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32 玉海-宋-王應麟 (master)


[053-1a]


卷五十二
欽定四庫全書
 玉海卷五十二
            宋 王應麟 撰
 藝文
書目藏書


 劉歆著七畧荀朂分四部合兵書術數方技於諸子自春秋類擿出史記别為
 一六藝諸子詩賦皆仍歆B其後歴代所編如王儉阮孝緒之徒
 咸從歆例謝靈運任昉之徒咸従朂例唐之四庫亦
 祖述朂而加詳焉歐陽公謂其始於開元誤矣
[053-1b]


周䇿府


穆天子傳天子東還至羣玉之山容氏之所守先王所
謂䇿府古帝王藏書䇿之府所謂藏之名山也讀書於菞丘口蠧書於羽
注謂暴書中蠧蟲序云登崑崙見西王毋竹簡素絲皆是古
書 禮外史掌四方之志志記也若魯春秋晉乗楚檮杌掌三皇
五帝之書所謂三墳五典 小史掌邦國之志周志鄭書之屬
書大訓在西序河圖在東序 記禮在瞽宗書在
[053-2a]
上庠 左傳昭二年春韓宣子來聘觀書太史氏
見易象魯春秋曰周禮盡在魯 莊子孔子西蔵
書於周室


周古今篇籍


漢儒林傳序周道既衰孔子興云云究觀古今篇籍乃
稱曰大哉堯之為君又曰吾従周扵是敘書則斷堯典
稱樂則法韶舞論詩則首周南綴周之禮因魯春秋舉
十二公行事繩之以文武之道成一王法晚而好易讀
之韋編三絶而為之傳仲尼之後春秋分為五詩分為四易有數家之傳
[053-2b]


漢七畧 六畧 别録


藝文志漢興大收篇籍廣開獻書之路恵帝四年三月甲子除挟書律
應劭注挟蔵也孝武世書缺簡脫於是建蔵書之䇿置寫書之
注如淳曰劉歆七畧曰外則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蔵内則延閣廣内祕室之府文選注劉歆七畧曰尚 
 書有青絲編目録孝武敕丞相公孫弘廣開獻書之路百年之間書積如山歆移書曰孝文使晁錯受尚 
書初出屋壁詩始萌芽天下衆書頗出皆諸子傳說猶廣立於學官為置博士至孝武然後鄒魯梁趙頗有詩
禮春秋先師皆起建元之間故詔書曰書缺簡脫朕甚閔焉庾信有漢武帝蔵書賛 下及諸子
[053-3a]
傳說皆充祕府成帝以書頗散亡使陳農求遺書成紀河平
三年八月乙夘光祿大夫劉向校中祕書謁者陳農使求遺書於天下詔光禄大夫劉向
校經傳諸子詩賦歩兵校尉任宏校兵書太史令尹咸
校數術侍醫李柱國校方技每一書已向輙條其篇目
録而奏之㑹向卒哀帝復使子歆卒父業扵是揔羣書
而奏其七畧故有輯畧六藝畧諸子畧詩賦畧兵書畧
術數畧方技畧六藝畧自易經十二篇易傳周氏服氏
楊氏蔡公韓氏王氏各二篇丁氏八篇至章句施孟梁
丘凡易十三家二百四十九篇秦燔書而易為筮卜之
[053-3b]
事傳者不絶漢興田何傳之訖於宣元有施孟梁丘京
氏列於學官而民間多有費髙二家之說劉向以中古
文易經校施孟梁丘中者天子之書也或脫去无咎悔亡自尚
書古文經次歐陽次夏侯章句議奏凡書九家四百一
十二篇入劉向稽疑一篇書者古之號令自詩經齊魯韓三家
次魯故魯說至毛詩故訓傳凡詩六家四百一十六卷
古者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053-4a]
自禮古經至議奏凡禮十三家五百五十五篇入司馬法一家
百五十五篇帝王質文世有損益至周曲為之防事為之制
故曰禮經三百威儀三千周衰諸侯去其籍自樂記次
王禹記至雅琴師氏龍氏凡樂六家百六十五篇出淮南劉
向等琴頌七篇易曰先王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享祖考故
自黄帝下至三代樂各有名自春秋古經次公羊榖梁
左氏微至漢大年紀凡春秋二十三家九百四十八篇
省太史公四篇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舉必書所以謹言行昭
法式也左史記事事為春秋言為尚書自論語古二十
[053-4b]
一篇次齊魯至孔子徒人圖法凡論語十二家二百二
十九篇論語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
聞於夫子之語自孝經古孔氏長孫江氏何氏至說三
篇凡孝經十一家五十九篇孝經孔子為曽子陳孝道
也自史籒八體六技次蒼頡凡將急就至杜林蒼頡故
凡小學十家三十五篇入揚雄杜林二家二篇凡六藝九種一百
三家一百二十三篇入三家一百五十九篇出篇重十一篇六藝之文樂
[053-5a]
以和神仁之表也詩以正言義之用也禮以明體明者
著見故無訓也書以廣聽知之術也春秋以斷事信之
符也序六藝為九種諸子畧自晏子子思至揚雄所序
儒五十三家八百三十六篇入揚雄一家三十八篇注三十一家戰國人二十
一家漢人内髙祖傳十三篇注云髙祖與大臣述古語與詔䇿孝文傳十一篇文帝所稱及詔䇿儒家
者流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隂陽明教化者也於道
最為髙然惑者既失精㣲而辟者又隨時抑揚違離道
本茍以譁衆取寵自伊尹太公辛甲鬻子至椘子及道
家言道家三十七家九百九十三篇道家盖出於史官
[053-5b]
歴記成敗存亡古今禍福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虚
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及放者為之則欲絶去禮學兼棄
仁義曰獨任清虚可以為治自宋司星子韋至雜隂陽
隂陽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隂陽者流盖出扵羲和
之官拘者為之則牽禁忌泥小數舎人事而任鬼神自
李悝商君至法家言法十家二百一十七篇法家者流
盖出於理官信賞必罰以輔禮制及刻者為之専任刑
[053-6a]
法欲以致治自鄧析尹文子至毛公名七家三十六篇
名家者流盖出於禮官古者名位不同禮亦異數孔子
曰必也正名乎及譥者為之則茍鉤鈲析亂而已自尹
佚田俅子至墨子墨六家八十六篇墨家者流盖出於
清廟之守貴儉兼愛上賢右鬼非命上同及蔽者為之
因以非禮推兼愛之意而不知别親踈自蘇子張子至
莊安待詔金馬聊蒼凡縦横家十二家百七篇縱横家
者流盖出於行人之官當權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辭及
邪人為之則上詐諼而棄其信自孔甲盤盂次大古禹
[053-6b]
字言禹所作至雜家言雜二十家四百三篇入兵法雜家盖出
於議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國體之有在見王治之無不
貫及盪者為之則漫羡而無所歸心自神農野老至祭
癸農九家百一十四篇農家者流出扵農稷之官八政
曰食貨孔子曰所重民食及鄙者為之欲使君臣並耕
誖上下之序自伊尹說至虞初周説百家小説十五家
千三百八十篇小説者流盖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
[053-7a]
塗說者之所造也閭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
或一言可采亦芻蕘狂夫之議凡諸子十種百八十九
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出蹵鞠一家二十五篇諸子十家其可觀
者九家而已異家各推所長窮知究慮以明其指雖有
蔽短合其要歸亦六經之支與流裔若能脩六藝之術
而觀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長則可以通萬方之畧矣詩
賦畧始屈原至王褒賦二十家三百六十二篇始陸賈
至朱宇賦二十一家二百七十四篇始孫卿至路恭二
十五家百三十六篇賦三種合六十六家七百七十二
[053-7b]
篇自客主賦至隱書雜賦十二家二百三十三篇自髙
祖歌詩至南郡詩二十八家三百一十四篇凡詩賦五
入揚雄八萹百六家千三百一十八篇内泰一雜甘泉夀宫歌詩十二篇宗
廟歌詩五篇傳曰不歌而誦謂之賦登髙能賦可以為大夫
古者諸侯卿大夫交接鄰國必稱詩以諭其志葢以别
賢不肖而觀盛衰故孔子曰不學詩無以言也春秋之
後聘問歌詠不行於列國學詩之士逸在布衣而賢人
[053-8a]
失志之賦作矣兵書畧自呉孫子兵法至韓信凡權謀
十三家二百五十九篇省伊尹太公管子孫卿子鶡冠蘓子蒯通陸賈淮南王二百九
十九種出司馬法入禮自楚兵法至項王凡形勢十一家九十二
篇圖十八卷自大一兵法至辟兵威勝方隂陽十六家
二百四十九篇圖十卷自鮑子兵法至蹵鞠兵技巧十
三家百九十九篇省墨子重入蹵鞠餘見兵書凡兵書五十三家七
百九十篇圖四十三卷省十家一百七十一篇重入一家十五篇出百五十五篇
家者葢出古司馬之職王官之武偹也術數畧自泰一
雜子星至圖書秘記天文二十一家四百四十五卷自
[053-8b]
黄帝五家厯至杜忠筭術厯譜十八家六百六卷自太
一隂陽至五音定名五行三十一家六百五十二卷自
龜書至易卦八具蓍龜十五家四百一卷自黄帝長栁
占夢至種木藏果相蠶雜占十八家三百一十三卷自
山海經至相六畜刑法六家百二十二卷術數六種百
九十家二千五百二十八卷術數者皆明堂羲和史卜
之職方技畧自黄帝内經至旁篇醫經七家二百一十
[053-9a]
六篇自五藏六府方至食禁經方十二家二百七十四
卷自容成隂道至内房方房中八家百八十六卷自宓
戲至泰一黄冶神仙十家二百五卷凡方技三十六家
八百六十八卷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大
凡書六畧三十八種五百九十六家萬三千二百六十
九卷入三家五十篇省兵十家 劉向傳成帝即位向遷光禄大夫時
帝元舅王鳳為大將軍秉政倚太后専國權兄弟七人
皆封為列侯時數有大異向以為外戚貴盛之咎上方
精於詩書觀古文詔向領校中五經秘書向見尚書洪
[053-9b]
範箕子為武王陳五行隂陽休咎之應向乃集上古以
来歴春秋六國至秦漢符瑞災異之說推迹行事連傳
禍福著其占驗比類相従各有條目凡十一篇號洪範
五行傳河平中劉歆受詔與父向領校秘書講六藝傳
記諸子術數方技無所不究志注别録云長社尉杜参同向校中秘書向死
哀帝即位復領五經卒父前業歆乃集六藝羣書種别
為七畧丞相史尹咸以能治左氏與歆共校經傳本傳贊七畧剖判藝文揔
[053-10a]
百家之緒有意推本之也 叙傳班斿為右曹中郎將
與劉向校秘書每奏事斿以選受詔進讀群書上噐其
能賜以秘書之副 隋志孝成命謁者陳農求遺書於
天下劉向校中秘書哀帝使子歆嗣父之業乃徙温室
中書於天禄閣上歆遂緫括羣書著為七畧大凡三萬
三千九十卷又曰向别録歆七畧剖析條流各有其部 唐志劉向七畧别
録二十卷劉歆七畧七卷隋志同簿録篇曰史官典籍有目録以為綱紀孔子刪書
别為之序韓毛二詩亦皆相類 舊唐志劉更生石渠典校之書卷軸
無㡬據歆之七畧在漢藝文志者裁三萬三千九百卷
[053-10b]
後漢蘭臺石室東觀南宫諸儒撰集部類漸増 西都
賦注引劉向七畧 裴松之注蜀志亦引劉向七畧
文選注引劉歆七畧 南史宋袐書丞王儉依七畧撰
七志四十卷表獻之又撰定元徽四部書目


漢七畧要籍 九流目録


志劉歆奏七畧今刪其要以備篇籍注師古曰刪去浮
冗取其指要書家入劉向稽疑禮入司馬法樂出淮南
[053-11a]
劉向等琴頌春秋省太史公小學家入揚雄杜林凡六
藝畧入三家一百五十九篇出篇重十一篇此六藝之
刪其要也兵權謀則省伊尹太公管子孫子鶡冠子蘓
子蒯通陸賈淮南王而出司馬法入禮兵技巧則省墨
子而入蹵鞠凡兵書畧省十家二百七十一篇重入蹵
鞠二十五篇此兵書之刪其要也至於儒家之入揚雄
雜家之入兵法諸子家之出蹵鞠詩賦家之入揚雄八
篇此諸子詩賦畧之刪其要也師古曰凡言入者謂七畧之外班氏新入之云
出者與此同 按隋志七畧凡三萬三千九十卷藝文志之
[053-11b]
末曰大凡書六畧三十八種五百九十六家萬三千二
百六十九卷入三家五十篇省兵十家 叙傳秦人是
滅漢修其缺劉向司籍九流以别爰著目録畧序洪烈
 張衡傳上疏劉向父子領校祕書閱定九流
亦無䜟錄 司馬談論六家要指隂陽儒墨名
法道徳


漢蘭臺圖籍 經牒秘書


[053-12a]
表御史中丞在殿中蘭臺掌圖籍秘書 禮小宰注若
今御史中丞疏應劭云秩千石朝㑹獨坐副貳御史大
夫内掌蘭臺圖籍外督刺史紏察百寮故舉漢法以况
之 通典漢氏圖籍所在有石渠石室延閣廣内貯之
於外府又御史中丞居殿中掌蘭臺秘書及麒麟天禄
二閣藏之於内禁後漢圖書在東觀延熹二年始置祕
書監一人典圖書屬太常魏蘭臺亦藏書籍而御史掌之薛夏云蘭臺為外臺秘 
 書為内閣後五行志雲臺周家所造圖書術籍所藏 後儒林傳光武遷洛其
經牒祕書載之二千餘兩自此之後參倍於前及董卓
[053-12b]
移都自辟雍東觀蘭臺石室宣眀鴻都諸藏典䇿文章
競共剖𣪚王允所收裁七十餘乗道艱復棄其半長安
焚蕩莫不泯盡 史記秦撥去古文眀堂石室金鐀玉
版圖籍散亂 髙紀元年冬十月還軍霸上蕭何盡收
秦丞相府圖籍文書 張安世傳上行幸河東嘗亡
書三篋詔問莫能知唯安世識之 後法真傳博通内
外圖典田弱薦真曰體兼四業詩書禮樂也學窮典奥
[053-13a]
三輔故事天祿石渠閣在未央宫大殿北以蔵祕書劉歆曰古
文舊書蔵於祕府


漢西京圖籍


宋百官志漢西京圖籍所藏有天禄石渠蘭臺石室延
閣廣内之府是也東京圖書在東觀又云東京圖籍在東觀故使名儒碩
學著作東觀撰述國史 班固西都賦天祿石渠典籍之府


漢東觀仁夀閣新書詳見宫室觀類


隋志光武中興篤好文雅明章繼軌尤重經術四方鴻
生鉅儒負袠自逺而至者不可勝算石室蘭臺彌以充
[053-13b]
積又以東觀及仁夀閣集新書校書郎班固傅&KR1063等典
掌焉並依七畧而為書部固又編之以為漢書藝文志
董卓之亂獻帝西遷圖書縑帛軍人皆取為帷囊所收
而西猶七十餘載 後漢傳班昭就東觀藏書閣踵成
漢書 黄香詣東觀讀所未嘗見書 竇章入東觀
劉瑜上書曰陛下開東序金縢史官之書


魏中經 晋中經簿 四部 祕閣四部書


[053-14a]
隋志魏氏代漢采掇遺亡藏在祕書中外三閣魏祕書
郎鄭黙始制中經黙刪省舊文著魏中經時中書令虞松曰而今而後朱紫别矣祕書
監荀朂又因中經更著新簿分為四部摠括羣書一曰
甲部紀六藝及小學等書二曰乙部有古諸子家近世
子家兵書術數三曰丙部有史記舊事皇覧簿雜事四
曰丁部有詩賦圖讃汲冢書朂傳云得汲冢中古文竹書詔朂撰次以為中經列
 在祕書穆天子傳序謹以二尺黄紙冩上請付祕書繕冩藏之中經副在二閣春秋正義太康元年得竹 
書七十五卷有周易上下經二卷紀年十二卷瑣語十一卷周王逰行五卷今謂穆天子傳此四部差為整頓
詔荀朂和嶠以隷字冩之大凡四部合二萬九千九百四十五卷但
[053-14b]
録題及言盛以縹嚢書用緗素至於作者之意無所論
朂與中書令張華依劉向别録整理記籍東晉之初漸更鳩聚著作郎李
充以朂舊簿校之其見存者但有三千一十四卷充遂
摠沒衆篇之名但以甲乙為次充傳云字弘度為大著作郎時典籍混亂充刪
除煩重以類相従分作四部五經為甲史記為乙諸子為丙詩賦為丁甚有條貫祕閣以為永制晋中
經十四卷荀朂撰唐志云晋中經簿十四卷晉義熈以来新集目録
三卷 唐志丘深之歸藏案晉中經有之 續晋陽秋孝武寧康十六年
[053-15a]
詔著作郎徐廣校祕閣四部見書凡三萬六千卷 魏
志注周生烈所著述見晉武帝中經簿


晉撰定官書


張華傳嘗徙居載書三十乘祕書監摯虞撰定官書皆
資華本以取正 荀崧傳西閣東序河圖祕書禁籍
志成帝建始四年置尚書五人一人為僕射四人分為
四曹通掌圖書祕記章奏之事 文選注晉令曰祕書
郎掌中外三閣經書 南史何憲該通羣籍天閣寳
祕無遺焉任昉劉渢共執祕閣四部書問其所知
[053-15b]
自甲至丁莫見所遺 任昉詩劉畧班藝虞志荀


宋四部目録 七志


隋志其後中朝遺書稍流江左宋元嘉八年祕書監謝
靈運造四部目録大凡六萬四千五百八十二卷元徽
元年祕書丞王儉又造目録大凡萬五千七百四卷儉
又别撰七志一曰經典志紀六藝小學史記雜傳二曰
[053-16a]
諸子志紀今古諸子三曰文翰志紀詩賦四曰軍書志
紀兵書五曰隂陽志紀隂陽圖緯六曰術藝志紀方技
七曰圖譜志紀地域及圖書其道佛附見合九條然亦
不述作者之意但於書名之下每立一傳而又作九篇
條例編乎首卷之中文義淺近未為典則七志七録大體雖凖向歆
 而逺不逮宋書元徽元年八月辛亥祕書丞王儉表上七志三十卷南史本傳云四十卷 齊書儉撰定 
 元徽四部書目儉集序云采公曾之中經刋弘度之四部依劉歆七畧更撰七志隋志宋元徽元年四部 
書目録四卷王儉撰今書七志七十卷王儉撰唐志賀縦補注文選後漢書注引今書七志 中原文
教之盛苻姚而已宋武入闗收其圖籍纔四千卷赤軸
[053-16b]
青紙文字古拙魏孝文徙都洛邑借書於齊魏闕書目録一卷
逺覧馬史班書近觀王阮志録挹其風流體制削其浮
雜鄙俚 唐韋述傳開元初為櫟陽尉祕書監馬懐素
奏述與諸儒即祕書續七志五年而成 舊唐志晉總
括羣書裁二萬七千九百四十五卷江表所存官書凡
三千一十四卷至宋謝靈運造四部書目録凡四千五
百八十二卷其後王儉復造書目凡五千七十四卷卷數
[053-17a]
與前不同


宋祕書閣四部書目


宋書殷淳為祕書丞在祕書閣撰四部書目凡四十卷
行於世謝靈運為祕書監整理祕閣書 史通宋孝王闗東風俗傳亦
有墳籍志其所録皆鄴下文儒之士讐校之司所列書
名惟取當時撰者


齊四部要畧 四部書目 總明觀四部書


齊書竟陵王子良集學士抄五經百家依皇覽例為四
部要畧千卷 永明三年省總明觀於王儉宅開學士
[053-17b]
館以總明四部書充之 隋志齊永明中祕書丞王亮
監謝胐又造四部書目大凡一萬八千一十卷梁纉為祕書郎
帝執四部書目曰讀此畢可言優仕矣


梁四部 七録 五部目録


隋志齊末兵火延燒祕閣經籍遺散梁初祕書監田昉
躬加部集又於文徳殿内列藏衆書華林園中總集釋
典大凡二萬三千一百六卷而釋氏不預焉梁有祕書
[053-18a]
監任昉殷鈞四部目録任昉傳自齊永元以来四部篇卷紛雜昉手自讐校由是第目
定焉殷鈞傳校定祕閣四部書更為目録又有文徳殿目録術數之書更為
一部使奉朝請祖暅撰其名故梁有五部目録武帝敕到洽抄
甲部書為十二卷普通中有䖏士阮孝緒沈静寡欲䔍好墳史
博采宋齊以来王公之家凡有書記參校官簿更為七
録一曰經典録紀六藝二曰記傳録紀史傳三曰子兵
録紀子書兵書四曰文集録紀詩賦五曰技術録紀數
術六曰佛録七曰道録其分部題目頗有次序剖析詞
義淺薄不經史通曰阮孝緒七録書有文徳殿者丹筆寫其字元帝收文徳之
[053-18b]
書及公私經籍歸江陵大凡七萬餘卷陳天嘉中又更
鳩集考其篇目遺闕尚多七録十二卷阮孝緒撰唐志同
梁天監以来四部書目四卷殷鈞撰唐志丘賔卿梁東宫四
部目録四卷劉遵撰梁文徳殿四部目録四卷劉孝標
撰古今四部書目五卷梁劉杳撰陳祕閣圖書法書目
録一卷陳天嘉六年夀安殿四部目録徳教殿四部目
録各四卷承香殿五經史記目録二卷唐志有陳天嘉四部書目四卷
[053-19a]
史記正義引七録


魏甲乙新録


北史孫恵蔚遷祕書丞見典籍新故雜揉首尾不全請
依前丞盧昶所撰甲乙新録欲禆殘補缺損併有無校
練句讀以為定本其無本者廣加捜求


隋嘉則殿藏書 開皇書目 祕閣書三品



四部 七林


北史隋西京嘉則殿有書三十七萬卷煬帝命祕書監
栁顧言等詮次除其重複猥雜得正御本三萬七千餘
[053-19b]
卷納於東都脩文殿又寫五十副本簡為三品分置
西京東都宫省官府其正御書皆裝翦華綺寳軸
錦標於觀文殿前為書室十四間窻户褥幔咸極
珍麗大業十一年増祕書省百二十員並以學士補之 隋志開皇三年
祕書監牛弘表請搜訪異本每卷賞絹一匹於是
異書間出平陳已後經籍漸&KR0640於是總集編次為
正副二本蔵於宫中其餘以實祕書内外之閣凡
[053-20a]
三萬餘卷煬帝即位祕閣書寫五十副本分為三品上
品紅瑠璃軸中品紺瑠璃軸下品漆軸扵東都觀文殿
東西廂貯之東屋藏甲乙西屋藏丙丁又聚古跡名畫
於殿後起二䑓東曰妙楷臺藏古跡西曰寳臺藏古畫
又集道佛經别撰目録帝好著述成新書三十一部萬七千餘卷唐武德五
年平偽鄭収圖書古跡命宋遵貴載之行經底柱多被
漂沒存者十不一二其目録亦為所漸濡時有殘缺今
考見存分為四部合條為一萬四千四百六十六部有
八萬九千六百六十六卷六藝經緯六百二十七部五
[053-20b]
千三百七十一卷班固列六藝為九種合緯書為十種史之所記八百一
十七部一萬三千二百六十四卷凡十三種諸子合八
百五十三部六千四百三十七卷叙為十四種集部凡五百
五十四部六千六百二十二卷合為三種凡四部經傳三千
一百二十七部三萬六千七百八卷通計亡書合四千
一百九十一部四萬九千四百六十七卷道經三百七
十七部一千二百一十六卷佛經一千九百五十部六
[053-21a]
千一百九十八卷大凡經傳存亡及道佛六千五百二
十部五萬六千八百八十一卷約文緒義凡五十五篇
各列本條之下以偹經籍志 唐志牛弘隋開皇四年
書目四卷隋志云四部目錄王劭隋開皇二十年書目四卷
隋志又有開皇八年四部書目録四卷大業正御書目
録九卷 許善心傳時圖籍淆亂效阮孝緒七録更制
七林各為總叙冠於篇首 牛弘傳開皇初上表請開
獻書之路曰周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書及四方之志
武王問黄帝顓頊之道太公曰在丹書有國家者曷嘗
[053-21b]
不以詩書而為教孔子制禮刋詩修春秋弘易道及秦
皇馭㝢下焚書之令此書之一厄也漢建藏書之䇿置
校書之官及王莽末並従焚燼此書之二厄也光武下
車求文雅肅宗親臨講肄和帝數幸書林及孝獻移都
圖書縑帛皆取為帷囊此書之三厄也魏文更集經典
皆藏在祕書内外三閣遣祕書郎鄭黙刪定舊文論者
美其朱紫有别晉荀朂定魏内經更著新簿劉石憑陵
[053-22a]
從而失墜此書之四厄也劉𥙿平姚收圖籍四千卷僣
偽之盛莫過二秦齊梁之間經史彌盛王儉撰七志阮
孝緒為七録總其書數三萬餘卷蕭繹有江陵收文徳
殿書及公私典籍七萬餘卷悉送荆州周師入郢悉焚
之所收十纔有二三此書之五厄也今御書單本合一
萬五千餘卷部秩殘缺比梁舊目止有其半年踰千載
數遭五厄興集之期屬膺聖世上納之扵是下詔獻書
一卷賚縑一疋一二年間篇籍稍偹
[053-22b]
唐十九家目録


志目録類十九家二十二部四百六卷始於七畧别録
終扵羣書四録書目有劉向歆别録七畧荀朂中經簿
丘深之義熙集目王儉元徽書目今書七志阮孝緒七
録丘賔卿天監書目劉遵梁東宫書目牛弘開皇書目
王劭開皇書目殷淳四部書目序録楊松珍史目虞龢
法書目録元行冲四録文章叙録則有荀朂新撰文章
家集叙摯虞宋明帝沈約傅亮文章志失姓名者陳天
[053-23a]
嘉書目及名手畫録二家不著録者十二家一百十四
卷始於毋煚之録韋述吳兢蔣彧之目宗諌十三代史
目李肇經史釋題常寶鼎文選著作人目尹植文樞秘
要目唐書叙目及孫玉汝唐寶録目河南東齋史目終
杜信東齋籍 六典史類十三曰略録紀史策條目七
略等三十部二百十四卷 隋志簿録篇同舊志書目十八部凡二百十七卷


唐秘書省四部圖籍


百官志秘書省監一人少監二人丞一人監掌經籍圖
書之事郎三人掌四部圖籍以甲乙丙丁為次皆有三
[053-23b]
本曰正曰副曰貯校書郎正字掌讎校典籍 六典秘
書郎掌四部圖籍分庫藏之經類十史類十有三子類
十有四集類三 崇文總目唐秘書閣書目四卷


唐貞觀内庫書 内府四部羣書


志初隋嘉則殿書三十七萬卷至武徳初有書八萬卷
重複相揉王世充平得隋舊書八千餘卷太府卿宋遵
貴監運東都浮舟泝河西致京師經砥柱舟覆盡亡其
[053-24a]
書貞觀中魏徴虞世南顔師古繼為秘書監請求天下
書選五品以上子孫工書者為書手繕寫藏于内庫以
宮人掌之百官志内官有司籍典籍掌籍各二人掌供御經籍分四部部别為目以時暴凉焉
㑹要武徳五年秘書監令狐徳棻奏經藉亡逸請求遺
書重加錢帛増置楷書繕寫數年間羣書畢備貞觀二
年監魏徵以典章紛雜奏引學者校定四部書祕府粲
然畢備魏徵傳引諸儒校集祕書國家圖籍粲然全整乾封元年十月十四日
上以四部羣書傳寫訛謬兼亦缺少詔趙仁本等集儒學
之士刋正繕寫顔師古傳拜少監專刋正事景雲三年六月十七日
[053-24b]
以經籍多缺令京官有學行者分行天下捜檢圖籍
崔行功傳太宗命袐書監魏徵寫四部羣書將藏内府
置讐正二十員書工百員徵徙職又詔虞世南顔師古
踵領功不就顯慶中罷讎正員聽書工寫于家使散官
校正詔東臺侍郎趙仁本舍人張文瓘及司文郎中行
功蘭臺侍郎李懷儼充使檢校置詳正學士代散官
岐王範傳初隋亡禁内圖書湮放唐興募訪稍稍復出
[053-25a]
藏袐府長安初張易之奏潢治乃宻使摹肖竊其真藏
于家


唐乾元殿四部書 麗正殿四庫書 集賢院



典籍


志玄宗命左散騎常侍昭文館學士馬懷素為修圖書
使與右常侍崇文館學士褚无量整比㑹幸東都紀開元五
年正月辛亥如東都乃就乾元殿東序檢校通鑑五年十二月詔訪逸書於乾元殿編
 校集賢注記云五年於東京乾元殿寫四部書无量充使檢校六年三月五日學士以下始入乾元院
量建議御書以宰相宋璟蘇頲同署如貞觀故事又借
[053-25b]
民間異本傳録及還京師六年十一月辛夘遷書東宫麗正殿
置修書院於著作院其後大明宫光順門外東都明福
門外皆創集賢書院學士通籍出入既而太府月給蜀
郡麻紙五千畨季給上谷墨三百三十六丸嵗給河間
景城清河慱平四郡兎千五百皮為筆材兩都各聚書
四部以甲乙丙丁為次列經史子集四庫其夲有正有
副軸帶帙籖皆異色以别之六典云有紅緑碧白牙籖為分别 百官
[053-26a]
志注開元五年乾元殿寫四部書六典注同置乾元院使有
刋正官四人以一人判事知書官八人分掌四庫書六年㑹要
五年十一月注記六年十二月乾元書院更號麗正修書院置使及檢
校官改修書官為麗正殿學士十一年春置麗正修書
學士光順門外亦置書院十二年冬東都明福門外置
書院十三年改麗正書院為集賢殿書院四月丁巳改集仙殿為集
 會要開元三年禇无量馬懐素侍宴言内庫及秘
書省墳籍上曰内庫皆太宗髙宗前代舊書令宫人掌
之篇卷錯亂卿為朕排比七年五月敕於秘書省昭文
[053-26b]
館禮部國子監太常寺及諸司官等借寫及整比四部
書成簡工書之士一百一十人令百官入乾元殿東廊觀書無不歎
集賢注記六年八月十四日云云其冬車駕入京㑹要附七年非也禇无量傳見後 七年九
月敕令麗正殿寫四庫書各於本庫每部别為目録有
與四庫書名不類者依劉歆七畧排為七志集賢注記八年春行
冲知麗正院取秘書學士入麗正校勘通前二十人十年春移書院明福門外中書省之北十九年
十月丙申車駕發京時集賢院四庫書揔八萬九千卷注記
[053-27a]
經庫一萬三千七百五十二卷注記五十三史庫二萬八
千八百二十卷子庫二萬一千五百四十八卷集庫一
萬七千九百六十卷注記六十九其中雜有梁陳齊周隋代
古書貞觀永徽乾封緫章咸亨舊夲注記隋舊書用廣陵麻帋寫作蕭子
雲書體赤軸綺帶最麗好新寫書分部别類装餙華麗經白軸黄帶紅籖史碧軸縹帶緑籖子紫軸紫帶碧籖
集緑軸朱帶白籖圖書紫軸緑帶二十四年十月車駕從東都還西京
集賢書籍三分留一貯在東都 儒學傳序玄宗置集
賢院部分典籍乾元殿博彚羣書至六萬卷經籍大備
稱開元焉 六典集賢書院知書官八人注開元五年
[053-27b]
置唐圖籍在秘書今秘書弘文史館司經崇文皆有之
集賢所寫皆御本書四部分四庫每庫二人知寫書出納名目次序以備檢
四庫書兩京各一本共二萬五千九百六十卷寫以
益州麻紙 元行冲傳馬懐素譔書志褚无量校麗正
四部書業未卒詔行冲代之


唐續七志 羣書四録 古今書録 集賢書



目 四庫更造書目 貞觀御書


[053-28a]
傳馬懐素玄宗詔與褚无量同為侍讀有詔校秘書是
時文籍盈漫皆炱朽蟫斷籖幐紛舛懐素建白願下紫
微黄門召宿學大儒就校謬缺通鑑五年十二月又言自齊以
前舊籍王儉七志已詳請採近書篇目及前志遺者續
儉志以藏祕府詔可即拜懐素祕書監召尹知章韋述
等二十一人注記前後總二十六人通鑑二十人分部撰次殷承業徐楚
璧是正文字懐素奏秘書少監盧俌崔沔為修圖書副
使秘書郎田可封康子元為判官然懐素不善著述未
能緒别㑹卒詔秘書官並號修書學士草定四部六年十二
[053-28b]
人人意自出無所統一踰年不成又詔右常侍褚无
量大理卿元行冲考絀不應選者注記七年七月行冲代懷素於秘書省綜
无量等奏修撰有條宜得大儒綜治詔委行冲通鑑開元
八年正月辛酉命右常侍元行冲整比羣書乃令母煚韋述余欽總緝部分
殷踐猷王惬㑹要作王恢治經述欽治史母煚劉彦直治子
王灣劉仲丘治集藝文志云王仲丘㑹要云劉仲八年四録成上之通鑑
 九年十一月丙辰上集賢注記八年春撰二百卷奏上之學士無賞擢者行冲知
[053-29a]
麗正院又奏陸紹伯等二十人入校麗正書由是秘書
省罷撰緝而學士皆在麗正矣 褚无量初内府舊書
自髙宗時藏宫中甲乙叢倒无量請繕録補第以廣秘
籍天子詔於東都乾元殿東廂部彚整比无量為之使
表盧僎陸去泰王擇從徐楚璧分部讎定衛尉設次光
禄給食又詔秘書省司經局昭文崇文二館更相檢讎
采天下遺書以益闕文不數年四庫全治帝詔羣臣觀
書賜无量等帛有差无量又言貞觀御書皆宰相書尾
臣位卑不足以辱請與宰相聨名跋尾不從帝西還徙
[053-29b]
書麗正殿以修書學士為麗正殿直學士預朝會復詔无量就麗正纂續
前功未畢而卒 韋述開元初五年冬馬懷素奏述與諸
儒即秘書續七志五年而成 志羣書四録二百卷殷
踐猷王愜韋述余欽毋煚劉彦直王灣王仲丘撰元行
冲上母煚古今書録四十卷韋述集賢書目一卷崇文目有
 㑹要開元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丙辰左常侍元行冲
上羣書四録二百卷舊紀云目録藏内府凡二千六百五十
[053-30a]
五部四萬八千一百六十九卷分為經史子集四部序
例韋述撰母煚又略為四十卷為古今書録奏上賜銀
絹二百舊史志載書録序改舊傳之失三百餘條加新書之目六千餘卷凡四録四十五家三千六十
四部五萬一千八百五十二卷分四十類並有小序詞簡事具天寳三載六月四庫更
造書目經庫七千七百七十七卷集賢記七十六史庫一萬四
千八百五十九卷子庫一萬六千二百八十七卷集庫
一萬五千七百二十二卷至十四載四庫續寫又一萬
六千八百四十三卷 注記云三十二卷表天寳十二載十二月戊子左相希烈為祕書
省圖書使 集賢注記開元十年九月張説都知麗正殿修
[053-30b]
書事秘書監徐堅為副張悱改充知圖書括訪異書使
天寳三載閏二月更造四庫書籍 志釋氏類有母煚
開元内外經録十卷道釋書二千五百餘部九千五百餘卷王彦威内典目録十二卷 
 崇文目開元四庫書目四十卷


唐開元著録 四類 開元經籍


志自漢以來史官刻其名氏篇第以為六藝九種七畧
至唐始分為四類曰經史子集而藏書之盛莫盛於開
[053-31a]
元其著録者五萬三千九百一十五卷而唐之學者自
為書又二萬八千四百六十九卷可謂盛矣甲部經録
共類十一舊史十二類易經詩禮樂春秋孝經論語䜟緯經
解小學凡著録四百四十家五百九十七部六千一百
四十五卷不著録一百一十七家三千三百六十卷乙部史録其類十三正
并集史編年偽史雜史起居注并實録故事職官雜傳記
并女訓儀注刑法目録譜牒地理凡著録五百七十一家
八百五十七部一萬六千八百七十四卷不著録三百五十八家一
萬二千三百二十七卷丙部子録其類十七舊志十四類儒道并神仙釋氏
[053-31b]
法名墨縱横雜農家小説天文厯筭兵書五行雜藝術
類書明堂經脉醫術凡著録六百九家九百六十七部
一萬七千一百五十二卷不著録五百七家五千六百一十五卷丁部集
録其類三楚辭别集總集并文史凡著録八百一十八家
八百五十六部一萬一千九百二十三卷不著録四百八家五千八
百二十五卷有名而亡書者十盖五六而俚言俗説猥有存
者亦有幸不幸歟兼不著録者言之經九千五百五卷史二萬九千二百一卷子二萬二千
[053-32a]
七百六十七卷集萬七千七百四十八卷揔七萬九千二百二十一卷或云八萬九千六百卷新史志甲少 
舊志一詁訓丙多舊志三藝術類書明堂經脉 舊經籍志開元時甲乙丙丁
四部書各為一庫置知書官八人分掌之凡四部庫書
兩京各一夲共一十二萬五千九百六十卷皆以益州
麻紙寫其集賢院御書經庫皆鈿白牙軸黄帶紅牙籖
史書庫鈿青牙軸縹帶緑牙籖子庫雕紫檀軸紫帶碧
牙籖集庫緑牙軸朱帶白牙籖以分别之文宗時詔秘
閣捜訪遺文添寫開成初四部書至五萬六千四百七
十六卷今録開元盛時四部羣書以表藝文之盛據開
[053-32b]
元經籍為之志


唐十二庫書


志禄山之亂尺簡不藏元載為相奏以千錢求書一卷
又命拾遺苖發等使江淮括訪蔣乂為集賢編録兵興圖籍殽舛乂料次踰年
各以部分得善書二萬卷文宗時鄭覃侍講進言經籍未備因詔秘
閣捜採於是四庫之書復全分藏于十二庫舊志昭宗時秘書省
奏曰元掌四部御書十二庫共七萬餘卷 㑹要長慶三年四月秘書少監
[053-33a]
李隨奏鑄秘書閣圖書印御書正副本開元天寳以前
有小印印縫開成元年七月戊辰朔分察使奏秘書省四
庫見在新舊書籍共五萬六千四百七十六卷九月辛
卯敕秘省集賢欠書四萬五千二百七十一卷令諸道
繕寫 集賢注記前漢有金馬石渠後漢有蘭臺東觀
宋有揔明陳有徳教周則虎門麟趾北齊則仁壽文林
方之今日豈得扶輪接轂哉開元二十四年駕還西京
敕集賢掌書籍三分留一貯東都天寳十一載十月敕
秘書省檢四庫書與集賢院填寫六月二十四日敕秘書監李成𥙿排比四
[053-33b]
 庫書先具奏聞天寳三載閏二月更造四庫書籍 韓文秘書御府也天子
猶以為外且逺不得朝夕視始更聚書集賢殿别置校
讐官曰學士曰校理常以丞相為大學士由是集賢之
書盛積盡秘書所有不能處其半廣徳二年七月甲辰以集賢院圖書墜失
開求書之令一卷賞千錢 龍城録開元文籍最備集賢院所藏至
七萬卷學士張説等四十七人分司典籍 若開
羣玉之府指麾聨累珪璋琮璜之狀各有列位不
[053-34a]
失其序雖第其價可也 漢裒七畧之文唐分四録之
目薛夏建議内外始分鄭黙勵精朱紫斯别觀物者必
於其㑹缾水知天下之冰堂下之隂知日月之行理則
固然然未若廣川大陸㑹三光五嶽之氣闢明闔晦轇
轕降升一攬而盡隂陽舒慘之變也


唐吳兢書目


志西齋書目一卷分五十七部揔一萬四百有三卷崇文
目同又東齋史目三卷杜信東齋籍二十卷類書有虞世
南北堂書鈔一百七十三卷崇文目有河南東齋史目録
[053-34b]


唐弘文殿四部羣書


見弘文館㑹要


唐貞元御府羣書新録


栁文陳京行状云京為秘書少監自考功以來凡四命為
集賢學士在集賢奏秘書官六員隷殿内而刋校益理
求遺書凡增繕者乃作藝文新志名曰貞元御府羣書
新録 徐堅碑遷太子文學時秘閣群籍訛謬敕召學
[053-35a]
士詳定公為之刋緝卷盈二萬崇文目唐秘書閣書
目四卷


唐十三代史目


晁氏志三卷唐殷仲茂撰唐志宗諫七卷輯史記兩漢三國晉
宋齊梁陳後魏北齊周隋史籍篇次名氏國朝杜鎬以
唐五代書目續之


朱遵度羣書麗藻目録


中興書目南唐朱遵度撰古今文章著為六例一曰六
籍瓊華二百五十卷二曰信史瑶英一百八十卷三曰
[053-35b]
玉海九流三百五十卷四曰集苑金巒五十卷五曰綘
闕蘂珠四十卷六曰鳳首龍編一百三十卷合為二百
六十七門總雜文一萬三千八百首勒成一千卷又别
撰為目録五十卷


太平興國三舘四庫書籍 崇文院六庫書籍


五季時三館在右掖門内止十餘楹書纔數樻太平興
國二年始於乾元殿東改建三年成遷舊館之書實録興國
[053-36a]
中始於乾元殿東創修三館列四庫書籍二月丙辰朔通畧庚辰賜名崇文院院
之東廡為昭文書庫南廡為集賢書庫西廡有四庫分
四部為史館書庫辛巳幸觀書凡六庫書籍正副夲八萬卷
雍熙中建秘閣於此分内庫書籍藏之或云秘閣藏圖書國學藏經典
三館藏史傳 興國九年正月壬戌詔中外上三館闕書及
三百卷當甄録自是四方書籍徃徃間出上謂侍臣曰
教化之本治亂之原無書籍何以取法今三館貯書數
雖不少若觀開元書目即遺逸尚多宜廣行求訪乃詔
以開元四部書目比校闕者搜訪具録所少書示中外
[053-36b]
政和八年四月二十九日滕康奏秘閣四部書秘書郎
掌之四庫書校書郎正字掌之宣和四年四月丙午十八
詔建局以補緝校正文籍為名繕寫寘宣和殿太清
樓秘閣又詔捜訪闕書


太宗清心殿圖籍 寳元編資善堂書籍


太宗於後苑建清心殿藏圖籍以資逰觀嘗於此讀御
覽致飛鵲之異或云淳化元年正月作而御覽成於興國八年當考 熈寧三年
[053-37a]
冬命李清臣劉摯等校觀文殿御覽書籍 寳元二年
三月癸丑命賈昌朝王宗道編排資善堂書籍四月癸未罷之


淳化秘閣羣書見閣類


兩朝藝文志祖宗藏書之所曰三館秘閣在左昇龍門
北是為崇文院自建隆至祥符著録揔三萬六千二百
八十卷八年館閣火移寓右掖門外謂之崇文外院借
太清樓本補寫既多損蠧更命繕還天聖三年成萬七
千六百卷歸于太清九年冬新作崇文院館閣復而外
院廢時增募寫書史專事全緝景祐初命翰林學士張觀
[053-37b]
知制誥李淑宋祁編四庫書判館閣官覆視録校二年
上經史八千四百二十五卷明年上子集萬二千三百
六十六卷差賜官吏器幣詔求逸書復以書有謬濫不
全始命定其存廢因倣開元四部録為崇文總目慶厯
初成書凡二萬六百六十九卷然或相重亦有可取而
誤弃不録者嘉祐四年右正言秘閣校理吳及言内臣
監館閣久不更書多亡失補寫不精請選館職分吏編
[053-38a]
冩求訪所遺令陳襄蔡抗蘇頌陳繹編定四館書不兼
他局二年一代遂用黄紙寫印正本以防蠧敗又選京
朝州縣官四人編校二年遷館職闕即隨補嵗餘詔曰
國初承五代之後簡編散落三館聚書僅纔萬卷其後
平定列國先收圖籍亦嘗分遣使人屢下詔令訪募異
本校定篇目聽政之暇無廢覽觀然比開元遺逸尚衆
宜加賞以廣獻書中外士庶並許上館閣闕書卷支絹
一匹五百卷與文資官明年冬奏黄本書六千四百九
十六卷補白本二千九百五十四卷賜宴如景祐自是
[053-38b]
編寫不絶收獻書二百一十七部千三百六十八卷合
崇文總目除前志所載刪去重複訛謬定著一千四百
七十四部八千四百九十四卷篇列次于此 謝泌傳
端拱初直史館言圖書多失次序唐景龍中嘗分經史
子集為四庫命薛稷沈佺期武平一馬懷素分掌遂令
分典四部以泌知集庫


咸平館閣圖籍目録圖一作書


[053-39a]
咸平元年十一月以三館秘閣書籍歳久不治詔朱昻
杜鎬與劉承珪整比著為目録二年閏三月甲午詔三
館寫四部書來上當置禁中以便觀覽三年二月丙午
昻以司封郎中加吏部鎬以校理為直秘閣賜金紫昻
等受詔編館閣圖籍目録至是奏御故奨之中興書目有皇朝秘
 閣書目一卷十九門六千七百九卷不知作者景徳四年五月己亥廣秘閣先是上謂輔臣曰國家捜訪圖
書其數漸廣臣庶家有聚書者皆令借目録參校内府館閣所有缺者借本補寫所得甚多祥符中獻書者十
九人賜出身得萬七百五十四卷五年七月庚戌幸三館秘閣閲四部
書景徳三年四月丙子幸崇文院觀四庫圖籍祥符八
[053-39b]
年十二月甲辰命樞使王欽若提㸃寫校閣館書籍翰
林學士陳彭年副焉


景德太清樓四部書目 嘉祐補寫太清樓書


景徳四年三月乙巳召輔臣對于苑中登太清樓觀太
宗聖製御書及新寫四部羣書上親執目録令黄門舉
其書示之總太宗聖製詩及故事墨迹三百七十五卷
文章九十二卷經庫二千九百一十五卷史庫七千三
[053-40a]
百四十五卷子庫八千五百七十一卷集庫五千三百
六十一卷四部書共二萬五千一百九十二卷長編云樓藏太
宗御製及墨跡九百三十四卷軸四部羣書二萬二千七百二十五卷又出御製太清樓
新寫御覽書籍記又東至玉宸殿云云初興國四年建
太清樓于迎陽門後苑真宗藏太宗御製墨迹石本咸
平二年閏三月甲午詔三館寫四部書一置龍圖閣一
藏後苑太清樓四年十月直集賢院李建中言太清樓
書宜選官重校上因閱書目見缺書尚多甲子詔求逸
書五年十二月甲申以尚有舛誤而未讎對者猶二萬
[053-40b]
卷令流内銓擇官詳校試十五人詩論于銀臺得劉均
聶震等七人於崇文院校勘大官供膳景徳元年三月
丁酉直秘閣黄夷簡等上校勘新寫御書凡二萬四千
一百六十二卷作九十二則與前目同但前目云五千校勘六人授秘閣
校理賜緍帛祥符五年八月庚申奉安太宗御集于樓七
年三月癸巳天禧二年十一月辛未召羣臣觀書于樓
 天禧元年八月壬申校勘所言學究侯惟哲劉漙獻
[053-41a]
太清樓無本書各五百卷請甄録從之初祥符中補寫
三館書借太清本多損蠧遂留為三館正本副寫還之
天聖三年四月丁丑寫成萬七千六百卷歸于太清樓
六月丙辰陳從易等以校太清樓所藏十代興亡論妄
加塗竄䧏職寳元嘉祐屢觀書于此嘉祐七年六月丁亥秘閣上
補寫御覽書籍先是歐陽修言太清樓書因宣取入内
頗不全詔内臣檢所缺書録上中書省繕寫至是上之
元祐七年五月十九日秘省言髙麗獻書多異本館閣
所無詔校正二本别寫藏太清樓天章閣
[053-41b]


景徳玉宸殿藏書詳見觀御書


景德四年三月乙巳召輔臣至玉宸殿盖退朝燕息之
所帷帳無文采歴翔鸞儀鳳二閣作五言詩從臣皆賦
殿在太清樓之東聚書八千餘卷上曰此唯正經正史
屢經校讐他小説不與其後羣書又增及一萬一千二
百九十三卷太宗御集御書又七百五十二卷


祥符龍圖閣四部書書目景徳六閣圖書


[053-42a]
建隆初三館書僅萬二千餘卷及平諸國收圖籍蜀江
南最多開寳中參以舊書為八萬卷凡得蜀書一萬三千卷江南書二萬
餘卷至祥符凡三萬六千三百八十卷崇文院龍圖閣皆
有四部真宗謂輔臣曰臣庶家有聚書者朕皆借其目録參校借本抄填之 志咸平二
年閏三月甲午詔三館寫四部書籍二本一置龍圖閣
一置太清樓御製御書皆在上親賛序刻石紀其數四年
十一月丁亥觀書祥符二年九月丁丑召寜王元渥等於龍圖
閣觀書目祥符三年正月二十八日戊寅召近臣觀龍
圖閣太宗御書及四部書籍又至閣西觀畫命馬知節
[053-42b]
評之東京記云祥符初建龍閣據此則咸平初已建矣 實録景德二年四月
戊戌幸龍閣閱太宗御書觀諸閣書畫閣藏太宗御製
御書并文集揔五千一百十五卷軸冊下列六閣經典
揔三千三百四十一卷目録三十卷正經經觧訓詁小學儀注樂書史傳揔
七千二百五十八卷目録四百四十二卷正史編年雜史史抄故事職官傳記嵗時刑法
譜牒地理偽史子書揔八千四百八十九卷儒家道書釋書子書類書小説筭術
醫書文集揔七千一百八卷别集揔集天文揔二千五百六十
[053-43a]
一卷兵書厯書天文占書六壬遁甲太一氣神相書卜筮地理二宅三命選日雜録圖畫揔七
百一軸卷冊 古畫上中品新畫上品又古賢墨跡揔二百六十六卷上曰退朝之
暇聚圖書以自娱揔二萬九千七百十四卷又曰龍閣書屢經讎校
最為精詳已傳寫一本置太清樓朕求書備至故竒書
秘籍無隱焉 祥符六年正月庚戌賜王旦已下龍圖
閣書籍圖畫目六閣圖書賛


祥符寳文統録


九年二月己酉王欽若上詳定道藏經凡三洞四輔四
千三百五十九卷初唐明皇撰瓊綱裁三千餘卷唐明皇命
[053-43b]
 方士為瓊綱四卷志道士張仙庭三洞瓊綱三卷皇朝得七千餘卷命徐鉉等
校勘得三千七百三十七卷分寘上清太一宫祥符三
年選官詳校欽若揔之刪一百二十卷又求得七百二
十七卷揔為目録詔賜名聖製序 唐志神仙三十五
家五十部三百四十一卷不著録六十二家二百六十
五卷道藏音義目録一百一十三卷崔湜薛稷沈佺期
道士史崇玄等撰 隋志道經三百七十七部一千二
[053-44a]
百一十六卷有經戒餌服房中符録 宋鄧自和撰道
藏書目一卷


景祐編三館秘閣書籍 崇政殿觀書


景徳元年閏六月辛酉命翰林學士張觀知制誥李淑
宋祁編排三館秘閣書籍判館閣盛度章得象石中立
李仲容覆視之二年十月己未館閣上所校兩庫經史
八千四百二十五卷賜器幣三年五月庚辰求逸書十
月甲寅命知制誥王舉正㸔詳乙丑御崇政殿觀二館
秘閣新校兩庫子集書凡萬二千餘卷賜校勘官器幣
[053-44b]
又賜宴崇文院


慶厯崇文總目


慶厯元年十二月己丑翰林學士王堯臣等上新修崇
文總目六十卷堯臣與聶冠卿郭稹吕公綽王沬歐陽修等撰以四館書并合著録中興書 
 目云六十六卷當考國史志崇文總目六十六卷序録一卷多所繆誤長編云總目亦有可取而誤弃不 
録者其書總數凡三萬六千六十九卷自太祖平定四方
天下之書悉歸藏室太宗真宗訪求遺逸小則償以金
[053-45a]
帛大則授之以官又經書未有板者悉令刋刻由是大
備起秘閣貯之禁中景祐元年閏六月以三館秘閣所
藏有繆濫不全之書辛酉命翰林學士張觀知制誥李
淑宋祁將館閣正副本書㸔詳定其存廢偽謬重復並
從刪去内有差漏者令補寫校對倣開元四部録約國
史藝文志著為目録仍令翰林學士盛度等㸔詳至是
上之庚寅以提舉張觀宋庠王堯臣及冠卿稹並加階
封編修吕公綽等進職 崇文目有目録十九部一百
七十九卷始於符瑞圖目一卷終於學士院雜撰目一卷
[053-45b]


嘉祐編定書籍 昭文館書


嘉祐四年二月丁丑置舘閣編定書籍官以秘閣校理
蔡抗陳襄集賢校理蘓頌館閣校勘陳繹分史館昭文
館集賢院秘閣而編定之初右正言呉及言祖宗更
五代之弊設文館以待四方之士而公相率由此進故
號令風采不減漢唐近年用内臣監館閣書庫借出書
籍亡失已多又簡編脱落書史補寫不精非國家崇鄉
[053-46a]
儒學之意請選館職三兩人分館閣吏人編寫書籍其
私借出與借之者並法坐之仍請求訪所遺之書因命
抗等令不兼他局二年一代之六月己巳又益編校官
毎館二員給本官食公使十千及二年者選人京官除
館閣校勘朝官除校理實録各一員王陶趙彦若傅卞孫洙六年十二月
辛丑三館秘閣上寫黄本書六千四百九十六卷補白
本書二千一云一千九百五十四卷二十二日壬寅遣中使
詔中書樞宻院宰臣韓琦以下合三館秘閣官屬四十一人賜
宴以嘉其勤宴崇文院刻石記于院之西壁先是崇文白本書嵗久多
[053-46b]
蠧又多散失置官校正補寫别本亦以黄紙以絶蠧敗
至是上之其編校官昭文館職方員外孟詢一作恂大理
評事趙彦若史館集賢校理竇卞大平司法參軍曽鞏
集賢院國子監直講錢藻秘閣館閣校勘孫洙國子監直
講孫思恭校小學太常慱士張次立七年三月辛酉詔
參知政事歐陽修提舉三館秘閣寫校書籍仍詔兩制
看詳天下所獻遺書六月丁亥秘閣上補寫御覽書籍
[053-47a]
先是判閣歐陽修言秘閣初為太宗藏書之府並以黄
綾装潢謂之太清本後多宣取入内請䧏舊本補寫之
遂詔龍圖天章寳文閣太清樓管掌内臣檢所缺書録
上於門下省謄寫至是上之賜判閣范鎮及管掌補寫
銀絹有差十二月詔以所寫黄本一萬六百五十九卷
黄本印書四千七百三十四卷緫一萬五千三百九十三悉送昭文
館七史板本四百六十四卷送國子監以校勘功畢明
年遂罷局先是五年八月壬申詔國家承五代後三館
聚書纔萬卷後平列國先收圖籍屢下詔令訪募異本
[053-47b]
至景祐中校定篇目然比開元舊録遺逸尚衆中外士
庶許上館閣闕書毎卷賜帛一匹五百卷官之六年六月開獻
 書之路詔諸道捜訪中興書目有嘉祐捜訪闕書目一卷首載六年六月求遺書詔書或云四館之職歴 
差陳洙至王安國十六人熈寧中罷局七年置補寫所國朝三館書直館官校對及収諸國圖籍實館閣或 
召京朝官校之皆題名卷末 寳元二年正月丙午學士院言奉詔
詳定隂陽禁書請除孫吳子歴代史天文律厯五行志
并通典所引諸家兵外餘悉為禁書從之學士院司天監定係禁書
[053-48a]
籍十四門為目録一卷 中興書目熙寧七年國子監書總一百
二十五部今存書目一卷 國史志乾徳六年史館新
定書目四卷


李淑圖書十志


中興書目淑皇祐中撰邯鄲書目十卷子徳芻再集其
目三十卷淑藏書二萬八百十一卷著為目録凡五十
七類至是比舊少一千一卷 序曰儒籍肇劉略荀簿
王志阮録訖元毋廼備藏家者唯吳齋著目宋戢戈講
道延閣廣内官書三萬六千二百八卷計開元見目十
[053-48b]
不五六崇文目剟去五千 晁氏志淑載其家所藏圖
書五十七類經史子集通計一千八百三十六部二萬
三千一百八十六卷其外又有藝術志道書志畫志通
為八目


元祐秘閣書目 政和秘書總目


中興書目祕書省書目二巻凡一萬四千九百餘卷史館新定書
目四卷分四部摠一萬四千四百九卷不知作者 㑹要熈
[053-49a]
寜七年置補寫所元祐二年六月八日秘書省言秘寫
秘閣黄本以崇文總目比校别造書目八月罷補寫書
籍局四年五月秘省言江南西川荆浙等書先朝收取
入館今散失將盡欲貯於下庫内有唐朝舊書别藏館
閣紹聖元年閏四月罷校對黄本崇寜二年五月秘閣
書寫成二千八十二部未寫者一千二百一十三部及
闕卷二百八十九立程限繕録大觀四年五月十日秘
監何志同奏慶厯摠目號為全備者不過二萬餘卷闕
逸浸多請頒其數求訪政和七年十一月十四日戊戌
[053-49b]
校書郎孫覿奏四庫書尚循崇文舊目頃訪求遺書總
目之外凡數百家幾萬餘卷請譔次增入總目合為一
卷詔覿及著作郎倪濤校書汪藻劉彦適譔次名曰秘
書總目


紹興求書闕記 羣玉㑹記又見求書類


十七年鄭樵按秘省所頒闕書目録集為求書闕記七
卷外記十卷又總天下古今書籍分類為羣玉㑹記三
[053-50a]
十六卷徐士龍編求書補闕一卷


紹興御府書籍


見校定經史類


晁公武讀書志


晁公武讀書志四卷初南陽井氏傳録蜀中書甚富
舉以與公武公武分為四部經類十史類十三子類十
六集類三毎讀一書撮其大㫖論之紹興二十一年自
讀書志有田鎬書目六卷羣書備檢十卷  鄭樵校讐畧曰欲明書者
在明類例總古今有無之書為之區别凡十二類百家
[053-50b]
四百二十二種


淳熈中興館閣書目 嘉定續書目


紹興初再改定崇文總目秘省續編四庫闕書淳熈四
年十月少監陳騤等言乞編撰書目五年六月九日上
中興館閣書目七十卷序列一卷序列凡五十五條凡五
十二門計見在書四萬四千四百八十六卷較崇
文所載多一萬三千八百十七卷復參三朝史志
[053-51a]
多八千二百九十卷兩朝史志多三萬五千九百
九十二卷閏六月十日令浙漕司摹板 淳熙四
年陳騤編館閣録載祕閣諸庫書目御札六百七
軸三十五冊五道太上聖政六十一冊日厯一千二
册並藏閣上經史子集四類一萬三千五百六卷三千
九百五十八册分兩庫御前書經史子集四類二千五
百二卷六百十四冊四庫書經史子集二萬三千五百
八十三卷六千五百十二冊續捜訪庫經史子集二萬
三千一百四十五卷七千四百五十六冊諸州印版書
[053-51b]
六千九十八卷一千七百二十一册 五年九月十四
日詔秘省印館閣書目以二十部進入餘賜幸省赴坐
官各一部先是三月騤等言慶厯元年崇文總目成參政王舉正上今書目成書宜於參政過局日
觀閲投進從之 六年六月二十七日吏部侍郎閻蒼舒請秘
省録見有書目送四川制置司參對官書目録繕寫上
之 十三年九月二十五日秘書郎莫叔光請詔諸路
監司守臣各上書目以館閣書目參對有未收之書移
[053-52a]
文取索從之 嘉定三年編次御製御扎目録 中興
館閣續書目秘書丞張攀等乞編新目以續前書得書
七百五十二家八百四十五部凡一萬四千九百四十
三卷嘉定十三年四月上
晁説之曰劉歆告揚雄云三代之書藴藏于家直不計
耳顧弗多耶今有一周易而無連山歸藏有一春秋而
無千二百國寳書及不修春秋有卿禮二士禮七大夫
禮二諸侯禮四諸公禮一而天子之禮無一傳者以隋
唐經籍志吳氏西齋録求於今其存有幾 藏書上矣
[053-52b]
周有藏史典簡䇿魯有御書在象魏 曲臺之禮九師
之易樂分龍趙詩析齊韓陳農所未究河間所未輯有
一於此罔不兼綜 韓起觀典於魯國知周道之所以
興蕭何收籍於關中見秦業之所以替 人拾青紫家
懷鈆素求古文於孔壁收竹書於汲冢 搢紳先生聚
蠧簡於内輶軒使者採遺篆於外刋正分其朱紫繕寫
埓於丘山外史所未録既盈太常之藏中經所未載盛
[053-53a]
積秘室之府比夫軒皇宛委穆滿羽陵炎漢廣内有晉
秘閣何異牛宫之水蟻垤之林 張華海内之秘班斿
禁中之副 擿發異聞皆黄香之不見沉研精義多郭
璞之未詳 紫臺秘典緑帙竒文羽陵蠧迹嵩山落簡
 虞初稗官之説凡將急就之文 如㳺羣玉之府琮
璜珪璧瓊瑶寳璐光眀焜晃莫敢注視如行衡霍嵩岱之
境山輝川媚雲蒸霞蔚龍拏鳳跂蒼翠詭異使人應接
不暇 漢家天禄萃九流七畧之篇唐室集賢廣四庫
萬籖之目 考遺編於魯壁緝蠧簡於羽陵 蓬山芸
[053-53b]
觀之書羣玉垂金之記魯宫藏篆汲冢遺編 羽陵青
簡媯泉緑字 蟲篆鳥跡汗簡編蒲 探逸典於酉陽
訪遺編於汲郡 漢臣三篋梁相五車 羽陵蠧書酉
陽逸典 外史所掌廣内所司 荘周十七之寓言虞
初九百之小説 丹函翠藴綈袠縹嚢 人文掞天薰
郁歆豔灝灝噩噩排商轢周 與奎壁日月激衝光明
 玉海卷五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