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02 明文衡-明-程敏政 (master)


[056-1a]


皇明文衡卷之五十六
  雜著
   文章辯體序題 吴訥
    古歌謡辭
按西山輯文章正宗凡古文辭之載于經聖人所嘗刪迷者
不敢錄獨采書傳所載康衢擊壤歌之類列干古詩之前且
曰出於經者可信傳記所載者未必當時所作其好古傳疑
之意至矣今謹遵其意仍以康衢童謡爲首終于荀卿成相
彚寘卷端以俟考質
    古賦
按賦者古詩之流漢藝文志曰古者諸侯卿大夫交接隣國
必稱詩以喻意春秋之後聘問歌詠不行於列國而賢士失
[056-1b]
志之賦作矣大儒荀卿及楚臣屈原離讒憂國皆作賦以風
其後宋玉唐勒枚乗司馬相如楊子雲競爲侈麗閎衍之辭
而風諭之義沒矣近世祝氏著古賦辯體因本漢志之言而
斷之曰屈子離騷卽古賦也古詩之義若荀卿成相是也然
其所載則以離騷爲首而荀詩勿錄尚論世次屈在荀後而
成相亦非賦體故今特取成相附古歌謡後而仍載楚辭于
古賦之首蓋欲學賦者必以是爲先也宋景文公有云離騷
爲辭賦祖後人爲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圓不能過規信哉
    古樂府
易曰先王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成周盛時大司
樂以黃帝堯舜夏商六代之樂報祀天地百神若宗廟之祭
神旣下降則奏九德之歌九韶之舞蓋以六代之樂皆聖人
[056-2a]
之徒所制故悉存之而不廢也迨秦焚滅典籍禮樂崩壞漢
興高帝自制三侯之章而房中之樂則令唐山夫人造爲歌
辭史記云高祖過沛詩三侯之章令小兒歌之高祖崩令沛
得以四時歌舞宗廟孝惠文景無所増更於樂府習常肄舊
而巳至班固漢書則曰漢興樂家有制氏但能紀其鏗鏘而
不能言其義高祖時叔孫通制宗廟樂迎神奏嘉至入廟奏
永至乾豆上奏登歌再終下奏休成天子就酒東廂坐定奏
安世然徒有其名而亡其辭所載不過武帝郊祀十九章而
巳後儒遂以樂府之名起於武帝殊不知孝惠二年巳命夏
侯寛爲樂府令豈武帝始爲新聲不用舊辭也迨東漢明帝
遂分樂爲四品一曰大予樂郊廟上陵用之二曰雅頌樂辟
雍享射用之三曰黃門鼓吹樂天子宴羣臣用之四曰短簫
[056-2b]
鐃歌樂軍中用之其說雖載方冊而其制亦復不傳魏晉巳
降世變日下所作樂歌率皆夸靡虚誕無復先王之意下至
陳隋則淫哇鄙䙝舉無足觀矣自時厥後唯唐宋享國最乆
故其辭亦多純雅南渡後夾漈鄭氏著通志樂畧以爲古之
達禮有三一曰燕二曰享三曰祀所謂吉凶軍賔嘉皆主此
三者仲尼所刪之詩凡宴享祀之時用以歌之漢樂府之作
以繼三代因列鐃歌與三侯以下于篇亦無其辭後太原郭
茂倩輯樂府百卷繇漢迄五代蒐輯無遺金華吳立夫謂其
紛亂哤雜厭人視聽雖浮淫鄙倍不敢芟夷何哉近豫章左
克明復編古樂府十卷斷自陳隋而止中若後魏楊白花等
淫鄙之辭亦復收載是亦未得盡善也今考五禮以郊廟歌
辭爲先愷樂燕饗歌辭次之蓋以其切於世用足爲制作家
[056-3a]
之助至若古今琴操與夫相和等曲亦附于後以俟好古君
子之所考訂焉其或有題無辭或辭雖存而爲莊人雅士之
所厭聞者玆亦不錄
    古詩
詩大序曰詩者志之所之也詩有六義曰風曰雅曰頌曰賦
曰比曰興三百篇尚矣以漢魏言之蘇李曹劉實爲之首晉
宋以下世道日變而詩道亦從而變矣晦庵朱子嘗答鞏仲
至有曰古今詩凡三變自漢魏以上爲一等自晉宋間顔謝
以後下及唐初爲一等自沈宋以後定著律詩下及今日又
爲一等然自唐初以前爲詩者固有高下而法猶未變至律
詩出而後詩之與法始皆大變無復古人之風矣嘗欲抄取
經史韻語下及文選漢魏古辭以盡郭景純陶淵明之作自
[056-3b]
爲一編而附三百篇楚辭之後以爲詩之根本準則又於其
下二等之中擇其近於古者各爲一編以爲羽翼輿衛其不
合者則悉去之不使接於耳目入於胷次要使方寸之中無
一字世俗言語意思則其爲詩不期於高遠而自高遠矣厥
後西山編文章正宗劉氏輯風雅翼悉本朱子之意而去取
詳畧則有不同者焉是編所收率以二家爲主近代之有合
作者亦取載焉歌行之作别錄于後蓋歌行放情長言其句
語格調與古詩亦有不同者矣律詩雜體具載外集嗚呼學
詩之法子朱子之言至矣盡矣有志者勉夫
   歌行
昔人論歌辭有有聲有辭者若郊廟樂章及鐃歌等曲是也
有有辭無聲者若後人之所述作未必盡被於金石也夫自
[056-4a]
周衰採詩之官廢漢魏之世歌詠雜興故本其命篇之義曰
篇因其立辭之意曰辭體如行書曰行述事本永曰引悲如
蛩螿曰吟委曲盡情曰曲放情長言曰歌言通俚俗曰謠感
而發言曰歎憤而不怒曰怨雖其立名不同然皆六義之餘
也唐世詩人共推李杜太白則多模擬古題少陵則卽事名
篇無復倚傍厥後元微之以後人沿襲古題倡和重複深以
少陵爲是故今是編凡擬古者皆附樂府本題之內若卽事
爲題無所模擬者則自漢魏以降迄于近代取其辭義之弗
過於淫傷者錄載云
   諭告
按西山云周官太祝作六辭以通上下親踈遠近曰辭曰命
曰誥曰㑹曰禱曰誄皆王言也大祝以下掌爲之辭則所謂
[056-4b]
代言者也以書考之若湯誥丼誓微子之命之類是也此皆
聖人筆之爲經不當與後世文辭同錄今獨取春秋內外傳
所載周天子諭告諸侯之辭及列國應對之語附焉又按東
萊有曰文章從容委曲而意獨至惟左氏所載當時君臣之
言爲然蓋繇聖人餘澤未遠涵養自别故其辭氣不迫如此
非後世專學語言者所可得而比焉
    璽書
按應邵曰璽信也古者尊卑共之左傳魯襄公在楚季武子
使公冶問璽書至秦漢臣下始避其稱漢初有三璽天子書
用璽以封故曰璽書文帝元年嘗賜南越趙佗璽書佗愧感
頓首稱臣納貢至今讀史者未嘗不三復書辭以欽仰帝德
於無窮也夫制詔璽書皆曰王言然書之文尤覺陳義委曲
[056-5a]
命辭懇到者蓋書中能盡褒勸警飭之意也故今特取前代
璽書載于詔令之前讀者其必有以得之
    批答
按玉海唐學士初入院試制詔批答共三篇蓋批答與詔異
詔則宣逹上意批答則采臣下章䟽之意而答之也文鑑輯
批答詔敕各爲一類可見矣唐史載太宗之答劉洎謂出自
手筆今觀辭意誠然至若宋昭陵之答富弼等則皆詞臣之
撰進者也讀者其尚考諸
    詔
按三代王言見於書者有三曰詔曰誓曰命至秦改之曰詔
歷代因之然唯兩漢詔辭深厚爾雅尚爲近古至偶儷之作
興而去古遠矣東萊云近代詔書或用散文或用四六散文
[056-5b]
以深純温厚爲本四六須下語渾全不可尚新奇華巧而失
大體是編今以漢詔居前附以唐宋諸詔庸備二體西山有
云王言之體當以書之詔誓命爲祖而參以兩漢詔冊信哉
    冊
按漢書天子所下之書有四一曰䇿書注曰䇿者編簡也其
制長二尺短者半之篆書起維年月日以命諸侯王公若三
公以罪免亦賜䇿則用一尺木而隷書之又按唐百官志曰
王言有七一曰冊書立皇后皇太子封諸王則用之說文云
冊者符命也諸侯進受於王象其札一長一短中有二編之
形當作冊古文作笧蓋冊䇿二字通用至唐宋後不用竹簡
以金玉爲冊故專謂之冊也若其文辭體制則相祖述云
    制誥
[056-6a]
按周官大祝六辭二曰命三曰誥考之於書命者以之命官
若畢命冏命是也誥則以之播誥四方若大誥洛誥是也漢
承秦制有曰䇿書以封拜諸侯王公有曰制書用載制度之
文若其命官則各賜印綬而無命書也迨乎唐世王言之體
曰制者大賞罰大除授用之曰發敕者授六品以下官用之
卽所謂告身也宋承唐制其曰制者以拜三公三省等職辭
必四六以便宣讀于廷誥則或用散文以其直告某官也西
山云制誥皆王言貴乎典雅温潤用字不可深僻造語不可
尖新文武宗室各得其宜斯為善矣
    制䇿
按說文䇿者謀也凡錄政化得失顯而問之謂之對䇿考之
於史實始漢之眺錯錯遇文帝恭謙好問之主不能明目張
[056-6b]
膽以答所問惜哉唯董仲舒學識醇正又遇孝武初政淸明
䇿之再三故克罄竭所藴帝因是罷黜百家專崇孔氏以表
章六經厥功茂焉迨宋蘇軾之答仁宗制䇿亦克輸忠陳義
婉切懇到君子有取焉
   表
按韻書表明也標著事緒使之明白以告乎上也三代以前
謂之敷奏秦改爲表漢因之竊嘗攷之漢晉皆尚散文蓋用
陳逹情事若孔明前後出師李令伯陳情之類是也唐宋以
後多尚四六其用則有慶賀有辭免有陳謝有進書有貢物
所用旣殊則其辭亦各異焉西山云表中眼目全在破題要
見盡題意又忌太露貼題目處須字字精確且如進實錄不
可移於日錄若汎濫不切可以移用便不爲工矣大抵表文
[056-7a]
以簡潔精緻為先用事忌深僻造語忌纎巧鋪敘忌䌓冗是
編所錄一以時代為先後讀者詳之則體製亦有以得之
    露布
按通典云元魏攻戰克捷欲天下聞知乃書帛建於&KR0238竿上
名為露布此其始也攷諸文章緣起則曰漢賈洪為馬超伐
曹操作露布及世說又載桓温北征令袁宏倚馬撰露布是
則魏晉以來有之矣文心雕龍又云露布者蓋露板不封布
諸視聽近世帥臣奏捷蓋本於此然今考之魏晉之文俱無
傳本唐宋雖有傳者然其命辭全用四六蓋與當時表文無
異今故錄附表後以備一體西山云露布貴奮發雄壯少麄
無害觀者詳之
   論諌
[056-7b]
古者諫無專官自公卿大夫以至百工技藝皆得進諫隆古
盛時君臣同德其都俞吁咈見於語言問答之際者考之書
可見西山以為聖賢大訓不當與後之文辭同錄今謹取其
所載春秋內外傳諫爭論說之言著之于首其兩漢以下諸
臣進說有可以為法戒者間亦采之以附于後
   奏疏
按唐虞禹皋陳謨之後至商伊尹周姬公遂有伊訓無逸等
篇此文辭告君之始也漢高惠時未聞有以書陳事者迨乎
孝文開廣言路於是賈山獻至言賈誼上政事疏自時厥後
進言者日衆或曰上疏或曰上書或曰奏劄或曰奏狀慮有
宣泄則囊封以進謂曰封事考之史可見昔人云君臣相遇
雖一語有餘上下未孚雖千萬言奚補為臣子者惟當罄其
[056-8a]
忠愛之誠而巳
   議
周書曰議事以制政乃不迷眉山蘇氏釋之曰先王人法竝
任而任人爲多故臨事而議是則國之大事合衆議而定之
者尚矣今采漢唐宋諸臣所上議狀次于奏疏以備一體若
儒先私議其有關於政理者間亦取之而附於中云
   彈文
按漢書注云羣臣上奏若罪法按劾公府送御史臺卿校送
謁者臺是則按劾之名其來乆矣梁昭明輯文選特立其名
曰彈事若文粹文鑑則載奏疏之中而巳迨後王尚書應麟
有曰奏以明允誠篤爲本若彈文則必理有典憲辭有風軌
使氣流墨中聲動簡外斯稱絶席之雄也是則奏疏彈文其
[056-8b]
辭氣亦異焉
   檄
按釋文檄軍書也春秋時祭公謀父稱文告之辭卽檄之本
始至戰國張儀為檄告楚相其名始著劉勰云凡檄之大體
或述此休明或敘彼苛虐指天時審人事筭强弱角權勢故
植義颺辭務在剛徤挿羽以示迅不可使辭緩露板以宣衆
不可使義隱大抵唐以前不用四六故辭直義顯昔人謂檄
以散文為得體信乎
    箴
按許氏說文箴誡也商書盤庚曰無或敢伏小人之攸箴蓋
箴者規誡之辭若箴之療疾故以為名古有夏商二箴見于
尚書大傳解呂氏春秋而殘缺不全獨周太史辛甲命百官
[056-9a]
官箴王闕而虞氏掌獵爲虞箴其辭備載左傳後之作者蓋
本於此東萊云凡作箴須用官箴王闕之意箴美須依虞箴
獸臣司原敢告僕夫之類大扺箴銘賛頌雖或均用韻語而
體不同箴是規諷之文須有警誡切劘之意
    銘
按銘者名也名其器物以自警也漢藝文志稱道家有皇帝
銘六篇然亡其辭獨大學所載成湯盤銘九字發明日新之
義甚切迨周武王則凡凡席觴豆之属無不勒銘致警厥後
又有稱述先人之德善勞烈爲銘者如春秋時孔悝鼎銘是
也又有以山川宫室門關爲銘者漢班孟堅之燕然山則旌
征伐之功晉張孟陽之劒閣則戒殊俗之僭叛其取義各不
同也傳曰作器能銘可以爲大夫陸士衡云銘貴愽約而溫
[056-9b]
潤斯得之矣
    頌
詩大序曰詩有六義六曰頌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告神明
者也嘗考莊子天運篇稱黃帝張咸池之樂猋氏爲頌斯蓋
寓言爾故頌之名實出於詩若商之那周之淸廟諸什皆以
告神爲頌體之至至如魯頌之駉駜等篇則當時用以祝頌
僖公爲頌之變故胡氏有曰後世文人獻頌恃効魯頌而巳
文心雕龍云頌須鋪張揚厲而以典雅豐縟爲貴敷寫似賦
而不入華侈之區敬慎如銘而異乎規諌之域諒哉
   賛
按賛者賛美之辭文章緣起曰漢司馬相如作荆軻賛世巳
不傳厥後班孟堅漢史以論爲賛至宋范曄更以韻語唐建
[056-10a]
中中試進士以箴論表賛代詩賦而無頌題迨後復置博學
宏詞科則賛頌二題皆出矣西山云賛頌體式相似貴乎贍
麗宋肆而有庭容俯仰蝢挫起伏之態乃爲佳作大抵賛有
二體若作散文當祖班氏史評若作韻語當宗東方朔盡像
賛金樓子有云班固願學尚云賛頌相似信然
   七體
昭明輯文選其文體有曰七者蓋載枚乗七發繼以曹子建
七啓張景陽七命而巳容齋隨筆云枚生七發創意造端麗
㫖腴辭固爲可喜後之繼者如傳毅七激張衡七辯崔駰七
依馬融七廣曹植七啓王粲七釋張協七命六機七徵之類
規倣太切了無新意及唐柳子厚作晉問雖用其體而超然
别立機杼漢晉之間沿襲之弊一洗矣竊嘗考對偶句語六
[056-10b]
經所不廢七體雖專尚駢儷然辭意變化與全篇四六不同
自栁子後作者未聞迨元袁伯長之七觀洪武宋王二老之
志釋文訓其富麗固無讓于前人至其論議又豈七發之可

    問對
問對體者載昔人一時問答之辭或設客難以著其意者也
文選所録宋玉之於楚王相如之於蜀父老是所謂問對之
辭至若答客難解嘲賔戲等作則皆設辭以自慰者焉洪氏
景盧云東方朔答客難自是文中傑出楊雄擬爲解嘲尚有
馳騁自得之妙至於班固之賔戲張衡之應問則屋下架屋
章摹句寫讀之令人可厭迨韓退之進學解出則所謂靑出
於藍而靑於藍矣
[056-11a]
    書
按昔臣僚敷奏朋舊往復皆總曰書近世臣僚上言名爲表
奏惟明舊之間則曰書而巳蓋論議知識人豈能同苟不具
之於書則安得盡其委曲之意哉戰國兩漢間若樂生若司
馬子長若劉歆諸書敷陳明白辯難懇到誠可以爲脩辭之
助至若唐之韓柳宋之程朱張呂凡其所與知舊門人答問
之言率多本乎進脩之實讀者誠能熟復以反之於身則其
所得又豈止乎文辭而已
    記
金石例云記者記事之文也西山曰記以善敘事為主禹貢
顧命乃記之祖後人作記未免雜以議論陳后山亦曰退之
作記記其事耳今之記乃論也竊嘗考之記之名始於戴記
[056-11b]
學記等篇記之文文選弗載後之作者固以韓退之畫記柳
子厚遊山諸記爲體之正然觀韓之燕喜亭記亦微載議論
於中至柳之記新堂鐵爐歩則議論之辭多矣迨至歐蘇而
後始專有以論議爲記者宜乎后山諸老以是爲言也大抵
記者蓋所以備不忘如記營建當記月日之乆近工費之多
少主佐之姓名敘事之後畧作議論以結之此爲正體至若
范文正公之記嚴祠歐陽文忠公之記畫錦堂蘇東坡之記
山房藏書張文濳之記進學齋晦翁之作婺源書閣記雖專
尚議論然其言足以垂世而立敎弗害其爲體之變焉
   序
爾雅云序緒也序之體始於詩之大序首言六義次言風雅
之變又次言二南王化之自其言次第有序故謂之序也東
[056-12a]
萊云凡序文籍當序作者之意如贈送燕集等作又當隨事
以序其實大抵序事之文以次第其語善序事理爲上近世
應用唯贈送爲盛當須取法昌黎則庻得古人贈言之義而
無枉已徇人之失也
    論
按韻書論者議也梁昭明文選所載論有二體一曰史論乃
史臣於傳未作論議以斷其人之善惡若司馬遷之論項籍
商鞅是也二曰論則學士大夫議論古今時世人物或評經
史之言正其訛謬如賈生之論秦過江統之議徙戎柳子厚
之論守道守官是也唐宋取士用以出題然求其辭精義粹
卓然名世者亦惟韓歐爲然劉勰云聖哲彝訓曰經述經敘
理曰論故凡陳政則與傳注叅體辯史則與賛評齊行詮文
[056-12b]
則與序引共紀信夫
   說 解
按說者釋也述也解釋義理而以已意述之也說之名起自
吾夫子之說卦厥後漢許愼著說文蓋亦祖述其名而為之
辭也魏晉六朝文載文選而無其體獨陸機文賦備論作文
之義有曰說煒燁而譎誑是豈知言者哉至昌黎韓子憫斯
文日弊作帥說抗顏爲學者師迨柳子厚及宋室諸大老出
因各卽事卽理而爲之說以曉當世以開悟後學繇是六朝
陋習一洗而無餘矣盧學士云說須自出己意橫說竪說以
抑揚詳贍爲上若夫解者亦以講釋解剥爲義其與說亦無
大相遠焉
    辯
[056-13a]
昔孟子答公孫丑問好辯曰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巳也中間
歷敘古今治亂相尋之故凡八節所以深明聖人與已不能
自巳之意終而又曰豈好辯哉予不得巳也蓋非獨理明義
精而字法句法章法亦足爲作文楷式迨唐韓昌黎作諱辯
柳子厚辯桐葉封弟識者謂其文斆孟子信矣大抵辯須有
不得已而辯之意苟非有關世教有益後學雖工亦奚以爲
   原
按韻書原者本也一說推原也義始大易原始要終之訓若
文體謂之原者先儒謂始於昌黎之五原蓋推其本原之義
以示人也黃山谷嘗曰文章必謹布置毎見學者多告以原
道命意曲折石守道亦云吏部原道原人等作諸子以來未
有也後之作者蓋亦取法於是
[056-13b]
   戒
按韻書誡者警勑之辭文章緣起曰漢杜篤作女誡辭巳弗
傳昭明文選亦無其體今特取先正誡子孫及警世之語可
爲法誡者錄之
   題䟦
按蒼崖金石例云䟦者隨題以賛語於後前有序引當掇其
有關大體者以表章之須明白簡嚴不可墮人窠臼予嘗卽
其言考之漢晉諸集題䟦不載至唐韓柳始有讀某書及讀
某文題其後之名迨宋歐曾而後始有䟦語然其辭意亦無
大相遠也故文鑑文類總編之曰題䟦而巳近世疎齋盧公
又云䟦取古詩狼䟦其胡之義狼行則前躐其胡故䟦語不
可太多多則冗尾語宜峭㧞使不可加若然則䟦比題興書
[056-14a]
尤貴乎簡峭也庸書以俟考訂云
   雜著
雜著者何輯諸儒先所著之雜文也文而謂之雜者何或評
議古今或詳論政教隨所著立名而無一定之體也文之有
體者旣各隨體裒集其所錄弗盡者則總歸之雜著也著雖
雜然必擇理之弗雜者則錄焉蓋作文必以理爲之主也若
夫掛一漏萬尚有俟博雅君子
   傳
太史公創史記列傳蓋以載一人之事而爲體亦多不同迨
前後兩漢書三國晉唐諸史則第相祖襲而巳厥後世之學
士大夫或値忠孝才德之事慮其湮没弗白或事雖㣲而卓
然可爲法戒者因爲立傳以垂于世此小傳家傳外傳之例
[056-14b]
也西山云史遷作孟荀傳不正言二子而旁及諸子此體之
變可以爲法歩里客談又云范史黃憲傳蓋無事蹟直以語
言模寫其形容體叚此爲最妙繇是觀之傳之行迹固繫其
人至於辭之善否則又繫之於作者也若退之毛頴傳迂齋
謂以文滑稽而又變體之變者乎
    行狀
按行狀者門生故舊狀死者行業上于史官或求銘誌於作
者之辭也文章緣起云始自漢丞相倉曹傅朝幹作楊原伯
行狀然徒有其名而亡其辭蕭氏文選唯載任彥叔所作齊
竟陵王行狀而辭多矯誕識者病之今采韓柳所作載爲楷
式云
   謚法
[056-15a]
周禮大史喪事考焉小喪賜謚䟽云小喪卿大夫也卿大夫
謚君親制之使大史往賜之至遣之日小史往爲讀之又按
禮記曰㓜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謚周道也是則賜謚之制
實始於周崇文總目載周公謚法一卷又有春秋謚法廣謚
等書然皆漢魏以來儒者取古人謚號增輯而爲之宋仁宗
朝眉山蘇洵嘗奉詔編定乃取世傳周公謚法以下諸書定
爲三卷總一百六十八謚至孝宗淳熈中夾漈鄭樵復本蘇
氏書增損定爲上中下三等通二百一十謚爲書以進大抵
謚者所以表其實行故必由君上所賜善惡莫之能揜然在
學者亦不可不知其說故今特載周公謚法于編蓋以諸家
之說皆祖於此若夫鄭氏之論亦多有可取者今亦錄附于

[056-15b]
   謚議
按謚法云謚者行之迹大行受大名細行受小名白虎通曰
人行始終不能若一故據其終始明别善惡所以勸人爲善
而戒人爲惡也繇是觀之則謚之所繫豈不重歟漢晉而下
凡公卿大夫賜謚必下太常定議博士乃詢察其善惡賢否
著爲謚議以上于朝若晉秦秀之議何曾賈充唐獨孤及之
議苗俊卿宋鄧忠臣之議歐陽永叔是也當時雖或未能盡
從其言然千百載之下讀其辭者莫不油然興起其好惡之
心嗚呼是其所繫豈不甚重乎哉至若近世名儒隱士之沒
門人朋舊又有私謚易名之議云
    碑
按儀禮士婚禮入門當碑揖又禮記祭義云牲入麗于碑賈
[056-16a]
氏注云宫廟皆有碑以識日影以知早晩說文注又云古宗
廟立碑繫牲後人因於上紀功德是則宫室之碑所以識日
影而宗廟則以繫牲也秦漢以來始謂刻石曰碑其蓋始於
李斯嶧山之刻耳文選載郭有道等墓碑而王簡栖頭陀寺
碑亦厠其間至文鑑則凡祠廟等碑與神道墓碑各爲一類
今亦依其例云
    墓碑 墓碣 墓表 墓誌 墓記 埋銘
按檀弓曰季康子之母死公肩假曰公室視豐碑注云豐碑
以木爲之形如石碑樹於槨前後穿中爲鹿盧繞之繂用以
下棺事祖廣記曰古者塟有豐碑以窆秦漢以來死有功業
則刻于上稍改用石晉宋間始有神道碑之稱蓋地理家以
東南爲神道因立碑其地而名耳又按墓碣近世五品以下
[056-16b]
所用文與碑同墓表則有官無官皆可其辭則多敘其學行
徳履墓誌則直述世系歲月名字爵里用防陵谷遷改埋名
墓記與墓誌同而墓記則無銘辭耳古今作者惟昌黎最高
行文敘事靣目首尾不再蹈襲凡碑碣表於外者文則稍詳
誌銘埋於壙者文則嚴謹其書法則唯書其學行大節小善
寸長則皆弗錄觀其所作可見近世至有將墓誌亦刻墓前
斯失之矣大抵碑銘所以論列德善功烈雖銘之義稱美弗
稱惡以盡其孝子慈孫之心然無其美而稱者謂之誣有其
美而弗稱者謂之蔽誣與蔽君子弗由也
    誄辭 哀辭
按周禮太祝作六辭以通上下親踈遠近六曰誄魯哀公十
六年四月孔子卒公誄之曰昊天不弔不愸遺一老俾倂予
[056-17a]
一人以在位煢煢余在疚嗚呼哀哉尼父此卽所謂誄辭也
鄭氏注云誄者累也累列生時行迹讀之以作謚此唯有辭
而無謚蓋唯累其美行示巳傷悼之情爾後世有誄辭而無
謚者蓋本於此又按文章緣起載漢武帝公孫弘誄然無其
辭唯文選錄曹子建之誄王仲宣潘安仁之誄楊仲武蓋皆
述其世系行業而寓哀傷之意厥後韓退之之於歐陽詹柳
子厚之於呂溫則或曰誄辭或曰哀辭而名不同迨宋曾南
豐東坡諸老所作則總謂之哀辭大抵誄則多敘世業故今
率倣魏晉以四言爲句哀辭則寓傷悼之情而有長短句及
楚體不同焉
    祭文
古者祀享史有冊祝載其所以祀之之意考之經可見若文
[056-17b]
選所載謝惠連之祭古冡王僧逹之祭顔延年則亦不過敘
其所祭及悼惜之情而巳迨後韓柳歐蘇與夫宋世道學諸
君子或因水旱而禱于神或因喪塟而祭親舊眞情實意溢
出言辭之表誠學者所當取法大抵禱神以悔過遷善爲主
祭故舊以道逹情意爲尚若夫諛辭蔓説固弗足以動神而
亦君子所厭聽也
    連珠
按晉傅玄曰連珠興於漢章帝之世班固賈逵亦嘗受詔作
之蔡邕張華又嘗廣焉攷之文選止載陸士衡五十首而曰
演連珠言演舊義以廣乏也大抵連珠之文穿貫事理如珠
在貫其辭麗其言約不直指事情必假物陳義以逹其㫖有
合古詩風興之義其體則四六對偶而有韻自士衡後作者
[056-18a]
蓋鮮洪武初宋王二閣老有作亦如士衡之數今各錄十餘
篇寘于外集之首以著四六對偶之所始
   判
按唐制凡選人入選其選之之法有四一曰身體貌豐偉二
曰言言辭辯正三曰書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優長四事皆
可取則先德行德均以才才均以勞得者爲留不得者放蓋
凡進士登第及諸科出身皆以此銓擇若陸宣公旣登進士
又以書判㧞萃補渭南尉是也宋代選人試判三道若二道
全通一道稍次而文翰俱優爲上一道全通而二道稍次爲
中三道全次而文翰紕繆爲下其上者加階超資中者依資
以敘下者殿一選如晦翁登第後銓試入中等始授同安主
簿是巳元世不用其制 國朝設科第二塲有判語以律條
[056-18b]
爲題其文亦用四六而簡當爲貴今錄以備一體
   律賦
律賦起於六朝而盛於唐宋凡取士以之命題每篇限以八
韻而成要在音律諧協對偶精切爲工迨元氏塲屋更用古
賦繇是學者弗習今錄一二以備其體
    律詩
律詩始於唐而其盛亦莫過於唐考之唐初作者蓋鮮中唐
以後若李太白韋應物猶尚古多律少至杜子美王摩詰則
古律相半迨元和而降則近體盛而古作微矣大抵律詩拘
於定體固弗若古體之高遠然對偶音律亦文辭之不可廢
者故學之者當以子美爲宗其命辭用事聮對聲律須取溫
厚和平不失六義之正者爲矜式若換句抝體粗豪險恠者
[056-19a]
斯皆律體之變非學者所先也楊仲弘云凡作唐律起處要
平直承處要舂容轉處要變化結處要淵永上下要相連首
尾要相應最忌俗意俗字俗語俗韻嘗用工二十年始有所
得嗚呼其可易而視之哉
    排律
楊伯謙云唐𥘉五言排律雖多然往往不純至中唐始盛若
七言則作者絶少大抵排律若句錬字鍜工巧易能唯抒情
陳意全篇貫徹不失倫次者爲難故山谷嘗云老杜贈韋左
丞相詩前軰録爲壓卷蓋其布置最爲得體如官府甲第廳
堂房室各有定處不相淆亂也
    絶句
楊伯謙曰五言絶句盛唐初變六朝子夜體六言則王摩詰
[056-19b]
始効顧陸作七言唐初尚少中唐漸盛又按詩法源流云絶
句者截句也後兩句對者是截律詩前四句前兩句對者是
截後四句皆對者是截中四句皆不對者是截前後各兩句
故唐人稱絶句爲律詩觀李漢編昌黎集凡絶句皆收入律
詩內是也周伯弜又云絶句以第三句爲主須以實事寓意
則轉換有力而涵蓄無盡焉
   聮句
按聮句始著於陶靖節集而盛於退之東野攷其體有人作
四句相合成篇若靖節集中所載是也又有人作一聮若子
美與李尚書之芳及其甥字文彧聮句是也復有先出一句
次者對之就出一句前人復對之相繼成章則昌黎東野城
南之作是也其要在於對偶精切辭意均敵若出一手乃爲
[056-20a]
相稱山谷嘗云退之與孟郊意氣相入故能雜然成篇後人
少聮句者蓋由筆力難相追爾
   雜體
昔柳柳州讀退之毛頴傳有曰善戲謔兮不爲虐兮學者終
日討說習復則罷憊而廢亂故有息焉游焉之說譬諸飮食
旣薦味之至者而奇異苦鹹酸辛之物雖蜇吻裂鼻縮舌澁
齒而咸有篤好之者獨又異乎予於是而知雜體之詩蓋類
是也然其爲體雖各不同今總謂之雜者以其終非詩體之
正焉
    近代詞曲
按歌曲源流云自古音樂廢後鄭衛夷狄之聲雜然並出至
唐開元天寳中薫然成俗于時才士始依樂工按拍之聲被
[056-20b]
之以辭其句之長短各隨曲而度於是古昔聲依永之理愈
失矣又按致堂胡先生曰近世歌曲以曲盡人情而得名故
文章豪放之士鮮不寓意於此隨亦自掃其跡曰此謔浪逰
戲而巳唐人爲之者衆至柳耆卿乃掩衆製而盡其妙篤好
者以爲不可復加及眉山蘇氏出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
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而逸懷浩氣超乎
塵垢之表竊嘗思之凡文辭之有韻者皆可歌也第時有升
降故言有雅俗調有古今爾昔在童稚時獲侍先生長者見
其酒酣興發多依腔塡詞以歌之歌畢顧謂㓜稚者曰此宋
代慢詞也當時大儒皆所不廢今間見草堂詩餘自元世套
數諸曲盛行斯音日微矣迨予旣長奔播南北鄕邑前軰零
落殆盡所謂塡詞慢調者今無復聞矣庸輯唐宋以下辭意
[056-21a]
近於古雅者附諸外集之後竹枝楊柳亦不棄焉好古之士
於此亦可以觀世變之不一云
   紀瀛國公事實 哀忠徹
予㓜時聞諸先生與先人言宋㓜主北遷元降封爲瀛國公
一夕世祖夢金龍舒瓜纒殿柱明日瀛國來朝立所夢柱下
世祖感其事欲除之謀諸臣下瀛國知懼遂乞從釋號合尊
大師徃西天受佛法獲免過朔北扎顏之地謁周王卽明宗
見瀛國后罕祿魯氏郡王阿兒厮蘭之裔孫也明宗愛而納
之未幾生妥懽帖睦爾後有言於文宗詔曰明宗在朔漠之
時素謂非已子遂兩徙高麗海島尋移廣西文宗崩丞相燕
銕木兒請於文后卜答失里立太子燕帖古思后不從命立
明宗次子亦隣真班是爲寧宗寧宗崩燕銕木兒復請立燕
[056-21b]
帖古思后曰吾子尚㓜明宗長子妥懽帖睦爾在廣西年十
三矣乃命中書右丞闊里吉思往廣迎之至良鄉燕銕木兒
旣見且陳迎立之意妥懽帖睦爾㓜且畏之一無所答於是
燕銕木兒疑之適太史亦言不可立立則天下亂遂不果文
后視政一年燕銕木兒薨學士虞集上封事不肯草詔文后
與大臣及學士巙巙等定議立姪妥懽帖睦爾爲帝且詔尊
文后曰燕帖木兒猶懷兩端遷延數月天殞厥躬永惟皇太
后之子一以至公爲心親挈大寳卑予兄弟迹其定䇿兩朝
功德隆盛帝以虞集之上封事乃曰唵喒餓秀才怎麽知我
家事集驚懼喪明帝立之八年六月撤文宗廟主徙文后幽
於東安放其太子燕帖古思於高麗中道謀殺之嗚呼順帝
享國實由文后然聽讒臣之言遂至文后母子𬒳害夫宋待
[056-22a]
柴世宗之後代居顯官詳見史冊而瀛國孤兒寡婦元君忍
不相容也瀛國居燕八年因殺文丞相方給衣糧此待之薄
甚迨感夢有疑瀛國逆知假徃西天又遇周王奪其后而生
順帝以明宗朔漠之言觀之明爲遺腹也而天不負宋而又
享國之乆然順帝之負文后豈其少恩哉國祚之歸于
大明宜矣予歸老于家或誦虞文靖公詩所紀瀛國之事因
而有感遂幷書舊所聞者使知宋三百年之德澤不泯也如
是順帝幽文后殺其太子此又天使宋之遺孽滅胡之報復
也永樂十年五月十八日我
太宗文皇帝御武英門命內官李謙王吉於古今通集庫取
宋列帝遺像命臣忠徹及畫士百户徐英觀之
上笑謂忠徹曰宋太祖以下雖是胡王鼻其氣象淸癯若太
[056-22b]
醫然十九日
上復御武英門命臣忠徹同內官王吉看元列帝像俱魁偉
雄邁
上曰都喫錦羊肉者及觀順帝像顧謂臣忠徹曰唯此何爲
類太醫也忠徹斯時承 命未實俯首莫對今蒙
賜老田里得以歴考宋元史傳曁元學士虞集所作第十六
飛龍之詩果符
太宗文皇帝之言感念
聖鑑之明愧當時不能對此爲恨庸書以俟秉筆者補之
   雜志十條劉定之
    蘇子瞻
宋仁英以前用差役而民不擾王安石用雇役民始擾矣司
[056-23a]
馬君實廢雇用差雖蘇子瞻亦喋喋不巳豈稍欲中立於荆
温兩間冀免後患邪觀其爲哲宗言臣私憂神宗勵精之政
漸致隳壞理財踈而備邊弛故撰䇿問欲以感動聖意子瞻
之情殆可見也然其後惠儋之貶罪子瞻全佐助温而不貸
其畧護向荆則昔者之言徒爲向背亦何益哉子瞻作君實
神道碑深美其誠蓋自覺誠之未如君實者也
    蘇子由
蘇子由使遼歸爲哲宗言遼主弘基以與我和好爲喜年貌
可六十歩履輕徤飮㗖不衰享國尚當有年我可以無虞其
君臣事佛國俗化之此彼之巨蠧足爲我喜也弘基孫延禧
當嗣位然骨氣凡弱視瞻不正恐非彼之福其意亦嚮慕和
好而我不足恃之矣其後弘基守和好又十餘年而殂延禧
[056-23b]
亦不背盟然遼國遂亡於延禧之身則子由之言信矣容貌
辭氣乃德之符非特得其身之遐促而幷得其國之興替仲
由盆成括之死見知於孔孟邾子高仰魯侯卑俯兆其死亡
見知於子貢聖賢原自有觀人之法也子由殆聞於是而然
歟抑使可覘國則非其人者不足使佛能蠧國而歷世之莫
悟也何哉
    李淸臣
李淸臣見宣仁聖烈后旣崩哲宗入羣小之言意欲紹述熈
豐之法而是時小人屛黜在外者其勢亦將轉而復起元祐
諸賢凜凜乎覆壓及之矣若此者淸臣之所喜也淸臣平日
於操切禽制以作法抑揚軒輊以立勢所優爲也故嘗發而
爲法原勢原之文翫其辭氣眞小人之言也夫爲治者先德
[056-24a]
而後法上理而下勢今乃切切於法與勢之爲言則其所藴
可知矣
    蘇易簡
蘇易簡內直宋太宗謂曰君臣千載遇易簡應聲曰忠孝一
生心可謂的對
今上在春宮時習對李賢取是日早所進讀孟子全句君子
遠庖廚五字請對頃之對云聖人登寳位覆對云學士上瀛
洲尤見 睿思之妙
    徐敬業
徐敬業與駱賔王兵敗賔王亡命爲僧往來杭州靈隱寺宋
之問至寺夜吟鷲嶺欝岧嶤龍宮鎻寂寥乆無下韻賔王隔
壁朗吟以終篇之問大駭質明求見則遁矣敬業亦脫去爲
[056-24b]
僧于衡山黃巢旣敗依張全義爲僧于洛陽甞繪巳像題詩
云記得當年草上飛鐵衣脱盡着僧衣天津橋上無人識獨
倚欄干看落暉人見像識其爲巢蓋古今若此脫身者多矣
史豈盡得其實哉
    王介甫
王介甫詩云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莾謙恭下士時假使當時
身便死終身眞僞有誰知其意謂巳嘗辭館職出於眞異巳
者若司馬君實辭樞副范景仁辭翰長出於僞爲莾之徒也
然不知蘇子瞻又嘗謂介甫爲莾之徒其詩曰漢家殊未識
經綸入手功名事業新百尺穿成連夜井千金購得解飛人
譏其汲汲妄作也嗚呼數他人之髭髩鬚髯而不見己睫者
其介甫之謂哉
[056-25a]
    韓退之
韓退之自言口不絶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
貪多務得繼晷窮年其勤至矣而李翺謂退之下筆時他人
疾書之寫誦之不是過也其敏亦至矣蓋其取之也勤故其
出之也敏後之學者束書不觀逰談無根乃欲刻燭畢韻舉
歩成章彷彿古人豈不難哉
    李杜韓柳
以詩言杜比跡於李以文言柳差肩於韓而以人言則杜韓
陽淑李柳隂慝如冰炭異冷熱薫猶殊芳臭矣子美當安史
作難時徒歩從肅宗其詩拳拳於君臣之義太白於其時從
永王璘欲乗危割據江表叛棄宗社作猛虎行云於旌&KR0813
兩河道戰鼓驚山欲傾倒一輸一失關下兵朝降夕叛幽薊
[056-25b]
城頗似楚漢時翻覆無定止張良未遇韓信貧劉項存亡在
兩臣其辭意視祿山思明反噬其主比於劉項敵國相爭尚
安知君臣之大倫歟元楨謂太白不能窺子美藩籬况其堂
奥得之矣退之懷忠事主闢邪宗聖固有本原其稱子厚謂
斥不乆其文必不能傳於後如今無疑蓋惟稱其文而巳其
阿附伾文胡致堂謂忌憲宗在儲位有更易秘謀未及爲而
敗後又託河間淫婦無卒者以詆憲宗得免於大戮爲幸由
是言之文雖美而若斯過惡固非可湔滌者也朱文公楚辭
載子厚謫居時懲咎賦取其有自悔之言噫旣悔巳又詆主
則亦非眞悔也奚足錄哉
    天極
天有北南極如瓜果有前後蔕尖天分十二宮如瓜果分十
[056-26a]
二瓣其近極處度狹而當天腰處度闊如瓜果之瓣其近蔕
尖者狹而當腰者寛也天之頂心當嵩高山下陽城而地之
頂心爲崑崙參差不相對者天地間東南暑熱西北寒凉地
在寒凉方者堅凝高峙而在暑熱方者融液坍塌故東南多
水合東南多水西北多山處均平論則地仍以嵩高山下陽
城爲中但取最高頂心處則崑崙爲中也
    日輪
日輪大月輪較小日道近天在外月道近人在内故日食旣
時四面猶有光溢出可見月輪小不能盡掩日輪也日月合
朔時月常在内未有日在内者故月食日也日月相朢則日
食月者月雖資日光以圓於朢時然微相參差則光圓恰相
衝射則日反食之如點燈者正當爐炭炎熾之尖所衝射則
[056-26b]
燈反不然矣此曆所謂暗虚言月爲日所暗而非日之實體
暗之乃日之虗衝爾蓋二曜各有所行之道如二人各行水
陸之塗朔朢則一人由陸者在橋上一人由水者在橋下稍
相先後亦不食適相對當乃食矣日行道周天如循環月行
道亦周天如循環兩環相撘有兩交處一處謂之天首一處
謂之天尾天尾爲計天首爲羅至於木火士金水五星不由
日道亦不由月道各自有道木星八十三年而七周天與日
合者七十六火星七十九年而四十二周天與日合者三十
七土星五十九年而二周天與日合者五十七金水二星雖
隨日一年一周天然金星八年而合於日者五水星四十六
年而合於日者一百四十五其遲速離合以宰萬類之生成
司千代之起伏俯視人寰奚異夫甕蚋禈蝨之聚散緣嚙也
[056-27a]
奈何欲以私意仰干之哉孛生於月月之行遲速有常度最
遲之處卽孛也故謂之月孛孛六十二年而七周天炁生於
閏二十八年十閏而炁行一周天炁孛皆有度數無光象故
與羅計同謂之四餘拜七政爲十一曜也
皇明文衡卷之五十六
[056-2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