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32 玉海-宋-王應麟 (master)


[183-1a]


卷一百八十二
欽定四庫全書
 玉海卷一百八十二
            宋 王應麟 撰
 食貨
漕運


 三代之前漕運之法不備禹貢州末繫河先儒以為
 運道至於青達濟揚達泗荆止於南河雍止於西河
 此正裴耀卿節級轉輸之法先王賦藏天下自都達
 境周禮遺人凡師役掌道路之委積委人軍旅共委
[183-1b]
 積薪芻積倉于豳峙糧于申㑹蒐之備取于衛而無
 轉輸之勞唯職内待邦之移用注謂轉運均人掌牛
 馬車輦力政注以為轉委積之屬黍苗詩曰我任我
 輦我車我牛箋云召伯營謝轉餫之役廩人有師役
 之事治其糧食注有行道止居之異而他未之見
 秦輸粟于晉自雍及絳曰汎舟之役從渭水運入河汾吳城
 䢴溝通江淮於䢴江築城穿溝東北通射陽湖西北
[183-2a]
 至永口入淮通糧道也齊師之出陳鄭共糧晉軍楚
 地食其館穀荀首如齊宣伯餫之晏子對齊景公謂
 師行而糧食勞者弗息蘇秦曰秦攻楚則韓絶其糧
 道張儀曰秦西有巴蜀方船積粟起於汶山循江而
 下至郢三千餘里舫江載卒一舫載五千人與三月
 之糧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餘里 秦漢而下漕法
 始詳秦章邯築甬道而輸粟趙充國奏大司農所轉
 穀至者足支萬人一嵗食傾不虞之用以贍一隅後
 將軍征西羌張敞言隴西以㐀安定以西吏民並給
[183-2b]
 轉輸田事頗廢永光二年秋馮奉世擊羌對善用兵
 者役不再興糧不三載往者再三發軵曠日頗費于
 定國云前擊朱厓卒士轉輸費用三萬萬餘建始四
 年河决遣謁者二人發河南以東漕船五百艘徙民
 避水溝洫志


漢闗中轉漕


張良傳良曰闗中沃野千里河渭漕輓天下西給京師
[183-3a]
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天府之國虞詡曰雍州厥田惟
上水舂河漕 蕭何傳漢二年何守闗中計户轉漕給軍鄂
秋曰漢與楚相守滎陽數年軍無見糧蕭何轉漕闗中
給食不乏髙帝日給餉餽不絶糧道 志漢興糧吏禄度官用云云
漕運闗東粟以給中都官嵗不過數十萬石孝恵髙后
之間衣食滋殖文景遵業屢勑有司以農為務民遂樂
業武帝因文景之蓄忿胡粤之害即位數年嚴助朱買
臣等招徠東甌事兩粤江淮之間蕭然煩費矣買臣治樓船備
 糧食淮南王諫伐閩越曰不可以大船載食糧下唐蒙司馬相如始開西南夷
[183-3b]
鑿山通道千餘里廣巴蜀巴蜀之民罷焉相如傳云郡多為發轉漕
萬餘人擅為轉粟運輸彭吳穿穢貊朝鮮置滄海郡則燕齊之間
靡然發動及王恢謀馬邑匈奴絶和親侵擾北邊兵連
而不解天下共其勞行者齎居者送其後衛青嵗以數
萬騎出擊匈奴逐河南北築朔方時又通西南夷道作
者數萬人千里負擔餽餉率十餘鍾致一石轉漕甚逺
自山東咸被其勞費數十百鉅萬元狩四年大將軍票
[183-4a]
騎擊胡步軍轉者踵軍數十萬矣官多徒衆而下河漕
度四百萬石及官自糴乃足元封元年桑弘羊為治粟
都尉領大農弘羊置平準於京師山東漕益嵗六百萬
石一嵗之中大倉甘泉倉滿邊餘穀均輸帛五百萬疋
民不益賦而天下用饒古今轉漕之盛極於此矣 酈生曰蜀漢之
粟方船而下 灌嬰絶楚糧道 漢軍滎陽築甬道取
敖倉食項羽傳


漢通褒斜道


溝洫志孝武時有上書欲通褒斜道及漕褒斜二谷名事下
[183-4b]
御史大夫張湯問之言抵蜀從故道多阪囘逺今穿褒
斜道少阪近四百里而褒水通沔斜水通渭皆可以行
船漕漕從南陽上沔入褒褒絶水至斜間百餘里以車
轉從斜下渭如此漢中穀可致而山東從沔無限便於
底柱之漕且褒斜材木竹箭之饒擬於巴蜀上以為然
拜湯子卭為漢中守發數萬人作褒斜道五百餘里道
果便近而水多湍石不可漕 後郡國志右扶風武功
[183-5a]
有斜谷注褒斜谷在長安西南南曰褒北曰斜長百七
十里其水南流 杜篤論都賦鴻渭之流徑入于河大
船萬艘轉運相過 昭紀元鳳二年六月詔曰閔百姓
未贍前年減漕三百萬石三年正月詔曰民被水災其
止四年毋漕


漢漕渠


武元光六年春穿漕渠通渭如淳曰水轉運曰漕
畨係鄭當時見河渠 枚乗說吳曰二十四郡十七諸侯
方輸錯出運行數千里不絶於道其珍怪不如東山之
[183-5b]
府轉粟西鄉陸行不絶不如海陵之倉


漢五鳳省轉漕


志孝宣即位嵗數豐穰穀石五錢農人少利時耿壽昌
以商功利得幸五鳳中奏言故事嵗漕闗東穀四百萬
斛給京師用卒六萬人宜糴三輔弘農河東上黨太原
等郡穀可以省闗東漕卒過半天子從其計蕭望之言
今欲近糴漕闗内之穀築倉治船費直二萬萬有動衆
[183-6a]
之功恐生旱氣帝不聴漕事果便 紀五鳳四年春正
月司農中丞壽昌奏設常平倉以給北邊省轉漕賜爵
闗内侯 通典管子曰粟行三百里則國無一年之積
粟行四百里則國無二年之積粟行五百里則衆有饑
色孫武曰千里饋糧士有饑色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
且言粟不可推移而糴之者無利糴之處受害秦欲攻
匈奴運糧使天下飛芻輓粟起於黄腄瑯琊負海之郡
轉輸北河率三十鍾而致一石主父偃云轉海瀕之粟至于
西河伍被云使尉屠雎將樓雎之士攻越使監禄鑿渠運
[183-6b]
糧丁男被甲丁女轉輸嚴安云 晁錯言募民實塞使輸
將之費益寡主父偃請置朔方内省轉輸戍漕 丞相
賀令耕者自轉自輸穀於邊 元鼎元年秋九月詔水潦移
於江南方下巴蜀之粟致之江陵六年初置張掖酒泉
郡餽糧逺者三千近者千餘里皆仰給大農太初元年
八月發七科適載糒給貳師轉車人徒相屬 趙充國
奏循河湟漕穀 馮奉世傳再三發軵淮南子内郡軵車而餉
[183-7a]
卜式為成臯令將漕最


漢䕶漕都尉


朱博為䕶漕都尉 王尊為䕶羌將軍轉校尉䕶送軍
糧委輸而羌人反絶轉道 建武七年二月辛巳罷䕶
漕都尉官


漢河内轉運


後漢傳冦恂為河内太守光武謂恂曰昔髙祖留蕭何
鎮闗中今委公河内堅守轉運給足軍糧恂收租四百
萬斛轉以給軍時軍食乏恂以輦車驪駕轉輸前後不
[183-7b]
絶尚書升斗以稟百官賛曰子翼守温蕭公是埒係兵
轉食以集鴻烈 鄧晨為常山守遣委輸給軍不絶
王霸為上谷太守上書陳委輸可從温水漕以省陸轉
輸之勞 張堪遷謁者使送委輸金帛詣吳漢 建武
八年春大轉糧運使來歙率諸將擊公孫述明年隴西
民流傾倉廩轉運諸縣振之 十二年發委輸金帛繒
絮供給軍士杜茂亦建屯田驢車轉運 十一年臧宫
[183-8a]
將兵屯中盧屬縣送委輸車數百乗


漢武都下辨漕 水運


虞詡傳羌冦武都鄧太后以詡有將帥之略遷武都太
守詡乃占相地勢築營壁二百八十所招還流亡假賑
貧人郡遂以安先是運道艱險舟車不通驢馬負載僦
五致一詡乃自將吏士案行川谷自沮至下辨數十里
中皆燒石翦木開漕船道以人僦直雇借庸者於是水
運通利嵗省四千餘萬注沮今興州順政縣下辨今成
州同谷縣續漢志下辨東三十餘里有狹中當水泉生
[183-8b]
大石障塞流水至春夏輒溢詡使人燒石以水溉之石
皆裂因䥴去石遂無汜溺之患 鄭弘傳舊交阯七郡
轉運皆從東治汛海建初八年弘為司農奏開零桂嶠


蜀木牛流馬運


三國志建興九年春二月諸葛亮復出軍圍祁山始以
木牛運六月糧盡退軍亮軍祁山李平催督運事秋夏之際霖雨運糧不繼亮退軍十年亮
[183-9a]
休士勸一作勤農於黄沙作流馬木牛畢教民一作兵講武
十一年冬亮使諸軍運米集於斜谷口治斜谷邸閣十
二年春二月亮悉大衆由斜谷出始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
分兵屯田 本傳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
其意注魏氏春秋曰亮損益連弩謂之元戎亮集載作
木牛流馬法曰木牛方腹曲頭一脚四足頭入項一作領
中舌著於腹載多而行少宜可大用特行者數十里羣
行者二十里曲者為頭雙者為脚横者為領轉者為足
覆者為背方者為腹垂者為舌曲者為肋刻者為齒立
[183-9b]
者為角抑一作細者為鞅攝者為鞦䩜牛仰雙轅人行六
尺牛行四步載一嵗糧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勞流馬
尺寸之數肋長三尺五寸有左右又有前軸後軸前脚
後脚前杠後杠皆有尺寸方囊二枚每枚受米二斛三
斗前後四脚形制如象陳壽言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
械技巧物究其極 亮屯沔陽以轉漕囘逺使子喬親
帥諸將子弟傳運於谷中 南史齊祖冲之以諸葛亮
[183-10a]
有木牛流馬乃造一器不因風水施機自運不勞人力
 唐劉濛經略河湟始議木牛運


魏漕渠


鄧艾見屯田 杜畿傳太祖西征至蒲阪與賊夾渭為軍
軍食一仰河東征漢中遣五千人運 鄭渾傳大軍入
漢中運轉軍糧為最 魏武建安九年正月濟河遏洪
水入白溝以通糧道


晉漕運


紀武帝泰始十年鑿陜南山决河東注洛以通運漕
[183-10b]
懷帝永嘉元年九月修千金堨於許昌以通運 成帝
咸和六年正月戊午以海冦運漕不繼發王公已下千
餘丁各運米六斛 穆帝升平三年三月甲辰糧絶不
繼制王公已下十三户共借一人助度支運 志大司
農統東西南北部䕶漕掾 傳杜預通零桂之漕 張
華為度支尚書量計運漕 謝元堰吕梁利運漕 桓
温使豫州刺史袁真攻譙梁開石門以通水運真克譙
[183-11a]
梁而不能開石門水運路塞 應遵上便宜求壤泗陂
徙運道 王羲之論北伐曰今轉運供繼西輸許洛北
入黄河


晉督運御史


紀太元六年正月丁酉初置督運御史官又見通典 宋何
承天言繤耦車牛以載糧械


隋漕運


開皇三年以倉廩尚虚議為水旱之備詔於蒲陜等十
三州置募運米丁衛州置黎陽倉陜州置常平倉華州
[183-11b]
置廣通倉轉相灌注漕闗東汾晉之粟以給京師 元
魏經略江淮轉運中州以實邊鎮有司請於水運之次
隨便置倉立邸閣凡八所應機漕引費役徵省孝文太
和七年刁雍請造船二百艘一運二十萬斛方舟順流
五日而至輕於車運十倍


唐水陸運 遞場 海運


六典自洛至陜運於陸自陜至京運於水置使以統之
[183-12a]
駕部諸司有備運之車 食貨志唐都長安而闗中號沃野然土
地狹所出不足給京師備水旱常轉漕東南之粟髙祖
太宗時用物有節而易贍水陸漕運嵗不過二十萬石
故漕事簡髙宗後嵗益増多初江淮漕租米至東郡輸
含嘉倉以車或䭾陸運至陜水行來逺多風波覆溺率
一斛得八斗為成勞陸運至陜纔三百里率兩斛計錢
千民送租皆有水陸之直河有三門底柱之險顯慶元
年苑西監褚朗議鑿三門山為梁通陸運功不成其後
大匠楊務㢘又鑿為棧以輓漕舟人以為苦初裴耀卿
[183-12b]
興漕路請罷陸運而不果自景雲中陸運北路分八遞
雇民車牛以載開元初河南尹李傑為水陸運使運米
嵗二百五十萬石而八遞用車千八百乗㑹要開元二年傑為水運
使大興漕事耀卿罷久之天寳九載九月河南尹裴迥以八
遞傷牛乃為交場兩遞濱水處為宿場分官總之自龍
門東山抵天津橋為石堰以遏水通典逈以遞場為交場近水處為宿場
 㑹要開元二十九年除朔方節度王忠嗣加水運使
[183-13a]
二十七年十二月李適之為幽州節度河北海運使建
中元年罷轉運使既而復以杜佑權江淮水陸轉運使
 通典天寳中每嵗水陸運米二百五十萬石入闗舊
於河南運至陜郡太原倉又運至永豐倉及京太倉開
元初河南尹李傑始為陸運使從含嘉倉至太原倉置
八遞場每嵗冬初起運八十萬石後至一百萬石每遞
用車八百乗分為前後交兩月而畢天寳七載滿二百
五十萬石每遞用車千八百乗自九月至正月畢大厯
後水陸運每嵗四十萬石入闗 傳任瓌留戍永豐倉
[183-13b]
秦王東討瓌從邙山主水運餉軍又見後 李襲譽授太
府少卿伐王世充拜潞州總管詔典運饟東軍 竇琮
武徳初留守陜䕶饟道 房玄齡為太子太傅伐遼留
守京師總糧械飛輸 韋挺主餉運作漕艫轉糧 崔
仁師副挺知海運又别知河南漕事以漕路囘逺恐所輸
不時至以便宜發近海租賦餉軍 崔湜建言山南可
引丹水通漕至商州自商鑱山出石門抵北藍田可通
[183-14a]
輓道以湜充使開大昌闗役徒數萬竟不通 姜師度
神龍初並海鑿平虜渠以通餉路罷海運省功多為陜
州刺史太原倉水陸運所湊轉屬諸道使依髙為廥而
注米于舟故人不勞 李泌貞元九年拜陜虢觀察使
始鑿山開車道至三門便饟漕 王播長慶初浚七里
港以便漕 王仲丘祖師順仕髙宗議漕輸事 韓重
華為代北水運使 狄仁傑督太原運 陸贄奏議崔
造作相懲元琇罷運之失請每年轉漕百萬石以贍京
師 地理志平州馬城古海陽城也開元二十八年置
[183-14b]
以通水運 金石録元和二年五月席䕫撰東渭橋河
運院記 興元江運見河渠


唐漕渠 廣運潭 洛漕新潭


㑹要大足元年六月九日於東都立徳坊南穿新漕置
諸州租船神龍二年滄州刺史姜師度傍海穿漕號平
虜渠開元二十八年九月魏州刺史盧暉開通濟渠製
樓百餘間以貯江淮之貨二十九年十一月陜郡太守
[183-15a]
李齊物鑿三門路便漕運開渠得古犁鏵三於石下遂
改河北縣為平陸天寳元年正月二十五日辛未渠成其
年三月陜郡太守韋堅引滻水開廣運潭於望春東自
華隂永豐倉以通河渭至二年三月二十六日丙寅名潭
曰廣運京兆尹韓朝宗分渭水置潭以貯水永泰二年
七月十日通鑑云八月京兆尹黎幹奏鑿運水渠通鑑云京兆尹黎幹
自南山引澗水穿漕渠入長安不成開元二十六年十一月五日齊澣奏
請開伊婁河又立伊婁埭 地志同詳見河渠類 志韋堅漕山
東粟四百萬石自裴耀卿言漕事進用者常兼轉運之
[183-15b]
職而堅為最 地理志河南有洛漕新潭大足元年開
以置租船泗州漣水有新漕渠南通淮垂拱四年開以
通海沂宻等州 興元初治漕渠引湖陂築坊庸入渠
中起隄貫城以通大舟者淮南節度杜亞也元和中以
漕渠庳下築隄閼以防洩者李吉甫也大和初疏秦漢
時故漕興成堰東達永豐倉罷車輓之勞者咸陽令韓
遼也 神龍初韋景駿令肥鄉縣地瀕漳舊防迫漕渠
[183-16a]
景駿相地勢益南干步因髙築鄣又維艚以梁其上


唐開元漕事便宜 北運


志開元十八年宣州刺史裴耀卿朝集京師玄宗訪以
漕事耀卿條上便宜曰江南户口多而無征防之役然
送租庸調物以嵗二月至揚州入斗門四月已後始渡
淮八汴常苦水淺六七月乃至河口而河水方漲須八
九月水落始得上河入洛而漕路多梗船檣阻隘江南
之人不習河事轉雇河師水手重為勞費得行日少阻
滯日多今漢隋漕運路瀕河倉廩遺跡可尋可於河口
[183-16b]
置武牢倉鞏縣置洛口倉使江南之舟不入黄河黄河
之舟不入洛口而河陽柏崖太原永豐渭南諸倉節級
轉運水通則舟行水淺則寓於倉以待則舟無停留而
物不耗失此其利也玄宗初不省二十一年耀卿為京
兆尹京師雨水穀涌貴玄宗將幸東都復問耀卿漕事
耀卿因請罷陜陸運而置倉河口使江南漕舟至河口
者輸粟於倉而去縣官雇船以分入河洛置倉三門東
[183-17a]
西漕舟輸其東倉而陸運以輸西倉復以舟漕以避三
門之水險玄宗以為然乃於河隂置河隂倉河西置栢
崖倉三門東置集津倉西置鹽倉鑿山十八里以陸運
自江淮者皆輸河隂倉自河隂西至太原倉謂之北運
自太原倉浮渭以實闗中玄宗大悅拜耀卿為黄門侍
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江淮都轉運使表耀卿以二十一年十二
月丁巳同平章事二十二年八月為江淮以南囘運使以鄭州刺史崔希逸河南
少尹蕭景為副使益漕晉絳魏濮邢貝濟博之租賦輸
諸倉轉而入渭凡三嵗漕七百萬石省陸運傭錢三十
[183-17b]
萬緍時力豐用廣民間言用斗錢運斗米耀卿罷相北
運頗艱米嵗至京師纔百萬石二十五年遂罷北運崔
希逸為河南陜運使嵗運百八十萬石其後以太倉積粟
有餘嵗減漕數十萬石㑹要云自江淮而泝鴻溝悉納河隂倉自河隂送納含嘉倉又
 逓納太原倉通典云自河隂侯水調浮漕至含嘉倉又取曉習河水者逓送納于太原倉所謂北運也
傳裴耀卿為京兆尹京師饑帝將幸東都召問所以救
人者曰陛下既東巡百司必從則太倉三輔可遣重臣
[183-18a]
分道賑給自東都益廣漕運以實闗輔闗輔既實則乗
輿西還事蔑不濟且國家大本在京師但秦地狹水旱
易匱貞觀永徽時禄廩未廣每嵗漕粟不過二十萬略
足今用度浸廣漕運數倍且不支故數東幸以就敖粟
為國大計臣願廣陜運道使京師常有三年食雖水旱
不足憂今天下輸丁約四百萬使丁出百錢為陜洛運
費又益半為營窖用分納司農河南陜州又令租米悉
輸東都從都至陜河益湍阻若廣漕路變陸為水所支
尚贏萬計且河南租船候水始進吳工不便河漕在處
[183-18b]
停留易生隠盜請置倉河口以納東租然後官自雇載
分入河洛度三門東西各置敖倉自東至者東倉受之
二門迫險則旁河鑿山以開車道運十數里西倉受之
度宜徐運抵太原倉趍河入渭更無留阻可減費鉅萬
天子然其計於是置河隂集津三門倉引天下租繇盟
津泝河而西三年積七百萬石省運費三十萬緡通鑑二十
 二年八月壬寅置倉 河隂上倉天寳中廢大厯四年劉晏置汴口倉元和三年増置河隂倉屋百五十間
[183-19a]
 貞元中陸贄奏河隂太原等倉米三百二十餘萬石河隂所貯尤多 裴寛耀卿領江淮
運列倉河隂奏寛為戸部侍郎自副 歸融湖南進羨
錢億萬置錢河隂院以虞水旱 㑹要十八年耀卿上
言請理敖倉於河口立輸場以受米置河隂河陽柏崖
集津三門倉又鑿崖開山以車運數十里積于太原倉
以利漕運二十一年召京兆尹耀卿問以救人之術奏
曰貞觀永徽之際禄廩未廣每嵗運不過二十萬石
國用漸廣漕運數倍猶不能支請置倉河口以納東租
然後官自雇載分入河洛度三門東西各築敖倉自太
[183-19b]
原倉泝河入渭更無留阻可減費鉅萬二十二年八月
十四日置河隂柏崖集津倉開三門山十八里以避湍
險自江淮泝鴻溝納河隂倉自河隂納含嘉倉又遞納
太原倉謂之北運自太原倉浮渭以實闗中其月耀卿
為江淮轉運使以崔希逸蕭景為副副使自此始三年凡運
七百萬石 㑹要武徳八年十二月十八日姜行本於
隴州開五節堰引水通運永徽元年薛大鼎開無棣河
[183-20a]
顯慶元年十月褚朗開底柱三門鑿山通陸運咸亨三
年王師順運晉絳之粟于河渭増置渭橋倉官志貞
觀六年置舟楫令掌運漕漕正一人監漕一人上元二
年丞二人掌運漕隠失開元二十六年廢


唐轉運使 發運使


志開元二十一年拜裴耀卿黄門侍郎同平章事兼江
淮都轉運使以鄭州刺使崔希逸河南少尹蕭炅為副
使二十五年希逸為河南陜運使二十九年韋堅兼水
陸運使肅宗末年劉晏兼度支轉運鹽鐵鑄錢使及楊
[183-20b]
炎為相罷晏轉運使復歸度支凡江淮漕米以庫部郎
中崔河圖主之趙賛又以錢貨出淮迂緩分置汴州東
西水陸運兩税鹽鐵使以度支總大綱貞元初二年正月壬寅
崔造為相疾錢榖諸使顓利乃奏諸道觀察刺史選官
部送兩税至京師廢諸道水陸轉運使及江淮轉運使
増江淮之運浙江東西嵗運米七十五萬石復以兩税
易米百萬石江西湖南鄂岳福建嶺南米亦百二十萬
[183-21a]
石詔浙江節度韓滉淮南杜亞運至東西渭橋倉滉方
領轉運奏國漕不可改復以為江淮轉運使 㑹要開
元二十一年八月侍中裴耀卿充江淮轉運使轉運置
使始於此自開元迄于天祐凡為轉運使者四十八人
自裴耀卿至栁璨若裴耀卿韋堅第五琦劉晏杜佑韓滉李巽
裴休此其著名者也河南水陸運使開元二年閏二月李
傑為之後有畢建李齊物齊抗元和六年十月停陜州
水陸運使先天二年十月李傑為刺史始充使李傑傳先天中
進陜州刺史水陸發運使置使自傑始自後刺史常帶使天寳十載五月
[183-21b]
崔無詖為太守不帶水陸運使以度支使楊國忠為之
十二載正月崔無詖為使國忠為都使貞元十三年于
頔兼之元和六年十月停 建中三年八月丁未分置
汴東西水陸運兩税鹽鐵使十二月二十日包吉崔縱為之貞元二年
正月諸道水陸運使並停 裴耀卿為轉運使命崔希
逸蕭炅為之副轉運有副使自此始肅宗初第五琦請
於江淮分置租庸使市輕貨以救軍食寳應元年六月
[183-22a]
乙亥劉晏為度支鹽鐵轉運使鹽鐵兼轉運自晏始詳見
建中元年詔天下錢榖皆歸金倉部既而出入無統
三月癸巳以韓洄判度支杜佑為水陸轉運使行劉晏
韓滉舊制 傳韓滉貞元元年加江淮轉運使元琇判
度支以關輔旱請運江南租米西給京師帝委滉專督
之琇請自江至揚子滉主之揚子以北自主之二月甲戌元琇
 為陜州水陸運使江淮運米大至上嘉滉功十二月丁巳以滉兼度支諸道鹽鐵轉運等使 第五
琦見肅宗彭原言兵賦所出江淮為淵請悉東南寳貲
飛餉函洛拜江淮租庸使遷轉運乾元九年三月人不益賦而
[183-22b]
用饒廣徳二年永泰元年復為使 劉晏度支兼侍御史領江淮租
庸事分置諸道租庸使簡臺閣士掌之出納委士人吏
惟行文書晏辟置皆用材顯循其法亦能富國 盧坦
表韓重華為代北水運使開廢田列壁二十益兵三千
人嵗收粟二十萬石 蔣沇領渭橋出納使 徳宗以
鄭元鈞為靈夏運糧使轉米峙塞下 通鑑廣明元年
二月高駢奏改揚子院為發運使發運有使始于唐先天中李傑而改揚子
[183-23a]
院為使則廣明初也 唐漕運有三節江南陜西最重者京口


唐開砥柱漕路 山西運道


李齊物傳天寳初擢陜州刺史開砥柱通漕路 志開
元二十九年陜郡太守李齊物鑿砥柱為門以通漕開
山顛為輓路燒石沃醯而鑿之然弃石入河激水益湍
怒舟不能入新門候水漲以人輓舟而上嵗漕經底柱
覆者幾半貞元二年陜虢觀察使李泌益鑿集津倉山
西逕為運道屬于三門倉又為入渭船方五板輸東渭
橋太倉米至凡百三十萬石遂罷南路陸運通鑑鑿山開車道十
[183-23b]
八里避底柱之險二月道成 史記正義底柱山俗名三門山在陜
石縣東北五十里在河之中


唐劉晏漕運


通鑑廣徳二年三月己酉晏為河南江淮轉運使議開
汴水庚戌命晏與諸道節度使均節賦役聽從便宜行
畢以聞大厯元年正月丙戌晏為轉運常平鑄錢鹽鐵
等使與第五琦分理天下財賦 傳代宗擢晏領東都
[183-24a]
河南江淮轉運使時大兵後京師米斗千錢甸農挼穗
以輸晏自按行浮淮泗達汴入河右循底柱硤石觀三
門遺迹至河隂鞏洛見宇文愷梁公堰厮河為通濟渠
視李傑新隄盡得利病移書元載陳利害各四盡以漕
事委晏故得盡其才嵗輸始至天子大悦遣衛士以鼓
吹迓東渭橋馳使勞曰卿朕鄼侯也凡嵗致四十萬斛
關中雖水旱物不翔貴晏以常平法豐則貴取飢則賤
與率諸州米常儲三百萬斛初州縣取富人督漕輓晏
始以官船漕陳諌以為管蕭之亞賛言晏操天下贏貲
[183-24b]
佐軍興斂不及民而用度足唐中僨而振晏有勞焉
志肅宗末年淮運阻晏兼使江淮粟帛繇襄漢越商於
以輸京師代宗廣徳二年以晏顓領轉運凡漕事皆决
焉晏即鹽利顧役分吏督之自江淮至渭橋率十萬斛役七千緡隨江汴
河渭所宜故時繇潤州陸運至揚州斗米費錢十九晏
命囊米而載以舟減錢十五繇揚州距河隂斗米費錢
百二十晏為歇艎支江船二千艘每船受千斛十船為
[183-25a]
綱每綱三百人篙工五十人自揚州遣將部送至河陰
上三門號上門填闕船米斗减錢九十調巴蜀襄漢麻
枲竹篠為綯挽舟以朽索腐材代薪物無棄者未十年
人人習河險江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河河船不入渭江
南之運積揚州汴河之運積河隂河船之運積渭口渭
船之運入太倉嵗轉粟百一十萬石無升斗溺者又分官
吏主丹陽湖禁引溉河漕不涸大厯八年以關内豐穰
減漕十萬石度支和糴以優農晏自天寳末掌出納監
嵗運知左右藏主財穀三十餘年及楊炎為相罷晏轉
[183-25b]
運使復歸度支凡江淮漕米以庫部郎中崔河圖主之
晏於揚子院置十船場以官主之 㑹要晏遺元載書運之利病各有
四得江湖米二三十萬石則徭役減一利也米運流通
則饑人附二利也雲帆桂檝輸納帝鄉可以震耀夷夏
三利也舟車既通百貨雜集四利也所可疑者武牢成
臯人烟蕭條一病也千里泗上罔水行舟二病也奪攘
姦宄夾河為藪三病也淮隂蒲坂屯戍相望船到便留
[183-26a]
非單車使折簡書所能制四病也晏見一水不通願荷
臿先往見一粒不運願負米而趨自此嵗運米數十萬
晏之任事起廣徳二年迄建中元年凡二十餘年官雖數遷職未嘗易


唐浚儀運路 漢運路


食貨志田悦李惟岳李納梁崇義拒命建中二年舉天下兵
討之諸軍仰給京師而李納田悦兵守渦口梁崇義搤
襄鄧南北漕引皆絶京師大恐江淮水陸轉運使杜佑
以漢運路一本云秦漢運路出浚儀十里入琵琶溝絶蔡河至
陳州而合自隋鑿汴河官漕不通若導流培岸功用甚
[183-26b]
寡䟽雞鳴岡首尾可以通舟陸行纔四十里則江湖黔
中嶺南蜀漢之粟可方舟而下繇白沙趣東關歴潁蔡
涉汴抵東都無濁河泝淮之阻減故道二千餘里㑹李
納將李洧以徐州歸命淮路通而止 王紹傳李希烈
阻兵江淮輸物留梗乃徙餉道自潁入汴 通鑑建中
三年東南轉輸不敢由汴渠自蔡水而上 李希烈傳
李納遣游兵導希烈絶汴餉路李勉治蔡渠引東南饋
[183-27a]
 帝使陜虢觀察使姚明剔治上津道置館通南方貢
貨 崔縱為汴西水陸運使王師圍田悦餉四節度糧
軍無乏 建中二年李正已反屯兵埇橋江淮漕船積
千餘不敢踰渦口張萬福刺濠州因馳至渦口駐馬于
岸悉發漕船相銜進賊兵熟視不敢動 伊慎傳包吉
轉東南財糧至蘄口賊遏江道不得西慎選士七千列
三屯奮擊漕無留艱 李晟屯渭北韓滉運米饋之船
置十弩相警 張建封傳李泌建言東南漕自淮達諸
汴徐之埇橋為江淮計口請以建封帥徐貞元四年
[183-27b]


唐淮潁水運


㑹要元和十一年十二月舊紀甲寅始置淮潁水運以餽討淮西諸
揚子等諸院米自淮陰泝流至夀州西四十里入潁
口又泝流至潁州沈丘界五百里至于陳州項城又泝
流五百里入于溵河又三百里輸于郾城得米五十萬
石附之以茭一千五百萬束計其功省汴運七萬六千
貫 平淮西碑士飽而歌馬騰於槽蔡人告飢船粟往
[183-28a]
哺 舊紀長慶二年八月丁丑轉運使王播進開潁口


唐李㢲裴休漕運 新法十條


㑹要舊制每嵗運江淮米五十萬斛至河隂留十萬四
十萬送渭倉晏沒不登數李巽秉使三載無升斗缺志自
劉晏後江淮米至渭橋浸減至李巽復多巽以元和二年三月為鹽鐵轉運
使大中五年二月裴休為轉運使明年八月為相依前
判使始者溺米嵗四十萬斛其能至漕倉者十不三四
官舟之沈至七十餘休使僚屬按之委縣令董之自江
[183-28b]
津達渭以四十萬斛之庸計緡二十八萬悉使歸之漕
吏為法凡十事奏之由是三嵗漕米至渭濱積百二十
萬斛無升合沉弃焉 裴休傳大和後嵗漕江淮米四
十萬斛至渭河倉者纔十三休乃命在所令長兼董漕
著新法十條居三年粟至渭倉者百二十萬斛


建隆發運使 紹興經制發運使


建隆二年九月癸酉以盧浚為京畿東路發運副使始見
[183-29a]
乾德二年二月以何幼冲充京畿東南水陸發運使
興國五年正月命姚沆為陜西三門發運八年九月癸
丑朔置水陸發運於京師王賓許昌裔水路發運王繼昇劉璠陸路發運一本置 
江淮水陸發運使王賓王繼昇雍熙四年四月己亥以董儼王繼昇掌
水陸路發運先是興國八年水陸各為一路至是合為一端拱元年四月罷水陸發運 至
道元年七月癸亥以楊允恭為江淮兩浙發運使一本云淳
化四年二月以楊允恭為淮南兩浙都大發運允恭籍三路舟江浙所運止於淮泗由淮泗輸京師行之一嵗
上供者六百萬三年五月壬申真宗詔罷之咸平四年以淮南
轉運王子輿兼都大發運使自後並以轉運領其務而
[183-29b]
無使名景德三年二月復置一人馬亮制置茶鹽兼是
嵗除李溥發運副使大中祥符間胡則為發運使又有
三門白波黄渭汴河水路發運使一人在三門使判官
迭入奏事祥符三年九月己亥江淮發運李溥言今春運米六百七十九萬石諸路留三年之儲
景祐元年十月庚申罷江淮制置發運使命淮南轉運
兼領寳元元年八月丁卯復置楊日嚴楊告為之 天
聖四年閏五月戊申初定江淮發運司嵗漕米課六百
[183-30a]
萬斛嘉祐以前嵗運六百萬石欠折不過六七萬石元祐六年運四百五十餘萬石欠折約三十餘萬石
蘇軾論綱運五弊 寳元元年賈昌朝言臣嘗掌京廩計江淮
嵗運糧六百餘萬以一嵗之入僅能充朝廷之用三分
二在軍旅一在冗食東南六路汴河嵗漕六百萬石浮江泝淮更數千里計其費率數石
而致一石 慶厯三年五月江淮嵗漕不給諸大臣以為憂
樞副范仲淹言國子博士許元可獨倚辦辛未擢江浙
荆湖發運判官元曰以六路七十二州之粟不能足京
師吾不信也命瀕江州縣留三月糧餘悉發之逺近以
次相補引千餘艘轉漕而西京師足食皇祐二年十一
[183-30b]
月壬辰賜元進士出身上謂輔臣曰發運使總六路八
十一州軍之廣宜得人而久任之元在職十三年四年
二月戊寅上謂輔臣曰東南嵗比不登嘗詔損嵗漕百
萬石今發運使施昌言許元欲分往江浙調發軍儲必
謀誅剥求羡餘以希進因詔遵前詔母科率元請以六
路轉運司自隷五月丁卯詔仍舊制嘉祐三年十一月
庚寅詔曰國家建都河汴仰給江淮六路所供之租各
[183-31a]
輸於真楚度支所用之數悉集於京師以發運司總其
綱條以轉運使斡其嵗入荆湖舟楫回載海鹽淮汴舳
艫不涉江路方冬閉塞役卒少休近嵗因循兹事遂廢
吏縁為蠧人實告勞始自五年令諸道據年額赴真楚
泗州轉般倉復運鹽歸本路不得撥裏河鹽糧綱往諸
路初許元言汴船不出外江比嵗糧船大半為雜般綱
沉失者多從元議降是詔慶厯七年八月十二日詔發運副使許元令久任嘉祐三
年十月二十七日詔發運使孫長卿令久任治平四年十月一日副使張芻為使令久任 發運一
司其制始於淳化而備於皇祐之後權六路豐凶而行
[183-31b]
平糴之法一員在真州督江浙等路糧運一員在泗州
趣自真州至京糧運四河之漕汴為重二發運之權江淮為重治真州 造船
之法六路之船以供江外之綱淮南之船以供入汴之
綱常六千隻一舟之運嵗常千石人船之力有餘不勞
而辦 祖宗設制置發運司盖始于王朴之議朝廷捐
數百萬緡以為糴本使總六路之計通融移用與三司
為表裏以給中都六路豐凶不常稔則増糴以充漕計
[183-32a]
饑則罷糴使輸折斛錢上下俱寛而京師不乏轉般之
法始於唐裴耀卿成於劉晏國朝舊制江湖運舟至儀
昔揚子也入轉般倉復載鹽以歸諸路嵗得鹽課無慮數十萬緡以充經費故漕
計不乏横斂不加於民而上下裕矣又以運舟自儀真漕河由汴達于都
邑六路八十四州漕京師凡六百萬石自仁宗朝至崇
寧初發運司常有六百餘萬石米百餘萬緡之蓄真泗
二倉常有數千石之儲自胡師文以糴本為羡餘以獻
而轉般無一年之儲崇寧三年七月己亥曾孝廣立直
達之法雖湖南北亦直至京師因毁淮南轉般倉既行
[183-32b]
直達而鹽法随變改為鈔鹽太倉積粟充溢増置延豐倉于
外發運使以應奉充職自錢鹽之法行課歸榷務諸路
無所得漕計日以不給上下俱受其弊轉般與鹽法相
因鹽法既變回舟無所得舟人逃散船必隨壞大觀三
年十月詔復行轉般而終不克宣和六年十一月詔盧
宗原興復轉般曽鞏曰宋興承周制置集津之運轉關
中之粟以給大梁用侯贇典其任及收南北之地興國
[183-33a]
初始漕江淮四五百萬石至汴至道間楊允恭漕六百
萬石自此嵗増廣焉 周邦彦汴都賦越舲吳艚官艘
賈舶閩謳楚語風帆雨楫聨翩方載鉦鼓鏜鎝人安以
舒國賦應節自淮而南邦國之所仰百姓之所輸 紹興二年三月戊戌
罷江淮發運使以其錢帛赴行在祖宗時發運司嵗漕
江湖粟六百萬斛即真揚楚泗置轉般倉泝流摺運以
贍中都且因豐凶而平其糴至是省之八年四月丁丑
户侍李彌遜言不必盡循舊制當於經費之外給糴本
數百萬緡復置一司廣行儲積詔吏户部修具㑹要二十二日
[183-33b]
議復置六月乙卯朔㑹要十八日徽猷閣待制程邁為江淮荆
浙閩廣等路經制發運使専掌糴事降本錢四百萬十
二月辛未參政李光請罷發運司令户部侍郎專領九
年正月丁酉十六日復廢戊戌以户部侍郎梁汝嘉兼經
制使去發運二字乾道六年三月虞允文奏復之己卯二十八日
以户侍史正志為都大發運使江州置司降緡錢三百
萬為糴本十二月癸酉二十八日復廢嘉熙三年復置以平
[183-34a]
江守臣兼寳祐五年十月兼發運大使


乾徳轉運使


乾徳元年正月以沈義倫為京西韓彦卿為淮南轉運
使諸道置轉運始見此興國三年四月諸道置轉運判
景徳三年十二月三司使丁謂始立比較轉運之法皇祐元年置考課院 東萊吕氏曰
國初轉運使專主糧餉太祖時高防邊光範滕白沈義
倫何幼冲劉仁遂曹翰胡玩太宗時劉保勲樂冲郭泌
王在田崔邁水路判官皆縁用武以餽運也開寳五年命參
政薛居正吕餘慶提舉諸州水陸轉運使累朝以武臣
[183-34b]
文臣任帥守而兼漕事始轉運一司廢置初無定制興
國二年而後邊防盗賊刑訟金榖按廉之任皆委轉運
使又節次以天下土地形勢分路而治繼増判官以京
官為之於是轉運使於一路之權無所不總慶厯中帶
按察使後二年罷


開寳更漕運法


三年秋寳訓以為二年春有司言倉儲止及明年二月皇弟開
[183-35a]
封尹召陳從信問其事對曰楚泗至京千里舊一嵗三
運今若運米入船與入倉各宿儲運無淹留則嵗可増
一運募民船堅實者運糧其損敗者任民自載則公私
俱濟又京師米貴官乃定價商賈無至者若聽其自便
則四方奔凑米多而價自賤上從其言於是事集


宋朝水運 太平興國四河漕運亦見河渠及倉庾


㑹要凡水運自江淮兩浙湖南北運每嵗租糴至真揚
楚三州置轉般倉受納調舟計綱泝流入汴至京師發
運使領之或云真泗二州置轉般倉江船不入汴者納於二倉迴運官鹽給舟人真楚等州共有 
[183-35b]
轉般七倉諸州錢帛雜物軍器上供亦如之陜西菽粟自黄
河三門㳂流入汴至京師三門白波發運使判官催綱
領之陳潁許蔡光夀諸州粟帛自石塘思民河㳂泝而
至催綱領之周顯徳六年引閔水入蔡河通漕運京東諸州粟帛自廣濟
河而至催綱領之顯徳二年於京城西引水入五丈河連于濟藝祖開國首浚諸河 四
河所運國初未有定數太平興國六年始制汴河嵗運
江淮米三百萬石豆百萬石黄河粟五十萬石豆三十
[183-36a]
萬石惠民河粟四十萬石豆二十萬石廣濟河粟十二
萬石凡五百五十萬石至道初汴運米五百八十萬石
祥符初七百萬石此最登之數也又廣南金銀香藥犀
象百貨陸運至䖍州而水運入京師天禧末諸州軍水
運陸運上供金帛緡錢十三萬一千餘珠寳香藥三十
七萬五千斤河北衛州東北有御河至乾寧軍運軍食
餽邊亦有使臣主之川益諸州布自嘉州水運至荆南
遣綱送京師嵗六十六萬分十綱江湖浙建茶亦水運
送㳂江榷務諸州嵗造船至道末三千三百三十七艘天禧末減四百二十 景徳三
[183-36b]
年江淮漕米増至六百萬 祥符二年四月壬辰江淮
發運李溥言江淮廪粟除留州約支三年外當上供者
凡一千二百餘萬石每嵗水運止五百萬今嵗及七百
萬望少損其數 天聖四年臣僚吳耀卿言咸平景徳
中嵗漕江淮米不過四百五十萬石近年増至六百五
十萬請約舊數立為中制閏五月戊申詔嵗課六百萬
石 一本云嵗以五百五十萬為額沈括曰發運司嵗六百萬石淮南一百三十萬江東一百萬江西一百
[183-37a]
二十萬湖南六十五萬湖北三十五萬兩浙一百五十萬通餘羡入六百二十萬 按張方平
奏廣濟河上供額六十二萬石實五十萬石惠民河額六十
萬石實五十五萬石嘉祐元年請減十五萬石黄河馬料三十萬石汴河額
六百萬石康定後有折納又撥以賑濟 慶厯四年三月辛未省廣
濟河嵗漕軍儲二十萬石


嘉祐漕運十四䇿


元年八月癸亥以張方平為三司使既對畫漕運十四
䇿上供斛斗不得折錢諸路灾傷不得截撥上供廣濟
河上供不得折錢帛惠民河上供減十五萬石只令運
[183-37b]
二十萬黄河年額馬料三十萬石般運到京汴河漕輓
令般粳米年退錢一項充糴本通漕運當令河道䟽通
折中倉坐倉収糴事簡利博京師河北兵就糧淮南京
東㨂剰員租税視凶穰弛斂發運使屬官久任補填綱
欠今日之埶國依兵而立兵以食為命食以漕運為本
宰相富弼讀奏于上前晝漏盡十刻上太息稱善弼曰
此國計大本也悉如新啓施行其後未期年而京師有
[183-38a]
五年之蓄 二年十一月十三日乙酉詔三司以來春開
漕運河此十四䇿之一


元豐清河輦運


初廣濟河置渠通漕嵗六十二萬石以旱不通置輦運
司元豐五年二月十一日罷之移上供物於淮陽軍界
入汴名為清河輦運司命張士澄提舉七年八月置斗
門復通廣濟河以漕 南屯北壘雲布鶴列章溝虎威
環拱離衛蠻君夷長國官郡計奉琛執幣來觀厥光輪
運輻湊充岐衍術嘉倉細栁殆不足以擬之 騰波沄
[183-38b]
沄靡悍靡激萬舶連檣艫銜軸接順流而行飈趠雲駛
百里瞬息篙工檝師嘯歌卧至輸粟太倉陳陳如京
千夫雲萃萬臿雲連乃墾乃闢乃宣乃理支分股引澹
為安流犀舟利楫百舍一赴 吳檣蜀艦沄泝夷懌謳
謡載路駭若神設 畚挶雲興綆臿麇集 在漢之世
開南山渠鑿褒斜道在唐之世開三門山鑿廣運潭或
利船漕或資田溉著在史冊炳炳如丹漕渠
[183-39a]
 玉海卷一百八十二
[183-3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