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6-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三十六
選舉
舉官
宋寧宗嘉定八年三月詔大郡嵗舉亷吏二人小郡一
人
至十二年五月詔侍從兩省臺諫各舉文武可用之
才二三人又命監司守臣舉十科政績所知自代露
[036-1b]
章列薦並籍記審察任滿則取其舉數多有政績行
誼者升擢之
江東轉運司副使真徳秀奏曰太平興國中嘗詔
諸道轉運司察訪部下官吏凡罷軟不勝任及黷
於貨賄者俾條上其事狀其清白自守幹局不凡
者亦許其明揚臣仰見祖宗盛時選用監司付以
事權者盖欲其公於刺舉責任之意不輕也自嘉
泰開禧以來公道不行請囑日盛郡縣之官有罪
[036-2a]
狀彰灼為監司者甫欲按劾已求要路之援以自
脱甚者得以施其反噬之計於是刺之權有不行
矣嵗舉之員往往奪於權貴之命孤寒無援者雖
盡心職業不免陸沉之嘆膏梁庸騃茍有所挾則
若執劵以取償焉於是舉之權又有所不行矣是
以州縣之間賢否不分民受其病今陛下更新大
政公道昭明寖還乾道淳熙之舊矣獨縉紳間親
故請託之弊未能盡革臣愚欲望聖慈詔戒中外
[036-2b]
士大夫相與維持公道使將指承命者得以展澄
清之志而賢不肖有所甄别於治道豈小補哉
理宗寳慶元年詔今後見供職及在外帶職從官依元
祐十科舊制嵗舉三人
從右正言糜洒請也是年八月擢知袁州趙䈣夫直
秘閣福建提㸃刑獄以旌亷吏又詔侍從給諫卿監
郎官并在外前執政侍從帥臣監司各舉亷吏三人
權司封郎官許應龍乞設十科劄子曰臣聞天下
[036-3a]
固有不一之才人主當無執一之見盖人才之在
天下若十指然小大長短雖若不齊而皆適於用
兼收並蓄則皆有以自見而天下無不舉之事茍
用一而廢一則互相傾軋必有分朋植黨之弊夫
人才不同彼此異見其來非一日矣足一躡軍門
視文士如仇讐首一戴儒冠輕武弁如草芥矯矯
特立則以静重為苟容處事詳審則以剛直為沽
譽長於吏才則以明經術者為腐儒專於學問則
[036-3b]
以了官事者為俗吏少俊則以老成為遲鈍寛厚
則以嚴明為苛刻各分黨與判乎其不相入也人
主用才惟求以辦吾事濟吾治而已安可主一而
廢一哉陛下建用皇極無黨無偏耆徳者召之文
學者用之吏事者任之或長於將畧或精於財計
或以循良稱或以讜直名莫不擢用固無一毫好
惡之私然求賢之詔屢下剡薦之牘交馳而人心
多私罕以實應靖退不競者無由自達單寒寡援
[036-4a]
者未免見遺臣願陛下開衆正而達四聰使任薦
舉者悉叅公論舉能其官則錫以進賢之賞稱匪
其人則加以謬舉之罰如此則真才實能皆為吾
用何事不立惟陛下與大臣亟圖之
紹定元年右正言梁成大奏乞申嚴薦舉法
成大奏除升陟所知政績姑從舊法改官亷吏犯入
已贓者許舉主悔舉又選人改官舉主五員内用職
司一員始為及格近奔競巧取者或用職司三四員
[036-4b]
甚至五員而寒畯終身不得職司乞勅吏部止用一
員過數毋令收使俱從之
二年二月詔嵗舉亷吏或犯姦贓保任同坐監司臣申
嚴覺察
四月詔郡縣官闕毋令藝術人及豪民罷吏借補權
攝
淳祐元年正月詔舉文武才
宰執侍從兩省卿監郎官帥臣監司各舉一二人悉
[036-5a]
疏其才能委堪任用者指實以聞
四年詔臺諫耳目之官例由親擢自今不許大臣薦進
七年十月監察御史陳垓建言銓法十弊乞申戒飭從
之
一曰添差數多破法耗財二曰抽差員衆州縣廢職
三曰攝局違法蠧政害民四曰須入不行徼幸撓法
五曰奏辟不應奔競日甚六曰改任巧捷紊亂官常
七曰薦舉不公多歸請託八曰借補繁多官資泛濫
[036-5b]
九曰瘝曠職守役心外求十曰匿過居官翫視國法
八年二月勅吏部凡未歴郡者不許為郎已為郎者更
迭補外未歴縣者必令須入已作縣者須及任滿闕次
必依先後毋或改差
十年詔改官班引之人先赴都堂或御史臺各試書判
合理法者許集注如不通且令為丞再試中方與入
景定四年正月詔侍從臺諫給舍卿監郎官以上及制
總監司各舉所知不拘員限不如所舉行連坐法
[036-6a]
次年詔侍從兩省於内外官舉堪監司郡守者疏其
實以聞令中書籍記遇有官闕精加審察取旨擢用
如犯贓私坐以謬舉之罰
度宗咸淳元年詔侍從給舍臺諫卿監郎官各舉所知
二人摭實狀限三日以聞
時以初即位有此詔次年復詔各舉所知二人
五年三月詔舉亷吏
詔曰吏以亷稱自古有之今絶不聞豈不自章顯而
[036-6b]
壅於上聞與其令侍從卿監郎官各舉亷吏將顯擢
焉
七年十二月詔舉亷能材堪縣令者
侍從臺諫給舍各舉十人卿監郎官各舉五人制帥
監司各舉六人知州軍監各舉二人
遼聖宗統和十二年十一月詔諸部所俘宋人有官吏
儒生抱器能者具以名聞
遼史張儉傳曰故事車駕經行長吏必有所獻聖
[036-7a]
宗嘗獵雲中節度使進曰臣境無他産惟幕僚張
儉一代之寳願以為獻先是帝夢四人侍側賜食
人二口至聞儉名始悟召見容止朴野訪以世務
占奏三十餘事由此顧遇特異踐厯清華號稱明
幹
興宗重熙九年十二月詔諸職官有治民安邊之畧者
悉具以聞
十年十月詔東京留守察官吏有亷幹清彊者具以名聞
[036-7b]
金制文武選皆吏部統之自從九品至從七品職事官
部擬正七品以上呈尚書省以聽制授
凡文散官謂之文資官武散官謂之右職又謂之右
選文資則進士為優右職則軍功為優皆循資有升
降定式而不可越自餘舉人勞效應襲恩例之外入
仕之途尚多而所定之時不一若牌印䕶衛令史之
出職則皇統時所定者也檢法知法國史院書寫則
海陵所置者也若宗室將軍宫中諸局承應人宰相
[036-8a]
書表太子䕶衛妃䕶衛王府祗候郎君内侍及宰相
之子并譯史通事省祗候郎君親軍驍騎諸格則定
於世宗之時及章宗所置之太常檢討内侍寄禄官
皆仕進之門戸也凡外任循資官謂之常調選為朝
官謂之隨朝吏部選者謂之部選尚書省選者謂之
省選部選分四季擬授省選理資考升遷
世宗大定二年詔隨朝六品外路五品以上各舉亷能
官一人
[036-8b]
三年定制若察得所舉相同即擬旌除若聲跡穢濫
所舉官量約降罰至九年諭宰臣曰朕思得忠亷之
士與之共治故嘗命五品以上各舉所知於今數年
矣以天下之大豈無其人亦由在上者知而不舉耳
參知政事魏子平奏曰可命當舉官者毎任須舉一
人視其當否以為旌賞帝曰一任舉一人則人才或
難恐涉於濫又少有所犯則罪舉者故人益畏而不
敢舉宋國辟舉之官有犯罪者所舉官雖宰執亦不
[036-9a]
免降黜人情始慕進故多亷慎既得任用或失所守
宰執自掌黜陟之權豈可因所舉而置罪耶十年又
詔曰舉人之法若定三品官當舉幾人是使小官皆
諂媚於上也惟任滿詢察前政則得人矣
三年八月詔祖宗時有勞効未曽遷賞者五品以上奏
聞六品以下及無職事者尚書省約量升除
時又詔監當官遷散官至三品尚任縣令者與省除
四年勅隨朝六品以繁劇局分官有闕者省不得擬
[036-9b]
注其具闕及人以聞六年制官至三品朝廷約量勞
績嵗月特予遷除七年勅外路四品以上職事官并
五品合升除官皆具闕及人以聞六品以下尚書省
擬定而後奏
金史髙衎傳曰大定初每季選人至吏部託以檢
閲舊籍謂之檢卷有滯留至後季尚不得去者衎
三為吏部知其弊及授尚書嵗餘銓事修理選人
便之
[036-10a]
八年七月詔自今朝官出外即令體訪外任職官亷能
者及草萊之士可助治者具姓名以聞
時帝求賢甚切十一年諭宰臣曰昨觀貼黄五品以
上闕員甚多而難於得人三品以上朕則知之五品
以下不能盡識也卿等曽無一言見舉者國家之務
朕豈能獨盡哉二十六年三月尚書省擬奏除授帝
曰卿等在省未嘗薦士止限資格安能得人古有布
衣入相者聞宋亦多用山東河南流寓疎逺之人皆
[036-10b]
不拘於貴近也以本朝境土之大豈無其人朕難遍
知卿又不舉外官三品以上必有可用之人但無由
得進耳
二十六年四月詔職官犯除名者毋復舉用
諭尚書省曰比有上書言職官犯除名不可復用此
言極當如軍朝急速權可使用今天下無事復用此
輩何以戒将來
二十九年十一月時章宗/已即位諭尚書省自今五品以上官
[036-11a]
各舉所知嵗限所舉之數如不舉者坐以蔽賢之罪仍
依唐制凡五品以上官到任即舉自代並從提刑司採
訪之
時以選舉十事命尚書省定擬其一減資考使可用
者不至衰老其二隨朝考滿人果才能免回降其三
隨路提刑所訪亷能官就令隨宜遷注其四許宰相
與求仕官相見以訪才能其五薦賢毋避親故如數
各舉所知不舉者罪之其六舉自代其七内外五品
[036-11b]
以上官長於僚屬内舉才能官一人數外舉者聽其
八監臨諸物料内及草澤隠逸之士皆聽薦舉其九
親軍出職内有尤長武藝勇敢過人者令内外官舉
提刑司察之其十定前項各欵隨色嵗舉一人
章宗明昌元年八月詔選才幹官為諸州刺史皆召見
戒諭之
三年十月詔應保舉官及試中書判者委官覆察言行
相副者量與升除隨朝及六品以下各隨所長用之
[036-12a]
六年八月詔宫中承應人出職後三年内犯贓罪者元
舉官連坐不在去官之限著為令
承安三年二月諭宰臣選任才能雖資品未及亦具以
聞毋避親故
四年立審官院
勅宰臣曰凡除授恐未盡當今無門下省雖有給事
而無封駁司可設審官院使於擬奏未受時詳審得
當然後授之凡所送令詳審者以五日内奏或申省
[036-12b]
三月諭尚書省官員必須改除者議之其日月淺者毋
數改易
先是尚書省於明昌四年正月奏推官蘇徳秀為禮
部主事帝曰百官當使久於其職彼方任理官復改
户曹又除禮部人材豈能兼之但中材勝於新人事
既經練亦必有濟後不可輕易改除至是有是諭
泰和二年十二月詔監察御史非特旨不許舉官
七年正月勅宰臣舉才幹官同議南征事
[036-13a]
六月詔朝官六品外官五品以上及親王舉通錢榖官
一人不舉者罰舉不當者論如律
宣宗貞祐三年三月詔沿河州縣官罷軟不勝任者汰
去令五品以上官公舉仍許今年到部人内先擇能者
量緩急易之
興定元年詔隨朝七品外路六品以上職事官舉正七
品以下職事官年未六十不犯贓堪使任者一人
三年十月定保舉縣令能否升黜舉主制
[036-13b]
繼以舉官或私其親或徇於請求或謬於鑒裁而妄
舉數嵗之間以濫去者九十餘人五年十二月乃罷
其制
十一月詔隨朝七品外路六品以上官二嵗舉縣令一
人
初貞祐四年三月監察御史完顔綏蘭上言臣近被
命體問外路官亷幹者擬以差遣若懦弱不公者罷
之具申朝廷别議擬注臣伏念彼懦弱不公之人雖
[036-14a]
令罷去不過止以待闕者代之其能否又未可知或
反不及前官盖徒有選賢之虚名而無得人之實跡
古語云縣令非其人百姓受其殃今若後官更劣則
為患滋甚豈朝廷恤民之意哉夫守令治之本也乞
命隨朝七品外路六品以上官各舉堪充司縣長官
者仍明著舉官姓名他日察其能否同定賞罰庶幾
其可詔議行之至是始定其制
四年八月勅掌兵官不聽舉縣令
[036-14b]
哀宗至大元年命監察御史司農司官先訪察隨朝七
品外路六品以上官清慎明潔可為舉主者然後移文
使舉所知仍用六事課殿最以升黜舉主
元選官之法從七品以下屬吏部正七品以上屬中書
三品以上非有司所與奪由中書取進止自六品至九
品為勅授則中書牒署之自一品至五品為宣授則以
制命之三品以下用金寳二品以上用玉寳有特旨者
則有告詞
[036-15a]
凡選用不拘常格省參議都司郎中員外髙第者拜
叅預政事六曹尚書侍郎及臺幕官監察御史出為
憲司官外補官已制授入朝或用勅除朝蹟秩視六
品外任或為長伯在朝諸院由判官至使寺監由丞
至卿館閣由屬官至學士有遞升之法其吏部月選
凡解由到部即行照勘合得七品者呈省從七以下
本部注擬其餘流外人員不拘多寡並以一月一次
銓注
[036-15b]
世祖至元十五年四月命行中書省舉亷能吏以聞其
貪殘不勝任者劾罷之
十九年九月命各道提刑按察司舉亷能吏加等遷叙
監察御史魏初疏曰舊制常叅官諸州刺史上任
三日舉一人自代况風紀之職與常員異請自今
監察御史按察司官在任一嵗各舉一人自代所
舉不當有罰不惟砥礪風節亦可為國得人
二十年四月禁近侍為人求官紊亂選法
[036-16a]
二十四年閏二月詔行省宣慰司毋濫舉官吏
二十八年詔路府州縣除達嚕噶齊外長官並宜選用
漢人素有聲望及勲臣故家并儒吏出身資格相應者
佐貳官遴選色目漢人叅用
成宗元貞元年二月命中書省振理選法
省臣言近者阿哈瑪特僧格怙勢賣官不别賢否止
憑解由遷調選法大壞宜令亷訪使體覆以聞省臺
選官覈實定其殿最以明黜陟其亷訪司官亦令省
[036-16b]
臺同選為宜從之
三月詔自後諸司毋得奏舉官屬專令中書奏擬
先是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御史中丞崔彧言選用臺
察官若由中書必有偏徇之弊御史宜聽本臺選擇
從之至是省臣言樞宻院御史臺例應奏舉官屬其
餘諸司不宜奏請今皆請之非便故有是詔至大徳
七年二月又詔諸司舉用人員並經中書省毋得擅
奏十一年武宗即位八月中書省臣言内降旨與官者
[036-17a]
八百八十餘人已除三百未議者猶五百餘請自今
越奏者勿與帝是其言又御史臺臣言中書省樞宻
院御史臺宣政院得自選官具有成憲今監察御史
亷訪司官非本臺公選而從諸臣所請自内降旨非
祖宗成法帝嘉納之九月中書省臣言内外選法向
者有旨一遵世祖成制兩宫近侍銓叙惟上所命比
有應入常調者夤縁驟遷其已仕廢黜及未嘗入仕
者亦後請自内降旨臣等奏請禁止䝉賜允從自後
[036-17b]
所降内旨復有百餘臣等已嘗銓擇奉行第中書政
務他人又得輒請責以整飭其效實難自今銓選請
如前制非由中書議者毋得越奏詔從之
大徳元年四月中書省及御史臺議定臺憲舉官事宜
副萬户阿喇卜丹御史中丞崔彧等陳臺憲諸事省
臺集議言乞依舊例御史臺不立選其用人則於常
調官選之惟監察御史首領官今御史臺自選亷訪
司必擇䝉古人為使或闕則以色目世臣子孫為之
[036-18a]
其次叅以色目漢人各省文案行臺差官檢覈宿衛
近侍奉特㫖令臺憲擢用者必須明奏然後任之行
臺御史任滿而有効績者或遷内臺或呈中書省遷
調亷訪司亦如之其不稱職者省臺擇人代之未歴
有司者授以牧民之職經省臺同選者聽御史臺自
調中書省或用臺察之人亦宜與御史臺同議各官
府憲司官毋得輒入體察制可
二年十二月詔亷訪司嵗舉所部亷幹者各二人
[036-18b]
七年二月詔慎選文翰師儒官
翰林院宜選通經史能文辭者國子學宜選年髙徳
劭能文辭者並須資格相應之人不得預保布衣之
士若果才徳素著合不次超擢者别行具聞其後至
大四年仁宗即位四月詔國子監師儒之職有才徳
者不拘品級雖布衣亦聽選用閏七月中書平章政
事鄂勒哲李孟等言方今進用儒者而老成日以凋
謝宜訪四方儒士成材者擢任國學翰林秘書太常
[036-19a]
或儒學提舉等職俾學者有所激勸帝是其言詔自
今勿限資級果才而賢雖白身亦用之
九年二月詔臺院部五品以上官各舉亷能識治體者
三人行省臺宣慰司亷訪司各舉五人
臣/等謹按成宗紀及元典章並云詔御史臺翰林
集賢院六部於五品以上各舉三人與志文互異
據志則五品以上皆得舉人據紀則五品以上乃
指所舉亷能之人而言恐五品以上職官無幾不
[036-19b]
應各舉三人如是之多今從志又元典章是詔在
九年六月亦與紀不同
武宗至大三年十月詔尚書省事繁重諸司有才識明
達者並從尚書省選任樞宻院御史臺及諸有司毋輒
奏用違者論罪其或私意請託罷之不叙
四年二月時仁宗/已即位命臺官選正直之人為亷訪司官體
察郡縣有亷能愛民者不次擢用
六月又命侍臣咨訪内外才堪佐國者悉以名聞七
[036-20a]
月勅御史臺選更事老成者為監察御史
仁宗延祐七年十一月時英宗/已即位詔監察御史肅政亷訪
司於常選人中每嵗舉可任守令者一人
並須指陳亷能實跡色目官初舉漢官覆察漢官初
舉色目官覆察限次年三月内申臺呈省籍其姓名
以備擢用既用之後考其政績成敗與元舉官同示
賞罰違期不舉罪亦及之
英宗至治三年正月詔常調官外不次銓用者但升以
[036-20b]
職勿升其階
九月勅諭百司凡銓授官遵世祖舊制
泰定帝㤗定元年二月以舊制臺憲嵗舉守令推官二
人有罪連坐非便命中書於常選擇人用之
文宗至順二年九月監察御史陳思謙上銓選法從之
思謙言銓衡之弊入仕之門太多黜陟之法太簡州
郡之任太淹朝省之除太速欲設三䇿以救四弊一
曰至元三十年以後増設衙門冗濫不急者從實減
[036-21a]
并其外有選法者并入中書二曰宜叅酌古制設辟
舉之科令三品以下各舉所知得才則受賞失實則
受罰三曰古者刺史入為三公郎官出宰百里盖使
外職識朝廷治體内官知民間利病今後歴縣尹有
能聲善政者授郎官御史歴郡守有竒才異績者任
憲使尚書其餘各驗資品通選在内者不得三考連
任京官在外者須兩任乃遷内職績非出類守不敗
官者則循以年勞處以常調凡朝缺官員須二十月
[036-21b]
之上方許遷除帝可其奏命中書議行之
三年十月時寜宗/已即位復詔監察御史肅政亷訪司并内外
三品以上正官嵗舉才堪守令者一人申達省部録用
稱職者舉官優加旌擢犯贓私者量其輕重黜罰
至順帝元統二年十月命臺憲部官各舉才堪守令
者一人至正五年十二月詔定薦舉守令法七年十
二月以連年水旱民多失業選擇臺閣名臣二十六
人出為守令八年四月詔京官三品以上嵗舉守令
[036-22a]
一人守令到任三月亦舉一人自代十二年三月詔
隨朝一品職事及省臺院部諸正官各舉循良才幹
智勇兼全堪充守令者二人知人多者不限員數各
處試用守令並授兼管義兵防禦諸軍奥魯勸農事
所在上司不許擅差守令既已優升其佐貳官員比
依入廣例量升二等任滿驗守令全治者與真授不
治者全削二等依本等叙半治者減一等叙雜職人
員其有智勇之士並依上例凡除常選官於殘破郡
[036-22b]
縣及迫近賊境之處升四等稍近賊境升二等十六
年二月命六部諸監院正官各舉才堪守令者一人
中書省斟酌用之或任内害民受贓者舉官量事輕
重降職
王圻曰元舊制銓曹有行止科吏主之日具内外
官十名上中書省中書籍以遷擢其後吏怠不為
意任者淹滯有待選十餘年者至正時危素責吏
日具五名五日一上中書吏樂易集各思奉職而
[036-23a]
久滯者獲伸
明制任官之事文歸吏部武歸兵部而吏部凡四司文
選掌銓選考功掌考察其職尤要選人初授者曰聽選
升任者曰升遷
其法毎年吏部六考六選凡引選六類選六逺方選
二聽選及考定升降者雙月大選其序定於單月改
授改降丁憂候補者單月急選其揀選三嵗一舉行
凡升遷必滿考若員缺應補不待滿者曰推升内閣
[036-23b]
大學士吏部尚書由廷推或奉特旨侍郎以下及祭
酒吏部㑹同三品以上廷推太常卿以下部推通叅
以下吏部於宏政門㑹選詹事由内閣各衙門由各
掌印在外官惟督撫廷推九卿共之吏部主之布按
員缺三品以上官㑹舉監司則序遷惟防邊兵備率
由選擇保舉付以勅書其他在外府州縣正佐在内
大小九卿之屬員皆常選官選授遷除一切由吏部
太祖洪武十五年正月命天下朝覲官各舉所知一人
[036-24a]
至成祖永樂元年詔京官文職七品以上外官至縣
令各舉所知一人量才擢用後以貪汚聞者舉主連
坐仁宗洪熙元年八月宣宗即位命京官五品以上
及給事御史外官布按兩司正佐及府州縣正官各
舉所知惟見任府州縣正佐及曽犯贓罪者不許薦
舉其他官及屈在下僚或軍民中有亷潔公正才堪
撫字者悉以名聞世宗嘉靖七年詔兩京三品以上
及科道官各舉所知仍從吏部議奏定奪
[036-24b]
孫承澤春明夢餘録曰夫以天下之大人才之廣
而僅取用於銓衡一司網疎甚矣欲使官得其人
人盡其才舍保舉其奚由焉夫保舉與薦舉異薦
舉者誠有所知一舉焉而臣之心畢矣保舉者舉
其顯復保其㣲舉其始復保其終故薦舉者上世
之法也保舉者晚世之法也明主好賢如渴而又
慎之以不得已非薄視天下也保而舉之不厭慎
也
[036-25a]
仁宗洪熙元年定制凡布按二司知府有缺令三品以
上京官保舉
先是成祖永樂九年吏部尚書蹇義言在外布按二
司府州縣官承流宣化以撫字為職必須得人得人
之法在銓選精嚴薦舉有法宜令在内文職七品以
上在外五品以上及州縣正官各舉所知賢能亷幹
堪任牧民及風憲者一人吏部考驗酌用其所保非
才或授職之後闒冗卑汚舉主連坐詔是其言命所
[036-25b]
司速行之至是復定是制其後復以知府多循資格
不稱任宣宗宣徳六年五月命大臣薦舉郎中况鍾
趙豫莫愚羅以禮員外郎陳本深邵旻馬儀御史何
文淵陳鼎俱授知府賜勅遣之其冬復用薛廣等二
十九人十年詔府州縣官亷勤公正能恤民者親臨
上司宜以禮待仍具其政績以聞英宗正統二年九
月大學士楊士竒言宣德七年以前藩臬二司及府
州縣正官惟聽吏部所舉權衡獨擅聞見不廣未盡
[036-26a]
得人百姓受害是以宣宗皇帝勅令大臣保舉自此
得人遂多間有一二非才盖縁舉主審察不至或徇
私不公所致昔唐太宗命在京三品以上舉郡守縣
令後来致天下斗米三錢之效近来有等京官無人
舉保造為謗語專欲隳壞良法伏望聖斷仍遵先帝
勅旨行但所舉之人籍記舉主後有犯贓必明正舉
主之罪則人知謹畏不敢徇私官必得人矣詔從之
十一年御史黄裳言國初給事御史奏遷方面郡守
[036-26b]
近年方面郡守率由羣臣保升給事御史以糾叅為
職豈能無忤於一人乞勅吏部仍按例奏請十二年
給事中余忭復言方面郡守有缺吏部當奏請上裁
尚書王直英國公張輔等言方面郡守保舉升用稱
職者多未可擅更易詔從輔直言而仍採忭疏許言
官指劾十三年御史凃謙復陳舉薦得方面郡守輒
改前操之弊請仍遵洪武舊制於内外九年考滿官
内揀選升授或親選朝臣才望者任之詔可景帝景
[036-27a]
泰間給事中林聰又陳推舉驟遷之弊言今缺叅政
等官三十餘員請暫令三品以上官保舉自後惟布
按兩司三品以上官連名共舉共餘悉付吏部詔並
從之憲宗成化五年科道官復奏請保舉方面吏部
因併及郡守詔從言官請而令知府員缺仍聽吏部
推舉旋以會舉多未當并方面官第令吏部推兩員
以聞罷保舉之令至孝宗𢎞治十二年復詔部院大
臣各舉方面郡守吏部因請依往年御史馬文升遷
[036-27b]
按察使屠滽遷僉都御史之例超擢一二以示激勸
而未經大臣薦舉者亦兼採之並從其議武宗正德
八年詔兩京堂上官五品以上及在外巡撫巡按布
按二司正官各舉賢能出衆堪任守令之人又詔在
京在外堪任知府者許兩京文職三品以上各舉所
知後照所舉旌勞連坐
春明夢餘録曰保舉一事三楊當國時謂借以攫
吏部之權部意不平事遂漸寢
[036-28a]
明史選舉志曰宣徳三年况鍾趙豫等以薦擢守
蘇松諸府賜勅行事十年用郭濟姚文等為知府
亦如之其所奏保者郎中員外御史及司務行人
寺副皆與不依常調也復多有政績部曹及御史
由堂上官薦引類能其官而長吏部者蹇義郭璡
亦屢奉勅諭帝又慮諸臣畏連坐而不舉則語大
學士楊溥以全才之難謂一言之薦豈能保其終
身欲得賢才尤當厚教養之法故其時吏治蒸蒸
[036-28b]
稱極盛焉沿及英宗一遵厥舊然行之既久不能
無弊所舉或鄉里親舊僚屬門下素相私比者方
面大吏方正謝莊等由保舉而得罪而無官保舉
者在内御史在外知府往往九年不遷
英宗正統元年十一月詔京官三品以上舉堪任御史
者四品及侍從言官舉堪任知縣者各一人
至七年罷薦舉縣令之制十年四月復命舉州縣治
行卓異者憲宗成化七年正月又以都御史李賓言
[036-29a]
命在京五品以上及給事中御史各舉堪任州縣者
一人二十三年詔天下有司官員有才行超卓者許
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及各撫按官舉保
十四年詔下僚有才能出衆者聽風憲官及上司薦舉
擢用
至孝宗𢎞治九年詔在外凡布按二司府州縣及教
官有政績才行者並許撫按奏舉世宗嘉靖四十四
年三月吏部尚書嚴訥疏言今年朝覲之後請令来
[036-29b]
朝官各舉所屬府佐以下治行卓異者如國初馮堅
以典史擢都御史王興宗以直㕔擢布政司故事超
擢一二以鼓其志從之四月乃以潮州府同知王化
為廣東副使鳳陽府同知江東為陜西僉事辰州府
通判邵元美為四川僉事廣安州知州張澤為雲南
僉事溆浦教諭李珙為大理寺評事碣石衛經厯鄧
文通為肇慶府同知東寧衛經厯蔡琮為淮安府通
判福清縣縣丞陳永為興化府通判河内縣典史薛
[036-30a]
侃為曹縣知縣
景帝景泰三年詔文官罷職無贓犯而才學可用者並
聽在京四品以上在外撫按方面及府州縣正官薦舉
聽用
憲宗成化七年定制有司官必三年六年政績卓異方
許薦舉仍令吏部先察舉主
至世宗嘉靖二十一年詔撫按官毋得以升遷任淺
及去任久者一槩薦舉神宗萬厯十二年詔部院考
[036-30b]
察正數官員不許一槩混舉
孝宗𢎞治六年詔各撫按及布按二司遇府州縣官才
行俱優者無分舉貢吏員出身一體保舉五品以上果
有才徳出衆者開報吏部奏請定奪
初太祖嘗御奉天門選官且諭毋拘資格選人有即
授侍郎者進士監生及薦舉者叅錯互用給事御史
亦初授升遷各半永宣以後漸循資格而臺省尚多
初授至是資格始拘舉貢雖與進士並稱正途而軒
[036-31a]
輊低昂不啻霄壤故有是詔至世宗嘉靖四十四年
又詔各撫按於所屬中不論舉貢進士但有賢能一
體保舉穆宗隆慶三年六月掌吏部大學士髙拱言
國初進士舉人並用乃後進士偏重而舉人甚輕至
於今極矣宜破拘攣之見以開功名之路凡自授官
以後惟考政績不必問其出身吏部自行體訪茍係
賢能即一體升取各撫按官一體保薦無分彼此有
所輕重詔嘉納之然勢已積重不能復返
[036-31b]
十六年詔各撫按及布按二司訪察所屬亷能幹濟者
明開堪任某官具奏升用
穆宗隆慶元年命兩京九卿及各科道廣詢博訪有
才畧過人忠誠任事者或堪各邊督撫或堪各邊兵
備有司或堪清理屯鹽無分見任去任各具疏薦日
後所舉之人果有成績舉主一體升賞如僨事殃民
併坐舉主
世宗嘉靖十一年定舉主連坐法
[036-32a]
諭吏部朝覲年分考察既畢備查被黜方面有司等
官追究所舉巡按御史四人以上革職閑住二人以
上降一級調外任一人罰俸半年著為令
穆宗隆慶四年六月詔於諸都寺屬及南京科道各省
藩臬中有志行特出人所共推者一體蒐訪遇京堂缺
每嵗間擢數人
從大學士陳以勤請也
神宗萬厯十九年八月吏部侍郎趙志臯前禮部侍郎
[036-32b]
張位以不由廷推入閣吏部尚書陸光祖争之命勿為
例
時閣臣員缺志臯位以大學士申時行薦遂用之光
祖言舊制閣臣必由廷推若令一人宻薦恐開植黨
之門帝是之明年位建言會推大臣宜令九卿科道
各舉所知送之吏部類奏取自上裁吏部尚書孫鑨
以為會推乃爵人於朝之義官至大臣敡歴已久才
品已定會推之時九卿科道俱在如有不當自宜面
[036-33a]
相争引何必類奏給事中史孟麟疏云如輔臣之言
則始以一部之權分而散之於諸司究也以諸司之
權合而收之於禁宻聽自上裁㫖由閣票内託上意
外諉廷推誰執其咎議遂寢
二十二年始行掣籖法
吏部尚書孫丕揚思杜權貴請謁之弊乃創為掣籖
法大選急選悉聽選人自掣諸寄無所容然銓政自
此一變
[036-33b]
春明夢餘録曰選法之壞自萬厯甲午掣籖始也
丕揚欲杜權貴請謁之弊為大選掣籖之法一時
稱公于慎行嘗譏其非體謂古人見除吏條格却
而不視以為一吏足矣奈何衡鑑之地自處於一
吏之職而無所秉成亦已陋矣至於人才長短各
有所宜員格髙下各有所便地方繁簡各有所合
道里逺近各有所準而以探丸之智為挈瓶之守
是掩鏡可以索照而持衡可以懸决也熹宗初趙
[036-34a]
南星掌吏部疏言掣籖之法自古未有自萬厯年
間始用之以示公其初即不能行遂有造籖之弊
討缺者無不如意御史翟學程之疏至以為可笑
良亦無怪其然荀卿曰探籌取鈎所以為公此假
設以見行法之在人耳而不意天下之果有此事
也似宜變之以復祖宗之舊遂停抽籖之法至天
啓末復行終明世不復更人因譏銓部為籖部
臣/等謹按明史選舉志言萬厯二十九年文選員
[036-34b]
外郎倪斯蕙條上銓政十八事其一曰議掣籖尚
書李戴擬行報可孫丕揚踵而行之而丕揚傳則
言萬厯二十二年拜吏部尚書患中貴請謁乃造
為掣籖法贊亦及之李戴傳則言時在外府佐及
州縣正佐官盡用掣籖法戴視事謹守新令幸無
罪而已考神宗實録二十三年五月載曹上吉一
事云吏部尚書孫丕揚選法用掣籖頗稱無私則
掣籖不始於戴而始於丕揚無疑且實録載二十
[036-35a]
九年李戴疏陳銓政十八事不報而志乃云擬行
報可亦屬失考
愍帝崇禎元年五月復外吏久任及保舉連坐之法
十一年五月䇿試考選官於中左門
明史選舉志曰明制給事御史謂之科道科五十
員道百二十員洪武至天順成化間進士舉貢監
生皆得選補其選擢者推官知縣而外或由學官
其後監生及新科進士皆不得與或庶吉士改授
[036-35b]
或取内外科目出身三年考滿者内則兩京五部
主事中行評博國子監博士助教等外則推官知
縣自推知入者謂之行取其有特薦則俸雖未滿
亦得與焉嘉靖萬厯間常令部曹不許改科道後
亦間行之舉貢推知例得與進士同考選大抵僅
四之一嘉靖間又常令監生與選旋罷不行其考
選之例優者授給事中次者御史又次者以部曹
用雖臨時考試而先期有訪單出於九卿臺省諸
[036-36a]
臣之手往往據以為髙下崇禎二年考選畢吏部
以中書二人訪單互異上請帝責以推諉而不悟
訪單之非體也
[036-36b]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