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14 欽定續文獻通考-清-嵇璜 (master)


[150-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五十
 經籍考
  經禮/
宋史藝文志禮類一百十三部一千三百九十九卷不/著
録者二十六部/四百六十九卷
遼金元三史不立藝文志散見各紀傳中
明史藝文志禮類一百七部一千一百二十一卷
[150-1b]
  臣/等謹案馬端臨所載禮經次第儀禮在前周禮
  禮記在後今仍其舊

陸佃儀禮義十七卷
 佃字農師山隂人熙寧進士累官尚書左丞
楊復儀禮圖十七卷附儀禮旁通圖一卷
 復字茂才號信齋福州人贈文林郎
  復自序畧曰學者多苦儀禮難讀雖韓昌黎亦云
[150-2a]
  何為其難也莫難明于易可以象而求莫難讀於
  禮可以圖而見圖亦象也曩從先師朱文公讀儀
  禮求其解而不可得則擬為圖以象之圖存而儀
  顯凡位之先後秩序物之輕重權衡禮之恭遜文
  明仁之忠厚懇至義之時措從宜智之文理密察
  精粗本末昭然可見嚴陵趙彦肅嘗作特牲少牢
  二禮圖質之先師先師喜曰更得冠昏圖及堂室
  制度并考之乃為佳耳葢儀禮原未有圖故先師
[150-2b]
  欲與學者考定以成之也復今所圖者則髙堂生
  十七卷之書也釐為家鄉邦國王朝䘮祭禮則因
  先師經傳通解之義例附儀禮旁通圖于其後則
  制度名物之總要也庶幾其或有以得先師之心
  焉
  陳普序畧曰大淵獻之嵗昭武謝子祥刋儀禮本
  經十七篇及信齋楊氏圖成奕然孔壁淹中之出
  世也秦漢以來十七篇賴髙堂生鄭注賈疏千有
[150-3a]
  餘年緜緜如絲而荆舒王氏加踐籍之舉子不習
  書史不陳晦翁勉齋信齋師弟之扶持力倍于髙
  堂生鄭賈心與周孔顔孟同其勞亦僅不滅而已子
  祥之書捄焚拯溺之功景星慶雲之瑞是經雖微
  士冠昏䘮祭卿相見大夫祭幸皆無恙天子諸侯
  亦幸存一二故晦翁通解勉齋䘮禮信齋祭禮得
  以為依據三十九篇駸駸乎不亡矣然則十七篇
  之存固亦有天意廢之者有餘罪興之者誠有莫
[150-3b]
  大之功也三百之數不可考以圖概之三十九篇
  疑可得三千在三百中亦可舉其旁通圖名物制
  度尤明盡合十七篇圖而熟之既無昌黎難讀之
  患而古人太平之具一朝而在我矣
  臣/等謹案復有儀禮經傳通解續十四卷已見馬
  考註中兹不複載
魏了翁儀禮要義五十卷
 了翁見易類
[150-4a]

敖繼公儀禮集説十七卷
 繼公字君善福建長樂人寓居湖州邃通經術趙孟
 頫師事之平章髙彦敬薦于朝授信州教授
  繼公自序曰周公此書乃為侯國而作而王朝之
  禮不與焉何以知其然也書中十七篇冠昏相見
  鄉飲鄉射士䘮既夕士虞特牲饋食凡九篇皆言
  侯國之士禮少牢饋食上下二篇皆言侯國之大
[150-4b]
  夫禮聘食燕大射四篇皆言諸侯之禮惟覲禮一
  篇則言諸侯朝天子之禮然主於諸侯而言也䘮
  服篇中言諸侯及公子大夫士之服詳矣其間雖
  有諸侯與諸侯之大夫為天子之服然亦主于諸
  侯與其大夫而言也然則聖人必為侯國作此書
  者何也夫子有言曰夫禮必本於天殽於地列於
  鬼神達於䘮祭冠昏射御朝聘聖人以禮守之故
  天下國家可得而正也以夫子此言證之則是書
[150-5a]
  也聖人以其為正天下之具也歟故當是時天下
  五等之國莫不寳守是書而藏之有司以為典籍
  無事則其君臣相與講明之有事則皆據此以行
  禮又且班之於其國以教其人此有周之時所以
  國無異禮家無殊俗兵寢刑措以躋太平者乎其
  後王室衰微諸侯不道惡典籍之不便於已而皆
  去之則其曏之受于王朝者不復藏於有司矣曏
  之藏於有司者或私傳於民間矣此十七篇所以
[150-5b]
  不絶如綫而幸存以至今日也或曰此十七篇為
  侯國之書固也豈其本數但如是而已乎抑或有
  遺亡而不具者乎曰是不可知也經之言士禮特
  詳其於大夫則但見其祭祀耳而其昏禮䘮禮則
  無聞焉此必其遺亡也公食大夫禮云設洗如饗
  謂如其公饗大夫之禮也而今之經乃無是禮焉
  又諸侯之有覲禮但用於王朝耳若其邦交亦有
  相朝相饗相食之禮又諸侯亦當有䘮禮祭禮而
[150-6a]
  今皆無聞焉是亦其亡逸者也然此但以經之所
  常言禮之所可推者而知之况其間又有不盡然
  者乎則是經之篇數本不止於十七亦可見矣但
  不知諸侯既去其籍之後即失之耶抑傳之民間
  久而後失也是皆不可得而考矣
  又後序曰禮古經十七篇其十三篇之後皆有記
  四篇則無之四篇者士相見大射少牢上下也以
  意度之此四篇未必無記或有之而亡逸耳夫記
[150-6b]
  者乃後人述其所聞以足經意者也舊各置之於
  其本篇之後者所以尊經而不敢與之雜也朱子
  作儀禮經解乃始以記文分属於經文毎條之下
  謂以從簡便予作集説而於此則不能從也何以
  言之儀禮諸篇之説有特為一條而發者有兼為
  兩條而發者亦有兼為數條而發者亦有經義之
  外别見他禮者若其但為一條而發者固可用通
  解之例矣非是則未見其可也何則通解之書規
[150-7a]
  模大而篇數繁其記文有不可附於本條毎篇之
  下者則或於其篇末見之否則於他篇附之故雖
  未必盡如其所謂以從簡便之説而於其記文亦
  皆包括而無所遺也然以記者之意考之則亦不
  為無少異矣予之所撰但十七篇之集説耳若亦
  用此法則所遺不既多乎故不若仍舊貫之為愈
  而不敢效朱子通解之為也
  張萱曰敖注多仍舊文與朱子通解稍異
[150-7b]
呉澄儀禮逸經二卷
 澄見易類
  澄自序曰漢興髙堂生得儀禮十七篇後魯恭王
  壊孔子宅得古文禮經於壁中凡五十六篇河間
  獻王得而上之其十七篇與儀禮正同餘三十九
  篇藏在秘府謂之逸禮哀帝初劉歆欲以列之學
  官諸博士不肯置對竟不得立孔鄭所引逸禮中
  霤禮禘於太廟禮王居明堂禮皆其篇也唐初猶
[150-8a]
  存諸儒曽不以為意遂至於亡今所纂八篇其二
  取之小戴記其三取之大戴記其三取之鄭氏注
  奔䘮也中霤也禘於太廟也王居明堂也固得逸
  禮三十九篇之四而投壺之類未有考焉疑古禮
  逸者甚多不止於三十九篇也投壺奔䘮篇首與
  儀禮諸篇之體如一公冠等三篇雖已不存此例
  葢作記者刪取其要以入記非復正經全篇矣投
  壺大小戴不同奔䘮與逸禮亦異則知此二篇亦
[150-8b]
  經刋削但未如公冠等篇之甚耳五篇之經文殆
  皆不完然實為禮經之正篇則不可以其不完而
  擯之於記故特纂為逸經以續十七篇之末至若
  中霤以下三篇其經亡矣而篇題僅見於注家片
  言隻字之未冺者猶必收拾而不敢遺亦我愛其
  禮之意也

林烈鄉射禮儀節無卷/數
[150-9a]
 烈福州人
  烈自序曰嘗於其鄉之嵩陽社創設射圃擇子弟
  一百七十三人毎月朔望行古鄉射之禮因作是
  書
郝敬儀禮節解十七卷
 敬見易類
朱朝瑛讀儀禮畧記十七卷
 朝瑛見易類
[150-9b]
  以上儀禮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