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三
田賦考
水利田
宋寧宗嘉定二年十一月詔浙西監司募饑民修水利
初孝宗乾道二年六月知秀州孫大雅代還言州有
柘湖澱山湖當湖陳湖支港相貫西北可入於江東
南可逹於海傍海農家作壩以却鹹潮雖利及一方
[003-1b]
而水患實害鄰郡設疏導之則又害及傍海之田若
於諸港浦置牐啓閉不惟可以洩水而旱亦獲利然
工夫稍大欲率大姓出錢下户出力於農隙修治之
於是命兩浙轉運副使姜詵與守臣視之詵尋與秀
常州平江府江隂軍條上利便詔秀州華亭縣張涇
牐并澱山東北通陂塘港淺處俟今年十一月興修
江隂軍常州蔡涇牐及申港明年春興修利港俟休
役一年興修平江府姑緩之三年三月詵使還奏開
[003-2a]
濬畢功通洩積水久浸民田露出塍岸已諭民趨時
耕種恐下户闕本良田復荒望令浙西常平司貸給
種糧又奏措置總督監修等官知江陰軍徐藏等减
磨勘年有差六年十二月監進奏院李結獻治田三
議一曰務本二曰協力三曰因時大略謂浙江低田
恃堤為固若堤㟁高厚則水不能入乞于蘓湖常秀
諸州水田塘浦要處官以錢米貸田主乘此農隙作
堰增令高濶則堤成而水不為患方此饑饉俾食其
[003-2b]
力因其所利而利之秋冬旱涸涇浜㫁流車畎修築
尤為省力詔令胡堅常相度以聞其後户部以三議
切當但工力浩瀚欲曉有田之家各依鄉原畆歩出
錢米與租田之人更相修築庶官無所費民不告勞
從之淳熙二年兩浙轉運判官陳峴言昨奉詔徧走
平江府常州江隂軍諭民併力開濬利港諸處並已
畢功始欲官給錢米歲不下數萬今皆百姓相率効
力而成詔常熟知縣劉穎特增一秩餘論賞有差光
[003-3a]
宗紹熙二年詔守令到任半年後具水源湮塞合開
修處以聞任滿日以興修水利圖進擇其勞效著明
者賞之至是復有是詔
三年七月申嚴圍田增廣之禁
先是孝宗隆興二年詔江浙水利久不講修勢家圍
田堙塞流水諸州守臣按視以聞於是湖宣秀常諸
州並乞開圍田濬溝瀆詔各委官措置淳熙十年大
理寺丞張抑言陂澤湖塘水則資之瀦洩旱則資之
[003-3b]
灌溉近者浙西豪宗毎遇旱歲占湖為田築為長堤
中植榆柳外捍茭蘆於是舊為田者始隔水之出入
蘇湖常秀昔有水患今多旱災蓋由于此乞責縣令
毋給據有圍裹者以違制論既而漕臣錢沖之請毎
圍立石以識之共一千四百八十九所令諸郡遵守
焉至帝慶元二年户部尚書袁説友等言浙西圍田
相望皆千百畆陂塘漊瀆悉為田疇有水則無地可
瀦旱則無水可戽不嚴禁之後將益甚無復稔歲矣
[003-4a]
嘉泰元年以大理寺直劉佑賢宗正寺主簿李澄措
置自淳熈十一年立石之後凡官民圍裹者盡關之
開禧二年以淮農流移無田可耕詔兩浙州縣已開
圍田許元主復圍專召淮農租種至是臣僚言豪民
巨室並縁為奸加倍圍裹又影射包占水蕩有妨農
民灌溉于是復詔浙西提舉司俟農隙開掘至八年
九月又申嚴兩浙圍田之禁焉
御史中丞簽書樞宻院事衞涇奏曰國家承平之
[003-4b]
時京師漕粟多出東南而江浙居其大半中興以
來浙西遂為畿甸尤所仰給歲獲豐穰霑及旁路
蓋平疇沃壤綿亘阡陌有江湖瀦泄之利焉大抵
二浙地勢高下相類湖高于田田又高于江海水
少則汲湖水以溉田水多則泄田水由江而入海
惟瀦泄兩得其便故無水旱之憂自紹興末年因
軍中侵奪瀕湖水蕩工力易辦創制堤埂號為壩
田民田已被其害而猶未至甚者瀦水之地尚多
[003-5a]
也隆興乾道之後豪宗大姓相繼迭出廣包强占
無歲無之陂湖之利日朘月削以臣耳目所接三
十年間昔之曰江曰湖曰草蕩者今皆田也形勢
之家其語言氣力足以凌駕官府而在位者每重
舉事而樂因循上下相蒙恬不知怪議者又曰圍
田既廣則増租亦多其於邦計不為無補殊不知
縁江並湖民間良田何啻數千百頃皆異時之無
水旱者圍田一興修築塍岸水所由出入之路頓
[003-5b]
至隔絶稍覺旱乾則占據上流獨擅灌溉之利民
田坐視無從取水逮至水溢則順流疏决復以民
田為壑圍田僥倖一稔増租有幾而常歲倍收之
田小有水旱反為荒土常賦所損可勝計哉所謂
増租又不係省額州縣得以移用徒資貪黷之吏
耳此其輕重得失又不待智者而後辨也祖宗成
憲凡諸瀦水之地衆共溉田輒許人請佃承買及
令佃買者以違制論立法之意可謂明白前者臣
[003-6a]
僚累常奏請朝廷非不施行臣姑疏其一二如諸
路有承買瀦水地者悉皆改正此紹興二十八年
指揮也凡係積水草蕩今後並不許請佃雖陳乞
撥賜亦許守臣執奏此乾道五年九月指揮也詔
兩浙漕臣及提舉常平官并逐州守臣常加覺察
如官民户及寺觀圍築田畝填塞水道具名以聞
此淳熈三年六月指揮也詔州縣輒敢給據與官
民户及寺觀買佃江湖草蕩許人户越訴重寘典
[003-6b]
憲仍委監司糾勘此又淳熈三年八月指揮也詔
浙西諸郡一應官民户田舊來圍田去處明立標
記給榜曉諭不得於標記外再有圍裹此淳熈十
一年八月指揮也其他條約未易悉數夫以陳説
之衆多立法之詳備是宜圍田之害悉絶而瀦泄
之利盡復然厯年寖久陂湖之田不止民田之被
害者滋甚其已圍者牽于姑息固不復論標記之
外増創圍裹者有之寺觀僧道尤無忌憚是豈果
[003-7a]
不可禁戢哉吏治茍簡而法令不行之過也臣伏
見乾道間孝宗宣諭輔臣曰聞浙西自有圍田即
有水患屢有人理㑹多為權勢所梗已而令漕臣
王炎相視有張子蓋圍田九千餘畝湮塞水勢立
命開掘仍戒飭不得再犯淳熙中因姚述堯言寺
僧請佃明州定海縣鳳浦沈窖兩湖八百畝可溉
田二萬六千餘畝即令仍廢為湖英斷如此誰不
悚懼乞下户都檢坐條法及累降指揮申嚴約束
[003-7b]
斷自今以後凡陂湖萆蕩並不許官民戸及寺觀
請佃圍裹如輒敢干求陳訴者具名聞奏寘之于
罪本路監司州縣常切遵守或有違戾委御史臺
彈治此亦固根本之一説也
日知録曰古先王之治地也無棄地而亦不盡地
田間之凃九軌有餘道矣遺山澤之分秋水多得
有所休息有餘水矣是以功易立而難壞年計不
足而世計有餘後之人一以急迫之心為之商鞅
[003-8a]
决裂阡陌而中原之疆理蕩然宋政和以後圍湖
占江而東南之水利亦塞于是十年之中荒恒六
七而較其所得反不及于前人矣
十七年禁侵占水利
臣僚言越之鑑湖溉田幾半㑹稽興化之木蘭陂民
田萬頃歲飲其澤今官豪侵占填淤益狹宜戒有司
每歲省視厚其瀦蓄去其壅塞母容侵占以妨灌溉
命皆次第行之
[003-8b]
時汪綱知高郵軍興化民田濵海昔時范仲淹築堰
以障㵼鹵毛澤民置石䃮函管以疏運河水勢歲久
皆壞綱增修之後知紹興府屬邑諸縣瀕海而諸暨
十六鄉瀕湖蕩濼灌溉之利甚溥勢家巨室率私植
埂㟁圍以成田湖流既東水不得去雨稍多則溢入
邑居田閭寖蕩瀕海藉塘為固堤岸易弛鹽鹵害稼
歲損動數十萬畆蠲租亦萬計以綱言詔提舉常平
司發田圍竒援巧請一切峻却而湖田始復郡備緍
[003-9a]
錢三萬專備修築而海田始固漳州倅鄭煥浚渠溉
田郡人立石刻曰鄭公渠趙師縉為漳浦令鑿西湖
築岸剏立水門時其蓄洩以溉民田週圍五百一十
五丈趙善嵩知連江縣訊知南墥水利可以溉田遂
琢石為斗門其澤甚逺民歌謡之
青田縣主簿陳耆卿疏曰天災流行國家代有於
汎濫則見其害於旱暵則見其利因汎濫而不為
旱暵備猶因噎而廢食耳十雨五風未見其害也
[003-9b]
猝有旱暵龜拆立見上之人乃始皇皇於祈禱逮
其無年則皇皇於賑恤亦已晩矣臣愚欲乞播告
外臺遴選官吏徧行根括其蕪沒不治或為大姓
所雄據者極力疏導俾還其初至於陂澤未成而
可經營沾溉者亦必廣為濬鑿以濟焦槁毋苛擾
毋具文脫遇水旱民有倚頼縱不能轉歉為豐而
利澤亦過半矣
理宗寳慶元年除嘉泰年間已開圍田租錢
[003-10a]
以税額尚存迫民自納右諫議大夫朱端常奏除之
三年詔有司興水利
紹定元年正月禁江淮州郡妄征蘆塲沙産官租
初高宗紹興二十九年既盡罷所增沙田蘆塲租孝
宗乾道元年臣僚言浙西淮東江東路沙田蘆塲宜
立租税補助軍食詔復令梁俊彦等措置二年輔臣
奏俊彦所上沙田蘆塲税或十取其一或取其二三
皆不分主客朝廷疑之六年以俊彦所括八百二十
[003-10b]
餘萬畝其間或已充已業起租及包占未起租者並
估賣立租八年詔提領官田所所催三路沙田蘆塲
租錢併歸戸部紹興二十八年置提領官田/所領沙田蘆塲不隸戸部復遣官
實江淮沙田蘆塲頃畝悉追正之至是以趙至道奏
下憲司嚴戢其弊其後嘉熈二年淮東總領呉潛言
真徐豐濠四郡沙土蘆塲田可得二十餘萬畝賣之
以贍流民以佐砦兵從之開慶元年詔給還浙西提
舉常平司歲收上亭戸沙地租二百萬永勿復徴
[003-11a]
羅大經鶴林玉露曰孝宗時近習梁俊彦請税兩
淮沙田以助軍餉上大喜付外施行葉子昻為相
奏曰沙田者乃江濵出沒之地水激於東則沙漲
於西水激於西則沙復漲於東百姓如沙漲之東
西而田焉未可以為常也且辛巳兵興兩淮之田
租並復至今未徵況沙田乎帝大悟即詔罷之子
昻退至中書令人逮俊彦至叱責曰汝言利求進
萬一淮民怨咨為國生事雖斬汝萬段豈足塞責
[003-11b]
俊彦惶汗免冠謝久乃釋之
二年詔浙西提舉司下所部州縣將修復圍田減納苗
米毋收斛面
至端平二年又詔浙西臨安平江嘉興鎮江常州安
吉守臣將未修復圍田許官民戸承佃經理寳祐元
年史館校勘黄國面對圍田自淳熈十一年識石者
當存之復圍者合權其利害輕重而為之存毁其租
或歸總所或𨽻安邊所或分𨽻諸郡帝曰安邊所田
[003-12a]
近已撥歸本所國又奏自丁未以来創圍之田始因
殿司獻草蕩任事者欲因以為利凡旱亁處悉圍之
利少害多宜開掘以通水道帝然之
淳祐十二年正月詔宰執議立方田開溝澮自近圻始
是時能興水利者淳祐二年參政程伯大命知長溪
縣黄恪截留駢木復修築營田陂長溪一縣皆藉其
水之灌溉六年制帥顔頤仲浚定海西市抵鄞桃花
渡邊六十里故河盡復廣五丈深一丈二尺灌溉田
[003-12b]
疇民䝉其利名曰顔公渠又寧德縣民以縣東山高
水急請於部作堤約水灌田縣令李澤民躬率僚佐
鳩工築之凡百丈週圍九百七十五步由是田無旱
潦之虞邑人德之號曰李公堤景定中蔡抗知蘇州
濵江湖田苦風潮害抗築長堤自府城屬崑山亘八
十里民得立塍大以為利又松溪縣人夙儀之以柯
屯之田高仰鑿山為圩通胡坑之水溉田鄉人德之
因名夙公圩至度宗時海鹽嵗為鹹害稼轉運使常
[003-13a]
楙請於朝修築新塘三千六百二十五文名海晏塘
是歲風濤大作民得奠居歲復大稔
知安慶黄幹代撫州守上奏曰陂塘之利所以灌
注田畆今江西之田瘠而多涸比年以来饑旱薦
臻大抵皆陂塘不修之故若申嚴舊法在州委通
判在縣委縣丞先於每鄉籍記陂塘之廣狹深淺
方水泉涸縮之時農事空閒之際責都保聚民浚
深其下而培築其上積水既多則雖有旱暵而未
[003-13b]
始枯竭巡行臺察課其勤惰而為之賞罰其始雖
苦勞而其終乃所以利民如此則天災不能為害
豐登可以常保而不至於上勤朝廷賑恤之勞矣
金章宗明冒五年閏十月詔郡縣有河者皆開引以溉
田既而八路提刑司雖有河者皆言不可溉惟中都
路言安肅定興二縣可引河溉田四千餘畝詔行之
先是馬諷為雄州歸信令境有河曰八尺口毎秋潦
漲溢害民田諷疏決之其患遂息傅慎微權陜西諸
[003-14a]
路轉運使復修三白龍首等渠以溉田募民屯種貸
牛及種子以濟之是時盧庸為定平令治舊堰引涇
水灌田民頼其利
六年十一月初定縣官増水田陞除制
縣官任内有能興水利田及百頃以上者陞本等首
注除穆昆所管屯田能剏增三十頃以上賞銀絹二
十兩疋其租税止從陸田
承安二年敕放白蓮潭東牐水與百姓溉田
[003-14b]
三年命勿毁高梁河閘從民灌溉
泰和三年六月遣官行視中都田禾水澤分數
八年七月詔諸路按察司規畫水田
部官謂水田之利甚大沿河通作渠如平陽掘井種
田俱可灌溉比年邳沂近河布種豆麥無水則鑿井
灌之計六百餘頃比之陸田所收數倍以此較之他
境無不可行者遂令轉運使及諸路按察司因勸農
可按問開河或掘井如何為便規畫具申以俟興作
[003-15a]
宣宗貞祐三年三月諭尚書省歲旱議弛諸處碾磑以
其水溉民田
七月又禁隨朝職官奪民碾磑以自營利
四年八月募人佃碭山諸縣陂湖
言事者程淵言碭山諸縣陂湖水至則畦為稻田水
退種麥所收倍於陸地宜募人佃之官取三之一歲
可得十萬石從之
興定五年十一月募民興河南等處水田
[003-15b]
是年五月南陽令李國瑞創開水田四百餘頃詔陞
職二等仍録其最狀徧諭諸道至冬遂議興水田省
臣奏河南郡縣多古所開水田之地收穫多於陸地
數倍敕令分治户部按行州郡有可開者誘民赴功
其租止從陸田不復添徴仍以官賞給之陜西除三
白渠設官外亦宜視例施行
臣/等謹按金史宣宗紀云是年十一月募民興南
陽水田以食貨志考之南陽水田李國瑞已於五
[003-16a]
月創開陞職不應至冬始募民興役也蓋時方徧
行諸道皆以南陽例之紀遂專指為南陽耳今從
志
元光元年正月遣户部郎中楊大有等詣京東西南三
路開水田
元制内立都水監外設各處河渠司以興舉水利修理
河堤為務
太宗十二年修三白渠
[003-16b]
京兆舊有三白渠自元伐金以来渠堰缺壞陜人雖
欲種蒔不獲水利賦税不足軍興乏用梁泰奏請修
成渠堰比之旱地其收數倍所得糧米可以供軍遂
令㤗充宣差規措三白渠使郭時中副之置河渠司
於雲陽縣
世祖中統二年六月鑿沁河渠成溉田四百六十餘所
先是元年懷孟路歲旱總管譚澄令民鑿塘造渠引
沁水以溉田教之種植地無遺利至是提舉王允中
[003-17a]
等奉詔開渠計六百七十七里經濟源河内河陽温
武渉五縣渠成甚益於民名曰廣濟次年八月廣濟
渠司言沁水渠成已騐工分水恐久遠權豪侵奪乃
下詔依本司所定水分以後諸人毋得侵奪
三年八月郭守敬請開玉泉諸水以通漕運廣濟河渠
司王允中請開邢洺等處漳滏澧河達泉以溉民田並
從之
時左丞張文謙薦守敬習水利帝召見守敬陳水利
[003-17b]
六事其一中都舊漕河東至通州引玉泉水以通舟
歲可省僦車錢六萬緡其二順德達泉引入城中分
為三渠灌城東地其三順德澧河東至古任城失其
故道沒民田千三百餘頃此水開修成河其田即可
耕種其四磁相東北滏漳二水合流處引水由滏陽
邯鄲洺州永年鷄澤合入澧河可灌田三千餘頃其
五懷孟沁河雖澆灌猶有漏堰餘水東與丹河餘水
相合引東流至武渉縣北合入御河灌田二千餘頃
[003-18a]
其六黄河自孟州西開引少分一渠經由新舊孟州
中間順河古岸下至温縣南復入大河其間亦可灌
田二千餘頃乃授守敬提舉諸路河渠而王允中亦
請開漳滏諸河遂皆從之守敬又言金時自燕京之
西麻谷村分引盧溝一支東流穿西山而出是謂金
口其水自金口以東燕京以北溉田若干頃其利不
可勝計兵興以來典守者懼有所失因以大石塞之
今若按視故跡使水得通流則上可以致西山之利
[003-18b]
下可以廣京畿之漕又言當於金口西預開減水口
西南還大河令其深廣以防漲水突入之患帝善之
臣/等謹按郭守敬議引金口水溉田而即預開減
水口者蓋渾河水性湍急夏秋霖潦多漲溢之患
也後順帝至正二年丞相托克托用參議博囉特穆
爾等議開西山金口導渾河踰京城達通州以通
漕運役丁夫數萬卒無成功時左丞許有壬爭之
甚力謂大德二年渾河水發為民害大都路都水
[003-19a]
監將金口下閉閘板五年渾河水勢浩大郭太史
又將金口以上河身用沙石雜土盡行堵閉觀此
則渾河之水固未易資以為利而守敬慮患之智
過後人遠矣
至元元年五月遣蘓爾托音郭守敬視西夏河渠俾具圖
來上
守敬以河渠副使從張文謙行省西夏先是古渠在
中興者一名唐來其長四百里一名漢延長二百五
[003-19b]
十里它州正渠十皆長二百里支渠大小六十灌田
九萬餘頃兵興以來廢壞淤淺守敬更立牐堰皆復
其舊
七年二月立司農司專掌農桑水利仍分布勸農官及
知水利者巡行郡邑
九年二月詔諸路開浚水利
是年五月敕巴圖軍於吉魯爾之地開渠耕田十四
年十二月導任河復民田三千餘頃十五年十二月
[003-20a]
導肥河入於酅淤陂盡為良田十八年二月發肅州
等處軍民鑿渠溉田二十五年正月詔中興西涼無
得沮壊河渠四月浚齊喇河以溉衮諾爾黄土山民田
二十六年七月開安山渠成二十八年都水監郭守
敬疏鑿通州至都河改引渾水灌田三十年五月以
浙西大水冒田令富家募佃人疏決水道
臣/等謹按元世祖加意農田開浚之功甚溥其時
能興水利者自郭守敬外如西夏行省郎中董文
[003-20b]
用始開唐来漢延秦家等渠墾中興西涼甘肅𤓰
沙等州之土為水田平陽路總管鄭鼎導汾水溉
民田千餘頃荆南行省亷希憲决江陵城外蓄水
得良田數萬畝為貧民業長葛令趙志以地卑濕
使為水田旱則決瀵水灌之清苑令耶律伯堅毁
世家水磑以溉民田以餘月堰水置磑事聞省部
著為定制大理等處巡行勸農使張立道以昆明
池環五百餘里夏潦暴至必冒城郭役丁夫二千
[003-21a]
人治之洩其水得良田萬餘頃衞輝守王昌齡因
清水出輝縣山陽鎮入衞河創浚溝澮溉田數百
餘頃至成宗時判温州皮元重建陰均斗門溉田
四十餘萬畝雷州守烏古孫澤教民浚故河得良
田數千頃瀕海廣㵼並為膏土皆因地制宜民獲
其利者也
三十一年八月時成宗/已即位令軍士復浚浙西太湖澱山湖
溝港
[003-21b]
平章鐵哥奏太湖澱山湖世祖時嘗役民夫二十萬
疏掘今諸河日受雨潮漸至沙漲乞即以澱山湖田
糧二萬石就募民夫四千調軍士四千依舊宋例屯
守立都水防田使司修治河渠圍田從之至大德三
年十一月又浚焉
成宗大德二年二月立浙西都水庸田司專主水利
次年十一月置浙西平江湖渠閘堰凡七十八所五
年七月浙西積雨泛溢大傷民田詔役民夫二千人
[003-22a]
疏導河道俾復其舊
後泰定帝二年六月立都水庸田使司浚呉松二江
三年正月置於松江掌江南河渠水利順帝至正十
二年添立於汴梁掌種植田稻事
六年正月築渾河堤八十里禁豪家母侵舊河令屯田
軍及民耕種
至武宗至火二年十月渾河水決沒左右二翊及後
衞屯田麥委官督工治之仁宗皇慶元年二月延佑
[003-22b]
元年六月並因水沒田禾更加修築㤗定帝㤗定三
年六月漲沒大興縣諸鄉桑棗田園次年四月發七
衞屯田軍修治焉
武宗至大初浙江行省督治田圍
行省以去歲水旱為災百姓艱食農作將興各處田
圍高下不等陂塘圍岸溝渠須依法修治遇旱則車
水灌救遇潦則洩水通流修浚之際田主出糧佃戸
出力係官圍田無力修浚者官為借貸收成日如數
[003-23a]
還官勸農官有成效者陞賞失悞者治罪其抛荒積
水之田租額無人承佃者勸諭富戸自備工本修築
塍圍聽令佃種抛荒官田止納原租初年免徴三年
後依民田輸税諸人不得爭奪并照前庸田司五等
圍岸體式以水為平田與水平者為第一等圍岸高
七尺五寸底濶一丈面濶五尺田高一尺者為第二
等圍岸高六尺五寸底濶九尺面濶四尺五寸田高
二尺者為第三等圍岸高五尺五寸底濶八尺面濶
[003-23b]
四尺田高三尺者為第四等圍岸髙四尺五寸底濶
七尺面濶三尺五寸田高四尺者為第五等止添備
水圍岸高三尺底濶六尺面濶三尺若迫近諸湖之
處自願增高者聽
臣/等謹按圍岸體式總以去水七尺五寸為主田
低則圍岸必高田高則圍岸必低第一等田與水
平故岸高七尺五寸二等田高於水一尺故岸高
六尺五寸合之則岸高於水仍是七尺五寸也三
[003-24a]
等四等亦然惟五等岸高於水僅七尺蓋田既有
四尺之高水患自少不妨少縮其制耳
右丞相哈喇哈斯行省和林浚古渠溉田數千頃
仁宗延祐六年九月浚鎮江練湖
至英宗至治三年十二月泰定帝即位復命浚之
泰定帝元年十二月浚呉松二江
浙西諸山之水受之太湖下為吳松江東滙澱山湖
以入海而潮汐来徃逆湧濁沙上湮河口宋時設撩
[003-24b]
洗軍專掌修治元既平宋軍士罷散有司不以為務
勢豪租占為蕩為田以致湮塞不通公私失利成宗
大德八年五月省臣言吳江松江實海口故道潮水
久淤凡湮塞良田百餘里況海運亦由是而出宜於
租户役萬五千人浚治歳免租人十五石仍設行都
水監以董其役從之英宗至治三年以省臣奏就委
官體究還言應開浚者常熟州九處崑山州十一處
嘉定州三十五處華亭縣九處上海縣十四處其通
[003-25a]
海大江舊有河港聨絡官民田土之間藉以灌溉者
亦須疏通以利耕種至是省臣復以為請遂於是冬
浚滌仍立牐以節水勢
臣/等謹按至元間海道千夫長任仁發上言呉松
治水之法須識潮水之背順地形之高低沙泥之
聚散隘口之緩急尋源溯流各得其當庶不徒勞
民力而享無窮之利又引宋范仲淹開浚太湖法
新導之河必設諸閘常時扄之始令潮至沙不能
[003-25b]
塞每春理其閘外之沙工減開浚數倍云云後大
德間都水庸田使瑪哈穆特嘉集義拯治呉松江
方畧皆從仁發之議又諭民於嘉定松江通海潮
等河港口築疊土壩安置透水木槽名曰水竇潮
来閉竇潮退起竇使沙不停而水常泄蓋亦置閘
之遺意也又按仁發後即為都水少監泰定三年
仁發分𣲖諸州縣所造閘嘉定州二上海縣一崇
隂海鹽州合造閘一嘉興縣一華亭縣一計工至二
[003-26a]
十六萬有餘天厯元年以無實效罷其役然是時
於呉松水利亦可謂勤矣其時知水利人自仁發
外又有張桂榮朱天祥何珍徐鑄諸人皆與謀議
而都水書吏呉執中亦得上言浙西水患元代上
下之情相達如此
三年七月修灤河
先是二年三月永平路屯田總管府言國家經費咸
出於民民之所生無過農作本屯闢田收糧以供内
[003-26b]
府之用不為不重在昔有司於馬城東北築隄以防
灤水西南連清水河至公安橋去歲霖雨水溢衝盪
皆盡田苗終歲無收方今農隙若不預修必致為害
工部移文都水監委官相視至是發軍千二百人治
之
文宗天厯二年三月修洪口渠
洪口渠引涇水入白渠自涇陽至臨潼五縣分流灌
田七萬餘頃騐田出夫自唐宋以來毎年八月一日
[003-27a]
修堰至十月放水溉田分三限以為年例北限入三/原櫟陽雲
陽中限入高陵/南限入涇陽武宗至大三年從陜西行臺御史王
承德請展修石渠至是以奉元歲旱河渠司郭嘉議
請令涇陽近限水利戸添差修築命行之
三年三月重修廣濟渠
懷慶路同知阿哈瑪特言天久亢旱夏麥枯槁秋穀種
不入土民匱於食中統間嘗開廣濟渠置河渠司遇
旱則官為騐工多寡分水灌濟源河内河陽温武陟
[003-27b]
五縣民田三千餘頃後因豪家截河起堰立碾磨壅
遏水勢又經霖雨壞渠河渠司尋亦革罷今五十餘
年舊跡可考若將舊渠開浚禁安磨碾設立牐堰旱
則放牐澆田澇則閉牐退水公私俱利從之
順帝至正十三年正月興京師水田利
㤗定帝時翰林學士虞集兼國子祭酒嘗因講罷言
京師之東瀕海數千里北極遼海南濵青齊海潮日
至淤為沃壌用浙人法築堤水為田聽富民欲得官
[003-28a]
者合其衆分授以田官定其畔以為限能以萬夫耕
者授以萬夫之田為萬夫之長千夫百夫亦如之察
其惰者而易之三年視其成以地之高下定額以次
漸征之五年有積蓄命以官就所儲給以禄十年佩
之符印後以傳子孫如軍官之法則東面民兵數萬
可以近衞京師外禦島夷逺寛東南海運以紓疲民
時説者以為一有此制則執事者必以賄成而不可
為矣事遂寢至是以右丞相托克托言京畿近水地利
[003-28b]
召江南人耕種歲可收粟麥百萬餘石不煩海運而
京師足食於是立分司農司以左丞烏古孫良楨右
丞悟良哈台兼大司農卿而托克托領大司農事西自
西山南至保定河間北至檀順州東至遷民鎮凡係
官地及元管各處屯田悉從分司農司引水立法佃
種給鈔五百萬錠以供工價牛具農器穀種之用又
以武衞所管鹽臺屯田荒閒之地及各衙門係官田
地宗仁等衞屯田禮部所轄掌薪司地土並付分司
[003-29a]
農司播種又取勘徐州汝寧南陽鄧州等處荒田并
戸絶籍沒入官者立司牧署掌分司農司耕牛中書
省又議於江浙淮東召募能種水田及修築圍堰之
人各一千名為農師教民播種降空名添設職事故
牒一十二道遣使賫徃其地有能募農民一百名者
授正九品二百名者正八品三百名者從七品即書
填流官職名給之就領管所募農夫人給鈔十錠期
年散歸從之是歳大稔
[003-29b]
十五年十二月詔凡有水田處設大兵農司招集人夫
有警乘機進討無事栽植播種凡置保定河間武清景
薊四處
二十年陜西行省修治涇渠
宋時涇陽仲山旁開鑿石渠名豐利渠世祖至元間
立屯田萬户府督治之成宗大德以後歲時葺理仁
宗延祐元年從西臺御史王琚言更開石渠五十一
丈至是左丞相帖里帖木兒復遣官修治溉農田四
[003-30a]
萬五千餘頃
明太祖初立國設營田司專掌水利
戊戌二月遷元帥康茂才為都水營田使諭之曰比
因兵亂隄防頽圮民廢耕耨故設營田司以修築隄
防專掌水利春作方興慮旱澇不時其分巡各處務
在蓄洩得宜母負付任之意
詔所在冇司民以水利條上者即陳奏
臣/等謹按此詔以通民隠而開利源即宋神宗今
[003-30b]
吏民能知土地種植之法陂塘圩垾堤堰溝洫之
利害者皆得自言之遺意也自永樂至正統如當
塗民請修慈湖和州民請修銅城閘之類史不絶
書迨景泰之世國事倥英宗復辟後事遂不見
於史冊矣
洪武元年修和州銅城堰閘周圍二百餘里
至成祖永樂初既修含山崇義堰和州民請修銅城
閘上抵巢湖下通揚子江圩㟁七十餘處其吏目張
[003-31a]
良興又言水渰麻澧二湖田五萬餘頃宜築圩埂起
桃花橋訖含山界三十里從之宣宗宣德八年又修
之
四年修興安靈渠
渠水發海陽山秦時鑿溉田萬頃馬援葺之後圯至
是始復為陡渠者三十六中有分水塘横築石埭分
南北渠埭上疊石如鱗以防衝溢二十九年以軍興
命御史嚴震直燒鑿陡澗之石以通餉道撤石増埭
[003-31b]
水迫無所洩盡趨北渠南渠淺澀而民失其利至成
祖永樂二年乃修復如舊
八年命長興侯耿炳文浚涇陽洪渠堰溉涇陽三原醴
泉高陵臨潼田二百餘里
至三十一年堰圮復命炳文修治之且浚渠十萬三
千餘丈其後宣德二年歸安知縣華嵩言涇陽洪渠
堰溉五縣田八千四百餘頃炳文前後所修已壞永
樂間老人徐齡言於朝遣官修築㑹營造不果乞專
[003-32a]
命大臣起軍夫協治從之
十七年決荆州嶽山壩以灌民田
二十四年浚定海鄞二縣東錢湖灌田數萬頃
二十七年八月遣國子監生分行天下督吏民修水利
時諭工部陂塘湖堰可蓄洩以備旱澇者皆因地勢
修治之乃分遣國子生及人材遍詣天下督修水利
凡開塘堰四萬九百八十七處
明史河渠志曰嗣後有所興築或役本境或資鄰
[003-32b]
封或支官料或採山塲或農隙鳩工或隨時集事
或遣大臣董成終明世水政屢修
成祖永樂元年四月命户部尚書夏原吉治蘓松嘉湖
水患
原吉上奏浙西諸郡蘇州松江最居下流嘉湖常三
郡土田下者少高者多環以太湖綿亘五百餘里納
杭湖宣歙諸州之水散注澱山等湖以入三頃浦
港堙塞滙流漲溢傷害苗稼拯治之法要在浚滌呉
[003-33a]
淞諸浦泄其壅遏嘉定之劉家港常熟之白茒港皆
係大川水流峻急宜浚呉淞江南北兩岸安亭等浦
港引太湖諸水入劉家白茒二港使直注江海又松
江之大盈浦大盈浦河渠/志作大黄浦乃通呉淞要衝今下流壅
塞難即疏浚旁有范家浜至黄浦口蹌浦口黄浦口/蹌浦口
河渠志作/南蹌浦口可徑達海宜浚令深濶上接大盈浦以達
湖之水此皆禹貢三江入海之跡候既開通相度
地勢各置石閘以時啓閉每歲水涸之時修築圩岸
[003-33b]
以禦暴流帝從其言明年九月畢功農田大利至十
三年從呉江縣丞李昇言又浚大湖近湖河道修蔡
涇等閘宣宗宣德六年教諭唐敏言常熟耿涇塘南
接梅里通昆承湖北達大江洪武中浚以溉田今壅
阻請疏導從之七年九月蘇州知府況鍾上言蘓松
嘉湖之地其湖有六曰太湖曰龎山曰陽城曰昆承
曰沙湖曰尚湖聨屬廣袤凡三千餘里永樂初原吉
疏浚年久淤塞一遇久雨遂成巨浸田皆没溺乞仍
[003-34a]
遣大臣督各官於農隙時發民疏浚一方永頼帝命
巡撫周忱與鍾計工力多寡難易以聞
忱久任江南事無不舉常詣松江相視水利見嘉定
上海間沿江生茂草多淤流乃浚其上流使崑山顧
浦諸所水迅流駛下壅遂盡滌暇時以匹馬徃來江
上見者不知其為巡撫也又言呉淞江畔有沙塗柴
場百五十頃水草茂盛蠱蜢多生其中請募民開墾
可以足國課消蟲災又言應天鎮江太平寧國諸府
[003-34b]
舊有石臼等湖其中溝港歲辦魚課其外平圩淺灘
聽民放牧孳畜採掘菱藕不許種耕故山溪水漲有
所宣洩近者富豪築圩田遏湖水每遇泛溢害即及
民宜悉禁革又言溧水永豐圩周圍八十餘里舊築
埂壩農甚利今頽敗請葺治時並從之
至憲宗成化十四年都御史牟俸言直𨽻蘇松與浙
西各府頻年旱澇縁周環太湖乃東南最窪地而蘇
松尤最下之衝故毎逢積雨衆水奔潰湖漲漫渰
[003-35a]
沒無際按太湖即古震澤上納嘉湖宣歙諸州之水
下通婁東呉淞三江之流東江今不復見婁淞入海
故跡具存其地勢與常熟福山白茒二塘俱能導太
湖入江海使民無墊溺而土可耕種厯代開浚具有
成法本朝亦常命官修治不得其要而濵湖豪家盡
將淤灘栽蒔為利治水官不悉利害率於泄處置石
梁壅土為道或慮盜船往來則釘木為柵以致水道
堙塞公私交病請擇大臣深知水利者專理之設提
[003-35b]
督水利分司一員隨時修理則水勢疏通東南厚利
也詔俸兼領水利聽所修築功成乃專設分司
是年修潜山懷寧等陂堰
又修高要青岐羅婆圩平遥廣濟渠築和州保大等
圩百二十餘里蓄水陡門九浚昌邑河渠五所
二年諭工部安徽蘇松浙江江西湖廣凡湖泊卑下圩
㟁傾頽亟督有司治之
是年又修泰興沿江圩岸六合𤓰歩等屯黄巖混水
[003-36a]
等十五閘六陡門香山竹徑水陂又以當塗民言慈
湖瀕江上通宣歙東抵丹陽湖西接蕪湖久雨浸滛
潮漲傷農宜遣勘修築遂從其請降是諭至四年修
築宣城十九圩豐城穆湖圩㟁溧水決圩懷寧斗潭
河彭灘圩㟁吉永劉家塘雲陂江都劉家圩港新建
石頭岡圩㟁五年又築高要銀岡金山等潰堤溉田
五百餘頃八年修丹陽練湖塘南陵野塘圩蚌蕩壩
九年修安福丁陂等塘堰安仁饒家陂夀光堤安陸
[003-36b]
京山景陵圩長洲至嘉興泄水洞百三十一處監利
車水堤四千四百餘丈髙安華陂屯陂堤築仁和黄
濠塘㟁三百餘丈孫家圍塘二十餘里浚濰縣干丹
河定襄故渠六十三里引滹沱水灌田六百餘頃又
修麗水縣通濟渠堤堰上中下三源流四十八𣲖溉
田二千餘頃十年築新㑹圩㟁二千餘丈十一年修
蕪湖陶辛政和二圩應天新河圩㟁天長福勝戚家
莊二塘十二年修鳳陽安豐塘水門十六座十三年
[003-37a]
修南京羽林右衞刁家圩屯田堤十七年浚蕭山境
内河渠四十五里溉田萬頃二十一年修嘉定抵松
江潮圮圩岸五千餘丈又修文水常稔渠灌田
宣宗宣德三年詔天下凡水利當興者有司即舉行毋
緩視
是年既修灌縣都江等堰四十四又臨海民言胡巉
諸閘瀦水灌田近年閘壞而金鼇大浦湖涞舉嶼等
河遂皆壅阻乞為開築帝曰水利急務使民自訴于
[003-37b]
朝此守令不得人爾命工部即飭郡縣秋收起工且
詔天下凡水利有司皆即興舉時巡按西江御史許
勝又言南昌瑞河兩岸低窪多良田洪武間修築圩
㟁水不為患永樂間改修近皆圮壞乞勅有司募夫
修理又中書舎人陸伯倫言常熟七浦塘東西百里
灌常熟崑山田歲租二十餘萬石乞聽民自浚之皆
詔可至四年以潜江民言蚌湖陽湖皆臨襄河水漲
岸決害荆州三衞荆門江陵諸州縣官民屯田無筭
[003-38a]
發軍民築治之福清民言光賢里官民田百餘頃障
海堤壞田久荒永樂中嘗命修治迄今未舉民不得
耕帝責有司亟治而諭尚書呉中嚴飭郡邑陂池堤
堰及時修浚慢者治以罪六年修瀏陽廣濟諸縣堤
堰七年修眉州新建通濟堰分十六渠溉田二萬五
千餘畆八年葺湖廣偏橋衞高陂石洞修安陽廣惠
等渠磁州滏陽河五𤓰濟民渠
九年毁蘇松民私築堤堰
[003-38b]
臣/等謹按宣宗一從唐敏之言再納況鍾之䇿蘇
松水利靡弗修舉而獨于私築之堤堰毅然毁之
者蓋蘇松當衆流之衝水方趨下一有壅遏則泛
濫四出故田圍圩㟁之置非其所者皆足以妨水
道也不然周忱撫蘓于兹四載矣茍非灼見其害
亦安忍去民之利乎
英宗正統五年正月令天下有司秋成時修築圩㟁疏
浚陂塘以便農作仍具數繳報俟考滿以憑黜陟
[003-39a]
先是三年疏泰興順德鄉三渠引湖溉田通潞州永
禄等渠二十八道于漳河四年寧夏巡撫金濓言鎮
有五渠資以行溉今鳴沙洲七星漢伯石灰三渠久
塞請用夫四萬疏浚溉蕪田一千三百餘頃從之至
是又命天下具報修築疏浚等數至六年築蕪湖陶
辛圩新埂又浚高郵子嬰溝減水隂洞以濟旱澇八
年修弋陽官陂三所九年浚無錫里谷諸河東南接
蘇州崑山湖塘北通揚子江西接新興河引水灌田
[003-39b]
都御史陳鎰言朝邑多沙鹻難耕縣治洛河與渭水
通請穿渠灌之詔可又開海陽縣隆津等溝引長溪
水溉田浚長樂之嚴湖及張塘等涵港以備旱溢十
二年以紹興東小江南通諸暨七十二湖西通錢塘
江久雨水溢害田發丁夫疏之十三年以雲南鄧川
州民田與大理衞屯田接壤湖畔積雨壅沙禾苗渰
沒命州衞軍民疏治十四年浚和州姥鎮河張家溝
并建閘以溉降福等七十餘圩及南京諸衞屯田時
[003-40a]
范衷知壽昌縣闢荒田二千六百畆興水利三百四
十六區
嚴訥論水利圩圖畧曰今天下以墾田當司農鉅
供者蘇松為最蘇松介在湖海厥土塗泥利害以
水圩㟁者所以隄水而田即周禮稻人匠人所掌
塗防是也田甚下濕岸則陡立如城而河流猶出
其上或咫隙莫禦而田且沒矣其田或最高去水
逺而不及溉者則又終古㵼滷惟在上下壌之間
[003-40b]
土厚水深則號膏腴以其得水蓄洩可為旱澇備
而所謂能蓄洩者以有圩㟁耳歲苦旱則河之水
續桔橰而上以入於田河不龜坼田不乏溉歲澇
則戽水出于河而㟁障之自三江道湮疏浚失宜
恒雨注積而無從尾閭也水襄于㟁寸許而膏腴
汩為巨浸不能與下濕者論良瘠惟修築之卑令
高缺令補廢令興薄令培而厚浮令杵而堅斯得
圩㟁之利矣
[003-41a]
景帝景泰四年雲南滇池造石閘
總兵官沐璘言城東有水南流源發邵甸㑹九十九
泉為一抵松花壩分為二支一繞金馬山麓入滇池
一從黑窯村流至雲澤橋亦入滇池舊於下流築堰
溉軍民田數十萬頃霖潦無所洩請令受利之家自
造石閘啓閉以時報可至英宗天順十八年又浚雲
南東西二溝自松華壩黑龍潭抵西南桞壩南村灌
田數萬頃
[003-41b]
五年疏靈寳黎園莊渠通鴻瀘澗溉田萬頃
七年浚杭州西湖
尚書孫原貞言西湖舊有二閘近皆傾圮湖遂淤塞
民田無灌溉資乞勅有司興浚禁勢豪侵占以利軍
民從之至憲宗成化十一年又浚錢塘門故渠左屬
湧金門建橋閘以蓄湖水二十年楊瑄為浙江按察
使西湖舊可溉諸縣田四十六萬頃時湮塞過半瑄
請浚之功未竟而卒孝宗𢎞治十八年又浚之
[003-42a]
英宗天順二年修彭縣萬工堰灌田千餘頃
七年十月浚涇陽縣鄭白故渠
先是五年僉事李觀言涇水出涇陽仲山谷道髙陵
至櫟陽入渭袤二百里漢開渠溉田宋元俱設官主
之今雖有瓠口鄭白二渠而堤堰摧決溝洫壅瀦民
弗䝉利是年乃命有司浚之至八年都御史項忠言
瓠口鄭白二渠引涇水溉田數萬頃至元猶溉八千
頃日久渠淺利因以廢宣德初遣官修鑿畝收三四
[003-42b]
石無何復塞渠旁之田遇旱為赤地涇陽醴泉三原
高陵皆患苦之昨請于涇水上源龍潭左側疏浚訖
舊渠口尋以照例停止今宜畢其役西安城西井泉
鹹苦飲者輒病龍首渠引水七十里修築不易且利
止及城東西南皂河去城一舎許可鑿令引水與龍
首渠㑹則居民盡利從之
憲宗成化十年廷臣㑹議江浦北城圩古溝北通滁河
浦子口城東黒水泉古溝南入大江二溝相望岡壠中
[003-43a]
截宜鑿通成河旱引澇洩從之
十二年詔河西屯田官兼理十五衞水利
至孝宗𢎞治七年浚南京天潮二河備軍衞屯田水
利正德十五年又浚滁河六合諸水以利江北屯田
二十年修嘉興等六府海田堤㟁
是時張瑄為廣東布政使修陂塘圩㟁四千六百雍
㤗知呉縣太湖漲沒田千頃作堤為民利稱雍公堤
至武宗正德時蔡德祐為山東副使分巡遼陽闢濵
[003-43b]
海圩田數萬頃稱蔡公田云
孝宗𢎞治元年許以新佃蘆洲補舊額課
奏准沿江一帶蘆洲有曾告承佃而舊額洲蕩坍塌
者即將新佃柴課依數湊補本處舊額或有新生别
洲許令撥補附近坍塌不敷之數嘉靖二十七年令
一應蘆洲除洪武永樂時賜功臣僧道者不動外餘
悉委官丈量召民承佃
春明夢餘録載計曹條議曰議者欲清南京太僕
[003-44a]
寺所𨽻草塲地六十萬頃出佃價一兩可得銀六
千萬此事之不能者也自馬草均𣲖於田畆民間
已忘其事故江北尚有名目而其田本賤值不過
數錢豈能頓増一兩江南田貴易增而竟莫可辨
析茍欲増其價必致攤𣲖是教之亂也愚以蘆洲
一項可以此意行之今沿江一帶田之利㣲洲之
利重故洲必歸于豪勢兩豪相爭累年不止祇以
不煩佃價辦課輕微而影射易滋故不惜身命而
[003-44b]
爭之耳今得為之令曰某處某洲若干畆毎畝納
價若干不論業主他户能納者聽既納之後永為
世業舊業主不得爭民縱出佃價其利尚浮於田
必争先而納舊業主家能辦者惟恐失其利亦必
競納不煩催督而可以得無限之資計蘆政分司
所轄見為畝三百三萬三千九百二十四如往年
少試于如臯等處毎畆納四五錢不等民無不樂
從則分等量入亦不下六七十萬若能命一幹官
[003-45a]
嚴為丈量度其隠弊不啻一倍上而川蜀亦可倣
行數百萬之利在一使者得人耳事集民樂又何
患焉
七年七月命工部侍郎徐貫經理蘇杭水利
明年四月告成貫上言東南財賦所出而水患為多
永樂初命夏原吉浚治以呉淞江灔沙浮蕩未克施
工逮今九十餘年港浦愈塞臣督官行視浚吳江長
橋導太湖散入澱山陽城昆承等湖泖復開吳淞江
[003-45b]
並大石趙屯等浦洩澱山湖水由呉淞江以達於海
開白茒港白魚洪鮎魚口洩昆承湖水由白茒港以
注于江開斜堰七舖鹽鐵等塘洩陽城湖水由七丫
港以達于海下流疏通不復壅塞乃開湖州之漊涇
洩西湖天目安吉諸山之水自西南入太湖開常州
之百瀆洩溧陽鎮江練湖之水自西北入太湖又開
諸陡門洩漕河之水由江隂以入于大江上流亦通
不復堙滯是役凡修浚河涇港瀆湖塘陡門堤㟁百
[003-46a]
十五道役夫二十餘萬東南水患少息至世宗嘉靖
元年蘇松水道復為勢家所據巡撫李充嗣復浚之
穿新渠巨浦支流罔不灌注詔嘉其勞賚以銀幣二
十四年呂光洵按呉復奏蘇松水利五事一曰廣疏
浚以備瀦洩三呉澤國西南受太湖諸澤水勢尤卑
東北際海岡隴之地視西南特高高苦旱卑苦澇昔
人于下流疏為塘浦導諸湖水北入江東入海又引
江潮流衍於岡隴外瀦洩有法水旱無患比来縱浦
[003-46b]
横塘多堙不治惟黄浦劉河二江頗通然太湖之水
源多勢盛二江不足以洩之岡隴支河又多壅絶無
以資灌溉於是高下俱病歲常告災宜先度要害于
澱山等茭蘆地導太湖水散入陽城昆承三等湖
又開呉松江及大石趙屯等浦洩澱山之水以達于
海浚白茒鮎魚諸口洩昆承之水以注於江開七浦
鹽鐵等塘洩陽城之水以達于江又導田間之水悉
入小浦以納大浦使流者皆有所歸瀦者皆有所洩
[003-47a]
則下流之地治而澇無所憂矣乃浚艾祁通波以溉
青浦浚顧浦呉塘以溉嘉定浚大瓦等浦以溉崑山
之東浚許浦等塘以溉常熟之北浚臧村等港以溉
金壇浚澡港等河以溉武進凡岡隴支河堙塞不治
者皆浚之深廣使復其舊則上流之地亦治而旱無
所憂矣此三呉水利之經也一曰修圩岸以固横流
蘓松常鎮東南下流而蘇松又常鎮下流易瀦難洩
雖導河浚浦引注江海而秋霖泛漲風濤相薄則河
[003-47b]
浦之水逆行田間衝齧為患宋轉運使王純臣嘗令
蘇湖作田塍禦水民甚便之司農丞郏亶亦云治河
以治田為本故老皆云前二三十年民間足食因餘
力治圩岸田益完美近皆空乏無暇修繕故田圩漸
壞歲多水災合敕所在官司專治圩岸岸高則田自
固雖有霖澇不能為害且足制諸湖之水咸歸河浦
中則不待决洩自然湍流而岡隴之地亦因江水稍
高又得畝引以資灌溉不特利于低田而已一曰復
[003-48a]
板閘以防淤澱河浦之水皆自平原流入江海水漫
潮急以故沙隨浪湧其勢易淤昔人權其便宜去江
海十里許夹流為閘隨潮啓閉以禦淤沙歲旱則長
閉以蓄其流歲澇則長啓以宣其溢所謂置閘有三
利蓋謂此也近多堙塞惟常熟福山石尚存故老以
為浦河入海之地誠皆置閘自可厯久不壅詔悉如
議三十八年巡撫翁大立又請造呉江白茒七浦等
閘從之四十二年又從給事中張憲臣言浚蘓松常
[003-48b]
嘉湖五郡支河四十五年參政凌雲翼請專設御史
督蘓松常利詔巡鹽御史兼之穆宗隆慶三年巡撫
海瑞又浚呉松江諸處神宗萬厯四年巡撫宋儀望
又請設水利僉事部議遣御史董之六年又浚長橋
黄浦等處八年設水利副使至萬厯末給事中歸子
顧言宋時呉淞江濶九里元末淤塞正統間周忱立
表江心疏而浚之崔㳟徐貫李充嗣海瑞相繼浚者
凡五迄今四十餘年廢而不講宜使江濶水駛塘浦
[003-49a]
支河分流四達疏入留中巡按薛貞復請行之下部
議而未允至熹宗天啓中巡撫周啓元復請浚呉淞
白茒莊烈帝崇禎初員外郎蔡懋德巡撫李待問皆
以為請久之巡撫張國維請疏呉江長橋七十二谼
及九里石塘諸洞御史李謨復請浚呉淞白茒俱下
部議未能行也
馮應京經世寔用編曰潘鳳梧有言水利微妙通
知者少自非殫思熟見鮮能究其源委試舉嘉湖
[003-49b]
餘可類推湖州之圩低其港常濶人憚于増外僅
修其内故水益濶易衝而湖州多淹崇挏之土高
其港常窄人憚于開外日為填出故水益窄易涸
而崇桐多乾此言蓋與光洵議互相發云
開靈州金積山河口渠灌田給軍民佃種
從巡撫王珣請也珣又言寧夏古渠三道東漢中唐
並通惟西一渠漢唐舊跡俱堙宜發卒浚鑿亦從之
時兩畿及山東河南浙江民饑兵科給事中呉世忠
[003-50a]
請興水利命議行之其後世忠為湖廣參議復上言
臣任給事中時具言水利為農田急務幸准覆行及
備員湖藩而所屬陂塘池堰堙塞如故為豪家填占
迷失者在在有之有塘寛千百餘畆無勺水可資召
里老咨問云徃時朝廷重農州縣以水利為急差官
清理歲有修築于時豪强不敢填占民以寔保結故
雖亢旱而農田有救百姓有所頼邇年州縣官惟勾
攝詞訟為急其餘塘堰冊報類非覈寔豪强填占又
[003-50b]
置不問雖奉勘合行視特科索里戸供應而去曷嘗
一至郊野見所謂隄塘渠堰為何若哉及亢旱無收
有㫖蠲免則已先期督徵入官民未沾惠而國用不
足往往又額外科征之此訟獄所以日繁而盗賊滋
有也
經世實用編曰洪武時未嘗特為農事設專官人
盡農官也以農桑責之郡縣以屯種責之衞所非
農事修舉不得注上考蓋設官分職原以為民舎
[003-51a]
此更何事哉嗣後増設府州縣勸農佐貳設屯田
水利臬臣又或特遣重臣諸牧民之長其賢者亦
或體上愛養至意不然者且見以為既有專官而
已可以弛其擔也古者天子巡狩入其疆土地闢
田野治則有慶荒蕪不治則有讓近世設按察司
察此務也分巡御史巡此務也今則徒為具文而
已旌舉守令何曽稱某守某令興過若干水利勸
過若干農桑哉此吳世忠所以痛切言之而霍韜
[003-51b]
又請以責之巡按御史也
世宗嘉靖二十五年甘肅巡撫楊博鑿龍首諸渠
至三十八年博總督宣大又請通宣大荒田水利薄
其租
時又有張岳知亷州府督民墾棄地教以桔橰運水
湯紹恩知紹興府山隂㑹稽蕭山三邑之水滙三江
口入海潮汐日至良田盡為巨浸紹興建閘三十有
八築石堤四百餘丈刻水則石間以時啓閉自是方
[003-52a]
數百里無水患徐九思治張秋河道漕河與鹽河近
而不相接漕水溢則泛濫為田患九思築減水橋于
沙灣俾二水相通漕水溢則有所洩而不侵田少則
有所限而不至於涸工成遂為水利龎嵩為應天治
中江寧縣葛仙永豐二鄉頻遭水患居民止存七户
嵩為治隄築防得田三千六百畆立惠民莊四召貧
民佃之瞿晟知廣平府鑿長渠三百里引水為四閘
得田數十萬畝至神宗萬厯時陳邦瞻為河南布政
[003-52b]
使開水田千頃陳幼學為中牟令縣有大澤積水占
膏腴地二十餘里幼學疏為河者五十七為渠者百
三十九俱引入小清河民大獲利大莊諸里多水為
築堤十三道障之
二十六年給事中陳斐請仿江南水田法開江北溝以
祛水患益歲収報可
穆宗隆慶四年左都御史葛守禮請畿内浚治溝洫以
備旱澇從之
[003-53a]
先是世宗嘉靖三年大理卿鄭岳言臣勘視陜西道
經畿内河南見太行西倚潼闗東繞懷衞北及燕冀
水皆東注南入于海盧易滹沱琉璃漳洺衞沁洛瀍
其大也宜令瀕水開田築隄鑿渠平疇無水者量浚
畎澮或為陂塘下通水泉上蓄雨潦數年之後皆為
沃壤此經國至計也又汪鋐奏興水利請勅各巡撫
都御史訪求古人已行水利遺跡嚴督司府州縣衞
所官隨宜興修必使山川原野間有溝以導水無壅
[003-53b]
遏之患冇防以止水無决壞之憂有瀦以蓄水無散
逸之虞則旱不能為灾澇不能為虐昔唐虞三代時
皆建都西北未嘗仰給東南而春秋之世如山東山
西陜西河南皆為列國之地當其時干戈俶擾一國
之賦自足以供一國之用未嘗取給于他邦良以溝
洫之制尚存故旱澇有備耳至是守禮以畿輔内地
勢窪下河道堙塞遇潦則千里為壑請倣古井田之
制浚治溝洫使旱澇有備章下有司
[003-54a]
神宗萬厯十三年三月以尚寳司少卿徐貞明督治京
畿水田
貞明為給事中時上水利議謂神京雄據上㳺兵食
宜取之畿甸今皆仰給東南軍船夫役之費常以數
石致一石東南之力竭矣又河流多變運道多梗竊
有隠憂聞陜西河南故渠廢堰在在有之山東諸泉
引之率可成田而畿輔諸郡或支河所經或澗泉自
出皆足以資灌溉北人未習水利惟苦水害不知水
[003-54b]
害未除正由水利未興也蓋水聚之則為害散之則
為利今順天真定河間諸郡桑麻之區半為沮洳由
上流十五河之外惟洩于猫兒一灣欲其不汎濫而
壅塞勢不能也今誠于上流疏渠浚溝引之灌田以
殺水勢下流多開支河以泄横流其淀之最下者留
以瀦水稍高者皆如南人築圩之制則水利興水患
亦除矣至於永平灤州抵滄州慶雲地皆萑葦土實
膏腴元虞集欲于京東濵海地築塘捍水以成稻田
[003-55a]
若仿集意招徠南人俾之耕藝北起遼海南濵青齊
皆良田也俟有成績次及河南山東陜西庶東南轉
漕可減西北儲蓄常充國計永無絀矣事下所司朝
議以水田勞民請俟異日事遂寢既而貞明以事謫
官著潞水客譚一書論水利當興者十四條至是順
天巡撫張國彦副使顧飬謙行之薊州永平豐潤玉
田皆有效于是給事中王敬民薦貞明乃進少卿賜
勅勘水利貞明因疏請郡縣有司以墾田勤惰為殿
[003-55b]
最地宜稻者以漸勸率宜黍宜粟者如故不遽責其
成召募南人給衣食農具俾以一教十能墾田百畆
以上即為世業子弟得寄籍入學其卓有明效者倣
古孝弟力田科量授鄊遂都鄙之長墾荒無力者貸
以榖秋成還官旱澇則免郡縣民壯役止三月使疏
河芟草而墾田則募專工帝悉從之乃先治京東州
邑命兼監察御史領墾田使有司撓者劾治自九月
至明年二月已墾至三萬九千餘畝又遍厯諸河窮
[003-56a]
源竟委將大行疏浚而奄人勲戚之占閒田為業者
恐水利興而已失其利為蜚語聞于帝御史王之棟
畿輔人也遂言水利必不可行且陳開滹沱不便者
十二帝入其言欲罪諸建議者大學士申時行言墾
田興利而反謂之害民為此説者其故有二北方民
游惰好閒憚于力作水田有耕耨之勞胼胝之苦不
便一也貴勢有力家侵占甚多不待耕作坐收蘆葦
薪芻之利若開墾成田歸于業戸𨽻於有司則已利
[003-56b]
盡失不便二也然以國家大計較之不便者小而便
者大惟在斟酌地勢體察人情沙鹻不必盡開黍麥
無煩改作應用夫役必官募之不拂民情不失地利
乃謀國長䇿耳于是貞明得無罪而水田事終罷
大學衍義補曰國家都于燕京師之東皆瀕大海
嘗聞閩浙人言大几瀕海之地多鹽鹵必得河水
以蕩滌之然後可以成田故為海田者必築隄㟁
以闌鹽水之入疏溝渠以導淡水之来然後田可
[003-57a]
耕也臣于京東一帶海涯雖未及行而嘗泛漳御
而下由白河以至潞渚觀其入海之水最大之處
無如直沽然其直深入海灌溉不多請于將盡之
地依禹貢逆河法截㫁河流横開長河一帶収其
流而分其水然後于沮洳盡處築為長堤隨處各
為水門以司啓閉外以截鹽水俾其不得入内以
洩淡水俾其不至漫如此則田可成矣于凡有淡
水入海所在皆依此法行之則沿海數千里無非
[003-57b]
良田非獨民資其食而官亦頼其用如此則國家
坐享富盛遠近皆有所資其為利益夫豈細哉
徐貞明潞水客談畧曰西北之地旱則赤地千里
澇則洪流萬頃惟雨暘時若庶樂歲無饑此可常
恃哉惟水利興而後旱澇有備利一中人治生必
有常稔之田以國家之全盛獨待哺于東南豈計
之得哉水利興則餘糧棲畆皆倉庾之積利二東
南轉輸其費數倍若西北有一石之入則東南省
[003-58a]
數石之輸久則蠲租之詔可下東南民力庶幾稍
甦利三西北無溝洫故河水横流而民居多沒修
復水田則可分河流殺水患利四西北地平曠㓂
騎得以長驅若溝洫盡舉則田野皆金湯利五游
民輕去鄉土易於為亂水利興則業農者依田里
而游民冇所歸利六招南人以耕西北之田則民
均而田亦均利七東南多漏役之民西北罹重徭
之苦以南賦䋣而役減北賦省而徭重也使田墾
[003-58b]
而民聚則賦增而北徭可減利八沿邊諸鎮有積
貯轉輸不煩利九天下浮户依富家為佃客者何
限募之為農而簡之為兵屯政無不舉矣利十塞
上之卒土著者少屯政舉則兵自足可以省逺募
之費甦班戍之勞停欇勾之苦利十一宗禄浩繁
勢将難繼今自中尉以下量禄定田使自食其土為
長子孫計則宗禄可減利十二修復水利則倣古
井田可限民名田而自昔養民之政漸舉可行利
[003-59a]
十三民與地均可倣古比閭族黨之制而教化漸
興風俗自美利十四也
三十年保定巡撫汪應蛟請大興水利田
初應蛟巡撫天津見葛沽白塘諸田盡為汙萊詢之
土人咸言斥鹵不可耕應蛟念地無水則鹹得水則
潤若營作水田當必有利乃募民墾田五十畆為水
田者十之四畆收至四五石田利大興至是移保定
又疏請廣興水利言臣境内諸川易水可以溉金臺
[003-59b]
滹水可以溉恒山溏水可以溉中山滏水可以溉襄
國潭水来自鄴下西門豹嘗用之瀛海當諸河下流
視江南澤國不異其他山下之泉地中之水所在而
有咸得引以溉田請通渠築防量發軍夫一凖南方
水田之法行之所部六府可得田數萬頃歲益穀千
萬石畿民從此饒裕無旱澇之患即不幸漕河有梗
亦可改折于南取糴于北工部尚書楊一魁亟稱其
議報可
[003-60a]
時御史左光斗出理屯田亦言北人不知水利一年
而地荒二年而民徙三年而地與民盡矣今欲使旱
不為災澇不為害惟有興水利一法因條上三因十
四議曰因天之時因地之利因人之情曰議浚川議
疏渠議引流議設壩議建閘議設陂議相地議築塘
議招徠議擇人議擇將議屯兵議立田設科議富民
拜爵其法昭然具備詔悉允行水利大行北人始知
藝稻
[003-60b]
愍帝崇禎二年兵部侍郎申用懋言永平灤河諸水
逶迤寛衍可疏渠以防旱潦山陂隙地便栽種宜令有
司相地察源為民興利從之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