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14 欽定續文獻通考-清-嵇璜 (master)


[079-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七十九
 羣祀考
  雜祠淫祠
宋寜宗慶元三年加封雷州雷神為廣佑王
 廟在雷州英榜山神宗熙寜九年封威徳王孝宗乾
 道三年加昭顯至是封廣佑王理宗淳祐十一年再
 加普濟恭帝徳祐元年加威徳英靈
[079-1b]
四年封紹興府寜濟廟潮神為孚佑王
 先是徽宗政和六年封順應侯孝宗淳熙末以衞髙
 宗靈駕功加忠應翊順靈佑公至是晉王爵
加莆陽順濟聖妃號助順
 神莆陽湄州林氏女少能言人禍福殁廟祀之號通
 賢神女屢著靈顯髙宗紹興二十六年以郊典封靈
 恵夫人屢加昭應崇福善利光宗紹熙元年易爵以
 妃至是加助順帝嘉定元年加顯衞十年加英烈神
[079-2a]
 之祠不獨盛於莆閩廣江浙淮甸皆祠焉
封漢張衡為昭應侯
 廟在新喻縣祀漢張衡水旱有禱必應淳熙十六年
 賜額賢恵至是始加封爵
嘉定元年封林浦為通濟王
 浦唐末人避地海濱鑿井以給行人謂之林公井及
 卒甚著顯應里人祀之有司上其状賜封號
三年封唐寨將夫人虞氏為顯祐夫人賜廟額冥助
[079-2b]
 廟在英徳縣是年賜封號敕云生能抗巢賊之鋒殁
 能制峝㓂之暴有嘉一婦之節殆過百夫之强况雨
 𤾉之致祈復利澤之随著可無美號以答陰功用正
 小君之名大彰顯佑之實
田年封全州顯佑廟神為威信侯
 廟祀唐邢州守柴崇□孝宗隆興元年賜額顯佑及
 是加封
十一年十月加泉山清源洞冲應善利靈濟真人號昭
[079-3a]

 真人姓蔡氏泉州人事唐為金部員外郎太原守晚
 棄官學道既仙去靈蹟顯著徽宗崇寜中始封虚應
 先生紹興九年封冲應真人二十三年加封善利乾
 道三年又加靈濟是嵗州守真徳秀以旱禱有應上
 請加號昭博
十七年加封臨安忠清廟神為忠武英烈威徳顯聖王
 神為伍員廟在臨安吳山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始封
[079-3b]
 英烈王政和六年加威顯紹興三十年加忠壯至是
 别加八字後理宗嘉熙三年海潮大溢京兆趙與懽
 禱於神而息奏即廟中建英衞閣並封王妃協清夫
 人父奢兄尚皆加封號
 又錢塘協順廟祀宋陸圭及其三女淳祐中扞潮有
 功封廣陵侯三女封顯濟通濟永濟夫人賜額協順
 傍有小廟祀十二潮神各主一時
 嘉定間永春縣樂山神祠禱雨有應郡守蔡襄請於
[079-4a]
 朝封善利王賜額顯濟從神陳益累封仁福王黄志
 累封輔國忠恵侯又封秀水順濟龍王廟為靈澤侯
理宗寳慶三年封徐偃王為靈恵慈仁聖濟英烈王
 廟在龍㳺縣徐山下唐元和中刺史徐放重建韓愈
 為廟碑屢燬於火至是郡守袁甫重新之請於朝加
 王封號並封王妃協濟夫人子寳宗祐順侯寳衡祐
 徳侯寳明祐澤侯
紹定六年封古田黄師葢為靈祐侯賜廟額顯應
[079-4b]
 時又有閩縣廣應廟祀漢閩越王郢第三子以禱雨
 有應唐封龍驤侯五代時封𢎞潤王熙寜八年封冲
 濟廣應王紹興十一年加封靈顯帝紹定間加封孚
 祐
端平元年加武夷冲妙真君號孚恵
 武夷山冲祐觀之側有㑹真廟祀山之主神魏子騫
 以秦時上昇厯代祭用乾魚哲宗紹聖中京師兩浙
 大旱遣使迎真君蛻骨於太一宫甘雨十日封冲妙
[079-5a]
 真君端平初京師復旱又迎之雨隨至加封孚恵廟
 中從神潘遇頗著靈蹟並封協濟侯
嘉熙元年加封靈應廟神鮑葢為忠嘉神聖威烈恵濟
廣靈王
 神鄞人生晉太始中既殁屢著靈異厯代封號不絶
二年封永福縣神長者三郎為廣靈将軍次四郎助聖
将軍
 至四年長進封協忠侯次助順侯時又有履㤗将軍
[079-5b]
 孫顯忠錢塘人仕吳越故有廟在西湖嘉熙中趙與
 懽尹京禱雨有應奏封天澤侯重為建廟賜額孚應
淳祐元年封梅川侯為威應公
 侯姓陳氏失其名事王審知有功於民民為立廟紹
 興元年賜額徳威三十年封昭顯侯尋改英恵靈顯
 至是封公
封靈應廟神為道愛侯
 廟在古田縣寜宗嘉定間建祀邑令李堪端平三年
[079-6a]
 賜額靈應至是加封爵後復加孚恵
 又古田縣臨水洞神邑人陳昌女淳祐中封崇福昭
 恵慈濟夫人賜額順懿福清縣神陳姓能禁虎為暴
 淳祐中封顯濟靈祐侯賜額孚應
五年封懐安縣神張徳清為慈濟侯賜廟額善應
八年封東天目山龍神為靈祐公賜廟額恵濟
十一年賜閩縣故唐将劉行全兄弟廟額顯應
 行全淮甸人弟徳全待全黄巢之亂禦㓂有功閩人
[079-6b]
 為立廟是嵗大旱禱雨立應請於朝賜今額
寳祐四年改封廣恵廟神為真君
 神張渤血食廣徳軍之祠山仁宗康定元年始封靈
 濟王崇寜三年賜廟額廣恵累封正祐昭顯威徳聖
 烈王至是改封真君凡再加曰正祐聖烈昭徳昌福
 南渡初建廟錢塘門外之霍山既又别為祠於金地
 山以便祈禱
開慶元年封閩縣陳礹為仁濟侯弟巖惠濟侯
[079-7a]
 祠始剏於閩之蘆川祀唐觀察使陳巖及其兄礹仁
 宗嘉祐七年春一夕雷雨大作遷於飲井山之西麓
 開禧嘉定間屢禱輒應寳慶元年賜額顯應至是始
 加封號
度宗咸淳二年封連江靈顯廟神黄葢為福恵侯
封故錢塘令朱蹕為顯忠侯
 初髙宗建炎三年十二月完顔宗弼侵臨安錢塘令
 朱蹕帥民兵逆戰遂遇害時尉曹十将金勝祝威亦
[079-7b]
 戰殁鄉人收瘞二人即其地立祠曰金祝二太尉廟
 淳祐十年賜廟額靈衞景定二年詔侯二神曰忠佐
 忠佑至是漕使以請始封朱令為侯並祀於廟又縣
 人岳琚輸家財募勇士同尉曹十将死戰退敵里人
 祀之咸淳四年詔封忠翊侯賜額顯功
改封漁溪廟神虞雄為徳顯公
 雄閩王牙将戰殁漁溪民廟祀之紹興二十六年賜
 額昭應乾道二年加封恵濟是年改封
[079-8a]
五年封建安靈濟侯林旺為顯祐公
 廟在建安政和初封通靈尊勝太保嘉熙三年加封
 靈濟侯是年郡城大火神降雨滅火有司以聞封顯
 祐公妻唐氏封協靈翊恵夫人
封沅州英顯廟神為䕶國侯
 神林姓唐時為溪洞首領殁為神紹興中陰助討賊
 乾道間賜額英顯至是加封爵
七年封林僾為福恵侯子衎協恵侯
[079-8b]
 閩人林僾及其子衎以孝義稱里人祀之祈禱輒應
 康定間賜額顯靈及是父子並封
封龍宫顯應廟神為祐文侯
 神龎琯莆人以殄㓂驅癘反風降雨特加封爵
封尤溪正順廟神為廣恵将軍
 神謝祐尤溪人從劔浦黄裳學素慕張廵忠烈及卒
 數著異蹟嘉定二年立廟以祀紹定二年封靈恵将
 軍至是加廣恵
[079-9a]
遼太宗天顯三年四月祭麃鹿神
 聖宗統和四年十一月祭麃鹿神
  臣/䓁謹按遼俗好射麃鹿毎出獵必祭其神以祈
  多獲
  地理志曰永州木葉山興王寺有白衣觀音像太
  宗援石晉主中國自潞州廻入幽州幸大悲閣指
  此像曰我夢神人令送石郎為中國帝即此也因
  移木葉山建廟春秋告賽尊為家神軍興必告之
[079-9b]
  乃合符𫝊箭於諸部
  又禮志曰嵗除初夕勅使及伊勒希巴率執事郎
  君至殿前以鹽及羊膏置爐中燎之巫及太巫以
  次贊祝火神訖閤門使贊皇帝面火再拜初皆親
  拜至道宗始令伊勒希巴拜之
穆宗應厯十四年正月奉安神纛
 興宗重熙十八年六月行十二神纛
十二月以黑兔祭神
[079-10a]
景宗保寜三年十月以黒白羊祀神
七年五月祭神姑
聖宗統和十六年五月祭白馬神
金世宗大定二十七年正月加鄭州河陰縣黄河神號
曰昭應順濟聖后賜廟額靈徳善利
 尚書省奏言鄭州河陰縣聖后廟前代河水為患屢
 禱有應嘗加封號廟額今因禱祈河遂安流乞加褒
 贈帝從其請特加號賜額嵗委本縣長官春秋致祭
[079-10b]
元世祖至元五年正月上都建城隍廟
 七年大都始建廟封神曰祐聖王文宗天厯二年八
 月加王及夫人號曰䕶國保寜
十五年正月封磁州神崔府君為齊聖廣祐王
  元好問崔府君廟記曰唐崔子玉府君祠在所有
  之或謂之亞嶽或謂之顯應王者皆莫知所從来
  府君定平人太宗時為長子令有恵愛之風本道
  採訪使與長子尉劉内行弗備且有贓賕之鄙時
[079-11a]
  縣有虎害府君謂二人者宜當之已而果然及一
  孝子為所食乃以牒攝虎至使服罪一縣以為神
  而廟祀之
七月建漢祖天師正一祠於京城
 十月祠成詔張留孫居之
  釋老𫝊曰正一天師者始自漢張道陵至三十六
  代宗演當至元十三年世祖平江南遣使召之至
  則待以客禮命主領江南道教仍賜銀印子與棣
[079-11b]
  與材嗣成宗大徳八年授與材正一教主領三山
  符籙其徒張留孫從宗演入朝世祖與語稱㫖留
  侍闕下祈禱輒應即命留孫為天師固辭不敢當
  乃號之上卿建崇真觀於兩京俾留孫居之専掌
  祠事
  臣/䓁謹按正一祠疑即釋老𫝊中之崇真觀也𫝊
  稱建於兩京則上都亦有之矣
八月封泉州神女號䕶國明著靈恵協正善慶顯濟天
[079-12a]

 其後二十五年六月又加封廣祐明著天妃大徳三
 年二月加䕶國庇民天厯二年十月加廣濟福恵賜
 廟額靈慈遣使代祀順帝至正十四年十月再加輔
 聖䕶國
  祭祀志曰南海女神靈恵夫人至元中以䕶海運
  有竒應加封天妃神號積至十字廟曰靈慈直沽
  平江周涇泉福興化䓁處皆有廟皇慶以来嵗遣
[079-12b]
  使賫香遍祭金幡一合銀一鋌付平江官漕司及
  本府官用柔毛酒醴便服行事
  臣/䓁謹按天妃封號至天厯二年始加至十字不
  應至元十五年已加十二字又二十五年六月但
  稱加南海明著天妃為廣祐明著天妃即祭祀志
  亦曰神號積至十字則十五字之封似止明著二
  字無驟加十二字之理史書沿誤無可是正姑存
  以俟考
[079-13a]
成宗大徳三年二月加觧州鹽池神恵康王曰廣濟資
寳王曰永澤浙西鹽官州海神曰靈感𢎞祐公吳大夫
伍員曰忠孝威恵顯聖王
 㤗定帝㤗定元年正月封觧州鹽池神曰靈富公三
 年六月遣使祀之
  臣/䓁謹按㤗定帝紀又載致和元年改封鹽池神
  為靈富公靈富之號已見㤗定元年及是改封宜
  有加字葢史失之或一事兩載皆不可考矣
[079-13b]
七年十二月加封真武為元聖仁威元天上帝
仁宗延祐七年四月祭遁甲神於香山
 英宗至治三年十一月㤗定帝即位祭遁甲五福神
 天厯二年八月遣毛頴達祭遁甲神於上都南屏山
 大都西山
  顧炎武北平古今記曰香山有金章宗祭星臺於
  史無所考或是元時祭遁甲之地
英宗至治元年五月海漕糧至直沽遣使祀海神天妃
[079-14a]
 三年二月糧至復祀之順帝至元二年九月海運糧
 至遣使致祭
㤗定帝㤗定元年二月加封廣徳路祠山神張真君曰
普濟寜國路廣恵王曰福祐
七月加封温州故平陽侯曰英烈侯
二年七月遣鄂勒博祀宅神於北部行幄
遣使代祀龍虎武當二山
 順帝至元三年四月遣使降香於龍虎三茅閣皂諸
[079-14b]
 山
八月作天妃宫於海津鎮
十一月加封廬陵江神曰顯應
致和元年正月加封幸淵龍神曰福應昭恵公
文宗天厯元年九月加封漢将軍闗羽為顯靈義勇武
安英濟王遣使祠其廟
至順二年正月封䝉古巫者所奉神為靈感昭應䕶國
忠順王號其廟曰靈佑
[079-15a]
三年五月太常博士王瓚請禁封非祀典之神
 瓚言各處請加封神廟濫及淫祠按禮經以勞定國
 以死勤事能禦大災能捍大患則祀之其非祀典之
 神今後不許加封制可
順帝至元三年六月加封文始尹真人為無上太初博
文文始真君徐甲為垂元感聖慈化徳御真君庚桑子
洞靈感化超蹈混然真君文子通元光暢昇元敏誘真
君列子冲虚至徳遁世逰樂真君莊子南華至極雄文
[079-15b]
𢎞道真君
五年五月加封瀏陽州道吾山龍神為崇恵昭應靈顯
廣濟侯
至正元年閏五月改封徽州土神汪華為昭忠廣仁武
烈靈顯王
四年十二月禁淫祠
二十年八月加封福建鎮閩王為䕶國英仁武烈忠正
福徳鎮閩尊王
[079-16a]
明太祖洪武元年十二月立旗纛廟
 先是禮官言軍行旗纛所當祭者考之於古旗謂牙
 旗黄帝出軍訣曰牙旗者将軍之精一軍之形候凡
 始竪牙必祭以剛日纛謂旗頭太白陰經曰大将軍
 中營建纛天子六軍故用六纛唐宋及元皆有旗纛
 之祭今宜立廟京師春用驚蟄日秋用霜降日遣官
 致祭乃命立廟於都督府治之後題主曰軍牙之神
 六纛之神仍令天下衞所於公署後立廟京都之祭
[079-16b]
 牲用太牢幣黒色籩豆各八簠簋各二登鉶各一以
 都督為獻官衞所指揮使初獻僚屬亞終獻祭用少
 牢儀物殺京師王國則遣武官戎服行禮嵗春秋皇
 帝合祭神祗於城南仍列旗纛於太嵗諸神之次七
 年二月詔皇太子率諸王詣閱武塲祭旗纛為壇七
 各用羊豕一帛色赤行三獻禮是日皇太子及諸王
 皆具儀衞執事者捧旗纛於馬上以序前行至壇皇
 太子先行禮次諸王禮畢諸王詣皇太子行幕進胙
[079-17a]
 訖奉旗纛還宫九年正月别建旗纛廟於山川壇左
 定以躬祀山川日遣旗手衞官行禮其正祭旗頭大
 将六纛大神五方旗神主宰戰船正神金鼔角銃礟
 之神弓弩飛鎗飛石之神陣前陣後神祗五昌䓁衆
 凡七位共一壇南向祭物視先農帛七黒二白五瘞
 毛血望燎與風雲雷雨諸神同祭畢設酒器六於地
 刺雄鷄六&KR0377血釁之霜降日又祭於教塲嵗暮享太
 廟日祭於承天門外後罷霜降之祭凡旗纛皆藏内
[079-17b]
 府祭則設之成祖永樂中又有神旗之祭専祭火雷
 之神毎月朔望神機營提督官祭於教塲牲用少牢
二年正月封京都及天下城隍
 帝謂中書及禮官曰城隍神厯代所祀宜新封爵遂
 封京都城隍為承天鑒國司民昇福明靈王開封為
 顯聖王臨濠為貞祐王太平為英烈王和州為靈䕶
 王滁州為靈祐王秩正一品其餘府為鑒察司民城
 隍威靈公秩正二品州為靈佑侯秩三品縣為顯祐
[079-18a]
 伯秩四品章服京都衮冕十有二章封王公者九旒
 九章侯伯七旒七章命詞臣撰制文頒之時諸神祗
 止合祭於城南享祀之所未有壇壝専祀乃議建壇
 祀天下神祗畧曰城隍之祀莫詳其始先儒謂既有
 社不應復有城隍故唐李陽氷縉雲城隍記謂祀典
 所無惟吳越有之然成都城隍祠太和中李徳裕所
 建張說有祭城隍文杜牧有祭黄州城隍文則不獨
 吳越為然又蕪湖城隍建於吳赤烏二年髙齊慕容
[079-18b]
 儼梁武陵王祀城隍神皆書於史又不獨唐而已宋
 以来其祀遍天下或錫廟額或頒封爵或遷就傅㑹
 各指一人為神姓名按唐張說祭荆州城隍文曰致
 知産物助天育人張九齡祭洪州城隍文曰城隍是
 保甿庶是依則前代崇祀之意有在今宜祔祭於嶽
 瀆諸神之壇三年詔去封號止稱某府州縣城隍之
 神七年從祀郊壇二十一年復以從祀罷山川壇春
 祭世宗嘉靖九年並罷山川壇從祀嵗以仲秋祭旗
[079-19a]
 纛日致祭凡聖誕節及五月十一日神誕皆遣太常
 寺卿行禮國有大事則告廟在王國者王親祭之各
 府州縣守令主之
 三年詔天下府州縣立城隍廟其制髙廣各視官署
 正衙几案皆同置木主撤塑像取其泥塗壁繪以雲
 山九月京師廟成主用丹漆字塗以金旁飾龍文迎
 主入廟用王者儀仗帝親為文以告六年製中都城
 隍神主成如京師之制遣官賫香帛奉安禮臣請有
[079-19b]
 事合祭以何主為上帝命以建都所在為上二十年
 京師改建廟詔劉三吾曰朕設京師城隍俾統各府
 州縣之神以監察民之善惡而禍福之俾幽明舉不
 得倖免其書所由於石永樂中建廟北京都城之西
 曰大威靈祠英宗正統十二年以脩城重建嘉靖二
 十七年正月廟燬再建
  春明夢餘録曰城隍之名見於易若廟祀則莫究
  其始唐李陽氷謂城隍神祀典無之惟吳越有耳
[079-20a]
  宋趙與時辨其非以蕪湖城隍祠建於呉赤烏二
  年不始於唐然考記曰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為
  蜡蜡祭八神水庸居七水則隍也庸則城也此正
  祭城隍之始春秋傳鄭災祈於四鄘宋災用馬於
  四鄘皆其證也庸字不同古通用耳由是觀之城
  隍之祭葢始於堯矣
  臣/䓁謹按城隍是保二語為張九齡祭城隍文禮
  志誤作張說又實録載洪武二十年京師改建城
[079-20b]
  隍廟禮志作二十一年亦誤並改正
命築壇於後湖祀馬祖諸神
 勅禮官定儀奏言周官校人春祭馬祖天駟星也夏
 祭先牧始養馬者秋祭馬社始乘馬者冬祭馬步乃
 神之災害馬者隋用周制祭以四仲之月唐宋因之
 今定春秋二仲月甲戊庚日遣官致祭為壇四牲用
 少牢幣白色籩豆各四簠簋登各一樂用時樂行三
 獻禮五年并諸神為一壇嵗止春祭六年二月置羣
[079-21a]
 牧監於滁州建司馬神祠於柏子潭遣官致祭每嵗
 春秋二仲有司祠以少牢永樂十三年二月建馬神
 祠於都城蓮花池其南京馬神則南太僕主之
  太祖實録曰洪武四年蜀明昇獻良馬十其一色
  正白長丈餘首髙九尺足髙七尺有肉隠起項下
  貫膺絡腹精采流動不可加韉勒帝謂天生英物
  必有神司之命太常以少牢祀馬祖囊沙四百斤
  壓之日令人騎行苑中乆之漸馴後帝夕月於清
[079-21b]
  凉山乃乘以出比還大恱賜名飛越峯復命祀馬
  祖
三年六月禁淫祠
 制曰朕思天地造化能生萬物而不言故命人君代
 理之前代不察乎此聴民人祀天地祈禱無所不至
 瀆禮僣分莫大於斯古者天子祭天地諸侯祭山川
 大夫士庻各有所宜祭民間合祭之神禮部其定議
 頒降違者罪之於是中書省臣䓁言凡民庻祭先祖
[079-22a]
 嵗除祀竈鄉村春秋祈土糓之神凡有災患禱於祖
 先若鄉邑郡厲祭則里社郡縣自舉之其僧道建齋
 設醮不許奏章上表投拜青詞亦不許塑畫天神地
 祗其白蓮社明尊教白雲宗巫覡扶鸞禱聖書符咒
 水諸術並加禁止庻㡬左道不興民無惑志從之
十二月命祭無祀鬼神
 帝以兵革之餘死無後者其靈無所依命舉其禮禮
 官言按祭法王祭㤗厲諸侯祭公厲大夫祭族厲又
[079-22b]
 士喪禮疾病禱於厲鄭氏謂漢時民家皆秋祠厲則
 此祀達於上下矣春秋傳曰鬼有所歸乃不為厲後
 世不舉其祭無依之鬼乃或依附土木為民禍福以
 邀享祀葢無足怪今定京都王國各府州縣及里社
 皆祭祀之使鬼無所歸者不失祭享則災厲不興亦
 除民害之一道也從之命京都築壇於元武湖中天
 下府州縣皆設壇於城北各里又立壇以祭嵗以三
 月清明七月望日十月朔日長吏率僚佐候晡時致
[079-23a]
 祭牲用羊豕各三炊三石米飯前期七日檄城隍祭
 日正壇設城隍位羊一豕一壇下東西席地焚香列
 炬各設羊一豕一並飯羮以祭壇南立石刻祭文京
 都曰泰厲王國曰國厲府州曰郡厲縣曰邑厲里曰
 鄉厲著為式
二十六年七月遣禮部員外郎潘善應䓁往廬山祠周
顛仙
 顛仙姓周自言建昌人病顛入南昌行乞常趨省府
[079-23b]
 曰告太平不數年天下果亂陳友諒引兵入南昌顛
 仙隠跡不見及帝自将伐友諒既定南昌将還顛仙
 從道左拜謁潜隨至金陵遇帝出輒趨進曰告太平
 告太平間見詞多隠語友諒復圍南昌帝勒兵往援
 因與偕行乆之縱還廬山友諒敗死遣人往求之不
 得洪武癸亥秋有僧覺顯自言廬山岩中老人使來
 見帝以其誕却之至是帝不豫前僧復徒跣至云周
 顛仙遣進藥帝不納僧具言前事乃餌之有菖蒲丹
[079-24a]
 砂之氣是夕疾愈僧亦去不知所之帝遂親為文勒
 石紀其事命善應䓁往祠焉
  臣/䓁謹按明㑹典南京神廟初稱十廟北極真武
  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道林真覺普濟禪師寳志
  以三月十八日都城隍以八月祭帝王後一日祠
  山廣恵張王渤以二月十八日五顯靈順以四月
  八日九月二十八日皆南京太常寺官祭合蒋子
  文卞壺曹彬劉仁贍福夀諸廟為十廟後增功臣
[079-24b]
  廟為十一又闗公廟以四孟嵗暮及五月十三日
  天妃廟以正月十五日三月二十三日太倉神廟
  以春秋仲月望日凡祭皆少牢惟真武與真覺禪
  師素羞諸神雖不盡應祀典然皆太祖所定有明
  一代因之而不敢廢異於淫祀邀福者特附載之
成祖永樂三年正月建天妃廟於直沽
 從平江伯陳瑄請也五年復建天妃宫於龍江闗七
 年封䕶國庇民妙靈昭應𢎞仁普濟天妃賜廟額曰
[079-25a]
 𢎞仁普濟
十二年三月建真武廟於北京
 開國靖難神多效靈至是特建廟於皇城北海子橋
 之東武宗正徳二年改靈明顯祐官祭日同南京
 十六年十二月武當山宫觀成賜名太岳太和為祀
 神祝釐之所又即天柱峯頂冶銅為殿飾以黄金範
 真武像於中選道士九人為提㸃秩正六品分主宫
 觀祀事嘉靖三十一年重脩賜坊曰治世元岳
[079-25b]
十五年三月建洪恩靈濟宫於北京祀徐知證知諤
 知證知諤為徐温子及知誥代楊氏有國封知證為
 江王知諤為饒王嘗帥兵入閩靖羣盗閩人徳之立
 生祠於金鰲峯北未㡬相繼化去降神於閩益䖍祠
 祀累著靈應宋髙宗賜額靈濟是年帝寢疾醫藥㒺
 效禱之即瘳乃立廟於皇城西封金闕玉闕真人十
 六年改封真君神父亦封真君母配皆仙妃憲宗成
 化二十二年加稱上帝父母及配稱聖帝元君嵗正
[079-26a]
 旦冬至神誕日遣重臣致祭孝宗𢎞治十八年以大
 學士劉健䓁言乃罷遣止令太常寺官行禮國有大
 事則告福州神祠毎六年一挂袍初遣官齎送神宗
 萬厯四年止令本省布政司官更換
  黄虞稷蟫窠别志曰南唐前後遣将攻閩者具載
  於史未嘗有知證知諤領兵之事則所云屯兵金
  鰲峯下者妄也且知諤之死在昇元二年知證卒
  於保大五年云兄弟相繼化去尤妄之妄矣二百
[079-26b]
  年来淫祀矯誣無有能正之者倪岳周洪謨䓁亦
  但言其簒臣逆子不宜載祀典未能舉史𫝊事實
  始末以證流𫝊之訛宜當時之不能盡革也
仁宗洪熙元年二月封大小青龍神
 平則門外三十里盧師山有潭世𫝊有大小二青龍
 遇旱致禱輒雨是年乆旱即潭上禱焉雨隨注乃封
 大青龍為𢎞濟小青龍為靈顯嵗以春秋仲月遣官
 致祭
[079-27a]
宣宗宣徳七年七月命祀髙郵湖神祠
 平江伯陳瑄言髙郵城西北湖中有神祠祀耿遇徳
 宋哲宗時人累封靈應侯廟額曰康澤至今禱者輒
 應請令有司春秋致祭從之
英宗正統三年三月禁天下祀孔子於釋老宫
 四川永州儒學訓導諸華言孔子祀於學佛氏祀於
 寺老氏祀於觀俱有定制乃無知僧徒欲假孔子以
 取敬信繪肖三像並列供奉褻侮不經莫此為甚乞
[079-27b]
 通勅禁革從之
景帝景㤗七年十二月建金龍四大王祠於沙灣
 從左副都御史徐有貞請也
憲宗成化元年二月廵撫湖廣右僉都御史王儉請禁
革淫祀
 儉言八事一請禁革淫祀乞勅翰林儒臣博採三禮
 及諸經𫝊自天子至於庻人當祀之神纂集成書刋
 示四方凡天下鬼神不係禮典及當代祀典者並撤
[079-28a]
 其廟宇毁其象設仍乞禁革塑繪人匠違者付法司
 論罪則禮制明而民志定矣禮臣議如所言從之
十三年詔建漢夀亭侯廟
 初洪武二十八年建廟於南京雞鳴山永樂中北京
 始建廟至是時建廟於宛平縣東嘉靖十年南京太
 常寺少卿黄芳言漢夀者封邑亭侯者爵也止稱夀
 亭侯誤矣乃改稱漢前将軍漢夀亭侯嵗五月十三
 日祭以太牢果品五帛一遣太常寺官致祭國有大
[079-28b]
 事則告
  臣/䓁謹按明初祀闗侯止用本稱萬厯中特加封
  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逺鎮天尊㫖從中出不由詞
  臣撰擬劉若愚蕪史云時掌道經厰太監林朝最
  有寵封號實所奏請云
孝宗𢎞治元年四月禮科給事中張九功請正祀典
 疏言祀典正則人心正今朝廷常祭之外又有釋迦
 牟尼文佛三清三境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金
[079-29a]
 闕玉闕真君元君神父神母諸宫觀中又有水官星
 君諸天諸帝之祭非所以法天下帝下其章禮部尚
 書周洪謨䓁言佛老二氏凡遇萬夀䓁節不令修建
 齋醮其大興隆寺朝天宫俱停遣官致祭至大帝天
 尊真君帝君諸神稽諸祀典並無所據俱當罷免議
 上帝命脩建齋醮遣官祭告並東岳真武城隍廟靈
 濟宫祭祀俱仍舊二徐真君及其父母妻革去帝號
 仍舊封冠袍換回焚燬餘如所議行之
[079-29b]
  臣/䓁謹按孝宗實録曰福州二徐真君祠冠袍例
  三年遣内官齎換後改命太常寺官𢎞治十三年
  尚衣監奏乞仍遣内官禮部謂遣太常寺官便科
  道亦交論之帝命毎十年一次仍遣内官賫送戒
  其驛騷是二徐僣祀雖經九功論罷禮官議行不
  移時崇奉如故良由閹寺内擅以禍福之說熒惑
  宸聴有非盈庭讜論所能挽者矣
七年十二月詔安平鎮建廟祀真武龍王天妃
[079-30a]
 時塞張秋决口成改張秋鎮為安平鎮建廟祀諸神
 賜額顯應
武宗正徳五年十月賜山西觧州鹽池神號曰東鹽池
之神西鹽池之神
 至萬厯十八年三月廵按山西御史秦大䕫言河東
 鹽池屢遭水患乃於東西二池條山風洞諸神兩舉
 祭告遂至水减鹽生倍於往日乞各加封號列之祀
 典禮官以國朝釐正祀典嶽鎮海瀆别無王公封號
[079-30b]
 宜於三祠總門錫以祠額以昭䖍報命賜額為靈佑
十四年二月諭禮部将廵兩畿山東祀神祈福
 大學士楊廷和言泰山特五嶽之一古禮惟諸侯主
 祭今制郊壇分獻亦惟命官行禮非天子所宜親祀
 今欲尊奉神像供獻香帛必不得已遣官一行禮部
 尚書毛澄䓁亦言欲遍告天下山川遣使足以将敬
 不必親行科道亦交章諫不報
  臣/䓁謹按帝将欲南幸特以祀神為名耳廷臣諌
[079-31a]
  者數百人皆杖於闕下六月宸濠反乃决計親征
  八月發京師明年冬乃還事具告祭門
世宗嘉靖十四年九月建西海神祠
 帝諭禮部尚書夏言曰西海子嵗以午日奉兩宫逰
 宴止行望祀宜特建祠宇言退乃上疏曰禁内西海
 子者即古燕京積水潭也源出西山神山一畝馬眼
 諸泉繞出甕山後滙為七里濼東入都城瀦為積水
 潭南出玉河入於大通河轉漕亦頼其利比之五祀
[079-31b]
 其功較大禮宜特祀請於北閘口湧玉亭後隙地建
 祠以答神貺詔可乃加神號曰宣靈𢎞濟並祀水府
 及司舟之神嵗春秋仲月上壬日遣太常卿致祭二
 十二年改名𢎞濟神祠穆宗隆慶元年罷祀
十五年五月詔除禁中釋殿燬銷佛骨諸物
 時撤大善佛殿建太后宫禮部尚書夏言請勅有司
 以佛骨瘞之中野帝曰朕思此物智者以為邪穢必
 不欲觀愚者以為竒異必欲尊奉今雖埋之将来豈
[079-32a]
 免竊發乃焚之於通衢毁金銀佛像凡一百六十九
 座佛骨佛牙凡一萬三千餘斤
  榖山茟麈曰嘉靖中陶仲文卲真以祈禱用事請
  拆毁寺院沙汰僧尼焚佛骨於大通橋下
二十一年四月建大髙元殿於西苑奉祀上帝
 先是二年四月太監崔文䓁於欽安殿脩設醮供請
 帝拜奏青詞大内建醮自此始其後改欽安殿為元
 極寳殿奉祀上帝祈榖大享皆於此行禮而親郊遂
[079-32b]
 廢時帝居西苑罕入大内即元極寳殿亦不時至故
 又即西苑建大高元殿以奉玉皇及三清像設殿之
 東北為象一宫中奉象一帝君範金為像髙尺許即
 帝脩元御容也三十六年又建大光明殿他如洪應
 雷壇帝有禱必至凝道雷軒書日恒御之其餘奉真
 之所不可勝紀帝崩未逾月諸宫盡毁惟髙元光明
 二殿僅存
  萬厯野獲編曰自西苑肇興尋營永夀宫於其地
[079-33a]
  未㡬元極髙元䓁殿繼起以元極為拜天之所當
  正朝之奉天殿以大髙元為内朝之所當正朝之
  文華殿又建清馥殿為行香之所毎建金籙大醮
  壇則上躬至焉凡入撰青詞諸臣皆附麗其旁即
  閣臣亦晝夜供事不復至文淵閣葢君臣上下朝
  真醮斗㡬三十年
  臣/䓁謹按明實録成化十二年帝於宫北建祠祀
  玉皇取郊祀祭服祭品樂舞之具依式製造並新
[079-33b]
  編樂章令内官肄習欲於神降日舉祀典以翰林
  學士商輅諫而止𢎞治十一年欽安殿設醮欲樹
  旛竿工部尚書徐貫䓁謂非祖制乃罷造是明代
  大内祀神建醮厯代皆然不自世宗始也獨帝溺
  於元修惡臣下非毁時以威柄自&KR0757忤㫖者輒加
  誅斥故諸臣率容黙保位甚且假青詞為固寵之
  計無有抗顔直諫如先代諸臣者矣
三十二年十月詔立桞将軍廟於新安鎮
[079-34a]
 将軍名匡山東人宋時從軍陣亡常見神於河道總
 理河道都御史曾鈞奏請立廟特賜額致祭
三十三年六月賜四川岷山土神顯佑靈濟大王勅
 神在西畨宣徳中立祠賜勅後燬於火至是土官新
 其祠請勅於朝給之
三十四年四月詔修江西許旌陽真人宫
三十五年五月詔建真武殿於江南齊雲山
神宗萬厯二年十二月禮科給事中梁式題請清祠宇
[079-34b]
 疏言禁左道三事一曰清祠宇寺觀廟宇俱載令甲
 間有剏建必俟奏聞所以重祠典而端好尚也今各
 處大小菴觀寺院不可數計而鼎建日繁募徒相望
 規制僣越煽惑民風甚非所以尊主威伐奸萌也請
 勅下所司毁其太甚罪其擅作非但民歸本業而奸
 黨淵巢亦釐剔過半矣從之
二十六年四月加封金山黒龍潭龍神為䕶國濟民神
應龍王
[079-35a]
 黒龍潭在金山口北旁有龍王廟成化八年禱雨有
 應重新之萬厯初帝謁陵還駐蹕潭上是後禱雨輒
 應是年帝憂旱甚露禱宫中復遣正一嗣教真人張
 國祥禱於龍潭雨澤如期特加號勒碑名其潭曰神
 應
熹宗天啟元年三月命太常寺官以六月二十二日祀
大徳之神
三年閏十月建龍王廟於鹿島
[079-35b]
 賜神號曰顯應廟額靈佑從總兵官毛文龍請也
愍帝崇禎元年十一月封䕶漕河神張六五為靈應
英濟侯
  臣/䓁謹按禮志洪武元年命中書省下郡縣訪求
  應祀神祗著於祀典令有司嵗時致祭二年又詔
  天下神祗有功徳於民事蹟昭著者雖不致祭禁
  毁撤祠宇三年定諸神封號盡革後世溢美之稱
  天下神祠不應祀典者有司毋得致祭㑹典所載
[079-36a]
  南京諸廟已見於前其在天下郡縣列祀典者如
  南直𨽻鳳陽顯濟廟神莫詳所自明初/禱雨有應祀之滁州豐山
  廟及栢子潭廟俱以本名稱其神/六月六日合祭徐州靈源𢎞濟
  廟河平神廟龍神廟倛嵗/祭平陽平水祠以本/名稱汾州
  永澤廟稱白彪山馬/跑泉之神沁州南山神廟及焦龍神廟
  俱稱/本名沁州龍泉神廟稱伏牛山/龍泉之神兗州青山廟稱青/山之
  神/安平顯恵䓁廟𢎞治間改張秋為安平鎮建真/武龍王天妃三廟賜額顯恵又
  修黄陵岡河口功成/亦睗額昭應俱祀之衞輝黒龍神廟稱本/名嚴州烏
[079-36b]
  龍廟稱本名三/月三日祀宜春仰山祠祀宜山二/龍之神常徳陽山
  廟祀陽山之神以征/南将軍梁松配沅州顯應廟祀明山/之神長沙洞
  庭廟祀洞庭湖龍神/四月八日祭馬湖顯應祠以元人于法/著靈祀之
  州靈濟宫祀南唐徐知/證知諤兄弟廣州天妃廟直𨽻山東諸/處多立廟不
  具/載南海真武靈應祠瓊州靈山祠神有六曰靈山/曰香山曰瓊崖
  曰通濟曰定邉曰班/師三月九日並祭之瓊州髙山廟祀毘耶/山之神電白靈
  湫廟稱本/名敬誠夫人廟即馬寳妻冼氏十/一月二十四日祭皆有司
  春秋致祭終明之世饗祀不絶又鎮江水府廟在/金
[079-37a]
  山寺五代楊氏據江南封馬當為上/水府采石為中水府金山為下水府鳳陽黒水将
  軍廟在臨淮門外宋嘉定間郡守榮將軍鑄鐵像/刻云濠州之北淮水之邉於汝鎮守億千萬
  年/臨江府晏公廟在府治東清江鎮神名/戌仔明初封平浪侯新淦縣
  蕭侯廟在縣北大洋洲祀宋蕭伯軒及子祥叔永/樂中其孫天任卒屢著靈異亦祀於此詔
  封水府靈通廣/濟顯應英祐侯湘陰縣黄陵廟毎嵗六月六/日有司致祭遼州
  㟦山神廟稱㟦山/之神瓊州峻靈王廟祀峻靈/山神黎母廟
  欽州烏雷廟慶逺府靈潜廟有九龍潭稱/九龍之神馬湖府
  神水祠在府北現山之陽永樂五年工部尚書宋/禮奉命採大木方欲開道木忽自運乃賜
[079-37b]
  名神木山/建祠祀之間見實録及志乘悉從王圻續通考採
  出附著於後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七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