自建隆以迄
  咸淳用編年之體以次排纂
續宋編年資治通鑑十八卷
 不著撰人名氏
  臣/等謹案舊本題朝㪚郎尚書禮部員外郎兼國
  史院編修官李燾經進考宋史藝文志及燾本傳
  惟載所著續通鑑長編無此書之名此書所記皆
[161-14b]
  北宋事體例與宋史全文約畧相似而闕漏殊甚
  蓋當時麻沙坊本
兩朝綱目備要十六卷
 不著撰人名氏
  臣/等謹案是書所紀自宋光宗紹熈元年迄寧宗
  嘉定十七年事蹟諸家書目皆不著録世罕傳本
  惟見於永樂大典者尚首尾完具今釐定為十六
  卷云
[161-15a]
宋季三朝政要六卷
 不著撰人名氏
  臣/等謹案是書卷首題詞稱理宗國史為元載入
  北都無復可考故纂集理度二朝及㓜主本末附
  以廣益二王事其體亦編年之流蓋宋之遺老所
  為也

胡三省資治通鑑音註一百九十四卷 資治通鑑釋
[161-15b]
文辨誤十二卷
 三省字身之天台人宋寳祐進士官至朝奉郎終元
 代隠居不仕
  臣/等謹案三省音註自序畧曰是書依陸徳明經
  典釋文釐為廣註九十七卷著論十篇自周迄五
  代畧序興亡大致以考異及所註者㪚入通鑑各
  文之下厯法天文則隨目録所書而附註焉凡記
  事之本未地名之同異州縣之建置離合制度之
[161-16a]
  因革損益悉䟽其所以然若釋文之舛謬悉改正
  之别著辨誤十二卷序畧曰通鑑釋文行世有史
  炤本有公休本史炤本馮時行為之序公休本刻
  于海陵郡齋前無序後無跋温公修通鑑公休/為檢閲文字官
  有成都曹氏版號龍爪通鑑要之海陵釋文龍爪
  註大同小異皆蹈襲史炤而偽謬相傳海陵本乃
  託之公休以欺世適所以誣玷公休此不容不辨也
  三省史失其傳據其自序蓋在世祖至元二十二
[161-16b]
  年也
陳桱通鑑續編二十四卷
 桱字子經奉化人流寓長洲官至翰林學士
  臣/等謹案桱以司馬光通鑑朱子綱目並終於五
  代其周威烈王以上雖有金履祥前編而亦斷自
  陶唐因著此書首述盤古至高辛氏為一卷次
  摭契丹在唐及五代時事為一卷餘皆宋事自太
  祖迄二王其書全仿綱目之例而以通鑑續編為
[161-17a]
  名非其實也
何中通鑑綱目測海三卷
 中字太虛一字飬正撫樂人事蹟具元史儒學𫝊
  中自跋曰朱子作綱目續春秋然其間書法可啇
  略者猶多間附已意輯成綱目測海三卷
察罕帝王紀年纂要一卷
 罕解州人官平章事
  邵逺平曰察罕西域博勒和城人生于猗氏縣皇
[161-17b]
  慶元年平章政事乞歸居徳安白雲山别墅以白
  雲翁自號嘗著帝王紀年一書程鉅夫為之序曰
  史莫信于書春秋莫博于遷史記後之稽古者舍
  此何以哉然孔子斷自唐虞信而足徴司馬乃上
  述黄帝以來又逺詳其世次先儒固嘗疑之至于
  諸家編紀沿襲舛訛莫相統一皆好博之流弊也
  後惟康節經世書以厯紀之始明白可信平章白
  雲翁信道篤學博觀約取政事餘暇取諸家紀載
[161-18a]
  集正之一以經世為凖名厯代帝王紀年纂要亦
  上及羲農者備博覧而已夫信孔子者莫若康節
  信康節者莫若白雲然則後之信白雲者端在此
  編矣
  臣/等謹案察罕成此書在皇慶元年至明景泰中
  翰林侍講學士黄諫復為補輯惟改原本每代下
  至延祐戊午若干年為下至洪武戊申若干年及
  補入元代諸帝紀年爾
[161-18b]

王禕大事紀續編七十七卷
 禕字子充義烏人明初徴為中書省掾修元史成擢
 翰林待制使雲南抗節死贈翰林學士追諡忠文事
 蹟具明史忠義𫝊
胡粹中元史續編十六卷
 粹中名由以字行山隂人永樂中官楚府長史
續資治通鑑綱目二十七卷
[161-19a]
  成化中啇輅等奉敕撰輅字宏載淳安人正統乙丒
  進士第一官至大學士諡文毅
   臣/等謹案輅等所修續綱目踈舛不可枚舉今與
   朱子綱目均䝉
聖祖仁皇帝御批折衷至當我
 皇上御批通鑑輯覽於是編之繆誤仰邀
 指斥無遺其原書竟不足録姑列其目於此
 邱濬世史正綱三十二卷
[161-19b]
  濬字仲深瓊山人景泰進士官至大學士卒贈太傅
   諡文莊
  許誥通鑑綱目前編三卷
  誥字廷綸自號函谷山人靈寳人𢎞治進士官至南
  京户部尚書諡莊敏
   臣/等謹案誥以金履祥前編書法多所舛迕乃重
   輯是書以訂正之其實拘文牽義不足取也
 魏校經世䇿一卷
[161-20a]
 校見經類
顧應祥人代紀要三十卷
 應祥字維賢號箬溪長興人𢎞治進士官至南京刑
 部尚書
吳朴龍飛紀畧八卷
 朴字華甫詔安人嘉靖時布衣
  臣/等謹案是書仿綱目體例紀明太祖事蹟初
  名禮樂征代書後改今名前有嘉靖甲辰林希
[161-20b]
  元序
明本紀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成憲録十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臣/等謹按以上二書明本紀則紀明太祖事蹟自
  起兵濠梁迄建國金陵分年編次洪武三年以後
  並闕盖草創未竟之本也成憲録則紀明太祖至
[161-21a]
  英宗五朝之事考明太宗廟號至嘉靖十七年始
  改曰成祖此書仍稱太宗是作於成化以後嘉靖
  以前者
雷禮大政記三十六卷
 禮字必進豐城人嘉靖進士官至工部尚書
明六朝索隠十六卷
 舊本題雷禮撰
  臣/等謹按是書以正統景泰天順成化𢎞治正徳
[161-21b]
  六朝事蹟編年紀録考明史藝文志不載是書疑
  後人從實録抄撮而成托名於禮者
沈越嘉隆聞見紀十二卷
 越字中甫江寜人嘉靖進士官至監察御史
南軒通鑑綱目前編二十五卷
 軒字叔後嘉靖進士官至吏部郎中
薛應旂宋元資治通鑑一百五十七卷 甲子㑹紀五

[161-22a]
 應旂見經類
薛應旂憲章録四十七卷
 應旂見經類
  臣/等謹按是書所載上起洪武下迄正徳用編年
  之體盖以續所作宋元通鑑也
杜思考信編七卷
 思字子睿鄞縣人嘉靖進士官至青州府知府
黄光昇昭代典則二十八卷
[161-22b]
 光昇字明舉晋江人嘉靖進士官至刑部尚書
秘閣元龜政要十六卷
 不著撰人名氏
  臣/等謹按是書所紀皆明太祖事書中已稱成祖
  盖嘉靖以後人所作
卜世昌明通紀述遺十二卷
 世昌秀水人
  臣/等謹按舊本於第三第六第七第十一等卷
[161-23a]
  又題秀水屠衡校訂是世昌及衡二人合作者有
  馮夢禎屠隆等序世昌及衡二人事蹟無考
  所紀起元至正迄明隆慶六年盖隆慶以後人
  所作也
支大綸世穆兩朝編年史六卷
 大綸字華平嘉善人萬厯進士官奉新縣知縣
譚希思明大政纂要六十卷
 希思字岳南茶陵人萬厯進士官至四川廵撫
[161-23b]
朱國禎大政記三十六卷
 國禎字文寧烏程人萬厯進士官至大學士諡文
 肅
呉瑞登兩朝憲章録二十卷
 瑞登字雲卿武進人官光州訓導
  臣/等謹案薛應□纂洪武至正徳九朝事為憲章
  録瑞登因輯嘉靖隆慶兩朝以續應旂之書瑞
  登盖萬厯時人也
[161-24a]
張銓國史紀聞十二卷
 銓字宇衡沁州人萬厯進士官至監察御史巡撫遼
 東天啟元年
大兵破遼陽殉節死贈兵部尚書諡忠烈事蹟具明史
 忠義傳
顧錫疇綱鑑正史約三十六卷
 錫疇字九疇號瑞屏崑山人萬厯進士崇禎末官至
 南京禮部侍郎福王時進尚書後為總兵官賀君堯
[161-24b]
 所殺
程元初厯年二十一傳殘本十二卷
 元初見經類
楊時偉春秋編年舉要無卷/數
 時偉字去奢長洲人
  臣/等謹案是書成于崇禎甲戍凡前後二編皆倣
  史記年表之例前為春秋列國編年舉要後為獲
  麟後七十七年編年舉要
[161-25a]
張自勲綱目續麟二十卷彚覽三卷校正凡例一卷附
録一卷
 自勲字卓菴南昌人
  臣/等謹案是書成于崇禎癸未續麟則摘列綱目
  及考異書法發明考證之文而一一辨正其是非
  彚覽則列増刪正綱者三千六百四十餘字増刪
  分註者四百四十餘字校正几例則載朱子凡例
  與劉友益書法凡例而各著所疑附録上卷備列
[161-25b]
  朱子論綱目手書等篇下卷全録方孝儒正統論
  臣/等又案編年一體厯朝繼作或有或無不能相
  續亦難以統系為次今各依作者時代先後編之
  一如正史類
  右編年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