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五十
學校考
郡國鄉黨之學
宋寧宗嘉定中知崇安縣趙崇本捐俸興學校請買開
平廢寺田以充學廪又請佃西林興福二寺廢租以折
納餘羡助養士之費
時趙彦敔監青龍鎮税務重建鎮學以養士百里之
[050-1b]
間絃誦相聞理宗嘉熙元年知桐廬縣趙汝鏜發縣
帑五千緡置學養士淳祐元年王泌知睦州修州學
行鄉飲新釣臺書院景定初王鏜任江寧縣知縣縣
舊無學時值諸學置官鏜慨然曰有師無學非所以
稱上㫖即建學於縣𪠘之北又置田若干畆以備學
之廪粟焉
兵部侍郎虞儔上奏曰朝廷興太學置明師四方
之士于于然而來可謂盛矣竊怪夫近年州郡之
[050-2a]
學往往多就廢壞士子游學非圖哺啜以給朝夕
則假衣冠以誑流俗而鄉里之自好者過其門而
不入為教授者則自以為冷官而不事事自一郡
觀之若未甚害也舉天下皆然則實闗事體矣臣
嘗究其所以然葢人之常情莫不以仕進為榮選
人之在外者所望不過闗升與夫改秩而已向也
太守監司所發舉狀先及教授今則且以為贅員
置而不問雖有提學司文字專舉教官而員數又
[050-2b]
甚窄向也教官在法得就任改秩今則莫之許也
是以有不屑就之心故不能所不樂為之事無足
怪者夫朝廷建一官葢欲使之治一職茍以為迂
闊於事無補於時曷不一舉而廢之吏禄學糧猶
可省也若以為化民成俗長育人材自學校始祖
宗以來莫之有改奈何使之名存而實亡乎教官
自堂除之外在部格法非㑹試中詞科及學官殿
試第一甲者試上舍十名前等人不許差注葢立
[050-3a]
法之初重其選也如此今選人到部縱使有格多
不肯就至與之堂除亦不滿意又就試者絶無一
人而干堂者日以猥衆上而架閣非有所擢用則
不可得次而幹官非特降指揮則不可差伺候日
月之久廟堂無闕以處之未免有淹滯之嘆今若
朝廷稍重教官之選有以作新之使其知所歆羡
則選人進取之路少寛而廟堂造化之權亦廣矣
是一舉而兩得之也
[050-3b]
理宗淳祐六年勅湖廣善化縣别建湘西書院
潭州故有嶽麓書院至是御書其額賜之復於湘水
西别建書院州學生月試積分髙等升湘西嶽麓書
院生又積分髙等升嶽麓精舍生潭人謂為三學生
宋自白鹿石鼓應天嶽麓四書院後日増月益書院
之建所在有之寧宗開禧中則衡山有南嶽書院掌
教有官育士有田略倣四書院之制嘉定中則涪州
有北巖書院至理宗時尤夥其得請於朝或賜額或
[050-4a]
賜御書及間有設官者應天有明道書院蘇州有鶴
山書院丹陽有丹陽書院太平有天門書院徽州有
紫陽書院建陽有考亭書院廬峰書院崇安有武夷
書院金華有麗澤書院寧波有甬東書院衢州有柯
山書院紹興有稽山書院黄州有河東書院丹徒道
州有濓溪書院興化有涵江書院桂林有宣成書院
全州有清湘書院度宗朝則淳安有石峽書院衢州
有清獻書院其他名賢戾止士大夫講學之所自為
[050-4b]
建置者不與焉
王圻續通考曰按諸本以淮海列四大書院之中
葢以淮海書院在丹徒疑即應天書院也不知宋
之應天書院乃在歸徳府亦或以雎陽名之人以
其字之相近遂以雎陽為淮海非矣又玊海所謂
四大書院者有嵩陽而無石鼓今當以玊海為正
臣/等謹按馬端臨所載四書院曰白鹿洞曰石鼓
曰應天曰嶽麓而無嵩陽且言嵩陽後來無聞獨
[050-5a]
四書院之名著而石鼓復不詳其建置攷嵩陽書
院在河南登封縣太室山下五代時建宋太宗至
道元年七月賜額及印本九經書疏三年五月河
南言甘露降書院講堂上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四
月復賜九經仁宗景祐二年九月王曾奏置學官
賜田一頃則嵩陽自當在四大書院中又淮海書
院者在丹徒縣治西宋南渡後淮士多寓京口因
建書院為講學之所故名自後書院徧天下星羅
[050-5b]
鱗次王圻謂其多尚虗名而實學荒矣
遼聖宗開㤗元年十二月歸州言其居民本新羅所遷
未習文字請設學以教許之
上年十二月始置歸寧二州至是遂設學
道宗清寧元年十二月詔設學養士頒五經傳疏置博
士助教各一員
時五京黄龍興中二府及諸州縣皆有學其設官並
同咸雍時太公鼎為良鄉令省徭役務農桑建孔子
[050-6a]
廟學部民服化太康時耶律孟簡為髙州觀察使修
學校招生徒以循吏著
金太宗時歸徳軍節度使持嘉暉建宋州學舍生徒肄
業者復其身
世宗大定四年立諸路女直學
以女直大小字譯尚書頒行之擇明安穆昆内良家
子弟為諸生諸路至三千人九年取其尤俊秀者百
人至京師以編修官温特赫吉逹教之十三年以䇿
[050-6b]
詩取士諸路始設女直府學以新進士為教授府州
學二十二中都上京呼爾哈率賓海蘭扶餘博索咸
平㤗州臨潢北京冀州開州澧州西京東京葢州隆
州東平益都河南陜西凡取府學生之制皆與詞賦
經義生同又定制毎穆昆取二人若宗室毎二十户
内無願學者則取有物力家子弟年十三以上二十
以下者充凡㑹課三日作策論一道季月私試如漢
生制二十九年勅以女直進士提控其事具入官銜
[050-7a]
章宗承安二年罷河南陜西女直學餘如舊至宣宗
興定元年御試䇿論進士帝覽程文恠其數少以問
宰臣對曰大定制隨處設學諸穆昆貢三人或二人
為生員贍以錢米至㤗和中人例授地六十畆所給
既優故學者多今京師雖存府學而月給通寳五十
貫而已若於諸路總管府及有軍户處置學養之庶
可加益京師府學已設六十人乞更增四十人中京
亳州京兆府並置學官於總府以穆昆内不𨽻軍籍
[050-7b]
者為學生人畀地四十畆漢學生在京者亦乞同此
餘州府仍舊制從之
十六年四月詔京府設學養士
凡十七處共千人初以嘗與廷試及宗室皇家祖免
以上親并得解舉人為之後增州學遂加五品以上
官曾任隨朝六品官之兄弟子孫餘官之兄弟子孫
曾經府薦者同境内舉人試補三之一經府薦及終
塲免試者不得過二十人凡試補州府學生以提舉
[050-8a]
學校學官主之曾得府薦及終塲舉人皆免試凡經
史註疏㑹課學規一同太學之制
詔立兖州學闕里廟宅子孫年十三以上入學不限數
二十九年時章宗/已即位詔計州府户口增養士之數
時上封事者乞興學校下尚書省集百官議户部尚
書鄧儼等謂唐太宗養士至八千人有宋兩學五千
人今䇿論詞賦經義三科取士而太學所養止百六
十人外京府或止十人天下僅及千人今若毎州設
[050-8b]
學專除教授月加考試毎舉所取數多者賞其學官
月試定為三等籍之一歲中頻在上等者優復之不
率教行惡者黜之庶幾得人之道也帝從其議遂計
州府户口於舊制京府十七處千人之外置節鎮防
禦刺史州學六十處增養千人各設教授一員選五
舉終塲或進士年五十以上者為之府學二十有四
學生九百五人大興開封平陽真定東平府各六十/人太原益都府各五十人大定河間
濟南大名京兆府各四十人遼陽彰徳府各三十人/河中慶陽臨洮河南府各二十五人鳯翔平涼延安
[050-9a]
咸平廣寧興中/府各二十人節鎮學三十九六百一十五人絳定/衛懷
滄州各三十人萊宻潞汾冀邢兖州各二十五人代/同邠州各二十人奉聖州十五人餘二十三節鎮皆
十/人防禦州學二十一二百三十五人博徳洛棣亳各/十五人餘十六
州各/十人凡千八百人其長貳官各以進士提控其事至
承安四年八月詔諸路學校生徒少者罷教官止以
本州府文資官提控
臣/等謹按金史選舉志所載養士之數二十四府
散數較總數少二十五人三十九節鎮散數較總
[050-9b]
數多十五人合三總數與大總數千八百人較又
少四十五人疑有脱誤
宣宗興定元年二月尚書省請罷州府學生廪給不許
自章宗㤗和元年九月定贍學養士法生員給民佃
官田人六十畆歲支粟三十石至是省臣以軍儲不
足請罷之帝曰自古文武並用向在中都設學養士
猶未嘗廢况今日乎其令仍舊給之
元世祖中統二年九月詔立諸路提舉學校官凡諸生
[050-10a]
進修者嚴加訓誨務使成材以備選用
時翰林學士承㫖王鶚請於各路選委博學老儒一
人提舉本路學校因立十道提舉學校官
立孔顔孟三氏學
置教授正録各一員大司農姚樞請以儒人楊庸為
教授從之乃詔曰孔氏顔孟之家皆聖賢之後也自
兵亂以來徃徃失學甘為庸鄙朕甚閔焉今以進士
楊庸教授孔顔孟三氏子弟其務嚴加訓誨精通經
[050-10b]
術以繼聖賢之業
至元六年七月置諸路䝉古字學
十二月定制命諸路府官子弟入學上路二人下路
二人府一人州一人餘民間子弟上路三十人下路
二十五人願充生徒者與免一身雜役以䝉古字譯
冩通鑑節要頒行各路俾肄習之八年十二月詔天
下興起國字學十九年定路設教授國字在諸字之
右成宗元貞元年命有司割地給諸䝉古學生員餼
[050-11a]
廪大徳四年添設學正一員上自國學下自州縣舉
生員髙等者從翰林院考試凡學官譯史取以充焉
五年十月又定生員散府二十人上中州十五人下
州十人
十九年四月命雲南諸路皆建學祀先聖
雲南俗無禮義子弟不知讀書且未知尊孔子祀王
逸少為師至元三年賽音諤徳齊沙木斯鼎為雲南
行省平章創建孔子廟明倫堂購經史授學田十五
[050-11b]
年張立道為忠慶路總管亦首建孔子廟置學舍勸
士人子弟以學擇蜀士之賢者迎以為弟子師歲時
率諸生行釋菜禮人習禮讓風俗稍變至是復有是
命二十九年四月設雲南諸路學校其教官以蜀士充
二十三年二月詔江南學校舊有學田復給之以養士
時江南行省理財方急賣所在學田以價輸官利用
監徹爾奉使至見之謂曰學有田所以供祭祀育人
才也安可鬻遽止之還朝以聞帝嘉納焉至二十九
[050-12a]
年正月詔江南州縣學田其歲入聼其自掌春秋釋
奠外以廪給師生及士之無告者貢士莊田則令覈
數入官
二十四年遷都北城詔以南城國子學為大都路學自
提舉以下設官有差
時各道儒師悉以曠官罷浙西道儒學提舉葉李召
至京師奏言先帝當創業時軍務繁夥尚招致士類
今陛下混一區宇偃武修文可不作養人材以𢎞治
[050-12b]
道各道儒學提舉及郡教授實風化所係不宜罷請
復立提舉司專令提調學官課諸生講明治道而上
其成材於太學以備録用凡儒户徭役乞一切蠲免
帝可其奏是年閏二月設江南各道儒學提舉司二
十六年九月置髙麗國儒學提舉司至仁宗皇慶延
祐間遼陽甘肅四川雲南並置儒學提舉司
二十八年命江南諸路學及各縣學内設立小學選老
成之士教之其他先儒過化之地名賢經行之所好事
[050-13a]
之家出錢粟贍學者並立為書院
凡儒師之命於朝廷者曰教授路府上中州置之命
於禮部及行省與宣慰司者曰學正山長學録教諭
州縣及書院置之中原從禮部命各省從行省宣慰
命路設教授學正學録各一員散府中上州設教授
一員下州設學正一員縣設教諭一員書院設山長
一員凡路州府書院設直學以掌錢榖從郡守及憲
府官試補考滿升學録教諭諭録升正長正長升教
[050-13b]
授凡正長諭録教授或由集賢院及臺憲等官舉充
之教授之上各省設正副提舉各一員提舉學校之
事其後直學考滿為州吏例以下第舉人充正長偹
榜舉人充諭録有薦舉者亦叅用之自京學州縣學
以及書院凡生徒之肄業於是者守令舉薦之臺憲
考覈之或用為教官或為吏屬徃徃人材輩出焉
自太宗八年行中書省事楊惟中從皇子庫春伐宋
收集伊洛諸書送燕京立宋儒周敦頥祠建太極書
[050-14a]
院延儒士趙復王粹等講授其間此元建書院之始
其後昌平有諫議書院河間有毛公書院景州有董
子書院京兆有魯齋書院開州有崇義書院宣府有
景賢書院蘇州有甫里書院文正書院文學書院松
江有石洞書院常州有龜山書院池州有齊山書院
婺源有明經書院太原有冠山書院濟南有閔子書
院曲阜有洙泗書院尼山書院東阿有野齋書院鳯
翔有岐陽書院郿縣有横渠書院湖州有安定書院
[050-14b]
東湖書院慈谿有慈湖書院寧波有鄮山書院處州
有美化書院台州有上蔡書院南昌有宗濓書院豐
城有貞文書院餘干有南溪書院安仁有錦江書院
永豐有陽豐書院武昌有南湖書院龍川書院長沙
有東岡書院喬岡書院益陽有慶州書院常徳有沅
陽書院福州有勉齊書院同安有大同書院瓊州有
東坡書院凡此葢約畧舉之不能盡載也
臣/等謹按帝紀大司農司所上諸路學校之數至
[050-15a]
元二十三年二萬一百六十六所二十五年二萬
四千四百餘所二十八年二萬一千三百餘所可
謂盛矣而學校卒未見起興明太祖謂其名存實
亡豈不信耶
成宗元貞元年五月詔各省止存儒學提舉司一餘悉
罷之
大徳八年四月分教國子生於上都增置助教學正學
録各二員
[050-15b]
十一年五月時武宗/已即位詔勉勵學校蠲儒户差役
仁宗延祐四年閏正月詔學校為致治之本各肅政亷
訪司及提調正官常加勉勵作成人材以備擢用
集賢修撰虞集上學校議畧曰師道立則善人多
今天下教官猥以資格注授强加之諸生之上而
名之曰師有司生徒皆莫之信如此而望師道之
立可乎為今之計莫若使守令自求經明行修之
士身師尊之以求其徳化之及庶乎有所觀感也
[050-16a]
其次則操履近正確守經義師説為衆所服者又
其次則取鄉貢至京師罷歸者其議論文藝猶足
以動人非若泛泛莫知根柢者矣
順帝元統二年二月詔内外興舉學校
時白景亮為衢州路總管郡學之政久弛從祀諸賢
無塑像諸生無廪給祭物樂器有缺景亮皆為備之
儒風大振縉紳稱頌
明太祖洪武二年十月詔天下府州縣皆立學
[050-16b]
時國子生至者甚衆帝鋭意作興諭中書省臣曰古
昔帝王育人材正風俗莫先於學校至元而其弊極
矣上下波頺風靡學校雖設名存實亡兵亂以來人
習戰鬬惟事干戈莫識爼豆欲興化何由今朕統一
天下雖内設國子監恐不足盡延天下之英俊其令
天下郡縣並建學校延師儒招生徒講道論徳以復
先王之舊於是府學設教授一員訓導四員州設學
正一員訓導三員縣設教諭一員訓導三員生員府
[050-17a]
學四十人州縣以次減十仍免其家差徭二丁生員
專治一經以禮樂射御書數設科分教務求實材頑
不率者黜之
七年正月設孔顔孟三氏教授司
置教授學録學司各一員令三氏子孫入學習禮至
宣宗宣徳中詔三氏教授司學録保仕孔氏一人英
宗天順中給三氏教授印開生員歲格世宗嘉靖九
年六月山東廵撫劉節請以曲阜縣治立四塾十六
[050-17b]
社各立一塾簡孔氏生員儒士二十人為塾師凡孔
顔孟三氏子弟八歲以上俱送塾教習并十五以上
提學官試其學業有成送入三氏學而黜其累試無
成者仍立為廪膳増廣附學名目其廪膳以提學官
考定髙下收補不支餼廪至於應貢以收補名次為
定如年至五十累考無進者發回衣巾終身詔從所
請其廪增人數視州學例各三十名神宗萬厯十五
年又益以曾氏改鑄四氏學印給之四十一年四月
[050-18a]
加四氏學廪增附如府學制
八年正月詔天下立社學
詔曰昔成周之世家有塾黨有庠故民無不知學是
以教化行而風俗美今京師及郡縣皆有學而鄉社
之民未覩教化有司其更置社學延師儒以教民間
子弟導民善俗稱朕意焉於是鄉社皆置學令民間
子弟兼讀御製大誥及本朝律令二十年令社學子
弟讀誥律者赴京禮部較其所誦多寡次第給賞英
[050-18b]
宗正統元年詔有俊秀向學者許補儒學生員孝宗
𢎞治十七年令各府州縣訪保明師民間㓜童年十
五以下者送社讀書講習冠㛰䘮祭之禮法寢廢不
行
十五年四月賜學糧增師生廪膳
初制師生月廪食米人六斗有司給以魚肉學官月
俸有差至是命凡府州縣田租入官者悉歸於學俾
供祭祀及師生餼廪仍定為三等府學一千石州學
[050-19a]
八百石縣學六百石應天府學一千六百石各設吏
一人以司出納師生月給廪膳米一石教官俸如舊
五月頒禁例於天下學校鐫勒卧碑置明倫堂左不遵
者以違制論
卧碑禁例一府州縣生員有大事干已者許父兄弟
陳訴非大事毋輕至公門一生員父毋欲行非為必
再三懇告不䧟父母於危亡一一切軍門利病農工
商賈皆可言之惟生員不許建言一生員學優才贍
[050-19b]
年及三十願出仕者提調正官奏聞考試録用一生
員聼師講説毋恃已長妄行辨難或置之不問一師
長當竭誠訓導愚䝉毋致懈惰一提調正官務常加
考校敦厚勤敏者進之懈怠頑詐者斥之一在野賢
人有練逹治體敷陳王道者許所在有司給引赴京
陳奏不許在家實封入遞至二十五年又定禮射書
數之法一頒行經史律誥禮儀等書生員皆須熟讀
精通以備科貢考試一朔望習射於射圃樹鵠置射
[050-20a]
位初三十步加至九十步毎耦二人各挾四矢以次
相繼長官主射射畢中的飲三爵中采二爵一習書
依名人法帖日五百字一數學務精通九章之法
十七年十一月立遼東諸衛學
諭禮部曰近命遼東立學校或言邉境不必建立夫
聖人之教猶天也天有風雨霜露無所不施聖人之
教亦無徃不行昔箕子居朝鮮施八條之約故男遵
禮義女尚貞信管寧居遼東講詩書陳爼豆飾威儀
[050-20b]
明禮讓而民化其徳曾謂邉境之民不可以教乎夫
越與魯相去甚逺使越人而居魯久則必魯多魯人
而居越久則必越多非人性有魯越之異風俗所移
然也况武臣子弟久居邉境鮮聞禮教恐漸移其性
今使之誦詩書習禮義非但可以造就其才他日亦
可資用自後各衛以次皆設學宣宗宣徳七年令衛
所官舍軍餘俊秀者許入附近府州縣學聼本處鄉
試景帝景㤗三年許各處軍生考補廪膳照例科貢
[050-21a]
憲宗成化三年定軍生入學之例四衛以上軍生八
十人三衛以上六十人二衛一衛四十人有司儒學
軍生二十人武宗正徳十年命凡都司衛所學原定
一年一貢者許設優等次等生員各四十名原定三
年二貢者各三十名二年一貢者各二十名通行提
學官考補以後於優等内選取充貢有多餘者俱作
附學
二十四年十月定生員巾服之制
[050-21b]
帝以學校為國儲才而士子巾服無異吏胥宜有以
甄别之命工部製式以進帝親視必求典雅凡三易
其制始定
二十六年定學官考課法以科舉為殿最
初教官考滿兼覈其歲貢生員之數至是以歲貢為
學校常例復定制九年任滿核其學生員科舉中式
府九人州六人縣三人者為最又教官自試通經即
與升遷中式少者為平等即考通經亦不遷中式至
[050-22a]
少及全無者為殿又考不通經則黜降之
成祖永樂元年五月立順天府學
時改北平為順天府禮部言舊制應天府設學不設
上元江寧二縣學今既設北京國子監以向日府學
為之宜革大興宛平二縣學而以大興學為順天府
學其舊府學及大興宛平二縣學生徒通經能文者
令充北京國子監生餘並充順天府學生從之
宣宗宣徳元年定增廣生員額
[050-22b]
洪武初生員雖定額至二十年即命增廣不拘額數
至是定制在京府學六十人在外府學四十人州三
十人縣二十人於是初設食廪者謂之廪膳生員增
廣者謂之增廣生員英宗正統十二年鳯陽府知府
楊瓉言民間子弟可造者衆宜增置生員毋限額帝
採瓚言令於額外增取附於諸生之末謂之附學生
員凡初入學者皆謂之附學廪膳增廣則以歲科兩
試等第髙者補充之非廪生久次者不得充歲貢天
[050-23a]
順六年令廪膳缺於增廣内考補孝宗𢎞治七年始
命廪膳缺不得以别學增廣調補其未入學者通謂
之童生當大比之年間收一二異敏三塲並通者俾
與諸生一體入塲謂之充塲儒士中式即為舉人不
中式仍候提學官歲試合格乃準入學世宗嘉靖十
年令天下沙汰生員以御史楊宜争而止神宗萬厯
初張居正當國復建議核減提學官奉行太過童生
入學有一州縣僅録一人者
[050-23b]
日知録曰明初諸生無不廪食於學其後以多材
之地許令增廣亦不過三人五人而已踵而漸多
於是宣徳元年定為之額如廪生之數其後又有
軍民子弟俊秀待補增廣之名久之乃號曰附學
無常額而學校自此濫矣
英宗正統元年五月始置提調學校官
初生員入學從巡按御史布按兩司及府州縣官選
取至是户部尚書黄福言比來生員學業疎淺宜令
[050-24a]
專官徧厯考試庶得真才於是南北直𨽻各置御史
一員餘置按察司副使或僉事一員專督學校景帝
景㤗元年罷英宗天順六年復設各賜勅諭十六條
俾奉行之其後因提學有所轄太廣及地最僻逺嵗
巡所不能及者乃以口外及各都司衛所土官屬各
道分巡官以南直𨽻廬鳯淮揚滁徐和屬江北巡按
湖廣衡永郴屬湖南道辰靖屬辰沅道廣東瓊州屬
海南道甘肅衛所屬陜西巡按亦皆專勅行事神宗
[050-24b]
萬厯四十一年南直𨽻分上下江湖廣分南北復各
增提學一員提學官在任三歲兩試諸生先以六等
試諸生優劣謂之歲考一等前列者視廪膳生有缺
依次充補其次補增廣生一二等皆給賞三等如常
四等朴責五等則廪增遞降一等附生降為青衣六
等黜革繼取一二等為科舉生員俾應鄉試謂之科
考其充補廪增給賞悉如歲試其等第仍分為六大
抵多置三等三等不得應鄉試其生儒應試毎舉人
[050-25a]
一名以科舉三十名為率舉人屢廣額科舉之數亦
日增凡考試及事闗學校者皆提學官主之不理刑
名所受詞訟重者送按察司輕者發有司直𨽻則轉
送巡按御史督撫巡按及布按二司亦不許侵提學
職事
十四年申明生員黜罰之制
先是太祖洪武二十四年七月詔歲貢生員不中其
廪食五年者罰為吏不及五年者遣還讀書次年復
[050-25b]
不中者雖未及五年亦罰為吏二十七年十月詔生
員食廪十年學無成效增廣二十年不通理義者罰
為吏成祖永樂二年詔增廣生員入學十年若年二
十以上魯鈍不能行文者充吏宣宗宣徳三年三月
勅各處巡按御史㑹布按二司各官公同考試生員
食廪膳七年以上學無成效者發充吏六年以下追
還所給廪米黜為民正統元年令廪膳六年以上不
諳文理者充吏增廣為民至是申明其制而稍更之
[050-26a]
廪膳受贓奸盗冐籍及諸所犯事理重者直𨽻發充
國子監膳夫各省充附近儒學膳夫齋夫滿日為民
俱追廪米犯輕充吏者免追
憲宗成化三年詔提學官躬厯各學督率教官化導諸
生
先是英宗正統六年令提調官置簿稽考生員所業
提學官所至察提調勤怠以書其稱否生員不率教
者黜退之至是令仍置簿考騐其徳行優文藝贍治
[050-26b]
事長者列上等簿或有徳行而劣於經義或有經義
而短於治事者列二等簿經義雖優治事雖長而徳
行或缺者列三等簿歲課月考循序而上非上等不
許科貢
明史選舉志曰明初優禮師儒然鉗束亦甚謹其
後教官之降黜生員之謫發皆廢格不行即卧碑
亦具文矣諸生上者中式次者廪生年久充貢或
選拔為貢生其累試不第年踰五十願告退閒者
[050-27a]
給與冠帯仍復其身有親老願告侍養者聼親終
復學其後有納粟馬捐監之例則諸生又有援例
而出學者矣提學官歲試校文之外令教官舉諸
生行優劣者一二人賞黜之以為勸懲此其大較
也
春明夢餘録曰明初重督學之選其盛時無論迨
正徳末御史蕭鳴鳯懲惡嚴雖才不貸副使魏校
敦行急受欺不悔副使李夢陽伸士節振萎習士
[050-27b]
誦義不休其後督學官稍輕柄其任者非必有卓
行實學厭士心如曩時髙者虗談沽譽劣者安禄
養交下者至開倖門聼請託不忌又巡厯二三歲
乃一至至不過浹旬月獨品所為校試一日文而
止不復闗行能考察他道藝即甄考徳行亦徒按
郡縣學官所報三等簿奬汰之不復有案質甚乃
憚巡行勞苦獨髙坐引日月至大比獨委府州縣
類考而合試之故士習刓而人騖於奔走
[050-28a]
十七年詔凡土官嫡子許入附近儒學
至世宗嘉靖二十六年命歸順土官子孫照例送學
食廪讀書神宗萬厯四年詔廣西雲南四川凡改土
為流州縣及土官地方建有學校者提學官嚴加查
核果係土著之人方准考充附學不許他處士民冐
籍濫入
世宗嘉靖十七年四月吏部尚書許讚請毁書院從之
初太祖因元之舊洪武元年立洙泗尼山二書院各
[050-28b]
設山長一人憲宗成化二十年命江西貴溪縣重建
象山書院孝宗𢎞治元年以吏部郎中周木言修江
南常熟縣學道書院武宗正徳元年江西按察司副
使邵寳奏修徳化縣濓溪書院其時各省皆有書院
弗禁也至帝十六年二月御史游居敬疏斥南京吏
部尚書湛若水倡其邪學廣收無頼私剏書院乞戒
諭以正人心帝慰留若水而令所司毁其書院至是
讃復言撫按司府多建書院聚生徒供億科擾宜
[050-29a]
撤毁詔從其言神宗萬厯十年閣臣張居正以言官
之請槩行京省查革然亦不能盡撤後復稍稍建置
其最著者京師有首善書院江南曰東林書院
孫國敉燕都遊覽志曰首善書院在宣武門内左
方天啓初都御史鄒元標副都御史馮從吾為都
人士講學之所大學士葉向髙撰碑禮部尚書董
其昌書黨禍起魏忠賢矯㫖毁天下書院搥碎碑
碣即其地開局修厯
[050-29b]
春明夢餘録曰京師有首善書院不知者統謂之
東林當日直借東林以害諸君子耳葢東林無鍚
書院名也宋儒楊時建後廢為僧寺萬厯中吏部
考功郎顧憲成罷歸即其地建龜山祠同志者為
構精舍居焉乃與行人髙攀龍等開講其中及攀
龍起為總憲疏發御史崔呈秀之贓呈秀遂父事
魏忠賢日嗾忠賢曰東林欲殺我父子既而楊漣
左光斗交章劾璫璫益信呈秀之言不虗也於是
[050-30a]
遂首毁京師書院而天下之書院俱毁矣
神宗萬厯十五年禮部言文學日弊請以所選刋布學
宫為士子式從之
明諸生應試之文通謂之舉業四書義一道二百字
以上經義一道三百字以上取書㫖明晰而已不尚
華采其後標新領異益漓厥初至是禮部言唐文初
尚靡麗而士趨浮薄宋文初尚鉤棘而人習險譎國
初舉業有用六經語者其後引左傳國語矣又引史
[050-30b]
記漢書矣史漢窮而用六子六子窮而用百家甚至
佛經道藏摘而用之流弊安窮𢎞治正徳嘉靖初年
中式文字純正典雅宜選其尤者刋布學宫俾知趨
向因取中式文字一百十餘篇奏請刋布以為準則
時方崇尚新竒厭薄先民矩矱以士子好尚為趨不
遵上指也啓禎之間文體益變以出入經史百氏為
髙而恣軼者亦多矣雖數申詭異險僻之禁勢重難
返卒不能從
[050-31a]
臣/等謹按舉業之文代聖賢立言而士人之學問
才識亦即於是乎見經史固其根柢也若如禮部
之言則將使學者屏六經左國史漢於不觀而惟
程文之是習毋怪乎坊刻盛行而學術日就於荒
陋人才日即於銷耗也
愍帝崇禎六年二月申嚴學校之制
諭曰近來士習日偷舉貢失當真才鮮少理道不張
皆由督學教諭訓導各官董率乖方培養無術盡失
[050-31b]
舊制初意以致朝廷不獲收用人之效據㑹典及提
學勅書内敦尚行誼以勵頽俗不專論文優劣開載
甚明近日通不遵行至小學諸書州縣各有社學原
欲養䝉育徳敷教儲才近亦全不講論興舉教官為
士子師長化導最親舊制甚重近皆以衰庸充數教
術全廢此尤士風不正之源今宜設法興起吏禮二
部同都察院等詳議明確以聞
禮部尚書黄汝良議曰古者家有塾黨有庠州有
[050-32a]
序國有學循序漸進無非先朂以六徳六行而後
及六藝故曰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今之教者自少
至長自長至壯所學習者皆佔畢文藝之事所經
營者皆富貴溫飽之圖一旦登第為官竟不知徳
行為何物無怪其四維不張而百事決裂也合無
勅下臣部劄行各省直學臣刋為條教頒下府縣
塾師俱籍名於官有能以孝經小學教育童䝉俾
之入孝出悌幾幾小子有造者塾師榮以衣巾其
[050-32b]
子弟敗類而不戒戢者塾師有罰教官有能以規
矩準繩表率子衿俾之飭躬勵行斌斌成人有徳
者教官注以上考其生童入試須令州縣教官各
取保結無過犯方准進埸有敗倫而失簡舉者教
官與州縣官有罰至於提學一官尤為宣上率下
機要必於文字外加意作興其諸生行誼著聞文
雖平加以優等素行薄劣文雖工黜革示懲實能
奉行勅書者查覆紀録如彰癉不明勸懲無法提
[050-33a]
學官有罰如此庶幾士風可挽夙習可祛矣
袁黄曰學校者國家所以育英才者也在内總之
以司成在外督之以憲臣可謂重其事矣然所學
者皆無用之文所謀者皆干澤之事而其應上之
虗文如經義表判論策之詞率皆掇拾緒餘畧無
心得以經義言之不攻體貼專尚浮詞逐靡鬭華
自誇髙調而凡所引用漠然不知來厯以表判言
之鈔成四六顛倒鋪填或誤記而錯用或妄用而
[050-33b]
强排以之陳情逹意開刑擬罪無一相干論者所
以發揮義理論列事情者也今則陳言塞白輳合
成文䇿者所以折經史陳世務者也今則摘定名
目鈔成活套一遇考試不對其所問而對其所不
問畧過本題含糊遷就謂之凌駕問答之體固如
是乎竊意此皆由朝廷不重教官之職故無以振
作士風葢今日教官多是歲貢挨撥而歲貢之條
凡生員一食廪惟計年之久近年滿赴選又限以
[050-34a]
資格故加意作興者少而蘇湖之風不復見也愚
按生員食廪係於憲臣之一考一時偶得豈盡賢
才奈何輕授以師儒之重任哉意欲將民間俊秀
通一經者入學試通二經者補增廣生試通三經
四經者補廪膳生試通五經者送入監一年一試
毋得弛廢如浙江一省限貢生四五十員此縣不
足足以他處如人才果乏不必求備到監當厚其
廪給仍遵太祖積分之例注官既注官仍聼科舉
[050-34b]
雖數年升轉之後亦不禁惟以非禮去官始禁之
不拘入官未入官能以五經中鄉㑹試者選府教
授其州學正縣學教諭等以通四經以下科目出
身者選為之三年政成上者補翰林次者補郎屬
又次者補有司政未成六年再考之稱職依次升
入六年未成九年再考之稱職則陟不稱職則或
黜調凡入翰林者非通五經及博雅之士不可濫
進餘通四經以下一經以上中式者不拘教職京
[050-35a]
職及雜職能復就試以五經中式亦聼偹翰林之
選兩京外藩督學之臣即於翰林差出未經差者
不得入經筵如此則教官之職重督學之選精而
人知自愛士知向風矣
十年令天下府州縣學皆設武學生員提學官一體考
取
已又申㑹典事例簿記功能有不次擢用黜退送操
奬罰激厲之法時事方棘無所益也
[050-35b]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