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32 玉海-宋-王應麟 (master)


[119-1a]


卷一百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玉海卷一百十八
            宋 王應麟 撰
 選舉
考課


 古者三載考績三考黜陟三嵗而小考正職而行事
 也九嵗而大考黜無職而賞有功也


舜三載考績


書舜典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孔氏傳三年有成故
[119-1b]
以考功 益稷臯陶方祗厥敘注臯陶敬行其九徳考
績之次序於四方


周六計 六敘見六卿類


天官小宰以聴官府之六計弊羣吏之治廉善能敬正
法辨 太宰八法八曰官計以弊邦治即小宰六計三嵗則
大計羣吏之治而誅賞之鄭司農云三載考績 宰夫嵗終令羣
吏正嵗㑹月終正月要旬終正日成以考其治小宰月終受君
[119-2a]
臣之要贊冢宰受嵗㑹嵗終致事 司㑹掌八法之貳以參互考日成
以月要考月成以嵗㑹考嵗成易氏曰日有成日考之也宰夫受之月有要月
考之也宰夫令之小宰受之嵗有㑹嵗考之也小宰贊之太宰受之 夏官司士嵗登下
其損益之數注謂用功過黜陟者三嵗稽士任而進退其爵祿
書周官又六年王乃時巡大明黜陟 典命注命謂玉
遷秩羣臣之書


漢考功課吏法 功次


京房傳元帝永光建昭中通鑑建昭二年六月西羌反日食上召
問房對曰帝王以功舉賢宜令百官各試其功災異可
[119-2b]
息詔房作其事房奏考功課吏法晉灼曰令丞尉治一縣崇教化無犯法者
遷有盜賊滿三日不覺尉事也令覺之自除尉負其罪率相凖如此法也上令與公卿朝臣
㑹議溫室皆以房言煩碎令上下相司不可許部刺史
奏事京師上召見令房曉以課事刺史以為不可行惟
鄭弘周堪言善上意嚮之令房上弟子曉知考功課吏
事者欲試用之房上中郎任良姚平願以為刺史試考
功法臣得通籍殿中奏事於是以房為魏郡守得以考
[119-3a]
功法治郡房自請願亡屬刺史得除用他郡人自第吏
千石以下嵗竟乘傳奏事天子許焉房為太守以建昭
三年二月朔拜上封事房未發六月止無奏事七月房
上封事曰前白願出任良試考功臣得居内 蕭望之
傳為左馮翊上諭意曰所用皆更治民以考功 王駿
傳御史大夫闕谷永奏言聖主不以名譽加於實効考
績用人之法薛宣政事已試云云 張敞傳為膠東相
自謂吏追捕有功效者願得一切比三輔尤異上名尚
書云云 馮野王傳杜欽奏記曰三最予告令也
[119-3b]
尹翁歸為東海太守必於秋冬課吏卜式為成臯令將
漕最義縱縣無逋事舉第一遷長陵令趙廣漢為陽翟
令以治行尤異遷張敞拜膠東相上名尚書調補縣令
者數十人尹賞以三輔髙第選守長安令焦延夀為小
黄令舉最當遷朱博以髙第入為長安令蕭育為茂陵
令㑹課育第六而漆令郭舜殿建初中新野令魯丕州
課第一豐令牟融為州郡最此郡課縣也刺史以六條問事
[119-4a]
故事選守相髙第為中二千石兒寛為左内史課更以
最尹翁歸為右扶風盜賊課嘗為三輔最韓延夀為東
郡守斷獄大減為天下最朱邑召信臣治行第一陳咸
鄭昌髙第此州課郡也丙吉曰長安京兆尹嵗竟丞相課殿
最奏行賞罰丞相位三公領計簿谷永薦薛宣疏曰宣
考績功課簡在兩府宣帝親政地節二年五月自丞相以下各
奏職奏事以傅奏其言考試功能地節四年詔郡國嵗
上繫囚丞相御史課殿最以聞黄龍元年詔御史察計
簿疑非實者按之孝元使尚書選第中二千石而大鴻
[119-4b]
臚馮野王行能第一班況為上河農都尉大司農奏課
連最此公卿課羣吏也御史中丞總領州郡奏事課第諸刺史
刺史課郡國二千石而兩府九卿雜考郡國之計天子
受相國之要光祿第郎從官博士選三科
功次 兒寛為掌故功次補廷尉文學卒史 田廣明
為天水司馬功次遷河南都尉 馮奉世為郎功次補
武安長 馮野王為太子中庶子功次補當陽長 馮
[119-5a]
逡為美陽令功次遷長樂屯衛司馬 馮譚為郎功次
補天水司馬頻陽令 薛恭本縣孝者功次稍遷 平
當為治禮丞功次補大鴻臚文學 周仁為太子舍人
積功遷至太中大夫 衛綰為郎功次遷中郎將 石
奮積功勞至太中大夫 王訢㠯郡縣吏積功遷被陽
令 朱博守琅琊移書王卿齎伐閲詣府 陳咸等官
簿在翟方進右注簿謂伐閲也 平當使行流民幽州舉奏刺
史二千石勞徠有意者奉使者十一人為最遷丞相司
直 後官志司徒凡四方民事功課司空水土太
[119-5b]
尉兵事功課嵗盡奏殿最行賞罰刺史以八月行
所部郡國考殿最郡國以春行縣秋冬遣無害吏
課殿最嵗盡遣吏上計令長秋冬集課上計於所
屬郡國注胡廣曰州課第長吏不稱職為殿有治
能為最察上尤異伏恭劉祐魯恭陳重張奐繆彤
舉尤異嵗盡齎所狀納京師名奏事郡國嵗盡計
縣户口墾田錢榖入出盗賊多少上其集簿丞尉
[119-6a]
以下嵗詣郡課校其功功多尤最者於廷尉勞勉
以勸其後負多尤殿者於後曹别責以糾其慢
韋義數上書順帝宜依古典考功黜陟召集名儒
大定其制


魏都官考課法 考課論 周官考課


魏志兼通典明帝疾浮華之士景初元年詔吏部尚書盧
毓曰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作餅不可啖也毓曰名
不可以致異人而可以得常士今考績法廢而以毁譽
進退故真偽混雜虚實相蒙帝納其言詔散騎常侍劉
[119-6b]
劭作都官考課法七十二條又作説畧一篇詔下百官
事下三府崔林曰案周官考課其文備矣康王以下遂以
陵夷即考課之法存乎其人也萬目不張舉其綱衆毛
不振整其領臯陶仕虞伊尹臣商不仁者逺大臣任職
式是百辟孰敢不肅烏在考課哉崔林傳劉劭作考課論制下百寮林議曰
云云杜恕曰明試以功三考黜陟帝王盛制也然歴六代
而考績之法不著闗七聖而課試之文不垂其法可粗
[119-7a]
依其詳難並舉也語曰世有治人而無治法法可専任
則唐虞不須稷契之佐商周無貴伊吕之輔矣今奏考
功者陳周漢之遺經綴京房之本㫖於以崇揖遜之風
興濟濟之治臣以為未盡善也其欲使州郡考士必由
四科皆有事効然後察舉試辟公府為親民長吏轉以
功次補郡守或就增秩賜爵此最考課之急務也至於
公卿及内職大臣當俱以其職考課之且天下至大萬
機至衆焉有大臣守職辦課可以致雍熙者哉傳嘏曰
建官均職清理民物所以立本也循名考實糾厲成規
[119-7b]
所以治末也本綱未舉而造制末程國畧不崇而考課
是先不足以料賢愚之分精幽明之理也議久不決事
竟不行盧毓論人及選舉皆先性行而後言才 韓暨傳作考課之
法 王昶傳嘉平初陳治畧五事詔使撰百官考
課事昶以為唐虞雖有黜陟之文而考課之法不垂周
制冢宰大計羣吏又無校比之制聖王明於任賢畧舉
黜陟之體以委達官之長而總其統紀故能否可得而
[119-8a]
知也


晉黜陟課 九班制


杜預傳武帝泰始中守河南尹受詔為黜陟之課一本云泰
始四年正月其畧曰臣聞上古之政因循自然虚已委誠而
信順之道應神感心通而天下之理得一本云古者黜陟擬議於心不
泥於法末世疑心而信耳目疑耳目而信簡書簡書愈繁
官方愈偽漢刺史嵗終奏事不制算課而清濁粗舉魏
氏考課即京房之遺意失於苛細以遺大體故歴代莫
能通也豈若申唐堯之舊去密就簡則易從也神而明
[119-8b]
之存乎其人去人任法則以文傷理莫若委任達官各
考所統嵗第其人言其優劣如此六載主者總集採案
其言六優者超擢六劣者廢免優多劣少者平敘劣多
優少者左遷今考課之品所對不鈞誠有難易當凖量
輕重不足曲以法盡也己丑詔書以考課難成聴通薦
一本云其優劣徇情不叶公論者當委監司隨而彈之事竟不行 劉頌為吏部尚
書建九班之制欲令百官居職希遷課能否明賞罰干寶
[119-9a]
曰子雅制九班而不用子真著崇譲而莫省


元魏朝堂黜陟 考格 勳書


後魏書太和十八年九月壬申朔詔三載一考考優劣
為三等六品以下尚書重問五品以上朕將親與公卿
論善惡上上者遷下下者黜中中者守本任壬午帝臨
朝堂親加黜陟太和十九年十月壬戌詔州牧考屬官為三等之科 郭祚奏景
明初考格五年者得一階半正始中考格滿三周為限
二制不同景明考法東西省文武官為三等尚書盧昶
奏上等三年轉半階今考格復分為九等 盧同為左
[119-9b]
丞明帝世軍功罔冒同閲吏部勳書檢覈竊階者三百
餘人表言吏部勳簿多改易校中兵奏案亦舛請集二
局勳簿若名級相應於黄素大書之尚書以朱印印之
敘階之後名簿具注加補日月尚書印記然後付曹郎
别為抄目又請立格酬敘以三年為斷州無中正者不
在此限 崔鴻延昌二年將大考百寮鴻議曰景明以
來考格三年成一考一考轉一階 宋元嘉守宰以六
[119-10a]
朞為斷齊永明一以小滿為限 魏世外官代還六年
方叙内官四年為限


唐考功四善二十七最 考簿 考課令御製考辭


百官志㑹典同考功郎中員外郎掌文武百官功過善惡
之考法及其行狀其考法凡百司之長嵗校其屬功過
差以九等大合衆而讀之流内之官敘以四善曰徳義
有聞清慎明著公平可稱恪勤匪懈善狀之外有二十
七最近侍獻可替否拾遺補闕選司銓衡人物擢盡才良考校揚清激濁褒貶必當
禮制儀式動合經典樂官音律克諧不失節奏判事決斷不滯與奪合理宿衛部統有方
[119-10b]
警守無失督領兵事調習戎裝充備法官推鞫得情處斷平允校正讐校精審明於刋定
承㫖敷奏吐納明敏學官訓導有方生徒充業軍將賞罰嚴明攻戰必克政教禮義興行
肅清所部文史詳録典正詞理兼舉糾正訪察精當彈舉必當勾檢明於勘覆稽失無隠
職事修理供承强濟役使功課皆充丁匠無怨屯官耕耨以時收穫成課倉庫謹於盖藏
明於出納厯官推步盈虚究理精密方術占候醫卜效驗居多闗津檢察有方行旅無壅
市㕓弗擾奸濫不行牧官牧養肥碩蕃息孳多鎮防邊境清肅城隍修理一最四善
為上上一最三善為上中一最二善為上下無最有二
[119-11a]
善為中上無最有一善為中中職事粗理善最不聞為
中下愛憎任情處斷乖理為下上背公向私職務廢缺
為下中居官諂詐貪濁有狀為下下凡定考皆集尚書
省唱第然後奏流外官以行能功過為四等清謹勤公
為上執事無私為中不勤其職為下貪濁有狀為下下
凡考中上以上每進一等加祿一季中中守本祿中下
以下每退一等奪禄一季中品以下四考皆中中者進
一階一中上考復進一階一上下考進二階凡制敕不
便有執奏者進其考貞觀初嵗定京官望髙者二人分
[119-11b]
校京官外官考給事中中書舍人各一人涖之號監中
外官考使考功郎中判京官考員外郎判外官考其後
屢置監考校考知考使故事考簿朱書吏緣為姦咸通
十四年始以墨王徽建議 藝文志職官類王方慶尚書考
功簿五卷又考功狀績簿十卷 通鑑武徳二年
閏二月甲辰上考第羣臣以李綱孫伏伽為第
㑹要云上閲羣臣考績李綱孫伏伽以直諫為上第 㑹要貞觀三年右
[119-12a]
僕射房玄齡侍中王珪掌内外官考以下雜引列傳等書 髙宗
書滕王元嬰下下考以愧之 盧承慶典選校百官考
有坐漕舟失所載者考中下更曰非力所及考中中又
曰寵辱不驚考中上能著人善類此 劉仁軌擢狄仁
傑上下考 唐臨為大理卿髙宗自述其考 蘇瓌治
州考課常最 睿宗賜李朝隠韓朝宗中上考 源乾
曜開元十二年帝自較其考與張説偕賜賜上考親製詞十七
年説授左丞相校京官考注子中書舍人均考上下時
不以為私二十四年賜刺史縣令中下考 盧從愿開
[119-12b]
元四年刺豫州奏課為天下第一 宇文融以檢户口
功校上下考盧從愿抑不與之從愿數充校考使升退詳確 山南
黜陟使韋貞薦嚴震理行第一特賜上下考封鄖國公
 崔隠甫帝詔校外官嵗考異時必委曲參審竟春未
定隠甫一日㑹朝集使詢實其暮皆訖議者服其敏
何易于以益昌令中上考遷羅江令 班宏削劉迺上
下考 陽城自書下下考 乾元二年二月丁未御製郭
[119-13a]
子儀李光弼等考辭 自至徳後考績失實内外悉考
中上殿最混淆貞元六年趙宗儒領考功事黜陟詳當
無所回憚右司郎中獨孤良器以過黜考左丞裴郁御
史中丞盧紹隆考中中凡入中上者纔五十人 長慶
元年正月考功員外郎李渤嵗終校考自宰相以下升
黜之上奏曰宰相俛文昌植不陳徳義振舊典邪正無
章陛下幸驪山宰相學士不先事以諫陷君於過俛與
學士杜元穎等請考中下御史大夫李絳左散騎常侍
張惟素右常侍李益諫幸驪山鄭覃等陳畋游得事君
[119-13b]
之禮請考上下奏入不報㑹渤請急馮宿領考功以考
課令取嵗中善惡為上下郎中校京官四品以下黜陟
之由三品上為清望官嵗進名聴内考非有司所得専
渤舉舊事為褒貶違朝廷制請如故事渤議遂廢五月貶
 志節度使嵗以八月考其治否銷兵為上考足食為
中考邊功為下考觀察使以豐稔為上考省刑為中辦
税為下團練使以安民為上考懲姦為中得情為下防
[119-14a]
禦使以無虞為上考清苦為中政成為下經畧使以計
度為上考集事為中修造為下 栁冕上表元日陳貢
棐於考堂唱其考第 通典開元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
四日命諸道採訪使考課善績三年一奏 傳考功嵗終
請如至徳故事課殿最左丞趙憬自言薦韋証以貪敗
請降考校考使劉滋謂知過更以考升 乾陵令薛珏
課第一 奉天令韋夏課第一


唐六條黜陟


紀貞觀二十年正月丁丑遣使二十二人以六條黜陟
[119-14b]
于天下遣大理卿孫伏伽等先是八年正月壬寅遣大臣為諸道黜陟大使畿内以李靖為之凡十三
人分行天下龍朔三年八月戊申神龍二年二月丙申開元
二十一年四月乙夘二十九年十月戊戌天寶五年三
月丙子至徳二載十二月並遣使黜陟建中元年正月
辛未遣黜陟使庾何等十一人神龍中李傑為河東黜陟使課最諸道源乾曜
河東奏課最盧從愿山南李尚隠闗内倪若水劒南課第一路敬潛表言青州尹思貞善政 㑹要
貞觀二十年正月孫伏伽等二十一人以六條察四方
[119-15a]
多所舉刺太宗命褚遂良等具狀以聞乃親自臨決牧
宰以下進擢者二十人罪死者七人黜免數百人玄宗
詔京官有善政者補刺史嵗十月按察使校殿最自第
一至第五校考使及户部長官總覈為升降


唐御史黄卷


㑹要天寶四載十一月十六日敕御史依舊置黄卷書
闕失每嵗委知雜御史長官比類能否送中書門下改
轉不日褒貶
[119-15b]
唐吏能四科


食貨志陸贄奏曰㢘使㢘吏之能者有四科曰户口増
加田野墾闢税錢長數率辦先期國家設考課之法非
欲崇聚斂也宜命有司詳考課績州税有定徭役有等
覆實然後報户部 元稹對䇿曰吏部罷書判身言之
選設四式以任人一曰校能之式二曰記功之式三曰
任賢之式四曰敘常之式四式行則庶官當


唐考遷格


[119-16a]
志凡居官必四考四考中中進年勞一階敘每一考中
上進一階上下二階上中以上及計考應至五品以上
奏而别敘六品以下遷改不更選及守五品以上官年
勞嵗一敘給記階牒考多者凖考累加盧懷慎上疏比州牧上佐兩畿
令或一二嵗或三五月即遷不論課最請未四考不遷通典唐虞九載魏晉以後六周國家因隋為四又減 
為三考憲宗時宰相李吉甫定考遷之格諸州刺史次赤
府少尹次赤令諸陵令五府司馬上州上佐東宫官詹
事諭徳以下五品官四品以上皆五考侍御史十三月
殿中侍御史十八月監察二十五月三省官及臺省官
[119-16b]
皆三考餘官四考文武官四品以上五考 顯慶
中劉祥道知選事上疏陳六事請四考進階入考
聴選以息迎新送故之弊 陸贄論改轉倫序曰漢制
刺史髙第即郡守郡守髙第入為九卿九卿遷亞相相
國從六百石吏至台輔歴三四轉耳久在其位亦未失
宜近代建官多列級密縣邑有七等之異州府有九等
之差省郎有前中後行郎中員外郎五等之殊諫官有
[119-17a]
諫議大夫補闕拾遺三等之别臺寺率類於斯若依唐
虞以九載為期宜髙位乏人下僚白首夫覈才有三術
焉拔擢以旌異能黜罷以糾失職序進以謹守常


陸贄八計


本傳徳宗遣黜陟使庾何等十一人行天下贄説使者
請以五術省風俗八計聴吏治三科登俊乂四賦經財
實六徳保罷瘵五要簡官事八計曰視户口豐耗以稽
撫字視墾田贏縮以稽本末視賦役厚薄以稽㢘冒視
案籍煩簡以稽聴斷視囚繫盈虚以稽決滯視姦盜有
[119-17b]
無以稽禁衛視選舉衆寡以稽風化視學校興廢以稽
教導時韙其言


建隆考課令


建隆三年十一月十日有司言考課令州縣户口増者
刺史縣令進考一等今請損户口一分以上者降考二年
正月戊申初嚴繆舉之法二十一日詔令尉任内無盜者署上考州
於考帳定功過等第申省乾徳四年八月十日詔憲府
[119-18a]
天官秋曹以三年為滿開寶九年十一月庚午太宗詔
諸道漕臣㢘訪官吏能否第為三等臨事簡慢為下職
務粗治為中治狀尤異為上景徳元年九月丙戌同元祐二年五
月十八日三省言文彦博奏請吏部長貳考守令通判
才徳功過為上中下三品送中書門下覆其可否給舍
看詳請依元豐考課令通取善最分三等監司審覆長
貳以功過顯著者奏聞升黜之嵗無得過五人從之四
年八月五日吏部言縣令委守倅考察課績以徳義清
謹公平恪勤為四善獄訟無寃催科不擾為治事之最
[119-18b]
農桑墾殖水利興修為勸課之最屏除奸盜振恤貧困
為撫養之最通取善最為三等及七事為上二為中餘
為下從之元祐著令知州考課委監司考察吏郆析等第優者中書取㫖紹興三年八
月十五日詔吏部申明守令四善四最法十月六日舒
清國請以户口增否立守令考課法二月朔吏部尚書席益請稽乾徳四
年詔書凡當調才行取課績優著者以名聞六年四月三日周祕言國家以
十五事考校監司以四善四最法校守令比嵗諸路不
[119-19a]
奏課績詔吏銓申嚴行之二十六年十二月九日正言
凌哲言祖宗考課監司法給御前印紙宜久任以行殿
最 四朝志考功以七事考監司以四善三最考守令
舊置考課院其定殿最有考辭元豐悉罷崇寧二年九月壬寅尚書
省立考課三十條詔行之


淳化考課院見院類 咸平臨軒黜陟 慶厯磨



勘法


建隆二年五月己夘魏仁滌等以羨利增秩舊制文武
常參官以閑劇為月限考滿即遷上曰此非循名責實
[119-19b]
因罷嵗月序遷之制太宗常欲自宰相修唐制書考之
事既而但欲責其稱職遂止太平興國二年正月壬申
詔曰虞書考績爰及三年漢官奏課聿定九等曹掾官
及令簿尉吏部南曹給印紙厯俾州縣長吏書其績用
愆過秩滿差其殿最斯舊章也其申明之六年二月癸
酉朔詔京朝官釐務於外者咸給御前印紙令書治迹
有司但以細事混淆其間自今非課最不得書為勞績
[119-20a]
一本云二月一日詔羣臣給御前印紙善惡無隠殿最必書雍熙四年三月庚辰詔
知州通判給御前印紙書課績罷官日上中書考校淳
化五年五月戊寅御書印紙見御書八月庚寅李虚己以
得御書印紙上表獻詩上曰吾得良二千石矣咸平四
年四月十五日丙辰審官院引對京朝官于崇政殿遷
秩有差先是三年七月諭宰臣録庶官功過編冊以進舊制郊恩百僚序進上
即位諫官孫何景望請罷之以塞僥倖於是郊禮行慶
止加勳階爵邑而命有司考其殿最臨軒黜陟之五年
十二月詔京朝官五年以上遷秩景徳四年七月詔三
[119-20b]
年以上引對特令考課者不在此限祥符九年九月戊
辰詔外任京朝官依例考課遷秩京朝官磨勘始此天
禧元年二月十三日詔改秩及三嵗審官院磨勘天聖
七年十一月庚申詔京朝官依景徳四年七月敕到闕
以前轉官及三年聴磨勘未及者須四年其任廣南西
川及三年上課審官院景祐元年正月丙戌中書言諸
路提刑如舊制給御前印紙書殿最從之慶厯三年十
[119-21a]
月壬戌詔曰虞典考三載之績周官計羣吏之治
祥符之際考課有限年之制入官有循資之格自
今京朝官有舉官五人方得磨勘外郎至卿監亦
如之舉者不足增二年五年二月辛卯詔以廉士
不能自進罷之仍如舊制 治平三年二月十九
日翰林學士承㫖張方平等言真宗因諫官孫何
等上疏罷郊祀序進之制 熙寧五年六月朔罷
考課院元豐六年正月二十四日尚書省請置六
察殿最簿
[119-21b]


天聖叙遷圖


天聖元年王欽若以上初臨政謂平時百官叙進皆有
常法乃為叙遷圖以獻冀便省覽 仁宗閔積弊下明
詔破拘攣之例以薦進人才革因循之法以旌别能否
減任子之數設守宰之課


嘉祐考績新書


慶厯二年正月癸亥詔提刑到闕令磨勘院具功過分
[119-22a]
三等上與省府判官轉運使副中與大藩下與州郡用
中丞賈昌朝之言也康定元年三月三司使鄭戩請後
轉運使考課格以行殿最皇祐元年二月五日三司使
葉清臣言朝廷謹庶獄置考課一司考提刑朝臣進退
請命兩制考轉運使分五等從之陳升之又上選用責
任考課三法嘉祐二年七月二十一日辛夘命翰林承
㫖孫抃中丞張昇磨勘轉運提刑課績詔常以中丞學
士典領五年六月辛未命胡宿趙槩六年八月丁丑詔
曰先王考績之法見於經朕以諸路刺舉之官未有法
[119-22b]
考其賢否比令有司詳議考校課績之法以嵗滿所上
功狀定其殿最為上中下三等用唐考功四善之法考
行實而升黜之又擇左右可信之良使典治之以新書
布天下一云令考校課績院以所定條目行之治平三年六月知磁州李
田再考在劣等監淄州税初嘉祐六年立考課法坐考
劣降自田始四年八月知潭州王宰以課績優奬諭賜
帛十一月十二日丁亥神宗手詔令考課院詳定考課
[119-23a]
縣令法熙寧二年五月定考校知縣縣令課法分上中
下三等三年七月十八日詔中書門下考察内外官置
簿記功過嵗終升黜之 紹興三十二年孝宗即位
十一月丙申詔帥臣監司具部内諸州治行臧否以
聞乾道二年四月己亥三年八月癸亥詔經筵給舍
討論祖宗考課法淳熙七年二月詔改官定八十員
之額八年閏三月辛巳復命監司帥臣嵗以所部郡
守臧否來上皆著事實考察不公者御史劾之初元
祐二年三月己亥詔改官嵗以百人為額孝宗磨厲人才蒐舉
[119-23b]
事庸郎陟郡勞臺登縣績武優轉級職待有勲 蘇紳陳便宜八事言選人
條約太嚴舊制三人保者得遷京官今則五人舊轉
運提刑率當三人今止當一人舊大兩省官嵗舉五
人今則舉三人陞朝官舉三人今則舉一人舊不以
在任及所統屬皆得奏舉今則須在任及統屬後知
州視屬邑多少裁定其數又常參官不許薦士 志
仁宗尤以選人遷京官為重雖有司引對法當與帝
[119-24a]
亦省察當否乃可之增四考為六考増舉者四人為五人非本部無輒舉又増縣令舉主
至三員治平間賈黯言吏部奏舉磨勘選人未引見者至
二百五十餘人方天聖中法尚簡選人以四考改官諸
路使者薦部吏數未有限而臺閣常參官常任知州通
判者雖非部吏皆得薦時改官者嵗才數十其後條約
漸繁然磨勘應格者不越旬日即引對未有待次者皇
祐中始限監司奏舉之數其法益密而待次不減六七
十人今才十年而多至三倍向法疎而數省今法密而
數增在薦吏嵗限定員務充數而已明年詔嵗舉京官
[119-24b]
以三分率之一分舉職官有舉者三人任滿選如法蔡
抗言嵗舉無慮千九百員可罷知雜御史觀察使以上
嵗得舉官法從之三年五月甲子自是舉官之數彌省矣 紀
治平二年四月辛丑詔監司知州薦所部吏嵗限定員
不問能否一切取足自今務在得人不必充所限之數
三年十月丁亥詔禮部三嵗一貢舉元年十月丙申詔中外近臣監司舉
治行素著可備升擢者各二人
[119-25a]


紹興舉薦按察四條


紹興二十九年五月十六日己巳左僕射沈該等請傚
元祐宰臣司馬光陳請舉按官吏八條令監司郡守按
察所部官吏其舉薦四條一曰仁恵二曰公直三曰明
敏四曰㢘謹按察四條一曰苛酷二曰狡佞三曰昏懦
四曰貪縱州舉之監司監司舉之朝廷監司按察知州
軍通判路分都監以上知州軍通判按察兵職曹官以
上及諸縣令丞以申監司 乾道七年六月十九日右
正言許克昌奏日者命臺諫兩省以上以四條薦
[119-25b]
建隆二年命翰林學士常參官舉幕職令録一人職令
用舉主始此 開寶三年命翰林學士及升朝官舉升
朝一人選人用舉主改官始此 祥符三年詔内外所
舉幕職州縣官須經三任六考限考受薦始此 天禧
元年詔兩省五品以上嵗舉京朝官五人升朝官舉三
人薦舉限員始此 三年中書言舉充朝官者舉主及
五人即以名聞舉主用五人始此 天聖二年非通判
[119-26a]
以上不得舉官非見任屬吏不得受薦而舉主須用職
有轉運制置發運提刑勸農使二人若止一人則用常參官二人保舉 元符二年每
嵗分上下半年奏舉 開寶三年三月壬寅詔貢士
十五舉以上並賜出身仍勿為例此初行進士特奏
名思例 元祐元年八月上官均言嘉祐四年以後
係特奏名者纔數十人自治平至熙寧三年止有百
餘人自熙寧六年至今每次推恩入仕不減四五
百人 元豐八年係第四等以上者四百餘人
麟題信厚之族章敘於内鷺羽羣飛之賢夷儀於外
[119-26b]
豐芑燕翼之仁棫樸作人之夀 薪有芃棫河無伐檀
 魚罩駒維英收俊攬 天庥地涵 拔竒取異 翹
車賁帛 任良服官 渙爵般秩 振鷺之聲充庭鴻
鸞之黨漸階 豪傑林立謀猷川行 披華發輝 舒
翹揚英
 玉海卷一百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