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32 玉海-宋-王應麟 (master)


[122-1a]


卷一百二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玉海卷一百二十一
           宋 王應麟 撰
 官制
臺省


 漢書舊名禁中避元后諱改名省中師古曰省察也
 言入此中者皆當察視不可妄也 說文臺觀四
 方而髙者也
[122-1b]
歴代三省三省屬官


門下省 門下省後漢謂之侍中寺熹平六年改侍中寺晉志曰
給事黄門侍郎侍中俱管門下衆務或謂門下省 唐
龍朔二年改門下省為東臺咸亨初復舊武后光宅初
改為鸞臺開元元年改為黄門省至五年復舊 侍中
晉志曰侍中案黄帝時風后為侍中於周為常伯之任
應劭曰侍中周官也秦為侍中本丞相史也漢為加官秦漢無定員
武弁大冠亦曰恵文冠加金璫附蟬為文貂尾為飾漢谷永對曰昔
[122-2a]
龍筦納言而帝命惟允四輔既備成王靡有過事誠敕正左右齋栗之臣戴金貂之飾執常伯之職者皆使學
先王之道知君臣之義羣寮仰法也魏晉選用稍増華重後周初有御伯
中大夫二人掌出入侍從保定四年改為納言斯侍中
之職也唐初為納言武徳四年改為侍中龍朔二年改
為左相光宅元年改為納言開元元年又改黄門監五
年復為侍中天寳元年改為左相至徳初復為侍中按
令文掌侍從獻替贊相禮儀審覆奏抄駮正違失監起
居注總判省事晉任愷魏舒山濤嵇紹王坦之唐劉洎王珪魏徵元忠馬燧宋璟郝處俊髙儉魏
知古門下侍郎秦有黄門侍郎漢因之凡禁門黄闥故號
[122-2b]
黄門其官給事於黄門之内故曰黄門侍郎魏晉以來
並為侍衛之官唐龍朔二年改黄門侍郎為東臺侍郎
光宅初改鸞臺侍郎神龍初復舊天寳元年改為門下
侍郎員二人掌侍從駮正違失通判省事黄門侍郎魏杜恕任嘏晉
稽紹張華 給事中加官也秦置漢因之所加或大夫博士
議郎掌顧問應對東京省魏復置晉無常員任熈袁凖隋初
無至開皇六年始置吏部給事郎煬帝乃移吏部給事
[122-3a]
郎為門下之職員四人以省讀奏案唐武徳三年改為
給事中龍朔二年改為東臺舍人咸亨元年復舊前代
雖有給事中之名非今任也今之給事中盖因其名用
隋之職 散騎常侍秦置漢因之並加官魏文帝用孟
達為之魏蒋濟衛臻髙堂隆何晏晉鄭黙阮孚華嶠傅玄王珣譙周 諌議大夫秦
置掌議論無常員二漢並屬光禄勲後周地官府有保
氏規諌天子盖此其任也隋亦曰諌議大夫置七人屬
門下省煬帝廢之唐武徳五年復置屬門下省凡四人
掌侍從規諷 起居郎舍人周官有左右史記其言事
[122-3b]
盖今起居之本漢武帝有禁中起居注後漢馬皇后撰
明帝起居注則漢起居似在禁中為女史之任自魏至
晉起居注則著作掌之北齊有起居省後周有内史掌
書王言及動作之事以為國志隋以納言統之至煬帝
以為古有内史今著作如外史矣宜置起居官以掌其
内乃於内史置起居舍人二員唐貞觀二年省於門下
省置起居郎二人顯慶中復置遂與起居郎分掌左右
[122-4a]
龍朔三年改為左右史神龍初復舊每皇帝御殿則對
立於殿有命則臨軒俯聽退而書之以為起居注史館
得之以撰述焉
中書省中書之官舊矣謂之中書省自魏晉始焉梁陳
時凡國之政事並由中書省後魏謂之西臺隋初改為
内史省唐武徳三年復中書省龍朔二年改為西臺光
宅元年改為鳯閣神龍初復舊開元元年改為紫微省
五年復舊 中書令舜攝位命龍作納言出入帝命周
官内史掌王之八柄爵禄廢置生殺與奪執國法及國
[122-4b]
令之貳以考政事盖今中書之任其所置中書之名因
漢武游宴後庭始宦者典事尚書謂之中書謁者置令
僕射元帝時恭顯秉勢用事蕭望之以為中書政本宜
以賢明充選更置士人自武帝改用宦者掌出入奏事
非舊制也成帝建始四年改中謁者令更以士人為之
皆屬少府魏文帝黄初初改為中書令又置監魏黄初初改祕
書為中書以劉放為監孫資為令掌機宻及明帝時中書監令號為専任其
[122-5a]
權重矣晉因之張華為監裴楷為令和嶠為令荀朂為監王獻之洽温嶠為令王沈張華華表
顧榮庾亮王濛劉琰王濟為郎自魏晉以來中書監令掌贊詔命記㑹
時事典作文書以其地在樞近多承寵任是以人固其
位謂之鳯皇池焉唐武徳初為内史令三年改為中書
令龍朔二年改為右相光宅二年又為内史神龍元年
復舊開元元年改為紫微令五年復為中書令天寳元
年復為右相按令文掌侍從獻替制敕冊命敷奏文表
監起居注總判省事 中書侍郎漢置中書領尚書事
有丞郎魏初中書既置監令又置通事郎掌詔章後改
[122-5b]
為中書侍郎晉王基羊祜李重范甯殷康王濛隋初為内史侍郎唐初
因之武徳三年改為中書侍郎龍朔以後隨省改號而
侍郎之名不易員二人掌侍從獻替制敕冊命敷奏文
表通判省事 中書舍人魏置中書通事舍人晉江左
謂之通事舍人晉劉超徐邈宋鮑照梁裴子野北齊魏收武冠絳服掌呈奏
案章後省之而以侍郎一人直西省晉孝武以來常居内殿武官主書於
中通呈以省官一人司詔誥位在西省因謂之西省郎即侍郎兼其職而掌其詔
[122-6a]
命齊永平初置中書通事舍人四員各住一省時謂之
四户權傾天下梁用人殊重専簡才能不限資地後除
通事直日中書舍人専掌詔誥自是詔誥之任舍人専
之隋内史舍人八員専掌詔誥唐初為内史舍人武徳
三年改為中書舍人置六員龍朔以後隨省改號而舍
人之名不易専掌詔誥侍從書勅宣㫖勞問分判省事
自永淳以來天下文章道盛臺閣髦彦無不以文章達
故中書舍人為文士之極任朝廷之盛選梁陳五人分掌二十一局

[122-6b]
尚書省昔堯試舜於大麓領録天下似其任也周之司
㑹又其職焉漢成帝罷中書宦者置尚書五人然其任
猶輕至後漢則為優重唐六典秦置尚書禁中有令丞掌通章奏而已事皆决丞相府
漢武宣後稍委任光武親總吏職天下事皆上尚書與人主參决乃下三府出納王命敷奏
萬機盖政令之所由宣選舉之所由定罪賞之所由正
斯乃文昌之府衆務淵藪故李固云陛下之有尚書猶
天之有北斗斗為天喉舌尚書亦為陛下喉舌斗斟酌
[122-7a]
元氣運平四時尚書出納王命賦政四海令及左丞總
領綱紀無所不統僕射及右丞分領錢榖二漢皆屬少
詳見少府屬官自魏晉重中書之官尚書之職日以疎逺至
梁陳舉國機要悉在中書獻納之任又歸門下尚書但
聴命受事而已後周無隋唐皆有制畧同凡尚書省事
無不總龍朔二年改為尚書省為中臺光宅初改為文
昌臺垂拱元年又改為都臺長安三年又改為中臺神
龍初復為尚書省都堂居中左右分司都堂之東有吏
部户部禮部三行毎行四司左司統之都堂之西有兵
[122-7b]
部刑部工部三行每行四司右司統之凡二十四司分
曹共理而天下之事盡矣 尚書令商制有冡宰為天
官六卿總屬焉秦置尚書漢因之後漢衆務悉歸尚書
三公但受成而已尚書令主總領綱紀事無不統與司
隷中丞朝㑹専席而坐號曰三獨坐魏晉以下任總機
衡事無大小咸歸令僕令晉樂廣王戎裴秀荀朂王彪之衛瓘卞壼刁協謝石王述蜀
 蔣琬費褘左丞漢黄香楊喬晉卻詵孔坦梁徐勉賀琛右丞漢楊喬晉傅咸隋亦總領衆務
[122-8a]
唐武徳初太宗為秦王時嘗為之其後人臣莫敢當故
自龍朔二年二月七日制廢尚書令舊尚書令有大㕔當省之中今謂之都堂
僕射秦官漢因之成帝初置尚書五人以一人為僕射
後漢尚書僕射一人書尚書事經魏至晉省置無常隋
開皇三年詔左右僕射從二品左掌判吏部兵部禮部
三尚書右掌判都官度支工部三尚書唐左右僕射因
前代本副尚書令自令廢二僕射則為宰相武后改二
僕射為文昌左右相神龍初復舊開元元年改為左右
丞相天寳元年復 唐六典後漢以令僕射六曹尚書
[122-8b]
為八座魏氏省為五曹則僕射有二若僕射省一則尚
書有六今以二丞相六尚書為八座後漢尚書稱臺魏晉已來為省唐 
貞觀十年治書侍御史劉洎言尚書萬機本八座比於文昌二丞方於管轄爰至曹郎上應列宿中書令張 
説擇丞轄以王丘左齊澣右唐左僕射裴寂房玄齡于志寧右僕射裴寂蕭瑀杜如晦李
靖温彦博髙士亷張行成左丞戴胄王丘韋弘景仁約席豫顔真卿崔從右丞魏徴宇文節齊澣韋
温思謙杜正倫劉洎庾承宣
西漢中書之權重東漢尚書之權重至魏中書重尚書
[122-9a]
漸輕 政歸尚書漢事也歸中書魏事也元魏時歸門
下世謂侍中黄門為小宰相後世相承並號三省 隋
大業三年四月壬辰以中書省與尚書門下内史祕書
為五省増謁者司隷臺與御史為三臺分太府寺置少
府監與長秋國子将作都水為五監 唐代宗以前中
書在上憲宗以後門下在上 楊收曰漢制總羣官而
聴曰省分務而専治曰寺


漢御史臺 二臺 三臺 蘭臺 令史五曹


[122-9b]
隋監察御史


古者有御史之名見於周官中士下士為之特小國傳
命令者掌贊書授法令至戰國其職益親故獻書多云獻書於
大王御史澠池之㑹秦趙各命御史書事淳于髠曰御史
在前執法在後皆記事之職至秦人主自親事以操制臣下
侍御僕從其勢益重而御史大夫遂與丞相分權矣通典
云秦漢為糾察之任
表御史有兩丞一曰中丞在殿中蘭臺掌圗籍祕書外
[122-10a]
督部刺史内領侍御史十五人受公卿奏事舉劾按章
元夀二年更名御史長史 續志中丞一人御史大夫
之丞也舊别監御史在殿中察舉非法及大夫轉為司
空因别留中為御史臺率後又屬少府注蔡質漢儀中
丞故二千石為之或選侍御史髙第執憲中司朝㑹獨
坐内掌蘭臺督諸州刺史糾察百僚出為二千石 髙
紀十一年二月詔御史中執法下郡守注晉灼曰中丞
也 陳咸傳為中丞總領州郡奏事課第諸刺史内執
法殿中 薛宣傳數舉奏部刺史郡國二千石執憲轂
[122-10b]
下不吐剛茹柔 趙后傳詔記盛緑綈方底封御史中
丞印 于定國傳中丞從事 周禮注小宰若今御史
中丞 漢舊儀中丞督司隷 後傳宣秉建武元年拜
中丞特詔與司隷校尉尚書令三司各専席而坐號三
獨坐 趙禮馮緄周紆樊凖馬嚴為中丞周紆傳中丞典司京輦
韋昭曰居殿中故曰中丞
志治書侍御史二人六百石表御史治書者有印綬選明法律者
[122-11a]
為之凡天下讞疑事掌以法律當其是非注蔡質漢儀
曰選御史髙第補之胡廣曰宣帝齋居决事令侍御史
二人治書御史起此冠法冠秩百石與符節郎共平廷
尉奏事銅印青綬 嚴延年傳注天子欲有拜召持書一作治書
御史發符下太尉 來歴傳有持書侍御史龔調 通
典中丞舊持書侍御史也云云魏置治書執法梁天監
初始重其選車前依尚書二丞給三騶執盛印青囊唐
永徽初改為中丞隋改中丞為治書侍御史
志侍御史十五人六百石掌察舉非法受公卿羣吏奏
[122-11b]
事有違失舉劾之凡郊廟祠及大朝㑹封拜則一人監
威儀有違失劾奏 和帝紀注十三州志侍御史周官
即柱下史秩六百石掌記注言行糾諸不法員十五人
出有所案則稱使者 張蒼傳秦時為柱下御史 漢
官儀冠以鐵為柱漢儀注衣絳給事殿中宿廬在石渠
門外 列傳嚴延年劾霍光 張湯兒寛杜林杜詩張
綱朱穆王景王渙王允桓典陳翔何敞楊秉 晉志侍
[122-12a]
御史漢所掌有五曹曰令曹掌律令印曹掌刻印供曹
掌齋祀尉馬曹掌廄馬乘曹掌䕶駕豹尾之内便為禁
省 通典周柱下史秦改為侍御史冠法冠一名柱後
恵文後漢皆公府掾屬髙第為之蔡質漢儀云初稱守滿嵗拜真出治劇為
刺史二千石平選補令見中丞執板揖寒明以謁者守 魏置八人所掌凡八部有
持曹課第曹餘則史闕云晉置九人所掌十三曹吏課
第直事印中都督外都督媒符節水中壘營軍法筭東晉
初省課第曹置庫曹分為外右内左庫曹宋置十八人
表侍御史有繡衣直指出討姦猾治大獄武帝所制不
[122-12b]
常置 天漢二年遣直指使者衣繡衣持斧元始四年譙玄為繡衣使者持節趙充國傳遣繡衣來責 
 将軍伏湛王莽時為繡衣執法 通典直指而行無私也衣以繡者
尊寵之也江充拜直指繡衣使督三輔盜賊禁察踰侈
又王賀武帝時為繡衣御史暴勝之亦為之後漢譙玄
為繡衣御史持節分行天下觀覽風俗沈約云繡衣御
史光武省順帝復置魏罷之
表御史員三十人無印綬監御史秦官掌監郡漢省
[122-13a]
唐六典恵帝三年相國奏御史監三輔不法事凡九條
時未置三輔盖追書之 蕭望之傳御史有令不得擅便 監軍
御史胡建傳 督軍御史見後 符璽御史成堯傳表尚符璽
者有印綬 永初二年遣侍御史龎雄督諸郡兵明年遣中
丞王宗持節發兵順帝以中丞馮緄持節督揚州軍事
志蘭臺令史六百石掌奏及印工文書漢官儀六人秩百石掌書劾奏
 班固班超傅毅李尤孔僖 漢儀注御史大夫史員四十五人皆
六百石其十五人給事殿中餘三十人留寺治百事皆
冠法冠 御史大夫掾嚴延年兒寛主簿孫寳御史屬公孫益夀
[122-13b]
谷永匡衡傳御史百石屬諸葛豐孫寳薛廣徳蕭望之少史蕭望之使少史冠法冠通典所
居之署漢謂之御史府亦謂御史大夫寺後漢謂之御
史臺亦謂之蘭臺寺趙岐生於御史臺字臺卿漢官儀
廷尉按責上御史臺謝靈運晉書曰漢尚書為中臺御
史為憲臺謁者為外臺是曰三臺蔡邕以侍御史轉持
書御史遷尚書三日之間周遷三臺安帝親政陳忠言注成翊世新蒙 
表録顯列三臺注謂為侍御史尚書郎 六典注漢名御史府後漢曰憲
[122-14a]
臺魏晉宋齊曰蘭臺梁陳後魏北齊隋皆曰御史臺漢舊
儀御史大夫寺在司馬門内 崔篆御史箴簡上霜飛筆端風起
傅咸御史中丞箴煌煌天文宿星是環爰立執法其煇
有煥執憲之綱秉國之憲鷹揚虎視肅清遲慢謇謇匪
躬是曰王臣既直其道奚顧其身 北齊司馬子瑞云
秦興鐵柱漢制繡衣簪白筆以繩違馭驄馬而明目
隋志梁建御史臺置大夫 通典晉大元中始置檢校
御史吳混之為之掌行馬外事後魏太和末亦置十二人隋
開皇二年改為監察御史凡十二人盖取秦監郡御史以名官大業
[122-14b]
三年増十六員唐十員裏行五員裏行始自馬周以布
衣令於監察御史裏行遂有此名髙宗龍朔元年八月
王立本為之㑹要裏行之名始於龍朔六典舊志云始於馬周貞觀初漢張忠為大
夫以孫寳為主簿隋大業三年御史臺始置主簿二人
唐置一員貞觀中張弘濟為之遂為美職李延夀為主簿


漢御史乗屬乗曹見前


武紀元封元年春正月詔曰翌日親登崇嵩御史乗屬
[122-15a]
在廟傍吏卒聞呼萬嵗者三注如淳曰漢儀注御史亦
有屬晉灼曰天子出御史除一人為乘曹䕶車馬師古
曰如晉二説是御史屬公孫益夀諫祁連環兵擢為侍御史


晉散騎省 宋集書省


通典漢散騎有常侍侍郎與侍中黄門侍郎後漢省散
騎而中常侍改用宦者魏文帝黄初初一云延康中晉散騎
合於中常侍謂之散騎常侍後用士人始以孟達補之
久次者為祭酒散騎常侍掌規諌不典事應璩蔣濟何晏衛臻徐宣
又有員外晉泰始中十年令員外散騎常侍二人與散騎
[122-15b]
常侍通員直因曰通直散騎常侍亦武冠右貂金蟬絳
服佩水蒼玉雖隷門下而别為一省潘岳兼虎賁中郎将寓直散騎省
自魏至晉共平尚書奏事東晉乃罷之而以中書職入
散騎省故散騎亦掌表詔焉卻詵阮孚鄭黙傅玄華嶠皆為散騎常侍吳隱之為
員外常侍領大著作宋置四人屬集書省齊散騎侍郎通直散騎
侍郎員外散騎侍郎侍郎魏鍾繇應璩劉劭荀顗晉王悦洽徐邈並為集書
省職而散騎常侍為東省官梁謂之散騎省天監六年
[122-16a]
詔又革之賀琛為常侍後魏北齊皆為集書省掌諷議左右
從容獻納領諸散騎常侍侍郎及諫議大夫給事中等
官兼以出納王命位在中書之右唐貞觀二年制散騎
常侍為散官從三品後悉省十七年復置為職事官始
以劉洎為之七月四日其後定制置四員屬門下掌侍從規
諌顯慶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遷二員隷中書遂分為左右龍
朔二年改侍極咸亨元年復舊李百藥褚亮于志寧孔頴達徐堅褚無
量魏知古馬懐素崔沔崔元亮歸崇敬柳冲元行冲王丘栁公權賈隠林員外散騎侍
虞世南張後裔廣徳二年五月升常侍正五品大和五年左常侍崔元亮
[122-16b]
與諸官十四人伏奏
晉泰始二年二月庚午詔保氏持以諌争為職今侍中
常侍實處此位擇能正色弼違者兼之九月乙未散騎
常侍皇甫陶傅玄領諌官上書諌


晉都水臺


唐六典注晉置都水臺都水使者一人掌舟檝之事官
品第四又有左右前後中五水衡戴熊陳謹以都水使者領水衡都尉
[122-17a]
孝武省都水臺置水衡令齊復置都水臺使者一人梁
天監七年改大舟卿為冬卿班第九隋開皇三年省都
水入司農十三年復置仁夀改為監煬帝復為使者


宋華林學省


宋書孝武使祖冲之直華林學省


梁夀光省


梁書任孝恭入西省撰史直夀光省為司文侍郎 岑
之敬為夀光學士司義郎 周興嗣直華林省進直文
徳夀光省直西省 沈峻孔子祛補西省學士 皇侃
[122-17b]
召入夀光殿説禮記義 袁峻直文徳學士省 賀革
於永福省為三王講禮 江子一直華林省 簡文開
文徳省置學士庾信等充其選
陳永定三年閏四月甲午詔依前代置西省學士兼取
伎術士


隋五省又見上


志開皇元年依前代漢魏之舊置三師三公及尚書門下
[122-18a]
内史祕書内侍五省御史都水二臺及十一寺十二府
又十一等勲官七等散官 通典大業三年始行新令有三臺五省
五監十二衛十六府 宋齊有三臺五省之號五省謂尚
書中書門下祕書集書省 梁以尚書中書門下祕書集書為
五省


唐尚書省詳見三省中臺文昌臺都省 六部


百官志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長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共
議國政此宰相之職也其後太宗嘗為尚書令武徳元年六月
甲戌太宗為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職由是僕射為尚書省長官
[122-18b]
與侍中中書令號為宰相 尚書令一人掌典領百官
晉摯虞有尚書令箴其屬有六尚書吏户禮兵刑工吏兵為前行
刑户為中行工禮為後行行總四司以本行為頭司餘
為子司上之逮下其制六一曰制二曰勅三曰冊天子
用之四曰令皇太子用之五曰教親王公用之六曰符
省下於州州下於縣縣下於鄉下達之上其制有六表
狀牋啟辭牒諸司相質其制三闗刺移凡符移闗牒必
[122-19a]
遣於都省乃下天下大事不决者皆上尚書省凡制勅
計奏之數省符宣告之節以嵗終為斷龍朔二年二月四日
改尚書省曰中臺廢尚書令六典尚書令太宗嘗親其職自是闕不復置其用政
 皆委中書八座之官但受其成事而已㑹要龍朔二年二月十日廢尚書令廣徳元年七月十一日徳宗為
雍王以為大勲特拜至建中二年十二月三日乙丑除郭子儀懇辭而罷尚書曰大常伯侍
郎曰少常伯咸亨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改尚書省光宅元年九月五日改尚
書省曰文昌臺俄曰文昌都省垂拱元年二月二日曰都臺
長安二年曰中臺㑹要三年閏四月十九日改神龍元年二月四日復承天門街之東西 
第四横街之北從西第一尚書省門額本睿宗書開元初進入内後右庶子魏華所頓省内當中有都堂本尚
[122-19b]
書令㕔事堂之東吏部户部禮部三行毎行四司左司統之都堂之西兵部刑部工部三行右司統之二十四
司左右丞相統領其事舊説吏部為省眼禮部為南宮瑞錦窠舍人考功度支為振行比部得廊下食以飯從
者號比盤二十四曹呼左右司為都公左右僕射各一人掌統理六官為
令之貳令缺則總省事武徳元年六月甲戌初以裴寂為右僕射知政事貞觀三年二
月戊寅房左杜右龍朔二年二月四日改左右僕射為左右匡政光
宅元年九月四日曰文昌左右相開元元年十二月一日曰左右
丞相天寳元年二月二十日詳見前三省左右丞各一人掌辨
[122-20a]
六官之儀紐有條之綱柅方動之輪吏部户部禮部左丞總焉兵刑
工右丞總焉太宗命戴胄魏徴杜正倫劉洎繼領是職分居左右官條事理郎中各一
人員外郎各一人貞觀元年復置左右司郎中龍朔元
㑹要二年二月四日改左右丞曰肅機郎中曰承務咸亨元年
左司武元衡白敏中奚陟栁渙蔣将明右司韋思謙吕元膺崔從都事各六人主事
各六人 吏部尚書一人侍郎二人郎中二人員外郎
二人下同掌文選勲封考課之政以三銓之法官天下之
材以身言書判徳行材用勞効較其優劣而定其留放
為之注擬晉傅玄有吏部尚書箴唐劉貺天官舊事一卷 其屬有四一吏部
[122-20b]
二司封三司勲四考功武徳五年改選部為吏部貞觀二年復置龍朔元年改曰司列
光宅元年曰天官天寳十一載三月二十七日曰文部至徳二載十二月十五日復舊 吏部郎
中掌文官階品朝集禄賜員外郎二人一人判南曹為
尚書侍郎之貳凡文官九品有正有從四品以下有上
下為三十等文散階二十九從一品曰開府儀同開元儀同
四人姚崇宋璟王同皎毛仲正二品特進貞觀蕭瑀魏徴從光禄正三品金
紫從銀青正四品上正議大夫正四品下通議從四品
[122-21a]
上太中從四品下中大夫正五品上中散正五品下朝
議從五品上朝請從五品下朝散已上皆大夫正六品上朝
議郎正六品下承議從六品上奉議從六品下通直正
七品上朝請正七品下宣徳從七品上朝散從七品下
宣義正八品上給事下徴事從八品上承奉下承務正
九品上儒林下登仕從九品上文林下将仕自四品皆
當上於吏部不上者嵗輸資錢六典吏部郎中凡文武百僚之班序官同先爵
爵同先齒勲十二轉 司封郎中員外郎掌封命朝㑹賜予之級
凡爵九等云云舊號曰主爵龍朔二年改曰司封咸亨元
[122-21b]
年改主爵垂拱元年改司封主爵閻立本韓休韋季武司封楊凝栁公權 
司勲郎中員外郎掌官吏勲級凡十二轉為上柱國柱
國上䕶軍䕶軍上輕車都尉輕車都尉上騎都尉騎都
尉飛騎雲騎尉至一轉武騎尉凡以功授者覆實然後
奏擬戰功則計殺獲之數堅城苦戰功第一者三轉上
陣上獲五轉中獲四轉下獲三轉第二第三等遞降焉
定上陣中陣下陣上獲中獲下獲杜如晦張九齡獨孤郁杜牧 考
[122-22a]
功郎中員外郎掌文武百官功過善惡之考法四善二
十七最嚴挺之王仲舒韋處厚王師旦孫逖鄭澣李渤裴諝 户部掌天下土地
人民錢榖之政貢賦之差 民部尚書戴胄顯慶初杜正倫兼度支尚書四年盧承
 慶 侍郎李絳崔羣户部有二員判使案者謂之左户選委華重崔羣由此枋任其屬有四一
户部二度支三金部四倉部貞觀二十三年六月三日髙宗改民部曰户部光宅
元年改户部曰地官天寳十一載改金部曰司金倉部曰司儲 户部郎中武儒衡員外
郎掌户口土田賦役貢獻之事以永業口分園宅均其
土田以租庸調斂其物以九等定天下之户其後以諸
行節官判錢榖而户部度支官失其職矣 度支郎中
[122-22b]
員外郎掌天下租賦嵗計所出而支調之崔仁師第五琦蘇弁李元
紘張中方 金部郎中員外郎掌庫藏出納權衡度量之數
 司珍司金奚陟為員外郎杜佑為郎中 倉部郎中員外郎掌天下庫儲
出納以義倉常平榖價畢諴孟簡李景儉 禮部掌禮儀祭享
貢舉之政 尚書李綱陳達裴行儉侍郎李百藥韋貫之賀知章其屬有四一禮
部二祠部三膳部四主客武徳二年改儀曹郎曰禮部郎中司藩郎曰主客郎中龍
朔二年改禮部曰司禮祠部曰司禋膳部曰司膳光宅元年改禮部曰春官 禮部郎中員
[122-23a]
外郎掌禮樂學校圗書祥瑞景雲慶雲為大瑞其名物
六十四白狼赤兔為上瑞其名物三十八蒼烏赤鴈為
中瑞其名物三十有二嘉禾芝草木連理為下瑞其名
物十二大瑞則百官詣闕奉賀餘瑞嵗終員外郎以聞
柳宗元李珏崔澹劉禹錫 祠部郎中員外郎掌祠祀天文漏刻崔沔
 膳部郎中員外郎掌陵廟牲豆酒膳 李勉杜牧元稹韋安石杜審
 主客郎中員外郎掌二王後諸蕃朝見髙郢李安期郭元振
白居易 兵部掌武選地圖車馬甲械之政姚崇三為宰相常兼兵部
屯戍斥候士馬儲械無不諳記李絳 其屬四一兵部二職方三駕部四
[122-23b]
庫部龍朔二年改兵部曰司戎職方曰司城駕部曰司輿庫部曰司庫光宅元年改兵部曰夏官天寳十
一載曰武部駕部曰司駕 兵部郎中一人判帳及武官階 衛府
衆寡一人判簿及軍戎調遣之名數楊凝裴光庭姚崇杜正倫張嘉貞
員外郎一人掌貢舉雜請一人判南曹 職方郎中員
外郎掌地圖及四夷歸化之事州縣増廢與版籍偕上
凡藩客至鴻臚訊其國山川風土為圖奏之副上職方
殊俗入朝圖其容状衣服以聞李渤鮑防姚勉韓愈 駕部郎中
[122-24a]
員外郎掌輿輦車乘傳驛廐牧之籍凡三十里有驛舉
天下為千六百三十九驛畢諴崔元亮 庫部郎中員外郎
掌戎器鹵簿儀仗元日冬至陳設辨其名物而供焉武
庫器仗則兵部長官莅其修全 刑部掌律令刑法徒
隷按覈讞禁之政尚書劉祥道顔真卿崔隠甫侍郎韓愈張柬之劉瑑 其屬四
一刑部二都官三比部四司門龍朔二年改刑部曰司刑都官曰司僕比部曰
司計司門曰司闗光宅元年改刑部曰秋官天寳十一載改刑部曰司憲比部曰司計一刑部郎
中員外郎掌律法案覆凡刑書之法有四律令格式凡
鞫大獄以尚書侍郎與御史中丞大理卿為三司使杜景
[122-24b]
佺馮宿 都官郎中員外郎掌俘隷韓愈韋貫之鄭谷 比部郎
中員外郎掌賦斂韓愈馮宿杜牧武元衡 司門郎中員外郎掌
門闗劉廼白居易 工部掌山澤屯田工匠之事尚書楊師道李大亮
閻立徳立本其屬四一工部二屯田三虞部四水部武徳三年改起
部曰工部龍朔二年曰司平屯田曰司田虞部曰司虞水部曰司川光宅元年改工部曰冬官天寳十一載改
虞部曰司水 工部郎中員外郎掌城池土木工役蔣係杜甫
屯田郎中員外郎掌天下屯田及京師文武職田諸司
[122-25a]
公廨田以品給焉 虞部郎中員外郎掌京都衢巷苑
崔沔 水部郎中員外郎掌津濟堤堰姜行本張文瓘員半千張籍
舊志尚書都省領二十四司凡都省掌舉諸司之綱紀
與百寮之程式以正邦理以宣邦教凡尚書省官每日
一人直宿都司執直簿轉以為次凡内外百寮有事則
直官省之其務繁不在此例 通鑑貞觀二年正月十日
置六司侍郎副六尚書并置左右司郎中各一人㑹要侍郎
武徳七年二月省貞觀七年二月十日復置 㑹要故事除兵吏部外共用
都司印聖厯二年二月九日初備文昌室二十四司印
[122-25b]
郎官主之貞元二年正月宰相崔造請尚書省六職令
宰臣分判乃以齊映判兵部李勉判刑部劉滋判吏部
禮部崔造判户部工部唐書云崔造請以度支鹽鐵還尚書省 李庾西
都賦環以文昌二十四署六部提統按分星度 栁仲
郢著尚書二十四司箴


唐門下省 東臺 鸞臺 黄門省門下省屬


    官詳見三省
[122-26a]
志門下省侍中二人掌出納帝命相禮儀凡國家之務
與中書令參總而顓判省事時謂尚書省為南省門下中書省為北省亦謂門下
省為左省中書為右省或通謂之兩省下之通上其制六一曰奏鈔二曰
奏彈三曰露布四曰議五曰表六曰状自露布以上乃
審其餘覆奏書制可而授尚書省行幸則負寳以從版
奏中嚴外辦還宫則請降輅解嚴皇帝齋則請就齋室
奠盥洗酌受爵進酒皆左右其儀云云凡官爵廢置刑政
損益授之史官既書復涖其記注職事官六品以上進
擬則審其稱否而進退之晉志通典見上武徳元年改侍中曰
[122-26b]
納言三年三月庚午曰侍中龍朔二年二月四日改門下省曰東
臺侍中曰左相武后光宅元年曰納言垂拱元年改門
下省曰鸞臺開元元年十二月一日曰黄門省侍中曰監天
寳元年曰左相王珪魏徴宋璟魏元忠張行成為侍中劉文静陳叔達為納言 盧懐慎為 
黄門監 門下侍郎二人掌貳侍中之職龍朔二年改黄
門侍郎曰東臺侍郎武后垂拱元年曰鸞臺侍郎天寳
元年曰門下侍郎乾元元年曰黄門侍郎大厯二年十一
[122-27a]
月四日復舊温大雅王珪劉洎褚遂良杜正倫髙智周宋璟李乂徐堅盧懐慎韓休官品志侍郎功 
髙者在職一年詔功侍中祭酒與侍郎功髙者一人對掌禁令張説丁母憂起復授黄門侍郎累表固辭方許
是時風教頗紊多以起復為榮而説固節懇辭識者美之漢黄門侍郎屬少府見漢官 左散騎常
侍二人掌規諷過失侍從顧問隋廢貞觀元年復置十
七年為職事官顯慶二年分左右隷門下中書金蟬珥
貂左散騎與侍中為左貂右散騎與中書令右貂謂之
八貂龍朔二年曰侍極 左諌議大夫四人掌諌論得
失侍從贊相太宗因王珪言詔諫官隨中書門下三品官入閣王珪褚遂良 魏徴二百餘奏 
 之展底藴殷侑八十四通之論得失李景伯真諫官栁公權有爭臣風 宋璟陽城顔相時朱子奢 武
[122-27b]
后垂拱二年魚保宗上書請置匭以受四方之書乃鑄
銅匭四塗以方色列于朝堂青匭曰延恩在東告養人
勸農之事者投之丹匭曰招諫在南論政得失者投之
白匭曰申寃在西陳抑屈者投之黑匭曰通玄在北告
天文祕謀者投之以諫議大夫補缺拾遺一人充知匭
事御史中丞侍御史一人為理匭使其後通為一匭天
寳九載玄宗以匭聲近鬼改理匭使為獻納使至徳元
[122-28a]
年復舊寳應元年命中書門下擇正直清白官一人知
匭以給事中中書舍人為理匭使建中二年以御史中
丞為理匭使諫議大夫為知匭使投匭者使先驗副本
開成三年知匭使李中敏以為非所以廣聰明而慮幽
枉乃奏罷驗副封武徳元年置諫議大夫㑹要五年六月一日置四
龍朔二年二月四日曰正諫大夫神龍元年復貞元四年五月十五
分左右 㑹要同 通典見前一本云北齊集書省初置諌議大夫給事中四人
掌侍左右分判省事察弘文館繕寫讎校之課凡百官
奏鈔侍中既審則駮正違失詔勅有不便者塗竄而奏
[122-28b]
還謂之塗歸季終奏駮正之目凡大事覆奏小事主而
領之三司詳决失中則裁其輕重發驛遣使則與侍郎
審其事宜六品以下奏擬則校功状殿最行藝非人白
侍中而更焉 詳見前給事中之有聲者張行成崔仁師許孟容李藩吕元膺薛存誠崔植丁公
著李遜孔穎達戣穆質蕭傚左補闕拾遺各六人掌諷諫武后垂拱
元年置左右各二員左補闕張説吕向韓休許景先薛登崔沔柳渾權徳輿崔植裴隣
左拾遺張九齡李邕歸崇敬獨孤及沈既濟王仲舒元稹白居易狄兼謩 起居郎二人掌
[122-29a]
録天子起居法度天子御正殿則郎居左舍人居右有
命俯陛以聴退而書之季終以授史官貞觀初以給事
中諌議大夫兼知起居注或知起居事毎仗下議政事
起居郎一人執筆記録于前史官隨之其後置起居舍
人分侍左右秉筆隨宰相入殿若仗在紫宸内閣則夾
香案分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筆皆即坳處時號
螭頭髙宗臨朝不決事有所奏唯辭見而已許敬宗李
義府為相奏請多畏人知命起居郎舍人對仗承㫖仗
下與百官皆出不復聞機務矣長夀中二年正月戊申宰相姚
[122-29b]
璹建議仗下後宰相一人録軍國政要為時政記月送
史館然率推美讓善事非其實未幾亦罷而起居郎猶
因制敕稍稍筆削以廣國史之缺起居舍人本記言之
職唯編詔書不及他事開元初五年九月戊申復詔史官非供
奉者皆隨仗而入位於起居郎舍人之次及李林甫専
權又廢太和九年十二月詔入閣日起居郎舍人具紙筆
立螭頭下復貞觀故事貞觀三年置起居郎廢舍人龍
[122-30a]
朔二年曰左右史天授元年亦如之 詳見前元和十四年起居舍人裴
潾諌用方士疏曰貞觀以來左右起居有褚遂良杜正倫吕何韋述咸能竭忠規諫起居郎吳競劉貺鄭有 
融顧胤于休烈張文瓘以東臺侍郎知左史事李仁實劉允濟 典儀二人掌贊唱及
殿中版位之次隋謁者臺有典儀武徳五年復置隷門
下省 城門郎四人掌京城皇城宫殿諸門開闔之節
奉管鑰而出納之 符寳郎四人掌天子八寳及國之
符節有事則請於内既事奉而藏之大朝㑹則奉寳進
于御座行幸則奉以從大事出符則藏其左而班其右
以合中外之契小事則降符函封遣使合而行之武后
[122-30b]
延載元年五月十一日改曰籍寳郎開元元年十二月十日亦曰
籍寳郎 顏揚庭李安期延夀為符璽郎周地官掌節春官典瑞秦符璽令漢符節令隋開皇中韋 
雲起為符璽直長弘文館學士掌詳正圖籍教授生徒朝廷制
度沿革禮儀輕重皆參議焉 校書郎二人掌校理典
本名讎校開元七年置校書四人二十三年減二人奚陟 


唐中書省 西臺 紫微省詳見三省


志中書省令二人掌佐天子執大政而總判省事凡王
[122-31a]
言之制有七一曰冊書二曰制書三慰勞制書四發敕
五敕㫖六論事敕書七敕牒皆宣署審覆然後行焉大
祭祀則相禮親征纂嚴則戒敕百官臨軒則讀䇿凡制
誥文章獻納以授記事之官房玄齡郝處俊裴度温彦博岑文本馬周褚遂良髙
季輔張説九齡肅宗以後始以處大将郭子儀李晟韓弘武徳三年三月十日庚午改内書
省曰中書省令曰中書令甲戌封徳彛為令龍朔元年改曰西
臺令曰右相光宅元年曰内史開元元年十二月庚寅曰紫
微省令曰紫微令士寅姚崇兼紫微令天寳元年曰右相隋志通典云隋
 内史省志與㑹要云内書不同一本云因隋為内書省元年甲戌蕭瑀竇威為内史令一本云龍朔二年 
[122-31b]
改西臺光宅元年改鳯閣神龍初復舊開元元年改紫微省五年復舊與志不同當攷李庾西都賦西則月 
華重啟銀臺内向中書在焉詳見前 
侍郎二人掌貳令之職朝廷之大政參議焉于志寧岑文本顔師
古崔沔崔佑甫杜正倫薛元超李元紘來濟郝處俊張嘉貞韋抗張九齡㑹要開元元年十二月一日改紫 
微侍郎大厯二年十一月十四日升正三品五年九月六日紫微侍郎復為中書侍郎志注同詳見前 
舍人六人掌侍進奏參議表章凡詔㫖制勅璽書冊命
皆起草進畫既下則書行其禁有四漏洩稽緩違失忘
[122-32a]
誤以久次者一人為閤老又一人知制誥顓進畫給食
于政事堂其餘分署制敕以六員分押尚書六曹佐丞
相判案同署乃奏惟樞宻遷授不預姚崇為紫微令奏
大事舍人為商量状與本状皆下紫微令判二状之是
否然後奏開元初以他官掌詔敕冊命謂之兼知制誥
韓休以工部侍郎肅宗又以他官知舍人事自兵興政去臺閣
決遣顓出宰相自是舍人不復押六曹之奏㑹昌末四年
十一月宰相李徳裕建議臺閣常務州縣奏請復以舍人
平處可否詳見前
[122-32b]
 㑹要貞元初舍人缺唯庫部郎中張濛獨知制誥四
 年二月以吳通微顧少連吳通玄韋執誼知制誥與
 濛五人而六舍人皆缺十八年十月舍人權徳輿獨
 直禁掖上言左右掖垣承天子誥命奉行詳覆各有攸司舊制分曹十員以相防檢徳輿居西 
 掖八年獨長者數嵗長慶二年六月武儒衡以諫議知制誥大
 中六年六月選尚書郎為之先是知制誥用前行正郎 直中書
 郎張藴古岑文本魏元忠 舍人岑文本髙季輔馬周李嶠蘇頲張九齡許景先髙仲舒崔
[122-33a]


琳李乂賈至孫逖崔祐甫常衮楊炎白居易故事凡軍國大事舍人各執所見雜書其名謂之五花判


 事侍郎令省審之給事中黄門侍郎駮正之貞觀三年始申舊制知制誥韓愈韓臯王仲舒元


稹柳公權李百藥安期義仲三世制誥齊澣論駮誥詔皆凖古誼大政必咨之 


右散騎常侍二人 右諫議大夫四人㑹要貞元四年五月十五日諫
議分左右加置八員左右各四右隷中書省元和元年閏六月詔置四員罷左右 右補闕六
朱敬則姚南仲歸登熊執易盧景亮丁公著李渤王仲舒獨孤郁魏謩韋貫之崔羣鄭澣髙元裕
右拾遺六人陳子昂吴兢嚴挺之盧從愿韋處厚栁公權掌知門下省大和三年
三月舒元褒言遺補雖卑侍臣也中丞雖髙法吏也 起居舍人二人掌修記言
之史録制誥徳音如記事之制季終以授國史邢文偉崔融為
[122-33b]
 右史令狐徳棻吕向王仲丘韋述蔣乂魏謩庾敬休張次宗歸登權徳輿為舍人 通事舍人
十六人掌朝見引納殿庭通奏武徳四年廢謁者臺改
通事謁者曰舍人 隋有韋雲起崔端禮張昌齡來濟孫處約崔行功元行冲陸堅為之
 集賢殿書院學士直學士侍讀學士修撰官掌刋緝
圖籍詳見院類 校書四人崔郾范傳正丁公著 正字二人柳宗元
史館修撰四人掌修國史 李延夀兼直國史貞觀初鄧世隆與崔仁師慕容善行
 劉覬庾安禮敬播為修史學士修撰則蔣乂伸階栁冕沈既濟童處厚獨孤郁沈傳師令狐峘張薦韓愈李
[122-34a]
 翺裴休王彦威直館則柳芳吳兢沈傳師蔣係歸崇敬史館修撰兼集賢殿校理修國史儀注 


唐中書内省


通鑑貞觀元年閏三月壬申命五品以上更直一作更宿
書内省數延見問政事得失


唐祕書省 著作局 司文局 四部圖籍



圖書使


志祕書省監一人從三品夏侯端魏徴預政虞世南顏師古馬懐素賀知章陸堅康
子元崔沔張薦白居易蔣乂少監二人從四品上蕭徳言顔師古劉知幾康子元張薦
九齡陳京王紹宗蘇源明獨孤郁李嶠同平章事 丞一人從五品上令狐徳棻武徳初為
[122-34b]
丞時經籍亡散祕書湮缺請重募天下遺書置吏補録不數年圖典畧備魏徴亦為丞 魏劉劭薛夏晉嵇 
紹為丞監掌經籍圖書之事領著作局少監為貳
 六典注又通典周官太史掌六典外史掌四方志三皇
 五帝書漢圖籍所在有石渠石室延閣廣内貯之外
 府又御史中丞居殿中掌蘭臺圖籍及麒麟天禄二
 閣藏之内禁後漢圖籍在東觀桓帝延熹二年始置
 祕書監一人屬太常荀悦為之後省魏武帝建安中置祕書
[122-35a]
 令左右丞郎典尚書奏事文帝黄初中改為監分祕書立


中書王象為監撰皇覽初屬少府及王肅為監遂不復屬晉武併入中書恵永


 平元年别置祕書寺掌中外三閣圖書岑虞荀朂王沉華譚孫盛
 為監梁改為省與上書中書門下集書為五省任昉為監 後周春官府置
 外史下大夫隋與尚書門下内史殿中為五省後改
 監為令牛弘為監武徳初改為監四年改少令為少監七年省貞觀四年十二月
 復置以世南為之太極元年二月加一員以崔琳為之
龍朔二年二月四日改省曰蘭臺監曰太史少監曰侍郎丞
曰大夫祕書郎曰蘭臺郎咸亨復舊垂拱元年曰麟臺㑹要光宅
[122-35b]
元年九月五日太極元年曰祕書省㑹要神龍元年二月五日復 祕書郎
三人從六品上本四員開元二十八年減一掌四部圗籍以甲乙丙
丁為部皆有三本一曰正二曰副三曰貯凡課寫功程
皆分判權徳輿璧記曰岑虞褚迭為之厥後彬彬多文學之士魏晉之際祕書與中書或分或合故 
云職近日月宜居三臺之上丞郎之任與南宫相亞姚夀李藩康子元上官儀張籍漢馬融魏劉劭玉基 
晉鄭左思司馬彪徐廣張協 校書郎十人正九品上後漢始於東觀置校書郎
 中後魏袐書省始置校書郎隋増為四十人唐減焉孫季良崔羣栁仲郢李建韋貫之裴度元稹徐岱 
[122-36a]
 正字四人正九品下掌讎校典籍刋正文章北齊始置陳子
最蕭穎士裴耀卿魏元忠于休烈劉晏栁玭吳通玄 著作局武徳四年改著作曹曰局龍朔二年
曰司文局郎曰郎中佐郎曰司文郎 郎一人從五品上掌撰碑志祝祭
文與佐郎分判局事六典注漢以它官兼著作東觀魏太和中置著作郎隷中書省晉元
康二年改為祕書著作後别自名曰著作省而猶隷祕書著作郎謂之大著作陳夀張載孫楚李充謝沈荀 
朂以中書監干寳虞預徐廣以散騎常侍孫綽以給事中伏滔以㳺擊将軍孫盛以袐書監兼領著作王隠 
 待詔著作單衣介幘朝朔望於著作省宋何承天後魏崔浩梁周捨裴子野以他官領之又有撰史學 
 士分徐陵以吏部尚書姚察以祕書監領著作姚思亷鄧世隆蕭徳言孔至崔沔許敬宗李藩魏知古顧况
劉胤之鄭䖍佐郎二人從六品上魏置晉定員八人始到職撰名臣傳一人張華張載
[122-36b]
 郭璞束晳陳夀王彪孫綽敬播劉孝孫鄧世隆杜審言劉允濟王義方崔融郎餘令校書郎正
字二人任敬為著作局正字
顯慶中置詳正學士 崔行功傳見書目類蘇詵為祕書詳正學士  開元
中詔祕書官並號修書學士草定四部殷踐猷授祕書省學士陸徳 
明曹憲朱子奢為祕書學士 貞元二年七月監劉太真請擇儒者
校九經於祕省宰臣録其課長慶三年四月少監李隨
請鑄祕書閣圖書印 李庾西都賦祕書典籍品命校
[122-37a]
郎横閣三重闡正鉛黄 六典注初漢御史中丞掌蘭
臺祕書圖籍故歴代以祕書與御史為隣


唐祕書内省


㑹要貞觀二年於中書置祕書内省以修五代史 敬
播傳貞觀初擢進士第時顔師古孔頴達次隋史即修五代
詔詣祕書内省參纂 王珪傳隋開皇十三年詔入
祕書内省讐定羣書 令狐徳棻傳武徳中為起居舍
人遷祕書丞四年又建言近代無正史梁陳齊文籍猶
可據至周隋事多脱損今耳目尚及史有所馮一易世
[122-37b]
事皆汩暗無所掇拾陛下受禪于隋隋承周二祖功業
多在周今不論次則先烈無所傳焉髙祖詔蕭瑀等修
 隋李文博傳直祕書内省典校羣書
隋大業十一年正月増祕書省官百二十員以學士補


唐祕書外省與祕書省通


㑹要武徳元年十一月四日詔皇族子弟功臣子弟於
[122-38a]
祕書外省别立小學又儒學傳選舉志見學校選舉類  蓋文懿傳髙
祖於祕書省置學以教王公子文懿為國子助教既升
席公卿更相質問文懿譬曉宻微逺近宗仰  表天
寳十二載十二月戊子左相希烈為祕書省圗書使
馬懐素奏祕書少監盧俌崔沔為修圗書副使


唐司天臺 通玄院 靈臺 太史監


    渾天監 渾儀監 五官正 司厯見厯類
志司天臺監一人少監二人丞一人主簿二人主事一
人監掌察天文稽厯數凡日月星辰風雲氣色之異率
[122-38b]
其屬而占有通玄院以藝學召至京師者居之凡天文
圗書器物非其任不得與焉毎季録祥眚送門下中書
省紀于起居注嵗終上送史館嵗頒厯於天下武徳四
年改太史監曰太史局隷祕書省七年廢置候龍朔二
年改太史局曰祕書閣局令曰郎中武后光宅二年㑹要
久視元年五月十九日改太史局曰渾天監不隷麟臺俄改渾儀
七月六日置副監及丞主簿改司辰師曰司辰長安二年
[122-39a]
八月二十八日復曰太史局廢副監及丞隷麟臺如故改天文
博士曰靈臺郎後漢太史有靈臺丞厯博士曰保章正隋置厯博士
龍二年六月二十六日改太史局曰太史監不隷袐書省復置
丞景雲元年七月二十八日丁丑又為局隷祕書省踰月為監八月
七日嵗中復為局十一月二十一日二年閏九月十日改曰渾儀監開
元二年二月二十一日復為太史監改令為監置少監十四年
㑹要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復為局以監為令而廢少監天寳元年
十月三日太史局復為監自是不隷祕書省乾元元年三月十九
曰司天臺藝術人韓頴等建議改令為監置通玄院
[122-39b]
薛頥善天歩李淳風明厯筭並為太史丞遷為令嚴善思以著佐兼太史令淳風直太史局鑄黄道儀撰法 
象志 春秋夏冬中官正各一人副正各一人掌司四時
各司其方之變異冠加一星珠以應五緯衣從其方色
乾元元年二月三日司天監韓頴奏請元日冬至朔朝㑹及大禮各奏方
事而服以朝見乾元元年置五官正及副五官保章正二人周保章氏後周
保章上士中士五官監候三人五官司厯二人掌厯法及測景
分至表凖五官靈臺郎各一人掌候天文之變五官挈
[122-40a]
壺正二人五官司辰八人漏刻博士六人武后長安二
年置挈壺正周挈壺司寤氏鷄人凡三職乾元元年與靈臺郎保章
正司辰皆加五官之名有漏刻生四十人典鍾典皷三
百人 㑹要同隋有天文博士唐初因之長安二年改為靈臺郎 通典秦漢以來
太史之任蓋併周之太史馮相保章三職秦燔書天文星占存而不
 㑹要司天臺内有靈臺以候雲物崇七丈周八十
丈總置官六十員臺在永寧坊乾元元年三月十九日
制曰舊紀同建邦設都必稽玄象分曹列局皆應物宜靈
臺二星主觀察雲物天文正位在太微西南今興慶宮
[122-40b]
上帝廷也攷符之所合置靈臺宜令所司量事修理靈
臺舊在祕書省南天寳十年勅太史監官除朔望朝外非别有公事一切不須入朝
宋朝因梁曰司天監元豐改太史局有天文院鍾鼓測
驗渾儀刻漏所


唐殿中省


志殿中省監一人少監二人丞二人監掌天子御服之
事其屬有六局曰尚食尚藥尚衣尚乘尚舍尚輦少監
[122-41a]
為之貳凡聴朝率屬執繖扇列左右大朝㑹祭祀則進
爵行幸則侍奉仗内驂乘百司皆納印而藏之大事聴
焉有從行百官之印左右仗廐左曰奔星右曰内騎兩
仗内又有六廐一曰左飛二曰右飛三曰左萬四曰右
萬五曰東南内六曰西南内園苑有官馬坊毎嵗河隴
羣牧進其良者以供御六閑馬以殿中監及尚乘主之
武后萬嵗通天元年置仗内六閑一曰飛龍二曰祥麟
三曰鳯苑四曰鵷鸞五曰吉良六曰六羣亦號六廐以
殿中丞檢校仗内閑廐以中官為内飛龍使聖厯中置
[122-41b]
閑廐使以殿中監承恩遇者為之分領殿中太僕之事
而専掌輿輦車馬自是宴游供奉殿中監皆不預開元
初閑廐馬至萬餘疋駱駝巨象皆養焉以馳馬隷閑廐
而尚乘局名存而已閑廐使押五坊以供時狩一曰鵰
坊二曰鶻坊三曰鷂坊四曰鷹坊五曰狗坊侍御尚醫
二人上主事二人武徳元年改殿内監曰殿内省龍朔
二年曰中御府監曰大監丞曰大夫又進馬五人 尚
[122-42a]
食局奉御二人進御必辨時禁周膳夫内饔 尚藥局奉御
二人掌和御藥診視侍御醫四人司醫二人尚衣局周司
奉御二人閻立徳武徳中嘗為之掌供冕服几案祭祀則奉鎮
圭於監而進于天子大朝㑹設案 尚舍局周堂舍奉御
二人掌殿庭祭祀張設大朝㑹設黼扆施躡席薫爐
尚乗局周巾車奉御二人張萬嵗貞觀中為之掌内外閑廐之馬左
右六閑飛黄吉良龍媒騊駼駃騠大苑凡外收嵗進良
馬印以三花飛鳯之字飛龍廐日以八馬列宫門之外
號立仗馬仗下乃退六典凡十二閑分二廐曰祥麟鳯苑又司廩司庫各
[122-42b]
一人 尚輦局奉御二人直長三人尚輦二人掌輿輦
繖扇大朝㑹則陳于庭大祭祀則陳于廟 六典注魏
氏初置殿中監晉宋因之齊有内外殿中監北齊門下
省屬官有殿中監四人隋改為殿内局監大業三年分
門下省尚食尚藥御府殿内等局分太僕府車府驊騮
等署置殿内省又有奉車都尉十二人唐改為殿中省
龍朔二年改曰奉膳奉醫奉冕奉扆奉駕奉輿局 宋
[122-43a]
朝以朝官一員判省事至道元年三月詔殿東省以御
街東屋三楹為庫貯法物一楹為省局一楹為吏舍崇
寧三年二月辛酉建殿中省至靖康元年廢初元豐五
年欲復置六尚如唐故事而禁中未有其地七月壬寅
詔御輦院不隷省寺令得自達


唐内侍省


志内侍省監一人少監二人内侍四人監掌内侍奉宣
制令其屬六局曰掖庭宫闈奚官内僕内府内坊少監
内侍為之侍皇后親蠶則升壇執儀大駕出入為夾引
[122-43b]
武徳四年改長秋監曰内侍監内承奉曰内常侍内承
直曰内給事龍朔二年改監為省武后垂拱元年曰司
宫臺天寳十三年置内侍監改内侍曰少監尋更置内
侍有髙品一千六百九十六人品官白身二千九百三
十二人令史八人書令史十六人隋大業三年改内侍省為長秋監
宦者傳唐制内侍省宦有内侍四内常侍六内謁者監
内給事各十謁者十二典引十八寺伯寺人各六又有
[122-44a]
五局曰掖廷宫闈奚官内僕内府局各有令有丞皆宦
官為之太宗詔内侍省不立三品官貞觀中定制以内侍為
之長階第四不任以事唯門閤守禦廷内掃除稟食而
㑹要唐制内侍省内侍四人内常侍六人内謁者監六人内給事八人謁者十二人典引十八人内寺伯
二人寺人六人别有五局同上 李庾西都賦宦者别省延縁右藏建
子亭於弄外設蘭錡於廡下


唐御史臺 三院 六察


志御史臺大夫一人中丞二人大夫掌以刑法典章糾
百官之罪惡中丞為之貳其屬有三院一曰臺院侍御
[122-44b]
史隷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隷焉三曰察院監察御
史隷焉凡寃而無告者三司詰之三司謂御史大夫中
書門下大事裁奏小事専達凡有彈劾御史以白大夫
有制覆囚則與刑部尚書平閲行幸乘輅車為導朝㑹
則率其屬正百官之班序遲明列於兩觀監察御史専
舉不如法者大夫杜淹蕭瑀魏元忠宋璟尹思貞李傑朝隠栖筠王丘鄭覃中丞魏元忠宋璟 
 裴度盧坦温造魏謩狄兼謩牛僧孺盧懷慎奐奕三居其官時傳其美李景讓為大夫劾免侍御史髙元 
[122-45a]
裕為中丞言紀綱地宫屬須選奏罷監察不稱職者杜宣猷等開元二十一年十一月大夫崔琳以祕書省 
東北地修二中丞㕔事髙宗改治書侍御史為中丞以避帝名龍
朔二年四月四日改御史臺曰憲臺大夫曰大司憲中丞曰
司憲大夫武后文明元年改御史臺曰肅政臺光宅元
九月甲寅分左右臺左臺知百司監軍旅右臺察州縣省
風俗尋命左臺兼察州縣兩臺嵗再發使八人春曰風
俗秋曰廉察以四十八條察州縣景雲三年即先天元年
兩臺望齊糾舉苛察百僚厭其煩乃廢右臺二月辛酉延和
元年㑹要先天二年九月一日即開元元年復置嵗中以尚書省隷左臺
[122-45b]
月餘而右臺復廢至徳後諸道使府參佐皆以御史為
之謂之外臺㑹昌初升大夫中丞品以侍御史殿中侍
御史監察御史主留臺務而三院御史亦不常備文宗時中
丞髙元裕謂監院御史隷本臺 侍御史六人掌糾舉百僚大事法冠
朱衣纁裳白紗中單小事常服久次者一人知雜事謂
之雜端殿中監察掌臺内事専决亦號臺端次一人知
公廨次一人知彈分京城諸司及諸州為東西次一知
[122-46a]
西推贓贖三司受事號副端次一人知東推理匭等以
殿中侍御一人同知東推莅太倉出納第二人同知西
推莅左藏出納號四推御史隻日臺院受事雙日殿院
受事唐法殿中侍御史遷拜及職事與侍御史鈞開元
以降權屬侍御史而殿中兼知庫藏宫門内事故事御
史臺不受訟有訴可聞者畧其姓名託以風聞其後御
史嫉惡者少通状壅絶開元十四年乃定授事御史一
人知其日劾状題告事人姓名其後宰相以御史權重
建議彈奏先白中丞大夫復通状中書門下然後得奏
[122-46b]
自是御史之任輕矣建中元年以侍御史分掌公廨推
彈自是雜端之任輕矣元和八年命四推御史受事周
而復始罷東西分日之限通典言侍御史職有四謂推彈公廨雜事知雜事者謂雜
 端最為雄劇食坐之南設横榻謂之南床六典云職有六曰奏彈三司西推東推贓贖理匭侍御史李素 
立柳範王義方徐有功韋仁約温造隋末廢殿内侍御史義寧元年丞相
府置察非掾二人武徳元年改曰殿中侍御史龍朔元
八月置監察御史裏行 王立本為之六典云始於馬周武后文明元
[122-47a]
年置殿中裏行後亦専以裏行名官長安二年置内供
在正員之外開元十四年崔隠甫奏供奉及裏行並與正員同級 殿中侍御史九
六典云六人武徳五年置四人貞觀二十三年加員通典云六員 掌殿庭供奉之儀
京畿諸州兵皆隷焉正班列於閤門之外糾離班語不
肅者元日冬至朝㑹則乘馬具服戴黒豸升殿晉志魏蘭臺遣
二御史居殿中伺察非法即其始也晉置二人江左二人唐臨張行成崔仁師許景先源乾曜 上官儀曰 
殿中侍御史赤墀下供奉接武䕫龍簉羽鵷鷺 監察御史十五人掌分察百
寮廵按州縣獄訟軍戎祭祀營作太府出納皆莅焉凡
十道廵按以判官二人為佐務繁則有支使其一察官
[122-47b]
人善惡二察户口流離賦役不均三察農桑不勤四察
妖猾盜賊五察徳行孝悌茂材異等六察黠吏豪宗兼
并縱横馬周宋璟蘇頲杜暹李勉顔真卿柳渾陸贄韋貫之韓愈陸元方齊澣初開元中
十六年七月十九日兼廵傳驛至二十五年五月以監察御史鄭審
校兩京館驛大厯十四年九月兩京館御史一人知館驛
號館驛使監察御史分察尚書省六司繇下第一人為
始出使亦然興元元年十月四日以第一人察吏部禮部兼
[122-48a]
監祭使第二人察兵部工部兼館驛使第三人察户部
刑部嵗終議殿最元和中四年五月以新人不出使無以觀
能否乃命顓察尚書省號六察官開元十九年正月二十一日
以監察御史二人蒞太倉左藏庫三院御史皆初領繁
劇外府推事其後以殿中侍御史上一人為監太倉使
第二人為監左藏庫使 㑹要御史臺云云與志同光宅元
年九月五日改左肅政臺更置右臺令地官尚書韋方
質為條例刪定為四十八條以察州縣李嶠上疏垂拱時諸道廵察使
科條四十有四至别敕令又有三十而使以三月出盡十一月奏事令所察按凖漢六條而推廣之則無不包
[122-48b]
矣烏在多張事目也㑹昌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中書門下奏大
夫秦為上卿漢為副相後為大司空宜升正三品大夫
秩崇不常置中丞為憲臺之長升正四品與丞郎出入
迭用以重其任殿中侍御史武徳五年三月二十二日
置四員貞觀二十二年十二月九日大夫李乾祐奏増
兩員李文禮張敬一為之監察御史武徳初因隋至八員貞觀二
年二月九日加兩員以李義琰韋務静為之監察非因奏事不得
[122-49a]
入至殿庭開元七年三月勅隨仗入閤杜易簡御史臺
雜注云監察自永徽後又勅授龍朔中李義甫掌選始
注御史後遂無吏部注者蘇氏曰御史勅授是開元四
年六月十九日勅 通典後漢亦謂之蘭臺寺梁及後
魏北齊或謂之南臺後周曰司憲屬秋官府隋及唐曰
御史臺門北闢取陰殺也鄴都故事龍朔中置司直為東宮之憲府亦開北門
御史為風霜之任貞觀末二十二年大夫李乾祐奏置東西
二獄開元中十四年大夫崔隱甫復奏罷之 蓺文志杜
易簡御史臺雜注五卷髙宗時御史記臺中故事通典四卷韓琬御史臺
[122-49b]
記十二卷 開元初監察書目云殿中侍御史韓琬御史臺記十二卷自唐初訖開元五年臺中官
屬凡十有一人皆論建置沿革附以名氏爵里美惡必書敘傳一篇自紀世家并附雜説一十八事韋述
御史臺記十卷李植御史臺故事三卷唐朝集使述自周迄隋御史故
事併叙漢唐間大夫以下名氏 李華御史大夫壁記曰義寧至先天
登宰相者十二人以本官參政者十三人故相任者四
人開元天寳中至宰輔四人宰輔兼一人世謂除大夫百日有他官
 相者為辱臺蕭至忠曰故事臺中無長官
[122-50a]


唐東都留臺


㑹要東都留臺官七員中丞一侍御史一殿中二監察
三元和十三年三月以中丞崔元畧東都留臺二年四月盧坦
自後但以侍御史殿中監察共主留臺之務而三院御
史亦不常備焉盧奕蔣沇 趙曄東都留臺石柱記曰天垂
象聖人則之故星有執法職有司憲皆鐵冠繡衣直指
不阿俾在位者肅如也天子在鎬庶官分守於是有留
臺上至中司鶚峙都邑 髙元裕傳故事三司監院官
帶御史者號外臺察風俗舉不法元裕請隷本臺
[122-50b]


祥符御史臺又見宮室 元豐六察


開寳四年邊光範兼判御史臺公事興國四年候隲權
中丞雍熙三年趙昌言以知制誥正為中丞端拱二年
右諫議王化基權中丞始定班制正衙常㕘立中丞磚
位内殿起居立本班咸平五年五月温仲舒以禮書為
中丞天禧元年右丞趙安仁兼安仁請給御寳印厯書三院糾彈事祥符七年九月知
雜王隨請兩制撰重修御史臺記 國朝大夫止為兼
[122-51a]
官中丞除正官外帶他官次有知雜侍御史又有左右
廵使分糾違失監察使掌祠祭廊下使掌入閤食監香
使掌行香謂之五使有四推臺殿開寳六年九月馮炳為侍御
史知雜判臺事十月雷徳驤分判三院初三院多出外
任興國三年命張巽為監察始正名舉職天禧元年二
月八日丁丑始置言事御史侍御史以下六員不兼領職務其後久
不除慶厯五年正月乙亥以殿中梅摯監察李京並為
言事御史今中丞聴之南有諌官御史聽盖御史得兼諌職也唐制御史不專言職 景祐
元年四月二十四日置御史裏行舉三丞歴知縣者為
[122-51b]
之從中丞韓億之言也元豐二年李定請復六察十二
月丙午從之以御史専領二年四月二十七日詔六察
官以所糾多寡為殿最中書置簿以時書之五月二日
増置臺主簿一員十一月六日詔御史六員三分察三
言事六年正月二十四日都司置御史房六月乙巳朔
詔六察各置一御史九月二十四日置檢法官八年十
月丁丒詔監察兼言事殿中兼察事用吕公著劉摰之
[122-52a]
言也元豐正名不除太夫檢校官亦除去以中丞為長知雜為侍御史言事為殿中侍御史六察為監察
御史使名悉罷二年十二月六日詔御史臺重修一司敕五年六月十四日詔尚書省得彈奏六察失職
興元年九月侍御史沈與求請舉行元豐六察舊法乾
道二年三月十五日詔非歴兩任縣令不除監察非任
守臣不除郎官著為令 乾道六年五月二十八日詔
給舍正於未然之前臺諌救於已然之後事雖至微少
有不當隨時奏聞 淳熙四年修御史臺彈奏格一卷
三百五條以六察為門又有前司一門六察通用一門
刑賞為一時之榮辱而其權在時君名義為萬世之榮
[122-52b]
辱而其權在清議


祥符修尚書省


祥符四年八月乙巳修尚書省畢命翰林學士晁逈撰
四年四月乙丑葺尚書省天禧四年十一月八日修尚書省龍圗
學士陳堯咨總其事 通畧云太平興國七年十月十
四日壬申幸新尚書省當攷


元豐三省 中書門下兩省 後省


[122-53a]
兩朝史志中書門下同平章事為宰相之職上相為昭
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其次為集賢院大學士或置三
相則昭文集賢兩學士并監修國史並除參知政事貳
宰相參庶務乾徳二年四月以薛居正吕餘慶為之不
押班知印不升政事堂止令就宣徽使㕔上視事開寳
六年六月詔於都堂與宰相同議公事親王樞宻使留
守節度兼中書令侍中同平章事者謂之使相不預政
事中書在朝堂西是為政事堂其屬有舍人職誥命闕
則以他官知制誥或直舍人院院在中書之西南舍人
[122-53b]
六員與學士對掌内外制 神宗史志中書門下在朝
堂西榜曰中書為宰相治事之所又有中書省門下省
者存其名列皇城外中書省但掌冊文覆奏考帳門下
省主乘輿八寳朝㑹位版流外校考而已中書令侍中
不任職官制行悉釐正之乃廢中書門下省舍之在皇
城外者併朝堂之西中書堂為門下中書兩省以左右
僕射兼門下中書侍郎又以兩侍郎副之 元豐三年
[122-54a]
六月二十一日詔罷中書門下省主判官歸省事於中
書五年四月癸丑更官制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右僕射
兼中書侍郎六月五日丙辰詔事不以大小並中書取
㫖門下覆奏尚書施行三省同得㫖更不帶三省字行
出輔臣有言中書獨取㫖事體太重上曰三省體均中
書省揆而議之門下省審而覆之尚書省承而行之有
不當自可論奏先是雖倣舊三省之名而莫究分省建
官之意乃釐舊中書門下為三各得取㫖紛然無統至
是上一言遂定哲宗即位元豐八年未改元七月六日左
[122-54b]
丞吕公著言唐太宗以三省長官共議國政事無不總
不專治本省事國朝之制便殿奏事止是中書樞宻兩
班先帝定官制毎省各為一班三省同上進呈者鮮矣
今陛下初聴政責成輔弼執政之臣當一心同力望令
三省執政同上奏禀退就本省各舉官制施行從之初
元豐五年改官制政柄皆歸中書省王珪以左相在門
下拱手不復較故公著為上陳之元祐四年司馬康進
[122-55a]
其父遺稾乞合中書門下兩省為一朝廷未遑施行按光
集盖與吕公著韓維張璪同具奏至建炎三年四月始合三省為一四月
十三日庚申右僕射吕頥浩言被㫖參詳元祐中司馬光建請併省奏状臣等㕘酌欲尚書左右僕射同中書
門下平章事門下中書侍郎並為參知政事左右丞並罷從之孝宗乾道八年二月六
乙巳詔曰以僕臣而長百僚朕所不取且丞相者道揆
之任也三省者法守所自出也捨其大而舉其細豈責
實之義乎其改尚書左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
左右丞相二月辛亥並命虞允文梁克家三月二十日詔侍中中書尚
書令設而不除可並刪去以左右丞相充其位孝宗復六察之
[122-55b]
彈糾清三省之煩苛
門下省 神宗史志凡官十有一侍中侍郎左散騎常
侍各一人給事中四人左諫議大夫起居郎左司諌左
正言各一人國初循唐制以平章事為宰相之職復用
兩制以上一員判門下省事其通進銀臺司及門下封
駁又離為别司而領於他官至是始釐正焉凡中書密
院所被㫖尚書省所上皆奏覆審駁之若制詔宣誥下
[122-56a]
奏鈔斷案上則給事中讀之侍郎省之侍中審之凡分
房十侍中以秩髙未嘗除用他官兼領而不任其事
門下外省 元豐改官制給事中四人分治六房舊係門下
封駁事判後省事鑄印以門下外省為文元豐四年十月按㑹要六年 
三月十七日壬辰詔後省詳定六曹條貫給事中韓忠彦乞以詳定所為名四月癸亥詔稱中書門下外省先
是四年十月二十七日鑄中書舍人印以中書外省為文淳化四年六月戊寅魏庠柴成務同知給事中事 
制敕不便者凖故事封駁咸平四年九月詔封駁用門下省印遂改為兼門下封駁事
中書省 神宗史志凡官十有一令侍郎右散騎常侍
各一人舍人四人右諌議大夫起居舍人右司諌正言
[122-56b]
各一人一中書省掌承詔㫖及中外取㫖之事六后妃封
親王皇子公主拜三師三公侍中中書尚書令則用冊
頒赦降徳音命左右僕射儀同三司節度使則用制遷
改官職命詞則用誥非命詞則用勅牒賜中大夫觀察
使以上則用詔布告大號令則用御札賜酺戒百官諭
軍民則用敕牓皆承制畫㫖授門下省令宣之侍郎奉
之舍人行之凡分房八令自建隆以來未嘗除兼領者謂之使相不與政事
[122-57a]
門下中書後省 元豐官制門下中書増建後省以左
散騎常侍左諫議大夫左司諌左正言給事中起居郎
符寳郎為門下後省設案六以右散騎右諌議右司諌
正言中書起居舍人為中書後省設案五八年十月癸
酉倣唐六典置諌官 中興建炎三年七月辛卯詔諌院
别置局不隷兩省又符寳郎並罷其後因舊制置門下
後省以給事中為長官四員為額専主封駁書讀設案
四中書後省以中書舍人為長官六員為額常除二員掌行
誥命設案四又以起居郎舍人専掌修起居注後殿及
[122-57b]
崇政延和殿侍立講筵亦入侍郎隷門下舍人隷中書隆興初詔
前殿侍立乾道九年三月二十一日詔進奏院依舊隷門下後省 五房淳化四
年八月堂後官五房置六人一人都提㸃五人外掌孔目


吏 户 兵禮刑又有主事房勾銷房印房 開寳六年四月癸丑詔堂


後官參用士人興國元年以京朝官為之熙寧五年五月増二府胥
史之俸 熙寧三年九月一日戊午朔置檢正五房公事一
人毎房各置檢正二人用先王設攷置輔之意紹興二
[122-58a]
年三月十五日丁丑復置一員


元豐尚書省


舊制尚書令僕射丞左右司郎中員外郎主都省事國
朝以諸司三品以上官或學士一員權判凡尚書諸司
悉他官主判省舊在興國坊太平興國中移於利仁坊
祥符四年八月重修晁逈撰記天禧四年十一月八日
復修元豐五年四月二十六日詔尚書省寓治舊三司
五月朔詔左右僕射丞合治省事六年十一月十九日
庚申幸尚書省駐輦令㕔上顧執政曰新省宏壮與官制
[122-58b]
相稱次至僕射㕔上原闕  且率勵官屬勉修職事
既又   召 尚書侍郎以下隨其曹問以職事 尚書省即
殿前司廨舍地為之自令僕㕔事下至吏舍為屋四千
楹有竒 四千三十一間令㕔在中僕丞分左右六曹列於後以五年五月癸巳
即工六年十月庚子乃成榜曰文昌府上稽古董正治
官既復尚書二十四司職掌剏作新省規摹區處皆出
制㫖裁定上自為圗授之又以舊中書東西㕔為門下中書省
[122-59a]
都堂為三省都堂徙建樞宻院於中書省之西以故樞
宻宣徽學士院地為中書門下後省列左右常侍至正
言㕔事直兩省之後都承㫖司直樞宻院之後由是佐
著官儀煥然一新矣先是熙寧三年九月癸丑作東府以居執政官崇寧三年六月庚 
午改修尚書省從家安國之請也政和四年五月五日幸
尚書省 神宗史志官凡九人令左右僕射丞左右司
郎中員外郎各一人掌行天子之命令及受付中外之
事及分房十令國朝以來未嘗除惟親王元佐元儼以
使相兼領不與政僕射為宰相之任左右丞貳之
[122-59b]


元豐祕書省 紹興祕書省 右文殿 秘閣



見閣類


國朝祕書省判省事一人以判祕閣官兼惟掌常祭祝
版凡圗籍悉歸祕閣元豐五年初以崇文院為祕書省
以王益柔為監 職官志祕書省監掌圗籍國史天文厯數之
祥符三年六月癸亥以尚書右丞向敏中兼祕書監少監為之貳而丞參預之
其屬有五修時政記起居注修纂日厯祭祀祝辭則著
[122-60a]
作郎佐郎主之刋寫分貯集賢院史館昭文館祕閣圗
籍則祕書郎主之編校正誤則校書郎正字主之各以
其職隷於長貳惟日厯非編修官不預元豐十一月己亥詔分案
四太史局隷焉 政和五年四月八日丁未幸省庚戌
改集賢修撰為右文殿修撰八月十二日詔以祕書省
地為明堂遷祕書省於新左藏庫宣和二年九月新省
成十二月詔王安中撰記四年三月辛酉幸省御右文
殿觀書及古器 紹興元年二月十九日丙戌詔復置
祕書省寓法恵寺十三年十二月十一日重建是年以殿司寨為省中有
[122-60b]
殿曰右文政和中亦有之十四年五月御書祕閣右文殿牌七月丙
二十七日幸省淳熙五年九月壬申幸省十二日嘉定六年
六月重修紹定四年十一月重建
紹興元年五月初復故事召試五年八月甲辰倣唐十
八學士之制以十八人為額己巳命著作郎佐祕書郎
各二人校書郎正字通十二人少丞不與焉又移史館
於省之側别為一所九年修徽宗實録即史館開實録
[122-61a]
院分案有四又參酌舊制校書正字召試學士院而後
命之中興至紹定宰相由此選十四人淳熈二年三月初除莫濟為監
祕書監至道宋白淳化李至兼咸平楊徽之景徳畢士安祥符向敏中兼九年楊億以監判祕閣元豐
初除龍圖學士王益柔又除趙彦若


紹興提舉祕書省


麟臺故事舊有提舉官政和七年五月辛卯置即近古修圗書
使之任一員以從臣充紹興十四年七月十三日壬戌詔
復置以禮部侍郎秦熺兼掌求遺書十五年閏十一月
置編定書籍官二十六年十月十四日壬午併歸省二
[122-61b]
十七年二月十六日壬子復命孟忠厚提舉尋廢淳祐
十一年十一月復命趙以夫寳祐二年九月尤焴 又
提舉太史局紹熙五年閏十月十九日以命薛叔似盖
祖宗時有提舉司天監如司馬光錢彦逺沈栝王安禮
輩皆為之太史局五官舊止於五官正孝宗時始増春夏秋冬中官五官大夫 後魏馮
熙為太師領祕書事唐開元十年張說都知麗正殿
修書事祕書監徐堅為副天寳十二載左相為祕
[122-62a]
書省圗書使 祥符八年十二月甲辰樞宻使原闕
 大提點寫校館閣書籍其後命參政提舉原闕
寫校書籍慶厯元年宋庠二年王舉正四原闕  仲
淹嘉祐七年三月歐陽修
 玉海卷一百二十一
[122-6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