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14 欽定續文獻通考-清-嵇璜 (master)


[012-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十二
 戸口考
  臣/等謹按馬端臨作戸口考備叙戸口丁中賦役
  而附以奴婢自夏周以迄於宋國運之强弱徴於
  民數之繁減自古勤民之主未有不以休養民生
  為亟者也馬氏所載宋時戸口南渡以後莫盛於
  寕宗嘉定時乃至景定間而所損過半豈非嵗有
[012-1b]
  敵兵敗降相繼之故耶遼時戸口大率以兩丁為
  一戸有𨽻於五京者有𨽻於宫府者史志或詳或
  闕金制戸有數等㤗和年間版籍稱極盛其後不
  勝調發相繼逃亡元初屢行括户之令至世祖定
  戸籍之制始有元管交參諸目眀初即定人戸以
  籍為斷每十年一造黄冊然史志所載或當承平
  之時而戸口反減際兵燹之後而戸口反增則由
  有司之編冊未能覈實故也今於宋末及遼金元
[012-2a]
  明各朝户口之可考者以次類叙而即民之盈耗
  可以見世之盛衰為國之要在於得民不信然
  歟
  户口丁中
宋寧宗慶元元年正月詔兩浙淮南江東路荒歉諸州收
養遺棄小兒互見賑/卹門
 至開禧元年三月嚴民間生子棄殺之禁嘉定二年
 七月詔荒歉州縣七嵗以下男女聴異姓収養著為
[012-2b]
 令
  宋史儒林傳曰黄震提舉常平倉初常平有慈㓜
  局為貧而棄子者設而名存實亡震謂収哺於既
  棄之後不若先其未棄而保全之乃損益舊法凡
  當免而貧者許里胥請於官而贍之棄者許人収
  養官出粟給所収家成活者衆
五月詔諸路提舉司修胎養令互見賑/卹門
開禧三年正月令兩淮帥守招集流民
[012-3a]
嘉定二年五月詔兩淮荆襄守令以戸口多寡為殿最
理宗紹定二年五月詔戸絶者許立嗣毋妄籍没
景定五年時度宗/已即位兩浙江東西湖南北廣東西福建成
都京西潼川䕫利路戸五百六十九萬六千九百八十
九口一千三百二萬六千五百三十二
  臣/等謹按理宗本紀寳慶元年止載兩浙路戸一
  百九十七萬五千九百九十六口二百八十二萬
  二千三十三福建路戸一百七十萬四千一百八
[012-3b]
  十六口二百五十五萬三千七十九餘俱闕漏不
  盡以兵戰之故也
遼建五京幅員萬里其戸丁之可見者有五京鄉丁諸
宫衛戸丁
 五京鄉丁者臨潢為上京丁一十六萬七千二百遼
 陽為東京丁四萬一千四百遼西為中京丁籍莫考
 可見者髙州三韓一縣丁一萬蕃漢轉戸為多以上/三道
 應丁二十一萬八千六百兵衞志則/云二十二萬六千一百與細數不同祈津為南京丁
[012-4a]
 五十六萬六千大同為西京丁三十二萬二千七百
 以上二道應共丁八十八萬八千七百兵/衞志則云八十萬六千七百與細數不符契丹本戸
 多𨽻宫帳部族其餘蕃漢戶丁分𨽻者皆不與焉大
 約五京民丁可見者一百一十萬七千三百以細數/考之應
 為一百一十萬二/千三百當有小誤為鄉兵
 諸宫衞戸丁者遼國之法天子踐位則置宫衞分州
 縣析部族設官府籍戸口備兵馬太祖曰𢎞義宫正/戸
 八千轉戸七千正丁一/萬六千轉丁一萬四千太宗曰永興宫正戸三千轉/戸七千正丁
[012-4b]
 六千轉丁/一萬四千世宗曰積慶宫正戸五千轉戸八千正/丁一萬轉丁一萬六千
 天皇太后曰長寧宫正戸七千轉戸六千正丁/一萬四千轉丁一萬二千穆宗
 曰延昌宫正戸一千轉戸三千/正丁二千轉丁六千景宗曰彰愍宫正户/八千
 轉戸一萬正丁一/萬六千轉丁二萬承天太后曰崇德宫正戸六千轉/戸一萬正丁
 一萬二千/轉丁二萬聖宗曰興聖宫正戸一萬轉戸二萬/正丁二萬轉丁四萬興宗
 曰延慶宫正戸七千轉戸一萬正/丁一萬四千轉丁二萬道宗曰太和宫正/户
 一萬轉戸二萬正/丁二萬轉丁四萬天祚帝曰永昌宫正戸七千轉戸/一萬正丁一萬
 四千轉/丁二萬孝文皇太弟曰敦睦宫正戸三千轉戸五千/正丁六千轉丁一萬
[012-5a]
 文忠王府正戸五千轉户八千正/丁一萬轉丁一萬六千凡十二宫一府為
 正戸八萬蕃漢轉戸十二萬四千共二十萬四千戸
 為正丁十六萬蕃漢轉丁二十四萬八千凡諸宫衞
 人丁四十萬八千互見/兵考
  臣/等謹案遼時戸口史無明文地理志雖載有戸
  然各郡縣戸總計之不過五十五萬有竒而或詳
  或闕或云分𨽻於宫府而無其數今以營衞志戸
  數參校兵衞志丁數大率以兩丁為一戸正戸八
[012-5b]
  萬者其丁即為十六萬蕃漢轉戸十二萬四千者
  其丁即為二十四萬八千至五京民丁有𨽻宫府
  者有不𨽻於宫府者然每戸亦不過兩丁因五京
  民丁之可見者止一百一十萬七千三百故五京
  之戸亦止五十五萬有竒也蓋有丁數見於兵志
  者地理志始載其戸無丁者舉闕之耳如兵志云/上京臨潢
  縣丁七千地志即云戸三千五百長㤗縣丁八千/地志即云戸四千渤海興仁二縣無丁地志即不
  言戸數其餘/四京類然不然中京道統縣九轄軍府州城二
[012-6a]
  十三豈有獨載三韓一縣戸丁之理葉隆禮契丹
  國志謂東京戸口三十萬其説似為近之餘俱不
  可考矣
太祖壬戌嵗唐天復/二年七月攻下河東河北九郡獲生口
九萬五千
癸亥嵗春伐女直獲其戸三百
乙丑嵗十月以兵助唐河東節度師李克用擊劉仁恭
拔數州盡徙其民以歸
[012-6b]
五年正月東西奚五部盡入版籍
 先是徳祖俘奚七千戸徙饒樂之清河哈陶津汗時
 創為奚德哷勒部分十三縣至太祖即位親征西部
 奚下之復分兵平東部奚於是盡有奚霫之地東際
 海南暨白檀西踰松漠北抵潢水凡五部咸入版籍
神冊元年七月平突厥吐渾黨項小蕃沙陀諸部俘其
户萬五千六百
 至八月抜朔州十一月攻蔚新武媯儒五州俘獲不
[012-7a]
 可勝計自代北至河曲踰陰山盡有其地
四年二月修遼陽故城以漢民渤海戸實之
 時帝初得韓延徽命參軍事延徽請樹城郭分市里
 以居漢人之降者又為定配偶教樹藝以生養之以
 故逃亡者少
十月破烏爾古部俘獲生口萬四千二百舉部來附
  臣/等謹按兵衞志載是年親征裕庫哷國俘獲之
  數與此正同蓋即一事也
[012-7b]
五年十月徙晉天德軍之民於陰山南
 至六年十一月畧檀順安逺三河良鄉望都潞滿城
 遂城等十餘城俘其民徙内地十二月徙晉新州防
 禦使王郁所部於潢水之南徙檀順民於東平瀋州
天贊元年十月以戸口滋繁糺轄踈逺分北逹寜額為
二部立兩節度以統之
三年五月徙薊州民實遼州地
十月盡取西鄙諸部有其衆
[012-8a]
 初神冊五年黨項諸部叛帝親征俘生口二千六百
 至是復大征吐渾黨項凖卜等部擊索歡納山東部
 族破之遣騎攻凖卜畧地西南又破呼穆蘓山諸蕃
 部又遣兵踰流沙拔浮圖城西鄙諸部悉為遼有
天顯元年正月拔渤海扶餘城議括户口太子倍諌止

 時欲括戸口倍諫曰今始得地而料民民必不安從
 之既平渤海地方五千里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盡
[012-8b]
 有其衆國境益大
太宗時籍五京戸丁以定賦税
  臣/等謹按聖宗統和二十五年建中京興宗重熙
  十三年升雲州為西京而五京之稱始備此時尚
  未有也與前天顯元年稱五京同誤
大顯三年太宗即位/不改元十二月遣耶律羽之遷東丹民以
實東平
 初天顯元年渤海平立皇太子倍為東丹王以羽之
[012-9a]
 為中臺省右次相帝即位羽之上表曰渤海昔畏南
 朝阻險自衛居輝罕城今去上京遼邈既不為用又
 不罷戍果何為哉先帝因彼離心不戰而克天授人
 與彼一時也遺種寖以蕃息今居逺境恐為後患梁
 水之地乃其故鄉地衍土沃有木鐵鹽魚之利乘其
 微弱徙還其民此萬世長策也彼得故鄉又獲美利必
 安居樂業然後選徒以翼吾左突厥黨項室韋夾輔
 吾右可以坐制南邦混一天下表奏帝嘉納之是嵗
[012-9b]
 詔徙東丹國民於梁水其民或亡入新羅女直詔困
 乏不能遷者許上國富民給贍而𨽻屬之
  臣/等謹按義宗傳曰倍既譲位於太宗太宗見疑
  以東平為南京徙倍居之盡遷其民又置衞士隂
  伺動靜是東平之徙實欲制倍耳非僅為渤海遺
  民計也
四年二月閲約尼氏戸籍
㑹同元年十一月晉主以幽薊瀛莫涿檀順媯儒新武
[012-10a]
雲應朔寰蔚十六州并圗籍來獻
二年十月以烏爾古部水草肥美詔南北院徙三錫林
户居之
九年三月吐谷渾遣使來獻生口千户
大同元年四月得晉歸順州七十六處户一百九萬一
百一十八
  臣/等謹按五代史石氏入立獻十有六州於契丹
  而得蜀金州又増置之州一合一百九州以為晉
[012-10b]
  劉氏之初秦鳯階成復入於蜀隠帝時増置之州
  一合一百六州以為漢是晉亡後除四州外其地
  盡歸於漢此所得七十六處之戸第就歸順時紀
  其數耳實未嘗為遼有也
景宗保寧三年十一月臚朐河裕恱楊尼哩等率户四
百來附乞𨽻宫籍詔留其户分𨽻敦睦積慶永興三宫
聖宗統和元年二月南京統軍使耶律善補奏宋邊七
十餘村來附詔撫存之
[012-11a]
 五月善補又招亡入宋者得千餘户歸國詔令撫慰
三年八月令乾顯二州上所部里社之數
四年正月討女直獲生口十餘萬
 太平六年二月東京留守巴格奏黄翩得女直降戸
 二百七十詔奬諭之至興宗重熈九年十二月以所
 獲女直戸置肅州
十月命巡檢西山四州人民
 政事令室昉奏西山四州自宋兵後人民轉徙盗賊
[012-11b]
 充斥乞下有司禁止命新州節度使選人分道巡檢
七年正月破宋易州遷易州軍民於燕京遣涿州刺史
䕶送易州降人八百還𨽻本貫
 時宋雞壁砦守將郭榮率衆來降砦民二百户徙居
 檀順薊三州復分八户𨽻飛狐
八年七月詔併省東京路州縣以其民分𨽻他郡
 時置定霸保和宣化洪理廣義長慶安徳七縣省州
 十縣八
[012-12a]
九年七月通括户口
 至十五年三月通括宫分人户二十一年十一月通
 括南院部民
十三年四月詔諸道民户應厯以來脅從為部曲者仍
籍州縣
 至興宗重熙十年二月詔博囉滿達部歸哈斯罕之
 没入者使復業
十四年三月詔安集朔州流民
[012-12b]
十五年二月徙梁門遂城泰州北平民於内地
 至二十五年城中京實以漢户開泰八年五月遷寧
 州渤海户於遼土二河之間至興宗重熈時詔徙富
 民以實春泰二州權中京副㽞守劉伸以為不可奏
 罷之
開泰二年四月詔以韓斌所括瞻國達魯河奉豪等州
户二萬五千四百有竒置長霸興仁保和等十縣
  臣/等謹案上統和八年七月置七縣内已有保和
[012-13a]
  地理志亦云統和八年置則此文疑誤
四年四月徙伊濟等部衆於臚朐河
 時伊濟既平議内徙其衆伊濟安土重遷遂叛乃誘
 其衆并達魯特所獲薩木實部民城臚朐河上以居
 之
興宗重熈八年六月詔括户口
 時以天下無事户口蕃息遂有南伐之志北院樞密
 使蕭孝穆諫不報
[012-13b]
十二年六月詔漢人宫分户絶恒産以親族繼之
道宗太康九年六月詔諸路檢括脱户罪至死者原之
 先是朝廷遣使括三京隠户不得以東京留守耶律
 音濟代之得四千餘户至是復有是詔
  能吏𫝊曰馬人望為三司度支判官㑹檢括戸口
  未兩旬而畢同知留守蕭保先怪而問之人望曰
  民户若括之無遺他日必長厚歛之弊大率十得
  六七足矣保先謝曰君慮逺吾不及也
[012-14a]
大安三年二月以歲洊饑民多流散除安泊逃户徵償

十年六月禁邊民與蕃部為婚
嘉隆四年正月徙準卜等貧民於山前
天祚帝天慶三年三月籍諸道户徙達里庫山圍場地
居民於别土
金制户有數等有課役户不課役户本户雜户正户監
户官户奴婢户二税户
[012-14b]
 有物力者為課役户無者為不課役户女直為本户
 漢人及契丹為雜户明安穆昆之奴婢免為良者止
 𨽻本部為正户沒入官良人𨽻宫籍監者為監户沒
 入官奴婢𨽻太府監者為官户户以五家為保户主
 推其長充男女二嵗以下為黄十五以下為小十六
 為中十七為丁六十為老無夫為寡妻妾諸廢篤疾
 不為丁凡户口計帳三年一籍自正月初州縣以里
 正主首明安穆昆則以寨使詣編户家責手實其男
[012-15a]
 女老幼年與姓名生者増之死者除之正月二十日
 以實數報縣二月二十日申州以十日内達上司無
 逺近皆以四月二十日到部呈省凡漢人渤海人不
 得充明安穆昆户
太祖天輔二年六月以善地分處降附新民
 時遼通祺雙遼等州八百餘户來歸命分置諸部擇
 膏腴之地處之七月遼戸二百來歸處之泰州又詔
 達嚕噶部貝勒色埒凡降附新民善為存撫來者各
[012-15b]
 令從便安居給以官糧毋輒動擾六年又命耶律佛
 寧以兵䕶送諸降人於渾河路以皇弟昂監之從便
 以居七年以山西諸部族近西北二邊且遼主未獲
 恐隂相結誘復命皇弟昂與貝勒搠歡等以兵四千
 䕶送處之嶺東惟西京民安堵如故且命昂鎮守上
 京路既而聞昻已過上京而降人復苦其侵擾多叛
 亡者遂命貝勒綽爾多徃戒諭之比至而諸部已叛
 去又以明安詳衮留住所領歸附之民還東京命有司
[012-16a]
 常撫慰且貸一嵗之糧其親屬被虜者皆令聚居
七月命稽必魯水路等户登耗之數
 詔必魯水路完顔卓哩布渤海大嘉努等六穆昆貧
 乏之民昔甞給以官糧置之漁獵之地今厯日已久
 不知登耗可具其數以聞至三年五月詔咸州路都
 統司曰兵興以前哈斯罕輝發里與係遼籍不係遼
 籍女直户民有犯罪流竄邊境或亡入於遼者本皆
 吾民逺在異地朕甚憫之今既議和當行理索可明
[012-16b]
 諭諸路千户穆昆徧與詢訪其官稱名氏地里具録
 以聞
  臣/等謹案本紀金初千户多以降將領之收國二
  年漢人李孝功渤海二哥率衆來降命各以所部
  為千户遼懿州節度使劉宏以戸三千來降以為
  千户是也又其時有萬户之名詳見兵制
五年以境土既拓舊部多瘠鹵移其民於泰州
 先遣皇弟昱及族子宗䧺按視其地昱等苴其土以
[012-17a]
 進言可種植遂摘諸明安穆昆中民户萬餘使宗人
 博勒和統之
六年既定山西諸州以上京為内地移其民實之
 至世宗大定二十五年四月詔於率賔呼爾哈兩
 路選三十穆昆為三明安移置於刷達巴罕之地以
 實上京
七年二月取燕京路盡徙六州氏族富强工技之民於
内地
[012-17b]
 詔按班貝勒郡縣今皆撫定有逃散未降者已釋其
 罪更宜招諭之前後起遷民户去鄉未久豈無懐土
 之心令所在有司深加存恤毋輒有騷動衣食不足
 者官賑貸之
太宗天㑹元年十一月徙遷潤來隰四州之民於瀋州
 後世宗大定二十一年六月徙銀山側民於臨潢
  臣/等謹按食貨志云太宗天㑹元年以舊徙潤隰
  等四州之民於瀋州之地新遷之戸艱苦不能自
[012-18a]
  存詔民乏食鬻子者聴以丁力等者贖之是四州
  民之徙瀋州乃天㑹元年以前事與紀異
六年三月命南路軍帥實古訥籍節度使完顔慎思所
領諸部及未置明安穆昆户來上
世宗大定三年八月罷契丹明安穆昆以其户分𨽻女
直明安穆昆
  金史曹望之𫝊曰大定中望之同知西京留守事
  上書論便宜事其一論山東河北明安穆昆與百
[012-18b]
  姓雜處民多失業陳蔡汝潁之間土廣人稀宜徙
  百姓以實其處復數年之賦以安輯之百姓亡命
  及避役軍中者閲實其人使還本貫或編近縣以
  為客户或留為佃户者亦籍其姓名州縣與明安
  事干渉者無相黨匿庶幾軍民協和盗賊弭息書
  奏多見采納
十二月詔流民未復業者増限招誘
十七年五月釐正伊勒敦部獵户
[012-19a]
 省臣奏延平府路一千五百餘户自陳皆長白山錫
 馨察遜河女直人遼時僉為獵户移居於此號伊勒
 敦部遂附契丹籍本朝義兵之興首詣軍降仍居本
 部今乞釐正詔從之
二十年令明安穆昆人户與漢人錯居
 帝謂宰臣曰明安穆昆人户兄弟親屬若各隨所分
 土與漢人錯居每四五十户結為保聚農作時令相
 助濟此亦勸相之道也至章宗明昌二年四月以齊
[012-19b]
 民與屯田户往往不睦從尚書省奏許民户與屯田
 户逓相婚姻
二十一年六月命避役之户舉家逃於他所者元貫及
所寓司縣官同罪為定制
 至章宗泰和七年六月勅中物力户有役則多逃避
 有司令以次户代之事畢則復業以致大損不逃之
 户令省臣詳議宰臣奏舊制太輕遂命課役全户逃
 者徒二年賞告者錢五萬先逃者以百日内自首免
[012-20a]
 罪如實銷之者内從御史臺外從按察司體究免之
二十二年命括明安穆昆户口以實籍之
 初太祖即位之二年以三百户為穆昆穆昆十為明
 安又嘗用遼人額哩頁以北部百三十户為一穆昆
 漢人王六兒以諸州漢人六十五户為一穆昆王伯
 龍髙從祐並領所部為一明安熙宗皇統五年又分
 明安穆昆為上中下三等海陵天徳二年削其名但
 稱為諸明安穆昆至帝大定十五年十月遣官十人
[012-20b]
 分行天下再定明安穆昆户每穆昆户不過三百七
 穆昆至十穆昆置一明安及是以明安穆昆舊籍不
 明遇簽軍與諸差役及賑濟增減不以實故有是命
二十三年七月明安穆昆户口之數
 明安二百二穆昆千八百七十八户六十一萬五千
 六百二十四口六百一十五萬八千六百三十六内/正
 口四百八十一萬二千六百六十九奴/婢口一百三十四萬五千九百六十七在都宗室將
 軍司户一百七十口二萬八千七百九十内正口九/百八十二
[012-21a]
 奴婢口二萬/七千八百八徳哷勒唐古二部五乣户五千五百八
 十五口十二萬七千五百四十四内正口十萬九千/四百六十三奴婢
 口一萬八/千八十一
二十五年命宰臣禁有祿人一子及農民避課役為僧
道者
 至明昌元年正月又以上封事者言禁自披剃為僧
 道者
二十七年天下户口之數
[012-21b]
 大定初天下户纔三百餘萬至是户六百七十八萬
 九千四百四十九口四千四百七十萬五千八十六
章宗明昌元年天下户口之數
 户六百九十三萬九千口四千五百四十四萬七千
 九百至六年十二月天下女直契丹漢户七百二十
 二萬三千四百口四千八百四十九萬四百物力錢
 二百六十萬四千七百四十二貫
泰和五年五月詔定遼東邑社人數
[012-22a]
六月制鎮防軍逃亡致邊亊失錯陷敗户口者罪
七年十二月天下户口之數
 户七百六十八萬四千四百三十八口四千五百八
 十一萬六千七十九户增於大定二十七年一百六
 十二萬三千七百一十五口增八百八十二萬七千
 六十五此金版籍之極盛也至宣宗興定末河壖為
 疆烽鞞屢警故集慶軍節度使温特赫達言亳州户
 舊六萬自南遷以來不勝調發相繼逃去所存者曾
[012-22b]
 無十一碭山下邑野無居民矣
宣宗貞祐三年四月詔有司勿拒河北避兵之民所至
加存恤
 至元光元年十月以京兆官民避兵南山者多至百
 萬詔兼同知府亊完顔霆等安撫其衆哀宗天興元
 年正月起近京諸邑軍家屬五十萬口入京以避元
 兵也
興定元年十二月招逃户復業
[012-23a]
 自衛紹王之時軍旅不息宣宗立而南遷死徙之餘
 所在為虗户口日耗軍費日急賦歛繁重皆仰給於
 河南民不堪命率棄廬田相繼亡去乃屢降詔復業
 者免其嵗之租然以國用乏竭逃者之租皆令居者
 代出以故多不敢還至是帝欲懸賞募人捕亡已而
 復慮騷動遂命依已降詔書已免債逋更招一月違
 而不來者然後捕獲治罪而以所遺地賜人至四年
 省臣奏河南以嵗饑而賦役不息所亡户令有司招
[012-23b]
 之至明年三月不復業者論如律
金十九路民户之數
 上京路會寧府戸三萬一千二百七十肇州户五千/三百七十五隆州户一萬一百八十信州户
 七千三百/五十九咸平路咸平府户五萬六千四百四韓/州户一萬五千四百一十二
 京路遼陽府户四萬六百四澄州户一萬一千九百/三十五瀋州户三萬六千八百九十二貴徳州
 戸二萬八百九十六葢州户一萬八千四/百五十六復州戸一萬三千九百五十北京路大/定
 府戸六萬四千四十七利州户二萬一千二百九十/六義州户三萬二百三十三錦州戸三萬九千一百
 二十三瑞州户一萬九千九百五十三廣寧府户四/萬三千一百六十一懿州户四萬二千三百五十一
[012-24a]
 興中府户四萬九百二十七建州户一萬一千四百/三十九全州户九千三百十九臨潢府户六萬七千
 九百七慶州户二千七興州户一萬/五千九百七十泰州户三千五百四西京路大同府/户九萬
 八千四百四十四豐州户二萬二千六百八十三宏/州户二萬二千二浄州户五千九百三十八桓州户
 五百七十八撫州户一萬一千三百八十徳興府户/八萬八千八百六十八昌州户一千二百四十一宣
 徳州户三萬二千一百四十七荆州户四萬四千八/百九十武州户一萬三千八百五十一應州户三萬
 二千九百七十七蔚州户五萬六千六百七十四雲/内州户二萬四千八百六十八寧邊州戸六千七十
 二東勝州户三/千五百三十一中都路大興府户二十二萬五千五/百九十二通州户三萬五千
 九十九薊州户六萬九千一十五易州户四萬一千/五百七十七涿州戸一十一萬四千九百一十二順
[012-24b]
 州戸三萬三千四百三十三平州戸四萬一千七百/四十八灤州户六萬九千八百六雄州户二萬四百
 一十一霸州户四萬一千二百七十六保州户九萬/三千二十一安州户三萬五百三十二遂州戸一萬
 一千一百七十四安肅州/户一萬二千九百八十南京路開封府戸百七十/四萬六千二百一
 十雎州户四萬六千三百六十歸徳府戸七萬六千/三百八十九單州户六萬五千五百四十五夀州户
 八千六百七十七陜州户四萬一千一十鄧州户二/萬四千九百八十九唐州户一萬一千三十一裕州
 户八千三百河南府户五萬五千六百三十五嵩州/户二萬六千六百四十九汝州户三萬五千二百五
 十四許州户四萬五千五百八十七鈞州户一萬八/千五百一十亳州户六萬五百三十五陳州戸二萬
 六千一百四十五蔡州户三萬六千九十三息州户/九千六百八十五鄭州户四萬五千六百五十七潁
[012-25a]
 州户一萬六千七百一十四宿州户五/萬五千五十八泗州户八千九十二河北東路河/間
 府户三萬一千六百九十一蠡州户二萬九千七百/九十七莫州户二萬二千九百三十三獻州户五萬
 六百三十二冀州户三千六百七十深州户五萬六/千三百四十清州戸四萬七千八百七十五滄州户
 一十四萬四千七百七十四景/州户六萬五千八百二十八河北西路真定府户/一十三萬
 七千一百三十七威州户八千三百一十沃州户三/萬八千一百八十五邢州户八萬二百九十二洺州
 户七萬三千七十彰徳府戸七萬七千二百七十六/磁州户六萬三千四百一十七中山府户八萬三千
 四百九十祁州户二萬三千三百八十二濬州户二/萬九千三百一十九衛州户九萬一百一十二滑州
 户二萬二千/五百七十山東東路益都府户一十一萬八千七/百一十八濰州户三萬九百
[012-25b]
 八十九濱州户一十一萬八千五百八十九沂州戸/二萬四千三十五密州户一萬一千八十二海州户
 三萬六百九十一莒州户四萬五千二百四十棣州/户八萬二千三百三濟南府户三十萬八千四百六
 十九淄州户一十二萬八千六百二十二萊州户八/萬六千六百七十五登州户五萬五千九百一十三
 寧海州户六萬一/千九百三十三山東西路東平府户一十一萬八/千四十六濟州户四萬
 四百八十四徐州户四萬四千六百八十九邳州戸/二萬七千二百三十二滕州户四萬九千九博州户
 八萬八千四十六兖州戸五萬九十九泰安州户三/萬一千四百三十五徳州户一萬五千五十三曹州
 户一萬二千/六百七十七大名府路大名府户三十萬八千五百/一十一恩州户九萬九千一
 百一十九濮州户五萬二千九百四/十八開州户三萬三千八百三十六河東北路太原/府户
[012-26a]
 一十六萬五千八百六十二祈州户三萬二千三百/四十一平定州户一萬八千三百九十六汾州户八
 萬七千二百二十七石州户三萬六千五百二十八/葭州户八千八百六十四代州户五萬七千六百九
 十隩州户七千五百九十二寧化州户六千一百嵐/州户一萬七千五百五十七岢嵐州户五千八百五
 十一保徳州户三千一百九十/一管州户五千八百八十一河東南路平陽府户/一十三萬
 六千九百三十六隰州户二萬五千四百四十五吉/州户一萬三千三百二十四河中府户十萬六千五
 百三十九絳州户一十三萬一千五百一十解州戸/七萬一千二百三十二澤州户五萬九千四百一十
 六潞州户七萬九千二百三十二遼州户一萬五千/八百五十沁州户一萬八千五十九懐州户八萬六
 千七百五十六孟州户/四萬一千六百四十九京兆府路京兆府户九萬八/千一百七十七商
[012-26b]
 州户三千九百九十九虢州户一萬二十二乾州户/二萬六千八百五十六同州户三萬五千五百六十
 一耀州户五萬二百一十/二華州户五萬三千八百鳳翔路鳳翔府户六萬二/千三百二徳順州
 户三萬五千四百四十九平涼府户三萬一千三十/三鎮戎州户一萬四百四十七秦州戸四萬四百四
 十八隴州戸一萬/六千四百四十二鄜延路延安府户八萬八千九百/九十四丹州戸一萬三千
 七十八保安州戸七千三百四十綏徳州户一萬二/千七百二十鄜州户六萬二千九百三十一坊州户
 二萬七百/四十六慶原路慶陽府戸四萬六千一百七十一/環州户九千五百四寧州戸三萬
 四千七百五十七邠州户四萬七千二百九十一原/州戸一萬七千八百涇州户二萬六千二百九十
 臨洮路臨洮府户一萬九千七百二十一積石州戸/五千一百八十五洮州戸一萬一千三百三
[012-27a]
 十七蘭州戸一萬一千三百六十鞏州户三萬六千/三百一㑹州户八千九百一十八河州戸一萬四千
 九百四/十二
  臣/等謹按以上金史地理志所載十九路户數約
  共九百九十三萬九千有竒較前食貨志泰和極
  盛時數尚多二百二十五萬五千餘户兩志互異
  故並存之
 
 
[012-27b]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