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n0001 瑜伽師地論-唐-彌勒菩薩 (master)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八


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攝事分中契經事行擇攝第一之四


復次嗢拕南曰。


「 二智并其事
 樂等行轉變
 請無請說經
 涅槃有二種」



智有二種。一者正智。二者邪智。此中正智
依有事生。邪智亦爾。雖此二智俱依有事。
然正智如實取事。邪智邪分別不如實取
事。由有正教如理作意為前行故。於所
知境正智得生。由有邪教非理作意為前
行故。於所知境邪智得生。非正智生壞所
知境。但於此境捨於邪執而起正智。如
闇中色。明燈生時不壞此色。但能照了。當
知此義亦復如是。


復次隨順樂受諸行與無常相共相應故。
若至苦位爾時說名損惱迫迮。若至不苦
不樂位。爾時方於行苦名苦迫迮。若不至
彼位。便應畢竟唯順樂受勿至餘位。又生
老等法所隨諸行皆悉是苦。彼若至疾病位。
說名損惱迫迮。若至生等苦位。名苦迫迮。
若不至彼位。於諸行中生等苦因之所隨
逐。勿至果位。又本性諸行眾緣生故。不得
自在。亦無宰主。若有宰主。彼一切行雖性
[088-0793b]
無常。應隨所樂流轉不絕或不令生。廣說
乃至於死。


復次有二種契經。一因請而說。二不因請
說。因請說者。謂若有補特伽羅由此諸行
相教而調伏者。因彼請故。為轉如是諸行
相教。不因請說者。謂若於彼多百眾中。以
無量門作美妙說。或為大師近住弟子阿難
陀等。作如是說。為令正法得久住故。


復次當知由三分故。攝受圓滿涅槃。一由
隨順教授故。二由正觀察一切行故。三
由永斷一切煩惱故。隨順教授者。謂記說
教誡神變所攝。如來隨欲記說彼心。由自
定意以三行相遍照他心。若展轉久遠滅
心。若無間滅心。若於現在所緣轉心。從定
起已隨念分別思惟定內所受他心。如
其所受即如是記。汝有如是心。謂久遠滅
者。如是意。謂無間滅者。如是識。謂現在者
此據種類不據剎那。即以如是記說神變
為依止故。於其三處而為教誡。一於行處
現前境界。開許如理作意。遮止不如理作
意。二於住處遮止不正尋思。開許正尋思。
三於止觀勤修行處。開許令斷未斷諸行。
及令煩惱永得離繫而證涅槃。如是宣說
令從三處諸隨煩惱心得清淨。謂從行處
住處依處。又正觀察過去未來現在諸行。名
正觀察。一切諸行又有三漏。三漏為先而
有欲害。欲害為先而有尋思熱惱。尋思熱
惱為先而有追求憂惱。如是一切皆永斷。
故說名永斷一切煩惱。如是安住心善解
[088-0793c]
脫無相樂住。無恐怖時於現法中名入圓
滿般涅槃數。又依三法依止自義。名住
歸依。依止他義名住洲渚。何者為三。一
依內如理作意為先法隨法行。二依佛聽聞所說正法。三依親近正法內善士。不依
親近餘正法外一切外道諸不善士。如是三
法當知顯示人中四種多所作法。謂親近善
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復由三
緣及五種相當知證得彼分涅槃。何等三
緣。一遍知苦故。二深見一切隨順苦行諸
過患故。三超過愁等一切苦故。云何五相。
一知苦種類相交涉時發生愁等。是名於
彼遍知自性。二知有種子彼法得生。是
名於彼遍知因性。三知自所行所知境界。
是名於彼遍知緣性。四隨觀執著我所及
我皆是能順眾苦諸行。是名於彼遍知行
性。五隨觀三世欲界所繫諸行過患。能斷一
切愁等諸苦。當知由此三緣五相。獲得如
是彼分涅槃。由可愛事無常轉變悲傷心
慼故。名為愁。由彼發言咨嗟歔欷故。名為
歎。因此拊膺故。名為苦。內懷冤結故。名
為憂。因茲迷亂故。名為惱。又以喪失財
寶無病親戚等事隨一現前創生憂惱。說名
為愁。由依此故次乃發言哀吟悲冤。舉
身煩熱名歎。苦位過此愁歎。身煩熱已內
燒外靜心猶未平。說名憂位。過初日已或
二三五十日夜月由彼因緣意尚未寧。說名
為惱。


復次嗢拕南曰。
[088-0794a]


「 諍芽=互【三】【宮】芽=互【宋】【元】【明】【宮】芽芽見大染
 一趣學四怖
 善說惡說中
 宿住念差別」



由四因緣如來不與世間迷執共為怨諍。
然彼世間起邪分別謂為怨諍。何等為四。
一者宣說道理義故。二者宣說真實義故。
三者宣說利益義故。四者有時隨世轉故。
此中如來依四道理宣說正法如前。所謂
觀待道理。作用道理。因成道理。法爾道理。由
此如來名法語者。如來終不故往他所求
興諍事。所以者何。由諸世間違返他義謂
為自義故興諍論。如來乃以一切他義即
為自義故。無所諍。唯除哀愍令其得義
故。往他所為說正法。而諸邪執愚癡世間
顛倒妄謂自義我義。而有差別故。興我
諍。由此因緣當知如來名道理語者。又復
如來名真實語者。謂若世間諸聰敏者共許
為有。如來於彼亦說為有。謂一切行皆是無
常。若於世間諸聰敏者共許為無。如來於
彼亦說為無。謂一切行皆是常住。又復如來
名利益語者。謂諸世間有盲冥者。自於世
法不能了知。如來於彼自現等覺而為開
闡。又復如來或時隨順世間而轉。謂阿死羅
摩登祇等依少事業以自存活。然諸世人為
彼假立大富大財大食名想。如彼世人假
立名想。如來隨彼亦如是說。又如一事於
一國土假立名想。於餘國土即於此事立
餘名想。如來隨彼亦如是說。若懷怨諍而
興怨諍。則不得名道理語者。真實語者。利
益語者。隨世轉者。由具如是四種因緣。是
[088-0794b]
故當知如來無諍。又佛世尊自然觀察所應
作義。雖無請問而自宣揚現等覺法。能以
稱當名句文身。施設建立諸法差別。廣說
如前攝異門分。如是當知乃至說名平等
開示。


復次一因二緣令後有芽當得生長。謂五
品行中煩惱種子所隨逐識。說名為因。與
因相似四種識住。說名為緣。又由憙貪滋
潤其識。令於彼彼當受生處結生相續。感
薩迦耶。亦名為緣。此中有一由四識住攝
受所依由憙貪故。於現法中新新造集及
以增長。彼於後時成阿羅漢。令識種子悉
皆腐敗。一切有芽永不得生。又復有一具
一切縛。勤修正行欣樂涅槃。遍於一切諸
受生處。起厭逆想。彼具縛故種子不壞。識
住和合。然於諸有起厭逆想故無憙貪。彼
由如是修正行故。於現法中堪般涅槃。其
後有芽亦不得生。又復有一住於學地
得不還果。唯有非想非非想處諸行為餘。
於有頂定具足安住。彼識種子猶未一切悉
皆滅盡。然於識住能遍了知能遍通達。彼
由忘念增上力故。上地貪愛猶殘少分。是
不還者。當來下地一切有芽不復更生。與
此相違當知一切諸後有芽皆得生長。


復次雜染有二。一見雜染。二餘煩惱雜染。
見雜染者。謂於諸行計我我所邪執而轉
薩迦耶見。由此見故或執諸行以為實我。
或執諸行為實我所。復有所餘。此為根本
諸外見趣其餘貪等所有煩惱。當知是名第
[088-0794c]
二雜染。又見雜染得解脫時。亦能於餘畢
竟解脫。非餘雜染得解脫時即能解脫諸
見雜染。所以者何。由生此者依世間道。乃
至能離無所有處所有貪欲。於諸下地其餘
煩惱心得解脫。而未能脫薩迦耶見。由此
見故。於下上地所有諸行和雜自體。不觀
差別。總計為我。或計我所。由此因緣雖
昇有頂。而復退還。若於如是一切自體。遍
知為苦。由出世道先斷一切薩迦耶見。後
能永斷所餘煩惱。由此因緣無復退轉。是
故當知唯見雜染是大雜染。


復次應知由三
種相道名一趣。謂於異生地以五行相。觀
察諸行五處差別。即此觀察於二時中修治
令淨。謂於行向學地及無學地。云何名為
五種行相觀察諸行。一者觀察諸行自性。二
者觀察諸行因緣。三者觀察雜染因緣。四
者觀察清淨因緣。五者觀察清淨。


復次應知於異生位先於五處得善巧已
後。於學位即於如是五種處所。更以五種
差別行相審諦觀察。能令獲得速疾通慧。
何等名為五種行相。謂觀察諸行。諸行因
緣。雜染因緣。清淨因緣。滅寂靜故。趣向清
淨道出離故。諸行種種眾多性故。各自種子
所生起故。各待餘緣所生起故。


復次應知由四因緣。於二處所發生恐怖
能為障礙。何等為四。一者若於此位生起。
二者若依此法生起。三者若彼如是生起。
四者若彼行相生起。位生起者。謂於非聖
位中。生起於諸聖諦。未得善巧。又此非聖
[088-0795a]
於五處所亦未善巧。依生起者。謂於諸行
起邪行相。計我我所薩迦耶見為依生起。
如是生起者。謂由二種諸行變壞差別生
起。一由異緣所變壞故。二由自心起邪分
別而變壞故。行相生起者。謂於所愛慮恐
未來當變壞故。生恐怖行相。於正變壞
生損惱行相。即於所愛已變壞中。欣彼重
生起顧戀行相。又於涅槃分別自體永變
壞故。起怖畏行相。如是行相差別轉時。於
愛樂聖教及愛樂涅槃。能為障礙。又由二
種門於所緣境自所行處。我我所執差別而
轉。謂推求故。及領受故。即見及受。


復次由三種相。善說法者惡說法者。於等事
中宿住隨念。當知染淨有其差別。何等為
三。謂惡說法者宿住隨念。於彼諸行自相
共相不如實知。便於諸行或全計常。或一
分常或計非常。或計無因。善說法者宿住隨
念。如實知故無邪分別。是名第一二念差
別。又惡說法者。隨依何定發宿住念。不
能如實了知是苦。便生愛味。由愛味故。
於過去行深生顧戀。於未來行深生欣樂。
於現在行不能修行厭離欲滅。善說法者。
當知一切與彼相違。是名第二二念差別。
又惡說法者。如是邪行四種雜染所雜染
故。能感後有。何等名為四種雜染。一業雜
染。二見我慢纏雜染。三愛纏雜染。四彼隨眠
雜染。若諸新業造作增長。若諸故業數數觸
已而不變吐。是名業雜染。若於諸行邪分
別起薩迦耶見。於他有情以諸沙門婆羅
[088-0795b]
門等與己挍量。謂自為勝或等或劣。是名
見我慢纏雜染。於內於外所起貪欲。於愛
行中應知其相。是名愛纏雜染。於相續中
見我慢愛三品麁重常所隨逐。是名彼隨眠
雜染。如是四種總攝為二。謂業煩惱。煩惱
復二。纏及隨眠。於諸行中先起邪執後生
貪著。由此二種增上力故。雖復有餘煩惱
雜染。而但取此。爾所煩惱於諸行中不挍
量他。自起邪執。說名為見。挍量於他。說名
我慢。如是邪執是無明品。由此為先發起
貪著。名為愛品。由此二種根本煩惱。於生
死中流轉不絕。若善說法毘奈耶中正修行
者。能斷如是四種雜染。於現法中能般涅
槃。又由此故能住究竟圓滿涅槃。若不爾
者尚不能住彼分涅槃。何況究竟。是名第
三二念差別。又於此中見及我慢。說名高
視。愛說名烟。何以故。於諸行中為見我慢
所覆障者。不如實知其性弊劣諸行體相。
於人天身及彼眾具。謂為高勝。是故彼二說
名高視。愛猶如烟令心擾亂不得安隱。是
故名烟。


復次嗢拕南曰。


「 無厭患無欲
 無亂問記相
 障希奇無因
 毀純染俱後」



有二信者。而非稱當信者所作。何等為二。
一在家信者。信有涅槃及一切行是無常
性。然於諸行不觀過患不厭離住。不知
出離而受用之。二捨離家法趣於非家有
淨信者。彼於涅槃不能安住猛利樂欲。
[088-0795c]
不用此欲為所依止。常勤修習所有善法。
於現法中不般涅槃。與此相違應知稱當
信者所作。


復次於內法中略有二種具聰明者。若有
淨信或諸外道來請問時能無亂記。謂依中
道。於諸行中問生滅時。不增有情不減
實事。唯於諸行安立生滅不亂而記。若立
有情有生有滅。是名一邊。謂增益邊。若立
生滅都無所有。是第二邊。謂損減邊。唯於
諸行安立生滅。是名中道遠離二邊。是故
若能如是記別。為善記別。如來所讚。或復
有言。何因緣故乃於沙門喬答摩所修習
梵行。若得此問應如前說。遠離增益損
減二邊。依中道記名不亂記。若謂有情修
習染淨。是名一邊。謂增益邊。若謂一切都
無修習。是第二邊。謂損減邊。若為諸行厭
離欲滅而修習者。是名中道遠離二邊。是
故此記名不亂記。名為善記。當知此記諸
佛所讚。


復次法有二種。一者有為。二者無為。此中有
為是無常性。三有為相施設可得。一生。二
滅。三住異性。如是三相依二種行流轉安
立。一依生身展轉流轉。二依剎那展轉流
轉。依初流轉者。謂於彼彼有情眾同分中。
初生名生。終沒名滅。於二中間嬰孩等位
立住異性。乃至壽住說名為住。諸位後後轉
變差別。名住異性。依後流轉者。謂彼諸行
剎那剎那新新而生。說名為生。生剎那後不
住名滅。唯生剎那住故名住。異性有二。一
[088-0796a]
異性異性。二轉變異性。異性異性者。謂諸行
相似相續而轉。轉變異性者。謂不相似相續
而轉。非此異性離住相外別體可得。是故
二種總攝為一。施設一相。與此相違應知
常住無為三相。


復次應知修集涅槃資糧略有三障。一者
依廣事業財寶具足多行放逸。二者無善
知識方便曉喻。三者未聞正法未得正法。
忽遇死緣非時夭沒。與此相違當知無障。
亦有三種。又諸聖者將欲終時。略有二種聖
者之相。謂臨終時諸根澄淨蒙佛所記。由
三種相佛為過世一切聖者記別。聖性種
性。滿故但記物類。我已了知法及隨法者。
法謂正見前行聖道言。隨法者。謂依彼法
聽聞他音如理作意。又我未曾惱亂正法
所依處者。謂為此義如來告命。及為此義
有所宣說。乃至為令諸漏永盡。彼由此故
已得盡漏。


復次諸佛如來略有二種甚希奇
法。謂未信者令信。已信者令增長。速於聖
教令得悟入。謂大師相。或法教相。或已證
得第一德相。普於十方美妙聲稱廣大讚
頌無不遍滿。又能除遣說無因論及惡因
論。攝受一切說正因論。所以者何。說無因
論及惡因論。尚非欲往人天善趣及樂解
脫諸聰慧者勝解依處。況是其餘。當所趣
入說正因論。當知其相與彼相違。大師相
者。謂薄伽梵是真如來應正等覺乃至世尊。
廣釋如前攝異門分。法教相者。謂說正法
初中後善。乃至廣說。當知亦如攝異門分。
[088-0796b]
證得第一德相者。謂於一切此世他世自
然通達。現等正覺。乃至廣說。此中欲界說名
此世。色無色界名為他世。現在過去二世別
故。當知是名第二差別。不由師故說名自
然。六種通慧現所得故。名為作證。於諸有
情最第一故。說名圓滿。此第一性自然知
故。顯示他故說名開示。


復次由二種相。無因論者。於諸行中執無
因轉。謂於諸行生起因緣滅盡因緣。不了
知故。由此生故彼諸行生。由此滅故彼諸
行滅。於此二事不能證得。又不證得諸行
性相。起如是見。立如是論。有者定有。無者
定無。無不可生。有不可滅。即此論者於三
位中現可證得諸行生滅一切世間共所
了達麁淺現量毀謗違逆。何以故。現見彼
彼若剎帝利或婆羅門吠舍等家所有男女和
合因緣。或過八月或九月已便生男女。如
是生已或有一類。當於爾時壽盡中夭。
復有一類乃至住壽存活支持。或苦或樂或
非苦樂受位差別心諸心法。皆是新新而非
古古。


復次略有二種自讚毀他。謂唯語言及說法
正行。若唯語言而自稱讚毀呰他者。彼但
由於非善士法纏擾其心。是名自毀。非勝
賢善。若由說法行正行者。雖無讚毀而
是真實自讚毀他。又諸如來宣說正法。速
能壞滅二種無智。謂聞不正法生勝解等。
長時積習堅固無智及非久習近生無智。復
由俱生不能了知往善趣道。亦不了知
[088-0796c]
能往現法涅槃道故。


復次當知十一種相總攝諸行立為行聚。
應知聚義是其蘊義。又由一向雜染因緣增
上力故。建立取蘊。當知取蘊唯是有漏。又
由雜染清淨因緣二增上力。建立總蘊。當
知此蘊通漏無漏。又由三相於諸行中煩
惱生起。謂所依故。所緣故。助伴故。


復次嗢拕南曰。


「 少欲自性等記三
 似正法疑癡處所
 不記變壞大師記
 三見滿外愚相等」



由三種相如來心入少欲住中。一由爾時
化事究竟。為欲安住現法樂住。二由弟子
於正行門深可厭薄。三為化導常樂營為
多事多業所化有情。又如前說如來入
于寂靜天住一切因緣。當知此中亦復如
是。


復次諸所化者略有三種所調伏性。一愚癡
放逸性。二極下劣心性。三能修正行性。


復次由四種相於四處所。生恭敬住速證
無上。一於所應得生猛利樂欲故。二於得
方便法隨法行生猛利愛樂故。三於大師
所生猛利愛敬故。四於所說法生猛利淨
信故。


復次有三種無上。謂妙智無上。正行無上。解
脫無上。妙智無上者。謂盡智。無生智。無學
正見智。正行無上者。謂樂速通行。解脫無
上者。謂不動心解脫。當知此中總說智斷
現法樂住。有學妙智正行解脫。不名無上。
猶有上故。當知一切阿羅漢行。皆得名為
[088-0797a]
樂速通行。一切麁重永滅故。一切所作已辦
故。


復次依菩提分擇諸行故。於二時中由四
種相。如實遍知薩迦耶見。即於二時無間
證得諸漏永盡。云何二時。一在異生地。二
在見地。云何由四種相。一由自性故。二由
處所故。三由等起故。四由果故。自性故
者。謂諸行自性薩迦耶見及五種行。彼計
為我或為我所。處所故者。謂所緣境。等起
故者。謂見取所攝無明。觸生受為緣愛。此
復有五緣起次第。謂界種種性為緣。生觸
種種性。觸種種性為緣生受種種性。受種種
性為緣。生愛種種性。愛種種性為緣。生取
種種性。夫緣生者體必無常。由果故者。謂
於三時薩迦耶見能為障礙。一依無我諦
察法忍時。二現觀時。三得阿羅漢時。此中
一時由彼隨眠薩迦耶見增上力故。有惑有
疑。由多修習諦察法忍為因緣故。雖於
疑惑少能除遣。然於修習諦現觀時由意
樂故恐於涅槃我當無有。由此隨眠薩迦
耶見增上力故。於諸行中起邪分別。謂我
當斷當壞當無。便於涅槃發生斷見及無
有見。由此因緣於般涅槃。其心退還不樂
趣入。彼於異時雖從此過淨修其心又於
聖諦已得現諦。然謂我能證諦現諦。彼於
此慢由隨眠故。仍未能離。又時時間由忘
念故。觀我起慢。因此慢纏差別而轉。謂我
為勝或等或劣。前兩位中由隨眠力能作
障礙。於第三位由習氣力能作障礙。又由
[088-0797b]
三緣諸行生長。一由宿世業煩惱力。二由
願力。三由現在眾因緣力。於異生地能遍
知故。於見地中無間能得見道所斷諸漏永
盡。於見地中能遍知故。次斷餘結得阿羅
漢。無間證得諸漏永盡。


復次由五種相於諸行中如理問記。何等
為五。一自性故。二流轉還滅根本故。三還
滅故。四流轉故。五流轉還滅方便故。自性
故者。當知色等五種自性。流轉還滅根本故
者。謂欲。由善法欲乃至能得諸漏永盡。是
故此欲名還滅根本。若由是欲願我當得
人中下類。乃至當生梵眾天等眾同分中。
由於此心親近修習多修習故。得生於彼。
是故此欲名流轉根本。還滅故者。於諸行
中唯欲貪取得斷滅故。若即諸行是取性
者。應不可滅。以阿羅漢猶有諸行現可得
故。若異諸行有取性者。應是無為。無為
故常亦不可滅。是故取性但是諸行一分所
攝。即此一分已得斷滅。畢竟不行故。可
還滅。流轉故者。復有三種。一後有因故。二
品類別故。三現在因故。後有因者。謂如有
一願樂當來造作諸業。彼作是念。願我來
世當成此行。由是因緣能引後有諸行生
因。不引現在。彼於現在不能引故。施設
諸行唯有二種。品類別者。謂十一種諸行品
類。如前應知。現在因者。謂所造色因四大
種。受等心法以觸為緣。所有諸識名色為
緣。流轉方便者。謂薩迦耶見為所依故。於
諸行中發生我慢及諸愛味我我所見。還滅
[088-0797c]
方便者。謂於諸行遠離我慢。及見過患并
彼出離無我我所。又流轉方便者。謂無明愛
品。隨其所應當知其相。還滅方便者。謂彼
對治。又由二緣諸不聰慧聲聞弟子。越大
師教墮惡見中。或起言說。何等二緣。一愚
世俗諦。二愚勝義諦。由此愚故違越一向
世俗諦理。及違越一向勝義諦理。於行流
轉不正思惟。


復次於三種處唯諸聖者隨其所樂能如
實記。非諸異生。除從他聞。謂諸行中我我
所見我非如實。若彼為依有我慢轉。彼雖
已斷。而此我慢一切未斷。若無起依。我慢
不斷如故現行。當知此中二種我慢。一於
諸行執著現行。二由失念率爾現行。此中
執著現行我慢。聖者已斷不復現行。第二
我慢由隨眠故。薩迦耶見雖復永斷。以於
聖道未善修故。猶起現行。薩迦耶見唯有
習氣。常所隨逐於失念時。能與我慢作所
依止。令暫現行。是故此慢亦名未斷亦得
現行。又諸聖者若於諸行思惟自相。尚令
我慢不復現行。況觀共相。若於假法作意
思惟。住正念者。亦令我慢不得現行。若
於假法作意思惟。不住正念爾時我慢暫
得現行。若諸異生雖於諸行思惟共相。尚
為我慢亂心相續。況住餘位。又薩迦耶見
聖相續中隨眠與纏皆已斷盡。於學位中習
氣隨逐未能永斷。若諸我慢隨眠與纏皆未
能斷。又計我欲者當知即是我慢纏攝。何
以故。由失念故。於欲於定為諸愛味所漂
[088-0798a]
淪者。依此欲門諸我慢纏數數現起。言未
斷者。由隨眠故。未遍知者。由彼纏故。彼
於爾時有忘念故。言未滅者。雖於此纏
暫得遠離。尋復現行。言未吐者。由彼隨眠
未永拔故。


復次同梵行者於餘同梵行所略有二種慰
問。一問病苦。二問安樂。問病苦者。如問
彼言所受疹疾寧可忍不者。謂問氣息無
擁滯乎。得支持不者。謂問苦受不至增
乎。非無間乎。非不愛觸之所觸乎。非違慮
乎。非笮身乎。或被笮者得除釋乎。問安
樂者。謂如有一隨所問言少病不者。此
問不為嬰疹惱耶。少惱不者。此問不為
外諸災橫所侵逼耶。起居輕利不者。此問
夜寐得安善耶。所進飲食易消化耶。有歡
樂不者。此問得住無罪觸耶。如是等類
差別言詞。如聲聞地於所飲食知量中釋。
當知此問在四位中。一內逼惱分。二外逼惱
分。三住於夜分。四住於晝分。


復次若有說言諸阿羅漢於現法中。於食
物務蘊界處等。若順不順不如實知。言阿
羅漢不順。不順是不如理虛妄分別。非阿羅
漢現法不順。所以者何。彼於食物務蘊界處
等。現可見故。由此因緣諸阿羅漢。於其滅
後。不順諸行不了執著。是故世尊言。阿羅
漢是不順者。定是密語。當知此是似正法見。
由二種義勢力為緣。諸同梵行或大聲聞。為
欲斷滅如是所生似正法見。極作功用。
勿令彼人或自陳說或示於他。由是因緣
[088-0798b]
墮極下趣。或由愛敬如來聖教。勿因如
是似正法見令佛聖教速疾隱滅。復有二
因。能生如是似正法見。一者於內薩迦耶
見未能永斷。二者依此妄計流轉還滅士
夫。為斷如是二種因故。說二正法以為
對治。謂於諸行次第宣說無常無我。於四
句中推求流轉還滅士夫。都不可得。謂依
有為。或依無為。聲聞獨覺佛世尊我說名
如來。當知此我二種假立。有餘依中假立有
為。無餘依中假立無為。若依勝義非有為
非無為。亦非無為非有為。由說如是正法
教故。於六種相覺悟生時。當知永斷似正
法見。謂阿羅漢於依所攝滅壞法故。覺悟
無常。於現法中為老病等眾苦器故。覺悟
是苦。於任運滅。斷界。離界。及與滅界。覺悟
為滅寂靜。清涼。及與永沒。若具如是正覺
悟者。是阿羅漢邪。增上慢俱行妄想尚不
得有。況可如是於其滅後若順不順戲論
執著。當知未斷薩迦耶見有二過患。一於
能害有苦諸行。執我我所。由此因緣能感
流轉生死大苦。二於現法能礙無上聖慧
命根。譬如有人自知無力能害怨家。恐彼
為害。先相親附以如意事現承奉之時。彼
怨家知親附已便害其命。愚夫異生亦復
如是。恐似怨家薩迦耶見當為苦害。便
起愛縛以可意行而現承奉。如是愚癡異
生之類。於能為害薩迦耶見。唯見功德不
見過失。殷到親附。既親附已。由未得退。
說名損害聖慧命根。


復次諸外道輩於內法
[088-0798c]
律二種處所疑惑愚癡。何等為二。謂佛世尊
誹毀有見及無有見。而於弟子終歿之後。
記一有生。記一無生。又說勝義常住之我
現法當來都不可得。世有三師而現可得。
一常論者。二斷論者。三者如來。此疑癡者有
二種因。當知如前似正法見二種法教。能
斷此因。亦如前說由二因緣。即此所說無
我法性。彼諸外道難入難了。謂此自性難
了知故。雖此相貌易可了知。然其相貌不
相似故。當知此中無虛誑義自所證義。是不
共義故。彼自性難可悟入。即此自性體是甚
深似甚深現。是故說名無虛誑義。又此自
性於內難見。從他言音亦難覺了。是故說
名自所證義。又此自性非尋思者之所尋
思。非度量者所行境界。是故說名是不共
義。又即此法微妙審諦聰明智者內所證故。
說名難了。此等差別當知如前攝異門分。
由二種相。一切如來所說義智。皆應了知。何
等為二。一者教智。二者證智。教智者。謂諸
異生聞思修所成慧。證智者。謂學無學慧及
後所得諸世間慧。此中異生非於一切佛
所說義皆能了知。亦非於慢覺察是慢。又
未能斷。若諸有學非於我見一切義中皆
不了知。又能於慢覺察是慢。而未能斷。若
諸無學能作一切。


復次諸佛如來於世俗諦
及勝義諦。皆如實知。正觀於彼二種道理
不應記別。若記別者能引無義故。不記別
亦不執著。謂於滅後若有。若無。亦有亦無。
非有非無。若於如來如是智見為先不記。
[088-0799a]
謂無知者當知自顯妄見俱行無智之性。


復次應知略有二種變壞。一者諸行衰老變
壞。謂如有一年百二十其形衰邁。由是因
緣名身老病。二者心憂變壞。由是因緣名
心老病。第一變壞。若愚若智皆於其中不
隨所欲。第二變壞。智者於中能隨所欲。非
諸愚者。又諸愚夫若身老病。當知其心定隨
老病。其有智者。身雖老病而心自在不隨
老病。是名此中愚智差別。


復次善取法者由聞思故。善思惟者由修
慧故。善顯了者如所有性故。善通達者盡
所有性故。由二種相。諸聖弟子能正請問
大師善記。謂於諸取斷遍知論。何等為二。
一者於此諸取斷遍知論。二者為此諸取斷
遍知論。當知此中於一切行斷遍知論。所
謂如來。又此諸取若未斷滅隨觀。彼有三
種過患。若已斷滅隨觀。彼有三種功德。一者
於諸行中所生諸取行。若變壞便生愁等。
應知是名第一過患。已得諸行變壞所作。
二者於諸行中所生諸取。為得未得可意
諸行。於追求時。廣行非一種種眾多差別
不善。由此追求行不善故。住四種苦。一
將現前隣近所起。二正現前現在所起。三
他逼迫增上所起。四自雜染增上所起。應
知是名第二過患。三者即由如是惡不善
法愛習為因。身壞死後往諸惡趣。應知是
名第三過患。與此相違於諸取斷隨觀三
種功德勝利。如應當知。


復次當知略有三種聖者三見圓滿能超三
[088-0799b]
苦。云何名為三種聖者。一正見具足。謂於
無倒法無我忍住異生位者。二已見聖諦。
已能趣入正性離生。已入現觀。已得至果。
住有學位者。三已得最後究竟第一阿羅漢
果。住無學位者。云何名為三見圓滿。一初
聖者隨順無漏有漏見圓滿。二未善淨無漏
見圓滿。三善清淨無漏見圓滿。此三圓滿
依說三種補特伽羅。隨其次第如前應知。
云何名為超三種苦。謂初見圓滿。能超外
道我見違諍所生眾苦。第二見圓滿。能超一
切惡趣眾苦。第三見圓滿。能超一切後有
眾苦。此中云何名諸外道我見違諍所生眾
苦。謂此正法毘奈耶外。所有世間種種異道
薩迦耶見以為根本所生一切顛倒見趣。如
是一切總稱我見。謂我論者我論相應一切
見趣。或一切常論者。或一分常論者。或無
因論者。或邊無邊論者。或斷滅論者。或現
法涅槃論者彼論相應一切見趣。或有情論
者彼論相應一切見趣。謂諸邪見撥無一切
化生有情。誹謗他世。或命論者彼論相應一
切見趣。謂命論者計命即身或異身等。或吉
祥論者彼論相應一切見趣。謂觀參羅曆算
卜筮種種邪論。妄計誦呪祠祀火等得所
愛境能生吉祥能斷無義。又計覩相為祥
不祥。彼復云何。謂二十句薩迦耶見為所依
止。發起妄計前際後際六十二種諸惡見
趣。及起總謗一切邪見。云何違諍所生眾
苦。謂彼展轉見欲相違。互興諍論。發起種
種心憂惱苦。深愛藏苦。互勝劣苦。堅執著
[088-0799c]
苦。當知此中若他所勝便生愁惱。是名初
苦。若勝於他遂作方便。令自見品轉復增
盛。令他見品漸更隱昧。唯我見淨非餘所
見。執著邪見深起愛藏。由此因緣發生種
種不正尋思。及起種種不寂靜意。損害其
心。名第二苦。愛藏邪見增上力故。以他量
己。謂已為勝或等或劣。因自高舉凌蔑於
他。是名第三互勝劣苦。彼依此故追求利
養。即為追求苦之所觸。凡有所作皆為惱
亂。詰責他論。及為自論免脫他難。是名第
四堅執著苦。如是四種名見違諍所生眾
苦。內法異生安住上品無我勝解。當知已
斷如是眾苦。所以者何。彼於當來由意樂
故。於如是等諸惡見趣堪能除遣。是故若
住初見圓滿能超初苦又即依此初見圓
滿。親近修習極多修習。於內諸行發生法
智。於不現見發生類智。總攝為一聚。以
不緣他智而入現觀。謂以無常行。或隨餘
一行。彼於爾時能隨證得第二見圓滿。及
能超第二苦。彼住此已。如先所得七覺分
法。親近修習極多修習。能斷如前所說四
種業等雜染。能隨證得後見圓滿。超後有
苦。此中第一補特伽羅。猶殘二苦。及殘現
在所依身苦。第二補特伽羅。唯殘一苦及
依身苦。第三補特伽羅。一切苦斷。但依身
苦暫時餘在。譬如幻化。又依分別薩迦耶
見立二十句。不依俱生。又內法者無如是
行。依遍處定。謂地為我。我即是地。乃至廣
說。一切應知。
[088-0800a]


復次諸外道輩。略有五種愚夫之相。由彼
相故墮愚夫數。謂諸外道性聰慧者。猶尚不
免懷聰慧慢。況非聰慧。是名第一愚夫之
相。又諸外道多為貪求利養恭敬自讚毀
他。是名第二愚夫之相。又諸外道若諸聖者
為說正法正教正誡。即便違逆呵罵毀呰。是
名第三愚夫之相。又諸外道憙自陳說似正
法論。或開示他。是名第四愚夫之相。又諸
外道雖為如來如來弟子之所降伏。亦知
如來所說法律是真善說。知自法律是妄惡
說。然由我慢增上力故。都不信受。乃至不
集觀察因緣。是名第五愚夫之相。


復次如來成就六分。得名無間論師子王。
何等為六。所謂最初往詣外道敵論者所。
乃至恣其問一切義。凡所興論非為諍論。
唯除哀愍諸有情故。其未信者令彼生信。
若已信者令倍增長。又興論時。諸根寂靜形
色無變。亦無怖畏習氣隨逐。又終不為諸
天世間之所勝伏。一切世間無敵論者。能
越一翻唯設一翻。皆能摧伏。又諸世間極
聰慧者。極無畏者。若與如來共興論時。所
有辯才皆悉謇訥。增上怖畏逼切身心。一
切矯術虛詐言論。皆不能設。又復一切同
一會坐處中大眾。皆於佛所起勝他心。於
彼外道敵論者所起他勝心。又佛世尊言辭
威肅。其敵論者所出言詞無有威肅。


復次
有二種論。何等為二。一有我論。二無我論。
無我論有力。有我論無力。有我論者常為
無我論者所伏。唯除論者其力羸劣。云何
[088-0800b]
名為有我論者。謂如有一。起如是見。立
如是論。於色等行建立為我。謂我有行。行
是我所。我在行中不流不散。遍隨支節
無所不至。是故色等諸行性我。依諸行田
生福非福。因茲領受愛不愛果。譬如農夫
依止良田營事農業及與種植藥草叢林。
是名我論。云何名為無我論者。謂有二種。
一破我論。二立無我。破我論者。若計實
我能有作用於愛非愛諸果業中得自在
者。此我恒時欣樂厭苦。是故此我唯應生
福不生非福。又我作用常現在前內外諸
行。若變異時。不應發生愁憂悲歎。又我是
常以覺為先。凡所生起。常應隨轉無有變
易。然不可得。如是名為破有我論立無
我者。以一切行從眾緣生。若遇福緣福便
生起。與此相違生起非福。由此為緣能招
一切愛非愛果。依眾緣故皆是無常。唯於
如是因果所攝諸行流轉。假立我等。若依
勝義。一切諸法皆無我等。如是名為立無
我論。


復次由五種相。有學無學二種差別。謂諸無
學所成就智說名無上。一切有學所成就
智說名有上。如智無上。當知正行及與解
脫無上亦爾。又諸無學以善清淨諸聖慧眼
觀佛法身。有學不爾。又諸無學以善圓滿
無顛倒行奉事如來。有學不爾。是名五
相。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八
[088-080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