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02 明文衡-明-程敏政 (master)


[034-1a]
皇明文衡卷之三十四
  記
   遊東山記 楊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蔣隠溪先生始吾盧陵人年巳八
十餘好道家書其子立恭兼治儒術能詩皆意度闊畧然深
自晦匿不妄交游獨與余相得也是歲三月朔余三人者携
童子四五人載酒殽出游隠溪乘小肩輿余與立恭徒歩天
未明東行過洪山寺二里許折北穿小徑可十里度松林涉
澗澗水澄徹深處可浮小舟傍有磐石容坐十數人松栢竹
樹之隂森布䝉宻時風日和暢草木之葩爛然香氣拂拂襲
衣禽鳥之聲不一類遂掃石而坐坐乆聞鷄犬聲余招立恭
起東行數十歩過小岡田疇平衍彌望有茅屋十數家遂造
[034-1b]
焉一叟可七十餘歳素髮如雪𬒳兩肩容色腴澤類飲酒者
手一卷坐庭中盖齊丘化書延余兩人坐一媪捧茗盌飲客
牖下有書數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難於
言叟識其意曰老夫無用也各懐之而出還坐石上指顧童
子摘芋葉爲盤載肉立恭舉匏壷注酒傳觴數行立恭賦七
言近體詩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騎而過者余故人武昌左護
衛李千戸也駭而笑不下馬徑馳去須臾具盛饌及一道士
偕來道士岳州人劉氏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眞人圖求詩余
賦五言古體一章書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飲道士不巳道士
不能勝降跽謝過衆皆大笑李出琵琶彈數曲立恭折竹竅
而吹之作洞簫聲隠溪歌費無隠蘇武慢道士起舞蹁躚兩
童子拍手跳躍隨其後巳而道士復揖立恭曰柰何不與道
[034-2a]
士詩立恭援筆書數絶句語益奇遂復酌余與立恭飮少皆
醉起縁澗觀魚大者三四寸小者如指余糝餅餌投之翕然
聚已而徃來相忘也立恭戯以小石擲之輙盡散不復因共
嘅嘆海鷗之事各賦七言絶詩一首道士出茶一餅衆析而
嚼之餘半餅遣童子遺予兩人巳而夕陽距西峯僅丈許隠
溪呼予還曰樂其無巳乎遂與李及道士别李以卒從二騎
送立恭及予時恐晚不能入城度澗折北而西取揵徑望草
埠門以歸中道隠溪指道旁罔麓顧余曰是吾所營樂丘處
也又指道旁桃花語余曰明年㸔花時索我於此旣歸立恭
曰是遊宜有記屬未暇也是冬隠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與
立恭豫約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幾予歸廬陵過立恭
宿别始命筆追記之未畢立恭取讀慟哭余亦泣下遂罷然
[034-2b]
念蔣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遊屢矣而樂無加
乎此故勉而終記之手録一通遺立恭嗚呼人生聚散靡常
異時或相望千里之外一展讀此文存没離合之感其能巳
於中邪旣遊之明年八月戊子記
   宣德二年進士題名記
宣德二年三月朔廷試進士得馬愉等百有一人
國朝廷試
天子御正朝親出制䇿旣第其高下明日陳鹵簿傳臚
天子服皮弁絳紗𫀆御正朝文武羣臣朝服東西序立傅臚
旣羣臣上賀其詞曰天開文運賢俊登庸士之與於斯者其
榮矣哉自設科兼取南北士而前十有五科南士徃徃數倍
於北
[034-3a]
皇上嗣綂之𥘉詔禮部科舉歳取百人南士什六北什四著
爲令盖簡用人材南北並進公天下之道也至是合前科未
廷試者一人而其第一人出山東前此南北士合試未有北
士占首選者有之寔自今始禮部尚書濙言故事有題名
刻石太學矧今 龍飛第一科宜有示後制可命士奇述
士奇旣拜受命仰惟
國家取士非一途而士必以科第為榮者
天子親耀之也今 朝廷寵科第廷試有録以示中外題名
有碑以垂永遠夫豈徒顯其名哉固望爲當世之用太平之
具也士平居動苦學問亦豈徒藉為名哉固將推所學見諸
功業及諸天下也名之所在使後人賭之而思其所立歆豔
愛慕之無巳榮莫大焉不然碌碌無稱或所行非所學後將
[034-3b]
有指其名而疵議之者矣此係其立志與否嗚呼可不勉歟
於是 朝之令典宜有紀士之立志宜有勸敬拜手稽首具
書于題名之首時奉 命讀卷及執事之臣列諸其隂
   滁州重建醉翁亭記
三代而下以仁厚爲治者莫踰於宋宋興三百年其民安於
仁厚之治者莫踰昭陵之世當時君臣一德若韓范富歐號
稱人傑皆以國家生民爲心以太平爲已任盖至于今天下
士大夫想其時論其功景仰歆慕之無巳也而當時同朝有
君子焉小人焉君子不容於小人不能乆安於中或暫黜而
遽還或屢擯而復用而終能顯其功名者由其君之明也歐
陽文忠公以古文奥學直言正行卓卓當時其凛然忠義之
氣知有君而巳知有道而已身不暇恤其暇䘏小人哉而小
[034-4a]
人皆不便之故一斥夷陵再斥於滁旣復起歴踐淸華從容
廟堂與諸君子坐致國家於磐右之安者非由君之明乎者
公在夷陵歳餘在滁閱三歳皆無幾㣲遷謫之意方日務保
民而與民旦暮相親相娛樂若父子然者君子之道固無徃
不自得也我
仁宗皇帝在東宫覧公奏議愛重不巳有生不同時之嘆嘗
舉公所以事君者勉羣臣又曰三代以下之文惟歐陽文忠
公有雍容醇厚氣象旣盡取公文集命儒臣校定刻之永樂
庚子冬𬒳 召赴北京過滁登琅琊山問醉翁亭但見寒蕪
荒址惟醉翁亭二賢堂六字隠隠巖石間顧時滁之守臣無
足語者顧其從臣曰邦先賢之跡棄不治如此其政可知矣
太息去之後六年太僕寺卿趙君至趙君素慕公之賢又知
[034-4b]
滁之人思公不忘也出俸倡其寮及滁人復作醉翁亭而刻
公所爲記寘亭中亭後作堂以祀二賢二賢者王元之及公
也元之至道二年自翰林學士出知滁州其文章及立朝大
節與公相望合而祀之因滁之舊也醉翁亭之前舊有六一
泉䟽導加石甃焉百費所需不出於公而加於舊規於是滁
人歳時謁拜二賢退而歌詠公之文章又徘徊泉上如親見
公之樂乎此也而有以慰其不忘君子之心焉昔召公布政
南國後人思之至不忍傷其所息之木而况公嘗樂於此者
乎君子之感人心固自有不能巳者而非有賢者倡率於上
則亦莫能遂所欲爲此滁人所以有待於趙君也趙君名進
字孝禮天台人發身科第累任顯官自廣東布政司叅政遷
太僕卿於滁豈弟敦厚明建大體所至為所當為以賢能稱
[034-5a]
相斯舉者太僕少卿蘇實龎塤丞楊文逹孫暠宋載劉壁主
簿舒伯治及滁人禇士良等十人經始於洪熈元年四月成
於宣德元年正月於是士良等請文記歳月其成之又明年
二月甲子記
   虎丘雲巖寺重修記
蘇長洲縣之西北不十里有山曰虎丘吳闔閭所塟處也世
傳旣塟有白虎之異故名岡阜盤欝泉石竒詭盖晉王珣及
弟珉之别墅咸和二年捐爲寺始東西二寺唐會昌中合爲
一而名雲巖者昉於宋大中祥符間載盧熊郡志如此始淸
順尊者主此寺至隆禪師而復振歴世變故寺屢壊輙屢有
興之洪武甲戌寺復燬永樂𥘉性海主寺始作佛殿其作浮
圖七級繼性海者楚芳作文殊殿十七年良价繼楚芳是年
[034-5b]
作庖庫作東廡明年作西廡作僧舎又明年作妙莊嚴閣又
三年閣成盖寺至良价始復完价所作閣之功最鉅凡三重
崇百二十尺有奇廣八十尺有奇深六十尺上奉三世佛及
萬佛像中奉觀音大士及諸天像其材之費爲鈔三十餘萬
貫金石彩繪之費六十餘萬貫又經營作天王殿以次成良
价杭之海昌人石庵其字今僧録闡教止庵其師也余聞諸
刑部主事陳亢宗云良价嘗從亢宗游遂因以求余記其成
余聞虎丘據蘇之勝歳時蘇人耆老壯少閒暇而出游者必
之此士大夫宴餞賔客亦必至此四方貴人名流之過蘇者
必不以事而廢逰於此也然亦有興念夫王氏之嘗樂於此
者乎當是時王氏父子兄弟寵禄隆盛光榮赫奕舉一世孰
加也而能遺棄所樂輕若脫屣焉者豈獨以爲福利之資乎
[034-6a]
其亦審夫當貴之不可乆處與子孫之未必世有者乎雖其
智識趨向高明正大不足以庻幾范希文之爲而無所係累
乎外物視李文饒溺情役志下至於草木之㣲者豈不超然
過之也而自建寺以來今千餘年雖屢壊而屢興其飛甍傑
構凌切雲漢與其山川相輝煥稱名勝於東南愈乆而不衰
者固佛之道足以鼓動天下亦必其徒多得夫瑰瑋踔絶刻
厲勤篤材智之人能張大其師之道以致夫多助之力也瑰
瑋踔絶刻厲勤篤之人其用意也宏其立志也確有不爲爲
之而孰禦其成哉嗟乎若人也使就於世用有不立事建功
而可以禆當時聞後世哉吾又以嘅夫屢見之於彼而鮮遇
於此也
   聚奎堂記
[034-6b]
宣德二年春 太子少傳工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建安
楊公得故𪠘宇於長安門之南而修葺之周垣數百歩凡屋
四楹制度簡樸梁柱不斵編葦覆茅塗墍潔素間而三之其
中爲堂高明靚深南楹北户䟽暢洞逹東西二室左備偃休
西庋圖史庖湢具於兩序卉木之秀環列前後四顧虚曠埃
壒之影車馬之音邈不及宛然郊郭之外高人逸士之所捿
託也置僮奴數人酒壷茶竈與凢奉賔客之物恒具公之意
盖將朝退之暇及其寮寀游息於此以適夫蕭散之趣也旣
成會
上臨軒䇿士其第一甲三人皆授職翰林馬愉脩撰杜寜謝
璉皆編脩於是舘閣諸賢相與置酒堂中爲三人賀主獻賔
酬觴行甚樂有言于列者曰斯會斯堂誠稱古之人名其居
[034-7a]
盖有因事而志喜者請名堂曰聚奎何如衆皆曰然少傳公
屬予爲記衆皆爲詩夫奎西方之宿十六星與璧相比談天
者類曰奎璧主文章而圖書秘府也今則吾徒之職守在焉
國家選賢非一途而進士科爲重自洪武辛亥至今五十有
七年臨軒䇿士十有六所得士之賢者濟齊中外有光政治
之任而擢承明著作之庭者又皆當時之極選也今
聖明在上丕闡文化斯民生遂四境晏然太平盛致也吾徒
得以閒暇宴適於此千載宰遇
上之賜固士君子所不能忘而升斯堂也於少傳公之所以
自致亦未可忽哉公自登高科歴事 列聖㡬三十年未嘗
一日不在
天子左右其文學才䣭所以禆益 聖治者愈乆而愈勤故
[034-7b]
天寵愈進而愈厚詩曰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少傳公有焉然
則公禄爵之進尚未巳也而凡在此者有心公之心將繼起
而光大亦未巳也三年一大比賢才之出當益盛則相與如
今日之宴聚斯堂亦未巳也吾雖老尚屢見之哉
   溧陽縣儒學重修大成殿記
高皇帝正大綂之三年詔嶽鎮海瀆封號如古制以山水稱
忠臣烈士稱當時𥘉封出於歴代所加者一切罷去孔子明
先王之要道爲天下師以濟後世非有功一方一時者比封
爵宜如歴代所尊崇著于令典垂之千萬年而定鼎之𥘉即
建學立廟 京師親臨釋奠又 詔通祀於郡縣又
詔罷從祀之戾於孔氏者所以揆前聖之大中而垂永代之
鴻範也
[034-8a]
皇上繼承大綂益崇孔子之道以治教天下 親幸太學行
釋奠禮又 詔有司治曲阜廟盖自漢以來崇禮先師極盛
於今日矣孔子之道天之道也國家生民不可一日以無者
伏羲神農黄帝堯舜禹湯文武行斯道於上孔子明斯道於
下皆聖人也而使後之繼伏羲神農黄帝尭舜禹湯文武之
位得以行斯道者孔子之功也論其功而隆其禮聖人之心
也繇是天下至於海隅郡縣皆有廟學其人皆知孔子之道
尊且大而况乎首善之地百里之外其民心嚮慕興起爲何
如哉溧陽縣故爲州有廟學元季燬於兵國𥘉林公慶知州
事乃新作之垂五十年矣禮殿弊壊敎諭梁本之始至謁先
師顧瞻惕然懼無以安明靈副 德意於是積俸廩節百費
以謀更新而訓導陳余適來議益克恊乃白之縣令丞皆曰
[034-8b]
此吾職也敢不竭力以相縣民耆老聞之又㫮曰此非以圖
善吾民乎柰何吾坐視自逸即皆自言願有助也本之以其
情言於 朝從之於是自某以下各隨力出私帑作大成殿
若干楹易故以新工良材堅高敞宏䴡加于舊規又新作夫
子四配十哲像踰年以成由是歳春秋邑長貳學官諸生奉
詔行禮對越有嚴秉處將事罔或踰越退而歛焉敬脩所學
以求無怍於古聖賢將上以光
國家之用下以厚邦邑之俗所係豈細故哉諸生來請書其
成夫受命有政敎之寄而能究知本原之意相與殫力一心
不費於公不勞於衆以底成功可爲不忝而爲民父兄於斯
舉奮起趨事皆如當然又以見人性之善而王化之𬒳矣皆
可書也是役也肇於永樂庚寅某月明年六月竣事經始者
[034-9a]
本之垂成以家艱去代本之者陳余及訓導某皆與相力故
具書之其耆民之與力者若干人書之碑隂嗚呼後之受政
敎之寄於斯爲民父兄於斯者可以觀矣
皇明文衡卷之三十四
[034-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