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68 欽定禮記義疏-清-高宗弘曆 (master)


[007-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禮記義疏卷七
 曲禮下第二之二
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婦有嬪有妻有妾
 正義孔氏頴達曰自此至曰享總論立男官女官之
 事后後也言其後於天子亦以廣後嗣也夫扶也言
 扶持於王也婦服也言其進以服事君子也以其猶
 貴故加以世言之亦廣世嗣也嬪婦人之美稱可賓
[007-1b]
 敬也妻之言齊也得與夫敵體也妾之言接也以得
 接見於君子也
 通論吕氏大臨曰后以配天子夫人視三公其名與
 諸侯之妃同世婦視大夫其名與大夫妻同九嬪於
 昏義視九卿位在世婦上此在世婦下者異代之制
 也 馬氏睎孟曰昏義言後宫之治故兼天子后言
 之以備六宫之數而妾不預焉曲禮言後宫之位故
 止言天子而備六宫之名則雖以后之尊亦曰有后
[007-2a]
 而妾之賤亦預焉
 存異鄭氏康成曰妻八十一御妻周禮謂之女御以
 其御序於王之燕寝妾賤者 孔氏頴達曰周禮嬪
 在世婦上又無妾之文今此所陳與周禮雜而不次
 者或記者雜夏殷而言之 胡氏銓曰隋唐以後皇
 后而下有貴妃淑妃徳妃賢妃則夫人也昭儀昭容
 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則九嬪也婕妤
 美人才人各九合二十七是代世婦寳林御女采女
[007-2b]
 各二十七是代御妻六尚分典乘輿服御則妾也大
 抵踵周官之制
 案此節當在後天子之妃曰后節下公侯有夫人節
 上脱簡在此耳妻者齊也敵體之義天子六宫惟后
 與君齊徳諸侯三宫惟夫人與君齊徳故論語曰邦
 君之妻君稱之曰夫人孟子述初命曰毋以妾為妻
 是左右媵即不得有妻名況女御乎周禮女御不言
 數鄭注以昏義之八十一御妻實之不知昏禮御妻
[007-3a]
 妻字乃御女之譌文而八十一之數亦遞以三倍加
 之非確也且鄭注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
 士似夏制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是
 周制取其數相應豈周公特設此制誇周女寵之盛
 與夏多士相配耶況周禮惟九嬪言九世婦女御不
 言數鄭何所據而以八十一妻為周制乎蓋此經文
 義謂天子有后夫人嬪婦諸侯有夫人世婦以備内
 官名分甚嚴天子惟后為妻公侯惟夫人為妻餘皆
[007-3b]
 妾耳非謂天子世婦嬪之下又有八十一妻公侯夫
 人之下又有三婦九妻也
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
典司六典大音/泰
 正義鄭氏康成曰典法也 陳氏澔曰以其所掌重
 於他職故曰先 孔氏頴達曰大宰一卿以象天時
 大宰既尊故先列之大宰既法於天故同受大名云
 六大也上典是守典之典下典是典法之典 葉氏
[007-4a]
 夢得曰六者皆有書故謂之六典六典所以奉天道
 也天道主之以天官
 案公卿輔弼之臣皆寅亮天職故統謂之天官非周
 禮之天官六大皆奉天之事大宰即周官之冢宰於
 職無所不統大宗即周官之宗伯亦謂之天官者典
 禮皆天秩天叙也大史於周官掌六典八法八則而
 月令掌天日月星辰之行大祝周禮掌六祝六祈以
 接神大士周禮無之而此在卜祝之閒故鄭疑為以
[007-4b]
 神仕者大卜周禮掌三易三兆以占吉凶四者皆屬
 宗伯而皆以為天官者蓋鬼神去人逺而與天通故
 也
 存疑鄭氏康成曰此蓋殷時制也周大宰為天官大
 宗曰宗伯宗伯為春官大史以下屬焉孔疏鄭注大/𫝊夏六卿后
 稷司徒秩宗司馬作士共工此所言/上非夏法下異周典故鄭疑殷制也大士以神仕者
 孔疏知非司士及士師鄉士之等者以/下别有司士司寇此與卜祝相連也 吕氏大臨
 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大宗以下皆
[007-5a]
 事鬼神奉天時之官故總謂之天官
 案鄭氏以為殷制者以周制既未合姑以此擬之非
 謂實有可據也蓋者疑辭則亦以疑存之可耳又此
 特約舉官制言天子設官有掌天事者則大宰大宗
 大史大祝大士大卜也有掌民事者則司徒司馬司
 空司士司寇也有掌物用者則六府六工也天事尊
 故曰典民事繁故曰衆司徒掌教司馬掌兵司空掌
 役司士掌爵禄以賞善司寇掌刑罰以懲姦而衆無
[007-5b]
 不治矣
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衆
 正義葉氏夢得曰司徒所奉者地道所掌者邦教有
 教不可無政故次以司馬有政不可無事故次以司
 空有政事則財用足人輕於從善而恥於犯法故次
 以司士正羣臣之版以詔爵禄終以司寇詰邦國之
 禁以刑暴亂五官各率其屬而治所以奉地道也
 案天子設官之意莫大乎敬天而勤民上一節首舉
[007-6a]
 治天事者此一節乃舉治民事者五衆者司徒養之
 則曰民司馬治之則曰兵司空用之則曰役司士升
 之則曰士司寇涖之則曰隸也
 通論吕氏大臨曰周官司士則夏官之屬此别為一
 官者司士掌羣臣之版及卿大夫士庶子之數則所
 統者衆與司馬司徒司空司寇畧等矣所以並立為
 五官也司徒之衆則六鄉六遂之屬是也司馬之衆
 則六軍之屬是也司空之衆則百工是也司寇之衆
[007-6b]
 則士師司隸之屬是也故曰典司五衆 呉氏華曰
 以郯子所言少昊氏之官名則曰祝鳩氏司徒也鴡
 鳩氏司馬也鳲鳩氏司空也爽鳩氏司寇也鶻鳩氏
 司事也五鳩鳩民者也名與曲禮五官同
 存疑鄭氏康成曰衆謂羣臣此亦殷時制也孔疏知/非天下
 衆人者以經云五衆明官各/有所衆如周六官之屬也周則司士屬司馬大宰
 司徒宗伯司馬司寇司空為六官 孔氏頴達曰立
 六大以象天之六氣又置五官以象地之五行典司
[007-7a]
 五衆者言用此五官使各守其所掌上之羣衆然此
 五官亦各有所領羣衆如大宰領大宗以下也而不
 條出其人者畧也六典五衆者互言也天尊故云典
 地卑故云衆
 案周禮惟司徒為地官餘以四官分四時不可以地
 概之且五行生於天而成於地不當第屬之地也
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貨典司六

[007-7b]
 正義鄭氏康成曰六府主藏六物之税者司土土均
 也司木山虞也司水川衡也司草稻人也司器角人
 也司貨丱人也孔疏司土於周為土均主均平地税/之政令司木於周為山虞虞度也主
 量度山之大小所生之物司水於周為川衡衡平也/掌廵行川澤平其禁令司草於周為稻人掌稼種下
 地及除草萊司器於周為角人掌以時徴齒角於山/澤之農供為器用司貨於周為丱人掌金玉錫石之
 地為之守禁以時取之以供器物金玉曰貨故稱貨/人立此六官使各主其所掌職 案若玉府之掌金
 玉玩好兵器孰非器而専舉一角人若四監之收秩/薪柴掌葛掌荼掌染草孰非草而専舉一稻人乎孔
 亦順鄭/為説耳 吕氏大臨曰農以耕事貢九榖則司土受
[007-8a]
 之山虞以山事貢木材則司木受之澤虞以澤事貢
 水物則司水受之圃以樹事貢薪芻疏材則司草受
 之工以飭材事貢器物則司器受之商以市事貢貨
 賄則司貨受之周官司土則廪人倉人之職司木則
 山虞林衡之職司水則澤虞川衡之職司草則委人
 之職司器司貨則玉府内府之職所入者乃農圃虞
 衡工商之民所貢故曰典司六職 王氏安石曰司
 徒至司土主地事之官也府者物之所聚也 陳氏
[007-8b]
 祥道曰大宰理天道者也司徒以下理人道者也司
 土以下職地物者也土工以下飭地財者也
 存疑鄭氏康成曰此亦殷時制也周則皆屬司徒
 孔氏頴達曰殷既法天地立官又為萬物立府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獸工草工典制六

 正義鄭氏康成曰土工陶旊也金工築冶鳧㮚段桃
 也石工玉人磬人也木工輪輿弓廬匠車梓也獸工
[007-9a]
 圅鮑韗韋裘也惟草工職亡蓋謂作萑葦之器也孔/疏
 考工記陶人為甗旊人為簋即土工也築氏掌為削/削謂書刀冶謂煎金石冶氏掌戈㦸故因呼煎金為
 冶鳧氏世能為鐘以供樂器㮚氏世能為量器謂豆/區鬴鍾之屬段氏主作錢鎛田器桃氏為刃刃刀劒
 之屬此即金工也玉人作圭璧磬人作磬玉及磬出/於石故謂石工也輪謂車輪輿謂車牀車難不能一
 人獨成各有所善故輪輿不同弓能作弓者廬能作/戈㦸柲者匠能作宫室之屬者車謂能作大車及羊
 車梓謂杯勺筍虡之屬此七物並用木故曰木工也/圅謂能作甲鎧鮑謂能治皮作甲韗謂考工記韗人
 為皋陶鼓木謂能以皮冒鼓者韋熟皮為衣及韎韐/者裘謂帶毛狐裘之屬考工記韋裘二職存此物並
 用獸皮即/獸工也 孔氏頴達曰既有六府之物宜立六工
[007-9b]
 以作為器物工能也言能作器物者也草工謂以萑
 葦作盛食之器及葦席之屬也立此六工使典制六
 府之財物 葉氏夢得曰六者造之於人則曰工見
 之於用則曰材治天下至於各成其材此先王所以
 裁成輔相以左右民而治也
 存疑鄭氏康成曰此亦殷時制也周則皆屬司空
 陸氏佃曰考工記曰凡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
 皮之工五設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摶埴之工二土
[007-10a]
 工蓋摶埴之工金工蓋攻金之工石工蓋刮摩之工
 木工蓋攻木之工獸工蓋攻皮之工草工蓋設色之
 工若以藍為青以䓞為紫以蒨為紅以菉為黄之類
 是也或曰草讀如字今俗作皂非正也殷人尚質故
 設色之工謂之草工
 案六材皆當歸之府今六府有土木草而無金石獸
 六工有土木草而無水器貨者水無藉於人工金獸
 之材於器貨中兼之也 又案先六大立五官以天
[007-10b]
 下之賢立天下之政而不尸其功設六府考六工以
 天下之材供天下之用而不私其有則此數節雖未
 及建官之詳而所為治天治人治物者已提其要百
 王損益雖殊而大指要莫外此矣
五官致貢曰享享許/兩反
 正義鄭氏康成曰貢功也享獻也致其歳終之功於
 王謂之獻也周禮太宰歳終則令百官府各正其治
 受其㑹聽其致事而詔王廢置 葉氏夢得曰功罪
[007-11a]
 不進於上則下之情不通黜陟不行於下則上之權
 不立故五官各致其貢以通於王六職所分者内事
 則獻事六大所職者邦治則攷治五官所職者衆則
 獻功六府所職者物則獻業王於是攷其貢而加之
 黜陟此所以道揆於上法守於下為治之所以成終
 成始也故曰五官致貢曰享貢言其造於下而有所
 進享言其通於上而有所舍
 存異熊氏安生曰五官五等諸侯 孔氏頴達曰五
[007-11b]
 官后一天官二地官三六府四六工五歳終王后之
 屬致蠶織之功天官以下各獻其職之功
 辨正孔氏頴達曰五官致貢謂上天子之五官司徒
 以下故下云五官之長曰伯大宰總攝羣職總受五
 官之貢故不入其數若以五官為后以下則下云五
 官之長豈有長於后乎熊氏以為五等諸侯亦非也
 案此結上四節六大不言貢天事無可貢也六府六
 工不言貢治物原以為民總不越民事中也
[007-12a]
五官之長曰伯是職方其擯於天子也曰天子之吏天
子同姓謂之伯父異姓謂之伯舅自稱於諸侯曰天子
之老於外曰公於其國曰君長竹丈/反下同
 正義鄭氏康成曰五官之長謂為三公者周禮九命
 作伯孔疏即三公加一命/出為分陜二伯者也職主也是伯分主東西者
 春秋傳曰自陜以東周公主之自陜以西召公主之
 一相處乎内是或為氏曰天子之吏擯者辭也孔疏/擯謂
 天子接賓之人天子之/吏亦當言名記者畧之春秋傳曰王命委之三吏謂
[007-12b]
 三公也孔疏鄭引之證呼三/公並為吏之意也稱之以父與舅親親之
 辭也外自其私土之外天子畿内 孔氏頴達曰自
 此至曰孤總論二伯及州牧諸侯稱謂畿外之大莫
 大於二伯故此先言之五官即司徒以下五官也云
 長者三公無職故不在五官之中伯長也言此二伯
 為内外官之長是職方者言二伯於是職主當方之
 事也若擯者傳辭於天子則稱此二伯為天子之吏
 若三公與王同姓者王呼為伯父伯者長大之名父
[007-13a]
 乃同姓重親之稱也伯舅異族重親之名也異族無
 父稱故呼為伯舅二伯若與九州及四夷之諸侯言
 則自謂天子之老係於天子威逺國也外者其私土
 采地之外也而猶在王畿之内如周公食邑於周嚮
 國外之人其自稱曰公也其國采地内也與采地内
 臣民言則自稱曰君既主分陜又在王朝嫌不正為
 采地君故明之也案於外曰公諸侯之國稱之如宰/周公也於國曰君其臣民稱之皆
 曰我君非/其自稱也 方氏慤曰二伯之尊於天子有賔道故
[007-13b]
 傳辭於天子而其人謂之擯也
 通論孔氏頴達曰擯呼在朝三公為天子之吏然玉
 藻伯曰天子之力臣者謂介傳命稱天子力臣擯者
 受辭傳於天子則曰天子之吏案晉文公為二伯左
 傳僖二十八年王曰叔父不稱伯者以州牧之禮命
 之也昭九年云伯父惠公又云我在伯父猶衣服之
 有冠冕以晉為州牧又為二伯也周公分陜為二伯
 詩稱王曰叔父者成王以本親命之也晉文侯仇為
[007-14a]
 伯而尚書云父義和不云伯者親之也
 存異朱氏申曰五官即五等諸侯伯其長也
 案二伯為六官長記不言六官而言五官者大宰尊
 即為長不待言五官中又命一人為二伯也蓋三公
 即六卿之兼官而二伯即三公之分職顧命召六卿
 而召公畢公毛公即三公畢公率東方諸侯召公率
 西方諸侯即二伯不必三公止論道不分職亦不必
 一公處内二公處外亦不以東伯尊西伯次也朱氏
[007-14b]
 申以五官為諸侯誤
 總論游氏桂曰古者封建有官有爵有同姓異姓之
 親曰牧曰伯官也曰公曰子爵也曰伯父伯舅叔父
 叔舅親也天子之三公及二王之後稱公餘則以國
 大小列為侯伯子男在四夷有子男而無侯伯此其
 為爵之法九州各建其牧九牧之職各治其州之諸
 侯二伯之職分治九州之牧書曰以倡九牧是也九
 州之牧各擇其賢侯為之而二伯則三公為之此其
[007-15a]
 分職之法也方三代封建之始其所封者非王之父
 兄子弟則其婚姻也非婚姻則謂之庶姓庶者卑之
 也其言庶方小侯猶庶姓也國大而爵尊則以伯稱
 之為二伯者是也國差小而爵差卑則以侯稱之為
 九州之牧者是也因其國與爵與為伯叔之稱所以
 皆稱父者假以成王言之當時諸侯所謂文之昭也
 則其諸父也齊王舅也於周世為婚姻稱父云者皆
 本其始封而言稱舅云者本其婚姻而言此親親之
[007-15b]
 等也古者君臣之際有親親之道焉有賓主之道焉
 有君臣之道焉三者並行所謂至文也後世君臣之
 際尊卑相臨親親之道喪而君臣之恩乖賓主之道
 喪而君臣之禮廢恩禮交亡所恃者薄而専從事於
 法矣
九州之長入天子之國曰牧天子同姓謂之叔父異姓
謂之叔舅於外曰侯於其國曰君
 正義鄭氏康成曰毎一州之中天子選諸侯之賢者
[007-16a]
 以為之牧也孔疏選取賢侯一人牧/加一命使主一州為周禮曰乃施典於
 邦國而建其牧牧尊於大國之君而謂之叔父辟二
 伯也亦以此為尊禮或損之而益謂此類也二王之
 後不為牧外自其國之外九州之中曰侯者本爵也
  孔氏頴達曰殷曰伯此曰牧據周禮也若入天子
 之國則自稱曰牧牧養也言其養一州之人周禮八
 命作牧是也伯不言入天子之國者伯不出故不言
 入耳此不云擯於天子者記者畧之也自稱曰侯若
[007-16b]
 與國内臣民言猶自稱為君也案為牧者必侯故他/國稱曰侯其本爵各
 君其國故其臣民稱之/皆曰君亦非自稱也 朱氏申曰九州之長九州
 各有其長也
 通論吕氏大臨曰牧者九州諸侯之長也各有所封
 之國所謂其國者所封之國也於外者非所封之國
 也曰公曰侯者以爵稱臣民之辭也曰君者以事稱
 父與舅以姓同異而别也伯與叔以位尊卑而别也
 必謂之父與舅尊之親之之辭也覲禮曰同姓大國
[007-17a]
 則曰伯父其異姓則曰伯舅同姓小邦則曰叔父其
 異姓則曰叔舅則天子所以待天下諸侯大國之禮
 視三公小邦之禮視九牧也 黄氏震曰叔父叔舅
 次於内之伯也
 案郊特牲云天子無客禮又曰諸侯不敢祖天子故
 雖同體屬在昆弟之稱者一以同姓異姓始封之稱
 稱之曰伯父叔父曰伯舅叔舅而於同姓國之卿大
 夫但稱伯氏叔氏不稱父於異姓國之卿但稱舅氏
[007-17b]
 不稱伯叔明殺也此正前所謂朝諸侯分職授政任
 功曰予一人之義
 存疑孔氏頴達曰二王之後不為牧者以其先祖常
 為天子統領海内恐為牧有専權之心
 案此以私心度先王也二王之後始皆公不以公為
 牧尊之也王㑹稱夏公殷公杞後自降侯伯耳
其在東夷北狄西戎南蠻雖大曰子於内自稱曰不榖
於外自稱曰王老
[007-18a]
 正義鄭氏康成曰謂九州之外長也天子亦選其諸
 侯之賢者以為之子子猶牧也入天子之國曰子天
 子亦謂之子雖有侯伯之地本爵亦不過子是以同
 名曰子不榖與民言之謙辭榖善也稱王老威逺國
 也外亦其戎狄之中 孔氏頴達曰選賢者為子不
 知㡬國立一人卑不得名為牧又不得謂為父舅其
 本爵不過子男若本爵是男亦謂為子舉其髙者言
 之也或有多功益土雖加侯伯之地而爵不得進終
[007-18b]
 守子男以卑逺故也不言入天子國不云擯畧之四
 夷之君去王逺由有歸往之義賢始得為長故以王
 老為稱也
 通論陳氏祥道曰治六鄉以天子六卿治九州以諸
 侯九牧以強其幹九州之外疆域雖大爵不過子小
 者入天子國止曰人以弱其枝 葉氏夢得曰四海
 之外先王所主者畧故曰外薄四海咸建五長使之
 自長其類而已夷蠻戎狄能自養其類則皆通曰子
[007-19a]
 子言其道足以養人此呉楚雖大亦稱子也
 存異陸氏佃曰公羊傳曰名不若字字不若子
庶方小侯入天子之國曰某人於外曰子自稱曰孤
 正義鄭氏康成曰謂戎狄子男君也男者於外亦曰
 子舉尊言之 孔氏頴達曰庶衆也小侯四夷之君
 非為牧者也以其賤故曰衆方也若入王國自稱曰
 某人若牟人介人也六服之内但舉伯之與牧不顯
 其餘諸侯九州之外既舉大國之子又舉其餘小國
[007-19b]
 者以六服諸侯下文别更具顯 方氏慤曰庶方小
 侯亦九州之外也以其非長故曰庶方以其非大故
 曰小雖大不過子而小乃謂之侯者蓋五等之爵通
 謂之諸侯入天子之國則曰某人則不以其爵稱且
 賤而畧之也於外曰子則稱之以爵矣以入内則屈
 出外則伸故也小侯亦有男特舉子以槩之耳於外
 曰子而不言自稱則人稱之故也自稱曰孤而不曰
 内外則通内外可知
[007-20a]
 通論吕氏大臨曰自稱曰孤又下於王老也春秋楚
 子稱不榖從其稱也齊桓公對楚屈完稱不榖以自
 卑之辭答楚也魯弔宋災宋閔公稱孤𫝊曰列國有
 凶稱孤禮也亦自貶之稱也
 辨正黄氏震曰葉氏以小侯為附庸恐非蓋附庸不
 自達於天子亦無子男之爵
 總論邵氏囦曰五官致貢曰享以下至此皆因其人
 而定其所稱之名蓋名正則言順言順則事成聖人
[007-20b]
 所以汲汲於此者非較輕重於一言一字之閒也
天子當依而立諸侯北靣而見天子曰覲天子當宁而
立諸公東靣諸侯西靣曰朝依本作扆同於豈反見/賢遍反宁徐珍吕反
 正義鄭氏康成曰諸侯春見曰朝受贄於朝受享於
 廟生氣文也秋見曰覲一受之於廟殺氣質也朝者
 位於内朝而序進孔疏此内朝即路門外朝對皋門/内三槐九棘之外朝故稱内也若
 對路寝又為外故文王世子云朝於外朝則以官是/也諸侯入廟門更服朝服執贄入應門而行禮故王
 當宁以待諸侯次/第而進故曰序進覲者位於廟門外而序入孔疏其/宿受位
[007-21a]
 次在廟門外至上擯進之乃/於位次第而入故云序入也王南靣立於依宁而受
 焉孔疏當依當宁/王皆南靣也夏宗依春冬遇依秋孔疏隂陽同/各相依也
 覲禮今存朝宗遇禮亡 孔氏頴達曰此論諸侯四
 時朝覲宗遇之法依状如屏風以絳為質髙八尺東
 西當户牖之閒繡為斧文亦曰斧依故覲禮云天子
 設斧依於户牖之閒鄭注如今綈素屏風有繡斧文
 所以示威也爾雅云户牖之閒謂之扆設依於廟堂
 户牖之閒當依而立是秋於廟受覲禮也諸侯來朝
[007-21b]
 至近郊王使大行人皮弁用璧迎勞諸侯亦皮弁從
 使者入受舍聽命朝之日廟門外同姓西靣北上異
 姓東靣北上質明諸侯裨冕先釋幣於齊車之行主
 天子衮冕在廟當依前南靣而立不迎賓諸侯自廟
 門外位天子使上擯進諸侯諸侯入廟門右坐奠圭
 玉而再拜所以奠圭玉者卑見於尊奠贄不授也擯
 者命升西階親授諸侯於是坐取圭玉升堂王受玉
 是當依而立之時也王既受玉諸侯降階並北靣再
[007-22a]
 拜稽首擯者延之使升成拜是北靣曰覲所以同北
 靣者覲遇秋冬隂殺之時其氣質斂故并於一處受
 之不布散也當宁而立此為春夏受朝時也宁者爾
 雅云門屛之閒謂之宁屛在路門外近應門郭注云
 人君視朝所宁立處王既立宁諸侯次第而進諸公
 在西諸侯在東而朝王陽氣文舒而布散故分於兩
 處也地道尊右故諸公在西受朝竟然後入廟受享
 也 項氏安世曰朝以行禮覲以獻功行禮則異等
[007-22b]
 威辨儀物盛朝㑹之禮以示衆庶故君於外而立臣
 分班而見也獻功則南靣而聽治北靣致之故受之
 於内而一其向也朝者正禮之名覲主於見而已
 案天子廵守之明歳侯服来朝二歳甸服來三歳男
 服來四歳采服來五歳衛服來六歳要服來此諸侯
 述職之事不期而自來者也春朝而圖天下之事秋
 覲以比邦國之功夏宗以陳天下之謨冬遇以協諸
 侯之慮時㑹以𤼵四方之禁殷同以施天下之政此
[007-23a]
 天子有命諸侯乃來者也其諸侯之自來者大約東
 諸侯多於春南諸侯多於夏西秋北冬也周分九服
 而朝止六服者邦畿之内諸侯即公卿無論任六官
 者朝夕在廷即無官者亦時有事焉不可以歳計也
 外諸侯至衛服已曰賓不享其贄矣至要服則來不
 拒去不追故周官曰六服又曰五服也今周禮盡亡
 所存止覲禮一篇恐亦不可専指秋覲
 通論吕氏大臨曰自此至曰盟言朝覲㑹同聘問盟
[007-23b]
 誓之所以名也古者謂相見曰朝相問曰聘臣見於
 君子見於親賤見於貴皆謂之朝以朝暮别之則朝
 見曰朝暮見曰夕以春秋别之則春見曰朝秋見曰
 覲然考之舜典二月東廵守肆覲東后則春亦曰覲
 蓋朝覲互名至周始以春秋别之又有夏宗冬遇以
 備四時之朝又曰春朝以圖天下之事秋覲以比邦
 國之功夏宗以陳天下之謨冬遇以協諸侯之慮則
 四者非獨時異事亦異矣此章天子之立有當依當
[007-24a]
 宁之别其朝位有諸侯北靣及諸公東靣諸侯西靣
 之别則朝覲之禮非獨事異儀亦異矣 陳氏祥道
 曰古者門皆有屏天子設之於外諸侯設之於内禮
 臺門而旅樹旅道也當道而設屏此外門之屏也治
 朝在路門之外天子當宁而立宁在門屏之閒此路
 門之屏也國語曰王背屏而立夫人向屏此寝門内
 之屏也魯廟疏屏天子之廟飾此廟門之屏也月令
 天子田獵整設於屏外此田獵之屏也
[007-24b]
 案諸侯分東西靣立以通姓名謂之朝既朝天子乃
 入廟受覲蓋廟在應門之外雉門之内舊説庫門/之内小誤
 禮諸侯前朝受舍於朝注謂舍在文王廟外即此地
 也是朝亦兼覲覲亦兼朝特春以朝為重秋以覲為
 重耳若屏之制有築土為之者郭璞所謂小牆當門
 中即今照牆此不可移徙者也有刻木為之者鄭氏
 謂刻為雲氣蟲獸孔謂今之罘罳即今應棚此可移
 徙有事設之無事去之者如田獵之屏亦是也若越
[007-25a]
 王将入呉背屏而立以訣夫人夫人向屏以送王即
 諸侯路寝門之内屏陳分路門寝門為二亦小誤
 存異陳氏祥道曰周禮司几筵凡大朝覲王位設黼
 依依前南鄉覲禮天子衮冕負斧依明堂位天子負
 斧依南鄉而立則天子於朝覲未嘗有當宁之禮司
 士正朝儀之位王南鄉三公北靣孤東靣卿大夫西
 靣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右
 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靣三槐三公位焉明堂位三
[007-25b]
 公北靣諸侯西靣諸伯東靣諸子東北靣諸男西北
 靣射人掌羣臣見王之位諸侯北靣焉則諸侯之於
 朝覲未嘗有北靣之禮記之所言非周制也
 案陳據司几筵及覲禮説謂朝覲未嘗當宁似矣但
 天子當宁以待諸侯之至故路門之外外屏之内謂
 之宁宁待也及諸侯至則出外屏之外負扆以受朝
 則周禮儀禮説為受朝之位此記為待諸侯之位此
 注特依文為訓故未及依耳不應執一説為定論也
[007-26a]
 至所引明堂位子男皆北靣射人諸侯又北靣覲禮
 亦數言北靣胡謂諸侯未嘗北靣而以記為非周制
 耶
諸侯未及期相見曰遇相見於郤地曰㑹諸侯使大夫
問於諸侯曰聘約信曰誓涖牲曰盟郤丘/逆反
 正義鄭氏康成曰及至也郤閒也涖臨也坎用牲臨
 而讀其盟書孔疏盟之為法先鑿地為方坎殺牲於/坎上割牲左耳盛以珠槃又取血盛以
 玉敦用血為盟書成乃歃血而讀書知坎血加書者/見僖二十五年左傳又襄二十六年欿用牲加書是
[007-26b]
 也知用耳者戎右云贊牛耳知用左者以馘用左耳/也知珠槃玉敦者戎右以玉敦辟盟又玉府共珠槃
 玉敦是也知口歃血者襄九年左傳云新與楚盟口/血未乾是也戎右云贊牛耳又左傳云諸侯盟誰執
 牛耳然則人君/盟當以牛也聘禮今存遇㑹誓盟禮亡誓之辭尚
 書見有六篇孔疏六篇甘誓湯誓/泰誓牧誓費誓秦誓 孔氏頴達曰未
 至前所期之日及所期之地而忽相見則並用遇禮
 相接故曰遇謂禮易畧也既及期又至所期之地則
 其禮閒暇故曰㑹聘問也謂遣大夫徃相存問若用
 言約束以相見則用誓禮約言語之約束也以不能
[007-27a]
 自和好用言辭共相約束以為信故曰誓若約束而
 臨牲則用盟禮盟者殺牲㰱血誓於神也誓與盟亦
 諸侯事
 通論吕氏大臨曰㑹遇聘問誓盟皆諸侯之禮也古
 者諸侯無事則相朝不相朝則相㑹不相㑹則聘有
 大事則天子方伯誓之皆所以講信修睦以交四鄰
 者也盟詛之事其起於衰世乎周官雖有司盟之官
 疑非治世之事此詩所以非屢盟春秋之書盟所以
[007-27b]
 多譏也時有緩遽則儀有詳畧故㑹禮詳而遇禮畧
 也問有大小則文有隆殺故諸侯使大夫問於諸侯
 曰聘小聘曰問也誓有輕重則約有淺深故誓約之
 淺盟約之深也期而相見曰㑹日有期地有所也郤
 地者竟上之地也其時緩則禮宜詳也不期而相見
 曰遇如邂逅適相遇然日無期地無所其時遽則宜
 畧也公羊傳齊景公之唁魯昭公以人為菑以幦為
 席以鞍為几以遇禮相見遇禮非皆然也其畧有如
[007-28a]
 此者久無事曰聘聘大禮也小聘曰問禮有殺也約
 信曰誓古者舉大事以齊衆皆有誓舜征有苖禹誓
 于師啟伐有扈以誓于師湯誓泰誓費誓秦誓皆有
 書周官則祭祀師役莫不誓也
 辨正方氏慤曰遇者見而非約故未及期相見曰遇
 而與周官冬見之遇異矣㑹者衆之所聚故相見於
 郤地曰㑹而與周官時見之㑹異矣聘言有所與故
 使大夫問曰聘而與王制比年之聘異矣蓋冬見之
[007-28b]
 遇時見之㑹比年之聘諸侯之所以事天子也未及
 期之遇與郤地之㑹使大夫之聘諸侯之所以交鄰
 國也此其所以為異
諸侯見天子曰臣某侯某其與民言自稱曰寡人
 正義鄭氏康成曰臣某侯某嗇夫承命告天子辭也
 孔疏並覲禮文嗇夫司空屬為末擯承命於侯氏末/介傳而上上擯以告於天子也音義隱云嗇夫主諸
 侯所齎幣帛皮圭之/禮奉以白於天子也自稱曰寡人謙也於臣亦然
 孔氏頴達曰自此至寡君之老明諸侯及臣稱謂之
[007-29a]
 法諸侯謂五等諸侯見天子而擯者将命之辭某侯
 某若言齊侯衛侯下某是名若伯子男則云曹伯許
 男某也 方氏慤曰某侯所以别其國也繼某侯而
 又曰某所以别其人也
 存疑鄭氏康成曰其為州牧則曰天子之老臣某侯
 某孔疏州牧既尊擯者/加天子之老四字
 案此當在九州之長節下統説中國諸侯在州牧之
 下者前明言五官之長曰伯擯於天子曰天子之吏
[007-29b]
 自稱於諸侯曰天子之老牧卑於伯豈有擯於天子
 反稱天子之老者鄭孔並誤
其在凶服曰適子孤臨祭祀内事曰孝子某侯某外事
曰曽孫某侯某適音/的
 正義鄭氏康成曰凶服亦謂未除喪祭祀稱國者逺
 辟天子孔疏天子外事言嗣王某謂能繼天徳而立/也諸侯不得稱嗣侯但稱曽孫謂是祖父重
 孫/耳 方氏慤曰適子孤者以㓜而無父自稱之也然
 亦或稱嗣子某故前言大夫士之子不敢自稱曰嗣
[007-30a]
 子某也天子於内事曰孝王則以國所尊者稱之也
 諸侯於内事曰孝子則以家所卑者稱之也
 案諸侯之子必誓於天子乃稱世子而嗣位則以子
 繼世者恒多故曰孝子某侯某祭義曰祭稱孝子孝
 孫以其義稱也諸侯亦有非子而嗣位者如桓之繼
 隱僖之繼閔先君之主亦必入於考廟則不稱孝子
 故遷廟禮但曰孝嗣侯某敢用嘉幣告於皇考某侯
 蓋考者成也成其為君與成其為父同且祫則上臨
[007-30b]
 之以太祖亦不得私其所親而諸侯亦未必世世父
 子相繼故諸侯五廟亦不以父祖曽髙名之也祭義
 曰稱曽孫某謂國家也為今之守此土猶以祖之功
 徳故武王伐紂告所過名山大川曰有道曽孫大田
 甫田諸詩祭方社田祖皆曰曽孫者天子之卿大夫
 有采地視諸侯也
 通論孔氏頴達曰適子孤者擯者告賓之辭雜記云
 相告曰孤某須矣彼不云適子此不云名皆文不具
[007-31a]
 也稱孤稱名者皆謂父死未葬之前故雜記云孤某
 須矣下則云有葦席既葬蒲席明孤某是未葬也凡
 諸侯在喪之稱公羊未葬稱子某者荘三十二年子
 般卒襄三十一年子野卒是也既葬稱子者文公十
 八年子惡卒經書子卒是也踰年稱君者則僖公十
 年里克殺其君卓及文公元年公即位是踰年稱君
 謂臣子稱君也若其君自稱猶曰子故公羊傳文九
 年諸侯於其封内三年稱子是也案昭十一年楚滅
[007-31b]
 蔡執世子有其時蔡君已死仍稱世子者何休云不
 許楚之滅蔡猶若君存然文十四年齊商人弑其君
 舍成舍為君正商人之弑也襄二十九年呉子使季
 札來聘先君未踰年呉稱子者賢季子故錄之桓十
 一年鄭忽出奔衛先君既葬而尚稱名者何休云直
 以喪降稱名無餘罪致貶凡以王事出㑹未踰年皆
 稱子僖九年㑹於葵丘宋襄公稱子僖二十八年㑹
 於踐土陳共公稱子定四年㑹召陵陳懷公稱子皆
[007-32a]
 未踰年㑹王事而稱子也若未踰年非王事而稱爵
 者皆譏耳成四年鄭伯伐許是也以上皆公羊之義
 也其左氏之義君薨未葬未行即位之禮前稱子某
 子般子野是也其出㑹諸侯未葬之前稱子故僖九
 年左氏傳云凡在喪王曰小童公侯曰子葵丘之㑹
 宋襄公稱子踐土之㑹陳共公稱子是也葬雖未踰
 年則稱君則晉里克弑其君卓齊商人弑其君舍是
 也文十八年子惡卒先君葬後稱子者杜預云時史
[007-32b]
 畏襄仲不敢稱君故云子也其王事出㑹則稱爵成
 四年鄭伯伐許是也案桓十三年經書衛惠公稱侯
 成十三年經書宋公衛侯此並先君未葬而稱爵者
 賈服注譏其不稱子杜預云非禮也僖二十五年㑹
 衛子莒慶盟於洮時先君已葬衛成公猶稱子者杜
 預云善其成父之志故上繫於父而稱子服䖍亦云
 明不失子道成十年晉侯伐鄭時厲公父景公患未
 薨而厲公出㑹稱爵譏其生代父位不子也此皆左
[007-33a]
 氏之義公羊以奚齊僖九年死卓子十年死以卓子
 踰年故稱君左氏卓子亦九年死但赴告在十年以
 葬後故稱君左氏公羊二傳不同也公羊以成四年
 鄭伯伐許非王事未踰年而稱爵譏之也左氏則以
 鄭伯伐許為王事雖未踰年得稱爵當與公羊異鄭
 駁異義從公羊義以鄭伯伐許為非禮及公羊未踰
 年為王事皆稱子即宋襄公稱子陳共公稱子是也
 左氏未踰年為王事皆稱爵鄭駁異義引宋襄公稱
[007-33b]
 子從公羊説以為稱子禮也
 存疑孔氏頴達曰外事謂社稷山川在封内者也案/外
 神五祀之類皆是/不但社稷山川
死曰薨復曰某甫復矣既葬見天子曰類見言諡曰類
 正義鄭氏康成曰死曰薨亦史書策辭孔疏若異國/史書之則但
 云卒若告於諸侯則辭當/謙退故雜記曰寡君不禄某甫且字孔疏天子曰天/子復諸侯不可
 云諸侯復故且/以字曰某甫也既葬見天子曰類代父受國類猶象
 也執皮帛象諸侯之禮見也孔疏春秋之義三年除/喪之後乃見而今云既
[007-34a]
 葬者謂天子廵守至竟亦得見故未執玉帛但執皮/帛象諸侯也若未葬未正君臣故雖天子廵守亦不
 見/言諡者序其行及諡所宜使大夫行象聘問之禮
 也孔疏諡以表徳必由尊者所裁故将葬之前使人/請於天子若檀弓云其子戍請諡於君曰日月有
 時将葬矣請所以易其名者是也請諡使大夫/不得曰聘而曰類言此類聘問之禮而行也其禮
 俱亡 王氏肅曰請諡必以其實為諡類於平生之
 行也 何氏𦙍曰類其徳而稱之如經天緯地曰文
 也
 存疑陳氏祥道曰夏后氏殯而致事殷人既葬而致
[007-34b]
 事周人卒哭而致事凡以全父子至恩而已然有父
 子之至恩亦必有君臣之至義以至恩廢至義君子
 之所不敢春秋之時晉襄公既祥将伐衛先且居曰
 效尤禍也請朝王臣從師且居以在喪而不朝王為
 尤則在喪而朝王其為禮可知也方其朝王也其禮
 蓋下於先君以皮帛繼子男之君其服蓋皆吉服特
 不免絰而已以皮帛繼子男以周禮典命推之可知
 也吉服以書之顧命天子麻冕推之可知也不免絰
[007-35a]
 以記之服問推之可知也類者象也有事於上帝而
 非事天之常禮曰類於上帝有事於社稷宗廟而非
 祭享之常禮曰類於社稷宗廟則嗣君之朝王大夫
 之言諡非朝聘之常禮謂之類宜矣 吕氏大臨曰
 赴於諸侯則曰寡君不祿謙辭某甫字也復稱字與
 卿大夫士異矣臣不名君也不稱爵與天子異矣有
 所降也
諸侯使人使於諸侯使者自稱曰寡君之老使色/吏反
[007-35b]
 正義鄭氏康成曰繫於君以為尊也此謂諸侯之卿
 上大夫 孔氏頴達曰玉藻云上大夫曰下臣擯者
 曰寡君之老下大夫自名擯者曰寡大夫此云自稱
 曰寡君之老則上大夫擯者𫝊辭及自稱於他國亦
 曰寡君之老稱於已君則玉藻云下臣某 吕氏大
 臨曰三公自稱於諸侯曰天子之老諸侯之卿自稱
 於諸侯曰寡君之老士大夫家宰亦曰老老長稱也
 自稱天子之老寡君之老比於家臣之長亦謙辭也
[007-36a]
  陳氏澔曰寡君之老惟上大夫可稱
天子穆穆諸侯皇皇大夫濟濟士蹌蹌庶人僬僬濟子/禮反
 蹌本又作鶬或作鏘/同七良反僬子妙反
 正義鄭氏康成曰皆行容止之貌也聘禮曰賓入門
 皇孔疏引以證/皇是容儀又曰皇且行孔疏又證皇/是行時儀容又曰衆介
 北靣鏘鏘焉案今本/作蹌焉凡行容尊者體盤卑者體蹙
 孔氏頴達曰此論天子至庶人行容之貌穆穆威儀
 多也皇皇荘盛也濟濟徐行有節蹌蹌者容貌舒揚
[007-36b]
 僬僬卑盡之貌庶人無容儀並自直行而已
 通論吕氏大臨曰北幽曰穆則穆穆者雍容深厚之
 貌孔子曰濟濟者容也逺也則濟濟者修飾齊一之
 貌書曰笙鏞以閒鳥獸蹌蹌則蹌蹌者翔舉舒揚之
 貌僬僬雖無可考大抵庶人趨走促數不為容止之
 貌也尊者容重卑者容輕尊者容舒卑者容遽濟濟
 之齊一不如皇皇之莊盛皇皇之莊盛不如穆穆之
 深厚則知尊者重且舒也濟濟之修飾不為蹌蹌之
[007-37a]
 舒揚蹌蹌之舒揚不為僬僬之促數則知卑者輕且
 遽也 崔氏靈恩曰凡容下不得兼上上得兼下故
 詩有濟濟文王其言穆穆魯侯者詩人頌美舉盛以
 言 陳氏祥道曰詩曰穆穆魯侯則穆穆不特天子
 而已聘禮曰賓入門皇又曰皇且行則皇皇不特諸
 侯而已書曰濟濟有衆則濟濟不特大夫而已言語
 之美穆穆皇皇朝廷之美濟濟翔翔則天子至士亦
 莫不然蓋其儀各有所當非一端也
[007-37b]
天子之妃曰后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婦人庶
人曰妻妃芳/非反
 正義鄭氏康成曰后之言後也夫之言扶孺之言屬
 婦之言服妻之言齊 孔氏頴達曰自此至曰某一
 節論天子以下妃妾及臣子稱謂之法妃配也諸侯
 以下通有妃義故以妃字冠之特牲少牢是大夫士
 禮皆云某妃配某氏尊卑通稱也后君也明配至尊
 為海内小君天下尊之故繼其王言之曰王后也夫
[007-38a]
 人之名惟諸侯得稱論語云邦君之妻邦人稱之曰
 君夫人是也孺言其為親屬婦言服事其夫婦號亦
 上下通稱故春秋逆婦姜於齊是諸侯亦呼婦也榖
 梁傳云言婦有姑之辭服事舅姑故通名婦庶人賤
 無别稱判合齊體而已通言之則上下通曰妻詩曰
 刑于寡妻是天子亦曰妻也 吕氏大臨曰天子之
 妻所以稱后者有繼後之辭合二姓之好以繼聖人
 之後以為天地社稷宗廟之主則有繼者也夫人帥
[007-38b]
 人之稱也夫人帥其嬪婦以事君故諸侯之妃曰夫
 人若邦人稱之則曰君夫人言君之夫人也大夫曰
 孺人士曰婦人喪大記卿之妻曰内子春秋傳趙盾
 以叔隗為内子是也大夫妻曰世婦士則止曰士之
 妻而已未聞有孺人婦人之稱況婦人者已嫁之達
 稱非特士妻之名或古有之考於經𫝊未之有也庶
 人曰妻妻者貴賤同稱貴者尚文故其名異賤者尚
 質無所改也 劉氏彝曰后者後也徳配於天子育
[007-39a]
 其嗣息以為之後也周南之序曰闗雎后妃之徳也
 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然則樂得淑女者其徳也
 螽斯不妬忌者其行也無思犯禮者其化也躬儉憂
 勤者其志也故能風天下而正夫婦也
公侯有夫人有世婦有妻有妾夫人自稱於天子曰老
婦自稱於諸侯曰寡小君自稱於其君曰小童自世婦
以下自稱曰婢子子於父母則自名也此上脱前天/子有后一簡
 正義鄭氏康成曰公侯貶於天子無后與嬪去上中
[007-39b]
 也自稱於天子謂畿内諸侯之夫人助祭若時事見
 也自稱於諸侯謂饗來朝諸侯之時也孔疏畿内諸/侯之夫人助
 祭於后得接見天子故得自稱老婦言老而服事也/時事見謂若獻繭之屬畿外諸侯夫人無見天子之
 禮/小童若示未成人也子名父母所為也言子通男
 女 孔氏頴達曰言公侯舉其上者餘從可知下於
 天子不得立后故以敵體一人正者為夫人自稱於
 諸侯謂他國君也君之妻曰小君而云寡者從君謙
 也其與夫言自謙稱為小童言無所知也世婦以下
[007-40a]
 降於夫人故並自稱婢子謙也
 通論吕氏大臨曰自稱於天子曰老婦婦事舅姑者
 也諸侯事天子猶子事父則夫人必稱婦也寡小君
 臣下稱諸異邦之辭猶稱其君為寡君也小童之稱
 不見於經傳秦夫人告秦伯曰晉君朝以入則婢子
 夕以死雖夫人亦稱婢子自貶而就下也子之名父
 母所命敬親之命不敢有他稱也
 存疑鄭氏康成曰婢之言卑也於其君稱此以接見
[007-40b]
 體敵嫌其當也孔疏接見之時暫有/體敵嫌若當夫人然 孔氏頴達曰
 古者諸侯相饗夫人亦出故得自稱坊記云陽侯殺
 繆侯竊其夫人故大饗廢夫人之禮知前有夫人饗
 法也
 存異孔氏頴達曰世婦者謂夫人之姪娣其數二人
 妻謂二媵及姪娣也凡六人妾者謂六人之外别有
 其妾知者以上文云天子八十一御妻之外更有妾
 鄭注云妾賤者不入百二十人數也
[007-41a]
 案諸侯之夫人必命於天子子男之妻則命為世婦
 然於其國統曰夫人優之也猶諸侯於國皆曰君死
 皆曰公也孔謂夫人之姪娣稱世婦何據乎至謂二
 媵及娣姪六人為妻尤繆論語曰邦君之妻君稱之
 曰夫人可稱此六人皆曰夫人乎何以二媵之娣姪
 皆稱夫人而適夫人娣姪稱世婦乎蓋孔亦知諸侯
 一娶九女天子不過十二女而必附鄭氏八十一御
 妻之説謂諸侯六御妻也夫天子諸侯之降殺如天
[007-41b]
 子六卿諸侯三卿天子六宫諸侯三宫一殺七十五
 御妻何説耶又案論語稱諸異邦曰寡小君則此自
 稱於諸侯亦必擯使將命之辭非必與他國君口稱
 必以相饗實之亦泥公侯之妻命為夫人見天子則
 自稱老婦伯子男妻命為世婦見天子則自稱婢子
 禮之等也鄭氏以體敵嫌其當又從御妻妻字生義
 豈有御女而與君體敵者
列國之大夫入天子之國曰某士自稱曰陪臣某於外
[007-42a]
曰子於其國曰寡君之老使者自稱曰某使色/吏反
 正義鄭氏康成曰列國大夫亦謂諸侯之卿也三命
 以下於天子為士陪重也使者謂使人於諸侯也某
 名也 孔氏頴達曰某士擯者辭也列國五等諸侯
 也天子上士三命中士再命下士一命五等之臣唯
 公國一孤四命耳自卿大夫從三命而下其命等於
 王之士故入天子之國則擯者稱為某國之士也陪
 臣者其君已為王臣已今又為巳君之臣故自稱對
[007-42b]
 王曰重臣也
 通論鄭氏康成曰某士者若晉韓起聘於周擯者曰
 晉士起是也子有徳之稱魯春秋曰齊髙子來盟
 孔氏頴達曰於外曰子亦擯者辭外謂在他國時也
 擯者則稱其姓而曰子若此卿為使在他國與彼君
 語則稱名知者玉藻上下大夫於他國擯皆無稱名
 之事玉藻又云大夫私事使私人擯則稱名注云私
 事使謂以君命私行非聘也若晉韓穿來言汶陽之
[007-43a]
 田彼以私事使故稱名與此相當故知使謂使人於
 諸侯也 吕氏大臨曰此言諸侯大夫之異稱也曰
 某士某者國名也自稱曰陪臣如管仲平戎於王云
 陪臣敢辭是也 胡氏銓曰老謂老成人也王朝則
 有國老五官之長曰天子之老是也諸侯則有卿老
 國君不名卿老及此是也卿大夫則有家老語云趙
 魏老是也
 存疑吕氏大臨曰臣子與異邦稱其君曰寡君故自
[007-43b]
 稱寡君之老此云於其邦者䝉於外之辭亦謂異邦
 也 方氏慤曰使者自稱曰某則特名之也以其為
 陪臣之使故所稱如此若夫為諸侯之使則亦曰寡
 君之老
 案已上所載諸稱謂有見於他經他傳者有經傳别
 無正文者或異或同或合或否皆由傳聞異辭各記
 所見以理推之可矣不必强為之説
天子不言出諸侯不生名君子不親惡諸侯失地名滅
[007-44a]
同姓名
 正義鄭氏康成曰天子之言出諸侯之生名皆有大
 惡君子所逺出名以絶之春秋傳曰天王出居於鄭
 衛侯朔入於衛是也孔疏僖二十四年襄王出居於/鄭公羊傳曰不能乎母謂不能
 以孝事母也荘六年衛侯朔入于衛公羊傳曰犯命/也謂朔未為君時與母讒搆世子伋及為君被逐出
 奔齊王立公子黔牟朔自/齊入逐黔牟是犯王命失地滅同姓名亦絶之
 孔氏頴達曰此論天子諸侯有罪書出名之事天子
 以天下為家不得言出諸侯南靣之尊不可稱名君
[007-44b]
 子謂策書君子若孔子書經見天子諸侯大惡書出
 書名以絶之君子不親此惡人故書以罪之也皆據
 公羊傳義失地名若春秋荘十年荆敗蔡師於莘以
 蔡侯獻舞歸是也滅同姓名若僖二十五年衛侯燬
 滅邢是也 吕氏大臨曰天子無外安得而言出然
 而言出者徳不足以君天下而位號存焉耳天下之
 逹尊者皆敬之而不名故或稱爵或稱字貴之也非
 此族則名之賤之也故古之諸侯不生名惟死而告
[007-45a]
 終然後名之然有生名者徳不足以君一國而位號
 存焉耳故失地名滅同姓名皆以小人待之也 方
 氏慤曰凡此皆謂史之所書也諸侯言其所以名之
 惡天子不言所以出之惡者至尊不敢斥也 陳氏
 澔曰諸侯義莫大於保國仁莫大於親親不能保國
 而至於失地不能親親而至於滅同姓其名之也宜
 矣
 通論陳氏祥道曰春秋書天王居於某地者二而不
[007-45b]
 言出諸侯失地而奔者十五滅同姓者三而有不生
 名者或出居而事有異同或失地滅同姓而罪有輕
 重故也
 存疑胡氏銓曰春秋衛侯燬名是時天王居鄭衛侯
 不顧天王在難而滅邢故生名之諸侯出奔為失地
 名者罪之然文公十二年郕伯奔不名别有指春秋
 晉滅虢滅虞齊滅紀楚滅䕫是皆滅同姓皆不名則
 衛燬之名非因滅同姓
[007-46a]
 
 
 
 
 
 
 
 
[007-46b]
 
 
 
 
 
 
 
欽定禮記義疏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