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32 玉海-宋-王應麟 (master)


[051-1a]


卷五十
欽定四庫全書
 玉海卷五十
            宋 王應麟 撰
 藝文
譜牒


 鄭樵氏族畧曰三代之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
 婦人稱姓氏以别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姓
 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異姓庶姓之别三代之後姓
 氏合而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貴賤於文
[051-1b]
 女生為姓故姓之字多從女如姬姜嬴姒姚媯姞妘
 婤姶㚰嫪之類是也 大傳正義云始祖為正姓者
 若炎帝姓姜黄帝姓姬周姓姬本於黄齊姓姜本於
 炎宋姓子本於契云髙祖為庶姓者若魯之三桓慶
 父叔牙季友之後鄭之七穆子游子國之後為游氏
 國氏云若今宗室屬籍者以漢之同宗有屬籍則周
 家繫之以姓是也 古者聖人吹律定姓以記其族
[051-2a]
 後之命氏其義有九蓋號諡爵國官字居事職之謂
 也自世本起于漢氏昭穆著于晉家錫土之制著于
 夏書司商所掌表於周典


黄帝二十五宗


國語晉司空季子曰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
人而已唯青陽與夷鼔皇甫謐云夷鼔一名蒼林皆為己姓青陽方
雷氏之甥也夷鼔彤魚氏之甥也其同生而異姓四母
之子别為十二姓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史記紀云二十五子
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得姓以徳居官而賜之姓也二人為姬二人為已故十二
[051-2b]
姬酉祁巳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唯青陽與倉林
氏同于黄帝故皆為姬姓同徳之難也如是史記索隠曰姬姓青
陽當為玄囂 史記嫘祖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
下曰玄囂昌意 漢王莽傳黃帝二十五子分賜
厥姓十有二氏 命厯序黃帝傳十世二千五百
二十年或云十八代唐吕才曰堪輿經黄帝對天老有
五姓之言 後漢書蘇竟曰三十五姓注春秋運
[051-3a]
斗樞曰五七三十五人皆兆一徳 古之典禮者
皆以宗名伯夷作秩宗周官有宗伯下及都家有
宗人


五帝繫牒


史記三代世表太史公曰五帝三代之記尚矣索隠曰此表依
帝繫世本自殷以前諸侯不可得而譜周以來乃頗可著孔
子因史文次春秋紀元年正月日時蓋其詳哉至於序
尚書則畧無年月或頗有然多闕不可録故疑則傳疑
蓋其慎也余讀牒記注牒者記系諡之書黄帝以來皆有年數稽
[051-3b]
其厯譜牒終始五德之傳褚先生引黄帝終始傳古文咸不同乖
異夫子之弗論次其年月豈虚哉於是以五帝繫牒尚
書集世紀黄帝以來訖共和為世表索隠曰大戴禮有五帝德帝繫篇太
史公取此二篇之牒及尚書集而紀黄帝以來為系表也起黄帝至顓頊三世帝嚳
四世帝堯五世至桀二十世至湯十七世至紂四十六
世至武王立十九世自黄帝至堯舜禹皆同姓而異其
國號以章明德
[051-4a]


五帝考德


前漢厯志帝考德曰少昊曰清黄帝之子青陽也注師
古曰考德者考五帝德之書也又有堯舜禹帝系之書
 史記太史公曰予觀春秋國語其發明五帝德帝繫
姓章矣見下 歐陽修帝王世次圖序云司馬遷作本紀
出於大戴禮世本諸書今依其說圖而考之堯舜夏商
周同出黄帝云云


唐帝系 虞帝系 禹帝系


前律厯志唐帝帝系曰帝嚳四妃陳豐生帝堯封於唐
[051-4b]
蓋髙辛氏衰天下歸之木生火故為火徳天下號為陶
唐氏即位七十載虞帝帝系曰顓頊生窮蟬六世生舜
處虞之媯汭堯嬗以天下火生土故為土德天下號曰
有虞氏即位五十載伯禹帝系曰顓頊六世而生禹虞
帝嬗以天下土生金故為金德天下號曰夏后氏繼世
十七王四百三十二歳 大戴禮帝繫篇第六十三始於
少典終於塗山 史記太史公曰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及
[051-5a]
帝繫姓儒者或不傳予觀春秋國語其發明五帝德帝
繫姓章矣正義大戴禮及孔子家語篇名索隠同 春秋
正義司馬遷采帝系世本以為史記 蜀志秦宓見帝
系之文五帝皆同一族辨其不然之本 太平御覽引
帝系譜女媧充樂


堯百官族姓


堯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注百官也正義此下既言黎
民故知百姓即百官族姓也 左傳隠八年無駭卒羽
父請諡與族公問族於衆仲對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賜
[051-5b]
立有德為諸侯因其所由生以賜姓若舜由媯汭故陳為媯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諸
侯以字位卑不得賜姓故其臣因氏其王父字為諡因以為族或即先人之諡稱以
為族官有世功則有官族邑亦如之公命以字為展氏諸侯
之子稱公子公子之子稱公孫公孫之子以王父字為氏正義氏族一也釋例曰别
而稱之謂之氏合而言之則曰族例言别合者若宋華
向出戴桓公獨舉其人則云華氏向氏并指其宗則云
戴族桓族記謂之庶姓者以始祖為正姓髙祖為庶姓
[051-6a]
庶姓亦氏族之别名也姓則受之於天子族則禀之於
時君其不賜者各從父之姓族黄帝之子兄弟異姓周
之子孫皆姓姬者古今不同賜姓者亦少唯外姓媯滿
之徒賜族者有大功德宜世享祀者方賜之王朝大夫
不封為國君者王賜之族春秋尹氏武氏之徒魯挾鄭
宛皆未賜族故單稱名華督生立華氏魯之翬挾柔溺
名見於經其後無聞是或不得族也其士㑹之帑處秦
者為劉氏伍員之子在齊為王孫氏知果自别其族為
輔氏皆身自為之非復君賜釋例曰子孫繁衍枝布葉
[051-6b]
分始承其本末取其别故其流至於百姓萬姓服䖍云
公之母弟則以長幼為氏貴適統伯仲叔季是也庶公
子則以配字為氏尊公族展氏臧氏是也春秋未賜族而身為大夫
則稱名無駭挾之類是也已賜族而使之世為大夫則稱族如仲叔季孫之類是也古者置卿必求賢徳不以
世官伊陟象賢復相大戊丁公世美入掌兵權不以世故疑之也襄公十年伯輿之大
夫曰平王東遷吾七姓從王賜之騂旄之盟 襄十一
年同盟于亳載書曰七姓十三國之祖晉魯衞鄭曹滕姬姓邾小邾曹
[051-7a]
姓宋子姓齊姜姓莒巳姓杞姒姓薛任姓實十三國三十一年鄭公孫揮辨於大
夫之族姓班位 楚語觀射父曰民之徹官百王公之
子弟質能言能聽徹其官者物賜之姓以監其官謂之
百姓物事也以功事賜之姓若司馬太史之屬姓有徹品十于王謂之千品
單襄公曰有分族于周 後魏禮志許叔重五經異義云今春秋
公羊穀梁說卿大夫世位則權并一姓謂周尹氏齊崔
氏也古春秋左氏說卿大夫皆得世祿傳曰官族易曰
食舊德書曰世選爾勞詩云不顯亦世
[051-7b]
堯賜姓號


商頌正義中候握河紀云堯曰嗟朕無德欽奉丕圖賜
爾二三子斯封稷契臯陶賜姓號注契為子稷為姬臯
陶未聞 禮記正義鄭駁異義云炎帝姓姜太皥所賜
黄帝姓姬炎帝所賜故堯賜伯夷姓曰姜禹姓曰姒契
姓曰子稷姓曰姬著在書傳是天子賜姓也諸侯賜卿
大夫以氏若同姓公之子曰公子公子之子曰公孫公
孫之子其親已逺以王父字為氏若適子以五十字伯
[051-8a]
仲為氏若魯之仲孫季孫是也庶子以二十字為氏則
展氏臧氏是也異姓則以父祖官及所食邑為氏則司
馬司城是也以邑為氏若韓趙魏是也凡賜氏族者為
卿乃賜大功德生賜以族若叔孫得臣是也以公子之
字賜為族若仲遂是也無功德死後乃賜族若無駭是
也若子孫不為卿其君不賜族自以王父字為族也


高陽高辛十六族


左傳高陽氏有才子八人蒼舒隤敳檮戭大臨厖降庭堅仲容叔達謂之八
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謂之八元
[051-8b]
此十六族也世濟其美不隕其名


祝融八姓


鄭語史伯曰黎為高辛氏火正吳回也故命之曰祝融能
昭顯天地之光明以生柔嘉材其後八姓祝融之後已董彭秃妘曹
斟芉於周未有侯伯巳姓昆吾蘇顧温董莒其後董姓鬷夷
豢龍巳姓之别彭姓彭祖豕韋諸稽大彭也豕韋諸稽其後别封秃姓舟
彭祖之别妘姓鄔鄶路偪陽曹姓鄒莒斟姓無後融之興
[051-9a]
者其芉姓乎芉姓䕫越不足命也惟荆實有昭德春秋疏世
本氏姓篇云任姓謝章薛舒吕祝終泉畢過


禹錫土姓


禹貢錫土姓注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謂有德之人生
此地以此地名賜之姓以顯之鄭玄注謂胙之土賜之姓 舜典别
生分類注生姓也别其姓族分其類使相從 國語帝
胙禹以天下賜姓曰姒氏曰有夏胙四岳國命為侯伯
賜姓曰姜氏曰有吕 史記紀舜封契于商賜姓子氏
棄别姓姬氏秦之先柏翳舜賜姓嬴氏傳舜賜董父姓
[051-9b]
曰董氏曰豢龍胡公周賜之姓 論衡古者因生賜姓
若夏吞薏苡而生則姓苡氏商吞燕子而生則姓子氏
周履大人綦則姬氏古者有本姓有氏姓陶氏田氏事
之氏姓也上官氏司馬氏吏之氏姓也孟氏仲氏王父
字之氏姓也


夏商姓氏


史記太史公曰禹為姒姓其後分封用國為姓故有夏
[051-10a]
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尋氏彤城氏襃氏費氏杞氏繒
氏辛氏冥氏斟氏戈氏契為子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
有殷氏來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


商民六族 七族


見分器


周譜 春秋厯譜牒


漢溝洫志大司空掾王横引周譜云定王五年河徙注
如淳曰世統譜牒也 藝文志厯譜帝王諸侯世譜二
十卷古來帝王年譜五卷漢元殷周牒厯十七卷 史
[051-10b]
記三代世表云云見五帝繫牒十二諸侯年表太史公讀春秋
厯譜牒至周厲王廢書而歎索隠自古為春秋學者有
年厯譜牒之說 南史劉杳云桓譚新論云太史公三
代世表旁行邪上並效周譜 漢張衡傳一介之策各
有攸建子長牒之爛然有第注功臣等傳 唐栁芳曰司馬
遷因周譜明世家 張蒼厯譜五徳 杜元凱作春秋
長厯及公子譜
[051-11a]


周繫世 世本


禮瞽矇諷誦詩世奠繫注杜子春云小史主次序先王
之世昭穆之繫述其德行瞽矇主誦詩并誦世繫以戒
勸人君故國語曰教之世以怵懼其動玄謂世之而定
其繫謂書於世本也 小史掌邦國之志定繫世辨昭
穆注帝繫世本之屬疏天子謂之帝繫諸侯謂之世本
 魯語宗有司曰工史書世工瞽師官史大史世世次先後宗祝書昭
宗伯掌其禮大祝掌其位宗廟之有昭穆以次世之長幼等胄之
親疏傳曰文曰昭武曰穆大王之昭王季之穆 楚語申叔時曰教之世而
[051-11b]
為之昭明德廢幽昏先王之世繫也 大傳繫之以姓而弗别
周道然也始祖為正姓髙祖為庶姓繫之弗别若今宗室屬籍 漢志春秋家世
本十五篇古史官記黄帝以來訖春秋時諸侯大夫
隋志世本王侯大夫譜二卷世本一卷劉向撰世本四
卷宋衷撰司馬遷已采世本恐非向撰漢初得世本叙黄帝以來祖
世所出言姓氏皆本世本公子譜上書皆本左傳 唐志宋衷世本四卷世
本别録一卷宋均注帝譜世本七卷王氏注世本譜二
[051-12a]
顔之推云世本左丘明所書此說出帝王世紀 漢司馬遷贊世本録黄帝
以來至春秋時帝王公侯卿大夫祖世所出遷采世本
 梅福傳綏和元年以世本相明封孔子世 班彪傳
世本一十五篇司馬遷刪世本 史記注鄭康成駁異
義曰天子賜姓命氏諸侯命族族者氏之别名也姓者
所以統繫百世使不别也氏者别子孫之所出故世本
之篇言姓則在上言氏則在下也劉向曰世本古史官
明於古事者所記録黄顓以來至春秋時王侯諸國世
卿大夫名字號與左氏合索隠云録黄帝以來帝王諸侯及卿大夫系諡名號凡十
[051-12b]
五篇 春秋正義今之世本與司馬遷言不同世本多誤
不足依憑又引世本氏姓篇言十國皆任姓 書正義
案今世本帝繫二禮注引世本作疏世本有作篇記諸作事云孟子注引世本録諸侯之世 
 詩正義引宋仲子注 史通能言吾祖郯子見師不識其
先籍談見笑周撰世本式辨諸宗楚置三閭實掌
王族 通鑑外紀世本經秦歴漢儒者改易大戴禮出
於世本 國史志崔表世本圖一卷 周語仲山父
[051-13a]
曰司商協名姓注司商掌賜族受姓之官商金聲
清謂人始生吹律合之定其姓名 白虎通古者
聖人吹律定姓以記其族人含五常而生聲有五音
 是類謀黄帝吹律以定姓孔子京房亦然 禮秋官司約治
民之約注若懐宗九姓在晉殷民六族七族在魯衞
易正義按世譜等羣書神農一曰連山氏云云 詩生民
疏大戴禮帝繫篇云帝嚳卜其四妃之子皆有天下云云
家語世本其文亦然毛傳司馬遷為五帝本紀皆依用
焉 唐張說曰古未有姓自炎帝之姜黄帝之姬始因
[051-13b]
所生地而為姓其後天子建德因生賜姓小司馬三皇紀神農其後
有州甫甘許戲露齊紀怡向申吕皆姜姓之後並為諸侯 古三墳有姓紀一篇太古
河圖代姓紀


五宗


禮記大傳别子為祖繼别為宗繼禰者為小宗有百世
不遷之宗有五世則遷之宗疏百世不遷謂大宗也五世則遷謂小宗也
世不遷者别子之後也宗其繼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
[051-14a]
不遷者也五世則遷者繼髙祖者也宗其繼髙祖者五
世則遷者也注别子諸侯之庶子别為後世為始祖也
别子之世適族人尊之謂之大宗是宗子也别子庶子
之長子為其昆弟為宗謂之小宗以其將遷也小宗有
四或繼髙祖或繼曾祖或繼祖或繼禰疏小宗雖四初
皆繼禰為始 書大傳宗室有事族人皆侍終日大宗
已侍於賓奠然後燕私注禮志云别子為祖繼别為大
宗繼禰為小宗 白虎通宗族篇大宗能率小宗小宗
能率羣弟宗其為始祖後者為大宗此百世之所宗也
[051-14b]
宗其為髙祖後者五世而遷者也髙祖遷於上宗則易
於下宗其為曾祖後者為曾祖宗宗其為祖後者為祖
宗宗其為父後者為父宗以上至髙祖宗皆為小宗以
其轉遷别於大宗也别子者自為其子孫為祖繼别也
各自為宗小宗有四大宗有一凡有五宗 儀禮大宗
者尊之統也收族者也 詩公劉君之宗之注為之君
為之大宗也吕氏曰古者建國立宗其事相須 左傳大夫有貳宗注宗
[051-15a]
子之副貳者保姓受氏以守宗祊 周書允文篇選同氏姓
位之宗子 隋志禮類梁有五宗圖一卷


晉九宗


見官制


三代世表 譜牒


史記自序三代尚矣年紀不可考蓋取之譜牒舊聞作
三代世表第一周室衰微諸侯専政春秋有所不紀而
譜牒經畧作十二諸侯年表第二 吕氏曰史記十表
意義弘深三代世表以世系為主以觀百世之本支黄
[051-15b]
帝之初先列譜系以祖宗為經子孫為緯則五帝三代
皆出黄帝可知矣世系未必可盡信然叙載本支則古法也周成王之後詳
列諸侯以世為經以國為緯則親疏之相輔可知顓頊
以下周武以上有經無緯止列世系而大治亂附焉則
正嫡旁支之繼統可知今本自顓頊至帝芒猶有經有
緯蓋子長借譜系上方書帝王之世耳


春秋公子譜


[051-16a]
書目春秋公子血脈譜其傳本曰荀卿撰秦譜下及項
滅子嬰之際非荀卿作明矣然枝分派别如指諸掌非
殫見洽聞不能為其間不無訛謬 中興書目一卷唐
楊藴撰 崇文目春秋類演左傳諡族圖五卷春秋世
譜七卷帝王厯紀譜二卷春秋宗族名諡譜五卷 春
秋正義杜預采太史公書世本旁引傳記以為世族譜
預作春秋公子譜 隋志春秋左氏諸大夫世譜十三卷
屈原為楚三閭大夫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序其譜屬
率其賢良以厲國士
[051-16b]


漢帝本系


漢髙紀贊春秋晉史蔡墨有言陶唐氏既衰其後有劉
累學擾龍事孔甲范氏其後也而大夫范宣子亦曰祖
自虞以上為陶唐氏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在
周為唐杜氏晉主夏盟為范氏范氏為士師魯文公世
奔秦後歸于晉其處者為劉氏劉向云戰國時劉氏自
秦獲于魏秦滅魏遷大梁都于豐是以頌髙祖曰漢帝
[051-17a]
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劉涉魏而東遂為豐
公豐公蓋太上皇父及髙祖即位置祠祀官則有秦晉
梁荆之巫世祠天地綴之以祀豈不信哉 王命論劉
氏承堯之祚氏族之世著乎春秋唐據火德而漢紹之


漢帝王譜 世譜 年譜


志厯譜十八家帝王諸侯世譜二十卷古來帝王年譜
五卷又見上 隋志漢氏帝王譜三卷唐志二卷漢初得世本
叙黄帝已來祖世所出而漢又有帝王年譜 盧植傳
獻書竇武曰今同宗相後披圖案牒以次建之
[051-17b]


漢屬籍


見宗戚類


漢諸王世譜 宗正著録


並見後


漢官譜 譜學見下 舊德名氏


唐栁冲傳後漢有鄧氏官譜隋志云晉亂已亡應劭有氏族一
篇王符潛夫論亦有姓氏一篇何承天有姓苑二篇譜
[051-18a]
學大抵具此又有潁川太守聊氏萬姓譜 文選注七畧曰子雲家
牒言以甘露元年生 西都賦士食舊德之名氏


漢居官姓號


考工記注其曰某氏者官有世功若族有世業以氏名
官者也若築冶鳬㮚桃韋裘之類 食貨志武帝之初國家亡事為
吏者長子孫居官者以為姓號 王嘉傳孝文時吏居
官者或長子孫以官為氏倉氏庫氏則倉庫吏之後也
 廣韻王符潛夫論姓氏志曰東門西郭南宫北郭皆
是因居也風俗通曰凡氏之興九事一氏於號唐虞夏
[051-18b]
殷是也姓氏篇序四氏於國齊魯宋衞是也


漢外屬圖


竇融傳在河西聞光武即位決策東向五年夏遣長史
劉鈞奉書獻馬隗囂反融與五郡太守共砥礪兵馬上
疏請師期帝深美之賜以外屬圖及太史公五宗外戚
世家魏其侯列傳詔報曰每追念外屬孝景皇帝出自
竇氏定王景帝之子朕之所祖昔魏其一言繼統以正
[051-19a]
長君少君尊奉師傅修成淑德施及子孫此皇太后神
靈上天祐漢也


薛綜五宗圖


吳志薛綜定五宗圖 通典薛綜述鄭氏禮五宗圖曰
天子之子稱王子王子封諸侯若魯衞是也諸侯之子
稱公子公子還自仕食采於其國為卿大夫若魯公子
季友是也則子孫自立此公子之廟謂之别子為祖則
嫡嫡相承作大宗百代不絶大宗之庶子則皆為小宗
小宗有四五代而遷已身庶也宗禰宗已父庶也宗祖
[051-19b]
宗已祖庶也宗曾祖宗已曾祖庶也宗髙祖宗已髙祖
庶也則遷而唯宗大宗 晉杜元凱宗譜云云 賀循宗義
曰太祖之代則為大宗宗之本統故也支子旁親非太
祖之統謂之小宗 傅純問賀云云殷浩問范宣云云 曹
述初集解明宗義曰其士大夫之嫡者此為諸侯别子
之後也 庾亮問賀循曰祖宗之正不易則本枝昭穆
厯百代而不亂此立宗之大㫖也答曰禮宗子之義所
[051-20a]
以明本祖之正統紀百代而不紊 漢石渠禮議曰
聞人通漢戴聖云云 賀循宗義曰奉宗加於常禮平
居即每事諮告 文中子曰宗祖廢而氏姓離矣
張勃吳録吳八族陳桓吕竇公孫司馬徐傳四姓朱張顧陸 魏管寧傳
注傳子曰寧以世多妄變氏族者著氏姓論以原本世


晉族姓昭穆記


隋志晉摯虞作族姓昭穆記十卷晉亂已亡 摯虞傳以漢
末喪亂譜傳多亡失雖其子孫不能言其先祖撰
[051-20b]
族姓昭穆十卷上疏進之以為足以備物致用廣
多聞之益 史通晉有摯虞族姓記郭須撰魏晉世譜十卷
祭統有事於太廟羣昭羣穆咸在而不失其倫注謂同
宗父子皆來 孝經疏昭明也穆敬也故昭南向穆北
向 後漢志注決疑要注曰凡昭穆父南面故曰昭昭
明也子北面故曰穆穆順也始祖特於北其後以次夾
始祖而南昭在西穆在東相對蔡邕明堂論引禮記昭
[051-21a]
穆篇曰祀先賢于西學所以教諸侯之德 朱子曰昭
之言明也其讀為韶者晉避諱而改之禮書作佋字者
假借而通用耳祫于廟室羣昭南向取其向明羣穆北
向取其深逺


晉姓氏簿狀 宋百家譜 齊百家譜 梁百



家譜 宋姓苑 姓氏英賢譜 國親傳 姓



氏要狀 百氏譜記 譜學


南齊賈淵傳字希鏡祖弼之父匪之世傳譜學先是譜
學未有名家弼之廣集百氏譜記専心治業晉太元中
[051-21b]
朝廷給弼之令史書吏撰定繕寫藏祕閣乃遷左民曹
及淵三世傳學凡十八州士族譜合百袠七百餘卷該
究精悉當世莫比永明中衞軍王儉抄次百家譜與淵
參懐撰定撰氏族要狀及人名書並行於世 梁王僧
孺傳入直西省知撰譜事武帝留意譜籍因詔僧孺改
定百家譜始晉太元中賈弼篤好簿狀廣集衆家大捜
羣族撰十八州一百十六郡合七百十二卷凡諸大品
[051-22a]
畧無遺闕劉湛為選曹始撰百家以助銓序傷於寡畧
隋志梁有宋譜四卷劉湛百家譜一卷顧協撰異姓苑五卷 齊王儉復加去取得繁
省之衷僧孺通范陽張等九族以代鴈門解等九姓其
東南諸族别為一部不在百家之數集十八州譜七百
一十卷百家譜集抄十五卷隋志同東南譜集抄十卷徐勉
該薛綜百氏皆避其諱 隋志案梁有王司空新集諸州譜十二
卷又别有諸姓譜一百十六卷益州譜四十卷關東關
北譜三十三卷梁武帝總責境内十八州譜六百九十
卷儀注有國親皇太子序親簿一卷 唐栁冲傳晉太
[051-22b]
元中散騎常侍河東賈弼撰姓氏簿狀十八州百十六
郡合七百一十二篇藏在祕閣副在左戸甄析士庶無
所遺宋王弘劉湛好其書弘日對千客可不犯一人諱
湛為選曹譔百家譜二卷以助銓序文傷寡省王儉又
廣之隋志云儉十卷王逡之續四卷王僧孺演益為十八篇隋志三十卷
南諸族自為一篇不入百家數隋志南族譜二卷拾遺一卷弼傳子
匪之匪之傳子希鏡希鏡撰姓氏要狀十五篇尤所諳
[051-23a]
究希鏡傳子執執更作姓氏英賢一百篇文選注引姓氏英賢録
又著百家譜隋志二十卷廣兩王所記執傳其孫冠冠撰梁
國親皇太子序親簿四篇王氏之學本於賈氏唐興言
譜者以路敬淳為宗栁冲韋述次之李守素亦明姓氏
時謂肉譜者後有李公淹蕭頴士殷寅孔至為世所稱
初漢有鄧氏官譜應劭有氏族一篇王符潛夫論亦有
姓氏一篇宋何承天有姓苑二篇隋志何氏二卷複姓苑一卷譜學
大抵具此魏大和時詔諸郡中正各列本土姓族次第
為舉選格名曰方司格人到于今稱之 藝文志賈冠
[051-23b]
國親皇太子親傳四卷王儉百家集譜十卷王僧孺百
家譜三十卷又十八州譜七百一十二卷賈執百家譜
五卷隋志又有傅昭百家譜十五卷百家譜世統十卷鈔五卷又姓氏英賢譜
一百卷隋志同何承天姓苑十卷賈希鏡氏族要狀
十五卷孫愐唐韻引姓氏英賢傳姓苑王僧孺百家譜 沈約謂周漢之
道以智役愚魏晉以來以貴役賤 裴子野謂三
公之子傲九棘之家黄散之孫蔑令長之室 元
[051-24a]
魏孝文大和二十年正月定諸州士族後魏書有官氏志
李彪謂若取門地魯三卿孰若四科 隋志魏遷洛有
八氏十姓三十六族九十二姓其中國人士有四海大
姓郡姓州姓縣姓 史通譜牒之作盛於中古漢有趙
岐三輔決録晉有摯虞姓族記江左有兩王百家譜中
原有方思殿格唐志有方司格一卷 柳芳論善言譜者繫之地
望而不惑質之姓氏而無疑綴之昏姻而有别山東之
人質故尚婚婭江左之人文故尚人物關中之人雄故
尚冠冕代北之人武故尚貴戚 鄭樵曰魏立九品置
[051-24b]
中正州大中正主簿郡中正功曹各有簿狀以備選舉
晉宋齊梁因之晉賈弼宋王弘齊王儉梁王僧孺各有
百家譜徐勉有百官譜宋何承天撰姓苑與後魏河南
官氏志二書尤以為姓氏家所宗


晉籍


南史王僧孺傳梁武帝時知撰譜事先是尚書令沈約
以為晉咸和初蘇峻作亂文籍無遺後起咸和二年以
[051-25a]
至于宋所書皆詳實並在下省左户曹前廂謂之晉籍
有東西二庫宋元嘉二十七年以七條召發偽狀巧籍
滋廣齊患其不實於是東堂校籍置郎令史掌之競行
貨以新換故詔書甲子不與長厯相應校籍諸郎亦所
不覺宋齊士庶不分職由於此竊以晉籍所餘宜加寶
愛武帝以是留意譜籍因詔僧孺改定百家譜見上 齊
書建元三年詔曰黄籍人之大綱乃别置校籍官置令
史 晉陽秋初陳羣為吏部尚書制九格登用皆由中
正考之簿世然後授任王戎門調户選
[051-25b]


唐譜牒十七家


藝文志乙部史録十二曰譜牒類十七家三十九部一
千六百十七卷宋衷世本四卷世本别録一卷宋均注
帝譜世本七卷王氏注世本譜二卷漢氏帝王譜二卷
齊永元年中表簿六卷梁大同四年表簿三卷齊梁宗
簿三卷梁親表譜五卷後魏皇帝宗族譜四卷元暉業
後魏辨宗録二卷後魏譜二卷後魏方司格一卷齊髙
[051-26a]
氏譜六卷周宇文氏譜一卷賈冠國親皇太子親傳四
卷王儉百家集譜十卷王僧孺百家譜三十卷又十八
州譜七百一十六卷徐勉百官譜二十卷賈執百家譜
五卷又姓氏英賢譜一百卷何承天姓苑十卷賈希鏡
氏族要狀十五卷官族傳十五卷冀州姓族譜七卷洪
州諸姓譜九卷袁州諸姓譜七卷司馬氏世家二卷楊
氏譜一卷楊氏蘇氏譜一卷孫氏譜記十五卷韋氏譜
十卷韋鼎裴氏家譜二十卷裴守真大唐氏族志一百卷髙士
廉撰姓氏譜二百卷許敬宗撰柳冲大唐姓族系録二百卷路
[051-26b]
敬淳衣冠譜六十卷著姓畧記二十卷不著録二十二
家三百三十三卷王元感姓氏實論至諱行録紀百氏
之譜牒者有姓苑畧氏族録開元譜新定譜牒元和姓
纂姓林唐官姓氏記及家譜之屬紀皇室之譜牒者有
永泰新譜續譜皇唐玉牒行樓維城録天潢源派譜皇
室新譜皇孫郡縣主譜之類他如宰相甲族孔子系葉
傳不可勝紀唐世譜牒備士大夫以世家相髙喜自植立 六典譜系類世
[051-27a]
本等四十一部三百六十卷隋志同通亡書合五十三部
一千二百八十卷 舊志雜譜牒五十五部一千六百
九十一卷 崇文目氏族四十一部一百一十二卷
中興書目譜牒五十五家一百十一卷 續目四家四
十六卷 景德龍圖閣史傳閣譜牒九十九卷 隋志
書稱别生分類傳曰天子建徳因生賜姓周家小史定
繫世辨昭穆亦史之職也


唐氏族志 姓氏録


髙士廉傳太宗嘗以山東士人尚閥閱後雖衰子孫猶
[051-27b]
負世望嫁娶必多取資故人謂之賣昏由是詔士廉韋
挺岑文本令狐德棻責天下譜牒參攷史傳檢正真偽
進忠賢退悖惡先宗室後外姓退新門進舊望左膏粱
右寒畯合二百九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為九等號
曰氏族志而崔幹仍居第一帝曰我於崔盧李鄭無嫌
顧其世衰不復冠冕猶恃舊地以取貲不肖子偃然自
髙販鬻松檟不解人間何為貴之髙齊據河北梁陳在
[051-28a]
江南雖有人物偏方下國無可貴者故以崔盧王謝為
重今謀士勞臣以忠孝學蓺從我定天下者何容納貲
舊門向聲背實買昏為榮耶貞觀十六年六月己酉詔禁鬻昏太上有
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其爵為公侯卿大夫世
世不絶此之謂門戸今皆反是豈不惑耶朕以今日冠
冕為等級髙下遂以崔幹為第三姓班其書天下贊古
者受氏以旌有功是時人皆土著故名宗望姓舉郡國
自表而譜系興焉遭晉播遷胡醜亂華百宗蕩析士去
墳墓子孫猶挾系録以示所承而閥閱顯者至賣昏求
[051-28b]
財汩喪㢘恥唐初流弊仍甚天子屢抑猶不為衰至中
葉風教又薄譜録都廢公靡常産之拘士無舊徳之傳
言李者悉出隴西言劉者悉出彭城悠悠世祚訖無考
按冠冕皁隷混為一區可太息哉 藝文志大唐氏族
志一百卷士廉挺文本德棻等撰 㑹要貞觀十二年
正月十五日修氏族志一百卷崔幹為第三餘同士廉傳
舊紀十二年正月乙未吏部尚書髙士廉等上一百三
[051-29a]
十卷顯慶四年九月五日改為姓氏録上親製序仍自
裁其類例 鄧名世曰唐宰相表九十三族至鍾陳韓
髙之氏亦有訛舛


唐姓氏録 勲格


髙士廉傳髙宗時許敬宗以氏族志不叙武后世李義
府恥其家無名更以孔志約楊仁卿史玄道吕才等十
二人刋定之裁廣類例合二百三十五姓二千二百八
十七家帝自叙所以然以四后姓酅公介公及三公太
子三師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僕射為第一姓文武二品
[051-29b]
及知政事三品為二姓各以品位髙下叙之凡九等取
身及昆弟子孫餘屬不入改為姓氏録顯慶四年六月丁卯當時
軍功入五品者昇譜限縉紳恥言焉目為勲格義府奏
悉索氏族志燒之又詔後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
鄭温范陽盧子儀盧潭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
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凡七姓十家不得自為昏姻十月
壬戌㑹要顯慶四年十月十九日詔三品以上納幣不得過三百匹四品
[051-30a]
五品二百六品七品百悉為歸裝夫氏禁受陪門財先
是後魏大和中定四海望族以寶等為冠其後尚門地
故氏族志一切降之王妃主壻皆取當時勲貴名臣家
未嘗尚山東舊族房玄齡魏徵李勣復與昏故望不減
然每姓第其房望雖一姓中髙下縣隔李義府為子求
昏不得始奏禁焉其後天下衰宗落譜昭穆所不齒者
皆稱禁昏家益自貴凡男女潛相聘娶天子不能禁世
以為敝云 張說傳武后嘗問氏族皆本炎黄之裔則
上古乃無百姓乎若為朕言之說曰古未有姓若夷狄
[051-30b]
然自炎帝之姜黄帝之姬始因所生地而為之姓其後
天子建德因生賜姓黄帝二十五子而得姓者十有四
徳同者姓同徳異者姓殊其後或以官或以國或以王
父之字始為賜族久而為姓降唐虞抵戰國姓族漸廣
周衰列國既滅其民各以舊國為之氏下及兩漢人皆
有姓故姓之以國者韓陳許鄭魯衞趙魏為多后曰善
 藝文志姓氏譜二百卷許敬宗李義府孔志約楊仁
[051-31a]
卿史玄道吕才撰 㑹要顯慶四年九月五日通鑑六月丁卯
詔改氏族志為姓氏録上親製序仍自裁其類例凡二
百四十五姓二百八十七家吕才等十二人商量編録
 趙瑩曰古者衣冠之家書于圖籍中正清議以定品
流故有家史家傳族譜族圖江左百家軒裳綴軌山東
四姓簪組盈朝


唐姓族系錄 族譜總說


栁冲傳景龍中遷左散騎常侍修國史初太宗命諸儒
撰氏族志甄差羣姓其後門胄興替不常冲請改修其
[051-31b]
書帝詔魏元忠張錫蕭至忠岑羲崔湜徐堅劉憲吳兢
八人及冲共取功徳時望國籍之家等而次之夷蕃酋
長襲冠帶者析著别品㑹元忠等相繼物故至先天時
復詔冲及堅兢與魏知古陸象先劉子玄等討綴書乃
成號姓系録冲表曰姓氏之初世本著其義昭穆之叙周譜列其風漢晉之年應摯明宗系之說
齊梁之際王賈述衣冠之源開元初詔冲與薛南金復加刋竄乃定
後柳芳著論甚詳芳之言曰氏族者古史官所記也昔
[051-32a]
周小史定繫世辨昭穆故古者有世本録黄帝以來至
春秋時諸侯卿大夫名號繼統左丘明傳春秋亦言天
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諸侯以字為氏
以諡為族昔堯賜伯禹姓曰姒氏曰有夏伯夷姓曰姜
氏曰有吕下及三代官有世功則有官族邑亦如之後
世或氏於國則齊魯秦吳氏於諡則文武成宣氏於官
則司馬司徒氏於爵則王孫公孫氏於字則孟孫叔孫
氏於居則東門北郭氏於志則三烏五鹿氏於事則巫
乙匠陶於是受姓命氏粲然舉矣禮記疏天子賜姓賜氏諸侯但賜氏以伯
[051-32b]
仲為氏魯之仲孫李孫是也以字為氏展氏臧氏是也異姓以官為氏司馬司城是也以邑為氏韓趙魏是也


風俗通氏於事巫卜陶匠是也廣韻注風俗通氏姓篇序云云王符潛夫論志氏姓云東門西門東郭 


 北郭所謂居也三烏五鹿青牛白馬所謂志也或王父字為氏或公子公孫為氏或父之母弟列伯仲叔季
為氏其族也或以先諡或以世功或以君賜秦既滅學諸侯子孫失其本系
漢興司馬遷父子乃約世本修史記因周譜明世家乃
知姓氏之所由出虞夏商周昆吾大彭豕韋齊桓晉文
皆同祖也更王迭伯多者千祀少者數十代先王之封
[051-33a]
既絶後嗣蒙其福猶為彊家漢髙帝興徒步有天下命
官以賢詔爵以功誓曰非劉氏王無功侯者天下共
誅之先王公卿之胄才則用不才弃之不辨士與庶族
然則始尚官矣然猶徙山東豪傑以實京師齊田與楚
屈昭景皆右姓也其後進拔英豪論而録之蓋七相五
公之所由興也魏氏立九品置中正尊世胄卑寒士權
歸右姓以其州大中正主之晉宋因之始尚姓已然其
别貴賤分士庶不可易也于時有司選舉必稽譜籍而
考其真偽故官有世胄譜有世官賈氏王氏譜學出焉
[051-33b]
由是有譜局令史職皆具過江則為僑姓王謝袁蕭為
大東南則為吳姓朱張顧陸為大山東則為郡姓王崔
盧李鄭為大關中亦號郡姓韋裴栁薛楊杜首之代北
則為虜姓元長孫宇文于陸源竇首之虜姓者魏孝文
帝遷洛有八氏十姓三十六族九十二姓八氏十姓出
於帝宗屬或諸國從魏者三十六族九十二姓世為部
落大人並號河南洛陽人郡姓者以中國士人差第閥
[051-34a]
閱為之制凡三世有三公者曰膏粱有令僕者曰華腴尚
書領䕶而上者為甲姓九卿若方伯者為乙姓散騎常
侍太中大夫者為丙姓吏部正員外郎為丁姓凡得入
者謂之四姓故江右氏族凡郡上姓第一則為右姓大
和以郡四姓為左姓齊浮屠曇剛類例凡甲門為右姓
周建德氏族以四海通望為右姓隋開皇氏族以上品
茂姓為右姓唐貞觀氏族志凡第一等為右姓路氏著
姓畧以盛門為右姓栁冲姓族系録凡四海望族則為
右姓不通歴代之說不可以言譜也 志栁冲大唐姓
[051-34b]
族系錄二百卷岑羲氏族錄卷亡 㑹要神龍元年五月十八
日栁冲上表願修氏族之譜上從之令左僕射魏元忠
等八人重修至先天二年三月栁冲奏所修姓族録成
上之凡二百卷又令刋定至開元二年七月二十二日
畢上之昭文館學士栁冲左庶子劉子玄舊紀七月丙午上  徐堅碑云及栁
冲等同修姓氏系録 鄭樵氏族畧曰姓氏之學最盛
於唐而國姓無定論林寶作元和姓纂而自姓不知所
[051-35a]
由來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狀家有譜系官之選舉必由
簿狀家之婚姻必由譜系歴代並有圖譜局置郎令史
掌之仍用博通古今之儒知撰譜事凡百官族姓之有
家狀者上之官為考定詳實藏於秘閣副在左戸


唐編古命氏


書目永隆二年李利涉撰三卷凡二百五十六姓著胄
系之始其末又載諸氏族譜一卷云梁天監七年中丞
王僧孺所撰俾士流案此譜乃通昏姻貞觀六年又命
髙士廉等定氏族明加禁約云崇文目同
[051-35b]


唐官姓氏記


志李利涉唐官姓氏記五卷初十卷後亡其半又編古
命氏三卷


唐劉氏譜


㑹要長安四年鳳閣舎人劉知幾撰劉氏譜推漢氏為
陸終苗裔非堯之後彭城叢亭里諸劉出自宣帝曾孫
司徒居巢侯劉愷之後不承楚元王交皆援據明白前
[051-36a]
代所誤雖為流俗所譏學者服其該博 志劉氏譜考
三卷家史十五卷並劉子玄 隋河間劉善經亦著諸劉譜
三十卷 左傳其處者為劉氏正義曰漢初左氏
不顯明帝時賈逵上疏曰五經皆無證圖䜟明劉
氏為堯後者左氏獨有明文前世借此以求道通
故後引之為證 宋朝河南劉氏由政㑹至燁十
一世而世牒具存


唐衣冠譜 著姓略記


路敬淳傳武后時數受詔纂輯慶䘏儀典武后稱之尤
[051-36b]
明姓系自魏晉以降推本其來皆有條序著姓略衣冠
系譜等百餘篇云唐初姓譜學惟敬淳名家其後栁冲
韋述蕭頴士孔至各有撰次然皆本之路氏 志路敬
淳衣冠譜六十卷又著姓略記二十卷


唐開元譜


韋述傳述好譜學見柳冲所撰姓族系録二百卷每私寫
懐之還舍則又繕録故於百氏源派為詳乃更撰開元
[051-37a]
譜二十篇述典掌圖書餘四十年任史官二十年 志韋述開元譜二十


唐姓源韻譜


晁氏志張九齡撰五卷依春秋正典柳氏萬姓録世本
圖捃摭諸書纂為此譜分四聲以便尋閱


唐新定諸家譜録


志一卷李林甫等 書目天下郡望姓氏族譜一卷李
林甫等撰崇文目同記郡望出處凡三百九十八姓天寶中
頒下非譜裔相承者不許昏姻
[051-37b]


唐百家類例


孔至傳歴著作郎明氏族學與韋述蕭頴士柳冲齊名
撰百家類例以張說等為近世新族剟去之說子垍方
有寵怒曰天下族姓何豫若事而妄紛紛耶垍弟素善
至以實告初書成示韋述述謂可傳及聞垍語懼欲更
增損述曰丈夫奮筆成一家書奈何因人搖動有死不
可改遂罷時述及頴士冲皆撰類例而至書稱工 志
[051-38a]
韋述百家類例三卷孔至姓氏雜録一卷 㑹要乾元
元年著作郎賈至按賈至傳由單父尉拜起居中書舍人徙岳州司馬寳應初召復故官不
曽遷著作郎疑是孔至撰百家類例十十六十九卷其序㫖曰以其婚
姻成家冠冕備盡則存諸大譜所紀者唯尊官清職傳
記本元分為十卷爰列百氏其中須有剖析各以當族
注之通為百氏以隴西李氏為第一至貞元中左司郎
中柳芳論氏族序四姓則分甲乙丙丁之次列四海士
族則先山東載在唐厯 中興書目百家類例一卷工
部侍郎韋述撰又以大唐縉紳進姬周十八姓大唐相
[051-38b]
門甲族八十六家附其後 書目姓氏古今雜録一卷
孔至載氏族冠冕昏姻之盛又以方數甲乙紀之 陸
羽有江表四姓譜十卷


唐永泰新譜 皇室新譜 宗正譜牒


栁璟傳初芳永泰中㑹要二年十月七日按宗正譜牒斷自武德
以昭穆系承撰永泰新譜二十篇其孫璟開成初㑹要四年
正月因召對文宗歎新譜詳悉詔璟攟摭永泰後事綴成
[051-39a]
之復為十篇戸部奉筆札廩料 志柳芳永泰新譜二
十篇一作皇帝室新譜柳璟續譜十卷李衢大唐皇室
新譜一卷 㑹要舊紀永泰二年冬十月七日己丑宗正
卿吳王祗奏修史官太常博士柳芳撰皇室永泰新譜
二十卷上之開成四年閏正月勅翰林學士柳璟修續
皇家永泰譜 中興書目皇室新譜一卷李林甫撰玄
宗御製序其譜言李氏之先出於髙陽氏之子咎繇為
堯理官以官命族因為理氏其後理證得罪于紂證之
子利正避難於伊侯之墟食李而得全因改理為李氏
[051-39b]
咎繇七代孫曰乾字先果天寶二年三月追尊為先天
太皇帝乾生耳字伯陽乾封元年二月追尊為混元皇
帝天寶三年三月又加大聖祖自此載唐二十帝
後周武帝敕鮑宏修皇室譜分為帝緒疏屬賜姓三篇
 北史元暉業撰魏藩王家世號曰辨宗録四十卷唐志
二卷


唐續古今人表


[051-40a]
志雜史有韓祐續古今人表十卷開元十七年上授太
常寺太祝 梁江子一續班固九品


唐元和姓纂


志林寶元和姓纂十卷 林寳自序壬辰之歳詔加邉將
之封朔方之别帥閻某者有司建之邑於太原列郡焉
閻子上言治爵九士族之而封乖本郡恐非舊典翌日
上謂相國趙公曰宜召通儒碩士辨卿大夫之族姓者
綜修姓纂每加爵邑則令閱視庶無遺謬凡二十旬纂
成十卷自皇族之外各依四聲類集每韻之内則以大
[051-40b]
姓為首元和七年壬辰十月知制誥王涯為後序 鄧
名世曰姓纂稍能是正數十條而齊秦之屬亦所未暇
至鉏丘茅夷指為複姓又不勝其謬矣 㑹要元和七
年王涯撰姓纂十卷上之 志又有陳湘姓林五卷王
元感姓氏實論十卷崔日用姓苑畧一卷


唐孔子系葉傳


志黄恭之二卷崇文目三卷 中興書目闕里譜系一作世系
[051-41a]
卷元豐中孔子四十六代孫宗翰刻而傳之紹興五年
洪興祖正其缺誤又作先聖年表列之卷首成鐸重定
文宣王家譜一卷 南史劉縚著先聖本記十卷 家
語有本姓解第三十九春秋正義引家語本姓篇


唐諸臣門族


宰相世系表唐傳世多諸臣亦各修其家法以門族相
髙材子賢孫不隕世德或父子相繼居相位或累數世
而屢顯終唐世不絶盛矣 唐相二百六十九人凡九
十八族始於裴氏 宰相二十三人崔氏十房十七人裴氏五房
[051-41b]
 趙郡李氏六房張氏 十三人王氏三房十四人韋氏九房十二人劉氏七房
一人楊氏杜氏十人李氏四房蕭氏二房九人鄭氏二房南祖北祖八人盧氏六人
竇氏二房陸氏魏氏五人蘇氏武氏四人趙氏郭氏韓氏髙氏三人薛氏南祖西祖于氏栁 


岑 馬 陳房宇文徐 袁氏 二人 戴 姜 孫 許 樂宗姚周 令狐 牛 齊 


賈氏 蕭氏八葉表云齊梁房九人張氏三世


唐相譜


書目一卷不知作者紀武德元年裴寂為相訖李忠臣
[051-42a]
大厯十四年拜平章事末云今上大厯十四年五月即
位十五年正月一日改元建中所記宰相六人至關播
而止葢德宗時所譜也 崇文目宰相甲族一卷藝文志同
韋述蕭頴士撰記相門甲族王方慶李義琰崔元暐以
下凡十四家


唐百氏譜


書目五卷國子助教裴揚休撰凡三百五十八姓漢姓
三百七蕃姓一百二十五姓源韻譜五卷唐曹大宗采
諸書述姓氏郡望以四聲類之又一本云張九齡撰所
[051-42b]
存止三卷 崇文目唐氏譜畧一卷


唐書總紀帝系


國史志三卷帝系圖一卷


聖朝臣僚家譜


國史志一卷 太宗時韓溥好談唐朝氏族近世
之肉譜


景祐姓解 熙寧姓纂


[051-43a]
景祐二年邵思撰姓解三卷凡一百七十門二千
五百六十八氏以偏旁類次自序云歴代功臣名
士布在方冊者次第而書所以恢張世胄其餘疎
族異望削之 熙寕姓纂六卷熙寧中錢明逸撰
用聲韻類次以國姓為首羣史姓纂韻譜六卷建
炎中黄邦俊纂録史傳姓氏 先儒欲收世族
復小宗立譜法 吕大臨有宗子議祖謙有宗

[051-43b]
紹興姓氏書辨證 春秋譜 百族譜


四年三月乙亥撫州鄧名世以所著春秋四譜六卷辨
論譜說十篇古今姓氏書辨證四十卷來上吏部尚書
胡松年看詳學有淵源辭亦簡古考訂明切多所按據
詔引見殿上二十五日九月六日賜進士出身充史館校勘
㑹要一十四卷書目十二卷 序曰春秋時善論姓氏者魯有衆仲
晉有胥臣鄭有行人子羽皆能探討本源自炎黄而下
如指諸掌 専取左氏國語為主參以五經子史之文
[051-44a]
自風俗通以來如姓苑百家譜姓纂凡有所長盡用其說穿鑿訛
謬必辨駁之始於國姓餘分四聲終於漢姓蕃姓補遺
凡四十卷續書目卷同復以熙寧姓纂皇朝百官公卿家譜
參訂書始於政宣而成於紹興之中年名世子椿年裒
集次序之其書始備 紹興中丁維臯撰百族譜三卷
自皇朝司馬氏以下百官族姓皆推源流疏派别志名
字爵位録世譜家傳及行狀神道碑之類周必大為序


宋朝氏族志


鄭樵為氏族志五十七卷又有氏族源氏族韻等書幾
[051-44b]
七十卷 通志有氏族畧論得姓受氏有三十二類此
外則有四聲又有複姓四聲以氏族不得其所系之本
祿以報功故其世可延位以尊賢故其官當擇 陳田
互出虢郭俱開束晳改疏傅之宗輔果易晉卿之號
千秋去田宗隨㑹别劉氏 漢賜秺侯尚采祭天之義
魏親程昱用疇捧日之心賜姓名 潘岳述家風陸機陳
世徳
[051-45a]
 玉海卷五十
[051-4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