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14 欽定續文獻通考-清-嵇璜 (master)


[146-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四十六
 經籍考
  經書/
宋史藝文志書類六十部八百二卷不著録者十三部/二百四十四卷
遼金元三史不立藝文志散見各紀傳中
明史藝文志書類八十八部四百九十七卷

[146-1b]
鄭伯熊書説一卷
 伯熊字景望永嘉人紹興進士累官宗正少卿以直
 龍圖閣知寜國府卒諡文肅
  陳亮序略曰尚書最難讀難得胸臆如此之大孔
  安國以下隨文釋義凡帝王之所以綱理世變者
  未知也
毛晃禹貢指南四卷
 晃字明叔江山人世傳其増註禮部韻略於紹興三
[146-2a]
 十二年表進自署曰衢州免解進士葢髙宗末年人
 也
史浩尚書講義二十卷
 浩字直翁鄞縣人紹興進士官至右丞相致仕卒諡
 文恵
  朱子曰史丞相説書亦有好處如命公後衆説皆
  云命伯禽為周公之後史云成王既歸命周公在
  後看公定予往矣一言便見得是周公且在後之
[146-2b]
  意
夏僎尚書詳解二十六卷
 僎字元肅號柯山龍㳺人
吕祖謙書説三十五卷
 祖謙見易類
  臣/等謹案馬考稱祖謙書説十卷趙希弁讀書附
  志云六卷葢彼乃祖謙原書此本其門人時瀾増
  修也
[146-3a]
楊簡五誥解四卷
 簡見易類
薛季宣書古文訓十六卷
 季宣字士龍號艮齋永嘉人起居舍人徽言之子孝
 宗朝官大理寺正知湖州乾道元年遷知常州未上
 卒
  季宣自序略曰𨽻古定書最古孔氏文義多本伏
  生之説唐明皇更以正𨽻改定而俗儒承訛文多
[146-3b]
  蹖駮古文是訓不勞乎是正之也書序出於孔子
  㫖自有在詮次百篇之後將以歸於古學好古之
  僻又何辭焉
  朱子曰士龍書解其學問多於地名上著功夫
  臣/等謹案王應麟玉海宋咸平二年直講孫奭請
  摹印古文尚書音義與新定釋文並行即周顯徳
  六年田敏等校勘郭忠恕覆定之本季宣因之為
  訓
[146-4a]
傅寅禹貢説㫁四卷
 寅字同叔義烏人學者稱杏溪先生
  喬行簡序略曰同叔家故貧以教舉子為業乃能
  取古書天官地志律厯權度井田兵制分寸零整
  乗除抄忽之説究觀篤考窮日夜不愒無是書則
  多方從人借之月累嵗積遂取其書為之圖條列
  諸説而斷以已意
陳經書詳解五十卷
[146-4b]
 經字顯之一字正甫安福人慶元進士官至奉議郎
 泉州泊幹
魏了翁尚書要義十七卷序説一卷
 了翁見易類
陳大猷尚書集傳或問二卷
 大猷東陽人紹定進士由從仕郎厯六部架閣
錢時融堂書解二十卷
 時字子是淳安人受學於楊簡嘉熈中以丞相喬行
[146-5a]
 簡薦授祕閣校勘遷史館檢閲
趙善湘洪範統一一卷
 善湘字清臣濮安懿王五世孫仕至資政殿大學士
 封文水郡公贈少師
王栢書疑九卷
 栢字㑹之號魯齋金華人從祀孔子廟庭
  栢自序略曰聖人之經難讀者莫如書伏生之口
  授蝌蚪之變更孰能保其無誤此書所以難讀也
[146-5b]
  朱子於書止解典謨三篇而已後又有金縢召誥
  洛誥説及考定武成凡四篇學者猶恨不及見其
  全書孰知書之果不可得而全解也九峯蔡氏祖
  述朱子之遺規斟酌羣言而㫁以義理洗滌支離
  而一於簡潔然祛疑闡正之難朱子曰未詳曰脱
  簡者固自若也分章絶句之難朱子不肯句讀者
  亦未能盡通也况讀書至拙如予者豈能盡豁然
  於中哉諸儒之所能解予固幸因得而通之所不
[146-6a]
  能通雖諸儒極融化之妙交綴傅㑹屈曲將迎然
  亦終未能盡明也在昔先儒篤厚信古以為觀書
  不可因脱簡以疑經然伏生女子之口傳孰不知
  其訛舛聖人之經不可改伏生之言亦不可正乎
  糾其謬而刋其贅訂其雜而合其離或庶幾乎得
  復聖人之舊愚不自揆因成書疑九卷凡五十篇
  正文考異八篇藏之家塾以備探討
  朱彞尊曰漢儒於經文遇有錯簡斤斤守其師傳
[146-6b]
  不敢更易次第至宋二程子始更定大學篇而朱
  子遂分為經傳又取孝經考定繼是有更定雜卦
  傳者有更定武成洪範者餘亦不數見也魯齋王
  氏於詩書皆疑之多有更易書則於舜典舜讓於
  徳弗嗣下補入論語堯曰咨爾舜天之厯數在爾
  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禄永終二十四字又於
  敬敷五教在寛下補入孟子勞之來之匡之直之
  輔之翼之使自得之又從而振徳之二十二字餘
[146-7a]
  若臯陶謨益稷武成洪範多方多士立政皆更易
  經文先後而次第之觀者未嘗不服其精當然亦
  知者之過也
賀成大古洪範一本
 成大字季常仕履無攷
  成大自序略曰洪範自三八政以下紊亂無次因
  援朱子大學分經傳之列毎疇以禹之言為經以
  箕子之言為傳
[146-7b]
胡士行尚書詳解十三巻
 士行廬陵人官臨江教授
金履祥尚書表注二巻
 履祥字吉文號仁山蘭谿人師事王栢同登何基之
 門徳祐初徴為史館編修不至入元隠居教授以終
 至正中追諡文安從祀孔子廟庭事蹟具元史儒學
 傳
  柳貫曰仁山早嵗所著尚書章釋句解既成書矣
[146-8a]
  一日超然自悟擺脱衆説獨抱遺經復讀玩味則
  其節目明整脉絡貫通中間枝葉與夫謬訛一一
  易見因推本父師之意正句畫段提其章㫖與其
  義理之㣲事為之概考正文字之誤表諸四闌之
  外曰尚書表注而自序之

呉澄書纂言四卷經籍志作尚/書纂注六卷
 澄見易類
[146-8b]
  納喇性徳曰呉氏獨有今文置古文而不釋其見
  可謂卓矣至其考據詳博釐正錯簡咸皆確當學
  者將以明經祛惑于纂言一書必有取爾矣
許謙讀書叢説六卷
 謙字益之金華人從金履祥學儒者稱為白雲先生
 後諡文懿從祀孔子廟庭事蹟見元史儒林傳
  謙自序略曰自堯至襄王凡六十五君堯元年至
  襄二十八年厯年一千七百三十四而惟十八君
[146-9a]
  之世有之以亡書考之亦惟沃丁太戊仲丁河亶
  甲祖乙五君之世有書十篇耳自此二十三君之
  外其餘豈無出號令紀政事之言葢皆孔子所芟
  夷者緯書謂孔子求帝魁之書迄于秦穆凡三千
  二百四十篇雖其言未必實然有書者不止二十
  三君則明矣愚嘗謂聖人欲納天下于善惟示之
  勸戒而已于春秋嚴其褒貶之辭使人知所懼于
  書獨存其善使人知所法羿浞之簒夏幽厲之滅
[146-9b]
  周略不及之此則聖人之意可見矣
董鼎尚書輯録纂注六卷
 鼎字季亨鄱陽人
  鼎自序略曰朱子以尚書集傳之功未竟以屬九
  峯蔡氏既嘗訂定之則猶其自著也族兄介軒夢
  程親受業于勉齋黄氏槃澗董氏故再傳而鼎獲
  私淑焉釋經諸論多出朱子乃取訂定集傳為之
  宗而蒐輯語録于其次又増纂諸家之註有相發
[146-10a]
  明者并綴所見于後
  呉澄曰輯録纂注同異俱有所禆西伯戡黎其國
  葢在黎陽之地而非上黨壺闗之黎武王伐商兵
  度孟津必過黎陽先戡黎而後至紂都如齊桓伐
  楚先潰蔡而後入楚境也輯録引董銖叔重之問
  謂吾才老以戡黎為伐紂時事召誥三月甲子周
  公用書命庶殷侯甸男邦伯多士篇即其命庶殷
  之書也而舊注云多士作于紀洛次年之三月纂
[146-10b]
  注引陳櫟壽翁之説以此三月誥殷士為周王至
  洛之年周公居東二説兼存不以蔡之從鄭為然
  也略舉一二端則季亨之有功多矣
王天與尚書纂傳四十六卷
 天與字立大號梅浦安福人官臨江教授
  劉辰翁序略曰聞若稽古説三萬言又聞書解近
  年至四百家使人茫然不識其所謂得王君纂傳
  如逺遊半天下得路以歸如觀樂請止不願更有
[146-11a]
  是可嘉也
陳櫟書傳纂疏六卷
 櫟字壽翁號定宇休寧人事蹟具元史儒林傳
  櫟自序略曰尚書自有註解以來三四百家朱子
  晩年始命門人集傳之惜所訂正三篇而止今科
  舉書宗蔡傳固宜櫟不揆晚學三十年前科舉未
  興嘗編書解折衷將以羽翼蔡傳後又即蔡傳而
  纂疏之博采精究方克成編又自述折衷云予編
[146-11b]
  是書宗朱蔡采諸家附已見但不盡載蔡傳于前
  爾
陳師凱書蔡傳旁通六卷
 師凱家彭蠡故自題曰東滙澤其始末無攷
  師凱自序略曰朱蔡授受有傳鄱陽董氏因有輯
  録纂注一書然輯録特問答之多端纂注又専門
  之獨見殆未可由此以通本傳也傳中不無囁嚅
  齟齬况天文地理律厯禮樂兵刑龜䇿河圖洛書
[146-12a]
  道徳性命官職封建之屬未可以一言盡是以不
  厭瑣碎専務釋傳至于通而後止
  黄虞稷曰師凱至治辛酉為此書凡傳中所引名
  物度數必詳究所出有功蔡傳甚大
朱祖義尚書句解十三卷
 祖義字子田廬陵人
黄鎮成尚書通考十卷
 鎮成字元鎮邵武人以薦授江南儒學提舉未上而
[146-12b]
 卒
  鎮成自序略曰道徳仁聖統于心制作名物達于
  事統于心者先後古今脗合無二達于事者儀章
  器物因革無存故求帝王之心易而考帝王之事
  難二典厯象日月星辰律度衡量五禮六樂禹貢
  山川洪範九疇之類須一一理㑹令透葢讀書窮
  理即器㑹通乃學者之當務也余方授書兒輩取
  闗渉考究者薈萃抄撮或不可言曉者復繪為圖
[146-13a]
  以示之至衆家之説有所不通則附以己見如舊
  圖舊説已備者不復贅出其有未盡則隨條辨析
  焉
  納喇性徳曰通考紀尚書名物度數舉夫七政九
  疇六宗五里方州之貢賦水土律吕之長短忽㣲
  皆著其説説有未盡復系以圖彚集諸家而衷以
  己意詳且備矣
王充耘讀書管見二卷 書義矜式六卷
[146-13b]
 充耘字與耕吉水人元統進士同知永新州事母老
 歸養著是書卒未幾遭元末山棚之變從子光薦宻
 置是書複壁中以付其子吉
  無名氏序管見略曰是篇自㣲辭奥㫖及名物訓
  詁山川疆里靡不究竟辨析
  張雲章論書義矜式略曰延祐中以經義取士著
  有定式充耘主張題意率本功令而又自為經義
  名曰矜式存此猶見當時體製
[146-14a]
胡一中定正洪範二卷
 一中字允文諸暨人官紹興路參軍
  一中自序略曰魯齋王氏本心文氏草廬呉氏皆
  有考定本所見不同互有得失竊因括蒼鮑氏有
  定正武成之論以竹簡毎行十三字而定其差推
  之洪範則史氏之叙七行初一以下為疇之經大
  禹本文也以河圖九數為綱以洛書十數為目一
  五行以下亦禹所授之章水曰潤下以下則箕子
[146-14b]
  所釋之傳也二五事至福極皆然九章皆當析大
  禹之經箕子之傳支分節解脉絡貫通而八政五
  紀同傳五福六極亦然其文則因三先生而定各
  摭所長以正之非敢出于臆見云
陳悦道書義㫁法六卷
 自題曰鄒次不知何許人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四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