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14 欽定續文獻通考-清-嵇璜 (master)


[109-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九
 樂考
  樂器
  金之屬雅部/

 金登歌樂鐘一虡樂設於殿上前楹間金鐘一在東
 北向宫縣樂大鐘四虡初太宗取汴得宋之鐘磬樂
[109-1b]
 虡挈之以歸後就用宋樂有司以鐘磬刻晟字者犯
 太宗諱皆以黄紙封之
 元憲宗二年命東平萬戸嚴忠濟立局制鐘磬筍虡
 世祖至元元年括金樂器散在寺觀民家者先括到
 燕京鐘磬等器凡三百九十有九事大興府又以所
 括鐘磬樂器十事来進又於各道括到鐘三百六十
 有七又括到大小鐘磬五百六十有九其完者大聲
 鐘十中聲鐘一小聲鐘二十有七其不完者大聲鐘
[109-2a]
 十有三中聲鐘一小聲鐘四十有五元初鐘用宋金
 舊器其識曰大晟大和景定者是也後増製兼用之
 明初定樂祗命冷謙製編鐘編磬嘉靖中太常寺卿
 張鶚乃議設特鐘特磬以為樂節後卒不行
  王圻續通考曰明製鐘式正音八口一黄鍾之鐘
  重十二觔中髙七寸八分旁髙八寸四分口徑五
  寸口横七寸上徑四寸一分上横五寸二分梁髙
  二寸四分一太蔟重九觔七兩髙六寸六分口徑
[109-2b]
  四寸九分口横五寸六分上徑四寸七分上横五
  寸一分梁髙一寸四分一姑洗重十觔八兩髙六
  寸八分口徑四寸口横五寸七分上徑四寸二分
  上横四寸八分梁髙一寸四分一仲吕重十一觔
  髙六寸九分口徑五寸口横五寸六分上徑三寸
  八分上横四寸五分梁髙一寸五分一林鍾重九
  觔髙六寸八分口徑四寸五分口横四寸七分上
  徑四寸二分上横四寸八分梁髙一寸六分一南
[109-3a]
  吕重十一觔髙六寸九分口徑四寸九分口横五
  寸八分上徑四寸一分上横四寸八分梁髙一寸
  八分一黄鍾清重十一觔八兩髙七寸口徑四寸
  六分口横五寸八分上徑四寸二分梁髙一寸七
  分一大吕清重十三觔八兩髙七寸口徑四寸八
  分口横五寸六分上徑四寸五分上横四寸八分
  梁髙二寸一分又取四清聲各加鐘聲以四是為
  鐘十六
[109-3b]
  又曰凡鑄鐘如凈銅一觔加靈安錫四兩如用聲
  濁加墨鈆少許如常聲清者不必加鈆錫少減些
  但用和為佳
  臣/等謹按𢎞治中嘗命太常寺知音官於内府造
  大祀樂以純金為鐘西玉為磬吏部尚書馬文升
  言自堯舜作樂以来鐘必用青銅磬必用靈璧石
  若用純金西玉為鐘磬恐音律不協事遂已
縛鐘 辰鐘
[109-4a]
 金宫縣樂有縛鐘四虡章宗明昌中講議禮樂所言
 辰鐘數缺命禮部符下南京取宋舊工更鑄辰鐘十
 有二
 元至元元年諸路括到亡金樂器鎛鐘完者十六不
 完者二十有三十九年徴亡宋雅樂器至京師置於
 八作司二十一年大樂署言宜付本署収掌中書命
 八作司與之鏄鐘二十有七其後定制宫縣樂器鎛
 鐘十有二虡虡一鐘制視編鐘而大依十二辰位特
[109-4b]
 懸之亦號辰鐘筍虡朱髹塗金彩繪飛龍跗東青龍
 西白虎南赤豸北元麟素羅五色流蘓餘制並與編
 鐘同
編鐘
 金宫縣樂有編鐘十二虡登歌樂編鐘一虡宣宗貞
 祐間修汴京太廟其地故宋景靈宫址也掘得編鐘
 十三刻大晟字
 元登歌樂編鐘一虡宫縣樂編鐘十有二虡虡各十
[109-5a]
 有六鐘範金為之筍虡皆雕繪樹羽塗金雙鳳五中
 列博山崇牙十有六縣以紅絨組虡跌青龍藉地以
 緑油卧梯二加兩跗焉筍兩端金螭首銜鍮石璧翣
 五色銷金流蘇絛以紅絨維之鐵杙者四所以備欹
 側在太室以礙地甓因易以石麟虡額識以金飾篆
 字擊鐘者以茱茰木為之合竹為柄凢鐘未奏覆以
 黄羅兩覆以油絹磬亦然至元元年各道括到亡金
 樂器其完者編鐘五百十有五其不完者編鐘二百
[109-5b]
 五十有一三年製宫縣樂器成補鑄編鐘百九十有
 二二十一年以亡宋樂器付大樂署収掌編鐘七百
 二十有三二十三年以太廟樂器嵗久就壊補鑄編
 鐘八十有一合律者五十
 明郊丘廟社文廟各用編鐘十六王國宗廟樂同中
 和韶樂用編鐘二架鐘以銅為之十六枚應十二律
 四清聲設於朱紅漆筍虡筍横虡上飾以鱗屬為貼
 金木龍頭上各垂流蘇五并帉錔即周之璧翣遺制
[109-6a]
 鐘虡則植二柱以設筍餙以臝屬為二獅子以趺上
 筍之上有業有崇牙大板謂之業刻為山形若鋸齒
 㨗業然其上大板繪雲文崇牙以懸鐘筍上列植羽
 為木雕彩鸞五洪武中頒賜朝鮮國王廟社樂器編
 鐘十六
景鐘 太和鐘増/
 元至元元年中都等處括到亡金樂器其完者景鐘
 二
[109-6b]
  臣/等謹按金之景鐘必得之宋者也北宋崇寧中
  所鑄張康國/為銘者自應從金入元若紹興中所鑄秦檜/為銘
  者/則此時南宋未亡不應流落北地不知何以有
  二景鐘也
 明洪武六年鑄太和鐘其制倣宋景鐘以九九為數
 髙八尺一寸拱以九龍植以龍虡建樓於圜丘齋宫
 之東北懸之郊祀駕動則鐘聲作升壇鐘止則衆音
 作禮畢升輦又擊之俟導駕樂作乃止初未有以名
[109-7a]
 之禮官奏昔黄帝有五鐘其一景鐘景大也惟功大
 者其鐘大故宋之鐘亦縁是以為名請名之曰景鐘
 帝曰古鐘名宜更之遂取周易保合太和之義名之
 曰太和鐘至十七年改鐘減其尺十之四髙四尺八
 寸五分口徑三尺六寸五分鈕髙一尺四寸五分重
 二千二百六十一觔
金錞
 金引舞所執有金錞二
[109-7b]
 元武舞器有金錞二範銅為之中虚鼻象狻猊木方
 趺二人舉錞築於趺上至元元年諸路括到亡金樂
 器有錞一三年製宫縣樂器成有錞二二十一年以
 亡宋樂器付大樂署収掌有錞八
金鉦
 遼鼓吹樂横吹樂前部俱有金鉦十二
 金引舞所執有金鉦二法駕鼓吹前部第一第二俱
 有金鉦十二後部第一金鉦三皇太子前部鼓吹金
[109-8a]
 鉦二後部鼓吹金鉦一
 元武舞器有金鉦二制如銅槃懸而擊之以節樂至
 元三年製宫縣樂器成有鉦二二十一年以亡宋樂
 器付大樂署収掌有鉦八
  臣/等謹按通考雅部有金鉦與金鐲丁寧同列其
  狀盖如小鐘俗部别有鼓吹鉦則形圓如銅鑼注
  云周禮鼓人所掌金鉦形如鐘與此異又有警嚴/鉦注云形
  同如鼓/吹鉦是鼓吹部之鉦不應與節樂之鉦同列但
[109-8b]
  元時節樂之鉦亦如銅槃其制正與鑼相似竊意
  遼金二代鉦式史傳雖無明文然元時亦必㳂襲
  舊制大抵後代之鉦俱不作鐘式而作鑼式矣雅
  部節樂之鉦其制已變同俗部則祗須并載不煩
  岐出也
 明大駕鹵簿有金鉦四面銅質竹匡用紅綆繫鉦於
 匡鉦徑九寸五分東宫儀仗金鉦二面制同親王儀
 仗金鉦二面以響銅為之徑九寸邊有小竅外以紅
[109-9a]
 竹匡絡以紅絨綆郡王儀仗金鉦一面制同
金鐃
 遼法駕鼓吹前後部俱有鐃十二皇太子亦有鐃吹
 受册升金輅鳴鐃而行
 金引舞所執有金鐃二法駕鼓吹前後部第一俱有
 鐃鼓十二皇太子前後部鼓吹俱有鐃鼓二受册恭
 謝太廟禮畢升輅過廟門鳴鐃而行
  臣/等謹按遼史樂志於鼓吹前後部並云鐃十二
[109-9b]
  鼓十二金史樂志於鼓吹前後部則云鐃鼓十二
  疑有脱誤然儀衛志海陵遷燕儀仗第二第七節
  亦並云鐃鼓十二而第一節直云鐃鼓一更不可
  解故此處姑仍其文不敢節去鼓字俟詳考
 元武舞器有金鐃二制如火斗有柄以銅為匡䟽其
 上如鈴中有丸執其柄而揺之其聲鐃鐃然用以止
 鼓至元三年製宫縣樂器成有鐃二二十一年以亡
 宋樂器付大樂署収掌有鐃六
[109-10a]
  金之屬夷部/
  臣/等謹按前考八音之屬各分雅部胡部俗部三
  等夫凢稱胡越者義取南北相距㝡逺習俗逈異
  者而言初非四裔之通號也前考於胡部即載有
  西南夷及島夷之類而王圻續通考所採益廣如
  西洋之七十二弦琴牂牁之二弦琵琶桂海之銅
  鼓腰鼓盧沙羌管其皆得以胡概之耶甚不可通
  今特正之
[109-10b]
方響 響鐵増/
 遼大樂㪚樂器俱有方響
 元宴樂器有方響制以鐵十六枚懸於磬虡小角槌
 二廷中設下施小交足几黄羅銷金衣雲和樂有方
 響八雲和後部有方響二天樂部有響鐵一
 明大樂器方響四架每架十六厚薄不等應律吕四
 清聲以鐵條四褁以氊横置架内貫而列之為二層
 每層方響八承以朱漆木架左右二柱并上下匡俱
[109-11a]
 戧金花文架髙五尺濶二尺二寸上用雕木五彩花
 板一雕木貼金龍一間以五彩雲架上貼金火燄寳
 珠一左右兩如意雲上施貼金二龍頭口銜紅緑帉
 錔下雕五彩芝草東宫儀仗方響二丹陛大樂迎膳
 樂進膳樂方響各二中宫女樂方響六
雲璈
 元宴樂器制以銅為小鑼十三同一木架下有長柄
 左手特而右手以小槌擊之
[109-11b]
銅鈸
 遼大樂器有銅鈸
銅角
 元制軍中用之大徳初綽和爾帥師攻巴林之地阻
 水不能進命吹銅角舉軍大呼敵衆爭起就馬於是
 麾師畢渡天厯初雅克特穆爾與上都旺沁拒戰夜
 吹銅角以震盪之敵亂乃西遁
 明大駕鹵簿有小銅角一對長三尺八寸大銅角一
[109-12a]
 對長三尺六寸一分俱加漆貼金東宫儀仗小銅角
 一對長三尺八寸大銅角一對長三尺五寸七分俱
 加漆貼金親王儀仗小銅角一對髙三尺五寸加朱
 漆描金雲龍文大銅角一對髙三尺四寸八分硃漆
 描金升降雲龍文永樂十二年頒軍中號今夜間以
 各等大小銅角笛聲為號不許聲音相同
銅鼓 鐺増/黎金増/
  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曰銅鼓古蠻人所用南邊
[109-12b]
  土中時有掘得者相傳為馬伏波所遺其制如坐
  墩而空其下滿鼔皆細花紋極工緻四角有小蟾
  蜍兩人舁行以手拊之聲全似鞞鼓
  朱輔溪蠻叢咲曰麻陽有銅鼓水中掘得如大鐘
  長䇶三十六乳重百餘觔金入天慶觀他處鼓尤
  多其丈環以甲士中空無底溪峒愛鼓甚於金玉
  摹取鼓丈以蠟刻板印布入靛缸漬染名㸃蠟慢
  臣/等謹按明成化四年提督四川軍務兵部尚書
[109-13a]
  程信等奏攻克山都等處洞寨獲銅鼓六十三面
  萬厯元年兵部奏四川征都蠻報㨗獲諸葛銅鼓
  九十三面二年四川都督劉顯等蕩平九絲城等
  寨得銅鼓有聲者六十四面鼓有聲者□上易千
  牛次易七八百牛皆刻鷺雕螭竒文異狀相傳為
  諸葛製以鎮蠻之物鼓去則蠻運終巡撫特表以
  進崇禎七年四川定逺堡母猪洞内銅鼓有聲一
  晝夜方止
[109-13b]
銅鑼 金増/
  陶宗儀輟耕録曰元苗帥楊完者軍中無金鼓雜
  鳴小鑼以節進止其鑼若賣貨郎擔人所敲者
 明制大駕鹵簿有金四面以銅為之金亦/稱鑼金一尺七
 寸東宫儀仗金二面制同親王儀仗鑼二面口徑一
 尺三寸郡王儀仗同親耕耤田教坊司合用樂器有
 銅鑼四面
  方以智通雅曰雲麓漫鈔云今人呼洗為沙鑼又
[109-14a]
  曰厮鑼近代賜契丹西夏使人皆用此語究其説
  軍行不暇持洗以鑼代之智以此説附㑹盖中原
  人以擊鑼為篩鑼東南方亦有言之者篩沙音相
  近篩又為厮又小轉也書傳曰養馬者為厮所執
  之鑼為洗曰厮鑼以鑼為洗正如秦漢用刁斗可
  以警夜又可以炊飯取其便耳
水盞
 元宴樂之器有水盞制以銅凡十有二擊以鐡箸
[109-14b]
 明四夷樂器有水盞一
  臣/等謹按通考水盞在土之屬盖以本係瓦甌其
  列在俗部則以出於民間也王圻以元制用銅故
  移在金屬而仍列之俗部據銅制始見於元而明
  亦用之夷樂自應移置夷部
  金之屬俗部/
乳鐘
  通雅曰明南京方山定林寺有乳鐘凡百二十乳
[109-15a]
  四面分直甬面各三十乳乳各為聲
華嚴經鐘増/
  汪懐德燕邸紀聞曰西郭外萬夀寺今上謂神/宗
  建大内出一鐘成祖時少師姚廣孝監鑄重八萬
  七千觔徑丈有四尺長丈五尺銅質甚古内外刻
  華嚴經一部華亭沈度所書鑄時年月日時皆丁
  未今徙置之日為六月十六日亦四丁未相符事
  亦竒矣
[109-15b]
  臣/等謹按佛寺鐘磬舊列不載此鐘制特鉅麗因
  援通考古文鐘之例載之通考俗部所載如豐山
  鐘等其虚實多不可知尚得編入則後代有現存
  重器如此鐘者似不可遺也
  又按永樂元年嵗在癸未成祖在位二十二年是
  終於甲辰至宣徳二年乃是丁未耳燕邸紀聞云
  成祖時鑄鑄年丁未其説不合
自鳴鐘増/
[109-16a]
 明萬厯二十八年大西洋國人利瑪竇來獻自鳴鐘
 祕不知其術大鐘鳴時正午一擊初未二擊以至初
 子十二擊正子一擊初丑二擊以至初午十二擊小
 鐘鳴刻一刻一擊以至四刻四擊盖氣機所為他人
 不能為也
單鐸雙鐸
 金引舞所執有單鐸二雙鐸二
 元武舞器單鐸雙鐸各二制如小鐘上有柄以金為
[109-16b]
 舌用以振武舞兩鐸通一柄者號曰雙鐸至元三年
 製宫縣樂器成單鐸雙鐸各二二十一年以亡宋樂
 器付大樂署収掌單鐸雙鐸各五
鐵笛
  朱子武夷山鐵笛亭詩序略曰山之隠者劉君兼
  道善吹鐡笛有穿雲裂石之聲侍郎胡公詩有更
  煩横鐵笛吹與衆仙聽之句因復作亭以識其處
  楊維楨傳曰元楊維楨嘗獲斷劔錬為笛吹之作
[109-17a]
  迴波引遂號鐵笛老人其冶師行序曰緱氏子名
  長弓太湖中人與余鑄鐵笛者也
  明宣徳三年寧王權奏求鐵笛帝命工製與之謂
  左右曰古人謂笛者滌也所以滌邪穢納之雅正
  寧王之意其在此乎鐵笛雖無當新製與之
銅笛増/
  宋陸游詩髙挂蒲帆上黄鶴獨吹銅笛過垂虹
銅籥増/
[109-17b]
  律吕精義曰嚮於好事者家見古銅籥及古銅篪
  秀色絶佳云是三代舊物彼雖寳之未識其名以
  先儒之説証之始知是籥篪其形狀與太常所傳
  篪籥異
銅篪増/
  律吕精義曰嘗於好事之家見一古器銅色若漆
  狀類詩筒中空而兩端有底底中心皆無孔前面
  左右各三孔共為六孔孔徑約一分半惟居中一
[109-18a]
  孔翹然上出可徑三分後面有銘三字字皆古篆
  甚竒其文曰黄鐘䶵兩端圍徑大小與開元通寳
  錢同横排錢十四枚則與篪之長同所謂大箎長
  尺四寸者也律家相傳以為開元錢之徑即古黍
  尺之一寸信矣徑一寸者所謂圍三寸也以篾探
  之其中空處約徑七分筒厚一分半吹之嗚嗚然
  其聲和雅盖三代之物希世之寳也
銅喇吧亦作/叭 以下俱増/
[109-18b]
活套鵞項喇吧
號筒或作/通
哱囉
鎖□亦作/哪
 明正統四年賜斡拉達達汗樂器内有喇吧一景泰
 六年華陽王友堚令千户賈俊私買銅喇吧哱囉并
 活套鵞項喇吧等踰制器物降勅責之
  戚繼光新書號令篇曰喇吧哱囉皆軍中吹器喇
[109-19a]
  叭俗呼號筒凢吹哱囉衆兵起身執器站立
  通雅曰仗有大鼓長鳴長鳴今時之號通也口圓
  而長如竹筩一尺五寸又有小柄空管從筩中抽
  出吹之晉即有鳴葮葮即笳或謂其始以葮管後
  以銅作大&KR1227篥桓元製龍角所謂銅角也今俗云
  喇叭銷哪直口曰號通轅門吹角十二叠是也
  臣/等謹按喇吧號筒其制各别正字通即以號筒
  為喇吧俗名殆未詳考
[109-19b]
増/
 明制皇城四面巡更諸舖周流傳警每夜内發大鈴
 從東華門出至厚載門収一一交遞盡七十二枚天
 明矣又宫人有罪罰提鈴每夜自乾清門至日精門
 月華門仍還乾清宫前方止髙唱天下太平聲緩而
 長與鈴聲相應
氷盞増/
  劉侗帝京景物畧曰立夏日啓氷賜文武大臣編
[109-20a]
  氓賣者手二銅盞叠之其聲磕磕曰氷盞
  石之屬雅部/
磬 特磬 辰磬
 金登歌樂磬一虡宫縣樂特磬四虡明昌五年講議
 禮樂所言辰鐘辰磬自昔數缺宜補造辰磬二十一
 命琢辰磬各十有二以其半少劣擇其諧者用之
 元初磬用宋金舊器至元中始採泗濵靈璧石為之
 至元元年各路括到亡金樂器磬十有七二十一年
[109-20b]
 以亡宋樂器付大樂署収掌特磬二十有二
  臣/等謹按鐘磬之小者編縣大者特縣通考編磬/條云大則
  特縣小/則編縣與鎛鐘終始相應之特磬固特縣者也與
  十二辰鐘相配之辰磬虡各一磬陳氏禮書云十/二辰之鐘大鐘
  也大鐘特縣言鐘則磬可知矣朱載堉/律吕精義十二特磬小様圍架祗一磬亦特縣者
  也陳氏樂書云編之則雜而小離之則特而大通
  考云宋明道製新樂特磬十二黄鍾大吕制各云
  云然則離磬固即特磬辰磬亦可稱特磬矣通考
[109-21a]
  不標特磬之名然己見雅部首條磬下王圻别為
  表而出之遽謂端臨失載誤矣今依通考舊例仍
  見首條磬下至辰磬亦從特縣之例附焉通考亦
  無辰磬之名所稱特磬十二即辰磬也
 明初制雅樂太祖親擊石磬試定旋命於泗州靈璧
 取石製磬嘉靖十四年大常寺卿張鶚請設特鐘特
 磬以為樂節不果
  王圻續通考曰製磬式一十六片一黄鍾天長九
[109-21b]
  寸濶四寸九分中濶五寸九分地長一尺三寸濶
  三寸六分厚九分一大吕天長九寸濶五寸中濶
  五寸九分地長一尺五寸六分濶三寸八分厚八
  分一大蔟天長九寸濶四寸九分中濶六寸地長
  一尺三寸六分濶三尺五分厚一寸一分一夾鍾
  闕/一姑洗天長九寸濶四寸九分中濶六寸地長
  一尺九分濶三寸六分厚一寸二分一仲吕天長
  九寸濶四寸五分中濶六寸地長一尺三寸七分
[109-22a]
  濶三寸二分厚一寸二分一㽔賔天長九寸二分
  濶六寸六分中濶六寸一分地長一尺三寸八分
  濶三寸五分厚一寸一分一林鍾天長九寸一分
  濶四寸七分中濶六寸地長一尺二寸六分濶三
  寸五分厚一寸二分一夷則天長九寸濶四寸八
  分中濶六寸一分地長一尺三寸一分濶三寸五
  分厚一寸五分半一南吕天長九寸濶五寸中濶
  六寸二分地長一尺三寸五分濶三寸三分厚一
[109-22b]
  寸六分一無射天長九寸二分濶四寸七分中濶
  六寸四分地長一尺三寸七分濶三寸五分厚一
  寸七分一應鍾天長九寸一分濶四寸七分中濶
  六寸二分地長一尺二寸七分濶三寸五分厚一
  寸五分一清黄鍾天長九寸一分濶六寸六分中
  濶六寸一分地長一尺三寸五分濶三寸三分厚
  一寸九分一清大吕天長九寸二分濶四寸五分
  中濶六寸二分地長一尺三寸七分濶二寸四分
[109-23a]
  厚二寸三分一清太蔟天長九寸一分濶四寸五
  分中濶六寸地長一尺三寸濶三寸五分厚二寸
  一分一清夾鍾天長九寸三分濶四寸九分中濶
  六寸一分地長一尺三寸濶三寸五分厚二寸二分
  又曰按磬制下屈皆一尺六寸三分填眼至尖皆
  一寸三分前濶為天後濶為地以石為之其石出
  鳳陽府靈璧縣西北有山名靈璧如琢磨則取其
  一様聲之石琢成其音諧和也
[109-23b]
玉磬 天球
 遼雅樂八音器數石音有球磬大樂器亦有玉磬
 金登歌樂器有王磬惟天子親祀則用之攝祀止用
 編磬樂設於殿上前楹間玉磬一在午陛之西稍南
 北向
 元登歌樂器亦設於殿上前楹間玉磬一虡在西
  臣/等謹按明自太祖初克金陵其明年即定雅樂
  親擊磬聲命取泗州靈璧石為之𢎞治中以禮官
[109-24a]
  言欲製玉磬而不果嘉靖九年嘗發内府所藏金
  銅玉石鐘磬命神樂觀考正音律而玉磬卒未聞
  施用後張鶚請設特鐘特磬帝諭輔臣亦惟以特
  磬難得巨石為言是明代未嘗用玉磬故樂志無
  金鐘玉磬之文
編磬
 金登歌樂編磬一虡有司攝祭則用之宫縣樂編磬
 十二虡有司攝祭則用四虡宣宗貞祐間修汴京太
[109-24b]
 廟其地故宋景靈宫址也掘得編磬八刻大晟字
 元登歌樂編磬一虡磬十有六石為之縣以紅絨紃
 虡跗狻猊拊磬者以牛角為之餘筍虡崇牙樹羽璧
 翣流蘓之制並與鐘同宫縣樂編磬十有六虡虡十
 有二磬制同登歌筍虡與鎛鐘同至元元年中都等
 處括到亡金樂器其完者編磬七其不完者編磬十
 有四三年製宫縣樂器成靈璧石編磬百九十有二
 二十一年以亡宋樂器付大樂署収掌編磬二十有
[109-25a]
 八二十二年太常卿呼圖克約蘓奏大樂見用石磬
 聲律不協稽諸古典磬石莫善於泗濵女直未嘗得
 此今泗在封疆之内宜取其石以製磬從之選審聽
 音律大樂正趙榮祖及識辨磬村石工牛全詣泗州
 採之得磬璞九十製編磬二百三十命大樂令陳革
 等料簡應律者百有五二十九年太常卿希沙請採
 石増製編磬遣孔鑄馳驛往泗州得磬璞五十八製
 磬九十大樂令毛莊等審聽之得音律磬五十有八
[109-25b]
 於是編磬始備
 明郊丘廟社文廟各用編磬十六王國宗廟樂同中
 和韶樂編磬二架磬以石為之十六枚應十二律四
 清聲筍餙以羽屬為貼金木鳳頭二虡亦餙以羽屬
 若鵞狀二於其跌餘並如編磬筍虡制太祖初命冷
 謙審定編鐘編磬等器謙議用四清聲故編鐘編磬
 皆為十六洪武中賜朝鮮國王廟社樂器編磬十六
  律吕精義曰鐘磬者樂之節也節者俗呼板眼是
[109-26a]
  也節貴乎簡故樂記曰繁文簡節之音縣鐘磬貴
  乎少故荀子曰縣一鐘而尚拊大戴禮曰縣一磬
  而尚拊此之謂也夫縣一鐘一磬者謂特縣之鐘
  磬此唐虞舊制也或以玊為之或以石為之則不
  拘耳玉為之者其名曰球益稷所謂鳴球顧命所
  謂天球孟子所謂金聲玉振之類蓋玉磬之特縣
  者也石為之者其名曰磬舜典所謂擊石拊石禹
  貢所謂浮磬砮磬論語所謂擊磬於衛之類盖石
[109-26b]
  磬之特縣者也商周以降始有編縣之制故商頌
  有小球大球盖玉磬之編縣者也而周禮有編鐘
  編磬此石磬之編縣者也要之編縣不如特縣之
  近古耳何況又有宫縣軒縣判縣種種分别臝屬
  羽屬鱗屬種種粧餙徙令見者驚猶鬼神而唐虞
  舊制益以支離矣孔子曰禮與其奢也寧儉凡古
  制文過與質者非學樂之所急但從一磬尚拊之
  説庶幾唐虞之舊制耳
[109-27a]
  又曰禹貢九州言磬者三徐州泗濵浮磬磬非可
  浮物而謂之浮者猶俗語所謂浮頭一層也舊註
  以為浮者浮生於土不根著者是也盖石之出土
  者常見風日厥質堅脆而性最靈是以為佳其埋
  沒土水中者不見風日厥性柔軟而聲不和此乃
  擇磬要訣然石工姦猾者患堅石之難琢往往竊
  以軟石易之凡監造之人不可不察也豫州錫貢
  磬錯錯雜也磬有特者編者大小不一故曰錯舊
[109-27b]
  註謂錯為治磬之錯非也且冀州厥賦惟上上錯
  青州海物惟錯揚州厥賦下上上錯豫州厥賦錯
  上中梁州厥賦下中三錯此乃禹貢文法錯皆訓
  雜獨磬錯則不然誤矣梁州厥貢璆磬蔡氏曰璆
  玉磬也磬石磬也林氏曰徐州貢浮磬梁州既貢
  玉磬又貢石磬豫州又貢磬錯以此觀之則知當
  時樂器磬最為重古用泗濵浮磬蔡氏書傳曰今
  下邳有石磬山或以為古取磬之地一統志曰磬
[109-28a]
  石山在邳州城西南八十里與泗水相近山有石
  其聲清亮可為磬禹貢泗濵浮磬即此山所出者
  又曰磬石山在靈璧縣北七十里山出磬石趙希
  鵠曰靈璧石出虹州靈璧縣其石不在山谷深山
  之中掘之乃見色如漆間有細白紋如玉然不起
  峰亦無岩岫佳者如&KR1341萏或如卧牛如蟠螭扣之
  聲清越如金玉以利刀刮之畧不動偽者多以大
  湖石染色為之盖太湖石微有聲亦有白脉然以
[109-28b]
  利刀刮之則成屑按希鵠所説掘之乃得恐非古
  人所謂浮磬嘗得數枚叩之不清亦無漆色盖偽
  者耳今不拘何處之石皆可但擇其聲佳者而已
  山海經曰小華之山其陰多磬石郭璞註云即少
  華山在今華陽縣石可以為樂器經又曰髙山涇
  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渭其中多磬石郭云今涇水
  出安定朝那縣西笄頭山至京兆髙陵縣入渭也
  經又曰鳥危之山其陽多磬石郭雖不言在何處
[109-29a]
  今以涇水之文次序考之亦當在陜西也然則出
  磬之山不獨泗濵可知矣
  石之屬俗部/
玉編磬
  輟耕録曰元大明殿中設玉編磬一
玉律
  元史齊履謙傳曰履謙嘗得黒石古律管一長尺
  有八寸外方内為圓空中有隔隔中有小竅盖以
[109-29b]
  通隔上九寸其空均直約徑三分以應黄鍾之數
  隔下九寸其空自小竅迤邐殺至管㡳約徑二寸
  餘葢以聚其氣而上之其制與律家所説不同葢
  古所謂玉律者是也
玉笙
  周密癸辛雜職曰宋理宗朝韓世忠家獻白玉笙
  一攅薄如鵞管其聲清越真希世之珍也
  輟耕録曰元大明殿中有玉笙
[109-30a]
玉簫
  癸辛雜識曰宋理宗朝張俊家有獻白玉簫管長
  二尺者中空而瑩薄内府所無即時有㫖補官此
  與玉笙皆在軍中日得之北方即宣和故物也
玉琴
  弇州史料曰明正徳十五年籍沒錢寧家得白玉
  琴一
玉笛
[109-30b]
  遼本紀曰遼太宗天顯三年唐遣使遺玉笛五年
  人皇王進玉笛
玉響鐡
  輟耕録曰元廣寒殿中有小玉殿内設玉響鐵一
  懸
玉箜篌
  輟耕録曰元大明殿中有玉箜篌
玉琵琶
[109-31a]
  弇州史料曰明正徳十五年籍錢寧家得白玉琵
  琶一
  土之屬雅部/

 遼雅樂器土有壎
 金登歌樂塤二宫縣樂塤八
 元登歌樂塤二陶土為之圍五寸半長三寸四分形
 如稱錘六孔上一前二後三韜以黄嚢宫縣樂塤八
[109-31b]
 明郊丘廟社文廟各用塤四中和韶樂同殿内侑食
 樂塤二王國宗廟樂同其式以白棉花和搥黄土為
 之形如稱錘上鋭下平中虛朱質戧金雲龍按明㑹/典云黑
 漆戧金/雲文髙三寸四分圍七寸五分厚四分上竅徑四
 分前三孔後二孔皆一分半又以糊口灰為胎胎乾
 却將黄土如前式様造外土乾將灰於上竅中挖出
 除吹竅共五孔前三孔後二孔
  律吕精義曰八音内有所謂土音者葢燒土為之
[109-32a]
  猶土簋土鉶茍非燒土為之豈不盛水則壊然謂
  之土何耶古人所謂土猶今人謂之瓦耳土音之
  塤缶推此可知也後世作樂茍簡塤雖土為之大
  率不曽燒葢由惑於土之一字未暇詳考故耳國
  語曰瓦絲尚宫又曰匏以宣之瓦以贊之爾雅大
  塤謂之嘂註云塤燒土為之大如鵞子鋭上平底
  形如稱錘六孔小者如雞子䟽引周禮小師註云
  塤燒土為之大如雁卵鄭司農云六孔是相傳為
[109-32b]
  然也風俗通曰塤燒土也圍五寸半長三寸半有
  四孔其二通凡為六孔文獻通考引風俗通又畧
  不同長三寸半作一寸半葢傳寫之訛耳然塤既
  有大小二等其圍五寸半長三寸半者是為小塤
  而大塤舊不言其圍若干今以鵞卵雞卵之圍證
  之然則大塤當圍七寸半也大塤圍七寸半長三
  寸半小塤圍五寸半長三寸半則各得其制矣舊
  說塤箎其竅盡合則為黄鍾其竅盡開則為應鍾
[109-33a]
  今按脣有俯仰抑揚氣有疾徐輕重一孔可具數
  音則還宫亦自足不必某孔為某聲也
  又曰大塤髙三寸五分圍七寸五分底徑二寸四
  分吹孔徑三分五釐按孔徑一分七釐小塤髙三
  寸五分圍五寸五分底徑一寸七分五釐吹孔徑
  三分按孔徑一分五釐大小塤皆以細泥依様造
  窑内燒成不用粧餙尚自然之質也近代雅塤率
  用漆以為餙未免俗氣切宜忌之至於鋭上平底
[109-33b]
  塤之形也鵞子雞子不過喻其大小而近代雅樂
  以塤為卵形誤矣
  土之屬俗部/
響葫蘆増/
  魏坤倚晴閣雜鈔曰琉璃厰原為燒殿瓦之用殿
  瓦之外所製一曰響葫蘆小兒口啣嘘吸成聲俗
  名倒掖氣一曰鐵馬懸之簷以受風戞者也
  孫廷銓顔山雜記曰凡製琉璃響器先得下口後
[109-34a]
  得上口凡為鼓璫先得葫蘆提燒其底而凹流之
  以均其薄欲平而不平使微杠焉以隨氣之動乃
  得鳴鼓璫者響葫蘆也
  革之屬雅部/
搏拊
 金登歌樂搏拊二
 元登歌樂搏拊二制如鼓而小中實以糠外髹以朱
 繪以緑雲繫以青絨絛兩手用之或摶或拊以節登
[109-34b]
 歌之樂
 明洪武初定制郊丘廟社各用搏拊四後減二文廟
 搏拊四中和韶樂搏拊二殿内侑食樂搏拊一其形
 如鼓長一尺四寸冐以革二面粉餙繪彩鳳文硃紅
 漆木匡繪彩雲文銅釘環貫以黄絨綆
  王圻續通考曰搏拊以木為身以革為面制髙一
  尺三寸面濶四寸四分面繪雲彩身繪花腹用二
  銅鐶繫以黄絨縧但用時掛於頸以手拊之
[109-35a]
  律吕精義曰近代搏拊之制以木為腔形如小鼔
  而長冐以熟皮或以生皮或著以糠或無糠焉嘗
  考古制葢不然也史記樂書弦匏笙簧合守拊鼓
  條下唐張守節正義詳矣其説曰合㑹也守待也
  拊者皮為之以糠實如革嚢也用手撫之鼓也言
  奏弦匏笙簧之時若欲令堂上作樂則撫拊堂上
  樂工聞撫拊乃弦歌也若欲令堂下作樂則擊鼓
  堂下樂工聞鼓乃吹管播樂也言弦匏笙簧皆待
[109-35b]
  拊鼓為節故言合守拊鼓也以此觀之則非以木
  為腔之拊故文獻通考曰拊狀如革嚢實以糠擊
  之以節樂此説得之矣

 遼雅樂器革有鼓
  葉隆禮遼志曰三歲一試進士舉案而出作樂及
  門擊鼓十二面以法雷震
 明丹陛大樂鼓二中宫女樂鼓五朔望朝叅鼓一迎
[109-36a]
 膳樂鼓一進膳樂鼓一
  王圻續通考曰鼓式以木為腔以革為面髹以黑
  朱身髙三尺五寸面濶二尺二寸縁以雙層釘釘
  用四五月黴天釘則聲無改却用淮安府匠人得
  法只要𦂳掤宻釘為佳
  律吕精義曰古人之鼓不言用何木造今南方鼓
  則用楠木樟木北方鼓則用桑木梓木葢隨鄉土
  所産之木庶幾便於用也
[109-36b]
建鼓 鞞鼓 應鼓 樹鼓
 金宫縣樂建鼓應鼓鞞鼓各四樂設庭中植建鼓鞞
 鼓應鼓於四隅建鼓在中鞞鼓在左應鼓在右
 元制建鞞應同一座通謂之樹鼓宫縣樂樹鼓四每
 樹三鼓其制髙六尺六寸中植以柱曰建鼓柱末為
 翔鷺下施小圓輪又為重斗方葢並繚以彩繪四角
 有竿各垂璧翣流蘇下以青狻猊四為趺建旁挾二
 小鼓曰鞞曰應樹樂縣之四隅踏床鼓桴並髹以朱
[109-37a]
  王圻續通考曰按禮器云縣鼓在西應鼓在東則
  應鼓為東序之樂元制樹鼓中植以柱曰建鼓鞞
  應二鼓即懸於建旁失其制矣
  臣/等謹按元制實本於宋制陳氏樂書嘗議宋制
  之失通考已詳録於建鼓條下王圻乃歸過於元
  代亦未嘗㳂波而討源也
 明郊丘廟社各用應鼓一中和韶樂應鼔二殿内侑
 食樂應鼓一其制以木為匡冐以革鍍金銅釘環横
[109-37b]
 寘於青緑重斗上貫以硃紅漆柱下四足飾以臝屬
 刻獅子四於其趺上施四角黄綿布䝉葢周圍垂瀝
 水抹金銅蓮花座其上施彩鳳一四角貼金木龍頭
 下垂彩線流蘇五各垂紅線帉錔撃以紅漆槌
雷鼓
 元宫縣樂有雷鼓二制如鼓而小鞔以馬革持其柄
 播之旁耳自擊郊祀用之
雷鼗
[109-38a]
 元宫縣樂有雷鼗二亦以馬革鞔之為大小鼓三交
 午貫之以柄郊祀用之
  元祭祀志曰郊祀陳設儀設圜宫縣樂於壇南内
  壝南門之外植四楹雷鼓於四隅皆左鼙右應
  律吕精義曰或問舊説雷鼓雷鼗八面靈鼓靈鼗
  六面路鼓路鼗四面何耶答曰八面者一様八副
  也六面四面放此猶今儀仗花腔鼓二十四面杖
  鼓十二面非一鼓而有多面也舊説及圖近乎穿
[109-38b]
  鑿不必從也
路鼓
 金宫縣樂有路鼓二
 元宫縣樂路鼓二制如雷鼓惟非馬革祀宗廟用之
路鼗
 金宫縣樂有路鼗二
 元宫縣樂路鼗二其制為大小二鼓午貫之旁各有
 耳以柄揺之耳往還自擊不以馬革祀宗廟用之
[109-39a]
鼗 鼗鼓 單鼗 雙鼗
 遼雅樂器革有鼗
 金引舞所執有單鼗二
 元武舞器鼗二又宫縣樂有單鼗雙鼗郊祀設圜宫
 縣樂於壇南内壝南門之外置雷鼓單鼗雙鼗各二
 柄於北懸之内通街之左右
  臣/等謹按金樂志云引舞所執單鼗二單鐸二雙
  鐸二单者對雙而言有單無雙直云鼗二可矣元
[109-39b]
  禮樂志云武舞噐鼗二雙鐸二又云單鐸雙鐸各
  二鼗鼓二此並無語病也乃祭祀志復云武舞執
  器二十人内單鼗二單鐸二雙鐸二正與金志同
  病頗似漏却雙鼗矣單鼗雙鼗宫縣樂固有之然
  非舞器也
晉鼓
 金宫縣樂有晉鼓一
 元宫縣樂晉鼓一處縣中之東南以節樂長六尺六
[109-40a]
 寸面徑四尺圍丈有二尺穹隆者居鼓面三之一穹
 徑六尺六寸三分寸之一面繪雲龍為飾其皋陶以
 朱髹之下承以彩繪趺座并鼓髙丈餘在郊祀者鞔
 以馬革
  王圻續通考曰按晉鼓古所以鼓金奏建於軍元
  用之郊祀失其制矣
  臣/等謹按制晉鼓為樂節此李照之失通考嘗議
  之矣自宋厯今乃又以為元代之過耶
[109-40b]
  革之屬夷部/
増/
 遼㪚樂器有鞚
  臣/等謹按樂記本作椌音腔从木鞚字从革音椌
  乃馬勒也然唐禮樂志云土則附革而為鞚遂以
  鞚為椌矣自此而金鞚花鞚類多从革今字典於
  鞚字尚不兼椌字音義

[109-41a]
 元宴樂鼓制以木為匡冐以革朱漆雜花面繪復身
 龍長竿二廷中設則有大木架又有擊撾髙座
毛員鼓
 遼大樂器有毛員鼓二盖天竺龜兹樂器自唐流傳
 者也
杖鼓
 遼㪚樂器有杖鼓
 金禮樂儀衛志並未見杖鼓之文然元至元六年太
[109-41b]
 保劉秉忠奏奉㫖搜訪舊教坊樂工得杖鼓色楊皓
 是金教坊樂器有杖鼓也
 元宴樂器有杖鼓制以木為匡細腰以皮冐之上施
 五彩繡帶右擊以杖左拍以手雲和樂部杖鼓三十
 後部杖鼓十樂音王隊第一隊杖鼓三夀星隊禮樂
 隊説法隊第一隊並同樂音王隊第七隊杖鼓二禮
 樂隊第七隊同説法隊第七隊杖鼓四
 明洪武初定制朝賀丹陞大樂杖鼓二十四後減用
[109-42a]
 十二中宫女樂同朔望朝恭杖鼓六大宴丹陛大樂杖
 鼓二十四後减用八文武二舞杖鼓二迎膳樂杖
 鼓十進膳樂杖鼔八太平清樂同其制每箇二面其
 下鐵圏口二一面冐以犢皮徑一尺二寸五分一面
 冐以山羊皮徑一尺三寸冐縫用紅皮掩錢細腰木
 匡廣一尺七寸九分黒漆戧金枝葉寳相花文以紅
 絨綆一條聨絡抹金銅龍頭鈎子十六箇各有襯鈎
 紅皮硃紅生革描金龍束子八箇懸以緑絨匾絛用
[109-42b]
 抹金銅龍頭搭鈎二箇并鈎圏鼓衣以紅綺一幅長
 三尺五寸織青龍并五彩雲文周圍黄絨織香草文
 看杖硃紅漆竹片帯雕木貼金龍頭垂紅緑結子打
 杖以硃紅漆竹片為之東宫樂器杖鼓十二制同大
 駕鹵簿杖鼓四木匡細腰匡兩頭加黒漆戧金雲龍
 文鉄圏二皆冒以革附於匡聨以紅絨綆加銅龍頭
 鈎子以青絨匾□懸之東宫儀仗杖鼔二制同親王
 儀仗杖鼓二黒漆木匡細腰戧金花文粉塗革面掛
[109-43a]
 以青絨匾絛樂器杖鼓十二制同但加木紅絹鼓衣
 畫盤螭并花文及有貼金木魚首銜紅緑帉錔名魚
 頭鞭郡王樂器杖鼓八制同
第二鼓 第三鼓増/
 遼散樂器有第二鼓第三鼓
  臣/等謹按唐禮樂志云革有杖鼓第二鼓第三鼓
  宋沈括梦溪筆談云唐之杖鼓本謂之兩杖鼓兩
  頭皆用杖今之杖鼓一頭以手拊之則唐之漢震
[109-43b]
  第二鼓也然則第二鼓第三鼓葢皆杖鼓之類耶
相鼓
 金引舞所執有相鼓二
 元武舞器有相鼓二制如搏拊以韋為表實之以糠
 拊其兩端以相樂舞節
  王圻續通考曰即撫拍之易名也
腰鼓
  范成大桂海虞衡志曰宋花腔腰鼓出臨桂職田
[109-44a]
  鄉其土特宜鼓腔村人専作窑燒之油畫紅花紋
  以為飾
 遼散樂器有腰鼓
 明四夷舞樂器腰鼓二
和鼓
 元宴樂器有和鼓制如大鼓而小左持而右擊之安
 和樂部有和鼓一夀星隊第七隊和鼓一
連鼗鼓増/
[109-44b]
 遼大樂器有連鼗鼓二
雅鼓
 金引舞所執有雅鼓二
 元武舞器有雅鼓二制如漆筩鞔以羊革旁有兩紐
 工人持之築地以節舞
  王圻續通考曰按端臨謂西凉髙麗有齊鼓其制
  相似此即其類也
札鼓
[109-45a]
 元宴樂器有札鼓制如杖鼓而小左持而右擊之安
 和樂札鼓六夀星隊第七隊札鼓三
金鞚小鼓
 元樂音王隊夀星隊禮樂隊説法隊每第一隊各有
 金鞚小鼓一
花鞚稍子鼓
 元樂音王隊第九隊有花鞚稍子鼓二十第十隊花
 鞚稍子鼓一
[109-45b]
日月金鞚稍子鼓
 元樂音王隊第十隊有日月金鞚稍子鼓八
日月鼓
 元樂音王隊第十隊有日月鼓五制未詳
魚鼓
 元夀星隊第十隊有魚鼓簡子八制未詳
  王圻續通考曰按近制戳竹為筩長三四尺以皮
  冐其首皮用猪膋上/之最薄者用兩指擊之簡子則以竹為
[109-46a]
  之長二尺許濶四五分厚半之其末俱畧反外歌
  時用二片合擊之以和此即其制也
駝鼓増/
 元儀仗有駝鼓設金裝校具花罽鞍褥橐篋前峰樹
 皁纛或旋彩旗後峰樹小旗絡腦當胸後鞦並以毛
 組為轡勒五色瓘玉毛結瓔珞周綴銅鐸小鏡上施
 一面有㡳銅掆小鼓一人乗之擊以毛䋲凡行幸先
 鳴鼓於駝以威振逺邇亦以試橋梁伏水
[109-46b]
騾鼓増/
 元儀仗有騾鼓制似駝而小
馬鼓増/
 元儀仗有馬鼓轡勒後勒當胸皆綴紅纓拂銅鈴杏
 葉校具金塗釲上挿雉尾上負四足小架上施以華
 鼓一面一人前引凡行幸負鼓於馬以先馳與纛並
 行
銳鼓増/
[109-47a]
  桂海虞衡志曰宋鋭鼓猺人樂狀如腰鼓腔長倍
  之上鋭下侈亦以皮鞔植於地坐拊之
  革之屬俗部/
掆鼓
 遼鼓吹樂前部横吹樂前部各有掆鼔十二
 金鼓吹樂前部第一第二各掆鼓十二後部第一掆
 鼓三黄麾仗第一節掆鼓一第二第三節掆鼓各十
 二第七節掆鼓三皇太子前部鼓吹掆鼓二後部鼓
[109-47b]
 吹掆鼓一
 元崇天鹵簿太史鉦鼓隊有交龍掆鼓一
 明東宫儀仗掆鼓二木匡加硃油冐以革面徑一尺
 畫荷並葉匡畫寳相花親王儀仗掆鼓二紅油木匡
 畫寳相花粉塗革面畫荷並葉鐵釘環鈸皆擺錫懸
 以紅絨綆郡王儀仗掆鼓一制同
羽葆鼓
 遼鼓吹後部羽葆十二鼓十二横吹前部同
[109-48a]
 金鼓吹前部第二羽葆鼓十二後部第一同黄麾仗
 第三節羽葆鼓十二第七節同皇太子前部鼓吹羽
 葆鼓二
鐃鼓
 遼鼓吹前後部各鐃十二鼓十二
 金鼓吹前後部第一各鐃鼓十二黄麾仗第一節鐃
 鼓一第二節第七節各鐃鼓十二皇太子前後部鼓
 吹各鐃鼓二
[109-48b]
節鼓
 遼横吹前部節鼓二
 金鼓吹前部第二節鼓二後部第一同黄麾仗第三
 節節鼓二第七節同皇太子前部鼓吹節鼓二後部
 鼓吹節鼓一
朝鼓 諌鼓 登聞鼓
 金設登聞鼓院
 元至元十二年立登聞鼓
[109-49a]
 明制十三道御史輪值登聞鼓
  通雅曰午門角樓上鼓乃御朝時發昫者偶一面
  壊宗伯工部入估直見其制乃紙布裱成者以無
  此大皮也塗金&KR0866環司禮計費千餘金亦冐破耳
大鼓 大樂鼓
 遼鼓吹前部大鼓百二十散樂器亦有大鼓
 金鼓吹前部第一大鼓百二十黄麾仗第一節大鼓
 六第二節大鼓百二十皇太子前部鼓吹大鼓十二
[109-49b]
 元雲和樂部大鼓二工二人舁二人
 明文廟樂器大鼓一朝賀大宴丹陛樂大鼓各二二
 舞及迎膳樂奏黄童白叟鼓腹謳歌承應樂器大鼓
 各一其制以木為匡髙三尺冐以革面徑四尺周圍
 抹金銅釘面施粉繪荷葉四中蓮花一匡加紅油繪
 寳相花貼金銅環鈸四迎引用硃紅漆木杠二黄絨
 綆舉之朝㑹用硃紅漆木架架施獅子四鼓衣一用
 紅綺織彩色雲龍其下邊黄纓絡紋瀝水織瑞草文
[109-50a]
 東宫樂器大鼔一髙一尺七寸面徑二尺五寸餘制
 同上親王郡王大樂鼓各一匡髙一尺六寸面徑二
 尺木紅絹鼓衣畫盤螭并花文餘制同東宫耕耤教
 坊司樂器有黑油腔大鼓四
小鼓
 遼横吹樂前部小鼓百二十
 金鼓吹樂前部第二小鼓百二十黄麾仗第三節同
 皇太子前部鼓吹小鼓十二
[109-50b]
 元天魔舞樂器有小鼓
 明太平清樂小鼓一黄童白叟鼓腹謳歌承應小鼓
 一耕耤教坊司樂器小鼓二
更鼓
  齊履謙傳曰元太史院使齊履謙考定刻漏之制
  因請重建鼓樓増置更鼓
記里鼓増/
 金黄麾仗第一節有記里鼓車
[109-51a]
花匡鼓増/
 明大駕鹵簿花匡鼓四十八面木匡加紅油冐以革
 面徑一尺七寸匡畫寳相花面畫雙獅彩球東宫親
 王儀仗花匡鼓各二十四面郡王二十面制並同
韸子増/
 明黄童白叟鼓腹謳歌承應樂器韸子二攛掇樂器
 同耕耤教坊司樂器黑油腔韸子四
金鼓増/
[109-51b]
  通雅曰今時有金鼓有襜如襦以系掛於後項手
  兩桴擊之其節奏名得勝鼓士大夫家用之不過
  二十面然南都始用也
太平鼓 迎年鼓 羯鼓増/
  陸啓浤北京歲華記曰十一月始擊羯鼓鼓用鐵
  為圍單皮覆之每十人五人聚擊女子亦然臘月
  羯鼓聲益喧曰迎年鼓
  通雅曰打斷宋街市鼓曲也一名太平鼓呉曽言
[109-52a]
  崇寧大觀以來内外街市鼓笛拍板名曰打斷至
  政和初禁之民間改名太平鼓又曰通同部鼓江
  古心宣政雜録言臻蓬蓬鼓今北京臘正小兒皆
  以綿褁枹擊鐵環太平鼓無笛拍
  嚴䋲孫西神脞説曰李紳周員外席上觀柘枝詩
  畫鼓拖環錦臂攘今京師迎年鼓製施兩銅環以
  手擊之髙下環聲索索鼓聲相間疑即其遺製也
鞭鼓増/
[109-52b]
  元葛邏禄迺賢塞上曲云鞭鼓聲中按海青葢軍
  中樂
  明正統四年賜斡拉達達汗樂器内有鞭鼓一
  律吕精義曰洪武王韵云鼙亦作鞞騎上鼓也葢
  今俗呼鞭鼓是也古人謂之應鞞又謂之應鼓儀
  禮應鞞在建鼓東禮記應鼓在縣鼓東先儒以為
  擊之便也然則鞭乃便之訛歟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