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68 欽定禮記義疏-清-高宗弘曆 (master)


[029-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禮記義疏卷二十九
 文王世子第八之二
庶子之正於公族者敎之以孝弟睦友子愛眀父子之
義長幼之序子愛之/子讀慈
 正義鄭氏康成曰正者政也庶子司馬之屬掌國子
 之倅孔疏倅副也國子公卿大/夫士之子皆副貳於父也爲政於公族者 熊
 氏安生曰敎之孝慈愛以眀父子之義敎之弟睦友
[029-1b]
 以眀長幼之序 孔氏穎達曰此以下為第三節眀
 庶子正理族人之事周禮諸子下大夫二人屬夏官
 司馬 胡氏銓曰正謂族之所取正 陳氏祥道曰
 言敎世子而繼之以庶子正公族行法自貴者始也
 敎之事上則以孝弟敎之旁交則以睦友敎之恤下
 則以子愛 徐氏師曾曰上言天子諸侯之世子敎
 已備矣其餘若天子之子弟與異姓有功徳者皆封
 為諸侯諸侯之子弟有功徳而為本國卿大夫謂之
[029-2a]
 公族其子謂之國子亦將有分理之責故使庶子之
 正於公族者敎之 董氏應暘曰此下數節之綱下
 乃詳正之之事
 通論劉氏彝曰聖人將化天下治其國也正宗族以
 為之本將正其宗族也正身以為之本必擇賢才盛
 徳之士以掌其政令則庻子之官非其人不可故庶
 子之政必以六徳六行為本
 存疑孔氏穎達曰諸侯謂之庶子執掌與諸子同
[029-2b]
 劉氏彝曰諸侯立官掌其宗族之政治曰諸子周禮
 未成之前尚仍文王舊法故曰庶子
 案庶子周禮作諸子蓋義同而音轉耳孔劉謂天子
 曰諸子諸侯曰庶子恐未必然左傳晉有公族餘子
 孔晁言公族掌公卿大夫之適子餘子掌適之次子
 及諸妾子他國亦不見此官是諸侯官不名庶子知
 庶子即諸子也燕義言古者天子之官有庶子官其
 文與諸子正同安見庶子為諸侯官乎
[029-3a]
其朝于公内朝則東面北上臣有貴者以齒其在外朝
則以官司士為之朝音潮之案下孔疏説此以齒下脱/庶子治 雖有三命不踰父兄十二
 字/
 正義鄭氏康成曰内朝路寢庭外朝路寢門之外庭
 孔疏周禮司士掌路寢門外之朝則知内朝是路寢/庭朝也又司士掌朝儀之位王族故士虎士在路門
 右南面大僕從者在路門左南面是在路門外知此/外朝路門外之朝也此對路寢庭朝為外朝若對庫
 門外朝朝士所掌三槐九棘之朝則又/為内朝玉藻云朝於内朝辨色始入司士亦司馬
 之屬掌羣臣之班正朝儀之位孔疏皆司/士職文 孔氏穎
[029-3b]
 達曰此公族之等朝於内寢庭朝則西方東面北上
 皆以昭穆長幼為序父兄雖賤而在上子弟雖貴而
 處下若在路寢門外之朝與異姓同處其位次則以
 官之上下不復以年齒也其朝位天子之朝三公北
 面東上孤東面北上卿大夫西面北上士門西東面
 北上若諸侯之朝卿西面北上大夫北面東上士門
 西東面北上與天子不同 方氏慤曰北上所尊在
 内也自三公而下皆在所司而以士名官者以小該
[029-4a]
 大如守廟祧而曰守祧典律同而曰典同也 馬氏
 睎孟曰内朝以齒情有所伸外朝以官義有所屈一
 屈一伸皆先王治宗族之道 徐氏師曾曰自此至
 哭之凡九節而此一節則言朝禮也内朝異姓之臣
 不與故惟以昭穆為序外朝同異姓之臣皆在故惟
 以官之高下為序
 通論陳氏祥道曰周官大僕掌燕朝之服位宰夫掌
 治朝之法司士掌朝儀之位朝士掌外朝之法蓋天
[029-4b]
 子庫門之外外朝也朝士掌之路門之外治朝也宰
 夫司士掌之路寢燕朝也大僕掌之諸侯亦有路寢
 有外朝文王世子所謂内朝玉藻所謂路寢也玉藻
 所謂内朝文王世子所謂外朝也玉藻於路寢之外
 言内朝則更有外朝明矣諸侯正朝司士掌之官與
 天子同燕朝庻子掌之官與天子異魯語曰天子及
 諸侯合民事於外朝合神事於内朝自卿以下合官
 職於外朝合家事於内朝然則卿大夫亦二朝也王
[029-5a]
 燕朝之位不可詳考文王世子言臣有貴者以齒諸
 侯然王亦宜然
其在宗廟之中則如外朝之位宗人授事以爵以官其
登餕獻受爵則以上嗣庶子治之雖有三命不踰父兄
 治平/聲
 正義鄭氏康成曰宗人掌禮及宗廟也以爵貴賤異
 位也以官官各有所掌也若司徒奉牛司馬奉羊司
 空奉豕孔疏周禮雞人屬宗伯羊人屬司馬犬人屬/司寇五行𫝊云牛屬土雞屬木羊屬火犬屬
[029-5b]
 金豕屬水故知司空奉豕而周禮又言司馬羞馬牲/案六牲馬當屬冢宰而於冢宰不言者以冡宰尊故
 空其文且以司馬主馬故使兼之此/據諸侯三卿言之故不云雞犬及馬上嗣謂君之適
 長子以特牲饋食禮言之受爵謂上嗣舉奠也獻謂
 舉奠洗爵酌入也餕謂宗人遣舉奠盥祝命之餕也
 大夫之嗣無此禮避君也三命不踰惟於内朝則然
 其餘㑹聚之事則與庶姓同一命齒于鄉里再命齒
 于父族三命不齒不齒者特為位不在父兄行列中
 孔疏一命尚卑與鄉里長宿燕食則猶計年再命漸/尊不復與鄉里計年惟官高在上但父族為重猶與
[029-6a]
 之計年三命大貴則不與父族計年/若有燕㑹則别席獨坐在賓之東 孔氏穎達曰
 此論公族在宗廟之禮以爵之尊卑貴者在前賤者
 在後又以官之職掌各共其事初尸未入之前祝酌
 奠於鉶南尸入祭奠不飲至此嗣子盥入再拜稽首
 尸執奠嗣子進受復位再拜稽首尸答拜嗣子卒觶
 拜尸尸答拜所謂受爵必嗣子舉奠者將𫝊重累之
 也舉奠後嗣子盥酌入尸拜受嗣子答拜所謂獻也
 無算爵之後禮畢尸謖而出宗人遣嗣子及長兄弟
[029-6b]
 相對而餕所謂餕也先受爵而後獻獻而後餕今先
 餕者以餕為重舉重者從後向先逆言之登謂登堂
 無事之時嗣子在堂下餕時登堂獻與受爵亦登堂
 餕時雖有長兄弟以上嗣為主庶子治之應承前臣
 有貴者以齒之下簡脱在此 劉氏敞曰宗人諸侯
 掌禮之官天子則曰大宗伯案天子有大宗伯小宗/伯諸侯止有小宗伯左
 𫝊亦謂之宗人都家以下有都/宗人家宗人此舉下以該上也 方氏慤曰凡有族
 則有祀祀則有宗宗人典祀而屬禮官五禮以祀為
[029-7a]
 先也 陳氏祥道曰外朝主敬宗廟之中亦主敬故
 如外朝之位 陸氏佃曰内朝親親外朝貴貴宗廟
 兼之以爵以官貴貴也以上嗣親親也
 案中庸言宗廟之禮所以序昭穆也鄭謂子孫有爵
 者列西階下與公侯伯子男序爵惟無爵者列東階
 下序齒如此則同姓半入異姓中殊非類族辨物之
 道且周之宗盟異姓為後若有爵入異姓中非尊之
 乃後之矣考周禮族葬之法以昭穆為序貴者居前
[029-7b]
 賤者居後則廟中其北上者以序昭穆自北而南而
 於一行中其西面者則以爵為次蓋論父子則貴不
 敵親論兄弟則親不敵貴故也
其公大事則以其喪服之精麤為序雖於公族之喪亦
如之以次主人
 正義鄭氏康成曰大事謂死喪也其為君雖皆斬衰
 序之必以本親也主人主喪者次主人者主人恆在
 上主人雖有父兄猶不得下齒孔疏下齒謂居父/兄下與父兄齒
[029-8a]
 孔氏穎達曰此明君喪而庶子官掌之之事案喪服
 臣為君雖皆斬衰其庶子列次之時則以其本服之
 精麤為序衰麤者在前衰精者在後精麤謂衰服縷
 布精麤也非但公喪如此雖於公族之内有死喪之
 事相為亦如之為死者服麤者居前服精者居後雖
 有庶長父兄尊於主人仍次於主人之下使主人在
 上居喪主也 方氏慤曰送死足以當大事故謂之
 大事服輕則於喪者為疏服重則於喪者為親以精
[029-8b]
 麤為序也 徐氏師曾曰此一節言喪禮也
若公與族燕則異姓為賓膳宰為主人公與父兄齒族
食世降一等
 正義鄭氏康成曰異姓為賓為同宗無相為賓客之
 道膳宰為主人君尊不獻酒也與父兄齒親親也族
 食世降一等親者稠疏者希 孔氏穎達曰此眀公
 與族人燕食之禮庶子掌之也燕飲必立賓以行禮
 異姓為賓必對主人君尊不宜敵賓故使供膳之宰
[029-9a]
 以為主人使得抗禮酬酢公既不為主族人又不為
 賓故列位在父兄之坐上與族人相齒見親親也族
 食謂與族人燕食也族人既有親疏燕食亦隨世降
 殺假令本是齊衰一年四㑹食若大功則一年三㑹
 食小功則一年二㑹食緦麻則一年一㑹食若與異
 姓燕飲則燕禮云宰夫為獻主 方氏慤曰燕必立
 賔以備酬酢之儀然謂之賓則尊而不親君於同姓
 固無賓之之禮故燕族之賓不以同姓而以異姓也
[029-9b]
 膳宰為主人即周官所謂獻主君臣之義不可以燕
 廢故使膳宰為主人蓋膳宰以食飲養君之官使養
 君者養賓君之厚意也君與父兄齒以門内之治長
 幼之節不可廢也 陸氏佃曰燕以示慈惠饗以示
 恭儉食在二者之閒 董氏應𤾉曰族人為賓則以
 客禮待之嫌於不親故以異姓為賓公為主人則與
 異姓抗禮又嫌於不尊故以膳宰為主人公與族人
 不在賓主之列 徐氏師曽曰此一節言燕禮也
[029-10a]
 通論陳氏祥道曰先王於同姓有時燕國語云時燕
 不淫是也有因祭而燕詩云備言燕私是也其禮之
 詳不可考要之服皮弁服即於路寢宰夫為主異姓
 為賓君與族人燕於堂后帥内宗之屬燕於房其物
 殽烝所以合食也其食世降一等所以辨親疏也昭
 穆以序之所以眀世次也夜飲以成之所以别異姓
 也若夫几席之位升降之儀脱屨而坐立監相禮羞
 庶羞以盡愛爵樂無算以盡歡大約與諸侯燕禮不
[029-10b]
 異諸侯燕族人與父兄齒雖王之尊亦不以至尊廢
 至親也鄭注特牲禮引書𫝊曰宗室有事族人皆侍
 終日大宗已侍於賓奠然後燕私徹庶羞置西序下
 者將以燕飲歟然則自尸祝至於兄弟之庶羞宗子
 以與族人燕於堂内賓宗婦之庶羞主婦以燕於房
 是燕族之禮大夫士亦有之不特天子諸侯而已
 存異陸氏佃曰世降一等謂若於君在祖行即就父
 行父行就兄弟行兄弟行就子行
[029-11a]
 案祭畢則賓出而歸賓客之俎疑無異姓與燕而此
 曰以異姓為賓何也行葦詩祭畢燕父兄而曰序賓
 以賢序賓以不侮以膳宰為主人而詩曰曾孫惟主
 又何也蓋天子燕不以公為賓而以諸侯為賔諸侯
 燕不以孤卿為賓而以大夫為賓皆閒一位以眀嫌
 此但以異姓為賓見同姓為一體之意况助祭之賓
 皆出則此異姓乃姑姊妹女子子之夫所謂父之族
 四者非外諸侯之為賓者也大凡燕至旅酬後乃設
[029-11b]
 几乃用樂而此燕首章即云授几次章即云歌咢為
 娯老也射必勝者罰不勝者此但序賢序不侮不行
 罰爵蓋其射正以成禮即使老者觀之以娯老也射
 後三獻禮成而賓出矣故曰異姓至讓而止同姓則
 成之異姓出則無賓無賔則亦不用膳宰為主人而
 君自為主故曰曾孫惟主也當其時無算爵無算樂
 厭厭夜飲不醉無歸故詩曰在宗載考考成也所謂
 同姓則成之也燕主於飲其禮文食主於飯其禮質
[029-12a]
 世降一等雖無明據而孔疏近之若如陸説視君行
 遞降一等是亂昭穆也若原如其昭穆之序又焉得
 為祖行就父行乎
其在軍則守於公禰公若有出疆之政庶子以公族之
無事者守於公宮正室守大廟諸父守貴宮貴室諸子
諸孫守下宮下室禰乃里切音濔/陳讀祧大音泰
 正義鄭氏康成曰在軍謂從軍者出疆謂朝覲㑹同
 也孔疏以與在軍/對故知非出軍正室適子也大廟大祖之廟下宮
[029-12b]
 親廟也下室燕寢也或言室或言廟通異語孔疏皇/氏云俗
 本無貴宮定本有貴宮上云大廟除/大祖外惟高祖以下故曰下宫親廟 孔氏穎達曰
 此眀庶子從公及公行留守之事無事謂不從行及
 無職事者 陳氏澔曰禰當讀作祧謂遷主載在齊
 車隨公出行者也案鄭説在外親也殊/有意義而陳説為確公宮總言公
 之宗廟宫室也大廟大祖之廟諸父公之伯父叔父
 也宮以廟言室以居言總之皆公宮也貴宫尊廟貴
 室路寢下宮親廟下室燕寢也 徐氏師曽曰此一
[029-13a]
 節言在軍及君出朝覲㑹同之事
 通論陳氏祥道曰古之敎國子者以什伍之法行於
 道藝之閒以羡卒之法行於游倅之列及其有事則
 用之故在軍則守公禰在國則守公宮先王於國子
 教之未嘗不用用之未嘗不教此所以無不成之材
 也
 存疑鄭氏康成曰公禰行主也行以遷主而言禰在
 外親也孔疏行主是遷主而呼為禰/者見在國外依親親之辭也守貴宮貴室謂
[029-13b]
 守路寢 孔氏穎達曰上言貴宮貴室總據路寢此
 知下室是燕寢春秋立武宮眀堂位武公之廟是室
 廟異語也
 辨正呉氏澄曰諸侯之廟始祖稱大廟羣公稱宮則
 此貴宮乃謂羣公四親之廟若親廟外别有廟如魯
 仲子之宮則稱下宮也大廟貴宮下宮共為都宮室
 宮中之室也鄭以貴宮貴室總為路寢下宮為親廟
 下室為燕寢則貴宮室混為一下宮室分為二又親
[029-14a]
 廟貶稱下宮而但子孫守之路寢反稱貴官而以諸
 父守之是尊巳而卑祖禰也方氏以貴宮貴室為昭
 廟下宮下室為穆廟昭穆等耳可分貴下乎陸氏以
 大廟若周公貴宮貴室若魯公下宮下室若羣公廟
 似矣然魯公廟僭放文王世室他國無之也又四親
 廟可貶為下乎胡氏以貴宮下宮人所居貴室下室
 皆寢廟亦未是
 案孔氏謂鄭解正室為適子不云世子則適子乃卿
[029-14b]
 大夫之適子此諸父子孫亦卿大夫之諸父子孫非
 君之諸父及諸子孫行如此則於正公族何與方氏
 謂必以其族而異姓不得與不以疏閒親則亦非也
 庶子所掌固以公族為重而卿大夫子皆為國子故
 曰率國子而致於太子惟所用之太子從曰撫軍守
 曰監國從太子而撫軍則皆守於公禰從太子而監
 國則皆守於公宮正未可偏廢其一也張氏謂正室
 為嗣君孔氏謂正室為卿大夫之適子則可通蓋太
[029-15a]
 子監國必居適室而守太廟卿大夫之適子亦從太
 子以守也
五廟之孫祖廟未毁雖為庶人冠取妻必告死必赴練
祥則告族之相為也宜弔不弔宜免不免有司罰之至
於賵賻承含皆有正焉冠取並去聲相為之為去聲免/音問賵音諷&KR0608音附承鄭讀贈
 陳如字/含去聲
 正義鄭氏康成曰死必赴赴告於君也實四廟孫而
 言五廟者容顯考為始封子也孔疏祖廟未毁謂同/髙祖若髙祖以下惟
[029-15b]
 有四廟今云五廟故/云容顯考為始封子弔謂六世以往孔疏從六世以/至百世俱有弔
 禮/免謂五世孔疏同高祖有緦麻之親/五世親盡但袒免而已正正禮也
 孔氏穎達曰此論公族吉凶必湏相告之事賵賻承
 含庶子之官治之隨其親疏各有正禮 方氏慤曰
 諸侯二昭二穆與太祖而五故云五廟之孫 陳氏
 祥道曰祖遷於上宗易於下雖不為庶人吉凶不必
 告義也祖廟未毁雖為庻人吉凶必赴恩也五世而
 親屬盡故為之免六世而親屬絶故但弔之宜弔不
[029-16a]
 弔宜免不免有司罰之則緦麻而上宜服不服更可
 知也實於口者謂之含承於身者謂之承 徐氏師
 曽曰此一節言冠昏喪禮亦庶子治之大祖之廟雖
 不毁而子孫之出於大祖者亦以五世親盡為斷
 存疑鄭氏康成曰承讀為贈聲之誤也 孔氏穎達
 曰車馬曰賵布帛曰賻珠玉曰含衣服曰禭總謂之
 贈贈猶送也 呉氏澄曰士喪禮含賻賵贈四者各
 有其禮贈謂贈以幣帛在將葬時
[029-16b]
 案五廟謂始祖及四親也大夫士不得祖諸侯則與
 君同始祖者皆以别子為祖而不得祖始祖矣然雖
 不敢以為祖而宗法未嘗不及之故曰宗其繼别子
 之所自出者百世不遷者也惟不祖諸侯而祖别子
 故庶姓雖别而猶繫之以姓而弗别祖廟未毁冠取
 死喪皆告此言同四親廟者族之相為五世免而六
 世以外皆弔此言同始祖廟者鄭注未甚眀如魯孟
 孫叔孫其别子之庶姓也同出自周公而姬姓則始
[029-17a]
 祖之正姓也 又案承謂隧也襚服皆以承身故謂
 之承
公族其有死罪則磬于甸人其刑罪則纖剸亦告於甸
人公族無宮刑獄成有司讞于公其死罪則曰某之罪
在大辟其刑罪則曰某之罪在小辟公曰宥之有司又
曰在辟公又曰宥之有司又曰在辟及三宥不對走出
致刑于甸人公又使人追之曰雖然必赦之有司對曰
無及也反命于公公素服不舉為之變如其倫之喪無
[029-17b]
服親哭之纖鄭讀殲剸之免反告依注讀鞠讞巘硯孽/三音宥音又辟音闢為去聲 朱子曰素服
 下脱居外不聽樂五字親哭/之下脱于異姓之廟五字
 正義鄭氏康成曰甸人掌郊野之官縣縊殺之曰磬
 不於市朝者隠之也纖讀殲殲刺也剸割也宮割臏
 墨劓刖皆以刀鋸刺割人體也告讀為鞠讀書用法
 曰鞠孔疏讀書讀囚人所犯罪狀之書用法謂用法/律平斷其罪鞠盡也推審其罪令盡也漢書每
 云鞠獄/是也宮割淫刑成平也讞之言白也辟亦罪也宥
 寛也欲寛其罪出於刑也又復也對答也先者君每
[029-18a]
 言宥則答之以將更寛之至於三罪定不復答走往
 刑之為君之恩無己也罪既正不可宥乃欲赦之重
 刑殺其類也反命曰巳刑殺素服於凶事為吉於吉
 事為凶非喪服也孔疏凶事用布今乃用素是比於/凶事為吉吉時皮弁服白布深衣
 素積裳以采為領緣今惟素服衣裳/是比吉事為凶而不在五服之限也君雖不服臣卿
 大夫死則皮弁錫衰以居往弔當事則弁絰於士蓋
 疑衰同姓則緦衰以弔之今無服者不往弔也倫謂
 親疏之比也素服亦皮弁矣孔疏司服云王為三公/六卿錫衰為諸侯緦衰
[029-18b]
 為大夫士疑衰則諸侯為卿大夫錫衰士降一等宜/緦衰但士有同異姓同姓緦衰故異姓之士疑衰也
 士喪禮注公弔士而錫衰者俊選之士於君有師友/之恩也但言素服不言素冠故知亦皮弁譙周云素
 服著素冠/非鄭義也 劉氏智曰諸侯於兄弟弔服加衰絰此
 無服但素服不加衰絰 孔氏穎達曰此論公族有
 死刑之事魯語云小刑用鑽鑿次刑用刀鋸蓋墨刑
 以鑽鑿刻其面宮臏劓刖則以刀鋸割其體也公曰
 宥之者以法商量更從其寛也三宥之後公又追止
 行刑殺之人欲更赦其死也素服衣裳皆素也不舉
[029-19a]
 饌食為之變也如其倫如其親疏倫輩之喪也不往
 弔故無弔服乃親自哭之於異姓之廟 方氏慤曰
 周禮甸師王之同姓有罪則使刑焉彼言天子故謂
 之師此言諸侯止謂之人而巳亦告於甸人謂有司
 告之更制其刑也 陳氏祥道曰公之於族示之孝
 弟睦友子愛之道以教其善示之朝廟之禮以教其
 敬示之喪服之禮以教其哀示之燕食之禮以教其
 親示之宫室之守以教其忠示之赴告弔免以教其
[029-19b]
 睦教之已盡而猶犯焉則隨以刑可也而死罪磬於
 甸人刑罪告於甸人不忍與衆棄之也必於甸人者
 甸人供宗廟祭薦之事不以親廢法不以私廢公然
 後宗廟可得而事也不以公盡法故無宫刑不以義
 揜恩故三宥而又追之至扵無及然後素服不舉為
 之變 劉氏彝曰聖人於萬物莫不以道化遂其性
 成其形終其命而泥於有服之親哉然而代天工立
 人道百王授受者禮樂刑政而已豈敢私其宗族哉
[029-20a]
 不幸而悖道者出於公族聖人猶有三宥之心而有
 司之正不可奪也於是素服不舉樂不御正寢不羞
 常膳哭之如其倫之喪責化之不迨於宗族也而無
 服者罪其忝祖而絶之也 胡氏銓曰有司又曰在
 辟示後世人臣執法宜堅其君用刑宜寛也三宥不
 對走出致刑所謂臣義而行不待命者此也 葉氏
 時曰甸師掌供粢盛子孫所不忘也今也罪不可免
 而刑之甸師是猶得罪於祖宗而祖宗罪之也 徐
[029-20b]
 氏師曾曰此一節言刑也曰宥之赦之而喪之哭之
 皆義中之仁不服而哭於異姓之廟又仁中之義
 餘論朱子曰刑於甸師特不以示衆耳刑固不可免
 也今之法乃殺人不死祖宗時宗室至少又聚於京
 師犯法極寡故立此法今散於四方萬里與常人無
 異乃縱之殺人是何法令不可不革
 存疑孔氏穎達曰公族無宮刑但髠其髮 黃氏震
 曰三宥不對公又使人追而對以無及君出於衷之
[029-21a]
 不忍而如此可也若立為此法示欲宥之而不能是
 虛文相欺不可也且臣有罪而君必赦君有命而臣
 不受於理皆未安或後人𫝊古昔所聞有如此耳
 案經言無宮刑則墨劓刖固有之矣後言不翦其類
 以墨劓刖猶可生育則當宮者權其輕重以此三者
 代之也孔謂但髠其髮不太輕乎 又案親親之道
 必自上始而禮言自期以下諸侯絶大夫降以宗族
 之親非所施於上者讀此始知其説也蓋禮有實有
[029-21b]
 文不飲酒不食肉不内寢禮之實也衰麻之服禮之
 文也文可降而實不可降義可斷㤙而仁終不可奪
 公族罪誅猶且為之變如其倫之喪况無罪乎則其
 所降所絶不過衰麻之文耳其實如期三不食大功
 再不食小功緦一不食期無席大功無牀三月不御
 於内皆未之有異也嗚呼豈不仁哉程子曰有罪者
 如其倫之喪無服則無罪者有服矣
公族朝於内朝内親也雖有貴者以齒眀父子也外朝
[029-22a]
以官體異姓也朝音/潮
 正義鄭氏康成曰内朝謂以宗族事㑹體猶連結也
  孔氏頴達曰此以下覆眀在上公族九條之義欲
 使親者在内故於内朝雖貴猶與賤者齒列眀父子
 昭穆之本恩若外朝則主尊不得以私恩為異是欲
 與異姓相連結為一體此覆釋上三條 劉氏彝曰
 記者既載文王周公所行之法於前又釋其義於後
 以教後世之為國嗣者必聽於庶子之治不敢挾貴
[029-22b]
 而踰於禮不敢恃親而慢於徳則文王之範不獨成
 其身又足以成其子孫於萬禩也
 存異陸氏佃曰據此外朝公族蓋不與故周官内朝
 王族故士虎士在路門之右大僕大右大僕從者在
 路門之左外朝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羣士在其後
 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羣吏在其後面三槐三公
 位焉州長衆庶左其後是公族不與外朝也
 案謂異姓之臣不得與於内朝則可謂同姓之臣不
[029-23a]
 得與於外朝則不可謂公族之無爵者不與於外朝
 則可謂公族之有爵者亦不與外朝則不可如周初
 周召畢榮皆公族也謂不與外朝可乎且周官所云
 内朝正此篇所云外朝也王族明在路門外之右矣
 若庫門外之朝則公族為公即齒於公為卿大夫即
 齒於卿大夫故周禮外朝止有公孤侯伯卿大夫之
 位無父兄子姓之位也
宗廟之中以爵為位崇徳也宗人授事以官尊賢也登
[029-23b]
餕受爵以上嗣尊祖之道也
 正義鄭氏康成曰上嗣祖之正統 孔氏穎達曰廟
 是先祖尊嚴之所所主在徳不可私㤙故列爵為位
 是崇有徳也官由賢能而興故授事以表之是尊此
 賢也祭祀是尊嚴於祖適子先祖之正體故使受爵
 於尸及升餕尸饌是尊祖之道也此覆釋上第四條
  方氏慤曰爵不踰徳故曰崇徳事辨賢否故曰尊
 賢
[029-24a]
喪紀以服之輕重為序不奪人親也
 正義鄭氏康成曰紀猶事也 孔氏穎達曰不計爵
 之尊卑以服之本輕者居下本重者居前是不奪人
 本親之恩也此覆釋第五條 方氏慤曰喪在彼也
 而我以禮數紀之謂之喪紀 陳氏澔曰服之輕重
 本於族之親疏天屬不可奪也
公與族燕則以齒而孝弟之道達矣其族食世降一等
親親之殺也殺色/介反
[029-24b]
 正義鄭氏康成曰以至尊不自異於親之列殺差也
  孔氏穎達曰公所以降己尊而與族人燕㑹為列
 是欲使孝弟之道通達於下也民有親屬者豈得相
 背棄哉每世而降一等是親親之殺此覆釋第六條
  方氏慤曰不敢以君之位加於父兄故以齒然親
 親又不可無殺也故世降一等焉 陳氏澔曰親親
 施於生者宜有降殺之等
戰則守於公禰孝愛之深也正室守大廟尊宗室而君
[029-25a]
臣之道著矣諸父諸兄守貴室子弟守下室而讓道達

 正義鄭氏康成曰行主君父之象正室守太廟不敢
 以庶守君所重也以貴守貴以賤守賤上言父子孫
 此言兄弟互相備也 孔氏穎達曰載主將行示不
 自専是孝也使守而護之是愛也適子是宗之正大
 祖是廟之正賤者讓於貴者不相陵犯是讓道達也
 此覆釋第七條 方氏慤曰事生之道不如事死之
[029-25b]
 為至居安之節不若居危之為難故為孝愛之深凡
 君之宗皆謂之宗室而正室又其正者也正室守太
 廟所以尊宗室而庶子與異姓莫敢介焉且不疑於
 無君故君臣之道著陸氏佃曰貴室衛護蓋多下
 室衛護蓋寡故讓道達 陳氏澔曰孝愛施於死者
 宜有深遠之思君臣之道以輕重言讓道以貴賤言
五廟之孫祖廟未毁雖及庶人冠取妻必告死必赴不
忘親也親未絶而列於庶人賤無能也敬弔臨賻賵睦
[029-26a]
友之道也
 正義孔氏穎達曰君不以貴仍統於親故必赴告既
 與君有親何得為庶人蓋賤其無能也而君敬重弔
 臨賻賵不失是君親睦和友之道也此覆釋第八條
古者庶子之官治而邦國有倫邦國有倫而衆鄉方矣
 鄉音/向
 正義鄭氏康成曰鄉方言知所向
 存疑孔氏穎達曰不在第九條下者第九是罪惡之
[029-26b]
 事此結邦國之功不宜與罪惡相連故於此結也
 陸氏佃曰庶子以能使公族不犯刑為治故先結之
  呉氏澄曰以刑殺其親非羙事故離而言之
 案此當在章末乃脱簡在此耳刑賞國之大事可謂
 刑非邦國之功乎且於此用刑之中皆忠厚惻怛之
 意安見不可相連耶
公族之罪雖親不以犯有司正術也所以體百姓也刑
於隠者不與國人慮兄弟也弗弔弗為服哭於異姓之
[029-27a]
廟為忝祖遠之也素服居外不聽樂私䘮之也骨肉之
親無絶也公族無宮刑不翦其類也為逺並/去聲
 正義鄭氏康成曰犯猶干也術法也翦割截也 孔
 氏穎達曰國立有司以法齊治一切不可以私親而
 壞其正法故雖公族之親猶治之與百姓為一體也
 刑於甸師隱僻之䖏不與國人謀慮兄弟不弔無服
 哭於異姓之廟為其犯罪忝辱先祖合疏逺之然素
 服居外不聽樂以實是已親故私心喪之骨肉之親
[029-27b]
 原無斷絶之理也此覆釋第九條 方氏慤曰遠之
 公義也哀未忘則有私愛存焉夫有生所以𫝊類而
 宮刑則無生之道故無宮刑 李氏覯曰法者天子
 所與天下共也如使同族犯之有爵者犯之而不問
 是為君私其親為臣私其身也君私其親臣私其身
 君臣皆自私是五刑特為民也賞則貴先得刑則賤
 獨當上不媿於下乎故必公之而不肆諸市朝而適
 甸師氏為其有恥毋使人見之也
[029-28a]
天子視學大昕鼓徴所以警衆也衆至然後天子至乃
命有司行事興秩節祭先師先聖焉有司卒事反命始
之養也昕音欣王/栢讀晞
 正義鄭氏康成曰大昕早昧爽孔疏凡物以初為大/末為小大昕以初明
 時非盛/明也擊鼓以召衆警猶起也周禮凡用樂大胥以
 鼓徴學士興猶舉也秩常也節猶禮也使有司攝其
 事舉常禮祭先師先聖不親祭者視學觀禮耳非為
 彼報也反命告祭畢也祭畢天子乃入又之養老之
[029-28b]
 所凡大合樂必遂養老是以往焉 孔氏穎達曰此
 論天子視學必遂養老及命諸侯羣吏養老之事天
 子視學謂仲春合舞季春合樂仲秋合聲之時也初
 眀擊鼓徴召學士警動衆人先至㑹聚之處然後天
 子始至也有司詩書禮樂之教官命有司行釋奠之
 常禮及終乃反命於天子 葉氏夢得曰典禮言秩
 典樂言節者書曰天秩有禮凡見於度數者皆出於
 天𫝊曰干戈戚揚樂之末節凡見於舞者皆存乎人
[029-29a]
 也
 通論陳氏祥道曰天子視學有四養老一也簡不帥
 敎二也出征受成三也以訊馘告四也養老必於仲
 春季春仲秋有常時簡不帥敎出征獻馘三者無常
 時但其視學亦必養老 方氏慤曰未卜禘不視學
 蓋教養之久然後可以視之也先言視學後言適東
 序則知所謂學者辟雝也祀先聖先師釋奠先老有
 隆殺之别以其隆故曰視以其殺故曰適 劉氏彝
[029-29b]
 曰天子之元子諸侯之適子鄉遂之賢能皆在王之
 大學以修徳習樂必釋奠以致其敬一為元子将承
 祖考之祭祀必眀於禮樂也二為将𫝊道於聖師必
 先竭其恭敬也三為視學必養老學士合舞以成其
 禮也聖人之教先齊其家既正后妃之徳於内又正
 元子之徳於外是以天子之教以視學為先務焉
 應氏鏞曰此東序未必自為一學即學宮之東序焉
 耳鄭氏以為自上庠而適東序夫東序在郊而東膠
[029-30a]
 在國若自郊反國則驅馳遠矣以此約度之則東序
 即在學中蓋地道尊右神祀當隂故宗廟之位皆以
 西為上竊意西者廟宮之所存所以尊先聖先師也
 東者黌舍之所寓所以處國子俊造也今學宮亦然
 故立學釋菜視學釋菜皆退儐於此而行一獻之禮
 視學卒事設位於此而退脩孝養之禮蓋以廟宫為
 尊故以黌舍為退也
 存疑孔氏穎達曰衆至然後天子至尊者體盤故也
[029-30b]
  鄭氏康成曰言始始立學也 孔氏穎達曰天子
 視學在虞庠中從虞庠入反於國眀日乃之東序養
 老尋常視學則於東膠惟行養老禮始立學則視學
 畢適東序親釋奠於先世之老非始立學不釋奠先
 老 陸氏佃曰言先聖在後容有司卒事自先聖所
 反命也與天子出征造乎禰同義
 辨正胡氏銓曰始初也之往也謂反命乃往養老之
 處鄭謂始立學非
[029-31a]
 案衆至然後天子至尊卑之定體如此於朝於祭莫
 不皆然孔疏尊者體盤四字豈謂視學大典可先以
 宴安惰傲臨之朱子集𫝊以始之養也句為𫝊則此
 一節所謂慮之以大也養以教孝弟而孝弟之道先
 聖至先師遞𫝊之故将養老而祭先聖先師所以始
 其事者如此其大矣
適東序釋奠於先老遂設三老五更羣老之席位焉更/平
 聲/
[029-31b]
 正義蔡氏邕曰三老三人明天地人之道五更五人
 眀五倫之理以善道更迭而陳且使人更善改過也
  鄭氏康成曰三老五更皆年老更事致仕者天子
 以父兄養之示天下之孝弟也羣老無數其禮亡今
 以鄉飲酒禮推之則三老如賔五更如介羣老如衆
 賓必也 孔氏穎達曰天子視釋奠於先老畢遂親
 設三老五更之席位
 存疑鄭氏康成曰三老五更各一人名以三五者取
[029-32a]
 象三辰五星天所因以照眀天下者 杜氏預曰三
 老八十以上上中下三等
 辨正陳氏祥道曰古者建國必立三卿鄉飲必立三
 賔養老必立三老故禮曰三公在朝三老在學三公
 非一人則三老非一人矣漢志以徳行年高者一人
 為老次一人為更永平中拜桓榮為五更建初中拜
 伏恭為三老此漢禮之失而鄭據此以為三代之制
 誤矣 馬氏睎孟曰三老五更不必數之三五也羣
[029-32b]
 老庶人之老也至庶人之老其禮宜殺焉
 案三老固不止一人然亦不必定三人如三公之不
 必傋也若如杜氏分為三等之説将五更分為五等
 而可乎 此一節所謂愛之以敬也養之所以愛之
 而席位必親設則致其敬也
適饌省醴養老之珍具遂發咏焉退脩之以孝養也
 正義鄭氏康成曰適饌省醴親視其所有也發咏以
 樂納之獻之以醴獻畢而樂闋 孔氏穎達曰布席
[029-33a]
 既畢天子親適陳饌之䖏省視醴酒并視養老之珍
 具畢出迎老更遂奏樂發其歌咏老更入即位西階
 下天子酌醴獻之以脩行孝養之道 陳氏祥道曰
 適饌省醴所以眀其不敢慢也 胡氏銓曰尊老故
 用兩君敵禮入門而縣興
 存疑鄭氏康成曰退脩之謂既迎而入
 案獻必於堂上未有獻於階下者文義謂老更未入
 先適饌省醴珍羞皆具乃發咏以進老更老更既進
[029-33b]
 天子乃進此饌醴與珍獻畢而天子乃退特文省耳
 此一節所謂脩之以孝養也鄭以退修之為句非是
反登歌清廟既歌而語以成之也言父子君臣長幼之
道合徳音之致禮之大者也
 正義鄭氏康成曰反謂獻羣老畢皆升就席也反就
 席乃席工於西階上歌清廟以樂之既歌謂樂正告
 正歌備也歌備而旅旅而説父子君臣長幼之道語
 合樂之所羙以成其意鄉射記曰古者於旅也語
[029-34a]
 孔氏穎達曰反謂反席徳音謂清廟之詩致謂致極
 也言説父子君臣長幼之道理㑹合清廟文王道徳
 之音聲理之至極也三老五更羣老初受獻畢皆立
 於西階下東面今皆反升就席乃使工登堂上西階
 北面歌清廟之詩以樂之又下管閒歌合樂之後樂
 正告樂備作相為司正乃旅酬而語説君臣父子之
 善道以成就其升歌清廟之意也
 案此一節所謂行之以禮也合語在正樂備之後而
[029-34b]
 屬之升歌者升歌清廟以示徳故以合語徳音之致
 繫之下而管象以示事故以大合衆以事繫之非謂
 合語在下管之前也
下管象舞大武大合衆以事達有神興有徳也正君臣
之位貴賤之等焉而上下之義行矣
 正義鄭氏康成曰衆謂所合學士也達有神眀天授
 命周家之有神也興有徳羙文王武王有徳師樂為
 用前歌後舞上下之義由清廟與武也孔疏師樂二/句今文泰誓
[029-35a]
 文/ 孔氏穎達曰笙入立堂下管中奏此象武之曲
 庭中舞此大武之舞 嚴氏粲曰古樂歌者在上匏
 竹在下凡以人歌皆曰升歌以管奏者皆曰下管周
 禮大師帥瞽登歌下管奏樂器書言下管鼗鼓是也
 清廟以人歌之自宜升象以管奏之自宜下凡樂皆
 有堂上堂下之樂 陳氏祥道曰養老必歌清廟下
 管象者以文王善養老故也舞大武善繼志述事故
 也 方氏慤曰神之為道疑其難通故以達言之徳
[029-35b]
 之在人患其不作故以興言之 馬氏睎孟曰神者
 藏於禮樂之中而不可知則下管象舞武以達之徳
 者亦藏於人情之閒而不可見則下管象舞武以興
 之
 存疑鄭氏康成曰象周武王伐紂之樂以管播其聲
 又為之舞皆於堂下 孔氏穎達曰大武即象也詩
 維清奏象舞是武王作樂名象
 辨正陳氏祥道曰維清奏象而言文王之典季札觀
[029-36a]
 象箾南籥言羙哉猶有憾則象為文王樂明矣
 案養老之禮其事甚煩天子親執醤而饋執爵而酳
 三公設几六卿正履祝鯁在前祝噎在後外饔酒正
 犒人樂正笙師舞人各以其職來備此所謂大合衆
 以事其懽忻鼓舞足以達於天地之神眀興起衆人
 之徳性正與樂之示事同而同焉有事之中天子之
 為君三公六卿之為貴與夫羣臣百執事之等未嘗
 不正則上下之義行矣此所謂紀之以義也楊鳯閣
[029-36b]
 説合語之後天子南面老更北面以正君臣天子升
 自阼階老更降自西階以正貴賤則於本文増添而
 禮亦無據
有司告以樂闋王乃命公侯伯子男及羣吏曰反養老
幼于東序終之以仁也闋音/闕
 正義鄭氏康成曰闋終也告君以歌舞之樂終此所
 告者謂無算樂羣吏鄉遂之官王於燕之末而命諸
 侯時朝㑹在此者各反養老如此禮是終其仁心孝
[029-37a]
 經説所謂諸侯歸各帥於國大夫勤於朝州里&KR1710
 邑是也孔疏孝經援神契文&KR1710於邑/謂希&KR1710仰慕行之於邑也 孔氏穎達曰
 羣吏畿内鄉遂之官反養老幼於東序王所告諸侯
 之辭使之養老皆如王家東序之禮是終竟其仁心
 也 陳氏祥道曰前言養老不及幼及命諸侯羣吏
 則兼幼言之者耆老孤子先王未嘗不兼養然其所
 重特老者而已 王氏曰幼字衍文
是故聖人之記事也慮之以大愛之以敬行之以禮脩
[029-37b]
之以孝養紀之以義終之以仁是故古之人一舉事而
衆皆知其徳之備也古之君子舉大事必慎其終始而
衆安得不喻焉兑命曰念終始典于學兑注作/説同悦
 正義鄭氏康成曰慮之以大謂先本於孝弟之道愛
 之以敬謂省其所以養老之具行之以禮謂親迎之
 如父兄脩之以孝養謂親獻之薦之紀之以義謂既
 歌而語之終之以仁謂命諸侯歸於國復自行之喻
 猶曉也言其為之本末露見盡可得而知也兑當作
[029-38a]
 説説命書篇名殷高宗之臣傅説之所作典常也念
 事之終始常於學學禮義之府也 孔氏穎達曰此
 覆説上義一舉養老之事以示天下而衆皆知在上
 之道徳備具其備具者即慮之以大而下是也慮之
 以大是慎其始終之以仁是慎其終 呉氏曰記事
 道古人養老之事也慮謂圖謀之養老而教孝弟於
 其始徴召學士使知之者廣博是不狹小也故曰慮
 之以大老者君所法先聖先師又老者所法愛其道
[029-38b]
 則敬其人將養老而釋奠於先聖先師敬所本也故
 曰愛之以敬適養老之所首祀先老繼設席位二者
 之禮最先故曰行之以禮具味以致愛躬省以致敬
 發咏以悦耳獻醴以悦口如人子之養親故曰修之
 以孝養堂上堂下之樂相繼作使人知君臣父子之貴
 賤衆著於上下之義故曰紀之以義養老禮終又命
 諸侯羣吏各養老㓜於其國以廣仁㤙故曰終之以
 仁引説命者所記自教世子學士及養老皆學中之
[029-39a]
 禮也
 案董文驥云周人養老兼饗食燕之禮一日而相因
 天子袒而割牲蓋用饗禮之體薦以為折俎之實也
 執醤而饋執爵而酳蓋因食禮之正飯加飯正饌庶
 羞所謂設饌也酒正供酒無酌數蓋用燕禮一獻立
 而舉旅行酬脱屨安坐而無算爵以醉為度共賔客
 飲酒之外復先設醴齊所謂省醴也陳氏云設席位
 非立飲則食當於西階下反升就席之後饋食以醤
[029-39b]
 食禮公親設醤也食畢以酒酳口食禮酳用漿而此
 用酒且酒與醤皆親執之蓋燕禮宰夫為主人此醤
 酒既親執則天子必自為主人優老也正饌之俎當
 兼三牲不必用狗伐木之詩有肥牡肥羜先儒謂天
 子燕禮本當不同於諸侯加饌之羞當無過三十豆
 而所謂珍具者如羅氏共鳩及内則八珍之類燕禮
 旅酬卿大夫而後升歌堂上笙閒堂下鄉飲酒禮則
 歌備而旅酬此亦登歌清廟下管象而後於旅也語
[029-40a]
 所謂惇史乞言也聲莫重於登歌堂上之歌必有琴
 瑟節之文不具也燕禮或升歌鹿鳴下管新宮遂合
 鄉樂舞勺陳氏云舞在諸樂之後所謂冕而就舞位
 朱干玉戚舞大武蓋舞莫重於武宿夜也注謂以樂
 侑食天子諸侯每飯有侑食之樂而他食禮則無樂
 然樂師饗食奏鼓鐘鐘師饗食奏燕樂籥師賓客饗
 食鼓羽籥之舞陳氏謂食亦有樂則此割牲饋食時
 豈先有樂舞以侑食而旅酬無算爵之後又樂舞無
[029-40b]
 算以侑酒猶納賔用樂而旅復用樂與象舞執箾以
 舞不在六樂之列習之成童用之祈禱此但以管奏
 其詩非舞其箾也管并兩竹笙巢於匏管重於笙大
 射祭享用之燕不當用而此用之優老也賔入門發
 咏而奏肆夏天子所以享元侯兩君相見不歌文王
 而歌清廟為二王後諸侯之長今俱用之優老也舞
 者動其容而曲隨之堂下舞六代之舞則堂上亦歌
 賚桓勺之詩為樂歌以節之也禮既兼用饗食燕則
[029-41a]
 饗有酬幣食有侑幣燕有好貨則亦有酬幣禮文不
 具也禮文散見於王制文王世子樂記祭義内則但
 各舉綱目不能貫串始末故集其略如此
世子之記曰朝夕至于大寢之門外問於内豎曰今日
安否何如内豎曰今日安世子乃有喜色其有不安節
則内豎以告世子世子色憂不滿容内豎言復初然後
亦復初朝夕之食上世子必在視寒煖之節食下問所
膳羞必知所進以命膳宰然後退若内豎言疾則世子
[029-41b]
親齊𤣥而養膳宰之饌必敬視之疾之藥必親嘗之嘗
饌善則世子亦能食嘗饌寡世子亦不能飽以至于復
初然後亦復初上時掌反/齊側皆反
 正義鄭氏康成曰朝夕朝而朝暮而夕也日中又朝
 文王之為世子非禮之制世子之禮亡言此存其記
 色憂憂淺也不及文王行不能正履羞必知所進必
 知親所食也親猶自也養疾者齊𤣥𤣥冠𤣥端也敬
 視疾者之食齊和所欲或異也親嘗試毒味也善謂
[029-42a]
 多於前不能飽又不及武王一飯再飯也復初復常
 所服 孔氏穎達曰此第五節文王之為世子是聖
 人之法故又記尋常世子之禮 方氏慤曰文武所
 為聖人之行也世子之記中人之行而已聖人之制
 行不制以已故錄世子之記於篇末使後人可跂而
 及也
 案朱子移此節冠之篇首孔氏謂此為世子常禮而
 文武之聖有加焉是已但謂文武所行是聖人法不
[029-42b]
 可以為常則非也刪之
 
 
 
 
 
 
欽定禮記義疏卷二十九