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14 欽定續文獻通考-清-嵇璜 (master)


[080-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八十
 宗廟考
  臣/等謹案馬端臨作文獻通考宗廟考其目曰天
  子宗廟曰后妃廟曰私親廟曰時享曰禘祫曰功
  臣配享曰祀先代帝王賢臣曰諸侯宗廟曰大夫
  士庶家廟本館前
 進
[080-1b]
皇朝通考稿本時奉
上諭以館臣沿馬氏舊式於宗廟門中摭入歴代及臣
  下體例不合今輯自宋末迄於有明凡祀先代之
  典以及臣下家廟皆恭遵
聖意别立羣廟門𨽻之而此門専載天子宗廟后妃私
  親宗廟之所通也故次之時享禘祫宗廟之所有
  事也故又次之若夫典重大烝禮同侍讌所為尊
  崇其徳明其勲以勸嗣臣者是亦宗廟之所推恩
[080-2a]
  也故以功臣配享終焉
  天子宗廟
  臣/等謹案馬端臨考天子宗廟自唐虞以迄宋寧
  宗凡宗廟制度主尸守藏以及祧祔之禮既詳載
  於前矣今考寧宗以後叙事議論採諸正史其近
  於重出者概置不錄
宋寧宗嘉泰四年三月詔修太廟
 時臨安大火迫太廟權奉神主於景靈宫因詔修之
[080-2b]
  臣/等謹案王圻續通考載嘉定十七年理宗已即
  位御史臺言先帝系是十世當行議祧竊謂商以
  契為世祖以湯太戊武丁為不毁之廟皆在三昭
  三穆之數魯公之廟文世室也武公之廟武世室
  也公羊子曰世室世世不毁仰惟太祖皇帝為帝
  者太祖之廟太宗皇帝祔於太祖為一世之廟真
  宗仁宗神宗髙宗各有制書不祧此與商周不毁
  廟魯公武公之世室名異實同世室之祧既不在
[080-3a]
  三昭三穆之中則固不在九廟之數自太祖以至
  光宗實為五廟今先帝始為六廟合増展一室行
  升祔禮於義為安詔從之寳慶二年令萬夀觀建
  寧宗皇帝神御殿室以紀志不載附錄於此
理宗紹定五年正月新作太廟成
 先是四年九月丙戍夜臨安火延及太廟十月太常
 少卿度正國史院編修官李心𫝊各疏言宗廟之制
 未合於古兹緣災異宜舉行之詔兩省侍從臺諫集
[080-3b]
 議以聞至是廟成二月帝親謁焉
  禮志曰時度正奏近世大儒侍講朱熹詳攷古禮
  尚論宗廟之制畫而為圖其説甚備然其為制務
  倣於古而頗更本朝之制故學士大夫皆有異論
  遂不能行今天降災異火發民家延及宗廟舉而
  行之莫此時為宜臣向來備聞其説謹為二説以
  獻其一純用朱熹之説謂僖祖如周后稷當為本
  朝始祖始祖之廟居中左昭右穆各為一廟門皆
[080-4a]
  南向位皆東向祧廟之主藏始祖之廟夾室昭常
  為昭穆常為穆自不相亂三年合食則併出祧廟
  之主合享於始祖之廟始祖東向羣昭之主皆位
  北而南向羣穆之主皆位南而北向昭穆既分尊
  卑以定其説合於古而宜於今盡美盡善舉而行
  之祖宗在天之靈必歆享於此而垂佑於無窮也
  其一則因本朝之制㕘以朱熹之説本朝廟制自
  西徂東並為一列今仍遵其舊惟於每室之後量
[080-4b]
  展一間以藏祧廟之主每室之前量展二間遇三
  年祫享則以帷幄幕之通為一室盡出諸廟主及
  祧廟主並為一列合食其上前此各廟為一室凡
  遇祫享合祭於其室名為祫享而實未嘗合今量
  展此三間後有藏祧主之所前有祖宗合食之地
  於本廟之制初無大叚更革而頗已得三年大祫
  之義矣
  臣/等謹案度正𫝊其第二説有云每室之後為一
[080-5a]
  室以藏祧廟之主如僖祖廟以次祧主則藏之昭
  居左穆居右後世穆之祧主藏太祖廟昭之祧主
  藏太宗廟仁宗為百世不遷之宗後世昭之祧主
  則藏之髙宗為百世不遷之宗後世穆之祧主則
  藏之論尤詳晰然此議後竟不行
景定五年七月詔嘉定府守臣選差武臣迎奉祖宗御
容赴行在所
 知嘉定府洪濤言新繁縣御容殿前枯木再榮殿有
[080-5b]
 畫太祖像又順化人楊嗣光等奉太宗真宗仁宗英
 宗神宗像來歸令櫝藏府中天慶觀
度宗咸淳元年六月名理宗原廟殿曰章熙
  咸淳臨安志曰景靈宫在新莊橋之西紹興十三
  年詔臨安府同修内司相度修蓋即劉光世家所
  獻賜第基為之門曰思成前為聖祖殿宣祖至徽
  宗皇帝殿居中東西廊圖配/饗功臣於壁元天大聖后與昭憲
  太后而下諸后殿居後殿各有/名見後既成七月上行欵
[080-6a]
  謁禮二十一年議廣殿宇韓世忠家復以賜第獻
  遂増前殿五楹中七楹後十七楹自是齋殿進膳
  殿更衣殿寢殿次第皆備焉咸淳五年詔守臣潛
  説友重建後殿殿名聖祖天興后保寧宣祖天元
  后太始太祖皇武后儷極太宗大定后輝德真宗
  熙文后衍慶仁宗美成后繼仁英宗治隆后徽音
  神宗大明后坤元哲宗重光后柔儀徽宗承元后
  順承欽宗端慶后纘德髙宗皇德后章順孝宗系
[080-6b]
  隆后嗣徽光宗美明后光順寧宗垂光后體徳理
  宗章熙
  臣/等謹案宋制太廟以奉神主景靈宫以奉塑像
  嵗四孟享帝親行事其帝后殿名備載咸淳臨安
  志至建於崇政殿之西者曰欽先孝思殿止奉神
  御非如景靈宫之崇壯也禮志誤繫殿名於神御
  殿之下蓋合景靈欽先而一之矣兹採咸淳志正
  之又禮志載度宗殿曰昭光乃建於咸淳之後者
[080-7a]
  並補錄
恭帝德裕元年正月祔度宗神主於新宫
 先是咸淳十年八月帝即位作度宗廟至是乃升祔
 焉
  周密癸辛雜識曰太廟自禧順翼宣四祖為祧别
  於太廟西上為祧殿以奉之與太廟諸室並同列
  而各門以隔之自太祖以下至理宗為十四室度
  宗之祔在理宗東已無所容乃外闢東廡以處之
[080-7b]
  亦不祥矣
遼太祖天顯元年平渤海歸於上京建三大殿曰開皇
安德五鸞奉歴代帝王御容每月朔望節辰忌日致祭
又於内城東南隅建天雄寺奉安烈考宣簡皇帝遺像
  臣/等謹案遼史地理志永州木葉山建契丹始祖
  廟竒善汗在南廟克敦在北廟繪塑二聖並八子
  神像相𫝊有神人乗白馬自馬盂山浮土河而東
  有天女駕青牛車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
[080-8a]
  葉山二水合流相遇為配偶即竒善汗與克敦也
  生八子其後族屬漸盛分為八部遼興每行軍及
  春秋時祭必用白馬青牛示不忘本云
 凡祀祖考皆奉御容或金石肖像所在立廟以祀中
 京有祖廟觀德殿景宗承天皇后御容殿南京有景
 宗聖宗御容殿西京有華嚴寺奉安諸帝石像銅像
 祖州城内有兩明殿奉祖考御容二儀殿奉太祖金
 像祖州西咸寧縣之祖山有太祖廟又大同元年為
[080-8b]
 太宗建廟於祖州其建於陵寢者太祖祖陵曰明殿
 曰長思殿太宗懐陵曰鳯凰殿以奉/穆宗景宗乾陵曰凝
 神殿聖宗慶陵曰望仙殿御容殿黄龍府曰昇天殿
 以太祖上/賔地也儀坤州曰儀寧殿奉太祖及應天皇后銀
 像以應天皇后/誕生地也巡幸所至以時謁祭嵗時享祀則祠
 官領之又每朝凡征伐所俘獲若臣下進獻人口或
 犯罪沒入者為擇閒田建州縣以居之設官治其事
 及帝后崩其所置官府於穹廬中置小氊殿鑄金像
[080-9a]
 祀焉節辰忌日朔望皆致祭於穹廬之前又築土為
 臺髙丈餘置大盤於上既祭徹酒食其中焚之謂之
 爇節
聖宗統和十三年九月奉安景宗及皇太后石像於延
芳淀 十四年十一月奉安景宗及皇太后石像於乾

  臣/等謹案帝紀景宗崩於乾亨四年明年為統和
  元年七月太后臨朝聴政十二年四月景宗及太
[080-9b]
  后石像成太后親幸延夀寺飯僧是則延芳淀乾
  州兩處石像皆於太后生時奉安者也又考統和
  二十六年七月増上太祖太宗世宗諡以互見王
  禮考兹不載
開泰元年十二月奉遷南京諸帝石像於中京觀德殿
景宗及宣獻皇后石像於上京五鸞殿 八年正月建
景宗廟於中京 九年十二月詔中京建太祖廟制度
祭器皆從古制
[080-10a]
興宗景福元年七月詔冩景宗皇帝御容
  臣/等謹案興宗紀及蕭罕嘉努𫝊重熙十三年春
  翰林都林牙蕭罕嘉努疏言先世約尼斡汗之後
  國祚中絶自額爾竒木雅里立蘇爾威大位始定
  然上世俗朴未有尊稱臣以為三皇禮文未備正
  與約尼氏同後世之君以禮樂治天下而崇本追
  逺之義興焉近者唐髙祖創立先廟尊四世為帝
  昔我太祖代約尼即位乃制文字備禮法建天皇
[080-10b]
  帝名號制宫室以示威服興利除害混一海内厥
  後累聖相承自額爾竒木呼哩以下大號未加天
  皇帝之考額爾竒木逹魯猶以名呼宜依唐典追
  崇四祖為皇帝則鴻業有光墜典復舉矣帝納之
  二十一年七月追尊太祖之祖考妣考妣為帝后
  九月追上諸帝后諡皆見王禮考山陵門
道宗太康三年九月修乾陵廟
  臣/等謹案天祚帝紀乾統三年十一月追尊太祖
[080-11a]
  之髙祖曽祖諡亦已見山陵門矣
金太宗天㑹三年十月詔建太祖廟於西京 十四年
八月時熙宗/已即位追尊九代祖以下曰皇帝皇后定始祖景
祖世祖太祖太宗廟皆不祧
 時太師宗磐等上議國家肇造區夏四征弗庭太祖
 武元皇帝受命撥亂光啓大業太宗文烈皇帝繼志
 率伐奮張皇威原其積德累功所由來者逺矣伏惟
 皇九代祖廓君人之量挺御世之姿虞舜生馮遷於
[080-11b]
 負夏太王避狄邑此岐山聖姥來歸天源肇發皇八
 代祖七代祖承家襲慶裕後垂芳不求赫赫之名終
 大振振之族皇六代祖徙居得吉播種是勤去暴露
 獲棟宇之安釋負戴興車輿之利皇五代祖貝勒雄
 姿邁世美畧濟時成百里日辟之功戎車既飭著五
 教在寛之訓人紀肇修皇髙祖太師質自天成徳為
 民望兼精騎射往無不摧始置官師歸者益衆皇曽
 祖太師威靈震逺機警絶人雅善運籌未嘗衿甲臨
[080-12a]
 敵愈奮應變若神皇曽叔祖太師機獨運心公無私
 物四方聳動諸部歸懐徳威兩隆風俗大定皇伯祖
 太師友于盡愛國爾惟忠謀必㒺愆舉無不濟累代
 祖妣婦道警戒王業艱難俱殫内助之勞實著始基
 之漸是宜采羣臣之僉議酌故事以遵行欵帝於郊
 稱天以誄仍請以始祖景元皇帝景祖惠桓皇帝世
 祖聖肅皇帝太祖武元皇帝太宗文烈皇帝為永永
 不祧之廟須廟室告成涓日備物奉上寳冊藏於天
[080-12b]
 府施之㒺極奏上從之
熙宗天眷元年四月朝享於天元殿十一月以康宗以
上畫像工畢奠獻於乾元殿 二年九月立太祖原廟
於慶元宫
 天元殿本名春亭太祖所嘗御之所也故改今名安
 太祖太宗徽宗及諸后御容又先是天㑹十三年建
 慶元宫殿曰辰居門曰景暉至是安太祖以下御容
 為原廟
[080-13a]
  臣/等謹案地理志以元慶宫為原廟作元年事誤
  也
皇統三年五月初立太廟 四年七月建原廟於東京
 八年閏八月太廟成
 金初未建宗廟至天輔七年八月太祖𦵏上京宫室
 之西南建寧神殿於陵上以時薦享自是諸京皆立
 廟惟在京師者則曰太廟天㑹六年以宋二帝/見太祖廟者是也或因
 遼之故廟安置御容亦謂之廟天眷三年熙宗幸燕/及受尊號皆親享㳟
[080-13b]
 謝是/也皇統時初立太廟至是乃成是則上京/之廟也
  臣/等謹案地理志皇統四年二月立東京新宫七
  月建宗廟有孝寧宫考后妃𫝊世宗母貞懿皇后
  之寢園亦曰孝寧宫即垂慶寺浮圖也設寢園時
  在正隆六年距建原廟時十有七載蓋命名偶同
  耳又禮志七年有司奏慶元宫門舊曰景暉殿曰
  辰居似非廟中之名今宜改殿名曰世德是嵗東
  京御容殿成考地理志稱改原廟乾文殿曰世德
[080-14a]
  與禮志有異
海陵天德二年六月太廟初設四神門及四隅罘罳
四年十月遣使奉遷太廟神主 貞元三年十月權奉
安太廟神主於延聖寺十一月奉安神主於太廟 正
隆三年十一月詔右丞相張浩等營建南京宫室立宗

 海陵欲遷燕改為中都命増廣宫室舊廟有司言燕
 京興建太廟復立原廟三代以前無原廟制至漢惠
[080-14b]
 帝始置廟於長安渭北薦以時果其後又置於豐沛
 不聞享薦之禮今兩都告享宜止於燕京所建原廟
 行事於是名其宫曰衍慶殿曰聖武門曰崇聖
  臣/等謹案張棣金圖經海陵徙燕築巨闕於南城
  之南千歩廊之東曰太廟標名曰衍慶之宫考禮
  志燕京原廟宫名衍慶圖經則以為太廟宫名衍
  慶自當以史為正且海陵遷都之明年遣薦含桃
  於衍慶宫而太廟之成又後一年則衍慶為原廟
[080-15a]
  宫名無疑圖經特以其事適同一時遂悮指耳又
  禮志云貞元初海陵遷燕乃増廣舊廟奉遷祖宗
  神主於新都三年十一月奉安於太廟考地理志
  所謂新都乃海陵遷燕改燕為中都也又云正隆
  中營建南京宫室復立宗廟南渡因之其廟制史
  不載𫝊志雜記或可概見今附見於宣宗貞祐四
  年十月中
世宗大定元年十一月辭謁太祖廟及貞懿皇后園陵
[080-15b]
 以即位如中都也
  禮志二年以睿宗御容奉遷衍慶宫十二月詔以
  㑹寧府國家興王之地宜就慶元宫址建正殿九
  間仍其舊號以時薦享
三年十月大享於太廟
  禮志曰五年㑹寧府太祖廟成有司言宜以御容
  安置先是衍慶宫藏太祖御容十有二法服一立/容一戎服一佩弓矢一坐容二巾服一舊在
  㑹寧府安置半身容二春衣容一巾/而衣紅者二舊在中都御容殿安置時御容皆在
[080-16a]
  中都詔以便服容一遣官奉安擇日啓行
  臣/等謹案地理志正隆二年命吏部郎中蕭彦良
  盡毁上京宫殿宗廟大族邸第及儲慶寺夷其址
  耕墾之至是年復建太祖廟此有司所以請奉安
  御容也
十七年正月詔於衍慶宫聖武殿西建世祖神御殿東
建太宗睿宗神御殿
  臣/等謹案禮志載十六年四月奉安世祖御容行
[080-16b]
  朝謁之禮二十一年五月遷聖安寺睿宗御容於
  衍慶皇太子親王宰執奉迎安置又於安置太祖
  御容後載世祖御容奉安於廣德殿太宗御容奉
  安於丕承殿睿宗御容奉安於天慶殿即十七年
  所建之神御殿也其儀皆詳見於後
十九年四月以升祔閔宗詔中外
 先是十二年禮官援晉惠懐唐中宗後唐莊宗升祔
 故事言武靈皇帝無嗣亦合升祔然中宗之祔始則
[080-17a]
 為虚室終則増至九室惠懐之祔乃遷豫章潁川二
 廟莊宗之祔乃祧懿祖一室今太廟之制除祧廟外
 為七世十一室如當升祔武靈即須别祧一廟荀子
 曰有天下者事七世若旁容兄弟上毁祖考則天子
 有不得事七世者矣伏覩宗廟世次自睿宗上至始
 祖凡七世别無可祧之廟晉史云廟以容主為限無
 拘常數東晉與唐皆用此制遂増至十一室康帝承
 統以兄弟為一室故不遷逺廟而祔成帝唐以敬文
[080-17b]
 武三宗同為一代於太廟東間増置兩室定為九代
 十一室今太廟已滿此數如用不拘常數之説増置
 十二室可也然廟制已定復議増展其事甚重又與
 睿宗祏室昭穆亦恐更改春秋之義不以親親害尊
 尊漢志云父子不並坐而孫可從王父若武靈升祔
 太廟増作十二室依春秋尊尊之典武靈當在十一
 室禘祫合食依孫從王父之典當在太宗之下而居
 昭位又當稱宗然前升祔睿宗已在第十一室累遇
[080-18a]
 祫享睿宗在穆位與太宗昭位相對若更改祏室及
 昭穆序非有司所敢輕議至是禘祔太廟遂増展太
 廟為十二室二十六年敕再議閔宗廟號禮官擬上
 襄威敬定桓烈熙七字二十七年二月遣官奏告太
 廟及閔宗本室易新廟號曰熙宗
  禮志曰初大定二年有司以閔宗無嗣合立别廟
  時祭享不稱宗以武靈為廟號又唐立别廟不必
  専在太廟垣内今武靈既不稱宗又不與祫享其
[080-18b]
  廟擬於太廟東墉外隙地建立從之至十四年廟
  成十五年三月奉安武靈皇帝及悼皇后前期一
  日奏告太廟十一室及昭徳皇后廟餘如昭德過
  廟之儀四月夏享太廟同時行禮命判宗正英王
  爽攝太尉充初獻官兵部尚書讓攝司徒差大理
  卿天錫攝太常卿充亞獻大興少尹髙居中攝光
  禄卿充終獻自是嵗常五享十七年十月祫享太
  廟勅太廟别廟共用三犢武靈皇帝廟樂用登歌
[080-19a]
  遣官奏告及十九年升祔太廟其舊廟遂毁
二十四年四月次東京謁孝寧宫五月至上京朝謁於
慶元宫
  臣/等謹案地理志有東京宗廟之孝寧宫后妃𫝊
  有貞懿皇后寢園之孝寧宫即垂慶/寺也今考是年帝
  至東京幸清安垂慶寺則此所謁斷屬原廟之孝
  寧無疑矣
二十九年五月時章宗/已即位世宗祔廟禮成
[080-19b]
 世宗將袝廟有司言太廟十二室自始祖至熙宗雖
 係八世然世宗與熙宗為兄弟不相為後用晉成帝
 故事止係七世若特升世宗顯宗即係九世於是遂
 祧獻祖昭祖升祔世宗明德皇后顯宗於廟
宣宗貞祐二年五月帝决意南遷詣原廟奉辭 三年
七月肅宗神主至自中都奉安於明俊殿八月太祖御
容至自西京奉安於啓慶宫 四年二月命參知政事
李革為修奉太廟使三月以修太廟遣官奏告祖宗神
[080-20a]
主於明俊殿十月親王百官奉迎祖宗神主於太廟帝
親行袝享禮
 帝南遷廟社諸祀並委中都自穆延盡忠棄城南奔
 時謁之禮盡廢而南京有正隆時所建宗廟禮官乃
 言廟社國之大事今駐蹕陪京列聖神主已遷於此
 宜重修太廟以奉嵗時之祭按中都廟制自始祖至
 章宗凡十二世而今廟室止十一若増建恐難卒成
 况時方多故禮宜從變今擬權袝肅宗神主於世祖
[080-20b]
 室奉安始祖以下諸神主於隨室祭器以瓦代銅獻
 官以公服行事供帳等物並從簡約又言太廟既成
 惟以親行袝享為敬請權不用鹵簿儀仗及宫懸樂
 舞從之
  禮志曰汴京之廟在宫南馳道之東殿規一屋四
  間限其北為神室其前為通廊東西二十六楹為
  間二十有五每間為一室廟端各虚一間為夾室
  中二十三間為十一室從西三間為一室為始祖
[080-21a]
  廟祔德帝安獻祖昭祖景祖祧主五餘皆兩間為
  一室或曰惟第二第三兩間餘止/一間為一室總十有七間世祖室祔肅宗
  穆宗室祔康宗餘皆無祔每室門一牖一門在左/牖在右
  皆南向石室之龕於各室之西壁東向其始祖之
  龕六南向者五/東向者一其二其三俱二龕餘皆一室一龕
  總十八龕祭日出主於北牖下南向禘祫則並出
  主始祖東向羣主依昭穆南北相向東西序列室
  戸外之通廊殿階二級列陛三前井亭二外作重
[080-21b]
  垣四繚南東西皆有門内垣之隅有樓南門五闔
  餘皆三中垣之外東北冊寳殿也太常官一人季
  視其封緘謂之㸃寳内垣之南曰大次東南為神
  庖廟門翼兩廡各二十有五楹為齋郎執事之次
  西南垣外則廟署也神門列㦸各二十有四植以
  木錡㦸下以板為掌形畫二青龍下垂五色帶長
  五尺享前一日則懸㦸上祭畢藏之
哀宗正大元年三月奉安宣宗御容於孝嚴寺 天興
[080-22a]
二年七月奉安祖宗御容於蔡州乾元寺
 帝自南京入蔡州䕶衛布希舒嚕負祖宗御容至自
 汴勅有司行奉安禮
太廟制度
 主用栗依唐制皇統九/年所定祏室旁及上下皆石門東向
 以木為闔髹以朱室中有褥奠主訖帝主居左覆以
 黄羅帕后主居右覆以紅羅帕 黼扆以紙木為匡
 兩足如立屏狀覆以紅羅三幅繡金斧五十四裹以
[080-22b]
 紅絹覆於屏上其半無文者垂於其後置北牖下南
 向前設几筵以坐神主 五席各長五尺五寸/濶二尺五寸莞席
 粉純以藺為席縁以紅羅以白繡蕙文及雲氣之狀
 復以紅絹裹之每位二繅席畫純以五色絨織青蒲
 為之縁以紅羅畫藻文及雲氣狀亦以紅絹裹之每
 位二在莞上次席黼純以輕筠為之亦曰桃枝席縁
 以紅絹繡鐵色斧裹以紅絹每位二在繅席上虎席
 二大者長同惟/濶増一尺以虎皮為褥有緼以紅羅繡金色斧
[080-23a]
 縁之又有小虎皮褥制同三席時暄則用桃枝次席
 時寒則去桃枝加虎皮褥夏秋享則用桃枝次席二
 冬則去桃枝加小虎皮褥於繅席上臘冬則又添大
 虎皮褥二於繅上遷小虎皮褥二於大褥之上 曲
 几三足直几二足各長尺/五寸以丹漆之帝主前設曲几
 后設直几
奉安御容儀
 前一日夙興告廟用酒饌差奏告官一員以所差使
[080-23b]
 充進請御署祝版其日質明有司設龍車於衍慶宫
 門外少西東向宰執率百官公服詣本宫殿下班立
 再拜班首升殿跪上香奠酒教坊樂作少退再拜班
 首降階復位陪位官皆再拜奉送使副率太祝捧御
 容匣出宰執以下分左右前導出衍慶宫門外俟御
 容匣升車百官上馬後從旗幟甲馬錦衣人等分左
 右導香輿扇等前行至都門郊外俟御容車少駐導
 從官下馬車前立班再拜奉送使副側侍不拜班首
[080-24a]
 詣香輿跪上香俛伏興還班再拜辭訖退使副遂行
 每程到館或廨舍内安駐其道路儀衛紅羅傘一龍
 車一其制以青布為亭子狀安車上駕以牛又用駞
 五旗鼓共五十舁香輿一十人導從六十人執扇八
 人兵士百人䕶衛二十人以宗室明安穆昆子孫充
 所過州縣官屬公服出郭香果奉迎再拜班首上香
 奠酒又再拜送至郊外再拜乃退至㑹寧府官屬備
 香輿奉迎如上儀乗馬從至廟門外下馬分左右導
[080-24b]
 引使副率太祝四員捧御容入廟於中門外東壁幄
 次内奉置定再拜訖退擇日奉安如儀
  臣/等謹案禮志以上奉安儀乃世宗大定五年安
  置太祖御容於㑹寧府時所定也至十六年四月
  又有奉安世祖御容於衍慶宫儀具如左
 前一日皇帝齋於内殿皇太子齋於本宫親王齋於
 本府百官齋於其第太廟令率其屬於衍慶宫内外
 掃除設親王百官拜位於殿庭又設皇太子拜褥於
[080-25a]
 親王百官位前宣徽院率其屬於聖武門外之東設
 西向御幄靈星門東設皇太子幄次其日有司列仗
 衛於應天門俟奉安御容訖有司於殿上並神御前
 設北向拜褥位安置香爐香案並香酒器物等皇太
 子比至車駕進發以前公服乗馬本宫官屬導從至
 衍慶宫門西下馬步入幄次親王百官於衍慶宫門
 外西向立班俟車駕將至典贊儀引皇太子出幄次
 於親王百官班前奉迎導駕官五品六品七品職官
[080-25b]
 内差四十員於應天門外道南立班以俟皇帝服鞾
 袍乗輦從官繖扇侍衞如常儀敕㫖用大安輦儀仗
 一千人出應天門閤門通謁導駕官再拜訖閤門𫝊
 敕導駕官上馬分左右前導至廟門外西偏下馬車
 駕至衍慶宫門外稍西降輦左右宣徽使前導皇帝
 步入御幄簾降閤門先引親王宰執四品以上執事
 官由東西偏門入至殿庭分東西班相向立典贊儀
 引皇太子入立於褥位之西東向進香進酒等執事
[080-26a]
 官並升階於殿上分東西向以次立宣徽使跪奏請
 皇帝行朝謁之禮簾捲皇帝出幄宣徽使前導至殿
 上褥位北向立典贊儀引皇太子就褥位閤門引親
 王宰執四品以上執事官回班並北向立令中間歇
 空不礙奏樂五品以下聖武門外八品以下宫門外
 陪拜二宣徽使奏請皇帝再拜教坊樂作皇太子以
 下羣官皆再拜請皇帝詣神御前褥位北向立又請
 皇帝再拜皇太子以下羣官皆再拜請皇帝跪三上
[080-26b]
 香三奠酒俛伏興又請皇帝再拜皇太子以下羣臣
 皆再拜訖皇帝復位又請皇帝再拜皇太子以下羣
 官皆再拜宣徽使奏禮畢以上擬八拜宣徽院奏過
 依舊例十二拜典贊儀引皇太子復立於褥位之西
 東向閤門引親王宰執以下羣官東西相向立先引
 五品以下官出宣徽使前導皇帝還御幄簾降典贊
 儀引皇太子閤門分引殿庭官以次出宣徽使跪奏
 請皇帝還宫捲簾步出廟門外升輦還宫如來儀
[080-27a]
神御殿奉安儀
 前一日清齋親王於本府百官於其第行禮官執事
 人等習儀就祠所清齋其日質明禮官率太廟署官
 等詣崇聖閣奉世祖御容每匣用内侍二人太祀一
 員禮官署官前導置於衍慶宫聖武殿神座禮直官
 引親王宰執百官公服於殿庭班立七品以下班於
 殿門之外贊者曰拜在位官皆再拜禮直官引班首
 罍洗盥手訖升殿詣神座前跪上香訖少退再拜禮
[080-27b]
 直官引班首降殿復位贊者曰拜在位官皆再拜訖
 禮官導世祖御容升腰輿儀衞依次序導從至廣徳
 殿百官從後至庭下班位立禮官率太廟署官就腰
 輿内捧御容於殿上正面奉安訖百官於階下六品
 以下官於殿門外立班贊者曰再拜在位官皆再拜
 禮直官引班首詣盥洗盥手訖升殿執事官等從升
 詣御容前跪上香奠酒教坊樂作少退再拜訖樂止
 禮直官引班首降殿復位贊者曰拜在位官皆再拜
[080-28a]
 訖禮官率太廟署官詣崇聖閣太祝内侍捧太宗御
 容禮官導太宗御容於聖武殿行禮畢以次奉安於
 丕承殿行禮並如上儀次睿宗御容奉安於天慶殿
 禮亦如之俟奉安禮畢百官退
  臣/等謹案禮志以上奉安儀大定十七年行於衍
  慶宫聖武殿之東西新設
元世祖中統二年九月奉遷祖宗神主於聖安寺 四
年三月初建太廟十一月享於太廟
[080-28b]
  臣/等謹案元史祭祀志中統元年七月設神位於
  中書省用登歌樂遣筆且齊致祭十二月初命製
  太廟祭器法服二年九月徙中書省署奉神主於
  聖安寺藏於瑞像殿三年十二月即中書省備三
  獻官大禮使司徒攝祀事禮畢神主復藏瑞像殿
  四年三月詔建太廟於燕京十一月仍寓祀事於
  中書以親王哈坦塔齊爾攝事蓋其時儀制初創
  如此
[080-29a]
至元元年十月奉安祖宗神主於太廟 三年十月太
廟成
  祭祀志曰奉安神主初定太廟七室之制皇祖皇/妣第一
  室皇伯考伯妣第二室皇考皇妣第三室皇伯考/伯妣第四室皇伯考伯妣第五室皇兄皇后第六
  室皇兄皇/后第七室凡室以西為上以次而東次年秋初命
  滌養犧牲并習禮樂冬尊皇祖為太祖三年九月
  始作八室神主設祏室及太廟成丞相安圖巴延
  言祖宗世數尊諡廟號配享功臣増祀四世各廟
[080-29b]
  神主法服祭器等事皆宜以時定乃命平章趙璧
  等集議製尊諡廟號定為八室烈祖神元皇帝皇/曽祖妣宣懿皇后
  第一室太祖聖武皇帝皇祖妣光獻皇后第二室/太宗英文皇帝皇伯妣昭慈皇后第三室皇伯考
  卓沁皇伯妣巴圖楚古爾蘇第四室皇伯考察罕/台皇伯妣額蘇倫第五室皇考睿宗景讓皇帝皇
  妣莊聖皇后第六室定宗簡平皇帝欽淑皇/后第七室憲宗桓肅皇帝貞節皇后第八室十一
  月奉安神主於祏室嵗用冬祀如初禮詳時/享門
  臣/等謹按元年所云太廟即初定為七室者也三
  三所云太廟特以始作八室増烈祖及曽祖妣而
[080-30a]
  又設祏室成於是時耳苐前此第二世之皇伯考
  妣為太宗/昭慈在皇考妣為睿宗/莊聖之前而其下兩皇伯
  考妣又在於後至三年則皆在皇考妣之前不知
  何所取義何以更易也若嵗用冬祀則帝紀或載
  十月或十一月詳時享門
七年十月勅宗廟祭祀祝文書以國字 八年九月太
廟殿柱朽壊告廟完葺
 時監察御史以廟柱朽劾都水劉晸監造不敬晸以
[080-30b]
 夏卒從張易言告於列室而後修奉遷栗主金牌位
 與舊神主於饌幕殿工畢安奉自是修廟皆如之
十二年七月以修太廟將遷神主别殿遣官祭告
 是年五月檢討張謙言昔者因修太廟奉遷金牌位
 於饌幕殿設以金椅其栗主與舊主牌位各貯箱内
 安置金椅下禮有非宜今擬令以金牌位遷於八室
 内其祏室栗主宜用綵輿遷納舊主並牌位安置於
 箱為宜十月己未遷金牌位於八室内太祀兼奉禮
[080-31a]
 郎申屠致逺言竊見木主既成又有金牌位其日月
 山神主及中統初中書設祭神主安奉無所博士議
 曰合存祏室栗主舊置神主牌位俱可隨時埋瘞不
 致神有二歸太常少卿以聞制下張仲謙諸臣議行
 之
  臣/等謹案祭祀志十三年改作金主太祖睿宗主
  及皇后皆題名諱附載於此
十五年六月太廟殿柱朽腐命太常官告於太室乃易
[080-31b]
之 十七年十二月大都重建太廟成
 先是十四年八月詔建太廟於大都博士言古者廟
 制率都宫别殿西漢亦各立廟東都以中興崇儉故
 七室同堂後世遂不能革今新建太廟宜依古制十
 五年五月太常卿以古今廟制畫圖貼説令博士李
 天麟齎往上都分議可否以聞博士廟制説一曰都/宫别殿七廟九廟之
 制祭法天子立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諸/侯大夫士降殺以兩晉博士孫毓以謂外為都宫内
 各有寢廟别有門垣太祖在北左昭右穆以次而南/是也前廟後寢者以象人君之居前有朝而後有寢
[080-32a]
 也廟以藏主以四時祭寢有衣冠几杖象生之具以/薦新物天子太祖百世不遷宗亦百世不遷髙祖以
 上親盡則遞遷昭常為昭穆常為穆七世同為都宫/則昭常在左穆常在右而外有以不失其序一世自
 為一廟則昭不見穆穆不見昭而内有以各全其尊/必祫享而㑹於太祖之廟然後序其尊卑之次蓋父
 子異宫祖禰異廟所以盡事亡如事存之義然漢儒/論七廟九廟之數其説有二韋元成等謂周之所以
 七廟者以后稷始封文王武王受命而王是以三廟/不毁與親廟四而七也如劉歆之説則周自武王克
 商以后稷為太祖即曽立髙圉亞圉二廟于公劉太/王王季文王二昭二穆之上已為七廟矣至懿王時
 始立文世室於三穆之上至孝王時始立武世室於/三昭之上是為九廟矣然先儒多是劉歆之説二曰
 同堂異室之制後漢明帝遵儉自抑遺詔無起寢廟/但藏其主於光武廟中更衣别室其後章帝又復如
[080-32b]
 之後遂不敢加而公私之廟皆用同堂異室之制先/儒朱熹以謂至使太祖之位下同孫子而更僻處一
 隅無以見為七廟之尊羣廟之神則又上厭祖考不/得自為一廟之主以人情論之生居九重窮極壯麗
 而設祭一室不過尋丈甚或無地以容鼎俎而隂損/其數子孫之心宜有不安且如命士以上其父子婦
 姑猶且異處謹序尊卑不相䙝凟况天子貴為一人/富有四海而祖宗神位數世同處一堂有失人子事
 亡如事存/之意矣至是太廟成承㫖和爾果斯等以祏室内
 栗主八位并日月山牌位聖安寺木主俱告遷又率
 百官奉太祖睿宗二室金主於新廟安奉遂大享毁
 舊廟次年二月博士李時行等議歴代廟制不同欲
[080-33a]
 尊祖宗當從都宫别殿之制欲崇儉約當從同堂異
 室之制三月尚書叚那海及太常禮官奏曰始議七
 廟除正殿寢殿正門東西門已建外東西六廟不須
 更造餘依太常新圖建之遂為前廟後寢廟分七室
  臣/等謹案王圻續通考載東平趙天麟䇿畧曰天
  子立七廟在都内之東南太祖中位乎北三昭在
  東三穆在西廟皆南向主皆東向都宫周于外以
  合之牆宇建於内以别之門堂室寢一一分方庭
[080-33b]
  砌堂除區區異地山節藻棁以示崇髙重檐列楹
  以示嚴肅斵礱其桷以示麗而不奢覆之用茅以
  示儉而有節此廟之制度也祖功宗徳百世不易
  親盡之廟因親而祧祧舊祖於太祖之夾室祔新
  主於南廟之室中昭以取其向明而自班乎昭穆
  以取其深逺而常從其穆穆祔而昭不動昭祔而
  穆不遷二世祧則四世遷於二世六世遷於四世
  以八世祔昭之南廟三世祧則五世遷於三世七
[080-34a]
  世遷於五世以九世祔穆之南廟孫以子祔於祖
  父孫可以為王父尸由其昭穆之同非有尊卑之
  辨故祧主既藏祫則出餘則否祔廟貴新易其檐
  改其塗此廟之祧祔也散齋七日致齋三日牲牷
  肥腯㫖酒嘉栗粢盛豐潔器皿具備衣服既鮮水
  火又明祠宜羔豚膳膏薌禴宜腒䐹膳膏臊嘗宜
  犢麛膳膏腥烝宜鱻羽膳膏羶設守祧所掌之遺
  衣陳奕世遞𫝊之宗器王后及賔禮成九獻辟公
[080-34b]
  卿士奔執豆籩此廟之時祭也太祖廟主循常東
  靣移昭南穆北而合食就已毁未毁而制禮四時
  但陳未毁而祭之五年兼其已毁而祭之此廟之
  祫祭也三年大祭祭祖之所出以始祖配之此廟
  之禘祭也雖其説不過博採前論而天子宗廟之
  制悉備於其中故仍録之
二十一年三月太廟正殿成奉安神主 二十二年十
二月丹太廟楹 二十三年九月以太廟雨壊遣官致
[080-35a]
告奉安神主於别殿 二十五年五月奉安神主於太
廟 二十七年十月新作太廟登歌宫懸樂 二十八
年十月修太廟在真定傾壊者
成宗大德六年五月太廟寢殿灾 十一年武宗已/即位
月追尊皇考為順宗祔廟在成宗上
 右丞相哈喇哈斯等議以皇考順宗於成宗為兄二
 帝神主依序升祔為宜帝從其議定祔廟之次太祖
 室居睿宗西第一室成宗東第二室
[080-35b]
  胡粹中曰睿宗裕宗順宗皆未嘗居天子位但當
  祔食於所出之帝而各為立廟已非禮矣况成宗
  為君時順宗為臣豈有依次升祔而躋順宗於成
  宗之上者乎失禮之中又失禮焉哈喇哈斯諸臣
  何能逃其責乎
武宗至大二年正月饗太廟
 先以受尊號行恭謝禮是為親/祀之始繼以將加諡太祖睿
 宗及光獻莊聖皇后諡號改製金表神主題冩其舊
[080-36a]
 製金表神主以櫝貯兩旁自是主皆範金作之如金
 表之製
四年閏七月時仁宗/已即位奉武宗神主袝於太廟十月敕繪
武宗御容奉安大崇恩福元寺
仁宗延祐五年十一月敕大永福寺創殿安奉順宗皇
帝御容 七年六月時英宗/已即位新作大祖幄殿八月祔仁
宗皇帝莊懿慈聖皇后於太廟
 時議仁宗祔廟増置廟室太常禮儀院下博士檢討
[080-36b]
 歴代典故禮部中書等集議古者天子祭七代兄弟
 同位一代廟室皆有神主増置廟室今太廟七室皆
 有神主増室不及暫依前代故事結綵為幄殿於太
 室東南安奉神主制可乃先結綵為殿權於武宗室
 南奉安神主至是升祔於廟室
  臣/等謹案仁宗皇后𫝊至治二年崩又有英宗即
  位尊為皇太后之文本紀復載此未知孰是存以
  備考
[080-37a]
英宗至治元年二月作仁宗神御殿於普慶寺 三年
六月置太廟夾室
 時臺省集議夾室制度太常博士議爾雅室有東西
 廟曰廟注云夾室前堂禮西夾南向注云西廟夾室
 此東西夾室之正文也賈公彦曰室有東西廟曰廟
 其夾室皆在序是則夾室猶今耳房之類其制度則
 未之聞東晉太廟正室十六間東西儲各一間共十
 有八所謂儲者非夾室歟唐貞觀故事遷廟之主藏
[080-37b]
 於夾室西壁南北三間宋哲宗亦常於東夾室奉安
 是唐宋夾室與諸侯制度無大異也今廟制皆不合
 古權宜一時宜取今廟十五間南北六間東西兩頭
 二間凖唐南北三間之制壘至陳為三間壁以紅泥
 以凖東西序南向為門如今室户之制虚前以凖廂
 所謂夾室前堂也雖未盡合古於今為宜制曰可敕
 以太廟前殿十有五間東西二間為夾室
  吴澄𫝊曰至治末詔作太廟議者習見同堂異室
[080-38a]
  之制乃作十三室未及遷奉而國有大故有司疑
  於昭穆之次命集議之時澄為翰林學士議曰世
  祖混一天下悉考古制而行之古者天子七廟廟
  各為宫太祖居中左三廟為昭右三廟為穆神主
  各以次遞遷其廟之宫頗如今之中書六部夫省
  部之設亦倣金宋豈以宗廟次叙而不考古乎有
  司急於行事竟如舊次
泰定帝泰定元年二月作顯宗影堂四月太廟新殿成
[080-38b]
八月遣官祀太祖太宗睿宗御容於普慶寺九月葺太
祖神御殿 三年二月建顯宗神御殿於盧師寺賜額
曰大天源延夀寺十月奉安顯宗御容 四年五月作
成宗神御殿於天夀萬寧寺八月祔武宗皇后英宗皇
后於太廟
  臣/等謹案泰定帝紀至治三年帝即位十二月盗
  入太廟竊仁宗及莊懿慈聖皇后金主㤗定四年
  四月盜入太廟竊武宗金主及祭器以典守宗廟
[080-39a]
  不嚴罷太常禮儀院官考祭祀志至治三年七月
  太廟落成俄國有大故晉王即皇帝位十二月追
  尊皇考妣為帝后遂有盜入太廟事命重作仁廟
  二金主行奉安禮御史趙成慶言太廟失神主乃
  古今莫大之變由太常禮官不㳟厥職宜正其罪
  以謝宗廟以安神靈制下中書定罪中書以為事
  在太廟署令而太常官屬居位如故昔唐陵廟皆
  𨽻宗王盜斫陵門㦸架既貶陵之令丞而宗正卿
[080-39b]
  亦皆貶黜且神門㦸架比之太廟神主孰為輕重
  宜定其罪名顯示黜罰以懲不恪不報泰定四年
  四月亦有盜入太廟事重作武宗金主及祭器亦
  行奉安禮而太常禮儀院官皆罷焉蓋前後處置
  不同如此
文宗天厯元年十月命毁顯宗室升順宗祔右穆第二
室成宗祔右穆第三室武宗祔左昭第三室仁宗祔左
昭第四室英宗祔右穆第四室十二月幸大崇恩福元
[080-40a]
寺謁武宗神御殿 二年十二月繪武宗御容成即神
御殿作佛事
  胡粹中曰顯順二君皆未嘗一日君臨天下特以
  武宗繼統而追王順宗泰定入立而推尊顯廟稽
  諸禮典則二廟皆不當立揆之人情順宗之廟若
  不可廢則顯宗之廟亦不當毁矣又况泰定得國
  於英宗未嘗干武宗之統也文宗何為深讐之乎
  他日順帝撤文宗廟主所謂出乎爾者必反乎爾
[080-40b]
  歟
至順元年三月祔明宗神主於太廟 二年三月詔累
朝神御殿之在諸寺者各製名以冠之
 明宗升祔議序於英宗之上視順宗成宗廟遷之例
 乃奉玉冊玉寳祔於廟更定累朝神御殿名世祖曰/元夀昭
 睿順聖皇后曰睿夀諾爾布皇后曰懿夀裕宗曰明夀/成宗曰廣夀順宗曰衍夀武宗曰仁夀文獻昭聖皇
 后曰昭夀仁宗曰文夀英/宗曰宜夀明宗曰景夀
順帝元統元年十月奉文宗皇帝及太皇太后御容於
[080-41a]
大承天謢聖寺 二年四月親奉文宗神主祔於太廟
 時追諡文宗寢廟未建權於英宗室次結綵樓以奉
 安神主御史臺言宜因升祔有事於太廟從之詳時/享門
至元元年十月命繪明宗御容 三年正月升祔寧宗
於太廟八月修理文宗神主并廟中諸物時京師地大/震太廟梁柱
裂各室牆壁皆壊壓損儀物文宗神主及御床盡碎西/湖寺神御壁仆壓損祭器即命修理文宗新主玉冊及
一切神御之物皆/成詔依典禮祭告 六年正月奉太祖太宗睿宗三朝
御容於石佛寺二月立延徽寺以奉寧宗祀事四月詔
[080-41b]
大天元延夀寺立明宗神御殿碑六月撤文宗廟主以/文
宗謀為不軌使明帝飲/恨而崩命太常撤去之
至正三年十月帝將祀南郊告祭太廟
 至寜宗室問曰朕寧宗兄也當拜否太常博士劉聞
 對曰寧宗雖弟其為帝時陛下為之臣春秋時魯閔
 公弟也僖公兄也閔公先為君宗廟之祭未聞僖公
 不拜禮當拜帝乃拜
  臣/等謹案王圻續通考載是年方永貞請定玉華
[080-42a]
  宫罷遣太常禮儀曰原廟之制隆古未聞謹按尚
  書黷於祭祀時謂弗欽春秋之義父不祭於支庶
  君不祭於臣僕之家聖朝建立七廟崇奉孝享可
  謂至矣而睿宗皇帝神御别在真定路玉華宫竊
  惟有功徳於天下者莫如太祖世祖太祖不聞有
  原廟世祖神御奉安大聖夀萬安寺嵗時差官以
  家人禮祭供不用太常禮樂今玉華宫原廟列在
  郡國又非隆興降誕之地主者以臣僕之賤供奉
[080-42b]
  御容非禮之甚伏望稽前漢故事致隆太廟玉華
  宫照京師諸寺影堂例止命有司以時祭供罷遣
  太常禮樂非獨聖朝得典禮之正抑且有司無䙝
  凟之煩禮官免失禮之責矣今以元史考之列傳
  不載方永貞其人亦未知爾時如其議否也
十五年十月以郊祀命皇太子祭告太廟
  臣/等謹案順帝紀二十年十二月詔太廟影堂祭
  祀乃子孫報本重事近興兵嵗歉品物不能豐備
[080-43a]
  累朝四祭減為春秋二祭今宜復四祭後不行二
  十八年令太常禮儀院使鄂勒歡等奉太廟列室
  神主與皇太子同北行鄂勒歡等即至太廟興署
  令王嗣宗太祝哈喇布哈襲䕶神主畢仍留室内
  至次日夜半北奔是神主亦未必同行也
宗廟制度
 至元十七年新作於大都前廟後寢正殿東西七間
 南北五間内分七室殿陛二成三階中曰泰階西曰
[080-43b]
 西階東曰阼階寢殿東西五間南北三間環以宫城
 四隅重屋號角樓正南正東正西宫門三間各立五
 門皆號神門殿下道直東西神門曰横街直南門曰
 通街甓之通街兩旁井二皆覆以亭宫城外繚以崇
 垣饌幕殿七間在宫城南門之東南向齊班㕔五間
 在宫城之東南西向省饌殿一間在東城東門少北
 南向初獻齋室在宫城之東東垣門内少北西向其
 南為亞終獻司徒大禮使助奠官七祀獻官等齋室
[080-44a]
 皆西向雅樂庫在宫城西南東向法物庫儀鸞庫在
 宫城之東北皆南向都監庫在其東少南西向東垣
 之内環築牆垣為别院内神厨局五間在北南向井
 在神厨之東北有亭酒庫三間在井亭南西向祠祭
 局三間對神厨局北向院門西向百官厨五間在神
 厨院南西向宫城之南復為門與中神門相值左右
 連屋六十餘間東掩齊班㕔西值雅樂庫為諸執事
 齋房築崇墉以環其外東西南開櫺星門三門外馳
[080-44b]
 道抵齊化門之通衢
 英宗至治元年詔議増廣廟制始命於太廟垣西北
 建太次殿二年中書省言以廟制事集御史臺翰林
 院太常院議謹案前代廟室多寡不同晉則兄弟同
 為一室正室増為十四間東西各一間唐九廟後増
 為十一室宋増室至十八東西夾室各一間以藏祧
 主今太廟雖分八室然兄弟為世上六世而已世祖
 所建前殿後寢往嵗寢殿災請以今殿為寢别作前
[080-45a]
 廟十五間中三間通為一室以奉太祖神主餘以次
 為室庶㡬情文得宜謹上太常廟制制曰可期以來
 嵗營之二年三月以新作太廟正殿夏秋二祭權止
 八月太常院官奉國哀以日易月甸有二日外乃舉
 祀事有司以十月有事於太廟請制曰太廟禮不可
 廢迎香去樂可也又言太廟興工未畢有妨陳宫懸
 樂乃止用登歌三年别建大殿一十五間於今廟前
 用今廟為寢殿中三間通為一室一餘十間各為一室
[080-45b]
 東西兩旁際牆各留一間以為夾室室皆東西横濶/二丈南北入深
 六間每/間二丈宫城南展後鑿新井二於殿南作亭東南隅
 西南隅角樓南神門東西神門饌幕殿省饌殿獻官
 百執事齋室中南門齊班㕔雅樂庫神厨祠祭等局
 皆南徙建大次殿三間於宫城之西北東西櫺星門
 亦皆南徙東西櫺星之内鹵簿房四所通十間
 泰定帝泰定元年五月先是博士劉致建議曰聖元
 龍興朔陲積徳累功百有餘年而宗廟未有一代之
[080-46a]
 制方繼統之初定一代不刋之典為萬世法程正在
 今日周制天子七廟三昭三穆昭處於東穆處於西
 所以别父子親疎之序而使不亂也聖朝取唐宋之
 制定為九世遂以舊廟八世而為六世昭穆不分父
 子並坐不合禮經新廟之制一十五間東西二間為
 夾室太祖室既居中則唐宋之制不可依惟當以昭
 穆列之父為昭子為穆則睿宗當居太祖之東為昭
 之第一世世祖居西為穆之第一世裕宗居東為昭
[080-46b]
 之第二世兄弟共為一室則成宗順宗顯宗三室皆
 當居西為穆之第二世武宗仁宗二室皆當居東為
 昭之第三室昭之后居左穆之后居右西以左為上
 東以右為上也如此則昭穆分明秩然有序不違禮
 經可為萬世法若以累朝定制依室次於新廟遷安
 則顯宗躋順宗之上順宗躋成宗之上以禮言之春
 秋閔公無子庶兄僖公代立其子文公遂躋僖公於
 閔公之上史稱逆祀及定公正其序書曰從祀先公
[080-47a]
 然僖公猶是有位之君尚不可居故君之上况未嘗
 正位者乎國家雖曰以左為尊然古人所尚或左或
 右初無定制古人右社稷而左宗廟國家宗廟亦居
 東方豈有建宗廟之方位既依禮經而宗廟之昭穆
 反不應禮經乎且如今朝賀或祭祀宰相獻官分班
 而立居西則尚左居東則尚右及行禮就位則西者
 復尚右東者復尚左矣致職居博士宗廟之事所宜
 建明然事大體重宜從使院移書集議四月中書省
[080-47b]
 言世祖始建太廟太祖居東南向睿宗世祖裕宗神
 主以次祔西室順宗成宗武宗仁宗以次祔東室邇
 者集賢翰林太常諸臣言國朝建太廟遵古制古尚
 左今尊者居右為少屈非所以示後世太祖居中南
 向宜奉睿宗神主祔左一室世祖祔右一室裕宗祔
 睿宗室之左顯宗順宗成宗兄弟也以次祔世祖室
 之右武宗仁宗亦兄弟也以次祔裕宗室之左英宗
 祔成宗室之右其議近是謹繪室次為圖以獻惟裁擇
[080-48a]
 之詔祔顯宗英宗於太廟凡十室
  胡粹中曰支庻有天下者始得立廟漢宣帝繼昭
  帝而立終不列戾悼二園於昭穆以其未嘗繼體
  正位也元諸君各顧其私親廟制紛紜昭穆混淆
  凟禮不經彼劉致徒知兄弟當合一世而不知顯
  順二君不當稱宗徒知父子各自為一世而不知
  睿裕二宗不當立廟況即天子位者謂之君其未
  嘗即位者皆臣也徒知父子列坐不合禮經而不
[080-48b]
  知君臣同食其不合禮經多矣若欲合禮則太祖
  居中太宗居西夾室定宗居昭第一憲宗居穆第
  一世祖居東夾室成宗居昭第二武宗居穆第二仁
  宗居昭第三英宗居穆第三親盡則祧各藏於夾
  室而睿裕順獻各祔食於禰廟則情皆稱而於禮
  不悖矣
  邵逺平曰初建廟時太祖居中睿宗世祖裕宗並
  祔西室順宗武宗仁宗並祔東室後議建太廟遵
[080-49a]
  古制尚左今尊者居右為少屈故改為昭穆之序
  但太宗定宗以世天下之君皆不獲廟享憲宗亦
  以不祀且不禰所受國之君而兄弟共為一世其
  因襲之弊如此
神主之制
 世祖至元三年始命太保劉秉忠考古制為之髙一/尺二
 寸上頂圜徑二寸八分四廂合剡一分/寸一分上下四分穿中央通孔徑九以光漆題尊諡
 於背上匱趺底蓋俱方底自下而上蓋從上而下底/齊
[080-49b]
 趺方一尺/厚三寸皆準元祐古尺圖主及匱趺皆栗木匱趺
 並用元漆設祏室以安奉帝主用曲几黄羅帕覆之
 后主用直几紅羅帕覆之祏室每坐紅錦厚褥一紫
 錦薄褥一黄羅複帳一龜背紅簾一緣以黄羅帶飾
明太祖洪武元年正月追尊四代祖考妣為皇帝皇后
上廟號
 帝率世子暨諸子奉神主詣太廟追尊皇髙祖考曰
 元皇帝廟號徳祖妣胡氏曰元皇后皇曽祖考曰恒
[080-50a]
 皇帝廟號懿祖妣侯氏曰恒皇后皇祖考曰裕皇帝
 廟號熈祖妣王氏曰裕皇后皇考曰淳皇帝廟號仁
 祖妣陳氏曰淳皇后每廟牲幣祭器及禮儀樂舞同
 郊壇惟不用玉不燔柴
  臣/等謹按洪武實録時又製四代帝后冠服藏於
  廟時享則陳之别製一襲以焚帝服冕十二旒十
  二珠朱紘玉簮導兩瑱冠以金飾卷武衮服十二
  章元衣六章繪日月星晨山龍華蟲/纁裳六章繡宗彛藻火粉米黼黻素紗中單黼
[080-50b]
  領蔽膝從裳色繡龍火/山三章革帶玉鉤䚢玉佩五彩綬
  大帶素表朱裏上縁以朱錦下縁以緑錦朱履朱
  襪后服鳯冠褘衣青質繡翟十二等素紗中單黼
  領革帶佩綬大帯蔽膝青色繡翟三等青履青襪
  七月又製紗服帝服元色畫紗衮衣大紅紗繡裳
  白紗中單白紗黼領大紅紗繡蔽膝紅白紗大帶后
  服青紗褘衣大紅羅銷金縁絡玉色中單紅黼領
  青紗繡蔽膝大紅羅銷金縁絡青紅羅大帶銷金
[080-51a]
  羅附帶又其時太廟每室用幣一二年從禮部議
  用二白繒今以明㑹典考之有奉先制帛展親制
  帛報功制帛并禮神制帛之異名詳見於各門
三年十二月建奉先殿
 帝以歳時致享則於太廟至於晨昏謁見節序告奠
 古必有其所下禮部考論以聞尚書陶凱言古者宗
 廟之制前殿後寢爾雅曰室有東西廂曰廟無東西
 廂有室曰寢廟是棲神之處故在前寢是藏衣冠之
[080-51b]
 處故在後自漢以來廟在宫城外已非一日故宋建
 欽先孝思殿於宫中崇政殿之東以奉神御今太廟
 祭祀已有定制請於乾清宫左别建奉先殿以奉神
 御每日焚香朔望荐新節序及生辰皆致祭用常饌
 行家人禮乃建奉先殿於宫門内之東以太廟象外
 朝以奉先殿象内朝九年以舊殿弗稱更命改建正/殿
 五間南向深二丈五尺/尺前軒五間深半之
  臣/等謹案禮志奉先殿儀物等今詳見於時享薦
[080-52a]
  新門是後嘉靖十四年定内殿祭儀清明中元聖
  誕冬至正旦有祝文樂如宴樂兩宫壽旦皇后並
  妃嬪生日皆有祭無祝文與樂立春元宵四月八
  日端陽中秋重陽十二月八日皆有祭用時食舊
  無祝文今增告詞舊儀但一室一拜至中室跪祝
  畢又四拜焚祝帛今就位四拜獻帛爵祝畢后妃
  助亞獻執事終獻徹饌又四拜忌祭舊具服作樂
  今更淺色衣去樂凡祭方澤朝日夕月出告囘㕘
[080-52b]
  嘉靖中行於景神殿隆慶元年仍行於奉先殿凡
  聖節中元冬至歳暮嘉靖初俱告祭於奉先殿十
  五年罷中元祭四十五年罷歲暮祭隆慶元年罷
  聖節冬至祭諸帝后忌辰嘉靖以前行於奉先殿
  十八年改髙皇帝后忌辰祭於景神殿文皇帝后
  以下祭於永孝殿二十四年仍行於奉先殿先是
  冊封告祭以太常寺官報事仍題請遣官至萬厯
  元年帝親行禮遣官之請遂廢二年以内殿在禁
[080-53a]
  地從太常寺請用内官供事凡内殿祭告自萬厯
  二年後親祭則祭品告文執事皆出内監遣官代
  祭則出太常惟品用脯醢者即親祭亦皆出太常
  萬厯十四年禮臣言近年皇貴妃冊封祭告奉先
  殿祝文執事出内廷而祭品取之太常事體不一
  宜遵舊制凡祭告内殿無論親行遣官其祭品光
  禄寺供惟告文執事人親行則辦之内廷遣官則
  暫用太常寺從之
[080-53b]
四年正月建太廟於中都
 禮部議臨濠宗廟宜如唐宋同室異室之制作前殿
 及寢殿各十五閒殿之前各為側階東西傍各二閒
 為夾室中三間通為一室奉德祖神主以備祫祭東
 一間為一室奉懿祖神主西一間為一室奉熈祖神
 主東第二閒為一室奉仁祖神主從之
八年七月改作太廟 九年十月太廟成
 命改為前正殿後寢殿俱翼以/兩廡寢殿九間間一/室奉藏
[080-54a]
 神主為同堂異室之制殿前為正門左右為角門正
 門前為櫺星門及新太廟成中室奉德祖東一室奉
 懿祖西一室奉熈祖東二室奉仁祖皆南向
成祖永樂十九年正月奉安五廟神主於太廟
 帝遷都北平建太廟如南京制廟成躬奉神主詣太
 廟奉安
仁宗洪熈元年二月太宗神主祔太廟
  臣/等謹按帝紀永樂二十二年仁宗即位九月上
[080-54b]
  先帝諡曰文皇帝廟號太宗至嘉靖十七年九月
  改號成祖此特從其始所稱也此後每一朝皆有
  祔太廟事不盡載
孝宗𢎞治四年二月建太廟後殿
 憲宗將升祔時九廟已備議者咸謂德懿熙仁四廟
 宜以次奉祧禮臣謂國家自德祖以上莫推世次則
 徳祖視周后稷不可祧憲宗升祔當祧懿祖宜於太
 廟寢殿後别建祧殿如古夾室之制歳暮則奉祧主
[080-55a]
 合享如古祫祭之禮吏部侍郎楊守陳言禮天子七
 廟祖功而宗德德祖可比商報乙周亞圍非稷契比
 議者習見宋儒嘗取王安石説遂使七廟既有始祖
 又有太祖太祖既配天又不得正位南向非禮之正
 今請並祧德懿熙三祖自仁祖下為七廟異時祧盡
 則太祖擬契稷而祧主藏於後寢祫禮行於前殿時
 享尊太祖祫祭尊德祖則功德並崇恩義亦備帝從
 禮官議建祧廟於寢殿後遣官祭告宗廟帝具素服
[080-55b]
 告憲宗几筵祭畢奉遷懿祖神主衣冠於後殿牀幔
 御座儀物貯於神庫
  禮志曰其後奉祧倣此
十七年三月定太廟各室一帝一后之制
 孝肅太皇太后崩帝召輔臣議祔廟禮劉健等言先
 年議定慈懿太后居左太皇太后居右合祔裕陵配
 享英廟臣等以此不敢復議顧當時所引唐宋故事
 非漢以前制也帝以事當師古我朝祖宗以來惟一
[080-56a]
 帝一后今若並祔壞禮自朕始恐後來益無紀極命
 下廷臣議於是英國公張懋吏部尚書馬文升等言
 宗廟之禮乃天下公議非子孫得以私之殷周七廟
 父昭子穆各有配座一帝一后禮之正儀春秋書考
 仲子之宫胡安國𫝊云孟子入惠公之廟仲子無祭
 享之所以此見魯秉周禮先王之制猶存祖廟無二
 配故也伏覩憲宗勅諭有曰朕心終不自安竊窺先
 帝至情以重違慈意因勉從並配之議羣臣欲權以
[080-56b]
 濟事亦不得已而為此也據禮區處上副先帝在天
 遺志端有待於今日當於奉先殿外别建新廟奉安
 太皇太后神主歲時祭享一如太廟奉先殿之儀庻
 情義兩盡議上乃定慈懿太后獨祔太廟而祀太皇
 太后於奉慈殿終明之世皆一帝一后無並祔者
  臣/等謹按太皇太后事應入后妃廟門而以禮闗
  天子宗廟故特載於此
世宗嘉靖四年五月作世廟祀獻皇帝
[080-57a]
 先是正德十六年四月帝即位命禮臣集議興獻王
 封號七月進士張璁言繼統不繼嗣請尊崇所生立
 興獻王廟於京師初禮臣議考孝宗改稱興獻王皇/叔父援宋程頤議濮王禮以進不
 允至是下璁奏/命廷臣集議楊廷和等抗疏力争皆不聽十月追
 尊為帝元年命稱興獻帝后為本生父母三年六月
 奉安獻皇帝神主於觀徳殿九月定稱獻皇帝為皇
 考至是作廟以祀并頒示大禮集議於天下
  臣/等謹按興獻稱帝作廟正馬端臨考所謂私親
[080-57b]
  廟也然後此升祔太廟一時議禮紛紜皆有闗於
  天子宗廟之制且可見當時九廟内昭穆世次非
  如漢制各自立廟若悼皇考定陶恭王之類必别
  於私親廟中見之也故詳載於左
十年正月更定廟祀奉德祖於祧廟
 先是九年春帝行特享禮令於殿内設帷幄如九廟
 列聖皆南向各奠獻讀祝三餘如舊至是以廟祀更
 定告於太廟世廟并祧廟三主遷徳祖神主於祧廟
[080-58a]
 奉安太祖神主於寢殿正中遂以序進遷七宗神主
 詣太廟行特享禮
十三年六月南京太廟災
 禮部尚書湛若水請權將南京太廟香火并於南京
 奉先殿重建太廟補造列聖神主帝召尚書夏言與
 羣臣集議言㑹大學士張孚敬等言國有二廟自漢
 惠始神有二主自齊桓始周之三都廟乃建國立廟
 去國載主非二廟主也子孫之身乃祖宗所依聖子
[080-58b]
 神孫既親奉祀事於此則祖宗神靈自陟降於此今
 日正當専定廟議一以此地為根本南京原有奉先
 殿其朝夕香火當合并供奉如常太廟遺址當倣古
 壇墠遺意髙築墻垣謹司啟閉以致尊嚴之意從之
十四年二月作九廟
 先是十年九月諭大學士李時等以宗廟之制父子
 兄弟同處一堂於禮非宜太宗以下宜皆立専廟南
 向尚書夏言言太廟兩旁隙地無㡬宗廟重事始謀
[080-59a]
 宜慎未報中允廖道南言太宗以下宜各建特廟於
 兩廡之地有都宫以統廟不必各為門垣有夾室以
 藏主不必更為寢廟苐使列聖各得全其尊躬行禮
 於太祖之廟餘遣親臣代獻如古諸侯助祭之禮帝
 悦命㑹議言等言太廟不便如以九廟一堂嫌於混
 同請以木為黃屋如朝廷之制依廟數設之又設帷幄
 於其中庻可以展專奠之敬不報乆之帝欲改建九
 廟夏言因言京師宗廟將復古制而南京太廟遽災
[080-59b]
 已見/於上殆皇天列祖佑啟黙相不可不靈承者帝悦詔
 春和興工諸臣議於太廟南左為三昭廟與文祖世
 室而四右為三穆廟羣廟各深十六丈有竒廣十横/一丈有竒世室殿寢稍崇縱横
 深廣與/羣廟等列廟總門與太廟㦸門相並列廟後垣與太
 廟祧廟後墻相並具圖進帝以世室尚當隆異令再
 議言等請増拓世室前殿視羣廟崇四尺有竒深廣/半之寢殿視羣廟崇二尺
 有竒深/廣如之報可是年正月諭閣臣今擬建文祖廟為世
 室則皇考世廟字當避張孚敬言世廟之稱已著之
[080-60a]
 明倫大典頒詔四方不可改文世室宜稱太宗廟其
 餘羣廟不用宗字用本廟號他時逓遷更牌額可也
 從之二月盡撤故廟改建之諸廟各為都宫廟各有
 殿有寢太祖廟寢後有祧廟奉祧主藏焉太廟門殿
 皆南向羣廟門東西向内門殿寢皆南向十五年十
 二月新廟成更創皇考廟曰睿宗獻皇帝廟帝乃奉
 安德懿僖仁四祖神主於祧廟太視神主於太廟百
 官陪祭如儀翌日奉安太宗以下神主列於羣廟命
[080-60b]
 九卿正官及武爵重臣俱詣太廟陪祭文三品以上
 武四品以上分詣羣廟行禮擇日親捧太祖神主文
 武大臣捧七宗神主奉安於景神殿
十七年九月上太宗廟號成祖獻皇帝廟號睿宗遂奉
睿宗神主祔太廟躋武宗上復大享上帝於元極寳殿
奉睿宗配
  明史豐熙𫝊曰子坊家居貧乏思效張璁夏言片
  言取通顯迺詣闕上書言宜加獻皇帝廟號稱宗
[080-61a]
  以配上帝帝大悦進號睿宗配享元極殿蓋自坊
  始人咸惡坊畔父熙之直諫云
二十四年六月太廟成
 先是二十年四月太廟灾成祖仁宗主燬奉安列聖
 主於景神殿遣大臣詣長陵獻陵告題帝后主亦奉
 安景神殿二十二年十月以舊廟基隘命相度規制
 議三上不報久之乃命復同堂異室之制廟制始定
 至是禮部尚書費寀等以太廟安神請定位次帝曰
[080-61b]
 既無昭穆亦無世次止序倫理太祖居中左四序成
 宣憲睿右四序仁英孝武皆南向七月以廟建禮成
 詔天下新廟仍在闕左正殿九間前兩廡南㦸門門
 左神庫右神厨又南為廟門門外東南宰牲亭南神
 宫監西廟街門正殿後為寢殿奉安列聖神主又後
 為祧廟藏祧主皆南向
  嘉靖實錄帝重建太廟勅曰朕惟禮時為大祀典
  國之大事也我國家宗廟之制自太祖首建四親
[080-62a]
  廟更奉殷荐同乎一堂暨我成祖定鼎於兹廟寢
  之營率遵其舊百數十年以祫以享緝於純嘏曩
  因廷臣之議咸稱七廟之文是用創興以從周典
  乃所司討論不詳區畫失當成祖以六世未盡之
  親而遽遷世室不獲奉於三昭仁宗以穆位有常
  之主而移就左宫遂致紊於班祔武宗朕兄也不
  得用為一世顧居七廟之中有妨七世之祀揆之
  古義斯為戾矣往者囘禄之警天與祖宗實啟朕
[080-62b]
  心所當釐正又我皇考睿宗廟於都宫之外朕每
  事廟中考廟未備豈有四親之内而可缺考乎雖
  每於祫祭同享而奉主往來深為凟擾兹禮官會
  議欲奉處於孝宗同廟雖為兄弟同世之義然題
  額各殊終未為妥朕惟列聖歡聚一堂斯實時義
  之為順者今建立新廟仍復舊制前為太廟後為
  寢又後為祧時祫祭享奉太祖正位南向奉迎成
  祖及羣廟我皇考神主俱同堂而序享獻既畢則
[080-63a]
  奉列聖主各歸於寢庶昭穆以明世次不紊列聖
  在天之靈懽忻右享而克伸瞻事孝享之誠矣
二十九年十一月祧仁宗祔孝烈皇后於太廟
 先是二十六年十一月以后救帝於危命以元后禮
 𦵏預名𦵏地曰永陵諡孝烈親定諡禮視昔加隆焉
 及大祥禮臣請安主奉先殿東夾室帝曰奉先殿夾
 室非正也可即祔太廟於是大學士嚴嵩等請設位
 於太廟東皇妣睿皇后之次後寢藏主則設位於憲
[080-63b]
 廟皇祖妣之古以從祔於祖姑之義帝曰祔禮至重
 豈可權就后非帝乃配帝者自有一定之序安有享
 從此而主藏彼之禮其祧仁宗祔以新序即朕位次
 勿得亂禮嵩曰祔新序非臣下所敢言且隂不可當
 陽位乃命姑藏主睿皇后側至是年十月帝終欲祔
 后太廟命再議尚書徐階言不可給事中楊思忠是
 階議餘無言者帝覘知狀及議疏入謂后正位中宫
 禮宜祔享但遽及廟次則臣子之情不唯不敢實不
[080-64a]
 忍也宜設位奉先殿帝震怒階思忠惶恐言周建九
 廟三昭三穆國朝廟制同堂異室與周禮不同今太
 廟九室皆滿若以聖躬論仁宗當祧固不待言但此
 乃異日聖子神孫之事臣聞夏人之廟五商以七周
 以九禮由義起五可七七可九九之外亦可加也請
 於太廟及奉先殿各増二室以祔孝烈則仁宗可不
 必祧孝烈皇后可速正南面之位陛下亦無預祧以
 俟之嫌帝曰臣子之義當祧當祔力請可也茍禮得
[080-64b]
 其正何避預為於是階等復會廷臣上言唐虞夏五
 廟其祀皆止四世周九廟三昭三穆然而兄弟相及
 亦不能盡足六世今仁宗為五世祖以聖躬論仁宗
 於禮當祧孝烈皇后於禮當祔請祧仁宗祔孝烈皇
 后於太廟第九室因上祧祔儀注已而請忌日祭帝
 猶銜前議報曰孝烈繼后所奉者又入繼之君忌不
 祭亦可階等請益力帝曰非天子不議禮后當祔廟
 居朕室次禮官顧謂今日未宜徒飾説以惑衆聴因
[080-65a]
 諭嚴嵩等曰禮官從朕言勉强耳即不忍祧仁宗且
 置后主别廟將來由臣下議處忌日令奠一巵酒不
 致傷情於是禮臣不敢復言第請如&KR0897行乃許之隆
 慶初祔孝潔皇后移后主𢎞孝殿
  明史徐階𫝊曰初孝烈皇后崩帝欲祔之廟念厭
  於先孝潔皇后又睿宗入廟非公議恐後世議祧
  遂欲當已世預祧仁宗以孝烈先袝廟自為一世
  下禮部議階抗言女后無先入廟者請祀之奉先
[080-65b]
  殿禮科都給事中楊思忠亦以為然疏上帝大怒
  階惶恐謝罪不能守前議
  孫承澤西垣筆記曰郊廟之制明初天地合祀南
  郊宗廟同堂異室皆可為百世法嘉靖中紛紛改
  作易合祀為分祀猶曰拘於周禮之文易異室為
  専廟猶曰拘於都宫之制也至追帝興獻已足盡
  人子之心矣而睿宗入廟竟祔徳祖自古非創業
  之君之祖父有生不為帝而歿乃入廟者乎又本
[080-66a]
  身現在元配未祔而孝烈皇后先入遂祧仁宗此
  又何禮也
神宗萬厯二年五月以穆宗神主祔太廟祧宣宗
 先是隆慶六年八月穆宗將祔廟敕禮臣議當祧廟
 室禮科陸樹徳言宣宗於穆宗僅五世請仍祔睿宗
 於世廟而宣宗勿祧禮部覆言宣宗世次尚近祧之
 未安因言古者以一世為一廟非以一君為一世故
 晉之廟十一室而九世宋自太祖上追四世至徽宗
[080-66b]
 始定為九世十一室之制以太祖太宗同為一室故
 也其後徽宗祔以與哲宗同一世髙宗祔以與欽宗
 同一世皆無所祧及光宗升祔増為九世十二室今
 自宣宗至穆宗凡六世上合二祖僅八世準以宋制
 可以無祧但於寢殿左右各増一室則尊祖敬宗並
 行不悖矣帝命如舊勅行遂祧宣宗
十九年四月享太廟
 是後廟祀皆遣代
[080-67a]
天啟元年七月光宗將祔廟太常卿洪文衡請無祧憲
宗而祧睿宗不聴
 時太常少卿李宗延亦奏祧廟宜議言睿宗入廟世
 宗無窮之孝思也然以今視之則逺矣俟光宗升祔
 時或從舊祧或從新議蓋在孝子固以思事親而在
 仁人當以義率祖章下禮部卒不能從
  臣/等謹案獻皇帝入廟稱宗躋武宗上乃非禮之
  大者故嘉靖以後羣臣議及廟祀輙以為言而子
[080-67b]
  孫重違祖制不敢輕改遂使一代廟制壊於一人
  之私情卒莫能正又萬厯中科臣萬象春請復建
  文陵號正景皇帝廟享天啟初太常少卿李宗延
  謂建文景帝既膺一代帝王之統亦宜享一體黍
  稷之馨崇禎中通政使沈子木請為建文立廟皆
  格不行沈子木立廟疏曰建文帝以髙皇帝之孫/懿文太子之子嗣位五載系明統順易世
  之後禋祀杳然蓋由當時徒見建文遜國之迹而/未能推體成祖之本心也嘗考其故建文命將北
  征輙戒曰毋使朕負殺叔父之名此一念也天地/鬼神鑒之成祖亦信之故當金川不守宫中變起
[080-68a]
  舉哀致祭倉卒時猶䘮葬以禮而忍殄滅其歲時/之祀乎練子寧以不屈受誅他日又曰使子寧而
  在故當用之有罪之臣猶将録用而忍不視其無/祭之主乎即位數年敕法司觧建文諸臣禁命晚
  年又劄諭禮部盡赦諸死義家使是時有乗間以/建文祀典請者當亦首肯舉行不至今日矣蓋建
  文諸臣謀削親王之權以激北師之怒而在建文/則嘗有保全成祖之盛心靖難諸臣欲甚建文之
  罪以彰南伐之功而在成祖則未有顯斥建文之/明旨彼時典禮既失奏聞以後相沿遂成忌諱不
  知天下高皇帝之天下也正朔高皇帝之正朔也/本自一家原非兩敵代邸天授少帝何尤豈可使
  禮樂明偹之世有未祀之懿親亦豈忍以五年臨/御之君無一綫之血食請於懿文太子廟側别立
  一廟四時致祭庶高祖在天之靈可安而成/祖之盛德益光本心益明其益於聖孝大矣然則
[080-68b]
  論明代宗廟之制其牽制違盭不合於禮者又不
  獨睿宗一室而已也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