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52 明文海-清-黃宗羲 (master)


[430-1a]
欽定四庫全書
 明文海巻四百三十    餘姚黄宗羲編
  墓文二
   文苑
  故翰林檢討致仕陳君墓志銘楊榮/
吾友陳君嗣初諱繼號怡菴先世吳興長城人諱鄴者
自蜀徙南康之都昌七世祖篆宋明州通判徙星子五
世咸涼鄉貢進士洽其高祖也元翰林待制仝其曽祖
[430-1b]
也祖諱徴號天倪受學臨川吳文正公得旨歸人稱天
倪先生至正間徙吳城父汝言國初濟南經厯有政績
母吳氏廬江名族永樂初以貞節旌表汝言初未有子
吳夜夢白衣神人授之兒遂産嗣初實洪武庚戌十一
月丙戌也明年八月父卒母抱歸吳城躬紡績訓育之
嗣初旣長奮志於學受詩於鄉先生酈尚德秦師尹受
易于俞立菴旣而忡忡然若不足復從半軒王止仲用
是學日益博時家貧甚嗣初躬自農圃以供祭養親時
[430-2a]
或讀書或援琴高歌因以耕樂自號及筋力少衰乃開
門授徒學者謂其善教多從之人尤以其爲文簡健有
法度求者相屬由是道益尊名益重郡邑交章薦之屢
以目眚母老辭不就母卒喪葬盡禮有聞於人仁宗皇
帝即位少傅廬陵楊公首以文學薦初授國子博士尋
改翰林五經博士命同太常卿南郡楊公直𢎞文閣備
顧問時以爲得人皇上嗣位命修先朝實錄書成荷白
金文綺之賜陞翰林檢討逾年以老疾乞歸明年疾作
[430-2b]
旣亟命其季子完誦西銘至存吾順事没吾寧也因接
誦不己門下劉溥請問先生如何直答曰無事遂卒實
宣德五年五月六日也享年六十有五宗黨姻友門生
畢至哭之皆盡哀守令而下咸徃弔哭朝之縉紳大夫
士聞之莫不悼惜配金氏故郡守絅之季女初受聘絅
之長壻坐法併没官嗣初訴于朝乃得釋金素有禮教
亦甘清苦事姑以孝謹聞先十二年卒子男五宗寛宏
宣先卒季即完女二長適謝壙次幼孫男七傅儀仁偉
[430-3a]
佃佶俌女四卜是年九月十日葬吳縣太平鄉薦福山
先塋之次所著文集四十卷藏于家其賦性純淑聰敏
過人孝友篤至恒以不及事父為恨言及未嘗不流涕
奉母甚謹尤善養志長姊失所天養之終身訓育其子
甚至少姊早寡存恤其家曲盡恩意友人死無以為葬
買棺葬之他凡婚喪貧困與夫鰥寡孤煢之弗克振者
輙賑恤之無少吝其為人大率類此完奉治命走京師謂
予有疇昔之好徴銘諸墓予按其門人大理評事張益
[430-3b]
述為之銘銘曰
繄陳之先吳興孔昌既徙于蜀復居南康瞻彼吳㑹具
區之澳爰及中葉居用載卜光前振後詩禮簪纓蔚乎
孫枝繼繼繩繩有華其躬孝友斯著有豁其心問學斯
富旣塞而通晩遭奇逢秩列𢎞文侍從九重日月清光
洊被寵遇于焉退休式慰衰暮歸視其庭子孫滿前云
胡不樂乃奪其年薦福之山先塋之側旣藏旣銘永昭
令德
[430-4a]
  故翰林學士奉政大夫賜二品袍服沈公墓誌
   銘楊榮/
公諱度字民則姓沈氏世居松江之華亭公以儒發身
累官至翰林院學士階奉政大夫宣德甲寅冬十月乙
丑卒于北京之第訃聞上遣官賜祭給舟車歸其喪詔
有司營葬朝之公卿大夫士素相交者莫不悼歎弔祭
之其孤藻奉柩東歸以某年某月某日葬于邑之玉屏
山先塋之次乃狀公行實泣拜請予銘予與公為僚友
[430-4b]
三十餘年相知最深誼弗容辭乃誌而銘之公大父德
輝號竹庭嘗為郡吏平反寃獄鄉稱長者祖妣宗氏儒
家女父易元末為諮議㕘軍棄官還郷里授徒養親人
稱苦節先生妣顧氏出士族公賦性敦敏言動不茍刻
志讀書喜親筆札及長學問該博於書法尤精洪武中
郡邑以文學薦而以家艱坐稽緩謫戍南詔岷王聞其
賢延待甚厚時學士董公倫亦謫居南詔一見公甚相
敬愛董公歸朝首薦公召還未及登用太宗皇帝入正
[430-5a]
大統詔求文學翰林編修今禮部尚書楊公宏濟首薦
之擢翰林典籍與修太祖高皇帝實錄賜白金綵幣織
金紗衣復承命書孝慈皇后傳及古今列女傳書法精
妙式稱上意自是詔誥制勅及御撰詩文碑刻皆屬於
公未幾陞檢討陞修撰復陞侍讀學士上嘉其清勤賜
二品袍服象笏命大官日給盛饌以寵異之官其子孫
藻為中書舍人公與其弟翰林侍讀粲扈從往來兩京
䝉被恩施賜賚不可勝計仁宗皇帝登祚賜誥推恩贈其
[430-5b]
父如公職母贈宜人公請告焚黄詔賜鈔幣給驛傳仍
命藻侍其行郷里榮之皇上嗣位陞今職年七十有三
屢乞致仕不允逾年特命食禄不煩以事公素有痰疾
至秋即作是秋益劇遂卒享年七十有八配鍾氏先二
十二年殁贈宜人繼陳氏子男二長芹先殁娶高氏次
即藻今陞大理寺副娶王氏孫男二潮有志于學蚤夭
源娶李氏孫女三曽孫男一曰寅生嗚呼公胷次坦夷
持身儉約孝友忠勤出自天性居常以不獲終養為憾
[430-6a]
言及必流涕歳時祀事惟謹粲嘗感疾公晝夜守視調
䕶甚至出入禁闥小心慎密始終一誠嘗侍顧問得以
從容進言多見採納至於講論古今薦引士類無不精
當所居構軒扁曰樂琴書處旦夕遊憇其中以自樂先
生所著詩文有滇南藳隨筆錄西清餘暇自樂稿若干
巻藏于家公之殁宜有銘以昭于世銘曰
偉哉沈宗積世長厚維公紹承厥德益茂初起郷邑乃
罹困窮用玉於成由塞而通遂登詞垣受知列聖恩賚
[430-6b]
洊臨實公之慶惟公之慶既壽而康子肖弟賢舉荷龍
光玉屏之山營兹宅兆銘以藏之千古有耀
  故國子司業吳君墓表楊榮/
君子寓形天地間德足以師表于人士學有以兼通乎
古今修諸己者有餘而見于用者或有未盡故其既殁
而哀傷追慕猶不能已於人者若余亡友國子司業吳
君是也君諱溥字德潤别號古崖先世家臨川之種湖
曽大父景南號南牕博學工文草廬吳文正公嘗序其
[430-7a]
南牕吟藁大父某號楚江隠德弗耀父思清贅崇仁章
氏後遂為崇仁人君生元至正癸夘四月四日少游于鄉
先生前衛南令鄧伯恭門伯恭見而奇之謂思清曰是
子器宇不凡異日必能大公之門弱冠舉孝亷不就洪
武丙寅大夫知其才賢乃舉邑庠子弟員從前進士李
原成治春秋文藻甚為原成稱賞家雖貧窘而志學不
厭祁寒盛暑亦不少廢同輩有忌之而肆譏侮者恒不
與校而所志益堅嵗庚午領江西鄉薦以疾弗果㑹試
[430-7b]
尋丁外艱哀毁骨立幾至不起服闋假館學舍教授以
自給衆亦易視之獨永豐羅博士師程時分教邑庠折
節與交乙亥上京師以試期不及遂入粟為太學生嘗奉
詔宣諭武臣使雲南卻其元戎文綺之贈又以閱士伍
使福建一無毫髮之私人皆稱其亷介其所至遇古跡
名勝輒賦詠紀之累至數百篇比還太學時太常丞張
顯宗攝祭酒事嚴毅方正於諸生中罕許可獨以君為
賢而為延譽于公卿大夫間歳庚辰試禮部第一廷對
[430-8a]
賜進士出身擢翰林編脩永樂初與脩太祖高皇帝實
錄書成大沐恩賚陞修撰旣又纂脩永樂大典充副總
裁戊子用祭酒胡公若思薦陞國子司業居官以禮自
持以師道自任以勤率諸生每五鼓升堂講授終日危
坐無怠容諸生皆敬畏而心服焉仁宗皇帝在東宫監
國南京眷遇殊厚洪熙紀元首膺勅命進階承德郎贈
及考妣宣德丙午通政司陳璉奉命掌國子監事九月
三日設宴公堂君從容言笑如平時酒䦨忽得風疾舁
[430-8b]
歸私第以是夕卒享年六十有四臨終無一語及身後
事但屬治喪不用浮屠所著述有古崖藁若干巻配鄭
氏封安人子男四人與弼與疇與年與性女二人長適
應天府學教授孫曰讓次適豐城徐士英孫男三孫女
五人諸子奉柩歸葬崇仁邑治北二十里之左橋既葬
十有三年與性以明經領薦至京泣而告曰先君子務
學篤行以古人自期而官止司業弗究所施年未及古
希不肖無似又不克致位通顯以光振先德惟先生與
[430-9a]
先君子同年登第又同日擢官翰林知之悉者莫先生
若也表諸墓道傳示永久亦莫若先生宜也不肖敢以
請嗚呼君之孝友篤行出自天性清修苦節至老弗替
其為詩文詞暢理明足追古作者第亦不媚當道官太
學幾二十年而不獲叙遷卒之日身無以為殮家無以
為喪子孫無以為衣食資而縉紳之流持乎公論者莫
不為之悼歎也然君之志雖不獲大伸于當時而能使
天下之人信君之德操者無間於貴賤傳誦君之文章
[430-9b]
者無間於遐邇視彼之得志一時而滅没於身後者豈
不相去逺矣哉况君之子若孫有志問學期乎顯榮昌
大以慰君於地下者又有可冀歟姑立表以俟云
  明故謝君墓誌銘岳正/
謝君諱績字世懋初號静可學成因所居有王城之山
更號曰王城山人其先宋經畧使鞅自㑹稽謫居黄巖
九世入國朝諱温良世稱孝子者避地元季晩方定居
桃溪桃溪今𨽻太平君孝子曽孫也為太平人大父諱
[430-10a]
元參葆光林下名泉石翁標白本懐父諱性全贈奉訓
大夫兵部員外郎雅志家法故號友松友松再娶皆陳
四子省復君母兄也省登甲戌進士兵部員外郎今知
寳慶府復早世其最季者濟君諸弟也君於學師父友兄
弟貫徹為經實際為緯不求速化不任以組織人謔以古
迂雖屢弗恤也畢竟智者不能不韙之嘗就有司試者
七不合擬於必合迫期忽病病革遺言寳慶云仕當先
幾完名未及試五日竟不起年四十有四娶張氏生二
[430-10b]
女幼未有歸友人高廷美輩攢之杭郊訃達從兄世逺
扶䕶以歸君家世故孝友後母無出事之不遺力與寳慶
出處相違廿年各再歸省㑹即姜被夜談幼弟孤姪撫
同所出族里孚服每以愧君為畏諸從游者若從子今
翰林編脩鐸字鳴治郷進士施槃其顯者製作有王城
山人集史官李賔之序之曰君詩初出入盛唐盡流麗
之妙晩更步趨少陵其感時興物之意一出於正詩家
曰不誣文選員外郎黄孔昭君知己也狀君之行甚悉
[430-11a]
既追許其致用必効有可觀者又悼其卒困死於科目
於乎予嘗謂古科目人法兼任尚有遺材世逺人嫌使
如君者竟至此極抑君命當然邪可悲也巳初寳慶且
入覲本圖㑹君浙上遽意哭君之死迺命子彩後君卜
用卒之明年某月日葬君前山之原鳴治曰先師之墓
宜得予銘為之銘曰
生也淑壽而穀我匪跼奚其梏誰其欵天詰虐酷
  雲壑先生蘇公墓碣張寧/
[430-11b]
先生諱正字秉貞號雲壑宋大理評事世堯之後考順
菴府君闕/ 氏世家海昌與其兄秉衡齊名人共稱曰
小蘇先生為人孝友敦行義克勤小物終其身無非禮
事早從翰林修撰張洪習舉子業中歳盡棄去之專意
古學諸經子史皆嘗肆力以故發為文辭根據藝實麗
則不靡古詩似漢魏律詩似盛唐著述之文體法西漢
一時才名高出兩浙流聞四方嘗教授海鹽弟子甚衆
至今邑中多能文之士死之日自書銘旌撰墓志神氣
[430-12a]
不少衰亂時年五十有九遺命葬于小桃源不食之原
有自鳴集二十卷子淵懿雝能世其業嗚呼先生學可
傳而材不見用德可久而壽不甚逺蓋其所能者人也
所不能者命也能其所能而已焉者世也文章實闗世
運人豈能違之寧夙賴師承幸竊科第自叨職禁近以
來去函丈者七年而先生之兄弟相繼就木心喪日逺
無能為役因合同門之士書其大畧立石而表諸墓庶
幾平生義恩云
[430-12b]
  史明古墓表吳寛/
吳江穆溪之上有隠士曰史明古其為人足跡不出百
里之外然江浙間人知其名至于郡縣大夫亦皆禮下
之而予取以為友蓋四十年于此矣其志正而直其言
確而厲其所為無弗依於禮者當其壯時患閭里之人
以巫覡惑衆上書縣中欲盡除之曰此皆不容於先王
之世者不除則風俗不正禮教何由而行耶與人論事
辨說超卓坐客莫能屈至有所感奮詞氣益峻雖達官
[430-13a]
貴人衝突不顧見依違狥情者心輙鄙之其治家辨内
外定上下嚴若官府凡吉凶之事悉違俗而行必放於
古知禮者取之其學于書無所不讀而尤熟于史論千
載事厯厯如見而剖斷必公蓋有宋劉道業之精至于
時事人言得于聞見徃徃筆之成編則有洪容齋之博
若錢穀水利之類皆知其故使得郡縣而治之恢恢乎
無難者為文章紀事有法醇雅如漢人語詩則不屑為
近體興至吟聲咿咿㝠搜苦索欲追魏晉而及之家居
[430-13b]
甚勝水竹幽茂亭館相通如入顧辟疆之園客至陳三
代秦漢品物及唐宋以來書畫名品相與鑒賞好著古
衣冠曳履揮麈望之者以為仙也間與親友吳鐵峯數
人扁舟徃來月為雅集以觴詠相娛樂又嘗與劉僉憲
沈石田諸公遊武林經月忘返所至為文記之曰此未
愜吾志也㑹當絶大江北至中原覽岱華渉河濟循王
屋廬阜而歸乃為快耳晩歳益務清曠室無姬侍築小
雅之堂方牀曲几宴坐其中或累月不至城郭至即止
[430-14a]
宿僧舍前二年予家居一日忽冒暑見過飲水數椀而
去又二旬而疾作家人進藥俾持去曰吾治棺待盡久
矣且吾年六十三又夭耶竟卒𢎞治丙辰六月庚子也
明古狀貌奇偉鬚髯奮張平生喜交遊持信義四方之
士過其門者不絶於所厚者有過尤好面折故人以直
諒稱之少謁武功徐公公與談史即許其有識遂數從
議論三原王公巡撫江南時聞其名延見之詢以政務
尤器其才然未嘗言及私事公益重之且恨其老而不
[430-14b]
用於世也君諱鑑字明古自號西村人稱西村先生曽
祖彬祖晟父珩母陸氏繼母朱氏娶李氏子男二人曰
永錫太學生曰永齡縣學生女一適郷貢進士吳鎣孫
男四人曰曽同曽繼曽遇曽達曽同縣學生孫女二人
曽孫男一人曰夢禎明古卒之明年予與文温州宗儒
徃哭之其二子即以墓文請予念失此良友方竊悲傷
何文之能為顧有終不得而己者既卒之四年己未三
月庚申葬于吳縣西山之博士塢為表之曰
[430-15a]
嗚呼世有信古執禮如斯人者乎世有博洽好學如斯
人者乎有才之達論之正如斯人者乎亦有剛直好義
高曠絶俗如斯人者乎有如斯人當觀其終達生順命
能保其躬嗚呼明古庶無愧于其中
  王允達墓表吳寛/
成化五年寛遊南京得友一人焉曰王君允達其諱汶
義烏人也王氏自宋以來號為儒家五世祖炎澤得朱
呂道學之傳婺人謂之南稜先生曽祖褘在國初以文
[430-15b]
學事太祖高皇帝為翰林待制使雲南執節死義追贈
學士諡忠文祖紳國子監博士考稌隠居授徒門人私
諡孝莊先生後贈中書舍人母李氏贈孺人允達生稟
特異志向甚端少孤思繼家學極其勤苦家素貧能守
道自樂挺然無所降屈好古執禮篤行實踐不欲以文
士名然操筆為詞章豐蔚可誦亦無忝其家既壯從郷
校貢上禮部卒以春秋登郷舉遂擢進士第居京師癯
然静退猶寒士也嘗上疏乞就郡教授奉忠文公祀不
[430-16a]
遂乃授中書舍人遇事持正同官憚之居三載見有非
其道進者稱疾而歸今上之初用賢圖治或薦允達可
起而用部符下允達初不欲行郡縣與郷人迫強之道
病甚曰吾決不能仕矣然獲至京師與故舊一見以死
無恨未至五十里竟卒年五十七允達純孝人也自忠
文公之死博士君痛恨食不忍兼味孝莊如之至允達
己三世猶不忍改以忠文公宜廟食死所遺書巡撫大
臣為奏請于朝始秩于祀典又忠文公有續大事記在
[430-16b]
蜀藩得板刻行世亦其志也居家作祠堂置祭田凡所
行禮參酌其宜其教人有法出其門者輒有可觀至所
與交皆一世名賢於情意最篤也其不賢者則疾之徃
徃面斥其過使無所容蓋其為人若隘而才則通處世
若迂而行則直使其見于用則功必加于人澤必下于
世顧僅以行義屬乎一郷一邑之間如允達者蓋深惜
之其娶俞氏有賢行封孺人子男二長俯縣學生次仰
女三長適貢士許塤次適龔徴其一尚幼允達卒時為
[430-17a]
𢎞治二年十月四日葬以明年十二月六日今祭酒謝
公旣為之銘寛宜表其墓上以良友之不可復得也蓋
久而不能成文抑允達之賢人知之不必書惟其有不
可及者則不可不書也嘗聞謝公言徃年自台州徃訪
允達郷人無少長賢不肖聞其名皆唯而立其學者即
其所居皆稱之曰齊山至不敢斥其姓又聞其友馬谷
曰允達殁門人迎柩於數百里之外將至親友又行數
十里迎哭皆盡哀又各為位而哭於家蓋百數十人及
[430-17b]
其家長幼童僕皆疏食如喪父母嗚呼允達之得此於
人者其必有道矣故書以表之
  張東海墓銘謝鐸/
成化丁未六月十有三日南安守華亭張君汝弼以疾
卒于華亭之故居其子寧海令宏宜將以是歳冬某月
某日葬君祖塋之次以狀來請銘於予始予天順初與
君友今亞卿黄君世顯故方伯陳君士賢僉憲林君一
中識君于禮部蓋三十年於兹矣慨念疇昔一代交游
[430-18a]
稱豪傑士若諸君者固落落可數予駑下病且不死旣
銘一中又銘士賢而尚忍復銘君也哉君諱弼姓張氏
汝弼其字也其先汴人八世祖稱斗山先生者宋南渡
始居松江之華亭曽祖庠以易教授郷里祖子英蚤世
父熊應以睦族稱號村居子用君貴贈兵部主事母胡
氏贈安人君少穎異過人旣壯以詩經領景泰癸酉郷
薦登成化羅倫榜進士倫以言事忤宰相去國君作詩
慷慨送之未幾拜兵部主事轉員外郎己遂有南安之
[430-18b]
命南安兩廣要衝大山長谷亡命嘯聚為民患者蓋衆
君下車悉捕滅之尋慮民之窮而勞役弗息也亟請諸
當道者俾均節之且得以食其力于商而橋梁道路之
利因亦以時興焉既又毁淫祠百數十區為社學凡先
哲之嘗涖兹土者若張九齡李綱劉元城諸公皆特為
立祠至周程三先生則旣祠而又别立吟風弄月臺以
深致景仰蓋于風俗教化之大者其惓惓又如此初君
之外補也人咸惜之謂若君者盍畱以羽儀明廷以藻
[430-19a]
繪一代太平之盛治君固不薄淮陽而卒有成績至是
始謝病而歸歸之日民蓋相與立生祠焉歸方三年天
竟不憖遺以卒年六十有三而己惜哉配王氏封安人
子男六長宏正次即宏宜以進士拜今官次宏至邑庠
生次宏圭次宏玉次宏金女二李觀顧行己其壻也孫
男四性恊忻恪女七所著有鶴城天趣清和慶雲諸稿
凡若干巻號東海翁又有東海手巻行于世蓋君手筆
也君以靈識異稟充之學問老且不倦詩與文成一家
[430-19b]
草書之妙論者至推為一代冠冕然世之所謂文人者
類近浮薄君獨惇尚行履慨然以風節自持雖論議問
雜諧謔而徃徃必以理勝故彭都憲鳳儀嘗論其天分
人品學問政事有如此者而君亦嘗為予戲評其所能
曰人故以書名我公論哉吾自視文為最詩次之書又
次之其他則非吾所敢知也恒相與一笑而罷噫昔人
稱趙孟頫為書畫所掩莫克盡知其文章與經濟之學
然則君之所以自道者其亦感于斯乎於乎斯文非細
[430-20a]
故自文與道離而後世之所謂文人者始為大賢君子
之所鄙然則文豈易能哉故予又即君之文而銘之以吾
人之所謂文者正在此而不在彼也銘曰
東海之東有氣如虹凌虚厲空人曰此獄劍之鋒孰知
其下文塚之雄於乎萬靈所鍾鬼護神封後千百年兹
其不墜於地耶尚有攷乎吾銘之公
  明中書舍人王君墓誌銘謝鐸/
今皇帝嗣位之初勵精圖治納誎用賢於是南京兵部
[430-20b]
婁主事性首以一時名士退修于家者列薦于朝若翰
林檢討陳君獻章中書舍人王君汶凡若干人詔下公
卿議特起檢討君暨君檢討以母老不果君病方愈有
司趣之行行至淮病復作未抵京五十里卒于舟實𢎞
治改元之明年十月四日也距其生宣德癸丑得年五
十有七於乎痛哉鐸既與左庶子吳君原博㑹哭遂亟
謀諸戴郎中師文陳員外于章相與殮君既殮將歸葬
庶子吳君謂葬宜為銘且將表君之墓以示不朽嗟乎予
[430-21a]
與君交幾二十年凡其敦慤之行清苦之節静退之風
皆予之所愧畏而未之能者其何以銘顧其義有終不
可巳者乃摭其世次而序之王氏本五代節度彦超之後
蓋自太原徙金華遂顯于宋世為金華義烏人君曽祖
忠文公褘在國初與宋太史公濓齊名以翰林待制奉使
雲南執節不屈以死正統中有贈諡之典今廟食其地
忠文之祖南稜先生炎澤實得朱子再傳之學于葉通
齋由庚遂以授黄文獻公溍其子國子博士紳實與正
[430-21b]
學方先生同登太史公之門博士之子贈中書舍人稌
於正學有館甥之義實生君君字允達别號齊山汶其
名以春秋舉成化戊戌進士拜中書舍人王氏在金華
文以行顯至是蓋六世矣君子謂忠文之澤方大發于
君未艾也於乎詎其遽止是哉君初登進士輒願為教
官衆謂其迂不知君實欲見之行除中書非其好也曰
吾豈少年矻矻筆硯間者哉未幾遂謝病歸結屋齊山
之下取累世所積書研窮之將終身焉去年秋予以史
[430-22a]
事赴召道金華將問君之廬而拜郷之人無少長賢不
肖聞君名皆唯而立其學者相與尊之曰齊山先生至
不敢斥其姓君迓于道上懽然握手如平生明日君餞
予百里外相與謁四賢祠謁崇正書院至蘭溪㑹章德
懋而别於乎詎謂以君而遽止是哉君貌樸而和平生
無町畦崖谷人人得而親之然其善善惡惡之誠則有
確乎不可拔者詩與文如其為人不為斬絶奇險而自
成一家家居儼然夙興必具衣冠率子姓謁家廟歳時
[430-22b]
享祀必躬必敬日食唯一味雖對客亦然蓋其祖博士
君痛忠文死國之故不甘于食子孫遂永以為訓亦可
見其世德所從來逺矣所著有齊山稿若干巻藏于家
配俞氏有賢行子男二長俯次仰女三人長適郷進士
許塤次適龔餘幼未行銘曰
慨彼下泉澤而不川再實者木栽或以覆在勢則然吁
嗟齊山吾何尤乎天
  中書舍人孝莊王先生墓表謝鐸/
[430-23a]
於乎此贈中書舍人金華孝莊王先生之墓也先生為
翰林待制忠文公之孫忠文公之祖南稜先生實得晦
翁再傳之學于葉通齋由庚以授黄文獻公溍至忠文
又得文獻之學而益顯忠文之子博士君紳又嘗登宋
潛溪之門與正學方先生為同志之友先生因得以門
弟子受知正學至許以女暨其難之及也蓋嘗周旋其
間誓欲返葬而不可得卒坐逮繫文皇帝念忠文死國
之功特從宥罪且方嚮用之而先生力以疾辭還金華
[430-23b]
讀書結屋青岩之下將終身焉先生性至孝初博士君
痛忠文之没每食必斥兼味先生一遵其志子孫相承
閲數十年不少變事母丁如事其父丁每遘疾輙彷徨
不能去左右没之日哀毁甚殯葬必以禮終三年酒食
未嘗入于口撫其弟稚而教之卒用為石泉尹有聲先
生年旣至學益成行益高而士之從游者日益衆郡邑
交重之恒禮為郷飲賔至以分獻于先聖廟先生疎髯
偉貌出必儼然古冠服人争快覩之曰此王先生也所
[430-24a]
著有青岩稿若干巻藏于家所編校有聖朝文纂金華
賢達傳續西山文章正宗皆行于時先生諱稌字叔豐
世居金華之義烏其先出五代節度彦超之後為太原
王氏實生于洪武癸亥九月二十日至正統辛酉五月
二十五日而卒得年五十有九暨卒門人相與私諡之
曰孝莊先生以子汶貴贈徴仕郎中書舍人配丁氏繼
吳氏側室李氏皆贈孺人子男二曰瀹曰汶孫男二曰
俯曰仰汶以進士拜中書舍人文行卓然王氏以儒顯
[430-24b]
至是凡六世未艾也於乎習與性之不相及也久矣蓋
自教化風俗之不出于一父兄師友之習其功在天下
有不可誣者金華文獻在浙東南為著王氏在金華為
尤著而先生實生其間宜其所得之不可及有如此者
然堯或不能得于其子舜或不能得于其弟而孔孟之
徒或不能盡得於其徒則先生之賢于人人亦豈不逺
哉予懼世之人安于習而不知父兄師友之為功又懼
夫徒恃其功而不知所以自立也乃表于墓以著君子
[430-25a]
子賤之義以告夫世之欲知先生者俾考焉
  戴師文墓志銘謝鐸/
始予與師文之父潛勉翁交己聞師文自少即頴異日
讀書幾數千百言至義理肯綮㑹心處雖其師亦反為
所難甫弱冠以書經領鄉薦來京師予見其所作不甚
類科舉文字心竊奇之及試禮部以所試文字來視予
予益奇之謂科第可俯拾也旣揭曉今閣老長沙李公
為考官迎謂予曰公郷戴豪今年幾何是固久困場屋
[430-25b]
者邪予曰其父視予且少今猶在太學諸生中公驚且
笑曰有是哉遂袖出其五䇿以視予曰恨得之晩奈何
暨廷試予以受卷官得盡閱天下諸名士至師文所對
俗尚時務處皆酌古準今確有定論其鋒燄所逼如負
嵎之虎而人莫之敢攖予私謂李公曰公所稱五䇿者
今當不在大魁後矣旣而乃聞冢宰尹公果欲置之上
第而閣老萬公以為冗長難於奏讀遂置二甲之三然
師文之名亦自是隠然動京師矣師文旣登第徃徃以
[430-26a]
通家故來謁予請益予曰固知一第不足以溷子而區
區文字間亦恐未足以盡子也要當傑然為吾台第一
流人物如所謂十大儒五大臣者其庶幾乎師文不以
予言為不然每頷之而去未幾師文拜兵部武庫主事
予以憂去官謝病不起者幾十年而師文之聲實遂流
播逺邇間得其敬齋銘當官三箴通陳公甫書而讀之
則見其脩已治人之大方而求道之志於是乎在矣及
予以史事赴召師文已自武庫遷職方郎中乃盡得其
[430-26b]
所謂贅言錄者而觀之則益奇其問學之篤曽不以吏
事自沮蓋武庫主𨽻役出納職方主邊務區處實天下
勢利所在居之者恒縻溺於此而莫知其他師文獨盡
収天下書而讀之公退雖甚疲亦手不釋巻家人以日
用不足告輙麾去曰其稱貸之無亂吾志至於衆務糾
紜不動聲色而判決如流人皆服其精敏雖老成練達
之士亦或自以為不及是其賢蓋又不特貴而能貧仕
優而學之為難也予旣以南京祭酒致仕師文尋陞廣
[430-27a]
東右㕘政取道歸省予畱宿緦山上觀其論議益英偉
不凡而憂世之心恒在眉目因叩予出處事予謂之曰
逺大之業子其勉之吾老矣無能為也師文唯唯而笑
遂酌之酒而與之别未幾遽以訃聞於乎天下士大夫
之望師文者何如師文之所自望其身者何如而竟止
於是惜哉予既為位哭柩至復徃哭之潛勉泣謂曰予
豪赴官之夕有大星隕于水而予之故居四望草木亦
有瘁色豈其凶兆先見而竟止是哉乃相與再哭之慟
[430-27b]
潛勉復謂予曰豪葬且有日幸賜之銘豪可以不死矣
於乎吾尚忍銘吾師文哉師文系出吾台之黄巖南塘
戴氏是為石屏先生之後再遷温嶺今𨽻太平凡六世
矣戴氏自宋厯元世以詩書宦業為邑著姓至國初以
故官謫鳳陽而族始微師文蓋戴氏之中興者其祖慎
齋府君諱圭隱處不仕父潛勉翁翁諱通亦以書經舉
于郷待試禮部將入仕矣母陳妻鍾氏子男二曰曽曰
魯女五以𢎞治七年六月卒于官距其生天順戊寅得
[430-28a]
年三十有七而已所著有贅言錄凡若干巻其學實師
于父而自得為多蓋質本天成非偶然者於乎而竟止於
是惜哉予嘗竊怪靈識異稟如賈誼李賀邢實者一皆
短命以死而奸憸頑靦若張禹馮道秦檜之徒又皆以
卿相壽考終其身未嘗不有疑于天道之不公然而天
下後世之所羨慕而痛悼者恒在於此其唾斥而賤惡
者恒在于彼人心之公即天道也然則予之於師文也
亦何惜其不為彼而為此哉雖然人之所難得於天者
[430-28b]
美質而克自問學以成之又天之所難得乎人者也夫
人旣知其所以難而欲有以成之天乃不少假之年俾
得大底于成以見其所止又安得不為之永歎之深惜
之也哉乃為之銘曰
於乎師文孰始之而亟己之孰予之而亟毁之吁嗟天
乎不朽者存亦孰得而死之
 
 明文海巻四百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