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32 玉海-宋-王應麟 (master)


[069-1a]


卷六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玉海卷六十八
            宋 王應麟 撰
 禮儀
禮制


 古者宫室車輿以為居衣裳冕弁以為服尊爵俎豆
 以為器金石絲竹以為樂以適郊廟以臨朝廷以事
 神而治民其嵗時聚㑹以為朝覲聘問懽忻交接以
 為射鄉食饗合衆興事以為師田學校下至里閭田
[069-1b]
 畮吉凶哀樂莫不一出於禮由以教其民為孝慈友
 悌忠信仁義常不出於居處動作衣服飲食之間三
 代以亡遭秦變古後之有天下者一切用秦雖有欲
 治之主牽於時俗安於茍簡而已自漢以來史官所
 記皆有司之事爾所謂禮之末節也


伏羲嘉禮


禮記外傳嘉禮者好㑹之事起自伏羲以儷皮為幣始
[069-2a]
制嫁娶 又禮記正義通典月令正義按世本伏羲制以儷皮嫁娶之禮


黄帝五禮


禮記正義尊卑之禮起於遂皇伏羲之時易道既彰禮
事彌著古史考云制嫁娶以儷皮為禮則嘉禮始於伏
犧也郊特牲云伊耆氏始為蜡熊氏曰即神農則祭祀
吉禮起於神農也又史記云黄帝戰涿鹿則有軍禮易
繫辭黄帝九事章則有凶禮論語撰考云軒轅知地利
九牧倡教是賓禮也自伏犧以後至黄帝吉凶賓軍嘉
五禮始具論語殷因夏禮周因殷禮則夏商亦有五禮
[069-2b]
鄭康成注大宗伯云唐虞有三禮至周分為五禮不言
夏商者書篇散亡夏商之禮絶據周禮有文者而言周
公攝政六年致太平述文武之徳而制禮皇氏云禮理起於太一禮
事起於遂皇禮名起於黄帝 祭統禮有五經莫重於祭注吉凶賓
軍嘉以吉禮為首


堯禮


後漢曹褒傳元和二年詔曰帝命驗曰順堯考徳題期
[069-3a]
立象注宋均注曰堯省河洛得龜龍之圖書舜受禪後
習堯禮得之演以為考河命題五徳之期立将起之象
凡三篇在中候 禮記外傳唐虞之際五禮明備


虞五禮 三禮 五典


舜典慎徽五典注五常之教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舉八元使布之於四方朱氏曰父子有
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别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修五禮五玉注修吉凶賓軍嘉之禮五等諸侯執
其玉疏以周五禮為此五禮者此篇類於上帝吉也如喪考妣凶也羣后四朝賓也大禹謨汝徂征軍也堯典
女于時嘉也五禮之事並見於經鄭氏云公侯伯子男之禮漢郊祀志修五禮五樂注五禮吉凶軍賓嘉也 
契作司徒敷五教五常之教五品疏云謂品秩一家之内尊卑之差即父母兄弟子是
[069-3b]
 也朱氏曰五品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之名位等級咨伯作秩宗典朕三禮注天
 地人之禮 疏秩宗即周之宗伯言三足以包五鄭語伯夷能禮於神以佐堯通典天地唯吉禮其餘四 
 禮並人事兼之春秋正義延篤言張平子説三墳三禮禮為人防爾雅曰墳大防也書曰典朕三禮
臯陶謨天敘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禮自我五
禮有庸哉 注公侯伯子男五等之禮疏五禮再見於虞書而孔注自為牴牾王肅云五禮謂王公
卿大夫士鄭玄云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民各以意説史舜紀堯乃試舜五典百官皆治  周禮
宗伯疏禮論云唐虞有三禮至周分為五禮 通典修
[069-4a]
贄類帝吉禮也釐降嬪虞嘉禮也羣后四朝賓禮也征
于有苗軍禮也遏密八音凶禮也自伏羲以來五禮始
彰堯舜之時五禮咸備禮記正義同云舜時五禮具備云三禮者據事天地與人為三
 王制正義鄭志云唐虞之禮五載一巡守


虞禮樂制度 黄帝禮樂制度


王制五年天子一巡守嵗二月東巡守至于岱宗柴望
祀山川覲諸侯問百年就見之命太師太師掌樂之官陳詩以
觀民風命市納賈以觀民之好惡命典禮考時月定日
同律禮樂制度衣服正之山川神祇有不舉者為不敬
[069-4b]
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廟有不順者為不孝不孝者君絀
以爵變禮易樂者為不從不從者君流革制度衣服者
為畔畔者君討有功徳於民者加地進律南巡如東禮
注天子以海内為家時一巡省之五年者虞夏之制也
周則十二嵗一巡守正義典禮之官於周則太史也正
定甲乙之日隂管之同陽管之律玉帛之禮鐘鼓之樂
及制度衣服各有差等舜典云同律度量衡大意與此
[069-5a]
同也堯典云五載一巡守正謂虞也連言夏耳王制又曰三公一命卷注虞
夏之制天子服有日月星辰又曰諸侯五年一朝注虞
夏之制諸侯嵗朝周制六服各以其服數來朝五年一
巡守者虞夏之制周則十二嵗一巡正義堯典五載一
巡守謂虞也若夏與殷依鄭志當六年一巡守又曰天
子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注此夏制也又
曰諸侯礿則不禘注虞夏之制諸侯嵗朝廢一時祭
通典嵗二月云云又命典禮之官考校四時月日及候
氣之律吕所用禮樂宫室車旗等制度君臣上下之衣
[069-5b]
服皆以王者所頒制度考校之 周官六年五服一朝
又六年王乃時巡考制度于四岳 史秦紀由余曰黄
帝作為禮樂法度身以先之 揚子問道篇虞夏襲堯
之爵行堯之道法度彰禮樂著 書覲四岳羣牧班瑞
于羣后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禮五玉漢郊祀志作五
三帛命伯夷作秩宗典三禮命䕫典樂教胄子八音
克諧神人以和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
[069-6a]
㑹宗彛藻火粉米黼黻絺繡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
欲聞六律五聲八音在治忽以出納五言夔曰戛擊鳴
球搏拊琴瑟以詠祖考來格虞賓在位羣后徳讓下管
鼗鼓合止柷敔笙鏞以間鳥獸蹌蹌簫韶九成鳯凰來


夏禮 殷禮 夏殷禮


中庸子曰吾説夏禮杞不足證也吾學殷禮有宋存焉
 論語殷因於夏禮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 禮
器天子之冕朱緑藻十有二旒注朱緑似夏殷禮也周
[069-6b]
禮天子五采藻 祭綂春礿夏禘注謂夏殷時禮 祭
義注春禘者夏殷禮也周以禘為殷祭更名春祭曰祠
 詩清廟疏以王制之法及鄭志所云殷禮春礿夏禘
 内宰疏夏殷之禮爵命不及於士周之禮上士三命
中士再命下士一命


殷六禮 七教 周十二教見官制司 殷禮 商



禮俗


[069-7a]
記王制司徒修六禮以節民性冠昏喪祭鄉相見明七教以興
民徳父子兄弟夫婦君臣長幼朋友賓客齊八政以防淫飲食衣服事為異别度量數制
正義此六禮七教並是殷禮周則五禮十二教也 書
洛誥王肇稱殷禮祀于新邑咸秩無文疏時制禮已訖
而云殷禮者此殷禮即周公所制禮也雖有損益以其
從殷而來故稱殷禮既用騂牛明用周禮顧氏云舉行
殷家舊祭祀用周之常法言周禮即殷家之舊禮也鄭
玄云王者未制禮樂常用先王之禮樂周公制禮樂既
成不使成王即用周禮仍令用殷禮者欲待明年即政
[069-7b]
告神受職然後班行周禮故告神且用殷禮也 君奭
殷禮陟配天多歴年所 郊特牲注魯公之郊用殷禮
 詩殷武箋商邑之禮俗翼翼然可則傚 樂記注武
王使箕子視商禮樂之官


殷王居明堂禮


月令迎春東郊注王居明堂禮曰出十五里迎嵗盖殷
禮也周近郊五十里 正義逸禮篇名顔師古以為文王當攷 仲春髙禖
[069-8a]
注王居明堂禮曰帶以弓韣 季春磔禳注亦引之
仲秋水始涸注引季秋除道 仲冬引孟冬之月命農
畢積聚收牛馬 季冬引季冬命國為酒合三族君子
説小人樂 禮器注引仲秋乃命國醵蔡邕明堂論亦引之 唐
禮志貞觀中顔師古議明堂曰文王居明堂之篇帶弓
韣禮髙禖九門磔禳國有酒以合三族推其事皆與月
令合則皆在路寝也 㑹要無文王二字又有置除道以利農夫一句 詩疏
袁準正論云古有王居明堂之禮月令則其事也
[069-8b]
夏殷國典


月令季冬天子與公卿大夫共飭國典論時令以待來
嵗之宜注飭國典者和六典之法也周禮以正月為之
建寅而縣之今用此月所因於夏殷也


周五禮 六儀 五典 武王五教 三十六禮


禮大司徒六藝注禮五禮之義以五禮防萬民之偽教之中
保氏教六藝一曰五禮吉凶軍賓嘉教之六儀曰祭祀賓客
朝廷喪紀軍旅車馬之容祭祀齊齊皇皇賓客穆穆皇皇朝廷濟濟翔翔喪紀纍纍
[069-9a]
顛顛軍旅暨暨詻詻車馬匪匪翼翼 大宗伯注禮謂曲禮五其别三十
有六疏大宗伯總掌三十六禮之等吉禮之别十有二禋祀實柴槱燎血祭貍沈疈辜
肆獻裸饋食祠禴嘗烝凶禮之别五喪荒弔禬恤賓禮之别八朝宗覲遇㑹同
問視軍禮之别五大師大均大田大役大封嘉禮之别六飲食昏冠賓射饗燕脤膰
賀慶 小宗伯掌五禮之禁令與其用等 籩人注今吉
禮存者特牲少牢諸侯之大夫士祭禮也皆云饋食之
禮 内宰以隂禮教六宫九嬪 都宗人正都禮家宗
人掌家禮 記明堂位周公攝政六年制禮疏周官儀
禮也 樂記武王云云五者天下之大教也疏郊射一
[069-9b]
裨冕二祀明堂三朝覲四耕籍五 書周官司徒敷五
典注五常之教疏五典即五教謂父義母慈兄友弟恭
子孝也 君牙弘敷五典


周九儀 九禮 五儀


大宗伯以九儀之命正邦國之位每命異儀貴賤之位乃正壹命受
始見命為正吏再命受服受玄冕之服三命受位列國之卿始有列位於王
命受器公之孤始得有祭器五命賜則則地未成國之名王莽時以二十五成為則方五十
[069-10a]
六命賜官王六命之卿使得自置其臣治家邑如諸侯七命賜國王之卿六命出
封加一等者八命作牧侯伯有功徳者加命得專征伐九命作伯上公有功徳者加命
 為二伯得征五侯九伯者受以義言賜以禮言作以功言賜以君為主受與作以臣為主其實一而已
小宰八成五曰聴禄位以禮命注司農謂九賜也玄謂九命之差等疏謂若大
宗伯九儀從一命以至九 典命掌諸侯之五儀諸臣之五等之命
注五儀公侯伯子男之儀五等謂孤以下四命三命再命一命不命也疏此五儀有三等之命命雖有同者其
儀皆異大宗伯據九等之命為九儀命異儀即異此據五等之爵為五儀是以命同儀有異上公九
命為伯其國家宫室車旗衣服禮儀皆以九為節侯伯
七命以七為節子男五命以五為節王之三公八命其
[069-10b]
卿六命其大夫四命及其出封皆加一等諸侯適子誓
於天子攝其君則下其君之禮一等未誓以皮帛繼子
男公之孤四命以皮帛眡小國之君其卿三命大夫再
命士壹命侯伯之卿大夫士亦如之子男之卿再命大
夫壹命士不命宫室車旗衣服禮儀各眡其命之數典命
所言自尊以及卑大宗伯所言由小以及大天子制命於上諸侯承命於下而皆有儀焉内宰疏見上 
大司馬九法設儀辨位以等邦國謂諸侯及諸臣之儀 大行人
[069-11a]
以九儀辨諸侯之命等諸臣之爵以同邦國之禮而待
其賓客九儀謂命者五公侯伯子男爵者四孤卿大夫士諸侯之王事辨其位
正其等協其禮 小行人協九儀賓客之禮朝覲宗遇
㑹同君之禮也存覜省聘問臣之禮也 司儀掌九儀
之賓客擯相之禮以詔儀容辭令揖讓之節詔王儀南
鄉見諸侯土揖庶姓時揖異姓天揖同姓擯之各以其
禮 掌訝掌邦國之等籍等九儀之籍 掌交諭九禮之親
九儀之禮 大司徒十二教五曰以儀辨等杜子春注謂九儀 史
藺相如傳秦設九賓於廷注韋昭曰九賓則周禮九儀索隠曰九服之賓客
[069-11b]
左傳宋左師獻公合諸侯之禮六注其禮六儀子産獻
伯子男㑹公之禮六  周九儀記先王之制莫急
於儀惟周質隆朝有朝儀射有射儀車有車儀樂
有樂儀而玉帛弁冕履舄之容藹如也鸞和環佩
瑀琚之聲鏘如也升降出入之際翼如也而賓儀
之辨尤極纎悉蓋朝覲宗遇嵗有常禮弁冕紳緌
四方朝貢麟次輻集交際酬酢爵列少紊則禮容
[069-12a]
乖錯而位著不恪其係於觀瞻豈細事哉抑嘗紬繹周
官辨儀之深意還觀九儀布在六典馭貴富以爵禄詔
於太宰聴禄位以禮命敘於小宰以儀辨等見於大司
徒正儀辨位見於大司馬至其命秩則掌於春官意者
出爵賜命藹然如春所以昭示上仁其儀章則詳於秋
官意者序爵秩禮肅然如秋所以森嚴典憲擯相謹於
司儀禮籍具於小行人掌訝辨其邦國之等掌交論其
九禮之親康成傳經皆以九儀釋之然儀之别雖至於
九儀之總不過乎五又約而言之則三而已故典命之
[069-12b]
敘諸侯曰五儀諸臣曰五命而軻書王制之序爵皆五
等也武成之列爵惟五於是可攷矣司服有公之服侯
伯之服子男之服掌客有公之禮侯伯之禮子男之禮
行人敘諸侯則曰如諸公男則曰如諸子而司儀賛見
亦為壇三成序揖皆三等也武成之分土惟三於是可
驗矣王朝内臣外眡侯邦之秩上公之孤旁眡小國之
君由卿三命下而至士至於一命則侯伯所同由卿再
[069-13a]
命下而至士㣲或不命則子男所獨大槩亦不越乎三
耳儀以九為數故詳而難紊儀以三為等故簡而易明
至其品節隆殺之間尤截截可攷三公在朝止於八命
及其出封惟加一等故典命之論禮儀必以九為節而
王制之論加賜不過九命有如王者衮冕盛於九章上
公之服則無升龍别嫌明㣲其分辨嚴矣然至於合諸
侯長則具十有二獻盖禮不可以力踰禮不厭其從厚
是固先王闢闔之大用王綱不振舊章湮汩玉㲄同賜
而等列無所辨繁纓假人而名器無所司金奏施於陪
[069-13b]
臣雍徹僣夫天子滕薛爭長蔡衛爭先宋不受功鄭不
承賦甚至班爵去籍而益蕩然矣漢氏革剏百官之制
綿蕞一代之禮長樂朝儀設九賓之臚傳徳陽朝賀作
九賓之徹樂韋昭注史謂九賓猶古之九儀若位置之
有法然列爵二十等雜用秦制武功十七級特優戰士
至於中朝加官之設特進賜位之殊更立紛紛非甚有
紀唐之正至受朝太極百官文武之班諸郡朝集之使
[069-14a]
與夫先聖之裔先代之後文纓武裻濟濟諸蕃宗室莫
不咸在當時文士之賦亦有天子端朝明庭九賓之語
訊其唐之官制視漢已愧九品敘爵階區區㳂襲隋陋
仰企成周不亦大有逕庭乎噫大經大法存乎禮度數
纎悉具於儀魯昭習儀君子不謂知禮趙簡子問儀子
大叔力辨其非禮其有以也先王盛時九畿有籍外列
蠻夷鄭氏之注以為禮差之書大宗伯九儀之命非但
行乎六服之内必有大者以維持乎是故曰禮儀三百
威儀三千待其人然後行
[069-14b]


周六禮


春官大宗伯以肆獻裸享先王以饋食享先王以祠春
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嘗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
疏此一經陳享宗廟之六禮也詳見宗廟以賓禮親邦國春見曰朝夏見曰
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㑹殷見曰同義宗曰此六者為君
禮時聘曰問殷覜曰視二者為臣禮注此六禮者以諸侯見王為文朝猶
朝也欲其來之早宗尊也欲其尊王覲勤也欲其勤王
[069-15a]
事遇偶也欲其若不期而至時見者言無常期諸侯有
不順服者王将有征討之事則既朝覲王為壇於國外
合諸侯而命事焉春秋傳曰有事而㑹殷猶衆也十二
嵗王如不巡守則六服盡朝朝禮既畢王亦為壇合諸
侯以命政焉 秋官大行人春朝諸侯而圖天下之事
秋覲比邦國之功夏宗陳天下之謨冬遇協諸侯之慮
時㑹發四方之禁殷同施天下之政注此六事以王見諸侯為文司馬法
曰春朝圖同事夏宗陳同謀秋覲比同功冬遇圖同慮時㑹施同政殷㑹發同禁侯服嵗見甸
服二嵗見男服三嵗見采服四嵗見衛服五嵗見要服
[069-15b]
六嵗見蕃國世一見 曲禮天子當依而立諸侯北面
而見天子曰覲天子當宁而立諸公東面諸侯西面曰
朝注夏宗依春冬遇依秋春秋時齊侯唁魯昭公以遇
禮相見取易畧也覲禮今存朝宗遇禮今亡


周禮經見前六經類


大宰建邦之六典注典常也經也法也王謂之禮經常
所秉以治天下也邦國官府謂之禮法常所守以為法
[069-16a]
式也常者上下通名疏釋言云典經也凡言經者以經
紀天下 左傳序宣子所見周之舊典禮經疏傳稱分
魯公備物典䇿典䇿則史官記事之法若發凡言例皆
周公制若所記無法何足賜諸侯周衰諸國多違舊章
唯春秋遵周公之典以序時事周之所以王文王作易
象也春秋獨遵周公典法故先言周公之徳 隱七年
春同盟稱名繼好息民謂之禮經注此言凡例乃周公
所制禮經也十一年不告之例又曰不書於䇿明禮經
皆當書於䇿疏此為禮之常法丘明意言周公謂之
[069-16b]
閔元年仲孫曰魯猶秉周禮周禮所以本也魯不棄周
禮未可動也僖二十一年成風曰崇明祀保小寡周禮
也二十五年卜偃曰周禮未改今之王古之帝也 文
十八年太史克曰周公制周禮曰則以觀徳徳以處事
事以度功功以食民 宣十六年王曰享有體薦宴有
折俎公當享卿當宴王室之禮也 成二年晉獻齊捷
王使委於三吏禮之如侯伯克敵使大夫告慶之禮降
[069-17a]
於卿禮一等僖十一年王以上卿之禮饗管仲受下卿之禮昭四年左師獻公合諸侯之禮六 
子産獻伯子男㑹公之禮六 昭二年韓宣子適魯見易象與魯春
秋曰周禮盡在魯矣吾今知周公之徳與周之所以王
十五年叔向曰禮王之大經也言以考典典以志經二十六年王子朝告諸侯及先王之經 哀七
年子服景伯曰周之王也制禮上物不過十二今棄周
禮而曰必百牢子貢曰大伯端委以治周禮 晉語公
子如楚楚成王以周禮享之 魯昭公自郊勞至贈賄
無失禮女叔齊曰是儀也不可謂之禮禮所以治其國
行其政令無失其民趙簡子問揖遜周旋之禮子太叔
[069-17b]
曰是儀也非禮也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緯民之所以
生也二子知禮之本末矣然制度文為雖禮之末捨此
則安上治民之意無以寓


周禮籍


小行人掌邦國賓客之禮籍以待四方之使者令諸侯
春入貢秋獻功王親受之各以其國之籍禮之注名位
尊卑之書疏邦之禮籍諸侯及臣皆在 大司馬九畿
[069-18a]
之籍注其禮差之書也 掌訝掌邦國之等籍以待賓
客注等九儀之差數 禮運天子適諸侯必舍其祖廟
而不以禮籍入是謂壊法亂紀注謂太史典禮執簡記
奉諱惡 左傳晉獻齊捷于周王告之曰非禮也勿籍
 孫伯黶司晉典籍王子朝奉周之典籍以奔楚 孟子諸侯惡其害己皆去
其籍 漢志諸侯惡禮制之害已去其篇籍 後輿服
志戰國削滅禮籍修竒麗之服飾其輿馬文罽玉纓象
鑣金鞍以相夸 周語富辰曰鄭未失周典太子晉曰
省其典圖刑法
[069-18b]


周禮書


大史下大夫二人大祭祀與執事卜日戒及宿之日與
羣執事讀禮書而協事祭之日執書以次位常大㑹同
朝覲以書協禮事及将幣之日執書詔王疏當此二日
之時與羣執事預祭之官讀禮書而協事執書者執行
祭祀之書若今儀注


周制見六經禮類 三代典禮


[069-19a]
周語晉侯使隨㑹聘于周定王饗之殽烝原公相禮武
子歸乃講聚三代之典禮修執秩以為晉法文公蒐被廬作執秩
之法 禮記公叔文子聴衛國之政修其班制 明堂位
注嶡周禮謂之距疏非周禮正文言周代禮儀故少牢
禮俎距是也 漢志河間周制十八篇似河間獻王所
儒家


周灋儀


大僕祭祀賓客正王之服位詔灋儀贊王牲事王燕飲
相其灋 小臣掌王之小命詔相王之小灋儀注趨行拱揖之
[069-19b]
  齊僕其灋儀各以其等為車送逆之節 道
僕其灋儀如齊車  射人祭祀賛射牲相孤卿大
夫之灋儀以射灋治射儀  隋志儀注之興久矣上下親
疏之别進止威儀之數唐虞已上分之為三在周
因而為五周官宗伯所掌而太史執書以協事之
類是也


周禮樂書


[069-20a]
儀禮鄉飲酒禮南陔白華華黍注昔周之興也周公制
禮作樂采時世之詩以為樂歌所以通情相風切也其
有此篇明矣後世衰㣲幽厲尤甚禮樂之書稍稍廢棄


魯禮


史記齊世家景公二十六年魯昭二十年獵魯郊因入魯與
晏嬰俱問魯禮左傳無其事 左傳周禮盡在魯諸侯宋魯
於是觀禮 明堂位魯王禮也天下資禮樂焉 中庸
吾學周禮今用之吾從周疏鄭答趙商問曰魯與諸侯
皆用周之禮法 王制注魯禮三年祫 郊特牲祭之
[069-20b]
日被衮注此魯禮也


漢叔孫通禮儀 朝儀 長樂宫朝儀 宗廟



儀法 奉常儀法


叔孫通傳漢王并天下諸侯共尊為皇帝於定陶通就
其儀號髙帝悉去秦儀法為簡易羣臣飲爭功醉或妄
呼按劍擊柱上患之通説上曰願召魯諸生與臣弟子
共起朝儀禮者因時世人情為之節文臣願頗采古禮
[069-21a]
與秦儀雜就之上曰度吾所能行為之通使召魯諸生
三十餘人魯有兩生不肯行曰禮樂所由起百年積徳
而後可興也通遂與所召三十人西及上左右為學者
與其弟子百餘人為綿蕞野外如淳曰以茅翦樹地為纂位尊卑之次也春秋
傳曰置茅蕝師古曰蕞與蕝同習之月餘通曰上可試觀上使行禮曰
吾能為此迺令羣臣習肄㑹十月漢七年長樂宫成諸
侯羣臣朝十月 時以十月為正月漢正以十月為首行朝嵗之儀儀先平明謁
者治禮引以次入殿門廷中陳車騎戍卒史記云步卒衛官
設兵張旗志傳曰趨殿中郎中俠陛陛數百人功臣列
[069-21b]
侯諸將軍軍吏以次陳西方東鄉文官丞相以下陳東
方西鄉行人設九賓今之鴻臚也臚句傳九賓周禮九儀也於是皇
帝輦出房百官執㦸傳警引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
以次奉賀自諸侯王以下莫不震恐肅敬至禮畢盡伏
置法酒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夀觴九
行謁者言罷酒御史執法舉不如儀者輒引去竟朝置
酒無敢讙譁失禮者髙帝曰吾迺今日知為皇帝之貴
[069-22a]
也拜通為奉常賜金五百斤孝惠徙通為奉常定宗廟
儀法及稍定漢諸儀法皆通所論著也贊曰舍枹鼔而
立一王之儀 禮志命叔孫通制禮儀以正君臣之位
以通為奉常遂定儀法未盡備而通終蓻文志不載曹褒傳云十二篇
通将制定禮儀見非於齊魯之士叔孫通所撰禮儀與
律令同録臧於理官法家又復不傳漢典寢而不著
儒林傳叔孫通作漢禮儀因為奉常諸弟子共定者咸
為選首然後喟然興於學 郊祀志賛叔孫生畧定朝
廷之儀若正朔服色郊望之事數世猶未章焉 史記
[069-22b]
禮書秦悉内六國禮儀采擇其善雖不合聖制其尊君
抑臣朝廷濟濟依古以來叔孫通頗有増損大抵皆襲
秦故自天子稱號下至佐僚及宫室官名少所變改
後曹褒傳班固上叔孫通漢儀十二篇見曹褒禮 後志注
樊長孫曰漢家禮儀叔孫通等所草創皆隨律令在理
官藏於几閣無紀録者久令一代之業闇而不彰 通
典秦收儀禮歸之咸陽但采其尊君抑臣以為時用
[069-23a]
陳書沈文阿云叔孫定禮尤失前憲奠贄不珪致享無
帛公王同璧鴻臚奏賀若此數事未聞於古 隋志漢
興叔孫通定朝儀武帝始祀汾隂后土成帝初定南北
郊節文漸具後漢曹褒定漢儀是後相承世有制作
禮記疏案髙祖時皇太子納妃叔孫通制禮以為天子
無親迎 周禮疏通作漢禮器制度取法於周 陸機
集功臣頌百王之極舊章靡存漢徳雖明朝儀則昏稷
嗣制禮下肅上尊穆穆帝典煥其盈門風晞三代憲流
後昆 揚子五帝垂典三王傳禮百世不易叔孫通起
[069-23b]
於枹鼓之間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儀得也


漢儀法 儀品


叔孫通傳髙帝悉去秦儀法為簡易云云孝惠徙通為
奉常定宗廟儀法及稍定漢諸儀法志云遂定儀法 賈誼傳
以為漢興二十餘年天下和洽當改正朔易服色制度
定官名興禮樂乃草具其儀法色上黄數用五為官名
悉更奏之帝謙遜未皇也 史梁世家褚先生曰漢之
[069-24a]
儀法朝見賀正月者常一王與四侯俱朝見十餘嵗一
至 梅福傳上書曰叔孫通歸漢制作儀品論衡曰髙祖詔叔孫
通制作儀品十六篇 後百官志注舊制儀品見官名 韓延夀傳
守潁川教以禮讓問謠俗陳和睦親愛長老皆以為便
因與議定嫁娶喪祭儀品略依古禮不得過法令文學
校官諸生皮弁執俎豆為吏民行喪嫁娶禮百姓遵用
其教建初元年秦彭守山陽春秋饗射修升降揖譲之儀 許后傳壬寅日大長
秋受詔椒房儀法御服輿駕皆如竟寧以前故事 禮
内宰注若今稱皇后為中宫矣疏漢舊儀有此事也
[069-24b]


漢王制


郊祀志文帝十六年四月使博士諸生刺六經中作王
制謀議巡狩封禪事 史記索隱劉向七録云文帝所
造書有本制兵制服制篇 禮記王制注盧氏云文帝
令博士諸生作此篇自王者之制禄爵至六禮七教八政正義鄭氏目録
云王制記先王班爵授禄祭祀養老之法度鄭答臨碩
云王制在孟子後有正聴之又有古者周尺之言知在秦漢之際或曰王制言
[069-25a]
爵禄取孟子言巡狩取虞書言嵗三田及大司徒司
馬司空三官取公羊氏言諸侯朝聘之節取左氏其
餘必皆有所授鄭氏於不可通者必曰此殷制非也
 史記禮書孝文即位有司議欲定儀禮孝文好道
家之學罷去之 賈誼請定經制令君君臣臣上下
有差父子六親各得其宜 王吉言述修舊禮明王


漢禮樂古事


志通没之後河間獻王采禮樂古事稍稍増輯至五百
[069-25b]
餘篇今學者不能昭見但推士禮以及天子説義又頗
謬異漢未有立禮成樂此賈誼仲舒王吉劉向之徒所為増歎 敘傳河間賢明禮
樂是修為漢宗英 宋志班氏志禮樂疎簡所漏者多
典章事數百不記一


漢太初宗廟百官儀 漢官禮儀故事 朝廷



制度


史記禮書武帝招致儒術之士令共定儀十餘年不就
[069-26a]
上制詔御史曰漢亦一家之事典法不傳謂子孫何化
隆者閎博治淺者褊狹可不勉歟乃以太初之元改正
朔易服色封泰山定宗廟百官之儀以為典常垂於後
封禪自制儀采儒術以文焉 郊祀志贊太初改制服色數度遂
順黄徳 應劭傳建安二年遷都許昌舊章湮沒書記
罕存乃綴緝所聞著漢官儀故事唐志職官類應劭漢官五卷漢官儀十卷
 隋志韋昭官儀職訓一卷亡凡朝廷制度百官典式多劭所立論當
時行事著中漢輯序撰風俗通以辨物類名號釋時俗
嫌疑文雖不典後世服其洽聞凡所著述百三十
[069-26b]
六篇 續漢書劭著中漢輯叙漢官儀及禮儀故
事凡十一種百三十一卷朝廷制度百官儀式所
以不亡者由劭記之  光武紀行司隷校尉三輔
吏士見司隷僚屬皆喜老吏或垂涕曰不圖今日
復見漢官威儀識者皆屬心焉  耿純傳謁光武
於邯鄲退見官屬將兵法度不與它將同遂自結

[069-27a]


漢儀注


帝紀注髙紀二年五月注如淳曰漢儀注民年二十二
為正一嵗為士一嵗為材官騎士四年八月算賦注如
淳曰漢儀注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賦錢人百二
十為一筭五年幸天下晉灼曰漢儀注民臣被其徳為
徼幸 惠紀如淳曰漢儀注省中有五尚 武紀元鼎
五年如淳曰漢儀注酎黄金元封元年引漢儀注御史
有屬太初二年如淳引漢儀注立秋貙膢 宣紀本始
四年師古曰漢儀注太宰令 哀紀任子令應劭引漢
[069-27b]
儀注 百官表注如淳引漢儀注衛率主門衛秩千石
晉灼引漢儀注諸吏給事中平奏 列傳注金敞傳緑
車晉灼曰漢注緑車名皇孫車 司馬遷傳如淳曰漢
儀注太史公武帝置晉灼曰衛宏所説多不實未可以
為正 戾太子傳如淳曰漢儀注女長御比侍中 張
湯傳蘇林曰漢儀注獄二十六所 韋玄成傳晉灼曰
漢儀注宗廟一嵗十二祠 翟方進傳如淳引漢儀注
[069-28a]
 後輿服志注蔡邕表志曰宜集舊事儀注以成志


漢儀 漢儀式


見律令應劭 周禮小祝注杜子春引漢儀 章帝紀注
引丁孚漢儀式 祭祀志注引丁孚漢儀 祭法疏案
漢儀髙帝廟主九寸前方後圓圍一尺后主七寸 隋
志曹褒定漢儀 通典晉顧和按衛宏撰漢儀拜丞相
亦無樂 唐志職官類丁孚漢官儀式選用一卷


漢五禮


祭祀志建武三十二年二月上至奉髙刻石文曰建明
[069-28b]
堂立辟雍起靈臺設庠序同律度量衡修五禮孔安國曰公侯
 伯子男朝聘之禮范甯云吉凶軍賓嘉也五玉三帛二牲一死贄吏各修
職復于舊典


漢曹襃新禮 漢禮 禮簡


本傳襃父充建武中為博士從巡狩岱宗定封禪禮受
詔議立七郊三雍大射養老禮儀顯宗即位充上言漢
再受命仍有封禪之事而禮樂廢缺五帝不相沿樂三
[069-29a]
王不相襲禮大漢自制禮以示萬世帝善之改大予樂
拜充侍中作章句辨難於是有慶氏學襃少篤志傳業
尤好禮事常感朝廷制度未備慕叔孫通為漢禮儀晝
夜研精沈吟専思寝則懐抱筆札行則誦習文書拜博
士肅宗欲制定禮樂元和二年下詔曰河圖稱赤九㑹
昌十世以光十一以興尚書璇璣鈐曰述堯理世平制
禮樂放唐之文襃知帝㫖欲有興作上疏曰聖人受命
制禮作樂以著功徳今皇天降祉嘉瑞並臻制作之符
甚於言語宜改文制著成漢禮丕顯祖宗盛徳之美章
[069-29b]
下太常太常巢堪以為一世大典非襃所定不可許帝
知羣儒拘攣難與圖始朝廷禮憲宜時刋立肅宗紀賛左右萟文
斟酌律禮明年復下詔曰朕以不徳膺祖宗弘烈乃者鸞鳯
仍集麟龍並臻甘露宵降嘉穀滋生赤草之類紀於史
官朕夙夜祇畏上無以彰於先功下無以克稱靈物漢
遭秦餘禮壊樂崩且因循故事未可觀省有知其説者
各盡其能襃省詔嘆息復上疏具禮陳樂之本制改之
[069-30a]
意拜襃侍中以事下三公未及奏詔召玄武司馬班固
問改定禮樂之宜固曰京師諸儒多能説禮宜廣招集
共議得失帝曰諺曰作舍道邊三年不成㑹禮之家名
為聚訟互生異議筆不得下昔堯作大章一䕫足矣章
和元年正月乃召襃詣嘉徳門令小黄門持班固所上
叔孫通漢儀十二篇敕襃曰此制散略多不合經今宜
依禮條正使可施行於南宫東觀盡心集作襃既受命
乃敘次禮事依準舊典雜以五經䜟記之文撰次天子
至於庶人冠昏吉凶終始制度以為百五十篇寫以二
[069-30b]
尺四寸簡其年十二月奏上帝以衆論難一故但納之
不復令有司平奏和帝即位襃乃作為章句帝遂以新
禮二篇冠永初三年正月甲子擢襃監羽林左騎後五年十一月乙丑
尉張酺尚書張敏等奏褒擅制漢禮破亂聖術宜加刑
誅帝雖寝其奏漢禮遂不行范史論曰孝章永言前王
明發興作専命禮臣撰定國憲而業絕天算議黜異端
斯道復墜矣樂非䕫襄而新音代起律謝臯蘇而制令
[069-31a]
亟易修補舊文獨何猜焉 張奮傳永元十三年拜太
常上疏漢當改作禮樂圖書著明謹條禮樂異議三事
願下有司以時考定先帝已詔曹襃今但奉而成之猶
周公斟酌文武之道非自為制帝善之未行 張衡傳
永初中謁者僕射劉珍校書郎劉騊駼等著作東觀撰
集漢記因定漢家禮儀上言請衡參論其事㑹並卒衡
常歎息欲終成之 劉歆書曰綴學之士因陋就寡信
口説而背傳記是末師而非徃古至國家將有大事若
立辟雍封禪巡狩之儀則莫知其原
[069-31b]


漢舊儀


儒林傳衛宏好古學光武以為議郎宏作漢舊儀四篇
以載西京雜事 隋志漢舊儀四巻衛敬仲撰唐志同儀注類
第一四卷梁有衛敬仲漢中興儀一卷 中興書目今
存者三卷非宏全書崇文目同 元封舊儀見封禪 武紀
注引漢舊儀通天臺高三十丈 成紀注師古引漢
舊儀云尚書四人為四曹 孔光翟方進傳注引之
[069-32a]
又祭祀志注 宋志漢世朝臣見三公並拜丞郎見八座皆
持板揖事見漢儀及漢舊儀 列傳伏湛光武知湛名
儒拜尚書使典定舊制 侯霸曰漢家舊制丞相拜日
封為列侯 張純奏漢舊制三年一祫 陳忠上疏大
漢之興先王之制稍以施行藉田之耕起於孝文孝亷
之貢發於孝武郊祀之禮定於元成三雍之序備於顯
宗 荀爽對䇿今臣僣君服下食上珍宜略依古禮尊
卑之差及董仲舒制度之别注仲舒曰王者正法度之
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 隋志職官類蔡質
[069-32b]
漢官典職儀式選用二卷  唐志職官類蔡質
漢官典儀一卷 書目漢官典儀一卷衛尉蔡質
撰記漢官位序職掌及上書謁見儀式本二卷缺一卷李&KR0811
補之


漢禮威儀 漢制度見禮類漢禮器制度


續禮儀志夫威儀所以定君臣序六親也若君亡君之
威臣亡臣之儀上替下陵是謂大亂可不謹哉故記施
[069-33a]
行威儀以為志禮威儀每月太史上其月厯合朔立春
五供上陵冠夕牲耕髙禖養老先蠶袚褉立夏請雨拜
太子拜王公桃印黄郊立秋貙劉案户祠星立冬冬至
臘大儺土牛遣衛士朝㑹大喪諸侯王列侯始封貴人
公主薨 謝沈書太傅胡廣博綜舊儀立漢制度蔡邕
依以為志譙周後改定以為禮儀志 宋志司馬彪集
後漢衆注以為禮儀志校其行事與前漢頗不同


漢郊祠禮儀 郊祀封禪禮儀 郊廟昏冠禮


[069-33b]
儀 七郊三雍大射禮儀


後傳樊儵永平元年拜長水校尉與公卿雜定郊祠禮
儀以讖記正五經異説 梁松遷虎賁中郎將明習故
事與諸儒修明堂辟雍郊祀封禪禮儀常與論議 張
純在朝歴世明習故事建武初舊章多缺每有疑議輒
以訪純自郊廟婚冠喪紀禮儀多所正定 曹充禮儀
見上 董鈞永平初為博士時草創五郊祭祀及宗廟禮
樂威儀章服輒令鈞參議多見從用
[069-34a]


漢中興禮儀


見養老


漢甘泉遺儀


文選任彦昇薦士表甘泉遺儀注胡廣漢官制度曰天
子出車駕次第謂之鹵簿長安時出祠天於甘泉用之
名曰甘泉鹵簿


漢洛邑制度


班固傳時京師修起宫室濬治城隍固乃上兩都賦盛
稱洛邑制度之美以折西賓淫侈之論 東都賦遷都
[069-34b]
改邑有商宗中興之則焉即土之中有周成隆平之制
焉永平之際三雍巡守蒐狩㑹同命有司班憲度子徒
知阿房之造天而不知京洛之有制也


漢禮器制度


見三禮類 南齊志漢初叔孫通制漢禮而班固之
志不載東京大尉胡廣撰舊儀左中郎蔡邕造獨斷
應劭蔡質咸綴識時事而司馬彪之書不取魏侍中
[069-35a]
王粲尚書衛覬集創朝儀而魚豢王沈陳夀孫盛並
未詳也吳則太史令丁孚拾遺漢事蜀則孟光許慈
草建衆典


漢禮


儀禮鄉射禮疏中人之迹尺二寸者無正文漢禮云五
武成歩步六尺或據此而言也


魏官儀


衛覬傳受詔典著作又為魏官儀 隋志梁有荀攸魏
官儀一卷 齊百官志今有魏氏官儀魚豢中外官
[069-35b]
 王粲傳拜侍中時舊儀廢㢮興造制度粲常典之衛覬
與粲並典制度 王肅傳所論駮朝廷典制郊祀宗廟凡百餘
篇 王基傳散騎常侍王肅著諸經傳解及論定朝儀
改易鄭玄舊説而基據持玄義常與抗衡


魏晉儀注


春秋正義魏晉儀注寫章表别起行頭者謂之跳出
晉志魏氏光宅憲章斯美王肅髙堂隆之徒博通前載
[069-36a]
三千條之禮十七篇之學各以舊文増損當世


晉新禮


志魏氏承漢末大亂舊章殄滅命侍中王粲尚書衛覬
草創朝儀及晉建國文帝命荀顗因魏代前事撰為新
唐志荀顗等晉雜議十卷在儀注類參攷今古更其節文羊祜任愷庾
峻應貞並共刋定成百六十五篇奏之太康初尚書僕
射朱整奏付尚書郎摰虞討論之虞表所宜増損曰臣
典校故太尉顗所撰五禮臣以為革命垂統帝王之美
事隆禮率教邦國之大務也此禮當頒於天下不宜繁
[069-36b]
多顗為百六十五篇篇為一卷合為十五餘萬言臣猶
謂卷多文煩類皆重出按尚書堯典祀山川之禮惟於
東嶽備稱牲幣之數陳所用之儀其餘則但曰如初周
祀天地享先王其事同者皆曰亦如之文約而義舉今
禮儀事同而名異者輒别為篇卷煩而不典皆宜省文
而通事隨類合之事有不同乃别其異如此所減三分
之一虞討論新禮訖以元康元年上之所陳惟明堂五帝
[069-37a]
二社六宗及吉凶王公制度凡十五篇有詔可其議後
虞與傅咸續其事竟未成功虞之决疑注是其遺事也
逮于江左僕射刁協太常荀崧補緝舊文光禄大夫蔡
謨又踵修其事晉始則有荀顗鄭沖裁成國典江左則
有荀崧刁協損益朝儀魏咸熙元年七月晉王奏司空荀顗定禮儀太保鄭沖揔裁
 列傳荀顗咸熙中蜀平命顗定禮儀顗上請羊祜任
愷庾峻應貞孔顥共刪改舊文撰定晉禮顗明三禮 裴秀
魏咸熙初荀顗定禮儀賈充正流律而秀改官制議五
等之爵創制朝儀  張華晉史及儀禮憲章並屬
[069-37b]
於華多所損益  摯虞元康中遷吳王友時荀顗
撰新禮使虞討論得失而後施行  應貞與荀顗
撰定新禮  唐志儀注類摰虞決疑要注一卷文選
東京賦注後漢祭祀志注魏王粲傳注引決疑要注  宋志魏初則王粲衛
覬典定衆儀蜀朝則孟光許慈創理制度晉始則
荀顗鄭沖詳定晉禮江左則荀崧刁協緝理乖紊
其間名儒通學諸所論叙往往新出  摰虞新禮
[069-38a]
議魏氏無巡狩故事  齊志光祿大夫蔡謨又踵
修輯


晉新定儀注


隋經籍志儀注類新定儀注四十卷晉安成太守傅瑗
撰又晉雜儀注十一卷晉尚書儀十卷甲辰儀五卷江
左撰封禪儀六卷職官類晉新定儀注十四卷梁尚書
職制儀注四十一卷 唐志晉尚書儀曹新定儀注四
十一卷晉儀注三十九卷傅瑗晉新定儀注四十卷晉
尚書儀曹吉禮儀注三卷晉尚書儀曹事九卷晉雜儀
[069-38b]
注二十一卷 書正義晉初荀顗定新禮以六宗之神
諸説不同廢之摰虞駁之謂宜依舊


晉修禮學


戴邈傳元帝草創學校未立邈上疏曰帝王至務莫重
於禮學宜以三時之隙漸就修建於是始修禮學


晉中興朝儀 中興故事


荀崧傳元帝踐阼拜尚書僕射使崧與刁協共定中興
[069-39a]
朝儀 成帝紀咸康六年初依中興故事朔望聴政東
堂 蔡謨傳於禮儀宗廟制度多所議定  刁協
傳朝臣無習舊儀者協久在中朝諳練舊事凡制
度皆稟於協  梁江舊悉朝儀故事撰江左遺典
三十卷


齊職儀又見官制


南齊王珪之有史學撰齊職儀永明九年子顥上啟曰
臣父以宋元徽二年被敕纂集等級掌司黜陟遷補章
服之差冠佩之飾凡五十卷詔付秘閣 百官志諸臺
[069-39b]
府郎令史職吏以下具見長水校尉王珪之職儀世祖
敕儀曹令史撰江左以來儀典令諮受徐孝嗣 南史
袁樞議引齊職儀 隋志齊職儀五十卷長水校尉王
珪之撰梁有王珪之齊儀四十九卷亡


梁儀注


隋禮儀志髙堂生於所傳士禮亦謂之儀黄初之詳定
朝儀太始之削除乖謬宋書言之備矣梁武始命羣儒
[069-40a]
裁成大典陳許亨奏曰梁儀注曰一獻為質三獻
為文事天之事故不三獻  經籍志梁丘仲孚皇
典二十卷仲孚又撰尚書具事雜儀鮑泉撰新儀三十卷鮑行
卿撰皇室儀十三卷  唐志王逸齊典四卷丘仲
孚皇典五卷  周興嗣撰職儀 北史魏王慧龍
撰帝王制度十八篇號曰國典常景修儀注撰大
和後朝儀已施行者凡五十餘卷  隋志王逡之
禮儀制度十三卷儀注  唐志常景後魏儀注五十

[069-40b]


齊梁五禮 陳五禮


通典齊武帝永明二年詔尚書令王儉制定五禮至梁
武帝命羣儒又裁成焉吉禮則明山賓㓙禮則嚴植之
軍禮則陸璉賓禮則賀瑒嘉禮則司馬褧又命沈約周
捨徐勉何佟之張充庾於陵參㑹其事 齊志永明二
年太子步兵校尉伏曼容表定禮樂詔尚書令王儉制
定新禮立治禮樂學士及職局因集前代撰治五禮
[069-41a]
梁徐勉傳受詔撰五禮普通六年畢表上之曰晉氏新
禮荀顗制於前摰虞定於末齊永明五年伏曼容表求
制禮樂時置學士十人修五禮諮稟王儉歴年未就又
付何胤徐孝嗣遺文散失天監元年沈約等議五禮各
置學士一人人各自舉二人抄撰嘉禮儀注以天監六
年五月七日上十二帙一百十六卷五百三十六條司馬褧傳云一百十二卷賓禮儀
注以六年五月二十日上十七帙一百三十三卷五百四十五條賀瑒傳云一百四
十五卷軍禮儀注以九年十月二十九日上十八帙一百八十九卷二
百四十條吉禮儀注以十一年十一月十日上二十六帙二百二十四卷
[069-41b]
一千五條凶禮儀注以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上四十七帙五百十四
卷五千六百九十三條又别副祕閣及五經典書各一通繕寫校
定普通五年二月始畢詔有司遵行大凡一百二十帙
一千一百七十六卷八千十九條表以為網羅經誥玉振金聲義貫幽㣲理
入神契前儒所不釋後學所未聞 隋志梁吉禮儀注十卷明山賓撰
賓禮儀注九卷賀場撰 案山賓撰吉儀注二百六卷
録六卷嚴植之撰凶儀注四百七十九卷録四十五卷
[069-42a]
陸璉撰軍儀注一百九十卷録二卷司馬褧撰嘉儀注
一百十二卷録三卷並亡存者惟十九卷自梁以來始
以當時所行傳周官五禮之名各立一家之學 紀天
監初何佟之等述制㫖并撰五禮一千餘卷帝稱制斷
疑 唐志嚴植之南齊儀注二十八卷沈約梁儀注十
卷又梁祭地祇隂陽儀注二卷明山賓等梁吉禮十八
卷梁吉禮儀注四卷又十卷梁尚書儀曹儀注十八卷
賀瑒等梁賓禮一卷儀注十三卷陸璉梁軍禮四卷司
馬褧梁嘉禮三十五卷又嘉禮儀注四十五卷 南史
[069-42b]
陳天嘉元年張崖為儀曹郎廣沈文阿儀注撰五禮文
阿撰儀禮八十餘條沈不害修五禮著五禮儀一百卷
沈徳威兼五禮學士 唐志陳吉禮儀注五十卷張彦陳賓禮儀
注六卷


隋五禮


通典後魏孝文率由舊章擇其令典朝儀國範煥乎復
振北齊則陽休之元脩伯熊安生後周則蘇綽盧辨宇
[069-43a]
文弼並習於儀禮隋文帝命牛弘辛彦之等採梁及北
齊儀注以為五禮一本云文帝開皇二年命禮部尚書牛弘修五禮勒成百卷詔頒行之
 辛彦之傳與牛弘撰新禮撰禮要一部 隋志隋朝
儀禮一百卷牛弘撰開皇初弘撰儀禮百卷悉用東齊儀注以為準亦㣲采王儉禮五年
正月戊辰行新禮 紀仁夀二年閏十月己丑詔楊素蘇威牛
弘薛道衡許善心虞世基王劭並修定五禮 唐志牛
弘潘徽隋江都集禮一百二十卷隋志一百二十六卷序云十二帙 又 
見禮類
 玉海卷六十八
[069-4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