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14 欽定續文獻通考-清-嵇璜 (master)


[128-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二十八
 兵考
  郡國兵鄉兵/
元制各路立萬戸府各縣立千户所其所部之軍每嵗
第遷口糧府縣闗支而各道以宣慰司元帥總之
  臣/等謹按元代以萬戸統軍旅百官志言上萬户
  管軍七千之上中萬戸五千之上下萬户三千之
[128-1b]
  上千户亦分上中下以七百五百三百為差各路
  萬戸府地理志中亦載之今皆詳職官考此不多
  述
世祖中統三年二月括諸道逃亡軍
三月詔真定彰徳邢州洺磁東平大名平陽太原衛輝
懷孟等路各處有舊屬安札爾博囉實訥岱庫庫布哈
伯爾克巴圖爾等官所管特黙齊軍人乙夘嵗籍為民
户亦有僉充軍者若壬寅甲寅兩次僉定軍已入籍冊
[128-2a]
者令隨各萬户依舊出征其或未嘗為軍及䝉古漢人
民戸内作數者悉僉為軍
  石髙山傳曰石髙山因平章塔齊爾入見世祖奏
  曰在昔太祖皇帝所集安札爾博囉庫哩台博囉
  罕巴圖庫庫布哈五部特黙齊軍金亡之後散居
  牧地多有入民籍者國家土宇未一宜加招集以
  備驅䇿帝命與諸路同招集之既集其數仍命髙山
  佩銀符領之
[128-2b]
四年七月詔免河南保甲丁壯射生軍三千四百四十
一户雜泛科差專令守把巡哨
八月諭成都路行樞宻院近年軍人多逃亡事故者可
於各鄂囉内盡實僉補自乙夘年定入軍籍之數悉僉
起赴軍
至元五年十一月僉山東河南沿邉州城民户為軍遇
征進則選有力之家同元守邉城漢軍一體出征其無
力之家代守邉城及屯田
[128-3a]
七年六月僉成都府義士軍八千六十七人
十年六月汰陜西貧難軍
十一年六月勅哈達選部下䝉古軍五千人與漢軍分
戍沿江堡隘為使傳徃來之衛
十三年五月復沂莒膠宻寧海五州所括民為防城軍
者為民免其租徭二年
十五年正月雲南行省請雲南諸軍止於本地戰守
 雲南行省言雲南舊屯䝉古軍甚少遂取漸長成丁
[128-3b]
 齊呼勒圖等軍以備出征雲南闊逺多未降之地必
 須用兵乃僉爨𤏡人一萬為軍續取新降拉拉和寧
 等人亦令充軍然其人與中原不同若赴别地出征
 必致逃匿宜令就各所居一方未降處用之
三月分揚州行省兵於隆興府
 初置行省分兵諸路調遣江西省軍為最少至是以
 南廣地濶阻山谿之險命特穆爾布哈領兵一萬人
 赴之合元帥達春軍以備戰守
[128-4a]
  臣/等謹按隆興府即江西省南昌新建等縣之地
  而南廣之地亦屬江西行省故有此制
八月命江南諸路戍卒散歸各所屬萬户屯戍
 初渡江所得城池發各萬户部曲士卒戍之久而亡
 命死傷者衆續至者多不着行伍至是縱還各營以
 備屯戍
  烏克遜澤傳曰時行省議籍江南民之自相什伍
  保衛鄉里者為兵烏克遜澤曰國兵非少今籍民
[128-4b]
  以示少非所以安反側也且當籍者衆民或有他
  心議遂格
撤川蜀諸屯戍
 安西王相府言川蜀既平城邑山砦洞穴凡八十三
 所其渠州禮義城等處凡三十三所宜以兵鎮守餘
 悉撤去從之
十一月定軍民異屬之制及䝉古軍屯戍之地
 先是以李璮叛分軍民為二而異其屬後因平江南
[128-5a]
 軍官始兼民職遂因之凡以千戸守一郡則率其麾
 下從之百戸亦然至是令軍民各異屬如初制士卒
 以萬户為率擇可屯之地屯之諸䝉古軍士散處南
 北及還各鄂囉者亦皆收聚令四萬戸所領之衆屯
 河北阿珠二萬户屯河南以備調遣餘丁定其版籍
 編入行伍俾各有所屬遇征伐則遣之
十六年二月詔河南行省於戍軍還途每四五十里立
安樂堂疾者醫之饑者廩之死者藁葬之官給其需
[128-5b]
十六年四月定上都戍卒用本路元籍軍士
 國制郡邑鎮戍士卒皆更相易置故每嵗以他郡兵
 戍上都軍士罷於轉輸至是以上都民充軍者四千
 人每嵗令備鎮戍罷他郡戍兵
六月發兵戍碉門魚通及黎雅諸處
 諸處民户不奉國法議以兵戍其地發新附軍五百
 人䝉古軍一百人漢軍四百人往鎮戍之
  臣/等謹按調戍之事甚多皆因互相更替之故並
[128-6a]
  非定制故槩不採入今此一條以民不奉法乃以
  兵戍當即定制之初故十七年三月又有勅東西
  兩川發䝉古漢軍往戍其地之事
九月王相府言四川宣慰司有籍無軍虚受賞者一萬
七千三百八人命詰治之
十七年三月同知浙東道宣慰司事張鐸請更易江南
鎮戍軍官
 先是既平江南以兵戍列城其軍官皆世守不易故
[128-6b]
 多與富民樹黨因奪民田宅居室蠧有司政事為害
 滋甚鐸上言請更其制限以嵗月遷調之庶使初附
 之民得以安業
  臣/等謹按兵志所載如此其果以嵗月遷調與否
  志雖無明文然觀下文所採十九年七月事則果
  如其所請而行之矣
七月易廣州鎮戍士卒
 初以丞相巴延等麾下哈必濟軍二千五百人從元
[128-7a]
 帥張𢎞範征廣因留戍焉嵗久皆貧困多死亡者至
 是命更代之
十八年九月増大都巡兵千人
十月立鎮邉萬戸府
 髙麗王并行省皆言金州合浦固城全羅州等處沿
 海上下與日本正當衝要宜設立鎮邉萬戸府屯鎮
 從之
十九年二月命唐古岱於沿江州郡視便宜置軍鎮戍
[128-7b]
及諭鄂州揚州隆興泉州等四省議用兵戍列城徙淛
東宣慰司於温州分軍戍守江南自歸州以及江隂至
三海口凡二十八所
四月立總管府於臨川鎮
 潭州行省以臨川鎮地接占城及未附黎同請立總
 管府一同鎮戍從之
六月命以官錢給戍軍費而以各鄂囉所征還官
七月以隆興西京軍士代上都戍卒還西川
[128-8a]
 先是上都屯戍士卒其鄂囉皆在西川而戍西川者
 多隆興西京軍士每嵗轉餉不勝勞費至是更之
是月令䝉古軍守江南者更畨還家
二十年二月命各處行樞宻院造新附軍籍冊
是月定兩廣四川戍軍二三年一更廩其家屬軍官給
俸以贍之
八月留䝉古軍千人戍揚州餘悉縱還
 揚州所有蒙古士卒九千人行省請以三分為率留
[128-8b]
 一分鎮戍史塔爾琿曰䝉古士卒悍勇孰敢當留一
 千人足矣從之明年四月潭州䝉古軍亦詔依揚州
 例
十月發乾討虜軍千人増戍福建行省
 先是福建行省以其地險常有盜負固為亂兵少不
 足戰守請増䝉古漢軍千人樞宻院議以劉萬努所
 領乾討虜軍益之
是月䝉古岱請増䝉古漢軍戍邉從之
[128-9a]
二十一年八月放福建畬軍收其軍器其部長于近處
州郡民官遷轉
 至二十二年九月令福建黄華畬軍有恒産者為民
 無恒産與妻子者編為守城軍至二十四年閏二月
 以宋畬軍將校授管民官散之郡邑
十月増兵鎮守金齒國
 舊嘗以漢軍新附軍三千人戍守今以其地民戸剛
 狠再調探馬赤䝉古軍二千人赴之至成宗元貞元
[128-9b]
 年雲南行省言噶瑪拉有兩夷未附金齒亦服叛不
 常乞調兵六千鎮撫金齒置驛入緬從之
二十二年正月立行樞宻院於江南三省其各處行省
見管軍馬悉以付焉
  兵志曰大徳元年十一月江南省言前揚州立江
  淮行省江陵立荆湖行省各統軍馬上下鎮遏後
  江淮省移於杭州荆湖省遷於鄂州黄河之南大
  江迤北汴梁古郡設立河南江北行省通管江淮
[128-10a]
  荆湖兩省元有地面近年并入軍馬通行管領所
  屬之地大江最為𦂳要兩淮地險人頑宋亡之後
  始來歸順當時沿江一帶斟酌緩急安置三十一
  翼軍馬鎮遏後遷調十二翼前去江南餘有一十
  九翼於内調發止存原額十分中一二况兩淮荆
  襄自古隘要之地今即寧静宜慮未然乞照沿江
  元置軍馬遷調江南翼分并各省所占本省軍人
  發還元翼仍前鎮遏省院官議以為沿江安置三
[128-10b]
  十一翼軍馬之説本院無此簿書問之河南省官
  博囉罕其省亦無樞宻院文卷内但稱至元十九
  年巴延伊蘇特穆爾等共擬其地安置三萬二千
  軍後増二千今悉令各省差占及逃亡事故者還
  充役足矣又博囉罕言去年巴延㸃視河南省見
  有軍五萬二百之上若還其占役事故軍人則共
  有七八萬人此數之外托歡太子位下有一千特
  黙齊一千漢軍阿勒巴齊等哈喇婁亦在其地設
[128-11a]
  有非常皆可調用據各省占役總計軍官二百九
  名軍人一萬三千六百七十二名悉令還役江浙
  省亦言河南行省見占本省軍人八千八百三十
  三名亦宜遣還鎮遏有㫖令兩省各差官赴闕辨
  議
  臣/等謹按上條史文當是直據其時移文録之殊
  覺繁𤨏然所云巴延等安置沿江三十一翼總計
  軍三萬四千之語皆可稍見當時立制之萬一故
[128-11b]
  備録之其兩省遣官若何辨議槩無考且沿江三
  十一翼乃平宋後保境安邦之要䇿而省竟無此
  簿書後之人更何從而追考耶
二月命改江淮江西元帥招討司為上中下三萬户府
䝉古漢人新附諸軍相叅作三十七翼
 上萬戸宿州蘄縣真定沂郯益都髙郵沿海七翼中
 萬戸棗陽十字路邳州鄧州杭州懷州孟州真州八
 翼下萬戸常州鎮江潁州廬州亳州安慶江隂水軍
[128-12a]
 益都新軍潮州淮安夀春揚州泰州弩手保甲處州
 上都新軍黄州安豐松江鎮江水軍建康二十二翼
 每翼設達嚕噶齊萬户副萬戸各一人以隸所在行
 院
二十六年五月詔季陽益都淄萊三萬戸軍久戍廣東
疫死者衆其令二年一更
二十七年十一月重定浙東等處萬戸府
 江淮行省平章布琳濟達言先是丞相巴延及元帥
[128-12b]
 阿珠安塔哈等守行省時各路置軍鎮戍視地之輕
 重而為之多寡厥後䝉古岱代之悉更其法易置將
 吏士卒殊失其宜今福建盗賊已平惟淛東一道地
 極邉惡賊所巢穴請復還三萬戸以戍守之哈喇岱
 一軍戍沿海明台伊竒哩一軍戍温處扎呼岱一軍
 戍紹興婺其寧國徽州初用土兵後皆與賊通今皆
 遷之江北更調髙郵泰州兩萬戸漢軍戍之而揚州
 建康鎮江三城跨據大江人民繁㑹置七萬户府杭
[128-13a]
 州行省諸司府庫所在置四萬户府餘詳舟/師門從之
十二月遣兵部侍郎靳榮等閲實安西鳯翔延安三道
軍戸
 元籍四千外復得三萬三千二百八十丁樞宻院欲
 以為兵僧格不可帝從之至二十九年三月樞宻院
 臣奏延安鳯翔京兆三路精軍三千人僧格皆籍為
 民今復其軍籍屯田六盤從之
三十年五月括思播等處亡宋湼手軍
[128-13b]
三十一年十二月時成宗/已即位選各衛精兵千人命巴喇罕
岱爾等將之戍和林三年而更
  臣/等謹按各衛精兵當是以禁衛兵而出戍者
成宗元貞二年九月令廣海左右兩江戍軍以二年三
年更代
 時以嵗一更代往來勞苦乃更是制
  臣/等謹按志言兩廣海外四州城池紀言廣海左
  右兩江大約其地同也
[128-14a]
十一月以廣西戍軍悉隸兩江宣慰司都元帥府遣樞
宻院官整飭江南諸鎮戍軍凡將校勤怠者列實以聞
 樞宻院臣言江南近邉州縣宜擇險要之地合羣戍
 為一屯卒有警急易於徴發詔行省圖地形覈軍實
 以聞
大徳元年七月招收亡宋左右兩江土軍千人
 從思明上思等處都元帥實喇布哈言也
二年三月詔各省合併鎮守軍
[128-14b]
 福建所置者合為五十三所江浙所置者合為二百
 二十七所江西元立屯軍鎮守二百二十六所減去
 一百六十二所存六十四所
十二月議増江南戍兵
 中書省臣言世祖撫定江南沿江上下置戍兵三十
 一翼今無一二懼有不虞外郡戍卒封椿錢軍官遷
 延不以時取而以已錢貸之徴其倍息逃亡者遣人
 追捕皆非所宜詔與樞宻院議之三年正月以江南
[128-15a]
 軍數多闕官吏因縁為奸詔禁飭之至五年二月増
 江浙戍兵三月詔河南省占役江浙省軍一萬一千
 四百七十二名除洪澤芍陂屯田外餘令發還元翼
 至八年二月以江南海口軍少調蘄縣王萬户翼漢
 軍一百人寗萬戸翼漢軍一百人新附軍二百人守
 慶元自納顔來者䝉古軍三百人守定海
  臣/等謹按八年之増戍海口因倭冦而設
三年四月禁和林戍軍竄名他籍
[128-15b]
十二月詔各省戍軍輪次放還二年供役
五年二月發四川雲南囚徒從軍
 時征八百媳婦故也
九月放稱海守倉庫軍還令以次更代
拘刷江南在逃驅丁
 中書省奏䝉古漢軍分戍江南全籍各家驅丁供給
 軍需今往往逃匿或為僧道或傭工負販縱有敗獲
 鼓衆奪去如奉㫖遍行諸路捕獲即發合屬官司給
[128-16a]
 主不致消乏軍戸
七年二月詔和林軍以六年更戍仍給鈔以周其乏
以近兵戍甘肅
 同僉樞宻院事齊諾上疏言䝉古軍在山東河南者
 往戍甘肅䟦涉萬里裝槖鞍馬之資皆其自辦每行
 必鬻田産甚則賣妻子戍者未歸代者當發前後相
 仍困苦日甚今邉陲無事而虚殫兵力誠為非計請
 以近甘肅之兵戍之而山東河南前戍者官為出錢
[128-16b]
 贖其田産妻子庶使少瘳也詔從之
八年四月置千户所戍定海以防嵗至倭船
九年十月命兩廣以南軍與土人同戍
十一年四月詔禮店軍還屬土畨宣慰司
 初西川所統特黙齊軍自壬子年屬禮店隸王相府
 後屬陜西省僧格奏屬土畨宣慰司咸以為不便大
 徳十年命依壬子之籍至是復改屬焉
武宗至大二年七月詔江浙省以水路軍與陸路軍相
[128-17a]
叅鎮守
 時江浙省請以慶元台州沿海萬戸新附軍往陸路
 鎮守以蘄縣宿州兩萬戸府陸路漢軍移就沿河屯
 鎮樞宻院議以巴延阿珠等安置軍馬豈可輕動前
 行省䝉古岱等亦以水陸軍互換遷調世祖有訓曰
 以水路之軍習陸路之伎驅歩騎之士從風水之役
 難成易敗於事何補今欲禦備奸宄莫若從宜於水
 路沿海萬戸府新附軍三分取一與陸路蘄縣萬戸
[128-17b]
 府漢軍相叅鎮守從之
  臣/等謹按是時日本往往内冦故江浙行省每議
  遷調鎮遏之法此條樞臣所議於情事似為明練
  而總以巴延等所置不敢輕更至四年十月江浙
  省又以沿海瀕江海冦出没且承平日久將驕卒
  惰帥領不得其人軍馬安置不當乞斟酌衝要遷
  調鎮遏而樞臣之議止以慶元與日本相接為倭
  商焚毁宜如所請其餘事闗機務别議行之求之
[128-18a]
  志紀不可考其别議云何也
四年閏七月時仁宗/已即位置居庸闗隆鎮萬戸府
 樞宻院奏居庸闗古道四十有三軍吏防守之處僅
 十有三舊置千户位輕責重請置隆鎮萬户府俾嚴
 守備從之
仁宗皇慶元年十一月詔江西省瘴地内諸路鎮守軍
各移近地屯駐
十二月許雲南佐貳官佩虎符
[128-18b]
 省臣言先是樞宻院奏准雲南省宜遵各省制其省
 官居長者二員得佩虎符提調軍馬餘佐貳不得預
 已受虎符者悉收之今雲南省言本省藉軍士之力
 以辦集錢糓遇有調遣則省官親率衆上馬故舊制
 雖牧民官亦得佩虎符領軍務視他省不同其已受
 虎符者依故事未受者宜頒賜之制曰可二年正月
 又詔雲南省鎮逺方掌邉務凡事涉軍務自平章至
 僚佐須同署押
[128-19a]
延祐三年三月命巴延都萬户府及紅胖襖總帥府各
調軍九千五百悉遣精鋭練習騎射之士往諸侯王所
更代守邉士卒
四年四月命補撥河南省隨省軍馬
 河南行省言本省所屬萬户府俱於臨江沿淮上下
 鎮守方面相離省府一二千餘里不測調度卒難相
 應而汴梁國家腹心之地設立行省别無親臨軍馬
 江浙江西湖廣陜西四川等處俱有隨省軍馬惟本
[128-19b]
 省未䝉撥付命以山東河北䝉古軍河南淮北䝉古
 軍兩萬戸府調軍一千人與之
  臣/等謹按自後兵志載泰定四年十二月河南行
  省又言所轄之地洞蠻草賊出没與民為害本省
  軍馬俱在瀕海沿江安置相逺一二千里乞以砲
  手弩軍兩翼移於汴梁并各萬户府摘軍五千名
  按既於各萬户摘軍何得有五千之多疑千字乃/十字之訛也又摘軍五千名句文氣未完而下文
  即云世祖云云此當是樞宻院臣議覆之語/與上文句意不相連貫其中有脱文明矣世祖命
[128-20a]
  知地理省院官共議於瀕海沿江六十三處安置
  軍馬時汴梁未嘗置軍揚州衝要重地置五翼軍
  馬并砲手弩軍今親王托歡太子鎮遏揚州提調
  四省軍馬此軍不宜更動按此則河南行省所欲/移之砲手弩軍當在揚
  州之/軍也若河南省果用軍則布達拉濟所管四萬户
  蒙古軍其三在河南之西一在河南之南圖卜台
  所管五萬戸䝉古軍在河南之北總共十一衛翼
  又本省所轄一十九翼軍馬俱在河南省之南沿
[128-20b]
  列果用兵即馳奏於諸軍内調發從之此雖未允
  河南行省所奏而其中所云瀕海沿江六十三處
  及河南省之共有一十九翼附近河南屯駐之十
  一衛翼䝉古軍馬皆兵制中畧存什一而可供後
  人考核者故備録之又是年三月陜西行省言奉
  元建立行臺别無軍馬乞移鳯翔䝉古軍都萬戸
  府於奉元樞宻院議以陜西舊例未嘗提調軍馬
  未允行也
[128-21a]
  又按兵志内兵制敘至延祐三年而止鎮戍軍敘
  至泰定四年而止自後皆缺畧矣今據紀傳文畧
  補數條
文宗至順元年七月詔江西建昌萬户府軍戍廣海者
二嵗一更役
十二月勅各行省凡遇邉防有警許令便宜發兵事緩
則驛聞
二年十一月以淮東宣慰司所部兵復隸河南行省
[128-21b]
順帝至正九年重定沅靖等處屯戍
 沅靖栁桂等路猺獠竊發朝廷以溪洞險阻下詔招
 諭之湖廣行省平章政事達實特穆爾謂冦情不可
 料請置三分省一治静江一治沅靖一治栁桂以左
 右丞參政分兵戍其地罷靖州路總管府改立靖州
 軍民安撫司設萬戸府益以戍兵朝廷皆如其言已
 而諸猺悉降
十年十月大名東平濟南徐州各立兵馬指揮司
[128-22a]
十三年四月命南北兵馬司各分官一員就領通州漷
州直沽等處巡捕官兵往來巡邏分給司印一同署事
半載一更
十一月立義兵千户水軍千戸所於江西事平願還者聴
 至次年三月中書定擬義兵立功者權任軍職事平
 授以民職從之
十四年五月立南陽鄧州等處毛葫蘆義兵萬户府
 募土人為兵免其差役令討賊自効因鄉人自相團
[128-22b]
 結號毛葫蘆故以名之
  多爾濟巴勒傳曰至正五年為陜西行御史修築
  奉元城壘募民為兵出庫銀為大錢射而中的者
  賞之由是皆為精兵金商義兵以獸皮為矢房狀
  如瓠號毛葫蘆軍甚精鋭列其功以聞賜勅褒美
  由是其軍遂盛而國家獲其用
十五年二月立淮東等處宣慰司於天長縣統濠泗義
兵萬户府并洪澤等處義兵聴富民願出丁壯義兵五
[128-23a]
千名者為萬戸五百名者為千户一百名者為百戸仍
降宣勅牌面
 是年秋杭州破越民結義固守江南行臺官檄穆爾
 古蘇總統義兵䕶城池乃更募得勇悍者三千餘人
 號曰果毅軍時御史大夫拜珠格又自統軍三千曰
 臺軍至十七年正月命山東團結義兵每州添設判
 官縣添主簿各一員專率義兵以事守禦仍命各路
 達嚕噶齊提調聴宣慰司節制十二月詔天下團結
[128-23b]
 義兵路府州縣正官俱兼防禦事十八年二月議團
 結西山寨大小十一處以為保障命中書右丞達實
 特穆爾左丞烏克遜良楨等總行提調設萬夫長千
 夫長百夫長編立牌甲分守要害
  董搏霄傳曰至正十六年搏霄同簽淮南行樞宻
  院事建議於朝曰淮安為南北襟喉江淮要衝之
  地救援誠為急務今莫若於黄河上下并瀕淮海
  之地及南自沭陽北抵沂莒贑榆布連珠營每三
[128-24a]
  十里設一總砦就三十里中又設一小砦使斥堠
  相望而巡邏往來遇賊則并力野戰無事則屯種
  而食此善戰者所以常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也又海寧一境按海寧州/即海州也不通舟楫軍糧惟可陸
  運而凡瀕淮海之地屢經盗賊宜加存撫權令軍
  人搬運其陸運之方每人行十步三十六人行一
  里三百六十人行十里三千六百人行百里每人
  負米四斗以夾布囊盛之用印封識人不息肩米
[128-24b]
  不着地排列成行日行五百回計路二十八里輕
  行十四里重行十四里日可運米二百石每運給
  米一升可供二萬人此百里一日運糧之術也又
  江淮流移之民并安東海寧沭陽贑榆等州縣俱
  發其壯者既為軍老弱無所依歸者宜設置軍民
  防禦司擇軍官材堪牧守者使居其職而籍其民
  以屯故地於是練兵積糓且耕且戰内全山東完
  固之邦外禦淮海出没之冦而後恢復可圖也
[128-25a]
  胡粹中曰兵貴精不貴多將在和不必衆添設帥
  領團結義兵不足禦敵適足以資敵耳田豐等十
  萬戸相繼背叛而山東先失團結果何益哉
  臣/等謹按元代屯田之制甚詳各衛兵所屯已畧
  見禁衛門矣其餘屯政腹裏所轄三處遼陽等處
  行省所轄四處河南行省所轄四處陜西等處行
  省所轄三處甘肅等處行省所轄五處江西等處
  行省所轄一處江浙等處行省所轄一處髙麗國
[128-25b]
  亦立屯一處四川行省所轄二十九處雲南行省
  所轄一十二處湖廣等處行省所轄二處志云二/處然其
  所列則/三處也兵志中詳列之故其兵餉等事史中絶無
  可徴大約屯政之為利溥也采其大畧入此餘詳
  田賦考又按元代諸軍雖不比宋時多立名目亦
  往往隨時隨地而名之固不僅分䝉古軍漢軍之
  兩大目而已也今取史中所載其分入本考内兵
  制禁衛郡國諸門者總為羅列於左或有以止書
[128-26a]
  僉調並無制度故軍名不見於各門者亦并志於
  此庶一檢閲而元代諸軍名皆可畢見焉
䝉古軍
特黙齊軍
漸丁軍
漢軍
獨户軍
正軍戸
[128-26b]
貼軍戸
餘丁軍
匠軍
質子軍又曰圖爾哈軍
  臣/等謹按世祖中統元年十一月命漢軍質子軍
  於西京宣徳屯駐
新附軍
  臣/等謹按至元十四年十二月有樞宻院言収附
[128-27a]
  亡宋新附請糧官軍并通事馬軍人等之語請糧
  疑因新附而請糧或宋時本有此軍名故亦録之
請糧軍
通事軍
  臣/等謹按大徳三年正月有差官招誘新附生熟
  劵軍廂禁土軍通事馬軍并身故手額號正軍弟
  男之語皆宋之遺軍也但廂禁軍元史内所載事
  甚少當即統在新附軍之内矣
[128-27b]
遼東乣軍
契丹軍
女直軍
髙麗軍
雲南寸白軍
福建畬軍
  臣/等謹按此本宋時軍名而元招收之者也
砲軍
[128-28a]
弩軍
達爾罕軍
解鹽司軍
回回軍
  臣/等謹按此兩夏之軍也至元八年九月有僉此
  軍事九年五月罷僉
無籍軍
襄陽生劵軍熟劵軍
[128-28b]
  臣/等謹按此本宋時軍名也詳見兵制禁衛郡國
  各門
乾討虜軍
手號軍手記軍湼手軍
  臣/等謹按此三軍同實而異名本宋時軍名也
阿實達軍
  臣/等謹按至元二十年十月有此軍事載入兵制
  但不知阿實達是人名地名禁衛兵内有阿蘇衛
[128-29a]
  軍疑即以此軍置之也
江南鹽徒軍
  臣/等謹按此本宋時軍名也見兵制江浙省皆有
  之
駐夏軍
  臣/等謹按元貞二年三月有増駐夏軍為四萬人事
  見本紀是年七月有命湖廣江西為此軍擇牧地事
禮店軍
[128-29b]
防城軍
  臣/等謹按中統元年四月有以西征軍人充京師
  防城軍事
河南射生軍
鎮守軍
成都義士軍
土兵
  臣/等謹按宋時已有之如大徳元年收亡宋左右
[128-30a]
  兩江土軍是也寧國徽州亦有之此當是諸路皆
  有
義兵
毛葫蘆兵
果毅軍
臺軍
撞兵
  臣/等謹按此止見兵志屯田數内在廣西兩江道
[128-30b]
  都元帥管下以猺獞民丁令之屯田也餘無可考
  葢止此一處用以為屯耳揺撞似當即猺獞
弓手
 元制郡邑設弓手以防盗也内而京師南北兩城兵
 馬司外而諸路縣尉司巡檢司捕盗所皆置巡軍弓
 手職巡邏捕獲官有綱運及流徙者至則執兵仗導
 送以轉相授受外此則不敢役世祖中統五年隨州
 府驛路騐民户多寡定額離城池逺處村店及二十
[128-31a]
 戸以上者設立巡防弓手合用器仗必須完備不及
 二十戸者依數差補若無村店去處或創立聚落店
 舍亦須及二十戸數其巡軍别設不在户數之内闗
 津渡口必當設立凡軍站人匠打捕鷹房鄂拓克窑
 冶諸色人等户内每百户取中户一名充役免本户
 差發於九十九户内均攤至元三年省部議隨路户
 數多寡不同難以均攤擬合用人數於本處包銀户
 内每百户選中戸一名當役其本戸税銀令九十九
[128-31b]
 戸包納從之八年御史臺言諸路宜選年壯熟閑弓
 馬之人以備巡捕之職弓手數少者増置十六年分
 大都南北兩城兵馬司各主捕盗之任南城三十二
 處弓手一千四百名北城一十七處弓手七百九十
 五名仁宗延祐二年從江南行御史臺請以各處弓
 手人等往往致害人命役三年者罷之還當民役别
 於相應户内補換
  臣/等謹按元制設弓手以防盗雖不與軍旅之役
[128-32a]
  而亦所以緝奸禁亂以固吾圉也故兵志亦載之
  今節取以附郡國兵之後其夜禁之制捕緝之格
  不贅述
急逓鋪兵
  臣/等謹按元時又有急逓鋪兵之制即古者置郵
  傳命之法也其制始於世祖初年騐地里逺近人
  數多寡立急逓站鋪或十里或十五里二十五里
  則設一鋪於各州縣所管民戸及漏籍戸内僉起
[128-32b]
  鋪兵中統元年詔隨處設立每鋪置鋪丁五人至
  元八年申命州縣官㸃視闕少鋪司鋪兵隨路鋪
  兵不許僱人領替須本戸少壯人丁正身應役九
  年左補闕祖里法罕言諸路急逓鋪名不合人情
  急者急速也國家設官署名字必須吉祥宜更定
  之遂更為通逺鋪按嗣後仍名急逓/想不久即仍舊名二十年留守
  司官言初立急逓鋪時取不能當差貧户除其差
  發充鋪兵又不敷者於漏籍戸内貼補今富人規
[128-33a]
  避差發永充鋪兵乞擇其富者令充站戸站户之
  貧者却充鋪兵從之三十一年大都設置總急逓
  鋪提領所降九品銅印英宗至治三年各處急逓
  鋪每十鋪設一郵長凡鋪卒皆腰革帶懸鈴持槍
  挾雨衣賫文書以行夜則持炬火限以時刻各鋪
  展轉逓去此其立制之大畧也其逓運文書稽遲
  損壞之罪及凡所以封記包裹之法有司官照勘
  㸃刷之制兵志詳言之兹不贅列
[128-33b]
明太祖洪武元年以劉基言立軍衛法遂為一代定制
八年改在外都衛為都指揮使司以統各衛所及永樂
而後隨時省置不一
 明初止設都司而總兵不常置其後凡天下要害地
 方皆設官統兵鎮守其總鎮一方者曰鎮守獨守一
 路者曰分守獨守一堡一城者曰守備與主將同守
 一城者曰協守又有提督提調巡視備禦備倭等名
 各因事異職焉其中官出鎮自永樂時始後以次添
[128-34a]
 設
 浙江都司統衛十六所三十五遼東都司統衛二十
 五所十八山東都司統衛十八所十七陜西都司統
 衛二十七所二十陜西行都司統衛十二所三四川
 都司統衛十一所十一土官司三十四川行都司統
 衛五所八土官司五廣西都司統衛九所二十二雲
 南都司統衛二十所二十土官司九貴州都司統衛
 十八所十二土官司七中都留守司統衛八所一河
[128-34b]
 南都司統衛十一所七湖廣都司統衛二十五所三
 十一土官司三十八湖廣行都司統衛八所九興都
 留守司統衛三所一福建都司統衛十一所十六福
 建行都司統衛五所五江西都司統衛三所十一廣
 東都司統衛十五所五十二大寜都司統衛十一所
 一萬全都司統衛十五所七山西都司統衛八所九
 山西行都司統衛十四所三
 羈縻衛所洪武永樂間邊外歸附者官其長為都督
[128-35a]
 都指揮指揮千百戸鎮撫等官賜敇書印記設奴兒
 干都司一衛三百八十四所二十四西北諸部在明
 初服屬授指揮等官給誥印設齊勤䝉古等六衛
 西番即古土番洪武初遣人招諭又令各族舉舊有
 官職者至京授以國師及都指揮宣慰使元帥招討
 等俱給印誥傳以為信所設有都指揮使司二指揮
 使司一宣慰使司三招討使司六萬戸府四千戸所十
 七
[128-35b]
  臣/等謹按各衛所其制度皆已具兵制其餘如洪
  永時某地始設某衛及其後一切損益之事惟擇
  其有闗兵事而可補史書之畧者量為采録於左
  至民壯土兵兵志言太祖定江東循元制立管領
  民兵萬戸府後從山西行都司言聴邉民自備軍
  械團結防邉閩浙苦倭指揮方謙請籍民丁多者
  為軍時已用民兵然非召募也葢天下已定建立
  衛所皆屯軍自為耕作久之法廢兵不得不仰食
[128-36a]
  於民而兵又羸弱不足用由是而召募及民壯之
  制起矣今亦據史文而叅以他書共録之於左
四年正月詔諸處領兵鎮守屯戍諸將遇境内有警許
乘機調兵剿捕若失誤致滋蔓者罪之
 後至二十八年詔在外衛所遇冦盗猝起設有冦三
 四十人即調官軍一二百人有冦數百人即調數千
 人刻期捕獲指揮千户不躬率士卒及調兵失律誤
 事者罪之
[128-36b]
十三年九月詔陜西諸衛軍士留三分之一守禦城池
餘皆屯田給食以省轉輸
十六年七月詔各都司上衛所城池水陸地里圖
十七年正月選湖廣土民為巡檢集鄉丁保障
 布政司靳奎言長陽巴東二縣地連容美諸洞蠻人
 時出刼掠有土民譚天富者率衆敗之其他所被冦
 者報官剿捕賊已遁去若於蠻人出沒要路選土民
 如天富者授以巡檢俾集鄉丁自為保障則蠻不敢
[128-37a]
 竊發矣從之
  臣/等謹按此為用湖廣土兵之始
二十一年二月簡天全六番招討司土民為兵
 先是招討髙敬嚴等請簡土民為兵以守禦邉境詔
 許之選得千餘人至是副招討楊藏布奏其事乃改
 招討為武職令戍守邉界控制西番仍命景川侯曹
 震閲視之
  臣/等謹按天全六畨乃四川土官此用四川土兵
[128-37b]
  之始
二十六年定設巡檢司弓兵
 凡天下衝要之地皆設巡檢司其屬曰弓兵於丁糧
 相應人户内僉㸃應役一年更替凡往來奸細逃軍
 逃囚私鹽犯人無引可疑之人皆得捕執官軍禦盗
 亦與協力
  臣/等謹按弓兵元時有此制此葢仿而行之也據
  㑹典則洪武時已肇此制兵志直至𢎞治時始類
[128-38a]
  叙及之耳
三十一年三月命各衛指揮分任衛所
 帝諭五府臣曰近聞將帥怠弛自今如一衛五千六
 百人指揮五員則以四所分四指揮管領中所則掌
 印官管之凡修繕城池五千户均分其工敵至且守
 且戰四千戸各守四門掌印指揮提調中所總四指
 揮而一其部伍如城壁不髙壕塹不深屯糧不勤則
 坐本管之罪軍容不整器械不精操練不熟則罪分
[128-38b]
 管之官其諭各衛一體處分慢令者究治之
惠帝建文四年十二月時成祖/已入立免北平保定永平三府
募軍為民
  臣/等謹按此乃靖難師起時所募以其有功故削
  軍籍也
成祖永樂元年閏十一月詔廣西勦賊兼用土軍
 兵部主事牟論使廣西撫諭蠻冦還奏言蠻冦多係
 猺獞倚恃巖險出沒不時兵至則散匿溪洞兵退則
[128-39a]
 出刼鄉村官軍不能深知惟土兵熟知道路諳識賊情
 若資其力可以收效今後如遇竊發則命土軍與官
 軍合勢攻擊凡其有得就以與之從之
  臣/等謹按此乃用廣西土兵之始
宣宗宣徳二年五月復置廣西所屬民欵
 廣西巡按御史朱惠等言桂林諸衛軍士征行者多
 防守不足請如永樂中事例於坊市鄉鎮起集民欵
 協同牌兵巡守從之
[128-39b]
英宗正統二年始募所在軍餘民壯願自効者分隸操

  臣/等謹按此為召募民壯之始兵志言時陜西得
  四千二百人擇其最多者志之也王圻本言民壯
  始於正統十四年景帝立之初誤矣
景帝景㤗初遣使分募直隸山東山西河南民壯
 時遣御史十五人往諸處招募民壯就彼衛所操練
 事平仍為民時撥山西義勇守大同而紫荆倒馬二
[128-40a]
 闗亦用民兵防守事平免歸至憲宗成化二年以邊
 警復二闗民兵
四年四月勅兩廣總督遇警調用狼兵
孝宗𢎞治二年立僉民壯法
 州縣七八百里以上里僉五人五百里里僉四人三
 百里里僉三人百里以上里僉二人有司訓練遇警
 調發給以行糧而禁役占買放之弊富民不願則上
 直於官官自為募或稱機兵在巡檢司者稱弓兵後
[128-40b]
 以越境防冬非計大同巡撫劉宇請免其班練徴銀
 糧輸大同而以威逺屯丁舍餘補役
  臣/等謹按兵志止云𢎞治二年立僉民壯法而實
  録則云是時設有民壯未為定制至七年十月始
  從給事中孫儒言定其數也實録言州縣七八百
  里上者毎里僉民壯二名五百里者三名三百里
  上者四名百里以下者五名與兵志所書不符每
  名免户下二丁雜役以助之若老死及全戸消乏
[128-41a]
  者另補考王圻續通考每州縣民壯之數與實録
  同實録當為可據至十一年十二月從山東巡撫
  何鑑言十年一次編審老疾僉換照例復免其中
  有仕宦子孫軍將竈籍量加優免
九年八月以廣西歸順州等處土兵隸有司調用
 廣西流官土民數少而各衛軍士十亡八九凡有征
 調全倚土兵總督鄧廷瓚因區畫土官土兵處置諸
 事以請乃復田州土知府岑溥官令以土兵萬五千
[128-41b]
 人赴梧州聽調改歸順峒為州以岑瑛為土官知州
 凡出征令備土兵五千仍嵗令土兵二千於梧州聽
 調上林縣土知縣黄瓊歸徳州土知州黄通每嵗各
 出土兵一千聽兵備官提調
  臣/等謹按古今圖書集成言廣西東蘭那地南丹
  歸順諸土司之狼兵大畧如昔秦人以首級為上
  功凡一人赴敵則左右皆夾擊而一伍争救之一
  伍赴敵則左右伍夾擊而一隊爭救之否則皆論
[128-42a]
  罪岑州家法七人為伍每伍自相為命四人專主
  刺三人專主割首舊制凡狼兵調征經過之處不
  許入城以其性貪淫惟刼於其主之威耳有司不
  善遇之擄掠之患在所不免籌海圖編又言廣西
  狼兵於海内為尤悍然不易得真狼兵必土官親
  行部署纔出餘不過栁州水東巖之遊民與廣州
  新㑹打手亦無加於嘉湖販鹽者流也
  又按王圻續通考與古今圖書集成所載西南邉
[128-42b]
  服各土司兵蜀曰土兵黔䝉氏兵粤西瓦州及東
  蘭等州狼兵而湖廣之土兵尤常調用以取勝湖
  廣土兵永順為上彭翼/南保靖次之彭藎/臣其兵天下
  莫强焉近常調三千人後調六千此在官之數也
  實私加一倍共一萬二千人其陣法每司立二十
  四旗頭每旗一人居前次三人横列為第二重次
  五人横列為第三重次七人横列為第四重又其
  次七人横列為第五重其餘皆置後驩呼助陣若
[128-43a]
  在前者敗則二重居中者進補兩翼亦然勝負以
  五重為限若皆敗則無望矣每旗一十六人二十
  四旗合三百八十四人皆精選之兵也其調法初
  檄所屬照丁揀選宣慰籲天祭以白牛牛首置几
  上銀副之下令曰有敢死衝鋒者收此銀啖此牛
  首勇者報名彚而收之更盟誓而食之即各旗頭
  標下十六人是也其節制甚嚴止許擊刺不許割
  首違者與退縮皆斬故凡戰必捷人莫敢攖所患
[128-43b]
  土兵無鳥嘴銃須軍門以素嘗演熟者三千人分
  撥助用則其技乃全又湖廣九溪等衛容美宣慰
  等司桑植安撫長官等司及麻寮等所上茶峒等
  峒各有驍勇土兵能制倭賊者惟湖廣土兵鈎䥥
  鎗弩之技使與北方兵彼此夾持部伍均配器械
  長短相濟其調法必分永順保靖為二班𢎞治中
  平思恩正徳中平蜀多其力嘉靖中倭亂東南王
  江涇之捷張經以粤西瓦氏兵配俞大猷以蘭那
[128-44a]
  地南丹兵配鄒繼芳以歸順兵及募至東筦打手
  配湯克寛合湖廣保靖永順之兵遂獲大捷然狼
  土兵所過剽掠為害故議者謂不宜輕調云
武宗正徳五年三月選集廣東民兵并令勿輕用狼兵
 巡按兩廣御史江萬實言廣東僱募打手皆游食之
 徒今欲量加選集以足民兵時加教閲目為總甲壯
 丁調用狼兵所過剽掠刼殺雞犬不遺謀之不臧莫
 甚於此然事已無及願自今勿輕調用從之
[128-44b]
六年九月調河南毛葫蘆兵助防流冦
 是時流冦猖獗既調宣延邊軍又請調毛葫蘆千人
 分守險隘已而紀功給事中呉玉榮言所調湖廣漢
 土官軍及招募僧兵所過騷害河南民兵號白棒手
 者聚刼行旅請治總兵等官之罪毛葫蘆白棒手皆
 河南民兵也又是時四川江西湖廣河南兩廣盗起
 皆調用土兵其殘害甚於賊給事中王良佐以為言
 乃降敇約束之
[128-45a]
  臣/等謹按兵志言鄉兵之不隸軍籍者河南嵩縣
  曰毛葫蘆習短兵長於走山而嵩及盧州靈寶永
  寧並多礦兵曰角腦又曰打手打丁當即白棒手
  也考毛葫蘆兵元末已用之葢南陽鄧州等處義
  兵萬户府所統者也太祖洪武元年取其山塞而
  是後仍自相團結耳至礦兵考古今圖書集成内
  所録有嵩縣李和尚盧氏縣王九永寧縣馬雄張
  吕登封縣王試宜陽縣葉張飛靈寶縣王九宰等
[128-45b]
  若干人皆當時驍健之魁其號角腦者坐名取之
  量給職銜賞以銀牌令其自率平日所與之人以
  來計得角腦十人即可得兵千人矣打手則須四
  處選取彚集而率領之
七年七月設山東河南南北直隸四鎮戍兵
 時以盗賊未盡平依各邊事例於山東河南南北直
 隸各設鎮守總兵一人所部各千暫留鎮守其餘兵
 將各遣還鎮後宣大遼東軍過京師遂留不遣
[128-46a]
十三年正月議設鄱陽湖口及新安建徳戍兵
 巡按楊必進言南京根本重地淮揚諸衛悉屯重兵
 所以備淮海也若上流水道有二陸路有二荆蜀江
 漢㑹於九江而贛吉撫饒滙於鄱陽湖口九江開府
 置衛又置兵備以專守之而湖口曾無一卒之戍非
 全䇿也請於湖口増設一軍以九江鈔闗餘積各置
 戰船百艘俾相為應援復以南康黄州二府隸九江
 兵備而巡江御史得往來巡厯則水道可無憂矣又
[128-46b]
 江西閩廣之盗泛鄱陽登陸則池之建徳徽之祁門
 晝夜兼程五日可至金陵宜撥新安衛一所屯祁門
 而建徳亦撥一所以戍之復於要害險隘守以弓兵
 謹以烽堠則陸道可無憂矣命南京内外守備官及
 撫按㑹議以聞
十三年十一月選籍畿南鄉兵
 侍郎徐問言順天所屬霸州文安等處人多勇悍諳
 弓馬閒聚為冦宜令有司籍為鄉兵給以器械而時
[128-47a]
 操習之以備有警調用從之
世宗嘉靖七年四月詔籍貴州舍餘餘丁
 巡撫袁宗儒言貴州原額軍士逃亡者多宜將各衛
 所舍餘不拘踈逺旁枝但願從軍者審果精壯即收
 伍食糧以備操練又軍士生息日蕃往往投苖助亂
 宜將諸衛所見在正軍戸内餘丁盡籍報抽選充實
 營伍詔如議行
二十二年増州縣民壯額
[128-47b]
 大者千人次六七百小者五百
  臣/等謹按實録言大州縣增至千人其次八九百
  又次五六百最小百名與兵志亦不相符
三十一年八月募徐邳盗為兵
 福建叅將湯克寛請募徐邳盗為兵兵部言古亦有
 舉士於盗者且克寛父慶常用之破江洋賊亦有效
 可許從之
  臣/等謹按古今圖書集成言北方山東直隸徐邳
[128-48a]
  山西等處善使雙頭棍標鎗打手又言徐邳淮揚
  乃勁兵所産之處多可用今附志於此
三十二年六月命江南防倭得調處州坑兵
 應天撫按諸臣以倭患日熾南兵脆弱請調山東福
 建等處勁兵兵部言山東陸兵不閑水鬭福建亦在
 戒嚴豈能分兵外援宜令就近調處州坑兵一二千
 仍隨宜募所屬濵海郡縣義勇鄉夫分布防禦詔允
 之
[128-48b]
  臣/等謹按兵志言浙兵義烏為最處次之台寧又
  次之善狼筅間以又槊戚繼光用之製鴛鴦陣以
  破倭及守薊門最有名古今圖書集成又言浙中
  陸兵之善鬪者以處州坑兵為絶勇但未習水戰
  且真坑兵惟梁髙山為最自㓜開坑盗礦自有重
  利非優其募資恩信兼至未易得也
三十四年三月汰河南山東民兵三千徴銀輸邊
 兩省民兵舊為兩班詔簡其精健三千人為一班入
[128-49a]
 衛汰去老弱三千令每名嵗徴銀三十六兩輸部以
 備修邊從科道言也
三十八年十二月遣廣浙閩省應募為兵者悉還原籍
為鄉兵
 巡按福建御史樊獻科言近嵗軍興募集武勇多無
 頼子弟今廣浙閩俱有海警宜以三省兵應調募者
 悉遣還原籍收為鄉兵即以待客兵者養贍計無便
 於此得㫖永行
[128-49b]
  實錄曰四十二年三月浙江巡撫趙炳然言各省
  募兵多浙之義烏人夫福建所以致亂者民變為
  兵兵變為盗其所由來漸也夫閩民為盗治標之
  道不得不假於别省募兵而反求其本必須使盗
  化為兵兵化為民可也今又驅浙之民以拯福建
  之急臣懼夫浙之為閩也自今請令各省一意團
  練土著使人皆可用家自為守急則為兵緩則為
  農聚散之間兩有歸著即不得已而召募亦必先
[128-50a]
  本省次隣省不得專泥一方以釀禍本兵部議覆
  行之
四十年十二月罷江西南贛機兵
 南贛機兵統以叅將舊係兩廣福建湖廣各省徴發
 總督陸穩言其至則亡去請罷勿調而徴其直嵗輸
 軍門募近地驍勇充之報可
  臣/等謹按機兵即民壯有寓兵於民之義今以民
  兵而徴之他省又罷徴兵而徴其直名實乖舛矣
[128-50b]
四十一年六月設江西伸威營
 時江西多冦盗乃於興寧程鄉安逺武平四縣間建
 設鎮城賜名伸威設副總兵及兵備副使俱駐本城
 備盗
四十三年九月設福建新練兵二營
 時福建巡撫譚綸陳閩省善後事宜乞許撫臣得取
 各縣團練民壯之半與各巡司弓兵給以客兵之食
 集之省會分為二營營三千二百人設練兵都司二
[128-51a]
 員分統訓練則可以漸减客兵而增主兵從之
穆宗隆慶元年十一月命直𨽻山西各州縣選編民兵
 廷臣議禦冦之策請團民兵言燕趙三晉古稱用武
 多材之地未嘗無兵督撫兵備率令有司於各鄉里
 壯丁選編成伍無事則共習騎射有警則同為拒守
 詔從之至二年九月兵部議覆大學士張居正團練
 鄉兵疏請通行各邊郡縣不分城市村堡軍餘民舍
 皆列為鄉兵如邉軍隊伍之制十隊為司司有長有
[128-51b]
 副十司為哨哨有總有正其村堡寡不及數者止五
 十人為一隊毎堡設堡長堡副領之不妨農務隨時
 訓習有司時加按視有警乗城防守有功照例賞犒
 詔如議
後復籍畿甸民兵
 張居正陳以勤言直隸八府人多健悍總按户籍除
 單丁老弱者父子三人籍一子兄弟三人籍一弟州
 與大縣可得千六百人小縣可得千人中分之為正
[128-52a]
 兵竒兵登名尺籍隸撫臣撡練嵗無過三月月無過
 三次練畢即令歸農復其身嵗操外不得外遣命所
 司議行
  臣/等謹按兵志言隆慶中雖有此等新制然自嘉
  靖以來山東河南民兵戍薊門者率徴銀以充召
  募至萬厯初山東徴銀至五萬六千兩貧民大困
  葢至是時凡班軍之當赴京操者每苦於應役多
  脱逃乃罰銀以代工作而民兵亦徴銀以充召募
[128-52b]
  兵既弱而民又貧兩失之矣
神宗萬厯二年八月令廣東編練土兵十營以代額兵
 兩廣督臣殷正茂平惠潮諸賊因陳善後事宜言近
 年率調浙兵今設練兵叅將一員招募土人就中擇
 為把總哨官隊長編成隊伍練成二十營視逺募實
 為得策事下兵部請令先練十營而汰章程之兵老
 弱者以此補入詔如議
八年四月罷寧夏入衛兵
[128-53a]
 總督梁夢龍議於灤陽地方募土兵三千設立車後
 營移河南班軍布守臺頭代出延綏衛兵駐山海援
 遼寧夏入衛兵馬永為罷免報可至十一年四月又
 免延綏入衛兵自嘉靖中多邊患且犯京畿議徴各
 鎮精兵入衛甘肅固原寧夏宣府遼東各一枝延綏
 大同各二枝其後陸續撒減至是總督周詠言召募
 民兵足抵延綏額兵之數又抽選各軍足抵保定額
 兵之数合為一營可備戰陣其延綏撒兵歸鎮永免
[128-53b]
 入衛命於秋防後行之
十九年十一月鳯陽僱募短兵
 鳯陽撫按官以倭警陳請添兵原隸陸路長兵俱分
 布洋港要害毎年春汛量行僱募短兵以守隘口許
 之
二十三年十二月復北直隸州縣民壯舊制
 時畿南盗賊竊發科臣耿隨龍請復民壯舊制州縣
 大者二百名次者一百五十名小者百名時常操練
[128-54a]
 量懸賞格以專捕盗賊報可
二十七年九月調廣西土兵萬人征播州
 御史涂宗睿上征播之䇿請酌調土兵兵部言我兵
 新練未習地利而山嵐溪澗步騎不可馳騁非藉土
 兵未易得志議行廣西撫臣於南丹東蘭泗城諸土
 司每州選三千人合之得萬人赴四川進征許之時
 工部侍郎趙可懷亦以播州之亂請練土著兵部因
 言天下之無兵者不獨蜀也各省官軍民壯皆宜罷
[128-54b]
 老穉易以健卒軍操屬印官操官民操屬正官捕官
 郡守監司不得牽制立營分伍以憑調發亦議行之
  臣/等謹按自是而後有兵事往往倚土兵為用至
  崇禎末四川石砫土司女官秦良玉率所部白桿
  兵奮擊流賊戰功大著此土官中之最能以忠義
  効命者
四十三年十一月允陜西簡練民壯并命直省照例行

[128-55a]
 兵部覆允陜西撫臣李楠疏也仍通行天下并禁占
 役之弊
  臣/等謹按各省鄉兵隨其風土所長應募調佐軍
  緩急如浙兵及河南之嵩縣毛葫蘆等已隨其致
  用之時見前矣其餘兵志所列者曰川兵曰遼兵
  崇禎時多調剿流賊浙兵與川兵遼/兵皆隸軍籍其不隸軍籍
  者山東有長竿手徐州有箭手井陘有螞螂手善
  運石逺可及百步閩漳泉習鏢牌水戰為最古今/圖書
[128-55b]
  集成曰其中多從海冦習/其所長於諸兵中為最特泉州永春人善技擊正
  統間郭榮六者破沙尤賊有功商竈鹽丁以私販
  為業多勁果成化間河東鹽徒千百自備火礟强
  弩車仗雜官軍逐冦而松江曹涇鹽徒嘉靖中逐
  倭至島上焚其舟後倭見民家有鹺囊輒揺手相
  戒粤東雜蠻蜑習長牌斫刀而新㑹東莞之産强
  半延綏固原多邊外土著善騎射英宗命簡練以
  備秋防大藤峽之役韓雍用之以摧猺獞之用牌
[128-56a]
  刀者莊浪魯家軍西寧馬/户八百詳邊防内又僧兵有少林伏牛五
  臺倭亂少林僧應募者四十餘人戰亦多勝古今/圖書
  集成言武藝胥推少林次為伏牛次為五臺之三/者其刹數百其僧億萬下征調之命蔑不取勝誠
  精兵之/淵藪也葢明自中葉後天下衛所之兵幾於徒有
  虚籍緩急所恃惟民兵及諸鄉兵與四川粤西湖
  廣三省之土兵而已厥初兵制之善果安在哉又
  按以上皆載各省衛所及民土兵之制當與兵制
  門互相參考以下專述邊防
[128-56b]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