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14 欽定續文獻通考-清-嵇璜 (master)


[124-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二十四
 兵考
  禁衛兵
宋寧宗慶元元年十二月詔楚州招到二百六十一人
補弩手効用
  臣/等謹按効用之名兵志於熙寧後各軍名内不
  載惟召募之制内載紹興十年詔三京路招撫處
[124-1b]
  置使司招効用軍兵萬人十五年福建安撫莫將
  請以汀漳泉劍四州社戸各募勇健者千人仍以
  効用為名而廩給之制内紹興五年則已有効用
  之名考通考云紹興時荆南所屯則劉琦所招効
  用乾道四年又有殿前司步軍司内官人子弟多
  願投充効用之語慶元三年又有殿司言正額効
  用萬一千五百九十二人之語則此時所招乃以
  補缺額非特置也且此軍當仍屬三衙故亦列之
[124-2a]
  禁衛門内
開禧元年十一月置殿前司神武軍五千人屯揚州
十二月増刺馬軍司弩手
二年八月以淮東安撫司所招軍為御前强勇軍
  臣/等謹按强勇之名見於屯駐大軍條内寧宗嘉
  泰四年六月紀云増廬州强勇軍為千人開禧元
  年三月以淮西安撫司所招軍為强勇軍至二年
  又加以御前之號盖宋時在外屯泊毎多禁軍也
[124-2b]
三年十一月置御前忠鋭軍
  臣/等謹按兵志熙寧後侍衛騎軍内有忠鋭之名
  但云熙寧五年廢今考通考於髙宗紹興時有御
  前忠鋭之名綱目言紹興二年置御前忠鋭軍此
  寧宗所置即其餘意想此軍名廢置不常耳
嘉定元年揀刺淮西軍二萬六千餘人為御前定武軍
三年五月以江陵忠勇軍為御前忠勇軍
十二年二月遣殿前司軍八千人防捍江面
[124-3a]
  端平中禮部尚書魏了翁奏曰臣竊考三衙之制
  盖自髙宗因禁衛單弱命三衙増脩軍政其後又
  以諸將步騎分𨽻三衙孝宗又為䕶聖一軍以寓
  隂相維制之意焉馬步之數通一萬四千七百有
  奇俾蜀帥選西兵之驍鋭者發至在所以充其數
  其慮盖甚逺也司馬暫移建康識者已謂不然其
  殿步二司之卒時遣戌淮以勞苦之然不過維揚
  天長六合而已及時而往及時而代不欲乆虚宿
[124-3b]
  衛以事邊陲至韓侂胄開邊始發三衙禁旅與江
  淮之師有事於宿泗以居衛王居之人而使之長
  征逺戍則自此始乃至近世習為故常戰者不得
  返戍者不得更凡邊頭雜役雖殿步二司不得免
  揆諸事體誠為倒置
理宗寳慶元年十一月雪寒給京軍緡錢出戍之家倍
之自是祥慶灾異霪雨雪寒咸給
紹定元年七月詔諸路州軍僚屬毋私役禁軍帥司時
[124-4a]
加約束違者以聞
三年二月臣僚奏乞補禁衛兵額戒内侍私役革賃號
修火政以肅宫禁從之
  臣/等謹按兵志言寳慶二年知武岡軍吳愈言禁
  衛軍所以重根本威外夷太祖聚天下精兵在京
  者十餘萬州郡亦十餘萬嘉定十五年三衙馬步
  諸軍凡七萬餘缺舊額三萬若以川蜀荆襄兩淮
  屯戍較之奚啻數倍於禁衛宜遵舊制擇州郡禁
[124-4b]
  兵補禁衛缺州郡缺額帥守招填而此紹定三年
  臣僚之請志中不載特據王圻續通考録之
  又按宋時禁軍選自州郡之驍健聚之京師亦即
  令其分畨出戍於州郡以習勞苦知險要故諸州
  皆有禁軍在京在外營名極多諸軍皆統於殿前
  司與侍衛司二司所統各分騎步所謂三衙軍也
  通考載石林葉氏曰殿前司與侍衛司馬步軍為/三衙其實兩司而侍衛司都指揮外又置馬步軍
  都指揮/使耳史志載熙寧以後二司所統馬步軍之制
[124-5a]
  頗詳足與通考相為㕘校今分列於左
  殿前司所統騎軍殿前指揮使内班直散員散指
  揮散都頭散祇候金槍班東西班東西班本十一/班中興後東五
  班西/三班散直中興後名招/箭班散直銀槍班中興/置茶酒舊班中/興
  置/茶酒新班中興/置鈞容直中興時尚有之後廢/ 已上為諸班直
  日拱聖通考/有吐渾通考有史志云/中興後屬歩軍驍騎通考/有驍勝
  史志云熙寧三年廢然通考載寧/建炎時軍防令内尚有此營名通考/有龍猛通/考
  有/神騎通考/有步門通考於中興後無此軍/名下言通考無者倣此吐渾直
[124-5b]
  通考無史志云/中興屬步軍清朔通考/有擒戎通考/無驍雄通考/無
  馬軍行司新軍目選鋒史志云/中興置神䇿選鋒軍左翼
  軍右翼軍摧鋒軍通考作/推鋒逰奕軍前軍右軍中軍
  左軍後軍䕶聖馬步軍史志云中興置按以上通/考亦有之但云䕶聖踏白
  選鋒神奕神勇馬步凡十二軍與史文小異又云/諸軍分控諸州左翼在泉州右翼在贛州推鋒在
  循州又有水/軍在明州其史志中所載熙寧後廢或改𨽻他
  營而通考亦不載者則有諸班直内之外殿直諸
  軍内之歸明渤海飛猛契丹直安慶直三部落共
[124-6a]
  五軍皆中興後所無也
  殿前司步軍御龍直御龍骨朶子直御龍弓箭直
  御龍弩直弩直本五班中/興左右班二天武通考/有神勇通考有/史志云
  孝宗初改/為䕶聖軍廣勇通考扵中興後無此/軍名下言無者倣此龍騎通考/無
  勇通考/無廣捷通考/有廣徳通考/有雄威通考/有勝捷威勝
  威捷建炎/初置全捷前軍右軍中軍左軍後軍自勝㨗/以下九
  軍並中興後置按通考有/勝㨗威勝無威捷全捷此外神射宣威二軍熙
  寧時廢通考亦不載
[124-6b]
  侍衛司騎軍龍衛本四十四營中興/二十營通考有驍捷通考/有
  騎本十五營中/興七通考有武騎本二十一營中/興三通考有驍武通考無/按史志
  此營分駐北京真定相懐諸州/中興後當無之矣但志無明文廣鋭本四十四營/中興二十三
  通考/無雲翼本五十六營中興/三十三通考無有馬勁勇本七營中/興五通考
  無/㕔子本七營中興四通考於中興後無於中/興前康定時訛作聴予馬此刋刻之誤
  敵通考/無克勝通考/有飛騎通考/有威逺通考/有克戎通考/有
  萬捷通考/有雲捷通考/有横塞通考/有蕃落通考/無有馬雄
  畧本三營中興/二通考無清澗騎射員僚剰員直前軍右軍
[124-7a]
  中軍左軍後軍以上七軍並中興後置清澗騎/射員僚剰員直二營通考無
  外員僚直忠猛散員驍鋭歸明神武馬飛捷騎捷
  驍駿忠鋭威邉清塞武清有馬安塞并州騎射崇
  捷崇鋭或扵熙寧時廢或至中興後無通考亦不
  載
  侍衛司步軍神衛本三十一中興/四十六通考有虎翼通考/有奉節
  通考無熙按繹史/文疑是 寧時廢步武通考/無武衛通考/無雄武中興/後加
  平海字/通考有神鋭通考/無振武通考/有新立弩手通考/無威猛
[124-7b]
  通考/無雄勝本三營中興/四通考有歸恩通考無營按史志言/左右二 熙寧時以
  左第一併右第一後又以第/一改為雄勝疑全改之矣澄海弩手中興加水/軍字通考
  無/神虎通考/無保捷本一百三十五營後随時増/損中興後増置一通考無
  生通考/無清邉弩手通考/無制勝中興後増/一通考無定功通考/無
  清澗中興後𨽻騎/軍通考無平海通考/無効忠通考/無川効忠通/考
  無/宣毅通考無北按保㨗乃陜西軍名宣毅則京/東西河 河東淮南江南兩浙荆湖福建
  九路軍名通考於北宋時皆有所謂康定時増置/陜西保捷與王倫叛而東南有宣毅是也於南宋
  時皆不載史志云保捷本百三十五營宣毅本百/七十四營二項軍名分駐者最多髙宗紹興十一
[124-8a]
  年和議成宋陜西路止有陜成和鳳四州及商秦/之屬縣上津豐陽天水三縣而已保捷之軍其存
  者當無幾宣毅軍所駐之京東西河北河東/亦多為金有惟有京西南路之襄陽一府耳建安
  通考/無威果通考/無効順熙寧時即改/雄武通考無揀中雄勇通考/無
  懷順通考/無歸聖熙寧時即改/雄武通考無懷恩通考/無勇捷通考/無
  威武通考/無平塞弩手通考/無忠勇通考/無寧逺通考/無
  節通考/無神威通考/無歸逺通考/無雄畧通考/無招收通考/無
  壮勇通考/無橋道通考/有清塞通考/無清衛通考/無刀牌手
  通考/無勁勇壮武静江按史志云此三軍舊𨽻廂庫/中興後𨽻侍衛步軍通考皆
[124-8b]
  無/振華通考/有安逺奉先園武寧威勇忠勇雄節必
  勝通考/無前軍右軍中軍左軍後軍自振華以下十/三軍並中興後
  立/此外飛虎來化懷勇威寧建威宣毅床子弩砲
  手順聖揀中懷愛静戎弩手崇武崇威敢勇靖安
  廣固通濟或於熙寧後廢或於中興後無通考亦
  不載
  御前忠佐將校並與建隆以來制同又皇城司有
  親從官親事官入内院子北宋時/亦有快行長行中興/後置
[124-9a]
  司圊曹司中興/置
  臣/等謹按建炎時殿前侍衛司之軍通考言皆髙
  宗所收諸將之部曲也其某軍之在京師與分駐
  外州郡之制詳具史志但志中有書中興之前中
  興之後或創或廢或増或減者亦有初不言廢自
  何時而其制遂止於北宋時者考髙宗紹興十一
  年和議成割唐鄧商秦之地畀金京西割唐鄧二
  州陜西割商秦之半止存上津豐陽天水三縣及
[124-9b]
  隴西成紀餘地棄和尚方山二原以大散關為界
  於是宋僅有兩浙兩淮江東西湖南北西蜀福建
  廣東西十五路而京西南路止襄陽一府陜西路
  止階成和鳳四州則凡分屯之諸軍其地歸於金
  而軍亦非宋有者多矣通考之多不載當亦因此
  第此等皆禁衛之軍其軍名原非因地而立史志
  中又未明書廢自何年故據史而詳列之如右
  又按兵志於揀選之制門内備載中興後揀閲禁
[124-10a]
  廂諸軍各等第其大畧已/見通考其中軍名極多十之八
  九皆與殿前侍衛二司諸軍相符惟宣武熙寧後/河北路
  廂軍元祐時/在京亦置宣効亦屬侍衛步軍司而兵志列在/熙寧後諸路廂軍之後當是在
  外而仍以侍/衛司名者也騎射河北路/廂軍寧海廣南/廂軍武雄建炎後/禁廂軍
  内/有澄海廣南/廂軍廣節建炎後/禁廂軍揀中廣効建炎後/廂軍武和
  武肅忠靖志中三軍皆/與宣効同列諸軍則其名見於廂軍中
  而又有精朔驍猛奉國三軍名㕘之他處皆無可
  徵宋史繁而多疎毎有不能畫一者
[124-10b]
  又按兵志言建炎後諸屯駐大軍即神宗時將兵餘意
  故列入將兵後在禁軍門中今亦據史文而備列之
  建炎後諸屯駐大軍武鋒精鋭敢勇鎮淮强勇雄勝武
  定江都振武泰熙振武忠勇逰奕淮隂前軍副司左右
  軍移戍左軍淮東滁州雄勝安淮青平小雄邉淮東泰
  州鎮江左軍淮西廬州强勇前軍强勇右軍武定逰奕
  忠義雄邉全年淮西濠州武定選鋒軍武定後軍使効
  威勝逰擊義士諸軍定逺武定淮西安豐軍武定前軍
[124-11a]
  武定右軍防城戍軍四色軍淮西無為軍巢縣池司右
  軍淮西黄州雄闗飛虎軍臨安府屯駐諸軍雄節威果
  全捷龍騎歸逺金州駐劄都統司兵成都路安撫副司
  駐劄兵四川大制司帳前飛捷軍利州節制司諸軍金
  州忠義軍閬州節制司諸軍潼川府制帳踏白軍隆慶
  屯駐逰奕軍潼川安撫司忠定軍䕫州節制司軍興元
  節制軍事利州都統司兵四川制司帳前信義兩軍興
  元都統司屯駐合州軍
[124-11b]
遼御帳親軍
 大帳皮室軍太宗選天下精甲以置凡三十萬騎初太
 祖以行營為宫選諸部豪健千餘人置為腹心部耶律
 隆科以功為右皮室詳衮即此軍也太宗増多至三十
 萬有左右北南四皮室軍聖宗統和十二年五月詔北
 皮室軍老不任事者免役道宗清寧二年正月詔二農
 古部與世預宰相節度使之選者免皮室軍
 屬珊軍應天皇后置太祖時宗室盛强分徳哷勒部為
[124-12a]
 二宫衛内虚經營四方未遑鳩集后於居守之際選
 蕃漢精鋭二十萬騎為屬珊軍珍美如珊瑚故名
宫衛騎軍
 太祖以徳哷勒部受禪分本部為五院六院統以皇族
 而親衛缺然乃立鄂爾多法裂州縣割户丁以强幹弱
 枝詒謀嗣續世建宫衛入則居守出則扈從𦵏則因以
 守陵有兵事則丁壯從戎老弱居守五京二州各提轄
 司傳檄而集不待調發州縣部族十萬騎軍已立具矣
[124-12b]
 恩意親洽兵甲犀利教練完習簡天下精鋭聚之腹心
 之中懷舊者嵗深増新者世盛此軍制之良者也
 𢎞義宫本名蘇斡延鄂爾多太祖以腹心之衛置益以
 渤海俘錦州戸宫在臨潢府陵在祖州東南正戸八千
 丁一萬六千蕃漢轉戸七千丁一萬四千出騎軍六千
  臣/等謹按以下各户數丁數計之毎户得二丁營衛
  志備載宫在某地陵在某地者盖因𦵏後即用以守
  陵此兵所屯聚之處也今故據其文而備列之
[124-13a]
 長寧宫本名富僧額鄂爾多應天皇太后以遼州及海濱縣等戸
 置官在髙州世宗分屬讓國皇帝宫院按譲國皇帝陵曰顯/陵在東京道顯州
 户七千丁一萬四千蕃漢轉户六千丁一萬二千出騎軍五千
 永興宫初名沽依鄂爾多後名彀烏尼音鄂爾多太宗以
 太祖平渤海俘戸東京懷州雲州懷仁縣澤州深河縣等
 户置宫在㳺古河側陵在懷州南正户三千丁六千蕃漢
 轉户七千丁一萬四千出騎軍五千
 積慶宫本名伊囉斡鄂爾多世宗以文獻皇帝衛從及太
[124-13b]
 祖俘户及雲髙宜等州戸置宫在土河東陵在長寧宫
 北地理志曰穆宗𦵏/世宗於顯陵西正户五千丁一萬蕃漢轉戸八千
 丁一萬六千出騎軍八千
 延昌宫本名岱拉哈鄂爾多穆宗以彀烏尼音鄂爾多
 户及阻卜俘户咸信韓等州戸置宫在嘉哩山南陵在
 京南按營衛志言陵在京南四字未明晰/穆宗紀云祔𦵏懷陵盖在上京南也正戸一千丁
 二千蕃漢轉戸三千丁六千出騎軍二千
 彰愍宫本名嘉們鄂爾多景宗以章肅皇帝侍衛及
[124-14a]
 武安州戸置宫在合魯河陵在祖州南正戸八千丁
 一萬六千蕃漢轉戸一萬丁二萬出騎軍一萬
 崇徳宫本名沽依鄂爾多承天太后以乾顯雙三州
 戸置宫在土河東陵附景宗乾陵正戸六千丁一萬
 二千蕃漢轉戸一萬丁二萬出騎軍一萬
 興聖宫本名孟古鄂爾多聖宗以彀烏寧伊囉斡富
 僧額三鄂爾多戸置宫在紐歡和珍陵在慶州西按/營
 衛志言陵寝在慶州之南/安今從地理志作慶州西正戸一萬丁二萬蕃漢轉
[124-14b]
 戸二萬丁四萬出騎軍五千
 延慶宫本名阿敦鄂爾多興宗以諸鄂爾多及饒州
 戸置宫在髙州西陵在慶州正戸七千丁一萬四千
 蕃漢轉户二萬丁二萬出騎軍一萬
 太和官本名阿果鄂爾多道宗以諸鄂爾多御前承
 應人及興中府户置宫在好水濼陵在慶州正戸一
 萬丁二萬蕃漢轉戸二萬丁四萬出騎軍一萬五千
 永昌宫本名阿掄鄂爾多天祚帝以諸鄂爾多御前
[124-15a]
 承應人及春宣州户置正戸八千丁一萬四千按以/一户
 二丁計之惟此丁數缺二千疑當作一萬六千但以/後四十萬八千縂數核之則四千字不悮當作戸七
 千/也蕃漢轉户一萬丁二萬出騎軍一萬
 敦睦宫本名學順得哩本鄂爾多孝文皇太弟宫也
 以文獻皇帝承應人及渤海俘建瀋巖三州户置陵
 在祖州西南正户三千丁六千蕃漢轉户五千丁一
 萬出騎軍五千
 文忠王府大丞相晉國王耶律隆運本韓氏以功賜
[124-15b]
 國姓𨽻横帳卒諡文忠無子皇族魏王塔布子頁嚕
 及天祚帝子額嚕温繼之擬諸宫例建文忠王府廟
 在乾陵側正户五千丁一萬蕃漢轉戸八千丁一萬
 六千出騎軍一萬
  右十二宫一府凡丁四十萬八千軍十萬一千
  臣/等謹按百官志中軍名甚多北面軍官内所載
  設詳衮司者有左皮室司右皮室司北皮室司南
  皮室司黄皮室軍司黄皮室/屬國名屬珊軍司錫里軍司
[124-16a]
  皇族之從軍者横/帳三父房屬焉北王府錫里軍司五院皇/族屬焉南王
  府錫里軍司六院皇/族屬焉禁軍司此名都詳衮司/掌禁衛諸軍各部
  族司各部族/子弟軍郎君軍司著帳郎/君之軍伊喇軍司走卒/也
  鼔伊喇司千伊喇司猛伊喇司摩哩軍司礟首軍
  司弩手軍司鐵林軍司大鷹軍司鷹軍司鶻軍司
  大小鶻軍即/二室韋軍號鳳軍司龍軍司飛龍軍司虎軍司熊
  軍司後改神軍司聖宗紀統和八年改/南京熊軍為神軍左鐵鷂子
  軍司右鐵鷂子軍司龍衛軍司威勝軍司天雲軍
[124-16b]
  司特滿軍司敵烈軍司達喇皮室司和尼溪軍司
  聶哷奚軍司渤海軍司鈕祜禄司奚王南尅軍司
  諸帳並有尅官為/長餘同詳衮司奚王北尅軍司國舅帳尅軍三
  尅軍丕勒貝尅軍九尅軍皆各有/詳衮同十二軍乣軍諸/乣
  並有司徒餘/同詳衮司各官分乣軍約尼乣軍各部族乣軍
  羣牧二乣軍皆有詳/衮司怨軍八營司按天祚帝天慶/六年命秦晉王
  淳募遼東飢民得二萬餘人謂之怨軍置八營募/自宜州者曰前宜營後宜營自錦州者曰前錦營
  後錦營自乾州者曰乾營自顯州者曰顯營又有/乾顯大營巖州營保大元年東南路怨軍作亂尋
[124-17a]
  就招安乃選二千人為四營餘六千人充燕雲平/三路禁軍及淳僭位改為常勝軍本天祚帝紀參
  契丹/國志其南面朝官内諸衛軍則有親衛勲衛翊衛
  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左右領軍
  衛左右金吾衛左右監門衛左右千牛衛左右羽
  林軍左右龍虎軍左右神武軍左右神䇿軍左右
  神威軍南面軍官内則有侍衛親軍侍衛控鶴侍
  衛漢軍又有四軍兵馬都指揮官名當即侍衛馬
  步二軍與控鶴漢軍為四軍也歸聖軍聖宗紀統/和六年以
[124-17b]
  宋降軍分置七指揮號歸聖軍歸聖軍有左右二/廂指揮又有第一左右廂至第七左右廂各指揮
  宣力軍聖宗紀統和九年又選宋/降卒五百置為宣力軍四捷軍天聖軍
  以上凡北面諸軍皆宫帳部族之軍南面諸軍則
  自太祖以來攻掠五代宋境得其人則㕘用之且
  亦倣唐宋諸官之名而立之者也
  又按有所謂硬軍者天祚帝紀天慶五年用兵女
  直以圍場使安巴頁嚕張嘉努為中軍都統等官
  精兵五萬為先鋒餘分五部為正軍貴族子弟千
[124-18a]
  人為硬軍扈衛百司為䕶衛軍是也硬軍疑即逺
  探攔子軍
金海陵貞元元年立侍衛親軍司
 禁軍之制本於哈濟穆昆哈濟者言親軍也以近親
 所領故以名焉海陵貞元元年遷都更以太祖遼王
 宗斡秦王宗翰之軍為哈濟明安謂之侍衛親軍故
 立侍衛親軍司以統之舊常選諸軍之材武者為䕶
 駕軍海陵又名上京龍翔軍為神勇軍正隆二年將
[124-18b]
 南伐乃罷歸使就遷調後於侍衛親軍四明安内舊/止
 曰太祖遼王秦王明安凡三今曰/四明安未詳豈太祖有兩明安耶選三十以上千六
 百人騎兵曰龍翔步兵曰虎步以備宿衛
  温都布拉傳曰海陵天徳初命宿直將軍温都布
  拉往海蘭路選可充䕶衛者
正隆五年罷親軍司置左右驍衛
 時既罷親軍司以所掌付大興府置左右驍衛所謂
 從駕軍也騎兵置都副指揮使𨽻㸃騐司步軍置都
[124-19a]
 副指揮使𨽻宣徽院
世宗大定八年二月詔䕶衛親軍百人長五十人長非
直日不得帶刀入宫
 時親軍百人長完顔額森博勒非禁直日帶刀入宫
 夜入左蔵庫殺都監郭良臣盗取金珠故有是詔
  臣/等謹按伊喇道傳事在五年今從紀作八年二
  月
十二年十二月詔遣官及䕶衛二十人分路選年二十
[124-19b]
以上四十以下有門第才行及善射者充䕶衛不得過
百人
  臣/等謹按先是八年選侍衛親軍帝聞軍中多不
  能弓矢詔使習射事載赫舍哩良弼傳十年三月
  命䕶衛中善射者押賜宋使射弓宴宋使中多押
  宴者中甚少事載世宗紀至是乃有是詔
十七年三月改防城軍為武衛軍掌京師巡捕
二十二年上京設軍守衛
[124-20a]
 尚書省奏上京既設提舉司亦當設軍守衛帝曰可
 設四百五十馬一百二十分三畨更代異時朕至上
 京即作兩畨巡警限以半年交替人日給錢五十米
 一升半馬給芻粟明安穆昆官可差年四十上下者
 軍士並取三十以上者充
  臣/等謹按志於三十以上者充下即書章宗承安
  四年増為五千又増至六千此與守衛軍世宗所
  定四百五十數甚懸殊自當遙接大定二十二年
[124-20b]
  省親軍為三千五百而言之故紀於承安四年尚
  書省又奏減親軍額也但志文甚欠明晰
二十五年十月尚書省奏親軍數多宜稍減損詔定額
為三千
  臣/等謹按志載大定初親軍置四千人二十二年
  省親軍為三千五百至是年又省為三千之制見
  於紀文而志失載
章帝明昌元年三月勅㸃檢司諸試䕶衛人須身形及
[124-21a]
格若功臣子孫善射出衆雖不及格亦令入見
承安四年十一月定䕶衛改充奉御格
十二月定親軍及承應人退閒遷賞格
  臣/等謹按承安時又増弩手千人凡選弩手之制
  先以營造尺度杖其長六尺立之謂之等杖取身
  與杖等能踏弩至三石鋪弦解索登踏閑習射六
  箭皆上垜内二箭中貼者又選親軍取身長五尺
  五寸善騎射者明安穆昆以名上兵部移㸃檢司
[124-21b]
  宣徽院試補之又設䕶衛二百人近侍之執兵仗
  者也取五品至七品官子孫及宗室并親軍諸局
  分承應人身長五尺六寸者選試補之又設控鶴
  二百人皆以備出入者也
泰和三年六月詔㸃檢司諸親軍所設教授及受業人
若干其為教何法通大義者幾人各具以聞
  臣/等謹按梁肅傳載大定時肅奏漢之羽林皆通
  孝經今之親軍即漢之羽林也臣乞毎百户賜孝
[124-22a]
  經一部使之教讀庶知臣子之道其出職也可知
  政事世宗善之詔與䕶衛俱賜焉志載章宗明昌
  間令明安穆昆舉進士試以䇿論及射以定其科
  甲髙下至是又有此詔及四年十月紀又載詔親
  軍三十五以上令習孝經論語是時又制武舉具
  詳選舉志
衛紹王大安三年十一月僉中都在城軍
宣宗貞祐四年八月選陜西騎兵二千増京畿之衛
[124-22b]
十一月罷在京防城民軍
興定二年八月勅親軍百户以下授職待缺者給本俸
仍充役俟當赴任遣之
四年八月定選補親軍法
九月詔遣官於河南陜西選親軍
五年四月詔親軍中武舉第而授職需次者仍執舊役
廪給循常缺至發遣
元光元年六月制諸監官及八品以下職事丁憂待缺
[124-23a]
任滿遙授者試補侍衛親軍
八月増定蔵匿逃亡親軍罪及告捕賞格
哀宗正大六年選試陜西歸順人得軍二千藝優者充
忠孝軍餘充和爾和軍
 初河朔諸路歸五人&KR0662送樞宻院月給三倍他軍授
 以官馬得千餘人嵗時犒燕名曰忠孝軍迄於天興
 至七千又以歸正人過多乃係於忠孝籍中别為一
 軍減忠孝所給之半不能射者令閱習一再月然後
[124-23b]
 試補忠孝軍是所謂和爾和軍也
天興元年二月是年本正大九年正月改/元開興四月又改天興括京城民軍
二十萬分𨽻諸帥四月再僉民兵為守禦備七月又僉
民兵二年十二月盡籍民丁防守
  博索傳曰時元兵攻京城在城諸軍不滿四萬京
  城周百二十里人守一乳口尚不能遍故議避遷
  之民充軍又召在京軍官於上清宫平日防城得
  功者如内族安春達呼爾劉伯綱等皆隨召而出
[124-24a]
  截長補短假借而用得百餘人又集京東西沿河
  舊屯兩都尉及衛州已起義軍通建威得四萬人
  益以丁壮六萬分置四城毎面别選一千名飛虎
  軍以専救應然亦不能軍矣
  臣/等謹按義軍又名忠義軍就中又選為飛虎軍
  志言忠孝軍馬軍親衛軍及都尉十三四軍外招
  集義軍名曰忠義要皆燕趙亡命終不可制異時
  擅殺元使以速金亡者即此曹也
[124-24b]
九月詔減親衛軍
  臣/等謹按志稱正大時改立馬軍後又以所選未
  精必加閱試取武藝如忠孝軍者得五千人餘罷
  歸為步軍凡進征忠孝居前馬軍次之又言一日
  布列教場忠孝軍七千馬軍五千京師所屯建威
  都尉軍萬人内族九住所統親衛軍三千及阿排
  所統四千則知馬軍在親衛軍之外也
欽定續文獻通考巻一百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