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52 明文海-清-黃宗羲 (master)


[113-1a]
欽定四庫全書
 明文海巻一百十三    餘姚黄宗羲編
  辨四
  孔子誅少正卯辨上陸瑞家/
孔子為魯司冦誅亂政大夫少正卯予嘗疑其事既而
深維焉果可疑也葢昔季康子之問政欲殺無道以就
有道孔子親折之曰子為政焉用殺豈有已為政未滿
旬日而即誅一大夫耶孟子曰今有王者作焉將比今
[113-1b]
之諸侯而誅之乎抑教之不改而後誅之乎孔子王者
之師也斟酌禮樂和其隂陽不教而殺斯為虐矣豈王
政乎舜去四凶也以四凶罪惡貫盈神人共憤所謂求
其生而不得死者與我俱無憾也然堯在位數十年而
不行誅必待舜而後誅聖人為政殺非所先也明矣堯
數十年而不誅四凶曽謂孔子七日而誅正卯乎縱欲
誅之抑何驟也聖人如天地於人何所不容宰予之欲
短喪也切責之而已冉求為季氏聚歛使門人鳴鼔攻
[113-2a]
之而已重絶人也他如互鄉南子之類猶未嘗無惜焉
其欲人自遷於善至廣也正卯既為魯之聞人則亦非
不可以教誨懐者何至遂絶其遷善之路而使之首身
異處時至春秋大夫之亂政者比比皆是在魯則有僣
八佾之季氏以雍徹之三家囚主君之陽貨此則奸雄
之尤者聖人為司㓂正刑明弼一正父母之邦則當自
奸雄之尤者始矣尤者尚緩而不誅誅者可疑而不緩
兩觀之鬼不亦有辭于孔氏哉陳恒弑其君告於朝而
[113-2b]
請討聖人固未嘗廢殺也然一請於君再請于相君相
從則上請于天王也必矣今正卯未有弑君之惡不告
而誅又不啻專殺大夫矣五伯不為而謂聖人為之乎
凡此皆渉於無理固可疑而不可信大抵家語左傳國
䇿諸書文雖足取而實出刑名浮誇者之所以自託故
如子貢之辨宰予之死皆妄誕而不據盖欲毁孔氏者
為也不則視聖人過髙以為聖人政事必有風馳電掃
駭人耳目故附㑹其事以眩惑後来耳予之為文於古
[113-3a]
寓言之類亦嘗稽取証引然大抵藉之發理道箴世疾
非決其實有此事也吁孫武列陣而美人梟穰苴行師
而莊賈戮兵家懲一警百不得不爾然實李勣欲仗壻
立威之習也聖人之兵如時雨有征無戰况政乎况孔
子乎然則正卯之誅盖斷無其事而不必疑也
  孔子誅少正卯辨下陸瑞家/
或曰誅卯之事既渉誣妄然則兹言曷始乎古臺子曰
殆始于荀况也不則亦况之類言之也朱元晦亦嘗疑
[113-3b]
此以為不載於論語不道於孟子雖以左氏春秋内外
傳之誣且誇而猶不言獨荀况言之愚謂况忍人也刑
名之學也斯言始於况殆無疑也况惟以此為倡李斯
事秦故必以殺為先而還自殺歟然則聖人廢殺矣古
臺子曰刑亦兵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虞戮四凶周誅
管蔡孔明涕泣而斬謖非能廢殺不好殺耳且堯之所
以不誅四凶者子知之乎堯非不鍳也堯於共工則曰
象恭滔天於鯀則曰方命圮族豈不鍳哉特以惡未大
[113-4a]
著故不遽加以刑耳或亦兾其有改也今據家語荀書
所載正卯之惡則亦未著之類矣况行僻而堅記醜而
博罪實未至於可殺何為而遽殺之乎當是之時吾見
三桓之弱魯矣未聞正卯之奪君也此其刑政緩急之
間一庸吏能辨之况吾夫子乎或謂權臣竊權以亂國
其害小正卯偽學以惑人其害大然則春秋孔子之刑
書也誅大夫亂國者耶誅大夫惑人者耶譬諸醫不治
心腹之疾而急理皮膚之間聖人之治殆不若是之迂
[113-4b]
也武王聖人也以征誅得天下猶曰武未盡善孔氏殷
人也殷湯以放伐得天下而至徳猶不稱焉聖人之不
喜殺也一至於此曽謂身為司冦而遂濫殺于七日之
間乎彼其他日論治而曰善人百年去殺用我期年而
可以此例之縱使正卯有可殺之罪亦當俟於期月之
後待於三年之餘况實疑似未著之人乎吁吾恐喜殺
者之藉口於聖人也又懼夫妄殺者之見欺於荀况也
雖然在正卯則擯之在三桓則法之若神宗之悞用荆
[113-5a]
舒李固之失賊不討是畏噎而併廢夫食又孔子之所
甚惜也
  徐君墓辨邵寳/
徐君墓在襄城北二十里墓前有樹相傳為季札挂劒
之處名曰靈樹按史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
札劒口勿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
君已死於是解其寳劒繫之徐君塜樹而去徐即書所
謂徐戎詩所謂徐方其地在今泗州季札自吳適魯乃
[113-5b]
其所經之道是故過徐君焉襄城非徐地安得徐君而
有是墓耶樹之靈否不論也且季札適魯觀樂之後遂
使齊去使於鄭去鄭適衛自衛如晉未聞其道於襄奚
從而挂劒哉或謂古者諸侯有邦交之禮然則徐君適
鄭而卒于是亦不可知也獨不觀乎史稱季札還至徐
徐君死則其死在徐也明矣其曰解劒繫於塜樹則其
塜在徐也亦明矣於是過於是弔奚不可知而必為之
曲説乎予讀一統志泗州城北則有徐君塜云或曰襄
[113-6a]
又有徐君故誤稱之
  醫辨三首李濂/
   嘉靖已酉夏六月余避暑於城南墅客有造訪
   者留酌林木之隂偶談及醫事數條間有溺於
   舊説之非者余劇論以闢之客既去豚子曰請
   盍識之以破積疑余憮然曰六經註疏承偽襲
   繆者亦多矣寧獨是哉聊漫録之俟質止于有
   道者
[113-6b]
李子曰虚心察理乃讀書之要法而杜撰穿鑿輒自立
説以騁已見最學者所深戒余嘗讀素問至移精變氣
篇黄帝問曰予聞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
已註曰移謂移易變謂變改皆使邪不勝正精神復强
而内守也精神内守病安從来是以移精變氣無假毒
藥祝説病由不勞鍼石而已此説本無可疑而全元起
以祝由為南方神是誤以祝由為祝融其謬固不待辨
近世陳定宇櫟乃引書泰誓篇祝降時䘮以解之而訓
[113-7a]
祝為斷以為轉移自已之精神變改其所感受隂陽風
雨晦明之六氣而斷絶其受病之由則其病自巳與下
文岐伯荅辭意不相貫予不敢從也按韻書祝詛也與
咒同書曰否則厥口詛祝是也竊窺素問本意盖言上
古之人處恬澹之世嗜慾寡少邪不能深入凡厥疾患
感受輕微不必毒藥鍼石故可移精變氣祝由而已觀
岐伯荅辭可見定宇乃謂詛祝實素問之大禁而引拘
於鬼神不可與言至徳為説殊不思拘于鬼神不可與
[113-7b]
言至徳謂志意邪而好祈禱者言也非是之謂也周官
瘍醫掌腫瘍潰瘍金瘍折瘍之祝藥劀音/刮殺之齊才/細
反/曰祝者即此祝由也夫醫之用祝尚矣而瘍尤宜祝
南史載薛伯宗善徙癰疽有公孫泰者患背癰伯宗
以氣封之徙置齋前栁樹上明旦癰消樹為之痿損即
其遺法孰謂天下無是理耶唐王燾氏著外臺秘要一
書而符水咒禁咸在焉朱丹溪亦曰外臺秘要有禁咒
一科乃移精變氣之小術未嘗謂其無是理也定宇獨
[113-8a]
不之信而著論非之亦幾于强辨矣善讀書者何事於
杜撰穿鑿輒自立説以騁已意為哉杜元凱曰優而柔
之使自求之饜而飫之使自趨之若江海之浸膏澤之
潤渙然氷釋怡然理順然後為得也學者果能玩味斯
言則虛心察理之方思過半矣
周禮醫師掌醫之政令凡邦之有疾病者則使醫分治
之嵗終則稽其醫事以制其食十全為上十失一次之
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為下註曰全愈也謂
[113-8b]
每嵗之終總考其所治愈不愈之状而制其禄以為五
等之差必十無一失始為最耳李子曰此解經者之誤
也且人之受病有淺深故治療有難易乃若偶爾違和
感觸輕𦕈雖初學醫之士一二劑可愈也假使醫緩遇
晉景公疾者三四人扁鵲遇如齊桓侯疾者三四人太
倉公遇如曹山跗疾者三四人皆弗能使之生然則三
子者果下醫乎或曰十全為上非為十人皆愈也言診
視之頃即知其孰可治孰不可治逺則期嵗近則期月
[113-9a]
又近則期日十人之安危死生無不中者故以為上而
食祿獨厚盖優之也李子此説得之
曲禮曰醫不三世不服其藥言君子用藥之當審也盖
以其父祖子孫傳習既乆術以累葉而精脉以診多而
騐藥以厯試而效故抱疾者倚之以為命度不至于有
誤也周官司徒以世事教能者意亦如此世儒不達厥
㫖乃為之解曰古之醫師必通於三世之書所謂三世
者一曰雷公鍼灸二曰神農三曰素女脉訣脉訣以察
[113-9b]
理本草以辨藥鍼灸以祛疾非是三者不足以言醫故
記禮者云然李子曰為此説者何其好竒之甚而果于
立異也博雅如宋景濂亦從而喜談之甚矣讀書察理
之難也雖然斯言也亦道其常惡可泥此以為擇醫之
準乎且古之名醫如扁鵲太倉公張仲景華元化姚僧
坦許智藏諸子皆自我始業未聞其先世有精醫者神
功異蹟流傳不泯又何必于三世哉即論近代如劉河
間張潔古張子和李明之朱彦修輩皆非世醫也著述
[113-10a]
滿家而並著顯名於天下今之學醫者咸師宗之如學
者之於濂洛關閩然惡在其為世醫也是故三世之説
君子不泥焉
  濟池靈石辨李濂/
河北之濟源縣葢有濟瀆廟云廟中有二池世所傳濟
源池是也予逰濟池徘徊池上見廟之裏門有石碣一
刻記云大漢通容元年甲辰大旱有懐州河内縣人李
繼安為商泛湖至君山廟禱祀忽見一朱衣人持書一
[113-10b]
封付繼安命寄至濟源縣西北三里許有龍池焉池前
有石一塊擊之必有人應其形差異第勿驚畏此書乃
玉帝勑濟瀆之神行雨者繼安如其言以書叩石其事
果驗末云大宋開寳六年四月廿日再書此記不著撰
者姓氏予徧考史冊兩漢蜀漢五代漢並無以通容紀
元者乃知後人妄為此記以欺愚瞽而又繆塑繼安像
於廟門像前寘大石一塊方三四尺以為即昔所擊之
石大可笑也且其事竊倣栁毅傳傳書洞&KR1161君之事但
[113-11a]
改擊橘樹為撃石耳抑豈知栁毅傳書之事亦好竒者
為之而非理之所有者乎嗟乎正學不行邪説競作神
仙鬼怪一切不經之談鑱石刻書假託傳播格物窮埋
之君子固弗為之惑而庸夫俗子或從而信之是不可
以不辨嘉靖乙巳春三月夷門老人李濓書于濟池之
天慶宫
  顧命辨周復俊/
蘇氏云成王崩未葬君臣皆冕服禮與曰非禮也謂
[113-11b]
之變禮可乎曰不可禮變于不得已嫂非溺終不可以
援也予曰禮孰為重君為重親為重天下次之成王顧
命傳於康王君命也親命也以天下基業之大畀于後
人而明述文武之大下及經逺保世之格言諄諄切戒
于彌留之頃其命顧不重歟豈直一嫂之溺已乎而何
可以喪服受也夫親有三年之愛則子有三年之喪而
服之必三年者所以明其為子而盡乎子道非曰服在
子而有所加于親也蘇氏又云禮將冠子未及期日而
[113-12a]
有齊衰大功之喪則因喪服而冠冠吉禮也猶可以喪
服行之受顧命見羣侯獨不可以喪服乎噫甚哉蘇氏
之懵於禮也冠者親正子道於始顧命者子受親命於
終其大小輕重固自區别也故子之冠而或有齊衰大
功之喪親曰是可以喪服行之乎故子冠而以喪服者
臨之以親命也顧命則子之受於親而可以喪服承之
乎蘇氏云晉平公既喪諸侯之大夫欲因見新君君使
叔向辭之曰大夫之事畢矣而又命孤其以嘉服見則
[113-12b]
喪禮未畢其以喪服見是重受命也曰此又蘇氏之懵
也國有君喪而列國之大夫皆往弔諸大夫皆賔也賔
不可以加諸君父故叔向之辭禮也要之諸大夫之見
可以已者也可已而已之故曰禮也康公于羣公之見
其可已乎今顧命之禮康王既以嘉服見羣臣而受乗
黄玉帛之幣者所以明其為嗣君而以冕服受先王之
顧命者所以明其為臣子而受君親之命不可輕也當
是時召公畢公洎在廷之臣其於行禮之際亦議之熟
[113-13a]
矣孰謂其失禮乎藉使失禮孔子刪書當先削之矣既
而羣公皆聽命相揖趨出王即釋冕反喪服三代以上
嗣君受顧命之禮委曲詳宻僅見此篇自是而後惟見
新君即位之文而未聞先考臨終之命故其禮邈焉而
莫講耳
  禮辨周復俊/
或曰婦有七去非聖人之言也夫淫也妬也不孝也多
言也盜也天下之惡徳也婦而有焉去之宜也不幸而
[113-13b]
惡疾而無子夫豈其所欲哉為夫者值婦有此安于義
命存之可也而去焉無乃不仁乎予不其然子言之身
也者親之枝也是身非吾之身親之身也祖考以来之
身也重莫加焉今婦有惡疾如風癩且將延及吾身而
遷染於子孫禍莫大焉於此坐視而不為之處是豈知
愛其身者乎不愛其身是不敬其親也不孝孰甚焉孟
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斯言至矣乃今不憫其無子
而若將逺之此必有妬心者也已不宜子而妬焉則必
[113-14a]
至於無後矣此聖賢所深絶者也假令自歉於生子而
推其妾媵俾得侍接於夫肅肅宵征抱衾與裯有小星
之風樂色以進于君而已不淫有關雎之行則其夫尊
之敬之没身不衰矣而何忍薄之乎夫疾者六極之一
雖人情所不堪而亦非聖人所惡今疾云惡疾必非恒
疾之比而可不逺之乎夫孝以似續為先宗祧為上以
惡疾而累吾身且及子若孫非獨忘親且忘厥祖矣仁
孝者不為也而况於絶其後乎多言尚去而况於斯二
[113-14b]
者乃更無更張之術乎通於此者可以知古人立言之
意矣
  周禮辨周復俊/
周禮有冡人之官凡祭于墓為尸則祭墓之禮周公已
創立之矣張南軒云古不墓祭非畧也知鬼神之情状
不可以墓祭也神主在廟墓以藏體魄而祭之於義何
居其言非也吾鄉先達陸文量先生有言為主之木與
吾親平昔神魂素不相干特以禮制所在人心屬焉故
[113-15a]
凡有事薦祭惟主是尊是親而况親之體魄乃神魂之
所依載安知委魄之後神魂不猶依於此乎盖魄有定
在而魂無不之古人之祭或求諸陽或求諸隂或求諸
隂陽之間不敢必也故以墓祭為非禮者泥古忘親者
也行之無害也予謂陸先生之言達於禮矣今代清明
掃墓天下士庶皆通行之而從厚者或於十月朔亦率
其家人展墓焉此即古人雨露霜雪之思也顧時祭不
獨於廟而今此必於墓者以吾親體魄所棲一嵗之間
[113-15b]
兩瞻望焉非數而煩也斯禮也其以義起者乎
  熠燿辨徐思曾/
詩豳風東山之篇曰熠燿宵行毛傳曰熠燿燐也燐螢
火也崔豹古今注亦云又曰一名燿夜腐草為之今以
其説質諸月令良然王氏本草曰螢火一名夜光一名
熠燿則熠燿之為螢自漢以来則然矣孔頴達曰宵行
夜飛也至朱子傳詩始以宵行為蟲而以熠燿為明不
定貌盖本陸璣飛而有光之説及以下章熠燿其羽例
[113-16a]
之亦皆可通故今學詩者宗之然非所以施於他詩也
張華勵志詩曰熠燿宵流劉良注曰熠燿螢也劉履曰
流飛行也是即毛孔説耳吾有取焉或者非之嗟夫古
人作詩各有所指執勵志以解東山則東山之㫖戾而
致誤執朱傳以釋勵志則勵志之㫖晦而不明故解經
之法在乎随文㑹意不可執一論也且䖝有名宵行者
矣未聞有名宵流者也而欲强同之可乎夫宵流既非
䖝名熠燿又非螢火則勵志之所指者果何物乎古人
[113-16b]
治經必守其師之説故毛不可以為韓韓不可以為鄭
為公羊者必讎乎左氏為左氏者必詆乎榖梁安知茂
先當時之學不為毛詩乎矧朱傳之出在茂先後八百
餘年彼其時但知有毛説耳不能逆探朱説以求合即
使當時已有如朱説者而茂先或不暇考未可知也潘
安仁秋興賦有曰熠燿燦于階闥兮蟋蟀鳴乎軒屏夫
熠燿蟋蟀相對而言則以熠燿為螢晉人亦不一矣
  詩韻辨張弼/
[113-17a]
韻書始於江左弊於因襲雖有覺者力莫能正我朝始
刋定洪武正韻一洗千載之陋誠萬世之幸也唯詩家
猶泥唐韻曰凡古詩之流可用正韻近體律詩惟用唐
韻問其所以則曰律詩自唐始故也茍依正韻則曰落
韻特遵今之制耳樂其寛耳試叩以唐韻冬東青清之
属何以異虞模麻遮之属何以同則曰自有五聲七音
輕清重濁於其間也噫是因襲而不察淺陋而無見口
耳相承臆度妄語殊不知江左制韻正坐不知七音之
[113-17b]
當辨直據一方之所習故失立韻之本原也何輕清重
濁之分耶借曰唐詩用唐韻則騷詞用楚韻古選用漢
韻耶唐韻襲類譜而作故梁韻也何唐詩而用梁韻耶
唐韻至宋已加通倂非唐之舊則宋韻矣又何唐詩而
用宋韻耶正韻惟取諧協固寛也唐韻之聱牙者亦得
而押豈窄耶且作者何計寛窄也謂遵今之制者非茍
同也據天下之公闢江左之偏也觀學士宋景濂所序
慎重精宻之至凡詩皆合宜用正韻且不待辨矣猶慮
[113-18a]
詩家習觀隂氏韻府羣玉又以正韻定之則凡詩之不
宜用唐韻又可識矣何淺陋者之因襲未復於正又倡
傳妄説使髙明者亦不得由於正也或曰李杜蘇黄諸
家者用唐韻人不知病盖唐宋之世病在韻作者弗病
也况雖在唐宋不依唐韻者亦多矣泥者不知唯取諧
協則傅會其説曰漏底韻出入韻猶韻書上平下平不
知由編帙重大而分乃曰音有上齶下齶之異也上本
始於東終於山不知偶分及此乃曰日出於東没於山
[113-18b]
之意也淺陋類此不足一笑泥者反以正韻為失寜免
笑乎或曰朱子訂詩書之序破千載之陋使唐韻當易
何無言之及也曰宋以賦取士通倂唐韻朱子不當制
作之任其容變乎使朱子生於今日尚泥唐韻乎必不
然也髙明者自當有見
  四明辨幷詩戴洵/
予觀道書謂四明丹山赤水為三十六洞天之第九靈
仙一都會也山頂有石開四窓通日月星辰之光故曰
[113-19a]
四明予自少小時甚竒羨焉萬厯癸酉春至仗錫寺求
所謂四窓者不可得或由道傍竪一方石髙丈許刻曰
四明山心者是也或曰别有巨石中空可入四邊透明
然去寺尚二十里道險不可往予信之遂歸然意常悔
之至今萬厯庚寅巳十八年矣復至仗錫九月九日決
意往尋從西南下峻嶺至谷底大愈溪復上危岡逾絶
頂者四五乃至其處而石在山半絶陡峻無路可下乃
解脱衣履呼三四土人牽挽寸寸行始得到則石壁面
[113-19b]
南開一口可髙四五尺俯僂而入僅足坐十許人口上
下相連者三因謂不連處為忩耳予行天下見如此者
甚多何足云通日月星辰之光而以為竒也及歸過佛
巖下見一石髙數丈刻曰四忩此亦道傍竪石類耳予
思四明之義乃此石虛冒其名察其寔不然盖寺在半
里許一峯絶髙予嘗再登之見數百里羣峯以千百可
指而數東西南北無蔽遮又此峯最中四面山環繞如
内城外又層層環繞如外郭予嘗登泰山雖極髙然獨
[113-20a]
北去甚長其東南西皆無山直下一望至山麓盡矣故
獨此山可稱為四明正以四望通徹如一故也若曰通
日月星辰之光凡石洞皆然何獨於此山云爾哉予怪
好竒者徒欲觀四窓而以身試不測之險又怪此峯去
寺甚近而不知登覧使四明之真體面不露也故特為
著辯以告後来者毋尚險逺而遺近易且知四明之義
在山而不在一石窓也系之以詩曰
 四明古洞天迴環五百里仗錫宅其心羣山此綱紀
[113-20b]
 左峯最孤絶四顧爛張綺山尖千萬㸃一一可指取
 所以稱四明義正如此耳彼謂石有窓乃在西南厎
 匪惟幽且偏亦復險而鄙倘欲往㝷之步步學縁蟻
 失足千仞谿援手何及矣寄語後来人好為辨兹理
 忽邇而騖遐達觀良足恥
 
 
 明文海巻一百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