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32 玉海-宋-王應麟 (master)


[005-1a]


卷五
欽定四庫全書
 玉海卷五
            宋 王應麟 撰
 天文
圭景



周土圭 八尺表 識景規


周禮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
南景短多暑北景長多寒東景夕多風西景朝多隂日
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凡建邦國以土圭土其地
[005-1b]
制其域注鄭司農云夏至日立八尺之表其景適與土
圭等謂之地中今潁川陽城為然正義周公度日景置
五表今陽城是周公度景之處古跡猶存通卦驗云冬
日至立八尺之表日中視其晷是以知用八尺表以晝
漏半度景也 日至之景尺有五寸鄭氏注云南戴日
下萬五千里地與星辰四遊升降於三萬里之中是以
半之得地之中正義三光考靈曜云云又曰周公攝政
[005-2a]
四年欲求土中營王城故以土圭度景 馮相氏冬夏
致日注冬至景丈三尺夏至景尺五寸 典瑞土圭以
致四時日月封國則以土地注以致四時日月者度其
景至不至以知其行得失也冬夏以致日春秋以致月
土地猶度地也封諸侯以土圭度日景觀分寸長短以
制其域所封也鄭司農説以求地中故謂之土圭疏通
卦驗冬至立八尺之表晝漏半度之表北得丈三尺景
若春秋致月之法亦於春秋分於十五日而望夜漏半
而度之日景一寸其地千里則一分百里封諸侯無過
[005-2b]
五百里已下止可言分不合有寸也 土方氏掌土圭
之灋以致日景以土地相宅而建邦國都鄙 玉人土
圭尺有五寸以致日注度景至不疏言土圭者謂度土
地逺近之圭云致日者於地中立八尺之表於中漏半
夏至日表北尺五寸景與土圭等冬至日丈三尺為景
至若不依此皆為不至故云度景至不也但景至與不
至皆由君政得失而來度之者若不至使君改徳教也
[005-3a]
云夏日至之景尺有五寸冬日至之景丈三尺者皆通
卦驗文大司徒亦云夏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
 度地封諸侯日景一分地差百里五等諸侯取五分景
以下 匠人建國水地以懸置槷以懸眡以景為規識日
出之景與日入之景晝參日中之景夜考極星以正朝
夕注於所平之地置八尺之臬以懸正之眡景以正四
方日出入之景其端則東西正也又為規識之為其難
審也自日出而畫其景端又至日入既則為規測景兩
端之中規之規之交乃審也度兩交之間中屈之以指
[005-3b]
臬則南北正疏以繩懸之於柱之四角四中以八繩懸
之其繩皆附柱則其柱正矣然後眡柱之景天文志云
夏日至立八尺之表通卦驗亦云立八神植八尺之表
臬即表也必八尺者案考靈曜曰從上向下八萬里故
以八尺為法也於四角四中故須八神神即懸也𣙗古文臬
𣙗柱也注引爾雅在地者謂之臬極星謂北辰易氏解曰夏至日在南陸躔東
井去極六十六度有竒而景尺有五寸冬至日在北陸
[005-4a]
躔牽牛去極一百十六度有竒而景丈有三尺春分日
在西陸躔於婁秋分日在東陸躔於角去極九十一度
有竒而其景均焉日出於東景在西則識出景之端日
入於西景在東則識入景之端兩端既定中屈其所量
之繩而兩者相合則地中可驗又慮所規不正復以出
入之景與日中之景三者相參故曰參慮所參或偏復
以日中之景與極星之度兩者相考故曰考 詩定之
方中注揆日出入以知東西南視定北凖極以正南北
疏公劉傳曰考其日影是也公劉既景迺岡相其隂陽其術則匠人
[005-4b]
云云屈横度之繩即可以知南北經傳未有以定星正南
北者故箋以定為記時 隋志周公測晷景於陽城以
參考厯紀唐調露元年十一月十一日於陽城得土圭長丈二尺七寸先儒皆云夏
至立八尺表於陽城其景與土圭等尚書考靈曜曰日
永景尺五寸日短景丈三尺易緯通卦驗曰冬至之日
植八尺之表日中視晷景長短以占和否夏至景一尺四寸八分冬
至一丈三尺周髀云成周土中夏至景一尺六寸冬至一丈
[005-5a]
三尺五寸世説注引周髀云夏至北方六千里冬至南方十三萬五千里日中立表則無影矣
向洪範傳曰夏至景一尺五寸八分冬至一丈三尺一
寸四分春秋二分景七尺三寸六分其法治地使平規而圓之立表其中
至尺寸之差蓋由南北殊方髙下異勢衆説不得而一也漢魏及宋所都皆别四家
厯法候景則齊緯候所陳恐難依據劉向二分之景直
以率推非四表候定其長短漢四分魏景初宋元嘉大明厯皆與考靈曜同
靈曜周髀靈憲及鄭玄注周官並云日景於地千里而
差一寸案宋元嘉十九年壬午使使往交州測景夏至
出表南三寸三分何承天遥取陽城云夏至一尺五寸
[005-5b]
計陽城去交州萬里而景實差一尺八寸二分是六百
里而差一寸也後魏信都芳注周髀四術謂金陵去洛
南北畧當千里景差四寸則二百五十里而差一寸也
唐開元中太史測景五百二十六里二百七十步而差二寸五釐則康成之言未可據也司馬光日景圖曰 
日行黄道每嵗有差地中當隨而轉移故周在洛邑漢在潁川陽城唐在汴州浚儀而唐志猶取陽城日晷以
為法與漢志不同 易氏謂大司徒所謂特四時測景之法堯
之授時以中星驗日景獨於仲夏言敬致即致日也致
[005-6a]
日於尺有五寸之景即求中之法也使天度可以尺寸
求則南北可分長短而東西何以取信土圭土其地者
倣王國之法定東西南北之埶而已 盧肇云周公之
為政也土圭致晷周髀作則即句股筭法吳王蕃因鄭衆鄭
玄之言用句股之術以求天之里數 月令正義鄭注
考靈耀云地蓋厚三萬里春分之時地在當中自此地
漸漸而下至夏至之時地下遊萬五千里地之上畔與
天中平至夏至之後地漸漸而上至秋分地正當天之
中央自此地漸漸而上至冬至上遊萬五千里地之下
[005-6b]
畔與天中平自冬至後地漸漸而下此是地之升降於
三萬里之中天旁行四表之中冬南夏北春西秋東皆
薄四表而止地亦升降於天之中冬至而下夏至而上
夏日道上與四表平下去東井十二度為三萬里鄭四遊之
極元出周髀之文考靈曜云正月假上八萬里假下十萬四千里
鄭注云夏至日與表平冬至之時日下至於地八萬里
上至於天十一萬三千五百里 周髀筭經曰陳子曰夏
[005-7a]
至南萬六千里冬至南十三萬五千里日中立竿測影
周髀長八尺夏至之日晷一尺六寸髀者股也正晷者
句也從髀至日下六萬里而髀無影從此以上至日則
八萬里日光外照徑八十一萬里周二百四十三萬里
冬至日晷丈三尺五寸夏至日晷尺六寸冬至長夏至
短日晷損益寸差千里 大司徒疏武王遷鼎於洛欲
以為都周公又度景求地中案書傳云四年建侯衞五
年營成周封諸侯但正四方不求土中晏子春秋古之立國南望南斗
北戴樞星 聘禮注宮必有碑所以識日景引隂陽也 續
[005-7b]
漢厯志厯數之生也乃立儀表以校日景景長而日逺
天度之端也日發其端周而為嵗然其景不復四周千
四百六十一日而景復初 黄帝羲和占日 堯敬致
正仲夏 續漢志記稱大撓作甲子隷首作數二者既
立以比日表


周十煇


禮春官眡祲掌十煇音運之法以觀妖祥辨吉凶一曰祲
[005-8a]
象鑴監闇瞢彌敘隮想故書彌作迷隮作資注鄭司農云煇謂日
光炁也祲隂陽氣相侵象者如赤鳥鑴日旁氣四面反
鄉如煇狀監雲氣臨日闇日月食瞢日月瞢瞢無光彌
白虹彌天敘雲有次序如山在日上隮升氣想煇光玄
謂鑴讀如佩觿之觿謂日旁氣刺日監冠珥彌氣貫日
隮虹也詩云朝隮于西想雜氣有似可形想疏一曰祲
據以為官首中士二人史二人徒四人十等多是日旁之氣言煇亦
是日旁煇光故總以煇言之 魯史梓慎云吾見赤黒
之祲 晉天文志有十煇 漢有日旁氣占 周文為
[005-8b]
項燕軍視日服虔曰視日旁氣也 漢功臣表引成帝時光禄大
夫滑湛日旁占驗 崇文目雲氣圖一卷氣象圖一巻
占風雲氣候日月星辰上下圖一卷雲氣則候賦占候
雲雨賦各一卷 博古圖有周雙螭表座漢表座


漢太初晷儀 靈臺銅表 日晷書 圭景


漢造太初厯立晷儀 黄圖長安靈臺有銅表髙八尺
長一丈三尺廣一尺二寸題云太初四年造 志厯譜
[005-9a]
有日晷書三十四卷隋志天文有黄道晷景占一卷唐志同梁有晷景記二卷 晉
樂志炎漢中興明帝表圭景而陳清廟 前天文志日
陽也陽用事則日進而北晝進而長隂用事則日退而
南晝退而短日之南北失節晷過而長為常寒退而短
為常燠凡君行急則日行疾君行緩則日行遲冬至短極垂土
炭土炭動麈鹿解角蘭根出泉水踊畧以知日至要决晷景晉灼曰蔡邕律厯記候鍾律權土炭冬至陽氣應
黄鍾通土炭輕而衡仰夏至隂氣應㽔賔通土炭重而衡低進退先後五日之中後禮儀志日冬夏至隂陽 
晷景長短之極微風所生也使八能之士或度晷景權水輕重水一升冬重十三兩日有中道月
有九行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光道北至東井去北極近南至牽
[005-9b]
牛去北極逺東至角西至婁去極中夏至至東井北近
極故晷短立八尺之表而景長尺五寸八分冬至至牽
牛逺極故晷長景丈三尺一寸四分春秋分日至婁角
去極中而晷中景長七尺三寸六分此日去極逺近之
差晷景長短之制後百官志注漢官曰靈臺待詔三人候晷景二人候日 續厯
志章帝晷漏與天相應冬至黄道去極百十五度晷景
丈三尺春分去極八十九度少強景五尺二寸三分夏
[005-10a]
至去極六十七度強景尺五寸秋分去極九十度半強
景五尺五寸劉昭注易緯所稱晷景長短不相應冬至丈三
尺夏至一尺四寸八分春秋分七尺二寸四分續厯志又曰黄道去極日景之生據儀表也  宋志
景初日中晷景即用漢四分法是以漸就乖差 唐志
祖冲之曰四分厯立冬景長一丈立春九尺六寸冬至
南極日晷最長二氣去至日數既同中景應等而相差
四寸此冬至後天之驗東漢晷漏定於永元十四年則
四分法施行後十五嵗也 李尋曰日者衆陽之長輝
光所燭萬里同晷人君之表也月衆隂之長百里為品
[005-10b]
千里立表萬里連紀 論衡日出扶桑暮入細栁


宋土圭 梁銅表


宋書元嘉二十年何承天以土圭測景知冬至已差三
日詔使付外考驗起元嘉十三年畢二十年八年之中
冬至之日常與景長之日差校三日月令正義孟春日在營室按三統厯
立春日在危十六度正月中日在室十四度元嘉厯立春日在危三度正月中日在室一度 宋志
承天曰史官受詔以土圭測景考校二至差三日有餘
[005-11a]
錢樂之奏由來用景初法冬至之日日在斗二十一度以月衝考之在斗十七度半間 隋律志
梁武鍾律緯云宋武平中原義熙十三年九月送渾天儀土圭
云張衡所作張衡曰土圭測影不縮不盈驗渾儀銘題光初四年鑄土
圭光初八年作並劉曜所制非張衡也梁表尺即祖暅
所算造銅圭景表也 隋天文志梁天監中祖暅之造
八尺銅表周興嗣為銅表銘其下與圭相連圭上為溝置水以
取平大同十年虞&KR1184又用九尺表江左景夏至一尺三
寸二分冬至一丈三尺七分立夏立秋二尺四寸五分
春秋二分五尺三寸九分土圭正景經文闕畧先儒説
[005-11b]
不明審祖暅錯綜經注以推地中其法曰驗昏旦定刻
漏分辰次乃立儀表於凖平之地曰南表立表於南表
影末曰中表夜依中表望北極樞而立北表取三表直
為地中之正又以春秋二分之日旦始出東方之半體
立表於中表之東曰東表日夕日入西方半體立表於
中表之西曰西表乃觀三表直者即地南北之中也南戴
日下為丹穴北戴斗極為空桐餘見上  隋經籍志元嘉二十六年度日
[005-12a]
景數一巻


唐測景臺 土圭


地理志河南府陽城縣南有測景臺開元十一年詔太
史監南宮説刻石表焉 㑹要儀鳳四年五月太史令
姚元辨奏於陽城測景臺立八尺表夏至日中測景尺
有五寸調露元年十一月十一日於陽城周公測景所
得土圭長丈二尺七寸髙宗 大衍厯議考麟徳已前實
録書時厯不書候景渾天二分為東西之中而晷景不
等二至為南北之極而進退不齊開元厯所推日度及
[005-12b]
氣皆直子半之始與祖冲之所筭二百年間輒差一日
之數皆合有中氣日度之議日躔之畧例步日躔軌漏
之術冬至去極百十七度二十分陽城日晷丈二尺七
寸一分夏至去極六十七度四十分晷尺四寸七分春
秋分去極九十一度三十分晷五尺四寸三分每氣初
日中晷常數不齊測其地二至日晷較長短同者為戴
日北度數依陽城術求之訶陵夏至立六尺表景在表南二尺四寸六典天
[005-13a]
下測景之處分至表凖各有典常 司厯掌驗晷景開元十二年四月二十
三日壬子於京麗正院定表様審尺寸太史馳驛分往測候 集賢注記以二分至
之日正午量景長短數年候之乃定還京一行校之陳
元景曰以丈尺之術窺天地之大豈可定乎 天文志
大衍議曰數十里之髙與十里之廣猶斜射之影與仰
望不殊今欲憑晷差以推逺近髙下尚不可知况稽周
天星步於不測之中又可必乎 通典陽城有測景臺
開元以陽城測景未中乃於浚儀之岳臺 文苑英華范榮測景臺賦據河
洛之要創造化之功下壓坤徳上羅乾緯囊括衆巧網
[005-13b]
羅羣蓺平四氣而正兩儀


唐中晷法 覆矩圖


天文志中晷之法初李淳風造厯定二十四氣中晷與
祖冲之短長頗異然未知其孰是及一行作大衍厯詔
太史測天下之晷求其土中以為定數其議曰周禮大
司徒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
中鄭氏以為日景於地千里而差一寸尺有五寸者南
[005-14a]
戴日下萬五千里地與星辰四游升降於三萬里内是
以半之得地中今潁川陽城是也宋元嘉中南征林邑
五月立表望之日在表北交州影在表南三寸開元十
二年四月壬子測交州夏至在表南三寸三分與元嘉所測
畧同使者大相元太言交州望極纔髙二十餘度㑹要云纔
出地三十餘度八月海中望老人星下列星粲然明大者甚衆
古所未識迺渾天家以為常没地中者又鐵勒北有骨
利幹晝長夜短既夜天如曛不暝夕胹羊胛纔熟而曉蓋
近日出没之所㑹要開元十二年四月二十三日壬子命太史監南宮説太史官大相元大等
[005-14b]
馳往安南武陵蔡蔚等州測候數年還京與一行校之太史監南宮説擇河南平
地設水凖繩墨植表以引度之自滑臺始白馬夏至之
晷尺五寸七分又南得浚儀岳臺晷尺五寸三分又南
得扶溝晷尺四寸四分又南至上蔡武津晷尺三寸六
分半大率五百二十六里二百七十步晷差二寸餘而
舊説王畿千里晷差一寸妄矣今以勾股校陽城中晷
夏至尺四寸七分八釐冬至丈二尺七寸一分半定春秋
[005-15a]
分五尺四寸五分以覆矩斜視極出地三十四度十分
度之四自滑臺浚儀扶溝上蔡武津表視之其北極去
地雖秒分微有盈縮難以目校大率三百五十一里八
十步而極差一度極之逺近異則黄道軌景固從而變
矣比嵗武陵晷以圖測之定氣四尺四寸七分按圖斜
視極髙二十九度半差陽城五度三分蔚州横野以圖測
之定氣六尺六寸二分半按圖斜視極髙四十度差陽
城五度三分凡南北之差十度半其徑三千六百八十
八里九十步自陽城至横野武陵大率夏至與南方差
[005-15b]
少冬至與北方差多又以圖校安南日在天頂北二度
四分極髙二十度四分冬至晷七尺九寸四分定春秋
分二尺九寸三分夏至在表南三寸三分差陽城十四
度三分其徑五千二十三里至林邑日在天頂北六度
六分彊極髙十七度四分周圍二十五度常見不隱冬
至晷六尺九寸若令距陽城而北至鐵勒之地亦差十
七度四分與林邑正等吳中常侍王蕃考先儒所傳以
[005-16a]
戴日下萬五千里為勾股斜射陽城考周徑之率以揆
天度當千四百六里二十四步有餘今測日晷距陽城
五千里已在戴日之南則一度之廣皆三分减二南北
極相去八萬里其徑五萬里宇宙之廣豈若是蕃之術
以蠡測海也通典云用勾股法筭之大約南北極相去纔八萬餘里十三年至岱
宗時山下夜漏未盡自日觀東望日已漸髙據厯法晨
初迨日出差二刻半今差三刻餘原古人所以步圭景
之意將以節宣和氣輔相物宜不在於辰次之周徑其
所以重厯數之意將以敬授人時欽若乾象不在於渾
[005-16b]
蓋之是非若乃述無稽之法於視聽之所不及則君子
當缺疑而不議也而或者各守所傳之器以述天體謂
渾元可任數而測天象可運筭而闚終以六家之説迭
為矛盾誠以為蓋天耶則南方之度漸狹果以為渾天
耶則北方之極寖髙此二者渾蓋之家盡智畢議未見
能通其説也則王仲任葛稚川之徒區區於異同之辨
何益人倫之化哉凡晷差冬夏不同南北亦異先儒一
[005-17a]
以里數齊之遂失其實今更為覆矩圖南自丹穴北暨
幽都每極移一度輒累其差可以别日食之多少定晝
夜之長短而天下之晷皆協其數矣昭宗時太子詹事
邊岡修厯術服其精粹以為不刋之數也 舊書天文
志曰一行覆矩圖自丹穴以暨幽都之地凡為圖二十
四以考合蝕之分數知定漏之長短今載諸州測景尺
寸如左 太平御覽交州去洛九千餘里孫悚云立表
效景景在表南豈古郡以日南為名者其斯義乎又有
比景縣北比二字相似 晉太康記河南陽城縣是為
[005-17b]
土中夏至景尺有五寸 南越志日南五月立表望之
日在表北景居南 山海經長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
居之主司反景 淮南天文訓日行九州七舍有五億
萬七千三百九里視日出入前表中一寸是寸得一里
也 隋志梁祖暅曰考靈曜先儒求得天地相去十七
萬八千五百里以晷影驗之失於過多王蕃所考校之
前説不啻減半蓋近宻乎劉焯云以二至之影定去極
[005-18a]
晷漏周官夏至日影尺有五寸張衡鄭玄王蕃陸績先
儒等皆以為影千里差一寸言南戴日下萬五千里表
影正同天髙乃異考之筭法必為不可寸差千里亦無
典説今交愛之州表北無影計無萬里南過戴日是千
里一寸非其實差請一水工并解筭術士取河南北平
地量數百里南北使正審時以漏平地以繩隨氣至分
同日度影得其差率里即可知 厯志中氣議曰厯氣
始於冬至稽其實蓋取諸晷景步軌漏術曰南方戴日
之下正中無晷自戴日之北一度乃初數千三百七十
[005-18b]
九自此起差 易通卦驗曰冬至之日立八神植八尺之
表日中規其晷之如度者則嵗美民和晷進則水退則
旱進尺二寸則月食退尺則日食晷進為嬴晷退為縮
 呂氏春秋曰審堂下之隂而知日月之行白民之南
建木之下日中無影呼而無響蓋天地之中也


乾徳司天臺景表


見律厯
[005-19a]


皇祐岳臺晷景新書 圭表


見天文 岳臺今京師岳臺坊地曰浚儀近古候景之
所洛誥稱自土是也 表長八尺見於周髀 厯志載
皇祐元年己丑二年庚寅三年辛夘自小雪至立冬氣
之盈縮新表測影王朴筭影新法筭影測影長加時早
晚岳臺晷影周嵗筭數 皇祐初為圭法置於司天監


熙寧景表議


七年六月二十一日進表影御迎陽門觀 沈括上景表議
曰步景之法定南北為難臣在本局候景入濁出濁之
[005-19b]
節日日不同參考舊聞别立新術候景之表三其崇八
尺博三寸三寸殺一以為厚圭首剡其南使偏鋭其趺
方厚各二尺環趺刻渠受水以為凖以銅為之表之四
方墨以為中刻之綴四繩垂以銅丸先約定四方以十
二表南北相重相去二尺各使端直三表相去左右上
下以度量之令相重如一自日初出則量西景三表相
去之度又量三表之端景之所至各别記之至日欲入
[005-20a]
候東景亦如之長短同相去之疎宻又同則以東西景
端隨表景規之半折以求最短之景五者皆合則半折
最短之景為比表南墨之下為南東西景端為東西五
候一有不合未足以為正既得四方則惟設一表方首
表下為石席以水平之植表於席之南端席廣三尺長
如九服冬至之景自表趺刻以為分分積為寸寸積為
尺為宻室以棲表當極為霤以下午景使當表端凡景
表景薄不可辨即以小表副之 元豐五年正月二十
三日詳定渾儀官歐陽發言至道皇祐之器及影表皆
[005-20b]
有差謬㑹要


紹熙銅表


見厯法


水臬


國史天文志韓顯符造銅候儀之制有九九曰水臬十
字為之其水平滿北辰正以置四隅各長七尺五寸髙
三寸半深一寸四隅水平則天地凖唐貞觀初李淳風
[005-21a]
於浚儀縣古岳臺測北極出地高三十四度八分差陽城
九分今測定北極高三十五度以為常凖 月令正義鄭
注考靈曜夏至之日上極萬五千里星辰下極萬五千里
故夏至之日下至東井三萬里 葉氏曰日仲春在奎十四
度仲秋在角五度景居二至長短之中去極俱九十一度


隂陽五行書



黄帝隂陽  神農五行 黄帝泰素


前志五行家泰一隂陽二十三卷黄帝隂陽二十五卷
黄帝諸子論隂陽二十五卷神農大幽五行二十七卷
[005-21b]
 隂陽家黄帝泰素二十篇六國時韓諸公子所作劉向别録云韓諸公孫言
隂陽五行以為黄帝之道 崇文目黄帝朔書一卷託師曠東方朔太公撰
法言或問黄帝終始曰託也


黄帝四序堪輿


元魏太安四年殷紹上一卷表云先師所注黄帝四序
經文三十六卷合三百二十四章言天地隂陽之本撮
要為一卷 隋志二卷作堪餘 唐志五行類一卷又地
[005-22a]
節堪輿二卷 崇文目五行類一卷 周禮占夢疏鄭
玄荅張逸問案堪輿黄帝問天老事云四月有癸亥十
月丁巳為隂陽交㑹云今八會其遺象者案堪輿大㑹
有八小㑹亦有八堪輿天老曰正月陽建於寅 前漢志堪輿金匱
十四卷隋志八㑹堪餘一卷堪餘厯二卷唐志堪輿厯
注二卷國史志商紹太史堪輿厯一卷 揚雄傳注張
晏曰堪輿天地總名孟康曰神名造圖宅書者 保章
氏注堪輿有郡國所入度非古數也 日者傳褚先生
載孝武時聚㑹占家有五行堪輿建除叢辰厯天人太
[005-22b]
一家 後漢許慎云堪天道輿地道 唐呂才云堪輿
經黄帝對天老有五姓之言 呂氏春秋羲和作占日
尚儀作占月后益作占嵗


黄帝式經


隋志五行類黄帝式經三十六用一巻曹氏撰唐志同
黄帝岀軍遯甲式法一巻 史記正義引六甲孤虚法
劉歆七畧云有風角孤虛二十卷 唐志黄帝式用常陽經一卷 漢
[005-23a]
志五行有羡門式法二十卷羡門式二十卷 史日者
傳分策定卦旋式正棊 月令正義耕用亥日故云元
辰知用亥者以隂陽式法正月亥為天倉又云按隂陽式法丑魚鼈


黄帝隂符經


唐志神仙家集注隂符經一卷太公范蠡鬼谷子張良諸葛亮李淳風李筌李
洽李鑒李鋭楊晟李筌驪山母傳隂符玄義一卷筌號少室山達觀子於嵩
山虎口巖石壁得黄帝隂符本題云魏道士冦謙之傳諸名山筌至驪山老母傳其説李靖隂符
機一卷韋弘隂符經正卷一卷張果太無傳一卷又辨
[005-23b]
命論一卷 中興書目一卷分上中下篇驪山老母注
少室山布衣李筌撰序云得此經於嵩山石壁中不曉
其義後至驪山逢一老姥有火生於木禍發必尅之語
見上篇因問之姥乃授以隂符玄義隂符經者黄帝之書
或云受之廣成子或云受之玄女或云黄帝與風后玉
女論隂陽六甲退而自著其事隂者暗也符者合也天機暗合於事機故曰隂
隂符經疏一卷表淑真疏并序有讃沈該注一卷又元
[005-24a]
譚一卷不知作者 上篇觀天之道執天之行宇宙在乎手萬化在乎
身天人合發萬化定基中篇動其機萬化安下篇三返
晝夜用師萬倍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蔡元定注 咸平
三年蔡望進新注隂符經八月十八日宋白看詳付史
館 蔡氏序曰隂符經三百言李筌得於石室中云冦
謙之所藏出於黄帝河南邵氏以為戰國時書程子以
為非商末則周末世數乆逺不得而詳知以文字氣象
言之必非古書然非深於道者不能作也大要以至無
為宗以天地文理為數謂天下之故皆自無而生有人
[005-24b]
能自有以返無則宇宙在手矣筌之言曰百言演道百
言演法百言演術道者神仙抱一法者富國安民術者
强兵戰勝而不知其不相離也一句一義三者未嘗不
備道者得其道法者得其法術者得其術三之則悖矣
或曰此書即筌之所為也得於石室者偽也其詞支而
晦故人各得以其所見為説耳 唐李筌傳驪山老母
之言曰此符三百餘言百言演道百言演法百言演術
[005-25a]
上有神仙抱一之道中有富國安民之法下有強兵戰
勝之術分為三章又有六注謂太公范蠡鬼谷張良諸
葛亮及筌也繫以正義不言誰作後序中謂出於驪山
老母亦間有無主名者畧計太公之言八張良之言九
鬼谷六諸葛五范蠡才一見而筌及正義尤詳後有斷
章三贊又道士希嚴作贊三十九首可謂備矣 程子
曰老子言甚雜如隂符經却不雜然皆窺測天道之未
盡者也 黄庭堅曰隂符出於筌熟讀其文知非黄帝

[005-25b]


殷隂陽書


禮運坤乾注得殷隂陽之書其書存者有歸藏疏熊氏
云殷易以坤為首先坤後乾夏四時之書殷坤乾之説
載前王損益隂陽盛衰


周龜八命


春官太卜以邦事作龜之八命一曰征二曰象三曰與
四曰謀五曰果六曰至七曰雨八曰瘳以八命者贊三
[005-26a]
玉瓦原三易連山歸藏周易三夢致觭咸陟之占以觀國家之吉凶
以詔救政又見藝術類 卜師掌開龜之四兆方功義弓


周九簭


春官簭人掌三易以辨九簭之名巫更巫咸巫式巫目
巫易巫比巫祠巫參巫環注此九巫讀皆當為筮詳見藝術


鄒衍五徳


宋志案鄒衍五徳周為火行 漢郊祀志騶衍以隂陽
主運顯於諸侯注晉灼曰燕昭王築宮師衍故作主運
[005-26b]
之篇 史記始皇推終始五徳之傳 張蒼傳公孫臣
上書陳終始五徳傳言漢土徳文帝召為博士草立土
徳時厯制度注傳謂傳次也 家語孔子曰五行用事
先起於木王者則之首以木徳其次以所生之行轉相
承也 郎顗傳孔子曰漢三百載斗厯改憲注春秋保乾圖
百四嵗為一徳五徳千五百二十嵗五行更用注易乾鑿度孔
子曰立徳之數先立木金水火土徳各三百四嵗五徳備凡一千五百二十嵗
[005-27a]


漢隂陽二十一家


志隂陽家者流出羲和之官拘者為之牽禁忌泥小數
始於宋司星子韋三編次以公檮生終始十四篇傳鄒奭之
公孫發二十二篇鄒子四十九篇鄒子終始五十
六篇史記騶衍深觀隂陽消息而作怪迂之變終始大聖之篇十餘萬言其語閑大不經推而逺之至天
地未生窈㝠不可考而原也乘丘子杜文公各五篇黄帝泰素二十
韓諸公子作南公三十一篇六國時容成子十四篇張蒼十
六篇鄒奭子十二篇閭丘子馮促各十三篇將鉅子五
曹官制各五篇周伯十一篇齊人衞侯官十二篇不知作者
[005-27b]
長天下忠臣九篇近世平隂人别録云傳天下忠臣公孫渾邪十五篇
而以雜隂陽三十八篇終焉不知作者凡二十一家三百六
十九篇兵隂陽始於泰壹天一終於辟兵威勝方十六家二百四十九篇圖十卷推刑徳順斗擊因五
 司馬談論六家曰隂陽之術太詳而衆忌諱使人
拘而多畏然敘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李竒注隂陽之術月令星官是
其枝葉也又曰隂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各有教令
 翼奉曰奉好律厯隂陽之占天地設位垂日月布星辰分隂陽定四時
[005-28a]
列五行以視聖人名之曰道聖人畫州土建君臣立律
厯陳成敗以視賢者名之曰經易有隂陽詩有五際春
秋有災異 董仲舒推隂陽為儒者宗 魏相采易隂
陽及明堂月令奏之魏相曰隂陽王事之本羣生之命 孟喜得易家
候隂陽災變書 張衡為隂陽之宗 郎顗咎徵最宻
隂陽詳宻 襄楷善天文隂陽之術 春秋繁露有隂陽五
篇五行八篇天地隂陽一篇 禮記明堂隂陽録見明堂類
元帝紀初元三年六月詔安民之道本繇隂陽丞相御
史舉天下明隂陽災異者各三人 成帝紀陽朔二年
[005-28b]
春詔曰今公卿大夫或不信隂陽薄而小之所奏請多
違時政 安帝紀永初二年七月戊辰詔有道術明習
災異隂陽之度璇璣之數者各使指變以聞


漢五行三十一家 四時五行經黄帝五都


志五行始泰一隂陽終五音定名三十一家六百五十
二卷五常之形氣出於律厯之數而分為一其法亦起
五徳終始而小數家因以為吉凶若泰壹二十三卷黄帝諸
[005-29a]
子論各二十五卷太玄二十六卷三典談論二十七巻諸王子論二十三巻
則隂陽之書也若神農大幽二十七卷四時五行經二十六巻
陽五行時令十九卷文解二十八宿二十八卷則四時五行星
宿之書也若務成子十四卷十二典災異應十二巻鍾律災
二十六卷鍾律叢辰日苑二十二巻鍾律消息二十九巻黄鍾七巻
災異鍾律之書也若堪輿金匱十四巻天一六卷泰一二十九卷
刑徳七卷風鼓六甲二十四巻風后孤虚二十卷六合隨典二十五卷
轉位十二神二十五卷羡門式法及式各二十巻文解六甲十八巻
皆五行之數若五音竒胲用兵二十三卷刑徳二十一巻定名十五
[005-29b]
皆五行之音若猛子閭昭二十五卷蓋為五行之學者也
 通鑑外紀黄帝其師大撓探五行之情占斗剛所建
始作甲子甲乙謂幹子丑謂枝枝幹相配以名日 漢
厯志黄帝起五部注孟康曰五行也 黄帝紀治五氣
注五行之氣 選七命注引劉向尚書五行説


漢律厯隂陽占


翼奉傳奉治齊詩好律厯隂陽之占上封事曰知下之
[005-30a]
術在於六情十二律而已王者忌子卯吉午酉詩之為
學情性而已五性不相害六情更興廢觀性以厯張晏曰性
謂五行厯謂日也觀情以律張晏曰情謂廉正寛大公正姦邪隂賊貪狼也律十二律也
曰易有隂陽詩有五際春秋有災異皆列終始推得失
孟康曰詩内傳曰五際卯酉午戌亥也隂陽終始際㑹之嵗有變改之政竊學齊詩聞五際
之要十月之交篇知日食地震之效 詩正義六蓺論
引春秋演孔圖云詩含五際六情汎厯樞云午亥之際
為革命卯酉之際為改正辰在天門出入候聽卯天保
酉祈父午采芑亥大明詩正義又引詩緯曰陽生酉仲隂生戍仲 郎顗云
[005-30b]
四始之缺五際之戹 班固曰漢興推隂陽災異者孝
武時有董仲舒夏侯始昌昭宣時則眭孟夏侯勝元成
則京房翼奉劉向谷永哀平則李尋田終術假經設誼
依託象類億則屢中


漢京房易傳


詳見易類 晁説之曰漢藝文志易京氏凡三種八十
九篇隋經籍志有京章句十卷又有占候十種六十三
[005-31a]
卷唐蓺文志有京章句十巻而占候存者五種二十三
巻今其章句亡矣乃畧見於僧一行及李鼎祚之書而
其傳者曰易傳三巻積筭雜占條例法一卷或共題易
傳四卷而名皆與古不同今所謂京氏易傳者或題曰
京氏積筭易傳疑隋唐志之錯卦是也錯卦在隋七卷
唐八巻所謂積筭雜占條例法者疑隋逆刺占災異十
二卷是也至唐逆刺三巻而亡其九卷元祐八年髙麗
進書有京氏周易占十卷疑隋志周易占十二卷是也
自古易家有書而無師者多矣京氏之書幸而與存者
[005-31b]
才十之一尚何誰之師哉辨三易運五行正四時謹二
十四氣悉七十二候而位五星降二十八宿其進退以
幾而為一卦之主者謂之世竒偶相與據一以超二而
為主之相者謂之應世之所位而隂陽之肆者謂之飛
隂陽肇乎所配乾與坤震與巽坎與離艮與兑而終不脱乎本以隱賾
佐神明者以飛某卦之位乃伏某宮之位謂之伏起乎世而周乎内外
參乎本數以紀月者謂之建終終始始極乎數而不可
[005-32a]
窮以紀日者謂之積含於中而以四為用一卦備四卦
者謂之互乾建甲子於初坤建甲午於上八卦之上乃
生一世之初一世之五位乃分而為五世之位其五世
之上乃為遊魂之世五世之初乃為歸魂之世而歸魂
之初乃生後卦之初其建剛日則節氣柔日則中氣其
數虚則二十有八盈則三十有六蓋其可言者如此若
夫象遺乎意意象乎言則錯綜其用唯變所適或兩相
配而論内外二象若世與内若世與外或不論内外二
象而論其内外之位或三相參而論内外與飛若伏或
[005-32b]
相參而論内外世應建伏不論内外而論世建與飛伏
或兼論世應飛伏或專論世應或論世之所忌或論世
之所生於其所起見其所滅於其所刑見其所生非彰
往察來微顯闡幽者曷足以與此前是焦小黄變四千
九十有六卦後有管輅定乾之軌七百六十有八坤之
軌六百七十有二其知之者將可以語邵康節之易矣
説之為京氏易式 國史志京房周易律厯一卷題虞翻注
[005-33a]
乾象新書引京房易傳妖異占


漢洪範五行傳 論 記


劉向傳成帝時向校五經秘書見洪範箕子為武王陳
五行隂陽休咎之證乃集合上古以来春秋六國災異行
事著其占騐凡十一篇曰洪範五行傳論奏之五行傳出尚書大傳
後漢志引鄭玄注 志劉向五行傳記十一巻 唐志同隋志洪範五行傳論十一
卷漢光禄大夫劉向注天文類天文洪範日月變一卷洪範占二卷梁有洪範天行星厯四卷 五行志
景武之世董仲舒治公羊始推隂陽宣元之後劉向治榖
梁數其旤福傳以洪範與仲舒錯向子歆治左氏言五
[005-33b]
行傳頗不同孝武時夏侯始昌通五經善推五行傳傳
族子勝下及許商其傳與劉向同唯歆傳獨異是以㩜
仲舒别向歆傳載眭孟夏侯勝京房谷永李尋之徒所
陳行事舉十二世以傳春秋著於篇 本傳賛劉氏鴻
範論發明大傳著天人之應 夏侯勝傳勝從始昌受
洪範五行傳説災異諌昌邑王曰天久隂不雨臣下有
謀上者霍光召問勝對在鴻範傳光益重經術士五行志云
[005-34a]
勝上洪範五行傳光讀之大驚 儒林傳許商善為筭著五行論志許商五
行傳記一篇 李尋傳尋治尚書獨好洪範災異學天文月
令隂陽續志應劭董巴譙周並撰建武以來災異尹敏建武二年上疏陳洪範消災之術  周
磐傳磐學古文尚書洪範五行 郎顗傳尚書洪範記
曰月行中道移節應期徳厚受福重華留之 禮保章
氏疏案尚書五行傳 隋志濟南伏生之傳唯劉向父
子所著五行傳是其本法 晉志文帝時宓生創紀大
傳其言五行庶徵備矣 唐志向為五行傳取五事皇
極庶徵附於五行以為八事皆屬五行則八政五紀三
[005-34b]
徳稽疑福極之類又不能附俾洪範之書失其倫理然
自漢以來未有非之者其祥眚禍痾之説自其數術之
學孔子於春秋記災異而不著事應蓋謹之也志有蕭吉五行
記五卷隋人 漢明帝製五行章句於辟雍自講


漢五行傳説占應


續志五行傳説及其占應漢書五行志録之詳矣應劭
董巴譙周並撰建武以來災異今合而論之以續前志
[005-35a]
注引鄭玄注尚書大傳志又引劉歆傳  尚書大傳維王后元祀帝令大
禹步于上帝王謂禹也帝舜也步推也令禹推演天道維時洪祀六沴用咎
于下是用知不畏而神之怒若六沴作見若是共禦帝
用不差神則不怒五福乃降用章于下若六沴作見若
不共禦六伐既侵六極其下禹乃共辟厥徳受命休令
爰用五事建用王極 或作皇極鄭玄曰五事象五行則王極象天也長事一
曰貎之不恭是為不肅厥咎狂厥罰恒雨厥極惡時則
有服妖龜孽雞禍下體生於上之痾青眚青祥維金沴
木次二事曰言言之不從是謂不又厥咎僣厥罰恒陽
[005-35b]
厥極憂時則有詩妖介蟲之孽犬禍口舌之痾白眚白
祥維木沴金次三事曰視視之不明是謂不悊厥咎荼
緩也厥罰恒燠厥極疾時則有草妖倮蟲之孽羊禍目痾
赤眚赤祥維水沴火次四事曰聽聽之不聰是謂不謀
厥咎急厥罰恒寒厥極貧時則有鼓妖豕禍耳痾黑眚
黒祥維火沴水次五事曰思心貌木言金視火聽水思土思心之不
當為睿是謂不聖厥咎雺厥罰恒風厥極凶短折時則
[005-36a]
有脂夜之妖夜讀曰液華孽牛禍心腹之痾黄眚黄祥金木
水火沴土王之不極是謂不建厥咎瞀厥罰恒隂厥極
弱時則有射妖虵龍之孽馬禍下人伐上之痾鄭玄曰夏侯勝
説伐宜為代日月亂行星辰逆行維五位復建辟厥沴曰二
月三月維貎是司四五月視六七月言八九月聽十十
一月思心十二月與正月王極凡六沴之作嵗月日之
朝則后王受之嵗月日之中則正卿受之嵗月日之夕
則庶民受之其二辰以次相將其次受之星辰莫同是離
逢非沴維鮮之功禦貎於喬忿言於訖衆視於忽似聽
[005-36b]
於怵攸思心於有尤王極於宗始以其月從其禮祭之
參乃從其祀禮曰格祀篇名也今亡曰某也方祀曰播讀曰藩
國率相行祀其祀也曰若爾神靈洪祀六沴是合無差
無傾無有不正若民有不敬事則㑹批之六沴六事之
機以垂示我我民人無敢不敬事上下王祀 後漢方
術傳序箕子之術注箕子説洪範五行隂陽之術 孔
光對其傳曰六沴之作嵗之朝曰三朝其應至重 李
[005-37a]
尋曰五行以水為本其星元武婺女天地所紀終始所
生 谷永曰明王正五事建大中則庶徵序於下 馬
融對策大中之道在天為北辰在地為人君 郭璞曰
尚書有五事共禦之術京房易傳有消復之救宋五行
志九疇陳其義於前春秋列其效於後逮至伏生創紀
大傳五行之體始詳劉向廣演洪範休咎之文益備班
固斟酌經傳詳紀條流司馬彪纂集光武以來以究漢
事王沈魏書志篇闕凡災異但編帝紀又髙堂隆郭景
純等據經立辭終皆顯應今皆撰次論序 晉志文帝
[005-37b]
時伏生創紀大傳班固據大傳采仲舒向歆著五行志
博通祥變以傳春秋綜而為言凡有三術其一曰君治
以道臣輔克忠萬物咸遂其性則和氣應休徵效國以
安二曰君違其道小人在位衆庶失常則乖氣應咎徵
效三曰人君大臣見災異退而自省責躬修徳共禦補過
則消禍而福至 隋志易以八卦定吉凶書以九疇論
休咎春秋以災祥驗行事漢時有伏生董仲舒京房劉
[005-38a]
向之倫能言災異顧眄六經有足觀者 御覽引五行
傳心之大星天王也前星太子也 周禮疏案書傳致
六極之由皆由身之五事注引五行傳曰六癘作見五行傳風屬中央雨屬東方
 詩疏引五行傳貌屬木言屬金視屬火聽屬水思屬土
 盧植封事引五行傳日晦而月見謂之朓 蔡邕引
 範傳 晉隱逸傳郭琦博學善五行作天文志五行
傳注穀梁京氏易百卷 後魏髙允傳敕允集天文災
異使事類相從約而可觀允依洪範傳天文志撮其事
要畧其文辭凡為八篇
[005-38b]


漢明堂隂陽


志禮十三家明堂隂陽三十三篇古明堂之遺事明堂隂陽説
五篇


漢大衍玄基


王景傳以為六經所載皆有卜筮作事質於蓍龜而衆
書錯糅吉凶相反乃參紀衆家數術之書堪輿日相之
屬適於事用者集為大衍玄基
[005-39a]


唐廣古今五行記 洪範外傳


志五行類竇維鋈廣古今五行記三十卷濮陽夏樵子
五行志五巻崇文目同書類穆元休洪範外傳十卷 唐五
行志考次武徳以來畧依洪範五行傳著災異而削事
應 慶厯八年十二月壬申命劉羲叟同修唐書天文
五行志 書目竇維鋈集歴代五行咎變敘其證應類
例詳備今本止二十六卷缺水行一門李淳風五行元
統一卷雜論五星六曜
[005-39b]
唐聿斯經


志厯筭類都利聿斯經二卷本梵書五巻唐貞元初有都利術士李彌乾將至京
師推卜一星行厯知人命貴賤新修聿斯四門經一卷唐待詔陳輔重修  徐氏續聿斯
歌一卷 文殊所説宿曜經一卷不空譯通志雜星厯 本
朝楚衍明聿斯經 劉熙古續聿斯歌一卷六壬釋例
序列一卷


唐六十家五行


志五行類六十家一百六十部六百四十七巻始於史
[005-40a]
蘇沈思經終於呂才地理經若焦氏易林京氏四時飛
候及錯卦逆刺雜占參同契筮占集林新林洞林連山
之屬易占之書也若鄭玄注行棊經及太一太游厯元
鑑樞㑹賦之屬九宮太一之書也翼奉風角要候王琛
六情訣及遁甲開山圖囊中經九星厯八門三竒三元
九甲之屬風角遁甲之書也式經有六壬雷公太一之
殊堪輿有厯注四序地節之異以厯名則黄帝斗厯大
史公萬嵗張衡飛鳥呂才百忌以占書名則師曠東方
朔各一卷龜經則栁彦詢世隆至孫思邈六家隂陽書
[005-40b]
則王璨呂才二家他如七政厯白澤圖黄帝集靈武王
須臾淮南萬畢周宣占夢咸著於篇失姓名六十五家袁天綱相書陳恭
釗天寶厯至栁璨夢雋二十五家一百三十二巻不著録有金鏡連珠之式金匱絳囊玉帳之經 隋
志五行二百七十二部合一千二十二卷自黄帝飛鳥厯至相馬經
傳曰天生五材廢一不可周官分在保章馮相卜師筮
人占夢眂祲而太史之職實總之 中興書目八十七
家二百八十九卷 管子有五行篇 後魏崔浩著五
[005-41a]
行論 晉索靖作五行三統正驗論辨理隂陽氣運
隋志梁有墨子枕中五行要記一卷


唐太一金鏡式經


志五行王希明太一金鏡式經十卷開元中詔撰 書
目開元中希明撰凡十篇集古太一書自太公張良周
元宋琨樂産李淳風之説别起太一新厯其術頗精密
又引前世事驗著於衆篇


唐太一元鑑


志五行李淳風太一元鑑五卷太一樞㑹賦一卷元宗注
[005-41b]
一行天一太一經一卷馬先天寶太一靈應式記五巻
李鼎祚連珠明鏡式經十巻開耀中上之 葉氏曰太一九
宫其説雖出乾鑿度然而以五居中列其一三七
九為四旁二四六八為四隅則天地二五之數皆
在特虚其十而不見以土無定位寄王於四方與
月令中央土獨不舉成數者同義十雖不見而九宮從
横錯綜數之皆得十五則土之成數蓋未嘗不具也是
[005-42a]
在易則謂之五位洪範則謂之九疇


唐萬嵗經國厯


志五行類司馬驤遁甲符寶萬嵗經國厯一卷驤與弟
裕同撰陳恭釗天寶厯二卷天寶中詔定賈耽唐七聖厯一
卷黎幹蓬瀛書三巻曹士蒍金匱經三卷並不著録


唐遁甲圖


志五行類蕭君靖遁甲圖開元奉詔撰卷亡伍子胥遁
甲文一卷信都芳遁甲經二卷葛洪三元遁甲圖三卷
榮氏遁甲開山圖二卷 隋志遯甲正經三卷經十巻
[005-42b]
遯甲開山圖一卷梁二卷 後漢髙獲善天文曉遁甲
文選注引遁甲開山圖榮氏解 水經注引開山圖
六典太卜令凡厯注之用六大㑹小㑹雜㑹嵗㑹除建
人神 朱震曰遁甲九天九地之數乾納甲壬坤納乙
癸自甲至壬其數九故曰九天自乙至癸其數九故曰
九地 後漢注推六甲之隂而隱遁也今書七志有遁
甲經
[005-43a]


唐隂陽書


志五行類呂才隂陽書五十三卷廣濟隂陽百忌厯一
卷王璨新撰隂陽書三十卷 呂才傳擢太常博士帝
病隂陽家所傳書多謬偽淺惡世益拘畏命才與宿學
老師刪落煩訛掇可用者為五十三篇合舊書四十七
凡百篇詔頒天下才於持議儒而不俚以經誼推處其
驗術剟其三篇 卜宅禄命葬 帝又詔造方域圖及教飛騎
戰陣圖 㑹要太宗以隂陽書近代訛偽穿鑿拘忌亦
多命太常博士呂才及隂陽學者十餘人共加刋正削
[005-43b]
其淺俗存其可用者貞觀十五年四月十六日己酉撰隂
陽書凡五十三卷及舊書四十七卷詔頒行之才為敘
質以經史其穿鑿拘忌者才有駁議曰敘宅經敘禄命
叙葬書識者以為確論 通鑑才與諸術士刋定可行
者凡四十七巻貞觀十五年四月己酉書成上之 隋
志魏髙堂隆雜忌厯二卷百忌大厯要鈔一卷太史百
忌厯圖一卷百忌厯術通厯法各一卷 史記正義引
[005-44a]
厯忌釋 説文引太史卜書 隋文帝令臨孝恭考
定隂陽書仁壽二年閏十月甲申詔楊素與術者刋定
隂陽舛誤 李百藥奉詔定隂陽書


元豐校定隂陽書


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提舉司天監被㫖校定館閣及
私家所藏隂陽書置庫藏之編成七百十九卷上之


五行生成


月令疏鄭注易繫辭云天一生水於北地二生火於南
天三生木於東地四生金於西天五生土於中陽無耦
[005-44b]
隂無配未得相成地六成水於北與天一并天七成火
於南與地二并地八成木於東與天三并天九成金於
西與地四并地十成土於中與天五并也大衍之數五
十有五五行各氣并氣并而减五惟有五十以五十之
數不可以為七八九六卜筮之占以用之故更减其一
故四十有九也 月令注五行自水始火木金次之土
為後
[005-45a]


易隂陽消長


天乾四月一變成姤六變成坤  地坤十月一變成復六變成乾
天風姤五月     地雷復十一月
天山遯六月     地澤臨十二月
天地否七月     地天泰正月
風地觀八月     雷天大壯二月
山地剥九月     澤天夬三月
地坤十月      天乾四月
 六卦為隂長陽消   六卦為陽長隂消
[005-45b]
坤初六方一隂積四變而後履霜五變而後堅氷五月
一隂始萌而履霜堅氷之理已兆於此不能折姦銷萌
待其履霜而後救雖欲堅氷之不至不可得也臨二陽
已著八月有凶之戒知臨之必有遯也遯二隂已著君
子逺小人之象知遯之必至於剥也 後漢方術傳序
隂陽推步之學見於墳記然神經怪牒玉䇿金繩
關扄於明靈之府封縢於瑶壇之上者靡得而闚
[005-46a]
也至乃河洛之文龜書之圖箕子之術洪範五行師曠
之書 今書七志有師曠六篇占災異隋志師曠書三卷唐志師曠占書一卷蘇竟傳云師曠雜事注 
 雜占之書前書隂陽十六家有師曠八篇緯候之部七經緯中候鈐決之符兵法
有玉鈐篇六韜要決皆所以探抽㝠賾參驗人區其流又有風角
遁甲今書七志有遁甲經推六甲之隂而隱遁也趙彦陳孤虛之法推遁甲 七政元氣六
日七分逢占日者挺專須臾七志有武王須臾一卷隋唐志二卷 孤虛
之術 蓺文志有風后孤虚二十卷吳越春秋計䂱曰孤虚謂天門地户也明於孤虚乃可量敵越王乃
 仰觀天文集察緯宿厯象四時抱朴外篇大公時候説曰從孤擊虚萬人無餘太一在玉帳之中不可攻也
及望雲省氣推處祥妖時亦有以效於事 唐志五行
[005-46b]
見象於天為五星分位於地為五方行於四時為
五徳稟於人為五常用於人為五材播於音律為
五聲發於文章為五色而總其精氣為五行 鹽鐵論
大夫曰五行東方木而丹章有金銅之山南方火而交
趾有大海之川西方金而蜀隴有名材之林北方水而
幽都有積沙之地此天地所以均有無而通萬物也
月令正義四時是氣五行是物氣輕虛麗天物體質凝
[005-47a]
屬地 五行萬物之本也其寓於人者為藏為官為神
為竅為事為常而後一身得以生其寓於天地者為時
為氣為日為星為方為辰而後百化得以興其寓於物
者為形為材為聲為色為臭為味而後萬類得以成
五行之説大矣人君所以承天心正九疇熙庶績也少
皡以是命五官大禹以是叙彛倫箕子以是陳洪範其
用水火木金土其體貌言視聽思其符肅乂哲謀聖其
咎狂僣豫急蒙其變妖孽祥眚禍疴 質形於地氣行
於天氣所行木為先質所生水為首 五行分配四時
[005-47b]
土每時寄王十八日 朱氏曰陰陽造化之本不能相
無然陽主生陰主殺其類有淑慝之分聖人作易於不
能相無者以健順仁義之屬明之而無所偏主至消長
之際淑慝之分則致扶陽抑隂之意所以贊化育而参
天地其㫖深矣 又曰一生水而成六二生火而成
七三生木而成八四生金而成九五生土而成十生於
陽者成於陰三天兩地也生於隂者成於陽兩地
[005-48a]
而三天也天以三兼二地以二兼三五位而得合而為五

 玉海卷五
[005-4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