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32 玉海-宋-王應麟 (master)


[044-1a]


卷四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玉海卷四十三
            宋 王應麟 撰
 藝文
讎正五經 石經


 荀悦申鑒仲尼作經本一而已古今文不同而皆自
 謂真本經古今先師義一而已異家别説不同皆自
 謂真古今秦之滅學也書藏於屋壁義絶於朝野漢
 興收摭散滯固已無全學矣文有磨滅言有楚夏出
[044-1b]
 有先後或學者先意有所借定後進相放彌以滋蔓
 故一原十流


漢校中五經秘書


成紀河平二年光禄大夫劉向校中秘書師古曰言中以别外
向傳領校中五經秘書志注臣向與長社尉參校中秘書向校書天禄閣感青藜之 
 志向以中古文易校施孟梁丘經或脫去无咎
 悔亡唯費氏與古文同書以中古文校三家經文
[044-2a]
 酒誥脫簡一召誥脫簡二文字異七百餘脫字數
 十向校書得樂記二十三篇與王禹不同向云古
 孝經庶人章分為二曽子敢問章為三又多一章


儒林傳劉向校書考易說以為諸家皆祖田何


 楊丁大誼畧同唯京氏為異張霸以能為百兩徵
 以中書校之非是乃黜其書 論語序向言魯二
 十篇齊二十二篇古二十一篇篇次不與齊魯論
 同
劉歆河平中受詔與父向領校秘書向死哀帝初復領
[044-2b]
五經卒父前業乃集六蓺羣書種别為七畧隋志向卒子歆乃徙
温室中書於天禄閣上遂總括羣篇撮其指要著為七畧尹咸與歆共校經傳歆曰
古文逸禮書春秋左氏皆古文舊書多者二十餘通臧
祕府成帝陳發祕藏校理舊文得此三事考學官所傳
經或脱簡傳或間編又移書揚雄曰三代之書藴藏於家直不計耳 叙傳班
斿與劉向校祕書受詔進讀羣書賜以秘書之副 後
漢蘇竟與劉龔歆兄子書昔以摩研編削之才與國師公
[044-3a]
校定秘書 張衡曰劉向父子領校祕書閲定九流
亦無䜟録 北史向受詔校書每一書竟表上輒言臣
向書長水校尉臣參書太常博士書中外書合若干本
以相比校然後殺青 隋志漢初河間獻王又得仲尼
弟子及後學者所記一百三十一篇獻之時亦無傳之
者至劉向考校經籍檢得一百三十篇因第而叙之左
氏云云劉歆典校經籍考而正之欲立於學孝經至劉
向典校經籍以顏本比古文除其繁惑以十八章為定
 戰國策書録云中書餘卷錯亂相糅云云本字多誤
[044-3b]
脱為半字以趙為肖以齊為立皆定以殺青書可繕寫
 荀卿書所校讎中書凡三百三十二篇定著三十二
篇以殺青書 列子所校中書五篇謹與長社尉臣參
校讎太常書三篇太史書四篇臣向書六篇臣參書二
篇内外書凡二十篇定著八篇或字誤以盡為進以賢
為形及在新書有棧校讎從中書已定以殺青書永始二年
八月壬寅上 管子新書目録云臣參書四十一篇 儀禮
[044-4a]
疏劉向别録大射以上七篇與小戴同其下乃以聘食
覲禮至有司為次皆尊卑吉凶次第倫叙 後吳祐傳
父恢欲殺青簡寫經書注亦謂汗簡義見劉向别録
風俗通劉向典校書籍皆先書竹為易刋定可繕寫者
以上素也今東觀書竹素見文選注 唐司馬貞曰按劉向
七畧有子夏易傳 説文祕書説日月為易 揚雄傳
校書天禄閣 孔叢子孔子元以郎校書 校秘書郎
楊閎
[044-4b]
漢曲臺校書


儒林傳后倉説禮數萬言號曰后氏曲臺記注服䖍曰
在曲臺校書著記因以為名師古曰曲臺殿在未央宫


漢校定中書五經 正五經文字


列傳伏無忌順帝時為侍中屯騎校尉永和元年詔無
忌與議郎黄景校定中書五經諸子百家蓺術元嘉中
中書内中之書 盧植熹平間時始立太學石經以正五經
文字植上書云云見禮類拜議郎與諫議大夫馬日磾議
[044-5a]
郎蔡邕楊彪韓説等並在東觀校中書五經記傳補續
漢記言中書以别於外也帝以非急務轉為侍中 劉珍文苑永初
安帝紀永初四年二月乙亥為謁者僕射鄧太后詔使與校書劉
騊駼馬融及五經博士校定東觀五經諸子傳記百家
蓺術整齊脱誤是正文字 蔡倫宦者元初四年帝以經
傳之文多不正定乃選通儒謁者劉珍及博士良史詣
東觀各讎校漢家法令倫監典其事 崔寔與諸儒博
士雜定五經 樊鯈永平元年為長水校尉以䜟記正
五經異説 班固永平中為郎典校秘書 馬融詣東
[044-5b]
觀典校祕書 張馴儒林拜議郎與蔡邕共奏定六經文
字擢侍中典領祕書 傅毅文苑建初中拜郎中與班固
賈逵共典校書


漢石經


蔡邕傳建寧中校書東觀遷議郎邕以經籍去聖乆逺
文字多謬俗儒穿鑿疑誤後學熹平四年與五官中郎
將堂谿典光祿大夫楊賜諫議大夫馬日磾議郎張子
[044-6a]
儁馴韓説太史令單颺等奏求正定六經文字許之邕
乃自書丹於碑使工鐫刻石立於太學門外後儒晚學
咸取正焉碑始立觀視摹寫者車乘日千餘兩填塞街
陌注洛陽記曰太學在洛陽南開陽門外講堂長十丈
廣三丈堂前石經四部本碑凡四十六枚西行尚書周
易公羊傳十六碑存十二碑毁南行禮記十五碑悉壊
東行論語三碑二碑毁禮記碑上有諫議大夫馬日磾
議郎蔡邕名 儒林傳叙熹平四年詔諸儒正定五經
刋於石碑為古文篆隷三體書法以相參檢植之學門
[044-6b]
使天下取則注謝承書碑立太學門外瓦屋覆之四面
欄障開門於南河南郡設吏卒視之洛陽記云碑髙一
丈許廣四尺駢羅相接 靈紀熹平四年春三月詔諸
儒正五經文字刻石立于太學門外盧植傳上書願合尚書章句考禮記
失得刋正碑文 宦者傳李巡以為諸博士試甲乙科爭第髙
下更相告言至有行賂定蘭臺漆書經字以合私文者
乃白帝與諸儒共刻五經文於石詔蔡邕正其文字五
[044-7a]
經一定争者用息 隋志鐫刻七經著於石碑皆蔡邕
所書三字石經尚書九卷梁有十三卷又五卷春秋三卷梁有
十二巻唐志小學類三字石經尚書古篆三卷 左傳古
篆書十二卷又蔡邕今字石經論語二卷金石錄石經遺字為三卷
云蔡邕所書乃八分而三體石經乃魏時所建也遺字
有尚書公羊傳論語又有詩儀禮則所立不止六經矣
論語公羊後有堂谿典馬日磾等姓名世所傳經書校
此不同者數百言篇第亦時有小異 水經注漢光和
六年刻石鏤碑載五經立於太學講堂前悉在東
[044-7b]
側 北史江式曰蔡邕採李斯曹喜之法為古今
雜形詔於太學立石碑刋載五經題書楷法多是
邕書後開鴻都諸方獻篆無出邕者 魏陳留邯鄲淳
特善倉雅許氏字指八體六書精究閑理以書教諸皇
子又建三字石經於漢碑西其文蔚煥三體復宣校之
説文篆隷大同而古字少異 左傳正義石經古文虞
作魯作&KR2590
[044-8a]


魏石經 晉石經


隋志魏正始中立一字石經相承以為七經正字後東
魏末武定四年八月自洛陽徙于鄴都至河陽没于水得至鄴
者不盈大半髙澄遷洛陽漢魏石經五十二碑于鄴齊皇建元年八月列學館後周大象元年徙
洛陽隋開皇六年又自鄴京載入長安置于祕書内省議
欲補緝立于國學隋亂事寢營造之司用為柱礎貞觀
初袐書監魏徴始收聚之十不存一其相承傳拓之本
猶在祕府合五十一卷有一字三字之分并秦帝㑹稽刻石一卷以備小學
一字石經周易一卷梁有三卷尚書六卷梁有今字石經鄭氏尚書八卷
[044-8b]
詩六卷梁有毛詩三卷儀禮九卷春秋一卷公羊傳九卷論語
一卷梁有二卷典論一卷魏志注明帝詔先帝典論刋石于廟堂之外及太學與石經並以永
 示來世魏都賦菲言厚行陶化染學讐校篆籕篇章畢覿晉傳衛恒曰正始中立
三字石經江式云魏建三字石經于漢碑西邯鄲淳所書 裴頠轉祭酒奏脩
國學刻石寫經唐六典注傅暢晉諸公讚裴頠為國子祭酒奏立國子太學起講堂築門闕刻
石寫五經 荀崧上疏曰太學有石經古文 後魏書孝文
太和十七年九月壬申幸太學觀石經神龜元年五月
[044-9a]
祭酒崔光請命博士李郁等補漢所立三字石經之殘
缺 劉芳傳漢世造三字石經於太學學者文字不正
多往質焉芳音義明辨時號劉石經 隋劉焯傳運洛
陽石經至京師文字磨滅莫能知者敕與劉炫等㘼定
 唐志小學類今字石經易篆三卷書五卷鄭玄書八
卷毛詩三卷儀禮四卷左傳經十卷公羊傳九卷蔡邕
今字論語三卷三字石經尚書古篆三卷左傳古篆十
二卷合五十九卷開元著錄
[044-9b]
隋祕書省攷定羣言


傳劉焯與諸儒於祕書省攷定羣言 蕭該開皇
初奉詔與何妥正定經史 韋孝寛後周明帝初
參麟趾殿學士考校圖籍 北齊郎茂於秘書省
刋定載籍


唐秘書省攷定五經


儒學傳序太宗讐正五經謬缺頒天下示學者 顏師古
傳太宗拜中書侍郎帝嘗歎五經去聖逺傳習寖訛詔
[044-10a]
師古於袐書省考定多所釐正政要貞觀四年既成悉詔諸儒
政要云詔左僕射房玄齡集諸儒詳議人執所習共非詰師古輙引晉
宋舊文隨方曉荅誼據該明出其悟表人人歎服帝因
朌所定書於天下舊紀貞觀七年十一月丁丑頒新定五經學者頼之拜祕
書少監專刋正事古篇竒字世所惑者討析申熟必暢
本源 㑹要貞元二年七月祕書監劉太真請擇儒者
詳校九經於祕書省從之尋寢不行 紀景龍二年六
月庚子詔括天下圖籍
[044-10b]
唐刋正四部羣書


㑹要乾封元年十月十四日上以四部羣書傳寫訛謬
乃詔東臺侍郎趙仁本蘭臺侍郎李懐儼東臺舍人張
文瓘等集儒學之士刋正然後繕寫開元七年五月整
比四部書開成元年七月分察使奏祕書省四庫見在
新舊書籍共五萬六千四百七十六卷隨日校勘九月
敇欠書四萬五千二百六十一卷令諸道繕寫大中三
年正月校寫四百十九卷四年寫三百六十五卷五年
[044-11a]
正月校勘四百五十二卷


唐集賢殿校理經籍


見院類


唐壁經


㑹要元和十四年十二月祭酒鄭餘慶奏修壁經 文
粹劉禹錫國學新脩五經壁記云初大厯中名儒張參
為司業始詳定五經書于論堂東西廂之壁辨齊魯之
音考古今之文積六十載汙剝不鮮今天子尚文章尊
典籍成均以治學上言遽賜千萬祭酒皥博士公肅
[044-11b]
再新壁書懲前土塗不克以壽乃析堅木負墉而比
之製如版牘平如粉澤申命國子能通書法者繕寫筆
削既成讎校既精白黑彬班瞭然飛動以蒙來求煥若
星辰以敬來趨肅如神明以疑來質决若蓍蔡 文苑
英華太學壁經賦置六經於屋壁作羣儒之龜鏡垂露
懸鍼鶴頭蚊足酌前脩之規楷為後來之軌躅


唐石經 後唐九經刻板


[044-12a]
鄭覃傳文宗以覃名儒以宰相領祭酒請太學五經置
博士開成元年始覃又以經籍刓繆博士陋淺不能正建言
願與鉅學鴻生共力讐刋凖漢舊事鏤石太學示萬世
法詔可覃乃表周墀崔球張次宗孔温業等是正其文
刻于石 髙重傳為祭酒與鄭覃刋定九經于石 儒
學傳序文宗定五經鑱之石張參等是正訛文參乃大厯中司
業序誤 㑹要太和七年二月五日敇唐玄度覆定石經
字體十二月敕於國子監講論堂兩廊創立石九經并
孝經論語爾雅共一百五十九卷字様四十卷又見後九經字
[044-12b]
 通監開成二年冬十月國子監石經成 舊紀開
成二年十月癸卯宰臣判祭酒鄭覃進石壁九經一百
六十卷唐玄度覆校字體乖師法名儒皆不窺之 文粹李陽氷論古篆願
刻石作篆備書六經立於明堂為不刋之典號曰大唐
石經使百代之後無所損益 後唐長興三年二月令
國子監校正九經以西京石經本抄寫刻板頒天下四
月命馬鎬陳觀田敏詳勘周廣順三年六月丁巳十一經
[044-13a]
及爾雅五經文字九經字様板成判監田敏上之各二部一
百三十冊四門博士李鶚書惟公羊前三禮郭嵠書顯徳二年二月校勘經典釋
文三十卷雕印命張昭田敏詳校 偽蜀相母昭裔取唐
大和本琢石於成都學官與後唐板本不無小異乾道
中晁公武參校二本取經文不同者三百二科著石經
考異亦刻於石張&KR2115又校注文同異為石經注文考異
四十卷


唐九經字様 五經文字 見上又見石經十體書


㑹要開成二年丁巳嵗八月國子監奏覆定五經字體官
[044-13b]
翰林待詔唐玄度狀凖大和七年二月五日敇覆定九
經字體今所詳覆多因司業張參五經字為凖其舊字
様嵗月將久㸃畫參差傳寫相承漸致訛誤今依字様
參詳改正諸經别有疑闕舊字様未載者古今體異雖
篆隷不同揔據説文即古體驚俗近代文字或傳寫乖
訛今與校勘官取其適中纂錄為新加九經字様一卷
請附于五經字様之末從之 志小學類張參五經文
[044-14a]
字三卷崇文目同唐玄度九經字様一卷文宗時待詔崇文目同 歐陽
融經典分毫正字一卷崇文目同 中興書目字様一卷開
成丁巳嵗唐玄度撰序曰奉詔覆定國學石經字體刪
補張參五經文字采其疑誤舊未載者撰成一卷凡七
十六部五經文字五卷大厯十一年司業張參撰序曰
詔委儒官勘校經本乃命孝㢘生顔傳經收拾疑文互
體受法師儒取説文字林蔡邕石經陸徳明釋文為定
例凡一百六十部非經典文義所在皆不集錄 大厯
十年司業張參纂成五經文字以類相從開成中翰林
[044-14b]
待詔唐玄度加九經字様補所不載晉開運末祭酒田
敏合二者為一編以考正俗體訛謬 後周廣順三年
六月田敏進印板九經書五經文字様各二部一百三
十冊 宋朝重和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言者謂張參
唐玄度所撰五經文字九經字様辨證書名頗有依據
然其法本取蔡邕石經許氏説文宜重加脩定分次部
類為新定五經字様從之 春秋正義字則變古為篆
[044-15a]
改篆為隷書則縑以代簡紙以代縑轉寫失真因循莫
改執文求義理必不通


宋朝石經


書目石經七十五卷楊南仲書周易十書十三詩二十
春秋十二禮記二十皆具真篆二體 石室十三經孟
蜀所鐫故周易後書廣政十四年嵗次辛亥五月
二十日唯三傳至皇祐初方畢故公羊傳後書大
宋皇祐元年嵗次己丑九月辛卯朔十五日乙巳
工畢 周易孫逢吉書尚書周徳正書毛詩張紹文書
[044-15b]
周禮孫朋吉書儀禮張紹文書禮記張紹文書春秋經
傳公穀不題書人論語爾雅張徳釗書孝經孟子不題
書人


乾徳求書


國初三館書才萬三千餘卷乾徳四年五月乙亥收偽
蜀圖書付史館凡一萬三千卷閏八月詔求遺書涉弼
等應詔獻書總千二百二十八卷分寘書府開寶九年
[044-16a]
得江南圖書二萬餘卷興國二年十月訪先賢墨跡圖
書九年正月壬戌命三館比校開元四部書目訪其闕
逸及三百卷者甄錄至道元年六月十日命裴愈求圖
籍咸平四年十月甲子二十七日詔曰國家設廣内石渠之
宇訪羽陵汲冡之書廣獻書之路每卷給千錢三百卷
以上量才錄用祥符中獻書者十九人賜出身景祐三年五月遣使求
館閣逸書嘉祐五年八月壬申詔祕府書視開元錄多
遺軼開賞科以廣獻書之路 紹興二年二月甲子詔
平江守臣訪求圖籍四月詔分經史子集四庫分官日
[044-16b]
校三年四月二十一日劉岑請詔求四方求遺書從之
十三年十月九日一云九月二十九日又詔廣行訪募法漢氏之
前規精校遺亡按開元之舊目十四年五月二十八日
戊寅遵熈寧七年之制復置補寫所中興書目有嘉祐捜訪闕書目紹興求書
 闕記漢陳農奉求書之詔唐苗發分出使之權十六年七月乙酉陳泰初進
神哲御集百有十八冊上諭大臣令立定賞格重則進
官輕則賜帛壬辰提舉祕書省秦熺立定獻書賞格詔
[044-17a]
鏤板行下


開寶校釋文


周顯徳中二年二月詔刻序錄易書周禮儀禮四經釋文皆
田敏尹拙聶崇義校勘自是相繼校勘禮記三傳毛詩
音並拙等校勘建隆三年判監崔頌等上新校禮記釋
文開寶五年判監陳鄂與姜融等四人校孝經論語爾
雅釋文上之二月李昉知制誥李穆扈蒙校定尚書釋
徳明釋文用古文尚書命判監周惟簡與陳鄂重修定詔並刻板頒行 咸平二年十
月十六日直講孫奭請摹印古文尚書音義與新定釋
[044-17b]
文並行從之是書周顯徳六年田敏等校勘郭忠恕覆
定古文並書刻板 景徳二年二月甲辰命孫奭杜鎬
校定莊子釋文 爾雅音義二卷釋智騫所撰呉鉉駁
其舛誤天聖四年五月戊戌國子監請摹印徳明音義
二卷頒行先是景徳二年四月丁酉呉鉉言國學板本
爾雅釋文多誤命杜鎬孫奭詳定


端拱校五經正義


[044-18a]
端拱元年三月司業孔維等奉敇校勘孔頴達五經正
義百八十卷詔國子監鏤板行之易則維等四人校勘
李説等六人詳勘又再校十月板成以獻書亦如之二
年十月以獻春秋則維等二人校王炳等三人詳校邵
世隆再校淳化元年十月板成詩則李覺等五人再校
畢道昇等五人詳勘孔維等五人校勘淳化三年壬辰
四月以獻禮記則胡迪等五人校勘紀自成等七人再
校李至等詳定淳化五年五月以獻淳化三年以前印板召前資官或進
士寫之是年判監李至言義疏釋文尚有訛舛宜更加刋
[044-18b]
定杜鎬孫奭崔頤正苦學强記請命之覆校至道二年
至請命禮部侍郎李沆校理杜鎬呉淑直講崔偓佺孫
奭崔頤正校定咸平元年正月丁丑劉可名上言諸經
板本多誤上令頤正詳校可名奏詩書正義差誤事二
月庚戌奭等改正九十四字沆預政二年命祭酒邢昺
代領其事舒雅李維李慕清王渙劉士元預焉五經正
義始畢國子監刻諸經正義板以趙安仁有蒼雅之學奏留書之踰年而畢
[044-19a]


淳化校三史 嘉祐校七史


淳化五年七月詔選官分校史記前後漢書杜鎬舒雅
呉淑潘慎修校史記朱昂再校陳充阮思道尹少連趙
况趙安仁孫何校前後漢書咸平中以校勘未精命陳
堯佐等覆校史記景徳元年正月丙午任隨等上覆校
史記刋誤文字五卷賜帛丁未命刁衎晁逈丁遜覆校
前後漢書二年七月壬戌衎等上覆校前漢書板本刋
正三千餘字錄為六卷上之賜器帛今所行止淳化中定本 咸
平三年十月校三國志晉唐書五年畢唐書將别修不刻板 乾
[044-19b]
興元年十一月戊寅校定後漢志三十卷頒行 天聖
二年六月辛酉校南北史隋書四年十二月畢 景祐元年四
月丙辰命宋祁等覆校南北史九月癸卯詔選官校正
史記前後漢書三國志晉書二年九月壬辰詔翰林學
士張觀刋定前漢書下胄監朌行祕書丞余靖請刋正
前漢書因詔靖盡取祕閣古本對校踰年乃上漢書刋
誤三十卷至是改舊摹板 嘉祐六年八月校梁陳等
[044-20a]
書鏤板七年冬始集八年七月陳書始校定 熈寧二
年八月六日庚子進新校漢書崇文目三史刋誤四十五巻 咸平
元年七月甲申賜諸王及輔臣新印三史嘉祐六年
八月庚申詔三館秘閣校理宋齊梁陳後魏周北齊
七史書有不全者訪求之


咸平校定七經疏義


咸平三年三月癸巳命國子祭酒邢昺等校定周禮儀
禮公羊穀梁傳正義又重定孝經論語爾雅正義四年
九月丁亥一作丁丑翰林侍講學士邢昺等及直講崔偓佺
[044-20b]
表上重校定周禮儀禮公穀傳孝經論語爾雅七經疏
義凡一百六十五卷賜宴國子監昺加一階餘遷秩一本
云一百六十三卷十月九日命摹印頒行於是九經疏義具矣
詳見論語類


咸平校三館書籍


五年十二月甲申令流内銓於常選擇知書者以名聞
初詔寫三館書籍一本置龍圖閣一本藏後苑皆以館
[044-21a]
閣官分校上閲之見其尚有舛誤而未讎對者猶二萬
卷故擇官詳校命吏部侍郎陳恕知制誥楊億試十五
人得館陶尉劉均等七人於崇文院校勘詳見書目先是咸
平二年閏三月甲午令三館寫四部書一本來上


景徳羣書漆板 刋正四經


咸平元年正月丁丑劉可名上言諸經板本多誤上令
擇官詳校景徳二年五月一日戊申朔幸國子監歴覽書
庫觀羣書漆板問祭酒邢昺曰板數幾何昺曰國初印
板止及四千今僅至十萬經史義疏悉備帝曰非四方
[044-21b]
無事何以臻此因益書庫十步以廣所藏又詔褒之九
月辛亥命侍講學士邢昺與兩制詳定尚書論語孝經
爾雅文字先是國子監言羣經摹印嵗深字體誤缺請
重刻板因命崇文檢詳杜鎬諸王侍講孫奭詳校至是
畢又詔昺與兩制詳定而刋正之祥符七年九月又并
易詩重刻板本仍命陳彭年馮元校定自後九經及釋
文有訛缺者皆重校刻板天禧元年九月癸亥詔國子
[044-22a]
監羣書更不増價五年五月辛丑令國子監重刻經書
印板以嵗久刓損也天聖八年九月十二日重刋詩書釋文 嘉祐七年
十二月詔以七史板本四百六十四卷送國子監鏤板
頒行唯開寶所脩五代史未布以俟筆削 紹興九年
九月七日詔下諸郡索國子監元頒善本校對鏤板十
五年閏十一月博士王之望請羣經義疏未有板者令
臨安府雕造二十一年五月詔令國子監訪尋五經三
館舊監本刻板上曰其他闕書亦令次第鏤板雖重有
所費亦不惜也繇是經籍復全 五代始用木板
[044-22b]
摹六經蜀母昭裔亦請刻板印九經蜀主從之太宗朝又摹印司馬
班范諸史與六經皆傳於是世之寫本悉不用然
墨板訛駁初不是正而學者無他本刋驗司馬范
諸史尤多脱亂其後不復有古本可證 國史志唐末
益州始有墨板多術數字學小書後唐詔儒臣田敏校
九經鏤本于國子監國初廣諸義疏音釋令孔維邢昺
讎定頒布後又作三體石經訂正文字於是經書大備
[044-23a]


景徳校諸子


咸平六年四月命杜鎬等校道徳經六月畢 景徳二
年二月甲辰校定莊子并以釋文三卷鏤板後又命李宗
諤等讎校莊子序 祥符四年三月校列子五年四月
上新印列子十月校孟子孫奭等言孟子有張鎰丁公
著二家撰錄今采衆家之長為音義二卷是年四月以進七年
正月上新印孟子及音義唐志張鎰孟子音義三巻


景徳校新寫御書


見書目
[044-23b]


祥符校館閣羣書


八年十二月甲辰命樞宻使王欽若提㸃抄寫三館祕
閣書籍翰林學士陳彭年副之初館閣以其夏四月壬
申火多闕書故命抄寫十月丙午命吏部取選人先試
判擇可者送學士院試詩賦論命入館校勘三年改官
京官校勘三年授校理後校勘四年授校理自晁宗慤
始彭年請以直館校理等為校勘官又命學士晁逈等
[044-24a]
選宋綬等覆校凡校勘官校畢送覆校覆校畢送主判
館閣官詳校復命兩制充覆㸃檢皆有程課以考勤怠
景祐見書目 實錄八年十月丙午以丁珙為館閣校勘令
流内銓選有文學者赴館閣校勘羣書


康定羣經音辨


書目七卷國史志同或云十巻天章閣侍講賈昌朝撰進凡五門
一辨字同音異二辨字音清濁三辨彼此異音四辨字
音疑混五辨字訓得失康定二年詔刋行 晁氏志賈
昌朝羣經音辨七卷先是大臣稽古不過秦漢引經議
[044-24b]
政蓋自昌朝始此書以古今多通借音詁乃辨正之凡
五門 寶元二年十一月三日令崇文苑雕印頒行
唐顔師古撰匡繆正俗八卷


至和石經


元年八月十六日己酉命皇姪右屯衛大將軍克繼書
國子監石經以上所寫石經論語求書石國子監帝欲
旌勸宗室特從其請二年九月十五日功畢上之賜銀
[044-25a]


嘉祐石經


仁宗命國子監取易詩書周禮禮記春秋孝經為篆隷
二體刻石兩楹 至和二年三月五日判國子監王洙
言國子監刋立石經至今一十五年止孝經刋畢尚書
論語見書鐫未就乞促近限畢工餘經權罷從之 嘉
祐三年五月十五日王洙薦大理丞楊南仲石經有勞
賜出身六年二月一日乙卯朔國子監言草澤章友直篆
石經畢詔補試將作監主簿友直不願仕賜以銀絹六月庚申
[044-25b]
五月以同篆石經殿中丞張次立與堂除


熙寧是正文字


二年八月庚子參政趙抃進新校漢書及陳繹所著是
正文字七卷賜繹銀帛 元豐五年王安石表上字説
二十四卷紹聖二年十一月八日龔原請雕印 政和
七年二月十一日唐耜上字説集解三十部一百二十
卷 大觀中張有校正俗書與古字戾者集三千餘字
[044-26a]
名之曰復古編二卷楊時為後序形聲近似而用或不
同辨析皆有稽據 汪藻古今雅俗字四十四篇


紹興御書石經 淳熙石經閣


十三年二月内出御書左氏春秋及史記列傳宣示館
職少監秦熺以下作詩以進六月内出御書周易九月
四日上諭輔臣曰學寫字不如便寫經書不惟可以學
字又得經書不忘既而尚書委知臨安府張澄刋石頒
諸州學十四年正月出御書尚書十月出御書毛詩十
六年五月又出御書春秋左傳皆就本省宣示館職作
[044-26b]
詩以進上又書論語孟子皆刋石立于太學首善閣及
大成殿後三禮堂之廊廡 繫年錄十三年十一月丁
卯秦檜奏前日蒙付出御書尚書來日欲宣示從臣時
上寫六經論孟皆畢因請刋石國學仍朌墨本賜諸路
州學詔可 淳熙四年二月十九日詔知臨安府趙磻
老於太學建閣奉安石經寘碑石于閣下墨本于閣上
以光堯石經之閣為名朕當親寫參政茂良等言自昔
[044-27a]
帝王未有親書經傳至數千萬言者不惟宸章奎畫炤
耀萬世崇儒重道至矣上曰太上字畫天縱冠絶古今
五月二十四日磻老奏閣將就緒其石經易詩書春秋
左氏傳論語孟子外尚有御書禮記中庸大學學記儒
行經解五篇不在太學石經之數今摉訪舊本重
行摹勒以補禮經之闕從之六月十三日御書光
堯御書石經之閣牌賜國子監百官表請觀視從之 若稽
古高宗皇帝實天生徳既以聰明聖武戡㴉多難
垂中興億年之基洎保大定功投戈息馬於世紛萬殊
[044-27b]
泊乎無一嗜玩唯翰墨梱域天縱神與不舍食息書凡
幾帙帙凡幾字一一肆筆而成翥鳳翔鸞震蕩輝赫端
正嚴重肅如神明洪邁御書閣記


紹興校御府書籍


二年四月乙亥初命館職校御府書籍先是秘書少監
王昴言本省御府書籍四百九十二種今又有曾旼家
藏書二千六百七十八卷欲分定四庫分官日校二十
[044-28a]
一板從之㑹要四月十四日 百兩之篇 七分之術 夏五
闕文 玉藻脱簡
 玉海卷四十三
[044-2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