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e0066 華嚴經合論-唐-李通玄 (master)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七十七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五之餘



「【經】佛子假使有人以億那由他佛剎碎為微塵一塵
一剎復以爾許微塵數佛剎碎為微塵如是微塵悉
置左手持以東行過爾許微塵數世界乃下一塵如
是東行盡此微塵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如
是十方所有世界若著微塵及不著者悉以集成一
佛國土寶手於汝意云何如是佛土廣大無量可思
議不答曰不也如是佛土廣大無量希有奇特不可
思議若有眾生聞此譬喻能生信解當知更為希有
奇特佛言寶手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若有善男子善
女人聞此譬喻而生信者我授彼記決定當成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獲如來無上智慧寶手設復有
人以千億佛剎微塵數如上所說廣大佛土抹為微
塵以此微塵依前譬喻一一下盡乃至集成一佛國
土復抹為塵如是次第展轉乃至經八十反如是一
切廣大佛土所有微塵菩薩業報清淨肉眼於一念
[077-0517b]
中悉能明見亦見百億廣大佛剎微塵數佛如頗棃
鏡清淨光明照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寶手如是皆是
清淨金網轉輪王甚深三昧福德善根之所成就。」


【【論】十三佛子假使有人巳下至末有二十一行經
明此清淨金網轉輪王肉眼所見境界廣大難量
分隨文釋義者於此品中十三段文約立三門一
說光明所因從何所來二蒙光觸者以何因緣三
明天鼓從何所因而能說法第一說光所因從何
所來者從如來自體性自清淨法身根本無依住
智自性清淨功德所生能成相好無所依止故名
隨好光明功德品此之光明一切眾生同共有之
為不以普賢行願助揚顯發不能顯現普賢願行
不以此光明體亦不能得成法界無眼大用是故
此經名為覺行互嚴經至此二行圓滿遂乃各各
自顯其功前品大人之相因普賢行成還令普賢
說故此品隨好光明是佛自果無作法身無依住
根本智光是佛自說但依教主以取經意舉光之
中其隨好光無量今依此品略舉其三一初舉如
來應正等覺有隨好名圓滿王者都陳根本智無
依無性而能普照自在名圓滿王別舉此光中隨
用云此隨好中出大光明名為熾盛此明隨用能
破迷惑七百萬阿僧祇光明而為眷屬者此明隨
用備根七百者都數約七菩提分息六道苦乃為
七百百者數之長也皆令發起一乘中十地道故
[077-0517c]
為此光體是佛果光光所及者皆依本故又約八
地巳前有行者開發為七百萬者萬行阿僧祇者
明光體備根徧周次舉兜率天為菩薩時放大光
明名幢王照十佛剎塵世界地獄眾生得眾苦休
息得十種眼耳鼻舌身意清淨捨地獄身生兜率
天聞天鼓音而為說法得離垢三昧登十地道此
明光照往因十信解心修力不固有因放逸生惡
道者遇光苦息三業復本此明三生成果第一生
修十信解心心不精專作諸惡業第二生惡道住
地獄中三蒙光照觸苦息生兜率天天鼓響音告
法成十地果此為三生若也於此教中依智發心
專求不懈無放逸心修方便定入佛智慧生如來
家為佛真子便名成佛如輪王第一夫人所生太
子具輪王相雖未當位是王真種體無差別如是
十住初發心菩薩創從信種修方便定自顯正智
生如來家雖未有神足通力當其佛位然其真智
慧種與佛不殊從此一生加行修治隨其正智入
變易生神通自在如人一生身語意業修有為十
善尚得生天報得天神通何況正智慧現前法身
體會無心作惡專學慈悲豈可不入變易生身也
若也直約第一義論通於生死總為變化悟智即
佛不約神通為神通是利眾生之權方便故若直
取覺義智是正覺自餘神通降生成佛總屬行收
今至此品明覺行圓滿佛前之二種光明一名圓
[077-0518a]
滿王一名光幢王者且約佛果法身根本智圓明
破惑之大用一切修道不會此根本智光無成佛
期二舉足下千輻輪光名圓滿王者明成菩薩昇
進加行之光為足表所行行故常放四十種光明
者成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地前四位也中有一
光隨於一切六道種種諸欲所樂皆令成熟乃至
阿鼻地獄受無間苦遇斯光者皆生兜率天天鼓
響音說法及以悔除諸惑得離垢三昧或得無依
智印定一光是一切六道應根起信之光餘三是
十住十行十迴向加行成十地道果滿之光為地
前三賢位是圓會悲智願行巳終十地但成此地
前十迴向之功不別有位以此但放四十光明不
放五十也無功之果是佛自位不屬行故明足下
光是表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願行之位十地約
法而成功滿前願故三右手掌中一隨好光明出
現無量自在神力者此表引接光以手是引接義
故此乃宜同一切世間三界所行方便非世間天
人及三乘所知故且舉此三種光明備世諸有巳
徧自餘廣多不論第二蒙光觸者何因緣者經意
明先世有信心故如經云汝往昔親近眾善知識
即明昔曾有信心之種雖造惡業生於地獄為有
信種光及其身苦息種存便能發意捨身生天若
無先世信種設光照身者不覺不知三明天鼓從
何所因緣而能說法如經云但以毗盧遮那三昧
[077-0518b]
力故般若波羅蜜威德力故出音聲大約三緣而
得聞之一毗盧遮那菩薩三昧之力二於無體性
三昧中有自在無作妙慧三眾生昔曾聞此無性
法身大智慧之種方堪得聞如是妙聲迷除得道
如離垢三昧者是無性妙理自體無中邊等虗空
性性自無垢具無限智慧知見自無我所須以方
便定發起方明如法慧菩薩入無量方便三昧是
也又如善財於妙峯山上得憶念一切諸佛智慧
光明者是也總是十住初心創始顯發故至此品
中不離初處滿故還向普光明殿說十信心處說
此十一品十一地及佛果之門表此意也不離一
念不隔一時而成果故方便三昧者任無作性蕩
然自定不收不攝任心自安萬惑自淨道自現爾
方可任用施為不失其理然以普賢願行方成悲
智大用無作法界緣起之門一如其上五位進修
行者是也如經云於色聲香味觸其內具有五百
煩惱其外亦有五百煩惱瞋行多者二萬一千貪
行多者二萬一千癡行多者二萬一千等分行者
二萬一千巳上都有八萬四千如色聲香味觸各
有五蘊共十使煩惱皆意根為主如是色聲香味
觸為外受想行識及意為內如因內外心境成緣
皆能成十使煩惱色聲香味觸受想行識及意能
所互參內外各十如是內外十種煩惱一一皆能
起十使煩惱即內外所緣各有五百煩惱由迷心
[077-0518c]
境內外相資由內五蘊成境因外五境所起能緣
由此內外能所二緣十使煩惱因之不息乃至八
萬四千如是十使皆因五蘊所成一一使中有百
以將十使中五蘊以五蘊成十使一一蘊中一百
五蘊中有五百以五蘊成五塵五塵中有五百以
塵蘊為內外之上共為一千配七識中有七千分
三世三七二十一當二萬一千即依貪瞋癡多者
及等分各二萬一千共為八萬四千餘如文自具
如十使中各有內外五蘊十使互參即有一百於
一百十使一一使皆有五蘊為五百由內心緣外
境互為主伴以此內外各有五百共成一千由末
那與六識相因作業有七千煩惱法如前配三七
二十一亦當二萬一千若約此品法門天鼓所說
無生理智及說悔除過惡之法甚善甚妙修道發
菩提心者可以持誦作意倣而學之以方便定慧
力勤思觀察還同此品剎那成佛於中法門融通
次第具如此品如善財童子所見善知識皆云我
巳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教我學菩
薩道者明菩提無求無修無三世故但求其行菩
提無修此隨好光明功德但與行作光明令行無
依無修作者一切發心者先修方便三昧而以顯
之從此理中方當加行是故名以果成因門以因
即果門以理智之外無別行故即理事無礙以為
進修是故但求其菩薩道即行是菩提明隨行無
[077-0519a]
得故是以發普賢行未圓滿故求菩薩道以菩提
無三世不出一剎那萬行皆圓滿故名為佛乘即
乃直論智境不分三世延促等障凡夫及三乘謂
三無數劫及無限劫是此教中智境不遷之門故
以本如是故法如是故非佛神通使然也三乘情
見謂佛神通以迷實法本來如是此普光明殿中
十一品法是都該一部及無盡古今總不移毫念
也須當如是信解修行名悟佛知見入佛知見故
當知十地及等妙二位總依十信十住十行十迴
向法則而成。】


普賢行品第三十六



【【論】將釋此品約作四門分別一釋品名目二釋品
來意三釋說教之主四隨文釋義一釋品名目者
何故名為普賢行品為明從初會菩提場如來是
佛果如十普賢菩薩并巳下菩薩神天等眾是佛
普賢行故從第二會普光明殿說不動智佛無礙
智等十智如來以成十信心明其能信自心是不
動智佛是自心之本果餘九亦然文殊師利覺首
目首等十首菩薩是自身所行普賢之行以次十
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所有十十等佛號十
十等菩薩名乃至無量佛號無量菩薩名皆是自
身自心進修佛果自普賢行直至於此普賢行品
是一箇自心佛果一箇自心普賢行至如來出現
品方明自巳佛果現理智體用方終以此出現品
[077-0519b]
中如來放眉間光灌文殊頂口中光灌普賢口令
其理智法身妙慧文殊師利共普賢菩薩自相問
答如來出現所有境界方明自身理智妙慧普賢
行海佛果進修始終圓滿付囑流通亦在出現品
內離世間品是佛果後常道無始終普賢行故法
界品是佛常道法界如以佛果後普賢行依義亦
可作利世間品是自巳道行巳滿純是利益世間
無世間可離無出世間可至故以普賢行恒利益
眾生為本故餘義至後品重明以此品通該十信
巳來至出現品一勢始終因果本末以立其品名
大約此一會十定巳來十一品經總以十定之體
通收始末不出一剎那際故此品以明佛果位內
自行普賢行滿故以立其名二釋品來意者為明
前品果極性智光明以利眾生此品明普賢行能
利物故有理智無行理智乃處俗不圓有行無理
智其行無由出俗故理行體徹方成不二自在之
門以此此品須來三釋說教之主者此品何故普
賢為能說教之主者為此品行門是普賢之行滿
故還令普賢自說明普賢是法身本智妙理之用
故二法獨行即不圓故先舉法身性智之光次說
普賢之行故四隨文釋義者於此一品經長科為
十五段。】


「【經】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復告諸菩薩大眾言佛子
如向所演此但隨眾生根器所宜略說如來少分境
[077-0519c]
界何以故諸佛世尊為諸眾生無智作惡計我我所
執著於身顛倒疑惑邪見分別與諸結縛恒共相應
隨生死流遠如來道故出興于世。」


【【論】第一爾時普賢菩薩巳下至出興于世有五行
半經明眾生去佛道遠佛乃出世前品所說略說
少分境界分隨文釋義者如向所說者言前十身
相海品及隨好光明功德品是略說少分為邪見
恒與結使繫縛恒相應故遠離如來道不云出現
若以正見何出何沒何成何壞何梵何淨若得自
心如是平等不染不淨是佛出興結縛者六處結
縛眼耳鼻舌身意邪見者所謂八邪邪念邪命邪
思邪精進邪定邪語邪業邪慧計我我所者身邊
二見是顛倒疑惑者四倒無常計常無我計我非
樂計樂不淨計淨如來為如是眾生示現出興略
說少分福德境界而實如來無出無沒唯道相應
者智境自會不於諸佛作出生滅沒之見但自以
定觀二門以治心垢身邊見謝智現相應。】


「【經】佛子我不見一法為大過失如諸菩薩於他菩薩
起瞋心者何以故佛子若諸菩薩於餘菩薩起瞋恚
心即成就百萬障門故。」


【【論】第二佛子巳下至成就百萬障門故有兩行半
經明普賢菩薩眾生有大過惡不曾見一過惡若
見一菩薩有瞋心成百萬障門分。】


「【經】何等為百萬障所謂不見菩提障不聞正法障生
[077-0520a]
不淨世界障生諸惡趣障生諸難處障多諸疾病障
多被謗毀障生頑鈍諸趣障壞失正念障闕少智慧
障眼障耳障鼻障舌障身障意障惡知識障惡伴黨
障樂習小乘障樂近凡庸障不信樂大威德人障樂
與離正見人同住障生外道家障生魔境界障離佛
正教障不見善友障善根留難障增不善法障得下
劣處障生邊地障生惡人家障生惡神中障生惡龍
惡夜叉惡乾闥婆惡阿脩羅惡迦樓羅惡緊那羅惡
摩睺羅伽惡羅剎中障不樂佛法障習童蒙法障樂
著小乘障不樂大乘障性多驚怖障心常憂惱障愛
著生死障不專佛法障不喜見聞佛自在神通障不
得菩薩諸根障不行菩薩淨行障退怯菩薩深心障
不生菩薩大願障不發一切智心障於菩薩行懈怠
障不能淨治諸業障不能攝取大福障智力不能明
利障斷於廣大智慧障不護持菩薩諸行障樂誹謗
一切智語障遠離諸佛菩提障樂住眾魔境界障不
專修佛境界障不決定發菩薩弘誓障不樂與菩薩
同住障不求菩薩善根障性多見疑障心常愚闇障
不能行菩薩平等施故起不捨障不能持如來戒故
起破戒障不能入堪忍門故起愚癡惱害瞋恚障不
能行菩薩大精進故起懈怠垢障不能得諸三昧故
起散亂障不修治般若波羅蜜故起惡慧障於處非
處中無善巧障於度眾生中無方便障於菩薩智慧
中不能觀察障於菩薩出離法中不能了知障不成
[077-0520b]
就菩薩十種廣大眼故眼如生盲障耳不聞無礙法
故口如啞羊障不具相好故鼻根破壞障不能辯了
眾生語言故成就舌根障輕賤眾生故成就身根障
心多狂亂故成就意根障不持三種律儀故成就身
業障恒起四種過失故成就語業障多生貪瞋邪見
故成就意業障賊心求法障斷絕菩薩境界障於菩
薩勇猛法中心生退怯障於菩薩出離道中心生懶
惰障於菩薩智慧光明門中心生止息障於菩薩念
力中心生劣弱障於如來教法中不能住持障於菩
薩離生道不能親近障於菩薩無失壞道不能修習
障隨順二乘正位障遠離三世諸佛菩薩種性障佛
子若菩薩於諸菩薩起一瞋心則成就如是等百萬
障門。」


【【論】第三何等為百萬障門巳下至成就如是等百
萬障門有四十四行經明舉一百箇障門以彰百
萬障門之首分巳下說一百箇障門與百萬障門
為首以防修道者於他菩薩起一念瞋心如經自
具如有修道者大須慎之如上修道創始發心非
慮亡想盡其道乃會情在想存我見求道終不相
應須依智人自摧憍慢敬心徹到方以定觀二門
決擇上二界禪聲聞外道及權教菩薩所修定慧
一一須知方識正法方始心無邪正求差別智門
以大願力長大慈悲成普賢行如作賊心求法不
善調心慠慢心增於他菩薩起一念瞋恨當入百
[077-0520c]
萬障門如經具明作惡神惡鬼等難巳得一分求
道之心助成勢力怒不可當諸有發心者應當防
之如法謙敬一心志求亦可常須誦持此普賢行
品以防三業令使應真。】


「【經】何以故佛子我不見有一法為大過惡如諸菩薩
於餘菩薩起瞋心者。」


【【論】第四何以故巳下至起瞋心者有一行半經明
都結巳上於他菩薩不起瞋心分。】


「【經】是故諸菩薩摩訶薩欲疾滿足諸菩薩行應勤修
十種法何等為十所謂心不棄捨一切眾生於諸菩
薩生如來想永不誹謗一切佛法知諸國土無有窮
盡於菩薩行深生信樂不捨平等虗空法界菩提之
心觀察菩提入如來力精勤修習無礙辯才教化眾
生無有疲厭住一切世界心無所著是為十佛子菩
薩摩訶薩安住此十法巳則能具足十種清淨何等
為十所謂通達甚深法清淨親近善知識清淨護持
諸佛法清淨了達虗空界清淨深入法界清淨觀察
無邊心清淨與一切菩薩同善根清淨不著諸劫清
淨觀察三世清淨修行一切諸佛法清淨是為十佛
子菩薩摩訶薩住此十法巳則具足十種廣大智何
等為十所謂知一切眾生心行智知一切眾生業報
智知一切佛法智知一切佛法深密理趣智知一切
陀羅尼門智知一切文字辯才智知一切眾生語言
音聲詞辯善巧智於一切世界中普現其身智於一
[077-0521a]
切眾會中普現影像智於一切受生處中具一切智
智是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十智巳則得入十
種普入何等為十所謂一切世界入一毛道一毛道
入一切世界一切眾生身入一身一身入一切眾生
身不可說劫入一念一念入不可說劫一切佛法入
一法一法入一切佛法不可說處入一處一處入不
可說處不可說根入一根一根入不可說根一切根
入非根非根入一切根一切想入一想一想入一切
想一切言音入一言音一言音入一切言音一切三
世入一世一世入一切三世是為十佛子菩薩摩訶
薩如是觀察巳則住十種勝妙心何等為十所謂住
一切世界語言非語言勝妙心住一切眾生想念無
所依止勝妙心住究竟虗空界勝妙心住無邊法界
勝妙心住一切深密佛法勝妙心住甚深無差別法
勝妙心住除滅一切疑惑勝妙心住一切世平等無
差別勝妙心住三世諸佛平等勝妙心住一切諸佛
力無畏勝妙心是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十種
勝妙心巳則得十種佛法善巧智何等為十所謂了
達甚深佛法善巧智出生廣大佛法善巧智宣說種
種佛法善巧智證入平等佛法善巧智明了差別佛
法善巧智悟解無差別佛法善巧智深入莊嚴佛法
善巧智一方便入佛法善巧智無量方便入佛法善
巧智知無邊佛法無差別善巧智以自心自力於一
切佛法不退轉善巧智是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聞
[077-0521b]
此法巳咸應發心恭敬受持。」


【【論】是故諸菩薩摩訶薩巳下至佛子菩薩摩訶薩
應發心恭敬受持有六段十法如經文義自明一
諸菩薩欲疾滿足諸菩薩行應勤修十法二則能
具足十種清淨分三則能具足十廣大智分四則
得十種普入分五則住十種勝妙心分六則得十
種善巧智分巳上有十段經文如經云知一切眾
生心行智者此名他心智以自無心自他障絕即
自心與一切眾生心一體無二以此能知一切眾
生心故以自心眾生心無二故乃至知一切佛法
深密理趣智亦爾以自心無自他心故即聖凡一
理同體聖凡一理同體即聖凡心法悉知故以聖
凡心一理故即身無內外諸見無內外見故即無
邊世界虗空界平等自心與虗空界平等即無大
小遠近中間既自心無大小遠近中間即智恒徧
滿十方世界而無往來既智恒徧滿十方世界而
無往來即能隨根對現色身自在既能隨根對現
色身自在即應根說法自在即一身多身相入自
在巳下諸自在法皆如是修行以禪定智慧力性
自融通非生滅妄想所知如是自無心無思無妄
想之正智性自徧周而無來往隨時隨根為教化
一切眾生故現作一切等眾生之事業皆無作者
無有處所任性智用故如響應聲無有處所無作
者故非往來故巳下皆准此智知之修之。】
[077-0521c]


「【經】何以故菩薩摩訶薩持此法者少作功力疾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得具足一切佛法悉與三世
諸佛法等。」


【【論】第十一何以故巳下至與三世諸佛法等有兩
行半經明聞此法勸恭敬受持以少方便速成佛
分。】


「【經】爾時佛神力故法如是故十方各有十不可說百
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世界六種震動雨出過諸
天一切華雲香雲末香雲衣蓋幢幡摩尼寶等及以
一切莊嚴具雲雨眾妓樂雲雨諸菩薩雲雨不可說
如來色相雲雨不可說讚歎如來善哉雲雨如來音
聲充滿一切法界雲雨不可說莊嚴世界雲雨不可
說增長菩提雲雨不可說光明照耀雲雨不可說神
力說法雲如此世界四天下菩提樹下菩提場菩薩
宮殿中見於如來成等正覺演說此法十方一切諸
世界中悉亦如是。」


【【論】第十二爾時佛神力故巳下至一切世界中悉
亦如是有十一行經明正法威感地六震動天興
供雲供養法分如地動興供有三義一法威感也
二諸菩薩聞法適悅三如經云法如是故經云受
持此法少作功力疾得菩提者一念無思無依智
現即菩提也。】


「【經】爾時佛神力故法如是故十方各過十不可說佛
剎微塵數世界外有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摩訶薩來
[077-0522a]
詣此土充滿十方作如是言善哉善哉佛子乃能說
此諸佛如來最大誓願授記深法佛子我等一切同
名普賢各從普勝世界普幢自在如來所來詣此土
悉以佛神力故於一切處演說此法如此眾會如是
所說一切平等無有增減我等皆承佛威佛力來此
道場為汝作證如此道場我等十佛剎微塵數菩薩
而來作證十方一切諸世界中悉亦如是。」


【【論】第十三爾時佛神力故巳下至十方一切世界
中悉亦如是有十行半經明普勝世界一切處普
賢菩薩俱來作證分如十方各過十不可說世界
佛剎微塵數世界外有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摩訶
薩來詣此土充滿十方者此即是普賢行滿故歎
言善哉善哉者歎教法難遇故佛子乃能說此諸
佛如來最大誓願受記深法者明普賢行願是理
智大悲圓滿法果行巳終故以果終是佛受記深
法故明法身智身大悲之行塵塵之內具佛普賢
無盡行故號曰甚深佛子我等一切同名普賢明
法行無二以此名同各從普勝世界普幢自在如
來所來者處道謙和名為普勝世界能破自他憍
慢及諸煩惱號之普幢幢者明心不隨境動理智
悲行重重徧周故名為普勝幢雖處生死不與染
俱名為自在此佛號世界是隨行因果之名來詣
此土者明昇進位極至此法也以佛神力故於一
切處演說此法者前明身業行周此明語業徧周
[077-0522b]
巳下如文可見。】


「【經】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以佛神力自善根力觀察
十方暨于法界欲開示菩薩行欲宣說如來菩提界
欲說大願界欲說一切世界劫數欲明諸佛隨時出
現欲說如來隨根熟眾生出現令其供養欲明如來
出世功不唐捐欲明所種善根必獲果報欲明大威
德菩薩為一切眾生現形說法令其開悟而說頌言。」


【【論】第十四爾時普賢菩薩巳下有七行經明普賢
菩薩觀眾并陳說頌之意分如經欲開示菩薩行
者普賢行是欲說如來行菩提界者法身無性根
本智是欲說大願界者是普賢發興大悲願者是
欲說一切世界劫數者如下頌中云一劫入一切
劫一切劫入一劫一念入一切劫者是欲明如來
出世功不唐捐者明應根不失時欲明所種善根
必獲果報者明佛菩薩應根眾生獲益欲明大威
德菩薩為一切眾生現形說法者明理智徧周無
來往而對現色身隨根授法巳上十事法皆巳下
頌中一一具明。】


【經】
「 汝等應歡喜
 捨離於諸蓋
 一心恭敬聽
 菩薩諸願行
 往昔諸菩薩
 最勝人師子
 如彼所修行
 我當次第說
 亦說諸劫數
 世界并諸業
 及以無等尊
 於彼而出興
 如是過去佛
 大願出于世
 云何為眾生
 滅除諸苦惱
 一切論師子
 所行相續滿
[077-0522c]
 得佛平等法
 一切智境界
 見於過去世
 一切人師子
 放大光明網
 普照十方界
 思惟發是願
 我當作世燈
 具足佛功德
 十力一切智
 一切諸眾生
 貪恚癡熾然
 我當悉救脫
 令滅惡道苦
 發如是誓願
 堅固不退轉
 具修菩薩行
 獲十無礙力
 如是誓願巳
 修行無退怯
 所作皆不虗
 說名論師子
 於一賢劫中
 千佛出于世
 彼所有普眼
 我當次第說
 如一賢劫中
 無量劫亦然
 彼未來佛行
 我當分別說
 如一佛剎種
 無量剎亦然
 未來十力尊
 諸行我今說
 諸佛次興世
 隨願隨名號
 隨彼所得記
 隨其所壽命
 隨所修正法
 專求無礙道
 隨所化眾生
 正法住於世
 隨所淨佛剎
 眾生及法輪
 演說時非時
 次第淨羣生
 隨諸眾生業
 所行及信解
 上中下不同
 化彼令修習
 入於如是智
 修其最勝行
 常作普賢業
 廣度諸眾生
 身業無障礙
 語業悉清淨
 意行亦如是
 三世靡不然
 菩薩如是行
 究竟普賢道
 出生淨智日
 普照於法界
 未來世諸劫
 國土不可說
 一念悉了知
 於彼無分別
 行者能趣入
 如是最勝地
 此諸菩薩法
 我當說少分
 智慧無邊際
 通達佛境界
[077-0523a]
 一切皆善入
 所行不退轉
 具足普賢慧
 成滿普賢願
 入於無等智
 我當說彼行
 於一微塵中
 悉見諸世界
 眾生若聞者
 迷亂心發狂
 如於一微塵
 一切塵亦然
 世界悉入中
 如是不思議
 一一塵中有
 十方三世法
 趣剎皆無量
 悉能分別知
 一一塵中有
 無量種佛剎
 種種皆無量
 於一靡不知
 法界中所有
 種種諸異相
 趣類各差別
 悉能分別知
 深入微細智
 分別諸世界
 一切劫成壞
 悉能明了說
 知諸劫脩短
 三世即一念
 眾行同不同
 悉能分別知
 深入諸世界
 廣大非廣大
 一身無量剎
 一剎無量身
 十方中所有
 異類諸世界
 廣大無量相
 一切悉能知
 一切三世中
 無量諸國土
 具足甚深智
 悉了彼成敗
 十方諸世界
 有成或有壞
 如是不可說
 賢德悉深了
 或有諸國土
 種種地嚴飾
 諸趣亦復然
 斯由業清淨
 或有諸世界
 無量種雜染
 斯由眾生感
 一切如其行
 無量無邊剎
 了知即一剎
 如是入諸剎
 其數不可知
 一切諸世界
 悉入一剎中
 世界不為一
 亦復無雜亂
 世界有仰覆
 或高或復下
 皆是眾生想
 悉能分別知
 廣博諸世界
 無量無有邊
[077-0523b]
 知種種是一
 知一是種種
 普賢諸佛子
 能以普賢智
 了知諸剎數
 其數無邊際
 知諸世界化
 剎化眾生化
 法化諸佛化
 一切皆究竟
 一切諸世界
 微細廣大剎
 種種異莊嚴
 皆由業所起
 無量諸佛子
 善學入法界
 神通力自在
 普徧於十方
 眾生數等劫
 說彼世界名
 亦不能令盡
 唯除佛開示
 世界及如來
 種種諸名號
 經於無量劫
 說之不可盡
 何況最勝智
 三世諸佛法
 從於法界生
 充滿如來地
 清淨無礙念
 無邊無礙慧
 分別說法界
 得至於彼岸
 過法諸世界
 廣大及微細
 修習所莊嚴
 一念悉能知
 其中人師子
 修佛種種行
 成於等正覺
 示現諸自在
 如是未來世
 次第無量劫
 所有人中尊
 菩薩悉能知
 所有諸行願
 所有諸境界
 如是勤修行
 於中成正覺
 亦知彼眾會
 壽命化眾生
 以此諸法門
 為眾轉法輪
 菩薩如是知
 住普賢行地
 智慧悉明了
 出生一切佛
 現在世所攝
 一切諸佛土
 深入此諸剎
 通達於法界
 彼諸世界中
 現在一切佛
 於法得自在
 言論無所礙
 亦知彼眾會
 淨土應化力
 盡無量億劫
 常思惟是事
 調御世間尊
 所有威神力
[077-0523c]
 無盡智慧藏
 一切悉能知
 出生無礙眼
 無礙耳鼻身
 無礙廣長舌
 能令眾歡喜
 最勝無礙心
 廣大普清淨
 智慧徧充滿
 悉知三世法
 善學一切化
 剎化眾生化
 世化調伏化
 究竟化彼岸
 世間種種別
 皆由於想住
 入佛方便智
 於此悉明了
 眾會不可說
 一一為現身
 悉使見如來
 度脫無邊眾
 諸佛甚深智
 如日出世間
 一切國土中
 普現無休息
 了達諸世間
 假名無有實
 眾生及世界
 如夢如光影
 於諸世間法
 不生分別見
 善離分別者
 亦不見分別
 無量無數劫
 解之即一念
 知念亦無念
 如是見世間
 無量諸國土
 一念悉超越
 經於無量劫
 不動於本處
 不可說諸劫
 即是須臾頃
 莫見脩與短
 究竟剎那法
 心住於世間
 世間住於心
 於此不妄起
 二非二分別
 眾生世界劫
 諸佛及佛法
 一切如幻化
 法界悉平等
 普於十方剎
 示現無量身
 知身從緣起
 究竟無所著
 依於無二智
 出現人師子
 不著無二法
 知無二非二
 了知諸世間
 如𦦨如光影
 如響亦如夢
 如幻如變化
 如是隨順入
 諸佛所行處
 成就普賢智
 普照深法界
 眾生剎染著
 一切皆捨離
[077-0524a]
 而興大悲心
 普淨諸世間
 菩薩常正念
 論師子妙法
 清淨如虗空
 而興大方便
 見世常迷倒
 發心咸救度
 所行皆清淨
 普徧諸法界
 諸佛及菩薩
 佛法世間法
 若見其真實
 一切無差別
 如來法身藏
 普入世間中
 雖在於世間
 於世無所著
 譬如清淨水
 影像無去來
 法身徧世間
 當知亦如是
 如是離染著
 身世皆清淨
 湛然如虗空
 一切無有生
 知身無有盡
 無生亦無滅
 非常非無常
 示現諸世間
 除滅諸邪見
 開示於正見
 法性無來去
 不著我我所
 譬如工幻師
 示現種種事
 其來無所從
 去亦無所至
 幻性非有量
 亦復非無量
 於彼大眾中
 示現量無量
 以此寂定心
 修習諸善根
 出生一切佛
 非量非無量
 有量及無量
 皆悉是妄想
 了達一切趣
 不著量無量
 諸佛甚深法
 廣大深寂滅
 甚深無量智
 知甚深諸趣
 菩薩離迷倒
 心淨常相續
 巧以神通力
 度無量眾生
 未安者令安
 安者示道場
 如是徧法界
 其心無所著
 不住於實際
 不入於涅槃
 如是徧世間
 開悟諸羣生
 法數眾生數
 了知而不著
 普雨於法雨
 充洽諸世間
 普於諸世界
 念念成正覺
[077-0524b]
 而修菩薩行
 未曾有退轉
 世間種種身
 一切悉了知
 如是知身法
 則得諸佛身
 普知諸眾生
 諸劫及諸剎
 十方無涯際
 智海無不入
 眾生身無量
 一一為現身
 佛身無有邊
 智者悉觀見
 一念之所知
 出現諸如來
 經於無量劫
 稱揚不可盡
 諸佛能現身
 處處般涅槃
 一念中無量
 舍利各差別
 如是未來世
 有求於佛果
 無量菩提心
 決定智悉知
 如是三世中
 所有諸如來
 一切悉能知
 名住普賢行
 如是分別知
 無量諸行地
 入於智慧處
 其輪不退轉
 微妙廣大智
 深入如來境
 入巳不退轉
 說名普賢慧
 一切最勝尊
 普入佛境界
 修行不退轉
 得無上菩提
 無量無邊心
 各各差別業
 皆由想積集
 平等悉了知
 染汙非染汙
 學心無學心
 不可說諸心
 念念中悉知
 了知非一二
 非染亦非淨
 亦復無雜亂
 皆從自想起
 如是悉明見
 一切諸眾生
 心想各不同
 起種種世間
 以如是方便
 修諸最勝行
 從佛法化生
 得名為普賢
 眾生皆妄起
 善惡諸趣想
 由是或生天
 或復墮地獄
 菩薩觀世間
 妄想業所起
 妄想無邊故
 世間亦無量
 一切諸國土
 想網之所現
[077-0524c]
 幻網方便故
 一念悉能入
 眼耳鼻舌身
 意根亦如是
 世間想別異
 平等皆能入
 一一眼境界
 無量眼皆入
 種種性差別
 無量不可說
 所見無差別
 亦復無雜亂
 各隨於自業
 受用其果報
 普賢力無量
 悉知彼一切
 一切眼境界
 大智悉能入
 如是諸世間
 悉能分別知
 而修一切行
 亦復無退轉
 佛說眾生說
 及以國土說
 三世如是說
 種種悉了知
 過去中未來
 未來中現在
 三世互相見
 一一皆明了
 如是無量種
 開悟諸世間
 一切智方便
 邊際不可得」



【【論】第十五正申頌意此一段頌有一百二十一行
竝一時普頌前十法明普賢行終因果理智悲願
皆圓滿故如頌中自明。】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七十七


音切





五還切


徒困切


苦穴切


涌從切


於雅切


落旱切


徒果切


巨義切


烏故切


徒浪切


巨至切


注音
[077-052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