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32 玉海-宋-王應麟 (master)


[139-1a]


卷一百三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玉海卷一百三十八
            宋 王應麟 撰
 兵制
兵制



唐十六衛隋十二衛


兵志兼隋書隋十二衛曰翊衛曰驍騎衛曰武衛曰屯衛
曰禦衛曰候衛為左右皆有將軍以分統諸府之兵每衛
各置長史錄事參軍司倉兵騎鎧甲等參軍員軍人總名衛士又改領左右府為左右
[139-1b]
備身府左右監門依舊名凡十六府唐㑹要唯叙十二衛而監門千牛附
 列于末唐因隋制而損益武徳以來更革不一大將軍各一人將軍總三十
唐志三十二人屬官一百八十八人一云二十八置宇分部夾峙
禁省分領府兵左右領衛六十府餘五十至四十以三
衛待資廕總四千九百六十三人以折衝儲軍伍凡六
百三十四府而十六衛以總府衛之畨上者臺省軍衛
文武參掌左右衛 百官志左右衛每衛各有左右上將軍各
[139-2a]
一人從二品大將軍各一人正三品將軍各三人從三
品掌官禁宿衛凡五府及外府皆總制焉凡五府三衛
及折衝府驍騎畨上者受其名簿而配以職皇帝御正
殿則守諸門及内廂宿衛仗魏末晉文王置中衛武帝分為左右左張延師王 
孝傑楊恭仁李大亮薛訥右竇軌薛萬徹蔣儼薛平韋湊王思禮裴行儉裴行儉以禮書檢校右衛李大亮 
左衛兼工書每行夜自當丙夜張仁愿左衛同三品文武參用或兼于大農庶子禮部尚書職任専乆張 
 延師薛平三十年阿史那忠四十八年左衛長史郭子儀韋湊遷右衛大將軍玄宗謂曰故事諸衛大將 
 軍與尚書更為之近職輕故用卿以重此官太宗紀武徳四年加號天䇿上將五年加拜左右十二衛大將
驍衛掌同左右衛凡翊府之翊衛外府豹騎畨上者
[139-2b]
分配之凡分兵守諸門在皇城四面宫城内外則與左
右衛分知助鋪漢李廣為驍騎將軍光武改屯騎為驍騎晉以為宿衛隋改左右備身為驍衛
 段志玄柴紹郭孝恪阿史那忠程名振長孫順徳劉師立張公謹李聼郭元振武衛掌同左
右衛凡翊府之翊衛外府熊渠畨上者分配之魏武有武衛營
魏許褚遷武衛中郎將自此始隋採諸武之名置秦瓊張仁愿程知節神通薛仁貴蘓定方韋待價 威
衛掌同左右衛凡翊府之翊衛外府羽林畨上者分配
之凡分兵主守則知皇城東面助鋪屯衛後改威衛隋初置姜行本薛 
[139-3a]
萬均竇琮阿史那忠蘓定方張仁愿威衛尚可孤孫仁師右王忠嗣左 領軍衛掌同左右
衛凡翊府之翊衛外府射聲畨上者分配之凡分兵主
守則知皇城西面助鋪及京城苑城諸門魏武置中領軍曹休為之
 文帝置領軍晉紀瞻陶回為領軍將軍李湛程知節龎玉張平髙柏良器竇誕執失思力契苾何力李愿
金吾衛掌宫中京城廵警烽候道路水草之宜凡翊府
之翊衛及外府佽飛畨上皆屬焉師田則執左右營之
禁南衙宿衛官將軍以下及千牛畨上者皆配以職漢以
 中尉為執金吾隋武候吳溆張嘉祐萬福唐休璟薛平董晉趙道興渾瑊裴諝范希朝婁師徳李祐馬璘曲
 環髙崇文田布辛京杲王忠嗣含元殿賦鶡冠魚服良家茂族厲禁非宜金吾領之曉傳銀棨之符夜警金
[139-3b]
吾之屆監門衛掌諸門禁衛及門籍文武官九品以上每
月送籍于引駕仗及監門衛以帳報内門凡朝參奏事
待詔官及繖扇儀仗出入者閱其數以物貨器用入宫
者有籍有傍漢城門校尉隋置府李粲李勣 千牛衛掌侍衛及供御
兵仗以千牛備身左右執弓箭宿衛以主仗守戎器朝
日領備身左右升殿列侍親射則率屬以從隋志備身十二人掌
 執千牛刀備身左右十二人掌供御弓箭宋有千牛刀即防身刀也後魏有備身掌御刀竇希瑊王及善 
[139-4a]
 同皎及善傳除右千牛衛將軍帝曰以爾忠謹故擢三品要職羣臣非搜辟不得至朕所爾佩大横刀在朕
側亦知此官貴乎武徳五年改左右翊衛曰左右衛府李光弼起家左
衛親府左郎將左右驍騎衛曰驍騎府左右屯衛曰左右威衛
左右禦衛曰領軍衛左右備身府曰左右府唯左右武
衛府左右監門府左右候衛㑹要作武候府仍隋不改丘和竇抗鄭元
璹為左武候大將軍劉師立尉遟敬徳丘行恭為右武候顯慶五年改左右府曰左
右千牛府龍朔二年二月四日左右衛府驍騎府武衛府皆
省府字左右威衛曰左右武威衛左右領軍衛曰左右
戎衛左右候衛曰左右金吾衛左右監門府曰左右監
[139-4b]
門衛左右千牛府曰左右奉宸衛郭震奉宸監丞後復曰左右
千牛衛咸亨元年改左右戎衛曰領軍衛武后光宅元
年改左右驍騎曰左右武威左右武衛曰左右鷹揚衛
神龍元年復左右威衛曰左右豹韜神龍復左右領軍衛曰左
右玉鈐神龍復貞元二年九月丁亥初置十六衛上將軍以寵功臣
左右衛以下皆有長史録事倉曹兵曹騎曹胄曹司階
中候司戈執㦸長上㑹要司階中候司戈執㦸並天授二年四月五日置通典縣衛武 
[139-5a]
威領軍並神龍元年置又有奉車駙馬二都尉 六典凡兵士隷
衛各有其名左右衛兵曰驍騎武安等五十府隷之威
騎兵曰羽林宜陽等五十府隷之驍騎兵曰豹騎永固
等四十九府隷之武衛兵曰熊渠鳯亭等四十九府隷
之領軍衛兵曰射聲萬年萬敵等六十府隷之金吾衛
兵曰佽飛六典佽飛六十六人同軌寶圖等五十府隷之太子衛
率兵曰射乗廣濟等五府隷之司禦兵率曰旅賁郊城
等三府隷之清道率兵曰直盪絳邑等三府隷之自兩
漢至北齊大將軍位視三公隋十二衛大將軍直為武
[139-5b]
職位省臺之下衛事各立名簿定優劣為三等每年正
月十日送府錄一通送衛 儀衛志衙内五衛黄麾仗
左右廂各十二部十二行 杜牧作原十六衛云國家
始踵隋制開十六衛將軍總三十員屬官總百二十八
員創宇分部夾峙禁省厥初歴今未始替削然自今觀
之設官言無謂者其十六衛乎本原事跡其實天下之
大命也始自貞觀中既武遂文内以十六衛蓄養戎臣
[139-6a]
褒公鄂公之徒並為諸衛將軍外開折衝果毅府五百七十四以儲兵
伍或有不幸方二三千里為寇土數十百萬人為寇兵
蠻夷戎狄踐踏四作此時戎臣當提兵居外至如天下
平一暴勃消削單車一符將命四走莫不信順此時戎
臣當提兵居内當其居内也官為將軍綬有朱紫章有
金銀千百騎趨奉朝廟第觀車馬歌兒舞女念功賞勞
出于曲賜所部之兵散舎諸府上府不越千二百人五百
七十四府凡有四十萬人三時耕稼襏襫耞耒一時治武騎劍兵矢
裨衛以課父兄相言不得業他籍藏將府伍散田畝力
[139-6b]
解勢破人人自愛雖有蚩尤為帥雅亦不可使為亂耳
及其當居外也緣部之兵被檄乃來受命于朝不見妻
子斧鉞在前爵賞在後以首爭首以力搏力飄暴交捽
豈假異畧雖有蚩尤為帥雅亦不能為叛也自貞觀至
于開元末百三十年間戎臣兵伍未始逆簒此聖人所
以柄統輕重制障表裏聖算神術也


唐五府 三衛 仗内五衛


[139-7a]
官志親衛之府一曰親府勲衛之府二一曰勲一府二曰
勲二府翊衛之府二一曰翊一府二曰翊二府凡五府
三衛總四千九百六十三人元和六年八月中書奏同每府中郎將
左右郎將各一人郎將李適之左衛張儉右衛王忠嗣左威衛中郎將栢良器左武衛薛 
 仁貴程務挺右領軍安金藏右武衛玄宗時閻用之遷右衛郎將知引駕仗金吾將軍李質升殿不解刀呵
却之始有司以三衛執扇登殿用之奏三衛皆趫悍不宜升陛近御座請以宦者代遂為故事兵曹參
軍事各一人校尉各五人每校尉有旅帥二人每旅帥
各有隊正副隊正各二十人五府中郎將掌領校尉旅
帥親衛勲衛之屬宿衛者總其府事左右郎將貳焉畨
[139-7b]
上者以名簿上于大將軍而配以職武徳貞觀世重資
䕃二品三品子補親衛二品曾孫三品孫四品子職事
官五品子若孫勲官三品以上有封及國公子補勲衛
及率府親衛四品孫五品及上柱國子補翊衛及率府
勲衛勲官二品及縣男以上子若孫補諸衛及率府翊
六典又次為親王府執仗執乘每月畨上者數千人宿衛内廡及城
門給廩食執扇三衛三百人殿中省肄習其後入官路
[139-8a]
艱三衛非權勢子弟輒退畨柱國子有白首不得進者
流外雖鄙不數年給禄廩故三衛益賤人罕趨之
貴胃華族周旋帝所如周庶子如漢郎衛注唐親衛勲衛置驃騎將軍
車騎將軍翊衛置車騎將軍武徳七年改驃騎為
中郎將車騎將軍皆為郎將分左右以親衛曰一
府勲衛翊衛曰二府謂之三府衛髙祖授李安逺右翊衛統軍桓彦範以 
 門䕃補右翊衛遷司衛主簿李光弼起家左衛親府左郎將劉師立為左親衛 長孫順徳劉弘基仕隋 
 為右勲衛姜寳誼在隋為左翊衛竇靜親衛 諸衛翊衛及率府親勲衛亦
曰三衛三衛左右衛總五府長史判五府禀禄卒伍之名數倉曹掌五府文官勲考兵曹掌五府武官
[139-8b]
 宿衛畨第受其名數金吾引駕仗一衛六十人東宫亦有親勲翊三府中郎
將郎將掌宿衛之事 六典左右衛親勲翊及左右率
府親勲翊及諸衛之翊衛通謂之三衛擇其資䕃凡左
右衛之三衛分為五仗曰親仗供奉仗勲仗翊仗散手
仗考功郎中親勲翊衛以行能功過為三等每月各配
六十人而上下焉周宫伯掌王宫之士庶子非王族則功臣之世漢以郎執㦸宿衛唐分三
衛五府 儀衛志凡朝㑹之仗三衛畨上分為五仗號衙
[139-9a]
内五衛每月以四十六人立内廊閣外號曰内仗 㑹
要永徽六年褚遂良請千牛不簡嫡庶左千牛韋待價左千牛備身崔
知温右千牛韋武王方翼開元二十九年閏四月敕京畿采訪使中
丞張倚兼簡三衛彍騎太和四年五月兵部奏停資䕃
三衛


唐十率府 左右率 司禦率 清道率 監



門率 内率府 晉五率


官志詹事府掌統三寺十率府之政太子左右率府率
各一人副率各二人掌兵仗儀衛凡諸曹及三府外府
[139-9b]
皆隷焉元日冬至皇太子朝宫臣諸方使則率衛府之
屬為衛每月三府三衛及五府超乗畨上者配以職長
史季秋以屬官功狀上於率而為考課武徳五年改左
右侍率曰左右衛率府左右武侍衛率曰左右宗衛率
府左右宫門將曰左右監門率府龍朔二年改左右衛
率府曰左右典戎衛左右宗衛率府曰左右司禦率府
左右虞候率府曰左右清道衛左右内率府曰左右奉
[139-10a]
裕衛左右監門率府曰左右崇掖衛武后垂拱中改左
右監門率府曰左右鶴禁衛神龍元年改左右司禦率
府曰左右宗衛府左右清道衛曰左右虞候率府景雲
二年左右宗衛府復曰左右司禦率府開元初左右虞
候率府復曰左右清道率府其屬有長史録事倉曹兵
曹胄曹騎曹參軍事司階中候司戈執㦸散長上又見東宫
左右率府親勲翊府中郎將各一人從四品上左右郎將
各一人正五品下掌其府校尉旅帥及親勲翊衛之屬以宿
衛而總其府事兵曹參軍一人大朝㑹及出入則從鹵
[139-10b]
簿涖其儀太子左右司禦率府率副率掌同左右衛凡
諸曹及外府旅賁畨上者隷焉太子左右清道率府率
副率掌晝夜巡警凡諸曹及外府直盪畨上者隷焉皇
太子出入則以清游隊先導後拒隊為殿太子左右監
門率府率副率掌諸門禁衛凡財物器用出者有籍太
子左右内率府率副率掌千牛供奉之事皇太子坐日
領千牛升殿射於射宫則千牛奉弓矢立率奉弓副率
[139-11a]
奉矢决拾以進既射左内率啓其中否
漢詹事屬官有太子衛率東漢為少傅屬官主門衛士
晉初曰中衛率泰始五年分為左右二率各領一軍潘尼
釋奠頌三率備衛恵帝加前後一率故元康中凡四衛率成都
王為太弟又置中衛率是為五率江左省前後二率太
元中又置梁左衛率領七營右衛率領四營隋文帝始
分置十府


唐府兵 符契 折衝府 十二軍


兵志古者兵法起于井田周衰王制不復惟唐立府兵
[139-11b]
之制始一寓之於農唐二百餘年兵大勢三變始盛時
有府兵府兵後廢而為彍騎彍騎廢而方鎮之兵盛其
末也强臣悍將兵布天下而天子亦自置兵于京師曰
禁軍府兵之制起自西魏後周而備於隋北史周文置十二軍簡諸
 將領之通鑑隋大業二年增改左右翊衛等為十六府唐興因之隋制十二衛曰
翊衛曰驍騎衛曰武衛曰屯衛曰禦衛曰候衛分為左
右皆有將軍以分統諸府之兵府有郎將副郎將坊主
[139-12a]
團主以相統治又有驃騎車騎二府皆有將軍隋文開皇中置
後更驃騎曰鷹揚郎將車騎曰副郎將煬帝大業二年改别置
折衝果毅自髙祖初起開大將軍府發太原有兵三萬
人及諸起義以相屬與降羣盗得兵二十萬武徳初始
置軍府元年五月改隋鷹揚郎將為軍頭六月十九日改軍頭為驃騎將軍副為車騎將軍九月乙巳
始置軍府叚志玄功多授樂游府車騎將軍以驃騎車騎兩將軍府領之析
闗中為十二道曰萬年道長安道富平道醴泉道同州
道華州道寧州道岐州道豳州道西麟州道涇州道宜州
道皆置府 分關内諸府統之二年五月十六日車騎將軍府隷驃騎府三年七月一日
[139-12b]
舊紀七月壬申更以萬年道為參旗軍軍名傅奕所造取象天官長安道為
鼓旗軍富平道為玄弋軍醴泉道為井鉞軍同州道為
羽林軍華州道為騎官軍寧州道為折威軍岐州道為
平道軍邠州道為招揺軍西麟州道為苑游軍涇州道為
天紀軍宜州道為天節軍軍置將副各一人以督耕戰
以車騎府統之六年二月二十四日以天下既定廢十二軍七政
二月六日改驃騎曰統軍車騎曰别將㑹要曰副軍居嵗餘十二
[139-13a]
軍復以突厥為患八年五月辛亥復置軍置將軍一人㑹要三月六日以太常卿竇誕
等為將軍軍有坊置主一人以檢察户口勸課農桑太宗貞
觀十年更號統軍為折衝都尉别將為果毅都尉諸府
總曰折衝府凡天下十道置府六百三十四皆有名號
而闗内二百六十有一皆以隷諸衛官志垂拱中云云赤縣為赤府畿縣
為畿府凡府三等兵千二百人為上千人為中八百人為
下府置折衝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長史兵
曹别將各一人校尉六人折衝都尉段秀實綏徳府果毅都尉屈突詮郭曜開陽
 府 折衝郎將崔寧邢君牙 果毅别將曲環果毅王忠嗣東陽郭知運秦州三度張守珪幽州良杜劉昌
[139-13b]
易州遂城薛仁貴雲泉哥舒翰效榖王方翼朔州尚徳韋侍價盧龍王仁皎楊朝晟甘泉段秀實隴州大堆府
 官志永徽中廢長史置司馬一人總司兵司騎二局聖厯元年廢司馬置長史兵曹士以三百
人為團團有校尉五十人為隊隊有正十人為火火有
長火備六䭾馬初置八䭾後改為六凡火具烏布幕鐵馬盂布槽
鍤钁鑿碓筐斧鉗鋸皆一甲牀二鎌三隊具火鑚一胷
馬繩二首羈足絆皆三人具弓一矢三十胡禄横刀礪
石大觿氊帽氊裝行縢皆一麥飯九斗米二斗皆自備
[139-14a]
并其介胄戎具藏于庫有所征行則視其出入而給之
其畨上宿衛者惟給弓矢横刀而已凡民年二十為兵
六十而免其能騎而射者為越騎其餘為步兵武騎排
䂎手步射每嵗季冬折衝都尉率五校兵馬之在府者
置左右二校尉位相距百步每校為步隊十騎隊一皆
卷矟幡展刃旗散立以俟角手吹大角一通諸校皆歛
人騎為隊二通偃旗矟解幡三通旗矟舉左右校撃鼔
二校之人合譟而進右校擊鉦隊少却左校進逐至右
校立所左校擊鉦少却右校進逐至左校立所右校復
[139-14b]
擊鉦隊還左校復薄戰皆擊鉦隊各還大角復鳴一通
皆卷幡攝矢弛弓匣刄二通旗矟舉隊皆進三通左右
校皆引還是日也因縱獵獲各入其人其隷于衛也左
右衛皆領六十府諸衛領五十至四十其餘以隷東宫
六率凡發府兵皆下符契州刺史與折衝勘契乃發若
全府發則折衝都尉以下皆行不盡則果毅行少則别
將行當給馬者官與其直市之每匹與錢二萬五千刺
[139-15a]
史折衝果毅嵗閱不任戰事者鬻之以其錢更市不足
則一府共足之凡當宿衛者畨上兵部以逺近給畨五
百里為五畨千里七畨一千五百里八畨二千里十畨
外為十二畨皆一月上若簡留直衛者五百里為七畨
千里八畨二千里十畨外為十二畨亦月上先天二年
詔曰往者分建府衛計户充兵裁足周事二十一入募
六十一出軍多憚勞以規避匿今宜取年二十五以上
五十而免屢征鎮者十年免之雖有其言而事不克行
玄宗開元六年始詔折衝府兵每六嵗一簡通鑑開元八年二月
[139-15b]
壬子敕以役莫重于軍府一為衛士六十乃免宜促其嵗限使百姓更迭為之初府兵之置居
無事時畊于野其番上者宿衛京師而已若四方有事
則命將以出事解輒罷兵散于府將歸于朝故士不失
業而將帥無握兵之重所以防㣲杜漸絶禍亂之萌也
 畨調有時教閲有法統御有律團伍有籍兵雖有籍而府實空將雖有名而權實去兵將在内而京師實重
制兵之術莫善于太宗及府兵法壊而方鎮盛 㑹要武徳三年
舊紀二年七月十一日舊紀壬申下詔曰周置六軍每習蒐狩漢
[139-16a]
増八校畢選驍勇今伊洛猶蕪江湖尚梗各因部校序
其統屬改換鉦鐸創造徽章取象天官作其名號于是
置十二衛將軍取威名素重者為之分闗内諸府隷焉
軍名傅奕所造闗内置府二百六十一精兵士二十六萬舉闗
中之衆以臨四方又置折衝府二百八十通給舊府六
百三十三河東道府額亞于闗中河北之地人多壯勇
故不置府其諸道亦置每嵗十一月以衛士帳上兵部
天下衛士六十萬初置以成丁而入六十出役其家不
免王徭遂漸逃散年月漸久宿衛之數不給開元六年
[139-16b]
五月二十七日置折衝府每年一簡㸃十一年十一月
二十日兵部尚書張說置長從宿衛兵十萬于南衙十
三年二月二十一日號彍騎十六年二月二十五日壬辰
改為左右羽林騎天寶八載五月九日癸酉停折衝府上
下魚書以無兵可交至末年折衝府但有兵額官吏而
戎器䭾馬鍋幙糗糧並廢寶應元年四月十七日畿縣
折衝府缺官本縣令攝判 百官志三輔及近畿州都
[139-17a]
督府皆置府凡六百三十三 通典其府多因其地各
自為名凡五百七十四理道要訣云唐折衝府五百九十三杜牧原十六衛云外間 
折衝果毅府五百七十四上府不越一千二百人五百七十四府凡有四十萬人陸贄上疏太宗列置府兵 
八百所而關中五百舉天下不敵闗中則居重馭輕之意也 六典凡天下之府五
百九十有四有上中下皆量其逺邇以定其畨第舊志同
 今以地理志考之天下有府兵五百六十六計七十
五郡闗内十九郡有府二百七十三河東十五郡有府
百四十一河南河北十郡有府九十二河南六十二河
北三十山南十隴右二十九淮南六江南二劍南十嶺
[139-17b]
南三除闗内道餘九道有府二百九十三總而計之止
五百六十六參之兵志置府六百三十四之數差互不
齊官志又云六百三十三恐地理志所載猶有缺遺
列傳鄭元璹為參旗將軍令教諸屯軍法 傅奕武徳
定十二軍號皆詔奕云 錢九隴為苑游將軍 劉弘
基為井鉞將軍督步騎萬人備塞 賀魯傳詔梁建芳
等發府兵三萬擊之 髙宗紀貞觀二十三年四月以
[139-18a]
羽檄發六府甲士四千衛入京師


唐闗内置府 十道置府


兵志通鑑同十道置府六百三十四皆有名號而闗内二
百六十一皆以隷諸衛 百官志三輔及近畿州都督
府皆置府凡六百三十三 㑹要闗内置府二百六十
一積兵士二十六萬舉闗中之衆以臨四方 地理志
太宗元年分天下為十道闗内道京兆府雍州有府百三
十一其名存者十一真化至太清餘皆逸華州有府二
十普樂至懐仁同州有府二十六濟北至效誠商州有
[139-18b]
府二洵水玉京鳯翔府岐州有府十三岐山至山泉邠州
有府十嘉陽至宜山右京畿採訪使治京城隴州有府
四大堆至臨汧涇州有府六涇陽至仁賢原州有府二
彭陽安善寧州有府十一彭池至永寧慶州有府八龍
息至永安鄜州有府十一洛昌至安吉坊州有府五杏
城至安臺并州有府五宜城至長松延州有府七敦化
至金明靈州有府五武略至萬春鹽州有府一鹽川夏
[139-19a]
州有府二寧朔順化綏州有府四伏洛至大斌右闗内
採訪使按兵志闗内置府二百六十一陸贄謂闗中五百今以地理志攷之自京兆至綏州置府凡二
百七十有三差互不同河南道河南府洛州有府三十九武定至軒
轅汝州有府四龍興至郟城陜州有府十五曹陽至古
亭虢州有府四鼎湖至開方河東道河中府蒲州有府三
十三興樂至六軍晉州有府十五神山至仁徳絳州有
府三十三新田至蒲邑慈州有府三仵城至平昌隰州
有府六隰川至屈産太原府并州有府十八興政至文谷
汾州十二嘉善至清勝沁州二延雙安樂遼州三遼城
[139-19b]
至龍城嵐州一嵐山石州二離石昌化忻州四秀容至
定襄代州三五臺至鴈門潞州一戡黎澤州五丹川至
白澗河北道懐州有府二丹水吳澤易州九遂城至龍
水幽州十四吕平至咸寧平州一盧龍媯州二密雲白
檀薊州二漁陽臨渠山南道江陵府荆州有府一羅含䕫
州一東陽襄州一漢津均州一至誠金州一洪義興元
梁州一麗水鳯州一歸昌成州一平隂扶州二安川㑹
[139-20a]
川隴右道秦州有府六成紀至長川渭州四渭源至萬
年蘭州二金城廣武洮州一安西岷州三祐川至和政
疊州一長利宕州二同歸常吉涼州六明威至姑臧沙
州三龍勒至懸泉瓜州一大黄淮南道揚州有府四江
平至邗江和州一新川安州一義安江南道越州有府
一浦陽潭州一長沙劍南道成都府有府三威逺至二
江彭州二天水唐興蜀州三金堰至灌口漢州一玉津
卭州一興化嶺南道廣州有府二綏南畨禺貴州一龍
山 六典凡闗内團結兵京兆府六千三百二十七人
[139-20b]
同州六千七百三十六人華州五千二百二十三人蒲
州二千七百三十五人選强壯免征賦 舊書職官志
兵部郎中凡左右金吾衛有角手諸衛有弩手左右羽
林軍有飛騎及左右萬騎彍騎天下諸軍有健兒皆定
其名籍每季上中書門下凡闗内有團結兵秦成岷渭
河蘭六州有髙麗羌兵黎雅卭翼茂五州有鎮防團結

[139-21a]
隋書開皇十年五月乙未詔曰魏末役車嵗動未遑休
息權置坊府南征北伐居處無定朕甚愍之凡軍人可
悉屬州縣墾田籍帳一與民同軍府統領宜依舊式罷
山東河南及北方緣邊之地新置軍府按李繁家傳載蘓綽初置府兵
與此利害優苦殊不同葢綽雖創始而地狹民寡而加以長征不歸未得盡行其說至是平陳乃脩成法葉 
氏曰未立府兵之前兵農本未嘗相離何待寓也唯好戰不息民失耕作無以轉餉則國貧而兵弱宇文蘓綽
患其然始令兵農各籍不相牽綴既隷府額長征莫返而居者晏然不知縁此國富兵强隋文因之平一宇内
徒以兵農判而為二故也豈必髙祖太宗所以盛乃遵舊法行之耳 鄴侯家傳鄴侯李泌也
上訪及安危曰朕欲復府兵之制如何對曰初置府兵
[139-21b]
於西魏大統中周文帝與度支尚書蘓綽之謀也自三
代之後無與為比雖戰國之教士武卒技擊皆不及時
西魏之境自陜而有闗中及隴右河西而已東魏河北
河南三道殷實富彊而自襄鄧蜀漢皆屬于梁初置府
不滿百每府有郎將主之而分屬二十四軍每軍以開
府一人將焉每二開府屬一大將軍二大將軍屬一柱
國大將軍仍加號持節大都督以統之時皇家太祖景
[139-22a]
皇帝李虎為少師隴右行臺僕射隴西公與臣五代祖弼
太保大司徒趙郡公及大宗伯趙貴大司馬獨孤信大
司寇于謹大司空侯莫陳崇等六家主之是為六柱國
共有衆不滿五萬初置府兵而東魏覇相髙歡大舉來
伐周太祖時為大丞相總百揆太師冡宰奉魏帝掃境
内以敵之除守禦之師共有衆三萬戰于沙苑臣五代
祖為右軍以師七千伏渭曲歡大敗遂取東魏河東汾
絳之地後又得梁之蜀漢襄鄧及漢東周受魏禪後竟
平北齊滅梁于江陵破陳吳明徹于邗溝陳氏所保江
[139-22b]
南而已初置府兵皆于六户中等以上家有三丁者選
材力一人免其身租庸調郡守農隟教試閱兵仗衣䭾
牛驢及糗糧㫖蓄六家共備撫養訓導有如子弟故能
寡尅衆隋受周禪九年而滅陳天下一統皆府兵之力
也時晉王與楊素等凡十八人總管率師五十萬伐陳
而臣五代祖衍與弟椿姪寛皆為總管以平之後北破
突厥西滅吐谷渾南取林邑東滅流求皆府兵也隋以
[139-23a]
府兵分隷于左右十二衛及東宫率府置衛大將軍一
人將軍二人即開府之任也而柱國為勲官皇朝因之
平定天下貞觀中北滅突厥延陀列州府至翰海西取
龜兹等城郭諸國置二庭盡臣西域君長滅吐渾已而
復之降羌党項為三十六州髙宗東滅髙麗百濟遷其
人於中國列其地為州縣以新羅為雞林都督府以波
斯為大疾陵都督府亦府兵也自置府兵未有能以之
外叛内侮及殺帥自擅者自廢以來召募長征健兒而
禄山得以為亂至今不定復之為便府兵之制史冊不
[139-23b]
甚詳臣家自西魏以來代掌其任臣髙祖仲威從神堯
入長安為左屯衛將軍兼主太原從義之師於龍首監
總南北禁軍之任所以臣家備知上曰何因廢之對曰
初置府兵西魏周隋用之皆利及太宗之時每府畨上
必引于殿庭親自教射加以賞賜由是用之所向無敵
自初屬六柱國家及分隷十二衛皆選勲徳信臣為將
軍有事則命總之出征故撫綏訓練備至以取功名又
[139-24a]
太宗明于知人拔用諸畨酋渠執失思力契苾何力阿
史那社爾等委爪牙之任皆為名將不愧由余日磾時
出征多不逾時逺不經嵗而能尅捷髙宗始以劉仁軌
為洮河鎮守使以圖吐蕃於是始屯軍於境而師老厭
戰矣後以李敬玄為鄯城鎮守使而敗十八萬于大非
川時承平既久諸衛將軍自武太后之代多以外戚無
能者及降虜處之而衛佐之官以為畨上府兵有權朝
要子弟解褐及次任之美官又多不旋踵而據要津將
軍畏其父兄之勢恣其所為自置府以其畨上宿衛禮
[139-24b]
之謂之侍官言侍衛天子也至是衛佐悉以借姻戚之
家為僮僕執役京師人相詆訾者即呼為侍官時闗東
富實人尤上氣乃恥之至有熨手足以避府兵者畨上
者貧羸受僱而來由是府兵始弱矣時人為諺曰將軍
大彍騎衛佐小郎官是也將率相固為衛佐下視矣玄
宗時奚契丹兩蕃强盛數寇河北諸州不置府兵畨上
以備兩蕃諸道共六百三十府上府管兵千二百次千
[139-25a]
下八百通計約六十八萬右左衛各領府六十餘衛領
府自五十下至四十七東宫六率領多至六少至三而
已隋謂之鷹揚府皇朝改為折衝府折衝樽俎之間旋
師袵席之上也改郎將為都尉又置果毅都尉二人為
之副及别將一人全府召發則折衝都尉已下偕行不
盡則果毅行少則别將行每發及皆下符契于本州及
府刺史與折衝勘契而發之而給其食劵至幕所期處
驗其藝非精士不教習則罪其折衝甚則加罪州牧有
功而回入塞便道策勲加賞而罷之開元中玄宗將東
[139-25b]
封告成納裴光庭之策欲北幸太原揚師服狄而府兵
寡弱張說為相乃請下詔募士但取材力不問所從來
旬月之間募者十三萬玄宗大恱遂以彍騎名後以左
右神武軍與龍武羽林備六軍之數乃幸太原遣使告
突厥東封召其大臣扈從自是府兵之闕漸不復補其
戍邊者舊制三年而代後以勞於途路乃募能更住三
年者賜物二十段謂之召募遂令諸軍皆募謂之健兒
[139-26a]
開元末李林甫為相又請諸軍召募長征健兒以息山
東兵士於是師不土著無家族之顧將帥脅一時之令
而偏禆殺帥自擅之兆生矣及河西節度牛仙客為工
部尚書同三品于是邊將競効積財以求恩矣及哥舒
翰攻石堡發朔方河東四道之師十六萬三千以攻之
殺傷殆盡闗東之人西戍者邊將利其死而沒入輕齎
之資故戍卒自天寶後迴歸者無一二其虐如是而不
敢怨叛以取之土著恐累親族也山東之人至今為賊
用懲天寶之苦一失兵柄至今不復若使髙宗以來宰
[139-26b]
相得人安不忘危待府兵不失舊章安有叛臣賊子哉
陛下謀及此太平有日矣上曰今已有神策六軍如何
對曰府兵為衛士神策等為禁軍漢亦有南北及羽林
孤兒禁軍即北軍隋衛士之外亦有驍果營國初太原
從義之師願留宿衛為心膂不歸者六萬於渭北白渠
之下七縣絶戸膏腴之地分給義師家為永業於縣下
置太原田以居其父兄子弟于龍首監置營以處并為
[139-27a]
臣髙祖起第於監内謂之元從禁軍義寧元年初下京
城為右驍衛將軍主之貞觀初以尉遲敬徳權領後二
年復入領焉畧轉右衛大將軍主禁旅凡二十年太宗
乃以元從軍為龍武分為左右置將數員分掌之初髙
祖好畋獵於元從㨂善射者百人分兩畨于北門長上
從獵謂之百騎太宗時亦然衣以五色賞賜優厚髙宗
時漸衆改為千騎于北門别置營壘猶統龍武軍武太
后朝召入轉多改為萬騎而名羽林軍分左右置將軍
員如龍武羽林盛而龍武衰初元從軍老及缺必取其
[139-27b]
家子弟鄉親代之謂之父子軍及置羽林萬騎但取材
藝燕公請募彍騎之後以為神武軍衰矣玄宗幸蜀六
軍扈從者千人而已肅宗赴靈武不滿百人時朔方全
軍子儀領之東討初即位之後衆纔數千後置元帥府
收其子弟有衆三萬分畨于行在宿衛時擇善馬射者
數百人謂之供奉射生官中貴監之以備出入翊從及
收復京師龍武等六軍之士存而復上者共不滿萬思
[139-28a]
明陷東都也元帥府兵多鎮於陜州神策軍者本河州
西境磨環川之軍號也中尉魚朝恩監之以衆七百赴
難屯於陜而朝恩都監在陜之師代宗即位程元振并
監元帥府禁軍先皇幸陜朝恩以在陜之師迎駕及還
京師遂為禁旅都以神策為號以朝恩為觀軍容使領
之上曰八柱國言六家何也對曰其時周文帝是謂霸
朝非人臣也廣陵王欣元氏懿戚位太傳大宗師從容
禁闥而已其總戎葢六家也上曰軍戎之制非卿家累
代腹心之地他人無因知待平河中後當與卿籌畫云云
[139-28b]
對曰盡聼臣言不減戍兵軍食必辦府兵亦集上曰如
何對曰闗東之師約三年而代今始一年矣給荒地牛
種農具而官為之糴每人所獲不啻絹百匹年將滿下
詔有願住者給所開地為永業家口願來令州府給長
牒續食不二三更代則闗中已實不假征戍矣因遂以
為府兵移舊府名即而置之分隷京師諸軍諸衛有寇
則以符契發付邊將無寇分畨宿衛府兵成矣上曰此
[139-29a]
乃神謀也 詔下種麥之事軍人願者十有五六通鑑貞元二年徳宗與李泌議復府兵泌歴叙西
魏以來興廢之由上曰俟平河中當議之三年七月問泌以復府兵之策泌請募戍卒屯田舊制三年而代及
其將滿下令有願留者即以所開田為永業不過數畨戍卒皆土著乃悉以府兵之法理之既而願耕者什五
 六杜牧曰府兵内剷邊兵外作戎臣兵伍湍奔矢往内無一人尾大中乾或燕偏重本朝熙寧二年閏十 
一月問府兵之制曰何處言府兵最備王安石曰李鄴侯傳言之詳備宋祁言唐時出師每十為五䭾法馬 
牛任從所便什物鍋幕之類皆具師行萬里無所缺乏乞檢求唐䭾幕法議可復與否或曰宇文周制府衛法
七家共出一兵 方鎮表髙祖太宗之制兵列府以居外將列
衛以居内有事則將以征伐事已各解而去兵者將之
事也使得以用而不得以有之
[139-29b]


唐南北衙兵 北衛六軍 羽林軍 龍武軍


    神武軍 元從禁軍 北衙七營 左右屯


營 百騎 千騎 萬騎 飛騎


兵志夫所謂天子禁軍者南北衙兵也南衙諸衛兵也
北衙禁兵也初髙祖以義兵起太原已定天下悉罷遣
歸願留宿衛者三萬人髙祖以渭北白渠旁民弃腴田
分給之號元從禁軍後老不任事以其子弟代謂之父
[139-30a]
子軍及貞觀初太宗擇善射者百人為二畨於北門長
上曰百騎以從田獵又置北衙七營選材力驍壯月以
一營畨上十二年十一月三日丁未始置左右屯營於玄武門
領以諸衛將軍號飛騎通典貞觀十二年左右屯衛始置飛騎舊紀貞觀十二年六 
月庚子初置玄武門左右飛騎龍朔二年改左右威衛而别置左右屯營尋改屯營為羽林阿史那社爾傳 
 太宗詔檢校北門左屯營契苾何力傳有詔宿衛北門檢校屯營事紀貞觀十七年閏六月丁巳詔皇太 
 子典左右屯營兵㑹要𨳩元十年九月二十七日敕在京左右屯營宜於順義景風門内置北衙為兩營一
營大明北門安置一營大内北門安置駕在東都左右屯營于賔曜右掖門内安置兼于玄武北門左右廂繞
宫城分宿衛開元二十年七月勅裴光廷蕭嵩分押左右廂兵六典凡車駕在京南北衛置左右屯營别立 
[139-30b]
 使以充之在都則京城亦如之先天二年正月詔羽林飛騎於衛士簡補其法取户二等
以上長六尺濶壯者試弓馬四次上翹闗舉五負米五
斛行三十步者姜行本傳太宗選趫才衣五色袍乗六閑馬直營屯宿衛仗内號曰飛騎每出
 巡幸即以從拜行本為左屯衛將軍分典之敬君弘傳以屯營兵守玄武門薛仁貴北門長上薛萬均 
會要元和二年正月敕左右羽林軍月畨飛騎五千六百一十三人宜停復擇馬射為百騎
通典十三年于飛騎中擇驍健善射者為百騎衣五色袍乗六閑駁馬虎皮韀
為游幸翊衛髙宗龍朔二年始取府兵越騎步射置左
[139-31a]
右羽林軍大朝㑹則執仗以衛階陛行幸則夾馳道為
内仗㑹要垂拱元年五月二十七日置左右羽林軍領羽林郎六千人天授二年二月三十日改左右羽
林衛神龍元年二月四日改羽林軍李多祚以右羽林大將軍領北門衛兵誅二張景龍元年九月二十七日
改左右羽林騎衛景雲元年八月二十五日癸卯復為羽林軍天寳七載七月二十日勅左右羽林飛騎以一
萬五千人為定額六畨上下乾元元年十月四日勅羽林軍同金吾四衛元和二年正月勅羽林軍應管月畨
 飛騎總五千六百一十二人宜停桓彦範傳張柬之引彦範敬暉為左右羽林將軍屬以禁兵神龍元年正
月率羽林兵與將軍湛多祚楊元琰等千騎五百人討賊程務提檢校左羽林軍 張延師典羽林兵三十年 
 王栩授翊衛尉羽林軍宿衛武后永昌元年十月二十八日改百騎為千騎田歸道為
左金吾押千騎宿衛玄武門睿宗景雲元年九月二十七日壬戌又改千騎曰萬騎
[139-31b]
分左右營通鑑中宗景龍元年九月壬戌改萬騎及玄宗景雲元年六月庚子以萬
騎平韋氏改為左右龍武軍以萬騎營隷焉鄴侯家傳太宗以元
從軍為龍武分左右置將軍四員掌之髙祖好獵擇善射者百人兩畨于北門長上從獵謂之百騎太宗時亦
然衣以五色賞賜甚重髙宗百騎漸衆乃改為千騎而於北門置營謂之千騎營猶統於龍武軍武后朝召入
轉多又改為萬騎而名羽林軍分左右置將軍員如龍武其後羽林盛而龍武衰皆用唐元功
臣子弟制若宿衛兵是時良家子避征戍者亦皆納資
隷軍分日更上如羽林㑹要開元二十六年十一月五日析左右羽林軍置龍武軍通
[139-32a]
 典舊紀亦同或云二十七年五月二十七日通鑑開元十六年二月壬辰改彍騎為左右羽林軍飛騎至徳
二年郭英乂為羽林大將軍掌衛兵開元十二年詔左右羽林軍飛騎闕
取京旁州府士以户部印印其臂為二籍羽林兵部分
掌之末年禁兵寖耗及禄山反天子西駕禁軍從者裁
千人肅宗赴靈武士不滿百及即位稍復調補北軍李光
進將北軍自至徳後掌禁兵委以心膂至徳二載㑹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置左右
神武軍補元從扈從官子弟不足則取他色帶品者同
四軍亦曰神武天騎制如羽林總曰北衙六軍六典凡車駕在
京即東都南北衙皆置左右屯營别立使以充之若車駕在都則京城亦如之又擇便騎射者
[139-32b]
置衙前射生手千人亦曰供奉射生官又曰殿前射生
手分左右廂總號曰左右英武軍肅宗乾元元年李輔
國請選羽林騎士五百備徼巡李揆曰漢以南北軍相
制朝廷置南北衙文武區處以相伺察今用羽林代金
吾巡警忽有非常何以制之遂罷 官志左右羽林軍
有大將軍各一人將軍各三人掌統北衙禁兵督攝左
右廂飛騎儀仗畨上者配其職長史録事參軍倉曹胄
[139-33a]
曹參軍司階中候司戈執㦸長上軍有羽林用法星象左羽林張知謇李 
 晟景畧右羽林薛訥楊元琰張說李抱玉張守珪獻恭左右龍武軍大將軍各一
人統軍各一人將軍三人掌同羽林注景雲元年置龍
武將軍興元元年正月二十九日辛丑六軍各置統軍秩從文二
品貞元三年五月龍武加將軍一員以待諸道大將軍有功者左羽林統軍 
 陳楚 右羽林統軍孟元陽高固左龍武統軍戴休顔張茂宗劉昌裔右龍武統軍張伯儀韓游瓌 左 
 龍武哥舒曜薛平 右龍武李觀自良令狐建為右龍武軍使帝幸奉天建方肄士射遂以四百人從李 
觀為龍武將軍領兵千餘扈奉天詔增募五千人左右神武軍有大將軍各一
人將軍三人總衙前射生兵左神武康承訓令狐建注開元二十
[139-33b]
六年分羽林置神武軍尋廢至徳二年復置左右龍武
左右神武左右神策號六軍貞元二年九月丁亥神策軍置
大將軍將軍十四年八月置統軍品秩同六軍韓游瓌傳帝以衛軍
無職局軍置統軍一員以游瓌論惟明賈隠林為之徳宗自興元還興元元年正月二十九日辛丑置六統
軍視六尚書以處功臣除制用白麻付外貞元十二年六月後以鄭絪言罷之命中書降敕會要廣徳二年 
正月神武軍等各八千五百人羽林各二千人為定額 兵志段秀實見禁兵寡
弱疏曰天子萬乗諸侯千乗大夫百乗葢以小制大十
[139-34a]
制一也尊君卑臣强榦弱枝之道今禁兵不精後有猝
故何以待之


唐左右十軍 寶應軍 左右神策軍 神威



軍 内外八鎮兵 天策府


兵志上元中元年八月庚午以北衙軍使衛伯玉為神策軍節
度使鎮陜州中使魚朝恩為觀軍容使監其軍初哥舒
翰破吐蕃臨洮西之磨環川天寶十三載七月癸丑即其地置神
策軍以成如璆為軍使及祿山反如璆以伯玉將兵千
人赴難伯玉與朝恩皆屯於陜時邊土陷蹙神策故地
[139-34b]
淪沒即詔伯玉所部兵號神策軍以伯玉為節度使與
陜州節度使郭英乂皆鎮陜其後伯玉罷以英乂兼神
策節度使英乂入為僕射軍遂統於觀軍容使代宗即
位以射生軍入禁中清難皆賜名寶應功臣故射生軍
又號寶應軍廣徳元年十月代宗幸陜朝恩舉在陜兵與
神策軍迎扈悉號神策軍天子幸其營及京師平朝恩
遂以軍歸禁中自將之然尚未與北軍齒也永泰元年
[139-35a]
九月吐蕃復入寇朝恩又以神策軍屯苑中自是寖盛分
為左右廂勢居北軍右遂為天子禁軍非他軍比朝恩
乃以觀軍容使知神策軍兵馬使大厯四年請以京兆
之好畤鳯翔之麟游普潤皆隷神策軍明年復以興平
武功扶風天興隷之又用愛將劉希暹為神策虞候五
三月朝恩得罪以希暹代為神策使是嵗希暹得罪以
朝恩舊校王駕鶴代將十數嵗徳宗即位以白志貞代
之是時神策雖處内而多以禆將將兵征伐往往有功
及李希烈反河北盗且起數出禁軍征伐神策之士多
[139-35b]
鬬死者建中四年下詔募兵以志貞為使蒐補峻切郭
子儀之壻端王傅吳仲孺殖貲累巨萬以國家有急不
自安請以子率屬奴馬從軍徳宗喜甚為官其子五品
志貞乃請節度都團練觀察使與世嘗任者家皆出子
弟馬奴裝鎧助征授官如仲孺子及涇軍潰變志貞等
流貶神策都虞候李晟與其軍之他將皆自飛狐道西
兵赴難遂為神策行營節度屯渭北軍遂振貞元二年
[139-36a]
九月二日丁亥改神策左右廂為左右神策軍特置監局當左
右神策軍以寵中官而益置大將軍以下二人將軍二人又改
殿前射生左右廂曰殿前左右射生軍亦置大將軍以
會要興元尅復晟出鎮鳯翔始分神策為左右廂令内臣竇文場王希進分知兩廂兵馬三年詔
射生神策六軍將士府縣以事辨治者勿輒捕云四年
會要三年四月十七日乙未改殿前左右射生軍曰左右神威軍實録
作神武軍置監左右神威軍使左右神策軍皆加將軍二員
左右龍武軍加將軍一員以待諸道大將有功者徳宗
幸梁還以神策兵有勞皆號奉天定難功臣自肅宗以
[139-36b]
後北軍増置威武長興等軍名類多而廢置不一惟羽
林神武龍武神策神威最盛總曰左右十軍矣塞上稱
神策行營皆内統于中人其軍乃至十五萬貞元十四
八月詔左右神策置統軍以崇禁衛元和二年省神武
軍明年正月戊申又廢左右神威軍合為一曰天威軍八年
廢天威軍以其兵騎分隷左右神策軍穆宗欲復立此
軍以為心腹謀於裴度以為不便遂止劉蕡曰夏官不知兵籍止奉朝
[139-37a]
請六軍不主武事止養階勲軍容合中官之政戎律附内臣之職 官志左右神策軍
大將軍各一人統軍各二人將軍各四人掌衛兵及内
外八鎮兵有䕶軍中尉中䕶軍判官左右龍武神武神
策號六軍貞元二年九月二日置大將軍將軍十四年八月
統軍 大將軍康志睦段佑劉沔將軍郝廷玉統軍范希朝都將李晟 將劉沔蘓玄策 始殿
前左右神威軍元和三年正月戊申合為天威軍八年廢以
軍隷神策有馬軍步軍將軍及指揮使等以馬軍大將
軍知軍事天復三年廢神策軍四年復置會要元和三年正月詔普
潤鎮兵馬使隷左神䇿良原鎮兵馬使隷右神䇿光啓元年四月以田令孜為左右神策十軍使令孜募新軍
[139-37b]
五十四都每都千人左右神策各二十七都分為五軍令孜總之帝坐之西星文昭晰鈎陳之北武旅森列 
 列傳哥舒翰傳天寶十二載破吐蕃洪濟大莫門等
城收黄河九曲以其地置洮陽郡築神策宛秀二軍通鑑
 十三載七月癸丑翰奏置神䇿軍會要十三載七月十九日請置軍以成如璆為太守充神策軍使去臨洮
郡二百餘里宛秀軍以臧奉忠充使 衛伯玉傳領神策兵馬使出鎮陜州
行營乾元二年破賊將遷羽林大將軍俄為神策軍節
度使 蔣乂傳貞元十八年詔問神策軍建置本末中
[139-38a]
書討求不獲集賢學士悉無以對乃訪乂條據甚詳宰
相曰集賢有人哉 陸贄奏議伐叛請益師于是選神
策銳卒以繼之而李晟往矣神䇿六軍之兵繼出闗外
 栢良器傳為左神策大將軍知軍事募材勇以代市
販者中尉竇文場惡之換右領軍衛自是軍政皆中官
専之 馬存亮傳進左神策中尉軍所籍凡十餘萬料
柬尤精伍無罷士部無冗員 范希朝傳王叔文用為
右神策統軍充左右神策行營節度使屯奉天以韓泰
為副因欲使泰代之㑹不能得神策軍而罷 王鍔為
[139-38b]
鴻臚少卿悉籍名王以下四千人蓄馬二千奏皆停給
宰相李泌盡以隷左右神策軍以酋長為牙將 李鄘
傳為鳯翔隴右節度使是鎮常兼神策行營前此用武
將始受詔詣軍修謁鄘不可詔為去神策行營號 李
絳傳吐蕃犯涇州絳因言濵塞虚籍多實兵少今京西
北神策鎮軍本防盛秋坐仰衣食不使戰事至之日乃
先禀中尉夫兵不内御要須應變失毫釐差千里請分
[139-39a]
隷本道則號令齊一前戰不還踵矣然士卒樂兩軍姑
息宦者以為言議遂寢 髙霞寓傳元和中討王承宗
有功詔藏所獲鎧仗於神策庫一作軍以旌之 陽惠元
以軍隷神策 李吉甫奏復宥州治經略軍以隷綏銀
道取鄜城神策屯兵九千實之 王宰隷神策軍 宦
者傳徳宗以左右神策天威等軍委宦者主之置䕶軍
中尉中䕶軍分提禁兵威柄下遷政在宦人興元初詔
竇文場監神䇿左廂兵馬以王希遷監右而馬有麟為左
神策軍大將軍軍額由此始帝自山南還兩軍復全忌
[139-39b]
宿將難制詔文場霍仙鳴分總之廢天威軍入左右神
策久之詔文場為左神策䕶軍中尉仙鳴為右焦希望
為左神策中䕶軍張尚進為右髙崇文以左神策行營
節度使統左右神策麟游奉天諸屯兵討劉闢選兵五
千卯漏受命辰已出師 順宗實録貞元二十一年五
月辛未以范希朝兼右神策京西諸城鎮行營兵馬節
度使甲戌以韓泰充左右神策京西都柵行營兵馬節
[139-40a]
度行軍司馬王叔文謀奪宦者兵希朝至奉天諸將無
至者 武宗紀㑹昌二年七月幸左神策軍閱武 李
庾西都賦親兵百萬制以神策紫身豹首金腰火額獵
霞張斾剥犀綴華奮目如虎眦振髯而蝟磔柔六鈞貫
七札對天仗以司戈分玉墀而執㦸别有陳旌賜
鉞閫外四十依榆闗而作鎮拒柳營而開壁
紀武徳四年十月己丑以秦王為天策上將位在王公
上開府置官屬九年六月乙酉罷天策府天策府長史唐儉司馬宇
文士及 㑹要顯慶三年八月十日以四夷君長來朝置
[139-40b]
懐徳歸化將軍以授之仍隷諸衛貞元十一年正月初
置四品以下武官增中郎將以下員授四夷歸附者定懐化大
將軍以下俸錢有差
唐禁軍總南北衙言之南衙即諸衛之屯于宫南者也
北衙即北軍之在禁苑者也 諸衛營在太極宫前朱
雀門内北軍左右兩軍皆在苑内左軍在内東苑之東右軍在九仙門之西
諸衛皆調闗内府兵有急則召諸衛官領之故號南衙
[139-41a]
北軍亦從衛兵中選用其法剙于太宗之飛騎其後羽
林龍武神策神威之類皆北軍也二張韋氏之誅皆用北軍太宗討隠巢 
南衛北門兵與府兵雜鬬 節度兵彊而方鎮之勢成于外十軍倚
重而北衙之勢成于内 天子之勢屈于方鎮之兵方
鎮之勢屈于所部之兵至其甚也將之廢置出于兵至
于五代國之廢置出於兵 兵重於外而不歸故藩鎮
强大而叛兵重于内而不制故宦官得柄而逆


唐左右英武軍 威逺營


兵志肅宗至徳二載擇便騎射者置衙前射生手千人
[139-41b]
分左右廂曰左右英武軍上元初郭子儀率英武威逺
軍以趨范陽代宗擢論惟正右領軍大將軍為英武軍
使王難得辛京杲為使 㑹要建中元年七月以鴻臚寺左右威
逺營隷金吾賈耽授鴻臚卿兼左右威逺營使元和二年四月勅左右
威逺營置已久近置英武軍宜併省入左右威逺營置
使二人十三年十二月停左右龍武等六軍及威逺營
納課戸一千八十人一本云十二月辛亥停龍武六軍及威逺營納課户一千八百人
[139-42a]
天祐二年正月二十三日停威逺營以兵士隷六軍


唐節度使兵 方鎮 天兵


兵志所謂方鎮者節度使之兵也原其始起於邊將之屯防
者唐初兵之戍邊者大曰軍小曰守捉曰城曰鎮而總之者
曰道若盧龍軍一東軍等守捉十一兵三萬七千五百人曰平盧道横
海北平髙陽經略安塞納降唐興渤海懐柔威武鎮逺靜塞
雄武鎮安懐逺保定軍十六兵九萬一千四百人曰范陽道天兵大同
天安横野軍四岢嵐等守捉五兵五萬五千人曰河南道朔方經略
豐安定逺新昌天柱宥州經略横海天徳天安軍九三受降
[139-42b]
豐寧保寧烏延等六城新泉守捉一朔方兵六萬四千七百人曰闗内
道赤水大斗白亭豆盧墨離建康寧寇玉門伊吾天山軍
十烏城等守捉十四兵七萬三千人曰河西道瀚海清海靜塞軍
三沙鉢等守捉十兵二萬人曰北庭道保大軍一鷹娑都督一
蘭城等守捉八兵二萬四千人曰安西道鎮西天成振威安人綏
戎河源白水天威榆林臨洮莫門神策寧邊威勝金天武
寧曜武積石軍十八平夷綏和合川守捉三兵七萬五千人曰隴
[139-43a]
右道威戎安夷昆明寧逺洪源通化松當平戎天保威
逺軍十羊灌田等守捉十五新安等城三十二犍為等
鎮三十八兵三萬九百人曰劔南道嶺南安南桂管邕管容管
經略清海軍六兵萬五千四百人曰嶺南道福州經略軍一兵千
五百人曰江南道平海軍一東牟東萊守捉二兵各千人蓬萊
鎮一曰河南道此自武徳至天寶已前邊防之制其軍
城鎮守捉皆有使而道有大將一人曰大總管已而更
曰大都督㑹要武徳七年改大總管曰大都督府至太宗時行軍征討曰
大總管在其本道曰大都督自高宗永徽以後都督帶
[139-43b]
使持節者始謂之節度使然猶未以名官景雲二年四月
以賀拔延嗣為涼州都督河西節度使自此以後接乎
開元朔方隴右河東河西諸鎮皆置節度使及范陽節
度使安禄山反肅宗起靈武而諸鎮之兵共起誅賊其
後禄山子慶緒及史思明父子繼起肅宗命光弼等討
之號九節度之師久之大盗既滅而武夫戰卒以功起
行陳列為侯王者皆除節度使由是方鎮相望于内地
[139-44a]
大者連州十餘小者猶兼三四云通鑑天寶元年凡鎮兵四十九萬人馬八
 萬餘匹開元八年八月選驍勇一萬充幽州經畧軍二十五年五月癸未詔中書門下與節度使量軍鎮閒
劇計兵防為定額 地理志闗内道又有軍八華州鎮國上元
元年置商州興平鳯翔隴右元和元年更名保義隴州
義寧鄜州肅戎㑹州新泉鹽州保塞勝州義勇河南又
有軍三滑州宣義陳州忠武汴州宣武建中二年置于
宋州興元元年徙屯河東又有軍二河中耀徳代州代
北河北又有軍十三孟州河陽相州昭義鎮州恒陽深
州永寧定州義武景州唐昌易州永清幽州防禦平州
[139-44b]
柳城媯州清夷寧武廣邊營州平盧山南有軍二江陵
府永安成州靜戎江南又有軍十一潤州丹陽昇州江
寧蘓州長洲杭州餘杭鎮海越州義勝靜海福州寧海
宣州采石乾元二年置洪州南昌鄂州武昌劍南又有
軍八成都天征本天威彭州鎮静漢州威勝卭州鎮南
雅州金湯靜寇茂州威戎遂州静戎餘並同兵志 百官志
凡上鎮二十中鎮九十將副各一人下鎮一百三十五
[139-45a]
上戍十一主副各一人中戍八十六下戍二百四十五
每防人五百人為上鎮二百人為中鎮不及為下鎮五
十人為上戍三十人為中戍不及為下戍大厯二年正月詔潼闗置
 鎮兵三千人六典注魏有鎮東等將軍隋有將副唐因之 通典每道置使其邊
方有寇戎之地則加以旌節行則建節府立六纛有副
使一人行軍司馬一人判官二人掌書記一人大厯七年正月
丙辰詔諸道軍數每嵗秋末冬首一申元和二年四月中書叙録諸道將士總八十八萬五千人開元
二十一年分十五道置採訪使又于邊境置節度經略
使式遏四夷節度使十經略守捉使三大凡鎮兵四十
[139-45b]
九萬人戎馬八萬餘匹每嵗經費衣賜則千二十萬匹
段軍倉則百九十萬石大凡千二百十萬開元天寶每嵗邊用不過
二百萬天寶初折衝府五百九十三鎮二百四戍三百九
十三闗二十七 六典凡天下之節度使有八一曰闗
内朔方二曰河東三曰河北幽州四曰河西天寳十四載正月河
西置五千人馬千匹五曰隴右六曰劍南七曰磧西八曰嶺南凡
親王總戎則曰元帥文武官總統者曰總管以奉使言
[139-46a]
之則曰節度使有大使副大使副使判官若大使加旌
節以統軍置木契諸軍各置使一人五千人以上置副
使萬人以上置營田副使凡鎮皆有使一人 藩鎮傳
魏博傳五世至田弘正入朝十年復亂更四姓傳十世
有州七成徳更二姓傳五世至王承元入朝明年王庭
湊叛傳六世有州四盧龍更三姓傳五世至劉總入朝
六月朱克融反傳十二世有州九淄青傳五世而滅有
州十二滄景傳三世至程權入朝十六年而李全略有
之至其子同捷滅有州四宣武傳四世而滅有州四彰
[139-46b]
義傳三世而滅有州三澤潞傳三世而滅有州五云
方鎮表起景雲元年止天祐四年京畿興鳯隴涇原邠寧渭北鄜坊朔方東
畿滑衛河南鄭陳淮南西道徐海沂密青密北都河中澤潞沁成徳義武幽州魏博横海南陽山南西道荆南
安西河西隴右劔南收功弭亂雖常倚鎮兵其亡亦以此 通鑑
開元十五年十二月戊寅制以吐蕃為邊患令隴右道
及諸軍團兵五萬六千人河西道及諸軍團兵四萬人
又召闗中兵萬人集臨洮朔方兵二萬人集㑹州防秋
[139-47a]
二十六年正月丁丑制邊地長征兵召募向足自今鎮
兵勿復追 列傳李林甫傳貞觀以來任蕃將者如社
尒何力猶不為上將皆大臣總制之上有餘權以制于
下先天開元中大臣若薛訥郭元振張嘉貞王晙張說
蕭嵩杜暹李適之等自節度使入相林甫疾儒臣積邊
勞且大任欲杜其本以久已權說帝用蕃將因以安思
順代林甫領節度而擢安禄山髙仙芝哥舒翰等専為
大將林甫利其虜也無入相之資故禄山得専三道勁
兵處十四年不徙卒稱兵蕩覆天下李泌言府兵平日皆安居田畝每府
[139-47b]
有折衝領之折衝以農隙教習戰陳有事召發以符契下其州及府參驗發之行者近不踰時逺不逾嵗髙宗
以劉仁軌為洮河鎮守使以圖吐蕃始有久戌之役自開元之末張說始募長征兵謂之彍騎其後益為一軍
及李林甫為相奏諸軍皆募人為之兵不土著忘身徇利禍亂遂生 張說傳開元十年
為朔方節度大使親行五城督士馬故時邊鎮兵贏六
十萬說以時平請罷二十萬還農帝疑之說曰邊兵雖
廣諸將自衛營私耳制敵不在衆也 顔真卿為平原
太守増陴浚隍料才壯時平原有靜塞兵三千益募士
[139-48a]
得萬人遣李擇交統之清河李萼乞師曰公首奮裾唱
大順河朔恃公為金城清河西鄰也有江淮租布備北
軍號天下北庫 郭子儀大厯九年上書朔方國北門
西禦犬戎北虞獫狁五城相去三千里開元天寶中戰
士十萬馬三萬匹僅支一隅臣所統士不當賊四之一
河南北江淮大鎮數萬小者數千未始蒐擇請追赴闗
中勒步隊示金鼔 張洎曰唐罷府兵始置神武神策
為禁兵不過三數萬郡國軍額除河朔三鎮外太原青
社各十萬邠寧宣武各六萬潞徐荆揚各五萬襄宣夀
[139-48b]
鎮海各二萬觀察團練據要害之地者不下萬人 李
泌曰天寶中天下鎮兵四十九萬人馬八萬餘匹開元
之前每嵗供邊兵衣糧廢不過二百萬天寶之後益兵
寖多每嵗用衣千二十萬疋糧百九十萬斛民始困矣
 陸贄奏議云諸牧有馬每州有糧肅宗得以為資先
帝稍益禁衛漸修邊防闗中有朔方涇原隴右三帥以
扞西戎河東有太原全軍以控北虜此四軍皆聲勢雄
[139-49a]
盛士馬精彊又召諸道戍兵每嵗乗秋備塞開元天寶
間控禦西北兩畨唯朔方河西隴右三節度而已猶慮
權分勢散或使兼領中興已來未遑外討僑隷四鎮于
安定權附隴右于扶風所當西北兩畨亦朔方涇原隴
右河東四節度而已闗東戍卒至則屬焉頃又分朔方
之地凡三使其餘鎮軍數且四十皆承特詔委寄各降
中貴監臨人得抗衡莫相禀屬代朔邠靈之騎士自昔
之精騎也上黨盟津之步卒當今之練卒也 烏重胤
徙横海軍建言河朔能拒命者鎮將領軍能作威福也
[139-49b]
使刺史得職大帥豈能據一州而叛臣所管三州還刺
史職各主其兵因請廢景州 李固言為西川節度使
始置驘軍千匹又募銳士三千 王彦威開成初判度
支言至徳訖元和天下觀察者十節度者二十有九防
禦者四經略者三大都通邑皆有兵最凡八十餘萬長
慶籍戸三百五十萬而兵乃九十九萬率三户資一兵
又為供軍圖上之
[139-50a]
永徽始有節度之名景雲始有節度之職接于開元文
武迭用不久任不兼領不遥授自天寶分置十節度致
漁陽之變安史平而藩鎮之禍方始 唐平安史用朔
方太原兩軍平黄巢用忠武大同兩軍


唐彍騎 長從宿衛


兵志開元六年始詔折衝府兵六嵗一簡自髙宗武后
時天下久不用兵府兵之法寖壊畨役更代多不以時
衛士稍稍亡匿至是益耗散宿衛不能給宰相張說乃
請一切募士宿衛十一年十二月戊子取京兆蒲同岐華府
[139-50b]
兵及白丁而益以潞州長從兵十二萬號長從宿衛嵗
一畨命尚書左丞蕭嵩與州吏共選之明年更號曰彍
騎又詔諸州府馬闕公私共補之今兵貧難致乃給以
監牧馬然自是諸府兵益多不補折衝將又積嵗不得
遷人恥為之十三年始以彍騎分隷十二衛舊紀開元十三年二
月乙亥初置彍騎分隷十二衛總十二萬為六畨每衛萬人京兆彍騎
六萬六千華州六千同州九千蒲州萬二千三百絳州
[139-51a]
三千六百晉州千五百岐州六千河南府三千陜虢汝
鄭懐汴六州各六百内弩手六千其制皆擇下户白丁
宗丁品子强壯五尺七寸以上不足則兼以户八等
五尺以上皆免征鎮賦役為四籍兵部及州縣衛分掌
之十人為火五火為團皆有首長又擇材勇者為畨頭
頗習弩射又有羽林軍飛騎亦習弩射凡伏逺弩自能
㢮張縱矢三百步四發而二中擘張弩二百三十步四
發而二中角弓弩二百步四發而三中單弓弩百六十
步四發而二中皆為及第天寶以後彍騎之法又稍變
[139-51b]
廢士皆失拊循八載折衝諸府至無兵可交既以征戍耗亡而不
復補自然無兵可交李林甫遂請停上下魚書其後徒有官吏兵
額而已 張說傳為朔方大使時衛兵貧弱畨休者亡
命略盡說請募勇强士不旬日得勝兵十二萬分補諸
衛以强京師 㑹要開元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戊子
說置長從宿衛兵十萬人至十三年二月二十一日乙亥
始名彍騎十六年二月二十五日壬辰彍騎弩手改為左
[139-52a]
右羽林軍飛騎 吳湊傳言掌閑彍騎飛龍内園芙蓉
園禁兵諸司雜供役手資課太繁宜有蠲省


唐神武軍


地理志代州有守捉兵其北有大同軍本大武軍調露
二年曰神武軍天授二年曰平狄軍大足元年復更名
其西有天安軍天寶十二載置


唐天兵軍


張嘉貞傳突厥九姓新内屬雜處太原請置天兵軍綏
䕶其衆 通鑑開元五年嘉貞請宿重兵鎮之七月辛
[139-52b]
酉置天兵軍於并州集兵八萬嘉貞為大使 地理志
太原府城中有天兵軍開元十一年廢 㑹要天兵軍
聖厯二年四月置大足元年五月十八日廢長安元年
八月又置景雲元年又廢開元五年六月二十四日張
嘉貞又置十一年三月四日改為太原已北諸軍節度
使張說為天兵軍節度大使 通鑑開元十六年十二月丙寅立長
征兵分畨酬勲法分五畨嵗遣一畨還家五年酬勲五
[139-53a]


唐澤潞步兵 昭義步兵


實録代宗永泰元年正月戊申加陳鄭澤潞節度使李
抱玉鳯翔隴右節度使以其從弟殿中少監抱真為澤
潞副使本傳觀察澤潞凡八年抱真以山東有變上黨為兵衝而
荒亂之餘土瘠民困無以瞻軍乃籍民每三丁選一壯
者免其租徭給弓矢使農隙習射嵗暮都試行其賞罰
比三年得精兵二萬本傳繕甲淬兵遂雄山東天下稱昭義步兵為諸軍冠既不
費廩給府庫充實遂雄視山東天下稱澤路步兵為諸
[139-53b]
夏最討劉稹杜牧請以忠武武寧兩軍益青州精甲五千宣潤弩手二千道絳而入 李抱真
傳徳宗嗣位領昭義節度使建中中田恱反圍邢及臨
洺抱真與河東馬燧合神策兵救之敗恱于雙岡斬其
將楊朝光又破之臨洺遂解臨洺邢之圍進圍魏戰城
下大敗會朱滔王武俊反抱真退保魏帝倉猝狩奉天
諸將皆各引麾下還屯於時李希烈䧟汴李納反鄆李
懐光相次反河中抱真以數州截然横絶潰叛中離沮
[139-54a]
其姦為羣盜所憚云 官志殿中侍御史京畿諸州兵
皆隷焉


唐山河子弟


吕元膺傳為東都留守東都川谷曠深人皆趨悍善鬭
號曰山棚東都防禦使管將士六千七百三十人元和三年五月省防禦使副七月復置兵七百人
九年十月吕元膺留守裴次元為副元和十年元膺募為山河子弟使衛
宫城舊紀十二月壬子請募置 元和十二年正 辛酉河東張弘
靖置子弟兵三千人三月義武陳楚置子弟義軍一萬
 栁氏家學録曰周以井田置六軍七十一萬齊以寄政置
[139-54b]
五鄉一十萬漢以良家子置六郡四十萬唐以折衝府置諸
五十六萬玄宗召緣邊諸道兵六十萬韓滉之於兩浙置子
弟軍大州一千小州八百强者習弓弩弱者習排槍緩
則脩農急則為兵 六典秦成岷渭河蘭六州有高
麗羌兵黎雅卭翼茂五州有鎮防團結兵 憲宗
時涇原節度朱忠亮隠覈軍籍得竄名者三千人
 宣宗時徐商為河中節度時突厥千帳度河自
[139-55a]
歸詔商綏定商表處山東寛鄉置備征軍凡千
人襞紙為鎧 李錡反路應發鄉兵救湖常二
應為宣歙池觀察使 張鎰為濠州刺史團閱鄉兵 孫樵曰
兵籍於郡則易為役卒出于邊則習其險


唐雄邊子弟


李徳裕傳南燕保義等十一軍見籌邊樓


唐七軍


見陣法類
[139-55b]
唐六軍


昭宗紀天復三年正月辛未崔胤判六軍十二衛事云六
軍者左右龍武神武羽林其名存而已天祐元年正月乙巳裴樞判左三
軍事獨孤損判右三軍事


五代三衙將帥年表


李夀一卷
 玉海卷一百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