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68 欽定禮記義疏-清-高宗弘曆 (master)


[028-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禮記義疏卷二十八
 文王世子第八之一
  正義陸氏徳明曰文王周文王昌也以其善為世子
  之禮故著諡號標篇言可法也 孔氏穎逹曰鄭目
  録云以記文王為世子時之法於别録屬世子法内
  凡五節第一節論文王為世子之禮下之事上之法
  自凡學世子以下為第二節論在上敎下釋奠養老
[028-1b]
  及三王敎世子事自庶子之正於公族以下為第三
  節明庶子正理公族燕飲及刑罰之事自天子視學
  以下為第四節論天子視學養老并諸侯養老於國
  之事末一節更明古者尋常世子之法 方氏慤曰
  王制曰諸侯世子世國大夫不世爵故諸侯以上之
  適子然後名世子此篇主於世子之事而文王之為
  世子可為後世法故冠之於首且以名篇 王氏炎
  曰首言文王為世子之事故以武王成王為世子事
[028-2a]
  繼之成王幼周公輔導有道故以教世子之法繼之
  世子當貴親當敬老故以待宗族養老繼之而終以
  世子之記見文王之事王季皆所當法也
文王之為世子朝於王季日三雞初鳴而衣服至於寢
門外問内豎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豎曰安文王
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莫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
節則内豎以告文王文王色憂行不能正履王季復膳
然後亦復初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食下問所膳命膳
[028-2b]
宰曰末有原應曰諾然後退朝音潮衣去聲豎/音樹莫古暮字
 正義鄭氏康成曰三皆曰朝以其禮同也内豎小臣
 之屬掌外朝之通命者御如今小史直日者文王乃
 喜孝子恒兢兢也又復也莫夕也節謂居處故事履
 蹈地也復膳飲食安也復初憂解也在察也問所膳
 問所食者末猶勿也原再也勿有所再進為其失飪
 臭味惡也退反其寢也 孔氏穎逹曰朝曰朝莫曰
 夕朝禮具夕禮簡世子恒日二朝今文王增一時又
[028-3a]
 皆稱朝並是聖人法也食上謂獻饌食下謂食畢徹
 饌而下命後進食皆須新好若再進必熟爛過莭而
 氣與味皆惡矣方氏慤曰内則言雞鳴盥潄昧爽
 而朝此雞鳴而至寢門外是盥潄猶未雞鳴而朝猶
 未昧爽又有日中之朝焉無時不心乎親也乃喜親
 喜而已亦喜也色憂親憂而已亦憂也夫人之安否
 尤見於飲食之際故其復常也必以膳為言寒煖之
 節若食齊視春時飲齊視冬時問所膳欲知親之好
[028-3b]
 羞也 劉氏彝曰文王受命惟中身則五十以前猶
 為世子自成童至知命克盡其性以事親故其以篤
 誠為本者他聖所同以備物為實者雖舜有弗逮也
 夜不遑寐故雞鳴而至以其達旦懐憂故知其安而
 喜形於色有不安莭則心有所懼而色形其憂急侍
 其親并履不能正盖聖人盡其性以事其親無所入
 而不為極也 徐氏師曾曰聖人之行過人而得中
 也復初以上問安之禮食上以下視膳之禮
[028-4a]
 通論莊氏夏曰父子之間舜處其不幸文王䖏其幸
 要文王之心日以兢兢者與舜之䕫䕫齊栗曷以異
 以乃喜而知其心之憂也憂如此而謂之無憂乎曰
 文之憂惟憂其不安莭耳舜則無時不憂也故觀舜
 之憂而後知文王之無憂而後知舜之大孝舜與文
 王易地則皆然
武王帥而行之不敢有加焉文王有疾武王不説冠帶
而飬文王一飯亦一飯文王再飯亦再飯旬有二日乃
[028-4b]
間文王謂武王曰女何夢矣武王對曰夢帝與我九齡
文王曰女以為何也武王曰西方有九國焉君王其終
撫諸文王曰非也古者謂年齡齒亦齡也我百爾九十
吾與爾三焉文王九十七乃終武王九十三而終帥率/通説
 讀脱飬去聲飯音反有二之有讀又閒去聲/女讀汝九齡陸徳明作九聆皇侃作九鈴
 正義鄭氏康成曰帥循也庶㡬程式之不説冠帶言
 常在側也一飯再飯欲知氣力箴藥所勝 猶瘳也
 問何夢間後容臥也帝天也撫猶有也年天氣也齒
[028-5a]
 人夀之數也君子曰終終其成功 孔氏穎達曰間
 空隙也病重之時病恒在身至瘳乃有空隙 劉氏
 彝曰聖人所行莫非盡其性也盡其性以事其親又
 何加焉 莊氏夏曰天下之理惟極其至則不可以
 復加文王之事親豈有一毫之不至哉武王而復求
 加則非可傳也非可繼也故武王不敢有加
 存疑鄭氏康成曰言君王受命之後也九齡九十年
 之祥也文王以勤憂損夀武王以安樂延年言與爾
[028-5b]
 三者明傳業於汝汝受而成之 孔氏穎達曰書傳
 文王受命一年質虞芮之訟二年伐鬼方三年伐宻
 須四年伐犬夷五年伐耆六年伐崇七年而崩鄭注
 紂聞文王三伐勝畏惡之囚於羑里在四年末五年
 初猶未稱王六年伐崇則稱王故詩曰是類是禡行
 天子禮也受命謂受赤雀丹書之命西方九國㦯以
 為庸蜀𦍑髳微盧彭濮之徒年夀之數賦命自然不
 可延之寸陰不可減之晷刻此云與汝三者示其傳
[028-6a]
 基業於武王欲使成其所傳之業此乃教戒之義
 孫氏佖曰大戴云文王十五生武王少文王十四嵗
 文王之崩武王已八十三矣明年即君位又明年服
 畢觀兵孟津又二年克殷有天下年八十有七明年
 有疾弗豫周公作金縢又五年王崩年九十三凡在
 王位七年也 莊氏夏曰文王直以年齡告欲使武
 王知我之享年如此女之享年又如此天命未寢以
 是釋武王之憂也非武王愛親之切不足以召上帝
[028-6b]
 之夢非文王與天為一不足以知上帝之誠 徐氏
 師曾曰不說冠帶視不滿容一飯再飯視不能飽
 辨正胡氏銓曰先儒謂伐崇行天子禮則文王與紂
 為二王矣安得云以服事殷乎書曰文王受命惟中
 身案蔡氏集注云受命謂受天子之/命為諸侯也與受命稱王説不同厥享國五十年
 是五十乃受命受命以後五十年乃崩則百年也今
 云受命七年而崩已自謬矣又云受命稱王妄可知
 也人之老折天定其數今曰吾與爾三是不知命非
[028-7a]
 文王之言也 陳氏澔曰數之脩短稟氣於有生之
 初文王雖愛其子豈能減己之年而益之㦲好事者
 為之辭而不究其理讀記者信其説而莫之敢議也
 案注家謂文王年十五生武王而武王尚有兄伯邑
 考文王生子不太早與武王九十三乃終而成王尚
 㓜不能涖阼武王生子不太晚與且文王十五生武
 王文王薨年武王已八十三又十三年大會孟津伐
 紂則九十六又七年崩則百有三嵗矣竹書紀年作
[028-7b]
 武王年八十四而金履祥引入通鑑則以為五十四
 孔氏所云征伐諸國之年攷之他書多不合也至於
 帝與九而文王曰吾與爾三并附㑹亦有難通者此
 直傳聞之誤削而不論可矣至於鄭氏勤憂損夀之
 説尤不可訓無逸之篇明言生則逸惟耽樂是従此
 之不克夀矣可反以憂勤為戒乎若夫聖人之脩徳
 永年與子臣之求代其君父則至誠之道原有與天
 地相通者正不得以荒幻之説雜之也
[028-8a]
成王幼不能涖阼周公相踐阼而治抗世子法於伯禽
欲令成王之知父子君臣長幼之道也成王有過則撻
伯禽所以示成王世子之道也相去聲治令皆/平聲長上聲
 正義鄭氏康成曰踐履也代成王履阼階攝王位治
 天下也抗猶舉也謂舉以世子之法使與成王居而
 學之以成王之過撻伯禽則足以感喻焉 孔氏穎
 達曰舉世子之法於伯禽欲令成王觀而法之使知
 父子君臣長幼之道若成王法效伯禽不能備具而
[028-8b]
 有過失則笞撻伯禽責其不能以禮敎成王也 方
 氏慤曰於伯禽言法於成王言道法下之所守道上
 之所揆 馬氏睎孟曰成王幼不能行人君之事則
 百官總己以聽於冢宰禮之常也成王雖有君道不
 能涖阼則猶未離乎世子故抗世子法於伯禽使成
 王知世子之道禮之權也 劉氏彝曰伯禽行世子
 事父之禮於周公以觀化成王其撻伯禽用以為成
 王之愧恥也
[028-9a]
 通論許氏曰世子之道於職則子於位則臣於齒則
 幼知為人子然後可以為人父知為人臣然後可以
 為人君知事人然後能使人成王既即天子位為人
 君而為子為臣為幼之道皆未聞周公以輔相之職
 處師保之位可無術以䖏此乎是以抗世子法於伯
 禽使與成王居以相觀而善非特伯禽一時若夑父
 呂伋王孫牟皆子弟之賢也故俱得以入衞於王周
 官師氏掌以媺詔王保氏掌諫王惡皆以敎國子為
[028-9b]
 軄莫嚴於師保莫親於國子嚴則有所憚而親則易
 以䙝使朝夕與王居者皆伯禽若也則王誰與為不
 善而師保之軄亦不勞而舉矣大臣格君心之非其
 周公之謂乎
 存疑鄭氏康成曰涖視也不能視阼階行人君之事
  方氏慤曰涖言以位臨之踐言以足履之成王主
 也故於阼曰涖周公相之而已故於阼曰踐此輕重
 之别也案踐阼者謂成王不能涖阼周公相王踐之/也孟子踐天子位以為天子言與涖字何别
[028-10a]
 方氏强/為之説
文王之為世子也
 正義鄭氏康成曰題上事
 存異孔氏穎達曰武王成王之為世子皆法文王故
 以文王之為世子結之陳氏澔曰見伯禽所行乃
 文王為諸侯世子之禮非王世子之禮
 案古文每篇之末必有篇題鄭氏所注是也
凡學世子及學士必時春夏學干戈秋冬學羽籥皆於
[028-10b]
東序小樂正學干大胥賛之籥師學戈籥師丞贊之胥
鼓南春誦夏弦大師詔之瞽宗秋學禮執禮者詔之冬
讀書典書者詔之禮在瞽宗書在上庠學竝音效學/禮之學如字
 正義鄭氏康成曰學士謂司徒論俊選所升於學者
 四時之敎各有所宜干盾也戈句孑㦸也干戈萬舞
 象武也用春夏動作之時學之孔疏盾捍也干盾所/以捍難公羊𫝊萬者
 何干舞也以其用干故知象武若其大武則以干配/戚明堂位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是也若其小舞則
 周禮樂師敎小舞干舞是也春時萬物孚甲象干夏/氣壮盛枝葉似㦸春夏陽氣發動故云用動作之時
[028-11a]
 羽籥籥舞象文也用秋冬安静之時學之孔疏羽翟/羽秋則體
 成文章也籥笛也籥聲出於中冬則萬物藏於中也/公羊傳籥者何籥舞也以其不用兵器故象文秋冬
 凝寒故云/安静之時詩云左手執籥右手秉翟小樂正四人皆
 樂官之屬通職秋冬亦學以羽籥孔疏周禮籥師掌/教國子舞羽龡籥
 樂師敎小舞則六舞皆敎故/知通職秋冬時亦教羽籥也小樂正樂師也孔疏周/禮有大
 司樂有樂師故知小樂正即樂師此經雜有諸/侯禮盖諸侯謂之小樂正天子謂之樂師也周禮
 樂師掌國學之政敎國子小舞孔疏引以證樂師有/敎舞之事小舞年㓜
 小時敎以舞即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也大胥掌學士之版以待致
[028-11b]
 諸子春入學舍菜合舞秋頒學合聲孔疏引以證大/胥有敎樂之事
 諸子學士也春時入學釋蘋藻之菜以禮先聖先師/合六舞節奏秋時頒布學者才藝和合音聲使應曲
 折/籥師掌敎國子舞羽吹籥孔疏籥師有教樂之事/周禮惟有籥師此言丞
 或諸侯之禮/或異代之法胥掌以六樂之會正舞位詩以雅以南
 以籥不僭孔疏胥/謂大胥誦謂歌樂也孔疏口誦歌樂/之篇不以琴瑟弦謂
 以絲播詩孔疏以琴瑟播/樂章之音節陽用事則學之以聲陰用
 事則學之以事因時順氣於功易成也孔疏春夏是/陽陽主輕清
 故學聲秋冬是隂隂主體質故學事因四/時所宜順動静之氣於學功業易成也周立三代
[028-12a]
 之學學書於有虞氏之學典謨之敎所興也學舞於
 夏后氏之學文武中也學禮樂於殷之學功成治定
 與己同也孔疏立虞之學在國兼在西郊夏殷之學/亦在國鄭注儀禮又云立四代之學於國
 者合周而言也虞書有典有謨故就其學敎之夏后/氏上承舜禪是文下有湯伐是武在二者之間湯放
 桀武王伐紂殷周革命事類相似也先師以為三代/學皆立大學小學今案下飬老於東序是周之大學
 又王制云養老於/虞庠是周之小學 孔氏穎達曰此以下為第二節
 盧植以為春敎干夏敎戈秋敎羽冬敎籥但干與戈
 羽與籥舞時相對之物皇氏謂秋冬羽籥同敎春夏
[028-12b]
 干戈同敎義或然也此皆據年二十升大學者言之
 若其未升大學之時則春誦夏弦在殷之瞽宗也
 張氏曰南二南也以鼓莭之曰鼓南陸氏佃曰周
 官羽舞無籥象文徳之小者以為儀干舞無戚象武
 事之小者以為扞而已文舞小曰羽舞大則謂之籥
 武舞小曰干舞大則謂之萬鄭氏孫毓皆謂萬舞惟
 干無羽籥舞惟羽無干是不知文必有武備武必有
 文輔之意也干戚一舞故以一官敎之干戈兩舞故
[028-13a]
 各以其官敎之干戚大舞故敎以大樂正干舞小故
 敎以小樂正戈舞尤小故以籥師敎焉周官有干舞
 又有兵舞兵舞即戈舞也五兵一曰戈故以名之觀
 司干授干而小樂正敎之司戈授戈而籥師敎之則
 干舞戈舞為二可知而先儒謂小舞以干配戈謬也
  劉氏敞曰周人立四代之學直謂一處竝建四學
 耳周曰辟雍則辟雍最居中其北為有虞氏之學其
 東為夏后氏之學其西為商人之學當學干戈羽籥
[028-13b]
 者就東序學禮者就瞽宗學書者就虞庠其辟雍
 惟天子養老出師成謀與受俘大射就焉當天子至
 於辟雍則三學之人環水而觀矣案辟雍之制與明/堂同尚有南一區
 為周之東膠/故又曰五學又以虞之庠建之於鄉故鄉有庠案學/記言
 黨有庠此或據鄉飲酒/義迎賔庠門之外也以夏之序建之於州故州有
 序以商之校建之於黨故黨有校案左𫝊鄭人㳺於/鄉校當云黨有庠
 鄉有/校皆為小學以敎童子而已擇小學之秀者案由/家塾
 出/移之庠庠之秀者升之序序之秀者升之校校之
[028-14a]
 秀者升之大學大學在郊案五百家為黨二千五百/家為州萬二千五百家為
 鄉至命鄉論秀士則升之司徒矣盖/由郊學升乃入國學而大樂正敎之以周包四代之
 學故記禮者紛紛所指之體偏也案先儒論學惟此/為備特遺東膠耳
 陸氏佃謂辟雍周學在中成均黄帝學在南上庠虞/學在北東序夏學在東瞽宗殷學在西以南不可缺
 故以成均補之不知王制明言周人養國老於東膠/與虞庠對則與虞庠對者必東膠而董子言成均五
 帝太學則成均必/居中即辟雍也 胡氏銓曰三代皆立大學小學
 則周别有大學小學矣非虞庠東序案此以駮孔氏/東序周大學虞
 庠周小學之說小學在公宫南之左及家有塾小學/也辟雍大學也然對小學言則東序虞庠已大對辟
[028-14b]
 雍言則猶小如治朝/可言内亦言外也 劉氏彝曰春誦敎國子以樂
 語興道諷誦言語者也夏弦敎國子以六律六同五
 聲八音以合樂而以弦為首也春者陽氣宣吐以生
 萬物故宜誦以宣其中和之聲夏者陽氣盛大以壯
 萬物故宜弦以極其純粹之致皆太師之職以敎國
 子者也 方氏慤曰誦者人也人事始於東弦者絲
 也絲音屬於南禮者體也體之文成於西書者事也
 事之質辨於北此四時所以别也 馬氏睎孟曰士
[028-15a]
 者徳之已成然後入大學而世子者不必其徳之成
 此貴賤之别也胥鼓南以上大學之法春誦以下小
 學之法禮由陰作而秋屬物之所歛亦陰書以道事
 而冬屬物之所蔵亦事此春夏學干戈秋冬學羽籥
 與王制春秋敎禮樂冬夏教詩書皆在大學敎詩書
 禮樂未嘗不教干戈羽籥互見耳 徐氏師曾曰干
 戈兩舞也故各以其官之敎者焉皆大師詔之因陽
 用事敎以聲也秋冬不特敎羽籥也又學禮讀書因
[028-15b]
 陰用事敎以事也樂於瞽宗樂之祖也禮亦在焉禮
 樂一道也書在上庠書始唐虞也
 通論劉氏彝曰周官大司樂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國
 之學政而合國之子弟焉以樂徳敎國子中和祗庸
 孝友以樂語敎國子興道諷誦言語以樂舞教國子
 舞雲門大卷大咸大㲈大夏大濩大武而舉三者之
 教各有其時則所習之業與隂陽合徳内足以正國
 子之性情外足以養國子之形氣藝順於天性而與
[028-16a]
 時偕行則罔有志於學而弗成就者矣夫六代聖王
 神其徳行以成變化以參天地以和神人樂與舞存
 焉耳國子由其舞以志厥功由其聲以想厥徳然後
 中和生於誠明而志氣趨於聖智故孝友形於中而
 舞蹈應於外遜於五品無所入而不自得矣 陳氏
 祥道曰王制敎造士則其才嚮於有成其敎之也易
 故先其難者而以詩書後禮樂文王世子教貴驕之
 世子則其性誘於外物其敎之也難故先其易者而
[028-16b]
 以干戈羽籥先禮樂詩書 又曰周之時干戈羽籥
 在東序弦誦與禮在瞽宗書在上庠言學之事始乎
 書立乎禮成乎樂而舞又樂之成故大司樂言樂徳
 樂語而終於樂舞樂師言樂成而終於皋舞孟子言
 仁義知禮之實而終於樂之手之舞之也 又曰詔
 樂於瞽宗而又言禮在瞽宗言樂而禮在其中矣故
 周官禮樂同掌之春官而禮記禮樂同詔之瞽宗
 葉氏夢得曰以聲對舞舞動而聲靜故春夏學干
[028-17a]
 戈秋冬學羽籥以聲對事又聲動而事静故春夏敎
 詩樂秋冬敎禮書經能達其所有不能予其所無故
 干戈以動其容羽籥以和其心周旋進退而自得其
 性命之理此所以散在四時之閒以先乎四敎者也
 然則干戈羽籥小學之敎所以成始獨主乎樂詩書
 禮樂大學之敎所以成終備習乎經惟其習經也故
 樂嫌於舞之無聲則言弦禮以道行則言學書以道
 政則言讀弦在東序東膠順陽也禮在瞽宗書在上
[028-17b]
 庠順陰也虞殷主陰夏周主陽周兼四代東立序干
 戈羽籥皆敎於此而周之東膠與竝立焉西立庠書
 敎於此而殷之瞽宗與竝立焉庠序瞽宗皆其學名
 而詔不同位所以順地春夏秋冬皆其時序而教不
 同術所以順天
 存疑孔氏穎達曰武舞大者以干配戚小者以干配
 戈 陸氏佃曰武舞干之上覆以羽文舞羽之下戴
 以干實一而已
[028-18a]
 存異鄭氏康成曰南南夷之樂也旄人敎夷樂則胥
 以鼓莭之孔疏鉤命決云東夷之樂曰昧南夷之樂/曰南西夷之樂曰朱離北夷之樂曰禁南
 一名任旄人教國子南夷樂之時大胥則擊鼔以節/南樂故曰胥鼔南周禮旄人教夷樂以籥舞之進旅
 退旅不有僭差舉南樂/則四夷之樂皆教之
 辨正陳氏祥道曰南所謂象箾南籥非鄭康成所謂
 南夷之樂也周禮鞮鞻氏掌四夷之樂旄人教舞夷
 樂則夷樂固鞮鞻氏所掌旄人所教非大胥小胥之
 職也 陳氏曰南亦雅樂名猶樂章之有九夏盖南
[028-18b]
 與夏皆屬文明之方先王之樂以中聲為莭則溫和
 而明達故曰夏曰南若如鄭說以南為夷樂安得不
 僭哉近世沈括鄭樵説周南召南亦云南是樂名其
 說頗近 程氏迥曰詩以雅以南以籥不僭左傳象
 箾南籥杜預釋左云南籥當為文樂劉炫釋詩云當
 如周南未敢正指為二南也夫周備六代之樂韶夏
 濩武竝列何獨取夷樂以配文王之象舞且四夷獨
 取其一與箾之舞象籥之奏南明是文王之詩矣
[028-19a]
 案萬者舞之總名武用干戚文用羽籥朱子為確干
 舞戈舞為二陸氏為確但陸氏干上覆羽羽下戴干
 之說反混文武二舞為一恐未然
凡祭與養老乞言合語之禮皆小樂正詔之於東序
 正義鄭氏康成曰養老乞言養老人之賢者因從乞
 善言可行者也合語謂鄉射鄉飲酒大射燕射之屬
 也鄉射記曰古者於旅也語小樂正學以三者之威
 儀也孔疏一祭二養老/乞言三合語之禮 孔氏穎達曰此至論說在
[028-19b]
 東序論敎世子及學士之事兼明所敎之官所敎之
 地及司成考課之法也合語謂合㑹義理而語說也
 鄉射四者固有合語其實祭末及養老亦皆合語也
  陳氏祥道曰下經云釋奠於先老遂設三老五更
 羣老之席位及既歌而語以成之此凡祭豈釋奠與
 養老豈老更羣老與合語豈徳音之致與 方氏慤
 曰於東序則以先老之所在而敎有所本故也後儐
 於東序適東序與此同意
[028-20a]
 通論劉氏彛曰祭謂祀天神祭地祗饗宗廟之禮凡
 九獻自始至終其儀百出禮意深逺苟不素習其儀
 講其義則違誤必多非所以致敬也養老有國之大
 敎以敎天下之為人子為人弟既憲其徳又乞其言
 合語謂鄉飲鄉射大射燕射祭饗燕賓自鄉黨上至
 朝廷莫不行之有貴賤之禮以明君臣有尊卑之禮
 以明父子有長㓜之禮以明兄弟有陰陽之禮以明
 夫婦有賓主之禮以明朋友聖人所以育萬物贊天
[028-20b]
 地永國命於無疆者莫不以人倫為本行此數者齊
 莊整肅而於旅酬之時歡樂之情通而語言之義合
 此君臣所以和同誠意所以浹洽也
 案本篇前後文義則此祭指釋奠於先聖先師及先
 老也乞言合語皆養老事陳氏得之餘說作推論則
 可耳
大樂正學舞干戚語説命乞言皆大樂正授數大司成
論説在東序學音/效
[028-21a]
 正義鄭氏康成曰戚斧也語說合語之説也 葉氏
 夢得曰三者小樂正詔其威儀而至於度數則大樂
 正授之干戚則有俯仰之數合語則有進退之數乞
 言則有升降之數 陳氏祥道曰數則可陳義為難
 知豈淺識之士所能與哉 王氏炎曰大樂正授數
 所謂樂正司業也大司成所謂父師司成太傅在前
 少傅在後入則有保出則有師以成世子之徳者也
 鄭氏以為司徒之屬師氏誤矣論說即所授之數為
[028-21b]
 講論而詳說之習其事不明其義誦其言不明其指
 與不學無異大司成所以必為之論説也 馬氏睎
 孟曰數與儀淺而易見故小樂正詔以三者之儀大
 樂正授以三者之數皆於先義則深而難知故司成
 論説在後欲學者由淺而至於深也 吳氏澄曰言
 大樂正授數又言大司成論說者盖授數猶未離乎
 業論說始可言成也 徐氏師曾曰上言祭此不言
 祭樂舞原為祭設也
[028-22a]
 存疑鄭氏康成曰數篇數論説課其義之深淺才能
 優劣大司成司徒之屬師氏也孔疏以其掌敎故知/為司徒之屬以後言
 父師司成書傳大夫為父師/師氏中大夫故知為師氏師氏掌以&KR0839詔王敎國
 子以三徳三行孔疏周禮一至徳以為道本二敏徳/以為行本三孝徳以知逆惡一孝行
 以親父母二友行以尊/賢良三順行以事師長及國中失之事也孔疏中謂/中禮失謂
 失/禮 孔氏穎達曰前小樂正既敎以三者之威儀今
 大樂正又教以三者之義理
 案禮有儀有數有義儀者進退登降之儀數則其髙
[028-22b]
 下疾徐之節小樂正既詔告其威儀大樂正又授之
 以莭度於業習矣然此當然之則皆有所以然之故
 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可乎故又必加之以論
 説也鄭以數為篇數以論説為考課其才能之優劣
 似皆未當孔以授數為教義理則與論説無異
凡侍坐於大司成者逺近閒三席可以問終則負牆列
事未盡不問閒如字/或去聲
 正義鄭氏康成曰閒猶容也容三席則得指畫相分
[028-23a]
 别也席之制廣三尺三寸三分則是所謂函丈也終
 則負牆却就後席相辟也孔疏辟後/来問者列事未盡而問
 錯尊者之語不敬也孔疏必待尊者言終/如有不曉然後更問 孔氏穎
 達曰此論國子侍坐於大司成之儀 方氏慤曰可
 以問以其聲足以相聞又不至於太逼也 陸氏佃
 曰負牆致竦敬也 董氏應暘曰此尋常侍坐時故
 曰凡非專論說時也終則負牆便人之問列事未盡
 不問黙而識之靜以審之
[028-23b]
凡學春官釋奠於其先師秋冬亦如之
 正義鄭氏康成曰官謂禮樂詩書之官周禮曰凡有
 道者有徳者使敎焉死則以為樂祖祭於瞽宗孔疏/周禮
 大司/樂文此謂先師之類若漢禮有高堂生孔疏漢儒林/傳高堂生魯
 人漢興為博士/傳禮十七篇樂有制氏孔疏制氏以雅樂聲律世/為樂官頗能記其鏗鏘鼔
 舞不能/言其義詩有毛公孔疏毛公趙人治詩/為河間獻王博士書有伏生孔/疏
 伏生濟南人秦時博士漢孝/文時以書救於齊魯之間億可以為之也孔疏億/發語聲
 言此等人後世亦可以為先師也人王氏曰古/所謂先師今不知其人鄭氏以漢 為比爾不言
[028-24a]
 夏夏從春可知釋奠者設薦饌酌奠而已無迎尸以
 下之事孔疏奠置於地無飲食酬酢之事/不迎尸者以主於行禮非報功也 孔氏穎
 達曰此論四時在學釋奠之事敎書之官冬時於虞
 庠釋奠於先代明書之師敎禮之官秋時於瞽宗釋
 奠於先代明禮之師春誦夏弦則大師釋奠敎干戈
 則小樂正籥師釋奠 皇氏侃曰其敎雖各有時其
 釋奠則四時各有其學而行之
 案敎者自致其尊師重道之意亦使學者知師嚴道
[028-24b]
 尊也
 餘論魏氏了翁曰古者民以君為師仁鄙夀夭君實
 司之而臣則輔相人君以師保萬民者也自孔子以
 前曰聖曰賢有道有徳則未有不生都顯位没祭大
 烝者此非諸生所得祠也自君師之職不修學校廢
 井牧壊民散而無所繫於是始有師弟子羣居以相
 講授者所謂各祭其先師疑秦漢以来始有之而詩
 書禮樂各有師不能以相通則秦漢以前之為士者
[028-25a]
 斷不若是之隘也此亦可以觀世變矣
凡始立學者必釋奠於先聖先師及行事必以幣
 正義鄭氏康成曰謂天子命之敎始立學官者也孔/疏
 知非天子始立學者下/廣言有國故據諸侯也先聖周公若孔子 孔氏穎
 達曰始立學重故及先聖四時常奠輕惟及先師若
 天子視學必及先聖也始立學用幣四時常奠不用
 幣陳氏祥道曰徳之小者親而不尊故其祭數故
 四時釋奠止於先師徳之大者尊而不親故始立學
[028-25b]
 乃祭先聖宗廟郊社之疏數亦然 方氏慤曰可為
 師者不必聖聖則師可知 董氏應暘曰先聖是作
 者先師是述者必用幣加禮也
 通論孔氏穎逹曰天子立虞夏殷周四代之學若諸
 侯則立時王一代之學若賜則得立東序大功徳如
 魯則得立三代之學 陳氏祥道曰學之釋奠春官
 及秋冬此常時也始立學天子視學出征反以訊馘
 告此非常時也釋奠有牲幣有合樂有獻酬曾子問
[028-26a]
 凡告用牲幣及此皆用牲幣之證也釋奠必有合此
 合樂之證也聘禮一人舉爵獻從者行酬此有獻酬
 之證也然山川廟社必有牲幣學非始立不必有幣
 也學之釋奠有合樂山川廟社不必合樂也聘禮釋
 奠有三獻天子諸侯於山川廟社不止三獻此又其
 異也
 存疑劉氏彝曰虞庠以舜為先聖夏學以禹為先聖
 殷學以湯為先聖東膠以文王為先聖各取當時左
[028-26b]
 右四聖成其徳業者為之先師以配享焉此天子立
 學之法四時率國子舞而奠幣所以致誠而效法之
 也
 案鄭於先師惟以漢人為比於先聖言周公若孔子
 於下有國故言若唐虞有䕫龍伯夷周有周公魯有
 孔子則所謂先聖先師大約係能敎之人未必是帝
 王且地異而時不同未必定某為先聖某為先師如
 劉氏說也記曰祀先賢於西學賢者師與聖之統名
[028-27a]
 其祀之總在西學又未必五學各有一先聖數先師
 也唐初以周公為先聖孔子為先師後従房喬議改
 孔子為先聖顔淵為先師至明嘉靖改孔子為至聖
 先師而先聖先師合為一矣至三皇五帝唐𤣥宗嘗
 立廟京師元成宗立三皇廟於府州縣嘉靖閒於文
 華殿奉皇師伏羲神農軒轅帝師堯舜王師禹湯文
 武皆南向先聖周公先師孔子東西向則先聖先師
 之號又分然而孔子之祀自國學以及天下州縣皆
[028-27b]
 行而聖師惟春秋開講親行釋奠禮用羮酒果脯束
 帛而已其輕重迥不侔也
凡釋奠者必有合也有國故則否
 正義劉氏彝曰合謂合樂春釋菜合舞秋頒學合聲
 此并合之以侑神故謂凶札師旅 陳氏祥道曰必
 有合合舞與聲有國故則否與國有大故去樂意同
 存異鄭氏康成曰國無先聖先師則釋奠者當與鄰
 國合孔疏非謂就他國祭之謂彼/此二國共祭此先聖先師耳有國故若唐虞有
[028-28a]
 䕫龍伯夷周有周公魯有孔子則各自奠之不合也
 孔疏是國故有此/人不須與鄰國合
 辨正朱子曰以下文考之有合當為合樂從陳說國
 故當為喪紀凶札之類
凡大合樂必遂養老
 正義鄭氏康成曰大合樂謂春入學舎菜合舞秋頒
 學合聲是時天子則視學焉孔疏周禮合舞合聲無/天子視學之文據月令
 季春大合樂天/子親徃視之
[028-28b]
 通論葉氏夢得曰天子一入學而所敎者三釋奠敎
 其重道也合樂敎其崇徳也養老教以致孝也三代
 盛時貴㳺子弟皆能秉禮出封於外足以禦亂食采
 於内足以助治此道素行也陳氏澔曰常事合樂
 不養老惟大合樂人君視學則行養老
 存疑鄭氏康成曰遂養老用其明日也鄉飲鄉射禮
 明日乃息司正徴惟所欲以告於先生君子可也是
 養老之象類孔疏先生謂致仕者君子謂/鄉中有徳行者皆是老人
[028-29a]
 辨正陳氏祥道曰後言天子視學遂適東序養老則
 視學養老皆同日也鄭氏謂用其明日誤矣
凡語於郊者必取賢斂才焉或以徳進或以事舉或以
言揚曲藝皆誓之以待又語三而一有焉乃進其等以
其序謂之郊人逺之於成均以及取爵於上尊也
 正義鄭氏康成曰語謂論説於郊學大樂正論造士
 之秀者升諸司馬曰進士謂此徳進事舉言揚也曲
 藝謂小技能也誓謹也皆使謹習其事又語後復論
[028-29b]
 說也三説之中有一善則取之以曲藝不必盡善也
 進之於衆學者之中以其藝為次俟事官之缺者代
 之不曰俊造而曰郊人以技藝故賤之也董仲舒曰
 五帝名大學曰成均 孔氏穎達曰此明官爵於學
 士已成者人能不同各隨才用徳謂有道徳者進之
 宜先事謂解世事或吏治亦舉用之又次而能言語
 堪使命則亦揚之揚亦舉也曲藝若醫卜之屬雖無
 前三事而有曲藝又令謹習以待又試三事有一善
[028-30a]
 則亦進之然終不得與俊造為一也
 餘論黄氏乾行曰於此見先王立賢無方而不求備
 於人曲成不遺而又明著其等此人才所以盛也
 案郊四郊之學所謂東膠東序瞽宗虞庠也語於郊
 王制所謂司徒論選士之秀也以徳進事舉言揚將
 升諸司馬又用為鄉遂之吏也曲藝執技以事上者
 待又語不與上語於郊同日也曲藝則賤矣不得與
 士齒而於徳事言三者之中或有一節之可取則亦
[028-30b]
 於曲藝中進其等以鼓勵之不以藝成而下棄之也
 成均謂俊士由司徒論定而升於國學者取爵於上
 尊謂鄉以賔禮升之司徒者謂之郊人不稱士逺之
 於俊選二士也
 存疑鄭氏康成曰成均則虞庠近是孔疏以無正/文故云近是
 子飲酒于虞庠則郊人亦得酌于上尊以相旅孔疏/凡飲
 酒之禮尊者酌堂上之尊卑者酌堂下之尊故特牲/禮主人獻賔及衆賔長兄弟俱酌堂下之尊以相旅
 此郊人雖賤於天子成均飲酒/亦得酌上尊以相旅以榮之 孔氏穎逹曰待後
[028-31a]
 復論說若春待秋時
 辨正吳氏澄曰鄉學之秀士已升於司徒為選士者
 於天子視學飲酒之時得取爵於堂上之尊以相酬
 又升於太學為俊士者則謂之成均之士曲藝雖已
 進等然猶在郊學未得與國學者齒是逺之於成均
 并未及與升於司徒者得取爵於上尊也 郝氏敬
 曰成均俊士司馬所論者郊人乃執技以事上者出
 鄉不與士齒安得取爵於上尊
[028-31b]
 案成均為五帝太學在周即辟雍也鄭以為虞庠誤
 矣祭祀之上尊以尊神也故旅酬雖賓不得取上尊
 燕飲之上尊以尊賓也鄉當賓興之時則升於司徒
 者乃得用上尊豈有天子飲酒於成均而此郊人亦
 取上爵以相酬如鄭説者又此郊是四郊之鄊學先
 語之而舉其賢者才者而升之矣若醫卜射御有一
 可取則誓戒之期而考試春秋皆於辨論秀士後行
 之非春又待秋秋又待春如孔氏說也
[028-32a]
始立學者既興器用幣然後釋菜不舞不授器乃退儐
於東序一獻無介語可也興鄭/讀釁
 正義鄭氏康成曰興當為釁禮樂之器成則釁之孔/疏
 據雜記文/知當讀釁禮樂之器成用幣告先聖先師以器成又
 釋菜告先聖先師以器成有時將用也釋奠禮重釋
 菜禮輕釋奠則舞舞則授器司馬之屬司兵司戈司
 盾祭祀授舞者兵也言乃退者謂得立三代之學者
 釋菜於虞庠則儐賓於東序若魯有米廩東序瞽
[028-32b]
 宗也孔疏諸侯惟立時王之學何得有東序故知有/功徳者得立三學如魯也束序在東虞庠在西
 相對既退儐於東序/知釋菜在虞庠也 孔氏穎達曰天子命諸侯始
 立學又造禮樂之器既畢乃用幣告器成告後更釋
 菜告其將用也釋幣禮重作樂須舞故授舞者所執
 干戈之器今釋菜時既不舞則亦不授舞者之器矣
 釋菜禮畢乃禮賓於序之中其禮既殺惟行一獻無
 介無語於禮亦可也此釋菜及學記皮弁祭菜皆及
 先聖 徐氏師曾曰告器將用其事本輕故禮之行
[028-33a]
 於神者既簡則行於人者不得不簡也
 通論熊氏安生曰釋奠有六始立學一也四時各一
 則五王制師還則六釋菜有三春入學合舞一也此
 興器二也皮弁祭菜三也秋頒學合聲無釋菜之文
 則不釋菜也釋幣惟一此興器用幣是也用幣則無
 菜用菜則無幣皇氏侃曰用幣釋菜祇是一告
 歐陽氏脩曰釋奠有樂無尸釋菜無樂陳氏祥道
 曰釋菜猶贄也婦見舅姑贄以棗栗腵脩若沒而廟
[028-33b]
 見則釋菜弟子見師贄以束脩若禮先師則釋菜而
 士喪禮君視斂釋菜入門占夢季冬舎萌於四方舍
 萌釋菜也鄭謂昏禮釋菜當用堇荁據内則子事父
 母為說也入學釋菜用芹藻據詩泮為說也 陳氏
 暘曰釋菜小以食為主釋奠大以飲為主
 存疑陸氏佃曰始立學必制器言興非因舊之辭
 黄氏震曰諸輕多言舍采采即幣也說者謂用幣禮
 重釋菜禮輕恐無一時輕重竝行與先行重禮方正
[028-34a]
 行輕禮之理陳氏以女贄為比男女異贄何為同以
 菜乎事師之禮至微猶以束脩為貧不能備禮也豈
 國家立學而不能備禮乎詩言蘋蘩薀藻乃婦人助
 祭之末非君子祭禮之正此恐漢人沿誤以采為菜
 爾
 案春合舞禮及吕覽本文作舍采然古人采與菜通
 用禮有舍菜不得謂誤也此節用幣或君親之或有
 司為之釋菜則學子之事初非一時竝用也考祭則
[028-34b]
 有尸有牲有幣有樂釋奠則無尸釋幣幷無牲釋菜
 幷無幣然脯醢之屬未嘗無也朱子釋菜儀邉用脯
 果豆用笋韭然則不言脯祭而曰釋菜者或取其新
 且潔與
敎世子
 正義鄭氏康成曰亦題上事
凡三王敎世子必以禮樂樂所以脩内也禮所以脩外
也禮樂交錯於中發形於外是故其成也懌恭敬而溫
[028-35a]

 正義鄭氏康成曰中心中也懌說懌 孔氏穎達曰
 此以下為第三節樂是喜樂之事喜樂從内而生和
 諧性情故云所以脩内禮是恭敬之事正其容體在
 表故云所以脩外樂雖由中従中而見外禮雖由外
 從外而入中交閒錯雜於性情之中宣發形見於身
 外内外有樂心說貌和故曰其成也懌内外有禮貌
 恭心敬而溫潤文章故曰恭敬而溫文 方氏慤曰
[028-35b]
 先王敎人以禮樂豈責以所無哉亦因所固有脩之
 俾勿壊而已兩相合謂之交兩相雜謂之錯溫則不
 暴文則不野 馬氏睎孟曰樂以脩内禮以脩外此
 敎之始禮樂之分也禮不止脩内樂不止脩外此教
 之成禮樂之合也 眞氏徳秀曰禮以起人之敬敬
 心生則慢心窒樂以感人之和和心生則戾心消薰
 陶徳性變化氣質莫妙於此至二者薰醲涵暢相與
 無閒故其成也但見其悦懌而已恭敬溫文而已
[028-36a]
 史氏駉孫曰禮勝則離樂勝則流故有分者禮樂之
 定體交錯發形者敎養之妙用 黄氏乾行曰樂雖
 脩内然心和者身亦和禮雖脩外然身敬者心亦敬
 盖禮之和即為樂樂之莭即為禮也此一節敎以正
 道
立大傅少傅以養之欲其知父子君臣之道也大傅審
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觀大傅之徳行
而審喻之大傅在前少傅在後入則有保出則有師是
[028-36b]
以敎喻而徳成也師也者敎之以事而諭諸徳者也保
也者慎其身以輔翼之而歸諸道者也記曰虞夏商周
有師保有疑丞設四輔及三公不必備唯其人語使能
大音泰少詩召/反少行竝去聲
 正義鄭氏康成曰養猶敎也言養者積浸成長之示
 之為之行其禮審喻之為之說其義前後謂在學時
 出入謂燕居出入時以有四人維持之是以教喻而徳成
 也慎其身者謹安䕶之記所云謂天子也語言也得
[028-37a]
 能則用之無則已不必備其官也小人處其位不如
 且闕 熊氏安生曰大傅審慎其道行之於身以示
 法此身敎也少傅奉以觀其徳行詳審言之使通曉
 此言敎也 孔氏穎達曰作記者更明師保之徳喻
 曉也保護也輔相也翼助也師敎世子以所行之事
 使曉喻於徳義保慎世子之身輔相翼助使世子歸
 於道也記曰者是古有此記至唯其人皆古記之語
 語使能一句是作記者解之也四輔者尚書大傳云
[028-37b]
 古者天子必有四鄰前曰疑後曰丞左曰輔右曰弼
 天子有問無以對責之疑可志而不志責之丞可正
 而不正責之輔可揚而不揚責之弼其爵視卿其祿
 視大國之君也 朱子曰養謂涵育薰陶俟其自化
 也 陳氏祥道曰有師保矣又繼之曰設三公充其
 數則有傅也曰有疑丞矣又繼之曰設四輔充其數
 則有輔弼也曰大傅在前少傅在後則師保在左右
 矣入則有保出則有師則大傳少傅出入皆預矣出
[028-38a]
 入前後罔非正人則目不閲滛色耳不聞優笑居不
 近庸邪玩不備珍異則所見者正事所聞者正言所
 行者正道所以敎喻而徳成 眞氏徳秀曰前言禮
 樂敎世子之具此言師保敎世子之人
 通論郝氏敬曰此保傅即周官三公三孤而周禮惟
 大司徒之屬有師氏掌以媺詔王以三徳敎國子保
 氏掌諫王惡養國子以道敎之六藝而周官云惟其
 人不惟其官此云不必備惟其人可補周官之缺先
[028-38b]
 儒謂保傅為兼官無專職非也
 餘論朱子曰漢初未見孔壁古文尚書周官一篇但
 見伏生牧誓立政萹司徒司馬司空遂以為三公不
 知諸侯止有此三卿惟天子有三公三孤六卿也牧
 誓立政所記在周初猶諸侯國制周官所記在成王
 時所以不同公孤以師道輔君後世但以公孤為加
 官贈職不復有師保之任矣
 案師傅保之職有甚尊者如周成王時太公為大師
[028-39a]
 周公為太傅召公為大保此三公也有不甚尊如周
 禮大司徒之屬有師氏保氏此皆與王燕者也而子
 初生即擇諸母與可者使為子師次為傅母為保母
 然則所以慎其身教之事而諭諸徳歸諸道者自内
 至外自孩提至成立無地不有無人不然至年愈長
 位愈尊而師之傅之保之者任愈重爵亦愈貴至以
 臣妾億兆者當其為師則弗臣焉書曰能自得師者
 王此義明也
[028-39b]
君子曰徳徳成而敎尊敎尊而官正官正而國治君之
謂也
 正義陸氏徳明曰君子成徳之名 劉氏敞曰言四
 輔三公之官各正厥職則國罔不治而君道成焉
 彭氏亷夫曰天子設四輔及三公以求助如此則敎
 世子何獨不然
 存疑熊氏安生曰世子之名為君子者曰有和敬倫
 理之徳也徳既成則皇極建於上而臣下化之見世
[028-40a]
 子之君道必本於敎以成徳也 方氏慤曰君子有
 君國子民之道也 陳氏澔曰此徳是指世子之徳
 世子之徳有成則敎道尊嚴而無敢慢易者故凡居
 官守者皆以正自處官正而國治世子為君之位也
  吳氏澄曰上既引古記之言此又引君子之言以
 足前義二徳字其一衍受敎者之徳成則敎者有功
 而道尊也
 案上言諭諸徳歸諸道惟大𫝊身有其徳故能審其
[028-40b]
 道以示人而少傅奉世子以觀大傅之徳行而審喻
 之是道之審由道之立必其人皆君子而後可曰徳
 必師傅之徳成而後其教尊必教尊而後無愧於師
 傅之官此四輔三公之所以不必備而惟其人也或
 謂君子謂人君之子或謂君子謂能君國子民皆非
仲尼曰昔者周公攝政踐阼而治抗世子法於伯禽所
以善成王也聞之曰為人臣者殺其身有益於君則為
之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周公優為之于依注/作迂
[028-41a]
 正義鄭氏康成曰聞之者聞之於古也于讀為迂孔/疏
 于是語詞迂為迴/逺故讀于為迂 孔氏穎達曰此以下是第四節
  劉氏彜曰以世子法敎世子直道也今舉世子法
 於伯禽以敎成王則曲矣盖人臣殺身為國猶尚為
 之况不過迂曲其身之所行以成其君之徳乎宜乎
 公優為之 陳氏祥道曰于曲也言非直躬者也先
 儒謂周公之道曲而當 方氏慤曰優言為之有餘
 而不廹也
[028-41b]
 存異鄭氏康成曰于猶廣也大也孔疏他人益君則/勤苦周公益君則
 逸樂是於身有優/饒於徳又廣大也
是故知為人子然後可以為人父知為人臣然後可以
為人君知事人然後能使人成王㓜不能涖阼以為世
子則無為也是故抗世子法於伯禽使之與成王居欲
令成玉之知父子君臣長㓜之義也
 正義鄭氏康成曰使伯禽學此禮於成王側 孔氏
 穎逹曰凡敎世子之法必須對父成王既無父若以
[028-42a]
 成王為世子時則無為世子之處故抗世子法於伯
 禽使伯禽與成王居令成王學之知父子君臣之義
 也 呉氏澄曰此引夫子之言以證上文所記之事
  朱氏申曰知事父之道則知為父之道知事君之
 道則知為君之道知為下之道則知為上之道未有
 不能為人臣子以事人而能為君父以使人者也前
 言道此言義者道以理言義以事言
 存疑鄭氏康成曰以為世子若為世子時也孔疏以/實則不
[028-42b]
 為世/子也 呉氏澄曰按此篇周公敎成王可謂曲盡但
 稽之事實武王崩成王㓜管蔡流言殷人謀畔其時
 周公即出居東伯禽亦就封而征徐戎其後周公三
 年而歸即相成王東征安得有伯禽同學之事或武
 王在時周公使伯禽與成王同學令觀伯禽所學而
 效之記者誤傳為武王崩後事乎
 案武王而在則直行世子法於成王耳安用迂曲而
 抗世子法於伯禽此必武王初崩周公即用此法太
[028-43a]
 公為太師召公為太保而周公身為太傅即使伯禽
 君陳與呂伋王孫牟輩與成王逰處元年之冬周公
 以流言辟居東都而太公召公固為師保伯禽輩日
 在左右抗世子法原未變也明年秋感風雷變而公
 還則成王已悔悟矣至五年遷奄而伯禽出封於魯
 則成王徳器已成吳氏所疑不為無見而於事實究
 考之未悉也
君之於世子也親則父也尊則君也有父之親有君之
[028-43b]
尊然後兼天下而有之是故養世子不可不慎也
 存疑鄭氏康成曰處君父之位覽海内之士而近不
 能敎其子則其餘不足觀矣 陳氏澔曰能盡君父
 之道以敎其子然後可以保有天下之大不然則他
 日之為子者不克負荷矣可不慎乎
 案有有之也謂知其理而存於心也為世子者必心
 有父之親乃能為人子必心有君之尊乃能為人臣
 能為子臣然後可以為君父而兼天下而有之是養
[028-44a]
 世子不可不愼必使知父子君臣長㓜之道也
行一物而三善皆得者惟世子而已其齒於學之謂也
故世子齒於學國人觀之曰將君我而與我齒讓何也
曰有父在則禮然然而衆知父子之道矣其二曰將君
我而與我齒讓何也曰有君在則禮然然而衆著於君
臣之義也其三曰將君我而與我齒讓何也曰長長也
然而衆知長㓜之節矣故父在斯為子君在斯謂之臣
居子與臣之莭所以尊君親親也故學之為父子焉學
[028-44b]
之為君臣焉學之為長㓜焉父子君臣長㓜之道得而
國治語曰樂正司業父師司成一有元良萬國以貞世
子之謂也長丁丈反/學音效
 正義鄭氏康成曰物猶事也學之敎之也司主也一
 一人也元大也良善也貞正也 孔氏穎達曰一物
 謂與國人齒讓之一事三善謂衆知父子衆知君臣
 衆知長㓜設為不知禮者疑而發問知禮者曉其意
 而答之世子雖貴尚以君父在而居臣子之禮於是
[028-45a]
 國人皆知尊其君父也父子天性自然故云道君臣
 以義相合故云義長㓜有等級上下故云節然齒讓
 惟在學受業時若朝㑹飲食則各以位之尊卑諸子
 職云辨其等正其位是也 徐氏師曾曰著者知之
 明父子長㓜親屬易知君臣以義合故獨言著業詩
 書之屬司業即前所謂樂正授數也父師司成即前
 師保傅所以成世子之徳者也元良即道徳之謂以
 貞即國治之謂也
[028-45b]
 通論眞氏徳秀曰天子之世子將為君者也而乃於
 公侯卿大夫士之子以齒為先後何哉君在故也父
 在故也長長故也身為世子而以親親尊尊長長之
 道為天下倡有不翕然觀效者哉秦漢以来禮樂既
 廢又無師保之敎齒讓之禮世子生而狃於貴驕之
 習此篇雖存無復考而行之者此治之所以不古若
 與
 案商書微子稱箕子為父師比干為少師則父師是
[028-46a]
 師傅之尊親而齒徳兼優者或謂即君父非也
周公踐阼
 正義鄭氏康成曰亦題上事
 存異陸氏佃曰此萹始曰周公相踐阼而治次曰周
 公攝政踐阼而治卒曰周公踐阼則周公踐位乆愈
 益不疑案此亦仍孔疏成王年十二周/公攝政年十五周公居攝之誤
 案文王之為世子為第一章當以仲尼曰昔者周公
 以下為第二章承上成王㓜而以仲尼言證之也凡
[028-46b]
 三王敎世子以下為第三章因言周之教世子而廣
 及三王也凡學世子及學士為第四章因言教世子
 而竝及教士也
 
 
 
 
欽定禮記義疏卷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