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32 玉海-宋-王應麟 (master)


[022-1a]


卷二十二
欽定四庫全書
 玉海卷二十二
            宋 王應麟 撰
 地理
河渠



唐龍門渠 廣濟渠 利人渠 涑水渠 延



化渠


地理志同州韓城有龍門山武徳七年治中雲得臣自
龍門引河溉田六千餘頃㑹要武徳七年四月九日同州治中雲得臣開渠自龍門
[022-1b]
引黄河溉田六千餘頃陜州陜縣有南北利人渠南渠貞觀十一
年太宗東幸使武候將軍丘行恭開有廣濟渠武徳元
年陜東道行臺金部郎中長孫操開引水入城以代井
傳陜州城中無井人勤於汲操釃河入城百姓利安宿州虹縣有廣濟新渠開
元二十七年採訪使齊幹開自虹至淮陰北十八里入
淮以便漕既成湍急不可行遂廢傳以淮至徐城險鑿渠十八里入青水人
便其漕河中虞鄉北十五里有涑水渠正觀十七年刺史
[022-2a]
薛萬徹開自聞喜引洓水下臨晉趙州昭慶城下有澧
水渠儀鳯三年令李玄開以溉田通漕夏州朔方貞觀
七年開延化渠引烏水入庫狄澤溉田二百頃舊紀貞元七年
八月庚戌夏州奏開延化渠云云劍州陰平西北二里有利人渠引馬
閣水入縣溉田龍朔三年令劉鳯儀開寳應中廢後復
開景福二年又廢


唐黎陽新河 懐州新河


地理志衛州黎陽有新河元和八年觀察使田弘正及
鄭滑節度薛平開長十四里濶六十步深丈有七尺決
[022-2b]
河注故道滑州遂無水患懐州修武西北二十里有新
河自六真山下合黄母泉水南流入呉澤陂大中年令
杜某開徳州平昌有馬頰河久視元年開號新河 㑹要元和八年十二月
魏博觀察使田弘正奏准詔開衛州黎陽縣故黄河道
從薛平之請也先是滑州多水災平詢諸將吏得古河
道於衛州黎陽縣界遣從事裴弘泰以水患告於弘正
請開古河用分水力弘正上聞詔許之乃於鄭滑召徒
[022-3a]
萬人鑿古河決舊河以注新河詔並褒美 薛平傳始
河溢瓠子東泛滑距城纔二里所平按求故道出黎陽
西南遣從事裴弘泰請弘正弘正許之乃籍民田所當
者易以他地疏道二十里以釃水悍還壖田七百頃於
河南自是滑人無患漢志黎陽注晉灼曰黎山在其
南河水經其東其山上碑云縣取山之名


唐直河


地理志泗州盱眙有直河太極元年勑使魏景倩引淮
水至黄土岡以通揚州
[022-3b]


唐張甲河


地理志貝州經城西南四十里有張甲河神龍三年姜
師度因故瀆開漢志在清河郡信成首受屯氏别河東北至蓨入漳水


唐疏嘉陵江通漕 汶江溉道


地理志興州長舉元和中節度使嚴礪自縣而西疏嘉
陵江二百里焚巨石沃醯以碎之通漕饋成州戍兵泉州
晉江縣北一里有晉江開元二十九年别駕趙順政鑿&KR1474通舟檝彭州九隴武后時長史劉易從決唐昌沲江
[022-4a]
鑿川派流合堋口埌岐水溉九隴唐昌田民為立祠 柳宗元興州江運記自長
舉而西導江而下二百里而至隨山之曲直以休人力
順地之髙下以殺湍悍決去壅土䟽導江濤萬夫呼抃
莫不如志雷騰雲奔百里一瞬既㑹既逺澹為安流烝
徒謳歌枕卧而至戍人無虞專力待寇 髙儉傳進益
州長史秦時李冰導汶江水灌田瀕水者頃千金民相
侵冐士廉附故渠厮引旁出以廣溉道人以富饒 宋
朝興國三年七月遣麴紹浚嘉州江置斗門節水
[022-4b]
唐長安漕渠 運木渠


地理志京兆府長安大厯元年尹黎幹自南山開漕渠
抵景風延喜門入苑以漕薪炭 㑹要永泰二年即大厯元
七月十日鑿運木渠自京兆府直東至薦福寺東街
北至國子監東至子城東街正北逾景風門延喜門入
于苑濶八尺深丈餘京兆尹黎幹奏 黎幹傳遷京兆
尹以治稱京師苦樵薪乏幹度開漕渠興南山谷口尾
入于苑以便運載帝為御安福門觀之幹宻具&KR1299船作
[022-5a]
倡優水嬉冀以媚帝久之渠不就


唐長安西市潭


地理志京兆長安天寳二年尹韓朝宗引渭水入金光
門置潭于西市以貯材木 㑹要置潭於西市之街餘同
 韓朝宗傳分渭水入金光門滙為潭以通西市材


唐陵陽渠


食貨志建中初宰相楊炎請置屯田于豐州發關輔民
鑿陵陽渠以増溉京兆尹嚴郢嘗從事朔方知其利害
[022-5b]
以為不便疏奏不報郢又奏五城舊屯其數至廣以開
渠之糧貸諸城約以冬輸又以開渠工直市給田者據
估轉榖如此則關輔免調發五城田闢比立浚渠利十
倍也時楊炎方用事郢議不用而渠亦不成 㑹要建
中三年四月宰相楊炎請於豐州置屯田發關輔人開
陵陽渠云云 楊炎傳請開豐州陵陽渠發畿縣民役
作渠卒不就 嚴郢傳炎請鑿陵陽渠郢奏發二京關
[022-6a]
輔民浚豐渠營田擾而無利 地理志豐州九原有陵
陽渠建中三年浚之以溉田置屯尋棄之


唐靈渠


地理志桂州理定今興安西十里有靈渠引離水故秦史
祿所鑿後廢寳厯初觀察使李渤設斗門十八以通漕
俄又廢咸通九年刺史魚孟威以石為鏵隄亘四十里
植大木為斗門至十八重乃通巨舟邕州鬱水自蠻境七源州流出民常
苦之景雲中司馬吕仁引渠分流以殺水勢自是無沒溺之害 李渤傳桂有灕水出
海陽山世言秦命史録伐粤見嚴安傳鑿為漕通道嶠南馬援討
[022-6b]
徴側復治以通餽後江水潰毁渠遂廞淺每轉餉役數
十户濟一艘渤釃浚舊道障泄有宜舟楫利焉國初漕臣邊詡
嘉祐憲臣李師中乾道帥臣李浩皆修是渠紹熙甲寅十二月庚申帥臣朱晞顔等重修紹興二十九年十 
二月臣僚言廣西靈渠接全州大江其渠僅百餘里詔漕臣修復以通漕運 漢傳嚴安書
曰秦使尉屠睢攻越使監禄鑿渠運糧深入越地淮南
王安書曰秦使尉屠睢擊越監禄鑿渠通道 漢武戈
船之師出零陵下灕水馬伏波餉南征之戍開鑿導順
[022-7a]
而渠之利益闢


唐紫溪渠 永樂渠


地理志杭州於潜南三十里有紫溪渠溉田貞元十八
年令杜泳開又鑿渠三十里以通舟檝壽州安豐東北
十里有永樂渠溉髙原田廣徳二年宰相元載置大厯
十三年廢


唐敷水渠


地理志華州華隂西二十四里有敷水渠開元二年姜
師度鑿以洩水害五年刺史樊忱復鑿之使通渭漕
[022-7b]


唐利俗渠 羅文渠


地理志華州鄭縣西南二十三里有利俗渠引喬谷水
東南十五里有羅文渠引小敷谷水支分溉田皆開元
四年詔陜州刺史姜師度疏故渠又立隄以捍水害虢州
弘農南七里有渠貞觀元年令元伯武引水北流入城


唐三輔渠 鄭白渠詳見下


㑹要開元九年正月李元紘擢京兆少尹詔令疏決三
[022-8a]
輔渠時王公權要之家治渠立磑以治水田元紘一切
毁之百姓大獲其利廣徳二年李栖筠奏拆京城北白
渠上王公碾磑七千餘所大厯十三年正月辛酉黎幹
奏以鄭白支渠碾磑請皆毁廢從之太和二年三月内
出水車様令京兆造水車散給沿鄭白渠百姓以溉田
官志水部京畿有渠長斗門長 李元紘傳開元初為萬年令賦役稱
平擢京兆少尹詔決三輔渠時王公權家皆旁渠立磑
瀦遏爭利元紘敕吏盡毁之分溉渠下田下賴其恩
通典永徽六年雍州長史長孫祥奏言曰鄭白渠溉田
[022-8b]
乃萬餘頃今為富商大賈競造碾磑渠流梗澁於是遣
祥分檢渠上碾磑皆毁之


唐光禄渠 靈鹽屯田


李聽傳為靈州大都督府長史境内有光禄渠廢塞嵗
久欲起屯田以代轉輸聽復開決舊渠溉田千餘頃後
賴其利


唐伊婁渠 埭


[022-9a]
齊澣傳為潤州刺史北距瓜步沙尾紆滙六十里舟多
敗溺澣徙漕路由京口埭治伊婁渠以達揚子嵗無覆
舟減運錢數十萬又立伊婁埭官征其入招還流人五
百户 地理志潤州丹徒開元二十二年刺史齊澣以
州北隔江舟行繞瓜步回還六十里多風濤乃于京口
埭下直趨渡江二十里開伊婁河二十五里渡揚子立
埭嵗利百億舟不漂溺 㑹要開元二十六年十一月
五日齊澣奏請開伊婁河又立伊婁埭 渠通江湖見
於遷書唐漕江淮撤閘置堰淳化廢之至于紹聖使臣
[022-9b]
孝藴易堰以閘


唐漕渠 廣運潭 漢運渠 唐三門運渠


食貨志兼用韋堅傳唐都關中號稱沃野土地狹所出不足
給京師常漕東南之粟髙祖太宗用物有節易贍漕運
不過二十萬石髙宗後嵗益增多開元二十一年裴耀
卿請置東西倉以避三門水險謂之水陸運浮渭以實
關中開元二十九年李齊物鑿砥柱為門以通漕史記正義
[022-10a]
底柱山俗名三門山在硤石縣東北五十里在河之中然水益湍悍舟不能入天
寳三載韋堅為陜郡太守兼水陸運使以代之始漢有
運渠起闕志作關門西抵長安通山東租賦訖隋常治之
堅為使乃占咸陽壅渭為堰絶灞滻竝渭而東注永豐
倉下復與渭合永豐倉下在渭水入黄河處漢之船司空也初滻水銜苑左
有望春樓堅于下鑿為潭以通漕二年而成志又於長樂坡瀕苑
墻鑿潭於望春樓下通舟楫樓下連檣彌亘數里觀者山積帝為升樓詔羣臣臨觀堅
預取洛汴宋山東小斛舟三百首貯之潭使諸州各揭
其郡名陳其土地所産寳貨諸竒物於栿上先是民間
[022-10b]
唱俚歌曰得體紇那邪其後得寳符於桃林於是陜尉
崔成甫更得體歌為得寳弘農野堅命舟人為呉楚服
大笠廣袖芒屩以歌之成甫又廣之以為歌辭十闋自
衣缺後緑衣錦半臂紅抺額立第一船為號頭以唱集
兩縣婦女百餘人鮮服艷粧鳴鼓吹笛以和之衆艘以
次輳樓下天子望見大悦擢堅左散騎常侍官屬賞有
差蠲役人一年賜其潭名廣運是嵗漕山東粟四百萬
[022-11a]
石自裴耀卿言漕事進用者常兼轉運之職而堅為最㑹要
天寳元年三月開二年三月二十六日成敕潭以廣運為名通典作三年通鑑天寳二年三月丙寅上幸望 
春樓觀新潭四月名潭曰廣運舊紀云上幸廣運樓以觀之 地理志華州華隂有
漕渠自苑西引渭水因石渠㑹灞滻經廣運潭至縣入
渭天寳三載韋堅開京兆府長安大厯元年尹黎幹自
南山開漕渠入苑以漕炭薪萬年有南望春宫臨滻水
西岸有北望春宫宫東有廣運潭未幾潭不可漕付司農掌之為捕魚之所
 通鑑天寳元年陜州刺史李齊物穿三門運渠正月
辛未渠成
[022-11b]


唐千金渠 萬金渠


地理志趙州栢鄉西有千金渠萬金堰開元中令王佐
所浚築以疏積潦相州堯城北四十五里有萬金渠引
漳水入故齊都領渠以溉田咸亨三年開漢志張掖
郡觻得有千金渠西至樂涫入澤中 後魏地形志鄴
縣天平中決漳水為萬金渠今世號天平渠


唐華陰漕渠見上 洛漕新潭 泗州新漕渠


[022-12a]
見漕運


唐寧晉渠 普濟渠


地理志趙州寧晉本癭陶縣天寳元年更名地旱鹵西南有新渠上
元中肅宗令程處黙引洨水入城以溉田經十餘里地用
豐潤民食乃甘昭慶城下有澧水渠儀鳯三年令李元
開以溉田通漕兖州萊蕪西北十五里有普濟渠開元
六年令趙建盛開


唐通濟渠詳見漕運 汴渠


 隋文開皇四年開通濟渠隋志滎陽郡浚儀有通濟渠自渭達
[022-12b]
河通漕至唐代宗賜劉晏 劉晏傳領轉運租庸使乃
自按行浮淮泗逹于汴入于河右修底柱硤石觀三門
遺迹至河隂鞏洛見宇文愷梁公堰厮河為通濟渠視
李傑新隄盡得其利病移書宰相言漕之四利四病盡
以漕事委凡致四十餘萬斛廣徳二年 栢良器傳李希烈
決水灌寧陵良器救之擇弩手善游者沿汴渠夜入


唐鄭白支渠又見三輔渠


[022-13a]
地理志京兆府雲陽有古鄭白渠見下 列傳李栖筠進
工部侍郎廣徳二年關中舊仰鄭白二渠溉田豪戚壅上游
取磑利且百所奪農用十七栖筠請皆徹毁嵗得租二
百萬民賴其入 黎幹大厯八年為京兆尹十三年涇
水壅隔請開鄭白支渠復秦漢故道以溉民田廢碾磑
八十餘所正月辛酉 嗣薛王知柔為京兆尹始鄭白渠梗壅
民不得嵗知柔調三輔治復舊道灌浸如約遂無旱虞
渠成三輔民扶老携㓜詣闕請立石紀功知柔謙退得止碑不果立
 突厥傳杜佑謂通典秦漢鄭渠溉田四萬頃白渠溉田
[022-13b]
四千五百餘頃永徽中兩渠灌寖不過萬頃大厯初減
至六千畝畝朘一斛嵗少四五百萬斛復兩渠之饒誘
農夫趣耕擇險繕壘屯田蓄力河隴可復豈惟自守而
通典云大歴初減至六千二百餘頃比於漢代減一萬八九千頃 㑹要太和二年
三月内出水車様令京兆造水車給鄭白渠百姓溉田


唐三白渠  景祐修三白渠 至道修見後


㑹要貞元四年六月二十六日涇陽縣三白渠限口凖
[022-14a]
諸堰例置監從京兆鄭叔則之請也十六年十一月詔以東渭橋
納給使徐班兼白渠漕渠及昇原成國等渠堰使太和
二年二月以劉仁師為修渠堰副使初仁師為髙陵令
上言三白渠可利者逺而涇陽獨有之條理上聞其弊
遂革關中賴焉太和元年六月修髙陵白渠斗門 地理志京兆府雲
陽有古鄭白渠髙陵有古白渠寳厯元年令劉仁師請
更水道渠成名曰劉公堰曰彭城華州下邽東南二十
里有金氏二陂武徳二年引白渠灌之以置監屯 兵
志髙祖以渭北白渠旁民棄腴田分給元從禁軍 百
[022-14b]
官志河隄謁者六人涇渭白渠以京兆少尹一人督視
 元和志大白渠在涇陽縣東北十里中白渠首受大
白渠東流入髙陵縣界南白渠首受中白渠水東南流
亦入髙陵界 通典京兆雲陽有大白渠涇陽有涇水
大白渠中白渠南白渠 白氏六帖水部式京兆髙陵
清白二渠交口置斗門堰清水二分入白渠二分入清
渠 劉禹錫文涇水東行注白渠釃而為三以沃關中
[022-15a]
按水部式決洩有時畎澮有度少尹一人行視之長慶
三年仁師列上便宜寳厯元年九月京尹鄭覃以聞仲
冬新渠成季冬二日新堰成名渠曰劉公堰曰彭城明年又&KR1497
衝為七堰以折水埶 宋朝天聖六年二月都官員外
郎李同言永興軍涇陽縣三白渠節約水埶宜立約以
限水命同知涇陽縣領三白渠事景祐三年二月丁卯
修陜西三白渠初漕臣王沿言三白渠自漢溉田四萬
頃唐永徽中亦溉田萬頃今纔及三千餘頃請調兵夫
興修之志云擇雷簡夫董其事功費省而水有餘
[022-15b]


唐揚州漕渠又見雷陂


地理志揚州江都寳厯二年漕渠淺輸不及期鹽鐵使
王播自七里港引渠東注官河以便漕運 㑹要寳厯
二年正月鹽鐵使王播奏揚州城内舊漕河水淺舟船
澁滯轉輸不及期程今從閶門外古七里港開河東屈
曲至禪智寺橋通舊官河長十九里 王播傳浚七里
港以便漕引 鮑昭賦拖以漕渠注䢴溝也
[022-16a]


唐均水法 水令


戴叔倫傳守撫州刺史民嵗爭溉灌為作均水法俗便
利之耕餉嵗廣 王起傳節度山南東道濵漢渠堰聯
屬吏弗修治起修復與民約為水令遂無凶年


唐石堰渠


地理志復州竟陵咸通中刺史董元素開


唐通利渠 晉渠 强公渠


地理志冀州南宫有濁漳隄顯慶元年築有通利渠延
載元年開堂陽西南有渠自鉅鹿入縣下入南宫景龍
[022-16b]
元年開莫州任丘有通利渠開元四年令魚思賢開以
洩陂淀并州太原井苦不可飲貞觀中長史李勣架汾
引晉水入東城以甘民食謂之晉渠 姜師度傳華原
無水人畜多渴死雍州司士參軍强循敎人渠以浸田
一方利之號强公渠詔書褒予甚厚


唐常渠 甘泉渠 靈長渠 千畝渠


地理志太原府并州文水西北二十里有柵城渠貞觀三
[022-17a]
年民相率引文谷水溉田數百頃西十里有常渠武徳
二年汾州刺史蕭顗引文水南流入汾水東北五十里
有甘泉渠二十五里有蕩沙渠二十里有靈長渠千畝
渠俱引文谷水溉田數千頃皆開元二年令戴謙所鑿


唐金鳯渠 新絳渠


地理志相州鄴縣南五里有金鳯渠引天平渠下流溉
田咸亨三年開絳州曲沃有新絳渠永徽元年令崔翳
引水溉田百餘頃
地理志岐州鳯翔寳雞本陳倉東有渠引渭水入昇原渠通
[022-17b]
長安故城咸通三年開虢東北十里有髙泉渠如意元
年開引水入縣城又西北有昇原渠引汧水至咸陽垂
拱初運岐隴木入京城


唐孟瀆


地理志常州武進西四十里有孟瀆引江水南注通漕
溉田四千頃元和八年刺史孟簡因故渠開無錫南五
[022-18a]
里有泰伯瀆東通蠡湖亦是簡開 㑹要開古孟瀆長
四十里得沃壤四千餘頃  孟簡傳州有孟瀆久
淤閼簡治導溉田凡四千頃以勞賜金紫  李栖
筠傳為常州刺史嵗仍旱為浚渠厮江流灌田遂
大稔


唐河内秦渠


崔弘禮傳遷河陽節度使治河内秦渠溉田千頃嵗收
八萬斛 志懐州河内有丹水開元十一年正月二十一日
名懐水
[022-18b]


唐陽通河


地理志滄州清池西南五十七里有無棣河東南十五
里有陽通河皆開元十六年開景州南皮古毛河自臨津經縣入清池開元十
年開 趙珝傳珝為忠武節度按鄧艾故蹟決翟王渠溉
稻以利農


唐韋游溝


地理志和州烏江東南二里有韋游溝引江至郭十五
[022-19a]
里溉田五百頃開元中丞韋丑開貞元十六年令游重
彦又治之民享其利以姓名溝


唐十石壚渠


地理志河中府龍門貞觀二十三年縣令長孫
恕鑿十石壚渠溉田良沃畝收十石西二十一
里有馬鞍塢渠亦恕所鑿有龍門倉開元二年


唐禮敎渠 太白渠


地理志鎮州獲鹿東北十里有大唐渠自平山至石邑引
[022-19b]
大白渠溉田有禮敎渠總章二年自石邑西北引大白
渠東流入真定界以溉田天寳二年又自石邑引大唐
渠東南流四十三里入大白渠 前漢地志常山郡蒲
吾有大白渠水首受緜曼水東南至下曲陽入斯洨


唐無棣渠 三渠


薛大鼎傳髙宗時為滄州刺史無棣渠會要作無定河志作無棣溝 
久廞塞大鼎浚治屬之海商賈流行里民歌曰新溝通
[022-20a]
舟楫利屬滄海魚鹽至昔徒行今騁駟美哉薛公徳滂
被又疏長蘆漳衡三渠泄汙潦水不為害 㑹要永徽
元年薛大鼎為滄州刺史界内有無棣河隋末填廢大
鼎奏開之 地理志無棣有無棣溝通海隋末廢永徽
元年薛大鼎開


唐菊花渠 利物渠


地理志相州臨漳南有菊花渠自鄴引天平渠水溉田
屈曲經三十里又北三十里有利物渠自滏陽下入成
安并取天平渠水以溉田皆咸亨四年今李仁綽開
[022-20b]


唐少渠


地理志絳州聞喜東南三十五里有沙渠儀鳯二年詔
引中條山水于南坡下西流經十六里溉涑陰田聞喜故曲


唐竇公渠 劉公渠見上


地理志青州北海長安中令竇琰於故營丘城東北穿
渠引白浪水曲折三十里以溉田號竇公渠
[022-21a]


唐湛渠 髙平渠


地理志汴州開封有湛渠載初元年引汴注白溝以通
曹兖租賦相州安陽有髙平渠刺史李景引安陽水東
流溉田入廣潤陂咸亨三年開 水經注濮陽城側有
寒泉岡即詩在浚之下世謂之髙平渠非也


唐平虜渠


姜師度傳神龍初試易州刺史河北道廵察度支營田
使好興作厮渠於薊門以限奚契丹循武帝故跡並海
鑿平虜渠以通餉路罷海運省功多遷司農卿 地理
[022-21b]
志薊州漁陽有平虜渠傍海穿漕以避海難又其北漲
水為溝以拒契丹皆神龍中滄州刺史姜師度開滄州
清池東南二十里有渠注毛氏河東南七十里有渠注
漳並引浮水皆刺史姜度開 㑹要神龍二年滄州刺
史姜師度於薊州之北漲水為溝以備契丹奚之入冦
又約舊渠旁海穿漕號為平虜渠以避海難通糧者至
今賴焉
[022-22a]


唐玉梁渠 長豐渠 李渠


地理志蔡州新息西北五十里有隋故玉梁渠開元中
令薛務増浚溉田三千餘頃瀛州河間西北百里有長
豐渠貞觀二十一年刺史朱潭開又西南五里有長豐
渠開元二十五年刺史盧暉自束城引滹沱東入淇通
漕溉田五百餘頃袁州宜春有李渠引仰山水入城刺
史李將順鑿


唐西渠


地理志魏州貴鄉有西渠開元二十八年九月刺史盧
[022-22b]
暉徙永濟渠自石灰窠引流至城西注魏橋製樓百餘間
通江淮之貨


唐青神渠


地理志眉州青神太和中榮夷人張武等百餘家請田
于青神鑿山釃渠溉田一百餘頃


唐咸應永清渠


李景略傳回紇將南冦拜景略豐州刺史天徳軍三受
[022-23a]
降城兵馬都防禦使豐州當回紇通道窮塞苦寒地瘠
鹵邊户勞悴景畧至節用約已與士同甘苦鑿咸應永
清二渠溉田數百頃儲廩器械畢具威令肅然聲雄北
疆回紇畏之 地理志豐州九原有咸應永清二渠貞
元中刺史李景畧開溉田數百頃


唐蜀岡渠 興成渠


蜀岡見塘類 興成見堰類


唐右史渠 考功堰 特進渠 御史渠


温造傳為殿中侍御史以起居舍人宣慰鎮州出為朗
[022-23b]
州刺史開後鄉渠百里溉田二千頃民獲其利號曰右
史渠 地理志朗州武陵北有永泰渠光宅中刺史
胡處立開通漕且為火備西北二十七里有北塔堰開
元二十七年刺史李璡増修溉田千餘頃東北八十九
里有考功堰長慶元年刺史李翺因故漢樊陂開溉田
千一百頃又有右史堰二年刺史温造増修開後鄉渠
經九十七里溉田二千頃又北百一十九里有津石陂
[022-24a]
本聖厯初令崔嗣業開翺造亦從而増之溉田九百頃
翺以考功員外郎造以起居舍人出為刺史故以官名
東北八十里有崔陂三十五里有槎陂亦嗣業所修以
溉田後廢大厯五年刺史韋夏卿復治槎陂溉田千餘
頃靈州回樂有特進渠長慶四年七月詔開溉田六百頃
㑹要云置營田六百頃冀州衡水有羊令渠載初中令羊元珪引
漳水北流貫城注隍孟州濟源有枋口堰太和五年節
度使温造浚古渠溉田五千頃㑹要云太和五年七月造為河陽節度使奏浚
 懷州古渠枋口堰役功四萬云云本傳云奏復懷州古秦渠枋口堰以溉濟源河内温武陟四縣田五千頃
[022-24b]
虢州弘農南七里有渠貞觀元年令元伯武引水北流
入城 郭子儀家傳公請開豐寧軍御史渠溉田二千
頃 元和志千金陂在靈武縣北四十二里長五十里濶
十里漢渠在縣南五十里從漢渠北流四十餘里始為
千金大陂其左右又有胡渠御史百家等八渠溉田五
百餘頃


唐永濟渠


[022-25a]
宗室傳靈龜為魏州刺史鑿永濟渠通新市百姓利之
 劉黒闥傳躡北至毛州整衆背永濟渠陣 隋書大
業四年正月乙巳開永濟渠引沁水達于河北涿郡
國史志塘水東起乾寧軍西信安軍永濟渠為一水


唐龍首渠 交渠


唐以渠導水入城者有三一曰龍首渠自城東南導滻
至長樂坡釃為二渠其一北流入苑一經通化門興慶
宫自皇城入太極宫貞元十三年五月引龍首渠水自通化門入至太清宫前二曰
永安渠開皇三年開導交水自大安坊西街入城北流入苑
[022-25b]
注渭三曰清明渠導水自大安坊東街入城由皇城入
太極宫括地志按王商傳穿城引豐水入第至貞觀間又堰豐鎬以入昆明而二水於是斷流
㑹要元和八年四月以神䇿軍士修城南交渠


唐七級渠


代宗紀大厯八年八月己未吐蕃冦靈州郭子儀敗之
于七級渠


宋朝四渠 四河


[022-26a]
四渠惠民金水五丈汴 四河汴黄惠民廣濟 至道
元年九月丁未上問侍臣汴水䟽鑿之由張洎講求
其事奏曰惠民金水五丈汴水等四渠派引脉分㑹
于天邑舳艫相接贍足京師以無匱乏惟汴水横亘中
國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盡南海半天下之賦由此而
進大禹䟽鑿煬帝開甽終為國家用其天意乎四河漕運興國
六年始定數見漕運
汴水 禹於榮澤下分大河為隂溝出之淮泗酈元注水經曰
大禹塞滎澤開渠以通淮泗至浚儀西北復分二渠其後或曰鴻溝
[022-26b]
始皇䟽之以灌魏都者是也或曰莨菪渠自滎陽五池
口來注鴻溝者是也或曰浚儀渠漢明帝時循河流故
瀆作渠渠成流注浚儀者是也自漢末河入于汳灌注兖豫永平中導汳自滎
陽别而東北至千乘入于海故瀆在新渠之南注所謂絶河而受索自此始汲即汴字 或曰石門
渠靈帝建寧四年於敖城西北累石為門以遏渠口者
是也石門渠東合濟水與河渠東注至敖山之北而兼
汴水又東至滎陽之北而旃然之水東流入汴滎陽之
[022-27a]
西有廣武二城汴水自二城小澗中東流而出濟水至
此乃絶桓温將通之而不果者晉太和之中也晉桓温自兖州
伐燕郗超曰道逺汴水又淺恐漕運難通劉裕浚之始有湍流奔注而岸善
潰塞裕更疏鑿以運漕者義熙之十三年也皇甫誼發
河南丁夫百萬開之起滎澤入淮千餘里更名之曰通
濟渠者隋大業之初也大業元年三月辛亥開通濟渠自西苑引榖洛水逹于河自板
渚引河通于淮或曰隋開皇中因漢之舊道河于汳大業初合河索為通濟渠别而東南入于淮而故道竭今
於畿為白溝於宋為沙於單為石渠於徐為汳而入於南清通典注坤元録云自宋武北征之後復皆湮塞 
大業元年更令開導名通濟渠西通河洛南逹江淮唐皮日休作汴河銘曰在隋則害在唐則利 裴耀
[022-27b]
卿言江南租船自淮西北泝鴻溝轉輸河陰含嘉太原
等倉凡三年運米七百萬石者唐開元之際也唐初改通濟渠
 為廣濟渠徳宗朝杜佑請改漕路入琵琶溝經蔡河至陳合潁水㑹徐州順命而止時嵗漕江淮米四十萬
太宗嘗命張洎論著其興鑿漕運之本末如此宋至
道之元年也是嵗汴河運米至五百八十萬石 唐貞元十四年正月
戊子董晉作汴州東西水門三月辛巳朔成周顯徳二
年疏汴水四年疏汴水入五丈河又東北逹于濟五年
[022-28a]
三月汴渠成六年二月導汴入蔡水以通陳潁之漕建
隆二年春導索水自旃然與須水合入于汴興國三年
正月浚汴口九年正月命胡公霸治汴隄四年九月名汴河水門曰
上善通津大通淳化二年六月己酉汴決上乘步輦視之命戴
興督步卒數千塞之隄立而水埶定河陰汴口每嵗均
節水埶濟江淮漕運景徳元年十月以許元豹為河陰
都監後常以知水事者為之三年六月汴溢上乘步輦
幸西水門觀水埶七月築隄畢祭汴口祥符二年八月
選知水者減汴口水埶圖上利害四年十月白波發運
[022-28b]
判官史瑩言尋古碑請於氾水孤柏嶺下縁南岸山趾
開汴口以均水埶上以圖付楊守遒同經度内臣閻承
翰請於下流開減水四道以防氾溢從之瑩議寢瑩所上開
元十五年二月二十五日碑云貞觀中文皇帝命洛州長史李傑剏堰鑿山隨山導水連隄以決浪釃河以延
濤或言此之溝洫無異涓涔一葦則浮巨艗則膠乃起渠口琢石為門剡木為閣費廣遄塞皇帝疇咨俾乂命
范公為開鑿使張琰介焉召水工審地勢調五州數萬卒䟽疆劃分荷鍤如雲人百其力皐皷弗闐平塘成澮
夷岸成埧植以柳杞揭以杠梁八年八月馬元方請浚汴河中流廣五
[022-29a]
丈深五尺命韋繼昇度之十二月甲午請自泗州夾岡
浚之又於中牟滎澤各開減水河以圖來上奏可天聖
六年十月廢梁固舊斗門三於北岸剏減水斗門二汴河
本禹迹也首受黄河在孟州河陰南毎嵗均調水埶止深六尺民蓄浚河器備天聖初始罷春夫減役費
年正月庚申調畿内及近州丁夫五萬浚汴渠皇祐二
年八月修中牟汴隄三年九月丙子詔河渠司嵗一濬
汴河嘉祐六年都水監奏汴河自泗州至南京道直流
駛不復須治自南京以上至汴口水散漫故多淺請自
南京都門三百里修狹河木岸扼束水埶從之凡用木
[022-29b]
揵竹索三百八十四萬二百役工百八十六萬四千為
岸三萬一千四百步嘉祐元年九月癸卯自京至泗州置狹河木岸治平三年
成人便之七月賞官吏有差舊制汴口啟閉有時熙寧
六年十一月用范子竒議遂不閉熙寧二年閏月侯叔獻言汴河兩岸沃壤
千里欲稍置斗門泄其餘水分為支渠及引京索河并三十六陂以溉田戊申以提舉府界常平使行之
年六月丙午侯叔獻議因故道鑿隄置牐釃汴水入蔡
河通漕十年名北水門曰宣澤郭諮謂導洛入汴河以四時行運張君平及 
[022-30a]
子鞏管汴口君平建言嵗開汴口當審擇其地得其地則水湍駛而無留沙嵗可省疏濬工百餘萬詔用其䇿
 汴口靈津廟有真宗御製汴水發願文碑嘉祐六年十一月戊辰修碑殿為崇訓殿 汴都背
倚燕趙面控江淮泰岳鎮其左温洛縈其右為天下奥
區隋鑿漕渠梁立廟市眷顧經營以俟有徳上帝監觀
四方相定王國乃睠大梁之野原隰廣博岡陵重複宜
受命而帝者建都畫圻以為萬世之業 都浚宿兵釃
渠引漕
黄河 禹於頓丘疏二渠分水埶一渠疏畎引傍西山
以東夾右碣石入于渤海書所謂北過洚水至于大陸
[022-30b]
者也一渠自舞陽縣東引入漯水其水東北流至千乘
入海即今黄河是也自大伾而北既釃為二至大陸又
播為九然後為逆河以與海屬周定王之時禹迹遂改
河之為敗自此始周顯徳初大決鄆州李糓監治隄以
禦之水患少息乾徳元年四月甲辰重鑿砥柱三門淳
化四年梁睿言滑州每嵗河決南岸請於迎陽鑿渠引
水凡四十里至黎陽合大河乃命興役五年正月新渠
[022-31a]
成又命杜彦鈞鑿河開渠自韓村埽至州西凡十五餘
里合于河以分水埶天聖七年五月髙弁髙繼宻等上
黄河諸埽圖承命殿示輔臣議所行十二月繼密請度
河北岸就髙阜築遥隄弁請於澶州分作兩隄詔龍圖
閣待制韓億等議餘見後
惠民河 與蔡河一水即閔河也建隆元年四月浚蔡
河設斗門二年正月浚蔡渠命右領軍上將軍陳承昭
督其役發京畿陳許丁夫數萬導閔水自新鄭與蔡水合貫京師
南歴陳潁逹壽春以通淮右之漕舟楫畢至都人利之
[022-31b]
於是以西南為閔河東南為蔡河乾徳二年二月鑿渠自
長社引潩水至京師合閔水渠成民無水患閔河之漕
益通潩水出密縣大騩山歴許田開寳六年三月壬午改閔河為惠
民河興國四年九月名惠民河水門曰普濟廣利淳化
二年以潩水氾溢自長葛開小河導潩水分流二十里
合于惠民河咸平五年七月霖雨惠民河溢開封守㓂
凖治丁岡古河泄導之祥符二年四月陳州請自許之
[022-32a]
長葛浚減水河及治棗村舊河以入蔡河從之十月於
頓固減水河口修雙水門以減陳潁水患九年許州請
於大流堰穿渠置二斗門引沙河以漕天聖二年正月
修大流堰斗門開減水河通漕二月渠成宋祁作尉氏縣新門泄水
河頌嘉祐三年正月開京城西葛家岡新河分入魯溝熈
寧八年十月議開惠民河道以便修城九年七月於順
天門外直河至染院後入䕶龍河至咸豐門南入京索
河元祐四年六月知陳州胡宗愈議古八丈溝可開浚
分蔡河之水自為一支由潁壽入淮詔羅治之蔡河貫京
[022-32b]
師兼閔水洧水潩水以通舟植木横棧為水之節啟閉以時
金水河 本京索水導自滎陽黄堆山其源曰祝龍泉
過中牟名曰金水建隆二年春命陳承昭鑿渠引水百
餘里抵都城西架其水横絶於汴設斗門入浚溝東滙
于五丈河公私利焉乾徳三年又引貫皇城歴後苑内
庭池沼開寳九年上步自左掖親按地勢命水工引金
水鑿渠為大輪注晉邸及潜龍園祥符二年八月決為
[022-33a]
見後天禧二年八月鄭州畎索水入金水役兵千凡六
旬畢 楊侃賦越廣汴湍流之上轉皇城西北之隅貫
都注御溝之口轉漕通廣濟之渠京索導源金水名河
廣濟河 即五丈河自都城歴曹濟及鄆其廣五丈周
顯徳四年四月乙酉詔䟽汴水北入五丈河齊魯舟楫
皆送大梁六年二月命韓令坤自京東疏汴水入蔡河
袁彦浚五丈河以通漕建隆二年二月壬申發曹單丁
夫數萬浚五丈河自都城北歴曹濟及鄆以通東方之漕給事中劉載督其役上曰煩民奉
已朕不為也河渠之役盖非獲已三月甲辰新水門成車駕臨觀先是
[022-33b]
河為泥塞命右監門將軍陳承昭於京城之西夾便河
造斗門自滎陽鑿渠百餘里引京索二水通城壕入斗
門架流于汴東滙于五丈河以便東北漕運三年正月
承昭䕶修河車駕臨觀賜錢三十萬乾徳三年引五丈
河造西水磑成上臨觀開寳六年三月壬午改為廣濟
河興國三年正月發近縣民濬之四年九月名水門曰
咸通天聖初改善利景徳二年六月上曰斗門本李繼源造始
[022-34a]
因京索河遇雨即汎入汴遂置之以便通洩因令置巨
石熙寧十年名南水門曰永順元豐五年二月十一日
罷廣濟河輦運司用李察等議上供物於淮陽界入汴名清
河輦運七月御史王植言廣濟安流清河泝流逺近險
易有殊六年命定陶令張士澄修廣濟河及渠成嵗漕
六十萬給京師元祐元年三月十九日命棣州王諤興
復廣濟河運四月十二日都水言廣濟以京索河為源
轉漕京東歳計請於宣澤門外架流入咸豐門由舊道
復河源以通漕從之天聖六年閻貽慶言廣濟河出濟州之合蔡鎮通梁山泊請治夾黄
[022-34b]
河引水注之因度工費立橋梁置埧堰踰年而畢慶厯中又濬徐沛之清河任城金鄉之大義河以通漕運
輿地廣記汴河盖古莨蕩渠也首受黄河水隋開浚以
通江淮漕運兼引汴水亦曰通濟渠元豐中導洛通入
謂之清汴蔡河盖古琵琶溝也 水經汳水出陰溝于
浚儀縣北注陰溝即莨蕩渠也于大梁北又曰浚水陳
留風俗傳曰浚水逕其北 九域志廣濟河禹貢之菏
澤京索河官渡即鴻溝也 楊侃皇畿賦天設二渠曰
[022-35a]
蔡曰汴通江㑹海縈畿帶甸 朱昻知泗水作隋河辭
曰隋罹其困今受其賜昔濬理兮以豫以游今通濟兮
可沿可浮 張方平曰京師古所謂陳留八達之地也
國依兵而立兵以食為命食以漕運為本漕運以河渠
為主國初浚河渠三道通京城漕運定立上供年額汴
河六百萬石廣濟河六十二萬石惠民河六十萬石廣
濟河所運止給太康咸平尉氏等縣軍糧而已惟汴河
所運粳米兼小麥此乃太倉蓄積之實今仰食官廪者
不惟三軍至于京師士庶以億萬計大半待飽于軍稍
[022-35b]
之餘有汴河則京師可立乃建國之本非可以區區溝
洫水利同言也 蘇氏書傳曰自唐以前汴泗㑹於彭
城之東北然後東南入淮近嵗汴水直逹于淮不復入
泗矣呉王夫差闕溝通水與晉㑹於黄池而江始有入
淮之道禹時則無之故禹貢曰沿于江海逹于淮泗明
非自海入淮則江無通淮之地今徐州直云浮于淮泗
達于河不言自海則鴻溝官渡汴水之類自禹有之明
[022-36a]
矣 開寳八年正月癸巳命京西漕李符督糧運
又用符計發民及鄉兵數千人鑿横江渠於歴陽
符董其役渠成漕運無乏時征李煜九年四月幸西京
發卒五千自洛城市橋鑿渠至漕口二十五里以
便餽運楚州北山陽灣迅急多沈溺雍熙中漕臣
劉蟠議開沙河避淮水之險喬維岳繼之開河
自楚州至淮隂凡六十里舟行便之咸平五年
三月河北漕臣耿望開鎮州常山南河自汶河
至趙州景徳元年正月以河朔輦運勞引定州北唐河
[022-36b]
至定開渠至蒲陰東六十二里入沙河東經邊呉泊入
界河以通漕舟兼溉田限戎馬五月詔滑修已與京東
漕臣按行梁山濼開渠䟽水于淮八月雄州何承矩請
令滄州乾寧軍視斗門引潮入御河東塘堰以益塘水
二年正月命定祁州開漕河天聖三年六月張綸請開
真州長蘆口河


開寳纂禹元經 祥符導河形勝書


[022-37a]
開寳五年六月戊申詔澶濮數州洪河屢決前書但言
導河至海未聞力制湍流戰國專利湮塞故道九河之
制遂隳歴代之患弗弭搢紳草澤有習河渠之書知疏
導之䇿者上書條奏時東魯逸人田告著纂禹元經十
二篇召至闕詢以治水之道善其對六年八月王徳方
上修河利害祥符四年開滑州減水河五年正月戊戌
秘閣校理李垂上導河形勝書三篇并圖書目一卷攷古揆今欲復
河之故道又有導河形勝計功畢功圖今缺詔密學任中正龍學陳彭年等
詳定垂書畧云從西大河故瀆東北合赤河逹于海於魏縣北御河西析一渠合衡漳水又冀州北深州
[022-37b]
西南決衡漳西北注滹沱潦則塞之使東漸勃海旱則決之使西灌屯田有以備塞限胡形勝之利出於中國
矣漢武舍大伾之故道發頓丘之暴衝則濫兖氾齊夫平原而北地埶下洩水甚易故滄徳之交舊障皆全蒲
臺而東地埶髙入海稍艱故齊棣之間游波互出中正等言埀所述自禹至漢
河流䟽導遷徙洎河北山川地名頗悉詔送史館天禧
四年垂復上䟽河利害詔至滑徳衛貝天雄通利與長
吏規度垂請自衛州東曹公所開運渠東五里引之正
北稍東十三里破伯禹古隄注裴家潭逕牧馬陂正東
[022-38a]
稍北四十里鑿大伾西山釃為二渠垂欲釃為别派使緩而不決
初祥符八年二月命李及等議開滑州減水河及等請於迎陽村北開小河垂子仲昌塞河背家學歐 
陽修言五不可


太平興國平河歌 天禧修河碑 天聖修河





開寳八年六月河決澶州頓丘發民數萬修之十一月
畢興國二年七月決鄭州滎澤孟州温縣塞之三年四
月決獲嘉懷州靈河滑州塞之八年五月決滑州房村徑澶
濮曹濟發卒數萬塞之乆不成九月遣柴成務等四人
[022-38b]
按視南北岸古遥隄西自河陽東至于海周覽舊址凡
十州二十四縣及還上言曰治遥隄不如分水埶孟鄆
雖有隄防滑澶最為隘陿二州可立分水之制議寢秋
命張齊賢祭河加玉幣十二月河塞羣臣賀九年春復
決命蘇誨六人督諸郡修之三月河塞凡二十日而塞羣臣賀
帝作平河歌示輔臣劉吉督其役景徳三年又決祥符三年
八月二十五日滑州言河順道北流天禧三年六月乙
[022-39a]
未滑州河溢天臺山旁復決城西南岸歴澶濮曹鄆注
梁山泊濟徐又合清河古汴上流入淮命薛顔等規畫
馮守信董修河四年正月白馬津將塞河命張士遜徃
祭二月丁酉奏河塞己亥學士晁迥致祭庚子羣臣賀
于崇徳殿上親製文刻碑丙戌作紀成功建于福寧院乾文殿凡薪
竹揵菑之數千六百萬役九萬人六月丙申復決天臺
山下廣五百步深四十丈九月命王黄裳規度十二月
請分水埶五年五月開減水河成河漸復北流天聖元
年五月命參政魯宗道行河度工費募民輸薪芻調兵
[022-39b]
伐榆柳五年七月丁巳興役彭睿董之發民三萬八千兵二
萬一千緍錢五十萬芻槀千六百二十萬不三月而功
就十月丙申滑州言河塞上御承明殿諭輔臣王曾等
再拜賀乃作靈順廟于新隄之側十一月丁酉朔名埽
曰天臺埽因其山名也己亥百官賀河平遂燕崇徳殿命告
謝天地社稷陵廟翰學章得象祭河三司使范雍滑守
冦瑊等遷秩自天禧三年至是積九嵗乃復塞六年三月瑊請撰記命
[022-40a]
翰苑宋綬為修河記 熙寧十年七月乙丑決澶州曹
村元豐元年春修塞以牲玉祭河閏正月丙戌首事四
月二十五日名埽曰靈平立廟曰靈津孫洙撰碑是年五月甲戌
朔新隄成隄百十四里河自定武還北流六日羣臣表賀告
類郊廟勞饗官師又修月隄増卑培薄蘇軾作河復詩吾君仁聖如帝
堯百神受職河神驕帝遣風師下約束北流夜起澶州橋


太平興國襄漢漕渠


三年正月戊戌開襄漢漕渠直抵京師以通湘潭之漕
渠成而水不行白河在唐州南流入漢漕臣程能議開是河發八州民數萬命王文寳等董其
[022-40b]
端拱元年治荆南漕河至漢江行旅頗便而古白河
終不可開至和二年二月丙午襄州宜城令孫永治長
渠三月癸未畢時蓄洩止侵爭熈寧六年守臣曾鞏著
令上司農八年秋鞏為記曰秦昭王三十八年白起攻
楚去&KR0739百里立堨壅水為渠以灌&KR0739今長渠是也酈道
元謂溉田三千餘頃盖水出西山諸谷者其源廣而流
於東南者其勢下秦得&KR0739為縣漢惠三年改宜城熙寧二年宜城令朱
[022-41a]
紘脩復木渠溉六千餘頃四月詔増秩紹興三十二年
十一月孝宗即位辛酉二十九日督視王徹言襄陽古有二渠長
渠溉田七千頃木渠溉三千頃今湮廢臣今先築堰開
渠渠成募民雜耕從之
熙寧元年九月提舉兩浙河渠胡淮言杭州長安堰秀
州杉青堰常州望亭堰宜委令佐循視以時啟閉二年
十一月頒農田水利約束 元祐六年七月蘇軾録進
單鍔呉中水利書一卷
[022-41b]
太平興國浚汾河


三年正月甲午令絳州浚汾河㑹要九月遣李守澤濬之 熙寧九
年七月四日太原守韓絳請濬汾河 括地志汾水源
出嵐州靜樂北百三十里管涔山北東南流入并州即
西南流入至絳州蒲州入河


至道修鄭白渠


元年正月五日度支判官梁鼎陳堯叟言舊史鄭渠引
涇水注洛三百餘里溉田四萬頃白渠引涇注渭長二
[022-42a]
百里溉田四千五百頃今所存不及二千頃鄭渠難興
功請遣使視三白渠修舊迹詔大理丞皇甫選光禄丞
何亮乘傳經度二年四月丁酉選等言鄭渠久廢用功
大三白渠溉涇陽櫟陽髙陵雲陽三原富平六縣田三
千八百五十餘頃宜增築隄埭周䕶之舊設斗門一百
七十有六以節水宜悉繕治俾用水有準渠口舊有六
石門謂之洪門今亦圯欲就近開渠口以通水道嵗令渠官
行視䟽浚嚴禁豪民無令決渠盜水以擅其利時著佐
孫冕總三白渠詔冕行之未幾而罷王公謂鄭白渠皆上源髙處為堰沿
[022-42b]
渠立斗門多者至四十餘所以分水勢其下别開小渠方以溉田其作堰之法用石錮以鐵積之于中流擁為
雙派南流者仍為涇水東注者釃為二渠故雖駭浪不能壞其防先是至道元年九月堯叟等言陳許鄧潁 
蔡宿亳壽有召信臣杜詩杜預任峻司馬宣王鄧艾遺蹟欲因其溝塍増築隄堰導水利墾公田選亮以為費
廣詔止募民耕墾熙寧五年涇陽令侯可議鑿小鄭渠引涇水
髙與古鄭渠等十一月十七日都水丞周良孺言自石
門北開二丈四尺堰涇水入新渠可溉田二萬餘頃開
至臨涇就髙入白渠則水行二十五里利益廣開至三
[022-43a]
限口五十餘里接雲陽可溉三萬餘頃詔如其議自石
門至三限合白渠興修 紀景祐三年二月丁卯修陜
西三白渠


咸平運渠圖


五年正月馬濟請自靜戎東至順安軍開浚運渠役萬
人一月可就於西開至威虜軍以限戎騎於渠側興水
陸營田上指圖曰此渠成亦頗為利宜先修運渠景徳
三年七月丁卯内出徐州至楚州新河圖其中水淺則
施堰埭經吕梁灘磧上曰若此豈可漕運乃罷之先是趙守
[022-43b]
倫獻議遣使覆視天禧三年五月發運使賈宗顔言嵗漕自真
揚入淮汴歴堰者五官煩民疲請浚漕渠廢三堰以均
水埶嵗省費十萬癸未詔屯田郎中梁楚按視明年成
水注新河與三堰平漕舟無阻公私便之天聖三年七
月庚辰朔發運使方仲荀副張綸謂淮南漕河真楚諸州
作水閘石牎分水溉民田詔為之以漸綸請增長堤二百里旁錮巨石
為十闥以䟽其横流明道二年五月辛巳參政王隨供奉官鄧守
[022-44a]
恭江從瑩上淮南運河圖嘉祐三年春開漕河從張方平之言
四年八月興修河北御河運路元豐七年三月十六
日以開龜山運河發運副使蔣之竒等遷秩六年正月始事二月
 乙卯奏功長六十里廣十五丈深丈有五尺通略云自龜山蛇浦下屬洪澤鑿為複河亘五十七里有竒
紹興三年十一月丙辰詔浚運河以漕運不通故也上不欲疲
民止發旁郡卒四年正月癸酉經始于臨安兩月而畢
八年十一月再浚十九年二月又浚二十九年十月上
諭大臣曰禹之溝洫為民故孔子稱無間紂之陂池則
縱已私欲故聖人罪之隆興二年十二月臨安守呉芾
[022-44b]
請開運河乾道三年六月王炎請浚河渠


祥符金水渠


二年八月命供備庫使謝徳權決金水河為渠自天波
門並皇城至乾元門歴天街東轉繚太廟皆甃以礲甓
植之芳木累石為梁間作方井復東引由城下水竇入
于濠京師便之九月丁卯十六日畢功詔宗正告廟室賜
役卒緍錢
[022-45a]


祥符龍首渠


七年六月知永興陳堯叟導龍首渠入城民便之詔嘉
奬 繞霤未足言其固鄭白未足語其豐


天聖䟽溝洫


二年命閤門祗候張君平等行畿甸距南京宿亳州度
形勢䟽溝洫君平陳八事君平患京師數離水菑言近畿諸州古溝洫與畿内相接
嵗久不治諸委官䟽鑿 天聖元年發運使趙賀行蘇州治積水
葺呉江太湖石塘路以捍風濤三年副使張綸開真州
之長蘆口為河屬之江舟楫以為便七年發運使鍾離
[022-45b]
瑾置閘於揚州之召伯堰以通漕


天聖復永豐渠


四年閏五月辛亥詔陜西漕臣相視修復永豐渠解州
後魏正始四年實錄云二年都水校尉元清引平坑水為渠
西入黄河以運鹽名永豐渠周齊問廢隋大業中都水
監姚暹決堰浚渠自陜郊西入解縣民賴其利唐末湮
沒鹽運大囏至是殿直劉逵請開浚通舟運鹽解州安邑至白
[022-46a]
家場漕臣王博文以為便命三司計功浚之公私利焉志云
是嵗卒成之公私果利


天聖相州渠田


四年二月甲寅審刑詳議官王沿言魏史起為鄴令鑿
十二渠引漳水溉田歴漢魏齊隋不絶唐至徳後其渠
遂廢今相魏磁洺之田並漳水者斥鹵不可耕又取為
牧地民益困請募民復十二渠渠復則水分無奔決之
患可以富數郡之民詔河北漕司規度而洺州倅王軫
謂漳水岸髙難開導渾濁不可溉田八月辛巳沿又奏
[022-46b]
時為監察御史渠田起於戰國魏襄王時前載但言溉灌之饒
不言疏導之法唯相州圖經載天井堰魏武帝所作凡
二十里分十二墱相拒二百步互相灌注故魏都賦云
墱流十二同原異口然則為渠之法必就髙阜鑿岸為
渠截流為堰然後水行數里方至平田若渠開二丈四尺
則作堰之功可損其半日役萬人五十日而罷若采坯
山之石取磻陽之木給利成之鐵用鄭白渠之法扼中
[022-47a]
流以作堰下流大渠分置斗門餘水東入於御河或水
盛溢則下板閉渠以防奔注復三百年之廢迹溉數萬
頃之良田雖役百萬數載而畢未足為勞况此五旬之
力哉奏雖不行上甚嘉之後沿為河北轉運使導相衛邢趙天平景祐諸渠溉田數
萬頃 元祐七年八月二十一日邇英讀寳訓上問沿軫
所言孰長侍讀顧臨曰沿説可行


天聖治河十䇿


李渭傳㑹河決滑州天聖初上治河十䇿
[022-47b]
慶厯三河圖


八年十二月庚辰北京留守賈昌朝言去嵗河敗徳博
間凡二十一今夏六月癸酉決商胡莫若東復故道盡塞諸
口謹繢縲川横隴商胡三河為圖以進詔學士郭勸等
與河北京東漕臣議利病以為故道不可復遂已河自商胡
西趨恩冀功大不復塞至和二年九月李仲昌議自商胡下鑿六
塔渠引河東注横隴故道一云開修六塔河丁卯令兩制臺諫
議丙子歐陽修請就下流求入海之路而浚之甲申孫
[022-48a]
抃言六塔下流可導而東去以紓恩冀金隄之患卒從
仲昌議十二月丁亥修六塔河十二月戊子以仲昌都大提舉河
渠司嘉祐元年四月塞商胡一夕復決昌朝欲復故道仲昌請開六塔
歐陽修皆謂不然


慶厯河防通議


書目一卷慶厯八年河決澶淵詔有司防塞屯田員外
郎沈立督役因考揆前志詢擇時論著為八議 沈立
在商胡采摭大河事跡古今利病曰河防通議
[022-48b]
皇祐溉漕新書 熙寧水利圖經 宣和編類



河防書


皇祐三年五月壬申置河渠司于三司五年七月癸丑
州判官李虚一上溉漕新書四十卷其書記古今河渠
事其間言塞六塔便詔送河渠司嘉祐三年十一月己
二十二日置在京都水監以吕景初判監罷河渠司元祐
元年四月四日李常請置外都水使者四年七月復置
以河北漕臣謝卿才兼領 熙寧九年八月二十四日
[022-49a]
判都水監程師孟言臣昔提刑河東兼河渠事本道有
黄河礬山水絳州正平有馬壁谷水勸民開渠溉田五
百餘頃凡九州二十六縣興修田四千二百餘頃并修
復舊田五千八百餘頃計萬八千餘頃嘉祐五年功畢集成水
利圖經二卷付州縣遵行迨今十七年尚慮河東荒塉
之田可引河以溉奏遣都水丞耿琬視之 元豐之制
水部掌水政崇寧二年十月有司請推廣元豐水政宣
和二年八月二十九日編類河防書成二百九十二卷
[022-49b]
嘉祐永通河 二股河


二年有司言至和大水京城罹害宜自祥符縣葛家岡
穿河直城南好草陂北入惠民河分注魯溝則無水患
三年正月戊戌發卒調民穿河於京城西紀云正月戊戌鑿永通河
役工六十萬九月成癸巳名曰永濟河紀云永通十一月己
丑置都水監五年春河北漕韓贄穿二股渠分河流入
金赤河役夫三千一月而畢七月丙辰上二股河圖四界
八年贄判都水二月命贄及丞李立之與河北漕唐
[022-50a]
介按視修二股河治平元年五月命都水浚二股河紓
恩冀水災熙寧元年十一月十三日命翰學司馬光度
二股河利害二年八月五日己亥光言禹分九河漢釃
二渠河順則為患小矣河併為一則勞費倍分為二則
費減半張鞏等欲塞二股河北流恐費大而功不成十
四日鞏言北流已塞辛亥詔閉斷北流四年七月河決
大名五年三月塞之導河入二股七年浚魚肋河復二
股河故道元祐七年吕大防曰黄河持議者有三説一
曰回河二曰塞河三曰分水為四隄二河分減水埶實
[022-50b]
為大利 河渠志嘉祐二年有司獻説云云明年正月
乃發官卒調民丁鑿河九月而成役工六十三萬目曰
永通河 紀治平元年五月己亥濬二股五股河


嘉祐復召信臣渠 三陂


五年七月三司使包拯言京西多閒田而唐州四縣田
之入草莽者十八九民多流散守臣趙尚寛興復召信
臣渠及境内陂堰溉田數萬頃荒瘠變為沃壤流民自
[022-51a]
歸淮南河北之民至者萬餘户丙午詔褒之留再任
唐土曠民稀尚寛按視圖記得召信臣故迹發卒復三
大陂一大渠皆溉田萬餘頃又敎民自為支渠數十轉
相浸灌四方之民來者雲集以閒田計口授之貸錢買
牛比三年皆為膏腴增户萬餘王安石作新田詩美之
離離新田其下流水孰知其初灌莽千里其南背江其北逾淮父抱子扶千百其來其來僕僕鏝我新屋趙侯
劬之作者不飢嵗仍大熟飽及鷄鶩僦船與車四鄰出糓今游者處昔止者留維昔牧我不如今侯侯來適野
不有觀者税于水濵問我鰥寡侯其來矣三嵗于兹誰能止侯我往求之蘇軾過唐作新渠
詩五章庚子正月始復三陂䟽召渠招懐逺人散耕于唐詩曰新渠之水其來舒舒溢來其野至于通
[022-51b]
衢渠成如神民始不知問誰為之邦君趙侯新渠之田在渠左右渠來奕奕如赴如湊如雲斯積如屋斯溜嗟
唐之人始識秔稌新渠之民自淮及潭挈其婦姑或走而顛王命趙侯宥我新民無與王事以訖七年侯謂新
民爾既來止其歸爾邑告爾鄰里良田千萬爾擇爾取爾耕爾食遂其爾有築室于唐孔碩且堅生為唐民飽
鬻與饘死葬于唐祭有雞豚天子有命我惟爾安治平元年正月甲寅増秩賜
錢以卒其功增佃者二千餘户 熙寧五年五月十九日常平
使者陳世修請于唐州石橋南北岸累石為虹橋架水
入東西邵渠灌注九子等十五陂則二百里間水利均
[022-52a]
浹命唐守蘇涓覆視召渠乘髙寫水類鄭渠 志嘉祐中趙尚寛
髙賦相繼守唐州稍修復渠堰


熙寧白溝河 元豐清汴


至道元年二月邢用之等請開白渠河自京抵吕梁口
凡五六百里以通漕命興役王矩言不可而止咸平六
年秋白渠溢用之往視自襄邑䟽下流導京城積水命
董役成之祥符二年八月金水河防決有言汴河南有
三十六陂古蓄水之地必有下流通諸河詔度地畫圖
及修隄防熙寧二年閏十一月十五日提舉常平侯叔
[022-52b]
獻言汴河嵗漕東南六百萬斛費率數石而致一夾河
沃壤千里牧地廢田二萬餘頃宜於汴河南置斗門泄
餘水分為支渠十二月二十三日命於夾河引汴水溉
田六年八月十六日叔獻以都水丞上言承詔開白溝
等河以白溝為清汴儲三十六陂及京索二水為源倣
真楚開平河置牐四時行舟丁亥命劉瑜一作璯覆視河
長八百里功大分三嵗興作與汴蔡皆通轉輸七年正月二十
[022-53a]
七日都水請停修白溝奏可政和二年十月開含暉門外白溝河輿地廣記云 
在封丘縣八年四月十七日程昉請修滹沱河九年六月成
元豐元年五月張從惠言汴河嵗閉塞修隄防勞費往
有建議導洛入汴患黄河齧廣武山功大不可為去年
七月水退河稍北宜鑿渠導洛為萬世利六月十五日
都水丞范子淵畫十利請於汜水鎮北門導洛為清汴
通漕十二月六日又言河陰西十里至洛口地形西髙
東下可行水丙午命安燾等相視二年正月燾奏功不
可成三月庚寅詔内侍宋用臣提舉導洛通汴四月甲
[022-53b]
子興役六月戊申畢工凡四十五日甲寅清汴成用工九十萬七千有
竒自任村沙谷至河陰汜水闗北通黄河接運河長五十一里兩岸為隄長一百三里毎二十里為揵以節湍
三年五月二十二日改提舉職為汴河隄岸司六月
乙卯刻元豐導洛記于洛口廟記曰三年夏築隄于河洛之兩間以捍黄水鑿
渠于廣武山之麓以導伊洛


熙寧洪澤河


四年八月四日命發運副使史公弼修泗州洪澤河初公
[022-54a]
弼言漕運涉淮有風濤之險請開是河六十里五年正月十七日畢功錫公弼銀幣
九年五月二十六日王子京修運鹽河自泰州至如臯
百七十餘里元豐二年八月十三日浚淮南運河自召
伯堰至儀真十四節分二嵗用工從漕臣請也六年八
月六日發運副使蔣之竒請開治長淮洪澤河命都水
丞陳祐甫視之役民夫九萬二千分二嵗開浚元符元
年三月五日修楚州河賜名通漣河先是天禧三年十二月命張宗象相
 視開楚州運河乾道七年二月命漕臣開龜山洪澤運河元豐四年四月河決小
呉七年七月決冀洺及北京八年十一月志在七年十月王令
[022-54b]
圖議復大河故道命李常視之常言不可遂罷時元祐
元年正月也九月命張問規度請開孫村口河分水埶
二年三月安燾建議回河之役遂興四年正月罷其役
五年二月四日命都水使者呉安持修減水河七年十
月十二日大河東流賜安持三品服八年正月三十日
中書侍郎范百禄言水官託以分水實欲回河夫壅防
百川古人所忌周太子晉諫壅穀洛是也紹聖元年十
[022-55a]
月十四日謝卿材言河流稍行止無可回之理上河議
一編二十九日都水使者王宗望言上禀成算斷北流
除河患熙豐河溢者四十一決者一大決者二


元豐天源河


五年六月戊寅詔拆金水河透槽回水入汴自汴河北
引洛水入禁中賜名天源河先是京索河水在汴南舊
由汴隄上為槽北跨汴以過水然舟至即啟槽頗妨行
舟時既導洛通汴乃自城西超宇坊引洛水由咸豐門
立隄凡三千三十步水遂入禁中而槽廢政和四年十
[022-55b]
一月剏開天源河成


河北塘水


志自何承矩以黄懋為判官始開置屯田築隄儲水為
阻固其後益增廣之凡並邊諸河若滹沱胡蘆永濟等
河皆滙于塘天聖以後領于沿邊屯田司或曰以無用
之塘廢可耕之田不如勿廣以息民為根本或曰河朔
幅員二千理地平夷無險阻自邊呉淀至泥姑海口綿
[022-56a]
七州軍屈曲九百里深不可以舟行淺不可以徒涉雖
有勁兵不能度也東有所阻則甲兵之備專力于西孰
謂無益明道二年劉平奏自邊呉淀望趙曠川長城口
乃契丹出入要害之地東西不及百五十里今契丹多
事我乘此以引水植稻為名開方田隨田塍四面穿溝
渠縱廣一丈深二丈兩溝問屈曲為徑路才令通步兵
引曹鮑徐河雞距泉分注溝中地髙則用水車汲引灌
溉遂宻敕平與楊懐敏漸建方田塘日益廣景祐二年
知雄州葛懐敏請立木為水則以限盈縮慶厯二年申
[022-56b]
定誓約兩界塘淀如舊第罷増廣懐敏自以為塘水捍
冦其功愈於兵入奏指圖曰臣於水邊為陛下置水虎
翼軍一百萬矣議者或苦其侵民田嘉祐中知雄州趙
滋言徐河築隄斷水入塘宜開水竇六十尺修石限以
節之八年河北提刑張問言視八州軍塘出土為隄以
蓄西山之水則涉夏河溢而民田無患亦施行焉
曹瑋浚渭州北古池為渠溉田詔奬之祥符七年四月癸未 張
[022-57a]
亢為應天府推官治白沙石梁二渠民無水患 劉從
廣知洺州漳水溢穿隋故渠以殺水勢 葉清臣知永
興軍浚三白渠溉田踰六千頃 郭諮知忻州開渭渠
導汾水興水利置屯田
左傳哀九年秋呉城䢴溝通江淮注於䢴江築城穿溝
東北通射陽湖西北至末口入淮通糧道也今廣陵韓
江是 博物志徐偃王欲舟行上國乃通溝陳蔡之間
 水經注説者咸云漢武微行柏谷遇辱竇門又感其
妻深識之饋既返玉階厚賞賚焉賜以河津令其鬻渡
[022-57b]
今竇津是也
管子水出山而流入海者命曰經水引佗入於大水及
海者命曰枝水出於地溝流於大水及於海者又命曰
川水 新論四瀆之源河最髙而長從髙注下水流激
浚故其流急 司馬相如傳朅度九江越五河注師古
曰五色之河也仙經説有紫碧絳青黄之河 柳子厚
興州江運記昔之為國者惟水事為重故有障大澤勤
[022-58a]
其官而受封國者西門遺利史起興歎白圭壑鄰孟子
不與 曽南豐政要策史起溉鄴田鄭國鑿涇水李冰
修二江之利漢文翁穿煎㳛鄭當時引渭莊熊引洛兒
寛開六輔渠白公注涇渭召信臣廣鉗盧之浸後王景
理芍陂馬臻築鑑湖晉杜預䟽荆兖之水張闓理曲阿
之塘宋人引渒魏人引河唐疏雷陂築句城除堰遏之
害皆代天施長地力衣食元元而足公家之費 李垂
導河形勝書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災異畢書獨不書河
決者夏禹故道存也今河勢益北因此可遂復故道
[022-58b]
歐陽修曰治水本無竒䇿相地勢謹隄防順水性之所
趨雖大禹不過此 河渠或以漕輓或以灌溉在利民
而已後世邀功之臣興不急之役以耗國疲民無益實
利 水莫大於四瀆而河數徙失禹故道濟水又王莽
時而絶况衆流之細其通塞豈得而常
 玉海卷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