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n0001 瑜伽師地論-唐-彌勒菩薩 (master)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二


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十三初瑜伽處出
離地第三之一


如是已說趣入地。云何出離地。嗢拕南曰。


「 若世間離欲
 如是出世間
 及此二資糧
 是名出離地」



謂若由世間道而趣離欲。若由出世道而
趣離欲。若此二道所有資糧。總略為一名
出離地。


云何名為由世間道而趣離欲。謂
如有一於下欲界觀為麁相。於初靜慮離
生喜樂。若定若生觀為靜相。彼由多住如
是觀時便於欲界而得離欲。亦能證入最
初靜慮。如是復於初靜慮上。漸次如應一
切下地觀為麁相。一切上地觀為靜相。彼
由多住如是觀時便於乃至無所有處而
得離欲。亦能證入乃至非想非非想處。


如是名為由世間道而趣離欲。除此更無
[022-0402a]
若過若增。


云何名為由出世道而趣離欲。謂如有一
親近善士。於聖法中已成聰慧。於聖法中
已得調順。於苦聖諦如實知苦。於集聖
諦如實知集。於滅聖諦如實知滅。於道
聖諦如實知道。既得成就有學智見。從此
已後漸修聖道。遍於三界見修所斷一切法
中。自能離繫自得解脫。如是便能超過三
界。如是名為由出世道而趣離欲。


云何名為二道資糧。嗢拕南曰。


「 自他圓滿善法欲
 戒根律儀食知量
 覺寤正知住善友
 聞思無障捨莊嚴」



謂若自圓滿。若他圓滿。若善法欲。若戒律儀。
若根律儀。若於食知量。若初夜後夜常勤
修習覺寤瑜伽。若正知而住。若善友性。若
聞正法若思正法。若無障礙。若修惠捨。若
沙門莊嚴。如是等法是名世間及出世間諸
離欲道趣向資糧。


當知此中若自圓滿若他圓滿若善法欲。此。


三如前修集種子諸劣緣中已辨其相。


云何戒律儀。嗢拕南曰。


「 戒律儀當知
 辨三虧滿十
 六異門三淨
 勝功德十種」



戒律儀者。謂如有一安住具戒。廣說乃至
受學學處。


云何名為安住具戒。謂於所受
學所有學處。不虧身業。不虧語業。無缺無
穿。如是名為安住具戒。云何名為善能守
護別解脫律儀。謂能守護七眾所受別解
脫律儀。即此律儀眾差別故成多律儀。今
[022-0402b]
此義中唯依苾芻律儀處。說善能守護別解
脫律儀。云何名為軌則圓滿。謂如有一或
於威儀路。或於所作事。或於善品加行處
所。成就軌則。隨順世間不越世間。隨順毘
奈耶。不越毘奈耶。云何名為於威儀路。成
就軌則。隨順世間不越世間。隨順毘奈耶。
不越毘奈耶。謂如有一於所應行於如
所行。即於此中如是而行。由是行故不為
世間之所譏毀。不為賢良正至善士。諸同
法者。諸持律者。諸學律者。之所呵責。如於
所行。於其所住所坐所臥當知亦爾。如是
名為於威儀路成就軌則。隨順世間不越
世間隨順毘奈耶不越毘奈耶。云何名為
於所作事成就軌則。隨順世間不越世
間。隨順毘奈耶不越毘奈耶。謂如有一
於其所作。若衣服事若便利事。若用水事若
楊枝事。若入聚落行乞食事。若受用事若盪
鉢事。若安置事若洗足事。若為敷設臥具等
事。即此略說。衣事鉢事復有所餘如是等
類諸所應作名所作事。如其所應於所應
作於如所作。即於此中如是而作。由是
作故不為世間之所譏毀。不為賢良正至
善士。諸同法者。諸持律者。諸學律者。之所呵
責。如是名為於所作事成就軌則。隨順世
間不越世間。隨順毘奈耶不越毘奈耶。
云何名為於諸善品加行處所成就軌則。
隨順世間不越世間。隨順毘奈耶不越
毘奈耶。謂於種種善品加行。若於正法受
持讀誦。若於尊長修和敬業參覲承事。若
[022-0402c]
於病者起慈悲心殷重供侍。若於如法宣
白加行。住慈悲心展轉與欲。若於正法請
問聽受翹勤無墮。於諸有智同梵行者。盡
其身力而修敬事。於他善品常勤讚勵。常
樂為他宣說正法。入於靜室結跏趺坐繫
念思惟。如是等類諸餘無量所修善法。皆說
名為善品加行。彼於如是隨所宣說善品
加行。如其所應於所應作於如所作。即於
此中如是而作。由是作故不為世間之所
譏毀。不為賢良正至善士。諸同法者。諸持
律者。諸學律者。之所呵責。如是名為於諸
善品加行處所。成就軌則。隨順世間不越
世間。隨順毘奈耶不越毘奈耶。若於如是
所說行相軌則差別悉皆具足。應知說名軌
則圓滿。云何名為所行圓滿。謂諸苾芻略有
五種非所行處。何等為五。一唱令家。二婬女
家。三酤酒家。四國王家。五旃荼羅羯恥那家。
若於如是如來所制非所行處能善遠離。
於餘無罪所有行處知時而行。如是名為
所行圓滿。云何名為於微小罪見大怖畏。
謂於諸小隨小學處。若有所犯可令還淨。
名微小罪。於諸學處現行毀犯。說名為罪。
既毀犯已少用功力而得還淨。說名微小。
由是因緣名微小罪。云何於中見大怖畏。
謂作是觀。勿我於此毀犯因緣無復堪能。
得所未得觸所未觸證所未證。勿我由
此近諸惡趣往諸惡趣。或當自責。或為
大師諸天有智同梵行者以法呵責。勿我由
此遍諸方維惡名惡稱惡聲惡頌遐邇流
[022-0403a]
布。彼於如是現法當來毀犯因生諸非愛
果見大怖畏。由是因緣於小隨小所有學
處。命難因緣亦不故犯。或時或處失念而
犯。尋便速疾如法發露令得還淨。如是名
為於微小罪見大怖畏。云何名為受學學
處。謂於先受別解脫戒白四羯磨。受具戒
時從戒師所得聞少分學處體性。復從親
教軌範師處。得聞所餘別解脫經。總略宣
說過於二百五十學處。皆自誓言一切當
學。復從所餘恒言議者同言議者常交往者
有親愛者聞所學處。復於半月常所宣說
別解脫經。聞所學處一切自誓皆當修學。
以於一切所應學處皆受學故。說名獲得
別解律儀。從此以後於諸學處。若已善巧便
能無犯。設有所犯尋如法悔。若諸學處未
得善巧未能曉悟。由先自誓願受持故。
得於今時求受善巧欲求曉悟。於如前
說諸所學處。從親教師或軌範師如先請
問。既得善巧及曉悟已。隨所教誨無增
無減。復能受學。又於尊重及等尊重所說學
處。若文若義能無倒受。如是名為受學學
處。如是廣辨戒律儀已。云何應知此中
略義。謂於是中世尊顯示戒蘊略義有三
種相。一者無失壞相。二者自性相。三者自性
功德相。此復云何。謂若說言安住具戒。由
此顯示尸羅律儀無失壞相。若復說言能善
守護別解律儀。由此顯示尸羅律儀自性
相。若復說言軌則所行皆悉圓滿。由此顯示
別解律儀如其所受觀他增上自性功德
[022-0403b]
相。所以者何。由他觀見如是軌則所行圓
滿。未信者信信者增長。由是發生清淨信
處。心無厭惡言不譏毀。若異於此具足尸
羅軌則所行皆圓滿者。觀他增上所有功德
勝利應無。與此相違過失應有。若復說言
於微小罪見大怖畏受學學處。由此顯示
別解律儀如其所受觀自增上自性功德相。
所以者何。雖由如是軌則所行皆悉圓滿
獲得如前觀他增上功德勝利。然由毀犯
淨戒因緣當生惡趣。或無堪能得所未
得。如前廣說。若能於彼微小罪中見大怖
畏。於先所受上品學處能正修學。由是因
緣身壞已後當生善趣。亦有堪能得所未
得。如前廣說。由是因緣說此名為別解律
儀。如其所受觀自增上功德勝利。復有異
門。謂佛世尊此中略顯三種戒性。一受持戒
性。二出離戒性。三修習戒性。謂若說言安
住具戒。由此顯示受持戒性。若復說言
能善守護別解律儀。由此顯示出離戒性。
所以者何。別解律儀所攝淨戒。當知說名
增上戒學。即依如是增上戒學。修增上心
增上慧學。由此能得一切苦盡究竟出離。
如是出離用增上戒以為前行所依止處。
是故說此別解律儀名出離戒性。若復說
言軌則所行皆悉圓滿。於微小罪見大怖
畏受學學處。由此顯示修習戒性。所以者
何。若由如是所說諸相別解律儀修習淨
戒。名善修習極善修習。如是一種尸羅律儀
現前宣說。當知六種又即如是。


尸羅律儀
[022-0403c]
由十因緣當知虧損。即此相違十因緣故當
知圓滿。云何十種虧損因緣。一者最初惡
受尸羅律儀。二者太極沈下。三者大極浮
散。四者放逸懈怠所攝。五者發起邪願。六者
軌則虧損所攝。七者淨命虧損所攝。八者墮
在二邊。九者不能出離。十者所受失壞。云
何名為最初惡受尸羅律儀。謂如有一王
所逼迫而求出家。或為狂賊之所逼迫。或
為債主之所逼迫。或為怖畏之所逼迫。或
不活畏之所逼迫而求出家。不為沙門性。
不為婆羅門性。不為自調伏。不為自寂
靜。不為自涅槃。而求出家。如是名為最初
惡受尸羅律儀。云何名為太極沈下。謂如有
一性無羞恥惡作羸劣。為性慢緩於諸學
處所作慢緩。如是名為太極沈下。云何名
為太極浮散。謂如有一堅執惡取非處惡
作。於不應作諸惡作中浪作惡作非處。於
他起輕蔑心或惱害心。於其非處強生曉
悟。如是名為太極浮散。云何放逸懈怠所
攝。謂如有一由過去世毀犯所犯。於此毀
犯由失念故。一類不能如法還淨。如由
過去。由未來世由現在世當知亦爾。謂毀
犯所犯。於此毀犯由失念故。一類不能如
法還淨。又非先時於所毀犯發起猛利無
犯樂欲。謂我定當如如所行如如所住。如是
如是行於所行。如是如是住於所住。於
所毀犯終不毀犯。由是因緣隨所行住。
如是如是毀犯所犯。由此成就前際俱行
後際俱行中際俱行先時所作及俱隨行所有
[022-0404a]
放逸。又自執取睡眠為樂偃臥為樂脇臥
為樂。性不翹勤為性懶惰不具起發。於
諸有智同梵行者。不能時時覲問供事。是
名放逸懈怠所攝。云何名為發起邪願。謂
如有一依止邪願修行梵行。言我所有若
戒若禁。若常精勤若修梵行。當得生天或
餘天處。或復愛樂利養恭敬而修梵行。謂
因此故從他希求利養恭敬。即於如是利
養恭敬深生染著。如是名為發起邪願。云
何軌則虧損所攝。謂如有一於威儀路或所
作事或諸善品加行處所所有軌則。不順世
間違越世間。不順毘奈耶違越毘奈耶。
如前廣說。是名軌則虧損所攝。云何淨命
虧損所攝。謂如有一為性大欲不知喜足
難養難滿。常以非法追求衣服飲食臥具
病緣醫藥及諸資具。不以正法。又為貪求
種種衣服飲食臥具病緣醫藥資具因緣。方
便顯己有勝功德。矯詐構集非常威儀。為
誑他故恒常詐現諸根無掉諸根無動諸
根寂靜。由是令他謂其有德。當有所施
當有所作。所謂承事供給衣服飲食臥具病
緣醫藥及諸資具。又多凶悖強口矯傲。修
飾其名執恃種姓。或求多聞或住持法。
為利養故亦復為他宣說正法。或佛所說
或弟子說。或自宣說己實有德。或少增益。
或於他前方便現相為求衣服。或求隨一
沙門資具。或為求多或求精妙。雖無匱乏
而現被服故弊衣裳。為令淨信長者居士
婆羅門等知其衣服有所匱乏。殷重承事
[022-0404b]
給施眾多上妙衣服。如為衣服。為餘隨一
沙門資生眾具亦爾。或於淨信長者居士婆
羅門所。如其所欲不得稱遂。或彼財物有
所闕乏。求不得時即便強逼。研磨麁語而
苦求索。或彼財物無所闕乏。得下劣時便
對施主。現前毀棄所得財物。如是告言。咄
哉男子。某善男子。某善女人。方汝族姓及以
財寶。極為下劣又極貧匱。而能惠施如是
如是多妙悅意資產眾具。汝望於彼族姓尊
貴財寶豐饒。何為但施如是少劣非悅意
物。彼由如是或依矯詐或邪妄語。或假現
相或苦研逼。或利求利種種狀相。而從他
所非法希求所有衣服飲食臥具病緣醫藥
諸資生具。非以正法而有所求。由非法
故說名邪命。如是名為尸羅淨命虧損所
攝。云何名為墮在二邊。謂如有一耽著受
用極樂行邊從他所得。或法非法所有衣服
飲食臥具病緣醫藥及諸資具。愛玩受用不
觀過患不知出離。是名一邊。復有一類
好求受用自苦行邊。以無量門而自煎迫
受極苦楚。謂依棘刺或依灰坌或依木
杵或依木板。或狐蹲住或狐蹲坐修斷瑜
伽。或復事火。謂乃至三承事於火。或復昇
水。謂乃至三昇上其水。或一足住隨日而
轉。或復所餘如是等類修自苦行。是第二
邊。如是名為墮在二邊。云何名為不能出
離。謂如有一或戒或禁由見執取。謂我因
此若戒若禁當得清淨解脫出離。一切外道
所有禁戒。雖善防護雖善清淨。如其清淨
[022-0404c]
不名出離。如是名為不能出離。云何名
為所受失壞。謂如有一都無羞恥不顧沙
門。毀犯淨戒習諸惡法。內懷腐敗外現
貞實。猶如淨水所生蝸牛螺音狗行。實非
沙門自稱沙門。實非梵行自稱梵行。如是
名為所受失壞。略由如是十種因緣名戒
虧損。世尊或說尸羅虧損。或時復說尸羅艱
難。當知於彼諸因緣中由二因緣。謂不能
出離。及所受失壞。由餘因緣當知唯說尸
羅虧損。


與此安立黑品因緣。相違白品所有
因緣。當知說名尸羅圓滿尸羅清淨。


有處世
尊宣說尸羅名為根本。如伽他說。


「 若善住根本
 其心便寂靜
 因聖見惡見
 相應不相應」



有處世尊宣說尸羅名莊嚴具。如伽他說。


「 苾芻苾芻尼
 戒莊嚴圓滿
 於不善能捨
 於善能修習」



有處世尊宣說尸羅名為塗香。如伽他說。


「 苾芻苾芻尼
 戒塗香圓滿
 於不善能捨
 於善能修習」



有處世尊宣說尸羅名為薰香。如伽他說。


「 阿難有香類
 順風善能薰
 逆風亦能薰
 順逆薰亦爾」



有處世尊宣說尸羅名為妙行。如伽他說。


「 身妙行能感
 可愛諸異熟
 於現法當來
 語妙行亦爾」



有處世尊宣說尸羅名為律儀。如伽他說。


「 諸有惠施主
 具戒住律儀
 有阿笈摩見
 及有果正見」


[022-0405a]


復有說言。安住具戒。善能守護別解律儀。乃
至廣說。問何緣世尊宣說尸羅名為根本。
答能建立義能任持義。是根本義。由此尸羅
建立任持一切世間及出世間。能引無罪最
勝第一快樂功德。令生令證。是故尸羅說
名根本。譬如大地建立任持一切藥草卉
木叢林令生令長。如是尸羅如前廣說。問
何緣世尊宣說尸羅名莊嚴具。答諸餘世間
耳環指環腕釧臂釧及以寶印金銀鬘等妙
莊嚴具。若有成就幼稚黑髮少年盛壯姝妙
形色而服飾之少增妙好。非有成就朽老
衰邁齒落髮白年逾八十或九十者而服飾
之當有妙好。唯除俳戲令眾歡笑。若遭
病苦財貨匱乏親戚喪亡。當爾服之亦無妙
好。戒莊嚴具於一切類於一切時若有服
者皆為妙好。是故尸羅名莊嚴具。問何緣世
尊宣說尸羅名為塗香。答由此所受清淨
無罪妙善尸羅。能正除遣一切所受惡戒為
因身心熱惱。譬如最極炎熾熱時塗以栴檀
龍腦香等一切欝蒸皆得除滅。是故尸羅說
名塗香。問何緣世尊宣說尸羅名為薰香。
答具戒士夫補特伽羅遍諸方域。妙善稱譽
聲頌普聞。譬如種種根莖香等隨風飄颺遍
諸方所悅意芬馥周流彌遠。是故尸羅名為
薰香。問何緣世尊宣說尸羅名為妙行。答
由此尸羅清淨善行。能趣妙樂往妙天趣。
向妙安隱故名妙行。問何緣世尊宣說尸
羅名為律儀。答由此尸羅清淨善法。是防
護性。是息除相。是遠離體故名律儀。


又戒
[022-0405b]
律儀有三種觀清淨因相。何等為三。一觀
身業。二觀語業。三觀意業。云何觀察如是
諸業。令戒律儀皆得清淨。謂希當造及欲
正造。身作業時如是觀察。我此身業為能
自損及以損他是不善性能生眾苦招苦異
熟。為不自損亦不損他是其善性能生諸
樂招樂異熟。如是觀已。若自了知我此身
業自損損他。是不善性能生眾苦招苦異
熟。即於此業攝斂不作亦不與便。若自了
知我此身業不損自他是其善性。餘如前
說。即於此業而不攝斂造作與便。復於過
去已造身業。亦數觀察我此身業為能自
損。餘如前說。如是觀已。若自了知我此身
業自損損他。餘如前說。便於有智同梵行
所。如實發露如法悔除。若自了知我此身
業不損自他。餘如前說。便生歡喜晝夜安
住多隨修學。如是彼於去來今世所造身業。
能善觀察能善清淨。如於身業。於其語業
當知亦爾。由過去行為緣生意。由未來行
為緣生意。由現在行為緣生意。即於此意
數數觀察我此意業。為能自損。餘如前說。
如是觀已。若自了知我此意業是其黑品即
於此業攝斂不起不與其便。若自了知我
此意業是其白品。即於此業而不斂攝發
起與便。如是於彼去來今世所起意業。能善
觀察能善清淨。所以者何。去來今世所有沙
門若婆羅門。於身語意三種業中。或已觀察
或當觀察或正觀察。或已清淨或當清淨或
正清淨。或已多住或當多住或正多住。一切
[022-0405c]
皆由如是觀察如是清淨。如佛世尊曾為
長老羅怙羅說。


「 汝今羅怙羅
 於身語意業
 應數正觀察
 念諸佛聖教
 羅怙羅汝應
 學是沙門業
 若能於此學
 唯勝善無惡」



若於如是身語意業審正思擇。我此諸業
為能自損。廣說如前。是名觀察。若於一
分攝斂不作亦不與便。廣說乃至發露悔除。
復於一分而不斂攝造作與便。廣說乃至
便生歡喜。晝夜安住多隨修學。是名清淨。


如是清淨尸羅律儀。應知有十功德勝利。
何等為十。謂諸所有具戒士夫補特伽羅。自
觀戒淨便得無悔。無悔故歡歡故生喜。
由心喜故身得輕安。身輕安故便受勝樂。
樂故心定。心得定故能如實知能如實見。
實知見故便能起厭。能起厭故便得離染。
由離染故證得解脫。得解脫故便自知見
我已解脫乃至我能於無餘依般涅槃界當
般涅槃。如是所有具戒士夫補特伽羅。尸羅
清淨增上力故獲得無悔。漸次乃至能到涅
槃。是名第一尸羅律儀功德勝利。復有所餘
具戒士夫補特伽羅。於臨終時起如是念。
我已善作身語意行。非我惡作身語意行。
乃至廣說。若有其趣作福業者作善業者
作能救濟諸怖畏者之所應往。我於斯
趣必定當往。如是獲得能往善趣。第二無
悔由無悔恨所有士夫補特伽羅。名賢善
死賢善夭逝賢善過往。是名第二尸羅律儀
[022-0406a]
功德勝利。復有所餘具戒士夫補特伽羅。遍
諸方域妙善稱譽聲頌普聞。是名第三尸羅
律儀功德勝利。復有所餘具戒士夫補特伽
羅。寢安覺安遠離一切身心熱惱。是名第四
尸羅律儀功德勝利。復有所餘具戒士夫補
特伽羅。若寢若覺諸天保護是名第五尸羅
律儀功德勝利。復有所餘具戒士夫補特伽
羅。於他凶暴不慮其惡。無諸怖畏心離
驚恐。是名第六尸羅律儀功德勝利。復有所
餘具戒士夫補特伽羅。諸憙殺者怨讎惡友
雖得其隙。亦常保護了知此是具戒士夫補
特伽羅。或為善友或住中平。是名第七尸
羅律儀功德勝利。復有所餘具戒士夫補特
伽羅。一切魍魎藥叉宅神非人之類。雖得
其便雖得其隙。而常保護。謂具尸羅增上
力故。是名第八尸羅律儀功德勝利。復有
所餘具戒士夫補特伽羅。法無艱難從他
獲得種種利養。所謂衣服飲食臥具病緣醫
藥及諸資具。由依尸羅增上因力。國王大臣
及諸黎庶饒財長者及商主等恭敬尊重。是
名第九尸羅律儀功德勝利。復有所餘具戒
士夫補特伽羅。一切所願皆得稱遂。若於欲
界願樂當生或剎帝利大族姓家或婆羅門
大族姓家或諸居士大族姓家或諸長者大族
姓家或四大王眾天或三十三天或夜摩天或
覩史多天或化樂天或他化自在天眾同分
中。由戒淨故即隨所願當得往生。若復願
樂入諸靜慮現法樂住或有色天眾同分中
若住若生。由戒淨故便得離欲所願皆遂。
[022-0406b]
若復願樂寂靜勝解。超過色定入無色定
具足安住。或無色天眾同分中當得往生。
餘如前說。若復願樂當證最極究竟涅槃。
由戒淨故便證一切究竟離欲。是名第十
尸羅律儀功德勝利。如是已說戒蘊。廣辨
戒蘊虧損。戒蘊圓滿。戒蘊異門。戒蘊觀察及
以清淨戒蘊所有功德勝利。於此宣說明了
開示一切種相最極圓滿資糧所攝尸羅律
儀。若有自愛樂沙門性婆羅門性諸善男
子。應勤修學。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