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14 欽定續文獻通考-清-嵇璜 (master)


[051-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五十一
 職官考
  臣/等謹按馬端臨作職官考首叙官制次叙官數
  内官則自公師宰相而下外官則自州牧郡守而
  下以至散官禄秩品從之詳自唐虞迄於有宋其
  間因革損益之故尊卑輕重之殊曲暢旁通可以
  類考大抵宋代馭臣八柄舉無足觀其綜覈名實
[051-1b]
  有逺不及後代者紹熙已前備詳馬考慶元而降
  更定無多遼初建置簡質其後因俗酌宜漸參唐
  制分為北南面官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治漢人
  而北面又自有北南二院治兵治民不相凌越以
  至宫帳部族體統相承屬國邊防控制有術其定
  制之初職守名稱與古雖别而規模度量迥乎不
  侔矣惜史志闕畧一銜一職往往僅舉曾居是官
  者以實之班品禄秩均莫得而詳焉金自太宗並
[051-2a]
  建三省其後天眷以及正隆叠頒官制定為省院
  臺府司寺監局署所各有長屬職専而事舉章宗
  而後考課加詳未嘗改革元自世祖即位命儒臣
  討論古今參酌時變定内外官秩未幾混一區宇
  一代鴻模燦焉大備然帝鋭意富國好用言利之
  臣以致厯成武二宗奸邪踵進尚書省竟為鈎考
  財賦之地銓調不闗白中書於是以官為市法紀
  大壊且省院臺部寺監路府州縣設官視金時已
[051-2b]
  增數倍甚至一玉石之微一弓劍之細無不有數
  官以董之名位冗雜前所未有明初制仍元之舊
  設中書省既而裁革分其職於六部初置大學士
  命翰林官充之以備顧問及洪熙宣徳之間而閣
  權漸重改樞密院為都督府分府為五軍而筦其
  樞要於兵部革行中書省平章參政等官立布政
  按察二司統攝郡縣後以都御史為總督廵撫領
  一省之紀綱以廵按御史糾察之法制相維内外
[051-3a]
  咸秩中葉而還寵任宦豎侵官司之職擅黜陟之
  權國是潰敗而莫可振救由用人之失非立法之
  不善也今自遼以下詳考史志以次臚載惟宋史
  職官志即本於馬考苐録其有據者以補端臨所
  未備其他紀傳及厯朝著録有可採摘者亦文獻
  所不遺槩從綴輯至於名實不符及一朝創置與
  馬考所列門目難以類從者則變通舊例以庻幾
  無漏無躐焉
[051-3b]
  官制
宋寧宗嘉定六年二月有司上嘉定編修吏部條法總

理宗淳祐時右丞相杜範請撥堂除闕歸吏部
 先是淳祐四年範拜右丞相上五事其三曰擇人材
 謂當隨其所長用之而乆於職毋徒守遷轉之常格
 其四曰惜名器謂如文臣貼職武臣閣銜不當為狥
 私市恩之地至是親王近戚多求降恩澤引前朝杜
[051-4a]
 衍例範皆封還乞撥堂除闕歸之吏部以清中書之
 務惟留書庫架閣京教及要地幹官人皆以為不便
 太學生亦上書言之帝以示範範奏曰三四十年權
 臣柄國以公朝爵禄而市私恩取吏部之闕以歸堂
 除太學諸生亦習於見聞乃以近年之弊政為祖宗
 之成法如以臣言為是上下堅守則謗者自息
  臣/等謹按王坼續通考官制總門載淳祐五年十
  二月杜範入相首論事其五曰惜名器今考範傳
[051-4b]
  拜右丞相在淳祐四年所論惜名器為五事之四
  圻本誤也又考宋史列傳吏部尚書許應龍上劄
  亦極論當時用人之弊反覆數百言而不及範之
  約而盡蓋嘉定後政出私門一時官制混淆可概
  見矣
遼制分北南院及北南面設官
 契丹舊俗事簡職専官制樸實太祖神冊六年詔正
 頒爵天贊元年分徳哷勒額爾竒木為北南二大王
[051-5a]
 謂之北南院宰相樞密宣徽林牙下至郎君䕶衛皆
 分北南北樞密視兵部南樞密視吏部北南二王視
 戸部伊勒希巴視刑部宣徽視工部多囉倫穆騰視
 禮部北南府宰相總之特哩衮治宗族林牙修文告
 于越坐而論議以象公師至太宗兼制中國官分南
 北北面治宫帳部族屬國之政南面治漢人州縣租
 賦軍馬之事
  臣/等謹按遼史百官志太祖分北南院其實所治
[051-5b]
  皆北面之事太宗則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
  人故分為北南面所謂因俗而治也
  又按太宗紀㑹同元年十一月升北南二院及伊
  實額爾竒木為王以主簿為令令為刺史刺史為
  節度使二部徳爾吉為司徒達爾罕為副使瑪達
  布為縣令縣達爾罕為馬步置宣徽閤門使控鶴
  客省御史大夫中丞侍御判官文班牙署諸宫院
  世燭世燭亦/曰侍中馬羣約尼世燭南北府國舅帳郎君
[051-6a]
  官為敞史諸部宰節度使帳為司空二室韋達林
  為僕射鷹坊監冶等局官長為詳衮是就北南二
  院中又以國制漢制㕘用矣
 北面有御帳著帳皇族帳諸帳官宫官坊塲局冶牧
 廐等官軍官邊防官行軍官屬國官又有部屬官御/帳
 官出於貴戚為侍衛著帳為近侍部族為䕶衛武臣/為宿衛親軍為禁衛百官畨宿為宿直奉宸以司供
 御三班以肅㑹朝硬寨以嚴晨夜著帳官以叛逆家/屬為之皇族帳官肅祖長子學順之族屬五院司叔
 子噶拉季子轄哩及懿祖仲子塔拉季子尼固察之/族屬六院司此五房謂之二院皇族元祖伯子瑪魯
[051-6b]
 無後次子葉穆之後曰孟父房叔子舒嚕曰仲父房/季子為徳祖徳祖之元子是為太祖天皇帝謂之横
 帳次曰埒克曰達喇曰伊徳實曰安端曰蘇皆曰季/父房此一帳三房謂之四帳皇族二院治之以北南
 二王四帳治之以大内特哩衮皆統於大特哩衮司/諸帳官如約尼氏九帳渤海國族帳倂奚王之衆存
 其部帳之屬是也宫官如諸宫鄂爾多部族畨戸皆/設官以統之坊塲等官以理畜牧畋漁軍官則自宫
 帳部族以及京州屬國各自為軍邊防官東備髙麗/南備梁唐晉漢周宋六代北拒凖布珠巴克大國以
 十數西制西夏黨項吐谷渾囘鶻等强國以百數各/以時制行軍官則有樞宻都統部署司以及先鋒兩
 翼中軍探偵等員臨陣有監戰其職尤重屬國及部/屬官大者擬王封小者准部使以其酋長與契丹人
 分别/用之
[051-7a]
  臣/等謹按遼史營衛志契丹故俗分地而居合族
  而處部落曰部/氏族曰族有族而部者五院六院之類是也
  有部而族者奚王室韋之類是也有部而不族者
  特哩特黙刷哈準之類是也有族而不部者約尼
  九帳皇族三父房是也先是始祖聶哷相約尼蘇
  爾威汗分三耶律為七曰達呼爾曰約尼/曰錫里即皇族也二審密
  為五曰伊蘇濟勒曰/巴哩即國舅也并前約尼氏八部曰達爾扎/曰伊斯琿
  曰沙琿曰諾爾威曰丕勒摩曰訥古濟曰濟勒錦/曰實衮而聶哷所統徳哷勒部自為别部不與其
[051-7b]
  列并約尼/亦十部也為二十部契丹始大至於太祖折九帳
  三房之族更列二十部部名詳見後部/族屬國官門聖宗之世
  分置十有六增置十有八部名詳見後部/族屬國官門并舊為
  五十四部設大小部族官以治之此遼世部屬之
  崖畧也
 南面有朝官京官方州官分司官財賦官軍官邊防
 官朝官如三省六部臺院寺監諸衛東宫官之屬京/官統五京之官而言方州官冠以節度承以觀察
 防禦團練等使分以刺史縣令就中宗室外戚大臣/之家所攻下之地許自築城朝廷賜額謂之頭下州
[051-8a]
 軍得自置官屬惟節度使必由朝命後亦往往歸之/王府不能州者謂之軍不能縣者謂之城不能城者
 謂之堡軍城以下設官未詳分司官主平理庶獄採/摭民隠官不常設有詔則選才望官為之財賦官如
 北面官之有坊塲局冶軍官邊防官與北面並設/其軍用南人而邊防尤重於南以其地大民衆也
  臣/等謹按百官志契丹自唐太宗置都督刺史武
  后加以王封𤣥宗置經畧使始有唐官爵其後習
  聞河北藩鎮受唐官名於是太師太保司徒司空
  施於部族太祖因之大同元年世宗始置北院樞
  密使明年世宗以髙勲為南院樞密則樞密之設
[051-8b]
  蓋自太宗入汴始天禄四年建政事省於是南面
  官僚可得而書其始漢人樞密院兼尚書省吏兵
  刑有承㫖戸工有主事中書省兼禮部别有戸部
  使司以營州之地加幽冀之半用是適足矣中葉
  彌文耶律揚魯為太傅則有三師矣和爾果勒濟
  為太尉則有三公矣韓古得為常侍劉涇為禮部
  尚書則有門下尚書省矣於庫部虞部倉部員外
  出使知備郎官列宿之員室昉監修知國史有院
[051-9a]
  程翥舍人知起居有注邢抱朴承㫖王言敷學士
  知有翰林内制張幹政事舍人知有中書外制大
  理司農有卿國子少府有監九卿列監見矣金吾
  千牛有大將十六列衛見矣太子上有師保下有府
  率東宫備官也節度觀察防禦團練刺史咸在方州
  如唐制也又云先有北面朝官矣既得燕代十有
  六州乃用唐制復設南面所以招徠中國之人也
金太宗天㑹四年官制行詔中外
[051-9b]
 舍音宗幹當國始勸帝定官制立尚書省以下諸司
 府寺
熙宗天眷元年八月頒行官制
 自景祖始建官屬統諸部以専征伐嶷然自為一國
 其官長皆稱曰貝勒故太祖以逹貝勒嗣位太宗以
 安班貝勒居守其次曰古倫烏赫哩貝勒又有古
 倫貝勒或左右置其次諸貝勒之上則有古倫英
 實烏赫哩伊拉齊愛滿阿斯罕烏逹之號以為升
[051-10a]
 拜宗室功臣之序焉其部長曰貝勒統數部者曰呼
 嚕至是皆廢其後惟鎮撫邊民之官曰圖哩烏爾固
 之下有繅衮圖依達詳衮之下有麽忽習尼昆此則
 具於官制而不廢皆踵遼官名也
  臣/等謹按金史百官志漢官之制自平州人不樂
  為明安穆昆之官始制長吏以下太祖天輔七年
  以左企弓行樞密院於廣寧尚踵遼南院之舊天
  㑹四年建尚書省遂有三省之制至熈宗頒新官
[051-10b]
  制及換官格除拜内外官始定勲封食邑入銜而
  後其制定然大率皆循遼宋之舊又金之用人不
  分本國及諸色人考帝紀熙宗皇統八年十一月
  左丞相宗賢等言州郡長吏當並用本國人帝曰
  四海之内皆朕臣子若分别待人豈能致一自今
  本國及諸色人量才通用宣宗貞祐元年詔應遷
  官諸色人與本朝人一體三年二月又詔有司妄
  生分别以違制論是也
[051-11a]
皇統五年定長貳官名及行守試充等制
 京府尹牧留守知州縣令詳衮羣牧為長官同知簽
 院副使少尹通判丞曰佐貳官判官推官掌書記主
 簿縣尉為幕職官兵馬司及他司軍者曰軍職官警
 廵市令録事司候諸㕘軍知律勘事勘判為釐務官
 應管倉庫院務者曰監當官監當官出/大定志知事孔目以
 下行文書者為吏凡除拜尚書令左右丞相以下品
 不同者則帯守字左右丞則帯行守字凡臺官御史
[051-11b]
 部官京尹少尹守令丞簿尉録事諸卿少至協律評
 事諫官國子監學官諸監至丞郎符寳郎東宫詹事
 率府僕正副令丞王府官散官髙於職事者帶行字
 職事髙於散官一品者帯守字二品者帯試字品同者
 皆否明安穆昆翰林待制修撰判推勘事官都事典
 事知事内承奉押班通事舍人通進編修勾當頓舍
 部役廂官受給管勾廵河官直省直院長副諸檢法
 知法司正教授司獄司候東宫諭徳贊善掌寳典儀
[051-12a]
 以下王府文學記事㕘軍並帯充字樞密宣徽勸農
 諸軍都指揮統軍轉運使招討提刑節度羣牧防禦
 客省引進四方館閤門太醫教坊鷹坊警巡巡檢諸
 司局倉庫務使副皆帯充字及知某事凡帯知判簽
 書字者則不帯行守試字以上所帯字品同者則否
 自三師三公平章政事元帥以下至監軍東宫三師
 三少㸃檢至振肅承㫖學士王傅副統招討及前所
 不載者皆不帯行守試知充字
[051-12b]
海陵正隆元年五月頒行正隆官制
 是年罷中書門下省止置尚書省自省而下官司之
 别曰院曰臺曰府曰司曰寺曰監曰局曰署曰所各統
 其屬以修其職職有定位員有常數終金之世守而
 不變
章宗泰和四年定考課法准唐令作四善十七最之制
 四善一曰徳義有聞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稱
 四曰勤恪匪懈十七最一曰禮樂興行肅清所部為
[051-13a]
 政教之最二曰賦役均平田野加闢為牧民之最三
 曰决斷不滯與奪當理為判事之最四曰鈐束吏卒
 奸盗不滋為嚴明之最五曰案簿分明評擬均當為
 檢校之最以上皆謂縣令丞簿警巡使副録事司候
 判官也六曰詳斷合宜咨執當理為幕職之最七曰
 盜賊消弭使人安静為巡捕之最八曰明於出納物
 無損失為倉庫之最九曰訓導有方生徒充業為學
 官之最十曰檢察有方行旅無滯為關津之最十一
[051-13b]
 曰隄防堅固備禦無虞為河防之最十二曰出納明
 敏數無濫失為監督之最十三曰謹察禁囚輕重無
 怨為獄官之最十四曰物價得實奸濫不行為市司
 之最謂市令也十五曰戎器完肅扞守有方為邊防
 之最謂正副部隊將鎮防官也十六曰議獄得情處
 斷公平為法司之最十七曰差役均平盜賊止息為
 軍職之最謂都軍都轄也凡縣令以下三最以上有
 四善或三善者為上升一等三最以上有二善者為
[051-14a]
 中減兩資厯三最以上有一善為下減一資厯節度
 判官防禦判官軍判以下一最而有四善或三善為
 上減一資厯一最而有二善為中升為榜首一最而
 有一善為下升本等首又以明昌四年所定軍民俱
 稱為亷能者是為亷能官之制㕘於其間而定其甄
 擢焉
元世祖至元六年詔定官制
 先是太祖起自朔土統有其衆部落野處國俗淳厚
[051-14b]
 惟以萬戸統軍旅以斷事官治政刑任用者不過一
 二親貴重臣耳及取中原太宗始立十路宣課司選
 儒術用之金人來歸者因其故官若行省若元帥則
 以行省元帥授之草創之初固未暇為經乆之規矣
 帝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立朝議造都邑至是遂
 命劉秉忠許衡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其總政務
 者曰中書省秉兵柄者曰樞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
 臺體統既立其次在内者則有寺有監有衛有府在
[051-15a]
 外者則有行省行臺有宣慰司有亷訪司其牧民者
 則曰路曰府曰州曰縣官有常職位有常員其長則
 䝉古人為之而漢人南人貳焉於是一代之制始備
 成宗大徳以後承平日乆靡文之習勝而質簡之意
 微僥倖之門多而方正之路塞官冗於上吏肆於下
 言事者屢疏論列而朝廷訖莫正之勢固然也大抵
 元之建官繁簡因乎時得失係乎人若其因事而置
 事已則罷與夫異教雜流世襲之屬名類實繁自元
[051-15b]
 統至元以後頗有沿革損益之異至正兵興四郊多
 壘中書樞密俱有分省分院而行中書省行樞密院
 增置之外亦有分省分院自省院以及郡縣又各有
 添設之員而各處總兵官以便宜行事者承制擬授
 具姓名以軍功奏聞則宣命勅牒隨所索而給之無
 有考覈其實者於是名爵日濫矣
  臣/等謹按帝紀太祖十八年夏定西域諸城初置
  達嚕噶齊監治之太宗三年八月始立中書省改侍
[051-16a]
  從官名考邵逺平續𢎞簡録云太宗設官甚簡斷事
  官曰扎爾古齊世祖紀云至元九年二月詔扎爾/古齊乃太祖開國所置位百司右
  其賜銀印/立左右司任至重位三公上丞相謂之大筆且齊
  掌兵柄則左右萬戸而已後稍倣金制置行省及元
  帥宣撫等官是即志所謂草創之初未暇為經乆
  之規者也又云太宗二年十一月詔諸路州縣長
  吏専理民事萬戸府専總軍政課稅所専掌錢榖
  各不相統攝則太宗時已有諸路州縣等官矣又
[051-16b]
  云世祖中統元年四月初定官制考世祖紀是年
  五月建元中統詔有曰内立都省以總宏綱外設
  總司以平庶政殆即其所据耶若紀既載至元元
  年八月詔新立條格省併州縣定官吏分品從官職給俸
  禄頒公田計月日以考殿最矣又是年十二月罷各投下
  達嚕噶齊罷樞密院斷事官及各路鄂囉官二年二月以
  䝉古人充各路達嚕噶齊漢人充總管回回人充同知永
  為定制績𢎞簡錄云凡文案一同判行印/信聴達嚕噶齊封識長官収掌五年三月罷諸
[051-17a]
  路女直契丹漢人為達嚕噶齊者回回輝和爾奈
  曼唐古人仍舊蓋數年内置罷不常䆒未有定制
  故至是乃詔議中書省事許衡與太保劉秉忠左
  丞張文謙定官制衡厯考古今分併統屬之序去
  其權攝增置冗長側置者凡省部院臺郡縣與夫
  后妃儲藩百司所聨屬統制俱定為圖次七年始
  奏上之而一代之制始備三十年正月命中書汰
  冗員凡省内外官府二百五十五所總六百六十
[051-17b]
  九員嗣後罷置則分見於各門
明官制沿漢唐之舊而損益之
 明初立中書省以總天下之文治都督府以統天下
 之兵政御史臺以振朝廷之紀綱太祖即吳王位首
 建百官司時中書省惟設四部掌錢榖禮儀刑名營
 造之事洪武元年八月立六部以分理庶政十三年
 正月罷中書省廢丞相等官政歸六部以尚書任天
 下事侍郎貳之而殿閣大學士祗備顧問帝方自操
[051-18a]
 威柄學士鮮所參决其糾劾則責之都察院十三年/後罷御
 史臺十五年/更置都察院章奏則達之通政司平反則叅之大理
 寺是亦漢九卿之遺意也分大都督府為五而征調
 𨽻於兵部外設都布按三司分𨽻兵刑錢榖而聴於
 府部是時吏戸兵三部之權為重迨仁宣朝大學士
 以太子經師恩累加至三孤望益尊而宣宗内柄無
 大小悉下大學士楊士竒等參可否雖吏部蹇義户
 部夏原吉時召見得預各部事然希濶不敵士竒等
[051-18b]
 親自是内閣權日重即有一二吏兵之長與執持是
 非輙以敗至世宗中葉夏言嚴嵩迭用事遂赫然為
 真宰相壓制六卿矣然内閣之擬票不得不决於内
 監之批紅而相權轉歸之寺人於是朝廷之紀綱賢
 士大夫之進退悉顛倒於其手伴食者承意指之不
 暇間有賢輔卒蒿目而不能救初領五都督府者皆
 元勲宿將軍制肅然成祖永樂間設内監監其事猶
 不敢縱沿習數代勲戚紈袴司軍紀日以隳毁既而
[051-19a]
 内監添置益多邊塞皆有廵視四方大征伐皆有監
 軍而疆事遂致大壞明祚不可支矣
 南京官自永樂四年成祖往北京置行部尚書備行
 在九卿印以從是時皇太子監國大小庶務悉以委
 之惟封爵大辟除拜三品以上文武職則六科都給
 事中以聞政本故在南也十八年官屬悉移而北南
 京六部所存惟禮刑工三部各一侍郎在南之官加
 南京字於職銜上仁宗時補設官屬除南京字英宗
[051-19b]
 正統六年定制復如永樂時至神宗萬厯三年二月
 詔南京職務清簡官不必備先朝有一人兼掌六部
 者以後員缺如非𦂳要不必一一推補
太祖洪武二十六年三月以諸司職掌頒示中外
 先是帝以文武官職名沿革品秩崇卑勲階升轉奉
 禄損益厯年滋乆屢有不同無方䇿以著成法恐後
 之蒞官罔知職任政事施設之詳乃命吏部同翰林
 院儒臣倣唐六典之制自五府六部都察院以下諸
[051-20a]
 司凡設官分職之事類編為書名曰諸司職掌至是
 告成詔刋行頒布
惠帝建文元年二月更定官制
 帝初即位即省併州縣革冗員至是復定官制升六/部尚
 書正一品設左右侍中各一人位侍郎上諸司去清/吏字改戸部為民度支金帛食庾四司刑部為詳憲
 批議職門都官四司罷左右都御史設都御史一人/副僉都御史各一人又改都察院為御史府設御史
 大夫革十三道置察院一定御史二十八人改諸御/史為拾遺補闕改通政司為寺通政使為卿左右通
 政為少卿參議為寺丞增置左右補闕左右拾遺各/一人復大理寺改為司其卿為大理卿左右寺正為
[051-20b]
 都評事寺副為副都評事司務為都典簿太常寺改/卿為太常卿少卿寺丞分左右天壇祠祭署為南郊
 祠祭署泗州祠祭署為泗濵祠祭署宿州祠祭署為/新聖祠祭署孝陵置鍾山祠祭署及司圃所增神樂
 觀一人光禄寺改卿為光禄卿少卿寺丞如太常省/署丞二人增監事二人太僕寺改卿為太僕卿增典
 廐典牧二署以驌騻十五羣遂生三羣分𨽻之詹事/府增少卿寺丞各一人賔客二人又置資徳院設資
 徳一人資善二人其屬贊禮贊書著作郎各二人掌/籍典簿各一人國子監升監丞為堂上官增司業二
 人省博士學正學録增助教為十七人鴻臚寺改卿/為鴻臚卿少卿寺丞如光禄并行人司於鴻臚寺翰
 林院增學士承㫖一人學士一人設文學博士二人/省侍講侍讀學士置文翰文史二館文翰館設侍書
 改中書舍人為侍書文史館設修撰編修檢討又改/謹身殿為正心殿設學士一人罷華盖文華武英三
[051-21a]
 殿文淵閣東閣大學士各設學士一人特設無定員/文淵閣設典籍一人六科罷左右給事中改中東西
 南北城兵馬司指揮司為五城兵馬司指揮副指揮/為兵馬副兵馬始置京衛武學教授一人啓忠等齋
 各訓導二人布政司革左右布政使設布政使一人/改提刑按察司為十三肅政按察司廣東鹽課司為
 都轉運鹽使司罷北平山東河南山西陜西五省及/江北學校貢士革五府左右判事官五軍斷事官司
 增親王賔輔二人伴讀伴講伴書各一人長史一人/左右長史各一人審理正典膳正奉祀正良醫正典
 資正並去正字審理副等改為副審理等郡王賔友/二人教授一人記事二人直史一人左右直史各一
 人吏目一人典印典祠典禮典饌典樂各一人典儀/二人引禮舍人二人儀仗司吏目一人賔輔三伴賔
 友教授進對侍坐稱名/不稱臣見禮如賔師成祖入立俱復洪武舊制惟/存
[051-21b]
 大理寺不設斷/事官及斷事司
神宗萬厯九年正月汰在京諸司冗官
 先是倉塲總督戎政協理以本部侍郎帯管皆不另
 設協理京營兵部尚書楊兆疏辭協理帝命供職候
 裁因勅裁革在京冗濫各官至是吏部議裁各衙門
 官户部主事二十一員禮部主事三員鑄印局副使/一員兵部郎中二員主事三員刑部主事一員工
 部郎中員外主事各一員雜造局大使一員都察院/司獄一員通政使司右通政二員大理寺左評事一
 員順天府通判一員都税司正陽門分司各副使一/員國子監助教四員學録一員太常寺博士一員協
[051-22a]
 部郎中員外主事各一員雜造局大使一員都察院/司獄一員通政使司右通政二員大理寺左評事一
 員順天府通判一員都税司正陽門分司各副使一/員國子監助教四員學録一員太常寺博士一員協
 律郎一員贊禮郎五員司樂十二員光禄寺典簿一/員大官署署丞一員尚寳司司丞一員上林苑監蕃
 育署良牧録事各一員未補給事中戸科四員禮司/科二員兵科五員刑科四員中書舍人二員行人
 右司副一員行人五員詹事府録事一員因言去弊/貴果更化宜漸應裁官員若盡令囘籍守候計二三
 年除補方畢不無向隅之悲合令照舊在任供事待/有陞遷事故原缺停補詔嗣後有缺毎三員以二員
 儘候裁者填補務在一年/之内盡數補完餘如所請
  官數
[051-22b]
宋理宗寳祐四年九月監察御史朱熠請汰冗官二萬四千餘員
熠言景徳慶厯時以三百二十餘郡之財賦供一萬餘員之
俸禄今日以一百郡之事力擔二萬四千餘員之冗官欲寛
民力必汰冗員帝納焉
 臣/等謹按馬端臨考宋之官數至寧宗嘉泰元年通四選共三萬
  七千八百餘員較前此僅一萬餘員則所謂冗者多矣又王圻續
  通考載帝淳祐時許應龍奏進故事畧曰今日之官其冗尤
  甚倅貳添差大藩方置今則或創於列郡議幕優間絶無
[051-23a]
  職掌今則或增為兩員諸司之屬添辟無已制領
  之官同正並置不釐務者或給正官之俸創窠闕
  者多狥親故之私至若軍功尤為泛濫不厯行陣
  以議事為名而推賞初無寸功乃倖冒得官而注
  闕若左選入仕自有成式不應升等者妄冀升等
  法當待劾者求免待劾試銓不中則增年而注授
  京削尚欠則減員而改秩自陳勞績未經敷實而
  濫叨遷秩牽合弊利巧於經營而茍獲循資僥倖
[051-23b]
  之門既開奔競之風滋熾貪位慕禄誰無倖得之
  心毁法為通適啓無厭之請惟為政者斷以至公
  律以定法則宛轉營來者自然息念矣
遼官數無考
  臣/等謹按百官志始分南北院後又分北南面而
  凡所設官第列其名不紀其數如北南院之有樞
  密宰相等官名約一百一十有竒北面之御帳著
  帳等官名約一千五百有竒南面之朝官京官等
[051-24a]
  官名約八百有竒而員數俱未詳焉又志載六部
  職名總目亦不詳員數所可見者尚書則為吏部
  聖宗開泰元年/吏部尚書劉績侍郎則為兵部工部興宗重熈中/兵部侍郎李
  澣穆宗朝累/遷工部侍郎郎中員外郎則為禮部道宗大安末/劉輝為禮部
  郎中興宗開泰五年/禮部員外郎王景運又有虞部聖宗統和九年/虞部郎中崔祜
  曹郎官未詳豈當時六部設官亦各有異同耶又
  考南面官僚吏兵刑有承㫖戸工有主事中書省
  兼禮部别有戸部使司又劉涇嘗為禮部尚書而
[051-24b]
  庫部虞部倉部員外皆嘗出使司農别有卿散見
  於諸處興宗二十年十一月命東京留守司總領
  戸部内省事盖皆自太宗入汴後仿唐官制設之
  而其員數多寡則不可得而詳考矣
金世宗大定二十八年在仕官一萬九千七百員四季
赴選者千餘歲數監差者三千
 章宗明昌四年奏周歲官死及事故者六百七十新
 入仕者五百一十見在官萬一千四百九十九内女/直四
[051-25a]
 千七百五員漢人六/千七百九十四員至㤗和七年在仕官四萬七千
 餘四季部擬授者千七百監官到部者九千二百九
 十餘則三倍世宗之時矣
  臣/等謹按帝紀泰和四年五月汰隨朝冗官而七
  年官數尚三倍於世宗時若宣宗興定元年正月
  庶官必更冗於前故又令議減庶官冗員焉且其
  時設彈壓官招賢所經畧司提控司捕盜使砦長
  副及隨處設行六部東西南三路設行三司增置
[051-25b]
  紛紛冗濫可知矣
  又按百官志内命婦有妃五人嬪九人世婦二十
  七人御妻八十一人宫人女官三百八十八人皇
  后位下女職九人此又在庶官官數之外者也
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官府大小二千七百三十三處隨
朝二百二十一員萬六千四百二十五隨朝千六百八
十四
 是歲天下路府州縣等共二千三十四路一百六十
[051-26a]
 九府四十三州三百九十八縣千一百六十五宣撫
 司十五安撫司一寨十一鎮撫所一堡一各甸部管
 軍民官七十三長官司五十一録事司百三巡院三
  元紀事本末曰世祖時趙天麟上言國家立制自
  宗王及國王郡王國公以下為爵自特進崇進至
  將軍大夫校尉郎為階自正一至從九為品掌典
  當行為職各職所居為位各位養亷之資為禄各
  司贊佐行文之史為吏其制亦已詳矣然京師不
[051-26b]
  急之司院無用之局署及隨朝臺省部院以下諸
  有司官吏可兼而不兼可併而不併者有之矣畿
  外行省隨省諸有司宣撫亷訪等司路府州縣倉
  庫局監諸衙門官吏亦有冗者武臣萬戸所管不
  滿萬人千戸所管不滿千人之類亦有之臣竊以
  冗官之大弊有三一曰選法之弊二曰政事之弊
  三曰軍民之弊夫文武官吏員數既多當考滿之
  時近春秋之選資格之簿擾攘紛紛保薦之文交
[051-27a]
  錯旁午有司行文猶且未暇奚暇顧孰果有才孰
  果有徳而考校之哉既不遑考校則取準於文籍
  薦書之所陳布已耳於是雜流之途進貨賂之門
  開遂致員多闕少無如之何經營者早得遷除養
  髙者坐淹嵗月此選法之弊也夫文武官吏人數
  既多有當决之事而不决有當行之政而不行問
  其職則曰我職也問其施為則曰僚屬非一豈我
  所能獨主及朝廷聞之遂立稽違期限之罸不亦
[051-27b]
  晚歟此政事之弊也國家用人路廣浮濫得升使
  臨莅在下必不能敷政化而刻剥之苦役使之煩
  為害良多此軍民之弊也三弊不絶而徒立法以
  防之不知法立而懼法之人奸欺之計益生矣伏
  望察此三弊凡内外不急之官吏無用之衙門可
  罷者罷之可併者併之然後以慎重名器之法擇
  人而用又以黜陟幽明之法順理而考則典選者
  易見其人易程其效而選法清矣臨政者事有所
[051-28a]
  歸職有所主而政績成矣在下者省於煩役免於
  苛刻而民業定天下自太平矣
  臣/等謹按帝紀世祖至元九年十二月詔諸路府
  州司縣達嚕噶齊管民長官兼管諸軍鄂囉十三
  年十一月併省内外諸司十五年六月詔汰江南
  冗官江南原設淮東湖南隆興福建四省以隆興
  併入福建其宣慰司十一道除額設員數外餘并
  罷之仍削去各官舊帯相銜罷茶運司及營田司
[051-28b]
  以其事𨽻宣慰司罷漕運司以其事𨽻行中書省
  各路總管府依驗戸口多寡以上中下三等設官
  從淮西宣慰使昻吉爾言也時又命平章政事赫
  伯等諭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翰林院及諸南儒
  今為宰相宣慰及各路達嚕噶齊佩虎符者俱多
  謬濫其減汰之十八年閏八月勅中書減執政及
  諸司冗員十九年二月減省部官宂員五月去江
  南冗濫官六月詔阿哈瑪特濫設官府二百四所
[051-29a]
  存者三十三餘皆罷二十年正月右丞相和爾果
  斯言阿哈瑪特専政時衙門太冗虚費俸禄宜依
  劉秉忠許衡所定併省為便從之二十二年五月
  中書省言六部官冗甚可止以六十八員為額餘
  悉汰去詔擇亷潔有幹局者存之二十三年七月
  銓定省院臺部官詔諭中外裁定之數/詳見各門其餘諸衙
  門並委中書省斟酌裁減三十年正月命中書汰
  冗員凡省内外官府二百五十五所總六百六十
[051-29b]
  九員成宗大徳七年二月詔中書省汰諸有司冗
  員仍令諭樞密院除出征將帥外掌署院事者定
  其員數以聞武宗至大元年十一月中書省言世
  祖時省院臺及諸司皆有定員後畧有增者成宗
  已嘗有㫖併省邇者諸司遞升四品者三品三品
  者二品二品者一品一司甚至二三十員事不改
  舊而官日增請依大徳十年已定員數冗濫者從
  各司自與減汰衙門既升諸吏止從舊秩出官果
[051-30a]
  應例者自如選格從之九月詔諭左丞相三寳努
  等去歲中書省奏諸司官員遵大徳十年定制濫
  者汰之今聞員冗如故有不以聞而徑之任者有
  不奏而擅令之任者並逮捕之續𢎞簡録載世祖二
  十三年詔有云日益月增官冗人濫良不誣也厥
  後屢勅裁減則其數繁多槩可知矣
  又按通鑑順帝至元六年十二月罷文宗增置官
  屬初文宗設大禧宗禋等院及奎章閣藝文監增
[051-30b]
  置官屬有差至是大臣議悉革罷翰林學士承㫖
  庫庫曰民有千金之産尚設家塾以延館客堂堂
  天朝一學堂乃不能容耶帝然之改奎章閣為宣
  文閣藝文監為崇文監餘悉罷之此亦闗乎官數
  可按冊而稽者也
明内外官共二萬四千六百八十三員
 京師一千四百十六員南京五百五十八員在外二
 萬二千七百九員
[051-31a]
 初凡宫官一百八十七員女史九十六員永樂後所
 存者惟尚服所領司四而已
  明史左鼎傳曰景泰四年御史左鼎言國初建官
  有常近始因事增設主事每司二人今有增至十
  人者矣御史六十人今則百餘人矣甚至一部有
  兩尚書侍郎亦倍常額都御史以數十計此京官
  之冗也外則增設撫民管屯官如河南參議益二
  而為四僉事益三為七此外官之冗也天下布按
[051-31b]
  二司各十餘人乃嵗遣御史巡視復遣大臣巡撫
  鎮守夫今之巡撫鎮守即曩之方面御史也為方
  面御史則合衆人之長而不足為巡撫鎮守則任
  一人之智而有餘有是理耶乞將内外官凡非洪
  武之舊者參酌裁罷庶民力可紓國用可省委任
  専而事功可立帝頗嘉納
  經世實用編載孝宗時徐恪請裁河南冗官疏曰
  我朝法古建官凡在外官司府州縣等皆量地方
[051-32a]
  廣狹政務繁簡命官分治各有定額今日地方人
  民無異於曩時錢糧軍需無加於舊額夫何添設
  撫民督糧兵備水利理刑提學管屯營礦管河勸
  農捕盜等官比舊加倍且設官分職皆為民也今
  以撫民為名其餘各官獨不以撫民為職乎河南
  以區區八府州之民既添設按察司管屯僉事兼
  管撫民而布政司撫民乃用參政其為冗散不言
  可知祥符等七縣添設主簿皆以修治沁河為職
[051-32b]
  今黄河北徙與沁合流由汴達徐滔滔無阻所設
  各官似亦冗閒又如布政司職掌錢糧分守官自
  合催督今既添官督糧分守官所幹何事按察司
  職掌刑名分巡官自合問刑今既添官理刑分廵
  官所幹何事况一官之來有一官之費食有俸糧
  居有廨宇分毫皆取給於民且如參政一員皂𨽻
  十名毎名必得三四十丁馬夫十戸毎戸必得三
  丁通計不下四五百丁俱於殷實之家僉充其一
[051-33a]
  應科差不免累及貧難下戸出辦以一官言之似
  無大費以司府州縣官統計之其費何可勝言乞
  勅通查天下司府州縣近年以來添設官員若干
  何者存留何者革去從長斟酌則官無濫設民不
  騷擾矣
  臣/等謹按明實録永樂二年六月成祖以吏部所
  録中外官數比舊額增數倍諭令諸司悉汰冗官
  尚書蹇義等言在京各官近因事繁額外添設宜依定
[051-33b]
  制選留餘並送部别用在外大小衙門亦有多設
  者宜令所𨽻上司嚴行考覈宣宗宣徳三年四月
  義等奏諸司官員近因營造收運等事内添郎中
  主事外添參政參議同知通判縣丞等官職事無
  常難行考察今擬在外除馬政農務外餘依舊制
  裁革在京從堂上官斟酌去留不許冗濫其内府
  各監庫郎中員外主事亦非額設俱裁革之英宗
  正統四年七月行在户部等衙門各汰郎中等冗
[051-34a]
  官八十員送部改用其老疾官六員致仕憲宗成
  化二十一年二月尚書尹旻等言京職額外增多
  及傳奉升授匠官等通計二千餘人宜如正統四
  年放還冗官例放囘待缺匠官留其藝精者餘並
  革之於是吏部奏汰四百五十四人兵部奏汰二
  百一十人二十三年十月孝宗已即位從吏科給
  事中王質等言吏部奏汰傳升文職帯俸右通政
  任傑等五百六十四人禮部奏汰傳升僧道官二
[051-34b]
  百五十三人工部奏汰傳升匠官工部右侍郎蒯
  鋼等一千三百七十人各降斥有差武宗正徳元
  年三月以孝宗遺詔汰傳奉官七百四十六人神
  宗萬厯九年正月汰在京諸司冗官九十五人王
  圻所載内外官數蓋指神宗時言當又在九年正
  月以後然也明葉春及絅齋集有云蘇轍謂害賦
  者三一曰冗吏吏之冗者雖更僕未易數也一學
  教官必三五輩盡削訓導三四千員可歲省十二
[051-35a]
  三萬天下武職踰十萬人五倍於昔竭膏脂以養
  罷駑非計也宜嚴賞功之格重比試之令使官不
  可輕得其已官者軍政治事乃支全俸額視職掌
  而止帯俸者十三給之有罪科斷如律開國功臣
  不失爵位亦止數公耳此何功徳哉五倍之羡奚
  啻數百萬也初建北京惟設行部分列六曺後既
  定都南京諸司仍而未革投閒養望乃以居之愚
  以為守備外並宜裁罷比於中都特為雄勝亦足
[051-35b]
  以控制東南奠安陵寢矣况其俸幾二十萬斟酌
  裁罷則所省豈鮮少哉合而觀之可知官數之冗
  濫矣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五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