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52 明文海-清-黃宗羲 (master)


[077-1a]
欽定四庫全書
 明文海巻七十七     餘姚黄宗羲編
  議四
  均糧議錢薇/
或問古哲王疆理天下則壤成賦九州析為九等于是
禹貢載上中下三壤而區分之是糧雖哲王莫能議均
從古然矣予曰子何以天下例一鄉一邑也夏書定賦
九等别九州也今大江以南全浙以東皆屬揚州揚之
[077-1b]
賦下上盖指通州不聞更有九等也我嘉一郡耳麗以
七邑特揚一區之地賦同上下可知是糧之均在古則
然矣或曰地力不齊如山木數年而僅拱把蕩葦百畝
而收錙銖髙昻之阜多雨乃收霪澱之鄉遇旱反獲物
之不齊物之情也必欲均之無乃名美而實左乎予曰
是何因瑕棄瑜者也夫地力不齊如周官一易再易之
田是也今吾邑之田髙下肥瘠大略相當無田不耕無
耕不稔故穰則皆穰歉則皆歉其收有多寡係農之勤
[077-2a]
惰是不可以肥瘠論吾邑田也况不均之害不在田亦
不在山與蕩而在官民麥之三等何也官田之糧一畝
之輸有至五斗者民田則五升至八升而止麥地則三
升至五升而止故貿易之際買者利糧之輕寧多價以
推糧賣者利價之重寧存糧以增價于是改官為民改
民為麥此積荒之糧所由起也又區書乗機為奸甲户
有荒糧而乙丁或絶惟賄是視將甲糧推于乙户甲户
暗減乙户暗增而荒糧愈夥此積荒之糧之再變也至
[077-2b]
于狡猾之徒與弊為市一遇官府與民灑派存糧利民
之賄冒認圖糧故裝已户輾轉告豁官府一時難于辨
究鄉民愚訥不能分訴弱者含寃屈抑巧者明認暗飛
此積荒之糧之三變也夫糧三變而害乃滋甚矣今欲
去斯害無他妙巧也止宜于官民麥田三則而均之何
可援山蕩寡收之例而混阻哉然其間亦有册籍名為
山蕩而業家實得水田者乃區書旋幹之積弊但此弊
少則此害輕况太察者民無所容非若官民麥地之三
[077-3a]
則叢積隱害上眩有司而難察下累貧户之倍輸也且
官民麥田其耕同其獲同其凶豐又同則糧之所出亦
奚可不同乃固為是紛紜莫詰之弊哉或曰官民麥田
非私名也乃國家等則有此昔已定制而今輙更無乃
不可乎予曰此正所以尊制也夫制豈非累朝斟酌時
宜而勒為定典以便民乎洪武初令官田起科畝五升
三合五勺民田畝三升三合五勺七年詔蘇松嘉湖等
府田如每畝起科七斗五升者減半十三年又令七斗
[077-3b]
五升至四斗四升者減十之二四斗三升至三斗六升
者減十之一是洪武間已變通初年之制矣宣徳四年
詔各處官田每畝糧一斗至四斗者減十之二四斗一
升至一石以上者減十之三此在宣徳間又變通洪武
之制矣正統元年令浙江等處官田每畝糧四斗一升
至一石以上者減作二斗七升二斗一升以上至四斗
者減二斗一斗一升至二斗者減作一斗此在正統又
變通宣徳之制矣由此觀之官田之糧當以後定為準
[077-4a]
正統之詔今所宜遵是官田之糧多不過二斗七升輕
則止于一斗今吾邑官田尚有四五斗者豈當時奉行
諸臣不能體列聖減賦恤民之意行之五邑耶又𢎞治
二年令應天上元等縣官田糧每石減耗二斗五升民
田每畝勸出米二升此在𢎞治又變通正統以前之制矣
夫減官田糧之多量增民田糧之少得損益宜民之道
即今日均糧意也獨惜當時掌計之臣不能將順徳美
遍行東南乃止行之一處耳今之議均正黙體累朝減
[077-4b]
賦至意推廣孝皇裒多益寡之洪仁也故均糧正尊國
制也或曰田一也而分官民何居予曰嘗讀大誥以宋
元入官田我朝籍沒之田宋元豐間畢仲游計處兩浙
官田九百六十四頃紹興十二年以户産有契書不上
占基簿者沒官淳熈三年劉邦翰等奏湖北荆南兵役
地荒以請佃之田入官後李椿年阿秦檜意以水鄉秋
收後妄廢田官修陂塘塍埂亦為官田是皆言利之臣
損下益上之為也入國朝凡叛竊亂常譎偽詐逆剪平
[077-5a]
以後盡没其田此官田所從來也今當太平全盛之日
中興純徳之治豈肯存南宋利臣富國之計况國初罪
人歴年幾二百子孫殫盡寧無一體休息之意哉或曰
誠若所言均糧是矣說者謂平湖之四則不若湖州之
一則何如予曰是易見耳所謂四則者僅補偏捄弊之
方然田既存乎四則糧亦分為四等富貧貿易之際得
藉手投隙改重為輕改民為麥是往弊仍在也若湖之
合官民麥地為一是奸狡不得減多為少愚䝉不致冒
[077-5b]
少為多雖五尺之童亦可擁魚鱗之甽而享土膏之利
誠蕭曹畫一之政龔黄坐嘯之資而堯舜垂裳之理也
或曰糧則均矣黄册亦可均乎予曰惡是何言哉册所
以紀田也凡差徭輕重因乎册者也則所以實徴也凡官
民麥地載之則者也今黄册照則收田某户田若干原
額無改所以存制也寔徴照田派納三則歸一則不分
多寡所以祛弊也若併黄册均之亂之道也十年大造
後册承前册而欲均之是今亂之也况黄册國制也非
[077-6a]
啟奏不得輙更是故决于理理因于時時協其宜
一本可以萬殊而殊途要于同歸今也究民俗之
利病痛宿蠧之奚窮探摉剔之要源塞奸宄之深
竇遵明聖之屢詔决便計之咸宜則糧之則不可
不以時均均之此其時矣
  一條鞭法議徐鳯來/
一條鞭法通府州縣十嵗内夏税秋糧存留起運
額若干均徭里甲土貢顧募加銀額若干通為一
[077-6b]
條總徴而均支之也蓋其法不輪甲徴収通一縣
丁糧均派之而下其帖于民備載十嵗中所應納
之數于帖而每嵗分為六限納之官其起運輸解
給募皆官府自支撥也大都輪甲則遞年十甲充
一嵗之役條鞭則合一邑之丁糧充一年之役也
輪甲則十年一差出之驟且多民易困條鞭令每
年出辦所出少民易輸分給諸役錢主之于官而
承募人役不得復取嬴于民民如限輸錢訖可無
[077-7a]
復追呼之擾矣夫十年而輸一兩固不若一年輸
一錢之輕且易也且人安目前孰能嵗積一錢以
待十嵗後之用哉况均徭法通州縣徭銀數不得
減而各甲丁糧多寡勢不能皆齊如丁糧多則其
年派數加輕丁糧少則其年派數加重固已不均
而所當之差有編銀一兩而止納一兩者有加二
加三加四五六者有賠四五倍七八倍者甚且相
至什伯則名為均徭實不均之大者今合民間加
[077-7b]
納之銀俱入于官正派之數均輕重通苦樂于一
縣十甲之中役人不損直徭户不苦難即如金銀
庫子已革定名于徭編之舊照司府吏納銀為募
人工食費止令巡守不與支收其支收委之吏毫末
禀承于官則需索者不得行而誅求之横自戢又以時
得代不久若查盤吏有身家不得竊庫銀而逃至
倉中斗級于舊有募充親充彼徭户親充償所耗
固當乃募人看守其折耗亦徭户自償彼守而此
[077-8a]
償之適教之使盗也今募吏充之嵗加脚費而折
耗責之勢不敢自盗又年終更換無嵗久浥爛之
憂尤甚便也諸遞運夫馬俱官吏支應勢不得多
取即用之不敢濫大概徴附秋糧不雜出名目吏
無所措手人知帖載每嵗並輸可省糧長収頭諸
費利固不可勝計矣是法也通計里甲均徭驛傳
民兵合用銀派之名四差皆視户丁糧為差次議
者以為通十里以編不分年則丁糧均法當優免
[077-8b]
者不能分數户以幾倖則冒濫消覈實數以編銀
則賠累息合銀力二差併公私諸費則名目簡富
人不坐官役人不坐名則覬覦寢官給銀于募人
而募人不得反覆折勒則市猾屈去頭户貼户
之派則貧富平糧有多寡役無輕重毋需花分毋
為詭寄則册籍清便民利國信無善于此者蓋始
于都御史周如斗剏議繼之以劉光濟奏可以行
之于江西而通行於天下所當世世守之者也
[077-9a]
  泉貨議王禕/
天下之物以至無用而權至有用者泉貨是也謂之泉
者言其形謂之貨者言其用其制先有銅錢後有楮幣
銅錢之制自五帝三王下更歴代莫之有改其為法最
古而楮幣之制所謂闗㑹交鈔者又所以權錢而行金
宋之末造也之二物者握之非有補于暖也食之非有
補于飽也而先王以守財物以御人事而平天下命之
曰衡有國家者恒賴以為生民之大命而不能以一日
[077-9b]
廢一日或廢則國家之命幾乎息矣故曰以至無用而
權至有用者泉貨是也國朝因時制宜襲近代之法一
切用鈔而錢盡廢不用自中統至元鈔之行且一百年
中更至大雖嘗改法然旋亦即復舊乃自頃嵗以中統
交鈔重其貫陌與至元寶鈔相等並行京師復鑄至正
新錢使配異代舊錢與二鈔兼用其意殆將合古而逹
今而不知適以起天下人心之疑夫中統本輕至元本
重二錢並行則民必取重而棄輕鈔乃虚文錢乃寔器
[077-10a]
錢鈔兼用則民必舍虚而取寔故自變法以來民間或
爭用中統或純用至元好惡不常以及近時又皆純不
用二鈔而惟錢之是用而又京師鼔鑄尋廢所鑄錢流
市不甚廣于是民間所用者悉異代之舊錢矣嗟乎二
鈔者國家之所用而民則以為棄物而弗之用舊錢者
國家未嘗專以為用而民爭相寶愛而用之是天下之
民反操國家之柄而國家之命已下制于民泉貨之弊
莫此時為甚矣詔㫖屢飭禁令愈嚴民頑然相視而弗
[077-10b]
之恤而上之人亦坐視其法之弊舉無䇿以救之民情
所至如水就下勢之趨嚮不可復遏是故善為天下者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民以為利上之人何故而不為今
外宰相得承制行事亦既審察民情即浙江省府治鼓
鑄累月之間國用頗賴以資給則其為效固有不可誣
者然其為鑄乃當十大錢止用于杭城而不足以行逺
間有流布諸路者民亦易視之弗信泉貨之弊自若也
愚竊以為今日鈔法宜姑置弗問而錢法當在所速講
[077-11a]
錢法之議有二一曰廣開鼔鑄二曰罷鑄大錢考之史
傳漢郡國皆得鼓鑄而縣官往往即多銅山而鑄錢唐
亦即出銅所在置監天下罏九十有九宋鑄錢總二十
六監而諸路所鑄其數多寡各有差其法皆為不可廢
賈誼所謂事有召福而法有起奸今令細民人撡造幣
之勢者此謂不可使人私鑄爾非謂官不當廣鑄夫錢
便于貿易而銅不便于轉輸轉輸不便故即其所出而
鼔鑄貿易相便故隨其所在而流布此勢之必然而國
[077-11b]
朝至大中亦置江淮等六監此可見鼓鑄之開當廣矣
自周景王楚莊王欲鑄大錢其臣即以為非漢之赤仄
以一當五王莽之大錢五十蜀之直百後周之當千唐
之乾元後唐之永通宋之熈寧皆為當十大抵一時茍
且之為張商英言當十錢自唐以來為害甚明盖大錢
質輕而利重利重故盜鑄者多質輕故寶愛者少小錢
費厚而利均費厚故盜鑄者少利均故貿易者平此亦
勢之必然故歴代大錢皆旋踵而廢而至大大錢今亦
[077-12a]
存者無幾此可見大錢之鑄當罷矣由是言之鼔鑄不
可不開而監之置不可不廣大錢不可不罷而小錢之
鑄不可不多為今之計無踰此者且今江浙地大物衆
省府鼓鑄固必仍舊其浙東西江東閩中諸路宜各斟
酌所在分置監局或一州二州置一罏而凡所鑄錢必
以漢五銖唐開元金大定宋大觀及今至正小錢為則
其大錢更不復鑄夫鼓鑄廣則造錢多而人易致小錢
多則稱物均而人知貴易致則其用不匱知貴則其行
[077-12b]
可久推而放之其法將徧諸天下而準固不特浙江一
省而已至于權銅有禁尤當加嚴宜如唐制佛像以鉛
錫土木為之惟鑑磬釘環鈕得用銅餘皆禁絶又民間
所有銅皆得入官官為鼓鑄除工本之費更取其三而
以七歸于民而又鼓鑄之際闗防嚴宻制作精緻定其
輕重而有度平其出納而有常如是則今日之錢始可
流于地上而異代之錢將不銷而自廢矣于是國家之命
得以伸于民民生由之而可遂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莫
[077-13a]
此為便匡今之弊以復古之道為計宜無踰于此者上
之人豈亦不是之思誠思之顧胡為而不急于行也抑
嘗因是復有其說古者三幣珠玉為上黄金為中白金
為下後世或為二幣秦制黄金以鑑為名即銅錢是也
今誠使官民公私並得鑄黄金白金為錢隨其質之髙
下輕重而定價之貴賤多寡使與銅錢母子相權而行
當亦無不可者且今公私貿易苦于銅錢重不可致逺
率皆挾用二金藉使有司不明立之制而使之用公私
[077-13b]
之間有不以之為用者乎是則用黄金白金為錢與銅
錢並行亦所謂因其所利而利之者也或者顧謂廢錢
而用鈔寔祖宗之成憲而于術數之說為有符今唯用
錢無乃稽之典章驗之圗䜟有相乖違者乎是不然天
下之法雖聖人不能使之久而無弊及其弊也固未嘗
無法以捄之變而通之存乎人焉耳而可泥于拘攣之
見偏于尋常之論哉記曰一張一弛文武之道夫弛而
不張張而不弛要皆非先王之所以為天下者弛之張
[077-14a]
之與時宜之斯為善矣嗟乎當今時事之急可言者衆
矣然孰有急于泉貨者故述斯議庶上之人得採擇焉
  疏通錢法議髙克正/
自成周制九府圜法權子母而行之嗣功龜貝而錢之
用盖重歴代已來行之不廢製亦代更焉其輕重利病
可得而言要以天下之利權不可使操于下而其利源
不可使壅于上上令之而下不行行矣而以儇巧溷之
上為是懲而止是利權自下操也下過上欲令下之行
[077-14b]
也而上固不行行矣而且有所竒贏以抑之下不見利
而且望上是利源自上壅也上亦過於乎錢者寶于金
利于刀而取法于泉夫泉出不窮而注無方財幣欲其
行如流水與民相灌輸上而下下而復上亡少閼塞而
迺稱便也國家錢法上林三官職之今上酌古制詔天
下省直開局鼓鑄以贍國用亡何而私錢公行制錢為
厲雖懸重辟以繩之猶不能止也齟齬不已遂成廢格
若然廢之是使盜鑄者擅其權而官為作止也非國體
[077-15a]
矣然猶有可諉者曰饒今天下用詘矣計嵗所入僅百
一十三萬八千有竒而嵗出不翅倍之主計者廩廩焉
憂不足則有仰屋嘆耳夫錢者天地間不涸之源不竭
之府先王制之以利民伯主藉之以強國而今自棄之
此所謂舛也談者曰錢之制必權其重輕輕則費一而
利三之民且殽什為他巧而與上爭其利即欲禁之必
作重而行使肉好輪厚後民無所牟利而盜鑄自息然
而用之之利不足以當鑄之之費也若之何夫王人以
[077-15b]
四海為家費百萬以鑄百萬則民已得二百萬之用矣
費千萬以鑄千萬則民已得二千萬之用矣積錢漸廣
民用漸舒此誰非官之財乎其鑄之也業已不愛銅不
惜工導利以予之下矣然而復不行者夫有所撡之也
豪強右族不顧上之文網而隂以私錢易之司市者明
知其姧而弗敢詰也駔驓又從而倚之力能斂錢而使
之貴又能散錢而使賤賤徴貴貴徴賤愚民睹聽靡常
疑駴日生始既以私鑄行而欲避其贗繼乃以避私鑄
[077-16a]
而并棄其真錢法之蠧大率由此夫上實自有法而下
骳之患豈獨在錢哉此不有一大創之不可者顧是猶
易弭也一精悍之吏足制其命矣然而復不行者夫有
所壅之也今制朝廷之貢賦官府之鍰贖闗市之榷稅
鹽銕之存留俱以鏹毋以錢為其輕㣲而輸將易逹也
若是則錢之行也豐于出而嗇于入藩封之祿食百僚
之俸薪軍興之市賞戚畹之賚錫又以錢不便故輙罷
不行其所為督之必行罪其不行者夫皆其貧無力者
[077-16b]
也若是則錢之行也嚴于下而寛于上夫上自賤之而
求其貴上自塞之而求其通勢必不能得之于下矣試
以兩者相提而用金用其六錢用其四如循環然所出
之涂亡不開也所入之涂亡不廣也所不便者于賤不
必信也所便者于貴不必詘也夫既明示以錢之當于
用矣而用之寔自上始民其誰不趨焉行之數年而錢
法尚壅者未之前聞也雖然天下事法屢變人亦屢變
以法而授之人不若得人而聽其法矧錢法之行原非
[077-17a]
細故而内責之二局外聽之有司事權不一法何由行
請下廷臣議兩郡以水衡主之郡國添設臬使一員耑
督鼓鑄令與民相灌輸上而下下而復上一以便宜從
事而毋以文法繩之捄時之筭宜無出此昔嘗聞劉晏
陳恕杜鎬軰曾以重臣領錢使彼所謂心計臣能以利
權通造化學士家故棄置不道乃今知其裨于寔用也
令今得數子者為度支使何憂錢法哉至于足國裕民
尚有至計則廟堂之上在而何以佐末議焉
[077-17b]
 
 
 
 
 
 
 
 明文海巻七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