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14 欽定續文獻通考-清-嵇璜 (master)


[127-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二十七
 兵考
  郡國兵鄉兵/
宋寧宗嘉定二年十月命京湖制置司募逃卒及放㪚
忠義以補廂禁軍額
 至理宗紹定五年四月李日邁奏乞行下諸郡招選
 放散軍人驍勇可用者填廂禁軍闕額從之
[127-1b]
三年二月詔楚州武鋒軍嵗給累重錢如大軍例
  臣/等謹按此軍名見兵志禁軍門乾道之末諸州
  都統司各軍目内
四年六月更定四川諸軍軍額
七年六月置嘉定府邊丁二千人以備蠻命制置安撫
諸司給其費
 時籍土丁之壯健者二千人月廪之俾守諸寨蠻人
 聞知有備遂不敢輕出抄掠
[127-2a]
九年正月命諸州招填軍籍
十七年五月詔覈實兩淮京湖四川江上諸軍之數
 時國子司業劉爚接伴金使於盱眙軍還言兩淮之
 地藩蔽江南干戈盜賊之後宜加經理必於招集流
 㪚之中就為足食足兵之計臣觀淮東其地平博膏
 腴有陂澤水泉之利而荒蕪實多其民勁悍勇敢習
 邊鄙戰鬭之事而安集者少誠能經畫郊野招集㪚
 亡約頃畆以授田使無廣占抛荒之患列溝洫以儲
[127-2b]
 水且備戎馬馳突之虞為之具田器貸種糧相其險
 易聚為室廬使相保䕶聫以什伍教以擊刺使相糾
 率或鄉為一團里為一隊建其長立其副平居則耕
 有警則守有餘力則戰帝嘉納之至理宗寳慶三年
 知滁州趙范上書史彌逺曰有遏冦之兵有㳺擊之
 兵有討賊之兵今寳應之逼山陽天長之逼盱眙各
 増戍兵萬人遣良將統之此遏冦之兵也盱眙之冦
 素無儲蓄金人亦無以養之不過分兵擄掠而食當
[127-3a]
 量出精兵授以勇校募土豪出竒設伏以勦殺之此
 逰擊之兵也維揚金陵合肥各聚二三萬人人物必
 精將校必勇器械必利教閲必熟紀律必嚴賞罰必
 公其心術念慮必人人思親其上而死其長信能行
 此半年而可以強國一年而可以討賊矣或謂揚州
 不可屯重兵恐連賊禍是不然揚州者國之北門一
 以統淮一以蔽江一以守運河豈可無備哉善守者
 敵不知所攻今若設寳應天長二屯以扼其衝復重
[127-3b]
 二三帥閫以張吾勢賊將不知所攻而敢犯我揚州
 哉紹定三年范又為書告廟堂請罷調停之議一請
 檄沿江制置司調王明本軍駐泰興港以扼泰州下
 江之㨗徑一請檄射陽湖人為兵屯其半高郵以制
 賊後屯其半𤓰州以扼賊前一請速調淮西兵合滁
 陽六合諸軍圖救江西朝㫖乃許范刺射陽湖兵毋
 過二萬人就聴節制
  王萬傳曰萬通判鎮江府論屯戍曰戎司舊分地
[127-4a]
  戍守殿歩兵戍真陽六合鎮江兵戍揚楚盱眙建
  康馬司兵戍滁濠定逺都統司兵戍廬和安豐以
  至池司兵戍舒蘄巢縣江司兵戍蘄黄浮光地勢
  皆順皆以統制部之出外皆常有帥臣居内以本
  軍財賦葺營柵撫士卒備器械以故軍事常整辦
  遇警急則帥臣親統軍兵以行比乃有以建康馬
  帥而知黄州者都統而知光州者以池司都統而
  在楚州以鎮江都統而在應天者將不知兵兵不
[127-4b]
  屬將往往以本軍之財資他處之用以致營柵壊
  而莫脩士卒貧而莫給器械鈍而莫繕宜與盡還
  舊制
  名臣奏議曰禮部尚書魏了翁奏曰今凡江上諸
  軍皆非阜陵分𨽻之舊騎司之軍昔戍於滁濠定
  逺也今移之浮光建康戎司昔戍於安豐廬和也
  今移之泗水京口戎司昔戍於真掦楚泰高郵盱
  眙𤓰州塩城諸處也今置之新復諸郡池地戎司
[127-5a]
  昔戍於舒蘄巢縣也今置之淮東許浦諸處水軍
  昔處之近輔所以拱衛行都也今徙之東海自餘
  荆鄂四川軍分大抵皆非舊戍夫以京師之重獨
  有殿歩二軍而近境諸屯皆戍極邊殆非防㣲杜
  漸之意臣愚謂宜急循舊制凡沿江沿海之卒置
  之舊屯而以時戍邊庶幾連營列柵聲勢連亘可
  以擬緩急之須可以消奸慝之萌昔王黼童貫既
  得幽之空城即移舊邊之戍以守新邊及新邊既
[127-5b]
  棄舊境亦失往鍳明甚而今之新進少年獨未知
  懲創乎此新復之郡既未可保而上江之備已為
  之一空臣愚謂宜急循阜陵分𨽻之舊宿師於江
  南而分戍於淮漢庶幾根本先固人心不揺既可
  以厚重門之守又可以省分劵之費惟陛下曲留
  聖意
理宗紹定四年申嚴帥臣考州郡兵數
 臣僚言州郡有禁卒有壯城有廂軍有土兵一州之
[127-6a]
 財自足以給一州之兵比年尺籍多虚月招嵗補悉
 成文具盖州郡吝養兵之費所招無二三逃亡已六
 七宜申嚴帥臣於郡守到罷具兵額若干逃故若干
 招填若干攷其數而黜陟之
  汪綱傳曰綱提舉淮東常平上言曰州郡禁軍本
  非供役乃就糧外郡耳今不為戰鬭用乃使之供
  力役緩急戍守專倚大軍指日待更不安風土豈
  若土兵生長邊地墳墓室家人自為守耶當精擇
[127-6b]
  伉壯廣其尺籍悉𨽻御前軍額分擘劵給以助州
  郡衣糧之功大率如山陽武鋒軍制則邊面不必
  抽江上之戍江上不必岀禁閫之師生劵更番勞
  費俱息矣
  王霆傳曰霆為沿江制置幕官上言曰招募良家
  子不可以夤縁關節冒濫其間防守江面全藉正
  軍若義軍民兵特可為聲援耳而所謂大軍羸病
  者多兵械損舊豈不敗事調兵防江當於江岸創
[127-7a]
  屋居之使之專心守禦諸軍伍法既廢平居則無
  以稽其虚籍冒濫之弊糾其竄逸生事之人緩急
  則無以致其迸力向敵之志連其逃陣不進之心
  尉繚子所以著束部伍之令太公謂伍法為要者
  此也用兵不以人數多寡為勝負惟教習之精否
  則勝負之形可見矣
  王萬傳曰萬通判鎮江府論用兵曰當以五千人
  為屯每屯一將二長一大將一路又合一大將而
[127-7b]
  併合於制置為總統淮東可精兵三萬光黄可二
  萬東西夾擊而沿江制司㑹合肥兵共二萬以牽
  制行則結營陣止則依城壘行則齎乾糧止則就
  食州縣
嘉熈四年四川宣撫使孟珙條上流備禦
 珙言宜為籓籬三層乞創制副司及移關外都統一
 軍於䕫任涪南以下江面之責為第一層備鼎澧為
 第二層備辰沅靖桂為第三層峽州松滋須各屯萬
[127-8a]
 人舟師𨽻焉歸州屯三千人鼎澧辰沅靖各五千人
 郴桂各千人如是則江南可保矣
淳祐六年五月詔諸鎮募兵造舟置馬以嚴邊防
寳祐五年十一月詔京湖帥臣黄平清浪平溪分置屯

開慶元年正月詔戍蜀將士頻年戰禦暴露可憫命蒲
擇之從優犒師春防畢日即與更戍其輙逃師者從軍

[127-8b]
 時軍器少監牟子才言全蜀盛時官軍七八萬人通
 忠義軍為十四萬今官軍不過五萬而已宜招新軍
 三萬并撫慰田楊二家使嵗以兵來如此則蜀猶可
 保否則不出三年蜀必亡矣
度宗咸淳六年三月詔贑吉南安三郡立砦屯兵
 時三郡境數被冦雖有砦卒冦出没無時莫能相救
 詔即要衝立四砦砦屯兵百使地勢聫絡禦冦為便
 三郡擇將官領之
[127-9a]
雄淮軍
 寧宗開禧三年九月命淮西轉運司措置雄淮軍嘉
 定元年江淮制置司汰雄淮軍歸農淮東揀刺八千
 餘人以補鎮江大軍及武鋒軍之闕淮西揀刺二萬
 六千餘人以為御前定武軍
義士壯士
 寧宗時沈作賔知平江府請得節制許浦水軍詔可
 郡有使臣故海盗也作賔使招誘其黨既至慰勉之
[127-9b]
 又得強勇者幾千人置將以統之號曰義士復募郡
 城内外惡少亦幾千人號曰壯士衣糧器械皆視官
 軍而輕捷善鬭過之於是海盜不警市井無譁
民兵
 寜宗嘉定十七年趙范知揚州務脩軍政籍民為半
 年兵春夏在田秋冬教閲官免建砦而私不廢農理
 宗嘉熈二年十月淮東總領財賦知鎮江府吳潜言
 宗子趙時□集真滁豐濠四郡流民十餘萬團結十
[127-10a]
 七砦其強壯二萬可籍為兵從之度宗咸淳四年四
 月右正言黄鏞言今守邊急務非兵農合一不可一
 曰屯田二曰民兵川蜀屯田為先民兵次之淮襄民
 兵為先屯田次之此足食足兵良策也不報
  名臣奏議曰司令許應龍進故事曰臣聞民兵可
  用勝於官兵盖邊陲之民迫近敵境而間探素審
  從事鞍馬而弓矢素精兼屋廬妻子皆欲其保䕶
  其自衛之計尤切今為之糾合使之捍禦非特國
[127-10b]
  之利亦民之利也但區處民兵要必有法蠲其力
  而使之安教以技擊而使之熟擇其精鋭而重賞
  之則感激而思奮統以隅總而倡率之則緩急之
  足恃抑又有所當察者出戰則民兵當其鋒勝捷
  則官軍爭其賞既無所獲誰肯効力是以雖有民
  兵之名而末底安邊之績者其患實由於此必於
  奏凱之際為之分别官軍有功則賞官軍民兵得
  勝則賞民兵所行既公其誰不服比者官軍間有
[127-11a]
  敗䘐闕額未補若就沿邊招募於勢尤便盖其人
  精悍又習戰鬬使之戍守不惟省生劵之費又且
  無調發之勞一舉而兩得實因時權宜之長䇿也
  又中書舍人袁甫乞團結民兵劄子曰臣聞方今
  邊面之患在乎兵少而力分盖兵少則備疎力分
  則贍薄敵攻其虚如蹈無人之境本朝康定初契
  丹擾北元昊叛西可謂甚急矣始詔河北河東路
  強壯陜西京東西路新置弓手皆以二十五人為
[127-11b]
  團置團官四團為都置正副都頭各一人五都為
  指揮置使年二十係籍各置弓弩分番教習官日
  給糧二升河北在籍者二十九萬三千河東十四
  萬四千陜西亦十五萬而卒以此制西北兩路未
  聞事勢急遽之時而不可以行團結之䇿也臣之
  愚計謂宜急行下沿邊州郡舉行團結民兵之政
  其間或有規模已成者更須精加整葺務令縝宻
  如其未曽結習之地宜及今嚴加要束亟為措置
[127-12a]
  處處有保甲人人知固守無枵虚踈薄之患有周
  圍捍禦之功此實當今至大至急之務也
  臣/等謹按團結民兵之法詳見於知漢陽黄幹之奏
  其法以五家為一小甲五甲為一大甲四大甲為一團
  長一里之内總數團長為一里正一鄉之内總數
  里正為一鄉官一縣之地分為四隅每隅之内總
  數鄉官為一隅官以察奸慝以䕶鄉井幹為臨川
  令行之三年人以為便此即應龍所謂統以隅總
[127-12b]
  而倡率之亦即甫處處有保甲之説也
忠勇軍
 寧宗嘉定時知隨州吳柔勝築隨州及棗陽城招四
 方亡命得千人立軍曰忠勇軍廪以總所闕額營柵
 器械悉備理宗紹定四年七月詔制總諸帥戎司凡
 忠勇死義之家並與優給其有子才藝異衆者令赴
 樞宻院審視録用之
  臣/等謹按王圻續通考載參知政事李鳴復奏言
[127-13a]
  軍之有忠勇初以陜西弓箭手刺為之興洋曰義
  士金州曰保勝京西曰保捷而關中則謂之忠勇
  考兵志熈寧以後侍衛歩軍内有忠勇之名在成
  都則川陜間皆有之也
忠義軍
 寧宗嘉定二年四月江淮制置司言汝廬濠三州忠
 義軍歸農六月京湖制置司言放諸州新軍及忠義
 人歸農八年五月命利州路安撫司招刺忠義人十
[127-13b]
 年六月又招募京西忠義人十一年正月利州將麻
 仲率忠義人焚秦州永寧砦詔四川忠義人立功賞
 視官軍五月命四川制置司招進忠義人時淮東安
 撫司崔與之因滁有山林之阻創五砦結忠義民兵
 金侵淮西沿邊之民得附山自固金人自是疑設伏
 不敢深入
忠順軍
 寧宗時知棗陽孟宗政招唐鄧蔡壯士二萬餘人號
[127-14a]
 忠順軍命江海總之衆不安制置司以宗政子珙代
 海珙分其軍為三衆乃帖然
茶商軍
 寧宗時湖北茶商羣聚暴横峽州教授鄭清之白總
 領何炳曰此輩精悍宜籍為兵緩急可用炳亟下召
 募之令趨者雲集號曰茶商軍後多頼其用
防江軍寜淮軍
 理宗紹定初知建康趙善湘創置
[127-14b]
招信軍
 理宗紹定五年十月金將以盱眙軍來降改為招信
 軍
忠衛軍先鋒軍
 理宗端平元年十一月京湖制置司創鎮北軍詔以
 襄陽府駐劄御前忠衛軍為名嘉熈三年正月知岳
 州孟珙復襄陽奏襄樊為朝廷根本非甲兵十萬不
 足分守乃以蔡息降人置忠衛軍襄郢降人置先鋒
[127-15a]
 軍又開慶元年孫子秀知常州淮兵數百人浮寓貢
 院給餉不時死者相繼子秀請於朝創名忠衛軍置
 砦以居
&KR1063
 理宗嘉熈元年知臨安府趙與懽招刺三千人為忠
 &KR1063
寧武軍飛鶻軍
 理宗嘉熈四年四川宣撫使孟珙招集麻城縣巴河
[127-15b]
 安樂磯管公店淮民三百五十有九人皆沿邊經戰
 之士號寧武軍又回鶻愛里八都魯帥壯士百餘老
 稚百一十五人馬二百六十匹來降創飛鶻軍
忠義軍虎翼軍
 理宗嘉熈四年十一月詔荆鄂都統制張順以私錢
 招襄漢潰卒創忠義虎翼兩軍及援安慶池州有功
 特予官兩轉
山水寨
[127-16a]
 理宗淳祐三年六月資政殿學士知温州趙與懽乞
 廢併諸寨増置鎮海寨兵以備倉猝從之十年十月
 詔淮西疆埸延袤八百餘里近令沿江制司團結耕
 屯漸已就緒但制閫置司江南相去差逺可令淮西
 提舉李子逹就司空山創司提舉本路山寨
  王圻曰李鳴復奏曰寨之有家計向者吳玠實創
  之岷曰仇池鳯曰秋防原階曰楊家崖成曰董家
  山是四者皆有險可恃有泉可飲又為之糧以食
[127-16b]
  為之屋以居無事則寓於州有事則歸於寨其為
  慮盖甚悉也古人設險守國殆不過此吳曦之變
  以後邊帥欲築城以為守而家計寨之實遂廢曩
  時蜀帥又欲列柵以為固而山寨之役遂興夫謂
  之山寨與前所謂家計寨若類矣而實非也盖家
  計寨凡四擇地利之絶險者為之而山寨則為數
  七十無其險也家計寨之設乃官與民相保聚其
  力足以捍敵而山寨則家自為活無其力也彩畫
[127-17a]
  成圖但詫觀美多張虚勢無補實用是驅之使就
  死地也以山寨之受禍也而併與其足以避禍者
  廢而不葺亦未之思耳臣謂家計寨宜復舊者此
  也
武勝軍
 理宗淳祐四年七月詔收沿淮失業壯丁為武勝軍
 以五千人為額
威敵軍
[127-17b]
 理宗景定二年知潭州汪立信以潭為湖湘重鎮創
 威敵軍所募精鋭數千人後頼其用
 是年襄陽被圍急立信移書賈似道曰内郡何事乎
 多兵宜盡出之江干以實外禦算見兵可七十餘萬
 人老弱柔脆十分汰二為選兵五十餘萬人而沿江
 之守則不過七千里若距百里為屯屯有守將十屯
 為府府有總督其尤要害處輙參倍其兵無事則汎
 舟長淮往來㳺徼有事則東西齊奮戰守並用刁斗
[127-18a]
 相聞餽餉不絶互相應援以為聫絡選宗室親王忠
 良有幹用大臣立為統制分東西二府以蒞此上䇿
 也
鎮邊軍
 度宗咸淳元年三月京湖制置司創置
武鋭軍
 度宗咸淳五年兩淮制置司李庭芝募汴南流民二
 萬餘人屯駐揚州號武鋭軍
[127-18b]
武定軍
 恭帝徳祐元年十一月元兵既破廣徳軍陳宜中倉
 皇發臨安民年十五以上者皆籍為兵號武定軍
  臣/等謹按宋末有生劵軍熟券軍度宗咸淳九年/四川制司有言
  戍兵生劵人之語當即召募/之民兵也熟券事無可徵請糧軍通事軍通事/軍宋
  以招納北地/䝉古人為之福建畬軍手號軍手記軍湼手軍此/三
  軍當異名而同實恭帝初有執民為兵/盡湼刺之之事湼刺本宋時舊制也江南鹽徒
  軍土兵之名宋史中皆不詳載元史中每有宋亡
[127-19a]
  後招集其遺軍之事今摘録其名於此
  又按兵志載熈寧以後之制凡河北至四川十二
  路歩軍騎軍之額其總名如河北改號崇勝四川
  改號克寜之類通考皆已載入而其各指揮之名
  考史文於分注中皆無中興以後故皆不載而備
  録建炎後禁廂二條於左以補通考所未備
  建炎後禁廂兵威果安吉嘉興杭平江常嚴鎮江紹興/慶元温台婺處隆興江寜國南康
  潭永衢道邵武建寧/南劍全福興化漳汀全捷中興立杭婺安吉平江/泉鎮江紹興慶元寜國
[127-19b]
  寳應/福雄節杭安吉嘉興平江常嚴温鎮/江紹興江隂慶元台婺處武衛鎮江/紹興
  温婺/潭威捷杭温鎮江/紹興婺潭雄捷中興立/紹興威勝中興立寳/慶慶元
  翼虎中興立/隆興雄畧中興立吉潭永衢/隆興全福廣容忠節中興立/隆興撫
  臨江寧國江建/昌興國南康武雄撫隆興江建昌吉興國/南安袁臨江寜國南康靖安
  中興立/全寳慶靜江桂陽郴/衡道金廣節中興立邵武福漳/建寜南劍興化汀廣二
  廣三指揮中興/立全親効中興/立廣澄海廣循連南雄封英/徳南恩恵潮藤容
  賀徳慶昭/高欽雷
  建炎後廂兵武嚴宣効壯役中興/立備軍中興/立神衛
[127-20a]
  剩員𨽻侍衛步軍/中興𨽻廂軍廣豐倉剩員中興/立廣効中興有/揀中廣
  効在廣効立字按/立字當作上御營喝探中興在/京師武和開封一/指揮中
  興左右二/指揮在京武肅中興在/京師忠靖一指揮開/化屬步軍奉化屬步/軍三
  指揮中興有揀中/奉化在奉化上勁勇在/京崇勝一指揮中興有揀/中崇勝在崇勝上
  雄猛一指/揮保寧中興有揀中保/寧在保寧上寧淮中興在/淮南捍江
  杭/宣節中興在寳慶潭永武岡/郴衡全桂陽靖道沅効勇中興江/東西保節
  中興五/指揮克寧中興/四川寧江中興立/一指揮清化中興/廣西牢城諸/州
  以待有罪/配𨽻人崇節中興杭安吉平江江隂常嚴鎮江/温慶元台婺江東西 按奉化本
[127-20b]
  京東路總軍名勁武本京西路總軍名崇勝本河/北路總軍名雄猛本河東路總軍名保寧本陜西
  路總軍名寕准本淮南路總軍名宣節本荆湖路/總軍名効勇本江南路總軍名保節本福建路總
  軍名克寧本四川路總軍名清化本廣南路總軍/名崇節本兩浙路總軍名皆見史志與通考自中
  興之後京東京西河北河東陜西五路之地皆已/屬金故此五路軍名分注中並不書其在何地大
  約地既失而軍名尚存耳餘諸軍皆各著其地與/前各路相合惟福建仍屬宋地而保節不書地名
  當是偶/遺之耳開江中興/平江横江中興平/江杭寧節中興台福寧/國建寧靖
  清務中興/婺山場中興/婺効勇中興隆興撫贑建昌興/國南安袁吉臨江寧國
  南/康靖安中興立潭/永常徳靜江二指/揮威果見禁/軍雄畧中興/四指
[127-21a]
  揮/澄海中興武/岡全豐國監中興立/建寧駕綱中興/立長運中/興
  立/脩江中興/杭都作院中興/杭小作中興/立杭清河閘中興/立杭
  開湖司中興/立杭北城堰中興/立杭西河廣濟中興/立杭樓店務
  中興/立杭長安堰閘中興/立杭壯城帥府望/郡立之鼓角匠船務中/興
  立杭役按自豐國監以及在杭諸軍皆所以備給/使工 之事非可用以戰守者今以其亦為軍名
  故依史志/備列之
  又按兵志所載建炎後鄉兵皆已載馬端臨考通/考
  於南渡後所列鄉兵之目核之兵志惟少槍杖手/與湖南鄉社二軍然通考已於北宋時類叙之矣
[127-21b]
  福建槍杖手通考言紹興五/年罷之兵志中失載此語兵志於光宗寧宗而
  後鄉兵之制絶無紀載惟書山水砦兵亦詳列於
  左
  建炎後砦兵兩浙西路臨安府十三砦外沙海内/管界茶槽
  南蕩東梓上管赭山黄/灣砍石奉口許村下塘安吉州七砦管界安吉秀/塞吕小幽嶺
  下塘北/豪臯塘平江府八砦吳江吳長許浦福山/白茅江灣楊林角頭常山五
  砦管界小河馬/跡香蘭分界江隂軍二砦申港/石牌嚴州五砦威平/港口
  鳯林茶/山管界兩浙東路慶元府十砦浙東結琦三姑管/界大嵩海口白峯
[127-22a]
  岱山鳴/鶴公塘温州十三砦城下管界館頭青奥梅奥鹿/西浦門南監東北三尖北監
  小鹿/大荆台州六砦管界亭塲吳都/白塔松門臨門處州二砦管界/梓亭
  南東路南康軍五砦大孤山水陸四/望山河湖左望江南西路隆
  興府七砦都廵鄔子松門港/口定江杉甫管界撫州七砦城南㑹田/樂安鎮馬
  旗歩招/擕湖平江州六砦管界江内茭石馬/當城子頭孤山興國二砦池/口
  □/湖袁州四砦都巡四縣/管界白斜臨江軍三砦水軍水/陸管界吉州
  十六砦富田走馬塍永和鎮觀山明徳沙溪西平/山楊宅栗傳禾山勝鄉造口秀洲新砦北
  鄉黄/茅峽荆湖南路永州三砦都廵同巡/衡永界寳慶三砦黄/茅
[127-22b]
  西縣/盧溪郴州五砦管界安福清/要赤石上猶武岡軍十砦三門石/查真良
  岳溪臨口闗峽黄/石新寧綏寜永和道州四砦管道寧逺/江華永明金州四砦
  上軍角口/吉寜平塘福建路邵武軍十砦同巡檢大寺水口/永安明溪仁壽西
  安永平軍/口梅口建寜府七砦黄琦籌嶺盆亭麻/沙水吉苦竹仁壽南劍州
  八砦滄峽洛陽浮流巖前/同巡仁夀萬安黄土泉州五砦都巡同巡石/井小兠三縣
  福州四砦辜嶺甘蔗/五縣水石興化軍二砦同巡/巡鹽漳州二砦
  同巡/虎嶺廣西路賀州二砦臨賀/富川昭州四砦昭平雲峒/酉嶺直山
  欽州二砦西縣/管界
[127-23a]
遼太祖神冊元年十二月收山北八軍
太宗大同元年魏博節度使趙延壽請以晉降卒戍南
邊從之
 時晉軍降者二三十萬人遣杜重威將之南行及河
 帝以兵衆恐為變欲悉擁而納之河流以言者諌而
 止次陳橋久雪士卒凍餒咸怨重威相聚而泣帝意
 猶欲誅之延壽請盡徙其家於恒定雲翔之間每嵗
 分畨使戍南邊可以無患帝悦而從之
[127-23b]
聖宗統和初總南面軍務耶律休格均戍兵立更休法
四年十一月置諸部監勒所部各守營伍毋相錯雜
興宗重熈初西北路招討使耶律達嚕請减軍籍三千
二百八十人
十五年七月籍諸路軍
二十年十月括諸道軍籍
道宗清寧二年六月命有司籍軍補邊戍
四年三月募天徳鎮武東勝等處勇捷者籍為軍
[127-24a]
大安九年十月遣使籍諸路兵
天祚帝天慶四年詔中京上京長春遼西四路計户産
出軍
 時初敗於女直召南府宰相張琳付以東征事琳以
 軍國大計舊制漢人不與辭不允乃奏曰前日之敗
 失於輕舉若用漢兵二十萬分道進計無不克者帝
 許其半仍詔中京等四路計户産出軍時有起至二
 百軍者生業蕩㪚民甚苦之四路軍甫集尋復遁去
[127-24b]
五年六月籍諸路兵有雜畜十頭以上者皆從軍
  契丹國志曰高永昌叛於渤海使張琳討之始招
  所謂轉户軍盖遼東渤海乃夙所仇若其轉户則
  使從良庶幾捐軀奮命命下得兵二萬餘
七年十二月遣伊勒希巴扎拉與太公鼎諸路募兵
  契丹國志曰耶律淳僣號之初漢軍多而畨軍少
  蕭幹建議籍東西奚二千餘人及嶺外南北大王
  伊實王皮室伊喇司遼民竄山谷沙漠間者令州
[127-25a]
  縣招之得萬餘户户選一人為軍支贍家錢三十
  貫謂之瘦軍
大首領部族軍
 遼時親王大臣體國如家征伐之際往往置私甲以
 從王事大者千餘騎小者數百人著籍皇府國有戎
 政量出三五千騎留餘兵為部族根本有太子軍偉
 王軍永康王軍千越王軍麻答軍五押軍
衆部族軍
[127-25b]
  臣/等謹按約尼九帳族横帳三父房族國舅帳巴
  哩伊蘇濟勒族國舅部族此營衛志中標曰内四
  部族者也此外衆部族兵衛志云分𨽻南北府守
  衛四邊頋以營衛志中所列㕘考不無同異今㨿
  二志互為証訂詳列於左
𨽻北府者二十八部
 侍從宫帳者奚王府部
 鎮南境者五院部六院部兵衛志言北王府錫哩軍/南王府錫哩軍即五院六
[127-26a]
 院部所云南北府乃南北大王府實皆屬北宰相府/也奚王府部五六院部與南府所屬之伊實部所謂
 四大王府為/大部族也
 屬東北路招討司者威部
 屬東北路統軍司者奚六部初奚有五部曰約囉伯
 特敖拉美嘉綽里特降於太祖號五部奚天賛八
 年又置托輝部遂號六部奚聖宗合敖拉美嘉托輝
 三部為一専號敖拉部特置南尅部北尅部以足六
 部之數
[127-26b]
  臣/等謹按此奚王府六部即所謂侍從宫帳之奚
  王府部也既云侍從宫帳為大部族何列於小部
  族而屬東北路招討司乎考營衛志云敖拉部自
  統和十二年合三部為一本屬奚王府聖宗分置
  又云統和二年此二年當是/十二年之誤以奚府二尅分置南
  北二部又云綽里特部居潭州北約囉部居潭利
  二州間伯特部松山平州之間又云奚王和碩鼐
  討烏舍敗績籍六部𨽻北府以此度之當是未分
[127-27a]
  置以前専備侍從宫帳不屬統軍司所轄及後或
  合或分之後始屬東北路或仍有兼侍從者未可
  知也綽里特部兵衛志中不載當是偶遺之耳
 屬東北路統軍司者又有圖嚕部珠展達嚕噶部河
 西部
  臣/等謹按營衛志又有巴爾斯布古徳部聖宗置
  𨽻北府屬東北路統軍司戍境内居境外兵衛志
  中不載不知何故
[127-27b]
 屬西北路招討司者圖嚕卜部室韋部阿雅女直部
  臣/等謹按兵衛志西北路招討司所屬止此三部
  營衛志中又有圖嚕卜室韋部本名大小二黄室
  韋户太祖置為二部𨽻北府屬東北路統軍司戍
  泰州東北又有納喇諾觀部營衛志云與圖嚕卜
  室韋部同節度使戍泰州東百官志北面部族官
  中亦有此部名兵衛志中皆不載
 屬西南路招討司者納喇部烏庫哩部營衛志作烏/爾古納喇部
[127-28a]
 亦曰湼/離部納喇永安部黙古斯部吉達部鼐竒特唐古
 部呼喇唐古部自納喇永安以下營衛志皆作屬西/南面招討司面字與路字其義當同
 也/
 屬黄龍府都部署司者烏延突厥部阿雅突厥部北
 唐古部營衛志又云南唐古部聖宗/置𨽻北府兵衛志則屬南府五國部博和哩/國博諾
 國鄂羅木國伊埓圖國伊哷呼/國皆於聖宗時來附合置為部
 屬烏爾古徳哷勒統軍司者達嚕特迪里部
 戍威烏爾古部者北徳哷勒部
[127-28b]
  臣/等謹按營衛志中又有圖吉部其初由圖嚕/卜部分出𨽻
  南府亦戍威烏爾古部兵衛志𨽻南北中皆不載
𨽻南府者十六部
 鎮駐西南境者伊實部
 屬西南路招討司者匹勒部此㨿兵衛志書營衛志/則云𨽻北府屬西北路
 招討司末/知孰是達勒達徳哷勒部匹勒達嚕噶部伊徳女
 直部伊徳女直營衛志止言/𨽻南府缺屬其路句
  臣/等謹按營衛志又有阿敦烏爾古部聖宗置𨽻
[127-29a]
  南府屬西南面招討司戍黒山北兵衛志中不載
  不知何故
 屬西北路招討司者卓時部
 屬東北路統軍司者㙮瑪布古徳部
 屬東北路女直兵馬司者伊實阿爾威部
  臣/等謹按兵衛志於伊實阿爾威部下有自東京
  都部署司至伊實阿爾威部衍文六行
 屬東京都部署司者卓特阿爾威部揚珠部按營衛/志云薩
[127-29b]
 拉噶部掦珠部諾延昭部本皆奚之三營降於太祖聖/宗各置為部皆𨽻南府以備畋獵之役薩拉噶居澤
 州東揚珠部居潭州南皆不言所屬諾延昭部不言/其居而言屬東京都部署司兵衛志則東京都部署
 司下止揚珠一部而薩拉噶則屯駐本境/諾延昭部缺焉其異同處無可詳考刷部克珍部
 戍倒塌嶺者鄂博庫部
  臣/等謹按營衛志鄂博庫部不言何屬止云與薩
  拉噶三部同居望雲縣東又有特哩特黙部聖宗
  所置𨽻南府戍倒塌嶺居槖駞岡兵衛志中又不
  載其中必有錯誤無可詳考
[127-30a]
 屯駐本境者薩拉噶部南唐古部色克圖部
  臣/等謹按南唐古部營衛志云𨽻北府色克圖部
  營衛志亦云𨽻北府居慈仁縣北屬東北路統軍
  司與兵衛志異末知孰是
  又按營衛志云太祖以約尼氏舊部族分置者十
  部増置者八聖宗以舊部族置者十六増置十八
  合之當得五十二部兵衛志分𨽻南北府者止四
  十四部凡兵衛志所無者今皆増入按語内而其
[127-30b]
  缺載之故則無可考
  又按營衛志有遼國外十部曰烏爾古部徳哷勒
  八部威古特部輝發部頁穆部武都温部特爾格
  部回鶻部長白山部博囉滿達部不能成國附庸
  於遼時叛時服猶唐人之有羈縻州則其兵卒當
  亦非常供遼所驅䇿者也
五京鄉丁
 上京臨潢府統轄有丁一十六萬七千二百
[127-31a]
 東京遼陽府統轄有丁四萬一千四百
 南京析津府統轄有丁五十六萬六千
 西京大同府統轄有丁三十二萬二千七百
 中京大定府統轄丁籍莫考可見者三韓縣丁一萬
 已上五京民丁可見者一百一十萬七千三百為鄉
 兵
屬國軍
 遼屬國可紀者五十有九朝貢無常有事則遣使徵
[127-31b]
 兵或下詔專征不從者討之助軍衆寡各從其便無
 常額
  臣/等謹按屬國軍其目皆見兵衛志及百官志中
  北面屬國官此不備列
邊境戍兵
 東京至鴨緑西北峯為界黄龍府正兵五千咸州正
 兵一千
 東京沿女直界至鴨緑江軍堡凡七十各守軍二十
[127-32a]
 人計正兵一千四百
 來逺城宣義軍營八太子營正兵三百大營正兵六
 百蒲州營正兵二百新營正兵五百加陀營正兵三
 百王海城正兵三百栁白營正兵四百沃野營正兵
 一千
 神虎軍城正兵一萬太康十年置
 右一府一州二城七十堡八營計正兵二萬二千
  臣/等謹按以上所列邊境戍兵皆東境邊戍備高
[127-32b]
  麗女直者也史志不能詳載各邊軍數故云其立
  國規模布置簡要舉一可知三邊
  又按百官志北面邊防官中其軍名可志者長春
  路諸司内有黄龍府鐵驪軍軍召亦見重熈/九年十一月紀南京
  諸司内有侍衛控鶴燕京禁軍南皮室軍北皮室
  軍西京諸司内有金肅軍西北路諸司内有契丹
  軍吐渾軍舒嚕軍禁軍奚王府舍利軍大室韋軍
  小室韋軍北王府軍特們軍羣牧軍宫分軍西北
[127-33a]
  路金吾軍西北路禁軍東路諸司内約囉等十軍
  凡此官名中之帯軍名者或有専見於此如金肅
  軍之類或有共見他處如禁軍侍衛控鶴皮室軍
  室韋軍之類皆用以防邊者也
  又按契丹國志渤海有子弟軍天慶四年八月遣
  海州刺史高仙壽統渤海子弟軍三千人應江寜
  援是也
金太祖天輔二年三月命羅索為萬户戍黄龍府
[127-33b]
 羅索言黄龍府地僻且逺宜重戍守乃命合諸路穆
 昆以羅索為萬戸鎮之
熈宗天眷二年詔諸州郡不得從元帥擅使僉軍俟見
御畫牌劄方許僉發
 時宗盤達蘭謀叛之後故有是詔
海陵貞元元年遷都於汴後遂徙上京路太祖遼王宗
幹秦王宗翰之明安併為哈濟明安及右諌議沃哩布
明安太師朂宗正宗敬之族處之中都鄂倫和尚呼喇
[127-34a]
三國公太保昂詹事烏里頁輔國博勒和定逺蘇勒庫
杲國公伯特八明安處之山東阿嚕之族處之北京諳
達族屬處之河間
二年命兵部尚書蕭仲㳟等與舊軍皆分𨽻諸總管府
節度使授田牛使之耕食以蕃衛京國
正隆四年二月調諸路明安穆昆軍年二十以上五十
以下者皆籍之雖親老丁少亦不許留侍
 時他使者惟恐不如詔書得數多獨富察世傑往海
[127-34b]
 蘭路得數少海陵怪問之對曰海蘭地接高麗今若
 多籍其丁即有緩急何以為備海陵喜曰他人用心
 不能及也尚書令諾延温都思忠言山後契丹諸郡
 恐未可盡起不聴
五年七月遣使僉諸路漢軍
六月四月遣使徵諸道兵
 以將南伐立三道都統制府及左右領軍大都督將
 三十二軍以神䇿神威神捷神鋭神毅神翼神勇神
[127-35a]
 果神畧神鋒武勝武定武威武安武捷武平武成武
 毅武鋭武掦武翼武震威定威信威勝威捷威烈威
 毅威震威畧威果威勇為名軍置都總管副總管及
 巡察使各一員
  大金國志曰時聚兵將南征令户部尚書梁球兵
  部尚書蕭徳温先計女直契丹奚家三部之衆不
  限丁數悉僉起之凡二十四萬壯者為正軍弱者
  為伊勤希一正軍一伊勒希副之類為一十二萬
[127-35b]
  又中原漢兒與渤海軍總一十七路惟中都路造
  軍器河南路修汴京免僉外其一十五路每路一
  萬通為二十七萬效唐制分二十七軍軍數一定
  遂以百户為穆昆千戸為明安萬戸為統軍其統
  軍則有正副諸軍悉令畨漢相兼無獨用一色人
  者
  𤓰爾佳呼喇傳曰正隆末山東盗起山東路統軍
  司選諸軍八百人作十謀克命行軍𤓰爾佳呼喇
[127-36a]
  將之與驍騎軍皆𨽻㸃檢司
  思敬傳曰大定二年思敬以副元帥經畧山東初
  明安穆昆屯田山東各隨所受地主㪚處州縣世
  宗不欲明安穆昆與民户雜處欲使相聚居之遣
  戸部郎中完顔讓往元帥府議之思敬與山東路
  總管圖克坦克寧議曰大軍方進伐宋宜以家屬
  權寓州縣量留軍衆以為備禦俟邊事寧息明安
  穆昆各使聚居則軍民俱便還奏帝從之其後遂
[127-36b]
  以明安穆昆自為保聚其田土與民田犬牙相入
  者互易之
世宗大定三年詔河北山東等路所僉軍有父兄俱亡
亡字疑已/字之訛充甲軍子弟又為伊勒希恐其家更無丁男
有誤農種與免一丁以驅丁充伊勒希無驅丁者於本
明安穆昆内騐富強有驅丁者僉充
五年與宋和好已定罷兵命元帥府諸新舊軍以六萬
人留戍餘並放還
[127-37a]
 布薩忠義奏官軍一十七萬三千三百餘人留馬歩
 軍一十一萬六千二百屯戍帝曰今已許宋講好而
 屯戍尚多可除舊軍外選馬一萬五千伊勒希稱是
 歩軍虞候司軍共選一萬五千及僉發軍一萬與舊
 軍通留六萬富強丁多者摘留貧難者伊勒希官給
 富者就用其奴其存留馬歩軍於河北東西大名府
 率賔呼爾哈㑹寧咸平府濟州東京哈斯罕等路軍
 内揀取其西南西北招討司臨潢府泰州北京博索
[127-37b]
 海蘭山東東西路並行放還
十二年徙東北等戍邊漢軍於内地
十七年遷西南西北招討司契丹餘黨於烏庫哩實壘
部及上京之地又以兩路招討司及烏庫哩實壘部族
臨潢泰州等路分置堡戍
 初𠫭知政事宗叙嘗請募貧民戍邊屯田給以廪粟
 貧者無艱食之患而富家免更代之勞得專農業
 帝善其言而末行也至是帝謂宰臣曰戍邊之卒嵗
[127-38a]
 冒寒暑往來畨休以馬牛往戍往往皆死且奪其農
 時敗其生業朕甚憫之朕欲使百姓安於田里而邊
 圉強固卿等何術可以致此左丞相赫舎哩良弼曰
 邊地不堪耕種不能久戍所以畨代耳帝曰卿等以
 此急務為末事耶往嵗𠫭政宗叙嘗為朕言此事若
 宗叙可謂盡心於國家者矣今以兩路招討司烏庫
 哩實壘部族臨潢泰州等路分置堡戍詳定以聞
十八年命部族乣軍分番守邊
[127-38b]
二十年詔戍邊軍士年五十五以上許以其子及同居
弟姪承替以奴代者罪之
二十一年三月詔遣大興尹完顔托果斯遷河北東路
兩明安
 帝曰朕始令移此欲令與女直户相錯安置久則自
 相姻親不生異意此長久之利也今者伊瑪河明安
 相錯以居甚符朕意而約羅河明安不如此可再遣
 兵部尚書張納延按視其地以雜居之
[127-39a]
二十三年遣刑部尚書伊喇慥遷山東東路八穆昆處
之河間其棄地以山東東路特赫河明安下扎哈穆昆
額勒敏鄂勒歡明安下錫布穆昆佛們山穆昆九村人
戸徙於瑠僧安和二穆昆之舊地其未徙者之地皆薄
惡且鄰冦遣使詢願徙者相可居之地圖以進
二十四年十一月尚書省奏徙率賔呼爾哈三明安二
十四穆昆以實上京
 時以上京刷和倫之地廣而腴遣刑部尚書烏哩頁
[127-39b]
 出府庫錢以濟行資牛畜遷速頻一明安呼爾哈二
 明安二十四穆昆以實之盖欲上京兵多他日可為
 緩急之備也二十五年四月又詔於率賔呼宗哈兩
 路明安下選三十穆昆為三明安移置於率督畔窟
 之地以實上京
 是時多易置河北山東所屯之舊括民地而為之業
 户頒牛而使之耕畜甲兵而為之備乃大重其權授
 諸王以明安之號或新置者特賜之名宗室户百七
[127-40a]
 十明安二百二穆昆千八百七十八東北路部族乣
 軍曰徳哷勒部曰唐古部二部五乣其他又有珠嚕
 部族烏爾古部族實壘部族䝉古部族竒嚕部族布
 㙮布部族西北西南二路之乣軍曰蘇穆坦乣曰伊
 埓圖乣曰古勒敦乣曰唐古乣曰哈瑪爾乣曰穆騰
 乣曰䝉古乣曰荗乣曰呼敦乣凡九其諸路曰海蘭
 曰扶餘曰博索曰率賔曰呼爾哈曰伊蘭伊蘭後廢
 皆在上京之鄙或置總管府或置節度使領之
[127-40b]
二十六年十月詔増河防軍數
章宗明昌三年七月詔増北邊軍千二百人分置諸堡
泰和四年六月罷西北路鎮防十三千戸
六年四月盡徵諸道籍兵
 時河南統軍司奏請益兵備宋詔平章政事布薩揆
 為河南宣撫司籍諸道兵
十一月起河南民兵十七萬入淮十萬入荆襄又起河
北十萬戍居庸闗及韓水大鷄川以防北邊
[127-41a]
衛紹王大安三年十二月僉陜西兩路漢軍五千人赴
中都
 時又選籍山西士為兵
宣宗貞祐二年正月都提控李英令壯士李雄等招募
軍民旬日得萬餘人擇衆所推服者領之
  伊喇托卜嘉傳曰伊喇托卜嘉為彰化軍節度使
  上言河東地險人勇歩兵為天下最可盡調以戍
  諸隘從之自是河東郡縣屯兵少不可守矣
[127-41b]
三年四月遣使同山西宣撫司選其民勇健者為軍又
諭田琢留山西流民少壯者充軍
 時朝廷欲起代州戍兵五千宣撫使胥鼎上言嶺外
 軍已皆南徙代為邊要正宜益兵保守今更損其力
 一朝兵至何以待之平陽以代為籓籬豈可撤去尚
 書省奏宜如所請詔從之
八月分渭南州郡歩兵屯平原令宣撫使治邠州副使
治同州之澄城以統之更以歩騎守㳂渭諸津又増歩
[127-42a]
軍萬人戍京以西四萬戍京以東
十月以同華舊屯陜西兵及河南所移歩騎舊𨽻陜州
宣撫司者改𨽻陜西行省
 初同華舊屯陜西軍及河南歩騎九千餘人皆𨽻陜
 州宣撫使永錫至是丞相布薩端奏潼闗之西皆陜
 西地請此軍𨽻行省緩急可使朝廷從之
十一月詔河北西路宣撫副使田琢徙其兵屯陜
 時河北行省侯摯入見奏河北兵食少請令河北宣
[127-42b]
 撫副使田琢汰遣老弱就食歸徳琢奏此輩嶺外失
 業父子兄弟合為一軍若離而分之定生他變乞以
 全軍南渡或徙衛州防河詔盡徙屯陜
四年四月罷河北瀕河州縣寨官
 監察御史陳規上言河北瀕河州縣率距一舍為一
 寨籍居民為兵數寨置總領官一人並以宣差從宜
 為名其人大抵皆閑官義軍之長偏禆之屬尤多無
 頼輩徵逐宴飲取給於下日以為常及敵至則伏匿
[127-43a]
 不出敵去騷動如初臣謂宜皆罷之苐委宣撫司從
 宜措畫足矣制可
十月詔宿糧州縣屯兵其僉民為兵者就署隊長以自
防遏
 時元兵取潼闗次嵩汝間御史臺請以陜西兵扼拒
 潼闗與右副元帥富察伊爾必斯為犄角之勢選在
 京勇敢之將十數人各付精兵數千隨宜伺察且戰
 且守復諭河北亦以此待之詔付尚書省平章政事
[127-43b]
 珠格高琪奏曰臺官素不習兵備禦方畧非所知也
 遂寢高琪止欲以重兵屯駐南京以自固州郡殘破
 不復恤也
 是月招撫使完顔仲元上書陜西一路最為重地潼
 闗禁坑及商州諸隘俱當預備向者中都居庸最為
 要害乃由小嶺紫荆遶出我軍腹背受兵卒不能守
 近日由禁坑出遂失潼闗當選精兵分地戍之其後
 乃置秦藍守禦
[127-44a]
十二月勅諸州縣僉籍軍民以備土冦
興定元年十二月籍瀕河埽兵
三年閏三月以南伐師還罷南邊州郡籍民為兵者
 時翰林直學士行三司事李復亨上言近日興師伐
 宋恐宋人乘虚掩襲南鄙故籍邊郡民為軍今大軍
 已還乞罷遣歸本業從之
四月選陜西歩騎精鋭六千人實京兆又選精鋭六萬
分屯平凉涇邠乾耀等州
[127-44b]
八月命樞密遣官簡嶺外諸軍之武健者養之彰徳邢
洛衛濬懐孟等處城弱者罷遣
五年十月分京畿戍卒萬二千河中民兵八千以許州
元帥赫舍哩鶴壽將之屯潼闗西
  陳規傳曰貞祐四年七月規為監察御史上言今
  之將帥大抵先論出身官品平居則意氣自高遇
  敵則首尾退縮將帥既自畏怯士卒又誰肯前又
  居常裒刻納其饋獻士卒因之以擾良民而莫可
[127-45a]
  制以此責其畏法死事豈不難哉况今軍官數多
  自千户而上有萬戸有副統有都統有副提控號
  令不一動相牽制竊聞國初取天下元帥而下惟
  有萬户所統軍士不下數萬人專制一路豈在多
  哉多則難擇少則易精今之軍法毎二十五人為
  一穆昆四穆昆為一千户穆昆之下有佛寧一人
  旗鼓司火頭五人其任戰者纔十有八人而已又
  為頭目選其壯健以給使令則是一千戸所統不
[127-45b]
  及百人不足成隊伍矣古之良將常與士卒同甘
  苦今官軍既有廩俸又有養糧一日之給兼數十
  人之用將帥則豊飽有餘士卒則饑寒不足曷若
  裁省冗食而加之軍士哉伏乞明勅大臣精選通
  曉軍政者分詣諸路編列隊伍要必五十人為一
  穆昆四穆昆為一千户五千户為一萬户謂之㪚
  將萬人設一都統謂之大將總之帥府數不足者
  皆併之其副都副提控及無軍虚設都統萬户者
[127-46a]
  悉罷省仍勅督院大臣及内外五品以上各舉方
  畧優長武勇出衆材堪將帥者一二人不限官品
  以充萬户以上都統元帥之職千户以上選軍中
  有謀畧武藝為衆所服者充申明軍法居常教閲
  必使將帥明於竒正虚實之數士卒熟於坐作進
  退之節至於弓矢鎧仗須令自負習於勞苦若有
  所犯必刑無赦則將帥得人士氣日振可以待敵
  矣帝覽書不悦詔付尚書省詰之
[127-46b]
  臣/等謹按宣宗南渡後國家多事臣下之談兵者
  紛紛競起然多不見施行且所言無當此陳規所
  言二十五人為一穆昆考志言南渡時盡以河朔
  戰兵三十萬分𨽻河南行樞密及帥府往往蔽匿
  強壯驅羸弱使戰不能取勝後乃遂至如規所言
  不成隊伍矣
元光元年正月詔徙中京唐鄧商虢許陜等州屯軍及
諸軍家屬赴京兆同華就糧屯
[127-47a]
十月徙彰徳招撫使杜光軍於衛州
二年五月徙晉陽公郭文振兵於益州又徙權平陽公
史詠兵於解州河中府
八月立民兵砦長
 時遣官分行蔡息陳亳唐鄧裕諸州洎司農司州縣
 吏仝議凡民丁相聚立砦避兵與各巡檢司相依者
 五千户以上署砦長一員百戸増副一員仍先遷一
 官能安民弭盗勸農者論功注授
[127-47b]
  實嘉紐勒琿傳曰時實嘉紐勒琿為昌武軍節度
  使上言商洛重地西控秦陜東接河南軍務繁密
  宜選才幹之士為防禦使攝帥職以鎮之又舊來
  諸隘守禦之官並從帥府辟置其所辟者多其親
  暱植産營私專事漁獵及當代去又復保留此最
  害之甚者宜令樞密選舉以革其弊又州之戍兵
  艱於餽運亦合依土屯田以免轉輸之費又言毎
  年防秋諸隘守者不遇數十人餘衆盡屯保安石
[127-48a]
  門大荆洛南以為應援中間相距遂至百里倉猝
  豈能徵集宜近隘築營徙見兵居之以待緩急又
  南邊新設巡檢十員兵卒千人此乃平時以詰奸
  細者已有大軍宜悉罷去朝廷畧施行之
十月徙晉陽公郭文振等兵於衛州
又詔石壕店沔池永寜縣各屯兵千人
十二月徙沿淮巡檢邊軍於内地
哀宗天興元年十月詔徵諸道兵入援
[127-48b]
二年七月遣使分詣諸道選兵㑹於蔡得精鋭萬人
十月徵諸道兵
渤海軍
 渤海八明安之軍也太宗天㑹四年七月出金牌命
 貝勒岱酬以所領渤海軍八明安為萬户
奚軍
 奚人約尼扎古雅九明安之兵也奚軍初徙於山西
 後分遷河東
[127-49a]
漢軍
 凡漢軍有事則僉取於民事已則或亦放免其長勝
 軍則天㑹間郭藥師所統而降者皆遼水側人也以
 鄉土歸金皆愁怨思歸左副元帥宋王宗望令罷還
 正隆間又嘗罷諸路漢軍而所存者猶有威勇威烈
 威捷順徳及韓常之軍之號
中都永固軍
 大定時置
[127-49b]
鎮防軍
 諸軍中取以更代戍邊者宣宗興定五年五月知延
 安府完顔哈達上言河南陜西鎮防軍皆分屯諸路
 在營惟老稚而已乞選老成人為各路統軍以鎮撫
 之且督其子弟習騎射將來可用詔從之
保甲軍
  臣/等謹按此軍見前兵制泰和八年閏四月條内
分畨屯戍軍
[127-50a]
永屯軍
驅軍
 金初所免遼人奴婢使屯守泰州者以上三軍皆在
 西北邊
邊鋪軍
 守河南陜西邊界者
河東三虞候順徳軍
諸路効節軍
[127-50b]
 章宗所置掌司弓手者京府節鎮設三十人防刺設
 二十人
威勇軍
 宣宗興定二年選募河南陜西弩弓軍二千人為一
 軍賜號威勇
射糧軍
 諸路所募五年一籍皆刺三十以下十七以上強壯
 者兼充雜役章宗明昌六年十一月禁射糧軍應役
[127-51a]
 但成隊伍不得持兵器及可以傷人者衛紹王崇慶
 元年五月僉射糧軍一萬赴中都宣宗貞祐四年十
 一月放免諸司局射糧兵卒嘗選充軍者
牢城軍
 司防築之役以嘗為竊盗者充之
土軍
 司警捕之事
義軍
[127-51b]
 宣宗貞祐三年𤓰爾佳實倫同知太原府事奏請招
 集義軍設置長校各立等差都統授正七品職副統
 正八品萬户正九品千戸正班任使穆昆雜班仍三
 十人為一穆昆五穆昆為一千户四千户為一萬户
 四萬户為一副統兩副統為一都統外設一總領提
 控制可兵志曰自穆昆至都統皆復國初之名也/然又外設總領故時皆稱元帥為總領云
  臣/等謹按義軍又名忠義軍又選為飛虎軍已見
  禁衛兵内
[127-52a]
弓箭手軍
 章宗泰和五年五月詔河南宣撫使布薩揆於臨洮
 徳順秦鞏各置弓箭手四千人八月奏罷宣宗貞祐
 三年九月樞密院言西邊弓箭手有才武出衆獲功
 未推賞者令宣撫司覈實以聞從之時詔諸道按察
 司講究防秋陜西按察轉運使盧庸陳便宜曰自鄜
 延至積石雖多溝坂無長沙大山屏蔽恃弓箭手禦
 侮其人皆剛猛善鬬熟於地利夏人畏之向以徙屯
[127-52b]
 他所故多邊患須令人情樂土且耕且戰緩急將自
 奮也四年十一月平西軍節度使納罕富拉㙮言陜
 西弓箭手不習騎射可選善騎者代之興定二年六
 月樞密院言元兵南下意不在河北而在陜西河東
 各路義兵土兵畨漢弓箭手宜於農隙教閲以備緩
 急
决勝軍
 宣宗興定二年七月籍邳海等州義軍及脅從歸國
[127-53a]
 而充軍者人給地三十畆有力者五十畆仍蠲差税
 日支粮二升號决勝軍
  侯摰傳曰摰權移邳州行省上言東平以東累經
  殘毁至於邳海尤甚海之民户曽不滿百而屯軍
  五千邳户僅及八百軍以萬計夫古之取兵以八
  家為率一家充軍七家給之猶有傷生廢業疲於
  道路之難今兵多而民不足使蕭何劉晏復生亦
  無所施其術伏見邳海之間貧民失業者甚衆日
[127-53b]
  食野菜無所依倚恐因而嘯聚以益敵乞募選為
  兵自十月給糧使充戍役至二月罷之人授地三
  十畆貸之種粒而騐所收穫量數取之逮秋復𨽻
  兵伍且戰且耕公私俱利亦望被俘之民易於招
  集也詔施行之
屯田軍
 熈宗皇統五年創置凡女直契丹之人皆自本部徙
 居中州與百姓雜處計其戸口授以官田春秋量給
[127-54a]
 衣馬若遇出兵始給其錢糧自燕山之南淮隴之北
 皆有之多至六萬人皆築壘於村落間世宗大定二
 年命刑部尚書蘇保衡與工部尚書宋永兵部侍郎
 完顔額哩頁往河南山東陜西宣問屯田軍人有曽
 破大敵及攻城野戰立功者具姓名以聞或以寡敵
 衆或與敵相當能先登敗敵者正軍及擐甲阿爾錫
 補官一階明安穆昆以功狀上尚書省曽隨海陵軍
 至淮上破敵者亦准上遷賞衛紹王大安三年徵陜
[127-54b]
 西屯田軍衛中都以鳯翔治中盧庸僉三司事主兵
 食至潞州放還
家户軍
人丁軍
 皆民軍也家戸軍以家産高下定人丁軍以丁數多
 寡定諸稱家戸者不以丁數論故家口至於乏絶人
 丁至於傭賤俱不得免熈宗皇統二年春雲中家戸
 軍女戸陳氏婦姑持産業契書共告於元帥府以父
[127-55a]
 子俱陣亡無可充軍願盡納産業於官以免軍役元
 帥怒其阻壊軍法殺之
硬軍
 海陵正隆六年五月令諸處統軍擇其精於射者得
 五千人皆用茸絲聫甲紫茸為上黄茸青茸次之號
 硬軍亦曰細軍
陜西勇敢軍
 衛紹王崇慶元年五月僉陜西勇敢軍二萬赴中都
[127-55b]
花帽軍
 完顔仲元本姓郭氏大安中李雄募兵與完顔阿林
 俱應募累功至節度使賜姓完顔宣宗時此軍最強
 號花帽軍貞祐四年詔以招撫使完顔仲元完顔阿
 林軍猥多差為三等上等備征伐中下給戍守懦弱
 者皆罷去量給地以贍其家
  兵志曰元制凡邊境置兵之州三十八鳯翔延安
  鄧鞏熈泗頴蔡隴秦河海壽唐商洮蘭㑹積石鎮
[127-56a]
  戎保安綏徳保徳環葭澳寜邊東勝浄慶來逺桓
  昌海蘭博索扶餘率賔呼爾哈置於要州者十一
  南京東京益都京兆太原臨洮臨潢豊㤗撫盖及
  宣宗南遷乣軍潰去兵勢益弱遂盡擁明安户之
  老稚渡河僑置諸總管府以統之器械既缺糧□
  不給僅存其名而已
 
 
[127-56b]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